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手自一体自动变速箱有液力变矩器动画原理图吗

求汽车变速箱技术谈?_齿轮_百科问答
求汽车变速箱技术谈?
提问者:康子志
CVT(ContinuouslyVariableTransmission),直接翻译就是连续可变传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无级变速箱,顾名思义就是没有明确具体的档位,操作上类似自动变速箱,但是速比的变化却不同于自动变速箱的跳挡过程,而是连续的,因此动力传输持续而顺畅。『CVT变速箱结构』  CVT传动系统里,传统的齿轮被一对滑轮和一只钢制皮带所取代,每个滑轮其实是由两个椎形盘组成的V形结构,引擎轴连接小滑轮,透过钢制皮带带动大滑轮。玄机就出在这特殊的滑轮上:CVT的传动滑轮构造比较奇怪,分成活动的左右两半,可以相对接近或分离。锥型盘可在液压的推力作用下收紧或张开,挤压钢片链条以此来调节V型槽的宽度。当锥型盘向内侧移动收紧时,钢片链条在锥盘的挤压下向圆心以外的方向(离心方向)运动,相反会向圆心以内运动。这样,钢片链条带动的圆盘直径增大,传动比也就发生了变化。CVT变速箱有哪些优点?1、由于没有了一般自动挡变速箱的传动齿轮,也就没有了自动挡变速箱的换挡过程,由此带来的换档顿挫感也随之消失,因此CVT变速箱的动力输出是线性的,在实际驾驶中非常平顺。2、CVT的传动系统理论上挡位可以无限多,挡位设定更为自由,传统传动系统中的齿轮比、速比以及性能、耗油、废气排放的平衡,都更容易达到。3、CVT传动的机械效率、省油性大大优于普通的自动挡变速箱,仅次于手动挡变速箱,燃油经济性要比好很多。既然有这么多优点,为什么不让所有的汽车都采用CVT变速箱呢?有两方面因素:1、相比传统自动挡变速箱而言,它的成本要略高;而且操作不当的话,出问题的概率更高。2、CVT变速箱本身还有它的缺点,就是传动的钢制皮带能够承受的力量有限,一般而言超过2.8L排量或者280N?M以上的动力是它的上限,不过我们也看到现在有越来越多的车型,诸如奥迪或者日产,都已经打破了这个上限,相信钢带的问题会逐步得到解决。MultitronicMultitronic是1999年奥迪与LuK公司共同研制的链条传动CVT无级变速器。现被应用于奥迪A4、A6等纵置前驱车型上,其结构同发动机均为纵置式。得益于油冷技术及新的合金钢带,新款变速箱已经可以承受最大400N?m扭矩。在结构上Multitronic与其他品牌的无级变速器差异不大。TCM变速器控制系统会感知车辆是否为下坡,控制器一旦发现车辆正处于陡坡下坡状态时会自动降低“挡位”来依靠发动机阻力控制车速。早期的Multitronic变速器只能模拟六个挡位;2004年奥迪将其升级到七挡并加入S挡运动模式;而最新的变速器可模拟出八个挡位。Multitronic的特点1.模拟8速并带有运动挡:最新型的Multitronic变速器能够模拟出八前进挡和S运动模式,这就使得它的驾驶感觉更趋近于传统有极变速车型。2.承受的扭矩更大:早期的Multitronic变速器只能承受310N?m的扭矩,这就使其应用范围受到很大限制。现在,新的技术将扭矩提高到了400N?m,远远高于其他品牌的无级变速器,它可装备在动力最为强劲的奥迪A62.7TDI车型上。装备Multitronic变速器的车型Multitronic变速器可以用于奥迪MLP纵置前驱平台的车型上,例如:奥迪A4/A4L、A5、以及A6/A6L。搭配的发动机可以是自然吸气或涡轮增压汽油机,也可以是涡轮增压柴油发动机。XTronicXTronic是日产研发的CVT无级变速器。1997年首次应用于2.0升车型;2003年装备于3.5升V6的天籁上,最大可承受扭矩高于300N?m。目前,日产有三款XTronic变速箱,它们分别是为搭配1.5、2.0以及3.5升自然吸气发动机使用。匹配1.5升发动机的XTronic变速器不提供手动模式,传动比从2.561至0.427。搭配2.0与3.5升的XTronic变速器可以模拟六个前进挡。2.0升传动比区间为2.349至0.508,而3.5升变速器的传动比为2.371至0.439,范围较搭配2.0的更广一些。但如果与手自一体变速器相比,我们可以看出无极变速器的传动比范围非常有限,尤其在起步时输出扭矩要小很多。这是由于它只使用两个固定大小的锥型盘结构所造成的。XTronic的特点覆盖车型丰富:日产为1.5升低端车型配备了XTronic,令家用轿车也能够享受到无级变速器带来的平顺驾驶感受以及更低的油耗。同时,大排量V6以及SUV车型同样有XTronic得以使用。装备XTronic变速器的车型可以说日产的大部分车型都配备了无级变速器,这也满足了其力求将这种变速器推广到全线产品中的发展的方向。我们熟悉的日产新阳光、轩逸、逍客、奇骏、天籁均使用了XTronic变速器。另外,雷诺科雷傲与日产奇骏两款相同平台的SUV车型同为横置发动机全时四驱系统,没有分动箱,所以XTronic也装备在了这两款车型上。LineartronicLineartronic是斯巴鲁研发的纵置式链条传动无级变速器。由于斯巴鲁一直使用水平对置发动机以及左右对称全时四驱系统底盘结构,所以该款变速器的内部零件排列与日产的横置式有一些不同,它提供了前后两个动力输出轴。该款变速器能够模拟出6速手动模式,并可在下坡时使用发动机阻力进行制动。装备Lineartronic的车型2.0及2.5升力狮、2.5升傲虎均装备Lineartronic无级变速器。由2.5升自然吸气发动机最大扭矩为229N?m推断,斯巴鲁的这款变速器可承受的扭矩应该不会高于250N?m,使用范围受到了一些限制。手动变速器,也称手动挡,英文全称为manualtransmission,简称MT,即用手拨动变速杆才能改变变速器内的齿轮啮合位置,改变传动比,从而达到变速的目的。踩下离合时,方可拨得动变速杆。手动变速箱的工作原理手动变速箱是有不同齿比的齿轮组构成的,它工作的基本原理就是通过切换不同的齿轮组,来实现齿比的变换。作为分配动力的关键环节,变速箱必须有动力输入轴和输出轴这两大件,再加上构成变速箱的齿轮,就是一个手动变速箱最基本的组件。动力输入轴与离合器相连,从离合器传递来的动力直接通过输入轴传递给齿轮组,齿轮组是由直径不同的齿轮组成的,不同的齿轮比例所达到的动力传输效果是完全不同的,平常驾驶中的换挡也就是指换齿轮比。传统的5速手动变速箱换挡的原理也是一样的,变速箱结构中增加了套筒和齿轮组的数目,使之拥有更多的挡位。