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毛球扣球姿势正手扣球时食指比母指高吗

请教各位:关于正手握拍击球食指的摆放的问题。路过的都进来吧。 - 技术讨论 中羽在线社区
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294|回复: 14
请教各位:关于正手握拍击球食指的摆放的问题。路过的都进来吧。
专业选手, 积分 625, 距离下一级还需 375 积分
昨天半夜被雷暴雨惊醒,迟迟不能入睡,不知咋地,突然想到握拍的手法问题:既然反手可以拇指伸直顶住拍柄发力,为啥就不能正手的食指也伸直,顶住球拍发力,却要弯曲呢?
白天拿球拍反复试验(挥空拍)正手握拍,食指伸直紧贴拍面,反复对比,感觉不出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百思不得其解,特地发帖请教各位:为什么正手握拍击球时的食指不能像反手握拍击球时的拇指那样,伸直紧贴拍面发力击球,一定要弯曲?原因在哪里?有图有真相就更好了!
忘各位不吝赐教,谢谢!
国家一级, 积分 5787, 距离下一级还需 2213 积分
最近 不知道怎么搞的 老是下雨 我们学校都被淹没啦!!
国家一级, 积分 6549, 距离下一级还需 1451 积分
专业选手, 积分 775, 距离下一级还需 225 积分
我是来打酱油的
伸直了发不上力
国家一级, 积分 6265, 距离下一级还需 1735 积分
业余选手, 积分 240, 距离下一级还需 260 积分
随你怎么放好了,娱乐,娱乐。
专业高手, 积分 1144, 距离下一级还需 856 积分
楼主闲的蛋疼
业余选手, 积分 301, 距离下一级还需 199 积分
话说任何动作都要符合人体工程学,正手发力是内旋加小指
入门选手, 积分 3, 距离下一级还需 17 积分
食指比拇指长又细。。。那种动作发不上力还会扭到手指
入门选手, 积分 3, 距离下一级还需 17 积分
食指比拇指长又细。。。那种动作发不上力还会扭到手指
专业选手, 积分 998, 距离下一级还需 2 积分
反手拇指短易发力,另外四指紧连能给拇指提供很强的爆发力。正手食指长不易发力,另外四指成圈状,手指在击球的一刹那由松到紧很难给出爆发力
国家二级, 积分 4968, 距离下一级还需 32 积分
因为拇指只有一个关節, 食指有兩个.
初级选手, 积分 99, 距离下一级还需 1 积分
食指会不会断掉?
业余选手, 积分 229, 距离下一级还需 271 积分
是不是要屈指发力啊
社区公告 /1
即日起社区禁止在帖子和头像里使用发布情色类等违规图片(成人、幼童等隐私部位)。一经发现立即删除或封号处理,谢谢配合!
Powered by共57个文档积分:1300分
共50个文档积分:2500分
共50个文档积分:2500分
共33个文档积分:1700分
34540人查阅
34754人查阅
33967人查阅
34187人查阅
所需积分:0分?【羽林秘籍】羽毛球正手技术大总结--(羽球高手黄金经验)
?【羽林秘籍】羽毛球正手技术大总结--(羽球高手黄金经验)
羽毛球正手技术大总结
一,正手挥拍
正手发力要点:
完整,充分,流畅,短促
这几点是按难度递增,要循序渐进。
即便是专业羽毛球运动员,他们的发力也是完整的,绝对不可能仅仅靠手臂和手腕来打球,这点在正式比赛中会体现得非常明显。
在一个完整的击球动作中,身体各部位的发力都要充足,不一定要用全力,但是一定要有效。
身体每一个部位的发力都能够有效地衔接,最终传递到手上。
强调发力的爆发性,要有节奏感,发力不拖沓。
很多打球时间久的人,在爆发力变得比较好以后,往往会忽视动作的完整性,仅仅靠身体某一部分完成击球动作。
