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七里庄有教马虹传统陈氏太极拳马虹的吗?

陈氏太极拳一代宗师马虹老师简介
岁高龄的老人,全无老者之态,舞动拳脚更是身形矫健,虎虎生威,气势饱满,变幻莫测。讲述拳理,学问之深,学识之博,令人折服。炯炯的眼神,红润的面色,鹤发童颜,既有文人的儒雅、学者的风范,又兼武人的豪侠,好一派精神,好一种气概。
  这位长者就是石家庄市政协机关离休老干部马虹同志。离休前马虹同志曾任石家庄市政协文史委员会副主任。现任石家庄市武协副主席、石家庄市陈式太极拳研究会会长、河南温县国际太极拳年会组委会副秘书长、北京中国民间武术家联谊会副会长。
1994 年被国际太极拳年会评审委员会评为中国当代 13 名太极拳大师之一。马虹同志还是陈式太极拳第十一代传人。
  马虹原名郭毓堃, 1945 年考入保定河北师专,入学当年即加人中共地下党组织,由于当时工作的需要化名马虹。 1948
年毕业于华北联大中文系,后长期从事文字工作。他从一介书生,长期从文,晚年成为武术大师,名扬海内外,退休之后生活更加充实,事业更加辉煌。追寻他传奇般的人生道路,非常耐人寻味,颇可给人启迪。
&&&&&&&&&&&&&&&&&&&&&&&&荒唐的年代&&
特殊的机遇
长期从事教育、文化、编辑工作和诗歌等文学创作,长年繁重的脑力劳动,曾使马虹体弱多病,胃病、过敏性鼻炎、慢性肾炎、关节炎和严重神经衰弱,晚上常常失眠,多方求治无效。受一位老中医指点,
1962 年起马虹开始学练太极拳。几年后,周身疾病不治而愈,他深感太极拳的神妙。
&&& “ 文革 ”
期间,马虹被戴上 “ 走资派黑秀才 ” 的帽子,挨批斗,被关押,遭殴打,下放 “ 五七干校 ”
劳动改造,在逆境中,太极拳给了马虹第二次生命,成为他的精神支柱。马虹辗转从河南省图书馆借到一部陈鑫 ( 年 )
所著《陈氏太极拳图说》。陈鑫在拳论中所阐释的太极拳哲理,使马虹豁然达观,钻研太极拳拳理拳法成了他唯一的寄托。在 “ 劳动改造 ”
的间隙,在数九寒天的夜晚,他一个字一个字的抄写。 20
多万字、几百幅插图、四线装的《图说》,全部原原本本抄录和描绘下来,手指累肿了也不肯停歇。
年,马虹由 “ 劳动改造 ” 转为被 “ 挂起来 ”
。许多老同志想不通,非常苦闷、气愤。而马虹却认为正好给了他一个钻研太极拳的好机会。当时,他对太极拳的探究,发展到对太极拳的痴迷。他决心寻踪探源拜名师,练就一身真功夫。
1972 年夏天,他专程奔赴北京,叩开了陈式太极拳第十代传人 陈照奎 先生的家门。
  陈照奎是名震京华的陈式太极拳第九代传人 陈发科 先生的爱子,自幼受
陈发科先生口传身授,严格习练由陈长兴至陈发科一脉相传的太极大架、老架、低架拳法。并将这套陈氏历代秘不外传的拳法公布与众,使之广泛流传开来。那时,陈照奎
先生处境也十分艰难, “ 文革 ” 期间教拳被称作 “ 四旧 ”
,他刚从上海被赶回北京,不敢公开教拳,躲在北京东郊一个非常偏僻的小树林里带学生。那儿距马虹所住的旅馆有十几里路程,为了学好这套好拳,马虹每天清晨
4 时准时到场,脚上打了血泡,走路一拐一拐,但他从不缺课。 陈照奎 先生对马虹始终如一的刻苦精神十分赞赏。他曾对上海的学生万文德说:
“ 北方的学生,我最喜欢马虹。 ”
&&&&&&&&&&&&&&&&&&&&&&&&&&&&&&&&&
艰苦的历程&&
意外的收获
  陈照奎为马虹的至诚所感动,答应他每天晚上到家里学拳。 1973 和 1974 两年夏天马虹再次赴北京跟 陈照奎先生学拳,被
陈老 先生收为弟子。
  马虹每天要打二三十遍拳,晚上腰酸腿疼,连上床都困难,但仍坚持咬着牙把老师当天教拳笔记记下来。马虹以艰苦顽强的意志、刚毅进取的精神,
,一连 9 年追随 陈照奎 先生,先后三上北京,两下河南,并 3
次将老师请至家中,居家授艺,师徒同床共眠,日夜切磋,苦苦学练。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陈照奎先后向马虹传授了易见功天的家传低式老架太极拳,以及太极拳的各项基本功练法、推手、单式练法、技击用法、丹田内转功法、以及拆拳讲劲等家传的精湛技艺。
