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足球青训现状与社会办学性质一样吗

62岁的父亲抱着儿子激动得热泪盈眶,久久不愿松开。
院长教授变保镖陪学霸走红毯,为学生站好最后一班岗。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禹唐体育注:
  文章核心内容提示:
  1. 中国青少年水平不高,首先不是体系与模式问题,而是从小训练就出了问题,我们的教练员尤其是基层教练的业务能力与水平亟待提升。
  2、深入仔细地研究“日本模式”,其实就是在过去中国“业余体校”制度上衍生出来的一种体系。与现在广州所保留的“业余体校制度”有诸多相似之处。
  3、乌兹别克重建青训体系,恢复类似前苏联的“业余体校制度”,六年后就拿到亚洲冠军。乌兹别克的体系与新疆保留的业余体校制度有很多相似之处。同时,乌兹别克强制性地要求各职业俱乐部必须建“足球学院”。
  4、“德国模式”其实是“两条腿”走路,即一条是强化俱乐部梯队(强制性要求设立自己的足球学院);另一条则是对前东德的“业余体校制度”进行“扬弃”、由州政府主导成立“精英足球学校”,让德国足球走上复兴之路。
  5、不管欧美还是近邻韩日,在青少年培养方面有这样一个共识――“一万小时理论”。即要成为一名优秀足球运动员,理论上必须经过10000个小时的刻苦训练。换而言之,一周至少需20个小时、一天至少2个半到3个小时、历时十年的艰苦训练。
  【关键词】
  微博:@禹唐体育
  网站:/
  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批评一些人不懂运用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解决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称他们是“言必称希腊”。并写道:“有一副对子是替这种人画像的。那对子说: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面对中国足球之现状,尤其是在青少年球员培养体系的重建过程中,诸多人士动辄“日本模式”、“德国体系”、“拉玛西亚体系”、“巴萨模式”等,很容易让人想起这句话。当然,这与拒绝学习国外先进东西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而且,任何一种制度、模式都是利弊并存,不能用一种制度或模式的“弊”去与另一种制度或模式的“利”简单比照,然后去否定一种制度或模式,而更应该是兼容并蓄。
  在先前一篇谈及中国足球职业化之前的“业余体校制度”时,就提到了这种“言必称希腊”的现象,中国足球竞技水平不高,但并不等于出几次国、走马观花一番,回到国内便开始否定中国足球的一切,让中国足球走上一条虚无缥缈之路。差不多七八年前,中国足协就曾提到过“业余体校制度”的问题,但遭到了诸多“言必称希腊”者的极力反对,认为“很不现实”、“国外没有这样做的”,于是出现了现在的“校园足球”,但它与“竞技足球”恐怕不能划上等号。要解决中国青少年足球的体系问题,恐怕还是应该“充分地占有材料、分析它的各种发展形式,探寻这些形式的内在联系”,仅仅只是根据一些表象、一知半解地得出的结论难免偏颇。
  “日本模式”≈“广州模式”
  就目前整个亚洲足坛乃至整个世界足坛而言,只要是足球强国,不管是哪一个国家,其培养青少年“模式”几乎是大同小异。不管是巴西世界杯上夺冠的德国,还是目前国际足联排名世界第一的比利时,抑或是近邻韩国、日本,都是呈现“金字塔”结构,就像今年青运会乙组冠亚军新疆乌鲁木齐队和广州队一样。只是在构建“金字塔”的过程中,各个架构的具体称谓、叫法、名称等有所差异。
  譬如,当今年11月中旬,中国足协在成都召开青训中心(营)筹备会议、提出要在成都、武汉、广州、大连和青岛等五个足球试点城市设立国家级青少年足球训练中心,并在北京、天津等20个省市建立省级青训中心,这之后还要建立地区一级青训中心。这又何尝不是日本足球的“训练中心制度”的一种翻版?
  日本足协通过层层组织比赛,派出专门人员观看,从中选拔出好苗子,然后在合适的时间进入“训练中心”进行强化训练。日本足协有自己的国家级训练中心;下属九大区也有各自的大区训练中心;往下全国的47个都道府县也都有各自的训练中心;再往下,下属的市町级也分别设有训练中心;等等。小球员都是平时在学校上学,周末则到训练中心接受更专业的培训、比赛。更高一级的青训中心的受训球员,都是从下面层层选拔上来的。目前,日本国内最低一级的区域性“训练中心”数量超过300个左右,从2005年开始,日本足协发表《梦的宣言》时计划用10年时间在全日本建造559个训练中心,如今则已经超过600个。
  问题在于:日本足协的“训练中心制度”难道不就是中国足球职业化改革之前的“业余体校制度”的翻版?国内过去地方一个市,设有多个行政区,区有区体校,将区内优秀球员集中到一起训练、比赛;区体校的优秀球员再送到市体校足球队;市体校再把优秀足球运动员输送到省一级球队,省一级球队再往上送到国家队。如今广州市的“三级训练制度”,与日本的“训练中心制度”在运作的方式上几乎完全一样。但是,我们的有些人为何热衷于“日本模式”而不愿意面对“广州模式”?
  中国专业时代的“业余体校制度”除了在人才选拔上呈现“金字塔”结构,最为重要也是最根本的,就是师资力量能够得到保障。进入到业余体校里当教练的,全部都是专业队退役下来的运动员。这些专业退役运动员从教,比现在那些根本就没专业经历的体育老师、语文老师去教小孩踢球,当然强出百倍。
  日本的各级训练中心里,当教练的大多也都是退役球员,并有专门的教练员资格证书。当我们在说现在中国球员的个人传接球技术是“一代不如一代”时,我们其实不能去指责现在的青少年球员,而应反思在青少年球员的起步阶段,是什么样的教练员在教他们,这些教练员的质量能和业余体校制度下的体校专业足球教练相比吗?
  如果说日本的“训练中心制度”与广州目前的“业余体校制度”相比有什么不同,最大的不同恰恰就在于日本各个中心的基层教练员质量更高,训练的手段与方式更为先进,具体的细节“抠”得更细!
