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0代表的文字有意义的文字

  转眼又将近到了一年一度孩孓们的节日了孩子们都满怀等候的预备着,盼愿着这是属于孩子的节日,不管是大人仍是小孩对于六一儿童节都长短常垂青,但愿茬这个特殊的节日里面能给孩子带来一些别样的欢愉,而对于此刻的孩子来说儿童节就代表着有都雅的衣服,好玩的游戏以及好吃的點心是一个值得高兴的节日,可是大师都不晓得的是儿童节本来并不是让孩子欢度,而是为了留念那些在二战期间被虐杀的孩子们

  二战期间 ,德法律王法公法西斯虐杀了良多妇女和儿童为了留念他们,把六月一日定为“六一国际儿童节

  为了悼念利迪策惨案囷全世界所有在和平中死难的儿童否决虐杀和迫害儿童,以及保障儿童权力1949年11月,国际民主妇女结合会决定设定六一儿童节

  1949年11月国际民主妇女结合会在莫斯科开会,为了悼念利迪策惨案和全世界所有在和平中死难的儿童为了保障儿童权力,改善儿童的糊口会議决定以每年6月1日为国际儿童节。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42年6月,德法律王法公法西斯枪杀了捷克利迪策村16岁以上的男性公民140余人和全數婴儿并把妇女和90名儿童押往集中营。村里的房舍、建筑物均被销毁好端端的一个村庄就如许被德法律王法公法西斯给毁了。 为了悼念利迪策村和全世界所有在法西斯侵略和平中死难的儿童否决帝国主义和平估客虐杀和迫害儿童,保障儿童权力1949年11月国际民主妇女结匼会在莫斯科召开执委会,正式决定每年6月1日为全世界少年儿童的节日即国际儿童节。

  国际儿童节的设立和发生在二战期间一次絀名的搏斗相关。1942年6月德法律王法公法西斯枪杀了捷克利迪策村16岁以上的男性公民140余人和全数婴儿,并把妇女和90名儿童押往集中营村裏的房舍、建筑物均被销毁,好端端的一个村庄就如许被德法律王法公法西斯给毁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竣事后,世界各地经济萧条成千仩万的工人赋闲,过着饥寒交煎的糊口儿童的处境更糟,有的得了流行症一批批地死去;有的则被迫当童工,受尽熬煎糊口和生命得鈈到保障。

  为了悼念利迪策村和全世界所有在法西斯侵略和平中死难的儿童1949年11月,国际民主妇女结合会在莫斯科举行理事会议为叻保障世界列国儿童的保存权、保健权和受教育权,为了改善儿童的糊口会议决定以利迪策村搏斗时的6月的第一天为国际儿童节。其时嘚良多国度暗示附和出格是社会主义国度。

  世界上很多国度都将6月1日定为儿童的节日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国度。在欧美国度儿童節的日期各不不异,并且往往很少举行社会公家性的庆贺勾当因而有人曲解为只要社会主义国度才将6月1日定为国际儿童节。

  为了保障全世界儿童的权益1949年11月,国际民主妇女结合会在莫斯科召开执委会决定将每年6月1日作为国际儿童节。新中国成立后地方人民当局政务院于1949年12月23日划定,将中国的儿童节与国际儿童节同一路来

  1925年8月在瑞士日内瓦召开的关于儿童福利的国际会议上,初次提出了“國际儿童节”的概念

  此次大会有54个国度的爱护儿童代表,堆积在瑞士日内瓦举行“儿童幸福国际大会”通过《日内瓦保障儿童宣訁》。宣言中对于儿童精力上应有的享受、麻烦儿童的布施、儿童危险工作的避免、儿童谋朝气会的获得,以及如何救养儿童等问题均有强烈热闹会商。

  自此次大会后一方面藉以鼓励儿童,让儿童感应幸福、欢愉另一方面也为惹起社会注重与爱护,列国当局都先后划定“儿童节”

  从1949年起头,中华人民共和国把每年6月1日确立为国际儿童节学校一般会为此组织相关的集体勾当。1949年12月23日地方囚民当局政务院划定六一国际儿童节为中国儿童的节日并颁布发表拔除当局1931起实行的4月4日为儿童节的划定。中国第一个儿童节是1932年的4月4ㄖ1931年,上海中华慈幼协会倡议建议但愿当局划定每年4月4日为儿童节。随后教育部制定了儿童节留念法子,并于隔年的4月4日实施目湔,香港出格行政区在商定俗成下儿童节的日期保留为4月4日。民间庆贺的体例多以送玩具礼品给小伴侣或陪小孩出外吃大餐或玩耍。囼湾地域仍以4月4日为每年的儿童节

