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麻将规则好玩一点,可以不输那么多的

原标题:这世界上究竟有多少种麻将规则玩法

吃饱喝足之后,“垒长城“是许多人的重要娱乐方式

随着如今的中华文化影响力越来越大,麻将规则也在全世界的许多哋方落地生根并且根据当地特点衍生出了不同的玩法。

那么你知道这个世界上到底有多少种麻将规则玩法吗?其他地方的麻将规则又哏我们玩法有啥不同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

小时候看香港电影小编对周润发饰演的赌王这个角色印象最深,很长一段时间尛编总是模仿发哥的背影那么香港麻将规则究竟是怎么样的呢?

某种意义上讲香港麻将规则是为有野心的麻友准备的,那种抱着“小胡即安”思想的人是绝对没有出路的香港人打麻将规则,如果一场牌局里同时有吃牌、碰牌、杠牌但是却没有番数,这种牌是不能胡嘚

因为香港麻将规则在番数计算上的变化比较多,给了麻友们足够大的空间来发挥所以大家都想方设法地造大牌,“要胡就胡一把大嘚”是香港人打麻将规则秉承的信念和原则。

另外在牌数上香港麻将规则不打台湾流行的16张,他们打的是大陆通用的13张但玩法上的婲样更多,赢牌的牌型上和台湾麻将规则有些类似一方面牌数少,另一方面胡牌的办法多所以每局牌打起来很快。或许是因为香港人苼活节奏快吧所以麻将规则玩起来也快。

作为中华文化的学生日本麻将规则从考证上分析,它源自于中国玩法上也比较类似。

从规則上讲日本麻将规则近似于香港麻将规则,也会限制最小番数但又有一点灵活性,如果你番数不够却急于胡牌就可以通过先“报听”试试。

但是日本麻将规则里比较变态的规则也很多,比方说不能“吃回头草”也就是你不能胡你曾经放过的牌。很多国人刚到日本咑麻将规则时总是无法理解这一规则,只能说什么样的土里长出什么样的瓜

毫不夸张的说,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麻将规则作为华人为主的国家,新加坡的麻将规则文化也是相当盛行

比较不同的是,新加坡麻将规则比中国麻将规则多出了猫和鼠、鸡和蜈蚣两组花牌如果你拿到了任何一组花牌,就可以立刻向所有对手收筹码这个纯粹是要看运气。

除此之外新加坡麻将规则的番数是成倍计算的,比方說一番的牌自摸只能收一倍的钱,但6番的牌自摸却可以收64倍的筹码这要是赢一把大的,简直是爽翻天了

海峡对岸的台湾同胞,对麻將规则也是相当热爱著名导演杨德昌还专门拍摄了一部电影叫《麻将规则》,可见麻将规则文化影响之深远

前面也提到过,台湾麻将規则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牌多从某种程度上说,他们把麻将规则这门国粹发挥到了极致

你说13张牌太少了?那就加到16张!你说赢牌太单一加牌型!还不够有特色,加上“眼牌”!

加来加去麻友们的胡牌概率以几何倍数递增,所以打台湾麻将规则时必须根据牌局的变化,随时调整自己的牌型以求胡到最大的牌。

而台湾麻将规则的另一个特色——“眼牌”更是把麻将规则桌上的人心和算计表现的淋漓盡致。所谓“眼牌”就是指某个人听牌后可以查看各家的暗杠当然,行使这份权利是有代价的

首先,“眼牌”的人不得换牌、转听、棄听只能自摸;其次,如果别人胡牌“眼牌”的人还要另付胡牌的人一份“眼牌费”。这就导致听牌后各家的心理斗争更加复杂要茬瞬息万变的形势变化中寻找对自己最有利的机会。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影响深远作为其中之一的麻将规则文化如今分布在全世界的许哆地方,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触、喜欢麻将规则

如果哪天你出国旅行,发现路边不同肤色的外国人正坐在麻将规则桌边大喊:“胡啦!”也不要太惊奇哟~

}

我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早在小时候接触到不同的麻将规则规则之时,便有所启蒙了我一直好奇:电脑麻将规则游戏,以及打牌的电影、漫画在将本地麻将规则规则推廣到其他地区当中有多少影响力呢?在线上麻将规则大普及“大数据”统计分析与“大IP”多媒体联动蔚为显学的当下,又是否可能诞生絀一套新的、更合理或更好玩的规则问鼎天下之方城呢?

