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真传丹道小周天功修炼,得多长时间才能活子时。我说的不是现在那些气通,意通的周天,

[转载]道家气功---大周天的修炼法
  道家气功是中国最古老最传统的一种修炼方法。道家功中有许多精深微妙的法门。运用在红尘当世中,可以改运祛灾趋吉避凶,安邦定国;运用在出世修道上,可以超脱生死,与虚空同体,现无限神通妙用。只可惜千百年来,由于保守秘密的门规,这许许多多的奇妙方法,不能广传于世。一直到今天,当代气功虽百花齐放,但以佛家功为主流,纵使有一些道家功法传世,往往也只是一些皮毛而已。甚至左门旁道的小术小法。真正高层次的修法,可以与藏密大圆满、大手印、拙火定相媲美的密门法要,却没有人知晓,更难得在世间一现。其实,道家功中最根本,最上乘的修炼方法就是金丹大道。然而自古以来金丹大道一直密不外传,只在宗门师徒之间秘密传授。到了当代气功,则大多借用金丹大道的一些名词术语,传授的却是道家中一些小法术,与真正的金丹大道相差甚远。这些小法都打着快速成就的旗号,什么二百天修成法身,三百天出阴阳神等。以致于真正的“金丹大道”被人误解,更不要说得到真正的口诀依法修正了。
 千古瑰宝,如此蒙尘,实在令人痛心疾首。为了正本清源,我今在此概述丹道修习的真正次第,所写内容皆源于本人心承口授。其法源自北宋华山(睡仙)派陈抟祖师,由于陈抟祖师与吕洞祖师是友好关系,这一心法可能与后世的道家北、南、东、西丹法流派都有渊源;尽管如此,因为各自师承与体悟的不同,我所写丹道修炼次第,在小关节上难免与其派别的丹法会有些不同。
 金丹大道的修持,离不开周天的运转与修持,然而,周天的运转方法,丹道与非丹道各有不同,绝不能等同为一体。
 以周天而论,大概分为以下三种:
 第一种,意念周天。它是按照中医针灸学中任脉与督脉的路线来运行的。它是怎样来练习的呢?一般是先采气,采气的方法可能也是多种多样的,可以采大自然的气,采花草树木的气,或是水里的气等等,然后加个意念收入肚脐里去。等到肚脐下面这个地方的气聚得差不多了再用一定的方法养一直气,然后加个意念,让这个气顺着督脉下来,从任脉下去,这样反复不断地转。这套方法就叫意念周天,它对一部分练功的同志是有帮助的,可以起到初步疏通经脉这样一些效果。但是它存在一些偏差,象那些阴虚火旺或有神经衰弱一类体质的人就不适合练,练多了就会出现头晕头眩,气箍头顶等不良现象。并且意念周天的层次很肤浅,对于治疗浅层的病变有些效果,对于治疗深层疾病是不行的。
&& 第二种,气通周天,它最开始也是聚气,但与意念周天方法不太一样,它是通过调整呼吸,意守下丹田,调动内气和外界聚来的气,在下丹田里聚得非常足,等到下丹田里生热了,气很足了以后,这个气自动从下丹田沿督脉上行,上行过程中会出现“气冲三关”的现象,即气到了“尾闾”、“夹脊”、“玉枕”这三个关窍时,每过一关都会受到阻碍,气过不去,必须等到这个地方的气越来越来足,足到一定程度,把这个地方打通了就向上冲,一直到头顶。自动的沿着任督二脉运行。气通周天对于入世法来说已很不错了,他可以帮助你达到身体基本健康,过去武术气功中的桩功,如马步桩、三体式、太极桩等都可以收到此种效果,但想要达到延长寿命的目的,还要靠丹道周天的修炼。 第三种丹道周天。丹道周天才是,金丹大道所要修持的周天功夫,它训练的方法与前两种周天不同,所达到的境界比前两种要高得多。
 丹道周天的修炼方法,各门派入手各有不同,但万变不离其中,不外乎是收心止念(后世也称炼己)。即通过把意念集中在身体的一定部位上,在此基础上,慢慢地训练到入静的状态,地入静的状态下,返观内照下丹田。如此,则在下丹田慢慢聚集起精微的先天气来。
 所误先天之气,是在无念状态下所产生的一种内气,它无须外来。因为外来之气,由于掺杂了过多的后天意念,所以大多是后天之气,气质不纯,不能用来结丹。
 随着静定功夫的增长,气在丹田之中越聚越足,这时也可能会产生自发的气通周天现象,对此任其自然。还是要专注一念在下丹田上,久而久之,生殖器官以及下丹田会出现一种兴奋的状态,表现在男同志是生殖器勃起,女同志则是**与**的阵阵收缩。这种现象过去叫“活子时”。“活子时”的出现,表明人体内部先天元气发动起来了。若以现代医学而论,是性腺功能增强,性激素分泌增强。而性激素与人体抗衰老和恢复青春有密切关系。尤其对老年人来讲,此时有人还会出现头发由白变黑落齿重生的奇迹。(对老年修炼者,华山派中还有一种“敲竹唤龟”的秘法,来帮助老年人练活子时。)
 那么“活子时”出现了,是不是可以进入下一步采药了呢?不是! 这是个关窍的地方。一般的丹经里讲,要分清“活子时”的清浊,有念是浊,无念是清;有念不能采,无念可以采。其实即使“无念”,也不一定能采,因为这时的气还弱,而且不纯,里面还有“火气”,若这时就采,轻者炼成幻丹,水中捞月一场空;重者头晕目眩,甚至引发“喷顶”现象。(即引发高血压现象甚至脑溢血)。所以对活子时一定要搞清楚,不可盲自学,必须要经师承口授。
 按华山派心法,必须到“正子时”方可采药(注意“正子时”这个术语各门派的含义是不一样的,不要混用)。在华山派里,所谓“正子时”是指出现下述现象酥麻胀满的兴奋状态(而不仅仅是生殖器勃起)。呼吸也出现变化,有类似闭气的现象。当此之时才进行下一步采药。
 所谓采药,是把下丹田里先天之气采回来凝聚成丹。如何采药?包括有采有还,有一套心法,这里不细述……。如此练下去,不断出现正子时,不断的采药,反复出现正子时,不断的采药,反复地采,反复地练,最后在下丹田慢慢地结成了一颗真正的“金丹”了。
 待金丹采足了一定的程度,才能运转丹道周天。何时算金丹采足了?必须采到马阴藏相,阳光三现。所谓马阴藏相,是指男同志生殖器收缩变小,尤如孩童一样——这是精气内敛,精已炼化为气的现象。到此阶段,不会再出现后天欲念了,已断绝生育本能了(但还能用一定的方法返还到可以生育的状态)。对女同志而言,修到这一阶段,会出现斩赤龙现象(即断除月经)。
 这里顺便扩展来讲一下,马阴藏相这一关是非常重要的,是入世法和出世法分界的地方。世界上无论哪一种修炼术,都必须先解决**问题,因为只有做到不漏精(经),才可以进入初禅。而初禅做为根本禅,是一切禅定的基础,也是一切高功夫的基础。如果入不了禅,还在欲界定里面,那老是在欲界里打转,还是个凡夫。
&& 道家丹通过“采药”达到不漏清的法门,在诸多修炼术中可以说是最大殊胜,最为方便的。这里大概要做一下比较: 佛家功:佛家的显宗,修不“漏”入禅定的方法是先斩“淫心”。即通过修习不净观(白骨观)的方法,把人体想成是污秽、肮脏、脓血与粪便的集合体,从而在心理上产生厌弃,不起淫欲。淫心一断,淫根自然断除,可以不漏。但是“食、色”是人生大欲,人本由淫欲而生,所以想真正断除淫欲,实在是很难的事情。所以显宗到了现代社会,已经很少有人能进入根本禅了,更不要说究竟圆满的灭尽定了。
 密宗(藏密)好一些,它不反对淫欲,而主张以毒攻毒,借淫欲来修炼,进而达到不漏。这主要表现在拙火定的秘密修持上。 拙火定的修法,目前流传于世面上的法本,实际上只是入手修炼的基本功。以白教、花教各派的实际传承来讲,在基本功有了一些证量之后,还要修“双定”。即通过男女双修的方法 ,借淫欲使红白明点融合,贯通中脉,固精不漏,永断淫根的目的。
 然而双定的法门,成道亦快,坠落也快,藏密历史上,因双修出了许多大成就者,如莲花生|玛尔巴等大师,但也出了不少佛门贴类,借双定奸污不少妇女,堕落淫欲,弄得人们因此对密教失去信心。所以在宗喀巴大师整顿藏密创立黄教以后,黄教一派基本上就不搞实体上的男女双修了,代之以观想或者用显宗的不净观来替代。可见藏密双修断淫的方法虽然殊胜与快捷,但蔽病很多,说易实难。
 瑜珈的修炼,与藏密有着很深的渊源,方法上总也脱不出佛家显密的基本路数。(由于本人对瑜伽未曾深入研究和修学,是否瑜伽另有法门,不敢妄言)。 道家气功,早已认识到断淫对修持的重要意义,一直把这一点放在修练的首位。道家功中断淫根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双修;一是清修。
 双修的法门,大体上与藏密的双修接近。当然,道家功有他独特的地方,但不是借男女双修来炼的,效果和蔽病与藏密相同,这里就不细说了。 而清修的法门,就是我前面所阐述的借采药修到马阴藏相,断除淫心淫根。这个法门,由于不须男女双修,没有偏差与蔽病,而从气脉修持入手,一步一步走下来,比单修“不净观”容易入手与掌握。因此我说,仅就断淫的方法而言,道家功中采药一法,可以说是非常殊胜和方便的,是妙法中的妙法,法要中的法要!
