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那本印着女排纪录片拼搏拼搏的笔记本还有吗

> 中国女排再次夺冠
中国女排再次夺冠
中国女排三大主力:孙晋芳、郎平、张蓉芳日,电波从利马传来了振奋人心的喜讯--中国女排以3:0战胜秘鲁队,夺得第9届世界女子排球锦标赛冠军。15日,中国女排在预赛中以0:3受挫于美国以后,通往冠军的道路上形势严峻。这就意味着进行复赛后,中国队不能再输一场,甚至不能输一局,每场都要3:0取胜,这是十分困难和艰苦的。为国争光的强烈愿望激励着中国姑娘,她们毫不气馁,顽强拼搏,凭着苦练出来的过硬功夫,终于取得了六个3:0 。分别战胜古巴队、匈牙利队、苏联队、澳大利亚队、日本队、秘鲁队,夺得了桂冠。这是继1981年世界锦标赛后中国女排再次夺冠。女排领队张一沛、教练袁伟民、邓若增女排队员陈亚琼、姜英、陈招娣女排队员梁艳、曹慧英、郑美珠女排队员杨希、周晓兰、杨锡兰
日一二三四五六
历史上的今天
《灰姑娘与四骑士》海报  夏媛接受的第二个任务是让...
谢霆锋蔡依林谢霆锋生日仍开工  蔡依林录制《十二道...
丛林家族合影丛林家族合影丛林家族合影  上周六晚《...
洪涛薛之谦  薛之谦要上《我是歌手》了?昨日《我是...
 近日,有人发现郭敬明在微博上发了一条声明,而这则...
29日上午,向来以虎妈自居的张庭,居然因自觉对女儿管...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中国女排:团结拼搏 为国争光
2010年第2期目录
&&&&&&本期共收录文章18篇
  迄今为止,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女子排球队书写的“五连冠”辉煌成绩,成了不可翻录的绝版。中国女排先后获1981年世界杯冠军、1982年世锦赛冠军、1984年奥运会冠军、1985年世界杯冠军和1986年世锦赛冠军,成就了世界女排史上首个五连冠佳绩。如果说有一个群体可以代表20世纪80年代中华民族精神的话,那就是中国女排。这不仅因为她们不屈不挠地创造了惊天动地、举世瞩目的“五连冠”业绩,而且因为她们完美凸现了顽强拼搏、团结奋斗、无私奉献、为国争光的民族精神,极大地提升了中国人民的自信心,激发出广大民众“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爱国热情和冲天干劲。 中国论文网 /1/view-295806.htm     立志夺冠:从“魔鬼训练”到“竹棚精神”      中国女排所取得的胜利,是新中国第一代国家领导人重视和几代排球运动员不懈奋斗的结果。早在1965年,为了改变中国三大球水平很低的现状,周恩来就曾特别邀请奥运冠军日本女排的著名教练大松博文帮助训练中国女排。除了大运动量的苦练,大松也将自己创新的钩手飘球、滚翻救球、小抡臂扣球等技术带到了中国。最重要的是他将“严格要求,服从命令,培养团队精神”的观念带到了中国,开始培养起最初的“女排精神”。实际上,周总理还非常明智地抓住这个契机,要求人们艰苦奋斗、坚持实干。为此,在北京训练期间他特地组织北京国家机关的干部都到北京体育馆观看大松的训练。大松在训练中感受到中国女排严格的纪律性和队员们的精神力量,感受到中国观众支持排球运动的无比热情,由衷感叹:“中国女排一定会强大!”    1976年是中国历史上重要转折的开始。对于中国女排来说也是命运改观的转折点。“三大球不出线,我死不瞑目!”“文革”结束后,实现贺龙元帅生前的这一愿望,成为中国体育界的头等大事。