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到2017年2017财务自由标准都要用电子软件做帐了是吗?

章来源:经济观察报 

1984年11月18日,中国第一只公开发行的股票飞乐音像上市,1990年至1991年间,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先后a成立,如果以后者为起始,A股至今已经走过近三十年的风风雨雨。

期间历经十一轮牛熊转换,上证A股从96攀升至现在的2800左右,多少股民激荡A股,有人发家致富实现财富自由,亦有股民难逃“韭菜”厄运。

一直以来,散户都是A股的主力,散户的交易额占比高达80%。在散户、机构搏杀的A股战场上,投机炒作氛围一直都很浓重,身处其中的散户往往过分重股市的“赚钱效应”,而忽略了股票本身是一项高风险的投资。

2015年股市的疯涨让一众股民疯狂,通过配资、两融等融资手法以杠杆资金入市。经济观察报记者曾经接触过的一位北京股民周先生,以杠杆资金入市,而随后股市大跌,周先生和其妻余女士两人账户被强平,本过亿的账户只剩下580万元。

在2015年5月份前,周先生是以6000万元自有资金驰骋A股的超级散户,他认为自己操盘属于相对稳健。而2015年5、6月份期间,一位【、】北京望京中环南路证券营业部副总经理向周先生和他妻子余女士推荐申请创新“套现业务”,为其两人的两融账户总计套现融资9000万元。周先生将所有资金都投入股市而后遭遇“股灾”股票被强平,周先生也走上了与中信建投漫漫的诉讼调解之路。这样的案例在2015年并不在少数。

周先生向记者感慨道,“2008年的牛市让我第一次尝到了炒股的魅力,而2015年的股市调整让我心灰意冷。”在记者2017年初见到周先生时,周先生一家从三环附近搬到了五环外,因为大量资金投入股市,周先生也错过了买房的最佳时机。。

2014年下半年,久违的A股牛市启动,多少人配资炒股、甚至卖房炒股,一腔热血冲进股市,而后监管清理配资,股市调整来袭。像周先生这样炒股巨亏的案子诸见报端。上海一位做奢侈品生意的老板,把大部分现金投入股市,后来出现巨亏资金周转不灵,后来无奈以低于市价500万元的价格挂牌出售位于上海的豪宅。

相比之下,拥有数百万元炒股资金的王女士,即便在牛市诱惑之下,出于谨慎投资的理念,并没有使用任何杠杆工具。和周先生一样,王女士也拥有十多年的炒股经验,机缘巧合之下,出于刚需,王女士在2015年上半年及时止盈买房而躲过一劫。在2008年至2014年漫长的熊市期间,王女士选择基本没怎么动过股票账户,到了2015年牛市期间,王女士靠着炒作创业板账户浮盈近两百万,加上一部分自有资金,出于刚需,在北京市区全款买入一套三居室。

与王女士的只盯K线图,并不分析公司基本面的炒股策略不同,以记者接触的刘先生则是“知识分子”股民。刘先生告诉记者,他会花数个月的时间研究一只股票,从技术分析到公司的业绩财报,各项数据都会持续跟踪,并且每周撰写全球及A股走势概况的总结报告。刘先生坚持自己的投资理念,不与其他投资者做过多地交流,因为不想其他人干扰。即便在2015年的大行情之下,刘先生也没有随波逐流地大举加仓创业板,虽然错过了“暴富”的机会,但是刘先生这几年的业绩一直都保持稳定。即便在2018年的弱市行情之下,依然保持了正收益。通过多年投资经验的积累,刘先生也于去年和朋友成立自己的私募公司。

和2015年的牛市一样让人记忆深刻的还有2007年的牛市,创下了A股6124的历史高位。与这一轮牛市追逐乐视、暴风影音等善于讲故事的创业板不同,2008年的上一轮牛市中,资本疯狂追逐大盘股。当2007年11月5日,【、】顶着“亚洲最赚钱的公司”的光环登陆A股市场,开盘价更是高达48.60元,而这之后十年间,其股价长期在10元以下徘徊。记者认识的一位散户,在高位买入中石油之后,之后只能通过波段操作来减少损失。记者身边不少朋友,在2008年重仓的个股和基金,直到2015年才解套。

除了传统的炒股之外,记者注意到,越来越多地朋友选择公募基金。而随着巴菲特指数投资理念在国内的推广,也有一部分投资者选择定投指数基金获得稳健的收益。北京某大型券商员工告诉记者,其在2017年通过定投50ETF指数基金获得超过50%的收益,同年通过定投港股基金也获得了翻倍的收益。而目前她将目光投向了创业板指数基金,虽然行情一直比较低迷,但是其仍在坚持,坚信定投可以穿越牛熊。

