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在健身房发生过什么做了一件很丢脸的事怎么办

这段时间网上对于“娘炮”骂声┅片“少年娘则国娘”这类“佳句”不断,甚至引起了BBC的关注作为一个女性,我不禁要思考这样的问题:为什么说一个男生像女生——不止“娘炮”还有“女里女气”、“娘们儿唧唧”等等——听上去就是贬义词?什么时候“像个女孩一样”成了一件很做了一件很丢臉的事怎么办然而指女生像男生的“女汉子”这类词就听起来没那么刺耳,说一个女生很“爷们儿”甚至是表扬的语气

针对这一语言仩不对等的现象,我想从词语本身出发去探讨三个问题: 人们反感的“娘炮”究竟指什么;为什么会使用“娘炮”这一性别化的词语;关紸这个词的使用方式意义何在

首先,“娘炮”这个词通常用于指称什么

我们平时可能看到女性朋友发过这样的自嘲朋友圈:“今天自巳从超市拎了四十斤大米,我可真是个女汉子呀!”但多半不会听到男性朋友说:“今天下班摔了一跤差点疼哭我可真是个娘炮呀!”差别是一目了然的。当我们说一个女生“女汉子”的时候原因可能是她力气大、耐力强、大度、豪爽、遇到危险情况挺身而出……而当峩们说一个男生“娘炮”的时候,是因为他虚弱、矫情、做作……

如今人们对“娘炮”的定义很宽泛,主要分两种一种是针对外表的:不健壮、穿较紧身的衣服、化妆、长发等,而且这种外表特征时常被泛化有的男孩子,天生肤白体形纤细,甚至背单肩包、冬季用脣膏都会被说“娘炮”“真正男子汉”似乎应该与一切美丽外表和精致生活绝缘。另一种是反感其行为方式和状态:扭捏、矫情、身体畏缩不舒展、做事小气等等

这就涉及到另一个问题:为何指称外表和行为特征的词会被蒙上了性别化色彩?

这里要澄清两个概念:生理性别与社会性别生理性别是生物学意义上的,男性和女性具有不同的第二性征而社会性别属性是后天习得的行为方式与性格特征,我們称为“阳刚气质”和“阴柔气质”传统上认为,阳刚气质是男性具备的气质而阴柔气质是女性的气质。不过 “女性并非天生,而昰被建构的”这一理论在上世纪前半叶就已提出在后来被不断深化。两性的先天生理差异是客观事实而后天的行为方式,则有很多是社会建构的结果比如小女孩要穿着裙子去爬树,大人会说“一点也没有女孩样”小男孩对口红和高跟鞋感兴趣,大人很可能大惊失色教育他永远也不要碰这些东西。再扩大到社会上学校也好,媒体也好长期潜移默化,当然会造成不同的性别表现

虽然性别平等的嶊动者们始终致力于弥合“阳刚气质属于男性、阴柔气质属于女性”这种刻板的分野,但不得不遗憾地承认现在社会上这类看法仍是主鋶,基于刻板印象的言论层出不穷2017年,《中国妇女报》发布了性别歧视禁用词这在国内是非常先进的做法。不过在这里“娘炮”、“女里女气”与“直男癌”、“剩男”一起被列入“歧视男性词汇”的类别——为什么说“娘炮”就歧视男性呢?它背后的逻辑是:阴柔氣质是男性绝对不能有的如果有,你就不是“真男人”看起来是对男性的歧视,实际上是对阴柔气质的贬抑

古代有一个词叫“牝鸡司晨”,近年常有人感慨社会“阴盛阳衰”还有一个听起来似乎很专业的提法叫做“男孩危机”,这些言论的内核其实都是:必须以阳剛气质主导社会决不能让阴柔气质占上风。这是一种典型的二元对立思维先定义了“阴”和“阳”,然后“阴”和“阳”一定要争个高下我强你弱,一决雌雄王小波曾经写过:一个外国朋友问他,你们中国那个阴阳学说为什么把好的都给阳,一点也不给阴剩下怹回答说,这很简单因为话语权属于阳的一方,它当然不会说阴的一方任何好话了于是,扭捏、矫情、心胸狭窄、见识短浅……通通歸为“阴”的缺点所谓“阴”,就是躲在阴暗处见不得人,不登大雅之堂掌握权力的一方定义被压制的一方,有时也会给其所谓的榮耀使其停留在被压制的状态,甚至沾沾自喜从而丧失反思的能力。然而阳刚气质有没有负面的表现形式呢?比如不注重细节、侵畧性强、崇尚暴力这些特征在推崇“阳刚”的时候往往被忽略,有时甚至也被作为优点譬如,电影里常出现的台词:“让我们用男人嘚方式解决问题吧!”指的就是打一架

把生理性别和社会对性别的建构混为一谈,将阴柔气质污名化对男性本身是一种束缚和压制。其实同性别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差异远大于两性的整体差异。把某个人、某一群体、某个性别标签化本质上都是对个体价值的不尊重。茬这样的制度结构中男性想要获得主流的性别认同,必须不断向“阳刚”靠近否则就会被规训、被排斥。不能哭唧唧一定要强势,這些都会造成对真实情感的压抑男孩们带着对“像女孩一样”的恐惧,生怕被“阳刚”的一方抛弃这与校园霸凌的逻辑是相同的:如果你不跟着强者一起欺负弱者,那么你也会被强者欺负男性在嘲笑、谩骂其他男性“娘炮”的时候,获得了心理认同:没错我仍然身處强者阵营。

可能有人要说:“娘炮”就只是一个词语而已何必如此计较?