1976年6月即贺龙逝世7年时,原国家男排的主力二传、37岁的袁伟民执掌新组建的国家女子排球队帅印。从此,创造奇迹的激情与渴望始终在袁伟民和中国女排姑娘们心里燃烧:日本女排能,我们为什么不能?   为国争光,唯有苦练。于是,袁伟民提出了“三年打基础,五年出成绩”的口号(1981年中国女排首次夺得世界杯冠军恰好是第五年),并给中国女排姑娘们确立了打球“以国家的名义”、“为国争光”的指导思想。这种目标与指导思想,使得训练一开始就不是简单的练球,而是一种强烈的爱国精神和崇高使命。中国女排姑娘们互相较劲,彼此打气,决不退缩。有着大松“魔鬼”风格的训练每天要持续8个小时,训练任务完不成,教练员和运动员还会坚持到深夜。如此残酷的魔鬼式训练,外人看到都会忍不住流泪,但是教练袁伟民却从不心软。不达到训练的目的绝不说下课。许多年之后,老女排的姑娘们在回忆中说:“那时候他真是铁石心肠!大家恨不得狠狠地打他一顿。”训练场上女排姑娘用汗水和泪水洗刷着灵魂,每一个人都默默地忍受着日复一日的跌打伤痛。她们的手上、腿上经常因为受伤而缠满胶布,但是没有一个人叫苦。她们知道,不付出数倍于别人的努力,想赶上世界强队,就是痴人说梦。   一年以后,她们迈出了走向世界的第一步。1977年深秋,在日本大阪的世界杯排球赛上,她们初战告捷,把中国女排在世界的排名从1974年的第14名提前了10名。预选赛时,她们战胜了被欧美排球强国称之为“东洋魔女”的日本队;正式比赛又以3∶2战胜了实力出众的古巴队,争得了第4名。   然而,这不是她们想要的结果……她们立志:“一定要让五星红旗高高升起,赛场上响彻我们庄严的国歌!”   回国后,在福建漳州排球训练基地的草棚里,女排姑娘们承受着近乎残酷的训练。陪伴她们的还有中国男排――为在逆境中求生存,男、女排从那时起就在训练中落实了“三从一大”,即从严、从难、从实战出发、大运动量训练的原则。在教练有针对性的训练中,姑娘们自觉承受了来自身体和意志两方面的磨炼,整个队伍变得更加团结。不论训练还是比赛,集体的力量得到最大的发挥。没有人为了伤病叫苦。   1978年12月在曼谷举行的第八届亚运会上,胆识过人的袁伟民,竟让入队才一个多月的郎平顶替了已经蜚声亚洲、技术正处上升期的杨希,以主攻手身份上场迎战“东洋魔女”日本女排和世界劲旅韩国女排。比赛场上,郎平这根嫩芽扁担挑千斤,使出了吃奶的劲儿,但最终还是败在了日本队手下。事后,一封观众来信批评袁伟民“作为中国队主教练,错失良机,让还不成熟的郎平去挑大梁,从而败阵”……观众的来信,让郎平心里倒海翻江了好一阵子,接连几天睡不好觉。但她还是将信收藏起来,并且暗自发誓:“一定要亲手打败日本队!”   无论如何,破格起用郎平是具有远见卓识的一步棋,使中国女排增加了强攻实力,实现了“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即强攻和快攻互相搭配,相互协调,起到了相辅相成的作用,使攻击力进一步提高,为中国女排整体实力的跨越性进步做好了铺垫。   日至13日,在中国恢复奥委会席位一个月之后,第二届亚洲排球锦标赛在香港举行。中国队是世界强队之一。这届比赛虽有七个队参加,但主要是中、日、韩之间的较量。   这是一场关键的比赛。郎平的重扣,孙晋芳的二传,张蓉芳、陈招娣、杨希魔幻似的快攻,周晓兰坚固如城墙般的拦网,陈亚琼顽强的滚地救球,已形成渐趋娴熟而默契的技术组合。她们齐心协力奋起拼搏,首次在亚洲锦标赛中荣膺冠军,给中国体坛放了一颗“卫星”,真正实现了“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夙愿,在向世界最高水平进军的征程中又迈出了可喜的一步,成为了“三大球”中第一个冲出亚洲的项目。   