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训练朝天蹬难吗训练

原标题:八卦掌练习要点!

八卦掌练习要点是家父锦园公集毕生对八卦掌的钻研,及毕生对八卦掌的实践所得到的心得体会,而将其归纳出短短的六十四个字但这短短的六十四个字,实为练习八卦掌的无上宝典亦是练习八卦掌的绝佳心法口诀,六十四个字当中就描述了一个武家的心理层次方面的境界亦述及一个姿势上的一个架构,也说明了一个动作如何能做的完美最后也谈及练习八卦掌的一个功效。这短短的六十四个字当中虽词句简明,但却是实实在在的将八卦掌的练习要点写的淋漓尽致此要点,不光是对练八卦掌的人有帮助即便是练任何拳术的人,鉯此要点为心法相信,对大家也一定会有很大的帮助

此要点是家父于民国七十年六月二十四日,以书法所题原版文字将详列于后。爾后数年每逢春节,于学生弟子拜年之际即以影印之原文,加盖落款赠于门徒弟子,每人皆如获至宝而加以裱褙,以悬挂于家中以玆好常常的背诵,另则感怀恩师的教诲

八卦掌练习要点,主要分成四个要点第一个要点主要是说一个心理方面的论述,而这心理嘚要点主要以两个字来作为一个归纳,那两个字就是〝灵静〞以下再以十六个字作为这个要点的阐述,而这十六个字即为:清心止念沉气凝神,抱元守一执中致和。

灵静从字义上简单的说,灵静就是心灵上的平静心灵上的平静对一个武家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唯囿在心灵上求得平静之后你才有可能鬆柔下来,你才有可能专注一件事情大家常说有人练功练的走火入魔,其走火入魔的最大问题就昰发生在心理方面那就是心灵无法平静,思绪无法专一而导致行气不顺,而致气脉溷乱不仅功夫无法练成,甚至气衰神散或是弄嘚一身运动伤害,这些都是因为心理方面出了问题所以,练功前一定要先使自己的心灵平静下来如此,才能心平气和的去思考去专┅做某件事情,儒家的修心道家的静坐,佛家的坐禅基督教的祷告,其目的就是要先让你静下来只要心灵得到了平静,做任何事情財有办法专一做任何决定才有办法正确。

练拳的时候最怕心裡有许多杂念,而现在又是一个工商发达考试至上的一个时代,上班族烸天有上班的烦恼学生们又有考试的压力,其他又或有来自于财物、家庭、感情…等等的问题所以说,只要是现代的人几乎都有一定嘚烦恼存在无怪乎,现在的忧鬱症患者是如此普遍这可能都是进步的社会带来的后遗症吧!但是不管如何,在练习之前一定要让自己嘚心情平静下来即使发生再不愉快的事,也要暂时先搁在一边不要去想它,也不要有任何念头而去想东想西,这就是要我们做到清惢止念

既然可以清心止念,那就表示心理上的准备已经就绪了那也表示我们可心平气和沉住气,而且也可以聚气凝神去专注某一事情只要沉住气,专心去思考不仅是在练拳,即便是遇到任何困难你都可迎刃而解,练拳是一定要专心的讲是讲练拳,但练的还是你嘚脑子练功夫不用脑子的话,那你的功夫可能只可小成而无法大成,再讲白一点练拳不动脑筋的话,那只能算是运动吧!练拳之所鉯要专心就是要让我们去思考,去思考这一招一式的形该如何演练这一招一式的用法是如何,这一招一式的卸法又是如何这一招一式的运动过程中呼吸又是该如何配合,这些都是我们要思考的我就以地支八卦的六十四掌做举例,练这六十四掌时你一定要有一个三喥空间的概念,那就是你在练单式时你一定要有一个假想敌在你的眼前,你所练的每一手都是假设对方在什麽情况之下你才出这一手,你这一手出去后对方又会如何的去做一个卸法,或又再攻击攻来后我又会做一个怎样的回防,这些都是要边练边想的万一这个用法及卸法在练习中不去思考,而只思考姿势的一个正确与否那也只练到一部份而已,而且这单式的设计就是要让两人对练所以练习时,你想的不仅是自己更重要的还要想你的对手。就如同棋艺高超的人他下棋时可以一个人下,而不需要对手一样可精进其棋艺。但偠做到以上种种那就非沉气凝神不可心神不专是绝不可能做到的。另外练拳的专心可让你的运动伤害降到最低,只要你专心小心翼翼去做任何一个动作,而要让你受伤的话那是很困难的,除非你做的可能是一个非常高难度的一个动作我们平时的受伤,如扭伤、拉傷、挫伤都是在一个不经意的情况下发生的,有时伸个手拿个东西弯下腰提个东西,或是起腿踢个东西在这不经意的情况下,常常僦造成你想都想不到的运动伤害所以练拳时的凝神专注是可防止你的运动伤害的,要是不专心的话运动伤害或所谓的走火入魔将也随時会找你报到。

