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金向日葵的主要内容尤涅斯库 椅子 大概内容

荒诞派戏剧absurd theatre现代戏剧流派之一 。荒诞 (absurd )一词由拉丁文(sardus)( 耳聋 )演变而来 ,在哲学上指个人与生存环境脱节。荒诞派戏剧一词最早见于英国戏剧评论家马丁·艾思林1962年出版的《荒诞派戏剧》一书。荒诞派戏剧的哲学基础是存在主义,它拒绝用传统的、理智的手法去反映荒诞的生活,而主张用荒诞的手法直接表现荒诞的存在。其艺术特点为:①反对戏剧传统,摒弃结构、语言、情节上的逻辑性、连贯性。②常用象征、暗喻的方法表达主题。③用轻松的喜剧形式表达严肃的悲剧主题。代表作家及代表作:贝克特的《等待戈多》(1952)、《美好的日子〉(1961)阿达莫夫的《一切人反对一切人》(1953)、《塔拉纳教授》(1953),尤内斯库的《秃头歌女》(1950)、《椅子》(1952),热内的《女仆》(1947)、《阳台》(1956)、《黑人》(1958)《等待戈多》赏析《等待戈多》是爱尔兰作家塞缪尔·贝克特于1952年创作的一部荒诞派戏剧,因为此剧贝克特获得1969年的诺贝尔文学奖。??? 全剧共分两幕,上场的人物共有五人:两个流浪汉——爱斯特拉冈(又称戈戈)和弗拉季米尔(又称狄狄),波卓和他的奴隶幸运儿,还有一个男孩。故事发生两个黄昏。爱斯特拉冈和弗拉季米尔在乡间小道的一棵枯树下焦急地等待戈多。第二天,他们又在原地等待戈多。戈多是谁?干什么?连他们自己也不清楚。他们就这样莫名其妙地等着,靠梦呓般的对话和无聊的动作消磨时光。在等待戈多的过程中,他们遇到了波卓和他的奴隶幸运儿,他们渴望戈多的到来能改变他们的处境。但戈多始终没来,接连两个晚上都是一个小男孩——戈多的使者前来传讯:“戈多先生今晚不来了,明天准来。”他们绝望了,两次上吊都未能如愿。他们只好继续等待,永无休止地等待。法国作家加缪在《西西弗斯的神话》中曾写道,西西弗斯因为背叛宙斯,死后被罚每天要将一块沉重的石头,从平地搬往山顶。西西弗斯每日推石头上山,每当石头推到山顶就滚下来,于是西西弗斯又得重新将石头往山顶推,如此不休。人生的荒诞在此表露无疑。因此,荒诞派戏剧的精神内涵与存在主义哲学有着很密切的关系。存在主义的基本原理——终极价值已经没有,人必须为自己寻找理由在该剧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两个主人公戈戈和狄狄已经成为了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大机器下生产出的两个零部件,他们地位卑微,行为委琐,精神状态迷离恍惚,整日浑浑噩噩,他们生存唯一的目的就是等待戈多的到来,仿佛只要戈多到了,他们痛苦的生活就会结束,但生活的荒诞又只能让他们在一次次热切盼望中,等来的却是失望。两个人物没有特性,不具备戏剧作品中应有的性格特征,在他们的身上,我们看到的是当代西方社会一般大众的生存状态——徘徊在虚无缥缈的人生道路上,等待着不可知的命运,忍受着生与死的折磨。这两个流浪汉永无休止而又毫无希望的等待,表现了现代西方人希望改变自己的生活处境但又难以实现的绝望心理。剧中反复出现下面这段对白:爱斯特拉冈 咱们走吧。弗拉季米尔 咱们不能。爱斯特拉冈 为什么不能?弗拉季米尔 咱们在等待戈多。戈多在剧中多次被提到,但全剧从始到终却从没出现过,所以,戈多就可以被理解为是西方人在精神迷茫的情况下的一种寄托,是即将掉入悬崖时抓住的一跟救命稻草,它很渺茫,有时使人绝望,人们认识到等待只能是无望而又无可奈何的等待。因为戈多根本不存在,戈多是人们为了安慰自己而编造出来的幻想。但是,人的一生也只是在等待,或许等待一件事物,或许等待一个人,甚至也有可能是死亡。等待戈多的过程便是荒诞的人生所经历的过程。二次大战后,西方世界一片残垣断壁,整个社会正处于重建的过程中,但是,战前和战争时期遗留下来的许多问题却得不到解决,人民生活困难、经济凋敝、道德沦丧,一大批知识分子对于当时的社会感到不满,但苦于找不到出路,他们只好用一种悲观、失望的态度去看待整个世界。贝克特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了《等待戈多》,借此折射出西方世界深刻的精神危机。全剧于半个世纪前在巴黎上演,受到不同的反响。据说,在当时的巴黎,有人问站在路边的人在干什么,那人回答说等待戈多,可见这部作品的影响。作为一位严肃的艺术家,贝克特将内容的荒诞和形式的理性奇妙的统一起来,为我们描绘出了现代西方人的精神世界。