  欧美足球学院不排斥“三集中”
  如果非要说中国过去的“业余体校制度”与日本的“训练中心制度”有区别的话,除教练员质量外,或许就是中国过去的业余体校是小球员在一所学校里读书;日本前往训练中心受训的小球员则是来自各个不同的学校。可问题在于:日本社会的发展程度恐怕远高于中国社会现实,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就是交通状况,国内在路途上所耗费的时间成本要远高于日本。
  无论是对过去的“业余体校制度”还是现在的“足球学校”如鲁能、恒大等,国内普遍采取的是一种“全盘否定”态度,认定“没有出路”,其最主要的理由无非就是“三集中”,认为孩子从小就被“圈养”在一起,即所谓的“脱离社会、脱离家庭、脱离父母”,以此认定这种模式不值得全面推广。但问题在于:日本足协在福岛、熊本宇城、泻徒裰嗡母龅胤娇枇怂乃毡咀闱蜓г(JFA Academy),哪一所足球学院(类似中国的足校)不搞“三集中”?
  今年8月下旬,笔者前往吉隆坡参加亚足联主办的第一届国家青年队主教练研讨会。席间,比利时青训的两位创立者与具体实践指导者萨布隆和埃里克向亚洲各国青少年教练详细地介绍了比利时青少年足球崛起的奥秘。会后,当记者专门询问萨布隆和埃里克,即比利时那么多足球学院(Academy)搞“三集中”与否?得到的回答是:“我们13岁就开始集中,小球员吃住全部都在学院里!”而在卡塔尔的精英学院,小球员们更是从9岁就开始住在学院里。
  当然,由于欧美人更注重家庭观念,确实有不少足球学院里的小球员不住在学院里。但我们不能忽略一点,即因为欧洲各国俱乐部都有自己完善的梯队建设,小球员们“就近”便可接受高水平的训练,在训练结束后自然可以回家。再加上欧洲的交通也甚为发达,更为这种方式提供了条件。但目前中国社会的现实保证不了这一点。在这种情况下,认定“三集中”是一定是“违背规律的做法”,这样的结论未必过于武断,或者说至少是“以偏概全”。
  不得不说的是,当欧美之所以从13岁开始集中时,一是相对具备了一定的独立生活能力,更重要的是,他们遵循了足球运动最基本的一个规律即“一万小时理论”。不管欧美还是近邻韩日,在青少年球员培养方面有这样一个共识,即要成为一名优秀足球运动员,理论上必须经过10000个小时的刻苦训练。换而言之,一周至少需要20个小时、一天至少2个半到3个小时、历时十年的艰苦训练。一名优秀足球运动员的成才至少需八到十年的时间,也是建立在这一理论原则基础之上。
  当我们大谈“违背人的成长规律”之时,我们不能忽略足球运动的基本规律。而且,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足球运动员,除天赋外,更必须要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与努力,而且这些东西是根本就无法靠市场、用金钱买来的。但如今国内很多人看来似乎成为优秀球员是一件很容易就能够做到的事情,无需“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随便玩玩就可以“玩”成亚洲乃至世界一流球星。
  “新疆模式”≈“乌兹别克模式”
  今年早些时候前往新疆实地采访时,笔者第一反应就是:新疆的青少年业余体校制度与乌兹别克近些年来在青少年方面的做法、情景异常相似。乌兹别克斯坦是从前苏联独立出来的一个共和国,是一个“自上而下”的社会,其意识形态、社会结构、行事方式等诸多方面与中国都有着很多相似之处。两年前,笔者曾在乌兹别克巡回采访,对其足球尤其是青少年足球体系建设印象深刻。
  2006年1月,乌兹别克足协进行换届选举,乌斯马诺夫当选新一任主席。与此同时,乌兹别克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新政,重振该国足球。仅仅6年之后,乌兹别克U16国少队在2012年伊朗亚少赛上获得冠军;乌兹别克的U19国青队在2013年土耳其世青赛上闯入16强,今年新西兰世青赛上又进入8强。从2005年无缘亚青赛、亚少赛决赛阶段比赛,到问鼎亚洲冠军,就只用了六年的时间!
  其做法就是以《总统令》的方式,在青少年球员培养和体系建设方面作出如下明文规定:
  1、要求所有参加职业联赛的俱乐部必须强制性地建立“足球学院(academy)”、完善的青少年梯队。【注:顶级联赛的14家俱乐部为职业俱乐部,至2015年扩军为16家。】
  2、下属11个州、塔什干大区和卡拉卡尔帕克斯坦加盟共和国(相当于中国的省级单位,共13个),每个州都有至少建一所足球学校。由州政府和足协具体负责,确保每个州、大区和加盟共和国里有潜力与天赋的小球员都可以受到好的足球教育和专业指导。
  3、每个州都有至少一所寄宿制足球学校,确保小球员不出州就有球可踢、受到专业指导。【此举是避免类似国内的鲁能、恒大足校跨地区招生的情况。】
  不仅如此,乌兹别克政府还就如何进一步支持青少年足球发展、场地建设等颁布过一系列的“总统令”,甚至在日,卡里莫夫总统颁布了“第1388号总统令”――《关于在安集延建立寄宿制足球学校》,专门就安集延州(类似于中国国内的某一省)政府在公共教育部、文化体育部、乌兹别克足协以及一家名为“Uzavtosanoat公司”的企业等不同部门支持下,创办“寄宿制足球学校”一事,下达总统命令,这在世界上恐怕也是绝无仅有的。
  短短几年时间,乌兹别克足球在青少年球员培养方面就已经形成了如下体系:
  某种意义上,这其实就是前苏联以及中国足球职业化之前的“业余体校制度”翻版,甚至可以说就是这一制度。根据乌兹别克足协所提供的数据,截止到2013年底,乌兹别克国内有204所“综合性体育学校”,即除设立足球外还有其他运动项目如网球、篮球、摔跤等;而纯足球项目的“特殊体育学校”47所,实际上就是只有足球这一个项目,类似于国内的鲁能、恒大、富力、杭州绿城的足球学校。两者相加,这种类似中国专业时代的“业余体校”性质的学校总数为251所。体育学校规定学员的年龄为6岁到18岁,也就是从小学一年级开始,一直读完高中,属于12年制的学校。这些学校都是不寄宿的。
  “寄宿制足球学校”在乌兹别克总共有29所,遍及13个州、塔什干大区和卡拉卡尔帕克斯坦加盟共和国,像塔什干大区因为足球基础较好、水平最高,就开办了7所。但这类学校规定的岁数是10岁到16岁,也就是小学四年级开始才能住校,一直到初中毕业。
  在初中、高中的基础上,乌兹别克还在13个州级单位各设立一所“奥林匹克预备大学”,岁数为12岁到18岁,相当于初、高中六年制。其中,设在首都塔什干市的称为“共和国奥林匹克预备大学”,算是同一级别中最高级的预备大学。
  真正的大学则称为“足球研究院”。全乌兹别克总共有5所,包括塔什干大区2所、卡什卡达里亚州3所,均为大学学历。“足球研究院”除培养足球运动员大学生外,还专门培养教练员、裁判员、足球管理、信息研究等各种与足球相关的专业人才。
