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体育中考成绩就是评价学生我对体育的理解标准符合体育与健康标准的要求吗

新初二考生和家长初一学年已經结束,中考体育过程性考核大家都拿到满分了吗根据相关政策,2021北京中考体育过程性考核计分标准发生变化初一学年大家应该拿到體育成绩3.2分。

中考体育满分40分包含现场考试成绩30分和过程性考核10分。在中考“一分一操场”的竞争压力下中考体育过程性考核成绩也昰非常重要的,大家千万不要丢分啊下面三好网为大家解读一下过程性考核分数的组成和相关的评分标准,详情如下:

2021北京中考体育过程性考核成绩组成

过程性考核总分10分计入学生升学考试总分

考核在初一年级至初三年级上学期进行共5个学期,初三年级下学期不进行过程性考核

最后一学期的过程性考核成绩确定后,5个学期考核成绩累加为学生过程性考核的最终成绩。不能对小数点后的数字进行取舍

如何拿到满分?来看评分标准

按《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测试成绩进行评定测试由第三方或学校统一组织实施。

按体育課出勤率评定计算出勤率的实际授课时间不得低于17周(51课时)。

因故不能上课者家长必须知情同意,并以书面形式递交请假申请

事假需经班主任和体育教师签字同意。

病假需持医院诊断证明并经校医、班主任和体育教师签字同意

未履行规定手续者,按缺勤记录

同┅学期内,履行手续的事假、病假要分别累计超过3课时者,超出课时按缺勤记录

因参加市、区教育行政部门主办或批准的各项活动而缺勤者,按正常出勤记录

按学期考核成绩进行评定,考察学生日常体育课中运动技能的掌握情况

在单元教学结束后进行。考核时参與评价的教师不得低于3人,技评内容的成绩为3人打分的平均数;量评内容要如实记录按标准评分。学校要如实保留所有参评教师对学生栲核成绩的评判考核结束1周内,公示学生成绩

成绩由单元考核成绩组成,在期末进行综合评定学生学期考核成绩为各单元考核成绩嘚平均数。

1、短期伤病学生(不超过1学期)出勤率考核与正常学生相同。学业水平考核申请免考1项者免考项目按60分计录,并作为考核荿绩参加学期终评;申请免考超过1项者该学期学业水平考试按及格等级计分。

2、整个学期处于伤病状态可以参加体育课见习,但不能參加学业水平考核的学生出勤率考核与正常学生相同,学业水平考核按照该学期的及格等级标准计分学生在初中学段出现上述情况的佽数超过应考核学期数的一半,则该生在初中学段的过程性考核成绩最高不得超过7分

3、整个学期处于伤病状态,既不能参加体育课见习又不能参加学业水平考核的学生,过程性考核成绩按该学期过程性考核总成绩的60%记录学生在初中学段出现上述情况的次数超过应考核學期数的一半,则该生在初中学段的过程性考核成绩最高不得超过6分

学生因病不能参加《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要在学校规定時间内出具家长签字的书面申请和医院诊断证明,学校备案存档后当年体质健康成绩计0.6分;不办理手续者,成绩计0分

伤病情况属于苐2、3项所述的学生,应在开学后两周之内向学校出具家长签字的书面申请和医院诊断证明并经学校医务部门和体育教学部门同意。否则該学期过程性考核成绩计0分

因残疾丧失运动能力而不能参加体育考试的免考学生,应当凭残疾人联合会颁发的残疾证办理相关手续(并存入学生档案)第5学期结束时,按以下标准评定过程性考核成绩:

1、残疾等级为一级、二级和三级(中度至极重度)的学生自主参加体育鍛炼,过程性考核按满分(10分)计

2、残疾等级为四级(轻度)残疾者,学校不对其体育课成绩进行具体考核但有义务根据这类学生的具体情况为其提供锻炼时间和内容(需详细记录)。该类学生应每周参加3学时的体育锻炼

只参加由各区统一组织的现场体育考试,其最終成绩=考生现场体育考试得分×4/3换算后计入升学考试总分。

在本市完成初中学业的往届生

不再进行过程性考核其成绩以原来取得的成績为准。

按以下两类情况分别处理:

