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o14年奥林匹克运动员会金牌得主中国都有哪些运动员

各国奥运奖金榜:中国前八都有奖 韩国免服兵役
  伦敦奥运会接近尾声,各国冠军已纷纷回国,享受掌声和鲜花的同时,享受一点奖励,谁能说有错呢?
  古希腊的奥林匹克运动会上,冠军的奖励只是一个橄榄枝编成的花环。到了现代奥运会上,冠军的奖励则多以奖金来体现,而且奖金数量一届比一届丰厚。
  中国:排名前八都有奖
  中国体育代表团历届奥运会都有奖励制度,雅典之前的奥运会,所有获得金牌的运动员将会获得15万元的奖金,而北京奥运会由于主场作战开了特例,金牌35万元、银牌20万元、铜牌15万元。
  伦敦奥运会,为了更好鼓励运动员在客场继续保持北京奥运会的高水平,体育总局开出的冠军奖金达到惊人的50万元,创造历届奥运会的新高。据了解,除了冠军,亚军和季军也将有相当数额的奖金,所有项目排名前八的运动员,都将有奖金的奖励。
  各种奖励中,各级政府和赞助商的奖励是重中之重。
  韩国:获得奖牌免服兵役
  除奖金外,韩国政府还为获得奖牌的运动员免除兵役。按照韩国法律,每个身体状况合格的男性公民在成年后必须服两年两个月兵役,不过,在奥运会上获得奖牌的运动员,以及亚运会上取得金牌的运动员,都可以免除兵役,只需接受为期约4周左右的军训即可。
  以韩国跳马名将杨鹤善为例,他在跳马项目中折桂,获得了韩国奥运史上首枚体操金牌,除了免服兵役,赛后各界对他的奖励也是花样繁多。到目前为止,总奖金金额达到了820万元人民币,奥运会后“钱途”一片光明。
  韩国著名食品企业农心集团给出的奖励十分独特,他们向杨鹤善一家提供一辈子免费方便面。农心集团之所以提供方便面,是因为此前在杨鹤善夺金后,母亲接受电视台采访时说道:“儿子,等你回来给你做好吃的犒劳你,煮乌龙面(韩国国内方便面中的一种)怎么样?”
  韩国著名企业LG也慷慨解囊,LG会长决定给予杨鹤善5亿韩元(约合280万元人民币)的奖金。此外,随着杨鹤善的夺金,他家里原本居住的塑料大棚房子也引起广泛关注,光州SM集团决定向杨鹤善提供一套面积100多平方米的高档公寓,价值2亿韩元(约合110万元人民币)。
  马来西亚:富商悬赏12.5kg金砖
  阿塞拜疆为求金牌,开出75万美元(约477万元人民币)的诱人奖金;新加坡欲用50万欧元(约390万元人民币)实现奥运金牌零的突破。
  马来西亚也为金牌得主提供了20万美元(约127万元人民币)的奖赏。
  不过,与马来西亚官方奖金相比,民间的奖励更可观。马来西亚一金矿矿主宣布,只要有马来西亚羽毛球选手在伦敦奥运会上夺取金牌,他就将奖赏一块12.5公斤重的大金砖,市价约合人民币400万元。只是最后李宗伟不抵林丹,这块大金砖才没有发出来。
  泰国:分期付款支付奖金
  从上面几个国家的奖励办法来看,亚洲国家为夺奥运金牌,出手都颇为阔绰,就连泰国也非常大方:奥运冠军将得到大约1000万泰铢(约合200万元人民币)的奖励。
  但是,这笔钱并不是一次性支付给运动员,而是采用如今最流行的“分期付款”方式。
  据悉,第一笔支付给奥运奖牌运动员的报酬,为他所得奖金的一半。另一半会在余下20年间,以分期付款的形式直接打到运动员的银行账户上。
  “我们希望大多数运动员能管理好自己的财产。”泰国奥委会官员差龙表示,这样做的目的是不想看到运动员一下子就把金钱挥霍空了。
  英国:最抠门奖金为0元
  看了这么多亚洲国家的奖励办法,那么欧美国家对于金牌获得者又有怎样的奖励政策呢?