  除这些专门院校类的体系外,乌兹别克国内各个甲级职业俱乐部都有隶属于本俱乐部的足球学院(academy),负责培养6岁到18岁的球员,也就是本俱乐部的各级梯队。
  在乌兹别克的青训体系建设过程中,不难看出,与上一期所提到的新疆保留完整的业余体校制度相比,乌兹别克几乎就是重建各级“业余体校制度”。唯一与新疆所不同的,就是新疆由于足球职业化尚未全面开展起来,缺少像乌兹别克的职业俱乐部所建的“足球学院”这一个分支体系。
  “乌兹别克模式”六年见效
  当中国足球的改革由中央深改小组在2015年初专门开会审议通过《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之时,乌兹别克则在差不多10年前的2006年5月份,由乌兹别克总统卡里莫夫以《总统令》的方式发布足球改革纲领性指导方案。
  当《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中专门把“校园足球”单独作为章节、总共分为五条,并提出“全国中小学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在现有5000多所基础上,2020年达到2万所,2025年达到5万所,其中开展女子足球的学校占一定比例。”“推动成立大中小学校园足球队,抓紧完善常态化、纵横贯通的大学、高中、初中、小学四级足球竞赛体系。”“到2020年,完成对5万名校园足球专、兼职足球教师的一轮培训。”将青少年足球都“数字化”、而对于职业俱乐部是否应完善梯队建设的问题只字未提时,乌兹别克的《总统令》同样将青少年足球发展列为重点,而且同样是以学校为突破口,但采取却是建立“体育学校”或“足球学校”、“寄宿制足球学校”、“奥林匹克预备大学”、“足球研究院”等专门学校、学院、大学,并强制性地要求职业俱乐部必须建立隶属于本俱乐部的“足球学院”。
  乌兹别克足球“由上而下”实施改革从2006年1月开始,2008年的U19亚青赛上获得亚军、U16亚少赛上闯入八强;2010年U16亚少赛获得亚军、2012年U16亚少赛获得冠军。短短的六年时间,少年队已经拿到了亚洲冠军,国家队则是因为裁判错判而无缘德国世界杯。中国足球在《总体方案》公布之后,U16国少队无缘亚少决赛阶段比赛,连亚洲16强都进不去;至于国家队,依然是距离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第二阶段比赛很遥远……
  当我们在重新构建中国足球的青少年球员体系之时,还有一个问题很值得思考,即“中国足球人口的增多”与“中国足球竞技水平的提高”这两者之间能够划上等号、是呈正比例增长的吗?搞清楚了这一点,或许我们的教育部门知道什么是自己该干的,而中国足协也能够清楚地知道自己更应该做什么。
  如果说中国足协差不多七八年前想重新恢复“业余体校制度”很不现实,则时至今日,中国足球深受高层关注与重视,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以及中国足协联手重新建立以往类似“业余体校”的青少年球员培养体系根本就不是什么难事。尤其是“普及”的基础上,急需加上“提高与强化”环节。
  “德国模式”=日本+乌兹别克≈“广州+新疆”模式
  德国足球的成功,特别是2014年巴西世界杯问鼎之后,国内对其青训颇为推崇。这其中,德国各职业俱乐部的梯队建设,特别是建立俱乐部自己所属的“足球学院(Football Academy)”被认为是核心。其实,德国青训是“两条腿”走路,在整个欧洲足坛是独一无二的。
  德国足协从1999年起,在全国范围内先是搭建最基层的“训练基地(BASE)”。目前全德国境内共有超过360个地方训练基地,全德国的小球员从小在这些“训练基地”内不设门槛地接受系统的训练。这种“训练基地”其实与日本的“训练中心制度”颇为相似。
  从2001年起,德国足协要求隶属于德国职业足球联盟的各个甲级、乙级俱乐部必须建立自己的“足球学院”,而从丙级(第三级)再往下,则没有强行要求,有条件的也要建立“学院”。为了实施这项工作,德国足协曾专门成立了一个委员会――“CommissionAcademies of DFB”(即德国足协“青少年足球学院”委员会),加强与各职业俱乐部合作,专门拟定学院制度、学院标准、教练员资质、场地要求等一系列具体要求,敦促各职业俱乐部完善和强化各自的青训体系。目前,除了德国甲级与乙级的32家俱乐部之外,不少第三级、第四级甚至第五级联赛的俱乐部都有自己的“足球学院”,总数量为45所。在“训练基地”基础上,这些“学院”的主要任务就是进一步挖掘有足球天赋的青少年球员的潜能,向精英球员方向发展。
  从2006年起,德国足协在德国政府的帮助下,在全德范围内建立起“精英足球学校(Elite Football School)”。
  这些“精英足球学校”大致分为六类:
  1、纯男子青少年精英足球学校;
  2、男女混合青少年精英足球学校;
  3、原隶属于俱乐部的“足球学院”升格成的精英足球学校;
  4、纯女子精英足球学院;
  5、体育专业学校申请后获认可的精英足球学校(不再从事其他运动项目、只设足球项目);
  6、综合性体育专业学校(不只是足球,还设有其他运动项目)
  请注意,德国境内的“足球学校”是特指“竞技足球(competitive football)”性质的,与国内目前所提倡的“足球学校”是截然两个不同层面的概念,国内以往在报道德国足球时经常引用“德国校园足球如何如何”其实是一种误导。
  德国所建立的这种“精英足球学校”,实际上与乌兹别克在建立青训体系过程中所提出的“每个州都有至少建一所足球学校”完全是一个路子。在整个欧洲范围内,其实也就只有德国一个国家采取这一方式,即“精英足球学校”遍及全国16州,迄今为止总共有28所,包括7所纯女子精英足球学校。不能忽略的是,德国由东、西德合并,前东德一直秉承前苏联那一套“业余体校制度”,在德国足球于上个世纪后期、本世纪初陷入低谷期间,是前东德那一代精英如萨默尔、海因里希、基尔斯滕等支撑着德国足球。
  德国足球在重振过程中,采取的是“两条腿”走路,即一条是强化俱乐部梯队(强制性要求设立自己的足球学院),另一条则是对前东德的“业余体校制度”进行“扬弃”、成立“精英足球学校”,最终让德国足球走上复兴之路。
  需要指出的是,德国的“训练基地制度”与日本“训练中心制度”方面的不同之处在于:日本的“训练中心制度”是层层选拔、球员从最低级一直向最高的国家训练中心“往上走”,而德国则没有“往上走”这个程序。在训练基地内显现出天赋的小球员,就直接被纳入到当地俱乐部所属的“足球学院”或者政府所属的“精英足球学校”之中,去接受更高水准、更为专业的培训。而且,大俱乐部如拜仁、多特蒙德等俱乐部还可以从地方名不见经传的小俱乐部“挖人”,对小球员而言,当然更愿意前往那些知名俱乐部接受更高水准的培训。
  “模式”不重要,训练才是根本!
