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玉铮徒弟路亲谁能告诉我怎么样才能联系得到金老呢?我是枣庄太极拳金玉臣爱好者。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武术是我的信仰——访杨式太极拳第四代传人金玉铮
查看: 1669|
摘要: 采访手记:
85岁的金玉铮(爱新觉罗载昊)先生,1930年生于北京,自幼随父金兆麟习武,后拜京城太极拳名家白旭华先生为师成为杨式太极拳第四代传人。几十年来与国内外众多名家切磋较技,功力老到,经验丰富,冷脆粘 ...
采访手记:& & 85岁的金玉铮(爱新觉罗载昊)先生,1930年生于北京,自幼随父金兆麟习武,后拜京城太极拳名家白旭华先生为师成为杨式太极拳第四代传人。几十年来与国内外众多名家切磋较技,功力老到,经验丰富,冷脆粘黏,出手不见手,门人称其有“少侯风范”。自2014年5月以来,我对他进行了20多次的采访。采访中他说,我练武练得是家败人亡、妻离子散。我说,那这个武术练得还有什么意义?& & “这是你的理解,武术是我的信仰,如果没有武术,我整个人就没有灵魂了。”没想到我的话竟让老人有些激动起来。(金老近照)& & 金老生于武术世家,父亲金兆麟早年在张作霖创办的《讲武堂》习武,因成绩优异,被派送到日本学习劈刺,回国后任中华民国陆军军官学校武汉分校主任教官。受父亲影响,他从小喜爱武术,后师从深得杨健侯、杨少侯父子两代人亲传的京城太极名家白旭华习练杨式太极拳。& & 金老18岁时参军入伍,后在陆军第43集团军任演员兼体型教员。他一生坎坷,1957年被打成“右派”,下放到黑龙江,“文革”时又因言获罪,入狱十年。(左为金老父亲金兆麟,右为师父白旭华)& & 有一次,我去金老家中拜访,走进客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并排挂在墙上的两张照片,左边是他的父亲金兆麟,右边是他的师父白旭华。& & 为什么要这么做?“这是我一生的遗憾,我在监狱时,师父去世了,师父的儿子白嵩崑告诉我,我师父去世前,闭不上眼,嘴里不停地喊我的名字。”说到这里,金老情绪突然失控,潸然泪下。& & 1979年,金老的出狱时间到了。但管教说,把你的功夫给我们露一手,否则不许离开。没办法,他拿起一块鹅卵石,用脚踩在门槛上,用练就的“金刚手”劈断后,扬长而去。& & 1988年,国家为金老落实了政策,享受离休干部待遇。金老性情刚烈直快,好胜要强,与人推手时必将人发至丈外;他的演武拳架舒展优美,身法中正,动作和顺,刚柔相济,一气呵成。& & 在与金老近一年的接触中,我感觉他一直处于多思、深想、苦悟的状态。他说,要想把武术练好,一定是建立在实践、总结、再实践的基础上。& & 日的夜晚,对于金老而言是难忘的。他从睡梦中醒来,再也无法入睡,他将自己对武术技击的思考凝练成一首诗:& & 无有何以言无,有有何以示无。& & 无无更难无无,有有方能显无。& & “没有怎么说没有?有你怎么告诉人没有?没有没有更难没有没有,这就是层次问题,很多问题要去研究,有才能显出没有,练拳实战都是如此。”金老向我解释道。(军旅时期的金老)& & 金老的大哥有心让他去台湾发展,被他谢绝了。“我爱惜自己的心,本来心就不容易,好鹰都爱惜自己的羽毛。”金老说,生命的选择是有必要的,我练武不是为了名利,是为了探索人生的秘密。访谈录:& & 赵丛君:妻离子散是怎么回事?& & 金玉铮:妻离子散是真的。