过往,每一轮的牛市,都是一轮财富洗盘,而随后的熊市,都造就了一批“高位接盘侠”。在股市里实现财富自由,亦或是倾家荡产的极端个案只是少数,更多的还是普普通通的A股投资者。对于这些投资者而言,只有对投资心存敬畏之心,充分了解股票是高风险投资,清晰定义自己的收益风险偏好,才更有胜算穿越周期获得稳健的收益。

A股里的造富神话依旧令数以亿计的投资者趋之若鹜。回顾A股的风云人物,号称“中国第一股民”的“杨百万”(真名杨怀定)赫然在列。杨怀定1989年踏入股市,买入第一只股票“真空电子”,半年后随着深圳投机客蜂拥而至上海争抢股票,行情大涨,杨怀定也以800元/股以上的价位抛掉真空电子,净赚150多万元,从一位普普通通的工厂工人成为众人眼中的“股神”。

从上交所成立之后至1997年间,A股先后经历了五次牛熊市。第一次牛市从1990年底的96.05上涨至1992年5月份的1429,在随后半年的熊市中,跌回386。在1992年至1997年间,在几百的熊市和上千的牛市之间反复震荡。这期间,A股没有涨跌停板的限制,投机属性更强。网上流传的一位老股民回忆起当时炒股的情景:“我在交易大厅外转了一会,100元变成了200元,200元转眼变成了800元。”

沉寂多年之后,A股终于在1999年5月19日迎来波澜壮阔的大行情,史称“5·19”行情。在这轮行情中,在科技股、银行股、绩优股等多个热板块的炒作之下,几乎超过95%的个股上涨幅度都超过了50%,股民们在这轮行情中亦是赚得盆满钵满。这也是A股历史上的第一次所有个股普涨的牛市行情。而随后A股的两次普涨大牛行情分别在2007年和2015年出现,几乎每隔八年才有一个为期不到一年的牛市。

起起落落之间,A股市场上出现了诸多超级牛散。比如减持重仓金融股的葛卫东、曾钟情于ST股的吴鸣霄、青睐中小创的赵建平等。不过,牛散毕竟屈指可数,以近两年的数据为例,盈利的股民只占了一小部分比例。

2016年,同花顺投资账本显示,盈利的股民占26.8%,人均赚44935元,收益率为28.9%;亏损股民比例高达73.2%,亏损股民人均亏损50345元,收益率为-21.5%。【、】网2017年的调显示,今年收益为正的投资者仅占29%,亏损超20%的散户投资者比例高达55.4%,亏损在20%以内的股民也有15.6%。

形形色色的散户,在股市里也难逃二八定律,只有少数的股民在A股里实现盈利。

事实上,这样的现实也更多地被股民接受,可以到A股市场里机构的话语权在逐渐增强。随着监管严惩坐庄和内幕交易、打黑嘴、规范上市公司信披、严卡忽悠式重组等一系列整顿的举措密集出台,A股市场的投机属性也在逐步淡化,包括国内外的机构资金更有意愿参与到一个健康的A股市场当中。

一个明显的变化是,国内随着社保基金加大入市、现在养老金也进入A股,这类长线资金的入场也将促进A股的理性投资。

另外一方面,随着沪深港通的开通、QFII额度的提高、A股先后加入MSCI和富时指数等,国际大型机构资金涌入A股。截至2018年6月底,外资持有A股规模已达1.28万亿元,占A股流通市值比例已达6.44%,介于公募基金持股比例的8.43%和保险机构持股比例的5.89%之间。A股投资者格局的变化正在重塑市场,促进和加速一个更为理性的投资理念的形成。

感谢关注,华尔街前沿(hejqianyan)

}

摘要:财务自由绝对不是简单的被动收入>生活支出,而是代表了人的持续盈利能力。财务自由也分层次,不可一概而论。读完这一篇文章,我希望财蜜们都能算一算,以你的能力,达成你想要的那个层次的财务自由,需要多少本金,奋斗多少年?

*原创文章,首发于她理财。未经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转载。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一家之言,仅供参考。欢迎和平讨论,不喜勿喷,拒绝人身攻击。

从我开始用文字输出自己的理财心得以来,接触了很多不同类型的人,其中有一些还成为了关系很不错的朋友。看了我的文章而跟我深入交流的人,几乎都有同一个诉求:赚钱。

我每次都会问他们一个问题:你赚钱的目的是什么?然后可以得到一个毫不犹豫地回复:财务自由!

