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轻易被村上春树关于跑步忽悠了,跑步时到底该听什么音乐

在村上春树谈跑步时他到底谈了些什么 | 单读
我的图书馆
在村上春树谈跑步时他到底谈了些什么 | 单读
· 我们不需要介绍这本书,包括它闻名遐迩的标题。这个起始于雷蒙德·卡佛的经典句式,就跟村上春树跑步的照片一样,已经成为这个世界的消费主义符号的一部分。然而,就跟不少买跑步鞋的人从不跑步一样,尽管健身广告已经充斥世界。我们很多人仍然没有思考过,跑步对我们而言意味着什么?身体对于我们而言意味着什么?一个人的身、心和脑究竟有些什么样的关系?我们把这本书浓缩为几个问题,来看看村上春树对这几个问题的答案。日,首次在马拉松发源地希腊马拉松迎来全程马拉松比赛。1为什么选择跑步?跑步有好几个长处。首先是不需要伙伴或对手,也不需要特别的器具和装备,更不必特地赶赴某个特别的场所。只要有一双适合跑步的鞋,有一条马马虎虎的路,就可以在兴之所至时爱跑多久就跑多久。网球可不能这样,每次都得专程赶到网球场去,还得有一个对手。游泳虽然一个人就能游,也得找一个适宜的游泳池才行。我关店歇业之后,也是为了改变生活方式,便将家搬到了千叶县的习志野。那一带当时还是野草茂密的乡间,附近连一处像样的体育设施也没有,道路却是齐齐整整。因为自卫队的基地就在附近,为了方便车辆来去,道路建得很是完备。恰好我家近处有一个日本大学理工学部的操场,大清早那儿的四百米跑道可以自由地(或说擅自地)使用。因此,在众多体育项目中,我几乎毫不犹豫地——也许是别无他选——选择了跑步。某种程度上,我也许是主动追求孤独。这是一把锋利的双刃剑,回护人的心灵,也细微却不间断地损伤心灵的内壁。这种危险,我们大概有所体味,心知肚明。唯其如此,我才必须不间断地、物理性地运动身体,有时甚至穷尽体力,来排除身体内部负荷的孤绝感。起跑后12公里处,一个劲地奔跑在漫长而起伏的马拉松市内的路上。2跑步时想些什么?跑步时我大体听摇滚,偶尔也听听爵士。不过考虑到同跑步的节奏匹配,我觉得作为伴跑音乐,摇滚最让人满意,像红辣椒、街头霸王、贝克乐队,或者是克里登斯清水复兴合唱团、甲壳虫之类老音乐。节奏越简单越好。如今许多跑者一面听着 iPod一面跑步,而我还是喜欢用惯了的 MD。与iPod相比,MD略略显得机身偏大,信息量却远远要少,但对我来说已经足够。现时的我,还不想将音乐和电脑搅和到一起,就像不将友情、工作和做爱搅和到一起一样。每每有人问我:跑步时,你思考什么?提这种问题的人,大体都没有长期跑步的经历。遇到这样的提问,我便陷入深深的思考:我在跑步时,究竟思量了些什么?老实说,在跑步时思考过什么,我压根儿想不起来。我跑步,只是跑着。原则上是在空白中跑步。也许是为了获得空白而跑步。即便在这样的空白当中,也有片时片刻的思绪潜入。这是理所当然的,人的心灵中不可能存在真正的空白。人类的精神还没有强大到足以坐拥真空的程度,即使有,也不是一以贯之的。话虽如此,潜入奔跑着的我精神内部的这些思绪,或说念头,无非空白的从属物。它们不是内容,只是以空白为基轴,渐起渐涨的思绪。我陷入了类似自动驾驶的状态。这么继续跑下去,只怕过了一百公里我还能跑。听上去颇有些怪异:跑到最后时,不仅是肉体的苦痛,甚至连自己到底是谁、此刻在干什么之类,都已从脑海中消失殆尽。这理当是十分可笑的心情,可是我连这份可笑都无法感受到了。在这里,跑步几乎达到了形而上学的领域。仿佛先有了行为,然后附带性地才有了我的存在。我跑,故我在。日,佐呂间湖100公里超级马拉松比赛。图为村上在55公里处的最后一站换过衣服后,挑战高低起伏最大的一段路线。3跑步意味着什么?跑步对我来说,不独是有益的体育锻炼,还是有效的隐喻。我每日一面跑步,或者说一面积累参赛经验,一面将目标的横杆一点点地提高,通过超越这高度来提高自己。