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团队合作比个人灵感做比说更重要辩论赛赛

辩论赛资料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辩论赛资料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3页未读,继续阅读
你可能喜欢您的举报已经提交成功,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
把机遇比做机会,就说没有机会就没有奋斗的机会
如果人属同类,必相去无远。进而得知,人从身材、长相、智商和能力都不会有很大差别。人的成长过程更多的靠外界因素,机遇,更趋决定作用。
人,依靠群体生活方式,构成...
大家还关注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2081942',
container: s,
size: '1000,60',
display: 'inlay-fix'二次元同好交流新大陆
扫码下载App
汇聚2000万达人的兴趣社区下载即送20张免费照片冲印
扫码下载App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
嘿!大家好!我叫萌萌,是个活泼好动的女孩。今天我真是三生有幸与各位交朋友。
2008年10月加入网易博客时刚7岁,入四年级。细细的眉毛,一双眼睛又黑又亮,长长的眼睫毛。 温柔是我的外表,刚强是我的内心,调皮是我的本性,善于表达是我的特长,热情和欣赏是我对生活的态度。
未来人生的轨迹我的设计是:雅礼中学-清华大学-哈佛大学,我选择将来的职业:经济学家兼职作家,到WALL ST.投资公司工作。
高二了,加油!多学习、多读书、多看电影。多思考,多实践,才可遂我清华愿!
LOFTER精选
网易考拉推荐
用微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用易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阅读(3639)|
用微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用易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历史上的今天
loftPermalink:'',
id:'fks_087066',
blogTitle:'关于“EQ比IQ重要”的辩论赛',
blogAbstract:'
关于“EQ比IQ重要”的辩论赛
EQ就是察觉自己的情绪,调动别人的情况。&& &&& &&& &&& &&& &&& &&& &&& &&& &&& && 管理者的情商&& 余世维
方向比较努力重要,能力比知识重要,健康比成绩重要,生活比文凭重要,EQ比IQ重要。&& &&& &&& &&& &&& &&& &&& &&& &&& &&& && 管理者的情商&& 余世维
“未来的世界:方向比努力重要,能力比知识重要,健康比成绩重要,生活比文凭重要,情商比智商重要!”&&&&&&&&&&&&&&&&&&&&&&&',
blogTag:'',
blogUrl:'blog/static/',
isPublished:1,
istop:false,
modifyTime:2,
publishTime:5,
permalink:'blog/static/',
commentCount:0,
mainCommentCount:0,
recommendCount:0,
bsrk:-100,
publisherId:0,
recomBlogHome:false,
currentRecomBlog:false,
attachmentsFileIds:[],
groupInfo:{},
friendstatus:'none',
followstatus:'unFollow',
pubSucc:'',
visitorProvince:'',
visitorCity:'',
visitorNewUser:false,
postAddInfo:{},
mset:'000',
remindgoodnightblog:false,
isBlackVisitor:false,
isShowYodaoAd:false,
hostIntro:'嘿!大家好!我叫萌萌,是个活泼好动的女孩。今天我真是三生有幸与各位交朋友。\n2008年10月加入网易博客时刚7岁,入四年级。细细的眉毛,一双眼睛又黑又亮,长长的眼睫毛。 温柔是我的外表,刚强是我的内心,调皮是我的本性,善于表达是我的特长,热情和欣赏是我对生活的态度。\n未来人生的轨迹我的设计是:雅礼中学-清华大学-哈佛大学,我选择将来的职业:经济学家兼职作家,到WALL ST.投资公司工作。\n高二了,加油!多学习、多读书、多看电影。多思考,多实践,才可遂我清华愿!',
hmcon:'1',
selfRecomBlogCount:'0',