  俄罗斯为金牌选手开出了81.4万元人民币的国家奖励,除此之外,得到奖牌的运动员还可以接受赞助商和当地政府奖励。
  金牌大鳄美国对金牌得主的官方奖励仅为15.7万元人民币。不过,在这个商业化高度发达和造星业高度发达的国度,运动员完全可以在商场中“以丰补歉”。
  然而,美国政府的奖励政策还不是最“抠门”的,因为东道主英国甚至不会给在伦敦奥运会取得金牌的英国运动员任何现金奖励。每个金牌获得者会用他(她)的照片,做成英国皇家邮政邮票。
  除了超过1000万卢比(约合163万元人民币)的奖金外,可终身免费乘坐火车的头等车厢。
  朝鲜、希腊
  奥运英雄成为国家公务员也是许多国家的奖励方式。朝鲜运动员在获奖牌后将得到国家公职。希腊的奥运冠军选手也可获得一个不错的公务员职位,通常是当上军队中的军官。
  加拿大
  金牌2万美元、银牌1.5万美元、铜牌1万美元。
  澳大利亚
  金牌13.5万元、银牌9万元、铜牌4.5万元,教练将获得总数的四分之一。
相关专题:专题 
更多关于&&&&&&&&&&&的新闻中国这届奥运会金牌的得主很多都是本科大学在校学生,他们都不是职业运动员吗?
按投票排序
谢邀请。就我知道的,应该有两种情况。第一种,叫做“学生运动员”。本来就是在校的体育特长生,因体育成绩优秀而在参加国际大赛。比如清华的“眼镜飞人”胡凯,以及跳远运动员王颖。但这种情况在中国及其罕见,由于中国特殊的体育体制,使得原本属于高校体育运动领域的资源被专业队占用。第二种,也是最为常见的,叫做“运动员学生”,是职业运动员,隶属于国家体育总局,也是“教体结合”的宣传范例。对于运动员学生来说,日常生活基本以训练为主,学习只占很小的部分,甚至只在学校挂名。
同意@杨欢 的观点,补充一点点关于运动员的分类:
现在参与各类国际国内比赛(包含奥运会)的中国籍选手一般分为三类:
1、总局注册运动员——国家健将级、全国前X名(不同项目不一样)可以直接进入一些相应的大学(如北体大)
2、原参与专业训练的运动员但仅训练至某个年龄即不再参与专业训练,未注册(如全国大学生比赛中的甲B组)——业余的看他们是专业,而专业的又认为他们是业余的;
3、纯业余非注册天才选手,游离于体制外,但参加奥运会也要先接受组织的接纳和领导。。。
要看看:1. 这些大学生运动员是不是通过正常途径考进去的;2. 入校后是否有和其他学生一样天天参与课堂学习,做笔记,一起参加期末考试。我上大学的时候,学校里曾经贴出巨大横幅热烈欢迎某世界冠军入学。当时看着欢迎标语有点不舒服,但又想说,这样也好,至少他们退役后不会去搓澡摆地摊了。后来听人说那个学院的人也基本没有见过那些世界冠军来上课。
向今年山大400米栏的程文,他就是和我们一样,正常的参加高考,只是体育生而已,专业应该是社体,他之所以能去伦敦参加奥运会,是因为在去年某个比较权威的比赛中成绩达到了一个奥组委设定的成绩,所有达到那个成绩的人应该都有资格报名参加奥运会。。。高手有时候还是在民间啊。。。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第31届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金牌得主陈晓升
&|&&|&&|&&|&&|&&|&&|&&|&&|&&|&&|&&|&
& 今天是:&&& 欢迎您光临[3edu教育网]!本站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您最希望得到的,正是我们最乐于献上的。
◆您现在的位置:&&>>&&>>&&>>&&>>&&>>&论文正文
第31届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金牌得主陈晓升
第31届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金牌得主陈晓升
&&&&将本站加入收藏,以便日后访问。&&&&
第31届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金牌得主陈晓升