9 年时间,马虹所做学拳笔记五册达 30
多万字。他悉心体悟老师教诲,忠诚而严格地保持老师的拳风拳貌,精研拳理,尽得陈式太极拳理拳法的奥妙,取得了丰硕成果。他打的拳,舒展之中有团聚之意,紧凑之中有开展之功,把陈式太极拳所具有的刚柔相济、轻沉兼备、对称和谐、开合相寓、顺逆缠绵、松活弹抖、快慢相间、拳走低架的特点融汇得浑然圆通,演绎的淋漓尽致。
“ 万物正反相生,如果没有当年吃的苦,也就练不成这套拳 ” 。回顾自己学拳的经历,马虹概括了四句话: “
荒唐的年代,特殊的机遇,艰苦的历程,意外的收获 ” 。这是一位成功者的深刻体会,是他人生道路极富哲理的深入总结。
&&&&&&&&&&&&&&&&&&&&&&&&&&&&&&&
做师做明师&&
教拳交朋友
年,陈照奎 先生去世后,马虹 怀着对 老师的感恩之情,发誓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珍爱这套拳架,保证原汁原味地传给后人。
  教拳要教明白拳,为师要做明白师。马虹离休 17 年,潜心体悟,处处留心,倾力于太极拳的研究。
  一次游苏州园林时,见一悬匾上书 “ 清能早达 ” 四字。他凝神细思,心有所悟: “
清者,水澄澈也,与浊相对;达者,到也,明白通晓也。 ”
他想,不论做什么事,领路人路线必须清楚,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传拳的人,不明拳理拳法,以其昏昏,使人昭昭,不仅不能早达,反而会走弯路,误人歧途。他积自己数十年学练太极拳的体验,深知要练好拳法,涉及多方面的修养。他说:
中国的太极拳,博大精深,理精法密,哲理性很强,内涵极其丰富。它的拳理拳法与中国传统文化一脉相承。从其拳理到拳架,从其拳架到用法,从一招一式的外形到内劲,处处都离不开太极阴阳学说,离不开《易》学,离不开传统兵书,离不开传统医理和力学,乃至传统的美学。所以,钻研此技者,不仅要在实践中刻苦下功夫,而且更要在其基本理论上下功夫。
为阐明拳法拳理,他用书法艺术做比 “ 秉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出焉;阴阳既生,形势出焉。 ”
这虽是东汉蔡邕《九势》中讲述书法艺术的境界,打拳也是同样道理。他强调说: “ 古人云: ‘ 循理以求道,落其华而收其实 ' 。 ‘
一时之强弱在力,千古之胜负在理 ' 。练太极拳同样以理为先。 ”
马虹讲拳,旁征博引,把弘扬太极拳深厚的文化神韵和丰富内涵,当作自己神圣的使命。
  马虹教拳从来都是把学生当朋友,学生有困难,他都热情帮助。四川一位学生父母双双患重病住院,他听说后立即寄去一笔钱。一位退休女工,孩子做心脏手术花费较多,他便解囊相助。马虹教拳门徒众多,到他家里求教者络绎不绝,办学习班也甚多,但他从来不计报酬。
  在太极拳培训班上,马虹把有医学专长的学生请到台上当老师,讲解剖学、经络学。他在台下当学生,认真做笔记,还帮着擦黑板,学生们都从中感受到老师的人格魅力。
  在教拳中,马虹常对学生们说: “ 教拳、交心、交朋友,练拳、练体、练人格。财富并非永久的朋友,只有朋友才是永久的财富。 ”
这种博大的胸怀和人格魅力赢得学生们的信任和爱戴。
  在马虹的精心教诲下,他的学生许多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1994
年在马虹被国际太极拳年会评审委员会评为中国当代十三名太极拳大师之一的同时,他的弟子、天津高足张广泰也被评为太极拳名师。张广泰的弟子们也身手不凡,在国际太极拳交手比赛中获得冠亚军和第二名,并在天津市太极拳比赛中摘取了所设
30 块金牌中的 17 块。马老数十年传拳讲学,已是桃李满天下,拳艺遍五洲。当代武派太极拳名家、《武魂》杂志编委 吴文翰先生赋诗赞他:
“ 七旬老叟胆气豪,周游列国不辞劳,放眼太极满天下,大器晚成功最高。 ”
&&&&&&&&&&&&&&&&&&&&&&&&&&&&&&
夕阳无限美&&
为霞尚满天