}

下面是有关简化字的摘抄_______

   简体字昰汉字演变的逻辑结果汉字从甲骨文、金文变为篆书,再变为隶书、楷书

其总趋势就是从繁到简。隶书是篆书的简化草书、行书又昰隶书的简化,而简体字

正是楷书的简化楷书在魏晋时开始出现,而简体字已见于南北朝(4-6世纪)的碑

刻到隋唐时代简化字逐漸增多,在民间相当普遍被称为“俗体字”。我们今天使用

的许多简化字在这时候就已经开始出现,例如“营”、“寿”、“尽”、“敌”、

“继”、“烛”、“壮”、“齐”、“渊”、“娄”、“顾”、“献”、“变”、

“灯”、“坟”、“驴”等等。唐代颜元孙著《干禄字书》和王仁[日句]著《

刊谬补缺切韵》都收了极多的俗体字。宋代以后随着印刷术的发明,简体字由碑刻

和手写转到雕蝂印刷的书籍上从而扩大了简体字的流行范围,数量大大增多根据《

宋元以来俗字谱》,宋元明清12种民间刻本中所用的简体字多達6240个合为繁

体字共1604个,平均每个繁体字有3.9个不同的简化字与今天使用的简体字完

全相同的有“实”、“宝”、“听”、“万”、“礼”、“旧”、“与”、“庄”、“

梦”、“虽”、“医”、“阳”、“凤”、“声”、“义”、“乱”、“台”、“党”

、“归”、“办”、“辞”、“断”、“罗”、“会”、“怜”、“怀”等等共达330多个。

   1909年陆费逵在《教育杂志》创刊号上发表论文《普通教育应当采用俗体字》,

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公开提倡使用简体字

   1922年,陆费逵又发表论文《整理汉字嘚意见》建议采用已在民间流行的简体字

,并把其他笔画多的字也简化

   1922年,钱玄同在国语统一筹备委员会上提出《减省现行漢字的笔画案》得到陆

基、黎锦熙、杨树达的联署。这是历史上有关简体字的第一个具体方案主张把过去只

在民间流行的简体字作为囸体字应用于一切正规的书面语。它提出的八种简化汉字的方

法实际上也就是现行简体字的产生依据,影响深远

   1928年,胡怀琛絀版《简易字说》收简体字300多个。

   1930年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出版刘复、李家瑞合编的《宋元以来俗字表》

,反映叻一千年来简体字的发展情况

   1932年,国民政府教育部公布出版国语筹备委员会编订的《国音常用字汇》收入

不少简体字,并指絀:“现在应该把它(简体字)推行使书写处于约易。”

   1934年中国图书馆服务社出版杜定友的《简字标准字表》,收简体字353个

徐则敏在《论语半月刊》发表《550俗字表》。钱玄同在国语统一筹备委员会提出《

搜集固有而较适用的简体字案》

   1935年,钱玄同主持编成《简体字谱》草稿收简体字2400多个。同年8月

国民党政府教育部采用这份草稿的一部分,公布“第一批簡体字表”收字324个,

虽然在第二年的2月又通令收回但毕竟是历史上由政府公布的第一个简体字表。也就

是在这一年上海文囮界组织“手头字推行会”,发起推行“手头字(即简体字)”运

     1936年10月容庚的《简体字典》出版,收字达4445基本仩本自草书。同

年11月陈光尧出版《常用简字表》,收字3150个约一半本自草书,一半来自

1937年北平研究所字体研究會发表《简体字表》第一表,收字1700个

   抗日战争爆发,简体字运动才被迫停顿而主要在共产党统治区继续发展。共产党取得

政權后立即着手继续推行简化汉字。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社会教育司编制《常用简体字登记表》。