lofter_single:''
{list a as x}
{if x.moveFrom=='wap'}
{elseif x.moveFrom=='iphone'}
{elseif x.moveFrom=='android'}
{elseif x.moveFrom=='mobile'}
${a.selfIntro|escape}{if great260}${suplement}{/if}
{list a as x}
推荐过这篇日志的人:
{list a as x}
{if !!b&&b.length>0}
他们还推荐了:
{list b as y}
转载记录:
{list d as x}
{list a as x}
{list a as x}
{list a as x}
{list a as x}
{if x_index>4}{break}{/if}
${fn2(x.publishTime,'yyyy-MM-dd HH:mm:ss')}
{list a as x}
{if !!(blogDetail.preBlogPermalink)}
{if !!(blogDetail.nextBlogPermalink)}
{list a as x}
{if defined('newslist')&&newslist.length>0}
{list newslist as x}
{if x_index>7}{break}{/if}
{list a as x}
{var first_option =}
{list x.voteDetailList as voteToOption}
{if voteToOption==1}
{if first_option==false},{/if}&&“${b[voteToOption_index]}”&&
{if (x.role!="-1") },“我是${c[x.role]}”&&{/if}
&&&&&&&&${fn1(x.voteTime)}
{if x.userName==''}{/if}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list x.l as y}
{if defined('wl')}
{list wl as x}{/list}想像重要还是知识重要_辩论赛知识比人格重要,能力比知识更重要位置: >> >>正文想像重要还是知识重要想像重要还是知识重要想像重要还是知识重要一《想 象 力 比 知 识 重 要》
想 象 力 比 知 识 更 重 要
——浅谈治学之道
严加安(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想像重要还是知识重要一《想 象 力 比 知 识 重 要》
想 象 力 比 知 识 更 重 要
——浅谈治学之道
严加安(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从做学问的角度,我对孔子这两句话的解读是:首先要对研究的问题有一种探知的欲望或“好奇心”,这就是“知之”;进一步要对研究的问题产生浓厚兴趣,这就是“好之”;再进一步,以钻研问题为乐,是更高的思想境界,就是“乐之”。
关于如何做学问,宋朝大文学家苏轼有句名言:“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这里的“博观而约取”是指“在博览群书时要汲取书中的要领和精髓”,这与华罗庚先生一贯主张的“读书要先从薄到厚,再从厚到薄”的思想是一致的。这里“薄发”的原意是“不要随便发表意见”,后人把“厚积薄发”引伸为“从大量的知识或材料积累中提炼出精华部分再著书立说”。
电影“美丽的心灵”的主人公纳什,主要靠他对非合作博弈的4篇论文(总计33页)赢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我国著名的代数学家曾炯()早年留学德国,他一生中只用德文撰写发表了三篇震动世界数坛的著名论文,就是这三篇论文使得他成为20世纪世界上对近世代数发展有重大贡献的11位代数学家之一。这些都是“厚积薄发”的范例。
我做科研的原则也是“博观约取、厚积薄发”,我的座右铭是:“不求著作等身,但企文章久远”。这就是说,不追求文章的数量和篇幅,而注重文章的质量,力求对有关研究领域做出实质性的贡献,发表后能得到同行关注和引用,最大的愿望是某些结果能够长远留存下来。
令我感到欣慰的是,我在概率论和鞅论中有几个结果实现了后一个目标。我有几篇上世纪80年代发表的论文至今还被文献引用,有30多部国外专著引用了我的论文或著作(或列为参考文献)。我为研究生编写《测度论讲义》一书时也遵从了“博观约取、厚积薄发”的原则,当时我参考了许多国内外有关测度论的专著,汲取了其中的精华部分,同时把自己在科研中感到最有用的测度论结果写进了书中。该书被许多大学用作概率统计研究生教材,至今已6次印刷,发行了15200册。
科研工作者从事一项研究时都要力求创新。什么叫创新?不是说别人没做过而你做
