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良曾资助多少银元资助第一届奥运会运动员多少

张学良抓体育花重金请外教 曾补助刘长春30元
从完全由外国人操办到中国人自己筹备,从全部是男选手到出现了女子比赛项目,从分区比赛到采用按省、市行政区划参赛,新中国成立前的全国运动大会一步步地发展着。辽宁是我国体育强省,在1993年举行的“七运会”上曾以44块金牌名列金牌榜第一位。但是在上世纪30年代以前,辽宁体育在全国成绩单上还是一片空白,甚至被嘲讽为“关东体育白帽子”。不过,在1930年举行的第四届全国运动大会上,辽宁体育一鸣惊人,在田径和游泳赛场上大放光彩,一举摘掉了这顶“白帽子”。 □半岛晨报、海力网记者张洪骏●时间:日~10日●地点:杭州梅东高桥运营操场●主办方: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比赛项目:男子田径、全能、游泳、足球、篮球、排球、网球、棒球,女子田径、篮球、排球、网球●参赛人员:14个省、7个特别市和华侨共22个单位的1500余名运动员大连印记从观摩到参赛,大连运动员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在这届运动会上,后来闻名华夏的大连名将刘长春初露锋芒,一人夺得4枚金牌,而大连史家四兄妹中的老大史兴隆,也以两枚金牌证明了大连这座海滨城市在游泳上的传统实力。日本田径队大连击败法国队张学良加大投入欲比高低1928年9月,皇姑屯事件发生两个月后,日本和法国在大连举行了一场田径对抗赛。张学良派二弟张学铭率队到大连观战。日本田径竟然一举击败法国队,张学铭后来感叹:“日本人的体格还不如我们,竟然能战败法国田径队,太让人惊讶了,可见民族并非没有力量,现在我们应该效仿日本,在体育运动方面加大投入,这样才能达到世界水平。 ”兼任东北大学校长的张学良决心在体育上与日本人比一比高低,当时就邀请日、法两队到沈阳进行对抗赛。因为日程安排原因,只有日本队前来参赛。比赛在沈阳的小河沿运动场进行,中国观众达两万余人。因为当时的中国田径还很落后,无法与日本人抗衡,张学良派专人将日本选手的撑竿跳高及其他一些动作拍摄下来,让东北大学的运动员学习研究。刘长春1909年出生于大连,自幼就喜欢体育活动,14岁时参加中日小学生田径对抗赛,就获得100米、400米冠军。 18岁参加中华青年会举办的第六届中华陆上运动大会时,他的百米成绩已经提高到11秒。也就是在这一年,他被东北大学吸收,进入体育系学习,开始了他终身从事的体育事业。张学良800两白银聘外教刘长春30元补助吃小灶为了提高运动员水平,张学良一方面选拔有才能的运动员,一方面多召开运动会,锻炼队员。1928年10月,冯庸大学主办了东三省联合运动会,同时邀请法国优秀运动员到沈阳作示范表演。 1929年,当轮到东北主办第14届华北运动会时,比赛场地就安排在了东北大学运动场。参加这次比赛的有中国北方的八个省、100余所学校的2000余名运动员。就是在这次运动会上,代表东北大学参赛的刘长春,百米跑出了10秒8的优异成绩,令全国体育界异常兴奋,也引起了张学良的注意。有体坛名人发表感想称:“有此短跑,何愁不能与日、菲并驾齐驱呢? ”当时的远东运动会,主要是中、日、菲参加。1929年10月,张学良又把日本、德国国家田径队邀请到了沈阳,举行中、德、日三国田径对抗赛。当时的德国田径队是1928年第九届奥运会田径大户,仅次于美国而位居世界老二。这是东北田径运动员一个极好的锻炼机会,张学良还投入25万元巨资,在沈阳北陵建了一处带有钢筋水泥看台、可容纳三万观众的体育场。