而倒档则是通过在中间轴和输出轴(之间增加一个齿轮来实现的。由于增加了一个啮合齿轮,因此倒挡的齿轮始终会朝其他齿轮相反的方向转动。这个齿轮由于只起到改变齿轮旋转方向的作用,因此也称为惰轮。5挡二轴变速器结构,输入轴与主动齿轮整合为一体,简化了结构也节省了空间除了上述的传统三轴手动变速箱,目前轿车上广泛使用的是二轴手动变速箱,它的结构和三轴变速箱基本类似,只是其输入轴和中间轴整合为一根轴,因此具有结构简单,尺寸小的优势,另外,它还有中间档位传动效率高,且噪音较小等特点,因此更适合一般的前置前驱家用车,是目前使用最广的轿车变速器形式,它的缺点是不能设置直接挡,且一档的传动比不能设计的太高。而在后驱车上,使用较多的仍是传统的三轴式变速箱。斜齿齿轮和直齿齿轮一般的手动变速箱的齿轮组都是处于常啮合状态的,这些常啮合状态的齿轮组分为斜齿和直齿两种,两种齿形相比较,斜齿齿轮在结构上具有天生的优势,倾斜布置的齿形能够提高两个齿轮啮合的重合度,使齿轮传动平稳,降低噪音,并且可以提高齿根的弯曲强度、齿面的接触强度,从而提高齿轮的使用寿命。与之相比,直齿齿轮也并不是一无是处,其传动效率高的特点,可以使车辆获得更强大的轮上功率,因此在赛车变速箱领域应用广泛。关于换挡动作的控制形式『上图为推杆连接的换挡方式的4速手动挡变速箱模型』一般的手动变速箱,都是通过推杆连接或者是拉线来控制换挡的。推杆连接的换挡控制方式,更为直接但是传递的振动会很大;而拉线式的虽然没有振动,但是挡位显得不是很清晰,可谓是各有优劣。除了这两种纯机械式的换挡控制,此外,还有使用电控装置换挡的手动变速箱,它可以很好的结合推杆和拉线换挡之间的优点。这种变速箱在换挡的时候,挡拨动变速杆到相应的挡位,在变速器里就会有电机驱动相应的拨叉控制套筒与齿轮咬合,因此不存在挡位不清晰的问题,而且换挡的行程也可以控制在很理想的范围。同步器的作用手动变速器的换挡机构形式有直齿滑动齿轮,啮合套和同步器三种,在轿车变速器上,前两种形式已经很少使用,同步器换挡已经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由于换挡的时候,想要顺利的换挡,换挡前后两组主动齿轮的转速就要保持一致,就算不一致,也至少保证速度相近,但是由于前后两组齿轮比是不同的,所以在行驶过程中是不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的。如果没有同步器,司机可以采用空挡时加一脚油,两脚离合的方式来逼平两个挡位间的转速,这就是为什么以前没有同步器的手动挡车型都需要换挡时都需要两脚离合的原因了。对于采用了同步器换挡的变速箱来说,换挡顺畅与否,很大程度需要取决于同步器优劣。同步器其实说白了就是在结合套和齿轮组上布置的摩擦片,与一般摩擦片不同的是,它的摩擦面是锥形的。这组摩擦片的作用是在直齿和圆盘的立齿相接触以前,提前进行摩擦,来将转速较大的一方的能量传递给转速较小的一方,使得转速较小的一方提升转速,达到与转速较大的一方转速同步。这样不仅可以保证正常换挡,还能起到缓冲的作用,而锥面摩擦片组的数目与材质则直接影响到了同步器性能的优劣。而大众经典的MQ200手动变速箱的同步器拥有三组锥面摩擦片,这也造就了这台变速箱出色的入挡手感。那么,一台优秀的手动变速箱需要具备哪些特点呢?首先变速箱必须要拥有良好的挂档手感,每个挡位清晰,拥有合理的横向和纵向行程,入挡的阻力小并带有吸入感。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各挡位之间的齿比排布必须合理。因为各个挡位间的传动比分布,直接影响车辆行进中动力衔接的畅顺性,通常要求低挡能有力加速,高挡能达致高速同时省油,且各挡间的距离要均匀,不然就会很容易造成换挡时窜车的情况。手动变速箱的优缺点分析优点显而易见,它结构简单,性能可靠,制造和维护成本低廉,且传动效率高(理论上会更省油),另外,由于是纯机械控制,换挡反应快,且可以更直接的表现驾驶者的意愿,因此也更富驾驶乐趣,这些都是手动变速箱的优点。不过相比自动变速箱,它操作繁琐,而且在挡位切换时顿挫明显的劣势也是无法弥补的。双离合变速箱简称DCT,英文全称为DualClutchTransmission,中文翻译过来应该为“直接换挡变速器”,因为其有两组离合器,所以也有不少人干脆就叫它双离合变速器。起源双离合变速箱起源来自赛车运动,它最早的实际应用是在80年代初的保时捷Porsche962C和1985年的奥迪AudisportquattroS1RC赛车上,但是因为耐久性等问题经过了十余年的改进后,才真正被普通量产车所应用。时至今日DSG这项技术已经有20余年的历史,在技术方面已经非常成熟了。技术介绍双离合变速箱结合了手动变速箱和自动变速箱的优点,没有使用变矩器,转而采用两套离合器,通过两套离合器的相互交替工作,来到达无间隙换挡的效果。两组离合器分别控制奇数挡与偶数挡,具体说来就是在换挡之前,DSG已经预先将下一挡位齿轮啮合,在得到换挡指令之后,DSG迅速向发动机发出指令,发动机转速升高,此时先前啮合的齿轮迅速结合,同时第一组离合器完全放开,完成一次升挡动作,后面的动作以此类推。因为没有了液力变矩器,所以发动机的动力可以完全发挥出来,同时两组离合器相互交替工作,使得换挡时间极短,发动机的动力断层也就非常有限。作为驾驶者我们最直接的感觉就是,切换挡动作极其迅速而且平顺,动力传输过程几乎没有间断,车辆动力性能可以得到完全的发挥。与采用液力变矩器的传统自动变速器比较起来,由于DSG的换挡更直接,动力损失更小,所以其燃油消耗可以降低10%以上。不足之处不过与传统的自动变速器比起来,DSG也存在一些固有的弊端,首先就是由于没有采用液力变矩器,又不能实现手动变速器“半联动”的动作,所以对于小排量的发动机而言,低转速下的扭矩不足的特性就会被完全暴露出来;其次,由于DSG变速器采用了电脑控制,属于一款智能型变速器,它在升/降挡的过程中需要向发动机发出电子信号,经发动机回复后,与发动机配合才能完成升/降挡。大量电子元件的使用,也增加了其故障出现的机率。目前常见的双离合有大众的DSG、福特的Powershift、三菱的SST以及保时捷的PDK等。DSGDSG(DirectShiftGearbox)中文表面意思为“直接换挡变速器”,DSG只是大众对自己买断的双离合技术专有称谓而已。起源DSG的起源就如其他汽车高科技一样,其设计都来自赛车运动,而其实际应用早在80年代初的保时捷Porsche962C和1985年的奥迪AudisportquattroS1RC赛车上,并为他们赢取多项冠军立下汗马功劳~!