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结核适不适合中老年全身穴位拍打操拍打锻炼

[经络穴位]捏筋拍打疗法(四)第六、七、八节
广告位 ID:14
[经络穴位]捏筋拍打疗法(四)第六、七、八节
广告位 ID:12
广告位 ID:13
所属栏目:经络穴位 & 健康养生
捏筋拍打疗法(四) 第六、七、八节来源:唐汉中医药网第六节 注意事项、禁忌症一、注意事项1.治疗前患者必须排空大小便,并休息10~20分钟。2.患者脱去外衣,选择合适的治疗体位(如坐位或卧位)保持精神安宁、肌肉放松。3.手法宜由轻柔渐渐加重,切忌用力过猛和粗暴,尤其对年老体弱及儿童患者更应注意。4.对肌肉单薄处手法宜轻,肌肉丰满处手法宜重。对身体较强壮或病程较长、运动和知觉功能迟钝、肌肉萎缩的患者,手法要逐渐加重。5.施活动关节类手法时,活动范围不能超出该关节的正常功能活动范围。二、禁忌症1.有出血疾患者,如咯血、吐血、衄血、尿血、便血,以及外伤性大出血、脑溢血等,禁用捏筋手法。2.妇女月经期和妊娠期,禁用捏筋手法。3.急性传染病和高烧患者,禁用捏筋手法。4.有严重心、肺等脏器疾患者,禁用捏筋手法。5.各种皮肤病、疖肿、疮疡、急性炎症等,禁用捏筋手法。6.梅毒、骨结核、类风湿以及癫痫发作者,禁用捏筋手法。7.各种骨瘤及内脏肿瘤患者,禁用捏筋手法。8.各种骨折,在未整复固定之前禁用捏筋手法。第七节 拍打法的用具拍打法是医者用“拍子”在患者某些特定部位进行轻重程度不同的有节奏的拍打。拍打的用具最初用的是木槌、木杵等,后来用石袋、沙袋或五谷袋等,现在使用的是钢丝拍子。一、钢丝拍子的制作方法取16#-24#钢丝(其中以16#―18#最适宜,如无钢丝也可用铁丝代替,但弹性较差),折编成一头大一头小、长约34厘米的拍子架,再用100克棉花包裹拍子架,用绷带包扎缠绕牢固,最外层用胶布包扎粘牢。拍子做成后长度约35厘米,大头部呈扁椭圆形,宽约9厘米,厚约4厘米,柄部呈圆柱形,直径约3厘米(图2-40)。为了保持拍子的清洁,可用棉布缝成一长37厘米,宽11厘米的长布袋,将拍子套起来,用脏后可随时换洗(图2―41)。图2―41 布袋二、拍打的方法(一)持拍医者握住拍子的中下1/3交界处,靠腕力进行弹打,前臂仅起支持手腕上、下移动的作用。(二)手法1.虚打法拍打的力量只及于表皮,而不深达于肌肉,即打皮不打肉。操作时当拍子刚刚触及皮肤即上弹。此法多用于胸腹部、四肢关节肌肉较薄之处。2.实打法拍打的力量渗透到肌肉深层,即打肉不打皮。操作时,拍子打下去至弹回时间较虚打法长。此法多用于肌肉肥厚处。  (三)拍打的节奏拍打要有节奏,一般常用的是“四一四”拍,即在打一拍之后,再连续快速弹打四下,这为一节。这一节约在一秒钟内完成,一节连一节地连续弹打,再加上某些空拍,便形成了有节奏的旋律感。有节律的拍打,患者有明显的舒服感。(四)拍打的力量拍打的用力轻重,是根据患者身体强弱、年龄大小、具体部位及初诊复诊等情况而定,临床上可分为轻拍、中拍和重拍三种。1.轻拍 拍打时用力较轻。主要适用于老年体弱及初诊患者或肌肉比较薄弱、关节四周。2.中拍 拍打的力量较轻拍重些,较重拍轻些,即用中等力量拍打。是最为常用的拍打法,适用范围较大。3.重拍 拍打的力量较重。多用于身体强壮、病程长的复诊患者,或肩部、腰臀等肌肉丰厚之处。(五)拍打的顺序进行全身拍打时,一般先拍打背部正中线,再拍打夹脊两旁的侧线,然后再拍打上肢,最后拍打下肢。从近端拍向远端。双侧患病者,应先拍打左侧,再拍打右侧。某一肢体患病时,应先拍打前面,再拍打后面,然后拍打内侧面,最后拍打外侧面。每个侧面反复拍打3~5遍,并且根据病情选择的脉位,应加拍打3~5次。一般只能顺拍,不能逆拍。(六)拍打的体位为了便于顺利地进行拍打和充分暴露拍打部位,让患者采取一定的姿势和体位。常用体位有以下7种。1.直立位患者直立,两腿与肩同宽,两手采取自然姿态,或交叉于背后或盘肘于胸前。主要适用于拍打下肢(图2-42)。图2-42 直立位2.扶立位患者扶着椅背站立,两腿与肩同宽,上身略前倾,头颈挺直(图2-43)。主要适用于拍打背部和下肢后侧面。图2-43 扶立位3.弓箭位 患者一侧下肢向前迈出一步,屈曲,小腿与地面垂直,另一侧下肢伸直,两手扶于膝上,身体略前倾(图2-44)。主要适用于拍打背部和下肢后面。