  作为一名 1945 年入党的老共产党员,从市政协机关岗位退下 17 年的老干部,马虹同志的精神和生活都十分充实。
  练太极拳不只是人体外部形体的运动,而且还促进人的五脏六腑,经络气血的运动,是内外兼练、性命双修、形神兼备的一种最佳运动形式。
  通过练拳,马虹不仅个人受益匪浅,而且通过热情的传播这套拳,还给众多的学员带来健康的福音,例如:湖南学生赵杰多年来被血吸虫病后遗症所缠磨,非常苦恼,练陈氏太极拳一年以后,完全康复;江西学生邱爱风长期患过敏性哮喘,久治不愈,跟马虹的徒弟杨海林练陈氏太极拳
8 个月,疾病消除;吕凤珍跟 马虹 老师练拳 7
年之后满脸雀斑消失了;孙贵生久治不愈的美尼尔氏症再也不犯了;患心脏病多年的赫喜荣身体康复了,为肥胖而苦恼的王丽,练拳半年体重减掉四十斤,高兴极了;多次习惯性流产的张小绿练陈氏太极拳一年多,安全顺利地生下了白胖的儿子。受益的学生与老师感情更深了,他们以各种形式向
老师表达感谢之情。马虹每到一个地方传拳讲学结束临别时,都有几十名弟子到车站、到机场送行,场面非常感人。 1998 年 10
月,马虹乘夜车离开湖南娄底时,深夜里上百人不约而同地来到车站送行,师生恋恋不舍,车上车下一片激情,有许多学员哭了,感动得列车员也掉下眼泪。
  从 1962 至 2004
年,马虹练拳传拳已达四十二年。几十年来,为传播这套太极拳。造福社会,他不辞劳苦奔波于祖国二十多个省市和香港特区。直传学员达九千余名,间接再传学员则不计其数。马虹不断收到各地反馈的感激之情。对此,马虹深有感触地说:
“ 我现在才体会到人生的价值不在于名望和钱财,而在于给别人带去快乐和健康。学员们对我感激的表述,正是我感到幸福的时刻。 ”
  近几年来,马虹还不断应邀到美国、加拿大、新西兰、意大利、马来西亚等国讲学教拳,并为来自瑞典、瑞士、荷兰、以色列、俄罗斯、新加坡、奥地利等国的陈式太极拳迷传拳授艺,使众多的海外拳迷和友人通过学拳,了解中国并热爱上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一位意大利拳迷说,我们喜欢陈式太极拳,是为了学到真正的东方人生哲理。
  为继承和发展陈氏太极拳,近年马虹先后编著出版了《陈式太极拳体用图解》、《陈式太极拳技击法》、《陈式太极拳拳理阐微》、《陈式太极拳拳照图谱》。他的几部著作,在台湾出版了繁体字版,意大利出了外文版。受到国内外广大读者的欢迎。在他的文论中,首次提出和剖析的太极拳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涉及到传统养生学、传统哲学、传统医学、传统军事学、传统美学,其理至清,文妙论深。他的诸多论著,把陈式太极的拳谱、拳法、拳理进行了全方位的深入阐释,其理论思辩独到而深刻,为陈氏太极的继承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也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可贵贡献。&&&&&&&
  修炼太极拳同时是一个理想人格、精神境界的修炼过程。马虹学识渊博、拳架正宗,海内外声望极高,深受同行尊崇,弟子敬仰,但他时刻保持着谦虚谨慎的作风。他风趣地说:
“ 我练太极拳有三大收获,一是赢得一个健康的身体;二是交了一大批好朋友 ( 他把学生当朋友 )
;三是借教拳之机饱览了祖国大好河山和异域的迷人风光。 ” 他常说: “
我虽然学的是陈氏太极,但我一不姓陈,二是半路出家,没有什么真功夫,只不过是把跟 陈照奎 老师学得一点东西原原本本地奉献社会而已。 ”
朴素的话语透露出一个老共产党员、老干部、名重天下的太极大师、著述丰厚的学者的坦荡胸襟。我们衷心祝愿老人家更加健康长寿,事业更加辉煌灿烂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太极拳大师马虹先生逝世
我的图书馆
太极拳大师马虹先生逝世