个人简介:  陈晓升,1982年出生,江苏省张家港市梁丰高级中学高三(9)班学生。参加高级以上数学、物理竞赛10余次,次次获奖。2000年5月参加在印尼雅加达举办的首届亚洲国家中学生物理竞赛获金牌,陈晓升7月参加在英国莱斯特举行的第31届国际物理奥林匹克赛获金牌被保送至北京大学物理系。    A    日,陈晓升出生于江苏省张家港市鹿苑镇范港村的一户普通的农民家庭。这一天是大年初五,按当地风俗正是万家喜接财神的日子,陈家喜接贵子,自然是喜上加喜。陈父逢人便说:“财神爷赐给儿子。”谁也没有想到,19年后,就是这名财神赐予的“小子”竟然登上了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的最高领奖台,为祖国赢得了巨大的荣誉。    小时候的晓升并没有表现出什么与众不同之处,只是对数字有着过人的敏感。父母都是缝纫师,唯一的姐姐长他8岁,早已入了学。和许多家长一样,闲来时,父母教在缝纫机旁玩耍的晓升识数。三、四岁时,晓升已经能进行简单的算术运算了。每次父母将简单的帐目拿给他算时,他都能又快又准地算出来。晓升入学表现出一种极强的求知欲望。上小学的姐姐教会他“1”后面添个“0”是“十”,添两个“0”是“百”,添三个“0”是“千”……晓升很快便掌握了。他好奇地问姐姐:“千亿上面是多少?”还没有学到的姐姐一时语塞,答不上来。这时一旁的爷爷告诉他是“兆”。……渐渐地,上小学的姐姐算帐已经算不过他了。    1988年9月,7岁的晓升背起书包,成为村小学一年级的学生。老师发现这个大眼睛忽闪忽闪的小子非常淘气,学习不用功,但算术成绩却出奇地好。每次布置家庭作业,算术题做得又快又准,而语文题却常常出错甚至忘了做。因此,小学时的晓升就偏科:算术成绩拔尖,语文成绩一般。    小学五年级时,一次偶然垂青的机会让晓升初露锋芒。每年市里搞一次小学生数学竞赛,以往镇里选拔参赛选手都是从镇中心小学挑选,从不考虑村小,毕竟,中心小学的教学质量的确比各村小学高好多。那一年镇中心小学刚上任一名年轻的教导主任,为了体现公平的原则,也为了选出最优秀的选手代表镇里参赛,他决定先在全镇搞一次选拔赛。范港村小学接到通知后,选出陈晓升等三名学生参赛。镇中心小学有老师专门辅导参赛学生,而村小没有这个条件。数学老师许锦明去镇上买回三本《小学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习题集》发给陈晓升三人,让他们自己看。晓升拿到书后,钻研进去入了迷。遇到不懂的,问许老师,有的题许老师也解不出,他就找来姐姐初中的数学书、参考书,自己揣摩,反复演算,他把这种枯燥的演算当成一种享受,从中找到了无穷的乐趣。10天后,在镇选拔赛上,晓升考出满分,夺得第一名。在之后代表镇参加张家港市小学生数学竞赛中,陈晓升又一次考出满分,勇夺全市第一名,轰动乡里。当了解到“状元郎”只是村小的学生后,领导和老师们连连称,难以置信。在随后的苏州市(地区)学生数学竞赛中,晓升又取得二等奖的好成绩。从此,陈晓升一发不可收拾,屡屡在各级竞赛中获奖,成为远近闻名的“竞赛专业户”。    B    “长大了当科学家”,这是陈晓升儿时的梦想。如果说儿时的这种理想,还只是比较模糊、比较笼统的话,那么,在步入江苏省重点中学――梁丰高级中学后,随着自己在物理学科的学习上不断取得骄人的成绩,陈晓升心中的理想和目标也便渐渐地清晰起来、具体起来。    1994年,搞学科竞赛有着优良传统的梁丰高级中学为了争创名牌使学科竞赛更上一个台阶,决定在全市40多所中学的初二学生中挑选出40位理科尖子,这些学生除了将进入全国一流高等学府作为目标外,还比其它班的学生更多一个任务:在全省、全国乃至世界的理科竞赛中拿奖。消息传出后,班主任王利民老师马上赶到陈晓升的家里,动员他考“理科班”,王老师说:“晓升天资好,应该到最优秀的学校里接受深造。”老师的诚意令晓升非常感动,也为了自己喜爱的“理科”,晓升报名参加了考试。当考试还剩最后一门时,学校接到通知:由于陈晓升在数学竞赛中的出色成绩,他被免试保送到理科班。得知消息十分激动的陈晓升还是决定考完最后一门。结果,在1200多名考生中,他考出总分第一名的好成绩。    