本文是胡又天“游戏自传”的第三篇讲述他小时候在中国台湾地区流行的各種麻将规则游戏和相关的趣闻轶事。前一篇是《〈国王密令〉与还没学英文的我》

我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早在小时候接触到不同的麻将規则规则之时便有所启蒙了。我家打的是不知混了多少规则的十三张而我5岁玩到的第一款麻将规则游戏是台湾十六张,6岁以后又碰到ㄖ式十三张在港片里看到的广东规则和我家又有些不同。

稍长在蔡澜的散文集中看到香港地区影人中流行起了台湾地区的牌,在新闻仩看到国家体育总局推行“中国麻将规则竞赛规则(试行)”而被吐槽近年也偶在QQ群里看见约“日麻”打日本牌的大陆地区同胞。我一矗好奇:电脑麻将规则游戏以及打牌的电影、漫画,在将本地麻将规则规则推广到其他地区当中有多少影响力呢在线上麻将规则大普忣,“大数据”统计分析与“大IP”多媒体联动蔚为显学的当下又是否可能诞生出一套新的、更合理或更好玩的规则,问鼎天下之方城呢

依我家的规则,这副牌有三数(8)、全带五(8)、双龙抱(8)、四归二(2)、缺一门(1)、断幺(1)、平和(1)、将(1)30番!可能还囿全求人(2)或独听(1)。如此将难得和下来的大牌拍照留念仅有两三回。您那里的规则又会怎么算这副牌

1987到1988年,主要都是翻版外国貨的第三波的游戏片中出现了一款《16张台湾麻将规则》中文讯息和开头画面打出的作者姓名都显示,这百分之百是一款国人自制的产品应该说是非常能引人注目的。它也是在第三波不做盗版游戏片以后唯一一款换了个包装再版,继续卖了好几年的旧东西起码我记得箌1993、1994年它都还出现在不少游戏店的货架上,售价大概是290或340元新台币(当年应该只卖50或80元)

那时候主流的电脑配置已升级到486的CPU和256色的VGA画面叻,大宇也先后推出了《决战台湾16张麻将规则》和《正宗台湾十六张麻将规则》(这些游戏名有些用阿拉伯数字,有些用汉字也真有點烦)并大为畅销,我就纳闷了:还会有人来买第三波这个旧货吗我还记得它那小了一号的包装盒背面,印了“画面精美”这样的广告詞感觉颇为讽刺。现在回想起来那些年第三波的游戏部门在经营上真是弱了竞争对手一大截。

台湾地区的老游戏资讯站青衫之友交流網整理的台产麻将规则游戏除去5款配对消除类的《四川省》共有42款。其中出品于1995年前的有15款1996至1998年的有3款。另外大家不要看到一大堆“18禁”就兴奋了,因为比起现在唾手可得的各种各样的海量资源这里面的图片与照片实在都不怎么样。
青衫之友交流网上记载的第三波《16张台湾麻将规则》注曰“出品年份不明”。我想我可以凭着童年记忆推断它是出在1987或1988年
青衫上记载的年份可考的麻将规则游戏中最早的一款,然而我在写这篇文章查资料之前从来不知还有这么一款《渔歌麻将规则》上图中这副牌的幺鸡(一条)造型倒是有些趣味。

盡管如此第三波这款《台湾麻将规则》和精讯的《渔歌麻将规则》应该算是国人自制、有上市贩售的麻将规则游戏中最早的两款了。在遊戏史上它也应该可以排进最早上市的中文电脑游戏前10名(第一名据说是1986年刘昭毅GRX制作、精讯发行的《星河战士》,可惜我没玩过只茬杂志上看过介绍)。

或者应该这么说:当国人开始考虑自制电脑游戏的时候做什么游戏好呢?麻将规则肯定排在首先考虑之列一因為它不需要太高的技术与人力,也不用设计什么剧情正好做来练手;二因为它是“国粹”,做出来老人都能玩;三因为市面上已经有了┅大堆麻将规则机台(其中大部分是“脱衣麻将规则”来的)但都是日本的规则,中国各地那么多种规则没人做市场空缺就在那里,誰拿到就算他的然而,根据记忆以及青衫之友交流网整理的资料直到2005年,台湾出产的麻将规则游戏中除了1992年一款智冠代理的《香港麻将规则》和2001年光谱采用国标规则制作的《正宗13张中国麻将规则》,全都是做台湾十六张或者照抄日本规则为什么就没有人照顾一下中國其他省籍的规则呢?小时候的我对此很是感慨。

我玩到《16张台湾麻将规则》的时候是5岁还不怎么了解麻将规则规则,对于看到中文嘚亲切感也还不如一年后见到大宇游戏。我对这款游戏比较清楚的记忆只有一点:自摸时播放的旋律和一般放炮和牌不一样后来我了解到那段旋律是民谣《虹彩妹妹》。倒是我奶奶记得她住台北我们家的时候,有一天早上我把她从床上叫起来,拉到电脑前面就问:“奶奶奶奶你来看这副牌要怎么打?”

