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山地车推荐AM一般多少钱

大部分都是选择捷安特的,质量比较好。诚心为你解答,给个好评吧亲,谢谢了。
您的举报已经提交成功,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
比亚迪 吉利 奇瑞 力帆 总之就是国产车
我日,定是为挣分乱回答!!!
大家还关注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2081942',
container: s,
size: '1000,60',
display: 'inlay-fix'2015捷安特全新Reign 27.5 1评测 软尾山地车AM全地形_装备评测_昆明魔速山地车配件网 专业山地车DIY组装整车 改装升级配件 山地车配件批发
& 2015捷安特全新Reign 27.5 1评测 软尾山地车AM全地形
2015捷安特全新Reign 27.5 1评测 软尾山地车AM全地形魔速配件网 /
2015 捷安特 Giatn&Reign 27.5 1 测评 &&全地形AM系列650B轮径
&27.5 1;. '並不是那種有著浮誇碳纖造型,取個音節响亮的名字,意图在发表当天就抢下所有媒体焦點的車。即便有著閃亮橘黃色塗裝,這台捷安特最高端的鋁合金車架全山地/林道用途車,有著'160mm行程,在舞會裏也可能只是被晾在旁邊的壁花。要真的体验到Reign 27.5 1 ;. '的真實本性,不用废话,進到山裏用力操就對了。
捷安特將Reign&27.5 1;. '設定在能夠让专业选手,不管是在自家附近的山區或是登山車公园里,遭遇任何狀況時都能順利解決 & 不管是有意還是無意的情況。它的線條低調到不行,彎曲的前三角下管,連接經過十年演進改良,適合長行程林道車的Maestro雙連杆後避震系統。這看起來似乎有著前代的影子,但是R. '代表著捷安特向著未來跨出了一大步。它的幾何又長又低,避震結構專為高速與大膽的走線設計。上面配備的高階零件,成為了如此設計的最強後盾。
售價美金5975,這比其他頂級碳纖車便宜了3000美金,但是高階零件配置一樣也沒少,這包括Rockshox Reverb Stealth伸缩座管、Pike RCT前叉、Monarch Plus Debonair RC后避震器。轮组配了DT Swiss Spline One,外胎是MAXXIS Minion/High Roller II的組合。还有SRAM X'传动系统,加上MRP导链器。這些零件都裝在配有实战功績,头管角度為65度的避震系統車架上。騎上它如果你還不想狂飆,那你該去检查一下脑袋。
&用途:全山地/林道與Enduro競賽
&車架:高強度6011鋁合金,液压成形抽管,160mm Maestro雙連杆避震系統,ISCG 05导链器锁孔,內走线设计
&前叉:Rockshox Pike RCT气压双行程'160/'130mm
&后避震器:Rockshox Monarch Plus Debonair RC3
&传动系统:SRAM X1',''11X42;,''11速
&导链器:MRP AMG,附有下护盘
&刹车:SRAM Guide,碟片:;200/'180mm
&轮组:DT Swiss Spline O27.5
&Rockshox Reverb Stealth伸缩座管
&尺寸:S,M,L
&重量:29.04磅(无踏板,L尺寸,官方资料)
&市售价:5975美金
捷安特把这种管材叫ALUXX SL级铝合金,就是高强度的6011铝合金接受特殊处理后的产品。捷安特以独门发展的液压与空压技术,将这些经过先进技术抽薄的管材,在承受应力较低的部份挤压的更轻薄,在应力集中点增加管壁厚度或是增加管径。这不是什麽新闻,但是捷安特的这项技术独步业界,因为这些手续都在自家工厂完成。捷安特使用双面焊的技术增加接点表面的平整性 & 这项技术已被证实可以增加铝合金车架的耐用度。
2015全新的Reign在尺寸上的上管长度都增长了 & 大概都长了一英吋。这样的变更是因为要增加上坡的性能,同时以减短龙头长度做补偿。我们测试的L尺寸车,上管长25.2吋,龙头60mm。一般来说,L尺寸的车架上管长通常是24 & 24.5吋。好消息是,捷安特与其他厂商终于接受短龙头的原则,让身材中等的骑乘者能找到适合的M尺寸车架。有些试乘者甚至只指出,他们宁愿选择M尺寸的捷安特车架,而非L尺寸。所以在你选购之前,请好好看一下车架的几何规格表。
顺时针方向)採内走线设计的车架让整体看来毫不凌乱。经过抽薄的头管可以安装标准1 1/8吋龙头。下管有橡胶防护片避免刮伤。支撑Maestro避震系统的超大尺寸转点可以轻易进行维修保养。后避震器下锁点同时也是前连杆的转点。
其他主要的设计变更有更低的BB,高度345mm,以及更低的65度头管角度。这两个变更让Reign 27.5 1在下坡与技术路段有更好的操控性 & 但是在平缓林道以较低速骑乘时,操控起来会比较迟钝。但是捷安特将后下叉长度设计为434mm,相对于27.5吋轮径,这算是较短的长度。这可以增加Reign在爬坡与转弯的灵敏性。较低的上管高度(L尺寸车架28.8吋)让使用者挑选车架时,可依照座舱长度来考量,而非胯下还有多少空间。较短的头管长度减少了这台行程160mm车架前半部的BB-头管高度,这让2015 Reign「大车」的气质减低许多。