2-44 弓箭位4.坐位 患者端坐,头项挺直,两臂自然下垂,两足着地(图2-45)。此位适用于拍打上肢。2-45 坐位5.俯卧位 患者俯卧于床上,胸前垫一软枕,上肢放于头前方,下肢伸直,全身放松(图2-46)。主要适用于拍打腰背部及下肢后面。图2-46 俯卧位6.仰卧位 患者仰卧于床上,上肢放平,下肢自然伸直(图2-47)。多用于拍打下肢前面和内侧面。  图2-47 仰卧位7.侧卧位 患者侧卧于床上,上肢放于胸前,下肢自然伸直或微屈(图2-48)。多用于拍打下肢外侧面。图2-48 侧卧位年老体弱、儿童或病情较重者一定要采用卧位。身体强壮者可采用立位。第八节 拍打的部位拍打疗法,是作用于身体表面或肢体的某一侧面,其刺激部位比较广泛,而且是按照一定路线进行的。因此,可将拍打的部位,简称为“面”和“线”。按照部位可划分为躯干部、上肢部和下肢部。一、躯干部躯干部包括胸、腹、肩、背、腰、骶部。由于头及胸腹部内有重要脏器,禁止拍打,所以躯干部只分成腰背三条线。(一)腰背正中线:从第七颈椎至尾骶的路线(图2-49)。其中中上段椎管内有脊髓,下段椎管内有马尾神经,因此拍打中上段时,只能轻拍和中拍,禁止重拍,下段可以重拍。腰背正中线属于督脉,有脊柱暗脉、尾肾和尾中脉,具有总督一身之阳经之功。拍打此线具有振奋阳气,调理脏腑,舒筋活血等作用。能防治脊柱和脏腑病症。(二)腰背左、右侧线:从肩胛部斜向骶部的路线(图2―49)。此线上段胸廓内有重要脏器,只能轻拍,下段在骶骨与中线会合处,可以重拍。此线属足太阳膀胱经,人体各脏腑的主要腧穴都集中在该部位上,拍打此线,能调整脏腑功能,疏通经脉,防治某些脏腑病症和腰背部疼痛。  二、上肢部(一)上肢前面:上肢前抬举脉处至拇指指侧(图2-50)。近关节处应轻拍。图2―50 拍打部位(正面)此面属于手太阴肺经和手阳明大肠经。拍打此面能舒通经脉,调和气血,通络止痛,防治上肢疼痛、麻木、沉重、痹症、痿症等。(二)上肢后面:从肩后肩贞脉至小指侧面(图2-49)。关节处应轻拍。此面上段属于手太阳小肠经,下段属手少阴心经。作用及防治病症同上肢前面,但偏于后侧肌群病症。(三)上肢内侧面:腋窝血海根脉处至手掌中指尖(图2―50)。近关节处应轻拍。此侧面上段属手少阴心经,下段属于厥阴心包经,作用及防治病症同上肢前面,但偏于内侧及屈肌群病症。(四)上肢外侧面:肩峰处的肩头脉起至手背中指尖止(图2―51)。关节部位轻拍。此线上段属手阳明大肠经,下段属手少阳三焦经。作用及主治病症同上肢前侧面,但偏于上肢外侧伸肌肌群病症。三、下肢部(一)下肢前面:由止尿脉至足背(图2-50)。自上而下进行中拍,髌部和胫骨前嵴禁拍。此线属于足阳明胃经,具有通经活血,行气止痛等作用,防治下肢前侧面疼痛、麻木、痹症和痿症等。(二)下肢后面:由臀侧脉至足跟处(图2-49)。此面属足太阳膀胱经。作用及防治病症同前面,但偏于防治腰腿后侧疼痛麻木及坐骨神经痛等病症。(三)下肢内侧面:由股根脉至内踝,再至拇指端(图2-51)。由上而下,轻拍或中拍,关节部禁止拍。此面属足三阴经,拍打此面能舒筋活血,通络止痛,防治下肢内侧疼痛麻木、萎软无力、马蹄外翻足等症。(四)下肢外侧面:由臀外侧股骨大转子至足外踝尖,再至小趾端(图2-51)。自上而下中拍。此面属足少阳胆经,拍打此面能舒肌解痉,活血止痛,防治下肢外侧疼痛麻木、萎软无力,臀外侧皮神经炎,股外侧皮神经炎以及马蹄足内翻等症。相关链接:捏筋拍打疗法(一) 第一、二、三节捏筋拍打疗法(二) 第四节 手法操作24法捏筋拍打疗法(三) 第五节 捏筋的部位及穴位
广告位 ID:15
广告位 ID:16
广告位 ID:17
广告位 ID:9
广告位 ID:10
广告位 ID:11
广告位 ID:11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京公网安备苹果园为iOS用户提供和下载,最新的、、、等,分享最权威的资讯、、及解决办法,拥有最火爆的,苹果园一家专注解决iOS所求的网站。百度拇指医生
&&&普通咨询
您的网络环境存在异常,
请输入验证码
验证码输入错误,请重新输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全身拍打功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