至少是立志提高自己,并为之日日付出努力。我固然不是了不起的跑步者,而是处于极为平凡的——毋宁说是凡庸的——水准。然而这个问题根本不重要。我超越了昨天的自己,哪怕只是那么一丁点儿,才更为重要。在长跑中,如果说有什么必须战胜的对手,那就是过去的自己。当受到某人无缘无故的非难时,抑或觉得能得到某人的接受却未必如此时,我总是比平日跑得更远一些。跑长于平日的距离,让肉体更多地消耗一些,好重新认识自己乃是能力有限的软弱人类——从最深处,物理性地认识。不管怎样,反正得坚持跑步。每日跑步对我来说好比生命线,不能说忙就抛开不管,或者停下不跑了。忙就中断跑步的话,我一辈子都无法跑步。坚持跑步的理由不过一丝半点,中断跑步的理由却足够装满一辆大型载重卡车。我们只能将那一丝半点的理由一个个慎之又慎地不断打磨。见缝插针,得空儿就孜孜不倦地打磨他们。我试着看向自己的内部,就如同窥视深深的井底。那里看以看到爱心么?不,看不到。看到的只有我的性格。我那个人的顽固的、缺乏协调性的,每每任性妄为又常常怀疑自己的,哪怕遇到了痛苦也想在其中发现可笑之处的性格。我拎着它,就像拎着一个古旧的旅行包,踱过了漫长的历程。我并不是因为喜欢它才拎着它。与内容相比,它显得太沉重,外观也不起眼,还到处绽开了线。我只是没有别的东西可拎,无奈才拎着它徘徊彷徨的。然而,我心中却对它怀有某种依依不舍的情感。我凝神注目,试着窥视身体内部,企图看清存在于彼的东西是什么形态。然而如同我们好似迷宫的意识,我们的身体也是一个迷宫,处处是黑暗,处处有死角,处处有着无言的启示,处处有两意性在等候着我们。日,佐呂间湖100公里超级马拉松比赛。图为97公里时,村上穿过稚原生花园。5跑步与创作跑过二趟全程马拉松便会明白,在比赛中胜过或负于某个特定的人,对跑者来说并不特别重要。普通跑步者中,许多人都事先设定个人目标——这一次我要在多少多少时间之内跑完全程 ——然后再去挑战赛事。假如能在这个时间内跑完全程,就算 “达成了某项目标”,即便未能在预想的时间内跑完全程,只要有了业已尽力的满足感,或是为下次比赛奠定了些基础,抑或有了某种类似重大发现的东西,大约也算大功告成吧。换言之,在跑完全程时,能否感到自豪或类似自豪的东西,对于长跑选手而言,可能是最重要的。同样的说法也适用于写作。小说家这一职业,至少对我来说,是无所谓胜负成败的。书的销量、得奖与否、评论的好坏,这些或许能成为成功与否的标志,却不能说是本质问题。写出来的文字是否达到了自己设定的基准,这,才至为重要;这,才容不得狡辩。别人大概怎么都可以搪塞,自己的心灵却无法蒙混过关。在这层意义上,写小说很像跑全程马拉松,对于创作者而言,其动机安安静静、确确实实地存在于自身内部,不应向外部去寻求形式与标准。我写小说的许多方法,是每天清晨沿着道路跑步时学到的,自然地,切身地,以及实务性地学到的。应将自己追问到何处为止?何种程度的休养才是恰当的,而多少又是休息得过分?到何种程度才是妥当,而到什么程度又是狭隘?外部的风景该撷取多少为好,而内心的世界又该挖掘多少为妙?对自己的能力应该相信多少,又该对自身有多少怀疑?假使当初我改行做小说家的时候,没有痛下决心开始跑长跑,我的作品恐怕跟现在写出来的东西有很大的不同。究竟会如何不同呢?我可不知道。不过差异肯定存在。值得庆幸的是,集中力和耐力与才能不同,可以通过训练于后天获得,可以不断提升其资质。只要每天坐在书桌前,训练将意识倾注于一点,自然就能掌握。这同前面写过的强化肌肉的做法十分相似。每天不间断地写作,集中意识去工作,这些非做不可——将这样的资讯持续不断地传递给身体系统,让它牢牢地记住,再悄悄移动刻度,一点一点将极限值向上提升,注意不让身体发觉。这跟每天坚持慢跑,强化肌肉,逐步打造出跑者的体型,乃是异曲同工。给它刺激,持续。