1、由外埠转入者执行“外埠就读回京报考考生”政策;

2、本市辖区内转学者,已经认定的过程性考核成绩有效;未认定的成绩由转入学校根据本区或本校的统一要求认定。

声明:本文来源于北京考试报如有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感谢您的阅读。

}

10:54:47 次浏览 分类:课程标准 信息来源:本站

联系电话:8 传真:8
联系地址:福州仓山区上三路190号 邮编:350001

}

一、发帖参与研讨者统计

金海滨、任  杰、魏  俊、卫红榴、王  勇、仇小进、潘雪峰、刘  烨、成  亮、卢森林、王海霞、马曙明、颜世超、张  艳、季  奔、丁朦朦、赵  娟、吴爱军、丁艳锋、张  烨、欧园明、张  开、罗  魁、邱海丽、毕言辉、张义峰

戴丽丽、吕兵文、于胜华、刘进松、车明霞、李  然、李军亭、刘爱霞、丁庆洁、邓小静、李  燕、高  达、藏科运、罗兆杰、潘月波、张文丽、张方森、张文丽、董富秋、藏  坤、梁西军、王怀东、杨清妍、赵新称、高淑丽、万新霞、藏向前、郝洪磊、王志强、李  玲、徐浩程、吕晓鹏

孟  磊、邵子洺、刘永利、庄坚辉、蒋  卫、杨  艳、刘慧芳、刘  钰、刘  晉、何讯波、卫荣健、张继宝、张  喆

李厚余、刘书奇、马雪丽、詹焰平、尹  涛

俞剑斌、孟凡东、李  川、王兴发、叶华富、陈通海

二、本期論坛参与研讨积极分子:

1.李厚余(安徽省定远县炉桥中学);

2.臧科运(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大村中心小学);

3.王宗社(甘肃省平凉市静宁縣德顺小学);

4.杨清妍(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武宁中学);

5.李  川(浙江省吴兴高级中学);

6.成  亮(江苏省连云港市云台中学);

7.李  燕(山東省莱阳市第二实验中学);

8.仇小进(江苏省南通市竹行小学);

(以上信息由广东省深圳市盐港中学 荆云明老师统计提供)

《中国学校體育》“草根争鸣”总第102期“大密度适宜强度体育课的实施策略”研讨于2017年8月22日19:30~21 :30,在深圳市盐田区教科研中心书海听涛阁如期举行據工作室荆云明老师统计,不到2个小时就有来自全国12个省市的91位教师参与了该话题论坛网络教研活动,并发帖1000多条

感谢深圳市刘永利敎科研专家工作室提供该话题,并由刘永利老师担任主持并安排筹备筹备期间多次与吕文兵老师沟通,征得合理化建议确定题目

1.通过會议、QQ群和微信的方式做好了主持分工和子话题案例准备,使研讨紧密联系教学实际其中本次研讨的5个话题:请谈谈您对大密度适宜强喥体育课的理解?不同课型的体育课是否都能做到大密度适宜强度为什么?在大密度适宜强度体育课中如何有效地进行技术动作的教学大密度适宜强度体育课中教师如何把控课堂的气氛?结合课例请您谈谈大密度适宜强度体育课应如何设计?分别由工作室5位骨干成员劉慧芳、孟磊、蒋卫、刘钰和邵子洺主持特邀嘉宾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原深圳市体育教研员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二级教授劉晋教授也参加了本次研讨活动为一线教师答疑解惑,刘永利教授还通过微信群发动教科研专家工作室的教师和各区体育教师积极参加共同学习研讨。

2.深圳市教研员的刘晋教授就亲身示范将大密度适宜强度体育课模式在深圳市各区普及,致力于以此试图改善国家近30年來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下滑问题与全国一线教师一一分享刘永利老师用实践总结出的“五尽式”教学法尽快让学生动起来、尽可能让学苼同时都在动、尽量让学生多动、尽早给学生纠错多指导、尽情让学生快乐开心动,改变了目前体育课仍然存在的集合多、站队久、练的尐、讲的多、排队多、等候长、器材少、空练多、内容少、兴趣小、示范少、错误多学生喜欢体育运动但不喜欢上体育课的现象,解答叻山东李燕老师的“大密度适宜强度体育课应采用什么教学方法的疑问。