在这次田径对抗赛中,刘长春在100米比赛中,以一肩之差落后于德国名将彦鲁特拉比尔,战胜了另一名德国短跑健将。在200米比赛中,刘长春以半步之差落后于德国选手雄芝毕曼,将日本选手冈健次、吉冈龙德、今井等人甩在身后。比赛之后,张学良力邀德国田径队队长布齐留在东北大学任教,月薪800两白银,配有两匹马、一辆小轿车。布齐是当时世界5000米纪录保持者,技术功底深厚而且全面。在教刘长春起跑时,他能扶住刘长春的腰部一起奔跑。有了好教练,张学良对刘长春更加寄予厚望,他让当时的副校长刘凤竹专门给刘长春加小灶,每月特发补助费30元。辽宁首次参加“”差点把田径赛冠军“包”了1930年4月,新中国成立前的第四届全国运动大会在杭州举行,辽宁首次派出123名运动员参加,骨干是以刘长春为首的一批东北大学的学生。他们的目标是展现辽宁的体育实力,摘掉那顶充满讽刺意味的“关东体育白帽子”。辽宁运动员在田径和游泳两项比赛中表现出色。因为在训练中腿部肌肉拉伤,刘长春带伤上场,连夺男子100米、200米、400米短跑3项冠军,并分别以10秒8、22秒8、52秒6的成绩创造了这三个项目的全国纪录。此外,刘长春还和队友配合,夺得4×400米接力金牌。后来为了纪念刘长春所获得的优异成绩,杭州市把通往田径场的大马路定名为“长春路”,刘长春由此名扬全国。刘长春的精神鼓舞了队友,辽宁选手在全运会上夺了个满堂彩。田径赛除了800米得了亚军外,从百米到万米,冠军统统被辽宁队囊括。除了刘长春的3个个人冠军,姜云龙、赵德新分别获得1500米和10000米第一名,张龄佳的十项全能独领风骚。在这次大会上,东北大学学生创造了两项全国男子接力新纪录,夺得6项全国田径第一,辽宁田径队最终以49分的成绩,甩掉“关东体育白帽子”,名列第四届全国运动大会第一。除了田径,辽宁游泳健将史兴隆一人独获440码和1英里自由泳两项冠军。辽宁运动员一举成名,震动全国,捧回了张学良专门捐赠大会的刻有“祖国后盾”四个大字的银盾。杭州大捷使辽宁第一次登上了全国田径的冠军宝座,刘长春、姜云龙、赵德新、张龄佳等辽宁运动员入选中国代表队,参加了1930年5月在日本东京举行的第九届远东运动会,书写了东北体育史上光辉的一页。辽宁长跑第一人赵德新是大连人曾经追火车,号称“赵万()米”在这届运动会上,还有一名大连运动员创造了新的全国纪录,他就是第一个获得全国长跑冠军的赵德新。赵德新1902年出生于大连金州登沙河姜家堡子赵家屯,后来,从普兰店公学堂考入旅顺师范学堂。赵德新在小学的时候就擅长跑步。在普兰店公学堂上学时,从家里到学校有45里路,他经常跑步往返。在金州,曾流传着一个“赵万米”的故事。赵德新有一次到金州办事,要回家的时候,正好看到金州开往城子坦的火车启动。赵德新拔腿就追,咬着火车不放,足足跑了一百来里地,火车到登沙河车站的时候他也正好到达。“赵万米”的名字从此叫响。1929年,赵德新考入东北大学。 1930年,赵德新代表辽宁省参加了在杭州召开的第四届全运会,以35分36秒2的成绩创造了当时的全国万米跑纪录,成为大会“五英雄”之一。赵德新个人总分列第三,为辽宁省代表队取得团体总分第一名作出贡献。后来,他还代表中国参加第九届远东运动会。1932年后,赵德新回大连任教。在大连秋月公学堂任国文教员期间,他汇集课本中疑难词语注释成册,印发供各地师生参阅。 1941年调大连教科书编辑处,他用3年业余时间,编纂出一部实用汉语字典。半岛晨报、海力网记者张洪骏第二届“民国全运会”●时间:日~22日●地点:北京天坛●主办方:北京体育竞进会筹办,实际负责人为基督教北京青年会干事侯格兰德●比赛项目:男子田径、篮球、棒球、网球、足球、排球●参赛方:华东、华南、华西、华北四部,共96名运动员“二运会”参赛选手不足百人旧中国第二届全运会由1912年成立的北京体育竞进会主办,不过实权仍操控在外国人手中。