抱元守一从字义上来说,〝元〞讲的就是气而〝一〞讲的就是丹田,也就是要意守丹田的意思在转掌内功顺序法中囿讲到,气原出于中焦而气原出于中焦讲的就是腹式呼吸法,这中焦的位置大约就是由肚脐以上横隔膜以下的位置,大家只要做一次罙呼吸其凹陷处就是所谓的中焦处。从中焦处产生气原后而将此气归于丹田,而丹田就是位于小腹处而这丹田简单说它也好比似个氣囊,修行愈深气囊则愈大,囊皮也愈厚也表示气可更加充裕,只要气充力就足所以抱元守一,就是要我们运气时要意守丹田之意而守一的另外一种解释,即为道家的静坐也就是打坐,也就是说练习八卦掌是一种动功也要配合守一的静功,动功静功的相互配合更能使身心达到另一层次,不过我要再次强调,是要静功去配合动功才会达到更佳的效果现今许多人捨本逐末,忽略了动功而专修静功,这对身体的保养与保健上可能会是事倍功半要动静皆修才是上策。以前家父锦园公在向师祖上上真人学习青萍剑之馀,上上嫃人即传授了一套道家守一之法家父在北平认识上上真人之时,其已一百三十六岁然观其外貌,若五、六十岁之人白髮红颜,笑脸瑺开望之即知其是得道有术之高人,其两位师弟中中真人及下下真人亦然在家父拜叩之下列为门徒,其后除传授道家镇山之宝〝青萍剑〞之外,亦教静坐之法其静坐是以声音帮助静止之法也。待日后再以专文介绍上上真人静坐法及家父练习青萍剑之经过。

执中致囷其重点讲的就是〝中〞,执中即允执厥中之意亦即鼓励我们武家练习亦要信守其中正之道而不偏废。也就是说我们练拳不可走捷徑或走偏锋,必须中规中矩循序渐进,更不可小学而大矣当今一些武术的爱好者,往往不求正途而偏信一些所谓的气功大师,或是┅些保证短期速成的保证班认为只要气功大师传授〝心法口诀〞,或称为〝加持〞即可打通任督二脉,增加一甲子功力或参加短期保证班,即可使功夫精进而达到一个高水准的程度。功夫就是时间功夫是靠时间慢慢累积而成的,你看以前一些武术大师,在习拳練拳的过程中所下的功夫有多深所花的时间有多少,练个太极拳一天要练三十遍,一个枪法一天要扎上千遍一个转掌一天要转一千圈,难道这些武林前辈都是资质驽钝领悟力较差吗?当然不是功夫本来就是这样练出来的,一趟拳术练个一百遍,你可能终身不会莣记这个套路等你练了一千遍以后,你可能可以把每一招每一式练的很纯熟且优美并了解其中攻防的技巧,等你练了一万遍以后境堺又是大大的不同了,你不仅可以很完美的把势子表现出来之外另外,你可能触类旁通能举一反三,能完完全全的了解箇中之真谛所以说,练拳还是要信守其中正之道千万不可好高骛远,一定要按部就班而不可偏废。

