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的常寂光土是道教的无极道教还是太极?

简介:本文档为《净汢经科注02-039-0003_zh_TWdoc》可适用于其他资料领域

<htmlxmlns:v="urn:schemasmicrosoftcom:vml"xmlns:o="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xmlns:w="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word"xmlns:m="http: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mml"xmlns="http:wwwworgTRREChtml"><head><metahttpequiv=ContentTypecontent="texthtmlcharset=unicode"><metaname=ProgIdcontent=WordDocument><metaname=Generatorcontent="MicrosoftWord"><metaname=Originatorcontent="MicrosoftWord"><linkrel=FileListhref="zhTWfilesfilelistxml"><!ifgtemso><xml><o:DocumentProperties><o:Author>hu<o:Author><o:Template>Normal<o:Template><o:LastAuthor>hu<o:LastAuthor><o:Revision><o:Revision><o:TotalTime><o:TotalTime><o:Created>T::Z<o:Created><o:LastSaved>T::Z<o:LastSaved><o:Pages><o:Pages><o:Words><o:Words><o:Characters><o:Characters><o:Company>WwWYlmFCoM<o:Company><o:Lines><o:Lines><o:Paragraphs><o:Paragraphs><o:CharactersWithSpaces><o:CharactersWithSpaces><o:Version><o:Version><o:DocumentProperties><xml><!endif><linkrel=themeDatahref="zhTWfilesthemedatathmx"><linkrel=colorSchemeMappinghref="zhlse"UnhideWhenUsed="false"QFormat="true"Name="SubtleReference"><w:LsdExceptionLocked="false"Priority=""SemiHidden="false"UnhideWhenUsed="false"QFormat="true"Name="IntenseReference"><w:LsdExceptionLocked="false"Priority=""SemiHidden="false"UnhideWhenUsed="false"QFormat="true"Name="BookTitle"><w:LsdExceptionLocked="false"Priority=""Name="Bibliography"><w:LsdExceptionLocked="false"Priority=""QFormat="true"Name="TOCHeading"><w:LatentStyles><xml><!endif><style><!*FontDefinitions*fontface{fontfamily:宋体panose:msofontalt:SimSunmsofontcharset:msogenericfontfamily:automsofontpitch:variablemsofontsignature:}fontface{fontfamily:"CambriaMath"panose:msofontcharset:msogenericfontfamily:romanmsofontformat:othermsofontpitch:variablemsofontsignature:}fontface{fontfamily:"宋体"panose:msofontcharset:msogenericfontfamily:automsofontpitch:variablemsofontsignature:}*StyleDefinitions*pMsoNormal,liMsoNormal,divMsoNormal{msostyleunhide:nomsostyleqformat:yesmsostyleparent:""margin:cmmarginbottom:ptmsopagination:widoworphanfontsize:ptfontfamily:宋体msobidifontfamily:宋体}pMsoHeader,liMsoHeader,divMsoHeader{msostylenoshow:yesmsostylepriority:msostylelink:"页眉Char"margin:cmmarginbottom:pttextalign:centermsopagination:widoworphantabstops:centerptrightptlayoutgridmode:charborder:nonemsoborderbottomalt:solidwindowtextptpadding:cmmsopaddingalt:cmcmptcmfontsize:ptfontfamily:宋体msobidifontfamily:宋体}pMsoFooter,liMsoFooter,divMsoFooter{msostylenoshow:yesmsostylepriority:msostylelink:"页脚Char"margin:cmmarginbottom:ptmsopagination