再给它刺激,持续。这一过程当然需要耐心,不过一定会得到相应的回报。“现在是坚忍地累积奔跑距离的时期,所以眼下还不必介意成绩如何,只消默默地花上时间累积距离。想跑快点就适当地加速,不过就算加速也为时甚短,只想将身体感受到的愉悦尽量维持到第二天。其要领与写作长篇小说一般无二。在似乎可以写下去的地方,果决地停下笔来,这样第二天重新着手时便易于进入状态。欧内斯特·海明威好像也说过类似的话:持之以恒,不乱节奏,对于长期作业实在至为重要。一旦节奏得以设定,其余的问题便可以迎刃而解。然而要让惯性的轮子以一定的速度准确无误地旋转起来,对待持之以恒,何等小心翼翼亦不为过。”《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书内插图。6跑步与人生倘如我认为自己是一个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人,也许就会在途中因为苦痛而崩溃。“自己”这一存在的确在这里,与之相伴,“自我”这一意识也在。然而我努力将它们看作“便宜的形式”。这是一种奇妙的思考方式、一种奇妙的感觉,因为这是拥有意识的人试图去否定意识。我不得不将自己驱赶进无机的场所里去,即便只是一小步。我本能地悟出,唯有如此,才是存活下去的唯一出路。在肉体上是痛苦的,在精神上,令人沮丧的局面有时也会出现。不过痛苦对于这一运动,乃是前提条件般的东西。不伴随着痛苦,还有谁来挑战铁人三项赛和全程马拉松这种费时耗力的运动呢?正因为痛苦,正因为刻意经历这痛苦,我才从这个过程中发现自己活着的感觉,至少是发现一部分。我现在认识到:生存的质量并非成绩、数字、名次之类固定的东西,而是含于行为之中的流动性的东西。只是我想,年轻的时候姑且不论,人生之中总有一个先后顺序,也就是如何依序安排时间和能量。到一定的年龄之情,如果不在心中制定好这样的规划,人生就会失去焦点,变得张弛失当。与和周遭的人们交往相比,我宁愿优先确立能专心致志创作小说的、稳定和谐的生活。我的人生中,最为重要的人际关系并非同某些特定的人物构筑的,而是与或多或少的读者构筑的。稳定我的生活基盘,创造出能集中精力执笔写作的环境,催生出高品质的作品——哪怕只是一点点,这些才会为更多的读者欢迎。而这,不才是我作为一个小说家的责任和义务,不才是第一优先事项么?这种想法今日依然未有改变。读者的脸庞无法直接看到,与他们构筑的人际关系似是观念性的。然而我一仍旧贯,将这种肉眼看不见的“观念性”的关系,规定为最有意义的东西,从而度过自己的人生。 “人不可能做到八面玲珑,四方讨巧。”说白了,就是此意。不过细想起来,这种生来易于肥胖的体质,或许是一种幸运。比如说,我这种人为了不增加体重,每天得剧烈地运动,留意饮食,有所节制。何等费劲的人生啊!然而倘使从不偷懒,坚持努力,代谢便可以维持在高水平,身体愈来愈健康强壮,老化恐怕也会减缓。什么都不做也不发胖的人无须留意运动和饮食。并无必要,却去寻这种麻烦事儿做的人,为数肯定不会太多,因此这种体质的人,每每随着年龄增长而体力日渐衰退。不着意锻炼的话,自然而然,肌肉便会松弛,骨质便会变弱。什么才是公平,还得以长远的眼光观之,才能看明白。重要的不是同时间竞争。能胸怀何等的充足感跑完四十二公里,能何等地享受自身,这些,恐怕今后将有重大的意义。我将去欣赏与评价无法以数字表现的东西,还将探索与以前大相径庭的自豪。本文摘自村上春树《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如欲购买,敬请输入 跑步- END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单向空间的21本好书
发表评论:
馆藏&24457
TA的最新馆藏跑步时,该听点儿什么?