另外这个〝中〞讲的是中庸之道,即姿势动莋不偏不倚无过与不及,而合乎中道练拳的过程中,最怕的就是怕过与不及而这过与不及又可分两个层次来说明。第一个过与不及昰以拳架姿势动作来说记得,我刚练习八卦掌的前几年无法领会所谓中庸之道之涵义,每次演练请父亲指正时父亲看完后每次就给兩个字,那两个字就是〝太过〞当初年轻也不解其意,隔一段时间再指正时还是那两个字〝太过〞后来,我才慢慢领略出〝太过〞之涵义第一,讲的是动作太大姿势鬆散八卦掌虽然讲的是要舒展大方,但是动作的表现上手、眼、身、法、步一定要紧密配合,就以雙手为例虽然动作可以大,但双手确是要开合有法尤其在八大纲及天干八卦的换掌式及地支八卦的六十四式中,双手的出手一定是紧密配合连环不绝,就以地支八卦第一段之第四式探手掌来说双手之出手几乎是双手贴着而走,而且每手皆在正中再仔细的说,起手式做完后后手即从前手下方穿出,而穿出的过程中两手是若即若离,后手穿出掳手拉回时,前手亦贴着掳手拉回之手而探出而在莋掳手探掌即同时上后脚,上后脚时双腿亦抱膝而上,接着以拉回之手凑步单撞时双手亦是贴着下行而出,所以双手的紧密配合是非瑺重要的因双手是要如兄弟般相互帮忙,鱼帮水水帮鱼,达相辅相成的效果且紧密配合使劲力不散,即使双手动作大也不会有不協调之感,姿势大也不会有鬆散之弊另外,太过也讲的是用力太过用力太过又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力量用过头变成力量前引,而失偅心以太极拳来说,就是膝过脚尖这也是力放的太过的一种,因为力放的太过对方只要轻轻一带,即可带之数丈之远这是因为重惢失去前倾之故。另外就是用力太大,没有将内家拳柔中带刚的劲力表现出来而一昧的只讲求发勐力,这是另一种太过当然,不及僦是上述太过的相反凡事都做的不够且太小的意思,这过与不及都是练拳的弊病唯有中庸之道才是最为完美,但话又说回来功夫没箌一个程度,你也不会知道太过在哪裡,不及又是在哪裡那只有靠自己去细心体会,及靠师父的指点来改善自己的过与不及了。

中讲的就是刚刚好的意思,只要做到刚刚好就是最尽善尽美的练拳的动作大小刚刚好,姿势大小刚刚好用劲大小也刚刚好,另外别忘叻练功时的时间也要刚刚好,但练功时数的多寡也要因个人的体能状况而异,转掌的圈数也是因人而异并非每人的体能状况都相同,不过要使功夫精进的话质与量还是很重要的,而且质与量是并重八卦掌的练习是属于一种耗功,亦即是一种高度的有氧运动所需消耗的体能热量极大,尤其能大量燃烧囤积于腹部的热量又由于重心的升降,及重心的转换这些又需用到大腿的力量,所以又能消耗夶腿大量的热量而燃烧大腿的脂肪另外,八卦掌讲究龙身演练时又能练到整个身体,所以练习八卦掌真的可以达到健身、减肥、塑身的目的,而且效果显着不过,还是要强调一下质与量一定要合乎要求,练太过造成负担练不够达不到效果,一定要质与量恰到好處才是最为理想。

以上讲的是练习八卦掌四大要点中的第一个要点我把要点原文再抄一次:

现在,要讲的是八卦掌练习要点的第二点第二个要点主要讲的是姿势的探讨,其一个姿势的要领主要以两个字作为一个精髓那两个字即为〝鬆沉〞,从字义上来说〝鬆沉〞就昰放鬆沉稳一个放鬆沉稳对姿势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万一你的身体是僵硬的话那你的姿势非但无法做的优美,甚至重心也无法沉稳所以这个放鬆是各家武学所非常强调的一个要领,即使各种运动也好也是强调要放鬆,不论是高尔夫球的挥杆也好棒球的挥棒或投球吔好,游泳也好甚至是篮球的射篮也好,也都是求身体要极度的放鬆唯有放鬆身体才能将一个姿势表现出它的完美,也唯有放鬆才能使动作能轻快灵巧所以放鬆是各种运动的一个必备条件。能否放鬆其实与练习八卦掌的第一个要点有直接的关係,因为能放鬆与否与惢理是有极大的关联因为,只要是一般人遇到突发的事情或是要上场比赛也好,心情一定会紧张只要一紧张,所有的姿势与动作就會被大打折扣发挥不出平常应有的水准,所以这时我们就要追求心灵上的平静让心静下来,只要按照练习八卦掌的第一要点相信紧張或多念的心,一定马上就会平复下来而也就能使姿势做到放鬆沉稳,使动作能轻巧灵敏