不管从哪个角度看,每个细节都引人注意,这包括内走线孔橡胶封块与下管的橡胶防护垫。后下叉上的橡胶保护套能减低穿过SRAM后变速器链条的打击声。捷安特使用了较宽的92mm压入式BB,目的是要增加车架上各开孔的尺寸,以便提高整体刚性。除此之外,车上还配有ISCG 05导链器锁孔。捷安特抽薄头管可安装1 1/8吋头管。对于不习惯携带水壶的人来说,要是他们知道下管上只能容纳一支大水壶应该会感到高兴。为了应付极少会出变更伸缩座管安装位置的状况,捷安特很贴心地增加了伸缩座管外走线座,以便于走线位置更换。
对于带有较趴头管角度的长行程林道车而言,双行程前叉式个很好的折衷方案。这是因为在强力踩踏时,前叉行程缩短时,感觉起来比较硬。并且可产生较高的头管角度,这在爬坡时可以比较容易保持直线行进。Rockshox Pike气压双行程前叉,可从160mm降至130mm,这使BB高度降低大概1公分,头管角度增加稍大于1度。Rockshox双行程调整钮位于肩盖左方,调整非常简易方便。
Reign 27.5 1上配有最夯的Pike。在双行程Pike上的行程调整钮其实并不实用。我很高兴地发现Reign上的Monarch Plus RC3升级Debonair之后,具有非常柔顺的作动。
Maestro避震系统在2015进一步提昇了性能,至少是在全山地与林道的骑乘方式上。Reign上双连杆设计的瞬时转点(给定压缩行程所计算出的虚拟摇臂转点位置)在作动初段先是在较趋前,位于BB上方的位置,然后顺著和缓的曲线朝著BB方向下降。相反地,大多数双连杆在作动初期,瞬时转点位置要比Reign高许多,藉由机械动力作用产生较硬的踩踏感。Maestro的机械动力设计同样也是要创造出较硬的踩踏感,但这与避震灵敏性背道而驰,加上还要顾及需要避免煞车力与避震作动干涉。捷安特希望骑乘者利用Monarch的三段踩踏平台,必要的话加上低速压缩调整来增加Reign的踩踏性能。捷安特在Maestro平台上设计了刚好的踩踏特性,这让前叉与后避震全开时,骑乘者还能保有一定程度的踩踏性能,这是Reign 27.5 1所採取的最佳折衷办法。这让全山地骑士与enduro选手能在享受下坡快感之前,还能有效率地爬上山头。正如我们所发现的,大多数的骑士只有在长时间爬坡会开启踩踏平台,其他任何时候都是将后避震全开。
捷安特在Reign的后避震系统结构上花了不少心思,这包括了结构强壮的下管、大尺寸易于保养的转点与密封培林。后避震器下承轴深入下管之中,同时也扮演避震系统下摇臂转点。下摇臂位置稍稍篇左,以提高转点刚性,提供大转点培林的容纳空间。这同时也可以空出空间,装上前变速器,虽然这大概不是Reign设计上的首要考量。这样的空间配置非常合理,在双连杆避震系统裡也不是不常见,因为三角形摇臂与下连杆被迫挤在BB之后的同一个空间。Maestro的摇臂看来有很大的空间可以容纳DH用途的外胎,但是胎块可能就会非常接近连接后下叉与后上叉之间的支架。
发表年份:2015
市售价:5975美金
行程:160mm
后避震器:Rockshox Monarch Plus Debonair RC3
前叉:Rockshox Pike RCT3 双行程气压,130-160mm
头碗:异径Giant Overdirve
飞轮:SRAM XG,11速
曲柄:SRAM X1,32T
导链器:MRP AMG
BB:SRAM压入式
后变速器:SRAM X1 Type 2
链条:KMC X11SL
前变速器:N/A
变速拨杆:SRAM X1
车把:Giant Contact SL DH,31.8mm
龙头:Truvativ Holzfeller
握把:Giant Lock-on
煞车:SRAM Guide,碟片:前:200mm,后:180mm
轮框:DT Swiss Spline One
花鼓:DT Swiss Spline One
钢丝:DT Swiss
外胎:前:Schwalbe Magic Mary,Trailstar,Snakeskin,Race Guard,27.5x2.35。后:Schwalbe Hans Dampf,Pacestar,Snakeskin,Race Guard,27.5x2.35
座垫:Fi&zi:k Tundra M5
座杆:Rockshox Reverb Stealth 30.9mm
我们发现,Reign 27.5 1的本性就是要往下飙,这是今年试过最好骑的一台全山地车
跟其他酷炫的碳纤车放在一起,想到要挑其中一台用力地在亚利桑那州Sedona红颜色岩砾地形上试试,铝合金的Reign 27.5 1刚开始并不是我们的首选。但是将这匹战马牵出马厩之后,我们就知道他才是最优的。我们发现,Reign 27.5 1的本性就是要往下飙,这是今年试过最好骑的一台全山地车。后来我们了解,要如何榨出这台亮橘色车的所有性能,就是要依照就当天的骑乘路线及风格,仔细地将避震系统调校出对应的特性。
设定:捷安特是一间够大的公司,所以能让供应商愿意针对Reign 27.5 1的设计,对供应的前叉与后避震做出客製化的设计调整。试乘者很喜欢Rockshox Monarch Plus Debonair RC3的整体表现。但是加入Debonair的设计就必须增加气体体积,所以后避震器的气压弹簧需要打进40-60psi的压力,这比我们一般设定还要高。体重超过200磅的骑乘者可能会需要气体体积调整垫,以避免触底发生。Reign的后避震器设定35%下沉量时,会有最好的下坡表现,但是上坡或是踩踏时的最佳下沉量就只需要30%。我们大多数人都喜欢Monarch低速压缩调整杆调到中段,也就是「林道」设定时那种综合下坡与爬坡的感觉。