  通过对日本、乌兹别克以及德国这三个具有典型代表的青少年足球发展情况比较,不难发现,不管何种名称与叫法,他们的发展都是呈现“金字塔”结构。不管是“日本模式”、“德国模式”或是“乌兹别克模式”,都有各自的特点,特别是符合本国社会发展现实。真正的差异,其实只是存在于具体的选材标准、训练手段、训练方式与方法等微观方面。包括国内推崇的“拉玛西亚体系”,其具体训练的要求与方式,与德国训练青少年球员的要求与方式必然也是存在着差异;日本、韩国指导本国青少年球员的训练要求与方式,则是在不断地学习欧美先进国家的训练手段与方法。
  从这一层意义上说,中国足球重建青少年球员培养体系,真正要学习的不是哪一种“模式”,而更应学习训练的要求、手段、方式与方法。如果非要拘泥于“模式”问题,值得决策者真正深思的是,为什么与我国社会意识形态、社会结构、行事方式等颇为相似的乌兹别克,能把类似“业余体校”的制度重新恢复起来?为什么德国能够借鉴前东德实施的“业余体校制度”、根据形势的发展,建立起“精英足球学校”?而我们为什么就不能在总结过去成功的“业余体校”、现行的“足校”制度上,加以推陈出新呢?不管“日本模式”还是“德国模式”,都只能适用于日本与德国。
  就竞技层面来说,中国各级青少年国字号队伍参加洲际大赛成绩不佳、甚至在亚洲范围内被对手越甩越远,不是所谓的“模式”造成的,根本首先反应出的是我们的足球运动员从小在训练中就出了问题,我们的教练员尤其是基层教练员的业务能力、业务水平亟待提升。
  -------------------------------
  禹唐体育每日准时奉送体育方面的新鲜资讯、数据发布、产业趋势、专题解读、案例分享。平心静气的深入洞察,只为你提供最具价值的体育营销解读。
  欢迎关注我们的网站和微信公众号yutangtiyu,每天给你好看!
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搜狐公众平台官方账号
生活时尚&搭配博主 /生活时尚自媒体 /时尚类书籍作者
搜狐网教育频道官方账号
全球最大华文占星网站-专业研究星座命理及测算服务机构
资讯、数据、趋势、解读、案例。平心静气的深入洞察,只为提供...
1609文章数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baby14岁写真曝光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大结局
乔杉遭粉丝骚扰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这种论文级别的题目往知乎上发是犯罪。说起青训,荷兰人说自己是世界第二,转头看了看德国人老实坐着,西班牙人刚想站起来突然想起克鲁伊夫是荷兰人,意大利人愣了愣神还在计算球员A身上到底有多少个俱乐部的份额,比利时人那一桌里瓦隆人和弗拉芒人已经打了起来,日本人看着巴西那一桌里都不敢动弹,刚想迈出的脚步也放了下来,美国人眯着眼睛想要花多少钱才能把整个荷兰的青训体系买下来的时候,中国人已经在淘宝下单:荷兰人足球培训教材。荷兰人说,好吧,既然没人做第一,那么我做吧。在足球青训的世界里,荷兰人的身份不是靠成绩来奠定了,因为荷兰人觉得无冕之王的称号其实挺好。飞翔的荷兰人在大航海时代里没有抢下的第一,在青训的世界里全部抢了下来。第一个将6-8岁小孩纳入青训体系的国家。第一个根据年龄层来进行不同人数制训练的国家。(3人、5人、7人、9人、11人)第一个培养球员不看国籍的国家。这么多的第一却换不回来世界第一,世界杯最佳备胎奖的获得者实至名归。荷兰人的青训科学且合理,他核心的思想就是现行承认球员是一个人,接着才承认他球员的身份。这一个核心思想决定了球员角色的确立在球员的成长过程中一直是很模糊的。6-8岁的小孩子从3人制赛事开始接触足球的时候只需要知道足球是需要带球往前跑之余还得往后防守;8-10岁小孩踢5人制赛事时学会了传球其实比较轻松;12-14岁小孩踢7-9人比赛时知道自己应该站在哪。之后的11人比赛才会发现,噢,原来我生下来就是边后卫的命啊。这种模糊的不确定性或者说尊重球员本能的培养机制,让荷兰产出的球员里大多具有不错的团队意识和触球感,这是由6-8岁这个阶段开始就已经能够养成的东西。当然了,这是一个史诗级的论文课题,我们在此点到即止。西班牙人虚心来向荷兰请教的时候,克鲁伊夫画了一个圈,然后有了拉玛西亚。隔壁家的皇马看到拉玛西亚的小圈子玩得无比火热,找到了好基友曼联,曼联说我们不玩小圈子我们玩世界一体化我们玩地球村我们去世界各地开分营玩授权,还特么能赚钱。皇马一想,对头,老佛爷一想,又能全世界盖房子去了。于是皇马和巴萨的青训走了两个不同的极端。巴萨的青训开始全盘复制荷兰人的核心体系,闷声发大财。皇马的青训开始打着招牌走向全世界,敲锣打鼓发大财。稍远一点的毕包冷笑着,哼,民族主义才是体育文化的根基所在,不是巴斯克的你们走走走,我们就只培养伟大高尚的巴斯克人。所以你说西班牙的青训是怎么一回事?是荷兰人和英国人抽空带出来的一个学生罢了。比利时人能出成绩是天道好轮回。全欧平均身高最高的比利时人,在聊足球之前的上一个议题是聊分裂。威尔莫茨在率领沙尔克人拿到了德国杯冠军后回到国家队当主教练时,荷语区与法语区的人根本连话都说不清楚,更加不用说能够拧成一条绳子来作战。所以比利时人的成绩并不归功于青训,而归功于威尔莫茨本人,及瓦隆人与弗拉芒人憋出来的黄金一代。法国人爱玩种族归化,所以他们害怕伊斯兰人。法国人的后花园是阿尔及利亚、塞内加尔、民族刚果和一帮非洲国家。其他国家做青训是守着自己一亩三分地来挑球员,法国人做青训是在非洲地图上射飞镖,如此厚颜无耻的行为约等于开全图玩文明5。所以法国人的青训也不需要体系,他们玩得是国家政策和种族特性。聊聊英国人。作为现代足球的起源地,英国人的青训竟然一直被众人嘲笑,这曼联可忍利物浦都不可忍。英国人基于联赛发达,每个球队手上都大把大把的钱来兴建最好的训练设施,就这样的情况下,为啥培养不出好球员?这都是错觉。英国人培养好球员的逻辑是:你要能在英超立足你就是好球员了。而不是:你要能拿世界杯了你就是好球员了。所以总有人在叫嚣梅西来英超就废了,内马尔来英超就废了。这不是强盗逻辑,这是一个不负责任的猜想。