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一木块浸入水中浮在水面上,有3/5的体积浸入水中,这木块的密度是多少

这是个机器人猖狂的时代,请输一下验证码,证明咱是正常人~把一木块放入水中,静止时木块有3/5的体积浸入水中,木块的密度为——kg/m³
答案:0.6×10^3kg/m^3解析:漂浮,浮力等于重力,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G物即:ρ水gV排=ρ木gV木,且:V排:V木=3:5所以:ρ木=3ρ水/5=0.6×10^3kg/m^3不明追问.
设木块体积为1,则ρ=3/5m/1v=3/5ρvg/g/1v=3/5ρv可以吗?
结果是一样的,但毕竟是物理,最好设一个物理量。尽量避免使用“1”这样的数字。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一木块漂浮在水面上,有的体积浸入水中,则此木块的密度是______kg/m3,若把它放在某液体中,露出液面的体积为,那么该液体的密度是______kg/m3.
(1)由ρ=得,m=ρV.因为木块漂浮在水中,所以F浮水=G木即ρ水gV木=ρ木V木g解得ρ木=ρ水=×103kg/m3=0.8×103kg/m3(2)又因为木块在液体中漂浮,所以F浮液=G木ρ液g(1-V木)=ρ木gV木则ρ液=ρ木=×0.8×103kg/m3=1.2×103kg/m3故答案为:0.8×103;&1.2×103.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要解决此题,需要知道物体漂浮时浮力等于重力.首先根据木块漂浮在水中时的情况计算出木块的密度,后根据木块漂浮在液体中的情况计算出液体的密度.同时此题还要用到阿基米德原理公式F浮=ρ液gV排,而重力G=mg=ρVg.
本题考点:
阿基米德原理.
考点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了阿基米德原理及物体的浮沉条件.解决此题的关键是漂浮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等于物体的重力.
F1浮=F2浮p水g(4/5) v物=p液g(2/3)v物P=1.2P=1.2*10^3kg/(m^3)=1.2*10^3kg/(m^3)
∵漂浮∴F浮=G物p液gV排=p物gV物∵露出液面的体积为1/3∴V排=(2/3)V物p液(2/3)V物=p物V物∴p液=(3/2)p物
扫描下载二维码> 【答案带解析】如图所示,在空气中称木块重6N;当该木块的3/5体积浸入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如图所示,在空气中称木块重6N;当该木块的3/5体积浸入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恰好为零.求:(1)木块的密度是多大?(2)若把木块从弹簧测力计上取下,并轻轻放入水里,那么在木块上加多大竖直向下的压力,才能使木块刚好全部浸入水中?(g取10N/kg)
(1)木块所受浮力等于木块在空气中的重力减去在水中弹簧秤的拉力,根据公式F浮=ρgV排排开水的体积,根据比例关系即可求出木块的体积,再根据公式 ρ=求出木块的密度.
(2)木块浸没时,排开水的体积等于木块的体积;已知木块排开水的体积和水的密度,利用阿基米德原理可以得到此时木块受到的浮力;已知木块受到的浮力和重力,两者之差就是加上的压力.
(1)木块受浮力F浮=G-F示=6N-0N=...
考点分析:
考点1:阿基米德原理
【知识点的认识】阿基米德定律是物理学中力学的一条基本原理.浸在液体(或气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作用,浮力的大小等于被该物体排开的液体的重力.其公式可记为F浮=G排=ρ液?g?V排液. 【命题方向】直接用阿基米德原理来解题,用阿基米德原理分析解决与浮力有关的问题.【解题方法点拨】解题时注意找物理量,分析问题时要注意控制变量法:物理学中对于多因素(多变量)的问题,常常采用控制因素(变量)的方法,把多因素的问题变成多个单因素的问题.每一次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因素,而控制其余几个因素不变,从而研究被改变的这个因素对事物的影响,分别加以研究,最后再综合解决,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它是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思想方法,广泛地运用在各种科学探索和科学实验研究之中)来分析增大压强方法.
考点2: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知识点的认识】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条件&&&&& 上浮:F浮>G&&& 悬浮:F浮=G&&& & 下沉:F浮<G&&&&& 理解:研究物体的浮沉时,物体应浸没于液体中(V排=V物),然后比较此时物体受到的浮力与重力的关系.如果被研究的物体的平均密度可以知道,则物体的浮沉条件可变成以下形式:①ρ物<ρ液,上浮 ②ρ物=ρ液,悬浮 ③ρ物>ρ液,下沉 &浮沉条件的应用&&&&& 潜水艇是通过改变自身的重来实现浮沉的;热气球是通过改变自身的体积来实现浮沉的;密度计的工作原理是物体的漂浮条件,其刻度特点是上小下大,上疏下密;用硫酸铜溶液测血液的密度的原理是悬浮条件.此外,轮船、气球、飞艇等都是利用了沉浮条件的原理而设计的.【命题方向】主要以选择题、计算题的形式考查:物理的浮沉,如何控制物体的浮沉,怎样运用物体的浮沉原理解释问题等.【解题方法点拨】判断物体浮沉(状态)有两种方法:比较F浮与G或比较ρ液与ρ物.