他的作品对于生活在当代社会的中国青少年也很有借鉴意义。在商品化大潮冲击下,怎样才能做到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不至于迷失自我,成为一个失去灵魂的“人”,《等待戈多》带给了我们无限的启迪与思考。尤金·尤涅斯库生于1912年,读完中学后,进入布加勒斯特大学,毕业后,为许多家杂志撰写评论。尤涅斯库从小受法兰西文化的熏陶。由于他自幼酷爱戏剧,早在13岁时就曾写过一部爱国主义戏剧。1949年他真正开始戏剧创作,并相继发表了30多个剧本。1970年被选为法兰西学士院院士,他现在被公认为是荒诞派戏剧的创始者之一。《秃头歌女》是尤涅斯库主张反对传统形式戏剧,自成一套“反戏剧”戏剧理论的第一部作品。《秃头歌女》于1950年在巴黎首演时,引起人们的注意和争论。此剧描写了一对典型的英国中产阶级夫妇与他们的朋友——另一对典型的英国中产阶级夫妇之间的无聊的对话。一位男士和一位女士相对进行着奇异的对话,随着对话的“递进”,出现了他们之间一次次不可思议的巧合:他们竟住在同一条街道,住在同一幢房子里,住在同一个房间,直至发展到双方明白了对方是谁,原来他们是一对感情淡漠到如同陌生人一样的夫妇。尤涅斯库通过反复的夫妇对话,表述了他认为“人生是荒诞不经的”这种看法。看似无聊、平淡、荒唐的对话,却印证着他极深刻的人生体验,进而揭示出人类精神生活的空虚和相互之间的不理解。表现了“二战”后西方的一种精神危机和社会中人们走投无路的绝望观念。
相关问题相关搜索
随时随地有问必答!
<img width="1" height="1" src="/irt?_iwt_t=i&_iwt_id=&_iwt_UA=UA-sogou-000002&r=" />和荒诞派戏剧家尤金·尤涅斯库的谈话
夏娃…… 克劳德·阿巴斯塔杜(以下简称克·阿) 一个批评家免不了要做些评介,根据这种评介的研究,尤金·尤涅斯库,您能不能就您剧作中的观点说明一下创作的意图?您在一部部剧作中,描述了女人和男人,也就是夏娃和亚当,赋于他们不同的面貌。您是怎么看他们的呢?尤金·尤涅斯库(以下简称尤·尤) 当我描画出一对男女时,我对妇女赞扬得更多些:我认为妇女是宁静和爱情的保持者。 我觉得在《饥渴》中,从第一幕中间起这个观点就十分明显。她又聪明又多情,在她身上有种男人所没有的宁静和性灵上的快乐。她体现了配偶的精神,她对男人负着责任。但她不是一直都成功的。在第一幕的最后一场,她身上带有训种天堂乐园似的梦幻,然而男人对这种爱一点儿也不理解,他离开了家,游荡去了。他什么重要的东西也没有遇到,什么也没有找到;他落进了修道院监狱之中,而那里正是地狱的变相。总而言之,《饥渴》含有一点象浮士德和玛格丽特那样的主题…… 女人对一切都负着责任。如果她时常显得痛苦,那是因...&
(本文共6页)
权威出处:
理查德·施契纳:电影对你有什么影响吗? 尤金·尤涅斯库:我想肯定有,因为多年来我一直是看电影的。你把这影响找出来。这是你的工作。(一) 《荒诞派戏剧”一书的作者马丁。埃斯林也许是引起人们注意到电影和荒诞剧二者之间关系的第一位评论家。埃斯林争辩说,无声喜剧片和荒诞戏剧一样,都具有一种梦幻般的非现实境界,它通过不断的然而却是毫无意义的动作描绘出一个世界,它表明怎样不用语言来表达“诗意”。甚至那些有声片的滑稽杂耍演员,如w.C.菲尔兹、马克斯三兄弟及劳莱和哈代等,也都有助于形成荒诞的想象力。 埃斯林援引尤涅斯库自己的话说,马克斯三兄弟对他的戏剧创作的影响是最大的。 在《笔记与反笔记》一书中,尤涅斯库提供了他多年来为维护其创作方法而撰写的一组论争性文章。这些论文有助于解释他所写的那些剧本的形式并突出强调了这些剧本的理论基础。它们还包括这位重要剧作家关于舞台和银幕之间主要区别的中肯的意见。尤涅斯库在回顾其创作生活时说: 有的时候,我似乎感...&
(本文共14页)
权威出处:
人净扣自奄脚争‘S卜……Or…,I.^r,.C二‘r.地址;安福路288号订票热线:0086一l一6-21一4734567话剧《课堂惊魂》荒诞大师尤涅斯序巨作。一个少女学生:她来到教授家中,她美丽活波,她要考全能博七一个权成教挽他热衷教育,他百折不挠,他全情投棺一个高级女作她然有介事,她百般胆挽。三人上演的荒诞游戏,令人捧腹而又心惊胆宋,一个出人意并的课堂。导演:刘阳演员:八木邓莞千徐恩凡时I’ed:4月4一日19:304月7日14:00票价:80元话剧《t外来容》在迷雾中倒霉的斯达韦德把车开进了沟里,他只能徒步来到附近的一所住宅求教。没想到却瑞入T一个谋杀现场—劳拉·沃尔克正站在已经旁亡的丈夫...&
(本文共1页)
权威出处:
