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式太极拳37式的养生功效特别明显,因为它要求以心行意,以意导气,以气运身,我师傅是吴式太极拳37式第六代传人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吴式太极拳体用中的“按窍运身”
查看: 1388|
评论: 0|原作者: 张全亮
摘要: “以心行意,按窍运身”的理论,是已故吴式太极拳技击艺术大师王培生先生,在总结数十年体用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传统太极拳在体、用两个方面,都非常强调“以心行意,以意导气,以气运身”。王培生先生在实践 ...
& & “以心行意,按窍运身”的理论,是已故吴式太极拳技击艺术大师王培生先生,在总结数十年体用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传统太极拳在体、用两个方面,都非常强调“以心行意,以意导气,以气运身”。王培生先生在实践中体悟到的“按窍运身”,要比“以气运身”更具体,更好掌握。实践证明,用这一理论指导健身和技击,作用更为显著。& & “按窍运身”,就是在拳术的体、用中,先将意念注于一个穴位,让内气自然向此聚合。随之自会循经络运行,内动外随,细心体察,向上则如气蒸腾,向下则如水洇沙,极为细腻有趣。纯熟之后,在健身上可以有效地通经化瘀,起到针灸、按攀的作用;在技击上因为我之内气,在体内细腻不停地流动,使对方之劲力无法落到实处,让对方感到如攀沙山,如陷泥潭,蹬不上劲,抬不起腿,迈不开步。功夫上身之后,越练越精,可达到“人不知我,我独知人,英雄所向无敌”的神明境界。& & 但是在实践中,如何实施“按窍运身”的练法,目前还没有见到系统、具体的文字阐释。& & 关于“按窍运身”的理论,在太极拳体、用实践中怎样具体运用,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比如人周身有360多个穴位,以王培生先生创编的《吴式简化太极拳》37式而言,有178个动作,很多动作还要分解出很多小动作,这么多动作练起来怎样想?是一个动作想一个穴位,还是按照运动路线把分布在肢体上的所有穴位都要一个个想到,还是重点选择几个主要穴位,所选定的某个穴位应用于某一动作,对健身和防身有什么效果,要表述清楚,需要通过反复长期的实践体悟和大量的功效实例做佐证,还要用大量的文字、图片来说明。这是一个大的关于人体文化和人体科学的研究课题。& & 那么到底应该怎样具体落实“按窍运身”的练法?我认为应该从先粗后细,先重点后一般,先原则后具体的方法入手,慢慢的学习、实践、体悟、运用“按窍运身”的练法。比如先不涉及每个动作,先从吴式太极拳在体用上的一些不变的原则入手,就比较容易掌握了。& & 所谓不变的原则,就是吴式太极拳在演练和使用时,从预备式到收式整个过程中,无论是动式是静式,从始至终都要保持的姿态和运动程序。一、吴式太极拳体用中不变的原则& & 吴式太极拳在体用中有哪些不变的原则呢?