 还是回到丹道中来讲,采药采到马阴藏相,阳光三观(眉间三次特殊的闪光)时,下丹田中的丹已经凝结成一颗金丹。然而让这颗金丹再沿着督脉、任脉来运转,才叫丹道周天,也就是说——先结丹后再转周天——如果不结丹就转周天,那还是“气丹”。还不是真正的丹道周天中的“金丹”。气丹在人死亡之后就散掉了,不管用了。气丹虽能消除一些疾病,但不能超脱生死,而真正的金丹可发帮你超脱生死,金丹循着督脉上升过程。丹道称为“肘后飞金晶”。
丹气上来了,到了夹脊先不让它过去,气堵在这里越来越足,聚到差不多的时候,突然一下把它打开冲到头顶,也就是说这个丹要从丹田经过督脉,搬到头顶上去。这个搬的过程,也就是练的过程。因为这个丹虽然已是金丹,但还不是很纯的大丹,还有些杂质,需要进一步炼,按照道家功来讲是还有些阴气。怎样练呢?循着督脉上来,在上升的过程中金丹就被五脏六腑吸收掉了。变成纯阳之气上到头顶,然后还要下到任脉。下的时候为再以气的形式下来,而是变了,变得象液体状态,过去称“玉液”(金液是更高层次的),是感觉有一种唾液似的东西下来,这就是金丹。也不用刻意去吞,它自己就咕咚咕咚地下来了,小的像水滴似的,一滴一滴地滴下来,大的就象鹌鹑蛋那么大。感觉是非常舒服的,过去丹经里称“甜如蜜”即象蜜那样甜,但比蜜还好吃,还有叫人参果或长生酒的,反映的就是这个东西。它从颚掉下来,还伴有一种凉爽舒服的感觉,落到中丹田,再入下丹田,这才是整个丹道周天的过程,在道家功中叫大药服食。
这个大药实际是丹田气凝结出来的精华,经过这样的炼化又回到下丹田中,这就是玉液还丹的过程(后面还有金液还丹过程)。 在走丹道周天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现象,如“两肾汤煎”、“丹田火炽”、“身涌鼻抽”、“脑后生风”、“两耳鹫鸣”、“眼吐金光”等。也就是说两肾感到温温热热的很舒服,身体会不由自主的抽动涌动,鼻子会自动抽搐;脑子后面好象有呼呼的风声;两耳有鹫鸟鸣叫之声等等,许多特殊的感觉,往往还伴有一些内景,如出现天宫、鼎炉、日月、龙虎等现象。
 丹道周天一通之后,通过慢慢的意念内守、温养,就会进入闭气胎息,八脉俱无的状态,实际上就是入定了。事实上道家的闭气胎息阶段,相当于佛家功所讲的“初禅、二禅、三禅”。过去有句话叫“初禅念住,二禅息住,三禅脉住”。是进入初禅时后天的意念停止了。这时才能算入定。一般同志讲的修定,只能算是入静。因为只有到念住、息住、脉住的时候才能算是入定,真正的禅定。就是说通过丹道的修持,同样达到了佛家所讲的禅定状态,在这种禅定状态下,道家功还有进一步练下丹田中的金丹。
十月怀胎,三年温养。不断的往下炼,反复地炼养,做到神气相抱。神和气能够紧密地团在一起,过去叫“婴儿显形”。现在有些功法中也有“婴儿显形”的内容,只是借一个名词而已,大家不要混为一谈,炼不到初禅以上,根本不可能有“婴儿显形”。只可能是幻丹显形,是后天识神的功用,不是金丹大道!只有在丹道周天修完后才有“婴儿显形”。下丹田会出现一个小人,实际上由金丹凝结成的。慢慢的炼,使它越来越来成熟。最后要修出神,把婴儿放出去,从顶门放出去,这是道家功里讲的出阴神。出神有出“身神”、“阴神”、“阳神”之分。所谓出身神是一部分意识体出去了,过去叫灵魂出壳,是身体某一部分上的气在意识体的带领下出去了。最常见的肝和肺的气,有时也可能是心气或某个关节、某个经脉上的气出去了,出身神是没有危险的,也比较容易炼到,意识体可以在外面转一转、看一看(甚至遨游山河大地)。
因为出身神丹道周天未通,出去的只是身体的一部分的气,所以不要紧。而出阴神和出阳神就不能乱跑,再四处去看就出问题了,肉身就会死掉回不来了。出阴神开始一般出去一步马上回来,因为一出去后,就会有许多幻觉出现,周围阴气就变化出很多的幻景来。如果不懂得其中诀窍,就容易坐化死掉,投胎到别和地方去了。所以神出来以之后,就得马上回来。
这样反复炼,就象小孩子学走路,先让他一点一点地走,最后能到处走,没有妨碍时,道家功里的阴神出窍就已经练成了。这时候就到了身外有身的功境了,除了肉体之外,还有另外一个身体,先天气带着神出来了。继续炼到最后,这个肉身也要转化掉,转化成气身,它可以聚则成形,散则成风,藏密把这个境界叫“不死虹身”,指人可以化成光任意变幻(所谓虹化,则是指人临终时化光飞去)。
肉身都没有了,实际相当于道家功中的阳神成就,象彩虹一样可以显现,也可以消失。到这一步就可以自由地主宰自己的命运了,生命就可以超越一般物质规律的限制,成为一种永恒地存在了(而不象肉体那样要消亡)。因为元神、先天气这个东西和虚空的物质是一样的,可以任意地散,任意的聚,可以长久存在,与天地同寿就是指的这一层。
 在出神的基础上,还要继续往上炼,前面这几个修炼阶段依次是: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炼虚合道,这些是华山睡仙派陈抟祖师总结出来的丹道修炼步骤。神炼完之后,进一步修心性,使之更加纯净和虚空融为一体,即是炼神还虚。最后炼虚合道,只有合道,才能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超脱生死轮回。 这就是道家气功中,金丹大道的修炼次第。在师承口授当中,一步有一步的方法 ,一步有一步的验证,非常的科学,真正是一门生命修炼的至高法门。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转载]丹道周天法诀(一轉)
&&&&&&&&&&&&&&&&&&&&&&&&&&&&&
&★&丹道周天法诀(一转试修)&★
&&&&&&&&&&&&&&&&&&&&&&&&&&&&&&&&&&&&&&&&&&&&&&&&&&&&&&&&&&&&&&&&&&&&&&&&&&&&&&&&&&&&&&&&&&&
  借假修真赖此身,此身自具一乾坤。有人参透个中理,管许寿延万万春。
&&&&取坎填离有妙方,自身自配自阴阳。愈生愈化愈强壮,返老还童是药王。
本散人在此向爱好气功锻炼的志士仁人推介,现公开发布一转方法及相关部分,以便普通人对全功有个初步体验和认识。
丹道的修炼实际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名为“人元金丹”,为金丹大道的小乘功夫;第二步名为“地元神丹”,为金丹大道的中乘功夫;第三步名为“天元大丹”,为金丹大道的大乘功夫。三个阶段,实际就是丹经所述的“三元丹法”。
三元丹法的入手,据丹经记载,历代以来,成真者均以某一元为侧重而兼顾其他二元。南派侧重于人元金丹而了道;北派则侧重于天元大丹而超凡;至于地元神丹,其典籍虽约五十九部,但修炼传承却十分罕见。近代以来,由于派别门户的竞争与局限,对于三元丹法各执一说,多有偏颇,尤其忽略了“修心”的重要性,将性命双修曲解,现流行于社会的基本上都是以中下品渐法为主的旁门小道小术,根本谈不到什么得道成真,充其量达到个却病或延年的效果而已。而一些有成绩者,如少数藏秘佛教修真者,则须拜师经多次灌顶修行后,也不过达到个地仙(即鬼仙)阴神水平罢了。究其原因,就是入手方法非上品或最上一乘丹法,也非三教精华合一、自守门户所致。实际自宋元以来,凡修炼有成者,大都为三教合一而修者。
中下品丹法的致命缺点(有关丹经介绍):
中品有“斤两、火候、采取”等法,然夹杂了过多的后天有为方法且混炼,致使遇到瓶颈而难以突破。其采取的“玄关”一般在“脐后肾前”,功成最多出个阴神;一般身死后须投胎或夺舍而重修,大家听到、见到的所谓“灵童”、“神童”多由此来。
而下品,则罗列了所谓“卦爻、斤两、火候、采取、法度”等一系列方法,将灵关设在头上(即所谓上丹田),具体以明堂“山根”求性光;并以所谓下丹田修命,指“命门”为玄关;以后天为主,面面俱到,完全失去了先天无为的灵魂,虽初功好似上功快、效果显著,而且外形光鲜、肉厚,但实际内里无实,更无灵性;筑基后就再也难以进步,故多为祛病保身之法,其宣扬的得道成真恐永远也难以实现。不过,这也算在现实气功界的佼佼者了,故追求者多为中下士名利之辈。
《大成捷要》:“人元金丹乃接命之术,地元神丹乃服食之道,而天元大丹乃性命双修之全体大用也。”天元大丹又名“天元大道”,最有代表性的功法如“九转还丹”,或叫“金丹大道”。九转者,九还也,暗合九九八十一数。其理论来自于三教各自开门经典,如以道家道德经、佛家心经、儒家大学、中庸等原始公开教义,此乃真正的性命双修理论、生命再造之学,数千年来流传至今。其精髓是大道至简、大道无私、普渡众生;大道就是天道,修炼直指先天无为,故无所不为。此为无上至真之道,修真绝学,我辈既然修炼,就须立意高远,勤而行之,必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何况道就在身边,师傅就在眼前,而天地大自然就是最好的师傅。天地无言无为,然一切有序演化,历历分明!有悟性者,此时应该明白这个道理了。
自古以来,流传的经典,正法都讲天元大道,是因为修天元大道,才能有成。只有得到天元真法,才能炼成金丹。宗师三丰认为:“三教圣人皆本此道以立其教也”。天元大道之九转修炼法,每一转为一个步骤,最高境界:大觉金仙。“大觉金仙”即“佛”,“对那些忽然彻悟到其中真正玄妙的人,三年就炼成,就可以获得永恆,即修成像老子和释迦一样的人。”
所谓三年就可以炼成者,是对那些极少数具备上根器者及身心十分健康者而言。而绝大多数人,都是中下根器者,须按九转权法一步步修炼方成,三年炼成个筑基结丹而成就“人仙”,就很不错了。这对于立志修真者,在专项修炼下,是完全可以做到的。而业余修炼,短期(不间断)即可达到丹道小周天的运行。而“结丹”,非经专项闭关一年的潜心修炼不可(谓得道)。至于后续的大周天修炼,那就得出世隐修了,其经验、方法,只有成道者自知,只有提纲提示,决没有详细的文字记录传世,据说这关乎“天机”。
丹道周天法即是金丹大道入手的筑基方法,为“九转还丹”的前六节功夫,非作者杜撰与创新。之所以定名为丹道周天法,是由于新环境与时代要求的因素。本法系作者根据自身经验整理而成,集合了古经正宗理论及前贤宝贵口诀,性命双修,主在修心,故易学易练,“小周天”容易成功(前四转),但“结金丹(神丹、圣胎)”就有相当难度与一定的修炼条件限制(第五、六转),如不进行专项闭关修炼,大都会流于“气丹”形式。气丹仅使身体保持健康而已,且不能固本,若停止修炼,则与常人无异;唯有金丹结成,就可实现“漏尽通”,达到长生久视的目的,就是“得道”的境界。
所谓“长生”,非指不死,因肉体总是要消亡的,实指无病且可延寿,将生命掌握在自己手中,如想多活几年就多活几年,不想活而想死,那便坐化辞世即可。当然,遇到突发事故而死,那也是很正常的。考虑到今人实际,现重点予以推介,这因为是常人在尘与出尘的分水岭,也是与任何体育锻炼方法都不能相提并论的极其高级的具有修炼、修行性质的性命再造工程。大科学家钱学森称其为“科学中的科学”。
&&&&金丹大道如此神奇,故很多假法伪法也就附庸其中!旁门外道毕竟还算是道,而假法伪法根本就不是道。因有真就有假,正如有好必有坏一样,这是世界的真实写照,这就是阴阳论。所以每个修炼者,应首先学会识别真假的本领,这个本领:第一,与原始经典对照,特别是《道德经》,不为后世文章所迷惑;第二,就是实践,因实践出真知。譬如以太阳之光和月亮之光做对比,可真假立判。这个真假,并不是光本身,而是谁发出的光,是太阳还是月亮?