我前妻说,跟你什么意思,人家两口子逛街什么,你一天就练功,早晨起来就看不见你了,吃饭你都心不在焉。我除了睡觉都练功,疯魔了,家庭生活一落千丈。& & 赵丛君:您在监狱里还练功吗?& & 金玉铮:在监狱里每天都要开会,坐下时我就把眼睛闭上,刚开始管教不管,但老闭上就不行了。管教说,金玉铮又睡觉啊!我说,没睡觉,什么叫睡着呢?我这叫闭目养神。夜里12点半,我准醒,看守问我干什么去,我说,上厕所你也管?到厕所撒完尿赶紧练功,不敢多练,就练五分钟,坚持了10年。& & 赵丛君:为什么如此痴迷呢?& & 金玉铮:武术是我的一种追求,好奇。这样能成吗?要想练好功,《易经》《道德经》《黄帝内经》要看,这三经你要不看,别练功。& & 赵丛君:对于武术您追求的是什么?& & 金玉铮:练武不是为了练武,是为了练修养,是为了练文化,你才能得到真功夫,否则一介武夫,要不就是卖艺的,要不就是庸俗的市侩。练武的出路不是什么大师,什么是大师?我反对大师两个字,为什么?按照逻辑推断,有大师就要有小师、中师、太师,无聊嘛!(金老演示太极拳)& & 赵丛君:您在养生方面有什么体会?& & 金玉铮:加强道德养生是长寿的唯一基础。用温和、善良、宽宏、厚重、简单;克服、猛厉、残忍、偏狭、轻薄、浮躁。我发现自己就缺这个,好的东西要批判,你认为好,是不是真好?你认为你是技击专家,你够吗?什么是技,什么是击?什么是专家?晚上睡不着,我就看资料,我苦思苦想多少年,要想长寿必须把这个搞懂。& & 赵丛君:在您眼中什么是武术?& & 金玉铮:武术,我的定位是文。练武,从武字入手就错了。比如有个招式叫“夫子三拱手”,夫子指的是谁?怎么来的?说的就是孔夫子,他是武人,有个成语“孔武有力”,怎么叫孔武有力,就是孔子。文天祥、岳飞都是帅才,就练武术永远成不了,弄不好就是“匠”。& & 赵丛君:您父亲是怎么练功的?& & 金玉铮:我父亲练剑的是时候特别慢,我说你干嘛呢?他说,你不懂,越慢越是快;快就是慢,慢就是快。慢不是为了慢,是在慢中体会为什么慢,神意是否在一起。& & 赵丛君:您和白旭华老师是怎么相识的?& & 金玉铮:我师父是我们家的房客,住在我们家。我那会身上都是肌肉,我父亲教我教不了,我和我师父动手,我想打轮,他说,你想打轮,谁和你打轮?一搭手我就被打出去了,再来又出去了。那会我师父都60多岁了。后来慢慢就知道太极拳是怎么回事了,加紧工夫练功。1956年我从部队休假回来,和我师父动手,我又被打趴下了,最后磕头拜师了。& & 赵丛君:白老师是怎么教您的?& & 金玉铮:先让我背虚实歌: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虚实实、实实虚虚。非实非虚,非虚非实……。然后,我们三四个人一起盘架子,我学得快,但老练这个就疲了。后来我师父不让我盘架子了,让我练单操手,从拆拳开始。就练几个基本的动作,越精越简单,越简单越复杂。& & 赵丛君:您和白老师学拳的过程中最难忘的是什么?&& & 金玉铮:我师父问,练完一趟108式多少分钟?我说,50多分钟。他说,我现在让你盘一个半小时。师父说什么要听啊,累得不得了,心里也有压力。我练功时他就在旁边拿表看着。我练完了,他说,那十五分钟哪去了?一分不能少。后来又让我整套拳用5分钟打完。开始我不明白,后来明白了,王宗岳的《太极拳论》中有句话:“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我师父说,你要慢不下来,人家比你慢,怎么办?拿死你了。人家快似流星,你跟不上,怎么办?挨死打。回想一下,他让你这么做是有道理的。