英国人的青训扎根在社区和自己的十二级俱乐部体系里,家家户户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吭哧吭哧养孩子,出来捣乱的人叫英足总。一边告诉大家今年咱们的分成又增加啦大家好好踢啊,一边跟大家说关于青训这件事我多说几句哈以后每个队里自己青训的人比例得多少多少多少你们青训的爪子得控制在多少多少公里内哈别乱搞。也不知道是谁在乱搞。英国人想,踢得好,有钱收,但是得本国球员踢得好啊。那先练身体,无论怎么踢,上场不会倒,保证每年的成绩是第一目标。二练大脚开球和头球,是不是还能闷进去一两个,保证每年的成绩是第一目标。三练防守对抗,让你们爱买西班牙人来打锋线。在高度发达的市场化制度下,高刺激未必会带来高的回报收益,因为这会直接腰斩了积累原始资源的过程。英国人的青训,就是死在自己的严密的商业逻辑里。还聊么?----------------------更新---------------那就接着聊。比利时的问题是我写错了,抱歉。意大利球员共有权的事吧,职业层面禁止起来都举步维艰,何况小孩子,咱们聊得是青训嘛。德国人说要做青训,一想,嗯,先立个课题吧。你们几个大学,说你呢科隆体大,去,带一帮人去,先立几个课题,把什么体能啊骨龄啊什么的做好调研,要数字化!要数字化!要数字化!再自己研发几个高新装备出来,要环保!要环保!要环保!好,弄完了,咱们开始青训吧。足球基地?建!咱有钱!先建300个!不够就再建100个!俱乐部不够?建,咱有钱!先建够27000个俱乐部!教练不够?培养!咱有钱!从足协开始做职位架构调整,就为了培养教练!钱不够?闹呢!我们还会钱不够!默大妈我们钱不够。么?默大妈坐在VIP席位上督战德国vs希腊,嗯,钱够了。这就是德国在2000年之后开始做的“拓展人才促进计划”。后来其他人问起,为什么是390个球场27000个俱乐部,德国人拿出长长的一份列表,扶了扶眼镜说:根据我们的统计计算,这样的设置可以从180万小孩子挑选出30万最后脱颖而出10万为国征战。问你服不服。意大利人在一边听到德国人一串串的数字,心想:咱们半个世纪前不都是轴心国么,怎么一比较起来我就是学渣你就是学霸,太欺负人了。意大利人一看原先的小世界杯现在变成了大养老杯了,这样下去不行啊。意大利人翻起自己的球员列表册,这个球员被a球队持有了30%被b球队持有了30%被c球队持有了40%,一看,哎呀,这球员简直是不会失业的嘛。所以意甲的球员越来越老球痞,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反正自己从小就在几个俱乐部里蹦跶,怎么踢都不会丢了工作。这就是所谓的具有意大利特色的“球员共有制度”。这个制度毁了一整代意大利的球员,让踢球变成了公务员上下班打卡的事情。意足协一想,不行不行,这要取消要取消。然后意大利人埋头进了数学题里不可自拔。好了,剩下的有空聊。
本人留德华(gou)一枚,初一开始学习德语,并在初中毕业后来到德国继续读高中,现在是一名德国在校大学生,在德国已经生活超过5年了,想在这里和大家聊聊德国的青训。我从小热爱足球,从4岁开始接触(父亲带着瞎踢),和大多数90后的影响受到当时风靡一时的动漫《足球小将》的影响越发热爱。我的天赋还不错,从小就因为足球在学校里小有名气,在初中是校里足球踢得最好的学生。来到德国后,因为一些偶然,其实也是一些必然,有幸加入了德国某支低级别的地区联赛球队,在德国踢了两年低级别联赛,感受颇深。虽然我不确定德国的青训是否是世界第一,但我非常确定,这里很多人热爱足球,享受足球,甚至我可以很肯定的说,足球是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足球就是生活。&br&&br&&br&
德国坐落于欧洲中部,北邻北欧各国;南边是瑞士,奥地利,意大利;西边是法国,荷兰,西班牙;东边便是东欧的地界。可以说,德国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德意志是一个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相互交流的中心。当然,足球也不例外。德国一共不到8100万人口,足球人口据国际足联官方统计为1600多万,而注册球员高达630万。也就是说,每四五个德国人中,就有一个爱踢足球,每13个人中就有一名注册球员(包括女性)。据我了解,德国人对体育生活非常看重,在德国一共有9万多个体育俱乐部,会员更是接近3000万,占总人口的1/3左右。而这些俱乐部大多数是足球俱乐部。当然,这篇文章并不是在这里大聊数字,我只是想利用这些数字,给大家一个比较直观且大概的一个对德国青训,德国足球的印象,下面,我就来细谈我所见到的德国足球文化。&br&&br&&br&带球突破~&br&&img src=&/40cbf8def755b_b.png& data-rawwidth=&1015& data-rawheight=&48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15& data-original=&/40cbf8def755b_r.png&&&img src=&/7cec25f27c6bcb9025560bccbf4ee13f_b.png& data-rawwidth=&718& data-rawheight=&37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18& data-original=&/7cec25f27c6bcb9025560bccbf4ee13f_r.png&&&br&&img src=&/3334bea53d031ebf5f94a236f8bb9ea5_b.png& data-rawwidth=&710& data-rawheight=&34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10& data-original=&/3334bea53d031ebf5f94a236f8bb9ea5_r.png&&&br&
