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自行车便民自行车有跟中器吗?

南京珠江路浮桥自行车租赁点,市民张丽丽正在还车。 人民网 姚媛 摄

人民网北京4月25日电 “嘀,还车成功,请取卡。”本月19日,在江苏南京珠江路浮桥自行车租赁点,55岁的市民张丽丽把公共自行车推入锁止器,然后把借车卡平放在数卡区5秒左右,听到语音提示,即表示还车成功。张丽丽告诉记者,南京公共自行车租赁很方便,“我从成贤街办完事,借了自行车正好骑车到家门口,既锻炼身体,又节省时间。” 

随着低碳交通概念的提出,城市公共自行车作为能耗、排放“双零”,绿色、环保的出行方式,逐渐走入了城市规划者的视线,不少城市先后启动了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这些城市在公共自行车推广方面有哪些政策和服务措施?当地百姓和外地游客如何租赁公共自行车?还有哪些问题需要解决?带着这些问题,人民网多路记者分赴北京、山西、内蒙古、上海、江苏、安徽、福建、江西、河南、湖北、广西、海南、四川、陕西、甘肃、青海等16省份调查发现,自投入运营至今,公共自行车在缓解交通拥堵、减少碳排放方面做出了一定成绩,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亟需解决。

青城自行车App可线上查询附近站点存储信息。 人民网 陈立庚 摄

多种问题持续存在 百姓方、管理方均不满意

公共自行车被认为是绿色、便利交通工具的代表,不少城市都在增置站点,提倡绿色出行,解决公交地铁最后一公里的出行问题,而为了方便当地市民租赁,各地根据实情先后推出便民措施,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身份证办理、一卡通借,电话、网站、手机软件等提供相关信息方便市民查询,设置“入门教程”视频,规定时间内还车可免费租借,设置自行车直收点……但随着公共自行车租赁业务的不断扩展,网点少、损坏多、管理薄弱、运营成本高等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种种问题让自行车“租车族”难以真正体会其绿色与便利,甚至困扰着当地公共自行车未来的命运。

a. 租借平台间不联网,租借租还不方便

据了解,北京市公共自行车当前已经达到5万辆。但相对于北京的人口,普及率还是远远不够。有不少网友反映,公共自行车点离小区较远,还是不够方便,尤其是小区到地铁站的必经之路普及率更是远远跟不上;此外,相应的配套设施不完善,给租车一族,也带来不小的困扰。“我在白纸坊办的卡,想着春天来了可以骑车到处转转。可办了卡之后才发现,好多地方是没有租还点的,我骑走了也没地方停。”市民谷女士反映,北京郊区的租还网点是独立运营,与城六区不能跨区骑行,自己曾一路将公共自行车骑到通州去探望亲戚,可在租还网点处却无法停车。“办卡的时候工作人员也没提醒,我也没查过。结果在通州一通折腾,也没还上车。”

同样,在上海闵行工作的李小姐一直以为上海自行车租车网络平台全市联网,但后来发现并不是这样:“我前段时间从闵行借车去徐汇办事,没想到在徐汇没办法还车,只能再骑回闵行。”

四川成都主城区的公共自行车,则是有两个不同的系统:一个是在高新区试点的成都公共自行车系统,由公交集团负责建设和营运;一个是金牛区公共自行车系统,该区和三圣乡景点公共自行车系统由永久自行车公司旗下的成都城市公共自行车有限公司负责,后者目前约有几万用户量。但是两套系统之间不能实现互通,公共自行车不能跨系统借还,租借规则也不相同:高新区实行分段收费,金牛区和锦江区则免费借车――这意味着这几万用户无法在高新区刷卡办理租还业务。

记者在朝阳路附近租车点走访时发现一辆“断头车” 。 人民网 鲍聪颖 摄

b.还车排队、刷卡异常

北京的梁先生对人民网记者说,自己使用公共自行车已经三年多了,这期间经常发现,挑车是学问,还车也是。“我经常在单位门口‘等位’,好几个人排着队,等着有人来取走一辆车,才能还回去一辆车。甚至还有将电动三轮车锁在公共自行车停车位上的”,梁先生说,“这种情况怎么没人监管呢?”