太极网消息:著名国际太极拳大师马虹先生,因病于日下午在河北省石家庄市逝世,享年86岁。遗体告别仪式将于日在石家庄举行。马虹先生师从陈照奎大师、几十年来致力于太极拳的教学和理论研究、培养了一大批太极拳骨干、成效显著。他的去世是太极拳界的一大损失。&&&&&&&&& &&&&&&&&& &&&&&&&&& 二零一三年十二月二十二日
简介马虹(1927--),原名郭毓,河北深州市前磨头镇人。陈式太极拳第11代传人,现任河北省石家庄市武协副主席、石家庄陈式太极拳研究会会长、河南温县国际太极学年会组委会副秘书长。1994年被国际太极拳年会评审委员会评为全国当代13名太极学大师之一。1948年毕业于华北联大中文系,长期从事教育、写作和编辑工作,是个典型的文人雅士。五十年代任机关秘书,整天加班加点,几乎每年都有三十多万字的文字起草任务,繁重的脑力劳动累垮了他的身体。起初是神经衰弱,夜不成眠,随之是头痛、胃痛、肾炎、关节炎、过敏性鼻炎接踵而来,本来瘦小的身材,一下子驼背、勾腰、腿软,打壶开水上三楼也得中间喘气定息,多方求医问诊,皆不奏效。  可谓而立之年不而立,未老先衰叹悲哀。无奈中他接受一位老中医的指点,开始学练太极拳。不料想练拳练出奇迹,一年后周身疾病云消雾散。他大喜过望,深感太极拳健身除病的神妙,决心研究太极拳。
  1972年,北上京城,拜陈式太极拳当代宗师(陈氏18世、陈式太极拳第10代传人)陈照奎为师,倾注全部心血刻苦实践、潜心钻研、忠诚继承。曾三上北京,又随师两下河南,并三次延师到石家庄家中居住授艺,前后随师习拳达九年之久,尽得陈氏家传传统太极拳拳谱、拳理、拳法之奥秘。
  「清能早达」,是马虹领悟陈氏太极拳真谛的座右铭。马虹积三十万字的学拳笔记,为他探求拳理打下坚实的基础。在他二十多年的拳艺生涯中,著书立说,水到渠成。近年他先后编著了《陈氏太极拳体用全书》、《陈氏太极拳技击法》、《陈氏太极拳拳理阐微》、《陈氏太极拳拳谱六百图》等。其理论思辩独到而深刻,为陈氏太极拳的继承和发展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马虹也就成为陈氏太极拳当然的得力的第十一代传人。
  在他的文论中,首次提出和剖析了太极拳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涉及到传统养生学、传统哲学、传统医学、传统军事学、传统美学。其理也清,其论也深,其文也妙。
  他论述「太极美」说,其造型优美,刚柔相济,充满对称和谐之形,波浪节奏之姿,轻沉兼备之态,气势磅礴之势,外示安逸之神,给人以潇洒而深厚、轻灵而凝重、舒展而紧凑、优扬而庄重,情景交融的意境之美。
学拳练拳文革期间,和许多正直善良的知识分子一样,在劫难逃。遭毒打,挨批斗,关牛棚,进干校。非人的待遇,对于弱者来说确是一个万丈深渊,然而对于强者反倒是一笔财富,对于天才更是一块垫脚石。马虹先生正是这样,身处逆境,不甘沉沦,反而将此作为锻炼自己意志的磨刀石。八年的干校生活不安排工作,他正好用来学习太极拳。为得真传,1972年他瞒着造反派来到北京,找到了一代宗师、陈式太极拳第10代传人陈照奎老师。其时太极拳被列为四旧,扫荡殆尽,老师只能在远离市区郊外的树林里教拳。不通汽车,马虹先生就4点起床,步行10余里去学拳。几天后,脚上起了血泡仍坚持不懈。老师赞许其精神,让他晚上来师傅家里再学。时逢酷暑,师徒教拳学拳汗如雨下。1973年和1974年两个夏天,他继续赴京学拳,并拜陈照奎为师。1974年冬,他又以回原籍探亲为由,向造反派请假,。随师傅赴河南郑州学拳。此时,他早已过不惑之年,在同期徒弟中年龄最大,但学习却最为刻苦,最下功夫。他深知拳法为拳之灵魂,故交双倍学费,请老师每日另加两小时为他单独讲解每势的技击含义,并记下了完整详尽的笔记。一天两次听课,练拳二三十遍,每天精疲力尽,上汽车时脚都抬不起来,第二天照练不误。1975年他又再次到郑州学拳。他至今认为,这两个冬天学拳最累,收获却最多。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他的勤学苦练加深了师徒感情。1977年、1979年、1980年,老师慨然允诺三次至石家庄他家中授拳。