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道云笔记 思维导图图笔记后,是以有道云笔记 思维导图图的结构方式保存? 还是从新修改成笔记的方式保存?

思维导图没有什么作用,是炒作!
各位,我是大约去年或前年就开始接触思维导图,以及MM了,应该说较早,并且尝试了所有的出名点的思维导图软件,并还曾写过比较的文章,同时我自己也尝试用mm总结过东西,但是我反复几次将它装上,用过又感觉不好用,然后删除,然后又感觉需要,再装上,再删除了几次,现在已经完全删除了,并不在使用了,因为我发现我们把事情搞复杂了,我们想把复杂事情搞简单,所以我们都迷信了思维导图和mm,所以用了它,但其实用它就是把简单问题搞复杂了,为什么这么说?
我不用它了,那我用什么去总结我的东西呢,其实,太简单不过了,没有它之前我用的是word,有时就是用笔在纸上写的,当然那时没有很清晰的知道可以用图标、漂亮的线条从中心引出,在线上写上精华的一句句话。几百年来大家可能都是在纸上写,1。。。2。。。3。。。吧,有时可能很简单3行,有时需要1。。。,然后又用一段去展开解释1的内容才能说清,或者只有1。。。,没有解释可能自己过一段时间再看会看不懂了,或者本身这一段解释的内容也很精华,需要保留。所以我的意思就是说我们早就在写提纲或文章,用来总结东西了,这是一种很简单、实用的方法,特别是有word后,是电子版本的,可以方便的随时编辑,增减内容和要点。
现在出来了mm和看着花里胡哨的图标线条和导图,我们迷信了,觉得这才是总结的好办法,我不得不承认我也曾经很信服,马上装上了,觉得真是好东西啊,从此我可以比别人效率更高了,我有了好的法宝了,可是等我真正使用后,现在我不得不说,这是把简单问题复杂化了,为什么?因为本来用word可以很好的解决精华要点和要点详细解释之间的矛盾,可以用目录和正文来统一,而且结构符合人类的习惯,阅读完全正常,但是mm之类的把重点搞错了,拿了鸡毛当令箭,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把要点与解释分开,以图形化的要点来吸引注意力,当作卖点,确实可以吸引人,但一用了就发现不是那么回事,太不方便,例如图形上只能写要点,然后点到要点,下面备注框里可以显示详细的解释内容,可是这是多么的复杂,多么不符合人的阅读习惯,所以我反复几次使用,删除后,强烈感觉到要真正说清楚问题,真正写出好的总结,能长期保存和易于阅读、修改的东西,还是用word更好,当然你要会使用目录和大纲视图。
当然有人会反对我,说mm本来就是只用于演示的,用来快速理清思维要点的,不是让你大篇幅详细解释每一个要点。那么我想说,如果只是头脑风暴和演示的时候比较美观,直观,确实可以用mm,这点比我word好,图形化的毕竟直观多了,也美观,但是如果像我们这里的很多人,把看了一本书也总结出一张图,我想还是用word把,你想想你过几个月在来看你的这个图,你还能记得每个要点到底是啥意思吗?或者你把要点解释也一点点的加入到每个要点的备注框里,你看着不费劲,要到处点?所以奉劝这里的很多人,简单的开个会,布置或向领导汇报个事情或者活动方案,可以用mm,如果是自己看东西,看书,写文章,总结东西,还是用好word吧,它虽然不会让你有惊叹的视觉效果,但他符合思维和阅读的习惯,不惊叹,而是平实,反而可以让你慢慢增加,修改,不断完善,并把注意力放在内容本身,而不是图形的视觉上,而且可以多长时间后,拿出来一样能看得到完整的内容,不会看不懂了。如果想要快速总结要点,无非就是把你的word文件写得简单的,有标题目录,比什么都实用。
这是我的忠告,欢迎讨论,拒绝谩骂!
我用思维导图的最大收益是总结能力,发散性思维能力和记忆能力的提高,复习起来也很快,它比起传统线性笔记来有很多的优点。mm只是绘导图的众多工具中的一种,它还不能完全体现导图的优势。
word和mm各有千秋,看你是如何用和用在什么地方!如果mm是万能了,那为何托尼·布赞还要用传统的方式写书呢?