当时的实际负责人是大会秘书长侯格兰德,他的另外一个身份是基督教北京青年会干事。运动会的一切文件,也还是使用英文。这届运动会全国分为华东、华西、华南、华北4部参赛,运动员分别佩戴黄、红、白、绿色标带以示区别。当时正值辛亥革命不久,时局动荡,因此参赛运动员比第一届少,只有96人,是历届“全运会”规模最小的一届。作为比赛场地的北京天坛体育设备简陋。第一天,到场观看的观众约有1.5万人,第二天却大大减少。与上届比赛相比,这次运动会增加了排球和棒球两项。最终,华北队获田径、篮球、棒球、排球和网球双打冠军,总分第一,华东队获足球冠军、华南队获网球单打冠军。半岛晨报、海力网记者张洪骏第三届“民国全运会”●时间:日~24日●地点:武昌阅马场●主办方:熊希龄、张伯苓等9人组成筹备委员会●比赛项目:男子田径、足球、篮球、网球、排球、棒球、游泳,女子篮球、排球和垒球●参赛方:华东、华南、华西、华北、华中五区13省和马尼拉华侨团体,运动员500多人“三运会”中国人夺回领导权旧中国第三届运动会由中华业余运动联合会筹办,熊希龄、张伯苓等9位名人组成委员会,中国业余体育会秘书长葛雷担任技术顾问。在全国反帝浪潮推动下,中国人夺回体育领导权。这届全运会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体育洋人办”的格局,只有游泳及棒球裁判由4名洋人担任。另外,量度也一律由英制改为公制。这届比赛首次接纳了女运动员参赛,还增设了童子军、器械操和国术表演。五万余名观众观看了开幕式。本届运动会事先组织了30余次预选赛。最终华北队以113分的总分位居首席,华东队和华中队,分别以108分和28分列第二和第三位。 半岛晨报、海力网记者张洪骏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阅读: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xiaobai]
热门搜索:
排名球队胜/负胜率/胜差
排名球队胜/负/平积分
排名球队胜/负/平积分
排名球队胜/负/平积分
排名球队胜/负/平积分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张学良为什么三次去大连?三次资助又给了谁?
张学良与赵一荻1947年5月于台湾井上温泉。  钩沉:张学良与大连的不解之缘  28日大连日报沈阳特约记者实地踏访,给大家展示了如今张氏帅府的现状,而今天的版面,我们特约的大连史志专家为大家揭示的是一个完整的张学良与大连鲜为人知的事儿;同时也让大家了解一下张学良在台湾的幽居生活……  张学良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叱咤风云的人物,但很少有人知道,张学良与我们大连结下了许多不解之缘,曾三次来到大连,还曾三次向大连伸出了大爱之手。  来连
  第一次 1922年,张作霖被推举为东三省保安总司令,为了同北京政府抗衡,宣布东三省实行“联省自治”,与北京的北洋政府断绝一切关系,积极扩军备战。他为了扩大军事力量,成立了陆军整理处,任命张学良为参谋长;从国外购进飞机,成立航空大队,任张学良为东北航空处总办兼任航空学校校长。  日本关东军为了笼络年轻的张学良,多次邀请他到旅顺观光游览。由于当时其父张作霖与日本人的特殊关系,张学良为了应付日本人之请,于1923年12月间,从沈阳来到旅顺,访问关东军司令部。