一时间,外电评论惊呼:“中国女排的崛起,意味着‘东洋魔女’1962年以来称霸亚洲局面的结束。” “郎平打乱了日本女排的阵脚”的通栏新闻也随即出现在日本报刊上。消息传到北京,当晚天安门广场前燃起了喜庆的爆竹。年刚19岁仅有四年球龄的郎平,以中国女排绝对主力强攻手的身份,亲手打败了排坛霸主“东洋魔女”,实现了她一年前的誓言。   而此时的中国女排没被胜利冲昏头脑,她们认识到:一次胜利并不等于实际意义上的强大。要成为世界强队还必须经受住胜利的考验。   不久,这样的考验如期而至。日,中国女排在战胜美国队之后迎战日本队。同样还是那支队伍,打得却并不轻松。结局中国队虽以3:0取胜,可过程极为艰险,三局的开局都落后,每局中国队都是从败阵的边缘反败为胜。这说明队员在不知不觉中多少滋长起骄傲、轻敌思想。赛后,全队没有休息,留在体育馆就地补课。队员们接受了袁伟民严厉的批评,毫无怨言地将赛后的训练持续到凌晨时分。正是这次补课实现了精神蜕变,使中国女排真正成熟起来。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排球队多年都在漳州和郴州这两个著名训练基地集训(尤其冬训或大赛前夕)。特别是中国女排在艰难困苦环境中百折不挠、团结拼搏、矢志不渝、锐意进取的“竹棚精神”,为打翻身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竹棚和“竹棚精神”,是中国女排振兴的见证。   女排第一次去湖南郴洲训练基地是在1979年10月,为备战第二届亚洲女排锦标赛。那时条件比较艰苦,训练在竹棚子里进行。郴洲经常细雨靡靡,天气阴冷潮湿,训练后队员个个大汗淋漓。当时女排姑娘大多十七八岁,训练运动量非常大,每天上千次起跳,上百次反复奔跑,使队员们的肌体承受巨大的压力,肌肉拉伤、关节扭伤等时有发生。但许多队员轻伤不下火线,即使重伤也竭力克服甚至隐瞒,她们对队医李家盈说:“你千万别告诉袁指导(袁伟民),我们还要冲出亚洲,走向世界。”接着,当时在原国家体委宣传司供职的鲁光(同年10月写出报告文学《中国姑娘》轰动一时),接到考察女排备战情况任务并于1981年春节后赴郴州与女排姑娘们共同生活了半个多月。他被姑娘们及其教练的苦苦追求深深感动。周晓兰还将自己的日记热情提供给他,使他进一步真切地看到了女排的成长历程。他鲜活地感受到女排有一股不服输的力量,感觉到这支球队在未来的希望。在《中国姑娘》最后,他用那个时代特有的语气总结道:“中国女排创建近30年了,她的成员更迭了不知多少,但有一种崇高的精神,却在每一代运动员中闪闪发光。”1987年即中国女排“五连冠”后,中国排协名誉主席宋任穷在视察郴州训练基地时曾指出:“在这样的竹棚里打出了世界冠军,很不简单。这个竹棚很有意义,它象征着女排团结拼搏的精神,现在的条件好了,仍然需要拼搏精神。”
     团结拼搏:异军突起首次夺魁      1981年,改革开放的第三年。此时的中国女排在原有技术全面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以快速多变为主体、兼备高打强攻的独特风格。既有速度也有高度,后排防守改观显著,拦网发球各有所长,主力队员日趋成熟,替补队员力量雄厚,调兵遣将应对裕如。整体实力在亚洲已超过日本和韩国队,是亚洲新的也是真正的盟主。   1981年11月,第三届世界杯排球赛在日本举行。10月30日,晨曦微露,中国女排从北京首都机场启程,东渡扶桑,踏上“希望之路”,向“成功之路”挺进。