有点不同的声音是好事,大家都来探讨,在所有关于思维导图的书和文章中还真没有探讨思维导图在应用中的问题的。我想楼主所提的问题并不是对mm的,而是针对思维导图的。
思维导图是一种方法,用Word只不过是把画图的过程在心中实现了,无论采用Word还是MM,关键是掌握的思维的方法,那就无往不利了。从无知到迷信再到客观的看待方法,选择方法,是认识的必然流程,也是认识升华的结果。所以千万不要全盘肯定或是全盘否定,还是辩证的看待比较好。
欢迎,我就喜欢不同观点。LZ用手画过思维导图吗?其实导图有很多作用,大概LZ只习惯于用它的总结功能。我觉得用它来做分析和思考还是很有用的,当然,这样做的时候手画比用软件要好。很奇怪我看了以前的图,仅凭几个关键词就知道要点是什么意思。这个和LZ的感觉不一样。大概是因为LZ没有及时复习吧?不过思维导图有一个缺陷就是在图上容易花费太多的时间!若没有图,效果又差了不少。[em01]
我觉得思维导图很好用,真的可以凭关键词就可以记住好多东西,楼主从记忆方面说他的不足,我不太赞同,因为你不管用什么,都存在类似的问题,但是你若常复习,完全可以克服。
思维导图只是一种工具而已,我们当然不必神化它的作用,关键的其实还是人本身。思维导图是一把好剑,但只有好剑是不够的。用一只手指可以弹琴,用一只手同样可以,但为何大师级的人物会用一双手来弹呢?反过来说,让我用一只手指来弹琴可能还能弹出一只小曲,但给我用两只手却不会有很大的提高,甚至连小曲都弹不出来,为什么呢?因为我压根就不会弹琴,用一只手还可以按照简谱的数字弹一下,但用一双手的话,另外一只手把原来看得见的琴键顺序都遮住了,所以只会有反效果。但我想我们不能因此就说,用两只手弹琴的方法是不可行的吧?我学习思维导图有几年了,是自学的,没有经过什么培训,其中走过的弯路当然也很多。新旧方法转换的时候是最惨的,因为新的还没真正学会,旧的方法跟新的有冲突。有时真的想走回原路,因为你看不清新的道路是否真的可行,而身边的压力却不断地压过来。成功的人外表看上去很光彩,但他背后的心酸有多少是别人能看出来的呢?冷冷细雨像泪水。“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我在微笑:)下面是我在栖息谷广州站聚会上的“思维导图的应用”讲义,介绍性为主,里面除了我讲座的ppt之外还有一些图例,以及我以后培训的发展趋向,希望大家多多指教,ppt里有我的联系方式:)
其实这次讲座最重要的部分ppt里面是没有的(当然讲义是全的,我没有增减,也没有设什么密码之类的东东),那就是大家面对面的交流——现场问答部分。希望有更多跟大家面对面交流的机会。
很高兴看到不同的声音出现,希望大家能在讨论中对思维导图有个更深的认识:)
使用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如何使用思维导图做笔记
下面的文章系转载,作者的blog不错,主要关于读书、GTD、思维导图等方面的,强烈推荐大家阅读。
对于思维导图的应用,本身已经在做,和作者下文说的差不多,主要作用是:
1,解决看书后很快遗忘的问题。
2,对于书中有价值的地方如何摘要和保存的问题。
3,如果一本书很好,想多次阅读,可以在每次阅读前先看下之前的思维导图,这样的好处是可以在脑海中预先构建一定的逻辑和理解基础,从而使再次阅读能够快速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当然,如果希望自己能脱离之前的思维而激发新的灵感的话,可以跳过。
4,促进对于全书构架和阐述过程的了解。
5,如果是做主题阅读,能促进最终对于知识点的整理。
6,非常有助于整理自己的知识体系。这个是自己以后也需要加强的地方。
--------------------------
by warfalcon
在知乎上有人问我【各位是如何使用思维导图做读书笔记的?】,同样的问题一直有人问,包括微博、Blog、邮件,正好后把答案分享一下,以后有同类问题不再回复了。
1.读一本书时,你是从头到尾画一张还是多张?
(1)手绘的话,需要在家或公司,只有这些地方才有彩笔和A4纸,目前没有随意带着彩笔和A4纸的习惯
(2)手绘完一本书,要修改很多次,基本上都是多张。比如经常会画着画着就空间就够了,但分支错了。用错笔了,内容重要程度分解不对,写错字了。
(3)手绘时非常花时间,有时会比我读完一本书时间还长,必须准备2小时以上,如果书比较精彩有时会花上一天或一段时间才能完成。
2.读书读到哪个阶段开始绘制了?开始前、读完、还是一边读一边记?