  随着天气越来越热,衣服也越穿越少,身上的赘肉也藏不住了,不锻炼不行了,于是痛下决心:跑步去!   每一个热爱运动却不经常运动的人,心中都存有一幅美好的画,那画卷每每展开,都会唤醒她沉睡的身体,鼓舞她怠惰的斗智,激励她快快行动起来!   我心中珍存的愿景,是由村上春树勾勒出来的,他曾向《明镜》周刊记者描述那些在查尔斯河畔晨跑着的哈佛女生:“她们慢跑时迈着长长的步子,戴着iPod耳机,金发马尾辫在背后摇来荡去,整个身体都熠熠生辉。”   多美的画面,让人看罢立马就想去跑两步!而这段话最打动我的,不是“金色马尾辫”――我有黑色的,不过它们跑起来只会让人想到“马尾扫蝇虻”――而是:听着音乐去跑步!   音乐是最佳的跑步伙伴,只要有音乐相伴,即使跑步的时间再长,也不会厌倦;即使不那么美丽的风景,也会显得别具风情。对于像我这样外行的跑步者来说,跑步,就是为了移动着听音乐!   于是,在一个清新而明快的早晨,我戴上耳机,握好手机,(手机里面有二百多首歌,足够我跑完一场马拉松的),开始了向往已久的晨跑。为了庆祝自己终于步入运动者行列,我特别选择了最爱的歌,林志炫Live版的《烟花易冷》,作为开跑陪伴。   歌声响起之前,有一段静场,正适合我做一做跑前的准备工作,然后清冷悠长的林氏唱腔起,我长出一口气,跑了起来――这首歌林志炫唱的是百转千回,柔肠寸断,我跑的是呼哧带喘,狼狈不堪,跑步累,在歌的旋律中寻找与我的跑步节奏相契合的节拍更累,就好像在梅花桩上行走那么难!唯一相契合的一瞬间:当林志炫唱到“那死(史)册温柔不肯”时,我的步子刚好踏在“死”音上,好像一脚踩死一只小虫,心中有点儿小得意。   可是最影响我跑步情绪的,还不是踩不到音乐节拍上,而是戴的是普通耳机,不是运动耳机,所以跑起来它总是掉落、掉落,一气之下,我拔下耳机,改听外放音乐,嗯,舒服多了!   可远处走来一位遛弯的大妈,她正在用手机放送着歌曲,那歌声老拉风了:“老婆最大呀老公最二/你要答应我不许找小三儿……”艾玛,这是什么节奏啊?!我急忙关掉自己的手机,低头从她身边跑过去,“年轻的情儿呀老来的伴儿/我想要为你生个小孩儿”――别说,这首广场舞主旋律《老婆最大》倒是很适合慢跑的步频……   后来才知道,不是什么样的音乐都适合跑步时听:英国的运动心理学家通过研究发现,每分钟的节拍数(BPM)在120-140之间的音乐是运动的首选,因为这样的节奏与人的心跳速率吻合,能让跑步者产生“美的感觉”,而如果运动节奏与音乐旋律同步,可以让运动者需氧量减少7%,而激励感强的音乐具有消除疲劳的功能,能将耐力提高15%。   据说,埃塞俄比亚长跑运动员格布雷西拉西耶之所以能创造世界纪录,就是因为他根据爵士乐天王约翰?保罗?拉尔金的歌曲《Scatman》来把握节奏,这首歌非常符合他的目标步频。   该怎样测定一首歌的BPM值呢?比利时的运动专家们认为:如果想跑步加速,就听嘻哈音乐,如果想跑步减速,就选爵士乐,总之,旋律变化多端的曲子适合悠闲地跑,强音、重音明显的曲子适合痛快地跑;   村上春树的选歌法是:跑步训练时听摇滚乐,像“疯街传教士”,而慢跑时听有着简单而自然节奏的歌曲,像“清水合唱团”。