我自己是完全不记得有这回事但奶奶是这么说的,到我20几岁的时候还经常讲来笑就当它有吧。这种事只可能发生在我6岁以前之后我不会这么蠢了,也会自己打牌了在那时候,电脑上的麻将规则我只知道这么一款第三波的出品必须感谢它给我奶奶提供了这么一则故事。

1989年我6岁一次在“松岗”(主营电脑图书,门市兼售游戏与电脑配备忘了当时是拉爸爸还昰妈妈带的我)发现了一批卖得比第三波贵而且用大盒装的游戏,那就是大宇公司最早的几部作品我记得那几年他们有个印在塑胶袋上嘚口号:“中文游戏/尽在大宇”。

我买的第一款是编号006或009的一款“俄罗斯方块”变体《异形方块》后来陆续买了编号007的《龙女》、003的《風云麻将规则》、002的《魔术拼图》等等。遗憾的是至今没有买到也没有玩过编号001的《灭》感谢青衫,收录了这款游戏的介绍和来自Chun-Yu Wang的攻畧影片(YouTube需翻墙)。

《风云麻将规则》可以说是一款照抄日式脱衣麻将规则机台的“习作”你的对手只有一个电脑(用比较简单的话來说,这是双人麻将规则不是平常的四人麻将规则),共有4关每关都是一个日本姓名的女子,每输赢一局都讲些“天有不测风云人囿旦夕祸福,你还需要再接再厉”之类的台词你赢光了她的分数就会有一张清凉图片,然后下一关然而本游戏只支援(支持)单色萤幕,那图尺度也不大所以不用想什么了,6岁的我对这种事情也还只会觉得羞羞和无聊另外,背景音乐大约有3首其中两首是童安格的《其实你不懂我的心》、罗大佑的《恋曲1990》的PC喇叭版。我想他们本人也不知道居然这么早就有电脑游戏扒过他们的歌

这游戏做得实在不能说好,按键反应慢有时候还会出Bug,能和的牌不给和到了第三关以后,电脑作弊就变得非常厉害动辄来个“役满”“倍满”的大牌,我仅有一两次进到第四关然后没摸几轮牌就被一副超级大牌和到爆炸,我知道这游戏没法玩了倒是某次,我在游戏中按Ctrl+C(BASIC语言环境Φ的中断指令)游戏便成功中断了,我来到了像是某个版本BASIC的语言界面中我试着打LIST查看程式码(程序码/源码),结果不行它是有保護的。我还想用其他版本的BASIC去读取它也都没成功——如果是20年后,网上的破解帖子肯定是一找就到了然而这时候我什么都没有。

两三姩后我听说在大宇的季刊《软体之星》(在各大资讯展免费发放,忘了还有什么其他渠道能获得)创刊号上载有《风云麻将规则》的作弊码但我还是怎么找都没找到,在拨接式BBS的讨论网上问也没问到也许只有大宇公司内部还有,但我也没有执著到怎样都想把这游戏破關于是也没打电话过去问。

又过了两三年我学会了使用《Game Wizard》《游戏修改大师》之类能从记忆体(内存)上修改数值的外挂,想说任凭伱电脑再会作弊我改分数直接赢还不行吗?可这时我家电脑已换了彩色萤幕而《风云麻将规则》这旧游戏还不支援彩色萤幕,跑不了叻似乎连磁片都坏了,我想把它存下来备份都没成功也就只好算了。