进入理科班,老师让每个人定一个努力目标,选一门专长学科。晓升的视始目标是“考入全国一流高等学府”,在选择专长学科时,他犹豫了:自己数学底子厚,基础好,似乎更合适一点,而物理自己特别喜好,但刚刚接触,没有基础,选择了物理就意味着大家在同一起跑线上。他回去征询父母的意见,父母说:“你喜欢什么就选什么吧。”晓升说:“数学相对死板,而物理更好玩。”于是,他选择了物理,从此与物理结下不解情结,这一“玩”便“玩”到了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的最高领奖台。迷上了物理,从此,晓升把业余时间都倾注到物理的学习上。每周,他都制定一个学习,在完成其余各科学习任务的基础上,他严格按照的内容,在物理学科的海洋中挥臂畅游。    初三升高一的暑假,没有暑假作业,而高中的书已发下来,晓升一头扎进物理书里,一口气自学完高中物理课程。为了提高动手实践能力,也是兴趣使然,他动手完成课本后的每一个小实验,没有现成的材料,想尽办法制作,至今做过多少小实验,父母数不清,他自己也记不清了。    梁丰中学有着良好的学科竞赛氛围,进了梁丰,陈晓升无形中便有了竞赛的意识。进人高一,他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在全国物理竞赛中获奖。高二刚开学,他参加了江苏省中学生物理竞赛,获得一等奖(第4名),接着入选江苏代表队参加第15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再获一等奖(第14名)。    高二结束时,陈晓升己被确定保送北京大学物理系。这使得无后顾之忧的他如鱼得水,把精力和时间全部投人到物理学科的竞赛中来。    C    1999年,陈晓升迎来他中学时代最辉煌的时刻,这二年,他获得江苏省中学生物理竞赛第一名,接着在南京大学举行的全国第16届中学生物理赛中又夺得第一名,并入选国家集训队20人的大名单,备战第31届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在上海集训的2个月内,陈晓升以扎实的功底和良好的竞技状态,赢得指导老师和专家的一致首肯,被最终圈定为中国代表队的5名选手之一。日至5月3日,在印尼雅加达举行的首届亚洲国家中学生物理竞赛上,陈晓升小试锋芒,一举夺得金牌。    从雅加达凯旋归来后,中国代表队的5名选手集中在上海复旦大学,为参加今年7月上、中旬在英国莱斯特举行的31届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作最后阶段的冲刺准备。这期间,陈晓升意外受伤,差一点无缘英国大赛。    中国代表队的5名选手平均身高1.80米,个个不仅是学习上的尖子,还是运动场上的好手。5月29日星期一下午5点多钟,紧张学习了一天的5名小伙子抱着篮球,来到篮球场上“潇洒走一回”。猛打猛冲的晓升在做一个上篮动作时与人撞在一起,重重地摔在水泥球场上,只听到“咯蹦”一声脆响,晓升的右胳膊再也不能动弹,剧烈的疼痛使他额上渗出豆大的汗珠,脸色一片惨白。队友们赶紧将他送到就近的岳阳医院,经初步诊断为右上臂粉碎骨折,右掌中指骨裂。医生说,需立即动手术,保守估计,起码要一个月右手才能活动,而一个月后,大赛就将开始,晓升能否参赛?是个未知数。晓升本人心急如焚,众人也为他捏了一把汗。    当天晚上,躺在病床上的晓升打电话给姐姐,开口就说:“姐,我不行了,出事了。”语气中透出心灰意冷,初闻此言,姐姐以为他被淘汰下来,忙安慰他,技不如人嘛可以理解。当弄清事情的真相后,一向温和的姐姐对他了发了火:“你怎么这样不小心?你数数你身上有多少伤疤?上初中时踢足球把右腿踢断过一次,你是好了伤疤忘了痛!这节骨眼上又把右手摔断,怎么写字?你呀……”陈晓升1.81米的个头,天生一副运动员的体质。上小学时,他参加镇小学生运动会大出风头,被市体委的老师一眼相中,要挑他到体校当运动员。后来小学老师和父母不同意,才没有去成。如今看来,运动场少了一员健将,物理界多一名新星。    6月1日动手术。