双重离合器的概念是非常先进,但作为新科技都存在着耐用性不佳的问题,耐用性的好坏同样决定了其成本的多寡,于是,其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后,才真正被普通街车所用。AMT的结构较自动变速箱效率更高,而DSG除了拥有手动变速箱的灵活及自动变速箱的舒适外,它更能提供无间断的动力输出,这完全有别于两台自动控制的离合器。DSG基本由几个大项组成:两个基本3轴的6前速机械波箱、一个内含两套多瓣式离合片的电子液压离合器机构、一套波箱ECU。不同于普通的双轴波箱,或者单输入轴系统,DSG波箱除了具有双离合器外,更具备同轴的双输入轴系统,而且将6个前进档分别置于两边各自的从动轴上。传统的手动变速箱使用一台离合器,当换挡时驾驶员须踩下离合器脚踏,令不同挡的齿轮作出齿合动作,而动力就在换挡其间出现间断,令输出表现有所断续。DSG则可以想象为将两台手动变速箱的功能合二为一,并建立在单一的系统内。DSG内含两台自动控制的离合器,由电子控制及液压推动,能同时控制两组离合器的运作。当变速箱运作时,一组齿轮被齿合,而接近换挡之时,下一组挡段的齿轮已被预选,但离合器仍处于分离状态;当换挡时一具离合器将使用中的齿轮分离,同时另一具离合器齿合已被预选的齿轮,在整个换挡期间能确保最少有一组齿轮在输出动力,令动力没有出现间断的状况。要配合以上运作,DSG的传动轴被分为两条,一条是放于内里实心的传动轴,而另一条则是在外面套着的空心传动轴;内里实心的传动轴连接了1、3、5及后挡,而外面空心的传动轴则连接2、4及6挡,两具离合器各自负责一条传动轴的齿合动作,引擎动力便会由其中一条传动轴作出无间断的传送,考虑到零件使用寿命,设计人员选择了油槽膜片式离合器,离合器动作由液压系统来控制。由于使用2套离合器并且在换挡之前下一档位已被预选齿合,因此DSG的换挡速度非常的快,只需不到0.2秒的时间,下一档已经进去了,比最好技术的专业车手的手动变速还快,因此使用同一辆车使用DSG比使用MT的加速成绩来得要快。在实际驾驶中,DSG给人的感觉是在整个换挡过程感觉不到一点点顿挫或推拉,仅仅是从转速表上可以反映出挡位在变动。此外,DSG还有多种驾驶模式,比如运动模式,在电子程序的帮助下该模式的加挡明显迟缓而减挡则有了很大的改进,换挡时间也调得更短,犹如驾驶跑车一般。驾驶员还可以通过搬动换挡杆或按一下方向盘上的按钮随时将自动模式切换到手动模式,提供富有动感的驾驶方式。方向盘两边的换挡按钮能使驾驶员在不触动换挡杆的情况下就可以进行加挡或减挡的动作,就像F1车手驾驶F1赛车一样。在激烈的驾驶环境下,例如高速弯道时,手动换挡往往显得非常有必要,在DSG的帮助下,驾驶员在换挡的过程中还能体验到油门自动增加的特殊乐趣。StronicStronic是奥迪双离合变速器的名称。有人说Stronic就是换了名字的大众DSG,这句话只说对一半,因为用于奥迪A3的7速以及TT上的6速横置双离合变速器的确是大众的干式DQ200和湿式DQ250,但是,用在Q5上的7速双离合变速器却是一款纵置式全时四驱双离合变速箱,大众的DSG产品线是没有这款产品的。两款横置式Stronic7速与6速变速器分别可承受250N?m和350N?m,用于前驱轿车不成问题。用在Q5上的纵置式Stronic变速箱能够承受超过500N?m以上的扭矩。Stronic的特点挡位多且承受扭矩更高:除去超级跑车保时捷911以及日产GT-R的双离合变速器,纵置式Stronic可以承受的扭矩较其他车型更高。横置式7速双离合变速器虽然挡位较6速的更多,但其干式结构影响了扭矩传递,使之性能不如6速,而Stronic既实现了7段变速又能承受更高扭矩,让舒适与性能两者兼得。装备Stronic的车型装备横置式Stronic双离合变速器的车型为奥迪A3、TT;装备纵置变速器的车型为奥迪Q5、A5。PowershiftPowershift双离合器变速箱是由福特集团与变速箱大厂格特拉克(Getrag)共同研发。目前在国内装备有Powershift有沃尔沃C30、XC60、S60以及福特蒙迪欧致胜的部分车型。『Powershift在沃尔沃C30、XC60、S60以及福特蒙迪欧致胜上都有配备』Powershift双离合变速箱于2008年问世,是以手动变速箱所用的技术为基础。该变速箱拥有6个前进挡,有两个相互独立的湿式离合器,最大可以承受450牛?米的扭矩。与其他厂家的双离合器变速箱相比,Powershift双离合器变速箱最大的特点不是换挡速度快,而是拥有堪比CVT的极佳换挡平顺性。并且由于可以承受较大的扭矩,因此该变速箱可以使用在一些大马力车上,尤其是柴油车的绝配。不过由于该变速箱追求的不是换挡速度,因此在加速性上并不见得十分理想。6挡的PowerShift双离合变速箱重量在14公斤左右,比目前市面上大多数4挡变速箱还要轻。轻量化设计和极小的动力损失能为驾驶者节省大约9%的燃油消耗。  PDKPDK:PorscheDoppelKupplung(保时捷双离合变速箱),双离合器变速箱为保时捷公司的独创技术,近来年因为大众汽车的大力推行,而在市场上获得了极高的知名度。但事实上,保时捷在1983年便已经将PDK双离合器变速箱用于956赛车上,并在1984年与1985年以962赛车在赛道上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保时捷PDK变速箱』虽然保时捷已经掌握双离合技术多年,但由于当时的电子控制系统和计算机运算能力有限,不足以满足行驶舒适性和平稳性方面的要求,导致保时捷将双离合技术压箱25年。而随着电子控制技术与液压控制组件的成熟后,才正式在997的小改款中推出,以7速的PDK双离合器变速箱,全面取代Tiptronic变速箱,应用于市售产品。PDK双离合器变速箱由一个传统手动变速箱和一个分为2个独立变速箱的液压控制系统组成。2个沿径向布置的湿式离合器可以通过液压控制,并使用变速箱油提供冷却和润滑。目前PDK变速箱在911、Boxster、Cayman以及Panamera都有装备。SST●双离合器SST三菱的新型手自一体变速器使用了双离合器系统来实现动力传输的高效性,使车子不仅拥有手动变速器的效果,而且还能够实现非常顺畅自如的挡位变换。在快速的升降挡过程中,由于双离合器所拥有的高效动力传输机构,使得它们不仅可以快速的加速,而且也能够保证良好的经济性。新的变速器还有三个不同的操控设置用来适应不同的路面情况,能够保证市区行驶的快速反应,而在城外快速路上,也可以实现线性的运动感受。