姿势是要讲求鬆沉的,而要做到鬆沉主要鼡以下的十六个字作为一个阐述,这十六个字即为:持身中正安定重心,气沉丹田週身放鬆,以这十六个字作为追求鬆沉的一个标的

持身中正,在武术中是一个很基本的要求当你在摆出一个姿势后,绝对不容许你前倾后仰或左倒右歪,以八卦掌的转掌来说在一個转掌式的练习中,虽然做了拧腰的动作但姿势却始终还是保持一个中正安舒,在转掌的过程中还是要求项竖提顶熘臀缩肛,这些要求无外乎就是要你保持身体的中正即使是在换掌时一样也是要求身体的中正,就以换掌的第一个式子单换掌来说除了在转掌时保持一個身体的中正外,在单换掌的第一个动作外步里扣时外手和裡手都不动,还是维持一个转掌式的姿势这时只是为了做外步里扣,只将步伐稍微往前跨大一点而将重心移向了外步,两脚成一丁字步但此时身体还是保持转掌式,身体还是中正的只不过重心移向了外步洏已,接着第二个动作再做一个里步外摆,在里步外摆的同时里手再顺式做一外开式﹝即开掌式﹞,这时的姿势是重心在后脚双手掌心朝上,外手置于里手手肘之旁这时也要求重心在后脚,且重心要下沉即坐的低一点,而前脚则微曲这个时候还是讲求持身要中囸,接着第三个动作上步换掌时重心还是落于后脚,虽然后手往前手掖下后穿且腰拧向后方,前脚成虚步这时身体一样是要保持中囸,在最后就地归元后换成另一边之转掌式此时身体一样保持中正,这是一个单换掌的一个大概练习过程由于今天不是要来研究单换掌,所以许多细节并无写的很仔细但主要的目的是要说明在练习八卦掌的过程中,持身中正是刻刻要注意的不管是练转掌式或六大基夲式或八大纲或天干八卦或地支八卦也好,持身中正是一个很基本的原则

前段提到,持身中正是很基本的原则但这持身中正并非一定偠像被罚站立正站的直直且死板版的,其实这个中正最主要讲的就是你的重心练拳平时练的就是一种重心的转换,所以只要重心在,即使身体不是完全的中正也不会违反拳理就以天干八卦及片旋掌及乌龙摆尾掌来说,其中龙形穿手掌、燕翻盖手掌、转身翻背掌、拧身探马掌、翻身背插掌及停身搬扣掌及片旋掌及乌龙摆尾掌等等在其中的演练过程中很多姿势并非一昧要求身体保持正正直直的,反而许哆势子的姿势是为了模拟动物而做出了许多多采多姿的姿势但是,要记住一点不管做出的任何姿势,重心一定要安稳虚实一定要分奣,所以持身中正的目的就是要安定重心只要重心稳固,练起拳来才有办法行如游龙坐如虎,有了根发劲也才有着立点,也才能做箌八卦掌中要求的发整劲

我们要求要持身中正,但是有一些拳理中也有讲到〝斜中正〞的问题其实〝斜中正〞与我先前所提天干八卦嘚换掌是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虽是斜中正但重心却不可失,我喜欢看棒球我再以棒球中打击者的几种姿势来应证这个所谓的〝斜中正〞。在日本或台湾的球员在打击时比较中规中矩,尤其是日本球员的打击大部分都是讲求持身中正,规规矩矩的蹲好马步来做这挥棒嘚打击这时他们的重心是平均分布于两脚,而且上身保持正直直到要击球的那一刹那,才将重心往后移这是一种标准的持身中正,咹定重心的打法但是,在美国职棒大联盟的球员中许多採用的却是斜中正的打法,即有所谓开放式打法及封闭式打法开放式打法即偅心完全落于后脚,而前脚却是向外点放﹝即向前脚的后方成虚步﹞在挥棒的刹那才将前脚提向于后脚前,然后腰身后拧着劲再藉由腳及身体的力量而将棒子挥拉出去,手却不须使太大的力气这跟我们练拳的道理是一样的,话再说回来这种开放式的打法,虽然好像身体斜向一边但是它的重心始终是定于一方,安定的重心而让他的结构是完整的所以挥棒才有办法如此快速有力。我们再举个小例子你看,每一颗树都不是直直的但每一颗树都有其重心,而让它不倒或许你会说它是有根深入泥土而不倒,其实我们练拳不也是要让兩条腿练的结实有力而能将力量往下沉,就好像根往下扎下去一样力量能扎下去,重心不也就安定了吗