上午7∶50推进手术室,下午2∶15才出来。手术非常复杂,要把受伤的右上臂划开一道30公分长的口子,然后把一条28公分长的不锈钢钉(绞锁髓内钉)放进去,两头用三只姆指长的螺丝与断骨绞在一起。手术前,晓升的母亲吴秋霞看见医生将那么长的一根钢钉进去,心都提到了嗓子眼上。    手术后,因为害怕影响思维,陈晓升死活不肯吃止痛片。疼痛袭来,黄豆大的汗珠不停地滚下来,他哼都不哼一声。手术后的第3天,晓升疼得晕倒在厕所里。母亲的哭喊引来众多医生、护士,大家把抬到病床上,掐了一阵人中穴,方缓缓醒来。看到哭成泪人的母亲,晓升努力挤出一丝笑意,安慰她说“没事没事。”    那些日子,晓升手吊绷带、打石膏,左手插着输液管,动弹不得。肉体的疼痛对他来说能够忍受,最让他不安的是能否如期参加比赛?如果去不了,自己抱憾终身不说,也辜负了国家、老师及众多对自己寄予厚望的人的关心和培养啊!想着这些,晓升意志消沉,郁郁寡欢。    D    陈晓升受伤后,集训队班主任杜四德、指导老师兼领队蒋最敏先后赶到医院,看望着安慰他,送来龟蛇粉等营养品。晓升动手术后第四天,刚刚出差回来的复旦大学物理系主任郑永令教授得到消息后,立即赶到医院,看望得意门生,安慰他说:“护照已经办好,换人是来不及了,你目前的任务就是好好休养,争取早日恢复好,参加比赛,相信你能行!”郑教授的话如同给陈晓升注射了一支兴奋剂,心头的担忧一扫而光。得知晓升家在农村,经济负担比较重,郑教授又多方争取,筹到2000元现金送到晓升父母手中。    晓升的4名队友也常常抽空来医院看望他,给他打气。大伙说:“上次在亚洲赛上,我们与台湾代表队都获得5枚金牌,但我们的个人成绩一个压他们一个,这次到国际赛场上,我们还要压住他们。晓升,你要压住你的对手哟。”后来,在英国,他们完成了任务,中国队全部夺得金牌,而台湾队只夺得2枚金牌,中国队中的第5名世界排名第11名,而台湾队中的第1名世界排名第14名,中国代表队占有绝对优势。这都是后话。    手术后半个月,陈晓升的右手已经能轻轻移动。他再也躺不住了,要求出院,又投入到紧张的冲刺复习中。开始时,他用左手托着右手,艰难地演算、写字的速度极慢,到比赛时,他已能比较快地书写了。  7月8日,陈晓升随中国代表飞赴英国中部城市莱斯特,在莱斯特大学环境优雅的校园里,向金牌发起冲击。    和其他选手一样,陈晓升西装革履,气宇轩昂,除了中国队成员外,谁都不知道这位彬彬有礼的中国选手是带伤参赛,至今知道这位彬彬有礼的中国选手是带伤参赛,至今右臂中还固定着一根钢钉和三只螺丝。    7月10日上午,笔试。晓升左手托着右手,艰难地答题。题量比较大,而受伤的手制约着答题的速度,可以想象,这对惜时如金的比赛来说,是一个不小的影响。但晓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却谦虚地说:“没有太大的影响。”    7月12日上午,实验。这是晓升的强项。做完第一道“电光综合实验题”后,由于用手较多,晓升感到右臂一阵阵酸痛。做第二道“测量摩擦系数和磁阻力系数实验题”时,晓升只能用不太娴熟的左手进行操作。当终于做完实验时,离考试结束仅剩2分钟了。    7月14日,北京时间下午3点多钟,已得知自己获得金牌的陈晓升难以抑制内心激动,打越洋电话给姐姐报喜。而几天来一直守候在电话机旁的姐姐听到这个消息后,喜极而泣。
《第31届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金牌得主陈晓升》一文由3edu教育网www.3edu.net摘录,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温馨提示】3edu教育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损害了您的权益,请与站长联系修正。
上一篇论文: 下一篇论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疼痛奥林匹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