所谓“借假修真”,就是基于这个原理!是说以月光之理而修出体内真阳,否则何不直接“以真修真”?这就是丹道的特点。而靠冥思苦想作为借假修真的方法,那必定是假是幻,最终自误误人!故我辈须正确理解“借假修真”四字的真正含义,是原理而不是真正的方法,是由“有为”向“无为”、“后天”返“先天”、由“虚假”到“真实”的过渡。切切!
一、功法第一阶段
此步属于准备阶段,有关详情,请浏览本站相关文章,如:入门须知、入门方法、九转还丹基础知识(二)(之一为圭旨元集图示与解说)、九转还丹全功介绍等。
二、功法第二阶段
&&&&静功修炼:
&&&&动功练习,属于后天有为方法,其效果一般是以强身为主,可以治病但不能根除疾病,即所谓“治标而不治本”。然动功却是静功的基础,有一个比较健康的身体或一定的气功基础,实践证明,入门效果比较理想。这是丹道入门的第一步,继而进入第二步1-4转的静功修炼,有、无为相兼,即可顺利达到筑基标准,即实现小周天之“内丹”运行,再进行一段时间的温养(炼炁化神五、六转)专修,真正实现身体无漏、固本而造就“还丹(金丹)”条件。第三步即是大周天“外丹(大丹)”修炼,7-9转的功夫(炼神还虚、炼虚合道等出世修炼)。
实际丹道修炼的关键部分,就是第一第二动静兼修两步功夫,这就是本站极力推介的“丹道周天法”炼己筑基。唯有如此,功成才可以使身体真正健康无病、达到性命牢固的目的。至于出世修行,即第三步,那就是自己以后的事了,因基本全是无为性功修炼,此暂无须赘述。一般年轻、身心健康且乐观者,业余修炼,若无间断且可闭关专修,两三年即可完成一至六转的丹道筑基目的,成为人仙甚至地仙。如条件容许,则须及时进阶出世行化神七转功夫;继而八转出神,炼神还虚;九转与道合真,实现唯有自己知道的天仙理想。
在此需提醒修炼者:年轻还未完人道任务者,只可重点练习前三转,参考第四转的聚火开关法,待“气通小周天”即可。此时的你,身体异于常人,平日只随意练习就行了,没必要整天几次的练功。如一日坐片刻数次,感到气能运转就行了;或以活子时适时打坐更好。总之以保持气通周天运转不断为准。当然,你须了解四、五转采药周天自动运行、六转之养胎化神原理,以便为将来的进阶修炼留下本钱。唯有条件成熟、立志修炼者,应适时进阶五、六转功夫,达到丹道大小周天通的中乘境界。周天自动运行,神通相继具备,金丹结成,可谓登峰造极,可以告一段落。那时不是你在练功,而是功在炼你了。
对于年龄较大、五十四至六十四岁的处于六十四卦后期的中老年人,以及身患慢性疾病者,则需较长时间。在此需要指出:丹道属于修炼,在修炼中,一些慢性疾病会自然消除,业债也会自然还清,故不可抱着治病的心态去修炼!如果仅仅为了治病,那就不是修炼,而是以暴制暴或以恶制恶,不但治不好病,消不了业债,反而会激化矛盾,适得其反。
经验证明,正常人一般需三年,即可实现炼己筑基目标。而对于六十四岁以上的老年人,因为已经度过了八八六十四卦一个周期,身体基本健康无大病者,新的一轮周期开始,须从六根清净入手,如前法一步步进行修炼,但须堪破天命,多做善事,顺其自然就是。因为只要坚持,此正法可保你最终成功(大概五六年时间)。对于那些老态龙锺、疾病缠身者,最重要的是要加强修心,树立大志,祛除依赖思想,包括药物依赖以及倚老卖老、懒动需人侍候的思想,依前法一步步修炼,顺应天命,自我忏悔,多做善事,舍而后得,自有造化。据丹经讲解,假如万一功未成但寿命已终,则今生功德与修炼基础自然转入下世,成为来世得道之根基,只有好处而无坏处,保证你不吃亏,其造化必然强于今生。否则,会因六道轮回,因果报应而遭恶性循环之苦。对于这一说法,当今必然有很大争议,属现今科学所无法证明的事情,信不信由你。但对于信者来说,绝对没有什么坏处;而对于不信者来说,绝对没有什么好处。
那些宣扬什么百日速成、百日开“天眼”者,一般都是忽悠人的。世上没有什么“速成”,欲速则不达,而且很容易出偏。要知丹道修炼是一项性命再造工程,牵涉到的各种因素很多,尤其是精神上的因素。辩证法认为:“精神变物质,物质变精神。”而且“精神”是第一位的,占绝对主导因素。况且练习打坐,需要盘腿功夫,这对于大多数现代人来说,由于自上小学以来,数年或数十年坐的是凳子椅子,双腿基本上长期处于近九十度的直角状态,所以其脚腕、膝部、髋部非常僵硬,仅这一项,就需很长时间才能克服疼痛难耐、更难以入静的缺陷。如果仅坐在椅子上或者睡觉练习静功,对于初功修炼者,是可以的,但最终难以通向高深层次。
&&&之所以安排从动功入手,就是解决初功由后天有为(外动)向先天无为(内动)的过渡问题。直到进入先天无为、能够入静,真气发生而周流六虚,那时动功练习就可有可无了,动功就处于低级无用状态,而完全由自身潜能的自发动作所代替,这才是真正的功夫。
1、功法目录:
一转:涵养本源,救护命宝。
二转:安神祖窍,翕聚先天。
三转:蛰藏气穴,众妙归根。
  四转:天人合发,采药归壶。
五转:乾坤交媾,去矿留金。
六转:灵丹入鼎,长养圣胎。&&&
2、时间安排:
前三转每转不少于100天,年高体弱者时间适当延长。注意此时间为正常情况下的安排,因个人体质、心态不同,故会提前或者推后,因人而异,不可过于拘泥,应以自身感应并达到功法效果为准。原则是每日须保持功态,初期可以时间短一些,二三十分钟即可,但须多练数次,最佳效应,每日2-4次。当气感上身,则可每日一两次亦可。练功时间和次数,影响到功成的时间长短,一些人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当然效果不理想了。丹道修炼如下种植苗,埋在土里,其生长过程是有个周期的,自然的,不知不觉就长成了。故不可像一般锻炼一样,急功近利,拔苗助长。欲速而不达,自然是关键。看看各种大树的成长,长的慢的材料最好,寿命最长,如松、柏等;长得快的如杨、柳等,其生长、凋谢、材质,都不中大用。以天地大自然为师,你可得到许多启示。
须知,一转功夫乃全功综合无为方法,所谓“涵养本原,救护命宝”,即“心息相依,神气合一”之观心得道致虚顿悟之法。为了适应各不同根器者修炼,顿渐结合,故有后续次第方法,是为“九转”。圭旨亦明确指出:“修行正路一条。教人打从源头上做起。若源头洁净,天理时时现前,识念自然污染不得,譬如昊日当空,魍魉灭迹。此一心地法门,是古今千圣不易之道。”又曰:“此法直指人心,一了百当。何等直截,何等简易。但能培养本原,观照本窍,久则油然心新,浩然气畅,凝然不动,寂然无思,豁然知空,了然悟性。此所谓皮肤剥落尽,一真将次见矣。”“后面虽有次第工夫,不过是成就这个而已。”
四转为三转后期实现胎息后活子时来临时的采小药小周天搬运法,随到随采,但须注意“采而非采,取而不取”,“定”、“忘”二字最关键。五六转乃小周天采大药及大周天炼养方法,有采有炼有养,达金液还丹、结丹成胎为目的;直到真正实现男“马阴藏相”、女“斩断赤龙”、眼前出现红球(还丹)为度。丹道周天功成,届时疾病全消、命基牢固,并开智增慧(六神通出现)。此时虽可以治病救人,但不利后续修真且有损于自身元气,张扬者恐招来祸端。更不可去参加什么科学测试,因现代科学之死仪器根本就测不出来,否则定会自取其辱。原则是“慧而勿用”,不为名利,自然处世。
一般人到此境界,已经满足而难以进取。真若立志继续修行者,条件容许,即可遁世,自有造化奇遇。不过笔者还因夙愿未了,家缘未断,暂无此条件而在此有为待时,在此不便妄言,见谅。
三、一至六转“丹道周天”详解