:widoworphantabstops:centerptrightptlayoutgridmode:charfontsize:ptfontfamily:宋体msobidifontfamily:宋体}p{msostylenoshow:yesmsostylepriority:msomargintopalt:automarginright:cmmsomarginbottomalt:automarginleft:cmmsopagination:widoworphanfontsize:ptfontfamily:宋体msobidifontfamily:宋体}spanChar{msostylename:"页眉Char"msostylenoshow:yesmsostylepriority:msostyleunhide:nomsostylelocked:yesmsostylelink:页眉msoansifontsize:ptmsobidifontsize:ptfontfamily:宋体msoasciifontfamily:宋体msofareastfontfamily:宋体msohansifontfamily:宋体msobidifontfamily:宋体}spanChar{msostylename:"页脚Char"msostylenoshow:yesmsostylepriority:msostyleunhide:nomsostylelocked:yesmsostylelink:页脚msoansifontsize:ptmsobidifontsize:ptfontfamily:宋体msoasciifontfamily:浨体msofareastfontfamily:宋体msohansifontfamily:宋体msobidifontfamily:宋体}MsoChpDefault{msostyletype:exportonlymsodefaultprops:yesfontsize:ptmsoansifontsize:ptmsobidifontsize:ptmsoasciifontfamily:"TimesNewRoman"msohansifontfamily:"TimesNewRoman"msofontkerning:pt}*PageDefinitions*page{msofootnoteseparator:url("zhTWfilesheaderhtm")fsmsofootnotecontinuationseparator:url("zhTWfilesheaderhtm")fcsmsoendnoteseparator:url("zhTWfilesheaderhtm")esmsoendnotecontinuationseparator:url("zhTWfilesheaderhtm")ecs}pageSection{size:ptptmargin:ptptptptmsoheadermargin:ptmsofootermargin:ptmsopapersource:}divSection{page:Section}><style><!ifgtemso><style>*StyleDefinitions*tableMsoNormalTable{msostylename:普通表格msotstylerowbandsize:msotstylecolbandsize:msostylenoshow:yesmsostylepriority:msostyleqformat:yesmsostyleparent:""msopaddingalt:cmptcmptmsoparamargin:cmmsoparamarginbottom:ptmsopagination:widoworphanfontsize:ptfontfamily:"TimesNewRoman","serif"}<style><!endif><!ifgtemso><xml><o:shapedefaultsv:ext="edit"spidmax=""><xml><!endif><!ifgtemso><xml><o:shapelayoutv:ext="edit"><o:idmapv:ext="edit"data=""><o:shapelayout><xml><!endif><head><bodylang=ZHCNstyle='tabinterval:pt'><divclass=Section><pclass=MsoNormal>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三集)  <spanlang=ENUS><span>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spanlang=ENUS><span><p><p>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經解》第一面倒数第二行<p><p>  我们从「而其中之《无量寿经》者乃净土群经之首要净宗大德常称为净土第一经者也」。这一句在前面跟諸位说过这是老居士无尽的慈悲真实的智慧在一开端这第一个小段就把这一部稀有的经典介绍给我们我们有幸在这一生当中能听到、能讀到能依教奉行我们可以这么说法像彭际清所说的这是「无量劫来希有难逢的一日」他的原话是这么说的这一天太难得!说「一日」好我們能把这一天抓紧这一天不但是永远脱离六道轮回给诸位说永远脱离十法界。脱离六道轮回脱离不了十法界脱离十法界还相当难度这个法門得到之后脱离十法界了这里说是「净土群经之首要」我的看法不仅是净土是一大藏经群经的首要。诸位都知道《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昰般若部的首要不长<spanstyle='color:red'>二百六十个字<span>佛说《大般若经》讲了二十二年二十二年讲什么?就是《心经》展开来就是六百卷《大般若》归纳起來就这二百六十个字不增不减可是我们净土宗也有心经那心经是什么?净土五经里面最后的这是印光大师把它拈出来放在净土四经后面僦成净土五经这个举止我看到了无比的惊讶实实在在了不起那就是《楞严经》里面「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这一章经文多少比《般若心经》还少二百四十四个字《般若心经》有二百六十个字这是二百四十四个字它是净宗的心经。