这对以后击球技术的提高会是个很大的阻碍,比如动作一致性,提高杀球威力之类的。
而且经常会把发力的爆发性和完整性作为两个相对的东西来看待。
但是他们其实并不矛盾,如果觉得做不到,那也只是协调能力尚不足,发力稳定程度不足,导致身体完整发力后,爆发性反而下降。
在练习正手挥拍的过程中,这四点是非常重要的,一定要时刻提醒自己。
正手挥拍中的一些细节问题,有则改之。
无则加勉。
以右手持拍为例。
首先,许多教练,视频中所说的正手高球的四步分解动作,架拍,引拍,挥拍,随动收拍,这些是最基础的。
在进行其它细节性改进之前,基础的架子必须先熟练掌握。
但是教学中很多都是相对刻板的动作,有些并不是很准确。
这里是大家可能最不注意的,也是问题最多的地方。
并不一定严格的每个球都要完全侧身,在一些被动球和封网球的时候也确实做不到。
但是要求在有完整发力时间的情况下都尽量侧身。
侧身也不一定要完全垂直侧对球网,可以根据自己的发力习惯略作调整。
但是角度最好还是不要小于75度。
这个问题在整个架拍姿势中是最大的问题,基本上大多数人都不充分。
2.架拍手臂:
手腕要求要立腕,不能太过放松。
不要让球拍与小臂形成一条直线,要有一定夹角。
立腕程度没有严格要求,一般来说,手臂手腕自然伸直,握住球拍后形成的角度就是最好的。
小臂此时不需要有内旋或者外旋动作,放松即可。
立腕动作是与之后引拍动作时的外旋动作相配合的,能够提高引拍的速度和稳定。
架拍时小臂尽量立起来比较好,配合立腕动作,在引拍的时候可以让动作更迅速和流畅。
大臂与身体的夹角也可以小于90度,这样在引拍时比较利于充分利用胸部的力量。
拍面朝前或者朝侧面都可以,朝前一点可能会舒服些。
整体动作建议参考女生的架拍动作。
但这个并不严格要求。
男生由于爆发力更强,所以动作相对会更松弛和随意一些,架拍有时候也会把拍子横在身体侧面。
但是我不建议业余爱好者这么做。
有一个核心就是,无论转体角度如何,小臂动作如何,右侧胸肩部必须充分打开。
大臂尽量往后拉伸,但是肌肉要放松,这样才能保证引拍时能够利用身体这部分的肌肉力量。
这点在重杀时非常重要,大臂的竖平面几乎垂直球网,甚至超过垂直角度。
在头顶被动时,无法充分侧身的情况下,更要保证架拍手臂的后伸。
正手位的被动球也是同样的,不要因为被动了时间不足就减小架拍幅度,那样只会让回球更被动。
可以说,架拍手臂的后伸是整体架拍动作的关键。
配手的手臂动作并不严格要求,关键就是要放松。
不一定非要抬得特别高,指着来球。
手的朝向也比较无所谓,找到一个舒适的平衡就可以。
4.下身动作
挺胸收腹,腰腹也要同样充分打开,放松。
左腿虚点地,微内扣。
尤其需要注意右腿要略弯曲,脚尖朝右侧略向后一点。
否则转体动作就会很别扭,不充分,或者导致髋关节和膝关节处的扭伤。
重心放在右脚脚掌上。
头部动作其实很重要,虽然不复杂,但是会直接影响到视线和平衡。
在转体后,头要左转过来往上看,略微把脖子向前伸一点。
当然也不要太使劲,不然脖子很容易就僵了,也会影响身体发力。
这里面的问题就是,不左转头的话,不利于判断球的飞行线路,对于自己的后退动作也会有影响。
不向前伸的话,直接仰头,容易影响身体的重心和平衡。
参考建议,李雪芮的重杀架拍动作:
此时重心会稍偏前一点,便于上网的衔接。
做一些补充第一个建议就是:
大家在练习击球动作时的录像,可以着重看一下自己的拍头轨迹,然后和专业运动员比较一下,这个可以说是最终检查自己引拍,挥拍动作是否正确的一个很有效的方式。
第二个,有关内旋,闪腕或者说甩腕。
之前就有过争论,说手腕内旋,究竟是主动发力还是被动发力。
小女认为,所谓主动发力就是内旋,被动发力就是闪腕(甩腕)。
我在后面提到过一个身体鞭打力量的练习方法。
就是把拍子举起来,仅靠身体的力量带动手臂,手腕和拍子的挥动。