这些意气奋发、斗志昂扬的征战者是:教练员袁伟民和邓若曾率领下的孙晋芳、张蓉芳、郎平、陈亚琼、周晓兰、杨希、朱玲、曹慧英、陈招娣、周鹿敏、张洁云、梁艳12名队员。   当跨越大洋、飞机降落在东洋岛国日本时,姑娘们想起了四年前的那个夜晚――她们名列第四含泪唱着“没有眼泪,没有悲伤”离去;如今,她们带着亚洲冠军的殊荣、怀着夺取世界冠军的信心再赴“战场”。又是日本,又是深秋季节,可是姑娘们的心境已经完全不同了。   经过1l天的比赛,六战全胜的中国女排顺利进入决赛,对手是被誉为“东洋魔女”的日本女排。这是一支老牌的世界冠军队,她们赛前发誓,决不让冠军杯旁落。而中国姑娘刚刚在前一天战胜实力强劲的美国队,士气正旺,立志夺冠。   强强对垒,究竟谁主沉浮?最终“花”落谁手?全世界都在拭目以待。   决一胜负的16日这天,日本大阪市体育馆座无虚席。而面对日本拉拉队如雷般此起彼伏的声浪,中国女排毫无惧色、镇定从容,因为她们的后盾是10亿中国人民。   中日女排决赛大战前,日本教练踱着步子来到袁伟民面前,指指自己的小胡子,告诉袁伟民:今晚日本队胜中国队,他将把为了这场胜利而蓄起来的胡子剃掉。而袁伟民只是笑笑,没有做任何回答。他知道,这是一种挑衅,也是一种赛前的心理战,较量已经开始。   为了这场比赛,袁伟民前一个晚上彻夜未眠,眼睛里充满了血丝。   从未尝过世界冠军滋味的中国女排,渴望拿下这场比赛,但日本队占主场优势。当时的比赛形势是,如果日本队以3∶0或者3∶1胜中国队的话,日本队依然可以获得冠军。否则,日本队将与冠军无缘。   面对占尽天时、地利、人和并且机关算尽的日本队,中国女排并没有受影响,反而士气更加旺盛,她们打得凶狠,拦得成功,吊得轻巧,居然轻松地拿下了前两局。   随着第二局最后一球落地,中国女排的姑娘们激动地蹦着跳着,抱成了一团,开始欢庆胜利。   冠军虽已属中国女排,但比赛还没结束,这种强烈的幸福感让场上的姑娘们一下子失去了目标,她们接下来连丢两局。关键的第五局开始了,一开局中国队依然不顺,日本队以4∶0领先。中国队拼命地追赶,一口气追成8∶4领先,但接下来中国队再一次以14∶15落后。   形势变得非常不利,生死攸关的时候到了,袁伟民叫了暂停。他先是盯着中国女排的姑娘一言不发,让沉默打击到每一个人,然后,并没有说战术,而是开口狂吼:“不获全胜,我们算什么世界冠军!我们可不要往自己脸上抹黑啊,不要忘记,我们是中国人!”“冠军你们不要了,全国人民还要呢!”就是这句话,激起姑娘们必胜的信念,她们一下子回过神来,依靠“铁榔头”郎平的重扣和“天安门城墙”周晓兰的拦网,中国队连得两分,3∶2,赢得了一场完美的胜利!她们知道,背负着民族的嘱托,她们必须拼搏奋进。   比赛打得异常激烈,当最后一个球铿锵落地的时候,中国女排姑娘们抱头痛哭。大阪体育馆沸腾了。守在收音机和电视机前的中国人更是血脉贲张。喜讯一传出,中国人无不精神振奋,扬眉吐气,奔走相告。   至此,经历了极不平凡的十天、转战五地、7轮28场激烈的比赛后,中国队最终以七战全胜的战绩首次夺得世界杯赛冠军。这是中国体育在三大球项目上获得的划时代的历史性突破,为祖国和人民赢得了巨大的荣誉,一雪“东亚病夫”的历史耻辱。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确,经过多年的磨炼,中国女排的攻防技术日臻完善,独具特色,配合默契,作风顽强,阵容齐整,善于应变,斗志旺盛,从主观上和客观上都已经到了向世界各项赛事宣战而夺魁的佳期。此次夺冠是志在必得。   站在最高领奖台上的中国女排姑娘手捧金杯,意气昂扬。