一在后现代的文化语境和历史语境中再回过头去研读现代派的作品,多少有点过时。然而,在后现代主义致力于解构文本、解构权威的多元文化语境中,人们又开始怀念权威和经典。八十年代初期,当我们较大规模地介绍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时候,当我们在课堂上给学生解读现代主义作品的时候,我们或多或少地是站在旁观者的角度,看人家的“戏”:看资本主义现实怎样地戕害了人性,看西方社会人性的异化所带来种种社会问题,看西方作家的表现手法是多么滑稽和荒诞不经,虽然我们也“辩证”地认为其中一些手法有其合理之处。总之,“不幸”是别人的,“热闹”是我们的。才过了约二十多年光景,我们忽然发现,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并不像当初我们想象得那样荒诞不经,相反,相对于后现代的所创造的理论图景,我们觉得很多现代主义文学几乎跟古代经典一样明白而深刻;换言之,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发现,经典的范围扩大了;进一步地说,现代主义在绝大多数学者看来,不再属于“争议”的对象,它已成为新的传统,或传统经曲...&
(本文共5页)
权威出处:
尤涅斯库为了强调戏剧作为艺术的独立性,即“戏剧就是戏剧”lI],举了一个例子:同样表达一个思想概念,语言是“人必死于孤独”,而莎士比亚的戏剧则展示理查二世监禁其中的空空四壁。他通过舞台形式表达的特殊性直指戏剧独立的品质。 尤涅斯库强调“戏剧就是戏剧”,其实就是强调戏剧表达形式本体的重要性,其本体有了独立自主不同于他者的品格才称得上是一门特立的艺术。戏剧如此,舞剧亦是如此。作为小作品的舞蹈,由于题材形式的单一简短而使舞蹈本体,即肢体动作语言,能够相对地自成一个完满的艺术个体。而作为大型作品的舞剧,由于文学文本的加人,使肢体语言必然失落于具象的故事空间,将部分抽象的能力转向文学文本的图解,从而大大削弱了动作语言在舞剧中的自主性。这个现象在中国舞剧创作中是显而易见的。 五十年代初,《宝莲灯》的出台为新中国舞蹈史翻开舞剧创作的第一页,它是以戏曲《目连救母》为原型母本发展创作的。从舞蹈本体来看,舞剧《宝莲灯》是其戏曲剧目基础上的身段扩大化...&
(本文共3页)
权威出处:
《椅子》(Les Chaises)被誉为法国戏剧家尤金·尤涅斯库(Eugène Ionesco)“最伟大的成就之一”、荒诞派戏剧的代表作[1]100,在全球舞台常演不衰。我国学者黄雨石先生早在1962年就翻译了《椅子》,国内舞台也不时上演《椅子》,但和我国学界对《秃头歌女》和《犀牛》的热度比起来,国内的《椅子》研究显得寂寞冷清,实有深入阐释的必要。另一方面,西方学者囿于视《椅子》为荒诞派戏剧的思维定势,多认为它传达人类生存荒诞虚无的主题,历来都没有意识到这部戏的创造性价值不仅是诠释虚无,更是“以戏剧的方式利用无意义”[2]136。也就是说,《椅子》具有元戏剧性——主要人物也在戏中表演做戏。尤涅斯库巧妙地为他们安排了一场煞有介事的表演游戏,不着痕迹地把无意义与虚无的意识寓于他们的表演游戏之中。这才是这部戏剧的深刻内涵和独特价值的所在。一尤涅斯库称《椅子》为“悲闹剧”(Tragic farce),继续探索他本人揭橥的戏剧性——“对陈...&
(本文共4页)
权威出处:
扩展阅读:
CNKI手机学问
有学问,才够权威!
出版:《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008号
京ICP证040431号
服务咨询:400-810--9993
订购咨询:400-819-9993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您当前的位置: >
本书收三位作家的六部作品: 1.[爱尔兰]萨缪尔·贝克特 《等待戈多》 施咸荣译 《哦,美好的日子!》 金志平 译 2.[法国]尤金·尤涅斯库 《秃头歌女》
高行健译 《椅子》 黄雨石 译 《犀牛》 萧曼 译 3.[法国]让·日奈 《女仆》 施康强 译
(责任编辑:小不)
把这本书分享给大家
您可能还喜欢:
(C)Copyright
不浮躁 ,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号 Power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尤金.塞尔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