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电子商务进农村为题以共享与发展为题,写一篇议论文文

原标题: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带来康养产业发展的重大利好

昨天小编的朋友圈被刷屏了,因为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乡村是具有自然、社会、经济特征的地域综合体,兼具生产、生活、生态、文化等多重功能,与城镇互促互进、共生共存,共同构成人类活动的主要空间。乡村兴则国家兴,乡村衰则国家衰。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乡村,一直是国家的重要发展战略,也是大家所关注的重点领域,乡村振兴,涉及到农业经济发展、旅游、休闲、康养等等众多产业,那么,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与生态康养与哪些关系呢?又会带来哪些利好呢?我们和大家一起来学习,我们总结了八个要点,其中包括大家关心的康养基地、生态修复土地用于康养产业的新政策等。

一、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鼓励工商资本到农村投资

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工程,鼓励通过多种形式开展适度规模经营。培育发展家庭农场,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水平,鼓励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不断壮大农林产业化龙头企业,鼓励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鼓励工商资本到农村投资适合产业化、规模化经营的农业项目,提供区域性、系统性解决方案,与当地农户形成互惠共赢的产业共同体。

如果想实现产业化和规模化,工商资本下农村是最直接的方式,培育更多的涉农林产业的龙头企业,才能更好地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股权合作将是重要的方式

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发展多种形式的股份合作。完善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的占有、收益、有偿退出及抵押、担保、继承等权能和管理办法。研究制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充实农村集体产权权能。鼓励经济实力强的农村集体组织辐射带动周边村庄共同发展。

以什么样的形式和农村合作,普遍的作法是租赁农村土地,这样后续的经营,和农民的关系不大,此次发布的规划中,强调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发展多种形式的股份合作,虽然目前,部分工商资本,怕麻烦,想一次性租赁或买断,但从长远看来,根据规划,发展股份合作,共同发展,利益共享是国家所希望的、未来的发展趋势。

三、推动农村产业深度融合,推动健康养老等融合发展

把握城乡发展格局发生重要变化的机遇,培育农业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打造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新载体新模式,推动要素跨界配置和产业有机融合,让农村一二三产业在融合发展中同步升级、同步增值、同步受益。

发掘新功能新价值:顺应城乡居民消费拓展升级趋势,结合各地资源禀赋,深入发掘农业农村的生态涵养、休闲观光、文化体验、健康养老等多种功能和多重价值。

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深入实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建设具有广泛性的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基础设施,加快建立健全适应农产品电商发展的标准体系。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发展乡村共享经济等新业态,推动科技、人文等元素融入农业。强化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对现代农业产业链的引领支撑作用,构建全程覆盖、区域集成、配套完备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着力优化农村消费环境,不断优化农村消费结构,提升农村消费层次。

打造新载体新模式:依托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科技园区、农产品加工园、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等,打造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平台载体,促进农业内部融合、延伸农业产业链、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发展农业新型业态等多模式融合发展。加快培育农商产业联盟、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等新型产业链主体,打造一批产加销一体的全产业链企业集群。推进农业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和田园综合体试点建设。加快培育一批“农字号”特色小镇,在有条件的地区建设培育特色商贸小镇,推动农村产业发展与新型城镇化相结合。

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树立和推介一批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品牌,培育一批美丽休闲乡村、休闲农庄(园)、休闲观光园区、国家森林步道、康养基地、森林人家、乡村民居、乡村旅游区(点)等精品,搭建发布推介平台,开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发布推介活动。

此次规划强调:顺应城乡居民消费拓展升级趋势,结合各地资源禀赋,深入发掘农业农村的生态涵养、休闲观光、文化体验、健康养老等多种功能和多重价值。农村的健康养老功能和价值,是大家看得到的一个重要方向,也是目前健康养老产业正在积极努力的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依托农业园区,融合健康养老服务,也是农村健康养老发展的一个重要形式,除此之外,规划在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中,重点强调培育休闲农庄、康养基地等,都是生态康养发展的重大机遇。

