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水稻种子批发是空的

您当前的位置:&>&&>&&>&&
大梦起兮稻花香――记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作者:范南虹 况昌勋
2月4日,袁隆平院士在长沙接受海南日报记者专访。本报记者苏建强摄
  袁隆平传奇
  他是中国递给世界的一张名片,用一生的心血帮助人类远离饥饿。他坚信&心中有人民,红土变成金&,在海南,袁隆平留下了他的感情,也留下了他的一种品性。
  &&题记
  大梦起兮稻花香
  &&记中国杂交水稻之父、2014中国科学年度新闻人物袁隆平
  -海南日报记者范南虹 况昌勋
  2015年2月,湖南长沙,初春时节。空气仍然寒冽,触之如冰,春意却已悄然跃上枝头,看似光秃的枝丫上,有正待吐芽的叶蕾。
  一位86岁的老人回到了故土。他依旧身形瘦削,目光有神,不善言辞,拙于交际,更不喜欢场面,但一回到沃土田埂之上,回到老百姓的中间,他就&活&了,神采飞扬,浑身通泰,他就是袁隆平。
  在半个多世纪的光阴里,袁隆平的研究成果不仅推动中国农业科学的复兴,还将&五谷苍生&的东方梦想传播五洲。他所倡导的&杂交水稻&推广远景是多养活四五亿人,接近全球饥饿人口的一半。然而,我们却极少有机会走近这位老人。他究竟是怎样一个人,经历过多少艰难,又有着如何的幸福?
  见到袁隆平时,老人听说记者从海南来,慷慨地聊了两个多小时。他爱故乡,更爱用青春播洒了炽热的海南,他讲了生命中许许多多的故事,时而欢笑,时而眼含泪光。
  袁隆平的故事永远离不开水稻。他一生的传奇,就在这淡淡的稻香里流泻开来。当岁月的风雨远去,沉淀在这位人民赤子心中的,惟有对信仰的忠诚。
  战火中的人生馈赠
  1949年夏天,刚满20岁的袁隆平在高中毕业后报考湘辉学院的志愿表上,郑重地填下了第一志愿:农业,遗传育种。
  这不是含辛茹苦的袁隆平的父母亲想看到的。&供养你读书是为了让你更有出息,农民一辈子受苦受难,为啥你还要学农?&母亲华静站在他身后,紧紧扯住他的手。
  &妈,我们的国家,让老百姓吃上饭是头等大事,没有农民种田,人就不能生存,填不饱肚子,国家会乱,还会受欺侮。没有国家,我们也没有家啊!&他鼻子一酸低下了头。
  母亲没再说话,她抬手整了整儿子胸间的衣扣,两眼怔怔地望着儿子。
  这是一个个头已高过她的少年,鼻梁高挺,面颊瘦削,有着一双清澈的眼眸。尽管明白儿子做得有理,但想到他终要远行仍忍不住想落泪,&二毛,记得,到任何时候,咱们做事都要对得起良心,要对得起农民。&
  华静此刻也不曾想到:这个被她唤做二毛的瘦弱孩子的脚步,在未来会如此坚定,走向了一条宽阔伟大的道路,并被永远载入史册。
  人的命运似乎常含有某种不可知的定数。日,袁隆平出生在北平协和医院,接生的是后来闻名中外的医学家林巧稚。抱着略显瘦小的袁隆平,林巧稚握着他柔软的小脚丫印在了一张白纸上,并在旁用英文记录:男婴、体重3680克。
  战火纷乱之中,袁隆平开始了他的人生序幕。父亲袁兴烈1920年代至1938年在平汉铁路局工作,于是他就跟着父亲在平汉铁路上迁移。北平、天津、江西、湖南、湖北、重庆&&为避战乱,袁隆平去了很多地方,所到之处,看到中国农村田园风光至美,农民纯朴善良,他对农村和农民产生了一种天然情感。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次年武汉失守,袁隆平一家开始逃难之旅。那是一段人生中异常艰险的生活,要躲避日军,还要躲避匪患。冬晨的北风寒气袭人,一路上,莽莽苍苍的荒野间到处是背井离乡逃难的人群,破箩筐里挑着哭泣的孩子,寒风中老人踉跄的脚步,破草席和破布搭建的破窝棚,沿途无辜惨死、无人收埋的百姓,凄苦风雨中的流亡图冲击着少年袁隆平的心。
  袁兴烈带着家人从汉口到达湖南桃源,又改道洞庭湖,经湖北宜昌,最后乘船到重庆。不久,残暴的日军开始对重庆狂轰滥炸,曾经美丽的山城陷入一片火海,袁隆平在嘉陵江看见江滩上堆着数百具残缺不全的尸体,鲜血染红了江面。那一刻,望着同胞,他泪流满面。
  逃难的生活教会了袁隆平,若不想受欺侮,国家必须强大。而沿途看到因饥饿而晃动的灰黄面孔,沿街乞讨的难民,袁隆平知道:人要先吃饱,才有力气去革命,去打侵略者。
  童年播下梦想的种子,在少年袁隆平的心中发芽。
  如果说童年的他想学农,是因为孩童的天真,那么,少年时他对学农的渴盼,则是看到并切身体会到了中国百姓的苦难,他想解决中国人的饥饿问题。从农,让他年轻的内心世界犹若一次新生。
  栖身田野,放牧理想
  从农不光要学,更要学以致用。
  1952年,农学院学生要到农村去参加&土改&,吃住在农民家。此时的袁隆平更为深刻地体会到当时中国农村的状况:又苦又累又脏又穷,非常落后。农村土改的经历,让袁隆平暗暗立志:要改造农村,为农民做点实事。
  &我读大学期间,新中国成立了。从小亲眼目睹中国饱受日寇欺凌,我深深感到中国应该强大起来,特别是新中国诞生后,觉得中国人民真的是站起来了。&要做一番事业,为中国人争一口气,为自己的国家作贡献,袁隆平说,这是他青年时期最大的心愿!
  1953年,袁隆平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在毕业志愿上,主动要求到儿时逃难的长江流域工作。他走进了湖南省安江农校当教师。
  教学中,他没有忘记用遗传育种专业知识,为农民培育良种,提高产量的志向,边教书边搞科研。1950年代,宣扬和信奉的是苏联米丘林、李森科的遗传理论,&我把月光花嫁接在红薯上,希望提高红薯的产量。那些红薯真的长得很大,最大的一个有17.5斤!&袁隆平笑着比划着:番茄嫁接马铃薯、西瓜嫁接南瓜,结出了不少奇花异果,但这些奇花异果并不能遗传下去。
  真正让袁老认识到水稻的价值,并决心开展水稻育种,是1960年前后的&三年困难时期&。
  &闹大饥荒,吃不饱饭,那真难受啊,饿死了多少人!&有一次他听说一个老乡饿得扒下了树皮猛塞进嘴里,因为多日饥饿胃已萎缩,猛然间几大口下去,把胃胀破了。缺医少药的时期,大家毫无办法,一个壮年汉子就在痛苦中咽了气。这让袁隆平感觉到一种锥心的伤痛。
  很多年后,已80多岁的袁隆平回想起半世纪前的那一幕依然泪流满面:人只有经历过饥饿,才更知道粮食的重要。没有粮食,什么都谈不上,什么事情也干不成!
  从1960年开始,袁隆平把目标从研究红薯转为研究水稻,他探索水稻直播试验、密度试验,其中,直播试验每亩比传统种植的增产90-100斤。
  通过改良种植方法增加的产量,并不能满足农民的需求。袁隆平的一位农民朋友问他:&农民太需要高产的粮食了,你是搞科研的,能不能培育一个亩产800斤甚至1000斤的粮食品种?&淳朴的话语深深地触动了袁隆平,他意识到,农民迫切需要的应该是良种!