    1951年在上表的基礎上,根据“述而不作”的原则拟出《第一批简体字表》,

   1952年2月5日中国文字改革研究委员会成立。

   1954年底文改委在《第一批简体字表》的基础上,拟出《汉字简化方案〔草案〕

》收字798个,简化偏旁56个并废除400个异体字。

   1955年2月2日《汉字简化方案〔草案〕》发表,把其中的261个字分3批在

全国50多种报刊上试用同年7月13日,国务院成立漢字简化方案审订委员会同

年10月,举行全国文字改革会议讨论通过《汉字简化方案〔修正草案〕》,收字减

少为515个简化偏旁减少为54个。

   1956年1月28日《汉字简化方案》经汉字简化方案审订委员会审订,由国务院

全体会议第23次会议通过31日在《人民日报》正式公布,在全国推行以后这个

方案根据使用情况而略有改变,1964年5月文改委出版了《简化字总表》,共分

三表:第一表是352个不作偏旁用的简化字第二表是132个可作偏旁用的简化字

和14个简化偏旁,第三表是经过偏旁类推洏成的1754个简化字;共2238字(

因“签”、“须”两字重见实际为2236字),这就是今天中国大陆的用字标准

   而在其怹使用汉字的国家,同样也在简化汉字

   新加坡:1969年公布第一批简体字502个,除了67字(称为“异体简化字”)

均与中國公布的简化字相同。1974年又公布《简体字总表》,收简体字224

8个包括了中国公布的所有简化字,以及10个中国尚未簡化的如“要”、“窗”

。1976年5月颁布《简体字总表》修订本,删除这10个简化字和异体简体字

从而与中国的《简化字總表》完全一致。

   马来西亚:1972年成立“马来西亚简化汉字委员会”1981年出版《简化汉字

总表》,与中国的《简化字总表》完全一致

   泰国:本来规定华文学校一律不准用简体字教学,在联合国以简体字为汉字标准后宣

布取消原来的限制,于1983年底哃意所有的华文学校都可教学简体字发行简繁对

照表手册,并在小学课本上附加简繁对照表

   日本:日本使用汉字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在民间也长期流行一些简体字1946年

日本内阁公布《当用汉字表》,收字1850个其中有131个是简体字,与中国简

体字楿同的有53个差不多相同的有9个。

   南朝鲜:1983年《朝鲜日报》公布第一批简体字90个在《朝鲜日报》上使用,

与中国相哃的有29个差不多相同的有4个。

二、汉字简化的原则和方法:

   汉字简化的原则是:“述而不作”、“约定俗成稳步前进”,也就昰说尽量采用已经

在民间长期流行的简体字只作收集整理和必要的修改,不擅自造字那种“简体字是

共产党发明的”、“简体字是郭沫若等人造出来的”的笑谈,不过是国民党的宣传

   汉字简化的方法是以钱玄同在1922年提出的方法为基础的,共有七种:

   1、采用仳画简单的古字如“从”、“众”、“礼”、“无”、“尘”、“云”等等

,这些字都见于《说文解字》比繁体字更符合“六书”,囿的繁体字反而是写错了的

(参见方舟子《字源和汉字简化》一文)

   2、草书楷化。如“专”、“东”、“汤”、“乐”、“当”、“買”、“农”、“孙

   3、用简单的符号代替复杂的偏旁如“鸡”、“观”、“戏”、“邓”、“难”、“

欢”、“区”、“岁”、“罗”、“刘”、“齐”等。

   4、仅保留原字的有特征的部份如“声”、“习”、“县”、“医”、“务”、“广

”、“条”、“凿”等。

   5、原来的形声字改换简单的声旁如“辽”、“迁”、“邮”、“阶”、“运”、“

远”、“扰”、“犹”、“惊”、“护”等。

   6、保留原字轮廓比如“龟”、“虑”、“爱”等。

   7、在不引起混淆的情况下同音字合并为简单的那个字。比如“里程”的“里”和“

裏面”的“里”合并“面孔”的“面”和“面条”的“面”合并,“皇后”的“后”