我初步归纳了六个:& & 1、三融四坠腹内松& & 三融:即头融天,脚融地,胸融空;四坠:即肩(肩井穴)往腰(命门穴)上坠,腰(命门穴)往胯(环跳穴)上坠,胯(环跳穴)往膝(阳陵泉穴)上坠,膝(阳陵泉穴)往脚(解穴溪)上坠;腹内松:就是气沉丹田。& & 具体地说:& & 脚融地,是想脚下生根,深扎八荒,意念越深越远越好。脚融地,把意念放在解溪穴,要细心体会根扎八荒之意境,想象树根融扎地到极远处时,再把意念转移到浦泉穴,意想回吸大地之精华,通过“树身”蒸发到“枝叶”;& & 头融天,是提起精神,想象头颅把颈椎(7节)、胸椎(12节)、腰椎(5节)四肢关节都一节一节拉直、断开。拳论曰“精神能提得起,则无迟重之虞,所谓顶头悬也”。头融天,把意念放在大椎穴,要细心体会“大树参天生长”的气势。意念越高越大越好。枝繁叶茂根系会更加发达。想大树参天生长之势融插到极限时,在把意念转移到百会穴,意想回吸宇宙之精华通过“树身”洇润到“树根”。& & 胸融空,是把意念放在膻中穴。做静、绵、深、长的深吸气,极力扩大胸容,通过深吸气意使脊髓和脊髓腔壁分开,肌肉和骨骼分开,皮肤和肌肉分开,全身毛发都要竖起来。想象整个身体像一个从内向外一层层都充足了气的皮球,在深吸气胸容不断扩大时,要细心体会“如沐春风”的感觉。待胸容扩大到极限时,稍停再做悠、缓、细、匀与吸气等速的呼气,开始进入四坠。拳论曰“能呼吸,然后能灵活”。& & 四坠,是把意念先放在肩井(穴)。然后想象三融之气化为润物无声的春水,通过肩井穴,依次向全身的骨髓、肌肉洇润,上肢到十宣穴(十指端),躯干到命门(穴)、下肢到环跳(穴)、阳陵泉(穴)、解溪(穴),慢慢把全身骨骼内外都融化为流水。要细心体会“枝繁叶茂花果飘香”的美景盛况。& & 三融,是“内固精神,外视安逸。”“无形无像,全身透空”。想三融可以有效的调整脊椎力学失衡,防治多种疾病。可以使脑、脊组织放松,达到除张化瘀,健脑益智的效果。& & 想三融,是亲天,是神向上、向外,是天地分开;想四坠,是敬地,是形向下、向外,是天地交融。三融、四坠,是三才合一,如天罩地,如地包天,覆阴而抱阳。人与万物同在天地间孕育、变化。天是父亲,地是母亲,天地就是我,我既是天地,浩瀚杳杳,杂念皆无,只有一气尚存。三融四坠也是一种掤劲。& & 腹内松。就是在想三融四坠之后,再把意念转移到命门穴,腹自回收,意念全部收回丹田,想象自己是一把打开的雨伞,又收了回来。整体感觉像是站立在停泊于水中的船上,有点轻微摇晃,即母入太极佳境。三融是神,四坠是意,腹内松是气,全身内外随神、意、气之开合是力。“三融四坠腹内松”就是一个大的周天循环。是神、意、气、力的化合。& & 三融四坠腹内松,是一种静态表现,主要用于太极拳的预备式,也是效果极佳的内功修炼方法。行拳过程在所有动作的运行和定势也都要尽量保持“三融四坠腹内松”的良好状态。1 / 2 页
上一篇:下一篇:
扫描二维码关注太极网微信 千万太极人的选择!太极网微信号:cntaijiwang 关注太极网公共平台,及时了解太极拳界新闻,太极拳赛事,太极拳理论成果。欢迎投稿,免费宣传!
123456789101112
逛了这许久,何不进去瞧瞧?