在北京朝阳门站租车点,记者还刚好看到李女士还车不顺利的一幕:李女士将IC卡放在刷卡区后,操作成功的语音提示并未出现,代之以一阵急促的“嘟嘟”声,并伴随“卡有误”字样。李女士在旁边的查询机上进行查询,屏幕上显示查询结果为“未还车”状态。她试着重新查询,却显示查询超时,几次尝试之后,终于还车成功。

在广西南宁火炬路东站点还车的市民甘伟同样忍不住跟记者抱怨:“系统经常不灵,还车不成功,服务电话有时也不通。”

“两年多来我遇过多次被锁卡,还不了车到处找站点。还车时要先看看显示面板指示灯亮不亮,不要贸然把车推进去,锁住就麻烦了……”另一位南宁市民在谈到租借公共自行车遇到的烦心事时,也是十分郁闷。

C. 公共自行车网站信息更新不及时

“手机端的站点地图查不出来,常常找不到下一个停车站点。”李兵是南宁长期租赁公共自行车的用户之一,他说,南宁公共自行车网站的信息久不更新,目前网上的信息还是去年的。

d.不能全天租车、布点不均匀

采访中,不少陕西西安市民表示晚上9点之后自行车不能租借,影响晚下班的市民或者是喜欢锻炼的市民出行,同时,开发区和新区的车位较多,但是老城区的车位较少,不方便老城区居民租借自行车。

e.办卡要去指定地点,多数游客依然“不太方便”

对于旅游城市,公共自行车不仅可以方便当地市民出行,同时还可以方便外地游客游览,那么,对于外来游客,办理公共自行车租赁是否方便呢?人民网记者在多个旅游城市走访发现,不少地方办卡需要去指定地点办理,而不能在景区附近直接办理租赁,同时,由于各地管理方式不同,部分城市并不建议游客租赁公共自行车。

目前,外地游客在西安办理长安通卡后便可以租车。长安通卡为不记名卡,任何人可以办理,但需要在公共自行车管理公司实名登记和支付押金后方能开通使用。

在青海西宁,外地游客临时办卡需凭本人二代身份证原件和复印件以及押金到指定办卡点实名办理。

而在上海,对于游客租赁,工作人员并不建议,工作人员表示公共自行车是方便周边市民上下班等短途使用,旅游时间长会扣积分,影响信用。“外地游客办卡携带身份证就可以,但当天无法领取,同样需要一周时间。而且,退卡需满三个月,游客办卡可能会耽误出行。”

a. 破损率居高不下 运营成本高企

安徽芜湖的公共自行车租赁时间超出1小时即采用阶梯式收费方式,最高一天24小时可达到63元的收费标准。“即便如此,每年收取的租赁费用相对于高额的建设费和运营费,几乎是杯水车薪。”芜湖市公共交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公共自行车分公司副总经理沈晓军表示。采访中,沈晓军算了一笔账,由于公共自行车已经进入使用旺季,每个调度站一天平均要收回40到50辆自行车进行维修,其中包括座垫的破裂、刹车线的老化以及脚踏板的损坏,加上人员工资、调度、保洁、电子原配件和系统费用等,是笔不小的开销。

呼和浩特公共自行车每天维修过百辆。 人民网 陈立庚 摄

芜湖的情况并不是个案,内蒙古呼和浩特城环公司运营部白杨表示,现在当地运行的1万多辆公共自行车损坏率高达65%。其中5%来自部分市民的暴力“虐车”,35%由于使用不当,25%缘于自行车自然折旧。把套、车胎、车链、车座、速卸成为破损零件“重灾区”。“每天咱这儿维修自行车就有100到130辆左右,”修理中心的郑军一边装卸自行车速卸一边说,共5人的修理小组平均每天每人要维修20多辆自行车。以自行车速卸维修更换为例,每100辆维修的破损车辆就有20辆需要更换速卸。“一个速卸仅材料费就得16元,”郑军说,如果客户规范用车,很多车辆损耗都能及时避免。

b. 市民借车超期不还 公司无法采取强制措施

“将公共自行车据为己有、超期不还的现象屡见不鲜!”江西南昌鑫飞达公司相关负责人无奈地对人民网记者说,办理公共自行车的租赁仅需50元,一些市民认为50元不吃亏,干脆就不还,尽管公司规定一旦超时还车3次,会被列入“黑名单”,并且之后无法再办理自行车租赁,不过遇到老赖,公司也无可奈何,“因为公司无法采取强制措施。”

c. 因民营企业身份而被质疑

这个看起来具有十足公益性的项目,在海南海口却因为其运营方的民营企业身份而饱受质疑。在搜索引擎中以“海口公共自行车”为关键词搜索,不少质疑的文章就会出现。这些质疑主要集中在“公益项目为何要民企运营?”“占用公共资源为何不听证?”“海口公共自行车运营‘乱象’”等方面。

“这些质疑主要针对的还是我们民营企业的身份,认为涉及到公益的事业不应该由民营企业来做。”海口公共自行车项目运营方――海南洋嘉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无奈表示,海口的公共自行车项目确实是由民营企业来做,这种模式在国内不多见,但这种“自力更生”的模式不仅没有给政府增加财政负担,也让市民和游客享受到了低碳、环保、休闲的服务。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城市自行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