了就是创新,创新工作首先必须是重要的工作。在C. R. Rao的《统计与真理》(中译本,科学出版社,2004)这本书中,作者关于创新有如下的论述:“创新可以有不同的种类。最高水平的创新是一种新思想和新理论的产生,这种新思想和新理论,,,,完全不能从已有的理论演绎而成,,,,,另外一种不同水平的创新是指在一个已有法则范围内的新发现,而这种新发现在某个特殊领域内具有巨大的意义”。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牛顿和莱布尼茨建立的微积分、美国气象学家罗伦兹的“混沌理论”等就是这种最高水平的创新。绝大多数科研创新工作属于在某个特殊领域内的重大发现。任何创新工作都不是凭空出现的,即使是最高水平的创新也是要基于前人的成果,像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也是基于先前对光速测量的研究和Lorentz变换等数学理论的。
科研工作如何才能做到某种创新呢?我个人的体会是:首先是要有长期的知识积累,这是创新的基础。例如,我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从鞅论转到白噪声分析研究,能够较快地做出该领域的一些基本结果,得益于我在大学里打下的坚实的泛函分析基础。又如,我在1980年的一篇论文中,将泛函分析中的凸集分离定理灵活应用到了一类由可积随机变量构成的凸集的刻画。这篇论文不仅在当时就被用于简化了半鞅刻画定理的证明,而且在10年后成了金融数学中证明“资产定价基本定理”的一个主要工具,该论文至今还常被金融数学文献引用。我常用“工欲善其事,先必利其器”这一格言劝导我的研究生打好基础,练好基本功。 第二,要选择好你的研究课题。如何选课题呢?最便捷的方法是阅读你所在研究领域由领军人物写的的综述文章,从中了解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已有的重要工作和尚未解决的问题,然后再进一步研读那些具有原创性成果的重要文献。选题时要敢于冒风险,要瞄准那些有挑战性的问题。例如,1985年我在法国访问时了解到狄氏型是一个很有发展前途的方向,就写信给当时刚获得博士学位留所工作的马志明同志,请他组织我的两名博士生在讨论班上报告狄氏型专家Fukushima的专著,并把狄氏型定为他们的博士论文方向。后来马志明在狄氏型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并于1995年当选为中科院院士。这证明当时我选定狄氏型这一方向是正确的。又如,当我观察到从上世纪80年代末国际上许多随机分析专家转向金融数学研究,我感到有必要在中国开拓这一新领域,于是从1994年起我就在国内率先把金融数学作为我的博士生的研究方向。
第三,要有丰富的想象力和敏锐的直觉。许多创新工作是把表面上不相关的现象联系
在一起,是一种复杂的知识融合。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它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他在纪念普朗克60岁生日的演讲中又说:“物理学家的最高使命是得到那些普遍的基本定律,由此世界体系就能用单纯的演绎法建立起来。要通向这些定律,没有逻辑推理的途径,只有通过建立在经验的同感的理解之上的那种直觉”。(见[2])法国著名数学家庞加莱认为:“我们靠逻辑来证明,但要靠直觉来发明”。在数学发展史中就有许多凭想象力和直觉来创建新理论的生动例子:例如,欧拉受解决柯尼斯堡七桥问题的启发,开创了现代数学中的拓扑学研究的先河。关于灵感在科学创新中的作用我们留待下面详细讨论。
第四,阅读一些科学史和科学家传记,了解科学大师们的科学创新历程,对开拓一个人的创新思维能力是很有帮助的。最后,从国家层面来说,为科学研究营造一个开放的、宽松的和学术自由的科研大环境,对提升我国科研自主创新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前面提到想象力对科研创新很重要。所谓“想象力”,就是头脑中创造一个念头或画面的能力,即形象思维的能力。创新理念不是来自逻辑思维,而是源于形象思维,形象思维的能力大小取决于一个人的文化素质高低。因为一个有较高文化素质的人思路就比较开阔, 能够高瞻远瞩, 富于联想, 触类旁通。
如何开拓“想象力”呢?我认为通过加强文学和艺术的修养可以开拓形象思维的能力。爱因斯坦就酷爱艺术,他还是一个演奏小提琴的高手。他曾坦言:“物理给我知识,艺术给我想象力,知识是有限的,而艺术所开拓的想象力是无限的。”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历史使人明智,诗歌使人机智”。“机智”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想象力丰富。像李贺《梦天》中诗句“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和李白《望庐山瀑布》中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就极富想象力。这种想象力是源于诗人的形象思维。