从那以后,我练功,高兴慢,我就慢;高兴快,我就快。& & 赵丛君:您那会儿站桩吗?& & 金玉铮:站。但不是站死桩,生活当中行坐睡卧走都是在站桩。通过站桩将身体全都彻底解放以后再找中和。要想功夫好,首先要知己,有了知己的功夫,怎么能体现知己,就通过推手。有了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百战还不是动手的战,是对自己。& & 赵丛君:基本功和推手是什么关系?& & 金玉铮:基本功里面包括推手。推手是基本功里面很重要的部分,听劲懂劲是过程,不是目的,推手不是为了把人推出去,推手推不出去人,用推手打人是胡说。有人说推手不是功夫是错误的,但不能把它当成太极拳的全部,能解决技击问题。它是锻炼散打的最基本的手段,它不是真功夫,但必须要学会,然后分开散手。什么叫推手?这是技击的最低层的第一个阶段,听劲儿阶段。你还不懂劲儿呢,跟人家动什么手啊!懂劲儿后才知道什么叫“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道你就要挨打。& & 赵丛君:那盘架子有用吗?& & 金玉铮:练太极拳不要误入歧途,什么24式、48式、88式、108式,这叫盘架子,不是没有用,很多人认为盘架子就是太极拳,不对!这是太极拳极少的一部分。就跟描红写字一样,必须有一定的标准,没有标准不行。太极臭街了,现在外面口头禅,听听劲儿,什么叫听劲儿,挨着不动就叫听劲儿了?我有点功夫不敢说,有点心得体会,那不是我的,是老祖宗留下来的。& & 赵丛君:怎么能技击呢?& & 金玉铮:抬手,举足必有尺寸,必须规范。理论是那个理论,做到要下工夫。一拳打个跟头,不见得是武术。举个例子,我一个朋友抱着小孙子,被小孙子打了一巴掌。我说,你不练功吗?怎么躲不开啊,他说他是孩子啊。所以“打人两不知”,要回到这个境界。人是有血有肉,有思想有灵魂,不是木头,对付的是人。真理是在不断的印证当中,是在否定之否定中产生的。要不懂这个,永远是落后,永远是被世界抛弃,要想不被世界抛弃,就要把华而不实的东西抛弃,假的东西尽可能推翻,练功不是为了给人看,给人看就有了名利在里头。& & 赵丛君:功夫和武术是一回事吗?& & 金玉铮:两回事,会功夫的不见得会武术,有功夫了加武术就了得了。功夫就是时间的积累,但它不是武术。很多人不明白,我的武术好,但是你的武术好碰不了好功夫。同样,功夫好了,更碰不了好武术,好武术可以利用你的功夫。好功夫就是件衣裳,好的功夫穿在身上就特别合体,衣裳不合体趁早别穿。最后不管你合不合体,你本身就是件衣裳,本身就是件衣裳,自己就不存在了吗?存在也不存在,但是也不存在,这就是好功夫。& & 赵丛君:怎么衡量功夫的好坏呢?& & 金玉铮:干什么事情,真要下工夫实践。我总强调一句话,都懂,但都不注意,哪句话?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动手才能证明你是不是真功夫。绝对要真实践,不带任何表演色彩。好手两秒钟必见分晓,超过两秒钟就是假的。动手有几个感:方向感、空间感、距离感、节奏感、韵律感,这些都是外形的,最后灵感是最要命的。生活没有韵律感是很可笑的。实战的最高境界是灭迹,销声匿迹,没有声音到了。真正的武术家,必须形神合一,必须能技击,而且能代表长寿。技击不是让你打人去,而是能技击才能代表武术。& & 赵丛君:您个人在练拳方面有什么体会?& & 金玉铮:真正的练是“炼”。多想、多看书、多琢磨,外形不重要,内劲的转换很重要。没有外形也不行,不是外形,是内心的活动,神意、内外要结合。