日本关东军陪同他参观日俄战争遗址、遗迹,并向他宣扬日本军队的力量,张学良听后只是一一点头应付着。当参观中日甲午战争遗址、遗迹时,张学良在听了日本关东军的介绍后却反驳说:今天的中国已经不是甲午战争时的中国,今天的中国军队已经同甲午战争时的中国军队不一样了。其爱国、反帝、图强的思想昭然若揭,令当时在场的日本关东军陪同人员深感震惊。  第二次 1925年11月,奉军第三军团副军团长郭松龄不满张作霖穷兵黩武,与冯玉祥达成消除战祸、实行民主等密约,通电与奉系决裂。郭松龄将其所部改称东北国民军,在国民革命军的援助下,东北国民军很快就占领了营口,剑指沈阳。张作霖在军事形势危急的状况下,向日本关东军求救。关东军派飞机对郭松龄军阵地进行狂轰滥炸,并派出军队协同奉军作战,郭松龄兵败被杀。  事后,张作霖为了答谢关东军,特别委派其子张学良前来旅顺拜访关东军。张学良与郭松龄友谊深厚,在郭松龄举兵的时候,他反对讨伐郭松龄,提出了谈和的主张。郭松龄兵败被俘后,他又想方设法营救郭松龄,最后无果而终。这次营救郭松龄行动的失败,令张学良心情郁闷,从此染上了抽大烟的恶习。也就是这次营救活动,为张学良与其父的宠臣、被东北三省军政人士称其为“杨督办”的亲日派头目杨宇霆和时任京奉铁路局局长、掌管东北经济命脉的常荫槐结下了恩怨,为以后的“杨常”事件发生埋下了伏笔。因此,这次到旅顺本来是他不愿意做的事,但是为了父亲的情面,不得不委屈自己第二次来到被日本强占下的旅顺。  第三次 1926年3月,奉天省长王永江为反对张作霖第三次用兵关内,上书无效,退出政界,返回故里。王永江,金州人,曾先后任奉天省财政厅长,东北三省官银号督办。期间,他仅用三四年的时间就还清了大笔积债,而且结余1000余万元。他还先后创办了奉天纺织厂、东北大学(兼校长)、修建沈海与洮昂铁路,被誉为“理财能手”。张作霖执意要王永江出山助政,而王永江却坚不答应,经过多人劝说也未能奏效。无奈之下,张作霖委派张学良,以探病的名义,由沈阳乘火车到金州,面见王永江,婉言劝其出山,协助其父大业。张学良与王永江进行了长时间的谈话,王永江告诉张学良自己从政的目的就是为了发展东北的经济,改善东北老百姓的生活,但是自己的报复却无法实现,对张学良的请求他不能答应。这次谈话,使张学良对东北政局有了新的认识,为他日后“易帜”(与国民政府统一)打下了思想基础。  资助  小学 张学良将军非常重视教育事业,1927年,他将其父留给他的3000万元捐献了出来,成立了“汉卿教育基金”,先后在辽宁全省建立了36所新民小学。大连地区在庄河就有3所,其中步云山乡的新民小学现已改为庄河市步云山乡中心幼儿园,其当年的校舍现在尚存。建在庄河镇的新民小学,现如今经拆迁翻建已成为庄河实验小学。  刘长春 出生在大连的刘长春是大连人民熟悉的中国现代体育先驱,著名运动员。他自幼显露短跑才能,中学时100米成绩达11秒,成为优秀短跑国手,得到张学良的特别爱护和栽培。1932年,为了粉碎伪满洲国政府强派其出席第十届奥运会的阴谋,刘长春发表严正声明:“我是中华民族炎黄子孙。我是中国人,我只代表中国,决不代表"满洲国"出席第十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张学良闻讯甚慰,资助刘长春以中国唯一运动员代表,首次参加了在美国洛杉矶举行的第十届奥运会。  周文贵 大连的爱国民族资本家周文贵1875年生于旅顺,出身贫寒,早年以赶马车为生。1911年,大连油坊业兴起,周文贵办起了顺兴炉,研制成螺旋式铁质榨油机,出油率成倍提高,大连和东北各地油坊争相订购。顺兴炉于是得到发展,职工增至300余人。1912年,顺兴炉扩大为顺兴铁工厂后,职工总数超过1300余人。周文贵遂成为大连最有名气的华商企业家。