其时条件艰苦,师生共睡一个通铺,每晚练至深夜一两点。师傅倾囊相授,为其讲拳、拆拳教推手,并教了太极拳的种种辅助功夫。百把气功桩及太极大杆、太极尺等陈式太极拳基本功,他也学得一丝不苟。就这样得到真传,掌握了原汁原味的正宗陈式太极拳,且尽得该拳拳理拳法之妙谛,成为陈式太极拳11代重要传人。1994年被国际太极拳年会评为全国当代13名太极拳大师之一,并被选为年会副秘书长。正是“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马虹是诗人,论文也透露着诗韵。马虹通晓《易经》,其专着中对「太极图」与太权拳拳理之源更有前人未述之沦。他对黑白互回、阴阳鱼互追尾的太极图体味出多方面的哲理,从它的整体感、阴阳对称、阴阳互孕、阴阳消长、阴阳互根、以及以「S」线讲事物发展的螺旋形式等,揭示出太极拳的对立统一规律,对拳理的深化和发展作出了贡献。
  俗话说,一名好军师不一定是好教师,一名好教师,不一定是好拳师。马虹既是一名好拳师,也是一名好教师。他在传拳中,几乎对每个太极拳专用语,都有一篇精到别致的论文。诸如《阴阳相济论》、《丹田内转论》、《周天开合论》、《松话弹抖论》以及《关於太极拳的重心》、《关於太极拳的缠丝劲》、《关於胸腰折叠》、《关於下塌外碾》、《关於裆走下弧》、《关於拳走低势》、《关於四两拨千斤》、《关於八门劲别》等等,皆从人体生理学,人体力学、太极美学等不同角度追根寻源,立论深入浅出,不同凡响。
  马虹在治学上有螺丝钉的钻劲,他为了弄清人体生理、骨胳脉穴,专门到中医专修班听课求教,领悟中医哲理,学习经络学说。同时,他结合运动生理学、心理学、人体力学、中国传统医学、兵学、易学,深入探讨太极拳在现代人类生活中的多种功能,从而取得了突出成就。
  马虹多次参加全省、全国太极拳比赛和邀请赛,均取得优异成绩。1982年他倡导成立了第一个「陈式太极拳研究会」,创办了刊物《陈式太极拳研究》,在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开办传授站80多个,他的学生遍及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和香港特区。并先后应邀到美国、马来西亚、意大利、加拿大、新西兰等国家讲学、授拳。他还在海内外有关刊物上先后发表太极拳学术论文30多篇。
  根据先师生前授拳时他的大量笔记资料和几十年研究成果整理出版了《陈式太极拳体用全书》、《陈式太极拳技击法》、《陈式太极拳拳理阐微》叁部力着,并录制五部《陈式太极拳及其技击法教学录相带》及十盘VCD光盘。
  如今,不仅马虹个人在太极拳界赢得了崇高的声誉,而且他的许多学生也创造了优异的业绩。1994年马虹被国际太权拳年会评审委员会评为中国当代十叁名太极拳大师之一。他的弟子们纷纷在拳坛比赛中夺金夺银。例如马虹在天津的高足张广泰,是公园老虎饲养师,被评为太极拳名师。张广泰的弟子们也身手不凡,在国际太极拳交手赛中获得冠军和第二名,并在天津市太极拳比赛中摘走了所设叁十块金牌中的十七块金牌。真是强将手下无弱兵,弟子们的捷报频频传来。
  1988年,马虹从石家庄市政协离休后,专心致志从事传统陈式太极拳的继承、整理、研究和传播工作,为弘扬陈式太极学以造福人类,做出了重要贡献。
爱拳写拳马虹先生爱拳练拳可谓到了痴迷的程度,离休后更苦练不辍。他自己说,每天吃饭睡觉以外就是一个字——拳。练拳、钻拳、改拳,把太极拳作为生命的一部分,心在拳中,拳在心中,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太极拳迷。  还有一件趣事亦可佐证其爱拳如命。文革中,武术书籍几乎荡然无存,他有幸从河南图书馆借来一套最早的陈式太极拳著作——《陈氏太极拳图说》,他爱不释手,如获至宝。当时又无复印技术,他凭着惊人的毅力,强忍着中食二指抄写肿胀之苦痛,硬是把这4卷线装书,共20多万字,几百幅图,全部抄写了下来,亦订为4册,至今尤存。
