平原和山地工程地质条件分类比较

工程地质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38页未读,继续阅读
你可能喜欢土的工程地质性质
如残积土、坡积土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土的工程地质性质
如残积土、坡积土
上传于||文档简介
&&土​的​工​程​地​质​性​质​ ​ ​ ​ ​如​残​积​土​、​坡​积​土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3页未读,继续阅读
你可能喜欢云南山地地质灾害宏观控制因素分析--《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991年05期
云南山地地质灾害宏观控制因素分析
【摘要】:导致云南山地地质灾害(主要指崩塌、滑坡和泥石流)产生的因素很多。本文分析结果表明:①本区崩塌滑坡的控制因素是地理因素,以气候带为表征,包括海拔、地形坡度和降雨的作用;②泥石流则主要受控于地质因素,以活动断裂为表征,包括地震的影响;③其它因素(如人类活动等)只是诱发因素(或外因)。在此基础上分别对崩滑和泥石流作了灾害敏感性分区,建立了数字分类系统,该分类系统与实际野外调查结果基本一致,可作为全省性的地质灾害分区的数学模型。
【作者单位】:
【关键词】:
【正文快照】:
一般认为崩滑流的生成过程受到来自地球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以及岩石圈的诸多因素的影响,例如:海拔、地形坡度、工程地质(或易崩滑)岩组、斜坡结构、活动断裂、构造应力场、地壳垂直形变、气候带类型、降雨、地震、水侵蚀、植被条件以及人类活动等。在此次研究中,通过分析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李昌爱,顾也萍;[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4期
梁月华,孙尚拱;[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1979年04期
郭科,唐菊兴,施泽进,陈聆,甘崇刚;[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1期
高健,严钦尚,许世远;[J];沉积学报;1983年01期
王多云,陈应泰,刘文彬,黄钢,郑承光;[J];沉积学报;1992年02期
范明,卢振业,孙若昧;[J];地震;1982年02期
刘文义;[J];地震;1993年05期
黄佑德,李庆春,赵旭亚;[J];断块油气田;1997年03期
刘岳,梁启章;[J];地理研究;1982年03期
种瑞元;[J];地球化学;1981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丁利冬;;[J];西部资源;2011年02期
攻玉山人;;[J];南方国土资源;2011年08期
周之栩;;[J];科技通报;2011年04期
;[J];资源与人居环境;2011年09期
陈国章;黄尚宁;唐之棱;;[J];南方国土资源;2011年07期
;[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11年03期
木易;;[J];瞭望;2010年33期
;[J];资源与人居环境;2011年08期
姚义武;王东;孙建国;;[J];山东国土资源;2011年06期
张富新;韩正蓉;;[J];中国水土保持;2011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赵世发;石明生;王俊;杜军;田玲;程晓丹;;[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灾害天气研究与预报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A];2008年度中国地质科技新进展和地质找矿新成果资料汇编[C];2008年
居恢扬;;[A];第四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选集(一)[C];1992年
陈列;王东发;潘劲松;张子涵;韦方强;;[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3天气预报灾害天气研究与预报[C];2011年
武萍;;[A];河南地球科学通报2009年卷(下册)[C];2009年
高维英;李明;杜继稳;;[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灾害天气研究与预报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黄辉军;张伟;殷鑫铭;;[A];2010四川省水文、工程、环境地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吕录仕;鲍桂宝;牛宝茹;;[A];2002年中国西北部重大工程地质问题论坛论文集[C];2002年
张茂省;;[A];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2007年学术年会暨“生态环境脆弱区工程地质”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杨军伟;杨巧玉;;[A];河南省地质调查与研究通报2007年卷(下册)[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李天涛;[N];团结报;2011年
魏银燕;[N];阿坝日报;2010年
周洪;[N];毕节日报;2010年
古力;[N];中国环境报;2010年