六合的精华不在六合上,而是在“神”。神太难做到。神,无,没有;无中有,神者无所定居也。神游四海,神无形无相为之神也。这叫神。神龙显首不显尾,真见到了,天崩地裂。动手,看不到,真看见了,天崩地裂,符合形式,能做到。& & 赵丛君:在您看来刚与柔是什么样的关系?& & 金玉铮:柔也是刚,至柔才能至刚,至柔才能至松。让人家看出柔来不行,看不出来是至高无上的。做作就失真了。柔怎么能变刚呢,说外柔内刚,错!很自然的柔,说这个的不懂得武术,武术是不分外内的,没有内的支持不叫外家拳,有内的支持才叫外家拳。& & 赵丛君:您追求了一辈子武术,传承下去了吗?& & 金玉铮:我现在很难受,就是我的东西,没人能接过去。说难听的就是大财主有钱,儿子胡吃海喝的。中国武术到底怎么办?都想把武术搞起来,怎么弘扬?我的观点,我的经验,我失败的教训,所以我希望有生之年,和有一定修养,有一定见解的人切磋。让武术断根了,那就是罪人,对不起祖宗,对不起民族,对不起国家。& & 我思考很多问题,我要明白,真能爱这个,不为了求名求利,只要能把我东西接过去,这辈子就没白活,不然无颜见师父师爷。我也不要钱,我也不要利。只要我说的话,你能执行就行了。我的命相当不好,有几个好徒弟,没看住,死的死,伤的伤。前思后想,我既不想当王侯,也不想当贼寇。真正的生活需要文武之道,分开是说错的。文人要有武人的傲骨,武人要有文人的胸怀。& & 赵丛君:请您为武术事业的振兴提几点建议。& & 金玉铮:武术事业的振兴,要真正培养一批德才兼备的“文武学士”。
上一篇:下一篇:
扫描二维码关注太极网微信 千万太极人的选择!太极网微信号:cntaijiwang 关注太极网公共平台,及时了解太极拳界新闻,太极拳赛事,太极拳理论成果。欢迎投稿,免费宣传!
123456789101112
逛了这许久,何不进去瞧瞧?
Powered by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武术是我的信仰——访杨式太极..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武术是我的信仰——访杨式太极拳第四代传人金玉铮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武术是我的信仰——访杨式太极拳第四代传人金玉铮——赵丛君
文/赵丛君 日
采访手记:
85岁的金玉铮(爱新觉罗载昊)先生,1930年生于北京,自幼随父金兆麟习武,后拜京城太极拳名家白旭华先生为师成为杨式太极拳第四代传人。几十年来与国内外众多名家切磋较技,功力老到,经验丰富,冷脆粘黏,出手不见手,门人称其有“少侯风范”。自2014年5月以来,我对他进行了20多次的采访。采访中他说,我练武练得是家败人亡、妻离子散。我说,那这个武术练得还有什么意义?
“这是你的理解,武术是我的信仰,如果没有武术,我整个人就没有灵魂了。”没想到我的话竟让老人有些激动起来。
(金老近照)
金老生于武术世家,父亲金兆麟早年在张作霖创办的《讲武堂》习武,因成绩优异,被派送到日本学习劈刺,回国后任中华民国陆军军官学校武汉分校主任教官。受父亲影响,他从小喜爱武术,后师从深得杨健侯、杨少侯父子两代人亲传的京城太极名家白旭华习练杨式太极拳。
金老18岁时参军入伍,后在陆军第43集团军任演员兼体型教员。他一生坎坷,1957年被打成“右派”,下放到黑龙江,“文革”时又因言获罪,入狱十年。
(左为金老父亲金兆麟,右为师父白旭华)