1912年,周文贵在哈尔滨开设振兴机器厂。1916年在哈尔滨举行的“反对二十一条爱国储金大会”上,当场用钢刀将自己的左手无名指上节砍断,血书“储金救国、勿忘国耻”8个大字,发言激昂,令人感动,并在会上毅然献出现金3万元,作为首倡,以表明个人抗日爱国的决心。周文贵这些爱国言行和善举经媒体报道后,引起张学良的关注。  日本殖民统治当局见顺兴铁工厂越办越大,威胁着日资企业,企图挤垮顺兴铁工厂。1920年以后,周文贵被迫到瓦房店复州湾开办煤矿。虽日本殖民当局百般限制,更以武力相威胁,甚至下令满铁停止为周文贵的煤矿运煤,使周文贵开办的煤矿大量的煤因运不出去堆积如山,发生自燃。周文贵损失惨重,但周不为所屈。张学良得知此情况后,立即捐献给周文贵汽车两辆,用于运输煤炭。1927年5月,周文贵不幸遇难。其煤矿欠下大笔外债,难以偿还,张学良得知后又慷慨捐款帮助煤矿平了债务。(大连史志专家 王军)    这是1947年的夏天。张学良适应了新竹山里的生活,他在住所附近种菜,一是为了贴补“家用”,二是为了怡情解闷。有时候,赵四小姐也会和他一起关照这些蔬菜。  在阳明山半山腰的路边可看见一个并不起眼的小楼,这里曾软禁过张学良将军。如今成为台北市北投区知名的景观餐厅“禅园”,以将传奇人物张学良的日常生活化为一道道简约淡雅的佳肴而闻名。  钩沉:链接?张学良在台湾的日子  蒋经国为张学良两选宅址  自1936年西安事变,张学良亲自陪送蒋介石到南京后,张学良便开始了漫长的幽居生活。起初,出于战事和安全的需要,张学良的囚住地点一直变换不定:1937年初,张学良被囚禁在奉化溪口的雪窦山;1938年秋,又迁徙贵州修文县;1946年11月,张学良被骗解到台湾新竹井上温泉;1949年,搬至台北近郊的阳明山;1961年秋,当张学良被解禁后,在台湾北投新建了一座小别墅。  在这五次幽禁地点的变换中,前三次都是蒋介石一手安排策划的,后两次却是蒋介石的大儿子精心选定的。如果说前三次囚住地点的选定出自蒋介石便于“严加管束”和“必须高度安全”的目的;那么后两次,蒋经国为张学良选定住址似乎更多的是出于对张学良的友情、敬慕和爱戴。  为此,蒋经国着实费了一番脑筋。他觉得新址必须符合以下条件:环境幽美,离台北较近,交通顺畅。经过一番考虑之后,蒋经国为张学良选定了台北北郊的阳明山。拿定主意后,特地邀请张学良到阳明山勘访。望着满山葱郁的树木,点缀其间的亭台楼阁,张学良表示非常满意,认为在此生活对修身养性、研读学问大有好处。最终,蒋经国在阳明山庄附近,选中了一幢别墅送给了张学良。  尽管得到蒋经国的关照,但居住的阳明别墅毕竟远离台北市区,稍显偏僻。“严加管束”禁令解除的时候,张学良经常的出游探访也使他感到因居住地偏远带来的不方便。当蒋经国又来探访的时候,张学良不失时机地谈到迁居的想法。他提出因为年事已高,居住偏远,与朋友往来非常不方便等原因,希望在城郊附近选择一块地点,由他自己出资盖幢房子,以便搬下山去居住,这就是地处台北市西郊的北投复兴三路70号。(摘自《世纪风采》)  张学良的幽居岁月  张闾蘅是张学良五弟张学森的女儿,1948年,母亲带着张闾蘅姐妹先去了台湾,寿夫人则搭乘天津解放之前的最后一个航班离开,辗转一年以后才到台湾。到台湾后,家人便听说张学良已被送到台湾关押,可是关在哪里,什么消息都没有。  根据张学良日记记载,1946年11月,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他和赵一荻被秘密从重庆转移到了台湾,自此进入了更秘密的幽禁。他们被国民党军统局幽禁的第一站是新竹县井上温泉,住的是日本人设计建造的木板房,旧式木板房里只有简单家具,冬天潮湿阴冷,夏天稍遇大雨便四处漏水。