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多久比较准一般几天比较准,我现在查看的是五一的天气,准吗?

  每天家人必看天气预报,我有时也会看。发现现在天气预报很准,准确率估计有95%以上。记得小时候的天气预报很不准,说天晴结果下雨。现在说下雨就下雨。我是八零后,对这个印象很深刻。这个也证明了我们的卫星天气预报能力越来越好了吧!
楼主发言:3次 发图:0张 | 更多
  超级计算机速度更快了,计算能力强了。  天气预告要大量计算,以前的计算机很慢,预测不了几天。  一般就预测几天,超过就没意义了,总不能算明年某日的天气吧。
  同感  
  很早就发现了。
  屁!上次天气预报说没雨 刚洗了被子就被雨打湿了!!!
  对目前的天气预报表示满意  十年前,那叫一个没谱啊~~~~~~~
  以前是按天报,现在是按小时报!前几天天气预报说下雨,结果那天大晴天,气得我大骂天气预报不准。我男朋友说下午五六点才下雨呢,我就很奇怪他怎么知道,人家拿着手机里的天气软件让我看,我看过才知道现在都按小时报了,果然下午到时间准时下雨了。神奇!不过有些时候也不准,好象对下雨预报得挺准的,下雪就预报得不准!  
  准个屁  
  技术进步了,尤其是卫星上天之后。
  跟超级计算机没一毛钱关系,算法都不一定对,推出来的结果只能用于研究。预报还是看欧洲日本的数值预报。现在各种雷达数据自动站数据多了,历史数据都电子化了,预报员的数量质量也都提高了。天气预报肯定会越来越准。但永远不会100%准。
  @真的要出发了
20:21:18  屁!上次天气预报说没雨 刚洗了被子就被雨打湿了!!!  -----------------------  刚洗了被子就被雨打湿了、、、、、水确实太大了,都进脑子里去了
  非常准,的确是越来越准
  @真的要出发了 4楼
20:21:18  屁!上次天气预报说没雨 刚洗了被子就被雨打湿了!!!  -----------------------------  刚洗的被子,难道是干的?
  @真的要出发了 4楼
20:21:18  屁!上次天气预报说没雨 刚洗了被子就被雨打湿了!!!  -----------------------------  95%  没看见???
  怎么能准,相差几十公里天气都会不一样!  
  我们这里一个乡中间一条高速公路,经常这边大雨那边一滴没有。夏天的天气不准正常。  
  中国天气网上的预报很准,对北方的天气预测比对南方的天气预测要准,总的来说比以前准确很多,以前看天气预报只相信香港的天气先生,现在一般都看天气网了
  日机闯入东海防空识别区 中国军机紧急升空应对  日03:19
北京青年报   本报讯(记者 邹春霞)针对日本媒体有关中日军机“异常接近”的报道,国防部昨日回应,5月24日,日本自卫队2架  飞机闯入中国东海防空识别区,对中俄海上联合演习实施侦察干扰,中国军队飞机为此紧急升空并采取必要防范措施,  以维护参演舰机安全,确保演习顺利进行。  国防部新闻事务局昨天表示,中方已向日方紧急提出交涉,要求日方尊重中俄海军的合法权利,对有关人员严加管  束,停止一切侦察和干扰活动,否则,可能由此引发的一切后果将由日方承担。  国防部称,中俄海军在东海预定海空域举行的海上联合演习是双方共同组织的例行性演习,并依国际惯例在演习前  通过多种方式对外发布了相关海空域的禁航通告。日方军机擅自闯入演习空域并采取危险动作的行为严重违反国际法和  国际通行准则,极易造成误读误判,甚至引发空中意外事件。  对中国军机紧急升空,国防部表示,中方军机有权维护空中安全,对进入中国东海防空识别区有关空域的外方飞机  采取必要的识别和防范措施。  ==================================================================================  任何国家的防空识别区与该国家的领空区域之间没有什么必然关系。如果日本战机飞到中国的领空边缘,由于日本是二战的战败国,  所以只要中国对日本军机发出警告,一次的警告就够,如果警告无效,中国的战机很可能就可以开火,最好在联合国  的平台上发出警告。另外,如果不在联合国上发出警告,可能也可以,因为日本是二战的战败国,与其他国家不一样。  如果日本仍是法西斯性质的国家(当然,现在日本已经有二战的停战书),只要日本战机飞到中国的领空边缘,可能中国  不用发出警告,就可以直接开火,最起码可以发曳光弹。因为中国是二战的战胜国,也是世界人民认可的反侵略和  反法西斯的中坚力量之一。日本军机不恰当或违反国际法的做法背后,说不定美国在幕后操控。  更何况美国已经在日本设立了军事基地。  附:  日本是二战的侵略国,当时也是法西斯性质的国家,极其严重地破坏世界和平。  日本最后也成了战败国。仍在“服刑期”的日本,没有最终的领土决定权、军事决定权,没有国  际发言权。日本的领土只能看作是联合国直接管辖的一个地区。而且,联合国对日本还有征收一定的  资产和资金的权力。  在慰安妇问题上,日本仍不认罪。另外,日本很多的违反国际法的政策背后,美国应当正在幕后操控。原因:  美国就是一只黑手,当年美国侵略朝鲜,而中国则是“抗美援朝”。至今,美国仍不愿提交投降  书,意味着美国仍要继续发动侵略战争。联合国应当制裁美国。  仅供参考。
  楼主是来黑的吗。没看见天气预报天天改吗。
  数据,算法,模型,三者都进步了,表现为预报准了,  超算也是其中一个因素,但不是决定性因素。  这是一个系统性的进步。
  @真的要出发了 4楼
20:21:18  屁!上次天气预报说没雨 刚洗了被子就被雨打湿了!!!  -----------------------------  既然洗了,打湿也没事吧?
  小地方的天气预报是蛮准的。但是大一点的城市就稀烂了,不光随时都在改,而且改了也不准!就像昨天预报长沙大雨,今早改成中雨,但是其实也就下午下了一场阵雨……也许是区划太大,太笼统了吧。  
  @VV马超飞燕VV 21楼
21:49  数据,算法,模型,三者都进步了,表现为预报准了,  超算也是其中一个因素,但不是决定性因素。  这是一个系统性的进步。  -----------------------------  嗯!现在我也相信天气预报了  
  @为师被猪啃过 23楼
00:09:23  小地方的天气预报是蛮准的。但是大一点的城市就稀烂了,不光随时都在改,而且改了也不准!就像昨天预报长沙大雨,今早改成中雨,但是其实也就下午下了一场阵雨……也许是区划太大,太笼统了吧。  -----------------------------  这个就是你看预报不仔细,局部地区啊,老梗了*^O^*
  前几年就好准了,10年左右  
  是好准
  30年后地震也能向天气预报一样准确~  
  哦!  
  过几年就该轮到地震预报准了。  
  预报和预言都有误差,医生有误诊。真假各占50%。信不信由你,反正我信了。这是名人名言。
<span class="count" title="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百度拇指医生
&&&普通咨询
您的网络环境存在异常,
请输入验证码
验证码输入错误,请重新输入天气预报为什么“不准”? 看完你就知道了
天气预报准不准已是老生常谈,一旦遇上预报情况与实际天气不符时,不少公众都会抱怨“我再也不相信天气预报了”。那为什么,天气预报不能100%准确呢?