  于是,每年水稻抽穗到成熟的期间,袁隆平都要顶着日头,到稻田去选那些稻穗长、稻粒多的水稻植株。1961年7月的一天,他和往常一样来到农校试验田选种。突然,在一丘早稻田块里,发现一株形态特优的水稻&鹤立鸡群&,长得特别好,穗子大,籽粒饱满,10多个8寸长的稻穗下垂如稻瀑。袁隆平挑了一穗,仔细一数,大喜过望:230粒稻谷!
  他如获至宝,每天都去看这株水稻,兴奋喜悦的心情,就像情人间的约会。好不容易等到成熟,袁隆平把这株水稻的种子小心翼翼地收下来。第二年春天,怀着强烈的期待再把这些种子播种到田里去,他种了1000多株。禾苗抽穗后却让他大失所望:抽穗早的早、迟的迟、高的高、矮的矮,参差不齐,并不像它们的&老子&那样优秀。
  灰心、失望齐齐涌上心头,顾不得烈日当头,他一下子顿坐在田埂上,呆呆地望着这些高矮不齐的稻株,心里一遍一遍地问:为什么?为什么?汗水沿着额头、脸颊流到唇边,苦涩之极。吞下几口苦涩的汗水后,脑中突然闪过一个灵感:水稻是自花授粉植物,纯系品种不会分离,这种性状参差不齐的表现,是自然杂交,因为只有杂交的后代才可能出现分离。这启发了袁隆平,水稻有杂种优势,并从此萌生了培育杂交水稻的念头。
  他开始到稻田里寻找水稻天然不育株,用以培育杂交稻。暑去寒来,从湖南、云南、广西、广东、海南,他像一只追逐阳光的候鸟,在田野里不停地奔走、寻找,看过了成千上万株稻穗,仍然毫无结果。
  1964年7月,水稻抽穗扬花时节,袁隆平依旧每天挎上水壶、揣俩馒头,大清早出门、下午4点回家,到稻田寻找天然不育株。烈日下,他手拿放大镜,一垅垅、一行行、一穗穗,仔细观察稻穗,稻穗上的绒毛、稻芒很扎手,不小心刺着眼睛,眼泪就流个不停。稻海茫茫,寻找五万分之一的天然不育株,像大海捞针。每天头顶毒日,赤脚走在水田中,时不时汗水、泪水交织,终于有一天,袁隆平顶不住了,差一点晕倒在稻田中,助手潘立生把他扶到树阴下休息,可他又接着站起再去找。
  就这样,每天乘兴而去、扫兴而归。第14天,午后2点多,在手拿放大镜观察了14万多个稻穗后,袁老从洞庭早籼品种中发现了第一株水稻雄性不育株!他欣喜若狂,立即采下花药,狂奔回实验室做镜检。
  有了这次成功的经验,妻子邓则也帮着他一起寻找。1964年、1965年,袁隆平和妻子先后检查了几十万株稻穗,那稻穗挨着平铺起来得有数公里长!终于,在4个不同的水稻品种中找到了6株雄性不孕稻株。
  &一年和家人相聚的时间不到1/4。那个时期,我对于家更像一个过客,连着7年都没有在家过年。&袁隆平说,妻子生第二个儿子时,孩子刚出生3天,他就打起背包和助手踏上了南下的列车。
  风雨中,心高昂着头
  &虽然找到了水稻雄性不孕植株,但杂交水稻的研究进展很慢。&就在袁隆平加快杂交水稻研究步伐时,中国进入了&文革&。
  没多久,&袁隆平是科技骗子&、&骗国家科研经费&、&研究杂交水稻没有前途&的谣言四起。袁隆平背着骂名,顶着压力,一直不放弃科研。
  有人曾讲,袁隆平一辈子内心很苦,在凄风苦雨的政治风浪中,他仍不懈地努力为农业和农民找寻一条出路以解决温饱,他的这份执着,是他对党的信念,对人民的真情。
  1968年5月,袁隆平从广东南海带回的试验苗被人故意毁坏,这让袁隆平多年心血毁于一旦。那天晚上下了一场大雨,袁老惦记着弱小的秧苗,第二天一早就从黔阳急着赶回试验田。他惊呆了:田里的秧苗全部不见踪影!
  很长一段时间,袁隆平每天要去看一遍试验苗,看着它们一点点长高,心里高兴得像看自己孩子长大。秧苗不见了,也像自己孩子丢了一样。
  袁隆平叫来妻子、助手焦急地四处寻找,最后,在一口井里发现井水上浮着5根秧苗,他想也没想,一头扎进水井,想捞出秧苗。可那井有几丈深,袁隆平使尽了气力也仅能捞出几根,后来又调来抽水机抽了两天把井水抽干,但井底的秧苗早沤烂了。望着死去的苗子,袁隆平呆呆地望着,久久无语。他那悲苦凄伤的眼神烙痛了人心。
  毁苗事件,沉重打击了袁隆平,回想走过的半生,袁隆平寒彻心骨。妻子邓则安慰他:&没关系,如果你愿意,我会一直陪着你当农民。&
  颠倒的是非,迟早会再颠倒过来,再长的长夜也总有天亮的时候。让袁隆平重燃信心的,是他的第二故乡海南。袁隆平说,&真正给杂交稻研究带来突破性进展的,正是海南野生稻。&
  1970年秋,袁隆平助手李必湖与南红农场技术员冯克珊在南红农场与三亚机场公路之间铁路涵洞的水坑沼泽地段发现了一株雄性不育的野生稻。他们立即发电报给袁隆平。袁隆平火速赶回三亚,确认这是一株花粉败育的野生稻,并将它命名为&野败&。这株野生稻株型匍匐,分蘖力极强,叶片窄,茎秆细,谷粒小,有长芒,易落粒。
  &那时我还没有预见到它是一个突破口。第二年深入研究才发现:哗,这家伙真是个好东西!&袁隆平将&野败&加速繁殖,到1973年已种数万株,全部是不育的,没有一株有花粉。&这个时候,我如释重负,感觉终于看到曙光了!&
  有了&野败&,袁隆平1974年成功育种高产杂交稻&南优2号&。中稻亩产达628公斤,晚稻亩产达511公斤,优秀的高产表现,使其成为我国第一个大面积生产应用的杂交水稻。随后,全国陆续选配出了&南优&、&矮优&、&威优&、&汕优&等系列的强优势籼型杂交水稻组合,为杂交水稻迅速走向生产做好了技术储备。
  中国成为全世界第一个生产上成功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国家。袁隆平终于走在了圆梦之路上。
  最是稻花飘香时
  &中国杂交水稻是在脱离了西方这个所谓农业科学源头的情况下,自己创造出来的一项成果。&国际舆论如是评价。
  如今,袁隆平已86岁高龄,是享誉世界的&杂交水稻之父&。对于他卓越的贡献,1993年,美国为他颁发&拯救世界饥饿&荣誉奖;1995年,他获联合国粮农组织&粮食安全保障&荣誉奖章;1999年,小行星被命名为&袁隆平星&;2001年,袁隆平获得我国最高科学技术奖;2004年,美国世界粮食奖基金会授予他&世界粮食奖&。
  袁隆平,这张响亮的中国名片已缀满世界荣光。他没有满足已有成就,老骥伏枥的他又有新梦想:培育亩产超过千公斤的超级稻。
  &超级稻科研攻关项目分五期完成,现在进入第四期了,是非常关键的时期。&袁隆平说,前三期都提前完成了任务,2014年超级稻的最高亩产已达到1026.7公斤,实现了第四期亩产千公斤的目标!