和“以后”的“后”合并“忧郁”的“郁”和“鬱郁葱葱”的“郁”合并。这些合并

在现代文中不会引起词义的混乱简化字的使用者从未感到不便,反而是些从未用过简

化字的人在那裏想当然地杞人忧天

   有几个常用字特别值得一提:“龟”字,繁体近二十笔简直是一笔一画在画一只龟,

难写(我至今不知其正确笔順、笔画)难记(经常阅读繁体字书籍的尚且我认得写不

得,何况小学生)简化后保留其轮廓,仅剩七笔“忧郁”的“郁”,繁体哆达二十

九笔!写法极其复杂也很难记(据说有一次汉学会议上有人靠写出这个字赢得一片掌

声),简化后以“葱郁”的“郁”代替僅八笔。“吁”繁体字多达三十一笔也极难

记住写法,简化后改为“口”形“于”声的形声字好记得很,且不过六笔“衅”的

繁体芓二十六笔,写法也相当古怪明白了其字源也未必能记得其写法,简化后仅十一

笔这些都是人人必须记得的常用字,想当初学繁体字嘚小学生光记这几个字就不知花

了多少精力而用简体字的人不费吹灰之力就把它们记住,难怪有人对简体字大为不满

--他当初的心血簡直是白费了繁体字动则十几、二十几笔,而简体字平均七、八笔

不仅书写快速,对于计算机用字也极其方便要把一大堆二十几笔嘚字一个个都塞进

十六针的字型而又不相混淆恐怕要付出加倍的努力,所以现在大家使用的免费字体简

体是漂亮的宋体,而繁体却什么體也不是就象小孩描出来的。

   以后有兴趣再回答“共产党强迫大家使用简体字”、“简体字破坏中国文化”、“简体

字丑陋”、“简体芓破坏汉字结构”、“简体字使中国人变笨”、“简体字不能提高学

字速度”等等这类极其可笑而居然有人煞有介事地提出的指责

   大家算一算,那些攻击简化字的人共提出了多少可笑的理由你真以为他们那么有历史

使命感,要来保护连他们也不大了然的中华文化(比如那些宣扬“繁体字比简化字符合

造字规则”的人我敢说他们其实对字源一窍不通)?我看其实是一种“吃亏了”的心

理在作怪却拼命偠给自己造出一些堂皇的理由。

   简化字在大陆通行了三十多年并没有人觉得引起了阅读上的混乱,却总有不用简化字

的人来替我们担心说是把“以后”的“后”和“皇后”的“后”并成一字就会乱套,

在我指出这是杞人忧天之后还有人举例说明的确引起混乱,但是他舉的这些例子只

要放到具体的句子中,就不会有歧义脱离了句子,许多词组不管是写成繁体字还是

简体字,都可以有多重意思

   “竝皇后”,不论是现代文还是古文这种说法都是指“册立皇后”,没有人会把它读

成“站在皇帝的后面”古文中极少用“皇”表示“瑝帝”,一般用“上”、“帝”

习惯的表达法应是“立于上后”、“立上之后”。

   “后生”毫无疑问只能是“晚辈”的意思,在现代攵和古文中都不会用这两个字表示

“皇后所生”或“皇后生产”

   “后爹”、“后娘”,也绝不会有“皇后的爹”、“皇后的娘”的意思后一种意思的

表达法是“后之父”、“后之母”。

   至于“面条”的“面”和“面孔”的“面”合并也不会引起混乱,不赘述

   简化字反对者挖空心思想出的例子是如此不济,所以我才敢说这纯属杞人忧天

如果有谁能想出一个繁体字和简体字能读出不同意思的合乎习惯鼡法的现代文句子来,

   用简体字写现代文是不会引起混乱的写古文一般也不会混乱。“新语丝文库”

中的古文甚至古诗词都是以简体字為标准的难道就跟繁体字版的读起来不一样?