有一次,我去金老家中拜访,走进客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并排挂在墙上的两张照片,左边是他的父亲金兆麟,右边是他的师父白旭华。
为什么要这么做?“这是我一生的遗憾,我在监狱时,师父去世了,师父的儿子白嵩崑告诉我,我师父去世前,闭不上眼,嘴里不停地喊我的名字。”说到这里,金老情绪突然失控,潸然泪下。
1979年,金老的出狱时间到了。但管教说,把你的功夫给我们露一手,否则不许离开。没办法,他拿起一块鹅卵石,用脚踩在门槛上,用练就的“金刚手”劈断后,扬长而去。
1988年,国家为金老落实了政策,享受离休干部待遇。金老性情刚烈直快,好胜要强,与人推手时必将人发至丈外;他的演武拳架舒展优美,身法中正,动作和顺,刚柔相济,一气呵成。
在与金老近一年的接触中,我感觉他一直处于多思、深想、苦悟的状态。他说,要想把武术练好,一定是建立在实践、总结、再实践的基础上。
日的夜晚,对于金老而言是难忘的。他从睡梦中醒来,再也无法入睡,他将自己对武术技击的思考凝练成一首诗:
无有何以言无,有有何以示无。
无无更难无无,有有方能显无。
“没有怎么说没有?有你怎么告诉人没有?没有没有更难没有没有,这就是层次问题,很多问题要去研究,有才能显出没有,练拳实战都是如此。”金老向我解释道。
(军旅时期的金老)
金老的大哥有心让他去台湾发展,被他谢绝了。“我爱惜自己的心,本来心就不容易,好鹰都爱惜自己的羽毛。”金老说,生命的选择是有必要的,我练武不是为了名利,是为了探索人生的秘密。
赵丛君:妻离子散是怎么回事?
金玉铮:妻离子散是真的。我前妻说,跟你什么意思,人家两口子逛街什么,你一天就练功,早晨起来就看不见你了,吃饭你都心不在焉。我除了睡觉都练功,疯魔了,家庭生活一落千丈。
赵丛君:您在监狱里还练功吗?
金玉铮:在监狱里每天都要开会,坐下时我就把眼睛闭上,刚开始管教不管,但老闭上就不行了。管教说,金玉铮又睡觉啊!我说,没睡觉,什么叫睡着呢?我这叫闭目养神。夜里12点半,我准醒,看守问我干什么去,我说,上厕所你也管?到厕所撒完尿赶紧练功,不敢多练,就练五分钟,坚持了10年。
赵丛君:为什么如此痴迷呢?
金玉铮:武术是我的一种追求,好奇。这样能成吗?要想练好功,《易经》《道德经》《黄帝内经》要看,这三经你要不看,别练功。
赵丛君:对于武术您追求的是什么?
金玉铮:练武不是为了练武,是为了练修养,是为了练文化,你才能得到真功夫,否则一介武夫,要不就是卖艺的,要不就是庸俗的市侩。练武的出路不是什么大师,什么是大师?我反对大师两个字,为什么?按照逻辑推断,有大师就要有小师、中师、太师,无聊嘛!
(金老演示太极拳)
赵丛君:您在养生方面有什么体会?
金玉铮:加强道德养生是长寿的唯一基础。用温和、善良、宽宏、厚重、简单;克服、猛厉、残忍、偏狭、轻薄、浮躁。我发现自己就缺这个,好的东西要批判,你认为好,是不是真好?你认为你是技击专家,你够吗?什么是技,什么是击?什么是专家?晚上睡不着,我就看资料,我苦思苦想多少年,要想长寿必须把这个搞懂。
赵丛君:在您眼中什么是武术?
金玉铮:武术,我的定位是文。练武,从武字入手就错了。比如有个招式叫“夫子三拱手”,夫子指的是谁?怎么来的?说的就是孔夫子,他是武人,有个成语“孔武有力”,怎么叫孔武有力,就是孔子。文天祥、岳飞都是帅才,就练武术永远成不了,弄不好就是“匠”。
赵丛君:您父亲是怎么练功的?
金玉铮:我父亲练剑的是时候特别慢,我说你干嘛呢?他说,你不懂,越慢越是快;快就是慢,慢就是快。慢不是为了慢,是在慢中体会为什么慢,神意是否在一起。
赵丛君:您和白旭华老师是怎么相识的?