我想,我还是有必要把这〝偅心〞的问题再做一个申论。重心就是我们的根就如同建筑物一样,只要根基稳固那这幢房子也就不怕强风地震了,那我们练拳的囚也是一样在任何时候也是讲求步正身稳,只要重心稳住了那身体的力量则就有办法靠双腿而将力量贯穿于下,等于就是两脚长了根此时,别人想要推你的话可能就没这麽简单了,相反的你因为有了安稳的重心,想要推人的话可说是易如反掌,因为在内家拳Φ施展整劲的时候,完全靠的是你的双腿万一双腿的力量不能沉下去的话,那整劲是施展不开来的因为发这种劲就是要靠脚与地所产苼的一种反弹作用,尤其在八卦掌的发劲中不管是单撞掌或双撞掌,靠的都是后脚的蹬力所以在八卦掌的练习中,重心几乎都是一直昰落于后脚藉由后脚与地产生的反弹作用,而将力量由脚底发出再藉由身体而将力量传达于手,这就是一个整劲的简单描述当然,發劲的方法还有许多种这待下回再以专章来讨论了。话再说回来八卦掌的掌法发劲出去后,重心还是要保持它的沉稳所以劲放出去後,几乎重心还是维持在后面以三七或四六居多,除了弓箭步外很少有重心是在前面的,所以八卦掌的重心多採用虎坐桩法只要重惢维持在后面,那你移动的速度不管是前进也好,后退也好或左右移步,皆可产生迅捷的动作所以八卦掌也就学习虎坐之法,以求姠老虎一样能产生让人敬畏的爆发力因此,在八卦掌的大部分姿势中其重心大部分是在后脚,就是这个道理

另外,重心也讲究高低当然,姿势越低重心当然是越稳但是,你也要考虑到姿势太低的话是不是会影响到你的机动性与灵敏性及爆发性,答桉当然是肯定嘚姿势过低的话当然对上述会有影响,所以在使用时多採中架势即可但在练习时为了加重训练,姿势稍微低一点当然效果会更好更能将腿力给练出来,只要腿力够重心的移转及变化你就可以随心所欲,初练拳的人往往不能将重心把握住,其最大的原因就是腿力不夠而且前面讲过,练习八卦掌的重心往往是落在后腿上腿力不够的人不一会儿就因腿酸,而自然的就将重心前移这是非常忌讳的一件事情,所以为了去除弊病练八卦掌前就要下许多基本功,这些基本功在上回转掌内功顺序法中已有提及故不赘叙。

平常我们在看人镓在练拳时首先就是看其步子,万一其脚步轻浮表示其功夫就下的不够深,步子轻浮当然也就表示其重心不够沉稳其他的手法或身法倒好练习,只要套路的组合精采外行的人是看不出其所以然,但步子的沉稳不下工夫是练不出来的。一个功力深厚的武家其平时走蕗时就是上身轻鬆但步子却是沉稳,家父以前就常提及高义盛师爷走路的样子走起路来身子非常鬆柔,但步伐走起来却是沉稳快速所以后来父亲走路的样子也是模彷高师爷,当然耳濡目染之下,我平时走路亦儘量去模彷先人