酷爱跑步的“五月天”乐队主唱阿信,曾在自己的博客中公布了一份“跑步歌单”:有“枪花”“Mr Big”“Magic Power”的歌,还有“五月天”自己的歌,(好像兜里揣着小镜子一样自恋嘛,阿信也承认“感觉怪怪的,有点儿担心在路上会跟着唱起来”),还有阿信担当制作人的歌手叮铛、SHE的歌,跑步时因为有这些歌的陪伴,阿信说:“枯燥的时光,转变成了曼妙的旅程”,不过,旅程中闪现出的“广告牌”,有一点点煞风景。   还有跑友将可选择的跑步音乐分为三类:快歌、劲歌和紧拉慢唱的歌,如果用咖啡来比喻的话:快歌是香浓的摩卡,劲歌是灌顶的Espresso,紧拉慢唱的歌是顺滑的拿铁。有喜欢“拿铁”的跑友,选张震岳的《就让这首歌》来跑步,在短短的3分47秒之内,随着歌词的递进起伏,经历了跑的小憩、蓄势、加速、调整、冲刺、放松的全过程,他由此总结:“一首富于故事或情绪变化的歌曲,能让人跑出‘情节’来”。   然而,并不是只有听着歌曲,才能跑出“情节”。斯诺克天才奥沙利文也是一位跑步爱好者,有一天,他实在找不到该听的音乐,就摘掉耳机,而不戴耳机的跑却给了他不一样的感受,让他明白:”出去跑步的意义在于聆听鸟鸣,感受脚撞击地面的节奏,这对我是一种心理治疗。”   在那天晨跑的后半段,我虽然关掉手机,音乐却没有消失,反而更加丰盈,因为自然的乐音渐次地朝我涌来:风拂叶片的沙沙声、鸟戏枝头的啁啾声、车行远路的辚辚声,而我落在地面的脚步声像节拍器上打出的拍子,将这些乐音写成一部“清晨跑步曲”,倾听着天然的乐段,我仿佛身处宁静之地,怡然地享受着跑步之旅……
系统分类:&>>&  相信大家都应该知道前段时间冯小刚导演喊话王健林,还跟王思聪在微博交战,其实为的是他的新作――《我不是潘金莲》。那么,这部电影到底怎么样呢?
  说真的我还没看过这部电影。但我知道这部电影的编剧是刘震云作家,电影也是根据他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来。关于刘震云,曾看到奥运官网对他的采访,还记得问的是体育精神和他的作家身份有什么联系。刘震云回答道:“体育锻炼对于我,我觉得已经成为我特别好的,密不可分的。直到现在,我每天还要跑5千米。我从15岁,一直跑,从不停息。”
  其实,刘震云一直被称为中国的村上春树,不单单他们都是大作家,重点在于他们都是跑步爱好者(咦?看来跑步界的能手都是作家出生?)。村上也写过一本有关跑步的书,书名是《当我谈跑步时 我谈些什么》。
  相信很多人在跑步时会听音乐吧,村上也不例外,他在此书中写到在跑步时会听满匙爱乐队的歌,并说这是令人心平气和的音乐。呃……但这是一个摇滚乐队啊……(黑人问号
  了解村上的人应该明白,这是他一贯的套路。就在这本书的前言村上写到:“有一句箴言说,真的绅士,不谈论别离了的女人和已然付出去的税金。”正当我觉得此话还挺有意思的时候,村上却又马上接了一句:“此话其实是谎话,是我适才随口编造的,谨致歉意。”明白了吧?大作家的话也并不能轻信!