开始的时候我还很奇怪,这个财务自由到底是个什么鬼东西,让这么多人趋之若鹜。后来我翻了很多相关的文章,终于搞明白:被动收入>生活支出,就算财务自由了。然后我就大概能想通,为什么那么多鸡汤文都喜欢拿这个概念大做文章了。

这不就是很多人的终极梦想——躺着赚钱吗?!于是,一大批不管自身目前财务状况如何,自身能力如何,也没搞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什么的人,都被这个名字煽动起来,一腔热血地往这个目标冲刺。

所以我为什么讨厌鸡汤你们知道伐?就是因为这些鸡汤的作者啊,从来都不给你勺儿。

财务自由,自由你个大菠萝蜜啊!怎样才能达到财务自由,这根本就不是一个标准能够衡量下来的事儿好吗?所以那些“这么存钱工薪也能财务自由”“他用十年时间实现了财务自由”“想四十岁退休你可以这么做”等等,都可以歇了哈。

人家一个月只要花两千,我一个月要花五千,这就是差别。我和他的财务自由,绝对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

一、财务自由也是有层次的

我在招行APP看过一篇论述财务自由的文章。这篇文章分析鞭辟入里,跟外面那些妖艳X货完全不一样。作者没有人云亦云,大扯积累本金,然后让被动收入高于生活支出等等,而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论述了财务自由的定义。

这个角度,是人的持续盈利能力,也就是更具体更有目的性的数据。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我说的是“持续”盈利能力,这个持续,我觉得至少应该是连续12年往上。所以刚踏进理财门槛三五年的年轻人,千万别急着往里面对号入座。

比如我家,因为丈夫工作的特殊性,最近两年资产增值的综合速度都是100%以上,但那又怎样?随着资金体量的增加,在未来的某一个时间节点,我们的收益率将直线下降。所以我是不敢打包票说自己12年后处在哪个层次的。

我个人认为这位作者的思路对我非常有启发性。财务自由的核心,并不是不工作,而是让人不必去做自己不喜欢的工作,不必为了讨生活而忍受难以忍受的工作环境。自由不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而是不想干什么就可以理直气壮地不干什么。

因此我觉得,财务自由的本质,应该是赚钱的能力。只会出卖时间或体力去交换回报,是永远不可能财务自由的。只有提升自己用智慧赚钱、用钱赚钱的能力,在长时间里保证自己的盈利水平,才有财富自由的希望。

盈利能力稳定的人,即便目前没有非常高额的财富,但是手里的钱一定会越来越多。当然,这位作者给出的分层标准和数据是有一定商榷余地的。以下是我结合自身和周围人的综合情况,比较主观地划分的财务自由的层次,欢迎有想法的财蜜一起探讨。

二、五个层次的财务自由

入门级的财务自由,就是资产盈利能够与通胀持平。目前咱们国家的CPI大概在4%左右,那么如果你投资组合的综合盈利在4%-6%之间,那就算是拥有了跨入财务自由的门槛——至少,你手里的钱不会贬值了。而且只要稍稍学习一下,就能进入下一层次。

初级的财务自由,就是资产盈利能略微跑赢通胀。这个“略微”是什么概念呢,就是你投资组合的盈利在保值的同时,增值部分能cover最基础的生活开支,让你不用靠工资也能生存下去。注意,只是生存。具体到数字上,也就是投资组合盈利7%-10%之间。

中级的财务自由,就是你的资金在保值的同时,增值比较可观。生存是肯定没问题了,偶尔还能奢侈一把,做做美容泡泡温泉啦,出国旅个游啦,不是太奢侈的衣服包包化妆品也可以稍微买买买。惯例数据:盈利11%-15%之间。

高级的财务自由,就是资产增值速度较快,假以时日(不会太快但也不会太长,5-8年为佳)增值的部分不仅能让你过上比较滋润的日子,还能凑个一线城市首套房的首付。当然要实现这一点,个人持续盈利能力的要求就很高了,估计得16%-18%的样子。

最顶级的财务自由,当然是属于能够快速发家致富的一类,资产盈利在18%以上,这一点金融界的资深大鳄们可能可以做到吧。如果有财蜜能做到,或者认识这样的大咖,请务必介绍给我,让我抱紧土豪大腿。

三、认清现实,承认现实

综合来看,入门级的财务自由太过小儿科,哪怕理财小白买买银行的理财产品都能达到。而初级和中级这两个层次的财务自由,比较符合目前的主流认知。也是我们这些普通人,可以通过业余学习实现的。

但想要实现后两个层次的财务自由,需要大量系统而且专业的学习。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一辈子只能听这些人的传说,连脚后跟都摸不到。

不服气的话可以去问问,周围那些曾经意气风发地对你说股票一年盈利20%、30%甚至更多的人,在之后的几年,还能一直保持这样的盈利么?如果真的有年年20%的大神,请务必介绍给我,那可是巴菲特一样的存在啊!