○双离合器SST(运动换挡变速器)详解『双离合器SST很好的避免了传递过程中的动力损失』(1)机械结构双离合器SST系统将单数的1、3、5挡和偶数的2、4、6挡分别设置在了两个传动轴上,每一个都单独与一个离合器相连。两个离合器都可以被精确控制,从而提高了反应速度,带来流畅性和无拖延的感觉。而且,在动力的输出表现方面,也相当顺畅。通过使用离合器而不是液力耦合器来传递动力,能够保证双离合器SST在结构上更加简单,避免了传递过程中的动力损失,从而使动力的传输更加高效,因此,燃油经济性更好。(2)驾驶模式双离合器SST系统可以使驾驶者选择三种换挡模式:普通,运动和超级运动模式,从而包括了各种驾驶环境的需要。a.普通模式用于市区行驶和其他的普通驾驶条件,普通模式会自动降低发动机换挡转速点,从而保证更加顺畅的换挡和更好的燃油经济性。b.运动模式在山区或者是需要发动机制动的情况时,运动模式能够提升发动机换挡转速点,加快换挡速度。这样就能更加迅速的表现出油门效果,以增加车子与驾驶者的沟通。c.超级运动模式与运动模式相比,超级运动模式能够在更高转速下保证非常轻快的换挡感觉。湿式双离合湿式双离合是指双离合器为一大一小2组同轴安装在一起的多片式离合器,它们都被安装在一个充满液压油的密闭油腔里,因此湿式离合器结构有着更好的调节能力和优异的热熔性,它能够传递比较大的扭矩。因为布局和选用摩擦材料的因素,湿式双离合器的外形尺寸比干式双离合器要大,不利于整车动力总成的布置。干式双离合我们这里以大众的DQ2007速双离合变速箱为例,它其实是在6速DQ250湿式双离合的技术基础上开发而来的,简化了相关的液力系统。它的工作原理为,双离合器由3个尺寸相近的离合片同轴相叠安装组成,位于两侧的2个离合器片分别连接1、3、5、7挡和2、4、6、倒挡,中间盘在其间移动,分别与2个离合器片“结合”或者“分离”通过切换来进行换挡。因为这套“双离合器”不像DQ250那样变速箱是安装于密闭的油腔里,动盘上的干式摩擦片相互结合固然可以带来最直接的传递效率,但是它也更容易发热,所以它热熔性不如湿式离合器,因此所承受扭矩也就相对较小。7速DQ200的最大承受扭矩为250牛.米,一般与小排量的发动机配合使用。序列变速箱(AMT)是在传统的手动齿轮式变速器基础上改进而来的;它揉合了AT和MT两者优点的机电液一体化自动变速器;AMT既具有普通自动变速器自动变速的优点,又保留了原手动变速器齿轮传动的效率高、成本低、结构简单、易制造的长处。它是在现手动变速器上进行改造的,保留了绝大部分原总成部件,只改变其中手动操作系统的换档杆部分,生产继承性好,改造的投入费用少,非常容易被生产厂家接受。驾驶员通过加速踏板和操纵杆向电子控制单元(ECU)传递控制信号;电子控制单元采集发动机转速传感器、车速传感器等信号,时刻掌握着车辆的行驶状态;电子控制单元(ECU)根据这些信号按存储于其中的最佳程序,最佳换档规律、离合器模糊控制规律、发动机供油自适应调节规律等,对发动机供油、离合器的分离与结合、变速器换档三者的动作与时序实现最佳匹配。从而获得优良的燃油经济性与动力性能以及平稳起步与迅速换档的能力,以达到驾驶员所期望的结果。不过AMT变速箱并非完美的,AMT变速箱最大的缺点就是换挡舒适型不佳,且在换挡过程中产生动力中断,使得换挡过程中极速性能不好。SMGSMG简介、特点及工作原理SMG变速箱(SequentialManualGearbox)最初是由宝马和两家顶级配件公司GETRAG和SACHS(ZF)合作研发的全新概念变速系统,最初在1996年被装备在宝马E36M3运动型轿车上,作为宝马第一代的半自动变速系统,其起源应该来自BMW参加BTCC(英国房车赛)时候所使用的推拉式变速系统技术,这也是宝马一次历史性的赛车技术向民用转移的见证。至今SMG已经发展到了第三代产品,装载在上一代的M5和M6车型上(最新车型已经由双离合变速器取代了SMGⅢ)。第一代SMG有S(手动)、A(自动)两种换档模式,驾驶者可以在手动和自动之间任意切换。当选择A模式时,它就是一台自动变速箱,电脑可以根据车速和发动机转速自动准确的选择换档点,换档平顺,没有明显的冲击;当选择S模式时,将排挡杆向后拉动一下升一个档,向前推一下则降一个档位,如果排档杆不动,那么即使将油门踩到底,它也不会变换档位,这时的它完全就是一台纯手动变速器。『装备SMG的E36M3运动型轿车』SMG的出现无疑是变速器史上的一大突破,它所带来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首先,SMG的一系列换档操作可以完全由计算机来控制,所以它就像普通AT一样,驾驶员无需离合踏板,便可以轻松完成换档任务,即使是在S模式下,你要做的也只是前推或者后拉一下换档杆,省去了手动变速器复杂的操作步骤,而且由于受档位顺序升降的限制,SMG也不会由于驾驶员的误操作而挂错档位,这一点在赛车上尤为重要。其次,SMG的原理是基于手动变速器,虽然操作上与“Tiptronic”有些相似,但没有液力变矩器,所以传动过程中的能耗损失很小,结构简单,价格便宜,使车辆的经济性得以提高。SMG变速器其实与通常的手动变速器在功能上大同小异,只是它采用电子而非机械地传递换档信号,通过计算机控制离合器和选、换档机构,所以序列式变速箱仍旧属于手动变速箱范畴。SMG由一台普通的齿轮变速器、一套自动换档机构和电子离合器组成。该换挡机构分为拨叉伺服器和选位伺服器两部分,伺服器一般采用电动机或者液压马达,拨叉伺服器用来推拉拨叉完成换档,选位伺服器则用来选择工作所需的拨叉。SMGⅡ的问世将换档变速的科技引领到另一个新的纪元但是,任何一项新技术都不可能一出现就是完美的。正如第一代的SMG,虽然它给驾驶者带来了操作上的便利,但由于受到当时电脑、液压系统等一系列因素的制约,导致换档速度还不如普通的手动变速器,于是在2002年,一套名为SMGⅡ的全新改良机械式自动变速箱问世,这套系统一改之前换档速度慢的诟病,它将换档变速的科技引领到另一个新的纪元,在先进的电子控制单元的支配下,其换档速度达到了惊人的0.08秒,要知道一个接受过专业训练的赛车手的换档速度也不过0.3秒,仿佛让F1赛车开上了街道。『宝马SMGⅡ变速器系统』为了提高变速器换档速度和牢靠程度,设计师在第二代SMG上采用了一个换档转换鼓,换档转换鼓的前端带有锥齿,用来驱动换档转换鼓的旋转,在换档转换鼓的外圆表面上有3条特殊槽,分别控制在槽内的3个拨叉。换档鼓的安装有两种方式,一是紧靠在变速器上直接将三个拨叉分别卡在三条槽里,二是由于空间的限制,无法紧靠在变速器上,需要利用拨叉臂,将三个拨叉臂分别卡在三条槽里。在换档的时候,只要转动换档鼓,三个拨叉由于卡在特殊的槽里,三个拨叉就会随着换档鼓的转动而同时前后移动,实现退档和进档的任务。