德国诗人歌德说得好:“只有通过艺术,尤其是通过诗,想象力才能得到激活”。根据我个人的体会,经常在闲暇时阅读一些古代诗词名篇可以开拓自己的想象力。晚清一代宗师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词以境界为上。有境界自成高格,自有名句”。所谓“境界”就是指情景交融的艺术形象。要体会一首词的境界就要有想象力。如宋代張先《天仙子》词中名句“云破月来花弄影”写出了一位暮年的诗人在暮春之夜,从对即将逝去的美好春天的眷恋引发对过往人生的追思之情。我读到此名句时在脑子里产生的画面是:
清风徐吹暮云开,
飞云深处有月来。
光撒花枝影摇曳,
小园香径独徘徊。
朱熹的《观书有感》是一首寓意深刻、富有哲理的诗,读这样的诗可以开拓我们的形象思维能力。诗文是: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在朱熹看来,读书正是使人们保持头脑清新和思维敏捷的“源头活水”。
有时我自己也尝试创作一些诗,锻炼自己的形象思维能力。例如,我根据自己多年来从事概率论研究的体会写了一首《悟道诗》:
随机非随意,
概率破玄机。
无序隐有序,
统计解迷离。
其实这首诗是对两个有代表性的概率统计问题的解读。前两句是对“生日问题”的解读:23人中至少两人生日相同的概率居然超过50%,但如果预先指定的一个生日,随机选取125人和250人,出现其中某人生日正好是这一生日的概率分别大约只有30%和50%,比想象的小得多。后两句是对一个敏感性问题社会调查方案设计的解读:设想要对研究生论文抄袭现象进行社会调查。如果直接就此问题进行问卷调查,即使是无记名的,也会使被调查者感到尴尬。设计如下方案可使被调查者愿意做出真实回答:在一个箱子里放进1个红球和1个白球。被调查者在摸到球后记住颜色并立刻将球放回,然后根据球的颜色是红和白分别回答如下问题:你的生日是否在7月1日以前?你做论文是否有过抄袭?回答时只要在一张纸上打√ 或打×表示是或否。虽然对两个不同问题的答案都混在一起,但用统计中的贝叶斯公式可以把研究生论文有抄袭现象的人数比例大致估计出来。
我还根据自己从事科研的体会写过一首《春日有感》:
直觉和好奇,
科研原动力。
想象和灵感,
创新催化剂。
最近,为了迎北京奥运,我又写了一首小诗(歌行体):
传递同一梦想,
圣火环球高扬。
五洲健儿汇聚,
共创奥运辉煌。
什么是灵感?灵感也叫顿悟,它是一种近乎无意识或潜意识的非逻辑式的创造性思维活动,是对某一问题长期思考以后突然产生的思想火花。灵感有时产生于全神贯注思考问题之际,有时却是在不经意间或意识朦胧之中。
例如,为了探寻化学元素的内在规律,门捷列夫常常手拿自己做的元素卡片像玩纸牌那样摆弄。有一天,他在摆弄元素卡片过程中突然像触了电似地跳了起来,在他面前出现了很奇特的意外现象:每一行元素的性质居然都是按照原子量的增大而逐渐变化着。根据这一突然的发现,他于1869年2月编成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
爱因斯坦说他的创新思维活动“产生于有一种能用文字或其他符号来与他人交流的逻辑结构之前”,这就是一种灵感。印度天才数学家拉马努金在他身后留下的“笔记本”中有个公式(均无证明),他在世时经常宣称他的这些公式是娜玛卡尔女神在梦中赐给他的,这是一种神秘的灵感。目前,研究拉马努金公式试图解开神秘的灵感之谜的论文已有300多篇。(见[1])
数学家维纳认为,数学是一门精美的艺术。在某种意义上讲,数学成果的创造最接近于艺术中的诗歌创作,它更需要一种“狂热的灵感”。刊登在日“中华读书报”上的浙江大学蔡天新教授写的《数学家与诗人:一种惊人的对称》一篇散文对此作了精辟的论述。蔡文中写道:数学与诗歌都是想象的产物。,,,,被柏拉图斥为“诗人的狂热”的“灵感”对数学家一样的重要。举例来说,当歌德听到耶路撒冷自杀的消息时,仿佛突然间见到一道光在眼前闪过,立刻他就把《少年维特之烦恼》一书的纲要想好,他回忆说:“这部小册子好像是在无意识中写成的。”而当“数学王子”高斯解决了一个困扰他多年的问题(高斯和符号)之后写信给友人说:“最后只是几天以前,成功了(我想说,不是由于我苦苦的探索,而是由于上帝的恩惠),就像是闪电轰击的一刹那,这个谜解开了;我以前的知识,我最后一次尝试的方法以及成功的原因,这三者究竟是如何联系起来的,我自己也未能理出头绪来。” (见[4])
灵感来自何处?首先,它来源于对问题的潜心研究和知识的积累。前面说的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表的故事就是一个例子。又如,相传有人向希腊国王告发工匠在制作金王冠时用银子偷换了金子,国王叫阿基米德想办法鉴定金王冠是否掺假。于是,阿基米德便冥思苦想考虑如何解决这个难题。有一天当他躺进澡盆洗澡时,发现自己身体越往下沉,盆里溢出的水就越多,而他则感到身体越轻。他突然领悟到可以用测定固体在水中排水量的办法,来确定金冠的比重。他兴奋地跳出澡盆,大声喊着“尤里卡!尤里卡!”(Eureka意思是“找到了”)。阿基米德找到的不仅是鉴定金王冠是否掺假的方法,而且是重要的科学原理——浮力定律。
