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岁内2岁以下肌肉注射部位的部位及方法

肌肉注射部位定位法及体位
文章来源:考试大&&&&
发表时间: 11:41:19
关键字:&&&&
  肌肉注射部位定位法及体位:
  1、臀大肌注射法定位:
  (1)十字法:从臀裂顶点向左或右划一水平线,然后从髂脊最高点上作一垂直平分线,在外上方四分之一处为注射部位(避开内角)。
  (2)联线法:取髂前上棘和尾骨联线的外上三分之一处为注射部位。
  2、臀小肌注射法体位:
  (1)侧卧位:上腿伸直,下腿稍弯曲。
  (2)俯卧位:足尖相对,足跟分开。
  (3)仰卧位:注射时,嘱病员肌肉放松,勿紧张。
  (4)坐位:嘱坐好,放松局部肌肉。
  3、臀中肌、臀小肌注射法定位:
  (1)以食指尖和中指尖分别置于髂前上考,试大收集整理棘和髂脊下缘处,髂脊、食指、中指便构成一个三角形,注射部位在食指和中指构成的角内。
  (2)以髂前上棘外侧三横指处(病儿以自己手指宽度为标准)。
  4、股外侧肌注射法定位:
  部位为大腿中段外侧,大约7.5厘米宽,位于膝上10厘米,髋关节下10厘米左右。
  5、上臂三角肌注射法定位:
  部位为上臂外侧,自肩峰下2-3横指。
<a onclick=javascript:aclick(this,"27"); href='http://www.clinicmed.net/' target='blank'
看过本文的网友还看了
《成都医学院学报》
CN:11-9309/R
CN:11-9147/R肌肉注射部位 图
来自于:北京|
提问时间: 14:00:35|
基本信息:
病情描述:
我一个朋友患有病,她在注射胰岛素的时候,一般选择在腿上和胳膊上注射,这样好吗?还有就是一直在同一地方注射行不行呀?
看了该问题的网友还看了:
医生回答专区
医师/住院医师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帮助网友:52045收到了:
可以在上述的部位注射,胰岛素需要皮下注射的,皮下注射的部位要经常更换,注射胰岛素的部位很多,包括双上臂外侧(包括三角肌处),腹部两侧,臀部及大腿外侧等都可选作注射部位。注射胰岛素的时候,不能一直在同一地方注射。短时间内多次在同一部位注射,将会导致局部皮下组织吸收能力下降,影响胰岛素的吸收和利用。
TA帮助了147人
目前共收到封感谢信
TA帮助了24人
目前共收到封感谢信
TA帮助了199人
目前共收到封感谢信以下试题来自:
单项选择题为2岁以下婴幼儿肌内注射,最佳注射部位是(
)。A.股外侧肌B.臀大肌C.臀中、小肌D.上臂三角肌E.股内侧肌
为您推荐的考试题库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1A.一个应激源只可引起一种特异的应激反应B.应激反应只包括生理改变和认知改变C.应激源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数量D.应激可引起个体行为的改变E.应激是一种主观感受2A.淡水鱼B.白菜C.土豆D.紫菜E.鸡蛋3A.严格执行查对制度B.做好血液质量检查C.输血前肌注异丙嗪D.血液中勿随意加入药物E.血液不能加温震荡4A.药物的用法B.药物的性质C.药物用量D.用药后的反应E.药物配伍禁忌5A.100mlB.120mlC.140mlD.160mlE.180ml
热门相关试卷
最新相关试卷2岁以下小儿肌肉注射宜选哪个部位
2岁以下小儿肌肉注射宜选哪个部位
09-08-15 &匿名提问肌肉注射的常用定位
核心提示:臀大肌注射定位:臀大肌起自髂后上棘与尾骨尖这间,肌纤维平行向外下方至股骨上部。注射时应避免损伤坐骨神经。坐骨神经起自股丛神经,自梨状肌下孔出骨盆至臀部,注射时注意坐骨神经体现投影:自大转子尖至从骨结节中点向下至胭窝
  肌肉注射最常用的注射部分为臀大肌,其次为臀中肌、臀小肌、股外侧肌及三角肌。肌肉注射很重要的是对注射部分的精确定位。
  臀大肌注射定位:臀大肌起自髂后上棘与尾骨尖这间,肌纤维平行向外下方至股骨上部。注射时应避免损伤坐骨神经。坐骨神经起自股丛神经,自梨状肌下孔出骨盆至臀部,注射时注意坐骨神经体现投影:自大转子尖至从骨中点向下至胭窝。
  臀中肌、臀小肌注射定位:该处血管、神经分布较少,且组织较薄,目前使用日趋广泛,定位方法有两种:
  a以食指尖和中指类分别置于骼前上棘和骼吟下缘处,在骼峪、食指、中指之间构成一个三角形区域。注射部位在食指和中指构成的角内。
  b骼前上棘外侧三横指处。病儿应以其手指的宽度为标准。