就让科科来告诉你答案吧。
1960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洛伦兹研究“长期天气预报”问题时,在计算机上用一组简化模型模拟天气的演变。他原本的意图是利用计算机的高速运算来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性。但是,事与愿违,多次计算表明,初始条件的极微小差异,均会导致计算结果的很大不同。洛伦兹用一种形象的比喻来表达他的这个发现:一只小小的蝴蝶在巴西上空煽动翅膀,可能在一个月后的美国得克萨斯州会引起一场风暴——这就是混沌学中著名的“蝴蝶效应”,大概都听说过吧,而根据这一理论,天气预报是不可能做到100%准确的。
数值天气预报
现在的大多数天气预报,可不再是“看云识天气”,而是有强大的计算机和很复杂的数学模型做后盾的。数值天气预报把大气的演变规律近似表示为一组数学方程式,根据从有限观测中得到的当前大气的初始状态,通过求解这一组方程式的解,得到对未来的天气或气候状况的预报。这可不是我们在数学课上学的方程哟,这方程的复杂程度,要用每秒运行数千亿次的超级计算机一刻不停地进行运算,才能求出近似解——你注意到了吗,“近似”这个词出现了两次,也就是说,无论是方程式,还是最终的解,都并不完美,所以有时在最终结果上有一些误差,也是难免的啦!
小范围突发极端天气
你有没有发现,我们现在的天气预报,对于像台风来袭、冷空气南下这样大范围天气影响的预报还是很准的,这可都是天上的气象卫星的功劳,气象卫星每天发回的卫星云图,帮助我们预测大范围天气的走势,但是气象卫星的观察范围至少也有一个省那么大,并且担负着观测全国天气的任务,不可能一直盯着一个城市看,于是那些在小范围内发生的突发极端天气,比如雷阵雨、雷暴、冰雹、龙卷风,卫星可就无能为力啦——这也是这些小范围突发极端天气难以预报的重要原因。
另外,每个人对于预报准确率的认识也不一样。所谓“东边日出西边雨”,即便仅隔一条道路,天气情况也可能各不相同。这种情况下,预报员不论预报下雨还是不下雨,总会使“道路对面”的公众“很受伤”。其实,从理论上来说,但凡预测的事情,没有百分之百的准确,这是客观规律。
精彩继续……看看囧知道是怎么说的!
天气预报面对的,是一个充斥着“蝴蝶效应”的“混沌”天气系统。也就是说,在复杂的大气运动中,任何一点点微小的扰动,都可能引起翻天覆地的气象变化,而误差不可能完全避免,所以要对天气进行百分之百的精确预测,几乎是不可能的。
因此,天气预报所做出的各种预测,只能是一种“概率”。比如说,在某一种温度、气压、湿度的情况下,历史上有20%的时候下了雨,气象台就会认为降雨的概率是2%,下雨的可能性不大,再结合其他一些数据,在天气预报播出时,为了人们理解方便,可能就会说成是多云,但最终是否会下雨,只能看老天的心情了。
来源:新浪网 囧知道等
『 中国气象科普 』
不谈时政,不聊财经,专注气象宣传与科普工作。
| 有趣,有料,有生活 |
关注服务号:qxkp2014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经常吐槽天气预报?天气预报真的没有以前准了吗?| 新闻百科
我的图书馆
经常吐槽天气预报?天气预报真的没有以前准了吗?| 新闻百科
“天气预报公信力”抽样调查2011年暑期,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本科生“天气预报公信力”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在南京市及周边地区走访调查,收集了近千份问卷(961份有效,超过南京市常驻人口816.1万的万分之一)。此次调查统计,公众关注天气预报的方式以手机(56.2%)和网络(50.1%)的比例最高,其次是传统媒体电视(43.5%)、报纸(34%)和广播(29.3%)。对于关注天气预报的内容,公众关注晴雨和温度的比例分别为69.3%和64.6%,关注风级和生活指数的比例分别为33.2%和31.7%。图1:关于“您认为天气预报出现误差的情况很多吗?”的公众调查(南京大学“天气预报公信度考察小组”暑期实践团队,2011)关于准确度方面的调查(图1)显示,过半数被调查者认为天气预报出现误差情况很多,三分之一以上的认为天气预报常常出错,仅有9%左右的人认为天气预报出错的情况很少。