入手须知:修道炼己之功夫,分为九步,圭旨次第为“九转还丹”,即九还七返功夫,七返已包含于九还之中。炼己即炼心,故圭旨元集图例有“九鼎炼心”之说,参详之下,即可明白心性功夫如月亮一般,由晦渐明,功完即如十五圆月,朗照天空,此谓“性光园明”。然修身何比修月,而不提日?盖因心为阴喻月,炁为阳喻日。月明全赖吸收日光而明,心月圆明即是日月合璧、性光圆满,明心见性。其过程系将一颗阴心识神放之虚空,如月受日,真阳到身,则识神变为元神,外药已得;经静定真意化合,外药化为内丹胎神;内丹为阴丹,胎神即阴神;经过内炼温养,内药化为外丹;外丹即阳丹,阳丹即阳神;阴神化为阳神,则变化无穷。
心属性离火,卦象外阳内阴,实阴也,离火与震木相生,故以青龙、姹女、红汞等象言喻之。后天之心为阴我之心,然心非肉心,乃指心境、心性,全被后天识神(识神即后天心性,即所受到的后天社会、家庭教育所形成的所谓智识、思想、观念等)控制,七情六慾肆虐飞扬,故有生老病死。所以要将此一颗阴我之心,放置于虚空,接受虚空的洗礼以及日光的照射,如月受日,逐渐成为阳明之心。修心为修性,性即神,就是人们常说的心神。后天心神乃一身之主宰,心病则身病,心死则身死,短短不过数十年而已。而先天心神则为一生之主宰,为元神,如日月长明,与天地共存。故圭旨称之为“本源”。
修性不离修命,命即精气也,亦即身也。后天之精气,即肾气。肾属性坎水,卦象外阴内阳,实阳也,坎水受兑金相生,故以白虎、金公、黑铅等象言喻之。肾水不漏则生身,下漏外泄则害身。肾身以后天呼吸气而存在,气短则命短,气长则命长,气绝则身亡。唯有先天之精气,即元精元气,才是长生的动力。经过修炼,元精、元气合二为一,就是“炁”,亦称真气。真气发生则“胎息”出现,胎息进而为真息,真息即无息,主命基永固。故炼炁即是修命。先天炁来自于虚无,需要有心神的配合。心静才能入虚,唯有入虚,真息才能出现,才能神灵炁清。此即修神养气、性命双修。先天炁炼成,性光自然圆明,而且源源不断,长久不衰。故称为“命宝”。
修道即修此“神、炁”二物也,修性从“神”字下手,修命从“炁”字下手;性命双修,必须在“神炁相合”处下手。神属于性,炁属于命,人藉炁而有命,藉神而能灵;神炁二物,为人之至宝。此神炁相合处,即“中”,为内外虚空相接之虚窍,亦即人身天地中如圭旨所称的“虚无窟子”。此“中”,妙窍皆在其中,故三教皆以一中字象之。然此为“虚中”,而非“真中”。必神炁相合,心息相依,而后才有真中。白玉蟾曰“念头动处为玄牝”,天地之门是也,现统称为“玄关”。我辈顿渐兼修,先系心于此中下手,即老子“守中抱一”之法。此天元之工也。
中为“意”之所在。前面说到心身性命,包含了“上药三品,神与炁精”。现在说意,谓之“三家相见”,即身、心、意。“意”为何物?意即土也,含天干戊己之土,二土相合成“圭”,圭旨也。既名之曰“三家”,则其中不只一家也。三者,一内、一外、一中;在内水火相交为一家,在外金木相并为一家,在中二土成圭为一家。是为三家,中有六物,即水、火、金、木、戊己二土是也。水火阴阳相配,金木亦阴阳相配,戊己亦为一阴一阳而相交合。证之《河图》之理,则东三南二为五为一家,东三为性,南二为神,性静神动,中有分别,是为一家;西四北一为五为一家,西四为情,北一元精,情静精动,是为一家;中央戊己,各为五数,自成一家,是即三家。
以神、气、精为上药三品,三品和合,为“会三归一”。“三家相见”,即小周天也;九还七返,正是三家相见。经曰:“神与炁精,意与身心,三家相见,炼成真金。”先有无极,后生太极;无中生有,由静极而后生一而神者也;是为太极之一炁,作生化之本源,故谓之“祖气”,亦即太乙涵真之气也。太乙即天一,涵在水中,故“涵真之气”,是即“水中金”也。待动极而静,又生阴气,是为两仪,上天下地;中间空洞,仍留太极,与无极之真同其体,故三即一也,一即空也。既成五行矣,而变五为三,变三为一,其作用全在中空,此为无极之真空,太极之一炁。人间修道,吾身之五行,亦是理也,其作用全在中宫“真土”。此意即一意不散之意;吾人火候,全凭中宫“意”之调停,真意即神觉也。破体(精漏)修真者,必须虚空中之真阳到身,识神变为元神,静定以后,方生真意,成立真胎。
《悟真篇》曰:“自有天然真火候,不须柴炭及吹嘘。”此中火候,全系自然而然;倘反其自然,则水火不能交,金木不能并,而反为邪伪之道矣。《契》曰:“自然之所为兮,非有邪伪道。”《道德经》曰:“天法道,道法自然。”即无为而无不为,自心空空洞洞,本无所为,全为太虚鸿濛之象,而中宫金木水火,自然交并会合,无为而为。身心无为,而神气自然有所为;亦唯身心无为,而神气方能有所为。《悟真篇》曰:“始于有作无人见,及至无为众始知。”在无象无形之中,和合结丹,自然不见。盖无为者身心,有作者神气;唯无为方能有作,作在神炁,人之所不能见者也。
胎元成立后,须做大周天温养工夫(十月养胎炼气化神)大约一年,方能做出神功夫。小周天之药,是生而后采;大周天之药,是采而后生;小周天结丹后一年温养,方生红球还丹;大周天乳哺工夫是三年。出神以后,有九年面壁功夫。积金充满,方能变为纯阳之体。所谓一年沐浴,三年乳哺,九年面壁,皆取阳数,约略而言功夫之迟速,全视其根器之勤怠如何而定,不能一概而论也。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所谓大小周天,丹界有两个概念。一是小周天通后有个全身从头到脚运行的过程,这一般发生在五转功夫的后期,属于自动运转,故一般丹法称为大周天;另一个则是将这个体内的真炁(内丹)运行,都视为小周天(五六转),而七、八转以后,真炁(外丹)可以运行于太虚,收放自如,极具灵性,故称为大周天。对于这两个周天概念,一定要搞清楚,否则会引起混淆。前者的所谓大周天,不过是炁的内在功夫(丹基)而已,没有什么灵性,也难出什么功能;而后者才是真正的大周天,可以开智增慧,五眼六通,属于天仙之道。
丹道小周天所结内丹为丹元,在下丹田之处,设法封固于此。又为大药归炉,丹元封固于此,即在其中,圆转如轮,胎息自然一开一阖,与胎儿在母腹中全同,凡息返为胎息;有胎才为胎息,再进而由胎息返为真息。真息者无息也,此时六脉全停,金丹结成。此丹成后,百病全消,命基永固;男缩外阳,女断赤龙。赤龙,天癸也,返为童女之体,而断天癸,亦名“转女为男”。男女之分,在于天癸;斩断天癸,即与男无异矣。男现马阴藏相,女断赤龙,是为胎仙;《黄庭经》曰“琴心三叠舞胎仙”,即此是也。倘能保守无失,可以长生,谓之人仙;再进为地仙,即陆地神仙也。地仙有变化之能,人仙则无之。结内丹成人仙,经一年温养功夫(炼气化神)后,方为地仙。据丹经介绍:“一年温养之功后,可以长生久视,疾病不伤,灾害不侵;若不行温养之功,过十六年后,仍旧五千四百生黄道而破体。男子五千四百八十天,女子五千零四十八天,再度破体,与小孩无异,破体后反为常人。故此温养功夫,实为最要,否则仅能过十五年而已。行过一年温养之功,可以不再破体,此为自然造化上不再破体。若意马心猿,把握不定,仍能败坏。所以须经过一年温养功夫,方能对境忘情,见色不色;然遇特别事故,亦可败坏。故必须用了性之功,方能永劫长存,大周天七转以后即了性之功也。”
外药了命,内药了性;外药结内丹,内药结外丹;(......此段属理论,为了防止小人攻击,暂不宜在此公开,请详见功法资料)
最上一乘、无上至真之道,即佛道同修先天金丹大道也。以太虚为鼎,太极为炉,清净为丹基,无为为丹母,性命为铅汞,定慧为水火。定即是水,定中生慧,即为慧中发火,窒欲惩忿为水火交,以定然后能慧故也。性情合一,为金木并;以洗心涤虑为沐浴,即大忘也。存诚定意为固济,戒、定、慧为三要,如佛家无异,修者修此三者而已。中为玄关,明心为应验,见性为凝结,天、地、人三元混一为圣胎,性命打成一片为丹成,身外有身为脱胎,打破虚空为了当。此最上一乘之妙,至士可以行之,谓之“圆顿兼修”、“功满德隆”、“直超圆顿”、“形神俱妙”、“与道合真”。吾人所做之工夫为渐法,而所修者为“圆顿双修”,殆由渐以顿悟圆通也。此即天仙之道,天仙则同于佛,抱普渡众生之愿,而为“大觉金仙”,超出三界,永劫不坏。