  2015年至2020年,是超级稻第五期,在袁隆平指挥下,湖南省农科院和海南省农科院共同在三亚海棠湾建立了连片百亩的超级稻试验田。&目标是每公顷16吨!&
  &今年3、4月间,我要去海南三亚开超级稻现场会。&袁隆平院士说,杂交水稻的亩产从最初的500多公斤,一直到现在的亩产1026公斤,这梦想因有国家的强大支撑不断长大。
  &我现在是身在长沙,心在三亚!&袁隆平深情地说。从1968年开始,每年10月他都来海南育种,从不间断,海南已是他的第二故乡,他的梦想需借助海南这块老天赐予的宝地才能完成。
  袁隆平说,每个爱国的中国人,都有一个自己的中国梦。他的中国梦就是育好超级稻。&科研路上没有止境,面对我国人多地少的情况,要最大限度提高单产,超级稻这一&核武器&还有很大的发展潜能。&
  说到这,袁隆平再一次深情诉说了儿时的一个梦:我梦见我种的水稻长得像高粱那么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米那么大,我和我的朋友,就坐在稻穗下乘凉&&
  一个水稻之梦,不仅是袁隆平的,也是所有中国人的。梦想永远属于毕生都在追寻的人。袁隆平并不后悔将自己一生置于田野,因为他知道,他注定属于被&诱惑&的那一类人,就像大海诱惑着江河,蓝天诱惑着雄鹰,原野诱惑着骏马,农业,就这样诱惑着一辈子对人民心怀深情的袁隆平。
  也惟此,他身上有这个时代永不过时的东西:梦想、执着、信念与深情。
  让我们把一份永恒的敬意送给袁隆平。(海南日报长沙3月19日电)
  心怀强国梦一生写奉献
  视海南为第二故乡的袁隆平院士,是当代科技工作者的杰出代表,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当代知识分子忧国忧民、造福人类的宏大抱负;自强不息、勇攀高峰的创新精神;不畏艰辛、迎难而上的奋斗意志,淡泊名利、奉献社会的高尚精神。他也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一面旗帜,其人品、精神和作风,为我们树立了学习的典范。
  袁隆平一生矢志科技报国,源于他对祖国和人民的深厚感情。在历经无数挫折与失败后,袁隆平心中始终有梦,终于打开了杂交水稻王国的大门。这种遇到困难不退缩,遇到挫折不屈服,百折不挠,锲而不舍的进取精神,永远都是值得认真学习的宝贵精神财富。
  无论是籍籍无名,还是功成名就,袁隆平从来都是淡泊名利。今年86岁的袁隆平,没有选择颐养天年,依然跋涉在田间地头,奋战在科技攻关第一线。真可谓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其志可嘉,令人感佩。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逐梦征程中,我们一定要胸怀天下,学习袁隆平院士的价值选择和精神追求,时刻听从党和人民的召唤,在各自的岗位上建功立业,为早日实现&中国梦&贡献力量。
  本报试水融媒体今起推出&袁隆平传奇&系列报道
  海南日报报业集团今起推出&袁隆平传奇&系列报道,走近这位享誉世界的&杂交水稻之父&,关注他的中国梦,倾听他的海南情。
  同时,本报创新报道形式,以&袁隆平传奇&系列报道为依托,利用融媒体平台进行&数字大制作&,集成文字、图片、视觉化图表、视频等多种新闻资源,以&多维体验&和&互动传播&为目的,在南海网、海报集团新媒体集群对&袁隆平传奇&系列报道进行二次呈现,为读者带来更丰富、更立体的阅读体验。
责任编辑: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南海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南海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海南网友的两会期待
海南日报报业集团南海网 版权所有 
电话:(86)6  传真:5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  |  |  ||||||||||||
最新播报: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与世界分享“中国种子梦”
新华网北京5月27日电(记者毛伟豪 魏梦佳 施洋)微微鞠躬,袁隆平结束了短短15分钟的演讲,台下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不同肤色的代表们集体起身,再次鼓掌,向这位“杂交水稻之父”致敬。
这是发生在2014世界种子大会上的一幕。26日,来自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452名代表参加了这场在北京丰台举行的大会。当天下午举行的专家报告会上,袁隆平是压轴出场的育种专家。操着一口流利的英语,他向各国种业专家和代表详细介绍了中国杂交水稻种子的研发历程、品种优势和目前在全球的种植情况。
会后,袁隆平接受了记者的专访。“我有一个梦想,就是让中国杂交水稻覆盖全球。”袁隆平告诉记者,“如果全球22亿5千万亩稻田,一半能种上杂交稻,就能多养活4到5亿人。”
袁隆平的团队正在培育的第四期“超级稻”,目前已在全国建立了26个百亩试验田。“我们争取今年突破1000公斤,保证明年平均亩产上千公斤。”他说。
袁隆平的梦想正在变成现实,越来越多的人已吃上了饱含中国智慧的稻米。2012年,中国杂交水稻海外的播种面积已达7800万亩,在美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等多个国家大面积种植。
在越南,由于中国杂交水稻的亩产能达到420公斤,足足比当地品种高出120公斤,杂交稻种植面积近1000万亩;在美国,杂交稻种植面积有600万亩,比当地品种增产20%以上。
“国内的良种应该更自由地走出国门,多与世界上的高水平籽种交流,国家也应更多扶持龙头企业,给予其优惠政策,支持他们做大做强,这样中国种子才能更好地走向世界。”袁隆平说。
[责任编辑:& 酒大王到葡萄大王 圆了心中的回乡创业梦
酒大王到葡萄大王 圆了心中的回乡创业梦
核心提示:春节假期刚过,金堂县三溪镇长林村的葡萄基地里边就热闹起来了。趁着明媚的阳光,20多名当地村民正仔细地为一个个新芽涂上营养液春节假期刚过,金堂县三溪镇长林村的葡萄基地里边就热闹起来了。趁着明媚的阳光,20多名当地村民正仔细地为一个个新芽涂上营养液,这是一年中最重要的工作之一&&点萌芽。
&春天一到,几场太阳下来就要长出新芽了,大家都仔细一点,萌芽点得好,今年的收成才好!&说话的是一个皮肤黝黑、个子不高的男子,这边指导着村民点萌芽,敷地膜,那边还有客商等着他回去谈合作。他就是当地小有名气的&葡萄大王&&&何氏琴庄的主人何中富。自从2011年回乡建葡萄基地以来,他不仅一步步圆了自己的回乡创业梦,还带领村民们走上了致富道路。在一片欢声笑语中,大家一边干活,一边憧憬着今年的好收成。
放弃优越工作
他要在家乡的土地上创业
从淮口镇走上新建的金堂大道,不到10分钟便到达了金堂县三溪镇长林村,&路修好了,我们的机会也来了!&何中富说。
41岁的何中富是地地道道的本地人,自小就跟着大人在地里摸爬滚打。在他的记忆中,家乡土地贫瘠,偏远贫穷,因此1997年,他也和村上大多数青壮劳动力一样踏上了外出打工的征程。经过十多年的打拼,他成为了燕京啤酒重庆市场的总经销,每年经他手卖出的啤酒高达千吨,同行都称他&啤酒大王&。