金玉铮:我师父是我们家的房客,住在我们家。我那会身上都是肌肉,我父亲教我教不了,我和我师父动手,我想打轮,他说,你想打轮,谁和你打轮?一搭手我就被打出去了,再来又出去了。那会我师父都60多岁了。后来慢慢就知道太极拳是怎么回事了,加紧工夫练功。1956年我从部队休假回来,和我师父动手,我又被打趴下了,最后磕头拜师了。
赵丛君:白老师是怎么教您的?
金玉铮:先让我背虚实歌: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虚实实、实实虚虚。非实非虚,非虚非实……。然后,我们三四个人一起盘架子,我学得快,但老练这个就疲了。后来我师父不让我盘架子了,让我练单操手,从拆拳开始。就练几个基本的动作,越精越简单,越简单越复杂。
赵丛君:您和白老师学拳的过程中最难忘的是什么?
金玉铮:我师父问,练完一趟108式多少分钟?我说,50多分钟。他说,我现在让你盘一个半小时。师父说什么要听啊,累得不得了,心里也有压力。我练功时他就在旁边拿表看着。我练完了,他说,那十五分钟哪去了?一分不能少。后来又让我整套拳用5分钟打完。开始我不明白,后来明白了,王宗岳的《太极拳论》中有句话:“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我师父说,你要慢不下来,人家比你慢,怎么办?拿死你了。人家快似流星,你跟不上,怎么办?挨死打。回想一下,他让你这么做是有道理的。从那以后,我练功,高兴慢,我就慢;高兴快,我就快。
赵丛君:您那会儿站桩吗?
金玉铮:站。但不是站死桩,生活当中行坐睡卧走都是在站桩。通过站桩将身体全都彻底解放以后再找中和。要想功夫好,首先要知己,有了知己的功夫,怎么能体现知己,就通过推手。有了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百战还不是动手的战,是对自己。
赵丛君:基本功和推手是什么关系?
金玉铮:基本功里面包括推手。推手是基本功里面很重要的部分,听劲懂劲是过程,不是目的,推手不是为了把人推出去,推手推不出去人,用推手打人是胡说。有人说推手不是功夫是错误的,但不能把它当成太极拳的全部,能解决技击问题。它是锻炼散打的最基本的手段,它不是真功夫,但必须要学会,然后分开散手。什么叫推手?这是技击的最低层的第一个阶段,听劲儿阶段。你还不懂劲儿呢,跟人家动什么手啊!懂劲儿后才知道什么叫“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道你就要挨打。
赵丛君:那盘架子有用吗?
金玉铮:练太极拳不要误入歧途,什么24式、48式、88式、108式,这叫盘架子,不是没有用,很多人认为盘架子就是太极拳,不对!这是太极拳极少的一部分。就跟描红写字一样,必须有一定的标准,没有标准不行。太极臭街了,现在外面口头禅,听听劲儿,什么叫听劲儿,挨着不动就叫听劲儿了?我有点功夫不敢说,有点心得体会,那不是我的,是老祖宗留下来的。
赵丛君:怎么能技击呢?
金玉铮:抬手,举足必有尺寸,必须规范。理论是那个理论,做到要下工夫。一拳打个跟头,不见得是武术。举个例子,我一个朋友抱着小孙子,被小孙子打了一巴掌。我说,你不练功吗?怎么躲不开啊,他说他是孩子啊。所以“打人两不知”,要回到这个境界。人是有血有肉,有思想有灵魂,不是木头,对付的是人。真理是在不断的印证当中,是在否定之否定中产生的。要不懂这个,永远是落后,永远是被世界抛弃,要想不被世界抛弃,就要把华而不实的东西抛弃,假的东西尽可能推翻,练功不是为了给人看,给人看就有了名利在里头。
赵丛君:功夫和武术是一回事吗?