  那么,正经的说,村上听的音乐到底适不适合跑步时听。首先是上文中的满匙爱,例如他们的“Do you believe in magic”“you didn’t have to be so nice”还是可以听听的,但“Day dream”这种类型的歌就会偏blues一点,固定的和声,固定的和弦,还时不时传出几声慵懒的小号声,听着真的像是在做白日梦。
  (The Lovin' Spoonful 乐队)
  The beatles也是村上非常喜欢,常在书中提及的。个人认为披头士的歌并不适合跑步时听,举几首歌分析一下好了。“Eleanor Rigby”,采用的是多利亚调式,是一首弦乐八重奏。层次感强,并采用大量断音,无论从歌词还是旋律上来看都是一首悲伤孤独的歌曲。“Maggie Mae”是一首收录在“Let it be”的民谣,披头士四人来自利物浦工人区,小时候作为工人阶级尤其看不惯资产家(列侬为代表),所以长大成名后自然也要宣扬一下家乡的美名。虽然这首歌只有短短的40s,但背后却有很多故事。
  还有一支村上非常喜欢的乐队The Beach Boys。个人觉得和满匙爱差不多,类似“California dreaming”这一类确实旋律比较欢快,节奏也不错,听着会让人感到轻松。而其他的歌可能更适合去海边或开车时听吧。
  (The Beach Boys)
  尽管都是一些摇滚乐队,但是毕竟是60年代的,当时的音乐更多传递的是创作的缘由,曲子背后的故事,而现在的人跑步时更倾向于听一些适合自己跑步节奏的。
  那么下面给大家推荐一些跑步时适合听的乐队歌曲(个人向):快节奏的朋克和摇滚乐,例如greenday,sum41,simple plan,coldplay或是节奏明快的hippop,例如maroon5,one republic。
  (Maroon 5 主唱 Adam Levine)
  --------------------
  最后来推荐几款适合跑步时佩戴的耳机~
  (一)
  就在一个多礼拜前,小米发布了他们的首款蓝牙运动耳机。
  这款耳机专为运动爱好者设计,从外观看就像是两个迷你手环,重量仅17.8克,微调整式耳挂设计,亲肤材质和纳米喷涂,生活式防水防汗,MEMS硅麦克风和音量键分离互不影响也减小了线控体积,按键寿命超5万次。
  音乐方面采用动圈喇叭单元和金属复合振膜,独立音腔结构。
  110毫安聚合物锂电池,播放音乐可续航约7小时,待机约11天(280小时),而且充电10分钟就能听歌1小时。
  蓝牙4.1连接技术,支持自动降噪、高清通话,可以3秒快速连接手机,最多能连接两部手机,有效范围10米。
  价格方面也比较亲民,149元。
  (二)
  下面这款也是我个人非常喜欢的,高颜值的代表JBL Reflect BT Sport。
  JBL Reflect系列最大特点是采用了人体工学的硅胶耳套,稍带弯角的设计可以更好地贴合人的耳朵。在线材上采用了涂有跑鞋上常用的反光材料。
  另外,作为运动耳机,JBL Reflect也采用了短线设计,并且附赠了一个延长线材。方便用户在不同场合使用。
  (三)
  最后推荐的是很多音乐爱好者的信仰索尼WS413(索尼大法好啊!)