虽然已经是城市里的&金领&,何中富心里却始终有一种隐隐的不安。2010年春节,他回到家乡探亲,当看到家乡变化不大,他心里很不是滋味。经过与村干部热情的交谈,加上村民们渴盼的眼光,他突然明白了,不管在城里的生活有多好,都没有在家乡土地上的归属感。&原来我心中一直有一个在家乡土地上创业的梦,这个梦逐渐清晰了。&他说。
但是,回来做什么?在重庆做酒市场时,何中富曾多次了解过葡萄园,还自己尝试过租土地种葡萄酿酒,他知道,只要管理得当,这将是一个很有发展前途的产业。2011年,他毅然决定放弃在重庆发展,带着多年辛苦积攒下的150万元回乡选定葡萄产业,租下138亩地,准备大干一场,带领群众共同增收致富。&既然能当&啤酒大王&,难道就不能当&葡萄大王&吗?&他说。
运用先进技术
他让小葡萄长成大产业
走进何氏琴庄的基地,一个个标准化钢架大棚鳞次栉比,大棚下沟渠纵横,一株株葡萄树正在吐出新芽。&这是沼液灌的管道,这是滴灌管道,我们必须用最先进的技术,最精细的现代化田间管理,才能得到最大的产出。&何中富说。
谈起葡萄,何中富便打开了话匣子,俨然一个葡萄专家。可说起当初走过的弯路,他也是感慨万分。由于缺乏经验,导致红提幼苗出现大面积生病腐根现象,第一年就亏损30余万元。但这没有让他心灰意冷,反而让他坚定了认真学习葡萄种植技术和管理的决心。
他迅速进行补植并精心管理,第二年红提幼苗长势喜人,眼看就要丰收,却再次遭遇不测,由于排水系统不畅,一场突如其来的大暴雨将红提基地淹没。创业路上第二次受到重创,何中富还是选择继续奋斗,将房屋抵押贷款的68万元,再次投入到基地中。这一次有了前期的经验,终于在2013年首次迎来了红提丰收,且葡萄的品质格外好,得到了客商们的一致追捧。当年,前期的投资全部收回,他的信心更足了,带动村民们共同致富的信念也更坚定了。
无药栽培、生物防控、精确灌溉&&如今的长林村,已有20多个葡萄品种,2015年产量40多万公斤,产值近4000多万元。而何中富已经成了客商和村民眼中的&葡萄大王&,不仅远近村民都来向他讨教种植技术,还直接带动投资人到长林村租地数百亩种葡萄。
带动乡亲们
他要把长林村变成富裕村
&我那边有几十亩地,也想种葡萄,能不能抽空去帮我看看?&从基地回到家,院子里早已酒菜备齐,宾客满座。看到何中富回来了,专程从其他村过来的村民赶紧讨教经验。
&这是我家的地,租给基地每年有1000元左右的收入,我们老两口在基地里打工,每天也能挣几十元,现在的生活真不错!&当地村民王大婶兴奋地告诉记者,自从何中富带领村上发展葡萄产业,他们的日子越过越好了。
&我们的葡萄基地已经扩大到480多亩了,至少能提供300余个就业岗位,每年光是发给村民的工资就有近百万元!&何中富骄傲地说。不仅如此,他还带动周边近70余户群众发展红提产业,定点进行&一户一帮&,并时时技术指导,就近发展培养致富能手。
同时,依托已经成熟的葡萄产业,何中富还有了更大的梦想:改良现有的脐橙园300多亩;发展胭脂脆桃500多亩、青花椒1000亩、油橄榄1000亩,同时搞一二三产业融合,延伸产业链。目前,葡萄大棚背后的山上已经有一片桃林,旁边的山头上种满了青花椒,&过不了多久,我们这里就成为花果山了,到时候不仅可以靠产业挣钱,还能搞乡村旅游,那时咱们村再也不是贫困村,要成人人都羡慕的富裕村了!&
有了产业基础,长林村对未来也有了更清晰的规划,村上请来县农发局牵头成立了由全县水果种植业主抱团经营的集体服务机构&金彩农人联合社&,将为所有农业产业业主进行技术指导,并做出了&水果&食品&葡萄酒&生态旅游&的产业规划,今年,长林村还计划在县城二横道组建并装修金堂果蔬实体展示厅,届时将把一些时令果蔬在展厅进行立体展示,打造金堂首家水果精品店。
下一篇:暂无&用户账号:
←点击获取验证码&&海水稻:“海稻之父”陈日胜522粒种子耗时28年为百姓圆梦
已有 693 次阅读 08:08
|系统分类:|
海水稻:“海稻之父”陈日胜522粒种子耗时28年为百姓圆梦
陈日胜为海水稻奋斗28年之久。从1986年的522粒种子,到2014年湛江的种植面积达2000多亩。亩产100斤增至300斤。
关键词:海水稻,死海,罗布泊,陆海统筹,海水西调
20:43:22 来源:华东在线资讯中心 (cnhuadong.net) &编辑:谢逢春:
  原题:海水稻:一个种植界的哥德巴赫猜想 522粒种子陈日胜为百姓圆梦——来源:齐鲁晚报网
  导读:【海水稻:“海稻之父”陈日胜522粒种子耗时28年为百姓圆梦】在盐碱地上生长,用海水灌溉——这就是神奇的还海稻!这事一个种植界的哥德巴赫猜想!而为了培育这种水稻,海水稻发现者之一的陈日胜和他的小伙伴们,已经为海水稻奋斗28年之久了。这是个时光、精力铸造的奇迹。这片水稻,就种在海边,涨潮后,稻子就会被海水淹没,但就这种环境,盐碱地、咸海水,水稻专家现场考察,一致认为是一种特异的水稻种植资源,具有很高的科学研究和利用价值。专家建议国家加强对海水稻资源的全面保护,并大力支持开展系统研究。  在盐碱地上生长,用海水灌溉——这就是神奇的还海稻!这事一个种植界的哥德巴赫猜想!而为了培育这种水稻,海水稻发现者之一的陈日胜和他的小伙伴们,已经为海水稻奋斗28年之久了。这是个时光、精力铸造的奇迹。这片水稻,就种在海边,涨潮后,稻子就会被海水淹没,但就这种环境,盐碱地、咸海水,水稻专家现场考察,一致认为是一种特异的水稻种植资源,具有很高的科学研究和利用价值。专家建议国家加强对海水稻资源的全面保护,并大力支持开展系统研究。一起来了解下海水稻的传奇经理吧!  28年时光铸造奇迹不惧盐碱地海水就能灌溉的神奇稻谷  10月18日,农业部海水稻专家现场考察会在湛江举行。考察会由农业部种子管理局发出邀请,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水稻研究所等单位的专家参加。专家组专程来到遂溪城月镇燕巢村海滩边,考察陈日胜种植的海水稻。  当天上午,海水退潮,陈日胜指着稻田说,涨潮后海水稻就会被淹没。正值灌浆期的水稻,稻穗青白色,如芦苇荡。  “果然是野的!”站在田埂上,福建省农科院原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华安手捧稻穗,发现谷壳带着长长的尖芒后激动地说。他表示,一个优良基因的利用,可以提高育种的水平。  作为专家组组长,谢华安表示,海水稻耐盐碱水平较高,是很好的种子资源,应该支持开发利用。他强调,海水稻种子是国家宝贵的资源,一定要保护好。  “如果水稻真能靠海水灌溉长成,那将是具有世界意义的成果!”农业部种子管理局副局长、研究员廖西元建议,当地农业部门要保护好海水稻发源地。  28年前初识神奇稻谷522粒种子“海稻之父”为百姓圆梦  据了解,1986年陈日胜在罗文烈教授带领下,普查湛江红树林资源时,在遂溪县城月镇燕巢村海边发现一株比人还高、看似芦苇但结着穗的水稻。当时罗教授叮嘱他收下522粒种子进行繁育,将海水稻种子延续至今。  “那是1986年11月的一天,风和日丽。我和湛江农业专科学校的罗文列教授一起到我老家遂溪海滩边察看红松林的生长情况。当我们穿梭于白花花的芦苇荡时,我忽然看到一株比人高出一半高,看似芦苇、却又结着穗子的植物在迎风摇曳。凭直觉,我觉得它是稻子,但成熟的稻穗是金黄色的呀,它却是青白色的,穗子顶上有一小撮寸把长的芒刺,看上去又有点像麦子。我把穗子里的果实剥开来一看,竟是红颜色的像米又像麦的颗粒。  这到底是哪类植物呢?罗教授仔细察看后,断定它就是水稻,一种生长在海滩涂盐碱地里的野生水稻。  水稻还能长在海滩盐碱地里?我对这一水稻新品种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和极大的好奇心。罗教授嘱咐我说,中国蕴藏着丰富的种子资源,有众多的野生稻品种,只不过没有被发现罢了。这是一个新物种,是非常宝贵的,你发现了它,一定要设法把它保存下来。从那时到现在,近30年过去了,我一直用心做着这件事,为此我不知耗费了多少钱财和精力。种植的面积从几分到几亩、几十亩、几百亩,扩展到今年的1000多亩。今年收上来的种子足够种植。