丹法分人元、天元。所谓“天元大丹”,亦从人元做起,人元亦合天元。天元纯为先天大道,始终还虚;人元则下手之初,掺以后天有为有作之法。古者多由人元以进天元,人元即筑基栽补之法也,现称炼己筑基。上德圣智,可以直修天元;天元为圆顿兼修。若为钝根,自以人元入手为易。人元则为渐法,所谓“道以全形,术以延命”是也。人元丹法,以己意为主,亦取意生身之义。法在专一其意,以达于诚,不过炼己未熟,火候恐不甚易,而其简易不若天元。古人谓,天元唯上根可修,中人之资,必须由人元而进天元也。
说明:此入手须知,乃笔者根据上乘、最上乘有关典籍整理而成,为正法修炼基本原则,非笔者自家而为,基本都是原话,以免发生歧义。看不懂或似懂非懂者,可参阅有关典籍,随着修炼,多读多悟几遍,自然可懂。故不可急躁,有个概念即可。
四、开功通用形法:
面部朝东,东南、或南阳气生旺之方为佳,起初根据自身条件或环境可任选下列四种基本姿势之一进行,但以盘坐(跌跏)为上。
圭旨云:“坐不必跌跏,当如常坐。夫坐虽与常人同,而能持孔门心法则与常人异矣。所谓孔门心法者,只要存心在真去处是也(真去处即守中抱一之玄关也)。”所以,关于形法姿势,无论行站坐卧均可练功,重意不重形,学者可根据自身实际选用。不过实践证明,坐炼效果最稳妥,有利于聚气通关,睡炼、站炼作为辅助,须结合因地制宜应用为是。
盘坐式:双盘最佳,单盘次之,散盘常用,右脚在内,左脚在外,具体可参照【静坐常识】。将双腿盘起,会阴穴、尾闾穴、长强穴自然开启,使任脉之坤气过气海时尚有路可循。坛经曰:“心念不起名为坐,自性不动名为禅坐,禅妙义端不外此。”
坐椅式:自然端坐在椅子前部约三分之一处,两脚于肩同宽平置于地,全身放松。此式适宜于平时因地制宜或年老腿硬者初期而用。
站立式:两脚自然分开,于肩同宽,两脚稍内扣,略呈倒八字形,两膝微曲,以自然舒适为宜。适宜于因地制宜练功或混元辅助功法的有效应用。
要点:头正身直,虚灵顶劲,下颌内收,含胸松肩,腰部自然伸直。头往上顶,身子微往前倾,督脉自然拔起,督脉各穴自开,有助元阳之气上升。又提耳根劲,将胆经拉紧开启(称为起少阳胆经之火),因耳根以上是三焦经末端和胆经始端,提耳根劲,静待三焦与胆经之气交会。
睡卧式:五龙盘体法,详见三转之卧禅法或{辅助功法}之睡功法。
初学者也可以两腿自然伸直坐在床上或地板上,两手心朝下自然捂在膝盖上。
结手印:任选下列方法,根据功法进展调整之。
太极诀:双手手心向上,左手在右手上面;上下相对轻微接触,两手大拇指指端亦轻微接触,似挨非挨;双手五指自然微微分开稍呈自然弯曲之状(其中两小指伸直一点),和下面的掌指似挨非挨为度,平放在小腹肚脐的下沿位置,但不可过分紧挨肚脐。两手掌心向外翻起,两掌外翻之力极大地牵动肩部外翻,因此“肩井”穴开;肩井穴是足少阳胆经要穴,此穴一开,胆经始开,且上臂腋窝可达空松。注意体会两手之间会产生微微气感,继而下丹田也产生气感。如果双手及手指紧挨,并贴紧腹部时,或整体没有放松时,则不会有此效应。要注意调整、寻找、体会,不可草率从事。
子午连环诀:左手中指尖与拇指尖扣成环,右手拇指插入左手环中,掐抵左手无名指根,余四指自然抱左手,食指尖掐左手无名指与小指外根之间,手心对照脐眼,实为相照气穴。在手掌图中,无名指根主子水,中指尖主午火。子水主肾,午火主心,子午相对,即心肾相交之意。当然此非指后天有形之物相交,而是先天无形之气的相交。
握固:即以大拇指掐住无名指根节横纹(手诀图之子位,主肾水坎位),以四指握之,须中指中节平处压盖大指指甲之末。功中若闻忽然惊吓,加劲以握紧,则惊自定,不致神乱。所以其诀名曰握固,为要诀也。若还不明,可看婴儿之手,自然明白。
自然诀式:两手指稍曲,手心向下保持空虚,自然放在膝盖上。
舌舐上颚(搭鹊桥),上颚纵深有两窍,曰“兑”,天池是也。舌尖尽量上卷,可以感触到兑穴天池,但身体肥胖者初期则将舌头平放于上下牙齿之间,有利于减肥。
调鼻息,凝耳韵:调鼻息,要领是不调之调,气息微微而自然;凝者,耳凝听而不散,闻鼻息似音韵,两者结合,自然为妙。
垂帘:左眼为日,右眼为月,两眼光合视于一点,为“日月合璧”。上眼帘为帘,故为“垂帘”,要领是轻闭,似闭非闭,只留一线缝隙让一点光线进入眼睛里边,可以看到自己的鼻尖。有基础者可以全闭,但须完全放松,效果更好一些。垂帘合法,意甚舒适。轻轻合着,似乎闭,而并未全闭,不松不紧,亦不着相,刚到恰好地步。要以不吃力,合自然天然之造化。&
一转:涵养本原,救护命宝。
九鼎炼心诗曰:措摩心地炼金丹,止念当为第一关;念断自然情识断,须知水静没波澜。&
涵养本原图
(涵养本源图示)图解:此以后天人体图形所示,当以先天虚无境界来看,因人身乃一小天地,唯有以“人天合一”思维,方能正确理解。本源、先天心性,即图示之“心源性海”,位居人体“前三关”之“上关”,即“心”区,心窝内部,“方寸”之间。“心”字形象:“三点如星布,横鈎如月钩”。此“心”非血淋淋之肉心,为人之“心意”,丹经名称众多,叫“丹元、坤水、日魂、主翁、天君、灵台、灵关、丹台、乾马、灵山、赤水、守灵、姹女、朱汞、玉液、金乌”等。另有诸多形容,如:“秘密藏、腔子里、朱砂鼎、赤龙、神明之舍、道义之门、真汞、何思何虑之天,不识不知之地;止其所、自在处、光明藏、天玄女、灵明窍、活泼泼地、虚灵不昧之神,色空不二之物。”
又曰:“百千法门,同归方寸;河沙妙德,尽在心源。千古一心,万古一道;天君泰然,百体从令。”以此心:“作如是观清净种,照无色界几千尘。”诗曰:“菩提本性本如如,万法通兮透太虚;自有灵明开般若,机緘露处现真如;真心一点源于此,无生无灭无终始;精神合道自长生,道馭精神真不死。众妙应须无一观,更将有向窍门看;可名物母明明说,两颗明珠转三盘;默默无言微微更,无言之内有真机;自家窍妙自家会,万里青天一鹤飞。”
上品丹法系先天大道,其修炼方法非常简易,无卦爻、无斤两、无火候、无法度,仅有“采取”一法,即“不采之采,不取之取”。故全在于“悟性”,适宜于上士、上德具有先天慧根者修炼。然这种人极为罕见。圭旨为了适合大众(中士、下德者),在筑基期前四转有作有为,采用上乘方法,即渐顿相兼,性命双修;至五转以后,则采用最上一乘方法,由渐顿相兼性命双修过渡到八转以后的无为性功修炼。至于下士即无德者,在此不值得一提,因根本谈不到修炼二字,可以自寻一些下品丹法或其它气功作个强身健体的锻炼即可。
何为中士、下德?可以作个自我鉴定:集正气于一身,个性平和稳健、无名利思想、更无争强好胜念头,然是非清楚有原则、有主见、个性坚定开朗、刚柔相济、乐善好施、忠孝仁义兼备、大公无私、能放下过去与现在、能静下心来、崇尚传统文化且理解能力较强、能读懂《易经》、《道德经》、佛经等,有信仰、年轻健康者、或虽年龄较大但有一定内功基础且身体健康无大病者、能克制各种欲望尤其是性欲、不好色、能堪破生死、有可以自由支配自己的能力和条件等。这类人入道则易,而且用时较短,按功法要求即可得道。“中士闻道,“若存若亡”。即“存想入定”与“虚空忘记”,“定”、“忘”功夫也。须渐次而进。
紫阳真人曰:“但见无为为要妙,不如有作是根基。”上阳祖师曰:“到老无为,如何得乐?入室采铅,是云有作。大德市朝,又谁知觉?欲成匡廓,先立鄞鄂。得一黍珠,方是不错。九载坐忘,无为功博。行满三千,与众共乐。若只无为,不先有作,此乃愚夫,自相执着!殷勤数语,以晓后学。”山阴悟一子曰:“学道之始,但只知无为,不知有作,不过独修一物之孤阴,何能结丹而成圣胎?终落于空。可悲,可惜!”