  股外侧股注射定位:位置为大腿中段外侧:一般成人可取髋关节下10cm至膝上10cm的一段范围,该处大血管、神经干很少通过,且部位较广,可供多次注射。
  上臂三角肌注射定位:取得臂外侧,肩峰下2~3横指处。此处肌肉较臀部肌肉薄,只能做小剂量注射。
  :可取坐位或卧位。
  (1)卧位:臀部肌内注射时,为使局部肌肉放松,减轻疼痛与不适,可彩以下姿势:
  侧卧位:上腿伸直,放松,下腿稍弯曲。
  俯卧位:足尖相对,足跟分垂,头偏向一侧。
  仰卧位:常用于危重病人及不能翻身的病人,采用臀中肌、臀小肌注射法较为方便。
  (2)坐位:为门诊病人接受注射时常用体位。可供上臂三角肌头,如注射用药为油剂或混悬液,需备较粗的针头;按医嘱备药液。
  操作程序:
  (1)备齐用物排携床边,核对,向病人解释,以取得合作。
  (2)帮助病人取适当体位,用2%碘酒和70%乙醇或单独用3%络合碘消毒皮肤,待干。
  (3)排尽抽取药物之注射器内空气。
  (4)用左手拇指和食指分开皮肤,右手持针如握笔姿势,以中指固定针栓。针头和注射部位程mp,快速刺入肌肉内,一般进针约2.5~3cm(针头的2/3,者及病儿酌减)。
  (5)松开左手,抽动活塞,如无回血,固定针头,注入药物。注射毕,以干棉签按压进针处,同时快速拔针。
  (6)帮助病人卧于舒适体位。清理用物。
  在肌肉注射中应注意下列问题:
  (1)需要两种药液同时注射,应注意配伍禁忌。
  (2)回抽无回血时,方可注入药物。
  (3)注射部位适合于个体。2岁以下婴幼儿不宜选用臀大股注射,应选用臀中肌、臀小肌注射。因幼儿在未能独自走路前,其臀部肌肉一般发育不好,臀大肌注射有损伤坐骨神经的危险。
  (4)定位准确,尤其是臀大肌注射应避免损伤坐骨神经。
  (5)切勿将针头全部刺入,以防针头从衔接处折断。一旦针头折断,保持局部及肢体不动,迅速用血管钳夹住断端拔出。如断端全部进入肌肉,则行手术取出。
  (6)需要长期肌注的病人,注射部位要经常更换,以防局部形成硬结,若出现硬结,则可采取热水袋或热湿敷、理疗等处理。
(实习编辑:吴晓薇)
常见症状: 并发症状:相关检查:推荐用药:
用于治疗原发性或继发性肾上腺皮...[]
推荐医院:推荐医生:
这些疾病都不是你要找的? 用工具试试!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扫一扫”分享
围产期感染是指由细菌、病毒、原虫等一系列病原通过胎盘在母亲宫内、分娩时感染胎儿或生后通过母亲的乳汁、手等使新生儿发生感染。围产期感染可造成流产、早产、死胎、宫内发育迟缓、先天畸形、生后感染、智力低下等,发病率不一。围产期感染也常叫先天性宫内感染,这是1971年由Nahmias提出,将一组由母亲传染给胎儿引起相似临床特征的病原归纳为TORCH感染即: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其他病原体(Other agent,包括梅毒、乙肝、HIV)、风疹病毒(Rubella Virus)、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 Virus)、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 )。临床上,医生常将这一类感染统称为TORCH感染。日—4日,在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举行了“乙肝病毒及其他相关病毒感染孕妇围产期管理”研讨班,众多专家就孕妇围产期管理交流了自己的研究成果。 []
在线咨询(向医生免费提问)
请在此提交您的问题,即有万名医生10分钟内为您解答
答你所问,名医在线近距离。
肿瘤的真相与误区
健康有益事
减肥达人秀
由于肝脏内部没有感觉神经,由HBV/HCV、酒精中毒等慢…… []
在我国的中医院校经常能看到一批批外国医生围着中国医生学…… []
正常夫妇生出耳聋儿?并非不可能!目前我国人群携带遗传性…… []
做爱是一个快乐的过程,是两个亲密无间的伴侣情感的交流。…… []
据CFDA分析,抗感染药物是临床治疗中常用的必需药品,临床使用量大,而且注射剂品种较多,比如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口服不吸收,只能注射使用。相对于口服剂型,注射剂更容易发生不良反应。专家提醒,应遵循“能口服不注射,能肌注不静注”的原则,减少注射剂型的使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岁以下肌肉注射部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