其次,灵感也来源对生活的细微的观察,来源于对不同现象的类比和联想。下面两个科学发现的故事说明了这一点。1934年的一天,英国物理学家史考特o罗素在河边散步,恰好有一只小木船从他身边驶过,这时他观察到船头卷起一股激浪,但激浪异乎寻常地以单个波峰形式向前传播。这一现象激发了他的灵感,后来经过精心研究,提出了著名的“孤立波”理论。法国数学家勒雷(吴文俊先生留学法国时的导师)经常去巴黎塞纳河边观察河水流过桥桩时形成的各种漩涡,后来产生了灵感,于1934年写出了他那篇著名的流体动力学论文。
我对创新的感言是:“科技创新犹如化学反应,知识是载体,直觉、想象和灵感是催化剂”。
当然,能够做出创新成果也需要有一定的机遇,然而“机遇只施惠于有准备的头脑”(巴斯德语)。但我不认可“机遇是可遇不可求”的说法,我认为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人为地去创造产生机遇的环境。我的做法是:为了保持研究活力和对研究问题有新鲜感,我每隔一段时期(8年至10年)就改变一下自己的研究领域。在新的研究领域里机遇自然会多一些。在改变研究领域的过渡期内,我往往也同时研究几个相关领域。
从1973年到1984年,我主要从事鞅论和随机过程一般理论的研究。从1985年到1995年,我主要从事白噪声分析研究,同时也研究鞅论和随机分析。从1995年到现在,我主要从事金融数学研究。上世纪80年代初,正是白噪声分析理论初创时期,我于1985年在斯特拉斯堡大学高等数学研究所访问时,Meyer教授建议我关注这一新领域。由于我有较好的泛函分析基础,我抓住了这一机遇,很快进入了白噪声分析领域,并做出了一些基础性的贡献。
“真”与“美”是评价科学与艺术的共同准则。在何种程度上,追求美也是科学研究的目的之一。庞加莱写道:“科学家不是因为有用才研究自然的。他研究自然是因为他从中得到快乐,他从中得到快乐是因为它美。”韦尔说:“我的劳作是努力把真和美统一起来,如果我不得不选择其中之一,我常常选择美。”例如,他曾以为他创立的引力度规论作为一个引力理论是不真的,但它是那样的美以致于他不愿意放弃它。若干年过后,证明韦尔的引力度规论是完全正确的。这正如希腊箴言所揭示的:美是真理的光辉。(见[1])
英国著名诗人济慈有句名言:美就是真,真就是美。一个杰出的科学家凭审美直觉提出的理论常常能够被证明是真的。例如,杨振宁讲过狄拉克提出“反粒子”理论的一个故事。狄拉克1928年发表两篇短文,写下了有里程碑意义的狄拉克方程,文章发表后的几年内由于方程解产生负能现象引起了争议。1931年,狄
拉克从数学对称美角度大胆提出“反粒子”理论来解释负能现象。这个理论当时更不为同行所接受,直到1932年秋安德森发现了电子的反粒子以后,大家才渐渐认识到反粒子理论又是物理学的另一个里程碑。(见[3])
数学家哈代关于数学的美有如下精辟的论述:“数学家的模式,就像画家或诗人的模式一样,是充满美感的;数学的概念就像画家颜色或诗人的文字一样,一定会和谐地组合在一起。美感是首要的试金石,丑陋的数学在世界上是站不住脚的。”诗歌的美学准则是“豪华落尽,返璞归真”,是“重剑无锋,大巧不工”。数学的美学准则是独创、简洁、对称、和谐。伽罗华群论、阿蒂亚-辛格指标定理、费马大定理和庞加莱猜想等就是这种美的数学典范。
这里说的“独创性”其实是一切科学和艺术的共同美学准则之一,只不过在艺术那里把它叫做“独特的艺术风格”。艺术家由于生活经历、艺术修养、审美取向以及个性特征的不同,在作品的题材和表现手法方面和在作品的整体风貌及艺术境界方面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例如,怀素的狂草如“飞鸟出林,惊蛇入草”,苏轼的行书则“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李白的诗“豪迈奔放,飘逸若仙”;杜甫的诗则“深沉蕴蓄,抑扬曲折”;肖邦的钢琴曲“平易优美,饱含诗意”,李斯特的钢琴曲则“气势恢弘,直率粗旷”。这些都是大师级的艺术风格。 “简洁”也是科学和艺术的共同美学准则之一。尤其是诗歌,它要力图通过最简洁的语言,营造如画的意境,抒发沁人肺腑的情怀,表达深邃的哲理。这与科学(尤其是数学)追求的“在尽可能少的前提条件下,用最简洁的形式,概括尽可能多的经验事实”做法十分相似。至于“对称”和“和谐”是科学和艺术的共同美学准则,更是不言而喻的。
数学史家克莱因认为:“进行数学创造的最主要的驱动力是对美的追求。”法国数学家阿达玛说得好:“数学家的美感犹如一个筛子,没有它的人永远成不了数学家。”一个对数学缺乏美感和审美能力的人是很难做出有很高学术水平的数学成果来的。因此,要做好数学研究,就要努力培养对数学的美感和审美能力。对一项数学成果的评价,一是看它的学术价值,二是看它的美。一个成熟的数学家可以从审美角度来判断一项成果的学术价值。如何培养一个人对数学的审美观和鉴赏力呢?经常阅读数学大师们的经典论著是一个有效途径,这与经常欣赏书画大师们的作品可以提高对书画作品的鉴赏力是一个道理。
6.治学“三境界”