Powered by37式吴式太极拳教学口决
  37 式 太 级 拳 简 介太极拳被誉为是中华之瑰宝,几百年来,这项古老而优秀的武术运动,不仅在中国城乡形成了群众性的锻炼热潮,而且已广泛传播到世界各国。太极拳以它那柔、缓、圆、匀的运动特色,以及能使练者获得防病、治病、防身、健身和推迟衰老的显著效益,为各国人民所风靡。37式太极拳是丹东市吴式太极拳研究社的创始人,太极大师王辉璞老先生与北京吴式太极拳撑门人王培生密切合作,把原来老架式83式删定为37式,招式的顺序按运动量的大小作了适当的调整,先将运动量较小的招式和四肢活动发展平衡的动作放在前面,次将运动量较大的和运动强度大一些的动作放在中间,最后将招式较轻的动作放在后面作收式,使运动量逐渐下降,以利记忆和学习。37式太极拳只需15分钟左右即可将全套打完。经过多年验证,37式太极拳完全继承吴式太极拳的全部优点,效果极佳。历来太极拳家认为,太极拳最大的特点是用意不用力,练到高深处可达到坚如钢、软如棉,不但能增强体魂,而且在技击方面也能作到难以匹敌。37式太极拳着重体现这一用意不用力的特点,在每一招式或在每一动作当中加入“意念”和“感觉”的说明,并要求每式符合拳理,即“以心行意,以意导气,以气运身”,三者合一。若能仔细揣磨,认真实践,循序渐进,自能做到表里如一,动作随意,意到神随。久而久之便能达到较高境界。同时,由于有了“意念”和“感觉”,也可以帮助记忆招式的次序,自己检查每一招式的准确性。37式吴式太极拳教学口决:一、起势:1、重心右移:2、左脚跟提起;3、左脚横移;4、左脚跟落平;5、两臂前伸;6、旋腕上棚;7、蹲身按掌。二、揽雀尾:1、两掌外棚;2、坐步抱掌(左抱七星);3、左弓步打挤;4、转身措掌;5、坐步抱掌(右抱七星);6、右弓步打挤;7、翻掌前伸;8、坐身回捋;9、转腰翻掌;10、右弓步前棚掌;11、坐身摆臂;12、回身扣脚前按掌;13、转腰摆掌。三、搂膝拗步:1、转身提按;2、左脚向左横移;3、左弓步搂按;4、上步提按;5、右弓步搂按;6、上步提按;7、左弓步搂按。四、手挥琵琶:1、坐身抱掌(左抱七星);2、转腰翻掌;3、左弓步平抹;4、并步左掌上棚。五、野马分鬃:1、转身摆掌;2、上步坐身捋掌;3、胸前合掌;4、左弓步分掌;5、上步坐身捋掌;6、胸前&&&合掌;7、右弓步分掌。六、玉女穿梭:1、上步坐身翻掌;2、左弓步棚掌;3、坐身旋掌;4、回身托掌;5、左弓步架按掌;6、转身扣脚抱掌;7、转身上步抱臂;8、右弓步棚掌;9、坐身旋掌;10、回身托掌;11、右弓步架按掌;12、坐身抱掌(右抱七星);13、收脚插掌;14、右脚横移;15、胸前合掌;16、右弓步分掌;17、上步坐身翻掌;18、左弓步棚掌;19、坐身旋掌;20、回身托掌;21、左弓步架按掌;22、转身扣脚抱掌;23、转身上步抱臂;24、右弓步棚掌;25、坐身旋掌;26、回身托掌;27、右弓步架按掌。七、肘底看锤:1、上步捋掌;2、左弓步按掌;3、坐步上打拳。八、金鸡独立:1、两拳变掌左掌前劈;2、左弓步穿掌;3、独立挑掌;4、坐身劈掌;5、弓步穿掌;6、独立挑掌。九、倒撵猴:1、蹲身翻掌;2、撤步搂按掌;3、坐身提按掌;4、撤步搂按掌;5、坐身提按掌;6、撤步搂按掌;7、坐身提按掌;8、撤步搂按掌;9、坐身提按掌;10、撤步搂按掌。十、斜飞势:1、转腰摆掌;2、上步坐身捋掌;3、胸前合掌;4、弓步分掌。十一、提手上式:1、转身扣脚举掌;2、坐步抱掌;3、右弓步打挤;4、起身提钩;5、并步架掌。十二、白鹤亮翅:1、俯身按掌;2、转腰摆掌;3、起身举掌;4、蹲身垂肘。十三、海底针:1、转身提按掌;2、左脚横移;3、左弓步搂按掌;4、坐身右掌前指;5、蹲身右掌下栽。