有意思的是,81.9%的人都选择因为天气预报做出相应的准备(图2),且有82.6%的人认为天气预报的信息能够满足他们的需求(图3)。可见,大多数人认为天气预报是有用的且会采取相应准备,天气预报信息的内容是符合需求的,但同时公众又对天气预报的准确性提出了较高要求。统计结果还表明,公众对于天气预报的信任程度与出行方式和工作场所有很大关联。当然,关于公共气象服务,需要更多更全面的调查研究。图2:关于“您是否会因为天气预报做出相应的准备?”的公众调查(南京大学“天气预报公信度考察小组”暑期实践团队,2011)图3:关于“天气预报的信息能够满足您的需要么?”的公众调查(南京大学“天气预报公信度考察小组”暑期实践团队,2011)&天气预报真的没有以前准了吗?随着国家在气象方面投入的增加,气象资料越来越丰富,气象模式、预报手段、计算条件的提高,使得国际国内的气象预报的水平客观上是逐步提高的。然而调查中,相当数量的公众觉得现在的天气预报不如几十年前准。可能原因如下:1)&近年来随着全球变暖和城市化等自然和人类活动条件异常情况的加剧,对更加频发的极端事件的预报,原本的预报经验和预报模式可能会产生更大的偏差。预报经验和模式都是建立在以前的统计数据上,现在的所谓异常就和以往的惯例出现偏差。另外,数值模式在不断升级换代,预报员也需要不断适应新的天气模式。因此,经验和模式的代表性可能不如以前,相应的预报结果就会出现不如以前准确的情况。2) 在我国天气预报只有气象局和其授权单位才能发布,其余机构发布就是违法行为。气象台的预报信息是实时更新的,各种渠道的网站、电视台、手机软件等获取预报信息的时间和来源不一样,这些气象服务造成的差异就导致大家认为天气预报的随意性很大。同时,气象爱好者越来越多,这是关注气象发展的好事情。但是业余做预报很多是个例分析,没有担责任的压力,非法发布的机构是不能为其发布的信息负责的。值得注意的是,气象预报员团队有严格业务训练基础和专业知识,尤其是在数值模式缺乏预报能力或预报结果不确定性很大的极端天气情况下,需要运用很多气象知识和经验,涉及到如何及时发出天气预警,减少生命和财产的损失,这需要冒着风险和巨大压力做出预报。3)由于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迅速,如果说气象技术,特别是硬件发展还能跟上经济技术发展速度的话,但是相对人们出行范围的扩大,出行频率的提高,对气象服务需求的日益增加,对应的服务方式、服务手段和服务效果往往达不到人们现在的预期,这种心理落差会导致其产生主观想法:即天气预报不如以前准。4) 各种新媒体对于气象灾害的迅速预报,对高影响天气(即对人民生产生活带来重要影响的天气事件)致灾的渲染,从心理上加深了人们对预报不准确事件的记忆。媒体报道对高影响天气的极高关注度也给气象部门带来压力。2015年1月,美国国家气象局(NOAA/NWS)预报员就暴风雪空报事件进行了道歉,也引起了一些气象学者的争议。从科学角度来看,天气预报不可能保证每次都对,更何况极端天气预报,因此更需要做的是对公众普及科学知识。5) 最后,重大天气过程往往伴随着多种气象衍生灾害,例如山洪暴发、泥石流、森林火灾等。2005年美国Katrina飓风的预报是比较准确的,但是海水倒灌、城市内涝等导致了很多灾难。可见,及时地根据天气预报做出一系列应急响应(包括通讯预警等),提高公众对极端天气的认识和对气象灾害及其衍生灾害的防灾减灾意识也是非常必要的。天气预报的发展水平国家在气象发展上投入了很多力量,天气预报等气象服务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随着科技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天气预报的需求越来越高。例如大型运动会要求预报精确到足球场地的小范围,足球开赛的精确时段。这样定点、定时、定量的预报需求往往意味着很多科学难题以及巨大的公共服务成本支出。“为什么一开运动会就下雨?”这涉及到预报时效。组织者一般会提前1-2月组织运动会,有可能准确挑出晴天吗?自1948年以来,依赖于观测资料、气象模式和大型计算机的数值天气预报成为天气预报的主要手段。