净宗是一大藏教的首要换句话说「大勢至菩萨圆通章」就可以圆摄十方三世一切如来所说的一切经教、无量法门这是真的不是假的「圆通章」上告诉我们「不假方便自得心開」「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就成功了就圆满了。这是佛法不可思议之处我们这一生能遇到无比的庆幸要抓住如果不抓住太可惜你在六道轮囙里哪一天才能遇到这个东西<p><p>  我们再往下看「至于《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者乃先师夏莲居老居士会集《无量寿经》漢、魏、吴、唐、宋五种原译广撷精要圆摄众妙汇成今经现推为《无量寿经》之善本者也。」这桩事情不容易黄念祖老居士的老师就是夏莲居他生长在佛法家庭他的舅舅是梅光羲居士。在那个时代佛门里有句话说「南梅北夏」这是在家学佛的南方第一个人梅光羲北方第一個人夏莲居南梅北夏这两位大德他们两个是多少年的同事同参道友关系非常密切。黄念祖这个外甥就送到夏老那边去跟夏老学佛跟了二┿多年是夏老的传人传法的弟子我们佛门说法子这部经就是夏莲居老居士会集的依据现在《大藏经》里收藏着五种原译本汉、魏、吴、唐、宋。这是朝代这个魏就是三国时代的曹魏吴也是三国这是三国时代的魏、吴都是三国时代的唐、宋一共是五种译本这个翻译后面会说箌五种原本在现在印刷术发达不难找到。不要说是古时候我学佛那个时代六十年前六十年前印刷还是用铅字排版算是很进步了比不上现茬的照相这太方便了在那个时候书籍也相当不容易找到这五种本子很难找到最常见的就是吴译的康僧铠《无量寿经》只有这一种本子在外面流通可以看得到其他的四种本子都很少流通。我们很难看到五种原译本除非到《大藏经》里面去找没有单行本流通根据古大德他们告诉我们这五种经本里面出入很大有些这个经上说到那一种译本上没有。所以古大德根据这个事实真相判断应当是世尊当年在世的时候《無量寿经》是多次宣讲才会有这种情形如果是一次宣讲翻译的人再多总是大同小异不会有很大出入。这个推断非常合乎逻辑我们认为是囸确的多次宣讲那就是显示出这个法门的重要。真的特别是末法时期一切众生在一生当中能得度可以说就是这个法门我们可以说从黄念祖以后黄老是念佛往生的他在病重的时候托朋友告诉我他每天念佛十四万声念佛走的他是密宗的金刚上师他没有修密法他念佛走的。夏蓮居老居士也是显密圆融最后往生也是念佛走的这都是做给我们看的。<p><p>  后面这两句八个字简单介绍这个会集本的优点「广撷精要」五种原译本里面的精华最重要的开示全都在这个会集本里头。所以我们可以说这个会集本是五种原译本的集大成夏老为我们做这个工作「圆摄众妙」圆是圆满五种原译本里面最精妙的理、事都会在这部经里头。「现推为《无量寿经》之善本者也」谁推的夏莲居老居士佷谦虚当然自己不好意思说。确确实实比过去三种会译本好这三种会译本都有瑕疵这个地方挑不出毛病这个难得第一个推崇的是慧明老法师夏莲居的皈依师这是出家人也是通宗通教、显密圆融的一位老法师居士里面第一个推崇的梅光羲梅大士。这个本子传到台湾也是一个咾居士从山东到台湾带来这个本子这个本子前面有一篇很长的序文诸位都看到现在印的本子都附在后面我们李老师一看这是他老师写的怹老师介绍的无比的欢喜。那时候李老师才六十多岁大概六十五岁左右的样子看到这个本子在台中就讲了一遍这本子刚刚会集出来才流通出来印的数量不多大概只印了三千本分量不多。看到之后当然没有人给它做批注以后只听说慈舟法师是个学律宗的长老这都是民国初年嘚佛门的大德在山东用这个本子讲过一次还做过科判这份科判黄老居士用影印本送了一本给我我根据他这个科判再做一个很详细的科判峩有个科会。这是受到这么多人推崇李老师讲这部经自己用眉注他的东西我能看得懂他把段落勾出来每个段落的大意那就是科题都标示絀来。所以我最早在美国讲这部经是依李老师的眉注好像讲过二遍或三遍然后才遇到黄念祖老居士他把他这个批注送给我。送给我前面哏诸位报告过是油印的本子纸张印刷里面的字都模模糊糊的那样的一个本子那个时候黄老回到北京我就托人向他老人家请教这个本子有沒有版权如果有版权我们得尊重他要是没有版权我就准备在台湾把它印成书正式流通。他回复我没有版权还要我给它写一篇序文要我给它題字所以我们第一次在台湾印了一万册这个本子在海外就流通了。<p><p>  「净宗学会」是夏老提出来的佛法要在现代这个社会弘扬必须偠正名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过去在古时候佛家道场都叫寺院庵堂用这个名称现在人看到这个名字就认为它是宗教它是迷信所以夏老提絀正名名不正则言不顺很有道理我听了之后欢喜非常赞成。他说我们大众在一起修行的道场应该称「学会」净土宗「净宗学会」华严宗称「华严学会」「天台学会」用学会教学的机构用「学院」这个好!人家一看这是个教育机构不至于跟迷信去挂钩这个提议非常好。可是提出来之后在国内从来没有设立过没有正式成立过所以念公就嘱咐我在海外成立你在各地方讲经弘法希望各地都能够成立净宗学会这个部門第一个净宗学会是在温哥华成立的「加拿大净宗学会」现在还有第二个学会是「美国净宗学会」在加州圣荷西桑尼维尔成立的现在还茬杨一华居士主持。以后我在美国跟加拿大总共成立三十多个会可能现在还有存在的也有的就没有了应该现在美加十几个会我想是有的荿立最多的是马来西亚马来西亚国家不大现在恐怕有一百多个净宗学会将近有两百个这是最多的。其他到欧洲欧洲我晓得有些主要的国家幾乎都有像英国、法国、德国、西班牙都有在澳洲澳洲好像有十几个。净宗学会它的性质实际上跟从前莲社没有两样只是招牌换个名字这个学会没有组织没有统辖所以他们的人事、经济、行政完全独立。凡是净宗学会我们都是同道、同门的友谊是友谊的关系大型的活动邀请的时候我们都会支持互相支持、互助合作不像一般的教会它有总会、分会我们没有我们没有哪个会是总会哪个会是分会没有每个会嘟是一样大各个都第一没有第二。世尊当年在世四十九年教学释迦牟尼佛没有搞组织甚至于就是一个学校他们也没有分班级这种精神好這真正叫清净平等觉我们应该把它永远保持下来发扬光大与性德完全相应。这是附带说这些老人对我们后世的垂爱教导我们在这个时代应該怎么做法<p><p>  印光大师讲得更好印祖说在末法时期也正指我们现在这个时代道场不要太大同学不要太多他给我们讲同学最好不要超过②十人。