周围都是台湾山地原住民,他们平时不能随便越过警戒线。井上温泉与外界只有一条公路,路面损坏严重,如果遇到暴风雨,人和车都无法通行。  张闾蘅回忆,直到1961年9月,大伯才在“当局”批准下,与家属见面。而这一面,他与寿夫人及弟弟张学森等亲人之间,整整隔了25年。此时张学良的“自由”仍有限,来往朋友除了家人,只有张群、张大千等几家可以走动。“大伯每次外出都要提前报告,出门时,总是两辆车,前一辆是大伯、大妈,跟随的一辆就是便衣特务或警卫。他在外头不可以随便跟生人讲话,否则会被警告。有时大伯在外面会被人认出来,那些人或者想问候他,或者好奇,但一靠近,马上被身边的那些便衣拦住。”  大伯曾跟我们提起,他在上世纪30年代就拥有自己的私人飞机,甚至自己驾驶飞机到南京开会,可当年风云一时的“少帅”,眼下连基本自由都没有。他内心的痛楚,是言语无法表达的……”(摘自《三联生活周刊》)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02/23 09:2802/21 14:2502/20 16:0702/20 02:5802/19 19:1802/19 14:3002/17 01:5502/16 13:10
感谢您的参与!查看[]
股票/基金&您所在的位置:
& 内地院线 & 正文
《一个人的奥林匹克》首映 侯咏携主演“寻根”
日11:19  
 关舒柳 
侯咏、李兆林、郭家铭昨日出席首映式
&三人在东大欣赏照片 杨晟坤 摄
北京奥组委支持拍摄,国际奥委会主席雅克·罗格题写英文片名,的导演侯咏执导,、、、甘当配角……什么样的影片有这么大的力量?
昨日下午,以“奥运第一人”刘长春为主角的影片在沈阳东北大学举行了首映式。导演侯咏携主演李兆林、到场与东大学子见了面,并就影片的故事和背景与学子进行了交流。
背景:“奥运第一人”是个东北汉
【记者解读】《一个人的奥林匹克》讲述的是中国短跑运动员刘长春第一次出现在奥运赛场上的故事。值得我们骄傲的是,作为第一个代表中国参加奥运会的运动员,刘长春1909年11月出生于辽宁大连河口(今甘井子区凌水镇河口村),是个不折不扣的东北汉子!
1929年,第14届华北运动会在沈阳举行,以东北大学预科生报名参赛的刘长春一举打破100米、200米和400米3个短跑项目的全国纪录,其中100米10秒8的纪录与1928年第9届奥运会的百米纪录相同,刘长春一战成名。后来,日本当局许以高官厚禄,要他代表“伪满”参加第10届奥运会,妄图利用他的成就提高“伪满”声誉,对此,他的答复是在关内的《大公报》上发表声明予以拒绝。1932年,刘长春在爱国将领兼东大名誉校长张学良的资助下,作为中国体育代表团惟一的一名成员,首次参加了第10届洛杉矶奥运会。在当时,他的实力早已具备了世界水平,但由于25天的长途跋涉导致他的体力和运动能力都下降了很多,结果未能在奥运会上取得理想成绩。比赛结束后,刘长春还因为路费不够而无法回国,后来在当地华侨的捐助下才回到了祖国。
《一个人的奥林匹克》虽然是一部小制作影片,但因其故事极具特殊性和励志性,并赶在北京奥运会之前上映,在很短的时间里就引起了各方关注。此外,片中出现的刘长春当年参加奥运会时的珍贵历史图片也引发了不少观众的兴趣。
因为刘长春首次代表国人征战奥运的个人成绩并不是很好,所以影片的最后一个镜头定格在了冲破险阻的刘长春站在奥运起跑线上。这样的情节设置也获得了观众的普遍认可。
【现场关注】昨日,出席首映式的导演侯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因为刘长春是在接受了张学良的资助后才得以参加奥运,所以,剧组一开始就决定要把外景拍摄地设在沈阳东北大学的校园里,“可是我们到这里来之后才发现,东大旧址已经‘面目全非’。”侯咏说,“再加上影片制作经费出现了问题,最后我们只好放弃。”