大气是一个非线性动力系统,具有混沌特性(由上世纪60年代美国科学家洛仑兹提出),微小的初值误差随着时间的演变也可能会导致未来不同的天气状态(又称之为“蝴蝶效应”);因此数值天气预报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一个完美的大气模式也只有2周左右的可预报性(Lorenz 1963)。正如古语所言:“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这里我们讨论的是天气预报。天气是局地较短时间尺度的大气具体状态,气候则是一个地区大气的长期平均状态。气候预测,例如冬冷夏热的长期平均态,是远超过天气预报周期的,但“能预测出明年夏天某一天早上是否下雨”是不科学的。那么天气预报到底发展到了什么水平?目前数值模式对大气环流及形势场预报(例如副热带高压的位置),世界各地预报中心的全球模式的预报能力从5-6天到最长的10天(欧洲预报中心ECMWF)不等。而降水预报的预报时效比气压、温度等气象要素短的多。在公众的印象中,降水预报出现误差情况更多。&“局部地区是什么地方,怎么老下雨?”这涉及到预报精度。为什么降水这么难预报?“天有不测风云”,从观测、机理到高精度的数值模拟,都不能精确描述云和降水过程。相比于气压和温度等大尺度气象要素场,降水场在时空上是不连续变化的,也就是云和降水发展的非线性更强,导致降水预报的不确定性大,降水预报的精度更低,预报时效更短。当预报雨区划分不精确的时候,就会听到某个省的局部地区下雨这样的预报。降水预报的改进也是相对缓慢的。以代表国际预报发展水平较高的美国为例(图4),在过去半个多世纪,大雨(25毫米/天)的短期降水预报(1-3天)水平逐步提高(TS评分越高越好,完美的评分是1)。而暴雨(50毫米/天)以上量级降水、短时强降水、局地对流性降水的预报水平更低。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天气条件不同(例如中美两国的干湿等气候背景不同),不同地区的天气预报评分并不能客观地横向比较。中国幅员辽阔、地形和气候条件复杂,给天气预报带来很大的挑战。我国的天气预报包括降水预报水平也在逐步提高(图5)。对于地形复杂的地区以及天气条件急剧变化的情况,温度、地面风场等的预报也往往存在很大挑战。局地的天气系统(例如局地的冰雹、暴雨)也比大的天气系统对应的天气(例如大范围降水)的预报准确度要低一些。而对于龙卷风这样生命史短、发展迅速、强度大、破坏性强的极端天气,数值模式很多时候是预报不出来的。根据预报精度和预报时效的需求,不同用户对天气预报准确度的实际应用也不同。例如,某美国气象保险公司,在预报飓风登陆的前十天就开始加强飓风保险的推销,随着预报登陆的时间临近,销售策略是保险逐渐涨价。但是到预报登陆的前两天,撤离危险区的居民迅速增多,同时保险公司开始停止销售。综上,一方面,数值预报在降水预报等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另一方面,与气温、气压等较大尺度的气象要素场相比,降水预报的可预报性较低,公众对降水预报,特别是暴雨等极端天气预报的准确度期望要放低。天气预报的进步包含了几代气象科研人员在数值模式、观测手段和预报员的预报能力等方面的集体贡献。未来精细化天气预报的准确度,也是受到可预报性与天气预报发展水平制约,不会迅速提高和突破。图4. 美国国家大气海洋局(NOAA)国家环境预报中心天气预报中心(NCEP/WPC)定量降水预报TS评分检验(1英寸/天=25.4毫米/天,可对应中国大雨量级25毫米/天;0-24小时预报:红线;24-48小时预报:绿线;48-72小时预报:蓝线)(图引自美国大气海洋局NOAA/NCEP/WPC)图5. 国家气象中心定量降水预报TS评分检验(大雨量级25毫米/天;0-24小时预报:蓝线;24-48小时预报:黄线;48-72小时预报:绿线)(图:国家气象中心代刊&提供)&天气预报的未来趋势2015年美国气象学年会关于25年后(即2040年)的天气预报做了展望,在科技进步、气象观测和数值模式发展的基础上,做好天气预报服务是未来发展的趋势。伴随着令人炫目的高科技和信息化新时代的到来,我们需要面向公众多样化气象服务的需求,面向改善人类居住环境和适应气候变化等目标,开展精细化天气预报服务,开发多样化的气象产品,让公众快速获取气象信息,有效提高防灾减灾能力。