王晨;[N];中国气象报;2010年
闫松;[N];大众科技报;2010年
张鹤林;[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0年
陈瑜;[N];科技日报;2010年
安静;[N];六盘水日报;2010年
袁蕾;[N];凉山日报(汉);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付建飞;[D];东北大学;2007年
孟庆华;[D];中国地质科学院;2011年
张以晨;[D];吉林大学;2012年
邱海军;[D];西北大学;2012年
陈伟;[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杜军;[D];中国地质大学;2010年
王涛;[D];中国地质科学院;2010年
张雪峰;[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薛凯喜;[D];重庆大学;2011年
薛东剑;[D];成都理工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高志勇;[D];西南大学;2010年
程庆展;[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王宇;[D];兰州大学;2010年
许清涛;[D];吉林大学;2004年
陈勇;[D];长安大学;2010年
马宏宇;[D];成都理工大学;2010年
赵彬;[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江岳安;[D];成都理工大学;2010年
欧阳华平;[D];中南大学;2010年
任永贤;[D];西安科技大学;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工程地质》课程教学大纲
Engineering& Geology
课程代码:&&&&&&&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必修课
适用专业:土木工程 道路与桥梁工程
、测绘工程 &&&&&总学分数:1.5
总学时数:24(6)&& && &&&&&&&&&&&&&&&&&&&&&&&&&&&&&修订年月:2010.11
编写年月:2005.8&&&&&&&&&& &&&&&&&&&&&&&&&&&&&&&&&执&&& 笔:梁仕华
课程简介(中文):
工程地质学是地质学的一个分支,研究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地质问题的一门学科,致力于调查、研究和解决由于人类活动与工程地质环境相互作用而引起的工程及环境问题,同时预测及开发防治及减小工程地质灾害的措施。它的主要任务是调查和评价工程地质问题,为土木工程的规划、设计和建造提供基本的信息。
课程简介(英文):
Engineering
geology is a branch of geology, which are mainly concerned with the geological
problems encountered in civil engineering. Engineering Geology is devoted to
the investigation, study and solution of the engineering and environmental
problems which may arise as the result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geology and
the works and activities of man as well as to the predic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measures for prevention or mediation of geological hazards. Its
main tasks is to investigate and evaluate the geological engineering problems,
provide the basic information for the plan,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civil engineering.
一、课程目的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工程建设中经常遇到的工程地质现象和问题,以及这些现象和问题对工程建筑设计、施工和营用过程中的影响,并能正确处理和合理利用自然地质条件,了解各种工程地质勘察的要求和方法,能够正确布置勘察任务、合理利用勘察成果解决设计和施工问题。为工程实践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绪论& 第一章地质作用& 2课时
 (一)教学内容
  地质学的研究内容及其工程地质学的分科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工程地质条件、工程地质问题、工程地质学的主要任务。地壳的组成以及内外地质作用
重点:工程地质条件,工程地质问题,地质作用及其分类
难点:内力地质作用的分类各自的特点,震级及不同烈度的定义
第二章、矿物与岩石&& 6课时 (4课时)
 (一)教学内容
  .造岩矿物
  矿物的形态,矿物的物理性质,含颜色、光泽、透明度、硬度、解理与断口、密度、弹性、挠曲及延展性等,常见的多种矿物的鉴定特征。
  .岩浆岩(火成岩)
  岩浆岩的成因及产状,岩浆岩的矿物成分,岩浆岩的结构,岩浆岩的构造,岩浆岩的分类依据及代表性岩石。