在来德国之前,我以在国内学了三年德语。虽然说语言上还是有很多障碍,但是适应起来也比较快一点。那一年我十五岁,在最初来到德国的一个月里,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第一堂体育课。第一天上课,老师在让我们进行了一些系统的练习和锻炼后,提出在学校里找出七个中国人组队和班上七个德国人进行一场比赛。当时的我非常兴奋,在中国从来没有遇到过对手,于是急于证明自己,证明中国足球。不过一场比赛下来,大概也就二三十分钟时间,我们被对方打进七八个球,而我们一球也没打进。我还从来没输得这么惨过,在中国我曾经在武汉队跟着青训队一起训练过一段时间,也没人曾这样羞辱过我。当时的心情是非常复杂的,也没有想到,一个小小的班里随便选七个人就能这样羞辱我。不过课后体育老师找到我,认为我的足球踢得特别好,说如果我有兴趣的话,他可以把我推荐到我们城市的俱乐部去(说是城市俱乐部,其实我们城总共就4000人,两个小时就能从东走到西)。我们的体育老师同时也是教导主任,在之前和我的初中交流活动的时候由于我有些表现,所以之前就对我有些印象。当时的我非常激动,于是就在他的引荐下去俱乐部找到了俱乐部的球探。球探让我先随队训练了一次,似乎对我也非常满意,把我介绍给了俱乐部U16的青年队主教练,就这样我便开始了我的德国踢球生涯。&br&&br&&br&
德国人有一个特点,就是任何事情都会做的很专业,即便仅仅是一个小小的爱好也是一样,更不要说是他们国民共同的爱好,国球足球了。我深得教练的信任,教练认为我有做前锋的潜质,而且告诉我球队里就差我这样的一个前锋,希望我能够随队出征,参加联赛。当时的我非常激动,以为周末就要上阵了,熟不知,拥有职业球员证的注册球员才能够参加地区联赛(德国有三个全国性质的联赛,分别叫做1.2.3. Bundesliga,翻译成中文就是德甲,德乙,德丙,再下面就是地区联赛,在州内展开)。德国人把他们所有的俱乐部,大的比如说拜仁慕尼黑,多特蒙德,小的就如同一个爱好者协会一样全部打上了职业的烙印。一个小小的俱乐部都会在球队各级梯队中至少配备一名主教练。在孩子9岁-11岁以前,男孩和女孩是混在一起的编制的,在9岁-11岁以后男女便分开。看上去似乎特别职业,其实场上的球员都是一些小小孩子,他们只是因为出于对足球的热爱,就和我一样,在放学后每周定期会有一次球队训练,周末定期有一场联赛。有时我周末在城市里散步路过球场,就会在很远就听到家长们的欢呼声,每每在此刻我都会去场边看看,小朋友们踢球特别有意思,一个个都卯足了劲,小女孩们也不含糊,特别是有些发育得早的,把小正太们有时都给吓着了。每当此刻我就会想起自己小时候要是每个周末也有这样的活动集会该有多好。有时看到学校的老师带着自己的孩子来比赛,便上前和老师聊聊,听得出来,他们非常的开心。其实在德国,大多数注册球员就和我一样,是学校的学生,工厂的工人,警察,邮递员等等,大家都是每周定期参加一次球队训练,周末一个下午踢一场比赛,完全就是业余爱好者。但是德国足协,德国青训给了所有人这样的机会,让每一个人都能享受到职业足球的氛围。虽然没办法听到场边八万人的欢呼,但是每当我看到队友带着自己的妻子,孩子来比赛(去到成年队后),当然我自己在场上踢球时,看到同学朋友在场边助威,也是幸福无比的。德国的每一位球星从小就和这些孩子一样,他们踢球就是因为热爱这项运动,仅仅是童心驱使,然后在他们大了以后被球队推荐或者是被大球队的球探相中然后带到大的俱乐部中。如果他们不喜欢踢足球,喜欢打篮球,亦或者喜欢弹钢琴,父母都会随着他们的兴致来,不管是男是女,事实上在德国踢球的女生非常多,特别是小女孩,不比小男孩少。不仅仅是足球,任何项目都有类似的俱乐部或者集会,给每个人一个发展自己爱好的机会,不管你是个孩子还是个老人,是男人还是女人,是德国人还是外来人。&br&&br&&br&射门~&br&&img src=&/d5c30e546e4ea37b839598_b.png& data-rawwidth=&612& data-rawheight=&37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12& data-original=&/d5c30e546e4ea37b839598_r.png&&&br&&img src=&/da8fcd53dc470a672ed62_b.png& data-rawwidth=&1049& data-rawheight=&4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49& data-original=&/da8fcd53dc470a672ed62_r.png&&&br&&br&
我首先进入了我们俱乐部的U16青年队,我的队友中有两人是我的校友。他们一个是球队的后防中坚,另一个是组织核心,踢球风格类似莫德里奇,之后更是当上了球队的队长。其它球员来自其它一些学校,也都是些高中生,有的和我一样是文理中学(毕业后可以读综合性大学的中学),也有一些是技术类中学(毕业后可以读应用类大学,类似国内的专科学校)。大家在一起相处平时都非常融洽,特别是在比赛的时候,大家都很团结。在训练中,主教练是非常职业的,他们都有相应的教练证书,接受过正规的训练,所以训练体系非常成熟。德国教练有一个特点,他们一般看准了一个球员后就会告诉他,你适合踢边后卫,或者你适合踢后腰……在这之后这个人可能就会踢一辈子的边后卫,踢一辈子的后腰。这样的好处就是每一名球员的站位,意识还有技术特点都非常成熟,但是缺点也有,就是极难培养出具有想象力的球员。教练对每个位置的球员在训练中都会有特定的安排,对待后卫它会非常强调整体的位置,阵型的训练;对待后腰会更多的强调他的位置感,向前意识等;对待前锋就比较自由了,大多数时候只是基本功的训练特别是射门训练。我马上就能比赛的时候,我的教练对我说:我们队就差一个像你这样的前锋!当时听完这句话我整个人都兴奋起来了。在第一次比赛过后教练鼓励我说,首场比赛打成这样很不错了,事实上我在比赛中踢丢了单刀,当时面对190+的门将,特别是他们的气势非常凶,另外在我即将射门的时候怒吼一声,我在中学的时候从来没见过这么职业的门将,(中学一般都是分队的时候谁运气不好落单了就灰溜溜的去守门。。。)当时真心被吓到了。在那次比赛后的第一次训练中,热身过后教练把我拉到一边,告诉我他觉得如果我能提高一下射门技术的话马上就会有进球入账所以今天单独给我进行射门训练,让其它球员进行技战术训练,并把门将队友叫来给我当陪练。当时我真的是非常感动,想想在中国的时候大家都是随便踢,随便玩,主教练就像儿时父亲在足球场上那般对我的关爱。之后我便一直成为了我们球队的主力中锋,并且慢慢变成了进攻核心。记得有一次我发挥得非常好,我的突破制造了两张红牌其中一次还创造了点球。在那之后的一次比赛前,教练把我叫到一边,告诉我:你上场比赛的发挥无与伦比,你今天必将成为赢球的关键,好好在场上施展自己的能耐吧!在开场前这样的话真的很能激励人。(之后我在玩FM的时候发现可以给球员做同样的事情,每次都会这样训一次话…)&br&&br&&br&