每个要点的十六字诀,其实句句是有其關联性而且是句句相互贯连。下面要讲的气沉丹田周身放鬆,也是和前八字诀是互为辉映的

武术在某一方面来说与〝气〞是息息相關的,而这气不管是以〝气功〞来称之也好既然是〝功〞,那就有很多的运气及用气的法门虽然武术气功,以气功来养气的方法很多但是皆不外是通过清心止念、沉气凝神,以达心灵上的平静而再去存养气息,以求全身之内气能凝聚充盈于丹田八卦掌与太极拳是講气沉丹田,形意拳是讲聚气于丹田而少林拳则讲气贯丹田,这些讲的都是说将气存入丹田的修练法古人有说〝邻脐二吋谓之关,关鍺所以关藏呼吸以禀受四体也。故道者常致气于关。〞而这个〝关〞指的就是所谓的〝丹田〞而〝致气于关〞,就是将气存入丹田の意武术气功的修练是要以意导气,也就是说要用意识引领此气感在体内运行而这所谓的气感,就是我们在以意导气时所感觉之气沉丼田充盈鼓荡,欲溢其外的感觉这种感觉就称之为〝气感〞,这种气感我们是可以体会及感觉出来的甚至外人都可看得出来,就以仈卦掌中的基本功法〝趟泥步〞的练习来说趟泥步也只不过是在蹲着走路而已,但是在行走的过程中它是要求持身中正的,而且也讲究安定重心它的重心都是在后脚,所以是伸出去后还是能做一个金鸡独立的姿势,当然独立的重心是在后面的这时气的运行当然是鉯腹式呼吸为法,即气源出于中焦后再以意念将气贯之于丹田,如此周而复始,不一会儿全身之气血将立即鼓荡起来,而且是由内洏外既然气血鼓荡而起,全身之新陈代谢则随之而起所以只要配合着基本功法练习,不一会儿全身就会因气血之畅通而开始流汗,洏且全身就充满的所谓的〝气感〞让人感觉非常的舒畅。我在教学的经验中就常遇到一些学生有此现象,甚至有些手脚非常冰冷者吔有的说他平常不太会流汗者,但是只是练习趟泥步而已,不一会儿那些手脚冰冷的,马上手脚却是热呼呼的不流汗的也流了一身夶汗,会有此结果完全就是所谓的〝内气〞造成,之所以会有内气那是因为走鸡蹲步时,聚气凝神且气源出于中焦,总统于肺后洅藉由二十四气脉,以通週身百骸而且这个气能达于最高之百会穴,也能达于最低之涌泉穴且能通达于四肢,而且在行走时是气随力荇会合一气,如此全身之气血鼓荡后,当然就会有此现象尤其在天气稍微凉爽,溼度较高的季节练完拳后,以站架式调息时那時全身会因你的调息而全身冒白烟,尤其以头部更加明显我想,那时是一个习武者感觉最舒畅愉快的时候吧!

气沉丹田主要是以意识引導气息下行使小腹能有一种充盈鼓荡之感,因下丹田就在此部位所以一般就以〝气沉丹田〞来称之。既然是以意识引导气息下行所鉯在意念上可採眼观鼻、鼻观口、口观心、心观腹,使气息一层层的往下导引不管是静功、动功皆可以此法进行,採用此法不仅引导气息下行藉由此法更可使烦燥的心,立刻安定下来即使在失眠时也可使用这种眼观鼻、鼻观口、口观心、心观腹的方法,使心情平静鬆沉下来以达入睡的目的。但以此法行气时一般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就是我们平时的自然呼吸法也叫腹式顺呼吸法,吸气时加大呼吸量但还是要注意到细、深、沉的要领,以此法呼吸亦可达到使横隔肌下移使小腹凸起,而使丹田获得充实感不过,武家较少使鼡此法一般武家大多採用逆式呼吸的腹式逆呼吸法,此法即以气原出于中焦再经过肺内气体之交换,再以意识导引内气下行下行于丼田后,微做聚气使气于丹田处做一翻滚,在使气由督脉而上而将废气从鼻排出,这是武家较常使用的方法不管使用哪种方法,你嘟必须聚气凝神以意念去引导你的气息,使气息逐渐下降以达气沉丹田之外,更可藉由全身二十四条气脉使气能行于全身,如此鈈仅能达健身的目的,而且从技击武术的角度来看由于意念支配着气息下行,因而使全身之躯干及各肌群向下鬆沉并且藉由丹田的充實,而将这种鬆沉能向下传递而达于两腿,以使动作及姿势有上虚下实之感而所谓上虚下实就是说,〝上虚〞就是指身体上半部﹝即肚脐以上﹞较虚也就是放鬆自然之意,而〝下实〞即指身体下半部﹝即肚脐以下﹞鼓荡充实,也就是沉稳根固练习八卦掌,一个姿勢摆出来须讲究虚胸实腹气沉丹田,气息归元息息归根,也只有〝气归根〞即把气归于丹田,上半身才能虚灵〝气根固〞,即把氣息稳固于丹田下元才能充实。而要能上虚却又要以下实为基础,所以不论练习静功或动功都要保持上虚下实的状态,这是练功中嘚一个基本要求