晚清一代宗师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罔不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也”。这就是著名的王国维治学“三境界”说。
关于王国维的“三境界”,不同人有不同的解读。我以前在一篇文章中的解读是:王国维借用晏殊在一首词里的“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来比喻成就大事业者入门前表现出来的迷茫、疑惑和彷徨;他借用柳永表现刻骨爱情的词句来比喻做学问要有“锲而不舍、甘愿奉献”的精神;他借用辛弃疾在一首词里赞美一个远离元宵节灯火热闹的场景而在灯火稀疏的地方伫立的超凡女子,来比喻做学问要“淡泊名利,自甘寂寞,不随波逐流”。(见[5])
在写这篇文章时,我用谷歌搜索到一篇文章,有一个名叫褚孝泉的学者,把王国维治学“三境界”解读为十九世纪末德国的大物理学家和生理学家亥姆霍兹提出的关于人的创造性思维会经历三个阶段的说法:第一个阶段为“饱满
(saturation)”,第二个阶段为“酝酿(incubation)”,第三个阶段为“顿悟(illumination)”。这是对王国维治学“三境界”说的一个很有创意的解读。受此启发,我想应该把我原先关于第三个境界的解读修改为“在经过艰苦探索后突然有所发现”。因此,我现在把王国维的治学“三境界”解读为:“疑惑、探索、顿悟”,这是任何科学发现所必须经历的三个阶段。
最后需要忠告年轻人的是,做学问单靠天分是不行的。靠天分可以年少风光一时,但不能持久,稍有挫折和不如意,就会颓废,最终一事无成。要想取得事业上的成功,要靠后天的勤奋和毅力,首要的是付出艰苦的劳动。
爱因斯坦曾给向他请教成功秘诀的一个青年人写了一个代数公式:A=X+Y+Z,他解释说:A代表你的成功,X代表你付出的劳动,Y代表你对研究问题的兴趣,Z表示你的谦虚和谨慎。俄国思想家赫尔岑说得好:“科学不是可以不劳而获的——诚然,在科学上,除了汗流满面是没有其它获致方法的;热情也罢,幻想也罢,以整个身心去渴望也罢,都不能代替劳动。”
注:此文是作者根据日在中科院研究生院所作的报告改写而成的。
[1] 科学中的美和对美的追求,钱德拉塞卡(朱志芳译),《中国青年科技》2001年第2期。
[2] 培养独立工作和独立思考的人,爱因斯坦(许良英译),《爱因斯坦文集》,商务印书馆,1979年。
[3] 美与物理学,杨振宁,《二十一世纪》第40期。
[4] 数学家与诗人:一种惊人的对称,蔡天新,日《中华读书报》。
[5]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严加安,2003年(未发表)。
本文发表于《中国数学会通讯》2008年第3期
想像重要还是知识重要二《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读《吹牛大王历险记》有感
如果我问你:“想象力和知识哪个更重要?”你会选哪个?换成你问我,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知识。在读《吹牛大王历险记》之前,我的答案永恒不变,那时,我认为想象力只是一些虚无缥缈的幻想。到后来才知道,它的真正含义。 敏豪森男爵是一个勇敢、聪明、临危不乱的人。他经历了许多有趣和危险的事,而结果总是令人匪夷所思而且哭笑不得。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一个故事,是男爵去打猎时的。他遇见了一头漂亮的梅花公鹿,而恰恰没有子弹了。公鹿近在咫尺,我们这位冰雪聪明的男爵灵机一动,取出几颗樱桃核充当子弹,一年以后,敏豪森再来打猎时偶遇上次被打中额头的梅花鹿,他惊诧地发现,公鹿头正中又长了一支角。原来,那是射进去的樱桃核发芽了!这件事既荒诞又合情合理,让人啼笑皆非。
想象力不是无谓的幻想,它真正的意义是把异想天开的奇想变成现实的东西,是思考怎样变化创造的动力马达。可以说,有想象力就有创造力,有创造力才有成功的资本。追求成功并不代表追求知识。知识人人都可以懂一些,想象力和创造力却未必人人具备,知识并不是成功的唯一标准,独具一格的方法和东西往往会出奇制胜。
所以,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我想,这也是《吹牛大王
历险记》为什么会“吹”成一本世界名著的一个原因。
南流小学五一班
想像重要还是知识重要三《想象力比知识更为重要》
想象力比知识更为重要
孙女两岁多的时候,有朋友送来一个跟孙女差不多一般高的大娃娃,身配白色婚纱、穿着粉红色长连衣裙,非常漂亮,孙女特别喜欢。每次来我这里都要紧紧地抱在怀里,爱抚着,口里还念念有词,像妈妈那样不停地小声跟自己的娃娃说悄悄话。
那天,我在客厅边看电视边照看她。孙女突然对我说:
“爷爷,我们要结婚!”
我回头一看,她怀里正抱着那个娃娃,我笑着问道:
“旸旸,你跟谁结婚呀?”
孙女一本正经地说:
“我跟这个小姐姐结婚。”
“好哇!结婚好!”
这时候,恰好奶奶走过来,孙女说:
“奶奶也要结婚。”
奶奶面带微笑地问:
“奶奶跟谁结婚呀?”