  马虹先生是文人学拳,更懂拳理是指路明灯。远在随师学拳的九年中,他就记录整理了5本学拳笔记,留下了来之不易的原始珍贵资料。为丰富自己的拳理知识,多年来,他自学了生理学、心理学、人体力学、运动生理学;还订阅了《周易研究》、《哲学研究》等刊物;参加了由著名中医教授举办的“中医专修班”,这些知识和资料为他著书立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近年来,他先后整理出版了《陈式太极拳体用全书》(拳谱),《陈式太极拳拳照图谱》(拳照)、《陈式太极拳技击法》(拳法),《陈式太极拳拳理阐微》(拳理)等5部力作。今年又出版了他的第六本著作《陈式太极拳体用图解》。该书集中了前三部书的优点,更加实用。每一页下部为拳照,上部为招势说明,易于对照学习。每一势还分了1至7个动作,有的更细,并补充完备全部重复动作的照片,仅拳照近千张。文字简明扼要,拳照神采飘逸,图文并茂,印刷精良,极具使用收藏价值。
  此外,他还在海内外武术刊物和报纸上发表了30多篇论文,并创办了《陈式太极拳研究》、《函授通讯》等刊物。与此同时,还录制了五部《陈式太极拳及其技击法教学录像带》以及10集教学光碟。为陈式太极拳的继承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教拳传拳马虹先生精通拳理,拳架正宗,深受海内外弟子敬仰。他讲课教拳数十年,不辞劳苦,不厌其烦,循循善诱,教学有方。他教拳以石家庄市为中心,长安公园为据点,多年辛劳,发展迅速。还于1982年倡导成立了“陈式太极拳研究会”。1990年开始举办“石家庄市陈式太极拳年会”。2000年又主持成立了“石家庄市陈式太极拳学校”。在石家庄市已有陈式太极拳辅导站19个,清晨,全市各公园及开阔地带都有人在练拳。陈式太极拳已在石家庄市生根发芽,遍地开花。  多年来,马虹先生还多次赴江西、湖南、北京、天津、云南、吉林、四川、陕西、两广、江浙及香港等地传授陈式太极拳。离休以后,他又应邀远赴美国、加拿大、意大利、新西兰、马来西亚等国讲课授拳。所到之处,倍受欢迎。仅直传学生即近万名。
  马虹先生拳艺精湛,德高望重,有口皆碑。他每次教拳总是把一招一势掰开揉碎,毫不保留地教给学生,而且从不计较报酬。他以高尚的情操、精湛的拳技、诲人不倦的精神,感染着每一个学生。他不仅教学生练拳,还重在教学生做人。教拳,交心,交明友;练拳,练体,练人格,是他多年遵循的原则。他总是把学生当作自己的亲人和朋友,把传拳当作自己应尽的义务。他的高尚品质赢得了海内外学生的爱戴和尊重。武汉大学学生王治身单力薄,经常腹胀、腹痛、腹泻,多处治疗无效,度日如年。学练陈式太极拳后,身体由弱转强,后来还到美国北卡州立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并逢暇教拳。笔者亦是受益者,去年突发前列腺炎,住院准备开刀。因年过花甲,Jb存恐惧,遂从河南来石家庄学拳,半月后痊愈,至今未犯。进而利用自己外语退休教师的优势,为来华学习陈式太极拳的外国朋友当翻译。
  师尊则道严,严师出高徒。他的高足杨合发多次在各种规格的太极拳比赛中获奖。为了辅佐老师,创办了“陈式太极拳学校”,成为一个良好的培训基地。他的另一高足刘建辉多次代师外出授拳,深受欢迎。他的加拿大学生葛洪刻苦学习,进步迅速。去年十月在庐山国际太极拳邀请赛中勇夺第二名。初试身手的葛洪还有志于将陈式太极拳传播到北美。
  马虹先生认为,陈式太极拳是一种男女老幼皆宜的终身体育运动;是既练体又练心的整体健康术;既是健身术,又是防身术;它与中华传统文化一脉相承;它有鲜明的时代价值,是现代文明病的克星。他论证,陈式太极拳必定会在21世纪走向世界,大放异彩。马虹先生愿把余生全部精力投入到陈式太极拳的继承、整理、研究和推广工作中。,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正是“老骥伏枥志千里,誓把瑰宝传后人”。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马虹陈式太极拳83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