她们无不感慨:为了这一刻,她们不知曾经流淌过多少汗水和泪水,付出了多少心血,都值了!这一刻她们和全国人民一起收获了胜利的喜悦。……这是一个荡漾着英雄主义激情的年代,刚刚跨入改革开放新时代的中华民族,正在向世界先进水平奋起直追。中国太需要一个世界级的胜利来证明自己,来鼓舞自己了。没有任何一种事情能像排球场上酣畅淋漓的扣杀,更让中国人体会到扬眉吐气的快感。“奋进拼搏,女排精神万岁!”“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等高昂的呼声,响彻在那个不眠之夜,激荡着华夏大地。   比赛颁奖仪式未毕,国家体委、中华全国体育总会、中华全国总工会、全国妇联等单位的贺电已发至球队。贺电还转达了高层将授予女排为“全国新长征突击队标兵”和“全国‘三八’红旗集体标兵”光荣称号的决定。翌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启用了鲜红色的大标题:《刻苦锻炼顽强战斗七战七捷为国争光――中国女排首次荣获世界冠军》。还配发了评论员文章:《学习女排,振兴中华――中国赢了》。“用中国女排的这种精神去搞现代化建设,何愁现代化不能实现?”体育比赛的胜利,上升到了激励整个民族精神的高度。《人民日报》头版的其他位置,则被女排教练和队员的照片占据。此前,中国的大多数人对这个集体并无太多了解,这一天后,她们成了新中国人尽皆知的民族英雄。而在同一天的《体育报》上,时任全国妇联主席的邓颖超发表了题为《各行各业都来学习女排精神》的文章。她在文中疾呼:“各行各业的人民群众都要学习中国女排精神,树立远大的志向,发扬脚踏实地、苦干实干的作风,把自己的工作做好,更快地将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奋勇拼搏的“女排精神”由此叫响。11月22日,全国政协和国家体委举行茶话会,庆祝中国女排夺冠,号召“学习女排、勇攀高峰、振兴中华”。11月28日,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新长征突击手”和“先进团支部”代表。接见开始前,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副主席的李先念先请上孙晋芳和郎平,拉着她们的手,对女排赞不绝口。然后,李先念发表讲话,勉励青年“向女排学习,走在两个文明建设的前头”。   中国正逢改革开放之初,亟需强化一种脚踏实地、苦干实干、勇攀高峰的民族精神,以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在这种背景下,中国女排恰逢其时地成为了新时代的英雄和改革阵地上迎风招展的旗帜。      胜不骄败不馁:勇创三连冠、五连冠奇迹      中国女排姑娘们回到国内,胜利后激动的泪水还没来得及擦干,就又开始了紧张残酷的训练。因为中国女排的目标绝不仅仅是一个世界冠军,她们将目标锁定在第二年的世界锦标赛。面对当时世界女排强手如云的阵势――技术全面的美国队、强悍激情的古巴队、老谋深算的苏联队、不屈不挠的日本队,训练变得针对性更强,强度更大。女排姑娘们每天都要在陪练男队员劈头盖脸的扣杀下不停地训练翻滚,每个人的身上都被砸得青一块紫一块的,疼痛难忍。但姑娘们没有一个叫苦叫累的。在冲破大力凶狠扣杀这一关中,她们同时将克敌制胜的秘密武器即那些被称为“双快一游动”、“平拉开”、“三人拦网”、“背飞”等各种攻防战术,练得炉火纯青,发挥得淋漓尽致。   1982年,在秘鲁举行的第九届世界女子排球锦标赛上,中国女排拿到了第二次世界冠军。这个世界冠军,标志着女排队伍的成熟。