十四、扇通背:1、起身挑掌;2、上步合掌;3、马步架打。十五、左右分脚:1、起身丁步合掌;2、转腰上步坐身;3、左弓步上运掌;4、转腰右掌下劈;5、回转腰两掌交叉;6、起身独立举掌;7、分脚平劈掌;8、落步坐身合掌;9、右弓步上运掌;10、转腰左掌下劈;11、回转腰两掌相架;12、起身独立举掌;13、分脚平劈掌。十六、转身蹬脚:1、收脚提膝独立抱拳;2、摆膝转身;3、两拳上举;4、两掌平劈左蹬脚。十七、进步栽锤:1、落步坐身提按掌;2、左弓步搂按掌;3、上步坐身提按掌;4、右弓步搂按掌;5、上步坐身提按掌;6、左弓步右拳下栽。十八、翻身撇身锤:1、右拳上挑;2、转身出肘;3、上步坐身采肘;4、右弓步下采拳。十九:右蹬脚(二起脚):1、上步坐身翻掌相合;2、左弓步右运掌;3、转腰右掌下劈;4、回身两掌相架;5、起身独立举掌;6、蹬脚两掌平劈。二十、左右打虎:1、收脚撤步合掌;2、转腰扣脚捋掌;3、右弓步贯拳;4、转身撤步合掌;5、转腰扣脚捋掌;6、左弓步贯拳。二十一、双峰贯耳:1、起身独立举拳;2、蹬脚两掌平劈;3、转身提膝合臂;4、落脚坐身采掌;5、右弓步两手后钩;6、两拳相贯。二十二、披身蹬脚:1、转身碾脚摆拳;2、歇步抱拳;3、起身独立举拳;4、蹬脚两掌平劈。二十三、回身蹬脚:1、转身落脚旋掌;2、扣脚转身抱拳;3、起身独立举拳;4、蹬脚两掌平劈。二十四、扑面掌:1、转身落步托掌;2、右弓步推掌;3、上步坐身托掌;4、左弓步推掌。二十五、十字腿:1、转身扣脚摆掌;2、独立抬腿;3、摆腿落步提掌。二十六、搂膝指裆锤:1、右弓步搂按掌;2、上步坐身提按掌;3、左弓步下打拳。二十七、正单鞭:1、上步坐身翻拳;2、右弓步棚掌;3、坐身摆臂;4、转身扣脚按掌;5、转腰摆掌;6、旋掌提钩撤步;7、转身马步按掌。二十八、云手:1、转身捋掌;2、起身运掌;3、转身翻掌;4、并步运掌;5、撤步翻掌;6、起身运掌;7、转身翻掌;8、并步运掌;9、撤步翻掌;10、起身运掌;11、提钩撤步;12、转身马步按掌。二十九、下式:1、转身合掌;2、回身提手;3、转腰仆步按掌。三十、上步七星:1、起身弓步穿掌;2、上步坐身架掌。三十一、退步跨虎:1、撤步前伸掌;2、坐身回捋掌;3、转身提按掌;4、虚步钩手按掌。三十二、回身扑面掌:1、转身坐步托掌;2、右弓步推掌;3、上步坐身托掌;4、左弓步推掌。三十三、转身摆莲:1、转身扣脚;2、虚步摆掌;3、独立抬腿;4、摆脚落步合掌。三十四、弯弓射虎:1、蹲身下捋;2、转身下摆掌;3、扭身提拳;4、回身贯拳;5、上步摆掌;6、转身下捋;7、弓步摆掌;8、扭身提拳;9、回身贯拳。三十五、卸步搬拦锤:1、坐身抱拳;2、撤步措掌;3、坐身右搬;4、撤步措掌;5、坐身左搬;6、立身拦掌;7、弓步冲拳。三十六、如封似闭:1、左掌外捋;2、坐身分掌;3、翻掌弓步前按。三十七、收势:1、两掌下按;2、转身弓步平分掌;3、起身并步上棚掌;4、两掌交叉;5、蹲身采肘;6、两肘平分;7、起身按掌;8、太极还原。文章录入:丹东吴式太极拳&&&责任编辑:丹东吴式太极拳
24小时热点学习太极拳须得法明理_初学必读_南国太极网
如果你喜欢本站,可以
欢 迎 登 录
您的位置: >
学习太极拳须得法明理
&&&&&&&&王宗岳太极拳论曰:“每见数年纯功,不能运化者,率皆自为人制,双重之病未悟耳。欲避此病,须知阴阳。”当代武学大家王培生反复指出:“练功必须得法,所谓得法,就是要明白阴阳变化之理”。太极拳体用演练者“头脑中时刻应该想着阴阳,每动必须循阴阳,否则枉下功夫终生,到头来还是会瞎子摸象,谈非所谈,用非所用。”