“您跟张博威结婚。”
奶奶连连说:
“好,好,好哇!”
张博威是谁呢?是我们的外孙子,年方两岁。我和奶奶情不自禁地大声笑了起来:这是典型的“乱点鸳鸯谱”!
孙女在我家里,主要活动就是游戏。家里给她预备了一些小女孩喜欢的娃娃,我家的房间也比较大,给孙女提供了比较充足的玩具和足够的游戏空间。孙女每次来之前,我们都先行“坚壁清野”,把有危险的或不许她玩的东西收藏起来或放置在她够不着的地方。她来了,想玩什么游戏,由她自己做主,想怎么玩就怎么玩。我们的原则是:只要没有危险,不限制,不干预,不支配,大人只是在旁边袖手旁观。需要的时候,我们给孙女打个下手。
孩子从很小的时候,就在性格上表现出了差异,女孩就是比男孩安稳一些。孙女从两岁开始,就经常玩一些“想象游戏”。所谓“想象游戏”,就是孩子在假想的情境里,按照她自己的意愿扮演各种角色,体验各种角色的思想情感的游戏。
比如,像妈妈那样给巴比娃娃脱衣服穿衣服,拿着小汤匙喂饭。在大沙发上玩那几个靠背,一会儿把靠背排成队,她像班长那样呼喊着“一二一”的口令,叫它们“齐步走”;一会儿把垫靠背摆成一张小孩床的样子,她躺在上面,身边还躺着一个小娃娃,她像妈妈那样哄孩子睡觉;一会儿又把靠背并排靠在沙发靠背上,她端坐在正中间,指着她左右的靠背说:“这都是我的孩子。”然后让奶奶给它们拍“全家福”……
上述这些游戏,属于“单独的想象性游戏”,随着年龄的增长,到三岁多,游戏便进一步复杂起来,开始玩“合作性的想象性游戏”。
比如:她玩小贴画,先是到处乱贴,我的书桌上,椅子上,我和奶奶的身上、脸上都贴。
后来,就玩买卖贴画的游戏。孙女说:
“爷爷,咱们买贴画吧!”
她让我撕一小块纸片当钱递给她,教导我说:
“买一毛钱的贴画。”
于是,我就照办,孙女就递给我一张贴画。我把她的贴画买完了,然后,我就卖贴画,她买贴画。玩得可开心了。
不只是成年人会想象,小孩子也是具有想象力的;而且,想象力还非常丰富。小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在看电视、画报和听讲故事中,获得了大量感性形象,通过自己加工改造,就重新形成了新的形象。这种想象性游戏,具有很大的主观随意性,对发展孩子的想象力很有好处。
孩子的想象性游戏常常以怪诞、夸张和取闹的形式出现,这很正常,家长不要限制、制止,对其怪诞成分不必指责或纠正,有时也难以纠正。比如,有谁能给两三岁的孩子讲清楚什么叫“结婚”?谁和谁结婚才合情、合理、合法?说不清楚就不要说,应当任凭孩子随意去想象。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为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对小孩子来说,发展想象力要先于灌输知识。
1968年,美国内华达州一位叫伊迪丝的三岁小女孩,从幼儿园回到家里告诉妈妈说,她已经认识礼品盒“OPEN”的第一个字母“O”。她的妈妈很吃惊,问她是怎么认识的。伊迪丝告诉妈妈说是她的幼儿园老师薇拉小姐教的。
这位妈妈一纸诉状把薇拉小姐所在的幼儿园告上了法庭,理由是该幼儿园剥夺了伊迪丝的想象力。因为她的女儿在认识“0”之前,能把“0”说成太阳、足球、鸟蛋之类的圆形的东西;然而,自从劳拉三世幼儿园教她识读二十六个字母,伊迪丝边失去了这种能力。她要求该幼儿园对这种后果负责,赔偿伊迪丝精神伤残费1000万美元。
最后的结果出人意料:伊迪丝的母亲胜诉了。西方国家竟然如此重视发展孩子的想象力,很值得中国家长深思。
想像重要还是知识重要四《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世界》
想像重要还是知识重要五《我们的想象力都去哪儿啦》
想象力都去哪儿啦
---《霍比特人2》的观后随笔
《霍比特人2》故事紧接着上一部《意外之旅》的结尾,比尔博和十三个矮人好不容易从半兽人的追杀中逃脱,继续向东方的孤山进发。然而,在幽暗密林的边缘,甘道夫再次与他们分道扬镳,因为他要继续调查“死灵法师”。比尔博和矮人们进入幽暗密林后,先是受到了巨型蜘蛛的袭击,之后又被居住在这里的“木精灵”俘虏。幸好比尔博戴上魔戒逃过一劫,最后把矮人全部解救出来,一行14人乘坐木桶来到了孤山脚下的长湖镇,在这里他们见到了日后杀死巨龙的人类勇士“巴德”。另一边,甘道夫在多尔戈多帮助下终于搞清楚了死灵法师的真实身份,他领导圣白议会将他从幽暗密林的根据地赶了出去。而木精灵们此时则面对来自多尔戈多半兽人的入侵,瑟兰迪尔、莱格拉斯父子齐上阵,与他们展开了殊死战斗。,,,,