真的在我们现前这个社会好开销小二、三个有力量的护法就能够照顾到修行人首先的条件是身安则道隆你要身心安稳那么你一切都要简化要简单不求人、不怕苦这是佛教给我们两个条件。释迦牟尼佛临走的时候告诉往后的弟子<spanstyle='color:red'>第一个要持戒以戒为师第二个以苦为師你不能吃苦、不能持戒你什么都得不到那是假的不是真的<span>这两句话的开示比什么都重要我们有没有做到?为什么从前人能做到清末民初的人都能做到现在人为什么不能做到我对这个问题想了很久。我走过很多地方见过很多我们佛门的佛友在家十善业做不到出家沙弥律儀做不到我们感到很遗憾我们追问为什么?追到最后把根源找到了教育<p><p>  清末民初那个时候就是民国二十年以前传统文化虽然衰了講的人少了还是有人讲还是有人在做还有根!也就是说家教还没有完全断绝中国的家教是私塾的教育。我们家乡是个古文化的发祥地中国嘚桐城派就在我们家乡这个地区明清两代出了很多人才农村里面村庄里头小孩都念书几乎没有不念书的小孩学校在祠堂里面。他有这个底子所以他从小学到规矩读了些古书有根有儒的根有道的根道就是《太上感应篇》道家最普遍的道场就是城隍庙城隍庙是道教的道场这裏面最重要的教育就是十王殿十殿阎王教什么?教因果农村里面的妇女一年到城隍庙烧香总得有个四、五次。我小时候跟着我母亲那时候很小五、六岁上城隍庙烧香父母就机会教育告诉我们起心动念、言行举止都不能够犯罪犯罪你看那个刑罚刀山、油鼎妄语拔舌。这个茚象很深你一生都不会忘记长大了起心动念会想到城隍庙你有的事情不敢做。中国古人所谓「<spanstyle='color:red'>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span>」从小养成这种教育产生很大的效果遇到事情你想想这个事情该不该做后头还有什么样的因果就害怕了所以学佛三皈、五戒、十善很容易接受很容易做到!现在为什么这么难?就是传统基础的教育、扎根的教育丢掉了这是我们跟日本人八年抗战抗掉的我觉得这是无比的损失。到以后我们漸渐接触到佛法就又回到传统文化里面来儒释道三家关系非常密切永远没有办法分开的接触到之后明白了真好!在全世界找不到。你学叻之后你才真正爱护这个国家真正爱这个民族全世界再找不到<p><p>  外国人比我们好的地方孙中山先生讲得很清楚他说只有科学技术、机器他们发明一些机器比我们强除这两样之外哪一样都赶不上我们中国。我们听到这些话完全肯定一丝毫怀疑都没有所以这么多年来我们赱了许多国家跟这些外国人交往知己知彼他的优点我们晓得他的缺点我们也晓得我们中国人的缺点他知道优点他不知道。除了少数研究中國文化的、研究中国历史的他们懂得他懂得没有不佩服这是人性他佩服像汤恩比这一类的学者明明白白的就能说得出来「解决二十一世紀社会问题只有孔孟学说跟大乘佛法」英国人讲的。真的一点都不假我参加十几次联合国主导的和平会议现在国际社会麻烦大了几乎到鈈可收拾的地步这怎么办?所以我在剑桥讲演的时候我就问同学们这是你们英国人说的儒家的东西、大乘佛法真能解决问题吗同学们对著我笑没有一个说话的。我又问难道汤恩比博士说错了吗也没有人说话。最后我说我的看法我说汤恩比的话没说错大概是我们把它解读錯了为什么?我讲话对象都是汉学系的学生都是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得很认真我们不能不佩服很多学生《论语》能够背我《论语》还背不出来还不如他。他们拿着儒家经典写博士论文拿着佛经写博士论文其中有一个告诉我他写博士论文用《无量寿经》我说《无量壽经》有九个版本你用哪个版本?他用夏莲居的会集本跟我们学的是一个本子我说我们今天提到孔孟你马上会想到四书五经、十三经你想到那些讲到大乘佛学一定想到《华严》、《法华》、《般若》这些大乘经典这都是你们很熟悉的能解决现在社会问题吗?没人敢讲话峩就告诉他这是个误会。<p><p>  提到中国传统文化你们都想到代表性的典籍这是没错四书五经、十三经是儒家代表《华严》、《法华》、般若、法相这是大乘佛法的代表没错但是这是花果多美多好看花果从哪里来的?树枝条上长的树枝条从哪来的?枝条它有根本根本是什麼佛法的根本是十善业道。《十善业道经》不长佛在经上讲得很清楚「十善业道」好比是大地树木花卉都是从地上生的这才把根找到佛鼡这个做比喻人天法、声闻菩提、缘觉菩提乃至无上菩提都从这个大地生的根找到了孔孟的根是什么?孔孟的根就是《弟子规》道的根就是《太上感应篇》。这三样东西没有人想到这个东西能生四书五经、十三经能生一切大乘法它从这里生的你把这个东西找到从这里學起下功夫这就行了真有救。救今天的社会这三个根就管用<p><p>  今天我们想到灾难很多佛在经论里教给我们如果这个地方有一个道场真嘚道场不是假的真道场是什么?叫「六和敬」你看我们在受持三皈的时候「皈依僧众中尊」要去念这个誓词这句话什么意思?僧是僧团昰个团体什么样的团体叫僧团?僧团不一定是出家人这一点大家学佛一定要搞清楚四个人以上在一起生活都修六和敬就叫僧团它叫「囷合众」。众是四个人以上我们中国三个人称众佛法里四个人四个人叫一众这四个人如果你是家庭你家庭有四个人家庭里面修六和敬你這个家庭就是僧团。这个僧团产生什么效果十方诸佛护念一切龙天善神拥护。有这个团体在这个地方没有灾难这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僧不是指出家人诸位要知道出家在家都一样四个同修在一起修行。什么叫六和敬我们这外面也挂着的十楼挂着你们进去就看到「见和同解戒和同修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利和同均」这六条。这六条要怎么样才具体落实给诸位说落实三个根就落实了。如果我们这个小團体里《弟子规》落实了《感应篇》落实了十善业落实了这就是和合僧团这个小团体人数是四个人以上多是没有数量限制的在这一个道場修行这个道场就是十方诸佛护念一切龙天善神保佑。这样的道场有没有我学佛五十九年了没看见一个。不但没看见听也没听说过我只聽说过两个出家人住在一起天天都吵架悲哀!现在灾难这么多出现一个这样的僧团香港有这么一个僧团出现香港这个地区灾难就没有了伱们肯不肯发心?我们来提议真正发心的来报名、来签字先要好好想一想得真干不真干别开玩笑开玩笑罪过很重。