五、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生态修复土地3%可开发康养老等产业

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加快转变生产生活方式,推动乡村生态振兴,建设生活环境整洁优美、生态系统稳定健康、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宜居美丽乡村。

以建设美丽宜居村庄为导向,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

发挥自然资源多重效益: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生态种养等产业,打造乡村生态产业链。进一步盘活森林、草原、湿地等自然资源,允许集体经济组织灵活利用现有生产服务设施用地开展相关经营活动。鼓励各类社会主体参与生态保护修复,对集中连片开展生态修复达到一定规模的经营主体,允许在符合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依法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坚持节约集约用地的前提下,利用1-3%治理面积从事旅游、康养、体育、设施农业等产业开发。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面开展森林经营方案编制工作,扩大商品林经营自主权,鼓励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支持开展林权收储担保服务。完善生态资源管护机制,设立生态管护员工作岗位,鼓励当地群众参与生态管护和管理服务。进一步健全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研究探索生态资源价值评估方法并开展试点。

兴林富民行动:优化资源要素配置,构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备、结构优化的林业产业体系、服务体系,建立一批标准化、集约化、规模化示范基地。加快智慧林业发展,推动林区网络和信息基础设施基本全覆盖,建设林业基础数据库、资源监控体系、新型林区综合公共服务平台。大力推进森林生态标志产品认证,建立森林生态产品品牌保证监督体系和产品追溯体系,建设森林生态产品信息发布和网上交易平台。

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对此前经济发展过程中造成的生态破坏,在此次规划中明确,对集中连片开展生态修复达到一定规模的经营主体,可以利用1-3%治理面积从事旅游、康养等产业开发,这将有利于生态修复,同时也对推动康养等产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中国林业与环境促进会生态养老分会目前正在编制生态康养基地的标准,这也是推动农林产业,发展康养的重要落地措施。

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乡村文化特色的康养产业

立足乡村文明,吸取城市文明及外来文化优秀成果,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赋予时代内涵、丰富表现形式,为增强文化自信提供优质载体。

保护利用乡村传统文化:实施农耕文化传承保护工程,深入挖掘农耕文化中蕴含的优秀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充分发挥其在凝聚人心、教化群众、淳化民风中的重要作用。划定乡村建设的历史文化保护线,保护好文物古迹、传统村落、民族村寨、传统建筑、农业遗迹、灌溉工程遗产。传承传统建筑文化,使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融入乡村建设与维护。支持农村地区优秀戏曲曲艺、少数民族文化、民间文化等传承发展。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度,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工程。实施乡村经济社会变迁物证征藏工程,鼓励乡村史志修编。

重塑乡村文化生态:紧密结合特色小镇、美丽乡村建设,深入挖掘乡村特色文化符号,盘活地方和民族特色文化资源,走特色化、差异化发展之路。以形神兼备为导向,保护乡村原有建筑风貌和村落格局,把民族民间文化元素融入乡村建设,深挖历史古韵,弘扬人文之美,重塑诗意闲适的人文环境和田绿草青的居住环境,重现原生田园风光和原本乡情乡愁。引导企业家、文化工作者、退休人员、文化志愿者等投身乡村文化建设,丰富农村文化业态。

发展乡村特色文化产业:加强规划引导、典型示范,挖掘培养乡土文化本土人才,建设一批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农耕文化产业展示区,打造一批特色文化产业乡镇、文化产业特色村和文化产业群。大力推动农村地区实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培育形成具有民族和地域特色的传统工艺产品,促进传统工艺提高品质、形成品牌、带动就业。积极开发传统节日文化用品和武术、戏曲、舞龙、舞狮、锣鼓等民间艺术、民俗表演项目,促进文化资源与现代消费需求有效对接。推动文化、旅游与其他产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

中国传统农耕文明对社会的发展影响深远,农村不仅有优美的自然风险,更有值得挖掘的优秀传统文化,这是能够深入中国人心灵的文化记忆,发展乡村特色文化产业,是规划中强调的重点,而文化产业和旅游、康养产业是可以深度融合的好搭档,创新乡村文化产业发展,一定能够找到新的爆发点。中国健康养老产业联盟将也各地的地方政府、合作伙伴,共同探讨,寻找乡村文化特色的康养产业的发展。