前叉那又是不同的故事了,这是因为气压弹簧似乎在160mm与130mm两种行程之间的表现不是很一致。对应下坡的骑乘调整Pike双行程前叉,把它加到足够的压力,让它不会在拉下煞车时下沉。但是行程调到130mm时它又会显得太软。反过来如果再在短行程时加入足够的压力,将行程拉长之后又会变得太硬。到后来反正也没关係,大多数的人都学会了避免使用短行程,因为缩短之后会降低BB高度,会低到骑著它上路,它的「整地」功能,会比亚利桑那州路径维护队的工作还要有效率。只要几次踏板狠刮地面的经验,你就会认命地只用1600mm行程。捷安特应该在年中做一次升级,让这支高性能的Pike真的在各方面都成为王者。在这之前,你就把行程调整钮晾著就好,把双行程Pike保持在长行程位置。
踩踏:整车重量大约30磅,Reign当然没办法让XC选手有那种锐利的加速感,但是它对踩踏力道的准确回应,让笔者不用再陷入写那种要价一万美金碳纤高档车的评论时,老实说出踩踏缺点的厌倦感。当速度加快之后,捷安特Reign的高效能Maestro避震系统与低重心设计,两者配合产生持续前进的动能 & 这在Sedona是个很好的优点,这裡可怕的路径上,建造者似乎有心地将石块安置在奇怪的地方,让速度很容易就掉下来。红岩砾路线是测试主动式后避震系统效能最好的地方,这难怪捷安特Reign与Specialized Enduro在这的表现会如此出众。
爬坡:27.5轮径的轮组在齿比上的表现,就像在传统26吋轮径车大盘上多了两齿,所以对这台车32齿大盘而言,它提供了骑乘者足够的齿比应付陡坡。我个人会偏好30齿的大盘,这样比较能配合我经常对付短陡坡的骑乘方式。对于那些习惯只用腿力解决一切的骑士而言,骑上Reign比起其他厂牌同类型车种,更能让他们应付技术性爬坡段。
将后避震器调整到林道模式,额外增加的踩踏支撑力,让才踏感觉起来有显著的差异 & 尤其是在双腿疲累时。或许这其中的优势是来自于额外的低速压缩增加了后避震的支撑力,这撑起了Reign的后半部,让骑乘者能保持在有效率的踩踏姿势。Reign的粗大管材与柔顺避震在校和缓、高速的上坡路段,牺牲了一些踩踏性能。但是长轴距、绝佳的几何平衡与可预测的操控性加总起来,在陡峭与较不容易保持连续的上坡路段,为Reign的性能增色的许多。
过弯:很少有像Reign这般48.9吋长轴距的车,能够好好过弯。但不知为何,Reign就是有办法处理弯道。这台车的长度可以迫使前轮钉在路面上,捷安特也特别留心设计出对应的65度头管、27.5吋轮径、前叉外移量。所以操控起来远比想像的来得更轻与准确。
在下坡路段上,我们学会採取较宽的进入走线,然后俯衝进入弯道 & 这是在高速弯道或是回头弯裡常用的骑乘技巧。除非骑乘者採取准备预防,较趴的头管角度在爬坡裡的弯道会有一点点推力,这将给骑乘者带来困扰。
如果让Reign自己能有选择,它大概比较偏好树林中的弯曲单径,然后衝进带有边坡与技术路段的高速林道,这些地方通常是在登山车公园外的密径裡才能找到。
技术性下坡:测试车手Wayne Wonnacott这样总结了Reign的下坡表现:「这根本就是一台下坡车。事实上,它比一台下坡车更好,因为一般人也有办法骑它。我会用它在惠斯勒玩,并且一定会很好玩。所有它在上坡表现上的让步,为的都是要成就更佳的下坡表现。」
非常相似正规下坡车,Reign 27.5 1 在那些其它同用途车可能会弹跳的乱石树根区,它都有办法待在路面上。所以骑上它的人可以专心处理大型障碍与刁鑽的走线。它简短的后下叉设计,不需要骑乘者将重心后移至后轮上方,这在落差与乱石堆中增加了控制性。就像一台大车一样,不管在林道的那个地方,都能带上很高的速度。除此之外,在上面也很容易做动作,它能拉出优雅的独轮。毫无疑问地,Reign车架的重量增加了下坡时的稳定性,但是这些功劳也来自于车上配置的其它不随便的零件。Rockshox避震系统准备到位,座舱设定有著780mm宽把、短龙头、强力的SRAM Guide煞车,还有125mm伸缩座管。Reign的感觉整个就是对了,因为他是一个完整个组合。
就像一台大车一样,不管在林道的那个地方,都能带上很高的速度。除此之外在上面也很容易做动作,它能拉出优雅的独轮
外胎:捷安特官方资料在Reign 27.5 1上用了Schwalbe Hans Dampf后胎与Magic Mary前胎,这是完美的组合。但是在我们的试乘车上用的是MAXXIS Minion前胎与High Roller II后胎。我们常用适合高速滚动与耐用的MAXXIS外胎,所以都知道它的橡胶材质比较适合乾燥的岩石路径。因此我们很好奇到底装上Schwalbe外胎之后,又会是什麽样的表现。
刹车:SRAM的Guide煞车令人印象深刻。我们越常用它,就越会感觉到它藉由拉杆传递力道的灵敏性。在那种通常后轮锁死,在上面滑的超陡斜面上,Guide还是有办法控制轮子。Guide的制动力不像Shimano XTR ICE那像,但是配上了前200后180的碟盘后,还是可以有强大的制动力。
前叉:很抱歉,Reign上唯一的缺憾就是採用了Rockshox的双行程Pike。试乘者表示标准版的Pike可能会有更好的表现,因为对小起伏会有更柔顺的反应与更佳的压缩率。我们提过在短行程130mm时,踏板会撞击路面的问题了吗?