记者了解到,此片是侯咏执导的首部体育题材影片。由于影片投资小,刘长春去洛杉矶参加奥运会的过程只能在大连一所新建的学院内拍摄,而片中所需的2000余名外籍群众演员最后也不得不缩减成200多个。“因为找不到那么多外国人,只好把有限的外籍群众演员安置在近景,远处不露脸的还用中国演员。这部影片有些遗憾,但总体来说还不错。”侯咏告诉记者。
看点:片中配角都是明星大腕
【记者解读】在这部投资较小的奥运电影中,饰演刘长春的李兆林还是个刚从中戏毕业的新人,当然谈不上是什么明星。但令人惊讶的是,为他配戏的却都是大家熟知的明星大腕:饰演张学良的胡军、饰演刘长春父亲的孙海英,和也都在片中出演角色。
此外,为影片演唱主题曲的是成龙、、姿和。
【现场关注】记者了解到,侯咏本来是属意“飞人”刘翔来饰演刘长春的,但最后还是选择了新人李兆林。
对此,侯咏解释:“选择李兆林就是因为他没名气,新演员比较省心,而且会遵从剧组的安排,另外,新面孔也可以让观众观影时更关注人物本身。李兆林本身的性格和刘长春很像,他很刻苦,而且也有运动员经历。主角用了新人,那么按照惯例的做法,‘绿叶’就尽量选择大家熟悉的演员,这样会比较有卖点。”
刚毕业就能担任影片主角,还饰演了如此重量级的人物,新人李兆林昨天出现在东大学子面前的时候还有些诚惶诚恐。他透露,为了演好刘长春这个角色,他有一段时间不吃饭,每天就是跑步,结果一周下来,体重就掉了40斤。
说到自己现实中的短跑速度,李兆林坦承:“比一般人快,比运动员慢。有一次我们拍戏时随便测过一次,我的百米成绩大约是11秒25。”昨天影片放映结束后,李兆林的精彩表现赢得了东大学子的广泛认可。
昨天,剧组成员还在东大参观了刘长春当年的照片展。对于这些照片,李兆林并不陌生:“影片拍摄前,我一直在看刘长春的照片,我觉得,越是长久地看着他,越能从心灵上接近这个英雄。”&&
[责任编辑:lunarliu]
更多关于“”的新闻
( 09:58:43)
( 09:06:55)
( 10:10:51)
( 08:41:18)
( 16:13:16)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第一个奥运会教练-青岛新闻网
第05版:特别关注
&&&&&&&&&&
第一个奥运会教练
  带领刘长春第一次出征奥运会  1932年,中国首次派遣运动员参加在洛杉矶举行的第十届奥运会。当时,宋君复在东北大学体育系任教,听到中国要参加奥运会的消息时“夜不能寐”,找来刘长春训练100米、200米的短跑。万事俱备时,国民政府却不愿意出资,幸有张学良的资助才使中国代表团成行。说是代表团,其实一行只有三人:领队郝更生、教练宋君复和队员刘长春。  日上午,宋君复和刘长春从上海乘坐邮轮“威尔逊总统号”前往美国。途经日本长崎港时,轮船靠岸让游客上岸休息购物。为了抗议日本对中国东北的侵略行径和在东北建立傀儡政权,宋君复和刘长春、郝更生三人拒绝踏上日本的本土。经过21天的颠簸,他们一行终于到达洛杉矶,受到海外华人、华侨的热烈欢迎。刘长春曾经在日记里这样记录当时的情形:“经过中国街时,汽笛乱鸣,惊起同胞,群表欢迎……抵各巷口时,以救火车式喇叭开路,行人车马,为之驻足。”  奥运会于7月30日下午开幕。中国代表团由六人组成:刘长春执旗前导,沈嗣良、宋君复以及中国留学生和美籍华人刘雪松、申国权、托平。刘长春原本打算参加100米、200米、400米三个项目的比赛,但是因为旅途劳顿放弃了400米。