除了小说只读1、2遍,大多数的书只要做笔记最少读2遍,先把书看完第一遍,对全书的内容和框架有个了解,阅读第二遍或第三遍时开始做笔记。
3.你是侧重梳理书的大纲、还是记录要点,或是记录自己联想到的想法?
(1)整本书是思维导图笔记,看到不错的就放在思维导图里, 最后从新梳理大纲,按自己的理解从新调整。
(2)针对某个细节,书中说可能会非常精彩,这时把书中的部分内容摘录做成读书笔记。
(3)刚开始时是记录要点,在后果整理时会加上一些自己的想法。
我一般做思维导图时,如果书非常好,我也有充分的时间会进行4、5遍的调整。
第一遍开始把书中所有的要点都做出来。
第二遍自己的理解对做出的思维导图要点做成整合和调整。
第三遍开始进行删减只保留对自己有用的部分。
第四遍把这个导图按照7W3H的方式从新做一个思维导图
第五遍把这本书的内容放到自己个人行业的知识树,进行补充和扩展。这个知识树通过阅读、实践和自己的反思积累而完成。
一般情况下,是根据实际情况和时间对这几个部分进行相关的调整和整合,按不同情况可能保留二、三个版本。希望自己能达成目标。
4.你是用手绘的还是其他工具?
(1)刚开始学思维导图时手绘,现在比较懒,用工具软件多一点,目前基本上都是在电脑上,正在尝试在平板上做思维导图,
(2)手绘:在动手的过程中全程参与进去了,印象深,很长时间都不会忘记。如果现在手绘只会对内容非常不错的书进行手绘。手绘不适合过于复杂和简单的书,最好难异适中。另外手绘比较花时间,必须准备足够的空闲时间。
(3)用软件,便于修改、整理和保存。自己用基本上不加图像,如果是为了培训、开会和演示,要尽量花些时间加入合适的图片和颜色,有时会用imandmap
导入或重画一遍,这个软件的效果类似手绘,比较不错。 (ps:前面那个图就是)
5.画完后的思维导图你如何保管?电脑文件夹?把纸张夹在书里?
(1)把最后一张比较完全的手绘放在文件夹里统一保存起来。
(2)把手绘的内容拍成照片,起个名字,分类保存
(3)完成这本书的思维导图之后,分类保存
(4)找时间分享到我的Blog上去。
(4)会把里面的内容,从新分解汇总到跟本专业相关的知识树上。
6.下次再看这本书之前你会马上找以前画的思维导图来看吗?
(1)看书前不会,一般在看书的过程就会对相应的内容有个判断。
(2)如果在电脑前,看完第一遍之后,会找出相关的思维导图知识树,看看以前对这方面的了解,然后更有侧重的阅读和做笔记
7.最后说一下自己对思维导图笔记的看法:
对我自己来说思维导图笔记的作用是帮助自己深入阅读,在完成思维导图笔记的过程中,整理归纳书的要点,梳理书中的整理框架。特别在建立分支时,主要是用短语和词,而是不是句子。这时就需要考虑这段话的关键是什么,怎样用更简练的词和短语把给表达出来。当整理完书的要点之后,再从整体上来考虑全书的结构是否合理,按照对书的理解,从整体角度,对内容进行从新排列组合,让这些内容更清晰、更有逻辑性。
对于大多数的书而言,当你完成这样的步骤之后,多重复几遍,会让你理解的更深入一些。
如果说阅读一二遍之后,只能吸收书中内容的30%,那么做完思维导图笔记和其它笔记后就会达到50%,完成一个大的主题阅读之后会达到70%。再加入跟其它人分享(包括向别人讲述)和实践才能达到90%。
你一定会问:为什么不是100%?