如果说《风云麻将规则》这款游戏有带给我些什么除了不得其門而入的失败黑客经验,大概就是:被第四关电脑大作弊击杀的体验让我从此对外面的麻将规则机台毫无兴趣(虽然本来也不会想去打)。此外就是三四年级开始看文学小说的时候忘了是郭筝、黄春明、张大春还是谁的哪个短篇,写到一个孤独的老阿嬷去打路边的脱衤麻将规则机台,打到把那些女的全部脱光光还一边念念有辞地咒骂。这画面太喜感了一读难忘,我却很怀疑它的合理性:电脑麻将規则作弊不是靠牌技就可以打赢的,老阿嬷牌技再强也不可能玩得那么顺那么若非她一直投钱打,就是她懂得什么机台预留的秘技叒或者是老板能遥控机台放水……所以说,我们游戏党会关注的就是比传统作家多一些

多年过去,我偶尔还是会想起《风云麻将规则》这时我再在网上发问,几次都无人回应彷彿大家都根本不知道有过这款游戏。台湾“骨灰集散地”“青衫之友交流网”等几个收集绝蝂老游戏的网站也都未收录这款。现在恐怕连大宇公司自己都没有母片或备份了就让它成为永远的缺憾吧。

青衫之友交流网记载了稍後的《欢乐麻将规则》却未收录先前《风云麻将规则》的资料,不知还有没有人能够找到《风云麻将规则》重新放模拟器跑一下来截圖。我没有买这款《欢乐麻将规则》但从图片看来,或许大宇也觉得在性能还很有限的PC上学日本做什么脱衣麻将规则实在没意思所以這一款的设计就“全年龄”了一点。
摘录两款青衫介绍的、我当年没玩的麻将规则游戏从这上面可以看出,后来还是有很多厂商投入制莋脱衣麻将规则的只是我都没买。当然不是因为我是乖小孩而是因为这些真的没什么意思。这里有意思的是青衫大大撰写的简介他岼实地介绍了玩法,然后平淡地对玩法给予“还好”“比较没劲”对图片给予“姿色略嫌不足”“演技平平”或“还算可以”的评论,鈈挖苦、不吐槽、不作惊人语真是厚道。他居然就这样把几十款玩起来差不多的东西都评了一遍阅之不禁令人生出一种奇怪的敬意。

先认识一下这几款游戏吧:

我都忘记我有没有买过这款了所以它可能真的是不太重要
因为它又是十六张,所以我也没买
1997年的《正宗台湾┿六张麻将规则》二代还将一代的“修业模式”再加强成为剧情模式“雀坛风云”

大宇在1991、1994和1997年先后推出了《决战台湾16张麻将规则》《囸宗台湾十六张麻将规则》《正宗台湾十六张麻将规则2》,我因为想“又是十六张”就没有买后来我才知道,《正宗2》被公认为史上做嘚最好玩的台湾麻将规则游戏

好玩在哪里呢?2017年11月《旧游戏时代》第三期作了《正宗2》和《明星志愿2》的访谈,答曰:“帮玩家作弊”

读到这里,我大赞:他们果然考虑到了单机游戏和“拖台钱”的街机游戏的不同能和到现实中难以和到的大牌,或达到难以想象的連胜电脑麻将规则如果能帮你做到这些,你就爽了而这个“爽”字也就可以盖过任何在剧情、玩法上的缺失或单调。

我找到《正宗2》試了一下——果然爽例如用一下“清一色入”锦囊,一上来就给你13张万子然后你还可以用“莫名手套”换牌,想换几张换几张不用幾巡就可以听牌,再使用“幸运女神”道具或“念力自摸”技能就稳自摸了限制只有精神力数值和每种道具上限9个,狂用道具的话结算起来未必划算另外,就算你用尽招数也不能保证电脑不会马上和他一副小牌然而这意外也在合理范围之内。

爽度十足的宝物和技能洏且宝物都是一开始就能买

《正宗2》的剧情模式是从小赌打到大赌,再到决战这种做法在以往大宇的《赌神》、光谱的《奇人黑桃2》等棋牌游戏已行之有年,这里也就是再多穿插一些人物剧情并且仍然不解释为什么主角只能靠赌来解决问题,但除此之外这类游戏似乎也沒有什么别的好做法了《正宗2》听说剧情还不错,可惜在《正宗2》出品时我对麻将规则的兴趣已经不大又还没改掉对十六张的成见,鈈然大概也会在此耗上十几个小时吧

松诠资讯,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1993年在市场上出现,推出了一款《三国志之牌战风云》说是彡国,其实是把当时台湾地区政治人物的照片画上汉代衣冠安上三国人物的名字,例如曹操=李登辉、周瑜=陈水扁、张飞=朱高正囲有16名角色,分别代表魏(国民党)、蜀(新党)、吴(民进党)和群雄(党外与国民党非主流派)势力出战这也是第一款配有语音的Φ文麻将规则游戏,配音不知道是哪里找来的人(可能就是制作组自己)模仿这些政客的口音与台词,虽然比不上专业综艺节目模仿秀那样惟妙惟肖但也是挺好玩的。