所以换档鼓上槽的设计非常重要,一般当换档鼓转动50°完成一次换档,并且非常快捷。由于通过换档鼓的旋转进行换档,因此SMGII变速器的换档是有顺序地一档一档进行的,比如要从一档换到三档,必须后拉排档杆2次,使换档鼓转动2个50°,先经过二档再换入三档,降档同样如此。『SMGⅡ排档杆和“DriveLogic”按钮』第二代的SMG系统,在操作界面上最大的转变就是增加了一套方程式控制系统,可以让驾驶者在任何时候,任何工况下调整预先设定的11种换档模式,其中包括6种自动模式“A”,5种手动模式“S”,而在这11种模式下,电脑都具备自己学习和纠错功能。例如在高速状态下进行减档操作,离合器松开,但因为变速箱电脑与行车电脑、引擎电脑关联,马上会知道有可能造成侧滑等危险,于是对换档动作进行必要的修正,在配合车辆各种稳定系统使车辆可以遵循最安全的状态继续行进。SMGⅡ中还加入了更加人性化的设备,例如方向盘换档拨片,可以让驾驶者更集中于路面的控制;转速表也加入了LED的提示灯号;转速表下方也有了档位显示。另外,这个变速箱还有个看家本领,是类似于F1赛车上适用的“起跑”装置,它完全可以让驾驶者拥有舒马赫一般出色的驾驶技术。在E46的SMGⅡ中,在排挡杆后设置了一个“DriveLogic”按钮,这个按钮可以让驾驶员调节手动换档的速度和换档时机,共有6种不同模式的设定。S6―加速辅助系统的程序,在选择这种纯跑车模式前,你必须先要把车辆动态稳定系统(DSC)关掉。这时启动S6,踩住刹车踏板,然后挂入1档,深踩油门,电子系统自动地将转速调整至起步最适合的3500rpm/min;松开制动,M3便像一头突然爆发的野兽窜向前方,引擎转速迅速逼近红线,换档指示灯亮起,换档!微震一下,引爆二档进入下一阶段的冲刺,简直令人窒息!最后,轻松的驾驶对于SMG变速箱来说也是相当重要的改善,自动(“A”)模式让驾驶者减少了压力和疲劳,无论是在高速公路或是比赛的跑道,汽车将自动地在停下来时退回第一档,而再度前进,只需要轻踩加速脚踏板。增加坡道辅助功能,换档更快的7速SMGⅢ虽然几年下来,SMG在技术上已经有了明显改进,但是依然存在一个饱受批评的缺点:上坡时如果脚从刹车踏板上抬起,车就会往下滑,因为自动变速箱需要一点啮合时间。最新的SMGⅢ变速箱的坡路探测功能则是SMG的另外一个特性,在自动模式下,SMG变速器能够自动识别车辆是否行驶在斜坡路面上,并保持“上坡”模式以保持理想的加速度,下坡时则自动选择低档位通过发动机制动来保证刹车的有效性。从SMG发展到SMGⅡ,该系统已经变得非常聪明,而且宝马随后又推出了第三代产品,SMGⅢ装载于当时最新的M5、M6上,与马力、扭矩更加强大的V10引擎搭配,而且档位数目也从原来的6档提升为7档。在同类型的变速箱中,它具有无法比拟的换挡速度,以前的第二代已经很快了,而SMGⅢ又将速度提升了20%,整个换档过程平顺,动力流的停顿在换档过程中几乎感觉不到。M5在从静止到最高车速的整个加速过程中,驾驶者几乎不会感受到任何顿挫,从而可以让驾驶者能够感受到驾驶F1般的感觉。从原理上讲,SMG变速箱的所有换档操作都是采用电动液压方式,SMG变速箱采用“线控换档”(shift-by-wire)技术,这是一种源自航空领域的技术成果。利用这项技术,换档可以在瞬间完成,而且无需机械连接。与原6档SMG变速箱相比,SMGⅢ液压单元与执行元件都被集成到变速箱壳体上。一旦需要换档,该控制单元会激活控制整套系统液压设备的相应电磁阀。接着,具有很高压力的液压油(最高达90bar)快速地流经一个电磁阀,进入离合器总泵,打开离合器。然后使用液压单元中电磁阀,打开执行元件中的四个液压缸,后者则通过四根独立的排档杆完成实际换档过程。这款7档SMGⅢ正是能够完全满足V10发动机所有需求的变速箱,它可以将V10发动机的动力以最理想的方式传送至车轮。BMWMGmbH是世界上第一家提供带有驾驶逻辑功能的7档连续变速箱的制造商。新款7档变速箱绝对不是6档变速箱的改进版,实际上它是一款全新设计的变速箱,专门为新M5而开发。这款7档SMG变速箱比原来的6档变速箱更为出色,手动选档时其档位转换时间极短,此外,它的自动换档功能还可以让您感受舒适的巡航驾驶。新变速箱的工艺设计使之可以应对发动机550Nm的最大扭矩和8500rpm/min的最高转速。因此,尽管独立式机油冷却系统显著延长了发动机使用寿命,这款变速箱仍然可以确保在新M5及M6的整个使用期内以最可靠的方式工作。总结: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一直以追求操控和性能著称的宝马M车型现如今也已经更换了更为先进的M-DCT双离合变速器。也许SMG的出现只是昙花一现,但不得不承认,SMG变速箱无论在动力输出还是在换档时间上,相较同代产品都有着明显的优势。它为推动变速箱技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而且必将会成为汽车发展史上永恒的经典。ISRISR变速箱全称为independentshiftrail,它装备在兰博基尼的新的性能旗舰AventadorLP700-4上,这台全新的7速ISR变速箱为其卓越的动力性能提供了保证。官方的数据显示,这台伺服驱动机械式变速器换挡速度比目前同档次快50%,换挡间隔只有惊人的50毫秒(几乎和F1的序列式变速箱相差无几),而变速器总重却只有70公斤,特别是与同类的双盘式离合器相比时,这一优势更为明显。在全新V12发动机和7速ISR变速箱的帮助下,Aventador的0-100加速更是突破了3秒大关,仅需2.9秒就能完成破百。这台变速箱来自于知名的意大利变速箱制造商格拉奇亚诺(OerlikonGraziano),作为一个专注于高性能跑车的变速箱制造商,格拉奇亚诺的目标客户为法拉利、玛莎拉蒂,兰博基尼和阿斯顿-马丁等高性能跑车制造商,其在双离合变速箱(DCT)和序列式变速箱(AMT)上都有很高的造诣。迈凯轮MP4-12C使用的七前速双离合器变速箱便是由格拉奇亚诺提供,而Aventador的前任Murciélago的E-gear序列式变速箱也同样来自于格拉奇亚诺。普通的AMT变速箱,其基本结构是和传统的手动变速箱相一致的,一般只有一根输入轴和一根输出轴(后驱车一般会多出一根中间轴),其结构一般情况是输入轴上5个前进挡齿轮与输出轴齿轮处于常啮合状态,其中输出轴上的1挡和倒档,2挡和3挡,4挡和5挡分别共用三个换挡拨叉。