七、提升农村养老服务能力,鼓励集体用地优先发展养老服务

适应农村人口老龄化加剧形势,加快建立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农村养老服务体系。以乡镇为中心,建立具有综合服务功能、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机构,与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农村特困供养服务、农村互助养老服务相互配合,形成农村基本养老服务网络。提高乡村卫生服务机构为老年人提供医疗保健服务的能力。支持主要面向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的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推进农村幸福院等互助型养老服务发展,建立健全农村留守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开发农村康养产业项目。鼓励村集体建设用地优先用于发展养老服务。

农村养老计划:通过邻里互助、亲友相助、志愿服务等模式,大力发展农村互助养老服务,依托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站)、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村卫生室、农家书屋、全民健身设施等,为老年人提供关爱服务。统筹规划建设公益性养老服务设计,50%的乡镇建有1所农村养老机构。

因支付能力和人口集中度等原因,我国的农村养老服务一直较弱,发展难度较大。规划除了立足解决农村本地的养老服务,还强调开发农村康养产业项目,同时鼓励村集体建设用地优先用于发展养老服务。希望接下来,对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发展养老,给予更多的政策支持。

八、加强乡村振兴用地保障,对发展新产业新业态给予指标奖励

完善农村土地利用管理政策体系,盘活存量,用好流量,辅以增量,激活农村土地资源资产,保障乡村振兴用地需求。

健全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总结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经验,逐步扩大试点,加快土地管理法修改。探索具体用地项目公共利益认定机制,完善征地补偿标准,建立被征地农民长远生计的多元保障机制。建立健全依法公平取得、节约集约使用、自愿有偿退出的宅基地管理制度。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前提下,赋予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权能,明确入市范围和途径。建立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

完善农村新增用地保障机制:统筹农业农村各项土地利用活动,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可以预留一定比例的规划建设用地指标,用于农业农村发展。根据规划确定的用地结构和布局,年度土地利用计划分配中可安排一定比例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专项支持农业农村发展。对于农业生产过程中所需各类生产设施和附属设施用地,以及由于农业规模经营必须兴建的配套设施,在不占用永久基本农田的前提下,纳入设施农用地管理,实行县级备案。鼓励农业生产与村庄建设用地复合利用,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拓展土地使用功能。

盘活农村存量建设用地:完善农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政策,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落实宅基地集体所有权,保障宅基地农户资格权和农民房屋财产权,适度放活宅基地和农民房屋使用权,不得违规违法买卖宅基地,严格实行土地用途管制,严格禁止下乡利用农村宅基地建设别墅大院和私人会馆。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前提下,允许县级政府通过村土地利用规划调整优化村庄用地布局,有效利用农村零星分散的存量建设用地。对利用收储农村闲置建设用地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的,给予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奖励。

土地是农村发展的根本问题,只有发展用地得到保障,才能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特别是针对康养的土地政策,将直接影响农村康养产业的发展。

来源:中健联盟产业研究中心

}

可选中1个或多个下面的关键词,搜索相关资料。也可直接点“搜索资料”搜索整个问题。

2000字的讠仑文有点少,不过你是用在什么地方的?

}

原标题:1小时1块钱,共享单车到底咋赚钱?看这一篇就够了

点击上方蓝字“电子商务的那点事”快速关注

电子商务的那点事:ecdeshi

一个电商人关注的订阅号,重磅、头条、有货、爆料、小道消息、内幕、讨薪、挖掘美女。投稿请发内容至

恰好今天,一位朋友问了我一个问题:共享单车真的会盈利吗?我就进行了一遍完整的分析。后来,我进行了完整的总结,觉得可以尝试通过这个问题,来分析一下共享单车的商业模式,从产品经理的视角看看一家公司的发展路径可能会如何。

共享单车真的能盈利吗?