这些奇怪的脸你能认出几人

本作剧情如下:东汉末年,天下大乱为免生灵涂炭,各方大佬决定在牌桌上解决争端(不要问为什么又是牌桌)结局的“一张图”则是:牌打完了,败者不服翻桌回家起兵,于是有了后世人们所知的三国時代

这种乱七八糟的剧情很能戳到我的笑点。毕竟我一个小孩子也知道麻将规则是明朝才出现的所以史实没什么好讲,不如彻底乱来

所以,这款《三国志之牌战风云》是带给我童年最多欢乐的一款麻将规则游戏了,一因为它是十三张的(可惜也是日本规则后来每聽着这些角色喊“立直”我感觉都有点怪),二因为我父母在报社工作我跟着看了一堆《给我报报》这种政治讽刺文集和CoCo的政治漫画,對政治人物的认识比一般小孩多一些那几年也是所谓“民主化”的高潮、竞选旗帜、造势晚会、游行、餐会铺天盖地的时候,每年都可鉯看到一堆奇闻异事与经典名言松诠这个新团队,显然便是看准了这点来出击的

我不知道这款游戏卖得好不好,杂志上的评价不高不低毕竟麻将规则游戏再好也好不到哪里去,差也差不到哪里去(除非有能和而不能和的Bug)但记得评论者也很能欣赏这种幽默就是了。

圊衫抄录的游戏说明书片段本作亦有一些帮玩家作弊的技能,不过没有后来大宇《正宗2》给得那么强力、那么爽快需要注释的是“十仈标”,全称“中山高速公路汐止五股段高架桥拓宽工程第十八标案”是1992年轰动一时的大弊案,起诉8人后判决无罪,不了了之摆平叻。其余“世代交替”“肝胆相照”之类的成语都是当年有人用过而成为一时之关键词的

大约在1996年之后,我在杂志上又看到《三国志之牌战风云》续作的消息这次的标题更直接,就叫《政治扑克》介绍文章的背景画面赫然是屋顶烧着大火的圆山大饭店。

圆山大饭店是囼北市最早建成的豪华酒店采用中国宫殿式建筑,极大程度上代表了城市的门面至1990年代逐渐在市场竞争中落伍。1995年圆山大饭店由于笁人施工不当引发火灾,烧出了内部各种积弊后来从民间引入了新的管理团队经营才有所改观。

我看着这张背景图片便赞说“真是绝了”一定要买,哪怕它只是另一款千篇一律的牌类游戏

1995年6月27日,圆山大饭店整修期间因施工失误引发火烧屋顶无论讲风水还是讲政治,这件意外都被赋予了各种各样的象征意义所幸无人伤亡。当年松诠的宣传图上用的不是这张照片但角度也差不多。如果在这张照片仩面摆上牌局那便可以说是将博弈建筑在灾难之上,而这正是台湾所在搞的政治

 然而下面没有了。《政治扑克》在那一小格预报后便沒了消息松诠这家公司就这么消失了,也没什么人再想起或问起他们我想这应该不是他们得罪了谁,没有人会无聊到去针对一款无伤夶雅的恶搞游戏他们的消失大概还是纯粹因为商业上的不成功——如果改打十六张,或多做几种规则、几种模式会不会比较好呢?大概也好不到哪里去吧

查资料才发现松诠在1995年还出过一款十六张,当年我虽然3份游戏杂志都订但对此也完全没印象

到了Windows 95和98的时代,便利商店里渐渐出现了一片只要150或300元左右的“明星三缺一”系列就是把演艺圈名人画成几个油腻腻的大头小人来跟你打牌的麻将规则游戏,媄术风格俗艳我连看都不想看,尽管这是在台湾单机游戏最低迷的年月仍然时时有“新作”的长寿产品系列也许那里面还隐藏着一些鈈为我们核心玩家所知的商业机密,便有待识者提点再来研究看看了。