很简单,任何单纯而孤立的阅读都是一种很浅薄的吸收。对我来说,不经过长时间的整理和思考。没有形成整体的系统框架,缺少自己的观点,无法跟实践相结合,不能清晰而深入的表达就是一种浅阅读。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Design: Creation of Artifacts in Society:# LECTURE1 # 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记笔记,然后根据笔记重温课程内容 #anmooc#
# LECTURE1 # 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记笔记,然后根据笔记重温课程内容 #anmooc#第1周
Lecture 1的课程被分为ABCDE五个小部分,同时后面有视觉传达第一部分,以及TA AMY 教如何使用网站做作业及注意事项。这是第一次尝试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来记笔记,当然也不是100%都是思维导图,因为思维导图本身也不过是一种tool而已。通过这种方式笔记希望达成的目标是两个:1)边听边思考,只有思考后才能在笔记上合理布局和记录2)希望能根据笔记,在离线状态仍然回想出超过80%的内容,并希望能在今后不断重温当然好的笔记也能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鼓励自己和别人分享,激励自己不断复习,坚持这门课的学习...以及继续购买周边文具...这是在Coursera选的第一门和自己专业背景完全无关但是和兴趣有关的课程。Lecture1+Visual Expression1 听起来并无艺术设计类的生僻词,所以lecture 1 不算难。Lecture 1A 什么是设计?What's design?首先讲述的是artifact的概念,并举例:Karl虚构了10世纪时一个 卖冰淇淋小贩从需求空缺出发,设计冰淇淋勺的故事,引出”设计“的定义:Design is conceiving and giving form to artifacts that solve problems下面桔色框中标示出关于design boundary 的思考:Scott Kim发明的叫Iversion的书写方法算是design吗?[Iversion的字体就是一种无论正读还是反读都能表示同一个单词的字体]根据定义,这种Iversion不能算design,因为没有解决实际问题的gap,也就是没有solve problems,因此Iversion更属于艺术的范畴。Lecture1 B 课程事务 course logistics 1B 中讲述的是关于这门课本身的一些结构,作业规则,具体参考笔记图。主要是为了方便大家了解课程的结构,以及可能的作业类型和频率。Lecture 1C 设计过程 Design Process设计分为四个关键步骤:sense the gap--define problem--explore altenatives--select plan具体可参见下面淡黄色post-it 中画的小结构图 其中标成橘红色的explore alternatives上画有箭头,代表这部分是需要反复思考,不断推翻重来和探索的。也是设计中最为精化的部分。Lecture 1D 磨合 IterationIteration的英文是反复说的意思,任何设计都需要在过程中反复根据需求磨合和修改。一个有趣的例子是Karl讲述了一个冰淇淋勺的衍变。参见笔记右下角的小勺衍化图。Lecture1E 查找生活中的空缺 Find the Gap1E 这个部分其实是布置作业,发现你生活中需求与现实的gap,设计一个项目满足这个gap.然后有4个要求,并举了四个例子。you personally feel the pain of the gapF2F access to 5 people, they feel the same pain pointssimple enough (problem 本身足够简单)address ur own skills and capabilities (别选一个超出你个人技能和能力太多的任务)Others : 视觉传达第一部分 Visual expression I + website视觉传达第一部分,演示了如何画一个小凳子,并提出了作业的一些要求网站演示演示了如何在weebly 网站上创建一个自己的个人主页(这也是作业之一),以及如何在coursera网站上完成自己的作业和为别人作业评估。 Summary 小结课程不要求背景知识,所用词汇非常简单,教授讲解简明有趣会继续跟听由于作业比较多,还需要另外登陆weebly的网站,所以不清楚能否按时完成作业.但会努力尝试。
无法在weebly注册,郁闷中
引用 的话:无法在weebly注册,郁闷中为啥无法注册?现在已经可以注册了,你看到的页面是什么?
引用 的话:就在注册界面,循环出现。输入邮箱用户名密码,点击提交后,又循环回到注册界面
先在上注册,填写姓名,email,密码然后看到这个页面选第一个免费的,然后进去,点击site ,然后就好了。如果你看不到上面那个页面,而是回到注册页面,那可能是网络问题
引用 的话:先在上注册,填写姓名,email,密码然后看到这个页面选第一个免费的,然后进去,点击site ,然后就好了。如果你看不到上面那个页面,而是回到注册页面,那可能是网络问题多谢,回家用家里的电脑试试。可能是公司的网络有问题
引用 的话:多谢,回家用家里的电脑试试。可能是公司的网络有问题同学你成功了吗?我也遇到了你的问题
同学你构建网站的界面跟视频中的一样咩
界面是不是不太一样?
引用 的话:同学你成功了吗?我也遇到了你的问题翻墙试试
引用 的话:翻墙试试谢谢,我已经成功了,没有翻墙,就是用百度搜索网址进入 ,而不是直接输入地址。
哇,这笔记真是最佳典范阿。楼主的素描很赞阿!}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思维导图笔记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