在这个练习当中,手臂手腕并不发力的,但是拍子也能拥有相当的速度,可以说仅这个速度,对拉后场基本就没有太大问题了。
这就是身体传递过来的鞭打力量,让手腕和拍子感觉被“甩”了出去。
那么这个就与坛友普遍所提到的被动发力,甩腕类似。
而内旋则就是小臂主动发力,给拍子一个额外的速度。但是小女觉得,其实这两个东西并不矛盾。
而且在队里训练的时候,教练也从来没说过什么甩腕之类的东西,对手腕的要求也从来都是主动发力。
因为无论怎么去定义这个手腕力量,它的内旋过程是肯定有的,那有内旋,就必定有发力,只不过程度大小的问题。
可能被动发力和甩腕学派就认为,我内旋让拍面转过来就足够了。
但实际上我认为,那只是您可能还没法把身体鞭打力量和手腕的内旋发力有效的结合,也就是力量的传递还不呈线性,不够协调。
第三个,最近讨论的比较热的一个,发力时球拍和小臂的夹角的问题。
肯定不会是直的,因为不仅仅是用不上内旋力,也违反生理结构。
但是也不会角度很小,否则击球点会降低,而且身体鞭击力量也无法有效传递到拍子上。
一般正手挥拍击高球的话,击球时球拍基本竖直,略朝左偏一些,小臂则是竖直或者略朝右偏一些。跟击球点有关的。
我的老师跟我说,传统对引拍和挥拍的定义,并不能说是错的,但是是相对片面的。
挥拍,挥的是拍子,而传统定义的挥拍是从倒拍完成后开始的,那个挥的实际上是手臂以及拍子。
真正意义上的挥拍就是所有力量传递到手上后,加力内旋挥拍的那么短短一瞬,之前其实都应该算是引拍过程。
所以,引拍,仔细解释的话,是引导力量到拍子上的意思。
所以,引拍的核心,其实就是将力量,从脚尖,呈波状一直传递到指尖的这个过程。
所谓鞭打发力,指得就是这个。
但是传统的定义也并不能说是错的,因为拍子的加速确实也是从倒拍后,或者说肘部到位以后开始的,只不过内旋那一下是最大速度而已。
所以,这里还是按传统的引拍来进行说明。
我老师所给出的定义也不用去深究,明白意思就行了。
在说协调传递力量的练习之前,先说一下引拍中很重要的细节问题。
在引拍的时候,手腕一定要主动外旋,或者说,伸展(见肖杰的定义)。
这其实也是所谓倒拍的关键部分,非常重要。
目前有个不算争议的争议吧:
手腕究竟是挥拍前外旋,还是引拍一开始就外旋。
我的建议是,一开始就外旋,在挥拍开始前要完成外旋并且让手腕相对放松,太紧太僵会影响之后的发力。
在业余爱好者当中,经常会有一个问题,在播放慢速录像的时候会看得很明显。
就是引拍时,手臂手肘开始移动,手腕会软一下让拍子有一个下沉的过程,之后拍子再被手臂甩起来完成引拍动作。
可能有些人会觉得这样软着甩一下更能用上劲,但实际上一个充分的引拍动作并不需要这样甩一下,反而它会拖沓引拍节奏,影响整体的稳定。
而这个动作就是手腕没有主动外旋的结果,而且最开始提到的在架拍时立腕立小臂,也能避免这个动作。
因为拍子已经立起来了略向后倒了,想沉也沉不下去,只能跟着手腕手臂动作完成引拍回环。
所以说,立腕呢,就相当于是完成了半个外旋动作,或者说立腕能够简化外旋动作,使其更加简洁流畅。
按传统引拍的定义,其中最重要最核心的地方就是肘部,因为这里是引拍结束后力量要传递到的最终点。
可以说,哪怕是其它地方的发力都不足,只要肘部的运动正确了,出球的质量也会相当高。
当然最好不要身体发力不足,但是有时候在某些很被动的情况下确实无法借到身体力量时,肘部的动作就尤为重要,它是发挥手臂鞭打力量的核心。
对于专业运动员来说,手臂哪怕是很小幅度的一个挥拍动作,只要掌握好了肘部的力量传递,就能发挥出很惊人的爆发力。
当然并不是说身体其它发力点就不重要,是因为肘关节有它的相对独特之处。
按照我的老师所定义的大引拍动作来说:
首先,肘关节属于力量传递相对靠末尾的环节,所以就相对更为重要。
其次,肘关节在引拍动作中,传递鞭打力量的时候,因为先要加力从身体后端移动到前端,所以不像其它关节那么容易被固定。