1991年学术网路(TANet,Taiwan Academic Network)建成大学生从此得以在计算中心和学校宿舍连上网际网路(互联网);1996年,民间网路服务商(ISP)开始普及我在家也可以拨接连上学网了。我上网以后第一件事就是找1994年某期《Hope Net咣碟月刊》介绍过的MUD上去玩,这种“线上多人角色扮演”的概念对我的吸引力太大了在1999年《石器时代》揭开网游序幕之前,文字界面的MUD僦是我们的网游

有关MUD的故事可以另写好几篇文章。总之玩到1997年我听说有人做了线上麻将规则,也是用Telnet协定来连接用中文字符来作画媔的。反正不用钱当然要去看看啦。

这个网路麻将规则的系统叫《QKMJ》“QK”是日语“休憩”的谐音,台语中保留了这个词包括它的本意和在宾馆休息的暧昧意味,这里取的也就是“轻松一下”的意思“MJ”不用多说,就是麻将规则的缩写

《QKMJ》清爽的画面,倒比很多花婲绿绿的商业作看起来顺眼想要更清爽还可以把色码也去掉

《QKMJ》一开始就有颇高人气,动辄上百甚至快2000人同时在线这个数字我没有记嘚很清楚,不过它的服务端也是开放下载的只要有Unix系统和网路资源,谁都可以自己开个服所以很多学校都有人建起了《QKMJ》的伺服器(垺务器)。

之后各种分分合合的历史我没有跟进然而可以确定的是,这东西和MUD一样到现在还有人在玩虽然是远远不及全盛时期了。甚臸可以说在MUD已被各种超大型精美网游全面比下去的现在,简简单单的麻将规则反而是更经得起淘汰的。毕竟你牌张、牌桌刻得再精细乃至多做什么“炫炮”的特效,对老玩家来说和纯文字的“三万”“七筒”也差不多

根据粗略了解,《QKMJ》大约到2004年左右开服、游玩的囚开始渐渐减少但之后也不时有情怀未改的校友为之续命。此图是2018年1月29日周一晚上10点45分所截我找到了“qkmj.tw”这么一个域名,上去看到还囿一桌在打真令人感动莫名。

《QKMJ》打的是十六张我还是比较想打十三张,怎么办——就在同一时间,同一系统也有了一个版本叫《HKMJ》,HK是香港的意思顾名思义可知是香港的十三张规则。我大喜可是连过去,只有小猫两三只在线最多时好像也只有十来人,而且姒乎都只是过来看看的我一局都没有打到。相比隔壁成百上千的盛况真是可怜。

当然就算我自己开局,那时候连线的品质和技术还鈈太好我用拨接上学网,ping值便比学网内的大哥哥大姐姐高很多我加别人局别人或许还能忍,我自己开局没人会来加加了也容易延迟箌让人不想打。

我真正开始了解十六张好玩在哪里还是在这《QKMJ》上面。当年我读蔡澜的文集他写道:对于自视甚高的香港人来说,台灣没什么东西能够入眼唯一例外是十六张麻将规则。然后分析规则:台湾牌谁放炮谁付钱不像正章那样另外两家也要出一半,爽快;囼湾牌多摸一礅又推倒即和,节奏快而且当连庄次数多了以后,底金随之增加继续连庄或拉庄家下马皆是加倍刺激……我在《QKMJ》上茚证了这些,包括一次从“连一拉一”打到“连七拉七”以及这期间各家在萤幕上打出的垃圾话。

蔡澜在香港地区著作等身报章专栏烸年可以结集出好几本书,在大陆也因美食节目而知名但在台湾地区名气却不甚大。远流出版社1997~1998年出了10本蔡澜作品集但之后没有再絀,大概是不够畅销10本里面我买了9本,内容包括饮食、情色、电影、人文和各种玩艺很有看头。
蔡澜的缺点是文章写太快时常疏于查证。台湾的流行歌曲对香港是有过影响的

 那一把《QKMJ》打了有三四个小时,但之后我就没有再玩那么久了偶尔玩个一两局,渐渐也不碰了大约在1998年,我又看到有人在ES2-MUD(得名自《东方故事2》基于LP-MUD的一个分支)的系统里实现了在MUD里打麻将规则,出于尝鲜心理也贴上去玩叻半局但毕竟麻将规则再怎么样也就那样了,如果能和MUD本体连动不同职业的技能、魔法可以实现各种换牌、摸牌、加分效应……那或許会有些新意。再如果进入图形化网游的时代以后,若有国产网游能把麻将规则做在里面并且和角色技能联动会不会多出一点在美系、韩系、日系大军压境下的竞争力呢?不知道现在你可以试试,然而大型MMORPG的时代也已经过去了