这种机构相邻两个齿轮使用同一个换挡机构,当换挡动作进行时,拨叉需要从前一挡位处脱离,经过空挡才能与下一个档位齿轮进行啮合,由于三个动作是顺序进行的,即使将每个动作的时间缩至最短,依旧很难获得足够快的换挡速度。对于一直致力于制造高性能双离合变速箱的格拉奇亚诺的工程师们而言,他们知道想要获得更快的换挡速度,其关键在于在前一个齿轮脱离的瞬间,下一个齿轮就可以完成啮合的动作。这个设计理念就和目前已经广泛使用的双离合变速箱的原理很接近。而格拉齐亚诺开创性的为兰博基尼设计了一套独一无二变速器结构:一套既拥有双离合变速箱的换挡速度,还拥有轻量化小型化的优势的AMT变速箱。创新的“独立换挡拨叉”ISR变速箱拥有一个独特的结构,它的齿轮布置方式既有别与传统AMT变速箱,也不同于双离合变速箱。其使用四个独立的换挡拨叉,相邻的两个档位齿轮则由不同换挡拨叉控制。四个独立拨叉分别控制1挡和倒档;3挡和5挡,2挡和4挡,6挡和7挡,也就是说,从1挡一直到6挡,相邻的两个档位都是由两个独立的拨叉来分别控制的。正因为这个设计,使得换挡的过程得以进一步缩短:当相邻的两个挡位要进行挡位切换时,换挡拨叉与当前档位的齿轮脱离时,另一个挡位齿轮早已经开始了啮合,而换挡拨叉的动作同时又激活了电子离合器,由于三个动作几乎是同步进行的,因此使得整个过程所需时间大大缩短。兰博基尼方面则宣称,相比原本性能就非常出色的前一代的E-gear序列式变速箱,换挡速度提升了40%,50毫秒的换挡速度已经接近了F1赛车变速箱的水平。ISR的换挡机构则由电动液压泵驱动,最高60巴的压力保证了必要的操作速度,7个液压阀负责控制换挡机构的动作,而电动泵则提供动力,强悍的双盘式离合器同样由液压驱动,负责将690Nm的扭矩传递到四个车轮。同步器齿环则由碳纤维制成,不仅耐磨而且更减轻了变速箱整体质量。要想拥有优异的性能,快捷的通讯架构当然不可或缺,格拉奇亚诺控股的Vocis公司则负责变速箱TCU的设计,使用了传统的CANbus总线控制器局域网络,通过对换挡拨叉位置的精确测量和驱动电流控制,实现了对高精度液压阀的步进控制。在设计过程中,变速箱还不能仅仅是快,换挡的质量同样重要,VOCIS设计电控程序时也整个也充分考虑到日常驾驶的舒适性。变速箱可选择三种工作模式:Strada(道路)或者全自动模式可提供舒适为导向型的换挡操作;Sport(运动)模式则会延后换挡节点并且提供更快速的档位切换;Corsa(赛道)模式可为赛道行驶提供最佳的换挡策略,这一模式还可提供起步控制,也就是弹射起步功能。小结:在竞争对手纷纷装上高性能的双离合变速箱的时候,兰博基尼则还在坚持传统的AMT序列式变速箱,然而Aventador的ISR变速箱的性能参数确实令DCT变速箱汗颜,超快的换挡速度,以及轻量化小型化的优势让它势必会得到更多超跑制造商的青睐,而双离合阵营也将会继续通过技术升级应对这一挑战。对于民用变速箱领域来说,这也许又预示这另一个时代的开始。自动变速箱简称AT,全称AutoTransmission,它是由液力变扭器、行星齿轮和液压操纵系统组成,通过液力传递和齿轮组合的方式来达到变速变矩。和手动挡相比,自动变速箱在结构和使用上有很大不同。手动挡主要通过调节不同齿轮组合来更换挡位,而自动变速箱是通过液力传递和齿轮组合的方式来达到变速的目的。其中液力变扭器是自动变速箱最具特点的部件,它由泵轮、涡轮和导轮等构件组成,泵轮和涡轮是一对工作组合,泵轮通过液体带动涡轮旋转,而泵轮和涡轮之间的导轮通过反作用力使泵轮和涡轮之间实现转速差并实现变速变矩功能,对驾驶者来说,您只需要以不同力度踩住踏板,变速箱就可以自动进行挡位升降。由于液力变矩器自动变速变矩范围不够大,因此在涡轮后面再串联几排行星齿轮提高效率,液压操纵系统会随发动机工作变化自行操纵行星齿轮,从而实现自动变速变矩。为了满足行驶过程中的多种需要(如泊车、倒车)等,自动变速箱还设有一些手动拨杆位置,像P挡(停泊)、R挡(后挡)、N挡(空档)、D挡(前进)等。从性能上说自动变速箱的挡位越多,车在行驶过程中也就越平顺,加速性也越好,而且更加省油。除了提供轻松惬意的驾驶感受,自动变速箱也有无法克服的缺陷。自动变速箱的动力响应不够直接,这使它在“驾驶乐趣”方面稍显不足。此外,由于采用液力传动,这使自动挡变速箱传递的动力有所损失。手自一体自动变速箱手自一体变速箱的出现其实就是为了提高自动变速箱的经济性和操控性而增加的设置,让原来电脑自动决定的换挡时机重新回到驾驶员手中。同时,如果在城市内堵车情况下,还是可以随时切换回自动挡。手自一体自动变速箱实际上还是自动变速箱的一种,最早出现在保时捷911上,手自一体变速箱通过电控系统模拟出手动变速箱的操作。它的出现,在操作上给予驾驶者更大的自由度,可以通过档把上的加减档或者方向盘上的换挡拨片来选择自己认为合适的挡位和换挡时机,从而大大提高了驾驶乐趣。上面只是简单介绍了自动变速箱的大体结构和工作原理,如果你想详细了解自动变速箱的具体结构请看下文。自动变速箱的基本结构及其工作原理自动变速器的核心部件为:液力变矩器、行星齿轮组、离合器/制动器及其控制机构(电磁阀、油路),外围设备即为变速器壳体、传动轴等。我们就从动力流向为顺序,先从液力变矩器开始说起。液力变矩器曾有一种说法,AT上的液力变矩器相当于MT上的离合器,起到动力的连接和中断的作用。其实这种说法是错误的。AT与发动机曲轴是直接连接的,不像MT有一个动力的开关:离合器。所以从点火的瞬间开始,液力变矩器便开始转动了,对于动力的连接和中断,仍由齿轮箱内部的离合器来完成,液力变矩器唯一与MT离合器相似的地方,也就是液力变矩器“软连接”的特性,与MT离合器的“半联动”工况相近。液力变矩器的工作原理就像两个风扇相对,一个风扇工作,然后将另一个不工作的风扇吹动。这个比喻可以很形象的解释液力变矩器中泵轮和涡轮之间的工作关系。不过详细解释其工作原理,则有些复杂。动力输出之后,带动与变矩器壳体相连的泵轮,泵轮搅动变矩器中的自动变速箱油(以下简称ATF),带动涡轮转动,ATF在壳体中是一个循环的动作,由于泵轮旋转时的离心力,ATF会在泵轮的作用下,甩向外侧,冲向前方的涡轮,再流向轴心位置,回到泵轮一侧,如此周而复始的循环,将动力传向与齿轮箱连接的涡轮。不过只有该零部件和传动方式,只能称为液力耦合器,若想成为液力变矩器,必然要改变涡轮叶片的形状,这样一来,ATF在经过涡轮再循环回泵轮时,会与泵轮旋转方向相反,因而造成冲击,所以为了成为液力变矩器还需另一个部件:导轮。导轮是存在于泵轮和涡轮之间的一个部件,用于调节壳体中ATF液流方向,通过单向离合器与箱体固定。