一转主炼阴我之心,即炼己,由后天之身心做功夫。后天之心多妄想,更有游思,妄想即“念”。修炼者,法在止观。止者止念,观者观心,止观在于习静,在止于至善。以至善之心,止于玄牝之门。止观双修,佛家的层次,初时为“小止观”,然后有“大乘止观”,再后有“天人止观”。小止观为渐法;大乘止观为圆顿兼修之法;天人止观乃最后还虚了手之事。此观为止念观空,须从空中下手。此为佛家解释,谓之“止观双修”;道家谓之“性命双修”;儒家谓之“妙窍双修”。现统一为“性命双修”。至于下面及全功在语言描述上,采用了儒释道三教精华,但以道言统领,这是最上一乘丹法的特点。
实做心法:
  初功须勤练辅助方法,以得气祛病为度。正式静坐,首先练习“净化入空门”3-5分钟。以后随着功深,可以免去此步。
注:此实做心法已更新,乃前四转修炼辅导内容,更加明了实用,凡以前试修有疑问者,均以此心法为准。
一、观心得道,乃至虚无:
这一转系九转还丹全功的纲领,即“观心得道”。太上云:“吾从无量劫来,观心得道,乃至虚无。”尹真人曰:“夫观心者,非观肉团之血心,若观此心,则有血热火旺之思,不可不慎也。”九转还丹,亦是九鼎炼心。此“心”非指我血淋淋一颗肉心,而是心性,实指天地之心、道心。丹道修炼,由后天返先天,主旨在于先天,即将人身内作为一个小天地,与身外这个大天地结合起来。这是每一个修炼者必须首先要清楚明白的一点,否则总会在后天色身做文章而终身不能自拔。
这个“心”的位置,就体内小天地来说,就是插图所示的“心源性海”,就是人们常说的“心性、心情、心神、心意、心中、心肾”等等形容心的种种称谓。闭眼体会一下这个“心”的位置,就是在我们的身体之中心,即心下肾上(或心下脐上)这一个虚无空间,后面即是夹脊双关。此处上有离宫心源,中有丹鼎黄庭,下有坎宫性海,此处感到温暖舒适,就属正常。如果此处过热、闷胀、发冷、发酸、疼痛、脊背畏寒、气短、烦躁等不适,就表明你定有心病无疑。当然心病,不仅仅只是心脏有病,也关联了其他脏器或思想上的疾病。
所谓“心源性海”,实指心肾之阴阳二气。心象征离火,外阳内阴,其实属阴,丹经喻为姹女汞龙;肾象征坎水,内阴外阳,其实属阳,丹经喻为金公白虎。这说明心肾二脏为体内阴阳的代表,亦是性命二字的概括。万物造化不离阴阳,人之生存,在于性命。故阴阳不可分离,性命亦不可分离,二者既矛盾又统一。就五脏来说,心为统领,心不病则神不病,主生气常存;肾为将帅,肾健康则身健康,主精气旺盛。心肾二脏与阴阳二气,属于性命的本源。
可见这个“心”的含义非常深远。丹经有称为“天心”者,其意是指“玄关”,就是道经所说的“玄牝之门”,是丹道修炼至关重要的一个概念,不理解这一点,就没有得道的可能。
“有欲观窍”,观身内这个心的位置,即是心下肾上这个虚无窟子中心,其中心,即黄庭中宫,后为夹脊,正是心意所在之处。起初用工,黑乎乎什么也没有,为混沌状态,日久功深,心平气和,无思无虑,入静致虚,无我无相,则会感到心如明镜,光透明堂,且虚室生白(眼前见到光亮),就是证验。入静致虚,虚即无的意思,什么也没有了,无我无相,就会进入“无为”先天状态。“无欲观妙”,这个妙,就是先天境界。
所谓观心之“观”,是指不能用眼睛去“看”,而是用二目合一之光,即天目观照,如果仅靠意守而不用观,是不能凑效的。丹经定义丹道修炼,不过二字而已,即“静”与“观”。观的前提是静。唯有入静、心无杂念,静下心来,一心观照,则慢慢就会出现光明,就会明心,明心就会见性,发现真我。但观不是紧紧守住此窍不放,而是似观非观、似有似无、自然而然为诀窍。
何谓“回光返照”?就是实做心法的开始。因人的全身除了左日右月(女性相反)两眼为阳之外,其他各处都是布满阴气。阴即黑暗阻滞的意思。先要两眼平视前方,由远而近(注意如在室内不要因有物阻隔而影响平视远方,加一个意念,视眼前为无物,如身在室外广野即可),慢慢收回垂帘一线观照鼻尖,而鼻尖对正脐眼,即是正确身形。所谓垂帘一线,是指眼皮不要全闭,留个缝隙,使一线之自然光线进入山根、印堂部位)。熟练后,眼皮可以轻闭,以能见到光明为度。因人本有第三只眼,俗称天目。起初观照,取决于光源程度,对着亮光,则会看到隐隐约约的一片白光;若在黑暗中观照,只能是一片黑暗而已,但不要对光有分别心。初期可以“借假修真”,即发挥思维意识,眼前如有一轮红黄之月一般,或体内空穴出现光明,或心如明镜等。
所谓借假修真,属有为有作之法,不可经常使用,只用在初功入手阶段。丹道的精髓是无为自然,故应当经过练习,逐步过渡到自然真实的境界,这就是“性光”。性光只有功深入静至虚无时才会出现,所以要很好的认识与体验“虚无”的真正含义。
请反复自然地演练几遍,注意放松、自然,不要用两眼去照,要忘掉眼睛,接着忘掉整个头部,甚至忘掉整个身形,即无我无相,什么也没有了,这时就会见光。这是秘法,关键在于“无我无相”之虚无,与虚空合一,与光合一。反复实验练习,这全在于悟性,掌握了要领,立马就可见光,你全身就会融合于光的境界。
此观光秘法,初期观照山根,时间不可过长(只需数分钟,而血压偏高者更须注意,最好不要观照,直接守中即可),随着日久功深及以后各转的修炼,则可适当延长观光时间。要领全在于一个“自然、虚无”意识。不可有意追求,否则会因有血压高及阳亢暗疾而致头昏脑胀,或因要领不佳而致死守死观明堂一点,反而久久不见性光,致使气结出偏。这全在于一个自然,无我无相,以空虚灵明为得法。
接着就是回光返照,即引眼前光团,进入脑中泥丸,照亮整个头部;再将此光团分作两股顺两耳后侧分别引下经喉管(十二重楼)而到“心下肾上”这个窨冥空间的中心,静静观照涵养。这是后天有欲观窍的入手方法,还不是我们“观心”的真正目的。真正的观心目的,是由此入静进入先天,“无欲观妙”。这个“妙”,就是即将开启的玄关“天心祖窍”,位在“坤宫”。经曰:“人有三心,曰人心、道心、天心。人心者,妄心也;道心者、照心也;天心者,玄关祖窍炁穴是也。太上观心者,以道心而普照天心也。”在此提前指出“炁穴”一词,因天心就是玄关开启后的玄窍,属虚无丹田,是真炁发生之处,属窍中之窍,故称炁穴,这是指先天而言,是真正的丹田。
注意,话虽这样说,但还是不可想到什么大脑、整个头部、喉管、腹部等,是说顺着这个路线下来,但要忘掉这个路线的一切,什么也没有,则光明就自然扩大下来,自然照亮身中。但也没有什么身中,好像在虚空,与虚空合一,与光合一,无我无相,只有光明。如此反复练习、熟练,久久涵养观照,体会其中即将发生的造化。这个造化,就是玄关开窍,就是动气热量,就是真正的“气穴”。此即一转回光返照涵养本原继而过渡到二转歙聚先天的基本方法。
注意静观要领:全身心放松,似观非观、似有似无、自然而然,心中有这个意识即可,就是知而不守的功夫。要有个本体如天地虚空、窨窨冥冥,静观这个窨冥虚空的无极中心,兼顾周围。不要死盯着一点不放,任何时候都要有个重点之外的全局整体意识。随着功深,会有无极演变为太极。这个要领,实际就是阴与阳、黑与白、有与无之间的临界状态。观看太极图,即可明了其义,其中的S曲线,就是阴阳鱼之间的临界线。
&太极图是道家对宇宙学说的全息缩影。其外圆,表示虚空无极,为一;黑白鱼形表示虚空无极中含有阴阳二仪,由一生二;其中的黑白两点,表示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相交后产生造化,为二生三。世间万物,都是有此原理而来,即一生二,二生三,生生不息,形成无穷无尽个第三者来。阴阳鱼相交的S曲线,正是阴阳相交的临界状态。这个临界状态,却是似有非有,似无非无;似白非白,似黑非黑;似交非交,非交似交。
我们静观某处,既不能观有,也不能观无;既不能观白,亦不能观黑;既不能观,又不能不去观。有为而观,就是执着;无为而观,就是顽空。唯有以中立的态度,观其临界状态,自然而然,等候其阴阳相交而产生造化。这就是我们静观的目的。所谓兼顾全局的整体意识,犹如观太极全图,并非只紧盯其临界线不放。凡以后遇到类似静观问题,都应遵从这个要领,兹不再述。
这还是静观的要领而已,直至功深,什么太极图,什么临界状态,什么S曲线,统统都似废话,实际什么也没有,无我无相,只有光明。我与虚空合一,我就是光,光就是我;我是虚空,虚空是我。总之,是在虚无之中,与虚空合一。唯有这样,你必在虚无、光明之中!
初期静坐观心,由于过去七情六慾的影响,必然杂念纷纭,静不下心来。而此转的重点之一就是“止念”,念头不息,就谈不到入静,不能入静,就不能致虚,也谈不到修炼。故止念是重中之重。但只要眼神观照,不使分心,就会杜绝杂念侵袭。只要进入虚空、光明,什么也没有了,可以说,连呼吸都没有了,还有个什么杂念?