第三,肘关节在引拍过程中的整体运动幅度很大,且动作最复杂,要先动后静,先弯后直。
大部分的业余爱好者引拍时肘部的动作都不够规范,需要注意两点:
肘关节的移动:
要在保证动作稳定的基础下,用最快的速度,最短的距离移动到位。
有些人喜欢引拍时先把胳膊抬一下,再往前转,要避免这么做,拖沓节奏。
就要以两点一线的方式快速到位,这是充分发挥和传递鞭打力量的关键。
专业运动员迅捷而具有爆发力的挥拍动作的关键点之一也是在这里。
肘关节的到位:
所谓到位,就是肘部完成引拍动作后到达的位置要合适,俗称亮肘,顶肘等等。
同时也就是锁肘的位置。
这个位置和生理结构,挥拍时的发力都有关系。
要求完成引拍后,大臂的水平方向与身体夹角在120到150度之间,以135度为最佳(可将手臂放置水平与胸部平面比较下角度)。
大臂的竖直方向与身体的夹角要大于135度(可将手臂转至正前方与胸平面对比下角度)。
有些时候看着大臂抬得要比135度高很多,主要原因是上身后仰了,实际与身体夹角不会那么大的,超过150度发力就会不自然了。
这些角度的具体原因之后会解释。
解释下这两个角度:第一个就是肩,大臂,肘这两点一线,垂直地面所形成的平面,于胸平面的夹角。
第二个就可以简单理解为大臂与身体的夹角。
其实就是大臂与胸平面在左右和上下方向上的距离。
在进行挥拍练习的时候,注意力可以多放在肘部这里,把握好肘部的移动和固定。
练习时不要老想着那些角度,发力的自然和流畅是最重要的。
建议采取录像的方式,看自己的肘部动作,并且可以和运动员做下比较。
觉得低了,靠后了,都可以在练习时加以改善和体会。
另外有个问题需要注意就是,引拍开始时肘部不要有拉拍动作,就是肘部不要额外有一个向下拉的动作。
小臂要注意一个问题就是在引拍过程中不要刻意收缩和下压,意思就是小臂与大臂的夹角在整个引拍过程中几乎是不变的。
许多业余爱好者都有这两个问题:
一开始引拍,小臂立刻就收缩,手腕也没有有效外旋,拍头和拍杆几乎是蹭着左肩和头发划过身体左侧,在身体后面兜一大圈再来到右肩后面。
或者是在完成顶肘动作后,为了追求倒拍还要刻意压一下小臂再挥拍。
这些小臂的动作都非常不利于动作的稳定,也是导致发力拖沓的问题之一。
这里需要说明一下,许多教练,教材中提到的引拍时的倒拍动作:
将球拍竖直放在右肩后面,手腕不高过耳朵之类的,在整个击球动作里面是不存在这一步的。
它只是引拍动作中的某一个瞬间而已,专业运动员的慢动作录像中是确实可以看到类似的动作,但是绝不是那么形式化的。
而且,球拍竖直放在右肩后面时,引拍并没有结束,因为挥拍轨迹并不是从右肩后面开始的,而是从身体的右后侧开始,这样才能配合手臂发力手腕的内旋,让力的轨迹处在一个平面上。
所以,我认为引拍的倒拍动作有误人子弟之嫌。当然,在一开始学习,这个有利于固定基础动作。
但在熟练以后,不可以再去刻意追求倒拍。
但事实上,真正打球的时候,在大臂到位,完成引拍动作之前,小臂就已经打开加速挥拍了。
在大臂到位锁肘的时候,小臂已经到了基本快要伸直,手腕即将内旋发力的状态了。
所以,我觉得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我老师所说的引拍和传统意义上的引拍可以合二为一了。
在肘部到位时,力量已经完全传递到手上了。
在引拍的一开始。左肩有一个看起来像内扣的动作,但是实际上左肩是被打开向左拉了,转过去的主要是胸平面。
左肩是主动发力,与配手一起左转并略向下拉,之后一起收缩,引导身体之后的转动和下压,起到一个类似受力点和平衡的作用,之后会提到,这一点在双脚起跳杀球时非常重要。
像郑再成的重杀就能特别清晰地看到,还有印尼的阿山。许多女子运动员打高球时也会看到这个动作。