  陈日胜说,多年种植和反复的科学实验,让人们对“海稻”的特性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这种稻子抗盐碱、抗病虫害、不需施肥锄草,还抗旱、抗涝。  有人把陈日胜叫做“海稻之父”,陈日胜听闻哈哈大笑起来:“要说这是上帝送给我们老百姓的礼物,这不假;说我是‘海稻之父’可不敢当,我不过是替老百姓圆了这个梦而已。”  目前,这种海水稻正在广东遂溪、廉江和海南等盐碱地开展多点试种。  (来源:齐鲁晚报网) &
南方网  湛江新闻   08:27:36陈日胜:育种28年矢志攻克盐碱地种稻世界级难题
  来源:湛江日报
作者: 路玉萍 张永幸 肖胤 殷翊展  1986年发现一株野生海水稻后,他坚持育种28年,终于获得重大突破——耐盐碱水稻新品种“海稻86”呼之欲出。  如果盐碱地里,能用海水灌溉种水稻,那意味着什么?  我国盐碱地总面积约15亿亩,若都能种上水稻,按亩产300斤算,每年能收成4500亿斤粮食,相当于2013年全国粮食产量约37%。  这并非痴人说梦,湛江人陈日胜正将这个梦想变成现实!  1986年发现一株野生海水稻后,他坚持育种28年,终于获得重大突破——耐盐碱水稻新品种“海稻86”呼之欲出;海水稻被国家水稻专家认定为“一种特异的水稻种质资源”。  粮食,事关人类生存。为应对粮食安全面临的严峻挑战,开发盐碱地、利用海水灌溉种植成了世界各国专家探索的方向,但苦于找不到野生物种资源,研究难以突破。  陈日胜的海水稻,正是为攻克这一世界性难题。  1 从一株野生海水稻到2000亩稻田  一份做了28年的“作业”  1986年11月,毕业于湛江农业专科学校林果专业的陈日胜和老师罗文列教授一起,到遂溪虎头坡的海滩普查红树林资源。芦苇荡中,陈日胜看到一株高约1.6米、似芦苇却结穗的植物,穗呈青白色。  罗教授上前察看后,断定这是生长在盐碱地里的野生水稻——这株水稻出现同时开花、结实、抽穗的奇观,谷粒带着长长的芒刺。罗教授嘱咐陈日胜,这很可能是一个新物种,非常珍贵,一定要保存下来育种出来。  这是一份特殊的“作业”。陈日胜细心取下那株野生海水稻中结下的522粒种子后,开始了育种工作。  1987年,陈日胜在海边育秧,并分种在两块小空地上,其中一块围起渔网防止人畜进入,另一块没围网。结果,那张渔网让海水稻躲过了灭顶之灾——涨潮后,游上来的海鱼吃掉了没围网的秧苗,围网的秧苗叶片完整。  海水稻一年一造,试验周期长,陈日胜单是普选稻种就做了好几年:1987年种植400株,选择优良单株51株;1988年种植51个株系,入选15个株系,选择株高、熟期一致的单株80株……如此选种到1991年,才定型品系为“海稻86”,在10个株系中收获种子3.8公斤。这批种子成了海水稻的“火种”,从1992年至今,在各地试种。  2013年,陈日胜来到廉江某村庄,提出租下盐碱地种海水稻。一位村干部劝阻说:“20多年来,我没见过那块地能长出什么,劝你还是别浪费钱!” 陈日胜说,我种的就能长。他试种了200亩,播种5天后,秧苗拔地而出,该村干部连连称奇。  今年52岁的陈日胜用28年时间,使海水稻从亩产100斤增至300斤。从1986年的522粒种子,到2014年湛江的种植面积达2000多亩,28年时间,陈日胜从满头黑发到两鬓染霜,一撮撮白发像盐碱地里呈青白色的海水稻。  2 从亏本种稻到公司化运作  一个稻农,身兼社长、副总经理两职  “罗教授交给我的‘作业’,做着做着,我发现单靠自己,根本干不下去。”为此,陈日胜先是当了社长,之后又当了副总经理。  20多年来,陈日胜都是一人种稻搞研究。为了“反哺”育种海水稻,他在桂林、云浮等地种树养鱼挣钱,还从事过建筑、修路行业。  为摆脱个人单干的局面,2011年,陈日胜卖掉在桂林的桉树林和鱼塘,筹资250万元在遂溪组建了虎头坡种植专业合作社并担任社长。加入合作社能拿工资、享分红,最初18个村民加入,后来不断增加,海水稻种植面积从几百亩增至上千亩。  合作社前期投入巨大,耗尽陈日胜多年积蓄。幸运的是,北京富程集团董事长获悉他的窘境后,第一时间汇去100万元支持,笑称是“为了扶贫”,是被陈日胜20多年的坚持所感动。后来,陈日胜和富程集团合作。  合作社运作经费全由富程集团负责,陈日胜得以大展身手。2012年,他将遂溪产的海水稻送到北京营养源研究所检测,数据显示64%的营养素高于普通精白米,富含膳食纤维、微量元素。2014年3月,富程集团子公司海稻(北京)国际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在北京成立,陈日胜担任副总经理,与40多人的团队协作,其中博士4人、硕士6人。合作社成员从最初18人增至如今900人。  公司化运作让海水稻项目进展加快:今年4月,农业部受理了“海稻86”品种权的申请;9月1日,该品种正式在农业部“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公报”上公布——这意味着“海稻86”进入由农业部进行杂交试验、验证其是否为新品种的阶段。  3 从百亩“试验田”到全国试种  盼海水稻发源地建成保护区  5个装着泥土的玻璃罐,标签分别写着:北京、吉林白城、湛江、大庆、辽宁盘锦——这是记者在陈日胜家里看到的一幕。  “这些泥土来自国内盐碱地,拿来检测的。”陈日胜说,这些地方都试种了海水稻。原来,海水稻已从湛江“传播”到全国各地。  富程集团联合国内盐碱地集中分布地区的科研院所,开展海水稻多地试种观察。试验点从南到北,包括海南陵水、湛江、山东东营、辽宁盘锦等地。  为此,陈日胜不时要到全国各地察看海水稻在盐碱地的试种情况,从海南到吉林,足迹跨越大半个中国。  海水稻跨区域试验行不行?海滩盐碱地能种,内陆盐碱地呢?通过全国试种,陈日胜解决了这两大疑问:  发源于湛江的海水稻,从海南到东北三省沿海的盐碱地都能正常生长;地处内陆的黑龙江有多种盐碱地,pH值高达9.3,种树不活,但海水稻种活了。  这是否意味着全国各地的盐碱地,都能种海水稻?陈日胜谨慎地回应:“目前海水稻耐盐碱程度还需大量试验,有数据才有说服力。” 他和研究团队正着力收集海水稻耐盐碱的相关数据,汇总各地情况做成研究报告。  多年来,陈日胜在海水稻发源地种植验证,重度盐碱地种下海水稻6年后,土壤得到改良,而中度盐碱地只需3年;种植海水稻无需使用化肥和农药。  遂溪虎头坡是海水稻的发源地,也是陈日胜的“实验重地”。他期盼着,这里能建成“国家级野生稻自然保护区”,成为“国家地理标志”永久保护下来。  4 从中国发现到世界角逐  “我们中国的东西,一定要留在中国”  “如果水稻真能靠海水灌溉长成,那将是具有世界意义的成果!”10月18日,农业部种子管理局副局长廖西元在湛江海水稻考察会上,语惊四座。  联合国今年一份报告显示,全球粮食库存在近30年不断下降,目前全世界约有8亿饥饿人口。如果全世界143亿亩盐碱地都能种上海水稻,其“世界意义”将不言而喻。  