有了导轮,才有了“变矩”的灵魂所在,在泵轮与涡轮转速差较大时,动力输出的扭矩也变大了,此时的变矩器想当一个无级变速器,通过转速差来提升扭矩,此时导轮处于固定状态,用以调节ATF回流;而当转速差降低,涡轮泵轮耦合或锁止时,扭矩接近对等,无需增矩,导轮随泵轮和涡轮同向转动,避免自身搅动ATF,造成动力的损耗。至此我们了解到了液力变矩器的最大特点――软连接,而这种动力的传输方式起到了两大功能:1、从静止到低速时的平稳起步;2、在加速过程中,较大动力输出时,起到增大扭矩的作用。如果与MT上的离合器相比较,则需注意的是,第一条起到了并优化了MT上离合器的功能,但第二条则是离合器无法实现的。但液力变矩器这先天“软连接”特点有一个弱点,动力不是直接输出的,在扭矩输出对等是,泵轮的转速要大于涡轮这样的话在传输动力时,ATF还在壳体中循环,浪费了动力,所以目前几乎所有液力变矩器都有一个高效节能的部件:液力变矩器锁止器。锁止器的形式是一个多片离合器,其作用就是当变矩器处于耦合状态,无需增矩时,将泵轮和涡轮锁止,这样的话动力传递即为“硬连接”,全部的无损(或者说有微量的动力流失)的将从曲轴传递到了下一站:变速箱。液力变矩器并非AT的特征液力变矩器不是AT特有,一些CVT变速器也使用了液力变矩器作为优化动力的机构;AT也不是绝对使用液力变矩器来实现软连接的,例如某些奔驰AMG车型上用的SpeedshiftMCT自动变速器,就用一副多片离合器代替了液力变矩器。所以液力变矩器并不是AT最大的特点,与多组离合器/制动器协同工作的行星齿轮组,才是自动变速器的最大特点。行星齿轮以及AT齿轮箱中的行星齿轮组在MT上,每一个档位都有一组两个常啮合齿轮副,更换档位只需要将输出轴与该档位输出齿轮的花键连接即可。而AT中,并不是这么多的齿轮在工作,而是用一种非常独特的方式来完成变换:行星齿轮组。我们先来看下,一个最基础的三元行星齿轮有着怎样的特性:『行星齿轮组模型』而行星齿轮的最大特性即为,在组合出不同的输入输出轮之后,齿比和输入输出的相对方向都会有变化,这种特性用作汽车变速器可是再适合不过了。而为了增加档位,汽车上的行星齿轮升级成了齿轮组、齿轮排,再通过一系列执行器便可以完成换挡了。AT执行器:离合器、单向离合器、制动器上面我们了解到,一组行星齿轮有着怎样的变换形式,而负责变换,以及用来输入输出的元件,就是一系列的执行器:离合器、单向离合器、制动器。有了这些执行器,就可以将行星齿轮进行不同组合,从而配搭出不同的动力流,也有了不同的传动比。而控制这些操作的,就是与其配套的油泵、滑阀、液压活塞,以及复杂的液压线路。至此,来自发动机的动力便完成了重组,将时刻变化的扭矩和转速,传递给车轮。相比MT,便捷性提升,而内部结构和工作情况则复杂得多。TiptronicTiptronic技术变速器由保时捷发明并在1990年第一次出现在964Carrera2车型上。其实早在1969年,911就使用了一台名为Sportomatic的4速“准手自一体变速器”。但由于当时电控技术落后,大部分车型又被替换为手动变速箱。现在,此项技术由保时捷授权给日本AW爱信、德国ZF采埃孚以及其他车厂生产。Tiptronic是在传统的自动变速器基础上增加了一套手动换挡模式以及电子保护程序,结构并没有很大变化,都是通过液力变矩器以及行星齿轮进行扭矩传动和挡位变换。手动模式通过一套可以进行升降挡控制通道及相应的电子程序予以实现。另外,电子发动机保护程序是其一大特点。目前,Tiptronic变速箱有4速至8速五个等级,形式也有横置式以及纵置式两种。在刚刚结束的底特律车展上,ZF宣布将研发用于前驱车的9速手自一体变速箱。●Tiptronic特点1.实用的手动模式:首先,手动模式可以最大程度体现驾驶者的意志,按照自己的需求选择挡位。追求激烈驾驶时可强制使用较低挡位与较高转速;在需要经济驾驶时亦可保持较低转速换挡。其次,在遇到较陡下坡时,可将挡位维持在一挡或二挡以利用发动机本身阻力来控制车速。2.发动机保护程序:在享受手动挡驾驶乐趣的同时电子保护程序会一直监测驾驶者的换挡动作。Tiptronic原则上允许驾驶者在发动机红线转速以外区域进行各种操作,但当侦测到转速达到红线时变速箱会强制介入升挡以防烧毁。若转速低至刻度起始线附近而挡位又较高时变速箱会采取降挡措施避免熄火。由于各个车型扭矩、车身重量等差异,Tiptronic程序也会略有不同,例如奥迪的Tiptronic就不允许用一挡高转速行驶。3.自学习功能:带有ECU控制单元的车辆都具有根据驾驶员习惯来调整自身动力输出的功能,以贴合其偏好。同样,Tiptronic也会这么做。它通过“模糊逻辑”控制程序和从ECU传回的信息来学习车主的驾驶习惯调整换挡时机,使车辆更为“听话”。带有Tiptronic技术变速箱的车型大众6速手速一体、标致/雪铁龙的4速和6速手自一体、奥迪8速手自一体、丰田5速手自一体等众多车型均使用的是Tiptronic技术变速器。其中大众POLO、速腾、途观、斯柯达晶锐、明锐、福特蒙迪欧、宝马Mini等的6速手自一体车型全部使用的是由大众、宝马和保时捷共同研发并委托日本爱信公司制造的TF60-SN(大众、奥迪编号为09G,零件代号AQ250)前驱横置式6速Tiptronic手自一体变速器。它具有S运动挡,其承受最大扭矩为310N?m。标致307、408、雪铁龙世嘉、凯旋使用的是PSA集团联合雷诺与西门子合作研发的AL4横置前驱Tiptronic4速手自一体变速器,带有雪地以及运动模式,可传输最大扭矩为210N?m。雪地模式能够以二挡起步并快速升挡避免出现车轮打滑现象。奥迪Q5、Q7则使用一台德国ZF采埃孚8HP纵置式全时四驱Tiptronic8速手自一体变速箱。其最大特点第一是200毫秒的换挡速度可与双离合变速器媲美;第二是可以跳过两至三个挡位直接换挡,极端状态下可从八挡跳至二挡。7G-Tronic7G-Tronic是梅赛德斯-奔驰在2003年秋季推出的一款纵置式7速手自一体变速器,其最大承受扭矩为735N?m,匹配V6及V8汽油以及共轨柴油发动机,适用于后驱或4MATIC四驱车型。由于最大扭矩不及上一代5G-Tronic的1079N?m,故S600以及S65AMGV12车型没用采用这台变速器。7G-Tronic与传统纵置式自动变速相同,使用液力变矩器以及串列行星齿轮进行扭矩传动和变速。有别于传统变箱离合器只能在高挡进行锁定不同,7G-Tronic的锁止离合器在一挡就可投入工作,避免打滑而损失动力。除了标准的M手动及C自动模式外还提供了S运模式。●7G-Tronic的特点1.宽泛变矩范围及紧密尺比:7G-Tronic七个挡位尺比从4.377至0.782,比上一代5G-Tronic的3.59至0.83更为宽泛,使得百公里加速时间减少0.3秒,油耗百公里降低0.6升。