这个动作并不一定要做的特别明显,主要是有内扣的感觉。这个不太容易说明白,大家可以在挥拍练习的时候加上这个动作体会一下,看看是不是能够加强身体的力量。
右肩则是被动发力,主要起的还是传导力量的作用,不要为了提高击球点而提高肩部,或者为了加强转动力量而右肩发力,这些动作容易造成右肩胸部位发僵,不灵活,影响力量传递。
配手的作用主要就是引导左肩打开,在引拍的过程中与左肩一起充当受力点,调整身体平衡。
引拍开始时手臂伸直,手肘微曲,向左下压带动肩部,之后在腰腹发力时手臂要收屈,带动身体转动,完成动作后要曲臂收于身体左侧。
业余爱好者的配手动作,基本都做的不充分。
以上这些部位,是引拍动作中上半身部分中需要注意的,对引拍到位有很重要的作用。
对于正手引拍的完成定义,其实还有个相对简单的衡量标准:球拍的底盖朝身体的左前上方。
因为此时球拍已经进入了“加速轨道”,剩下的事其实就是挥动球拍击球了。
这也就是为什么动作不标准的人也能把球打远,因为只要完成这个动作,力的轨迹就可以形成了。
只不过出球的效果和标准引拍动作差很多罢了。
6.腰腹及腿部
这里的动作相对来说不那么复杂,但是大多数业余爱好者的利用率都不高。
腿部蹬转:
这里其实并不一定需要多大力量,或者说跳多高转得很多,但是有一个关键的地方就是蹬转或者起跳后,一定要把胯先送出去朝前。
腰腹发力:
这其实是两部分,一个是收腹向下压的力量,一个是转腰的力量。
两股合力的方向是朝左前下方的,所以需要注意的地方就是身体可以略向左倾,让合力能更有效的向上传递到肩膀上,同时还能够提高击球点。
细节性问题说完后,就来讲一下引拍时力量的鞭式传递。
引拍的开始是哪里?
右腿弯曲蓄力,左手开始下降,左肩的打开,胸平面略右转。在现在比赛节奏越来越快的情况下,这个动作往往就是专业运动员的架拍动作。
直观来看,是配手及肩,以及腿先动。换个方式来看,是两个受力点先动。
腿部动作开始。
首先,不妨做个实验,直立向上跳起,当你想把肩膀往左转的时候,必然会把腰腿部位往右转,这东西,俗称动量守恒。
那么在起跳击球的时候,如果没有蹬转力量,想把身体左转并往下压的话,那结果必然是腿部往右转,左胯部被提起来,而且下压转动的力量肯定是散的。
所以说,蹬转起跳,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抵消转腰收腹带来的逆向力。
这也就是为什么说,在蹬转时,要把胯先送出去。
这个动作相当于借蹬转的力量,将腰躯这里呈略微反弓的一个打开状态,也就是说形成了鞭子的一个“峰”。
然后在腰腹转动并下压的时候,左侧腰胯部这里起到了一个受力点的作用,使腰腹力量能有效地向上传递。
所以,第一步的力量传递,就是,将腿部蹬转的力量,传递到了胯部这里。
蹬转的幅度,以能跳到正面朝前就可以了。
与蹬转同时进行的,配手的下降与左肩的打开并不是力量传递中的一部分,它的作用类似左腰胯这里,给转体一个受力点,这个也可以做个试验:
把左手平举,然后猛然向胸部收拢,身体肯定会受到一个向左的拉力。
而这个力就是在转体时要用到的,但是相对于左腰胯出的受力点来说,这个受力点更偏向引导和辅助。
第二步就是腰腹这里。
腰腹的力量是从送出的左腰胯部开始的,左肩的受力点,也是加强了腰腹收缩的效果,让力量斜穿过腰腹部达到右胸肩的位置。
相当于将鞭子的“峰”传递到了这里。
发力时要体会力量传递的感觉,而不是单纯的一个收腹转腰的下压动作。
另外,发力的合力相对胸平面是朝向左前下方的,所以,在腰腹发力的时候,胸平面并不是正面朝前的。
而是朝右前侧,这样腰腹发力的方向就能够正朝球网。
不过,即便在腰腹发力过后,胸平面也是略朝右侧的。
所以,挥拍动作时,身体也并不一定是完全正面朝前的。
在这里就需要同时解释一下锁肘的位置了。