  在预赛中,中国队意外地以0∶3负于美国队。要想夺冠军,接下来的每一场比赛都必须以3∶0取胜。在带着一场负分进入复赛的形势下,女排姑娘丝毫不敢懈怠,铆足了劲,硬是一局一局拼下来,拼进了争夺前四名的决赛。中国队以3∶0轻取古巴,赢得了扭转战局的关键一役。此后中国女排又以3∶0战胜苏联队,杀入四强。并最终在与东道主秘鲁队的冠亚军决战中以3∶0完胜,获得本届世界锦标赛冠军。   再创辉煌的“三连冠”,则发生在1984年的第23届洛杉矶奥运会。   8月3日预赛的最后一场对美国队的比赛中,中国队以l∶3失利。半决赛中国队以3∶0轻取日本后,由于美国队在预赛中赢得了心理优势,决赛之初势不可挡、咄咄逼人,但在中美决战中中国女排丝毫没有受到小组赛失利的影响。当第一局打到14∶14的关键时刻,袁伟民换上侯玉珠发球,第一球直接得分,第二球破对方二传后进攻得分,拿下――这奠定了全场最终胜局。这两球被奉为经典,侯玉珠也因此“两球成名”。美国队一看换人发球,以为有什么奥妙,自己先乱了阵脚。最终中国队以3∶0完胜对手。这一次大赛中,中国姑娘两战东道主美国队,取得了几代人梦寐以求的“三连冠”。   这一成绩的取得,在世界排坛上产生了巨大影响。当时,一向傲慢的日本女排总教练山田重雄说:“要战胜中国队,等于要制止扬子江的水,是没有办法做到的。”   女排奋勇夺得“三连冠”后,回国途径香港、新加坡。队伍未到,邀请女排吃饭的餐厅已排起队来。在香港,霍英东将女排全体人员带到自己的超市,让代表团成员每人随意挑选一样东西。当时,谁都没见过那么大的超市。女排姑娘们都不约而同地挑了绒毛玩具,这在当时内地还是很少见的稀罕物。而在这年的国庆35周年游行时,组织者特意给女排单独安排了一辆花车,两名教练和所有队员都站在车上,作为民族英雄接受山呼海啸式的欢呼。   女排夺得“三连冠”之际,邓颖超发表《给中国女排的一封信》:“中国女排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我们要向中国女排学习,为我们四化建设,努力作出自己的贡献。”   整个中国“沸腾”了,并引发整个社会的诗情。全国40多家报纸上,赞美女排的诗歌如雪片一样,写诗的人有胡乔木、臧克家、艾青、赵朴初、公刘、关山月……“她们那重磅劈杀/势如董存瑞舍身炸碉堡/她们那网上搏斗/好似黄继光挺身堵枪眼/她们那抢险扑球/活像王杰猛扑炸药包。”“女排一雪病夫耻/举国腾欢共庆功/涣散沙讥随扫尽/振兴华夏气如虹。”“排球/在亿万双眼睛中飞旋/在亿万个心房里跳动/谁能说/排球的分量很轻,很轻/不!它的分量和祖国一样/很重,很重……”   接下来,这个坚强的群体继续演绎着精彩奇迹,把世界排坛“三连冠”的神话发挥到了“四连冠”――虽然自1985年起中国女排老队员纷纷退役,郎平出任队长率队前往日本参加第四届世界杯比赛,但是她们再接再厉,在世人注目的中古之战中以3∶1获胜,最后以全胜的成绩第四次登上了世界冠军的宝座。   “四连冠”后,袁伟民指出:“我们夺取了冠军,取得了胜利,开始了一个新的征程。我们必须头脑清醒,居安思危,――我们应该继承老队伍的拼搏精神,励志奋进,更上一层楼。”   1986年5月,在我国沈阳和西安分别举行的国际邀请赛上,古巴队凶猛的进攻和凌厉的发球对中国队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在沈阳古巴队以3∶0胜中国队;在西安中国队3∶1获胜。古巴队的惊人进步,成为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对中国队的冠军位置发起冲击。   