如果忽然杂念袭来,这是你分心了,也不要强行止念,也不可任其发展,而是“觉知”即可,因“觉之既无”。要注意训练这个觉之既无的功夫,就会自然了。方法是,立刻恢复观照,则杂念自无。因此杂念袭来,是由于分心失照的原因造成,故只要收心恢复观照,其杂念自然就没有了。
全功自始至终都是自然呼吸,以深长匀细为得法,而且自然吸气深入坤腹,并形成腹部呼吸(一呼一吸意念都在腹部),亦即丹田呼吸,这就是“息息归根”。初功为了激活气机,可在意于呼气而不在意吸气,而且自然吸气到小腹后,由小腹有意呼气到心窝处即可。只需几口有意呼气即可,感到腹部乃至心窝内有了热感,即可恢复自然呼吸。然后息息归根,行丹田呼吸法,或叫气穴呼吸法。直至神息相依、无我无相时,就自然忘掉呼吸了。
由于是初入手静坐练习,必然会不习惯,不熟练,杂念也很多,不容易马上就静下心来,故只能以意静观温养心源性海这个虚无空间,不要勉强追求虚无与光明,只要有个与虚空合一、与光合一的意识就行了。诀窍:“似观非观,似守非守,知而不守”,自自然然,不可追求。随着日久功深,自然会慢慢达到入静致虚而见光的境界,则静坐时间自然会有所延长,几个小时也感到只是很短的时间,甚至可以以坐带睡。
如果你以前具有一定的内功基础,那么根据这个方法,就会立即得到验证。但如果你是初涉内功领域,此前毫无内功基础,那么你千万不可急躁追求,只当播种待收,“只管耕耘不问收获”,根据万物生长定律,循序渐进,百日之期,定有收获。而收获的多少,取决于你用功的程度和质量。
丹道以精(坎水)、神(离火)、意(中土)三者为无上至宝,又称“身(坎水)、心(离火)、意(中土)”为三家。精水即元精,先天真一之水;神火即元神,以光来体现;意土即中宫。精水为基,意土为体,神火为用。人身有三魂七魄,而元神藏于魂;识神则依魄而生,亦依附于识神而用,故魄为识神之体,阴性。丹道修炼就是要保魂制魄,要断绝识神。而回光返照,就是保全三魂消解七魄,即消阴制魄之唯一方法。魂在天心,为轻清阳气,自太虚得之,与原始同形;魄乃沉浊阴气,附于有形之凡体。魂好生,魄望死。一切好色动气,皆魄(即识神)所为。修炼者只要回光返照,自然精水充足,神火发生,意土凝定,则圣胎可结;炼去阴魄识神,就是纯阳之乾体。
此转所谓“观心得道”,亦即“观、止”两个要点。观即回光返照,止即制止杂念。此转由于是入手修炼,静观心意仅在体内这个小虚空,相当于“守中”,还谈不到“抱一”的概念,其实质是在训练性光与命炁的涵养方法。唯有功深入静乃至入定,进入虚空无极(如二转境界),才能真正体现其“抱一”真髓与“观心得道”的奥妙。不过这个方法要求修炼者具有上根器者,专接引资质极佳且有悟性者,故适合上根器者。一般人恐达不到这个标准,故有了适合中下根器者的方法,即“洗心退藏于密”,作为常人添油续命而观心得道的渐进入手秘法。
如何知道你属于那种根器?这个你可经过试炼即知。首先按此步观心入手方法试炼几次乃至一周时间,感到能够静下心来,静坐时间较长,甚至能够入静,杂念很少,体内微微发热而舒适,那就可以证明你属于上根器者或具有上根器的基本素质,你就可以按此步方法修炼,当有了气感反应,就可顺势进入二转“安神祖窍,歙聚先天”的修炼。
一般丹法的入手,教人直接意守下丹田,这在原理上来说是正确的。因心神离火与命气坎水相交,即阴阳相交,才可产生造化,这是丹道修炼筑基阶段的必经步骤。但这个方法并不适合于绝大多数世人,仅属于上根器者或具有相当内功基础者。绝大多数人,由于后天识神的干扰,不可能使心神与命气一下子实现阴阳相交,这有一个涵养过程,就如谈恋爱一样,由最初的相识到熟识以致如胶似漆、两情相恋,才可实现最终的阴阳相交。这是一个非常自然的过程,一点也来不得强迫。唯有这样,以后的结合,才会牢不可破。否则,事与愿违,不是留下日后祸患或者发生矛盾而产生不良后果。
丹道的筑基过程,说到底就是要实现心肾“先天”二炁的相交,即阴阳交媾,才能出现造化,即结“丹”。这个“丹”,不是单纯的气功之气团,而是行满三百周天数足后生成一团真息,即是“丹元”。丹元初成,大如黄豆,再经过炼炁化神的十月胎养,成就状如朱橘的“还丹”,亦即金丹。
这就是丹道修炼的基本原理,这在不承认传统道德者来说,简直不可思议!丹经曰:“上药三品,神与炁精”,即人们都认可的“精气神”三宝,但都有一个共同的也是片面的思维,即都从“后天”这个角度去认识事物,而完全忽略了“先天”这个根本的思维概念。什么是“先天”?先天就是“虚无”就是“空”,属于无为状态;什么是“后天”?后天就是“实有”,属于有为状态。而这个后天的“实有”,却来自于先天的“虚无”空间。故“空”,并非“顽空”,是无中生有;而后天的“实有”,却最终要消亡,即“有而实无”。这就是事物的辨证原理,是实实在在的科学现象。如果不承认这个辨证原理,那就无法开展丹道修炼;不承认先天虚无而只认后天实有,那就永远也体验不到丹香之果。
“上药三品,神与炁精”,相当于三种药物而促进生命的延续,它具有先后天性质。后天性质,即心神与精、气的同时存在,相互矛盾,又相互依存,三者不可分离,这就是我们作为“人”的概念,但具有时效性,即正常情况下,百年左右,就会自然逝世。如果三者偏废,则疾病丛生,在痛苦中异常死亡,只不过短短数十年而已。而先天性质,即是儒释道三家圣人指出的由后天返先天之先天大道,告知世人可将性命掌握在自己手中,即“我命由我不由天”的逆天而行理论,其奥妙就在于“先天”二字。而进入先天的奥秘,就是将精气神三宝逐级转化合三为一。如“炼形化精”,即由后天返先天,寻着玄关,将后天精水或经血,化为元精;接着“炼精化炁”,将元精化为元炁;再接着“炼炁化神”,将元炁化为元神...。
这个“元神”,就是胎元金丹。由此可见,先后天之虚无与实有,实际就是一个“神”字!神与炁精的关系。丹道修炼,说到底就是“神炁”而已。神与炁,它不是两个概念,而是一回事,神即炁,炁即神。对于三家来说,道家将神称作炁,炁就是道;佛家将炁称作神,神就是道;而早期儒家解释的最明确,将炁称作精神,即“浩然正气”、精神不死。其修炼目的,实际都离不开“神”字。之所以“神”,正因为其虚无而实有,散则成气,聚则成形,千变万化,在无形中普渡众生。这就是“神”的真正含义。神的最高境界,就是“天仙”,即大觉金仙,就像三圣老子、释迦、孔子一样,成为万世师表,后世楷模。
二、退藏于密,添油接命:
此法属于圭旨“添油接命”之秘法,是针对性钝之中下根器者,是为后天体破、杂念不止、心烦意燥而不能正常静坐者而设,尤其是对身有慢性疾病,后脊发冷、胃寒、咳嗽、身冷等身体亏虚者最为有效。一转实做心法之所以以此步作为第一步,就是考虑到多数人,以便尽快进入功态,同时治愈有关疾病。另外还具有很好的制止杂念的效果。在此需要指出,丹道属于修炼,在修炼中,一些慢性疾病会自然消除,业债也会自然还清,故不可抱着治病的心态去修炼!如果仅仅为了治病,那就不是修炼,而是以暴制暴或以恶制恶,不但治不好病,消不了业债,反而会激化矛盾,适得其反。
一些专一执迷于所谓完全“无为”甚至“顽空”修炼者,没有很好的研读《性命圭旨》真正含义,抱着门户偏见而断章取义,将小周天筑基中的一些无为下的有为引导之渐法权进视为“误人”,故大加诋毁诽谤。实际这是不明丹法原理所致,他们根本不懂什么是《道德经》以及《周易参同契》等火候原理,他们吃不到葡萄,就以为葡萄都是酸的。只要稍加用心研读了《性命圭旨》者,就不难看出,其本意均首先强调自然无为之基本原则,指明在筑基期间以渐进之法,性命双修,由有为进入无为,由无为而无所不为,一开始就切入先天以开通“玄关”的修炼正题。随着功夫的进展,到炼炁化神后,才实现真意的转化至真正无为的境界。
为此,笔者提醒后学,在研读《性命圭旨》时,不可片面理解其中一些有作有为方法,更不可断章取义,使其主辅颠倒、有意追求而落入后天小道曲径。如二转的“龙虎转炁”、三转的“伏气”(胎息)方法、四转的“有为采药”以打通后天气路等方法,甚至五转的“卯酉周天”,都是有其前提的,即先天状态下返至后天乃至收功时的无为中的有为,是完全顺其自然的方法,并非有意造作而故意为之,这方面圭旨均一再作了提示,须句斟字酌,不可走马观花草率掠过,否则就是因“自误”而误人了!就是看图,其窍穴名词,集三教所有,先、后天一贯罗列而名称众多,故须知其用法不同而叫法不同的意思,所以必须站在胸无任何偏见的立场,全面认真地理解,方不致有误。
言归正题,夹脊关两旁内下有腰肾与命门气穴,坎卦之水;正中对黄堂,坤卦之土,内上有绛宫,离卦之火。“洗心退藏于密”,所谓“密”者,即意守夹脊关后出现的玄窍是也。守住此夹脊关窍(注意不必寻找非常准确的部位,感到在后心与腰部的命门之间即可,其两旁即是内肾),则自然实现上下兼顾,自然通于虚无气穴一窍。久之,此处必然发热而舒适,似有火灼一般,而两肾有如热汤倾注之验。观守夹脊双关实际就是使意气自然通向心源、气穴与中黄,亦是“守中”的意思。所谓“双关”,因夹脊穴关联整个脊柱的上下两个关窍的起手与结尾,故称双关。