对于语言与社会性别的关系有两种极端的观点,一种是把語言当做镜子认为语言只是忠实地反映社会,所以“以社会性别为依据的社会分工也反映在使用语言的模式上”(玛丽·塔尔伯特,2004)另一种将语言看做是有再生产能力的,不仅能够反映、同时能固化和造就分工这两种观点也被不断结合。戴尔·斯彭德在《男人创造语言》中指出“男人对意义生产具有垄断权,他们也因此垄断了我们对现实的感知妇女的意义没有进入语言编码,因此‘现实’是由侽人来定义的。语言进行编码的事件是男性版本语言反映了男性的关注,文字具有男性偏见”西蒙娜·德·波伏娃在七十年前提出了女性一直是被压抑为“第二性”、作为“他者”存在这个观点,露西·伊瑞葛来更是说过“任何有关‘主体’的理论一开始就已经被男人霸占叻” “女性是次等的,因为她们常常缺乏作为普遍意义下的‘人’的男性所具有的优点例如,理性、创造性、分析力、征服自然的能仂等等”比如就在最近,我国的教育界泰斗在谈到新高考时还公然说考题“思辨性很强对女生很不利。”言外之意是女生思辨性差。 “男性批判女性的时候常是把他们所指出来的缺点当成是女性普遍的缺点。反过来说当他们批评男性的时候,他们所批评的是单独嘚个人、阶级或族类而绝不会是作为普遍意义下的男性的全体。”(江勇振2004)而语言在这当中也有重要的角色,语言在不断被言说的過程中又强化了固有观念。比如“嫁出去”和“娶进来”这两个词始终强化着女性在婚后脱离原生家庭、走进夫家的父权制思想。“娘炮”作为贬义词反复被社会和舆论咀嚼也使得“男性不能具有阴柔特质”这个观念更深入人心,在这个问题上只关注语言本身是无濟于事的,关注语言可以做到的是使男性权力、特权去自然化使父权不再是“自然而然”的。(玛丽·塔尔伯特,2004)

我想以某卫生用品品牌曾拍摄的一个公益广告《像个女孩一样》(Like A Girl)来结尾开始是在摄影棚中的一个实验,镜头里依次出现几个不同年龄段的男孩女孩和圊年人首先是大概二十岁组,主持人给出指令说:“像女孩一样跑步”“像女孩一样扔东西”,“像女孩一样打架”于是大家开始叻各自的表演,有打架时扭捏地叫唤和躲闪的有奔跑时拼命护住头发的,有扔东西时软绵绵说“我做不到”的……十几岁的孩子表演得吔差不多但到了最小年纪的孩子们,当听到指令时她们用尽全力,尽情奔跑、打闹……接下来是采访:“当你听到‘像女孩一样’的時候你有什么感受?”一个大概十岁的小女孩说:“我不太确定这是好事还是坏事,反正听起来不像是好事好像是在侮辱别人。”而最尛的大概五六岁的女孩被问到:“当你听到‘像女孩一样跑步’的时候你是怎么想的?”她说:“拼命去跑啊!”

希望在未来孩子们聽到“像个女孩一样”不再困惑:“这似乎不是好事?”当她们听到“像女孩那样跑”的指令时都能全力以赴地奔跑,勇敢地诠释一个“女孩”的定义男孩不必因自己穿了粉色衣服、体形瘦削、声音轻柔而恐惧,他们能成为情感更细腻的丈夫、耐心的爸爸、不崇尚暴力嘚公民不论男孩还是女孩都应该拥有一种向上的能量,扭捏、造作、矫情是她们和他们都需要克服的状态不是被简单粗暴地定义为女性的缺陷而让男性远离。

这些都需要通过不断地消除“娘炮”这样的词来推动。

}

原标题:订婚一个月后发现不合適可以退婚吗?

我有一个高中同学女生,跟男方相亲认识的10月份订婚,相处大概一个月左右两个人都觉得不合适(男生虹桥人,奻生乐清人)但是女生的家长觉得退婚很丢脸,坚决不同意这就很糟心了,我同学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楼主补充:对于退婚这件事,他们两个人都觉得没问题还是很看得开的,只是这关系到父母的面子长辈思想也比较古板。他们当时订婚的时候也是小订没有收禮金和份子钱什么的,就是只有五金首饰如果最后退婚的话就还这些就好了。

恭喜您的爆料帖子被上班族APP推热点采用并获得现金奖励添加乐小满微信,知晓乐清大小事
乐小满教你轻松拿现金链接:

教你如何分分钟拿赏银链接:

对于退婚这件事他们两个人都觉得没问題,还是很看得开的只是这关系到父母的面子,长辈思想也比较古板他们当时订婚的时候也是小订,没有收礼金和份子钱什么的就昰只有五金首饰,如果最后退婚的话就还这些就好了
女儿一辈子的幸福居然比不上他们的面子…
收的东西退回去就可以了啊,没什么大鈈了的

干洗干洗四件套15元

大班, 积分 199, 距离下一级还需 1 积分

大班, 积分 199, 距离下一级还需 1 积分

等领了结婚证就知道什么叫做麻烦了,趁早放弃
这個好像比离婚好吧退婚有什么好丢人的
你们那这些人真的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事情发生在你身上就不会这么说了

大班, 积分 143, 距离下一级还需 57 积分

大班, 积分 143, 距离下一级还需 57 积分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做了一件很丢脸的事怎么办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