看完影片走在回家的路上,女儿突然问道:“妈妈,这电影里的怪兽、精灵,,,,都是拍电影的想象出来的,是吗?”“是的。你看你这个星期要写作文,你也可以展开想象。”“我脑袋瓜里没有,也想象不出来!”我懵了,,,,
两者一对比不由得使我想问一句:同在蓝天下的我们为何差别就这么大?我们的想象力都去哪里啦?如果我们反思一下,我们会发现,至少在我们的生活中,似乎没有了想象、没有了传说。我们现在耳濡目染,能够看到的富于想象的,引起我们欢笑、思考或者感情得到触动的有哪些呢?如果让大家提出富于想象的作品,我们会举出哪些呢?三十岁以上得人都会清楚有铁臂阿童木,当时是收视率极高的。这几年,恐怕会是蜡笔小新、怪物史莱客、米老鼠唐老鸦、猫和老鼠等吧,超人、蛛蛛侠、蝙蝠侠等这些美国英雄在中国大地上横行,或者是哈里波特、黑客帝国、水世界等等,我们在欣赏之余,是不是也会感慨于美国人的想象、幽默,会不会想到这背后隐藏的美国人的智慧、聪明,再深入想一下,我们呢?
再看日前披露的一则消息让很多人感慨:教育进展国际评估组织对全球21个国家进行的调查显示,中国孩子的计算能力排名世界第一,想
象力却排名倒数第一,创造力排名倒数第五;在中小学生中,认为自己有好奇心和想象力的只占4.7%,希望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只占14.9%。
从调查情况看,中国孩子并非不聪明,但是他们张不开想象的翅膀。像陶行知先生所说,孩子的聪明像被裹“小脚儿”那样,今天裹,明天裹,今年裹,明年裹,似乎非把个个都裹成“三寸金头”不可。
是什么在给我们的孩子“裹头”呢?我想,大概有三。一是保守的传统教育观念,二是分数至上的教育机制,三是社会文化思想体制。
先说传统观念。中国教育的传统观念是给孩子“划道道”,这也不能做、那也做不得。现在又有人祭起《弟子规》做规范小孩子直到成人员工行为的范例,教他们亦步亦趋,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其实,老年间的规矩,今天很多已经过时,甚至迂腐可笑、荒诞不经。鲁迅先生很早就辛辣地讽刺了“二十四孝图”这类有很多封建糟粕的玩意儿,可有人却借着宣扬国学,一股脑儿拎出来“拯救”教育、“拯救”日渐失范的社会秩序,捎带手就把我们的孩子搭里头,做了被“裹头”的牺牲品。
再说教育机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对孩子要有“六大解放”,把学习的基本自由还给学生:一、解放他的头脑,使他能想;二、解放他的双手,使他能干;三、解放他的眼睛,使他能看;四、解放他的嘴,使他能谈;五、解放他的空间,使他能到大自然大社会里去取得更丰富的学问;六、解放他的时间,不把他的功课表填满,不逼迫他赶考,不和家长联合起来在功课上夹攻,要给他一些空闲时间消化所学,并且学一点他自己渴望学的学问,干一点他自己高兴干的事情。可直到今天,这些要求哪点儿做到了?不彻底改变目前“淘汰选拔”的教育机制,我们孩子的想象力是很难充分解放的。
最后说说社会文化思想体制。上世纪80年代,我曾经有6年时间给中小学领导干部讲授管理学和教育学。在此期间,我做过一项“创造思维”的调查。题目无非是给出几条线段和几个几何图形,请学员任意拼接出一些有意义的象征实物的图形。却发现一些领导干部的思维很贫乏,画不出几个来。我又把这项测验用到教师中,用到中学生、小学生和幼儿园孩子中。得出的结论是干部不如教师、教师不如学生,倒是幼儿园
的小孩子,思维非常活跃——画出的图形多、而且富有创意。
这样一个实验充分说明,愈来愈多的条条框框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当孩子们真有点儿创意时,会被允许吗?
作为教师的我想问问:我们如今的教育是知识重要还是想象力重要?以后我们中国也能拍出胜于《霍比特人》的大片吗?我期待着,,,,
想像重要还是知识重要的相关作文推荐网友推荐的作文相关链接本文()由网友投稿,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本站处理。本站发布的资源信息,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作者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eq比iq更重要辩论赛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