   太极曰:“每见数年纯功,不能运化者,率皆自为人制,双重之病未悟耳。欲避此病,须知阴阳。”当代武学大家王培生反复指出:“练功必须得法,所谓得法,就是要明白阴阳变化之理”。体用演练者“头脑中时刻应该想着阴阳,每动必须循阴阳,否则枉下功夫终生,到头来还是会瞎子摸象,谈非所谈,用非所用。”(《祛病锦九段》,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0年1月版,第15、19-20页)他又说:“以心行意,以意导气,以气运身”,“是它的根本原则。”“以意引气,按窍运身,意到气到,气到劲到,这就是内功要义的根本所在。”(同上书,前言和第21页)
  王培生大师为什么如此强调阴阳之理和意气在运动中的重要性?因为是以阴阳为指导的意气武术运动。这就是说;第一,是中国武术,不同于西方竞技体育,不同于广播体操和健美舞蹈。第二,也不同于外家拳技,属内家拳法,是意气武术运动,它旨在通过意念及由此引起的的变化,指挥人的身心进行动静相兼的运转。“以心行意,以意导气,以气运身”,是运动的根本机制;不用力,是的本质特点;所以运动是拳禅合一的,没有意念,不会“行意”,就与无缘。第三,是以太极阴阳为指导的意气武术运动。“每动必须循阴阳”是运动的规律。不按照这个规律行拳,着(招)势不符合太极阴阳图形,就出不了太极劲,就不是。王培生大师在美国教课时指出:“习,太极之理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也。“
   那么,究竟怎样按照运动的规律行拳,做到每动均合阴阳呢?王培生大师按照自然规律,把意念与经络穴道有机结合起来,坚持“以意引气,按窍运身,意到气到,气到劲到”这一根本原则,创造出一套独特的印诚功法(印诚是王培生大师的法号),在体用两个方面都达到上乘,随心所欲,应物自然,出神入化,一生与人交手无数,从无败绩。1981年在沈阳,他以印诚功法轻松制服了目空一切的日本拳法联盟的教务长,打出了中国的神威,被当时日本的《阿罗汉》杂志誉为“中国十大武术家之一。”《的和技击作用》(人民日报出版社,1988年版)、《祛病锦九段》是他系统阐述印诚功法的代表作。他的高足、著名武术家张耀忠老师近些年编著的《三十九式劲意直指》、《王培生内功心法》、《推手奥秘》等也是推广印诚功法的佳作。同时,王培生大师还提出了一个按照运动规律行拳的一般性方法,即“眼看哪里,手要到哪里,脚要到哪里,身要到哪里。”(《祛病锦九段》第12页)需要弄清楚的是:“眼看哪里”,不光指视线,更重要的是神意,即“眼神”;“脚要到哪里”,是指意想实脚的涌泉穴追到哪里;“手要到哪里”,是指意想实脚前上方的手的劳宫穴追到哪里,或者是意想实脚同侧的手的劳宫穴追到哪里;“身要到哪里”,也是指意想身体要去到哪里。还必须清楚的是,运动中的意念、意想,是一种潜意识,是用识神调出元神来意想,它具有二重性,即既有“有意”的一面,又有“无意”的一面。例如,“脚追眼神”,既有意想实脚涌泉穴追向眼神的一面,又有实脚其他部分无意去追眼神的一面,即该实脚想追而不追,有其追之意,无其追之形。这也即所云:“全在意,不在外形。”只有这样“行意”,才能形成太极阴阳图形,才能出太极劲。所以,王培生大师说:“有形有意皆为假,无形无意方为真,有意无意之间才是真。”有形有意,或为外家拳劲,或为普通人的拙力,不是太极劲,故曰“假”。“无形无意”,最好不过是无极状态。“无极而太极”,无极是太极产生和存在的前提条件,不是太极,只是刚刚接近太极,故曰“方为真”,“方”在这里是指刚刚接近的意思。只有“有意无意之间”的行意,才能有效调出太极劲,故曰“才是真”。现在运动的群众性越来越广泛,可惜绝大部分没有所要求的意念,徒有之名,没有之实。如何加以改造、提高,使之步入运动的殿堂呢?