相关试题推荐
小明在探究通电直导线周围的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的关系后,想进一步探究影响通电直导线周围磁场强弱的因素.经老师指导及查阅资料知,磁场的强弱可用物理量“B”来表示(单位为“T”),其大小与直导线中的电流I、测试点到直导线的距离r有关.小明通过实验所测得的两组实验数据如下.表一:当测试点到直导线的距离r=0.02m时,磁场的强弱B与电流I的实验数据I/A2.551020B/T2.5&10-55&10-51.0&10-520&10-5(1)分析表中的实验数据,你能得到什么结论?答:______.表二:当直导线中的电流I=5A时,磁场的强弱B与距离r的实验数据r/m0.020.040.060.08B/T5&10-52.5&10-51.67&10-51.25&10-5(2)分析表中的实验数据,你能得到什么结论?答:______.
物理活动课上,张老师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将一个黄色的乒乓球和一个玻璃球全部埋入装有米的大烧杯中,摇晃烧杯一段时间,乒乓球从米中“跑”了出来.看到这个现象,同学们十分惊讶:乒乓球为什么能“跑”出来,而玻璃球为什么不能“跑”出来?针对这个问题同学们提出下列猜想:猜想1:因为乒乓球体积比玻璃球大;猜想2:因为乒乓球质量比玻璃球小.为了验证猜想是否正确,两天后,同学们用准备的一些器材进行探究:(1)取三个塑料空瓶A、B、C,在A、B、C瓶中装入质量不等的沙子,盖好瓶盖,分别测出它们的质量和体积.(2)把三个瓶子全部埋入盛有米的容器中,敲击容器,观察现象.(3)实验数据及现象记录如表:(米的密度约为1.37g/cm3)瓶子编号体积/cm3质量/g现象A2214.4跑出米面B2838.6未跑出米面C14450.2跑出米面(4)分析上述实验数据后回答:猜想1&&& (选填“正确”或“错误”);猜想2&&& (填“正确”或“错误”).你认为一个乒乓球能从米中“跑”出来的原因是&&& .(5)运用这个现象所隐含的物理知识,能解决生活中的什么问题(试举一例或说出你的一个设想)?&&& .
在“测定小灯泡额定功率”的实验中,已知电源电压为6V,小灯泡标有“3.6V”,灯丝电阻约为12Ω,所用器材如图所示,其中电压表的0-15V量程已坏,0-3V量程完好,其他器材均完好,小明已将部分器材连接好.(1)从图中可看出,他合理选用电流表0-0.6A的量程,他选择这一量程的理由是 ______.(2)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由电压表的读数可知小灯泡能正常发光,但他不知电压表该怎样连接,请你用笔画线代表导线将电压表正确连入电路,并回答,当电压表示数为 ______V时,小灯泡恰能正常发光.(3)在闭合开关前应将滑片移到 ______端(填:“左”或“右”),这样做的目的是 ______.(4)闭合开关后,调节滑片P,当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3A,则该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 ______W.
小明做了如下实验:照图那样,让一束光沿半圆形玻璃砖的半径射到直边上,可以看到一部分光线从玻璃砖的直边上折射到空气中,此时折射角______入射角,另一部分光反射玻璃砖内.逐渐增大光的入射角,将看到折射光线离法线越来越______,而且越来越弱,反射光越来越强.当入射角增大到某一角度,使折射角达到90&时,______光线就消失了,只剩下______光线.他把这个发现与小刚进行了交流,最后他们去请教老师,老师告诉他们这种现象叫做全反射.折射角变成了90&时的入射角,叫临界角.他又用水进行了实验,得出了同样的结论.(1)根据小明和小刚的探究,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填“√”或“&”)①当光以任何角度从玻璃射到空气中时都能发生全反射______;②当光从空气射到水中时,也会发生全反射______.(2)根据上面小明的探究和已经学过的知识,请你总结一下发声全反射的条件是:①______;②______.
(1)图1中物体的长度为______cm;(2)如图2所示,电能表示数为______kWoh.观察此表,你能得到哪些信息,请写出一条:______.(3)请在如图3所示照明电路中,连接完成一个外接保险丝的三眼插座和一盏带开关的电灯.
题型:解答题
难度:中等
Copyright @
满分5 学习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华师大八年级科学第四章浮力计算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华师大八年级科学第四章浮力计算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5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3页未读,继续阅读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将一个苹果浸入水中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