7月31日,刘长春在100米、200米预赛中位于小组的第五、六名,未能取得决赛权,但他以我国第一位参加奥运会的选手而留名于中国奥运会史。赛后,刘长春自己总结说:“失利原因,概航海劳顿,缺少联系所致……”闭幕后,宋君复与刘长春应当地华人、华侨的邀请参加了主题为“九·一八”事变的影响的讨论。为了让与会者明白事情的始末以及原因,宋君复成夜准备材料,并且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宋君复一行参加奥运会,张学良曾慷慨解囊送了8000银元,但刘长春非常节俭,一直舍不得用。在8月1日的日记中,他写道:“外国按摩家来,问宋君复先生按摩否。宋云甚佳,佳则佳矣,一元五角美金就此没了。”有几次观看比赛,人家要求购票入内,他也舍不得买。但在前往奥运会的美国“威尔逊总统号”轮船上,为了显示尊重西方礼节和不被他人小看,宋君复出手阔绰,刘长春特别在日记中写道:“宋先生付侍者美金六元。”这相当于当时的奥运会运动员三天的伙食费。显然,宋君复想借此维护中国人的尊严。  他在青岛建了中国首座“奥运场馆”  宋君复从洛杉矶回国后,深深意识到了中国体育的落后。中国要摆脱“东亚病夫”的帽子,必须“强民体”,可是整个中国都没有“奥运样式的体育场”,怎么调动人们的运动热情?看到洛杉矶体育场围墙呈锯齿堡状,气势磅礴,他就在回来后找到了洛杉矶体育场的图纸,然后按照原来四分之一的大小,复制了体育场。  1933年6月末,中国第一座“奥运”建筑——青岛体育场,在宋君复的大力参与与倡导下完成了。值得一提的是,青岛体育场采用了当时最为先进的跑道——400米篮曲式跑道,直道8条,弯道6条,它的出现结束了国内的直线跑道的历史,成为一场革命。  青岛体育场建成后,国内许多重大赛事都在此举办。刘长春就曾经在青岛第一体育场参赛,夺得100米、200米两项冠军,证明他确实是国内顶尖的短跑选手。  从此至以后的将近半个世纪,中国再没有出现过像青岛体育馆这样的“奥运样式的体育场”。  曾在青集训第十一届奥运会运动员  1936年,时任国立山东大学体育部主任的宋君复教授作为第11届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田径组主要负责人,曾率部分运动员在国立山东大学(现中国海洋大学鱼山校区)操场进行赛前集训,直到现在,海洋大学体育场前还立有纪念石碑。  崔乐泉在《中国近代体育史话》一书中记载道,“日至8月20日,在青岛山东大学还曾举行过‘全国体协暑期训练班’。这个训练班是为迎接第十一届奥运会而进行的运动员集训。”而宋君复当时就是在现在海大最早的体育场训练员。刘长春也专门从东北来到青岛,接受恩师宋君复的指导并参加了1936年在柏林举行的第十一届奥运会,可惜还是没有进入决赛。相比于第一届运动会,中国无论是派出的参赛人数、参赛项目都要多很多。据相关资料记载,1936年柏林奥运会中国派出的代表团有运动员69名,参加了田径、游泳、举重、拳击、自行车、篮球和足球6个大项的比赛,除符保卢一人通过撑杆跳高及格赛(决赛中也被淘汰)外,其余均在预赛中遭淘汰。中国运动员尽管在正式竞赛项目中战绩不佳,但武术表演令西方人看得发呆,特别是双人对练深受观众欢迎,引起了极大的轰动,扬了国威。  本报记者&&贾&臻&&  (本文资料由市档案馆提供,本报记者编辑整理)  参加第十届奥运会的宋君复(右)与刘长春(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张学良曾资助多少银元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