   有人从海外去了趟大陆看到有用繁体字写的招牌,便欣然叹道:“大陆人民正在抛弃

简體字”有位港胞接到中国新闻社新设的万维网,发现用的是繁体字也赞叹主持人

心胸好宽广。他们都不知道在大陆,凡是与港澳台哃胞有关的场合为了照顾同胞,

使用繁体字是个沿用了十几、二十年的惯例《人民日报》海外版不也发行了好几年的

繁体版后来因为夶陆留学生去提意见才改成简体的吗?这是跟“抛弃简体字”、“心胸

好宽广”毫无关系的倒可以说反映了简体字使用者的自信,该用繁体时就用繁体不

   这也可以说明在大陆并不强迫使用简体字。华国锋当主席后曾经推行试用第二套简体字

方案也仅仅是试行,并非强荇这一套方案也是从民间收集来的,有许多字从前和现

在都在民间流行民意基础是有的,但试行了几个月后就收回了原因无非是:┅、第

一套方案已在大陆通行二十年,大家已经习惯再创新不容易;二、简得太厉害,的确

会造成识别上的混乱如一个方框写小了是“口”,写大了是“国”印刷体还好,手

写可就不容易分辨了想把常用的几千个汉字全简化成六笔以下是不实际的。这套方案

的失败反衬了第一套方案(即今天大陆的用字标准)的合理它的被收回也证明了简化

字的推行从来不是强制的。


   有人说他不反对简化字,但昰反对共产党“裁剪”简化字我不知道他所谓的“裁剪

”是什么意思。本来一个字可能有几种简化写法共产党组织专家对它们进行归納整理

,确定一种写法为标准在全国通行如果这就是“裁剪”的话,我支持这样的裁剪因

为为了便于阅读,文字必须有一个通用标准几乎每个国家都有一个权威的机构在制定

词法、句法的标准,在大陆这个机构就是“文字改革委员会”它不仅简化汉字,而且

废除异體字从而使中国大陆有了用字标准。常用汉字不过五六千但以前几乎每个字

都有两种以上的写法(比如大家熟知的“回”有四种写法),有的写法差别极大相当

于要记几万字才算是真正掌握了常用汉字,徒然增加识字负担

   有人说“让市场来决定一切”,需知市场并非万能的在文字上更是如此,一个字有几

种写法有时很难使所有的人都逐渐采用同一种写法,因此标准是不可能自然而然形成

的在約定俗成的基础上更需要有权威的整理。秦始皇实行“书同文”统一了汉字字

体,共产党简化汉字、消灭异体字统一了汉字写法,这種“统一”都必须靠强有力的

专制政权来完成也都是造福后代子孙的功德无量的大事。

还有人说现在电脑普及了,使用简体繁体对于電脑都一样了且不说现在中文打字速

度仍然赶不上手写,即使有一天赶上了电脑也是不可能完全取代手写的。英文打字可

谓迅速美國的笔记型电脑也可谓普及,但我还没见过有谁是用电脑作笔记的难道为

了保存繁体字,就必须剥夺汉字的手写功能

还有的说,简体芓破坏中华文化因为古籍没法简化,用简体字就看不了古文了这种

说法是没有根据的。古籍可以转成简体字出版而且一般不会引起閱读上的困难。中国

大陆用简体字出版了大量的古籍中学语文课本约有三分之一的篇幅是古文,也用简体

字印刷并没有因此就看不懂、没法教学了。更不必说为了保存古籍原貌大陆还有一

些中华书局、上海古籍出版社之类的出版社专门出版繁体字版古籍,而会简化字嘚人

几乎都无师自通看得懂繁体字。

   海外有人把简化汉字当成共产党的专利实际上,汉字简化运动在共产党当政前就一直

在不断发展即使是国民党政府,当初也试图推行简化字只是由于没有后来共产党政

府的号召力而半途而废。至于后来国民党出于“凡共产党支持嘚我们就反对”的政治目

的来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反对、攻击、毁谤简体字在台湾及海外遗毒至今,甚至

于两年前《世界日报》还長篇登载《简化字就是红卫兵》这种贻笑大方的文章这是非

常令人遗憾的。共产党对汉字简化的主要功绩就是把以前主要存在于知识堺和民间的

汉字简化运动转化为国家政策,积极推行并取得了完全的成功。

   目前大陆使用的简化字是1956年1月28日审订通过的以后虽根据使用情况而略

有改变,但一直使用到今天成为中国大陆的用字标准。1977年曾公布《第二批

汉字简化方案》,在报刊上试用很短的一段时间后宣布废除至今海外一些攻击简化字

的文章,所举的例子往往都是这个方案的他们以为它还在大陆通行,其對简化字之无

知由此可见。最可笑的莫过于香港导演李翰祥曾在《世界日报》上登文说,汉字简

化后他的名字就成了“李汗祥”,鈈由让他汗涔涔下“翰”何时又曾简化为“汗”

来着?李导大概把某位大陆人写的错别字也当成简化字白出了一身汗。建议简化字的

反对者都先去学学简体字再来发表高论。否则支持简体字的人大体都懂繁体字,而

反对的人却对简体字一窍不通这架还怎么打?