总之,“天气预报是大气与环境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预报科学的科学性、工程性和艺术性均服务于天气预报、服务于人民。”(朱跃建2010)&延伸阅读1)概率预报2011年暑期,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本科生“天气预报公信力”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调查走访,发现不少人对概率天气预报是不理解的,甚至可以说是很不满的。比如,预报明天下雨的概率是28%,他们就不明白了,他们认为一件事情发生和不发生的概率应该是各一半(例如抛硬币),预报的准确性这么低还有什么意义,认为这是气象部门在打擦边球。具有一定专业基础的人可以看出,他们不了解概率的知识,不知道条件概率的情况,也混淆了准确率和概率的概念。调查中遇到即便是受教育程度很高的人,他们也未必对气象专业名词有太多了解。概率天气预报是根据一组天气预报模式(集合预报)和后处理制作的,表明了发生该种天气条件的可能性大小;概率越高,则表示可能性越大。相对于传统的确定性预报(例如有无降水),概率预报提供的是出现该天气现象或某种气象要素值出现的可能性。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一方面,在新业务开始之前,需要做必要的可用性调查;另一方面,在气象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引进新的名词、新服务之类的确是必要的,但必须做好配套的知识普及工作,例如概率天气预报的电视讲解讲座。美国学者做过公众调查,以了解公众对概率形式的预报的接受程度。发现采取确定性预报的形式来表征预报的不确定性,例如“给出明天预报的温度在35-39度之间(80%的概率区间,35度和39度分别对应低概率10%和高概率90%),50%中位数对应37度”,这种表达比单纯预报37度更容易获得公众的理解。2)重现期和频率重现期经常被用来替代某一事件发生的频率,即重复出现的时间间隔的平均数,重现期和频率互为倒数。例如在某地发生大暴雨的概率很低,媒体爱用的“百年一遇”在统计上的意思是某地某年出现超过大暴雨的降水是1%的概率(1/100=1%),也就是指该事件的重现期为一百年。这并不意味着一百年内不会出现第二次,例如某地两年连续出现这样大的暴雨的概率是万分之一(1%*1%)。当然,如果某地年年可以出现这样大的降水,那么气候频率就会改变,这是气候变化的研究内容。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水文学和气象学实践中,发生频率和重现期是通过实测资料进行估算的,具有统计平均意义。3)&天气预报的检验评分对天气预报的准确度评价有一系列客观评估标准和评分,是对天气预报结果和观测进行对比和量化评估,即天气预报检验。以降水预报常用的TS统计评分为例,它的定义为超过某一气象要素阈值的Threat Score(TS)&= [命中数/(命中数 漏报数 空报数)]),TS评分在0-1之间变化,分数越高越好,完美预报的TS评分是1,即漏报数和空报数都为0的情况下,TS评分最高。当提到对于24小时暴雨预报,先进国家水平的TS评分也只有0.2左右的时候,公众又不理解了,认为50%概率还有0.5呢。这里是混淆了预报概率和预报评分的概念。预报评分是针对预报和观测发生的天气事件的统计(如一段时间内,一个比较大的范围,例如图4是全美国的逐年大雨预报统计),而不是某次天气事件或某种天气要素超过一定阈值的预报概率。4)关于气象观测和预报标准的疑问在2011年的调查中,社会公众也对气象部门的天气预报和观测提出疑问。首先,气象观测和天气预报在世界气象组织(WMO)和中国气象局都是有严格的标准和制作流程规定。气象站对每一个气象要素的观测都执行严格规定。以气温观测为例,温度计是放置在气象百叶箱内,减少太阳和风等对温度测量的干扰,离地面的高度标准是1.5米。这样观测的气温和公众在地面放置温度计暴晒的温度不是可比较的,夏季最炎热的时候地面和标准气温测量的温差甚至可达二十度以上。而气象站对对地表温度和土壤温度的观测还有不同的标准。