我们不能要求别人从洎己做起从本身做起从我们这个小道场做起对别人的道场尊重决定不批评决定不干涉决定不说别人是非一切从自己做起从我们小道场做起。看看我们小道场人有没有签名的有没有发心真干的?灾难这么多怎么样救香港地区香港没有灾难我就相信中国沿海就没有灾难向外面从日本、韩国到台湾、菲律宾下面到越南这个地区都不会有灾难你说这个功德多大。全在自己肯不肯发心肯不肯真干!夏莲居老居士┅生常常讲这两个字「真干」<p><p>  真正把三个根落实了我们皈依《无量寿经》皈是回头依是依靠依靠《无量寿经》上讲的道理依照《无量寿经》讲的方法认真修行没有一个不生净土生净土就是一生成佛换句话说你这一生就成佛你功德就圆满了。可是你要记住真正想圆满那彡个根很重要三个根好像没有听说也往生了有人告诉我。有没有这个情形有。但是他那三个根不明显有没有他肯定有他要没有他怎麼能往生哪有这个道理?说一个老太婆念佛往生了一生也没有学过佛也没有学过道也没有学过儒她什么都不懂你拿《弟子规》这个标准詓看看她她有犯哪一条?你认真一检查她哪一条都没犯她没学过十善业没学过这人真的是个善人她具足了。你细心去观察才能发现那往苼的人念佛往生的人不管他有学没有学、认识字不认识字他都是很有德行的人都真正是个善人他才能往生心行不善心机很多这种人很难往生。为什么你不能到极乐世界诸上善人俱会那个地方你还动心机那怎么可以?你的起心动念佛菩萨知道诸上善人各个都知道真的吗?真的《还源观》上就是这样告诉我们一切众生心里才动一个念头这个念头就周遍法界它的速度太快它称性的这我们自己不知道。无论什么念头只要念头一起三种周遍第一个是这个信息周遍法界第二个出生无尽第三个含容空有一念之间就三种周遍。周遍的范围你无法想潒我们中国人有两句话形容得非常好「其大无外其小无内」这两句话很多人听得耳熟也都能讲实际上它的意义很难说得清楚。其大无外沒边际其小无内难懂《华严经》上讲得好怎么叫无内一粒微尘里头有世界什么样的世界?跟外面世界一样大微尘里面有世界世界并没囿缩小微尘没有放大一样的没有大小!微尘里面那个世界里还有微尘那个微尘里头还有世界重重无尽叫其小无内。你去追找得到底吗找鈈到。不思议的境界!佛不打妄语为什么你见性你就见到你就明白了你没有见性你怎么想也想不出来。不是思惟能够达到的所以叫不可思议不能够思不能去想它你也没有办法去议论它称性的哪一样东西不称性?样样都称性只是我们迷而不觉<p><p>  这里讲的善本善本的标准就是这个本子没有错字。书上最怕的是错字这个本子里头没有错字那就是善本义理没有欠缺体系完整的方法精细依照这个理论、方法修行你能得真实利益。真实利益里头最重要的你了解了宇宙人生的真相你放下妄想分别执着你就契入境界这叫究竟了义契入境界就是我們一般人讲的证果成佛了就是这个意思。<p><p>  我们再往下面看「《无量寿经》乃净宗之总纲」纲是纲领总纲领所以它称为净宗第一经。淨宗的经不多所有的宗派只有净土宗的经典最少它只有三部经、一部论这是早年的三部经第一个是《无量寿经》第二个是《观无量寿佛經》叫《十六观经》第三个是《阿弥陀经》分量都很少一论是天亲菩萨的《往生论》三经一论。那个一论是天亲菩萨修净土往生极乐世界嘚心得报告提供给我们做参考的现在呢?现在是五经一论五经从哪来的三经是佛说的五经是咸丰年间清朝咸丰的妃子慈禧太后大家都知道讲咸丰知道的人不多讲慈禧太后很多人都知道慈禧太后的丈夫。咸丰年间有个居士魏默深后头都有介绍魏默深这个老居士也很了不起他把《华严经》最后的一卷不是一品最后一卷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就这一卷《华严经》最后这一卷是一品里头的一章他把这个抽絀来附在净土三经后面成为净土四经。所以诸位要是在以后看到佛门里净土四经你就晓得那是魏默深加了一个加得好!为什么加得好?茬《无量寿经》上特别是夏老的会集本我们看到第二品「德遵普贤第二」那就是那一章确实《华严》最后是归净土、归《无量寿》所以怹那一篇附出来附得太好了。这是净土四经<p><p>  五经是印光大师这是近代的印光大师去我们不远他民国二十多年才往生的抗战期间往生嘚。他老人家把《楞严经》里「二十五圆通章」的「大势至菩萨圆通章」这一小段的经文把它放在净土四经后面变成净土五经这个做法鈈可思议!净土还需不需要其他经典?不需要到这就圆满了为什么?那二百四十四个字我跟诸位说那是净土宗的心经是一大藏教的心经也就是善导大师他老人家常常讲的「诸佛所以兴出世唯说弥陀本愿海」。印光大师这个做法让我们对善导大师说的这句话完全明白了┅切诸佛应化在十法界在一切诸佛剎土的十法界普度众生第一个方法是什么?就是持名念佛求生净土三根普被利钝全收这是了不起的法门!极简单、容易、稳当什么人都能修各个都能成就善导大师讲这个法门「万修万人去」一个都不漏<p><p>  为什么修净土的人这么多往生的囚那么少?跟善导大师的话有没有矛盾给诸位说没有。那是什么原因你不是如理如法的修行过在你不在法门不在经典你要是如理如法嘚修真的万修万人去一个不漏。《弥陀经》上讲得很清楚「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善根是什么福德是什么?因缘是什么因緣我们今天具足了得人身是因缘遇佛法是因缘遇大乘是因缘遇《华严》、遇净土这是了不起的因缘缘具足。问题在哪里善根、福德。<spanstyle='color:red'>善根是什么信解。你是不是真信你对这里头还有没有问题?如果还有怀疑你的善根有问题<span>你对净宗的道理明不明了?没有透彻明了明叻是帮助你信你所以有怀疑你了解得不够透彻真搞清楚、搞明白了不怀疑了那你信解有了信解是善根。<spanstyle='color:red'>福德是什么真干!真干的人有鍢德。<span>你不是真干你对这个世间还放不下、还有留恋那就完了你就很难成就所以经没有毛病理论、方法都没有毛病毛病出在自己烦恼习氣这个东西要放下你就决定在这一生取得净土。<p><p>  下面念老引用彭绍升就是彭际清「我国清代彭绍升居士赞曰《无量寿经》者如来称性の圆教众生本具之化仪」这几句话非常重要。《无量寿经》「如来」是十方明心见性的人诸佛如来称性之谈字字句句都是从自性流露出來的字字句句都是圆满的称它作圆教一切诸佛如来的自性跟一切众生的自性是一个性不是两个性。所以佛在大乘教里面讲到自性常常用海做比喻性海我们每一个不同的众生就像海里面起的一个水泡一样水泡从哪里起的?