金玉铮:两回事,会功夫的不见得会武术,有功夫了加武术就了得了。功夫就是时间的积累,但它不是武术。很多人不明白,我的武术好,但是你的武术好碰不了好功夫。同样,功夫好了,更碰不了好武术,好武术可以利用你的功夫。好功夫就是件衣裳,好的功夫穿在身上就特别合体,衣裳不合体趁早别穿。最后不管你合不合体,你本身就是件衣裳,本身就是件衣裳,自己就不存在了吗?存在也不存在,但是也不存在,这就是好功夫。
赵丛君:怎么衡量功夫的好坏呢?
金玉铮:干什么事情,真要下工夫实践。我总强调一句话,都懂,但都不注意,哪句话?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动手才能证明你是不是真功夫。绝对要真实践,不带任何表演色彩。好手两秒钟必见分晓,超过两秒钟就是假的。动手有几个感:方向感、空间感、距离感、节奏感、韵律感,这些都是外形的,最后灵感是最要命的。生活没有韵律感是很可笑的。实战的最高境界是灭迹,销声匿迹,没有声音到了。真正的武术家,必须形神合一,必须能技击,而且能代表长寿。技击不是让你打人去,而是能技击才能代表武术。
(金老演示桩功)
赵丛君:您个人在练拳方面有什么体会?
金玉铮:真正的练是“炼”。多想、多看书、多琢磨,外形不重要,内劲的转换很重要。没有外形也不行,不是外形,是内心的活动,神意、内外要结合。六合的精华不在六合上,而是在“神”。神太难做到。神,无,没有;无中有,神者无所定居也。神游四海,神无形无相为之神也。这叫神。神龙显首不显尾,真见到了,天崩地裂。动手,看不到,真看见了,天崩地裂,符合形式,能做到。
赵丛君:在您看来刚与柔是什么样的关系?
金玉铮:柔也是刚,至柔才能至刚,至柔才能至松。让人家看出柔来不行,看不出来是至高无上的。做作就失真了。柔怎么能变刚呢,说外柔内刚,错!很自然的柔,说这个的不懂得武术,武术是不分外内的,没有内的支持不叫外家拳,有内的支持才叫外家拳。
赵丛君:您追求了一辈子武术,传承下去了吗?
金玉铮:我现在很难受,就是我的东西,没人能接过去。说难听的就是大财主有钱,儿子胡吃海喝的。中国武术到底怎么办?都想把武术搞起来,怎么弘扬?我的观点,我的经验,我失败的教训,所以我希望有生之年,和有一定修养,有一定见解的人切磋。让武术断根了,那就是罪人,对不起祖宗,对不起民族,对不起国家。
我思考很多问题,我要明白,真能爱这个,不为了求名求利,只要能把我东西接过去,这辈子就没白活,不然无颜见师父师爷。我也不要钱,我也不要利。只要我说的话,你能执行就行了。我的命相当不好,有几个好徒弟,没看住,死的死,伤的伤。前思后想,我既不想当王侯,也不想当贼寇。真正的生活需要文武之道,分开是说错的。文人要有武人的傲骨,武人要有文人的胸怀。
赵丛君:请您为武术事业的振兴提几点建议。
金玉铮:武术事业的振兴,要真正培养一批德才兼备的“文武学士”。
本红太极,与你共同体验传统太极拳的神奇!咨询电话和微信: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工具类服务
编辑部专用服务
作者专用服务
武术是我的信仰——访杨式太极拳第四代传人金玉铮
85岁的金玉铮(爱新觉罗载昊)先生,1930年生于北京,自幼随父金兆麟习武,后拜京城太极拳名家白旭华先生为师成为杨式太极拳第四代传人.几十年来与国内外众多名家切磋较技,功力老到,经验丰富,冷脆粘黏,出手不见手,门人称其有“少侯风范”.自2014年5月以来,我对他进行了20多次的采访.采访中他说,我练武练得是家败人亡、妻离子散.我说,那这个武术练得还有什么意义?
年,卷(期):
在线出版日期:
本文读者也读过
相关检索词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编号:2006BAH03B01)(C)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
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谁能告诉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