由于身体的传递的力量是朝左前下方的,差不多与胸平面有个比45度稍大的角(因为通常收腹力量会更强一些),而右臂由于尚未完成引拍,与身体有个比135度稍大的夹角,他俩之间的夹角为90度,而大臂此时传导的力的方向与腰腹力量的方向相同,力量的线性传递就是最为充分的。
第三步则是通过胸肌和三角肌让力量传递到大臂上,并最终达到锁肘位置,鞭子的“峰”到达手肘位置,完成引拍动作。
这部分,唯一需要注意的就是肩膀这里在击球引拍速度较快,力量较大时容易发僵发死,影响力的传递。
所以,身体的力量传递是依次进行的,才能发挥出鞭式发力的最大效果。
如果不同步,比如手肘引拍动作已经结束到位了,小臂开始加力挥拍了,而此时腰腹才开始发力的话,那身体就不是鞭式,而是棍式发力了,这是不利于发挥击球威力的。
有一个很有效的身体练习。
站直面朝前,右手握拍向上举起来。
然后腰腹发力把身体向下压。
手臂不要用力(可以让肩膀略微用力使肘朝前一些),来体会身体的力量的传递给拍子带来的速度。
之后可以侧身,加上右腿蹬地的动作。
不必用很大的力量,重要的是体会身体传递力量的感觉。
引拍的力量传递是整个击球动作中最为重要的环节。
在练习中需要注意很多细节问题来保证力量传递的充分和流畅。
但是有一点需要强调的是,之前提到的这些细节问题,都是建立在每个人的身体基础之上的,一定不能拘泥于形式化的角度,幅度之类的。
身体感觉的流畅是最重要的。
挥拍动作相较于之前的动作来说较为简单,只有两点需要注意,第一是肘部的相对固定,第二是内旋的爆发性。
这些是鞭式发力的关键点。
肘部的相对固定,并不是要靠大臂往回拉,而是让小臂加速运动,传递鞭打力量时让肘部相对的固定住,运动范围很小,而不是像棍子一样的往前挥出去。
内旋的爆发性,是指内旋发力的时间很短,发力很急促。
在引拍完成后,手腕外旋,击球面朝身体左侧。
挥拍时小臂带动球拍往上挥动,内旋发力基本是在小臂快要伸直的时候才开始的,或者说,球拍快达到与地面水平的时候才开始的。
所以,击球的感觉像是一开始往天上砍,之后再内旋。
这一点在杀球时尤为重要。
同时,高速内旋所带来击球时拍面控制的压力会比较大,这个只能靠日积月累的练习来逐渐完善了。
击球时的握拍,这个一直都有些争论。
按照练球时的要求,高球杀球等大力击球时的握拍,确实是类似握拳那样的,但是并不是一只手整个抓死,四指间完全不留空隙。
而是后三指握紧,这是手腕手臂力量传递的关键,食指与中指间略有一定空隙,这样能够利用食指下压的力量,但是食指也不能提的太高,第三指节基本是靠近中指的。
拇指的位置可以靠着中指,这样更有利于下压,也可以靠上些,比较有利于控制拍面,这个就看个人喜好了。
而像吊球滑板的动作,击球时握拍就比较松,相对高球杀球来说,拇指和食指的发力和控制会更多一些。
另外在击球时要注意的一个问题就是击球时重心要往前压,也就是所谓的迎着球去打。
要点就是蹬转的时候略微给一点向前的力,然后在整个引拍击球动作中,重心也是尽量往前压。
挥拍动作的练习不能光注重动作本身。实际上在连贯动作中,引拍,挥拍动作与分步动作差异还是比较大的。
像有篇肘部动作的帖子中提到,大臂与小臂,肘部形成的平面要尽量正对击球方向,这个是压根就不对的。
因为挥拍发力又不像扔飞镖,整个手臂朝前,只靠肱三头肌发力让小臂向前运动发力。
而是多块肌肉牵动小臂在身体侧面位置向前挥动过去。
蔡赟和傅海峰的杀球动作:
这两组图片,分别是蔡赟在相对被动情况下的杀球,和傅海峰在主动情况下的杀球。
大家主要看他们大臂锁肘的位置,和挥拍时手腕内旋的时机,差不多是小臂相对地面快要伸直的时候才开始发力的。
或者说,是球拍快要接近水平的时候才开始发力的(当然具体在什么角度的时候才开始发力,这个实在说不清楚)。好多坛友就肘部运动有很多疑问,主要就集中在两个方面:
第一个就是锁肘时小臂打开程度,就是肘关节两臂的角度。
这个呢,主要跟击球方式有关系。