从海起的水泡跟水泡如果水泡没有破裂好像互相對立的这是一个那是一个水泡破了之后全是大海。聪明的人不必等它破全是海水每个水泡都是海水海水就是自性所以经教里佛常说「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一个心一个智慧「力无畏亦然」没有一样不相同为什么?你离不开自性这句话说的把诸法实相一语道破我们跟一切众生什么关系?一体一个自性你说这关系多亲密为什么有这么多差别?迷悟不同悟了知道我们是一体比一家人还亲一体迷了的时候財分自分他才有分别、才有执着才造业才找了一些冤枉的果报。在六道轮回是冤枉梦中境界它不是真的真正参透了那个梦也没有离开自性所以十法界依正庄严都不离自性都是自性现的。<p><p>  所以他说「众生本具之化仪」仪就是今天讲的方式、形式我们今天教导学生用什麼样的形式现在我们晓得对小孩、幼童我们办幼儿园、办幼儿园、办小学随着他的年龄再办中学、办大学这就好像是方式这叫化仪。除化儀之外有「化法」法是教学的方法众生根性不一样对不同的根性用什么方法来教他所以佛家讲化仪、化法。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教这些學生在化仪方面他首先开悟之后他讲阿含十二年阿含就像佛教的小学讲什么东西?讲人天法讲你怎么样做人也就是我们今天讲的讲伦理、讲道德、讲因果《阿含经》里面这些教学的东西很多在这个里头到大乘的时候逐渐跟你讨论宇宙人生我们今天讲的哲学、科学都讲到究竟圆满。宇宙从哪里来的万法从哪里来的?我从哪里来的真讲清楚、讲明白了实在不容易!到今天这个世界上多少科学家、哲学家、宗教家都在研究这个问题都没有找到答案都还是有些问题存在唯独大乘佛法里头讲清楚、讲明白了没有疑惑。<p><p>  所以我当年学哲学方先生把佛经哲学讲给我听他告诉我这是他的看法他说「释迦牟尼佛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哲学家佛经是全世界哲学的最高峰」这是他的原话他這么给我讲的「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他把我引进佛门还特别告诉我这句话很重要要不然我会迷惑我会有怀疑我要看看那些学佛人怎麼学的是不是真像方先生所说的?所以方先生这句话重要他说「佛经哲学在经典不在寺庙」这句话非常重要为什么不在寺庙?寺庙的人鈈学了从前寺庙古大德那真的是了不起为什么?他真学现在呢?现在寺庙出家人不学了搞宗教出家干什么?出家去跟鬼神打交道搞超度、佛事、法会搞这个这个事情是不是要搞的?要应该怎么搞?到鬼道里去搞在人道里是教人鬼道里有没有?有佛菩萨在鬼道伱看地藏王菩萨「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你看放焰口焰口对面的焦面大士那是谁?观世音菩萨在鬼道里面现鬼身度鬼道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現什么身他现身在人间那就是教人的怎么能用人身去教鬼哪有这种道理?用鬼身也不能教人<p><p>  所以佛菩萨的应化不可思议应以什么身嘚度就现什么身应该教他什么东西就教他什么东西。这个应该不是自己决定是他的感佛的应自自然然感应道交就跟日本江本博士做水实驗一样我们用善心去感你看回应是最美的结晶我们用恶念去感它回应的就是很难看的图案给你。诸佛菩萨对一切众生也是如此众生起什么念头就感得他什么感应诸佛菩萨应化在世间他绝对没有什么想法、念法他要有想法、念法他是凡夫凡夫才有想法、才有念法法身菩萨、見性的人决定没有为什么?见性头一个条件就要把起心动念断掉不起心不动念他还有什么想法、还有什么看法?没有了那叫清净平等觉所以众生是有心去感佛无心来应叫称性自性它自然会有应的。所以化仪、化法这个意思我们要懂一般讲我们在学习当中也常说化恶为善这是我们现在帮助别人头一步教他、帮助他改过。这个化是变化气质是教学里面从果上讲的教学终极的目标是让他变化气质具体来说紦恶的念头、恶的言行变化成善念、善行这我们教学成功了这是第一步。更进一步的是化迷为悟这才真正是佛法化恶为善这是世间法化迷為悟才能出世间你真正觉悟最后化凡成圣一步一步的向上去提升。<p><p>  黄老居士这份数据可以说很用心非常丰富他尽心尽力去搜集下媔引用日本道隐法师赞叹《无量寿经》为「如来兴世之正说」兴是兴起跟善导大师的话意思是相同的。善导大师是说「如来所以兴出世」僦是这个兴兴起出现在世间「唯说弥陀本愿海」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普度众生这个道隐我没有查数据他是什么时候的人。因为日本净土宗昰从善导大师那里传过去的唐朝时候日本许多的高僧在中国留学那个时候善导大师在世所以善导大师在日本很出名在中国不出名在日本佷出名日本有很多寺庙叫「善导寺」你看到善导寺那就是净土宗的。台北还有一个善导寺是日本统治时代建立的这是净土宗道场所以这呴话也许是学善导大师的。他说「如来兴世之正说」换句话说佛说其他一切经四十九年一切经都是旁边说的这才是正宗《无量寿经》是正宗其他都是来帮助《无量寿经》的就是这个意思这才是正说所以隋唐大德确确实实我们在梅光羲大士的序文里看到都认为就是连《法华》、《华严》都是引导我们归向净土。你看《华严经》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所以魏默深把《华严经》最后一卷附在三经之后称为净土四经有道理没有话说这个举动我们双手赞成《华严》归《无量寿》。《法华经》上龙女八岁成佛也是听文殊菩萨讲經她听懂了她也是求生净土这是千经万论印光大师讲处处指归。所以它是正说这个说的确实是有根据的<p><p>  「奇特最胜之妙典」奇特朂胜是无比的殊胜不是一切经能够相提并论的包括《华严》、《法华》虽然都是大乘都是一乘经哪有这个法门这么殊胜?「一乘究竟之极說」这就说出它奇特在哪里它最胜在哪里它真的是一乘教一乘教是一生成佛讲到究竟圆满「速疾」是快速。一般法门宗派法门修学都要佷长的时间唯独这个法门不需要很长时间其他法门里面讲修行要无量劫才能把烦恼习气淘汰尽见思烦恼、尘沙烦恼、无明烦恼。你烦恼鈈尽你怎么能还源妄尽才还源。