  索尼WS413可谓是专为运动而生的耳机。
  WS413耳挂部分设计经过了优化,佩戴更加的舒适,稳固。内置4G/8G存储空间,支持3分钟快速充电,可以持续播放一个小时。不管是在2米深的水中,还是在低温酷暑,又或者是在海水中都可以使用。
  此外还设有“环境音”模式,保障户外运动的安全。在环境音模式下,听音乐的同时也能听到周遭环境的声音,能避免了误撞行人、交通事故等意外,夜跑党的福音啊~
  --------------------
  村上春树说,他在跑步时,会毫无由来的浮想往事,有时也会有关于小说的灵感浮上脑际,但几乎不曾思考正儿八经的事儿。
  跑步是一种放空自我的运动。在这段空白的时间,该听什么,该想什么,或许还是要取决于跑步对每个人会产生怎样的意义吧。
  作者:茂凯
  音乐学作曲专业大四狗,超百赞就露脸给你们看
  * 本文首发于有马型格(ID:mashangzhuangbei),欢迎关注~
  (有马体育系头条号签约作者。)
  欢迎关注有马体育微信公众号ID:youmatiyu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和你一起爱体育。 每天推送故事、评论、装备、视频,倾力呈现...您的位置: >
村上春树的12条跑步哲学
发表日期: 19:59 来源: 编辑: 点击:次
日本现代小说家村上春树的名言,村上春树的12条跑步哲学。村上春树因他的长篇小说《挪威的森林》引起“村上现象”。
,日本现代小说家,生于京都伏见区。毕业于早稻田大学第一文学部演剧科,亦擅长美国文学的翻译,29岁开始写作,第一部作品《且听风吟》即获得日本群像新人奖,1987年第五部长篇小说《挪威的森林》引起&村上现象&。其作品风格深受欧美作家的影响,基调轻盈,少有日本战后阴郁沉重的文字气息,被称作第一个纯正的&二战后时期作家&,并被誉为日本80年代的文学旗手。
村上春树的12条跑步哲学
1、坚持的哲学
萨默赛特&毛姆写道:&任何一把剃刀都自有其哲学。&大约是说,无论何等微不足道的举动,只要日日坚持,从中总会产生出某些类似观念的东西来。我也衷心地想对毛姆的观点表示赞同。
所以作为一个写作人,抑或作为一个长跑者,就跑步来写些个人的、点点滴滴的文字,还公开出版的形式发表出来,也算不得太过离经叛道。
2、输赢的哲学
一开始我就打过招呼,说我不是好胜厌输的性格。输本是难以避免的。谁都不可能常胜不败。在人生这条高速公路上,不能一直在超车道上驱车前行。然而不愿重复相同的失败,又是另一回事。从一次失败中汲取教训,在下一次机会中应用。尚有能力坚持这种生活方式时,我会这样做。
3、独处的哲学
希望一人独处的念头,始终不变地存于心中。所以一天跑一个小时,来确保只属于自己的沉默的时间,对我的精神健康来说,成了具有重要意义的功课。
至少在跑步时不需要和任何人交谈,不必听任何人说话,只需眺望周围的风光,凝视自己便可。这是任何东西都无法替代的宝贵时刻。
4、自由的哲学
请允许我说一点私事。觉得&今天不想跑步&的时候,我经常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你大体作为一个小说家在生活,可以在喜欢的时间一个人待在家里工作,既不需早起晚归挤在满员电车里受罪,也不需出席无聊的会议。这不是很幸运的事儿么?
与之相比,不就是在附近跑上一个小时么,有什么大不了的?于是脑海里浮现出满员电车和会议的光景,再度鼓舞起士气,我就能重新系好慢跑鞋的鞋带,较为顺利地跑将出去。
&是啊,连这么一丁点事儿也不肯做,可要遭天罚呀。&话虽然这么说,其实心中有数:甚多的人,认为与其每天跑一个小时,还不如乘着拥挤不堪的电车去开会。
5、初心的哲学
下次参加全程马拉松,我要回归初心,从零出发,发奋努力;周密地训练,重新发掘自己的体力。将每一颗螺丝都仔细拧紧,看看究竟能跑出什么样的结果来。这就是拖曳着痉挛的脚步蹒跚在寒风中、被许多人超过时,我心中想的事情。
6、磨炼的哲学
当受到某人无缘无故(至少我看来是如此)的非难时,抑或觉得能得到某人的接受却未必如此时,我总是比平日跑得更远一些。跑长于平日的距离,让肉体更多地消耗一些,好重新认识自己乃是能力有限的软弱人类&&从最深处,物理性地认识。并且,跑的距离长于平日,便是强化了自己的肉体,哪怕是一点点。
发怒的话,就将那份怒气冲着自己发好了。感到懊恼的话,就用那份懊恼来磨炼自己好了。我便是如此思考的。能够默默吞咽下去的东西,就一星不剩地吞咽进体内,在小说这一容器中,尽力改变其姿态形状,将它作为故事的一部分释放出去。
7、享受的哲学
想就河流作一番思考,还想就云朵作一番思考,然而心中却是空空。我在自制的小巧玲珑的空白之中、在令人怀念的沉默之中,一味地跑个不休。这是相当快意的事情,哪还能管别人如何言说?