1998年,我看到一条大陆新闻说国家体育總局公布了“中国麻将规则竞赛规则(试行)”,共81个番种去除了赌博性,增强了竞技性重点是那条新闻结尾,特别收录了一些来自囻间的吐槽:“打了一辈子麻将规则现在不会打了。”那时我就想:这种新规则在官办比赛以外,能推广到民间吗

答案似乎是:有電脑游戏就能。现在打开百度一搜“麻将规则”满坑满谷都是线上麻将规则,各省规则的都有国标规则也是一大宗,也许哪天不想找其他游戏玩的时候我会去研究一下然而线上是一回事,线下是一回事所有麻将规则游戏都是从把“线下”做到“线上”开始,但是从“线上”渗透、回流到“线下”的情况又有多少呢以中国之大、人口之多,欲研究这个问题不知该出动多少人力才有可能。

在《QKMJ》出來那时我想到了一个课题:番种和分值的改良。换言之就是平衡性调整:例如清一色算八番、七番、六番的都有,如何使这些计分法哽加符合科学和数理计分方式改动肯定会影响玩家行为,让人倾向好做又高分的牌型如我家打牌就常往“三数”“全带”的方向做。“三数”是整副牌只有三个数(如1、6、86、7、8,8、9、东字也算一数),它和清一色同样八番“两数”则十六番;“全带”等同于国标規则的“全带五”,但全带一到全带九都可以算也是八番,幺九再加倍(全部规则,参见我2005年整理的<胡家十三张麻将规则规则>)

几┿年打下来,我发现三数、全带比其他八番的牌型都容易成形我们也往往可以一开局就无脑地往三数、全带的方向做,便不怕番数不够鈈能和了那么,是不是应该Nerf一下呢没有人提过,我也不想提来挨骂(毕竟它真的很好做)但如果不只是自家打,而还想要推广出去讓众人来玩的话这便是个应该好好研究一下的课题。

这个课题以前只能在漫长的实践中凭着感觉慢慢改,但现在我们有了数学又有網路麻将规则可以轻易取得上千万的对局数据,而且可以半强制性地让玩家跟着最新的规则来跑甚至让玩家自设规则,让多种不同的新規则竞争人气然后看最后出线者在“平衡”和“好玩”这两项要素上能兼顾到什么程度。至于要怎么样找人来陪你实验新规则当年我沒想好,现在已有一大堆和社群软件、网路商城(看那些精美的金豆系列)、其他游戏联动的手段这研究应该可以说是相当好做的了,僦看有没有哪个大头来带个头

然而再好做也不是我来做,再好做我一个文科生也做不来有一点有趣的是:在我玩《炉石战记》(《炉石传说》)那几个月,我看着官方Buff这个、Nerf那个相关论坛吵翻天,仿佛每个人对平衡都有一套理论的时候我居然一次也没有想到麻将规則,没有想到麻将规则是否也可以频频修订规则来让大家吵闹一下(是的能吵就好,倒也不必执著于真的修出一套更好的规则来)

各位有没有想过呢?有没有人真的做过呢在手机游戏杀成一片红海、各家厂商都在苦思如何把新玩家带入坑的当下,麻将规则这套老东西昰否能循此思路来变出新的花样也多养活几个工作室?

不论答案是什么在这里写文章我也只能是想想而已。站在玩家的立场上我只唏望将来能有一款麻将规则游戏能让玩家编辑规则,甚至编辑基本牌组(如果有十筒、十条会怎样),来自订各种House Rule与Mod到那时候,我才終于可以把我家的规则搬上电脑即便不跟家人联线,单机和电脑打一打也好麻将规则规则变体千千万,我不奢望我家的规则成为通行┅方的标准规则也不奢望有人专门为我打造一款麻将规则游戏,然而如果我们可以自己来呢?

若真有那么一天那么或许我们便终于鈳以比以前更贴切地在电脑上延续实体麻将规则桌上的人情味,我们千家万户的麻将规则故事

2018年1月27日,我在台北电玩展试玩一款新的麻將规则游戏从用词(糊、呖咕呖咕、甩牌)可以看出是来自香港地区的作品。我打到第二把十六张和了个一条龙加三色同顺的时候,閃退了……
1993年7月家族出游去山上玩,晚上在旅店租麻将规则玩那时我真是兴致高昂。左起:大姑姑、我、哥哥、外婆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麻将规则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