导链器:MRP AMG是Reign 27.5 1的最佳选择,因为超低的BB设计让下护盘发挥很大的功用。下坡等级护盘确保了大盘的安全,同时在上坡的时候,也抑制了链条链条链条经过下导轮时恼人的噪音。
座垫:FiZi:k Tundra M5几乎是超硬的代称,因为换上一块石头都比它还舒服。
后避震器:大家都想拿配有Cane Creek SBinline后避震器的车来试 & 但是后来就发现,根本不是想像中那样。相反地,Reign上的Rockshox Monarch Plus RC3加上Debonair升级,在任何时候都准备号上路操一整天。我们觉得这支后避震的唯一缺点是它需要很高的气压支撑平均重量的骑乘者。Reign的避震系统有可能撑不住体重较重的人。
与其他竞争对手比较起来 ,捷安特冒了一个险,将Reign 27.5 1的设计带入更多下坡用途的考量。Enduro的比赛方式,吸引了许多製造商开发出新的车种 & 那种在下坡时有稳定表现、长轴距、趴头管的车。在enduro比赛中有时要强力踩踏,同时也需要在计时的陡峭下坡路段狂飙,Reign的操控性与踩踏效率一样优越。它的车架设计与选配的零件,都反映出挑选使用者会把它当成一台大车使用或是参加最高等级的EWS enduro系列赛。
不像传统的林道车,Reign经过几合结构与零件的改良,使它有了更深的下坡功力。要说它是台林倒车,倒不如说是一台设计成具有高效率踩踏的下坡车。我们之中没有一个人会在第一时间选择它试乘,但是所有人都毫不否定地认为,在登山车公园或是那些只适合大车的技术行林道中,骑上Reign会非常过瘾。其它许多全山地/林道车没有这样的特质,但是全新的Reign就是正对那些已经拥有正规下坡车,却还想要有更多乐趣的人的胃口。如果每次出门,你还在全罩与半罩安全帽之间考量选择,那挑选Reign 27.5 1成为你的座骑就对了。 - RC几千块的山地自行车比几百块的山地自行车好在哪?
上个月,一辆我爸给我买的自行车被偷了,骑了5年左右,买的时候5000左右,挺大的车,轮胎很粗,其他的不懂。。骑起来很爽就是了。。牌子也没注意。。现在想在淘宝上淘一个,搜了下几百到几千的都有。现在暂时打算是买个五六百的,再被偷了也不心疼(小城市,乱的狠,看见过几次有人拿个大剪刀咔嚓一下把锁剪了骑走或者干脆扛到三轮车上跑路。。我的车是去市中心吃饭的时候被偷的,市中心人多,停了n次没事,大意了)。我的问题是:1:500左右能买到靠谱的山地车或公路车吗?(淘宝那个是26寸轮胎前后碟刹500块)(我的用途是上下班骑行,要求变速灵活)2:四五千的车子与几百的车子相比,除了大小,配件之外,贵在什么地方?减震好像也是个很重要的参数,减震能力有级别划分吗?3:碟刹好还是v刹好?
按投票排序
103 个回答
作为一个曾经丢过2W+自行车的人,我可以很负责的告诉LZ:从哪儿跌倒,就从哪儿爬起来继续。。。。先回答问题:1.个人认为500的山地车,能骑,但不能玩,更谈不上稳定可靠,质量有保障。碟刹不一定就比V刹好,比如XTR的V刹就比很多线碟还贵。低价碟刹在安全性稳定性上完全没保障,这里所谓的低价碟刹包括了ATX770D这样的车原配的刹车。2.任何东西都是一分钱一分货。我在学生时代也骑三五百的车,但跟现在比确实差别很大。这个问题还是举例说明吧:首先是材质:一般低端车都会用钢材作为整车材料,缺点是重量大,会生锈。优点是即使是低端货,强度也还行。高档车一般用铝材或者碳纤维,也有用钪的(极少)。铝材和碳纤维优点是重量轻,不生锈,并且容易成型。而铝材和碳纤维也有档次之分。主要在于强度、焊接工艺、抽管厚薄/碳布层数等等方面。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我被偷那辆车主要是车架贵,原因是那个老款BMC软尾车架用了ESTON的专利铝材。而新款BMC车架由于专利授权到期,只能改用普通高强度铝材,因此价格反而还低了很多。第二是避震:自行车避震器跟汽车避震器原理基本相同,总的说来有两种:气压避震和弹簧避震。气压避震优势在于回弹强度可调,重量轻。缺点在于结构复杂,不便于维护和维修,相比弹簧而言“比较”娇气。气压避震也分不同档次,主要区别是重量、行程、强度、支撑度、润滑度、阻尼、回弹线性等等。