为了研究耐盐碱水稻品种,世界各国正展开角逐:埃及将咸水湖芦苇与水稻杂交试验,菲律宾将2个不同亲本的耐盐株系杂交试验,印度将红树里提取的基因植入现有水稻品系,日本采用光波信息混合物改变水稻性能;中国有专家已开展大米草和水稻杂交、转基因技术培育等试验……然而这些研究仍在试验阶段,尽管有了耐盐碱海稻新品种,但尚未大规模种植。今年7月,湖北信息研究院以“利用海水野生稻驯化成栽培水稻”的课题,检索国内外文献,结果是未见相关报道。  陈日胜的海水稻项目,在世界已属于“领跑者”。为了保持领先,有必要对海水稻的功能基因进行自主知识产权保护,富程基因技术公司正组织专家研究海水稻耐盐碱、耐淹的基因标识。“这是核心竞争力,将来能技术出口,为国家赢得声望。”海稻国际公司总经理赵益通说。  海水稻已引起国外注意。今年7月,美国2名农业专家得知湛江育种出海水稻后,专程来考察。两人在田边拍摄3小时,记录下海水涨落、灌溉稻田的全过程;东南亚一些经历海啸、良田变盐碱地的国家,派出专家到北京找到海稻国际公司寻求合作。  2011年,一外国企业家找到陈日胜,欲合作开发海水稻,条件是到该国研究,待遇从优。陈日胜不为所动,当面谢绝。他告诉记者,这些年来,不少国外机构找到他,或寻求合作或垄断稻种,均被他谢绝。  “去外国研究就变成外国的专利了,搞研究必须在中国,这是我们中国的东西,一定要留在中国。”陈日胜坚定地说。  5 从“禾下乘凉梦”到“海面稻浪梦  梦见海面漂满了海水稻  陈日胜的海水稻引起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关注。10月18日,国家杂交水稻中心副主任马国辉受袁隆平委派,专程到湛江海水稻发源地考察,并参加了考察会。  会上,以中科院院士谢华安为组长、马国辉为副组长的专家组,一致认为海水稻是一种特异的水稻种质资源,建议国家加强全面保护。专家组联合签名,将此提议上呈农业部,申请海水稻项目国家立项。  此前的10月10日,在湖南的超级稻高产攻关基地,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再创世界纪录:平均亩产达1026.7公斤。  两大突破都源于野生稻的发现:1986年,陈日胜在遂溪发现一株野生海水稻;1970年,袁隆平的助手在海南发现一株雄性不育野生稻。袁隆平曾说:“如果没有野生稻资源,要在水稻优良品种培育上有很大的突破是很难的。”  陈日胜说:“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对我影响最大!” 多年来,他坚信海水稻抗涝、抗盐碱、抗虫害的特有基因,将有助杂交水稻提升亩产。  2012年,袁隆平提出,超级杂交水稻未来走“超模”路线,高度达到1.8到2米。而种在湛江的海水稻,株高已达到1.8米到2.3米——如此独特的“身高基因”,或有助实现袁隆平的“禾下乘凉梦”:水稻像高粱一样高,稻穗像扫帚,人坐稻谷下乘凉。  陈日胜自己也有一个“海面稻浪梦”。在山东东营海边,他做了一个梦,梦里的渤海湾海面,漂满了海水稻,它们无需泥土栽培,靠吸收海水养分生长,海风吹来,稻浪和海浪齐翻,海水海稻共舞。在陈日胜的梦里,大洋沿岸的不毛之地,最终变成了稻花飘香的粮仓。  【海稻轨迹】  1986年,陈日胜在遂溪海边发现——年,通过繁育选择优良株系——1991年,定型品系为“海稻86”——年,在遂溪海滩地进行种子提纯和繁殖——年,在海南、江苏、东北三省等地试种,在盐碱地和海滩正常生长——2014年,海稻国际公司成立,“海稻86”品种权进入公告阶段,被水稻专家认定为“特异的水稻种质资源”。  【各方声音】  越浸越肯发!普通水稻怕水浸,海水稻刚好相反,涨潮时淹三四个小时都没事,退潮后长得更好。我就巴望着涨潮,“喂饱”海水稻!  ——苏权学(廉江海水稻种植基地农民)  海水稻是很好的种质资源,应该支持开发利用,要站在国家民族利益的基础上爱护我们的资源,海稻种子千万不要外传,发源地一定要保护好。——谢华安(福建农科院原院长、中科院院士)  陈日胜20多年走过的路是很艰辛的,付出了很多心血,这种不是急功近利,而是见利“取义”的精神,对农业长期的投入和保护物种的坚持,我表示由衷的敬佩。——周纳(曾任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副秘书长)  海水稻抗涝、抗盐碱、抗倒伏、抗虫害的特有基因资源,可以用来改良其它农作物,从而增加产量和适生范围。这将大大增加我国粮食产量,同时降低对粮食进口的需求。 ——赵益通(海稻国际公司总经理) 责任编辑: 刘稳 ===============================================新浪  新闻中心  国内新闻  新民周刊专题 & 正文  陈日胜的海稻和合作社日10:07 &新民周刊  陈日胜的海稻和合作社  特约撰稿|赵进一  花葆竹  陈日胜说,多年种植和反复的科学实验,让人们对“海稻”的特性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这种稻子抗盐碱、抗病虫害、不需施肥锄草,还抗旱、抗涝。    一个种植界的哥德巴赫猜想:盐碱地里,用海水种水稻。  中国的盐碱地有6.3亿亩之多,基本撂荒,如果都能长出水稻,以目前产量(亩产300斤)计,每年能多打1890亿斤粮食,相当于现有全国粮产的五分之一。推而论之,全球有多少盐碱地?全球将增加多少粮产?这也太“不明觉厉”了!然而,这个美丽的梦想居然正在成为现实。  上天礼物  为了这个梦想,陈日胜奋斗了整整27年。陈日胜是广东省湛江市遂溪县虎头坡种植专业合作社主任,地道的客家人。陈日胜颜面骨平平坦坦,侧面看过去,显得比较和顺。今年刚过五十的他,已是两鬓染霜,脸上皱褶微显,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大一些。  上世纪80年代初,陈日胜毕业于湛江农业专科学校(广东海洋大学前身),学的是林果专业。  别人在盐碱地里都种不出水稻,你为什么能种出来呢?这是笔者见到陈日胜后问的第一个问题。陈日胜没有多说话,只是默默地开着皮卡把笔者带到廉江县营仔镇下洋村的田埂上。  10月,正是水稻抽穗灌浆的季节。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格子花布似的无边无际的稻田。金黄色的、青白色的,一大格一大格地交叉在一起,在微风的吹拂下,泛起层层“涟漪”,空气里弥漫着缕缕稻香。  一般稻子都是金黄色的,为什么这里有青白色的呢?陈日胜说,金黄色的是普通稻子,是当地农民栽种的;青白色的是“海稻”,是他租下洋村的盐碱地种的。普通稻子,金黄色的稻穗已弯下了腰,株秆矮,谷粒不是很饱满;“海稻”却腰杆挺拔,连稻穗也是直的,谷粒饱满,“身高”有一米五六十的样子,比普通稻子高多了。陈日胜说,今年因气候的原因晚种了一个月,现在还处于灌浆期,到下个月收割时,会有一米七八十高,谷粒还会饱满些。  “海稻”种子是怎样被发现或培育出来的呢?陈日胜的叙述回到27年前——  “那是1986年11月的一天,风和日丽。我和湛江农业专科学校的罗文列教授一起到我老家遂溪海滩边察看红松林的生长情况。当我们穿梭于白花花的芦苇荡时,我忽然看到一株比人高出一半高,看似芦苇、却又结着穗子的植物在迎风摇曳。凭直觉,我觉得它是稻子,但成熟的稻穗是金黄色的呀,它却是青白色的,穗子顶上有一小撮寸把长的芒刺,看上去又有点像麦子。我把穗子里的果实剥开来一看,竟是红颜色的像米又像麦的颗粒。  这到底是哪类植物呢?罗教授仔细察看后,断定它就是水稻,一种生长在海滩涂盐碱地里的野生水稻。  水稻还能长在海滩盐碱地里?