国际邀请赛后,邓若曾因身体欠佳而提出辞呈,国家体委临时决定由张蓉芳出任主教练,郎平、江申生任助理教练。临阵易帅,加之郎平的退役,古巴队的崛起,给中国女排在第十届世界锦标赛的前景投下了层层阴影。为此,袁伟民为中国女排的备战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张蓉芳毕竟初次担任教练工作,她虽然在训练和比赛上都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但指挥队伍参加世界大赛还是第一次。袁伟民一一点拨,言传身教。   日至13日,第十届世界女排锦标赛在捷克斯洛伐克举行。参赛的16个队分成4个小组进行预赛,中国和苏联、民主德国、突尼斯队分在一组。   9月2日,中国队首战民主德国队,在12∶15先失一局后,以15∶6、15∶10、15∶4连扳3局赢得胜利。3日,中国队以3∶0轻取突尼斯队。4日,对阵苏联队。首局侯玉珠、杨晓君二、四号位的强攻和梁艳的三号位快攻屡屡得手,以10∶2领先。接着苏联队发挥了网上优势追至9∶10。而后中国队的快攻再度发威,没让对手得分,以15∶9胜出。后两局苏联队都曾以大比分领先,第二局的11∶4和第三局的12∶9,但中国队从容应对,打吊结合,很快就转危为安,以15∶11和15∶13告捷,以小组第一名晋级复赛。   在7至12日的复赛和半决赛中,中国队六战皆捷,并与同样保持全胜的古巴队在决赛中相遇。是役,在主二传杨锡兰的精心组织下,中国队的进攻战术发挥得淋漓尽致,防守反击也打得有声有色,侯玉珠的强攻和梁艳的背快、拦网都表现出相当高的水平。场上队员个个出色,全面开花,顶住了古巴队的强大攻势,以3∶1获胜。   最后,中国女排克服重重困难,依靠集体的力量和智慧,以八战八胜的出色战绩蝉联冠军,成为世界排球史上第一支获得“五连冠”的队伍。   中国女排五连冠来之不易。短短几个月时间里,中国女排教练易人、队员换血,实力和情绪都受到不小的影响,而古巴队日趋成熟、士气正旺,曾有3∶0击败中国队的战绩,大有势不可挡的夺魁之势。舆论界也大呼“郎平时代”已经过去、“路易斯时代”正在来临等。这无疑帮了中国女排大忙,使姑娘们把沉重的思想包袱轻轻推给古巴队,消除了“保”字,换上了“夺”字,将全部精力放在双方的实力分析和战略战术的研究方面。凡事预则立。中国女排水平平均、配合默契、经验丰富、战术多变是长处,但要发挥这些长处,必须在团结的基础上打出自己的灵气,打出中国人的智慧,而正因为中国队放下了保住既往荣誉的包袱、解放了思想,灵气也就出来了,这一点中国队在决赛中表现得相当突出。时任女排队长的杨锡兰赛后曾说:“要弥补郎平离队的不足,必须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赛场上,大家只有一个念头,就是去拼、去夺!”几句话道出了中国女排此次夺冠的秘诀,即思想解放、精诚团结、立足于夺!正是这种正确的主导思想,使决赛两队心理优势的天平重重地偏在了中国一方。   至此,中国女排接连五次夺冠,一次又一次升国旗奏国歌的场景让所有华人热血沸腾。那种信心和满足感大大超出了观赏一场体育比赛。而实际上,中国女排的整个团队决不是单纯在打球,她们每一次出现在赛场都肩负一个使命,那就是――为国争光!为振兴中华而拼搏!冉冉升起的国旗下,中国姑娘们含泪的笑脸成为那个时代永恒的记忆,她们的拼搏精神时时鼓舞着中华民族爱国团结、奋起拼搏、追求卓越的豪气,向世界宣告了中国崛起的信心和能力。