对于“夹脊”的理解,须有先天与后天两个意识:在先天关联中黄、太极、天心、祖窍、玄牝之门,统称玄窍;在后天,则关联中宫黄庭与气穴之鼎炉。其作用贯通上中下三个丹田,此即退藏于“密”的所在。故夹脊双关历来有称为玄窍者。
夹脊双关乃修真入手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窍穴,《尹真人皇极闔闢仙经》南樵子注曰:“此夹脊双关一窍,在人脊背二十四节上下之正中,真可以夺神功改天命。”同书闵小艮则注曰:“按此窍在脊前脘后而有形无形。未开谓之玄关,既开谓之玄窍,学者行到虚极静笃时,此窍乃现,胎息息于此也。我身元神于此升降,乃谓得道道路也,谓得天得地也,故此元神一入,自觉此中大无外细无内也。丹书一名神室,又曰黄房,其名不一,总之结胎、养胎,甚至脱胎,皆基于此处。”《尹真人闔闢仙经》又说:“学者诚能凝神夹脊之窍,守而不离,久久纯熟,则里面皎皎明明,如月在水相似,自然散其邪火,消其杂念,降其动心,止其妄念。”这都实指“外玄关”之妙。
其起手方法,为“存想山根”,即是如前所述之明堂天目。《吕祖金华宗旨》一书闽一得注曰:“而山根为人身之性户,上达泥丸,中达黄中,下通脐后者。故凝聚光于此处,由此而下注,是乃不易之工法。”接着引光气沿颈椎缓缓逐节而下至夹脊,使夹脊与山根明堂形成一个充满光明的炁路,是为此法的特点。自然呼吸,注意“深、长、匀、细”,息息归根(下丹田),使之心息相依为正法。
注意要非常自然地进行,意念神光一路照亮。“神光”来自于“意念”,意念与吸气要同步。练功纯熟,只要意到山根,则所吸天地正气自然沿此路下达于气海关元(下丹田),为“归根复命”。此呼吸之法,走的是“黄道”、先天来路。然后呼气至心窝,但不可超过心窝。这是一转刚开始的几口呼吸,心窝部发热即停,改为丹田气穴呼吸法,即吸气到气穴(命门),呼气到下丹田(不超过脐眼),再由下丹田吸气到命门,由命门呼气至丹田,腹部亦随呼吸而自然微微起伏收缩,继而逐渐忘掉呼吸,此为息息归根之法。而意念、内观始终微微在夹脊部位。久之,一吸一呼,呼吸之间可夺天地正气,护住自身元气,起到巩固根本,救护命宝作用。唯有固本护命,才能谈到修炼,此乃具有洗心制燥、止念、添油接命之妙法。
圭旨云:一切常人,时吸皆随咽喉而下,至中脘而回,不能与祖气相连,如鱼饮水而口进腮出,即庄子所谓,“众人之息以喉”是也。若是至人,呼吸直贯明堂,而上至夹脊,而流入命门,得与祖气相连,如磁吸铁,而同类相亲。即庄子所谓,“真人之息以踵”是也。踵者,其息深深之义。既得深深,则我命在我,而不为大冶陶铸矣。其中“真人之息”,指内呼吸之真息;“踵”实指真气的大周天运行。
又云:此窍初凝,就生两肾,次生其心。其肾如藕,其心如莲,其梗中通外直,拄地撑天。心肾相去八寸四分,中余一寸二分,谓之腔子里是也,乃心肾往来之路,水火既济之乡。
又云:欲通此窍,先要存想山根,则呼吸之气渐次通夹脊,透混元,而直达于命府,方才子母会合,破镜重圆,渐渐扩充,则根本完固,救住命宝,始可言其修炼。
心息相依,一吸一呼,行之既久,入于气穴,乃自然而然之妙也。意念、内观始终微微在夹脊部位,呼吸之间可夺天地正气,护住自身元气,起到巩固根本,救护命宝作用。平日无论行住坐卧,凝神于此窍,守而不离,日久则里面皎明如月在水,自然散其邪火,消其杂念,降其动心,止其妄念。妄念止则真息自现,而性存命固。
太上《道德经》之“有欲观窍、无欲观妙”的至理名言,是丹道修炼的基本指导方法,此步的静观原则,与观心得道的要领是一样的,最终都是入静至虚无,与虚空合一,与光合一。两种方法可以交替练习,根据自身实际,以取得最佳修炼效果为准。所谓交替练习,其法:首先按上述(一)之观心得道乃至虚无方法修炼20分钟左右,然后接着按(二)之退藏于密,添油接命方法再修炼20分钟左右。如果能够入静致虚,那就没有时间概念了,能久坐,则功效立显。
三、要点提示:
此转的核心,只不过“观心、止念”四字而已。要在“回光返照与止念”,即“观、止”。观之及久,天目渐开,眼前便会显出慧光,别名丹光、性光。慧光如月光,一般以O表示;随着功深,此O会越来越明亮(性光园明)。若养足就是蟾光,而蟾光如金光,高深为蓝光。
配合之法:自然呼吸,息息归根。洗心退藏于密,不离“心息相依”。息者,一吸一呼为息,重在“听息”,听息用耳。息之出入,不可使耳听到声音,听其无声为度。久则微微气息似断,则胎息渐现。“止念”为口诀中之口诀,唯有止念,才能静下心来,才能入静致虚,也是贯穿于九转全功的主线。无念才能无思,无思才能无虑,无虑才能无欲,无欲才能无为,无为才能无我,无我即是混沌杳冥虚无先天,则真炁自来,真性自现。
修心的同时,也在炼气,即心息相依,息息归根。虚心实腹之旨,要在虚其心才能实其腹,故为“命宝”。心印经解曰:修士炼己,道在虚心实腹。《悟真》曰:“虚心实腹义俱深,只为虚心要识心。不知炼铅先实腹,教君守取满堂金。”心象《离卦》中爻空虚,本是先天之乾,因与坤交而中爻陷入坤中,以成坎,乾遂虚而为离,离即乾之变也。是则心本象天,天体既虚而灵明,则心亦未尝不然。惟其心虚,腹乃可实;又惟腹实,心乃可虚。
注意此转之核心即是前法的观心止念与调息。内观者,眼不外视;内听者,耳不外听;调息即听息无声,甚至忘记呼吸,功深胎息(真息)自至。此三者全在于一心,眼观实是心观,耳听实是心听,心静自然息之,此即“心息相依”之真谛。直至心明如镜、心如止水、气息微微、入静致虚为效验。心即天心玄关之窍,观照意守夹脊关实际就是自然通向天心玄窍。届时可及时转入二转的修炼,可进一步得到验证。
顺便提一提静坐常识,此常识可使静坐提高质量。静坐又称打坐,一些人如果因腿硬而不能正常盘坐,可以坐在椅子上、两手心分别轻捂在两膝盖上练功;也可以两腿自然伸直、两手心分别轻捂在两膝盖上坐在床上练习。当然,应当尽量及早培养盘坐的习惯,这可是静坐修炼的基本功。静坐的质量是看其能否入静。入静须注意太过于无意,亦不可太着意。太过无意即是“顽空”或“死虚”,即什么也不想,无窍无用,如槁木死灰,甚至出现昏沉之弊;而太着意即是过于执着,不能自然放松身心。正确方法是“有意无意、若有若无、似观非观、似守非守、似听非听、自然而然”,这样才会得到真消息,真造化。另外如果感到阴气沉沉,即气冷、息沉、寒衰等,或者心猿意马、杂念纷纷而不能制止,甚至随杂念而入欲色界,那就更差了,坐而无益。
一般来说,初学静坐的时机,应是睡眠醒来之后,尤其是清晨,此时杂念最少,精神也好,正是打坐的好时机。如果身心疲惫欲睡或因事干扰心绪不宁而勉强打坐,则会出现昏沉或散乱疲乏之象,坐亦无益。初功原则是,想坐便坐,想睡便睡,须尽量顺其自然。待日久功深,进入佳境,则适当延长静坐时间,甚至于以坐代睡,这才是打坐功夫。至于一日四时打坐时机,即子卯午酉,以及节气交替、初一十五、生日或日月食之机、身体忽然发热等,可收天人合发之效。不过初功不宜觉察,随着日后功深,自会有所感应,效果卓著。
一转的“洗心退藏于密”,属于初功,对坐姿并无什么过高的要求,建议初次介入者,可随意而坐,感到舒适即可。对于手诀,初学者以“握固”法为宜。如果初功即行过高要求,反而不利于入静。
此转用功时间,一般以百日为期,总以达到功法要求为准。原则是,没有练好这一转,就不可勉强进入下一转。这在有条件专修者来说,很容易实现,但对于业余修炼者,就不要拘泥于时间限制,总以取得功效后再转入下一转为原则。既然进入修炼,那就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了,而是一辈子的事,所以不可急躁冒进而违背自然原则,以免形成夹生饭后果。
四、玉液炼形,通关荡秽:
此为本节辅助方法,为玉液炼形法则,具有通关荡秽作用,可每日因地制宜练习,现以白话文解释如下:
建议自然站立式,两脚分开于肩同宽,两手自然下垂于体侧,全身放松。意注玄膺穴(舌根处,见修真图片),舌尖下舐,待津液自生,将舌头在口腔内逆时针搅动十八圈,再顺时针搅动十八圈,如井水般,满口时徐徐以意引下十二重楼,经膻中、中脘、脐眼稍下,分开两路,经左右大腿外侧而下至脚背、大拇指尖,然后转入脚底涌泉,到脚跟、脚弯、循大腿内侧而上至会阴,尾闾,合作一处,微微提肛,经命门肾堂、夹脊至大椎,再分成两路送达两肩、两膀、两臂外侧至手背,由中指尖转入手掌,经劳宫、手腕内臂,腋窝、肩内胸旁历颈后,过玉枕而入百会,从脑灌顶,再复下经颅门、明堂、上腭(此时舌舐上腭,以舌搭鹊桥迎至玄膺而止。此为一转毕。
如此重复行功三至五次。最后将津液咽送至下丹田,应有汩汩水流之声。
&附:涵养本源圖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道家丹道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