共享单车已经成为过去一年绕不过的一个关键话题,无论各种模式的分析和猜测,往往都是立足于用户端、投资人端来思考的,期间很多八卦满天飞,很少有人去认真讨论其背后的商业模式。此前摩拜单车的创始人胡玮玮在一席演讲时表示,如果做失败了,大不了做了一件公益。这个言论更是让共享单车盈利问题变得扑朔迷离。

据统计,18家共享单车玩家已经完成超过30亿人民币的融资,可是看起来运营成本如此之高的共享单车,真的有盈利可能吗?

首先声明:我认为共享单车可以盈利,但我会先分析不可能盈利的模式,再分析可能盈利的模式。

四种常见模式让共享单车盈利变为不可能

我们通过总结共享单车所有可能的盈利模式,认为其中的四种模式让共享单车盈利变为不可能。

今天还在路上跑的各种共享单车,所使用的都属于单边交易模式:

用户扫码开锁,骑行结束后自动扣费。这种模式的盈利空间是可以进行比较精准的测算的,而且天花板比较低。

比如摩拜单车,一辆车如果费用是1500元,自然折旧周期是4年,那么每年的折旧成本是不到400元,每天大约1元。如果再算上投放、维护、损坏、偷盗等运营成本,一辆车每天的运营成本大约可以是2-3元。如果每次骑行的费用是1元,那么如果每天每辆车被骑3次,则可以打平成本,高于3次则可以盈利。

这种模式是典型的单边供需交易,不属于互联网平台模式,比较像传统的供应链模式:

自行车厂商把车卖给摩拜单车,摩拜再来通过单次租用的方式,向C端用户提供租用服务,按次付费。

这种模式实际上不算是共享经济模式,而是单边的租赁模式。对于摩拜而言,它获取到尽可能多的C端用户就非常重要,早期需要通过各种打折促销的方式把用户拉上来,然后培养习惯,再想办法提升每辆车的使用频率。

如果一个城市里骑自行车的人只有100万,摩拜需要想办法把这100万人都拦在手里,它的竞争模式就是传统的服务竞争,争夺的只有单边用户,所以只能打价格战,只能想办法刺激需求。这种模式的天花板很低,可能一个城市只能运作到每辆车每天被骑3次,将将打平成本,盈利很难。

在单边交易之外,几乎所有的共享单车平台都开启了“要使用先交押金”的模式,押金从每人99元到299元不等。

我们算一笔张,如果一个共享单车平台可以拉入1000万C端用户,每人押金200元,用户每次退回押金的平均周期是6个月,那么这个平台就可以保障在半年时间里始终保持多达20亿人民币的现金储备。这么多钱不去投资真是可惜了,如果年化率是5%,那么一年下来这个平台至少可以多赚1个亿。

这种空手套白狼的玩法,其实是典型的金融投资,无论银行、保险,或者一些互联网平台都是这么玩,而且风险很低。可是对于共享单车平台而言,这种盈利的天花板也很低。因为C端用户的上限决定了押金规模,本质上和第一种模式是一样的。这种模式可能可以帮助平台打平成本,但是指望它大规模盈利是不现实的。

有一种假设,如果共享单车平台可以拉入足够多的C端用户,也就是说这个市场足够大了,是不是可以真正实现共享单车模式——单车不是平台来提供,而是由个人或者租车公司来提供。

C2C式的共享单车模式

假如C端用户足够多,摩拜或者ofo可以尝试将“密码锁+GPS”租给个人,鼓励个人将自己的单车投放到平台来让他人骑行使用,自己收取租用分利。这个方法很像滴滴顺风车。

但是这个模式有个很大的问题,单车不是汽车。我可以让别人来坐车,但我不会把车随便借给别人,或者说得更具体一点,我不会把贵重的东西随便借给别人。那么,可能出现一个情况,大家共享出来的都是一些比较差、比较难骑的车,进而也就没人爱惜这些车,市场就会越来越乱,这有点像“劣币驱逐良币”。

但仍然存在一种可能,就是我把我那价值1000元的单车租给爱惜它的人,就像Airbnb的模式,那些对骑行品质要求比较高的高端用户,他会比较爱惜我的车,而且租赁费用也比较贵,属于消费升级的范畴。