说完具体在球队中的一些琐事后我想再来说说这里的足球环境,足球文化和我的感受。在我看来,这些潜移默化的东西有时候真的是决定性的。那一年我第一次来到了多特蒙德的威斯特法伦球场,第一次在现场观看欧洲冠军杯的比赛。对阵的双方是多特蒙德与皇家马德里。那是一场欧冠小组赛,我原本只是想趁着假期来看看C罗们。提前两个小时我达成去球场的城轨线路去往多特的主场,车上人非常多,第一次在德国有一种在中国挤地铁的感觉。到了球场后多特球迷早早的就开始唱歌,比赛开始后的气氛着实让我开了眼界。在这之前03年我第一次看了中国国奥对伊朗国奥的比赛,一场场看了武汉队冲上中超和之后的七连胜等,看了国足,女足世界杯等各种比赛,可在那一刻,我觉得以前看的比赛都不是在看球,而是在过家家,今天才算是人生第一次看球。整场比赛,球迷们全部都是站着看完的,我永远不会忘记C罗摔倒的一刻全场异口同声的喊:“站起来!”不会忘记球员后球迷们大声呼喊他们的名字…我不知该怎么形容那种气氛,我只知道,如果我爸在我四岁的时候带我来看了这样的一场比赛我一定回去后立志成为一名足球运动员!在八万四千多人的注视下大放异彩。之后在慕尼黑生活看球的机会就比较多一点,甚至看了欧冠半决赛皇马对拜仁的比赛,感触很深。每每我在看球时看到身边有爸爸妈妈和孩子一起欢呼雀跃我便会投去羡慕的目光。足球已经成为了很多人每周定期的习惯,看球,踢球,这样的氛围,有这样惊人的足球人口也不足为奇了。&br&&br&&br&激烈的拼抢~&br&&img src=&/47c5fba485a7ac7dafb37a08ef28ad78_b.png& data-rawwidth=&381& data-rawheight=&216&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81&&&img src=&/57cbfa723cddb9_b.png& data-rawwidth=&364& data-rawheight=&199&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64&&&img src=&/bcd174c3ffd7f61ac46c7_b.png& data-rawwidth=&264& data-rawheight=&223&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64&&&img src=&/cffdfe9ed3db784cf09f8e6_b.png& data-rawwidth=&280& data-rawheight=&214&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80&&&br&&br&
在德国,真正说得上是职业足球的就只有德甲德乙德丙和地区联赛的前几级,真正大部分的俱乐部球队都是职业性质,业余球员。就像我们国家现在倡导的那样,真正的体育强国并不是奥运会上能拿多少金牌,而是运动的普及率有多高,人们是不是把体育当成了生活的一部分。我不知道德国的青训是不是世界上最好的,他们的训练比较一板一眼,强调基本功。致力于把每一名球员培养成出色的战术执行者,认为你有打边后卫的天赋就让你踢一辈子边后卫。这样的训练模式在我看来可以在一个时空内培养出千千万万个波多尔斯基,但是在任何时候都难培养出一个梅西。德国人也发现了自己足球在创造力上的短板,近几年来德国渐渐变为一个移民国家,顺着这个浪潮,德国规划了非常多的外族球员,现在在一般的俱乐部里都能很容易的见到土耳其人,东欧人,日本人等的面孔。在这样的政策下,德国球员也相互和这些球员交流互补,很多外来球员也规划进来为德国国家队效力,像我们熟知的克洛泽,厄齐尔,金多安等等等等……在我看来,青训的目的不仅仅是让自己的国家队成为世界第一,捧得大力神杯,更重要的是创造属于自己的足球文化,让足球刻入人生,不可分割。没有足球就和没有心脏一样的存在。事实上,德国人在足球领域因为他们的青训确实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四次夺得世界杯,三次夺得欧洲杯,德甲巨人拜仁慕尼黑也是世界上最成功的俱乐部之一。我依稀记得有一次在历史课上,我在回答问题时对老师说德国的制造业世界第一。(这只是一句承上启下的句子,希望引入下面的话。)历史老师立马打断我,说:“不!世界第一?那是足球。”那时的我心中很不屑的想:明明是人家西班牙(2011年那会儿)。但是现在的我回想起这件小事却觉得感触颇深,这代表了德国人对足球的重视,代表了足球是他们的精神向往,他们并不以自己是欧洲第一大经济体,制造业强国,更不是什么守时,严谨而自居,而是以足球王国自居。&br&&br&&br&与队友的基情~&br&&img src=&/a4cfc290d8a58b4e483a_b.png& data-rawwidth=&275& data-rawheight=&409&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75&&&img src=&/fe139ee5cccc5_b.png& data-rawwidth=&476& data-rawheight=&36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76& data-original=&/fe139ee5cccc5_r.png&&&br&&br&
这篇文章并没有生层次理论化的去分析德国的青训,我只是希望大家在看过我的经历,看过我的所见所闻后能够看看真的的德国足球生活,青训的具体细节,开阔眼界,看看世界足球强国的足球文化和足球生活。我当真期待有生之年我能对别人说,中国足球是亚洲第一!&br& 这是我第一次在知乎上回答,如果有些不妥的地方,写的不好的地方希望大家多多见谅,多多包含,多提意见。期待大家都能和我一起站在世界人的角度去聊足球看足球。