另外气象站的观测到的气象要素是代表站点的天气条件,邻近位置(海拔、植被条件等不同)得到的观测很可能不同,特别是局地性的降水,雨量计所在地和附近局地的雨量可能会有很大差异。社会公众还提出天气预报制作标准的疑问,例如夏季高温天气,是否各地政府部门对气温的播报要求不同,天气预报的结果是否会被一些政府职能部门所影响呢?江苏省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韩桂荣,回答了类似的疑问:“需要澄清一下,我们播报天气该怎么样就怎么样,气象部门的工作是科学严谨的,不会受任何部门的制约。”&参考文献:Lorenz, E. N., 1963: Deterministic nonperiodic flow. J. Atmos. Sci., 20,&130-141.Yuan, H., M. Sun, and Y. Wang, 2016: Assessment of the benefits of the Chinese Public Weather Service. Meteorol. Appls., 23, 132–139. DOI: 10.1002/met.1539公安部治安管理局,2011: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分县市人口统计资料(2010年).群众出版社,323pp.南京大学“天气预报公信度考察小组”暑期实践团队,2011:天气预报遭遇信任危机?.金陵晚报,日教育新闻B12版面.彭琳玲,孙敏,潘益农,2012: 基于条件价值评估方法分析中国公众气象服务效益.气象科学,32(4):411-417.朱跃建,2010: 预报科学.大气科学学报,):266-270.&(作者:南京大学 袁慧玲; 校对:江苏省气象台苏翔,上海中心气象台孙敏)
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市民吐槽天气预报不准 专家喊冤|天气预报|天气预报不准|专家喊冤_新浪新闻
  “一天穿错衣服没什么,连着两天都被天气预报忽悠就有些郁闷了!”这两天,气象台一直预报气温在陆续升高,可实际上呢!冷得要死,时不时落几滴雨, 最高气温只有13℃……“难道昆明从夏天直接步入冬天了?”不少市民一边抗议天气预报不准确,一边期盼着这并不好受的阴冷滋味能早点离开。
  可气象专家们也在喊冤:“这几天有明显的南支槽经过,它的特点是会带来阵雨和多云天气,这些都预报准了。可调皮的冷空气来来去去无定数,害 得天气预报也变得不准了。”按照气象专家分析,多变,也是雨季转干季的天气特点。只有等到10月下旬到11月初,天气就会安稳两天,不会有那么多不确定的 变化。
  具体预报:
  今天,昭通南部、曲靖北部、怒江南部、保山南部、德宏南部、临沧南部、普洱南部、西双版纳、红河南部阴间多云有阵雨局部中雨;曲靖南部、文山多云间晴;其他地区多云有阵雨。
  明天,曲靖北部、怒江南部、保山南部、德宏南部、临沧南部、普洱南部多云间阴有阵雨局部中雨;曲靖南部、文山多云间晴;其他地区多云有阵雨局部中雨。(春城晚报 记者 陈洁)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中国如果能军事介入境外反恐战场,起码对中国而言是多赢的局面。因为,中国本身就有存在极端组织的恐怖威胁,不管你打不打,这些极端恐怖分子都会盯住中国的。就像普京说的,对恐怖分子就得“先下手为强”。
用食堂消费水平来认定贫困生简单易行,只需坐在电脑前统计数据即可,但这种简单生硬的方式既不可能实现“精准扶贫”,还容易造成对贫困生的心理伤害。
能否恢复六方会谈,如何恢复六方会谈,半岛各方都有自己的盘算,即使恢复也仍然不会一帆风顺。但朝鲜半岛经不起另一个70年的折腾,这应该成为各方的共识,也应该是各方思考半岛问题解决之策的出发点。
她风韵犹存的身姿,温柔动听的话语,体贴周到的关爱,八面玲珑的智慧,在久经革命考验的老领导坚硬的心里吹起阵阵涟漪,也重燃了他久违的激情。老领导于是亲自出马,动用一切资源为Y的前程铺路,将她超常规提拔为县级主要领导。}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天气预报多久内比较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