但是这种模式的空间到底有多大,还需要深入分析,毕竟从广大的单车用户中挖掘出高端用户,其转化率到底多少为未可知,应用场景也和现在的共享模式区别很大,盈利空间也不好计算。

B2C式的共享单车模式

另一种单车共享模式,有可能是出现一些专门的租车公司,他们替代了如今摩拜和ofo的一些工作,专门来做供给和区域运营。这种模式比较像携程上的租车,一边对接租车需求的C端用户,一边对接本地的租赁公司。

这种模式在O2O时代,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叫做“城市合伙人”。本地运营单车,可以将风险从平台剥离,平台只专注于确保服务品质监控和平台本身的维护,有一些像淘宝的O2O化。

但是这种模式的运作难度巨大,本地运营最怕地头蛇跳过平台自主运营。在中国的三四线城市,地头蛇的话语权特别大,自建区域平台是非常有可能的。此外,要想实现B2C模式,必须把所有的运营环节都标准化,并且确保本地化可以快速复制,这对于平台的挑战颇大。当然,这种模式一旦跑通,平台就会变轻,运营效率可以极大提高。

当然,这种模式的变现周期会比较长,参考滴滴、易到用车,就可以看到这种抽成模式的盈利空间也不会特别大。

4、C端用户增值服务模式

这种模式本来不想写的,因为它不可能在共享单车中跑通。后来想想还是写出来,我们可以一起看看它为什么跑不通。

所谓增值服务模式,指的是为一端用户提供专属的增值服务,然后让用户为增值服务买单。在这里,我们只看C端用户的增值服务可能。在国内的互联网中,最有名的增值服务非QQ会员莫属,各种特权,各种颜色的钻令人眼花缭乱,让付费用户大呼过瘾。

后来的陌陌会员、珍爱网会员什么的,都和QQ会员殊途同归。它们都是为C端用户提供了专属的增值服务,然后让用户付费。这种盈利模式的空间巨大,陌陌在用户一个亿的时候就可以做到盈利2000万美金。

可是这个模式在共享单车里基本跑不通,原因只有一个——最后一公里解决的是到达问题,而不是骑什么水平的车的问题。增值服务需要给我带来有价值的社交属性,而普通单车不太存在社交属性,除非是单车发烧友,否则很难有人需要通过单车标榜自己,所以付费意愿也就不存在。

看完上面四种经常被人们讨论的模式,让人几乎大呼“共享单车盈利几乎不可能”。没错,如果始终站在C端用户的角度来看,上面四种模式都难以盈利,作为一种线下交易的场景,怎么设想都逃不开交易本身,千百年来人们几乎把所有可能的交易场景都尝试过了,所有的交易投入产出比都可以测算出来,人群也可以分出来,盈利空间大不大一目了然。

可是,站在互联网的角度,盈利不能只看交易本身,更不能只看C端用户。盈利需要找到最合适的付费方,帮助付费方创造最大的价值,然后让这个价值为自己盈利。

Google成立之初,尝试过让雅虎、微软等企业收购自己的搜索技术,因为Google起初的定位是“技术服务公司”。

但是无论是雅虎还是微软,本身就是技术公司,何必花10亿美金买个看起来没什么技术含量的搜索公司呢?Google当时一度很困惑于盈利模式,因为搜索怎么看也赚不了钱。后来投资人引荐施密特加入Google,担任董事长。而施密特为Google做的最大贡献,甚至可以说决定Google存亡的贡献,便是帮助Google找到了最合适的付费方——广告主。他把Google从一家技术公司变成了一个广告平台。从此Google成为了21世纪初发展最快的互联网公司。

看完这个例子,我们看到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Google当年的困境是,手里有大把的C端用户,可是这些用户没法付费,看起来像是在为这些C端用户免费提供技术服务,盈利几乎无从谈起。回过头来看看,发现今天的共享单车也是这个问题,手里有大把的C端用户,可是用户付费价格很低,成本打平都很难,盈利也就很难。

可是,除了这些表面的特征之外,Google和共享单车还有一个关键的相似点——手里握有所有用户的行为数据。

有了数据,我们就要问了,数据能做什么?