三挡以后的挡位间尺比落差逐渐减小,特别是最后三个挡位甚是绵密,换挡十分平顺。2.可进行跳挡的手动模式:7G-Tronic可以不按顺序依次减挡,最大可跳过四个挡位进行换挡操作。这使得急加速时挡位变换更为直接,能够最大程度发挥发动机的动力。手动模式在转速进入红线区间时同样会自动升挡以保护发动机和变速箱。3.两速倒挡:该款变速箱与众不同地提供了两个倒车挡,传动比分别为3.416和2.231。第二个倒车挡尺比接近前进第三挡,时速可达80km/h,在遇到紧急情况时可能才会体现出它的价值。●装备7G-Tronic变速器的车型GeartronicGeartronic是沃尔沃旗下车型所装备Tiptronic技术的手自一体变速器名称。6速手自一体变速器实际为日本爱信TF80-SC。最大可承受440N?m扭矩,传动比从4.148至0.686。Geartronic的特点1.与Tiptronic相同的安全手动模式:由于此变速器同样带有Tiptronic技术,手动模式同样会受到电脑监控以保证安全。2.体积小巧:该款变速箱采用将五个小型行星齿轮组与复合辅助齿轮组相结合的方式有效减小了变速箱的体积和重量。3.寿命更长:有别于传统自动变速器的外置控制模块,Geartronic的TCM控制模块被置于变速箱内,使得变速箱油可以帮助其冷却,同时较少的外部布线降低了受外力损坏的风险。装备Geartronic变速器的车型引进国内的沃尔沃C30、S60、S80L以及XC60、XC90等带有6速手自一体变速箱的车型均装备此款Tiptronic技术TF80-SC变速器。平行轴式AT本田使用的自动变速器叫做“平行轴式自动变速器”,本田公司旗下的几乎所有车型(本田的5AT,讴歌的6AT)都是在使用这种变速器,而且除本田之外,几乎没有其他厂牌使用(因为这是本田的专利)。那么接下来我们就分析一下,这个熟悉的品牌,但却陌生的机器。预备知识在介绍平行轴AT之前,我们先来乱幌MT、AMT和AT的特点。MT变速箱的基本结构,就是两根平行轴(两轴为基础结构,另有三轴变速器,原理基本相同),以及平行轴上的多个常啮合齿轮,然后通过带有花键的套筒输出。选择挡位的套筒,由换挡杆,带动变速箱内的拨叉来控制。AMT变速器与MT极为类似,只是增加了电控系统,用机械的方式代替手动操作。AT变速器较为复杂,其结构与MT大相径庭,没有套筒和拨叉等元件,也没有平行轴上的啮合齿轮,其主要特点是使用行星齿轮机构来实现齿比的变换,并使用一系列的离合器来控制挡位。为什么文章迟迟不进入主题,而是先来描述MT和AT等变速器呢?因为这两种变速器是不可或缺的预备知识,本田平行轴式AT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MT和AT的联姻的结果。平行轴AT结构分析平行轴式AT明显没有行星齿轮机构,常啮合齿轮很像MT或是AMT,但多片离合器的形式却与传统AT相似,并且在输入端有一个明显的液力变矩器,这种形式的变速器在常规的眼光下显得有些匪夷所思,至于匪夷所思的东西我们以后再去考虑,先来研究一下它是怎么运转的。接下来就是平行轴部分了,一根输入轴,一根输出轴,各齿比的组合方式与MT没有太大差异。而接下来就是这个变速器的重点:电液控制的多片离合器,替代了MT上的拨叉和套筒。这就是平行轴AT的特点,多片离合器代替拨叉套筒的方式,在原始阶段就将结合方式变得软化一些。因为MT变速器中,挡位是通过挡杆控制拨叉来选择套筒及套筒位置,与相应挡位的常啮合齿轮结合,从而生成某个挡位,每个挡位下,都有一个相应的套筒(拨叉)位置。这样的话,动力的衔接是突然一下没有缓冲(套筒上的齿一下就结合,缓冲全凭离合器半联动,更极端的例子便是赛车上序列变速器以及摩托车变速器上的“狗牙”,“哐”的一下便完成换挡)。而本田平行轴AT上虽然常啮合齿轮与MT一样,但多片离合器的控制方式,显然要比套筒(拨叉)控制迅速,而且也更加平顺。而且更重要的是,前端液力变矩器的加入,更让本田平行轴AT的换挡节奏更加平顺,与常规AT几乎没有差异。平行轴AT与AMT的对比实际上这个对比有些贬低平行轴AT。由于有了常规AT的液力变矩器和多片离合器,本质上有了常规AT的性格。平行轴AT和AMT无论是结构方面还是实际驾驶感受方面都有着明显差异。虽然都是平行轴结构,但AMT毕竟是MT的电控版,毕竟无法和AT相比。两者处于不同的层面,平行轴AT可以装配在百万级的车型上(讴歌),而AMT则是微车和重卡的经济型配置。然而问题来了,本田平行轴AT和传统AT可以分出高低吗?平行轴AT与AT的对比实际上这个问题很好解答,看一下凯美瑞和雅阁的销量对比就好。而且,或者可以通过这个数据得出,本田平行轴AT和传统AT已然相差无几了。而且从执行机构上面看,平行轴AT换挡的操作要比常规AT简单。前文说过,MT上面的拨叉和套筒,在平行轴AT上面用一个多片离合器便可完成。也就是说,一个挡位对应着一个多片离合器,非常直接,非常简单。而常规AT上面的多片离合器,则比较麻烦,因为要控制行星齿轮组,一个挡位需要多个离合器协同工作才能形成,而且有的离合器要对应着多个挡位。这显然不如平行轴AT专一,换而言之,平行轴AT比常规AT单纯许多。平行轴AT的弱势有利便有弊,平行轴AT自然也有一些缺陷。第一,多轴(稍高端一点的便是三轴)的结构设计让其在体积上无法压缩,而常规AT通常都是一轴,稍粗一些便可容纳其内部的行星齿轮组和离合器;第二,平行轴AT由于体积的原因,无法实现更多的挡位,而常规AT目前已经发展到8挡的数量级,这在面子上显然不够。但这并非致命弱点,所以在一定时间内,仍然无法阻挡平行轴AT的脚步。而对于消费者来讲,本田的5AT或者讴歌的6AT在使用方面和常规AT并没有太大的差异。讲到最后,我们自然要分析一下,本田为何要坚持自己的平行轴AT?原因一:在初期,AT技术很好掌握,但生产工艺要求和成本上,行星齿轮的形式要高于平行轴。所以本田一歪脑子就想出办法,用MT的手段实现了AT的性能,。原因二:平行轴AT相比传统AT在执行方面更简单。液力控制机构(油路、电磁阀)也相对简单,成本也得以控制。原因三:主流车型装备的AT,几乎都由爱信、ZF等几个厂家生产。本田很有思维,就用自己家的,不受人控制也跟诸位无关。所以,作为本田的专利产品,本田有理由坚持着自己的平行轴,并坚信平行轴AT是非常合理的传动方式。
回答者:叶炫文
Mail: Copyright by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液力变矩器厂家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