我对这一水稻新品种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和极大的好奇心。罗教授嘱咐我说,中国蕴藏着丰富的种子资源,有众多的野生稻品种,只不过没有被发现罢了。这是一个新物种,是非常宝贵的,你发现了它,一定要设法把它保存下来。从那时到现在,近30年过去了,我一直用心做着这件事,为此我不知耗费了多少钱财和精力。种植的面积从几分到几亩、几十亩、几百亩,扩展到今年的1000多亩。今年收上来的种子足够种植几万亩盐碱地,我没有辜负老师的期望……”  有人把陈日胜叫做“海稻之父”,陈日胜听闻哈哈大笑起来:“要说这是上帝送给我们老百姓的礼物,这不假;说我是‘海稻之父’可不敢当,我不过是替老百姓圆了这个梦而已。”  见证神奇  陈日胜说,多年种植和反复的科学实验,让人们对“海稻”的特性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这种稻子抗盐碱、抗病虫害、不需施肥锄草,还抗旱、抗涝。  “海稻”谷子的表皮比较毛糙(稻子割下来后搁三天,表皮上的毛就没了),鸟啄了一口,就不会啄第二口,它还会“通知”同伴,叫它们不要再“上当”。“海稻”秆子的味道有点涩,所以虫子也不愿啃。“它不但抗鸟、抗虫,抗盐碱,不用施肥锄草,还抗旱、抗涝……旱了,涝了,能自动排水,自动灌溉。”  鸟不啄虫不啃,那“海稻”的营养成分怎么样,与水稻相比如何?陈日胜告诉笔者:“2012年7月6日、12日,我们接连两次将‘海稻’样品送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对其氨基酸、总膳食纤维、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等含量进行检测,数据表明,除了碳水化合物(淀粉)含量比普通水稻低,其他含量均比普通水稻高得多。如氨基酸含量:普通水稻是每百克7.8克,‘海稻’每百克11.5克……再加上它没有施过化肥,是纯天然的产品。”  两个月前广东因遭受台风“尤特”的袭击,大部分地区接连发生强降雨,造成严重灾害的报道,笔者询问陈日胜这里的灾情如何?他说;“我租种的好多盐碱地处于低洼。‘尤特’过来时是首当其冲遭灾难——暴雨肆虐,海水倒灌,处于低洼的近几百亩‘海稻’顷刻间化为一片泽国,已经长到半人多高的稻子随之无影无踪。眼看一片心血就要付诸汪洋,我是欲哭无泪。”  “海稻” 浸泡在海水中整整13天。“就在我濒临绝望之际,大水退了。让我惊异的是,‘海稻’不仅毫发无损,还长高不少。我用手捏捏稻穗,发现谷粒又饱满了许多。这说明‘海稻’被海水淹没以后,还在不停地吸收养分。要是普通水稻,早就绝收了。‘海稻’的生命力实在太强了。这当然与它所处的环境有关。你想,它整天泡在盐碱里,适应不了只能死亡,这叫适者生存。”  “‘海稻’抗涝能抗到什么程度,我是心中无数,这次极端天气却无意中帮了我大忙,破解了悬在我心中多年的疑问。”  汽车从湛江市区往遂溪县疾驰。陈日胜要带笔者去他的家乡看看“海稻”的发源地——那片发现“海稻”种子的芦苇荡。  车停在一片树荫下。正是晌午时分,骄阳火辣辣地当头照着,野外的气温估计有30多度。北面是一望无际的低洼地。陈日胜带着笔者下了坡,在布满各种野草、弯弯曲曲、高低不平的田间小径上绕行了十来分钟,见到一大片更低的洼地。洼地里种着不少“海稻”,有的直立着,也有少部分倒伏着,样子不像高地上的整齐划一。洼地四周是芦苇。  转瞬间,海水涨潮了。过了一会儿,“海稻”已被淹没。陈日胜说,再过两个多小时,水就退了。“这海潮每天涨涨落落,自然得很,这就叫‘自动灌溉’。”  日出江花红胜火  陈日胜清醒地看到,家庭承包经营最大的好处是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但是最大的问题是造成了土地的“细碎化”,难以进行统一的机械化耕作,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同时也影响“海稻”的连片种植。  为此,陈日胜在2011年10月,投资250万元,在自己的家乡组建了专业合作社——农民把土地租给合作社以后,既可拿租金,还能到合作社干活拿工资,年终还能分红,合作社还为社员买社保,保证社员年老有保障。专业合作社的建立,为改变农村面貌和促进“海稻”的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发挥巨大的作用——今年的海水稻一下子从几百亩扩大到1000多亩。  “海稻”的名气越来越响。合作社成立不久,陈日胜编制合作社的发展规划中写到的“海水稻”项目被中国城市发展研究院的周长林院长看到了,周院长立即感觉到这是一个“革命性”的新项目,便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联系并组织了一个由国务院食品安全办、农业部经管司等8家单位的领导和专家组成的课题组,专程到湛江实地考察并举行了“海水水稻物种保护与创新研究”座谈会。  座谈会首先定位在“水稻的物种保护”上。与会人员经过仔细考察,对陈日胜在物种保护方面做出的重要贡献表示激赏和敬意,对“海稻”的生物学价值、社会价值、经济价值予以高度肯定,并提议把这一水稻新品种命名为“海稻一号”。大家一致认为“海稻一号”的产业化发展必将对有效解决国家粮食安全、土地和水资源及全国6.3亿亩盐碱地开发等领域产生一系列重大影响。  然而,转瞬间两年过去了,“物种保护申请”仍是举步维艰。主要原因就在资金,为保护“海稻”稻种,推广水稻新品种,陈日胜走过了27个艰辛的年头。这中间,他不仅耗尽了资产,也饱尝了因体制造成的种种难以言喻的辛酸。  记者查阅了推广袁隆平杂交水稻的有关资料——1975年冬,国务院作出了迅速扩大试种和大量推广杂交水稻的决定,国家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一年三代地进行繁殖制种,以最快的速度推广。到1985年,全国共种植杂交稻12.56亿亩,累计增产稻谷1000亿公斤以上,增加总产值280亿元,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陈日胜急切地盼望着“海稻一号”也能有这样的一天。(编辑:SN054)==================================================================中国种业商务网首页 - 资讯 - 要闻 - 正文
  发布日期:   “海稻86”野生稻或源自长期存在的“长毛谷”