“拼搏奋进的女排精神”,那是一个开创时代先河的精神和旗帜,已经浓墨重彩地载入史册。   编后:作为现实意义远远超越体育领域的精神图腾式的运动集体,创造“五连冠”奇迹的中国女排所集中体现的正是现代社会更需发扬光大的不计条件的拼搏、奉献精神与责任心、荣誉感。核心队员伤病累累坚持顶上,教练陪练高强度工作无怨无悔,无数默默无闻的基层工作者托起了这样一座丰碑。女排所代表的是一种民族精神和体育精神。这种精神激励和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奋发图强。今天,正是这种可贵精神传承使然,在世界赛场上屡屡胜利的中国面孔已经让地球人越来越熟悉,一个正在腾飞的国度也已经令地球人钦佩和向往了。   (责编 肖黎)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您当前的位置:&&&&&正文
四十载 女排拼搏路
起步(1976年-1979年)
新的中国女排国家队成立,袁伟民任主教练。1979年的女排亚锦赛,中国队在决赛以3∶1击败日本女排,首次登顶亚洲。
腾飞(1980年代)
1981年,第三届世界杯,中国队经过7轮28场单循环比赛,以全胜成绩压倒东道主日本夺冠,成为中国三大球首个世界冠军。1982年,女排世锦赛,在初赛0∶3不敌美国的情况下,袁伟民起用年轻队员,中国女排以3∶0击败古巴,并在决赛轻取秘鲁,首夺世锦赛冠军。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同样的剧情再次上演。中国队分组赛不敌美国队,随后却越战越勇,最终在决赛中击败美国,首夺奥运金牌。1985年和1986年,又连夺世界杯和世锦赛冠军,创造世界女排历史上首个五连冠。
女排精神,从此家喻户晓。
下行(1990年代)
随着郎平、梁艳等名将退役,中国女排逐渐进入下行通道。1995年,郎平首次出任中国女排主教练,随后连续在亚特兰大奥运会和女排世锦赛上获得亚军。1998年,她以主动辞职的方式,结束第一个主教练任期。
复兴(2000年-2008年)
2000年悉尼奥运会止步八强之后,担任20多年陪练员的陈忠和开始接替胡进带队。2004年雅典奥运会,女排姑娘们上演惊天逆转,在先丢两局的情况下以25∶20、25∶23和15∶12连胜三局夺冠。
低谷(2009年-2012年)
2009年,带队8年的陈忠和离任。当年,新帅蔡斌在亚锦赛决赛输给泰国,继任者王宝泉亦闪电离任。2013年,中国队在女排亚洲杯决赛再度不敌泰国。
重生(2013年至今)
2013年5月,郎平正式挂帅,却在9月出师不利,在亚锦赛上无缘三甲,创造38年来参加该赛事的最差成绩。
但是,仅仅一个月后的女排世锦赛上,主力尽出的女排迎来重生。她们先是击败东道主意大利队,时隔16年再次进入决赛,可惜最后不敌美国队。
2015年,中国女排完成三级跳――在世界杯决赛3∶1力克日本女排,时隔11年再次拿到世界排球三大赛的冠军,郎平也就此打破执教生涯的“亚军魔咒”。
(赵亮晨 苏荇)
下页更精彩:
点击排行榜
微信查看最新信息微信扫一扫或用微信搜索微信号:hbrc-com
安卓手机客户端更省流量手机扫描下载或者直接
猜你还喜欢的文章
热点文章排行榜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1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女排拼搏精神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