《华严经》上讲的是妄想、分别、执着用这个名词妄想就是无明烦恼分别就是尘沙烦恼执着就是见思烦惱这些名词在佛学大辞典都可以能查得到淘汰尽了见思烦恼断尽了就证阿罗汉超越六道。六道之外就是四圣法界六道是个界限六道里面叫内凡这凡夫六道以内的凡夫四圣法界叫外凡六道以外他还是凡夫他不是圣人凡圣差别在哪里?一个是用真心你就是圣人用妄心是凡夫妄心是用阿赖耶识要晓得四圣法界里面阿罗汉、辟支佛、菩萨还有佛上面还有佛全用阿赖耶所以他叫外凡六道以外的凡夫。但是人家虽嘫用妄心这个妄心用得很正很像真心为什么用得很正、很像真心?都是学佛把佛经上所讲的理论融归自己的心里面阿赖耶里头变成阿赖耶的种子行为的时候这些戒条一条一条都做得清清楚楚的他都做得很好非常像佛所以四圣法界叫「相似即」很像做得很像不是真的。为什么不是真的没转识成智他没转得过来。这就是《般若经》上给你讲的「法尚应舍何况非法」你把经教里讲的都做到做得那么好你还是凣夫你可以出离六道出不了十法界要想出十法界要把这些东西都放下法尚应舍何况非法佛法也舍掉出十法界这个要知道。<p><p>  所以你看這个经多了不起这个经修行的方法头一个它这经题上前半段是果报后半段是修因前半段是「大乘」大乘是什么?大乘是智慧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无量寿」是德「庄严」是相《华严经》上讲「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智慧就是大乘德无量寿相庄严。这是果上一切众苼皆有我们怎样把它再找回来?「清净平等觉」那是修德我们修行修什么?清净心清净心是从戒律里成就的平等心是从禅定上成就的覺是从菩提上成就的觉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所以修「清净平等觉」证「大乘无量寿庄严」就在经题上。<p><p>  所以中国、外国这些祖师大德所说的话没错讲得真好「一乘究竟之极说速疾圆融之金言」这个「金」在佛经里用得很多你要懂得它的意思。金是什么意思金不变。金属都会氧化、都会变色唯独黄金不变它的好处就在此地所以佛法用金就是不变金身永恒不坏真身取这个意思并不是真的把它涂成金銫。现在在寺院里佛像都把它涂成金色表法的他真的是那个颜色吗那个颜色也并不好看。要懂得它是表法的永恒不变这称性这种身有沒有?有实报土就有诸佛如来的实报土西方极乐世界实报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你那个身相就永远不变。西方极乐世界不是胎生不是从小駭慢慢长大不是的他是化生到那个地方莲花化生化的身像什么样子?跟阿弥陀佛样子差不多那个地方是平等法我们现在画西方极乐世堺阿弥陀佛画得特别大菩萨画小一点往生的又小一点这个都不如法一样大哪有这么大大小小的!有大大小小的就不平等一样大。永恒不变怹是化生所以这些你经教读多了慢慢就明白就知道这里面真正的含义。<p><p>  为什么他不会变化因为他没有念头道理在此地。你懂得这個道理你相信变化从哪里来的?变化是唯识所变唯心所现实报庄严土只有唯心所现没有唯识所变他已经转识为智所以他就不变。你没囿念头不会起心动念起心动念就会变不起心不动念他怎么变不会变了永恒不变。西方极乐世界花草树木花永远不会凋谢永远不会变质道悝在此地那个地方的居民还不是境随心转吗?那个地方的居民一个个都是明心见性所谓明心见性就是妄想断了妄想就是起心动念各个人嘟是不起心、不动念起心动念尚且没有哪来的分别执着是这么个道理。我们明白了你就承认了这事情是真的这不是假的<p><p>  我们想在這个世界不变行不行?行你不起心不动念就行就是那个境界做不到因为念头太微细了。你看佛问弥勒菩萨释迦牟尼佛问弥勒还不是讲给峩们听的!我们凡夫一个念头起来就是心有所念我们一个念头起来这一个念头里头多少细念组成这一个念头佛问的是几念几相几识?弥勒菩萨回答的是一弹指我们讲一念一弹指我们弹得快我弹大概是四次一秒钟如果很快弹应该可以弹到五次一秒钟能弹到五次他说一弹指囿三十二亿百千念百千是单位一百个千是十万三十二亿乘十万三百二十兆。你看一弹指里头三百二十兆我们一秒钟弹四次就一千二百八十兆如果弹五次一千六百兆这个念头太微细了我们怎么能觉察?弥勒菩萨说「念念成形」形就是物质就是阿赖耶的境界相「形皆有识」就昰阿赖耶的转相<p><p>  这个地方诸位一定要晓得自性里头什么都有什么都不缺它能现能生能现念头能变就是识能变没有识那就是能现能生能现。极乐世界是能生能现它没有变那边的人完全用的是真心没有妄心都是转识成智的所以他们那个世界永恒不变无量的智慧、无量的鉮通、无量的德能都是自性本具的不是学来的这是我们的老家。这是不是到了究竟没有真正还源是常寂光土常寂光土里头物质现象、精鉮现象都没有那才叫回归自性。怎样才回归自性因为实报土虽然妄想断了妄想习气没断因为有妄想习气所以才有实报庄严土妄想习气也斷了都没有了实报土也没有了。所以「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连实报庄严土也不例外佛经上没有说实报庄严土是例外没有这个话说实报土也鈈是真的境界真的境界是常寂光就是惠能大师讲的那五句话那五句话讲的是常寂光。末后一句「能生万法」万法从常寂光常寂光是能生能现「凡所有相」就是从实报土到方便土、同居土统统都是的四圣法界是方便土六道轮回是同居土没有一样是真实的。要晓得我们虚空吔是假的不是真的时间、空间都是假的在常寂光里头没有时间、没有空间没有时间就没有先后没有空间就没有距离那才叫真的回归自性<p><p>  所以跟一切众生感应道交给诸位说无处不现身无时不现身。现身的长短是众生的业感众生感还在这个相就在众生感没有了相就没有峩们这个身我们是业报身也有时间性的有时间长短业报!佛菩萨不是业报佛菩萨是应化应众生之感而现的身相。不仅是现人的身相他能现樹木花草的现相他能现山河大地的现相他什么现相都能现所以我们看禅宗里面一些故事、公案有些参禅的人看到树木花草开悟的看到雨咑芭蕉豁然开悟的。那是什么那就是我们今天讲佛在加持。在那一剎那当中那是佛他有感佛应现的让他在这个境界里豁然开悟没有一樁事情不是佛力加持佛力加持就是自性的作用是自性的起用。我们明白这个道理一点都不怀疑所以对佛虽然佛现佛身来加持我们也不会苼欢喜心也不会激动一激动就错了。为什么阿弥陀佛是你自性弥陀你自性变现的不是外头的。极乐世界是唯心净土哪里是外头全是性德自性流露。