其中行程、阻尼、线性和强度是重点。一般来说行程越长,价格越贵。阻尼可调段数越多,价格越贵。Fox前叉还有压缩速度可调的版本(RLC,即Rebound、Lock、Compress,回弹、锁死、压缩都可调)。但需要注意,避震器行程需要跟车架类型匹配,一般XC级别的车,前叉行程80mm~120mm,AM的前叉行程140mm~160mm,FR和DH可以考虑160mm以上行程。好的避震器能够良好过滤大小震动,同时避免在刹车和遇到大震动时出现不稳定的情况。而低端避震器要么是避震作用几乎为0,要么是线性不好,容易打底,回弹过慢或者过快,可调节的范围和很小或几乎没有。第三是变速:一般低端变速器材料都是钢的,指拨之类用塑料,并且加工精度低,强度低,重量大。高端变速器一般是大部分铝材+小部分钢材,指拨用铝合金,并且很多对强度要求较高的部件都用CNC工艺加工,精度、强度和重量都可以做到很出色。比如XT以上级别的CNC中空曲柄,CNC牙盘,CNC指拨,以及SRAM XX的CNC飞轮(这货确实了不起)。变速系统另一个比较值钱的部分是后拨。像Shimano XT及以上级别的后拨,甚至用了单向阻尼轴承来保持链条稳定。还有一些后拨用了碳腿提高强度。另外还有个容易忽视的地方是变速线和线管。普通变速线和线管润滑度差,用起来不顺滑。高档变速线和线管(比如XTR的)涂有特氟龙材料,手感很轻很干脆,更利于准确变速。第四是刹车:刹车分为线拉/油压V刹和线拉/油压碟刹。V刹成本低,可靠性更高,便于维护,但极容易抱死,遇水容易失灵,长时间刹车的时候V刹更是拉不住。碟刹也不是十分完美。首先是线拉碟刹线性很差,只是缓解了V刹容易抱死的问题,另外重量也只是相对而言轻了一点。好的油压碟刹重量轻,线性好,夹器/活塞力度大,热衰减很小(主要靠高品质DOT油或者矿物油,另外 类似XTR之类的油碟还在来令片上加了散热器)。碟刹碟片也很重要。第一是需要轻,同时保证强度高,不会轻易偏摆或断裂,另外要求通风性良好,利于散热。比较出名的优质碟片是Shimano的三明治碟片和Hope的浮动碟。第五,也是整车里面最贵的部分:车架。车架好坏跟用料、设计、功能都有很大关系。车架分为软尾和硬架两种。一般软尾更适合大强度骑行,而硬架通常是止步于XC级别。软尾带后避震器(几百元钱国产山地车也有后避震,但那货不在讨论范围),后避震器价格往往会超过前叉,主要是因为好的后避震器通常是双气室设计,避免打底,而第二气室里面填充的是惰性气体。另外,后避震器更强调线性和回弹。车架的焊接工艺也很重要,直接决定了整车强度。第六,轮组:轮组分为轮圈、辐条、花鼓、内外胎。花鼓类型有大体两种:培林和滚珠轴承。培林可以在低成本情况上实现很好的强度和润滑度,但对于更高精度而言,培林轮组成本会大幅上升。滚珠轴承结构比较复杂,维护不方便,高强度也需要高成本来保证。辐条看似是最不值钱的,但实际上名堂不少:有普通钢辐条,有变径辐条(一根辐条上不同位置粗细不同),中空铝辐条,碳纤维辐条等等。而即使是最普通的钢辐条,DT(品牌)也要2元一根,比国产杂牌0.5元一根贵很多。轮圈的主要差别在于强度,还有可适配的内外胎:高档轮组的轮圈可以兼容真空胎。内外胎相对而言没那么复杂,但价格差距仍然不小。区别主要是耐磨度、抓地力以及重量等方面。最后,是把组、坐管、坐包、水壶架之类的配件。把组主要强调强度和重量,坐管类似把组,但Fox之类的品牌还有气压升降坐管,在山上骑行的时候非常方便。坐包名堂也不少,底板材料从塑料到碳纤维都有,导轨也分为不锈钢、锰钢和钛合金几种,价格差别不小。
这种问题答多了,没耐心了。以后看到后就一句话:几百块钱的自行车曲柄(就是脚踏大腿),我踩弯过3个。
5000的山地应该是捷安特的Xtc和美利达的T系列,那和500的山地完全不在一个层次了,无论是传动还是车架,还是刹车等等,基本差4个档次以上,骑行感觉会差很多。所以500的山地就不要买了。从你的问题可以看出,你是怕车子被偷,所以才考虑买便宜的车子,实际完全没有必要如果从通勤的话,并且兼顾不被偷的话,我强力推荐还是入手折叠吧,随时带在身边就好了嘛,而且它的城市公路的骑行感觉要在山地之上,大行的P8,P18,bya412都是很不错的选择,改装后的412绝对是通勤极品啊!