前段时间在朋友圈火了一家欧洲的数据分析公司,叫做Cambridge Ananlytica。这家公司的CEO曾公开宣称,他们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得出全美国2亿人口的性格模型,谁内向、谁开朗、谁是激进的右派,谁是保守的左派,他们都能分析出来。他们帮助川普进行了针对性的精准传播,从而帮助川普获选。

这个事情可能会让你毛骨悚然。通过数据建模,可以把一个人的所有都具象化出来。你喜欢什么、你家里消费水平如何、健康情况、走在路上时会不会想喝奶茶、早晨喜欢吃什么,等等,大数据都可以具象化出来。

Google在过去十几年证明了一件事情,通过数据规模化分析,可以帮助广告主过滤得出比较精准的群体受众,并进行有目的性地广告投放,从而帮助广告主提升目标用户的转化率,节约广告成本,提升广告效率。Google在一定程度上革了电视媒体的命,在国内,百度也一定程度上革了央视的命。

可是Google的数据不完善,只能细化到群体,不能细化到个人。所以转化率只能比媒体高一些,但却不能做到为转化结果负责的广告投放。

比如,Google可以做到大约1000次-10000次展现,可以转化10个目标用户。这种转化率浮动空间很大,效果很难评估。如果Google可以精准到个人的数据分析,那么可能可以保障每1000次展现,就可以带来至少10个目标用户,广告的溢价空间也就变大了。

脑洞大开的数据盈利模式

现在数据在手了,我们尝试开个比较大的脑洞。

任何能够接触到C端用户的产品形态都能够被称作流量,过去是网页,未来可能就是人工智能+智能硬件。一个助手机器人、家里的一台智能冰箱、一个智能手环、一个智能家用机器人等等。因为这种产品变得无处不在,此时一个用户的各方面信息全部被数据化了,那么那个时候的广告投放形式可能会发生翻天覆地地变化,任何形式的人机交互都会变成百度的广告投放承载。

曾经只能通过网页来承载广告的形式,可能会变成由一系列人机交互的智能硬件和人工智能产品来承载广告,而智能硬件的商业模式也会变化。

所以,摩拜单车或者ofo单车本身,是否就可以成为线下最后一公里广告体系的承载端?

摩拜和ofo在数据盈利模式上可能会有什么不同

看到这里,我猜你可能会有个疑问“单车怎么可能承载广告,难道要加个屏幕吗”。

现在我们尝试来具体分析一下摩拜和ofo在数据盈利模式上可能会有什么不同。

1、摩拜可能会介入到线下最后一公里支付交易

摩拜拥有的数据很丰富,因为它有GPS。它能够得到你住在哪里、在哪里工作、每天途径哪里、在哪里短暂停留过,等等。

我们举一个场景的例子:

如果摩拜从丰富的数据里分析得到一个信息,每天中午在中关村骑行的用户中,大约有10%可能会在午餐后买杯奶茶。

假如中关村有一家奶茶店,每做一杯奶茶需要3分钟,每小时就是20杯,每天如果满负荷工作15个小时,那么每天的最大产量是300杯,如果每杯奶茶卖10元,每天可以营收3000元。

假如平均每天奶茶店只能做到1/3的销售额(考虑到人群流量的潮汐变化等因素),那么平均每天收入1000元。去掉店租、人力、物料成本等费用,每天利润500元,每月15000。如果摩拜可以帮助奶茶店进行数据分析,发现中关村所有喝奶茶的人中,大约只有10%来它的店里消费过,也就是说它还有90%的利润空间。

现在摩拜说,我可以帮助你做精准的定向广告营销,但是你要给我交广告费,奶茶打个折,8元一杯,我可以帮你做到每天收入2000元。奶茶店肯定会合作,少量的广告费用就可以换来多出来的1000元,利润上涨了200%。