以全身发力为主,手臂上较放松的击球,如高远球,或者在最后时刻需要相对收力的吊球动作,打开程度就稍微大一些,这样比较利于控制。
而像重杀这种压缩身体力量再爆发出去的动作,打开程度就会小一些,这样比较利于发挥鞭击力量。
但是,这个打开程度是不需要刻意去练习的,把不同击球方式的发力熟练掌握后,这个自然就能做好。
第二个就是肘的朝向,就是大臂,肘和小臂所形成的的手臂平面在锁肘时,究竟朝向哪里。
首先有一点是肯定的,就是这个平面和挥拍轨迹的平面(也就是击球方向),一定不会处于同一平面上的。
这个很容易验证,把胳膊抬起来直冲前,让这两个平面重叠,看能不能顺畅的挥拍。
很显然是不可能的,因为违反生理结构。
而且,咱们的身体毕竟不是一个简单的鞭子。
引拍时力的传递,也不是一个单一的垂直于身体正面的方向,而是还有一个侧向转腰转肩的力量。
所以,锁肘时手臂的这个平面是不会正朝前方的。
按照主动击球的动作来看,锁肘是,肩,大臂,肘形成的竖平面是朝右前侧的,而小臂和拍子挥动平面则是朝前的。以上这些东西也都只是理论层面的分析,但是,手肘尽量去抬高,朝前,这是发挥鞭打力量的关键因素。
而且由于业余爱好者普遍肘部的运动都不到位,所以各种教学材料,教练才会总强调让手肘冲前,但在真正打球的时候,以身体发力协调为基础的话,手臂平面是不可能完全朝前的。
在练习的之前,大家可以多去想想身体的力量传递链,力的方向,收腹转体的方向,手臂的朝向,挥拍的轨迹等等。
但是在练习时就不要太过思前想后的了,有这些意识就可以,把拍子挥出去才是硬道理。
所以我才建议大家在可能的情况下录下自己挥拍的动作,仔细对比着来,慢慢改进,否则一上来就什么都按标准的来做,那只怕根本就挥不了拍子了。
随动收拍:
手臂挥拍完后还是尽量收回到身体左侧。
这里要注意的就是重心的调整,放在靠前的位置,便于回动,不要向左歪。
实际上能做到迎着球去打的话,重心就不会太成问题。
然后腿部靠身体左转下压,顺势把右腿带到前侧。
整体击球动作的练习,一定要遵从一开始提到的四个要点,循序渐进。
而且每个人身体条件都不相同,在基本原则下,一定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力方式。
切记不要拘泥于各种定义,规矩和说法,以免动作“有形”而“无神”,光有动作没有效果。
同时由于每个击球动作都不相同,像高球就会更强调身体的放松和发力;
而杀球则更强调腰腹力量,大臂力量,内旋力量的爆发性;
吊球,平高球之类的,则会更注重手臂,手腕和手指的爆发力以及控制性,所以一定要灵活变换身体各部位的发力。
还有像动作一致性这种问题,其实属于“隐藏”的第五个要点,但是在发力基础还不牢固的情况下,不要盲目去追求。
有关杀球练习:
杀球对全身力量的爆发和协调要求会更高,属于羽毛球技术中最高级的技术。
在一开始练习的时候,不要用全力去挥拍,要强调身体的感觉,之后逐渐加力。
而且在练习中一定要谨防腰和肩关节受伤。
二,抽墙练习抽墙练习因为球速相对较快,频率较高,所以对加快反应,提高球感,加强拍面控制和手指手腕的发力会很有帮助。首先,抽墙练习,最好还是选一面比较硬而平整的墙。
这样在需要提速的时候,不至于抽不起来。
而且请一定确保周边环境的开阔。
因为在球速比较快,球的回弹偏离身体较远去救球的时候,往往会很难注意到就在近旁的东西,由此而引发的损坏球拍和家具之类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
球的话,那种很便宜的低端球就可以了,它们的球头稍微重一点,这样掉头会比较快,抽出去的球会更规律,不至于抽飞。
比较好的球抽起来,线路反而很诡异……当然100多的球,我也没试过拿来抽墙~~呵呵~~我现在就在超市买20元一桶的,曾经试过胜利的云雀LARK,也不错。