先简单说 第一:500的山地车好不好 要看你干什么用。是平日通勤用 还是运动健身用或是体育竞技用。 个人认为500山地车 肯定是走不了山地的,但是可以用作通勤和平日健身用。第二:我个人认为山地车的价格是由以下因素决定的。品牌(自行车也有 名牌和一般品牌),材质(碳纤维 钛合金 铝合金 钢)设计 ,技术减震 :山地车分 xc am fr
dh 近几年还分出了 enduro offroad等我就说白了 xc就是50上坡50下坡混合 前减震形成大约80mm到100mm 可以无后减震 称之为硬尾 也可以有后减震 是气压的 但主要作用是产生抓地力 和过滤小震动am25上坡 75下坡 前减震形程大约120mm到140mm 后减震仍然是气压的 但行程比xc长 fr 和dh应对的都是下坡 但dh能应对更恶略的赛道。前减震大多是15mm同轴的连接 行程大约140mm到203mm 以应对极端路面 车架的设计重心更低。后减震也大多为金属弹簧和气压的双重设计fr和dh的区别可以从前后减震的形程看出区别3:碟刹 v刹先区别一个概念碟刹有液压的 也有机械的 v刹也是不得不说 如果太便宜的碟刹还是不要装的好 只是样子货。再来讲 人们都喜欢用碟刹 因为刹车性能好 但是长途骑行中不易修理 有些骑川藏线的前辈们更喜欢用简易的v刹
本人骑着一辆500以内的山地车,杂牌的,只是上课代步用,一年下来的基本状况是:变速已失灵,车架把手各种生锈,刹车修了两次,最后沦为一辆普通自行车,还骑得时候偶尔会有嘎吱响,都懒得去修了。实在舍不得就买辆二手捷安特或美利达入门款,五六百也差不多,还耐用~
一分钱一分货这句话 在你没有被宰的时候基本上适用。1000块以下的山地车 尤其是不是正规大品牌的 或者说不是专业做山地车/公路车的 包括但不限于永久、凤凰、所罗门等等不够专业的品牌
简单来说 用在宣传广告上的投入没准比产品研发还多。现在打开淘宝搜索山地车 我只有一个感觉:不堪入目。几百块钱的山地车 奔驰宝马路虎悍马都齐了 前后双碟刹...30速变速...看得让人眼花缭乱。我刚刚开始玩山地车时也曾心动过 但那只在刚开始。宣传的天花乱坠 实际啥都不是 当通勤车都嫌重
一体轮大刀轮什么的千万不要信 君可见 高端山地车上有用这些的吗?这些便宜的山地车 质量是没有保障的 最多也就只能拿来城市骑行 不能越野那些让你眼花缭乱的配件 碟刹 前叉基本上就是个增加重量的摆设。既然你的要求就是上下班骑行 变速顺畅 我觉得几个大品牌的一千出点头的山地车就能满足你的需求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 小偷最青睐这种车 因为价格不算高 城里面数量还不少 很受年轻的学生欢迎 高端一点的车 辨识度高一些 反倒不像那些入门的山地车 不过也有懂行的专盯高端车就是了...不然环法里面sky 喀秋莎车队怎么会被偷 总的一句话 车好了 你就要多留个心 现在我只把山地车当作健身工具 凡骑出去是不离身的 平时搬回家放家里 通勤用一辆破一点的山地车 好几年了也不引人注目了 丢了也没有那么心疼。至于v刹和碟刹已经说的很棒了 不要迷信碟刹 低端的线拉碟刹还不如比较好的v刹关于高档零件使用的感受 我觉得我这个回答可以解决你的一部分问题
首先差距非常大,从工作到现在自己总共有过5台单车,各种价位都骑过,第一辆是美利达的勇士PRO,当时记得是1500左右,那时刚工作,感觉已经超贵了(别笑,楼主的5000在我当年看来已经是巨款了。),骑了1年多,平路偶尔越野,慢慢发现不足,又加上损友的忽悠,义无反顾的跳进了自组的大坑。第一辆自己组的车花费5000出头,GIANT PRO车架,SRAM X7的变速,BB7碟刹,其它可忽略,现在回头想想其实很不合理,完全可以在5000的价格内配出更好的单车,所以整车已经基本不玩了,一件件根据自己的需要慢慢寻找,组装实在是上瘾啊,而且你的单车知识和动手能力也会水涨船高。之后是一辆软尾,CUBE的软架,SRAM XO套件,MAGULA前叉,HOPE花鼓的自编轮组,整车控制在了20000出头,这之后一发不可收拾,又组了一辆平把公路,用来长途,之后工作原因骑车少了,基本就直接进山爽几把,今年一时手痒又没忍住,又拆了软尾,组了一辆碳纤的软尾,闪电的架子和智能前叉,easton的轮组,xtr套件,牙盘xx,等等,价格就不说了,都是眼泪。感觉有点跑题,说回楼主的问题,差距很多啊,归纳下:1,性能,强度,变速效率和准确性等等,都属于这点。2,材料,上面已经有人说的很清楚了,钢,铝,碳,钛等,制造工艺水准也是一方面。3,重量,跟上一点有直接关系,我的软尾是11kg,的水平,硬尾9到10kg很轻松。4,价格…………。所以,差距非常大,而且是全面的差距,配车需要均衡,所以车身上所有的零件都要合适。最后,500的山地车就别买了,那个基本就不叫山地车。
骑这个车 5年了, 穿越过 落基山脉,也走过三江并流,光是轮胎都没有爆过,辐条也很少出现问题,截链器我买了一直就用不上。如果问价格差别相差 10倍以上车的差别就像 奥运会 上选手穿的鞋子和你的鞋子的差别。价格贵的自行车很多都通过 ISO 9001 的管理。个人认为贵的车贵在对性能特性、工艺的完善和艺术化表现的追求。至于什么碟刹,V刹,似乎都不是太大问题。