3.大家在研讨中积极踊跃发言,首个话题就引来了200多个帖子請您谈谈您对大密度适宜强度体育课的理解?刘晋、刘永利教授和刘慧芳老师率先做出回答:“大密度(运动密度)的75%是指一节40分钟的体育课学生至少有30分钟的运动时间。运动密度30/40=75%适宜的强度(运动负荷)140~160次/分钟,适宜的强度亦指最适宜的运动心率(运动靶心率)来表示:(220-姩龄)×(65%~85%)+安静心率通过公式计算,得出了此数据”大家对:“每一堂体育课运动密度75%以上,不管是运动技能的学习还是体能的练习都偠保证学生达到适宜的运动负荷135~160次/分钟”大密度适宜强度的体育课充满疑惑,大部分跟帖的老师都认为每节体育课运动密度达到75%以上昰不可能的浙江王兴发老师提出:“每一堂课的运动技能学习时间保证在20分钟左右,专门的体能练习时间在10分钟左右运动技能的学习鉯活动和比赛为主”这一观点的科学依据是什么?孟磊、蒋卫、刘钰和邵子洺老师分别以自己的教学实践和课题研究实验数据和成果很好哋做了诠释浙江陈通海老师提出疑问:“前面学习了大密度适宜强度课堂策略,请问作为一线教师如何去评价一节课中是否达到大密度囷适宜强度有哪些可以操作的评价指标?”刘晋、刘永利教授和话题主持教师都以自己的切身实践为例和可穿戴技术设备测量得出的数據为证一一进行回复和解惑。

本次研讨准备充分团队对提纲有很深刻的理解和实践感悟;组织引导有序,分工明确对问题的理解高喥统一,主持引导配合默契;好学专注团队敬业精神可赞。

1.由于初次参与《中国学校体育》“草根争鸣”论坛网络研讨活动部分教师紸册后忘记密码,吕兵文老师及后台老师积极协助找回并成功进入交流探讨

2.由于本次话题讨论在暑期,大部分教师回老家探亲或外出度假虽通过电话、QQ群和微信群积极通知,但由于硬件设施不足等原因因此上线讨论的教师参与人数没达到预期目标。

3.个别教师存在追求發帖数量的现象因此,有些发帖问题质量不高

4.觉得每个问题的时间较短,主持教师来不及一一答复只能挑重点问题回答。

5.大密度适宜强度体育课案例数据以可穿戴技术屏幕截图形式展示来不及详细解释分析,有些教师可能看不太明白

1.初次主持《中国学校体育》“艹根争鸣”论坛栏目的团队,先模拟熟练操作后再进行话题网络研讨这样会提高论坛网络研讨的效益。

2. 《中国学校体育》“草根争鸣”論坛网络研讨可以作为各地市体育教师继续教育培训项目,并计入学时鼓励更多一线教师参与,提高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水平为学生身心健康服务。

3.在网速和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可以插播课例视频展示结合线上讨论的形式,更直观、高效

4.有更多的体育教师参与到大密喥适宜强度体育课教学和研究中,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改善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滑。

5.学生和家长也参与到论坛中改变体育观念,茬课余时间积极运动提高身心健康水平。

草根争鸣一线心声。感谢《中国学校体育》杂志社给一线教师搭建网络研讨平台提高专业研修水平感谢吕兵文老师的积极发动、组织与协助!感谢全国上线参与的体育教师积极配合!通过本次活动,受益匪浅也衷心希望全国嘚体育教师能够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最终的目的是让体育课有趣、有效、有用、实用。让学生们真正喜欢体育课参与体育运动,養成运动习惯让学生的体质真正得到改善,身心健康发展

(以上文字由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龙华中心小学 邵子洺老师整理提供 )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对体育的理解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