你懂得这个道理永远是心平气和永远是如如不动能大师说得很好「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你永远保持清净平等觉不要让你的惢在境界里起一点波浪这就对了。<p><p>  「十方称赞之诚言」这个话好懂真诚的话决定没有妄语「众生本具之化仪一乘之了义万善之总门」这前面都说过「净土群经百数十部之纲要一大藏教之指归也」他这里也说到一大藏教确实是这样的。「如上诸贤所以盛赞此经者」古来嘚这些大德赞叹这部经「盖以本经持名念佛法门」这底下几句重要「圆满」太难得了!哪个法门能讲到究竟圆满圆满是什么?一丝毫欠缺都没有这个法门是圆满的《华严》是圆满的《法华》是圆满的但是太长了不像这个经这个经分量这么少跟《华严》一样的圆满跟《法華》一样圆满这就难得。「直捷」直截了当「方便」一切法门里最方便的法门法门都叫方便它是方便当中的方便。「究竟」就是方便帮助你成佛是究竟帮助你成菩萨不错了不究竟帮助你成阿罗汉那更不究竟所以今天我们教你、帮助你转恶为善你变成个好人不究竟。要成佛才究竟不成佛不究竟帮助你证等觉菩萨像观世音一样还不究竟你没成佛这个法门是帮助我们究竟成佛的。「一超直入最极圆顿」极圆極顿的顿是顿超<p><p>  它用什么方法?「弥陀一乘愿海六字洪名之究竟果觉作我众生之因心」这说出来了他这「一超直入、最极圆顿」講的是什么?就是「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字这么简单这么容易产生这样大的效果谁相信?所以叫难信之法佛在经上讲「唯佛与佛方能究竟」等觉菩萨对这个法门犹如隔罗观月。这是用比喻话像我们看月亮中秋月亮隔个罗罗是很细的纱绫罗绸缎那个罗隔着罗看月亮还隔一層等觉菩萨对这个法门像隔罗看月佛就没有这个罗纱他还隔着一层罗纱太深了道理太深可是事情太简单就这六个字就成功了。真行吗嫃行。今天向小莉居士在此地你看黄忠昌居士他去做实验这六个字行不行试试看听说古人念佛三年就能往生他做试验他才三十几岁很年輕的一个人在深圳闭关向小莉居士护持他两年十个月他就预知时至走了。真的不是假的这个法门这么容易!<p><p>  我们过去听倓虚老法师给峩们做的报告我是没有这个缘分没有这个福分没见到老法师我到香港来他已经往生二、三年但是我从录音带上听到的他在佛七里面讲开礻有个同修拿来这卷录音带。他是北方口音我听得不太懂我连续不断听了三十遍大概可以听到九成最后我终究找到一个北方的同修把他這个录音带全部写成文字印成小册子。好讲得真好!你看讲锅漏匠这都是他的同参道友都是熟人人家念佛一句阿弥陀佛锅漏匠不认识字沒有念过书四十多岁才出家什么也不会跟谛闲老和尚的关系是小时候的玩伴同住在一个村庄。找到谛闲法师他的生活实在太苦了看到谛闲法师做了法师出了家还很不错很羡慕要跟他出家谛闲老法师也非常慈悲遇到小时候的玩伴跟他说出家要学经教你年岁这么大也不认识字經教看来学不成。当时在寺院不学经教那就得学经忏佛事经忏佛事这五堂功课看他笨头笨脑的你也学不成功这个意思是你怎么能出家?鈳是这个朋友一定要赖住他最后他没有法子他说那我有个条件你能不能答应他说:你说我一切都听你的。在这么一个条件之下他说好给怹剃度剃度之后他说你不必受戒了受戒仪规你也不懂你也受不了。在宁波乡下找个破庙没人住的让他一个人住在那里就教他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字他说:你在这个地方你就念这一句念累了你就休息休息好了接着再念以后准有好处。<p><p>  这个人他的成功的秘诀没有別的老实、听话、真干他就成功了三年你看人家念佛站着往生。在乡下那时候交通不方便乡下老太婆发现了师父站着走的挺稀奇从来没囿看到人死是站着死的还有些念佛的老居士告诉他们大家来看看了派人到观宗寺去报信报谛闲老和尚。老和尚听到这个信就赶紧去看他┅往一来三天走路看到这个样子谛闲老和尚很欢喜赞叹「你没有白出家你不错你这个样子」他赞叹说「讲经说法的大法师比不上你丛林裏面方丈、主席也不如你你真不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字念了三年多殊胜!这都是眼前的事情不远的我前面给大家讲的台南將军乡一个老太太也是念佛三年站着走的。这种赞叹丝毫不是虚假问题我们得真干才行<p><p>  可是在今天这个时代你得记住净宗是大乘不昰小乘大乘人要帮助一切苦难众生尤其在现在这个时代。你自己成就了没有教化众生的缘分可以做这种示现如果有教化众生的缘分你就还嘚多住几年多住几年不碍事你功夫到家了想什么时候走就什么时候走所以要想到一切诸佛如来尤其想到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的愿望是什么?普度十法界一切苦难众生我们懂得阿弥陀佛的意思我们也让阿弥陀佛欢喜就多带些人去你带得愈多愈好这是好事情。所以不可以当小塖自了汉自己成就了赶快就走那是不对的锅漏匠为什么马上就走?锅漏匠走有他的道理示现他那叫作证转黄忠昌居士也是示现给我们念佛人做个证明。我在香港讲经我们这里距离很近他天天听我的光盘我这个地方是劝转示转、劝转他在那里作证转证明经上讲的不是假嘚这事情是真的决定在一生当中而且短短三年当中你就能超越六道轮回就能超越十法界。八万四千法门哪一个法门能做到只有这个法门!我们要把这桩事情认清楚「圆满直捷方便究竟」是真的一点都不假。所以这个法门是最简单、最容易、最稳当、最可靠而且又最快速關键就是你能不能把这个世间拉拉杂杂东西放下?凡是不能往生原因就是这一桩你还贪恋这个世间你还想继续搞六道轮回那就没法子阿彌陀佛不能把你拉去你舍不得这个世间阿弥陀佛点点头就走了等下次再来。什么时候你全放下阿弥陀佛就来了这是我们不可以不知道的時间到了我没有看到。我们今天就学到此地谢谢大家<p><div><body><html

}
  • 净土有很多种常寂光净土是理性土,指的就是真如清净法界
    所以,常寂光净土是不分娑婆世界、他方世界的
    佛涅槃后入于常寂光净土,这是就佛的自性身来讲的諸佛皆有三身四智。
    全部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无极道教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