有的球友也推荐过燕子和红双喜的球,有个红双喜的403,见过几次别人推荐,也见过有人推荐尼龙球。
总之可以多试试,需要碰运气。抽墙练习一开始的热身,速度不用很快,也可以不必强调用小臂手腕发力,就伸直了胳膊轮着打,正反手交替。
这样一方面可以活动下身体关节,另一方面也是种另类的球感培养方法。正式开始练习的时候,则要注重手指手腕的配合发力。
一般可以分三种位置:
下手位练习挑球和接杀动作;中段位置练习抽档;
上手位置练习封网。每个位置正反手都要练习。
一般离墙面也就2米左右的位置,距离稍近些的时候可以力量稍小一点,要反应比较快,距离远一些的时候就要加力,这对练习发力会更有好处。
在针对某一个动作练习的时候,尽量把球的线路打得稳定一些。
下手球的挑球,击球点要在手腕以下,动作幅度不用做的很大,也不需要很大力量,频率也不用很快。
主要就是练习把球挑起来。
挑球虽然简单,但是很多人的拍面都掌握得不是很好,让挑球不稳定,这个可以在练习的时候多注意一下。
在单一动作之后可以正反手交替着挑球。
中段的抽档,这个击球点就基本与手腕持平或者略高。
动作幅度小,频率快,发力要有节奏感和力度,脚下的移动也要跟上。
要注意的是,不能光使用小臂的力量来转动手腕击球,大臂同样也要加力。
引拍的时候注意先内旋(外旋)在外旋(内旋)发力,让拍面先垂直球网,再挥出击球。
中段除了直线抽档以外,还可以加上正反手交替的斜线抽档。这个练习就像双打的时候在后场抽对方斜线空挡。
上手位封网,拍子基本立起来了,速度会更快一点。基本要求和抽档一样,要求引拍的手臂内旋外旋。
这个难度会比较大,尤其是正手位的封压动作,很难稳定击球。这个跟墙面和球稳定也有很大关系,有时候实在做不好也不必强求。在每个动作都适当练习过后,就可以比较随意的打了,加力加速,灵活变换正反手,挑球,抽档,封网,总之就是怎么快怎么来。但是在肌肉疲劳后就不要勉强继续了,对身体不好。对有时间的业余爱好者来说,每天进行半小时左右的抽墙练习,对提高球感,发力和反应,会很有效的三,颠球练习
颠球练习其实主要就是培养小球球感。
用的球和抽墙的球可以一样,要掉头快一些的球。
练习时同样注意周围环境,不然很容易撞墙的。
颠球的核心是手腕,手指和手臂的动作要柔和,不能生硬,练习时眼睛要盯着球头。基础动作就是竖直往上击球,让球稳定的上下。
然后可以正反手交替着上下颠,或者正反手左右来回拨球,抄球让球停在拍面上等等。
不过,除此之外还有稍微难一点的,也是我想跟大家说的:
用搓球动作来颠球。
其实这个可能很多人都会做,就是用搓球的动作,把球竖直往上搓。
关键就是拍面的控制,然后搓的时候稍微带一点往上提的动作,另外就是要注意,要用球拍的前部来搓球。
而且正搓动作要用远网那一端,反搓就用近网那一端(意思就是,反手正搓用拍面的左前端,反手反搓用拍面右前端,正手正搓用拍面右前端,正手反搓用拍面左前端)。
多进行这个练习,对把握搓球的力度和距离会有非常大的帮助。最后将各种颠,搓,抄的动作夹杂在一起,包括身后击球等等,换着花样来玩,提高自己的综合球感。除了抽墙,颠球以外,还有个竖直向上抽球的练习,练习手腕爆发力的,把球抽的越高越好,不过这个最好在球馆里面进行。
平时在家里,建议在没事的时候练习练习挥拍,不仅是正反手高球动作,包括网前的搓,钩,推动作,如何保证动作一致性,还有在看电视的时候练习练习屈指发力之类的。
羽毛球的技术就是这样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
发表评论:
TA的最新馆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羽毛球怎么扣球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