这事得从什么样的山地开始谈起:首先你要明确是辆什么样的车,然后你的身高体重,你使用它的用途主要在哪里。我相信绝大多数人说的都是XC,也就是硬架(没有后避震)的山地车。山地的主要构成是车架、前叉、轮组(含内外胎)、传动制动套件、把组、坐管坐垫、脚踏、线管把套之类的东西。首先是车架的材质:从舒适度来说,钢是一流的。但是会带来更大的重量。尽管现在的钢架车经过多次抽管,已经做得和鸡蛋壳一样薄了。(你没看错,就是鸡蛋壳)其次是铝架。铝的比重只有钢的三分之一,所以你看到的廉价山地中,管型粗大的多是铝架,管型纤细的必然是钢架。=====================================================几百元的山地车车架必然是这两种之一。因为成本所限,钢架也不可能多次抽管,也无法选择高级的钢材,所以铝车架还更多一些。钛合金以及碳纤维作为车架材料的山地车没有便宜的。。高端山地车选碳的最多,其次大概是钛,钢的多为旅行或者B格使用,高端铝有些作为竞赛使用。简而言之,碳是硬而韧,可全方位制霸。铝硬而脆,可以作为竞赛使用,钢较为舒适(吸震),可用于旅行,钛易于打理,一般也是旅行或者长期使用较多。。其次是套件:西马诺和SRAM是两大厂商。基本套件从民用级到竞赛级都有。从几百到上万不等。事实上,到了专业训练级,强度和使用体验已经非常高了。每一级使用的材料、涂层、结构等技术都不一样。几百元的山地基本使用的是小厂套件或者民用级。前叉:其实不玩山地好多年,前叉技术和品牌已经不那么熟悉了。不过一分钱一分货的道理绝对是存在的。有空可以去百度任何一个昂贵的前叉,看看介绍里那一长串使用的技术就可以知道区别了。==================================================带孩子估计没空写完全文了。直接打总结吧。高档山地和低档山地的重要区别如下:1、重量。在以克计算重量的单车届,两辆车的重量差区别可以很轻松的拉到6-7KG。如果玩户外的朋友就会很明白这个区别到底有多大!谁愿意多背一个10多斤的哑铃爬山呢?2、传动损耗。泄力是车手常说的一个词。从踩踏牙盘的形变开始,到前叉(高档前叉素很智能的,会尽量过滤掉震动,但是又不会在形变中过渡消耗掉你做得功)。到辐条的形变,到外胎的摩擦,到花鼓的润度。几百元的山地即使在滑行时,也会发现你比对方少滑动一段距离。。。传动的损耗没有一个固定的数据,但是曾有车友在一起玩的时候和我换车做对比,他的平路巡航时速从28骤然升高到34。。当你体力更差时,这个数字应该还能拉的更大一些。3、更好的舒适性。车架对于震动的过滤,把套对手的呵护,锁踏和普通脚踏的发力方式,坐垫对坐骨的支撑都会完全不同。4、B格提升(自我感觉)===================================================500和1000的自行车差距会大过1。这个理论各行各业都印证过无数次了。
其实一个人骑车,选择一辆千元左右的山地已经足够你征服大江南北。但当你需要和人竞争的时候,除了提高自己的体力之外,器材也会变得重要。在单车比赛中,5W的车手未必能快过5K的车手,但是夺冠的必然不会是500的车手。同样,当一群朋友同去挑战自我时,体力与他们差不多的你却会掉队。嗯,人都是有胜负心的动物。所以几百到几万也是很自然的事。
作为速降爱好者,怒答此题。身边一堆山地车越野党,XC、AM、FR、DH、DJ,车子便宜的四五千,贵的8W-1W之间,还不算上比如DH、FR和重度AM的全盔、护具的上千块钱,牌子从最常见的捷安特(不是一般的山马车,大多是regin、trance、glory)、闪电、达奔、scott、yeti、道卡斯、三条裤子、intense、GT等等,仅仅一个车架都是在2.5-1W之间,大多是行货。比水货贵很多,但是,如果出了问题,是有质保的,这也就是贵的原因(当然撇开质量、品牌之类的不说,单说质保),坏了是给保修和置换的。这是很重要的一点。其次,便宜没好货在山地车行业是必然的,一个是车架、前叉、轮组、后胆的质量问题,使用的材料问题,比如碳纤维车架就很贵,铝合金的达芬奇和碳纤维的达芬奇就不是一个概念,当然重量不一样也是肯定的,车件性能问题,ZOOM所谓的速降双肩叉跟fox 40、boxxer rc2能比吗?这种东西装上了完全是对生命不负责啊。为什么淘宝上很多几百的山地车卖的还很好,那是因为完全在忽悠小白,懂行的车友完全看不上,不是因为便宜,就算是拿来刷马路,一个是车架重,前叉就是根弹簧,传动系统跟变速系统更不要说了,质量差问题多,骑起来的舒适度完全不行,这些车的架子都是低端焊接,根本没有考虑到几何结构、人体工程学,也根本没有什么金属测试、拉力测试等等,骑着你放心吗?我之前用朋友的迪卡侬通勤车飞1米的台子(无接坡),一点事没有,要是几百亏的车,我还真不敢飞,因为我害怕落地瞬间会解体,是要扑街的节奏啊。价格贵自然有贵的道理,在车上面缩水就是在为安全打折,不是说越贵越好,虽然山地车的各个配件也有高低之分,但是请购买有品牌保证的。至于公路车还是山地车(山地车也有很多分类哦),是V刹还是碟刹,是线刹还是油刹,要不要买带后胆的车架,完全要看你在什么路面上骑行,比如我上班用公路车(XC的架子改的公路套件,虽然有点奇葩,但是还是可以飞飞小台子和劈楼梯的),上山的速降赛道必然是骑我的重度AM车,晚上刷街肯定是骑土坡街车。一个要看你喜欢玩什么,第二个就是买车一定要达到预期的最高预算。关于锁的问题,骑车的都会忠告你,千万不要上锁,上锁就等于丢车。一旦上锁,你的防患意识就会变弱,一变弱,你的车必然会丢,车在人在。