  来源:南方农村报  作者:南方农村报记者  刘海英  近一周,湛江人陈日胜的"海稻86"占据了各大媒体版面,不乏"海稻之父"、"海稻破解世界性难题"等标签。早在今年4月15日,陈日胜已经向农业部植物新品种保护办公室提交了一份暂定名为"海稻86"的新水稻品种认定申请。9月1日,该部门对此申请发出了公告,这意味着陈日胜拥有了"海稻86"的知识产权。  海南大学农学院常务副院长袁潜华表示,目前未有公开发布的天然耐盐耐碱水稻。如"海稻86"确定为野生,将是很好的种质资源。对于陈日胜,他更在乎其商业开发的想象空间。  野生稻还是"长毛谷"?  野生稻中含有特殊潜在基因,但大多数野生稻经过多年进化,逐渐成为现代栽培稻,这些基因被丢失。一旦"海稻86"被确认为野生稻,将对水稻耐盐碱品种的研究和选育带来重大意义。  10月18日,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马国辉等数位农业部专家前往"海稻86"种植地广东省遂溪县城月镇黄宅村虎头坡进行现场考察,初步认定该品种的耐盐碱性,但对其是否为野生稻、能否在海水中生长结实等问题则表示需进一步验证。马国辉有一个大胆的猜测,认为可能是早前常规栽培品种的种子散落在海边,经过多年驯化,适应了当地海滩的环境。同时,其还介绍,在10月18日的考察现场发现,该品种的种植地有海水淹过迹象,并非整个生育期都生长在海水中。  10月27日,长期进行农业野生植物保护的中国农科院研究员杨文庆也来到了"海稻86"的种植场。仔细观察品种的植株、叶片、叶舌、叶耳,谷粒等性状后,他得出了"从形态学上来讲,不像野生稻"的初步结论,但表示仍需进行细胞学鉴定。临走前,杨文庆挖了两株海稻,拟带往北京鉴定。  据南方农村报记者走访遂溪县多个乡镇了解,这种能在海水中生存的水稻已在当地有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历史,当地人将其称为"长毛谷"或"海割"。  城月镇农技推广站站长苏永丰介绍,在城月镇和北部湾附近的海滩,有一种"长毛谷",该水稻会长出3-4厘米长的芒。在海边滩涂,每每涨潮时海水会倒灌,致该地土壤含有大量盐分,除红树林和芦苇等杂草外,一般作物都很难生长,"但'长毛谷'却能生长"。同时,遂溪县建新镇农民许金生也表示,海水稻在遂溪县城月河两岸的建新镇、城月镇,麻章区太平镇种植已有百年,由祖辈代代相传,农户留种自种。  四年前遂溪上报"长毛谷"  在2009年,遂溪县农业局就曾向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反映当地发现了一种特殊的水稻,特点为"能在海口滩涂生长,不用农药和化肥,名叫长毛谷"。当时,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水稻遗传资源研究室主任、国家种质广州野生稻圃负责人潘大建去到遂溪县杨柑镇离北部湾很近的滩涂一带进行调查。勘查结果为:长毛谷为地方品种,较其他水稻品种耐盐碱,建议作为种质资源进行保存。同时,其也繁殖了该水稻种子并送至国家种子库保存。对于陈日胜的"海稻86",潘大建表示从报道照片看,与鉴定的"长毛谷"相差不大。  在"海稻86"出现后,许多遂溪农户开始质疑其就是"长毛谷"。对此,陈日胜回应,1986年,自己与其老师罗文列偶然在遂溪县发现了一株带芒的水稻,当即断定是重要材料,遂保存起来进行研究。从那时开始,其所做的事情就是"保护"好这株偶遇的水稻即一代代种植,每年不断对其进行繁殖、筛选。最终,选育了"海稻86"。  商业推广必须走审定程序  据负责陈日胜水稻田管理的唐保介绍,"海稻86"的平均亩产量只有300斤左右,且收割费时费力,当地已很少种植。此亩产量与"长毛谷"几乎一样。杨文庆认为,产量低加上尚未确定是否能在所有盐碱地上种植,是阻碍其商业化推广的关键。他指出,将"海稻86"的耐盐碱基因与优良水稻品种嫁接或许是一条途径,但此过程时间长,具有偶然性,很可能到头来没有结果。  2012年,陈日胜曾将"海稻86"拿到深圳市作物分子设计育种研究院,并从该院教授邓兴旺处获得了日本晴水稻材料。随后两年,他以"海稻86"作父本,日本晴作母本进行杂交试验,将后代放置在海滩边的盐碱地筛选,用以验证其应用价值。但截至目前,仍未育出理想的杂交品种。  陈日胜毕业于湛江农业专科学校林果专业,目前种有2000亩"海稻86"。2010年,他开始与北京富程集团合作。今年,富程集团与旗下的湖北荆楚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组建成立海稻(北京)国际生物技术有限公司,陈日胜任副总经理。据他透露,"海稻86"凭借种植不施农药和化肥的特点,产出的稻米已有少量销售,售价为15元/斤。  往后,陈日胜要推广"海稻86",还必须通过品种审定程序。该过程需具备人工选育或发现并经过改良、与新优品种有明显区别、遗传性状稳定、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一致、具有符合《农业植物品种命名规定》的名称以及完成每年不少于10个点,或具备省级品种审定试验结果报告等条件。  对于"海稻86"的未来,富程集团副总裁尹玉刚十分看好:我国现有盐碱地十几亿亩,海边滩涂有几千万亩,有了"海稻86",将来都可以种粮食了;而且该品种不用打药、不用施肥、不用除草,极为宝贵。"不过,这也只是将来。
学术争鸣有助于科学进步!
调查与思考(开卷有益,兼听则明)
[1]以色列死海旅游业与引渤入疆、恢复罗布泊大型生态环境建设工程[2]消失的新疆虎与消失的罗布泊生态[3]罗布泊特大型钾盐矿与盐湖沉积聚矿作用:罗布泊究竟是福还是祸[4]斯文o赫定、陈宗器考察罗布泊与新疆大头鱼
[5]《实施陆海统筹引渤入疆 恢复罗布泊生态环境建设工程的探讨》
[6]郑绵平院士提出的盐湖农业与海水西调
[7]引渤入疆、恢复罗布泊与气象、生态作用探讨
[8]罗布泊地区的风向与“引渤入疆”增雨作用
[9]走近罗布泊(导语)
[10]走近罗布泊(“导语”续补)
[11]关于张学文先生《引海水入新疆有必要吗》一文的若干质疑
[12]“引渤济锡”示范工程与草原生态工程建设之对策
[13]新疆、河西走廊与澳大利亚中部干旱平原的地貌气象对比及海水西调
[14]搁置争议:调鸭绿江水以解华北平原水危机之困
作者的其他最新日志
评论 ( 个评论)
今日关注 /7
  谢阿蛮得到唐玄宗的喜爱,伺奉唐玄宗左右。杨贵妃着实不高兴了,女人吗,再说自己是老师。一次,谢阿蛮与唐玄宗寻欢一夜,早晨晚起床,杨贵妃在窗外责怪唐玄宗耽误朝政。杨贵妃想办法排挤谢阿蛮,使谢阿蛮卖唱,流落江南。
  公元1653年,兄长顺治挑选平西王吴三桂的儿子吴应熊为十四额驸马,并为建宁公主与吴应熊举行了隆重的婚礼。建宁公主逃离了戏说里与其他女子共侍一夫的结局,但实际上,她的人生结局更为不幸,根源在于她的公公——吴三桂。
  日,毛主席亲笔题词号召全国人民向雷锋同志学习,学习雷锋蔚然成风。距离今天,已经有过去了半个多世纪,雷锋精神毫不褪色仍是熠熠发光,雷锋精神甚至漂洋过海。雷锋精神发挥了重要作用,教育和鼓舞一代又一代新人。
  培养“淑女气质”也好,增进“阳刚气质”也罢,无不映射出教育在涵养学生健全人格方面的短板。说到底,单独设立“淑女班”或“男子汉班”或许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牢记教育树人的关键在于让学生“成人”,即涵养健全人格。
   梅,在中国文人雅士的观赏花木中具有极高的地位。它与兰、竹、菊并称“花中四君子”,与松、竹并举为“岁寒三友”。在古人咏唱的梅中,大略有三种:杨梅、腊梅和梅。古人对梅的认识,在《诗经》里已有许多表现。
  王安石退休以后,自己在南京钟山上筑了个“半山园”居住,出入也一不坐马车,二不坐轿子,“惟乘驴”。对于王安石骑毛驴,许多人以为是这位“拗相公”故意搞怪,其实不然,而是大有讲究,体现了三重精神境界。
  民族英雄、抗倭名将戚继光几百年来一直深受我们中华儿女的景仰和爱戴。但当年为了博得权臣张居正的欢心,他曾将数名美女作为礼物送给这位以性能力强著称的好色宰相,虽然此举可能是为了让戚家军在抗倭前线自由驰骋,不受掣肘。
光明网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富尔农艺水稻种子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