  .沉积岩
  沉积岩的形成,沉积岩的矿物成分,沉积岩的结构,沉积岩的构造,沉积岩的分类及常见沉积岩。
  .变质岩
  变质作用,变质岩的矿物成分,变质岩的结构,变质岩的构造,变质岩的分类及主要变质岩。  
  重点:地质作用主要造岩矿物的形态及它们的物理性质,主要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矿物成分等。
难点:岩石的结构与构造。
实验:矿物标本识别
实验:岩石标本识别
 第三章、地质构造& 4课时(2课时)
 (一)教学内容
  .地质年代
  绝对地质年代,相对地质年代及其确定方法,地质年代单位与地层年代单位,地层年代表。
  .岩层产状
  岩层产状三要素及其量测方法。
  .褶皱构造
  褶皱要素,褶皱类型,褶皱的野外识别,褶皱构造的工程地质评价。
  .断裂构造
节理类型,节理发育程度分级,节理调查与统计。节理与褶皱的关系,断层及其要素,正断层、逆断层及平移断层,阶梯状断层、地堑、地垒及叠式构造,断层野外识别,断层的工程地质评价。
.实验:地质图、工程勘察报告阅读与编写
  第四章、第四纪沉地质及地貌& 2课时
 (一)教学内容
  .第四纪地质
  第四纪地质的一般特征,我国的第四纪地层特征。
.地貌的形态和分级
地貌的基本形态,地貌的形态特征和测量特征,地貌的分级
.地貌类型
地貌的成因类型:内力地貌、外力地貌(片流的地质作用及坡积层,洪流的地质作用与洪积物;地表流水的地质作用及坡积、洪积、冲积层;河流的侵蚀、搬运与沉积作用及冲积层)
.地貌的形态分级
  山地地貌、平原地貌
 重点:层流、洪流、河流的地质作用及相应的沉积层,山地地貌及平原地貌的特点。
  第五章、水文地质&&&&& 2课时
 (一)教学内容
  .地下水的基本概念
  地下水的物理性质、地下水的化学成分。
  .地下水类型
  按埋藏条件分类:上层滞水,潜水及承压水;按赋存介质分类:孔隙水、裂隙水、岩溶水。
  .地下水运动基本规律。
  .岩土渗透系数测定,地下水涌水量计算。
  重点:潜水、承压水、孔隙水、裂隙水的特征,地下水的化学性质。
  难点:潜水、承压水及其特征。
第六章、土的工程地质性质& 2课时
(一)教学内容
  土的工程地质特征
土的颗粒成分及矿物组成、土的结构和构造、土的物理性质、土的变形性质土的水理性质、土的分类及不同土的工程地质特征。
  重点:土的结构和构造、土的物理及水理性质
  难点:土的三相组成及各物理指标之间的转换关系。
  第七章、岩石及岩体的工程地质特征& 2课时
(一)教学内容
岩石的工程地质性质:岩石的物理性质、岩石的水理性质、岩石的力学性质以及影响岩石工程地质性质的因素。
  .岩体的结构特征
岩体结构面的概念;软弱结构面和软弱夹层的成因、类型及工程地质特征;岩体结构的类型。
  .岩体结构类型及其工程地质特征  
  .特殊岩类及其工程地质特征
  软岩及软质粘土岩的工程地质特性。
  重点:岩石的水理性质及岩石的力学及变形性质、岩体的结构面、岩体的结构体,不同岩体结构类型及其工程地质特征。
  难点:岩石的力学及变形性质、结构面、结构体,不同岩体结构类型及其工程地质特征。
  第八章、常见不良地质现象及其防治 &4课时
  .崩塌的形成条件及防治措施
  崩塌的概念,崩塌形成的基本条件,崩塌的工程地质调查及其防治,岩堆移动产生的条件,岩堆移动的工程地质调查及其防治。
  .滑坡的成条件及防治措施
  滑坡的概念,滑坡形成的基本条件,滑坡的工程地质调查及其防治。
  .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及防治措施
泥石流的概念及分类,泥石流形成的基本条件,泥石流的工程地质调查及其防治。
.岩溶的形成条件及防治措施
岩溶的形态及分布规律,岩溶地区的工程地质问题,岩溶的工程地质调查及其防治。
重点:崩塌、滑坡、泥石流、岩溶的定义及其形成条件,崩塌、滑坡、泥石流、岩溶的防治。
难点:崩塌、滑坡、泥石流、岩溶的形成条件,崩塌、滑坡、泥石流、岩溶的防治。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教师结合实际的工程地质问题,利用多媒体启发式教学,强调互动性和问题实质的理解。每位同学的成绩由四部分综合构成,即:()期末考试成绩(%);()课堂讨论及考勤(%);()作业成绩(%);
.课堂讨论成绩视同学对问题回答的正确与否、精彩程度、参与的积极程度给予~分记分;
作业强调独立完成,做错不扣分,抄袭分,迟交扣%;
3.实验成绩由实验考勤、操作情况和实验报告三部分组成;
4.鼓励学生对就近建筑工地进行见习实习,并结合课程知识编写专题报告,视对课程知识的运用能力给予~分记分;
&&& 5.上述记分在期末考试成绩的基础上直接累加作为最终课程成绩
四、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先修课程: 《工程力学》
后续课程:《土力学》、《基础工程》
五、建议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1]李中林、李子生 编,《土木工程工程地质学》,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年出版 [2]胡厚田等 编,《工程地质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出版
注:1、"课程代码"由教务处教研科统一填写;
&&& 2、"课程性质"按培养方案的"课程性质"及"必/选修"两栏填写;
&&& 3、"适用专业"按招生简章填写;
Design by 小沉积森森}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不属于工程地质条件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