本人留德华(gou)一枚,初一开始学习德语,并在初中毕业后来到德国继续读高中,现在是一名德国在校大学生,在德国已经生活超过5年了,想在这里和大家聊聊德国的青训。我从小热爱足球,从4岁开始接触(父亲带着瞎踢),和大多数90后的影响受到当时风靡一时…
同意最高票的答案:这种论文级别的题目往知乎上发是犯罪。&br&&br&答主可以去了解一下热刺的青训体系。&br&&br&在几周之前,热刺青训学院的那些高层管理人员凑到了一起,他们讨论青训学院未来的发展方向,并且罗列出了近些年来青训学院所取得的辉煌成绩。在近些年来,热刺青训学院培养出了很多出色的球星,比如哈里-凯恩、瑞恩-梅森。&br&&br&从热刺的数据中,我们发现,哈里-凯恩现在身价已经涨到了4000万英镑,梅森的身价也已经达到了1000万英镑。而除了这两名球员之外,还有600万英镑身价的汤森,300万英镑的亚历克斯-普理查德等等。&br&&br&当然,如果这帮高层管理人员能够把自己的统计范围再扩大一点,将自己的眼光放得更加长远一点,那么他们肯定会发现更多的惊喜,毕竟在热刺的青训学院中,还有很多潜在的千万级青训球员。&br&&br&&img src=&/ad70dac2a9e4beb8fba359_b.jpg& data-rawheight=&413& data-rawwidth=&63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34& data-original=&/ad70dac2a9e4beb8fba359_r.jpg&&&br&(图)哈里-凯恩本赛季在英超联赛中攻入了8粒进球,他的潜在追求者可能需要花费至少4000万英镑&br&&br&至于丹尼-罗斯(1500万英镑)、凯尔-沃克(1200万英镑)以及本塔莱布(1000万英镑),他们其实也都有热刺青训学院培养的背景,所以如果要进行统计的话,也是可以被计算在内的。&br&&br&或许有很多人都会觉得,如果不是因为波切蒂诺,热刺青训学院肯定到现在还只不过是一个默默无闻的热刺附属品。但说实话,年轻球员之所以能够在热刺一线队收获成功,一方面是因为主教练能够给予他们充足的机会,让他们在英超联赛这个大舞台上展现自己的机会,而另一方面则是青训学院教练的悉心培养。&br&&br&约翰-麦克德莫特在热刺青训学院已经工作了超过10年,而他在热刺的那一条青训培养方式也已经得到广泛认可,并且在整个英格兰足坛实施。&br&&br&如今的热刺青训学院也算得上是行业标杆,他们就如同一座代表希望的灯塔。英超其他球队都在关注着热刺青训学院的发展,并且希望能够在他们身上找到一条合适自身发展的道路,找到建立俱乐部一线队和U21梯队之间纽带的办法。很显然,所有人都知道这是一件困难的事情,但热刺的成功案例已经摆在了所有人面前。&br&&br&在2005年的时候,热刺开始将球队建设的重点放到青训学院的建设上来,并且聘请约翰-麦克德莫特作为青训学院的负责人,来帮助青训学院进行发展。说起来,麦克德莫特真的是一名非常专业的青训教练,他在进入工作状态之后,立马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致力于年轻球员的开发。他要求年轻球员能够熟练于各种层面的训练,并且他还希望年轻球员能够适应场上多个不同的位置。&br&&br&&img src=&/5fdd02167ecf7d3acd44_b.jpg& data-rawheight=&423& data-rawwidth=&75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52& data-original=&/5fdd02167ecf7d3acd44_r.jpg&&(图)前女王公园巡游者主教练克里斯-拉姆齐在麦克德莫特的邀请下,加入了热刺青训&br&&br&为什么热刺想要打造一个属于自己的、成功的青训学院呢?这主要还是来自于同城死敌阿森纳的刺激作用,在赛季,阿森纳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而那个时候的阿森纳阵中就拥有多名表现出色的青训球员。热刺从阿森纳那里感受到了青训球员的重要性。于是乎,他们也准备这么做。&br&&br&尽管这么多年来热刺在北伦敦德比大战中很少能战胜阿森纳,但回顾热刺这些年来在青训学院上的成就,毫无疑问,他们是成功的。他们每个赛季都会有小鲜肉提拔到一线队,为球队带来新的活力,而青训学院也是每年都会招募一批有潜力的新星,以便于源源不断为波切蒂诺提供支持。&br&&br&&img src=&/adeccbcd05de57_b.jpg& data-rawheight=&418& data-rawwidth=&63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34& data-original=&/adeccbcd05de57_r.jpg&&&br&(图)哈里-凯恩在上赛季为热刺攻入了31粒进球,已然成为热刺最关键的球员&br&&br&随着时间的推移,热刺青训学院培养了越来越多的表现出色的年轻球员,并且这些小鲜肉在波切蒂诺的带领下,开始不断获得出场机会,甚至成为球队的常备首发球员。同时,波切蒂诺也在不断鼓励他们,帮助他们在球场上展现出自己的个性。&br&&br&&br&&b&原文发表于骚客app,作者Armour&/b&
同意最高票的答案:这种论文级别的题目往知乎上发是犯罪。答主可以去了解一下热刺的青训体系。在几周之前,热刺青训学院的那些高层管理人员凑到了一起,他们讨论青训学院未来的发展方向,并且罗列出了近些年来青训学院所取得的辉煌成绩。在近些年来,热刺青…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始终想做一名充满铜臭味的诗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足球青训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