如果身法、步法、掌法和各式着(招)势的姿势是正确的,如果能做到全身松空、思想入静、安舒,只要能念按照上述“眼看哪里,手要到哪里,脚要到哪里,身要到哪里”的方法行拳(这叫“两到位”,姿势到位,意念到位),就可以开发出自身的潜能,调出太极劲来。在技击中,真正的太极劲,一般能渗透入对方体内,击其命门,攻其涌泉,对方因此失去而跌出。能出这样的太极劲,就可称为了。而在套路演练者自己,则可通过身体有关部位的得气感来体验有无太极劲,得气感越强,太极劲的能量越大。太极劲是通过意念引导下的运输过来的,此所谓“气催劲到”、“气到劲到”。在流通过程中,会对其沿途的脏器内壁、血管、肌肉、骨膜等起到按摩作用,从而令人产生舒畅、爽快等愉悦感。按照意念不断地有序流通,这种愉悦感不断,对祛病、保健、延年的意义重大。这与中医倡导的经络生相通,是有别于其他运动的特有的生。可见,真正的传统,其防身和生的是高度统一的。这种“拳禅合一”的传统,意念一个接一个,绵绵不断,人脑中的运动中枢持续高度兴奋,使其他神经中枢得到充分休息,这是上佳的脑功。的生当然不止这些,此非本文主题,且不赘述。
   那么,为什么念按照“眼看哪里,手要到哪里,脚要到哪里,身要到哪里”的方法练,就能调出太极劲来呢?因为这样练拳时,演练者的身心、着(招)势是合乎太极阴阳图形的,具体剖析如下:(1)演练者的身体是有形的实体,看得见的,为阴,构成中的阴区,这是客观存在的,现成的。从眼睛到眼神所注处的连线是看不见的,无形的;意想实脚前上方手掌的劳宫穴追眼神,或者实脚同侧手掌的劳宫穴追眼神,从劳宫穴到眼神所注处的连线也是看不见的,无形的。这两条无形的线在眼神所注处相交,而另外两端(眼睛和手掌)都是这两条无形线与演练者有形身体的连接点,这样就出现了一个封闭的开不见的图形,为阳,构成中的阳区。合成了这样相互连接的阴阳相济的,太极劲就随之而出。(2)不仅如此,意想实脚涌泉穴追向眼神时,自涌泉穴起到眼神所注处也有一条看不见的无形的连线。它与从眼睛到眼神所注处的连线在眼神所注处相交,另外两端(眼睛和实脚)也连着有形的身体,这样又出现了一个封闭的看不见的阳区。这个阳区与有形的身体之阴区也合成一个互相连接的阴阳相济的,这个也会出太极劲。如果是意想手(劳宫穴)与脚(实脚涌泉穴)到眼神所注处相聚合,那么就出现了手到眼神所注处的连线与脚到眼神所注处的连线相交而围成的阳区,它与有形的身体之阴区合成一个阴阳相济的,这个同样会出太极劲。而且,(1)、(2)两个合出来的太极劲比一个出来的太极劲要大。(3)其实,当意想实脚脚心(即涌泉穴)追向眼神(或追向往眼神去的劳宫穴)时,演练者身心和着(招)势中不仅有上述两个的组合,而且还有第三个的参与。这第三个是由两脚构成的:实脚为阴,脚心(涌泉穴)追眼神(或者追手)时,就会向前上方空起,为阳,这时的实脚就变成阴中有阳;虚脚为阳,但虚脚不离地,地为阴,这叫阳中有阴。所以,当实脚心追向眼神(或者追手)时,两脚就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就构成了有阴有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的非常完整的太极阴阳图形,这是(1)、(2)两个所不及的,这叫中的阴阳脚。人们往往称太极阴阳图形为“阴阳鱼”,其实在运动中称之为“阴阳脚”更为准确。有了这样的太极阴阳脚参与上述合成,这时的太极劲要比实脚心未空起时的太极劲大得多。要求“上下相随”,与前面所说的“眼看哪里,手要到哪里,脚要到哪里,身要到哪里”的精神是一致的,手脚相随是它的重要内容。拳谚云:“手到脚不到,或脚到手不到,都是瞎胡闹”。