500块级别的车子 通勤是绝对足够的但是无论是变速系统还是刹车和你之前的车相比都必然是天壤之别不信你去车店试试看
别说500块的车 就算是美利达等品牌的千元左右的低端山地我估计你试骑之后都会觉得很不爽很少见骑惯好车的人会能骑得惯一般的车我去年车丢了之后就干脆一直走路 直到今年又买了车
首先 我覺得應該明確自己的用途沒有最好的 只有合適的代步的話 就買代步車 或者折叠車 用于自行车运动的车车绝不止山地车一种,你了解常见自行车类型嘛? 你明确自己的用途么? 没有最好 合适的才是最好的. 不要纠结于性价比,车是用来骑的,不是用来比较的. 购车相信两条真理:第一是合适! 车型和用途要合适,车架大小要合适! 不合适一切都是白谈! 你拿山地长途?你拿公路越野? 第二是一分钱一分货 买你预算能买得起最贵的合适的车. 当然还要给头盔和配件留点预算(入门头盔两三百,其余可选)有关车型介绍可以看看
这个问题我倒着回答:一下讨论都为普遍情况,不讨论越级对比,比如,你问我是xtr(RMB 1000+)的v刹好还是avid e1(RMB 400-)油碟好,这个问题没意义。从我个人观点看:买个500的山地车,你觉得非常难骑。即使是5年前5000的车子,只要保养得当,在今天仍然很好用。丢了,挺可惜的。倒叙回答。根据你的实际情况:v刹好减震能力,这里只讨论前叉在减震中的作用。我不想谈论一些专业词汇,简单说,你看的前叉,越长一般避震越好,同种长度,越贵一般越好。遗憾的是,500的山地车,是不会配一个像样的前叉的。500快预算,还是山地实在。遗憾的是,无论如何挑剔,你也享受不到5000块的感觉。更可怕的是:有些高端东西用过了,就再也回不去了。
5年前5000块的自行车非常不错了丢了蛮可惜得。回看你说的问题:1:500左右能买到靠谱的山地车或公路车吗?(淘宝那个是26寸轮胎前后碟刹500块)(我的用途是上下班骑行,要求变速灵活)答:用于上班完全是没问题的,毕竟不是用于竞赛。而你后面提及的变速灵活方面就要看装车师傅的手艺了。2:四五千的车子与几百的车子相比,除了大小,配件之外,贵在什么地方?减震好像也是个很重要的参数,减震能力有级别划分吗?价格差异方面其实很容易解释:更轻,更好发力,变速更加顺畅,减震更加舒适。减震分几种.纯弹簧减震弹簧叉(属于最低级的,比较硬也比较重)油压弹簧混合的减震油簧叉(利用弹簧跟油压对减震跟回弹的控制)油压气压混合的减震油气叉一般很多人都叫它气叉(他们更轻,而且经过气压的减震使用起来更加软润)3:碟刹好还是v刹好?这个问题其实很多人了解不大,有些刚接触自行车的人都会认为碟刹好,其实不然,这是根据实际使用情况来定的。刹车力度:V刹比碟刹的刹车力度更大,同时V刹比碟刹更轻,V刹维修简单,碟刹使用寿命长,V刹会伤害车圈,碟刹湿水之后刹车更灵敏(一般上下班的通勤车推荐V刹)
更新速度快很多的,比如我花3000大洋买的那个,骑了两个月就没了,放学校门口一天就没了!!!真的
500的山地车真心不要买了。如果是上班用,可以买捷安特或美利达1.5k~2.5k这个价位的车子。我第一次骑朋友的捷安特atx770,有个感叹:卧槽!怎么有那么好骑的车子?!500的车子轴承不顺,传动也不好。最重要的是,你骑几个月到半年,车子就会发出各种奇怪的摩擦声,骑着非常非常屌丝。
我某个舅舅有一家giant专卖店。刚才给他看了那个写的密密麻麻的最高票答案,他说:“每年这种人肉产品目录都不少,讲起来么比我们还会说话。可惜啊,给商家赚去了多少钱。”我说,那怎么样才对呢?他说:有两万块,就不要买山地车了。折腾。
需要硬的时候能硬 比如车架、五通、前叉和轮圈、辐条需要软的时候能软 比如前叉和后避震需要久的时候能够持久耐操 例如钢架之于铝合金 花鼓在静止下坡时更长久 需要精准的时候精准 不会掉链子 比如变速传动前后拨需要适应路况能够灵活 例如玛吉斯外胎 corssmark用于转弯 HFS的青蛙腿 还有防刺穿的310在以上基础上 需要轻能轻 比如全碳和包碳 在以上基础上还要舒适性 比如座包wtb thinline 手感舒适的油碟 个人图轻巧还是V此外 需要美观还可以有美观 亮骚 比如个人最喜欢XT后拨的X造型 比如花鼓滑行时的回响此外 还要同时配上安全舒适的头盔 以及省力的锁鞋打蛋器 最后总结出一条 一份银子一分货
一分钱一分货的前提是你知道这个货是针对什么的,我举两个例子:几百的碗组,比几十的碗组主要就是多了极端情况下的操控性,平路上也更容易左右拐,你需要么?9t飞轮片比11t贵的多,那是提供超大速比,你的腿蹬的了么?买了不需要的东西就是白花冤枉钱,没多出什么一分货。
淘宝上几百块的车子,真的不要买了,骑起来不知道哪会就出问题了,除非运气超好,还是实体店靠谱。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山地车的am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