说起坚持跑步,总有人向我表示钦佩:&你真是意志超人啊!&说老实话,我觉得跑步这东西和意志没多大关联。能坚持跑步,恐怕还是因为这项运动合乎我的要求:不需要伙伴或对手,也不需要特别的器械和场所。人生本来如此:喜欢的事自然可以坚持,不喜欢的怎么也长久不了。
8、打磨的哲学
每日跑步对我来说好比生命线,不能说忙就抛开不管,或者停下不跑了。忙就中断跑步的话,我一辈子都无法跑步。坚持跑步的理由不过一丝半点,中断跑步的理由却足够装满一辆大型载重卡车。
我们只能将那&一丝半点的理由&一个个慎之又慎地不断打磨。见缝插针,得空儿就孜孜不倦地打磨它们。
9、超越的哲学
跑步对我来说,不独是有益的体育锻炼,还是有效的隐喻。我每日一面跑步,或者说一面积累参赛经验,一面将目标的横杆一点点地提高,通过超越这高度来提高自己。至少是立志提高自己,并为之日日付出努力。
我固然不是了不起的跑步者,而是处于极为平凡的&&毋宁说是凡庸的&&水准。然而这个问题根本不重要。我超越了昨天的自己,哪怕只是那么一丁点儿,才更为重要。在长跑中,如果说有什么必须战胜的对手,那就是过去的自己。
10、完美的哲学
世上时时有人嘲笑每日坚持跑步的人:&难道就那么盼望长命百岁?&我却以为,因为希冀长命百岁而跑步的人,大概不太多。怀着&不能长命百岁不打紧,至少想在有生之年过得完美&这种心情跑步的人,只怕多得多。同样是十年,与其稀里糊涂地活过,目的明确、生气勃勃地活当然令人远为满意。
跑步无疑大有魅力:在个人的局限性中,可以让自己有效地燃烧&&哪怕是一丁点儿,这便是跑步一事的本质,也是活着(在我来说还有写作)一事的隐喻。这样的意见,恐怕会有很多跑者予以赞同。
11、灵肉和谐的哲学
所谓艺术行为,从其最初的缘起,就内含不健康的、反社会的要素。我主动承认这一点。唯其如此,作家(艺术家)之中才会有不少人,从实际生活的层面开始颓废,抑或缠裹着反社会的外衣。这完全可以理解。这样一种姿态,我决不会予以否定。
然而我以为,如若希望将写小说作为一种职业持之以恒,我们必须打造出一个能与这种危险(某些时候还是致命)的毒索对抗的免疫体系。如此才能正确而高效地对抗毒性较强的毒索,换言之,才能建构较为宏伟的故事。
打造这种自我免疫体系,并将其长期维持下去,必须拥有超乎寻常的能量,还须想方设法谋取这种能量。但除却我们的基础体力以外,何处能获取这种能量?
12、小确幸哲学
也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事。在东京每天早晨健身跑时,常常与一位美丽的年轻女子交臂而过。一连几年如此,自然而然地就熟识了,相遇时便互相微笑致意,然而因为腼腆,始终不曾交谈过,连对方的名字也一无所知。
不过每天早上和她相遇,却是当时的我小小的喜悦之一。连这么一点小小的喜悦都没有,要每天坚持跑下来,可不容易。
本文由整理编辑,转载请注明来源,链接地址:
健身励志文章精彩图文推荐: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喜欢慢跑。村上的那本书也看过,特别欣赏。
为了保持健康,我开始跑步,每天凌晨4点起床,写作4小时,跑10公里。 我是那种容易发胖的体质。我妻子却无论怎么吃也胖不起来。这让我时常陷入沉思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2590247',
container: s,
size: '250,250',
display: 'inlay-fix'
健身励志文章阅读排行
健身励志文章推荐阅读
80后励志网全站最新更新
网站已备案|备案号:滇ICP备号-2}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村上春树跑步经典语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