总而言之,我希望所有想财务自由的小伙伴能做到:心怀理想,脚踏实地。

理想当然要有,不然哪来奋斗的动力?但是呢,我们也要认清现实,承认现实。承认自己只是个普通人,不是上天的宠儿,所以不可能一飞冲天。想要更好的生活,我们必须勤勤恳恳赚钱,在努力中寻找出路,在奋斗中求得平衡。

其实反过来想想,能做到中级财务自由,也是相当不错的成绩呀。如果不是在一线城市背负着高房价的压力,或者生活在一线城市但已经有了自己的家,小富即安衣食无忧的生活,不也很幸福么?

四、认识自己,自信而不自负

除了疾病与死亡,人所有的烦恼,都是因为自己的价值观产生的。简单来说就是古人曾经说过的一句话: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难免要随着时代发展的趋势而动。我们中的任何一个人,都很难保证自己能够丝毫不被周围人影响。但是我相信,每一个人还是有一颗好好做自己的心。

财务自由也好,投资理财也罢,我觉得最首要的还是把握好自己的心态。一个概念刚被炒起来,你就人云亦云地把它当做人生的终极目标,跟听了别人说高风险投资品种赚钱,而什么都不懂的你也一头扎了进去,结果被当成了收割的韭菜,并没什么不同。

你想要什么?你的风险承受能力如何?你的才华是否足够支撑你的野心?决定行动之前,先把这些问题想好了,再根据答案去找方向。磨刀不误砍柴工,谋定而后动,才能事半功倍。无论何时,我希望铩羽而归的那个人,永远不是你。

也许我不能具体地告诉你们,如何实现财务自由,但我至少提供了一种思路和方法,让大家能够好好地理清自己的财务现状,重新审视自己的能力。然后大致计算出,想要实现财务自由需要多少本金。

每一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如果对于自己的财务现状还是心里没底,不妨翻翻预算和账本,相信你可以找到答案。要相信自己,但不要过分高估自己的能力,否则就成了自负,现实可能会让你无比失望。

我的夫君曾经说,在金融这个行业里,当下就是最好的时刻。我觉得在为理想奋斗的这条路上,这句话也同样适用。

所以不要问我,我现在只能拿两千的月薪,有必要理财吗?我已经40岁了,才开始学理财是不是太晚了?我还是个学生党,是不是要等工作了再考虑理财?

如果收入不高,那么理财产品你可以晚一点买,就像我说的谋定而后动。但是购买这些产品只是理财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对自己财务的规划。在你意识到“我是不是该理财”这个问题的时候,不要犹豫,马上行动起来,规划自己的财务吧。

只要去做,永远没有“晚了”这个概念。就像那位68岁去报日语班的爷爷,前台小姐说,两年后您就70了。他却说,如果我不学,难道两年后还是68吗?不,我依然会变成70岁,而且是一个不会日语的70岁的老头子。

当然,财商的觉醒还是越早越好。认为自己还没有开始挣钱的学生党,正处于学习能力最旺盛,精力最充沛的时候,为什么不尽早开始规划和学习,而非要等到自己开始赚钱之后,再从头开始呢?现在学了,以后不就可以从容地应对自己的经济状况了么。

我觉得,如果一个人真的想要做一件事,是绝对不会有那么多时间去顾虑年纪、环境和周围人的看法的。既然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财务自由的梦,那么就请你确定目标,全力以赴。

从0到第一个10万也许很艰难,但是从10万到100万,就会简单得多。再从100万到财务自由,似乎也不是那么不可逾越了吧?如果你始终在观望等待,那么很可能别人已经在奔向100万,而你却连10万都拿不出来。

}

关于财务自由的一些想法

最近看到一篇文章,文章题目是:,很有感触。

现在抓住一个风口,便可以实现财务自由,一个个财务自由被媒体鼓吹,使大家都朝着这个方向奋斗。投机取巧,依然浮躁之气盛行。其实我很不赞同这种方式的。

我爷爷奶奶现在70多岁,任然每天再劳作,我经常劝说他们多休息,但是看到地里的活儿需要干,又闲不下来。

70多岁任然在劳作,而且还伴随着病痛。我们有什么资格在20多岁就不想做应该做的事?也许我们离开农村很久了,也许有些祖辈传下来的优良传统我们已经忘记,但是我们应该实时保持一颗年轻的心,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去奋斗。

有理想应该奋斗,并为此不懈的努力。这也是保持自己有一个年轻的心态必备条件。

劳动也是磨炼人心智的好方法。

希望中华的优秀传统在我们这一代传递下去。

社会不要退步到这些传统都丢掉,虽然西方的一些观念对于现今社会对于个人发展是很有益的,但是中国的传统却是对你一生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反而日本在这方面已经超越中国,看到这篇文章你就会明白我说什么:

虽然这些习惯源于中国,但是现在我们正在失去这些传统,而在日本发扬。

不要忘却这些传统,脚踏实地的去干,终会有你希望的结果。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7财务自由标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