讲究“外三合”(手与脚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内三合”(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劲合,也即“以心行意,以意导气,以气运身”)。无论是“上下相随”中的手脚相随,还是“外三合”“内三合”中的手脚相合,实脚的脚心都要空起,所以都有太极阴阳脚,都会产生很大的太极劲。正因为有太极阴阳脚时的太极劲总比没有太极阴阳脚时大得多,所以称:“其根在脚”,实指太极劲的根在脚,在“阴阳脚”。也正因为这个缘故,要求实脚不能站煞(即实脚心要空起,保证阴中有阳),虚脚不能虚无(即虚脚不能离地,地为阴,保证阳中有阴),这样就能保证行拳时每动都有太极阴阳脚,每动都有很大的太极劲。
&&&&&& 懂得了上述道理,我们就可以认识到,作为内功拳,全称叫做太极气功拳或者太极意念拳。演练套路,实质是“以心行意”,念构画出无形的看不见的阳,特别是实脚的阴中有阳,这些阳总是与现成的有形身体之阴和地坤之阴紧密相连,合成阴阳相济的形,太极劲就随之而出。这个过程就是“以心行意,以意导气,以气运身”的过程。如此不断地“以心行意,以意导气,以气运身”,就一个接一个不断地变换,太极劲也就一个接一个不断地变换,演练者的身心这样持续不断动静相兼地运转,就会演绎出一个又一个和谐悦目的着(招)势。所以王培生大师总是告诫爱好者:“全凭心意用功夫。”意念绵绵不断,太极劲就绵绵不断,着(招)势也就绵绵不断。诚然,每个着(招)势都有定势。但是,肢体外形有定势,内心意念却不停(这叫静中有动,定而不定),而且总比肢体外形的运动提前“半拍”,从而使各个着(招)势之间的转换衔接,显得自然而无缝,一气呵成。至此,我们就会懂得:为什么说,如果打拳没有意念,不会“行意”,就与无缘;如果行拳的着(招)势不合太极阴阳图形,就出不了太极劲,就不是。所以,学习太极内功拳,一定要得法,一定要明白阴阳之理,“每动必须循阴阳”。&附:“每动必须循阴阳”的一般方法的图示&&(完)  朱中仁印诚功法第三代传人、吴式第六代传人,师从张耀忠先生,法号隆德,8.21修改于北京
南国太极产品 南国太极热卖
上淘宝可选各种经典靓汤上淘宝可选各种经典靓汤上淘宝可选各种经典靓汤
&&&&&&& 导引术的理论基础是经脉学...&&&&&&&& 根据300万...
①上的所有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或“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了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妥善处理。
南国热卖 南国推荐
上淘宝可选靓汤
上淘宝可选靓汤
上淘宝可选靓汤
&&&&nbsp...?????
大家都在练
海南 海口 大同路 西湖商业广场&&&热线:<FONT style="BACKGROUND-COLOR: # FONT-FAMILY: A FONT-SIZE: 16px" color=#c49226& 南国古典太极拳& 怎样练功& 练功& 养生等
& &&版权所有:南国太极网&&办公电话:<FONT color=#ff877568& 琼ICP& 号
QQ:<FONT color=#ff50 Email -- & Powered by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吴式太极拳45式教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