为什么摩拜可以做成这件事?答:腾讯投资了摩拜。微信支付已经打通了线下90%的在线支付场景,微信需要在这些场景中丰富最后一公里导流能力,从而将支付的流量做到更大。

而能够为微信提供最后一公里导流的,必须是一个可以绘制人们出行数据的精细化地图级应用,这方面恰好是腾讯缺失的。

摩拜帮助腾讯绘制了这张丰富的地图,摩拜创始人在一席演讲时播放了摩拜绘制出来的北上广深一天24小时的出行地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其数据量精细得惊人。

摩拜单车绘制的深圳24小时出行地图

当有了这张地图,再加上腾讯的微信支付,我上面描绘的“奶茶店创收”场景才有可能跑通。

在这里我有一个小猜测,关于为什么阿里没有投资摩拜?按理说支付宝和微信支付是直接竞争对手,二者的模式可谓一毛一样,可是阿里却没有高价投资摩拜。

我猜测其最有可能的原因是,阿里手里已经有了高德地图,它不需要再花费如此高价投资摩拜这种风险度如此高的项目。据了解高德每天可以绘制至少2亿用户的精细化出行数据,其精细程度一点也不比摩拜差。所以,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百度没有入局的原因,毕竟百度一方面没有线下支付场景,另一方面百度还有百度地图。

2、ofo可能会介入到汽车市场

那么,ofo是不是也会走和摩拜一样的路数呢?我猜不太可能。

一方面ofo背后没有像微信支付这样的大腿,一方面ofo没有GPS,它的数据完全来自于用户的手机,这种数据在精细化程度上就差了很多。那么,ofo会如何通过数据盈利呢?

我们看看ofo背后的投资方是谁——滴滴出行。

滴滴想做汽车市场的交易早已不是什么秘密,滴滴的试驾、租车,甚至保险业务都与汽车的交易和后市场相关。手里握着如此大量的用户人群,滴滴考虑的如何把这些用户一步一步变成买车的用户。在中国,有车有房是传统观念,纵使共享经济如何热闹,买车依然是年轻人不可缺失的需求。年轻人平均换车的周期,已经从5年换一次车,降低到每3年换一次车。

我们又来举一个场景的例子:

如果滴滴有数据可以证明,在它所有的用户中(包括打车和车主),每10000人中,大约有1个人有买车的可能。现在滴滴要做的是把这个人抓住,然后趁早卖给4S点。

假如4S店获取一个客源情报的成本是2000元,现在滴滴只要低于这个价格卖给4S店,就可以占领这个市场。所以,对于滴滴而言,尽可能多地把有出行需求的用户都揽在自己的怀里,然后拿到尽可能多的出行数据,从中挖掘出购车需求。ofo填补了滴滴某种用户群体的空白,可能是学生,也可能是平时不怎么打车的年轻人。毕竟经常打车还是很贵的,ofo的群体可能当前消费力都不太强,要么是因为收入还比较低,要么是还比较年轻。但是,这个人群是未来的购车群体,提早抓住是有必要的。

ofo在运营策略上也印证了它期望尽可能多得抓住低消费力年轻用户群体。无论是单车成本、投放比例、投放区域选择、运营模式都证明ofo在向潜在汽车消费群体渗透。

当线上流量红利消失,所有的企业都在寻找新的流量,可是有一部分企业在尝试从流量中挖掘出深层的价值,从而找寻更加丰富的盈利模式。

数据化是这种深层挖掘基础和保障,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火热也印证了数据分析的未来越来越美好。但是,并非任何数据模式都可以盈利,想要让数据产生价值,要么能够为付费方创造额外收入,要么为付费方节约额外支出,要么能够降低付费方现有的运营风险。关于这个部分我们以后再深入讨论。

作为产品经理,我们需要更深刻地理解商业模式的价值,这样才能帮助自己在工作中找到定位和未来的职业规划,也能更好地规划产品的发展。

还是那句话,对于产品经理而言,不懂得商业模式,只能是一个初级的产品功能设计者。

版权声明:感谢原作者的辛苦创作,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与我们联系(QQ:),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谢谢!

商业干货、教你做老板、做高管、你要的这里都有!!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老板思维、老板谋略、老板赚钱秘籍,开疆扩土、企业做大做强的思维方法都在这里!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以共享与发展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