   反對汉字简化的一个理由是繁体字符合汉字造字规则,虽然难写却要比简体字容易

认。其实汉字演变到楷书不管繁、简,都已是面目铨非了真想知道一个字的由来,

至少也必须懂得小篆甚至甲骨文而教儿童认字的小学教师,哪会有这样的功力即使

有水平高超的小學老师,能把某个字为何这么写讲得头头是道又岂是小学生能领会得

了的?用繁体字的各位平心静气地想想自己当初认字时有多少字昰通过了解字源才记

下的?恐怕绝大部分字都是靠死记硬背记下的吧既然都是死记硬背,当然是笔划较简

单的简体字好记好认好写

   有┅些简体字,本来是古字比繁体字更符合造字规则,我举两个例子

   先说“众”字。简体的写法是三个人叠一块这是“众”字的最原始的写法,甲骨文就

已经这么写了就是《周语》所谓:“人三为众。”非常地好认好解释可是繁体字的

“众”字,有多少人知道它为什么那么写原来它的下部,实际上也是三个“人”只

不过变了样了,不说还不容易看出来;而上部呢根本就是写错了,本来的写法應该是

一个横着的“目”《说文》解释说:“目,众意”我琢磨它的意思,大概这个“目

”应该是“纲举目张”的“目”也就是网孔。网孔密密麻麻的确实是“众意”。既

然“三人众意”,“目”也是“众意”未免重复累赘,去掉这个含义不明显而且写

错的上半部剩下原本的三人,不是很好吗

   再来看“从”字。简体的写法是两个“人”字并在一起这也是“从”的最古老写法,

也见于甲骨攵取“两人相从”之意。繁体的“从”可就不太好解释了它的右上角,

是两个“人”保留了“从”的最初写法,可是其他部分呢峩们对照小篆,才发现这

个字也是写错了它的双人旁和右下角应该合在一块,成为一个表示行走的偏旁这大

概是在小篆的时候才添上詓的,楷书再把它割成两半可就有点莫名其妙了。

   类似这样的简体字还不少比如“尘”、“礼”、“云”、“电”、“胡”、“须”、

“处”等等,不一一解释了

   有反对汉字简化的人声称简体字是郭沫若等人胡写出来的,比如“国”字

我们就来看看这个“国”字写法的演变。

   商金文上的“国”字写作“口戈”左边的“口”四四方方表示土地,右边的“戈”是

武器也就是说,“国”字的意思是用武器保卫下的土地甲骨文的写法颠倒过来,成

“戈口”到了周金文,在“口”下面加了一横成为“或”字了。这一横是什么意思

呢许慎说是“以守一,一地也”与“口”重复,不太可能所以有的学者认为这一

横表示住在土地上的人。后来在“或”的左边加了波狀的一竖表示“戈”的柄,到后

来这一竖向两边扩展成了“匚”,“或”的最后被完全包围成为繁体的“国”〔□

或〕已是很晚的倳了,大概是在李斯制造小篆的时候

   但是这不等于说繁体的“国”是正宗,因为“国”字还有另外一条演变路线非常早的

时候,商金攵的“口戈”写法右边的“戈”就被省略,光用“□”代表“国”了所

以作废的第二批简化字把“国”写作“□”,也是古已有之泹“□”的写法毕竟不容

易辨认,所以就往里面填这就有了“□八土”“□王”“□玉”。如果我们到历史博

物馆去看到太平天国的旗帜,就会发现他们把“太平天国”的“国”写成“□王”

那可绝不是郭沫若之流伪造的文物。武则天造字也在“国”字上作文章,先是“□武

”后来觉得有自己给困在里面的意思,不吉改成“□八方”〔上八下方〕。

   “国”字可能是汉字中写法最多的一个字据統计有四十一种之多,最奇怪的一种写法

是三个“秦”垒一块大概是汉初的一种写法,取“三秦”之意

   简化的“国”字绝对不是郭沫若等人的胡诌,而是非常早就在民间通行了是最通行的

写法,而且还流传到了国外日本、韩国也都这么写,难怪大陆会把它当成标准芓

   简化字从来不是某几个人的自创,文字改革委员会在确定简化字时遵循一条总原则:

“述而不作”,即只整理古来或民间的写法鈈自创。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有意义的文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