上虚下实再简单的说,也是一种上鬆下沉的一种表现我们在练功摆出一个姿势时,重心就要放在肚脐以下如此,整個身体才能稳如泰山且舒适自然。气息也要求气沉丹田息息归根,从而使下元真气得到充实

八卦掌的第二个要点最后一句就是〝週身放鬆〞,一个姿势做出来一定要全身放鬆不可身体绷的越紧,身体则越不稳更不要说能沉,就以天干八卦之〝翻身背插掌〞为例翻身背插掌在做翻身背插这个动作,然后要维持一个平稳的姿势时除了要持身中正,安定重心气沉丹田之外,另外就是要週身放鬆翻身背插是里步曲腿,里手下插同时外步揣腿,外手扶中节同时斜身弓身,而且这个动作完成后要稍微一个定式,也就是要求这个姿势要停格一下下这个姿势是属于一个金鸡独立式,既然是金鸡独立式因此能不能站稳就非常重要了,只要重心稍有偏差那身子立刻就会倾倒而不稳,而要安定这个重心最重要的就是全身要放鬆,尤其是上半身只要上身一用力,重心就一定会动摇一动摇,那你這个定式就无法做出来万一你能週身放鬆,那这个姿势就可以保持的很完美而且结构也会很完整,而不会鬆散翻身背插掌因是斜身弓身,所以它是属于一种〝斜中正〞的结构所以只要结构完整,而将重心找出来它依然是会非常的安稳,再加上週身的放鬆全身之仂自然就会鬆沉,再加上维持定式时是气沉丹田使身体能更加的沉稳,也使气血更加鼓荡尤其在维持翻身背插时,虽是週身放鬆但叒是鬆而不散,所以内劲的运用就非常强大否则也无法维持你整个结构。在练习天干十二功法当中翻身背插掌的动作是较少的,但消耗的运动量却是最大的能让你流的汗也是最多的,反而像片旋掌及五龙摆尾掌等运动量是很大,但消耗量却不及翻身背插掌这完全僦是因为后者用的内劲较大之故吧!

在本门的功夫瑜珈中,也都是以定式为主共有一百二十八式,每式也是讲求一种平衡而且几乎是鉯练习八卦掌的第二要点去练习,每个姿势都可做的非常的优美且架势结构也都会非常完整。本门之功夫瑜珈姿势万千,架势优美苴配合内气调息,由于是定式练习所以简单易学,不似八卦掌之动作变化万千初学者实难窥其境,而功夫瑜珈却不然只要短期练习即可得心应手,对于想练中国固有之武术而又不想花太多头脑的爱好者,功夫瑜珈真的是一种不错的选择一样可达修心、养身、健身嘚目的,今天的主题不是功夫瑜珈以后再以专文专图来解说。

以上讲的是练习八卦掌的第二个要点先前是以翻身背插掌做了一个例子。其实在转掌式的姿势上就完全符合了这个要点,转掌的基础来自于趟泥步而趟泥步的练习亦是要遵照此要点,而转掌式又多了一个掱的姿势而其沉肩坠肘,含胸拔背亦是鬆沉的一种表现而持身中正、安定重心、气沉丹田、週身放鬆,又是转掌式的最高指导原则所以在练转掌时要维持一个标准的转掌式,千万要牢记此要点现在我再将此要点的全文在抄一次:

练习八卦掌的第三个要点讲的是有关動作方面的探讨,在动作方面以两个字作为一个精髓那两个字就是〝轻灵〞,轻灵在字义上讲的就是轻快灵巧八卦掌的练习中讲究闪展腾挪,在闪展腾挪的施展中要求的就是步法、身法的快速及手法的灵巧。在我高中时父亲的一次教学中,有师兄问及闪展腾挪的使鼡法因有些动作说也说不清楚,所以只有用示范的方法最能让大家了解所以父亲就告诉该位师兄,可用劲的出一拳或一腿结果该位師兄真的用了一记结实有力的前趋腿,父亲当时就立即使用闪展腾挪法其步法身法之快速,出手之灵巧真使人叹为观止,让我至今难莣手法一出即将该位师兄抛摔而出,摔的是人仰马翻但出手又恰到好处,而不至于使该员受伤当然被示范的人或许根本感觉不出自巳是如何被抛摔而出,但我们却是旁观者清看的是清清楚楚,那就是利用步法快速的移位加上灵活的身法及精巧的手法,而且再借力使力所以能轻易的将之抛摔出去,父亲对学生做示范向来点到为止,万一真用劲的话这闪展腾挪一出手其后果真不知为何。

动作的輕灵讲的就是一个速度,以八卦掌中之打法来说一出手需要手足齐到,不可手到脚不到因脚不到就没重心,身则不稳也易倾倒,哃样的脚到手不到,那脚到了又有何用所以,一出手须手足齐到而且一出手掌如闪电,步如游龙两人一交手,要好似火烧身穿掌一出就要好像箭射出一般,穿掌走的是一种直劲而且速度是非常快速,就像箭放出去一样那身体就像是那把弓,那整个劲力的来源铨在后脚的蹬力上只要后足往前用力一蹬,就可透过身体将力量传达于手上,而且这种劲力起于无形落于无踪,出手的速度就像捲哋风一样的快速而且掌打如雷不留情,不论出拳或出掌发手一定要快,不快则迟误手法要活,不活则不快这是八卦掌中打法的一些要领,但裡面所讲的就是速度而且这速度就要像箭一样快,和闪电一样快和打雷一样勐。

这动作的要领是要轻灵练习八卦掌的第彡个要点,一样是用十六个字诀去对轻灵做一个阐述这十六个字诀即:『意动气动,气动身从匀整鬆柔,一动全动』

意动气动简单嘚说,就是以意领气亦即在我们练拳时以意识支配呼吸,并配合你的姿势与动作从而引导气息而达于四肢。其实这样说起来就与一般所谓的气功也差不多,什麽叫气功以一个最简单的白话来解释,所谓气功就是练习呼吸的一种方法,也有人把气功解释为深呼吸的鍛鍊法当然,以上的解释只可算是简单的解释吧!以武家对气功的定义可能就要这样说了:气功是一种以意念为主再以意念引导气息(也可以说以意念引导呼吸),再以姿势与动作与之结合以利行气导气。所以整个气功就是以意念、呼吸、姿势动作所相互结合的产物气功对武家来说,不仅是要养身形更重要的是要藉由气而产生力。所以武家中所谓的内三合就是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其朂终目的就是要气与力的相互结合。当然这种结合首先就要先产生意念再由意念去引导气息,有了气以后即产生力;有了力以后就可以支配身体各部位之肢体动作如果再细分的话,这个意念的启动也可侷限于单一部位亦即将所有的气以意念将之导引至某处。例如我们茬练习转掌时就可以意念将气导向双手的手掌之上这种以意导气并非你意念一到气马上就充饱,而是要不断透过你意念的导引将气引领臸双掌上如此反覆动此意念之下,在转掌的过程中双手慢慢就会有暖暖变热的感觉,双掌亦会呈现红润的现象所以在练完转掌后一般都会有双掌充盈之感,也就是说双掌好像有一股内力的感觉这种感觉平常是体会不到的,以上这种以意导气是姿势处于一种静态之下所作的意动气动要讲下文之前,我先打个岔练气功也可达到医疗去病的功效,尤其对一些长年不舒服的地方同样的透过以意导气之法,以意念将气源源不断的流经不适之处反覆不停的来回练习,你在静坐的时后也可用此方法在转掌时亦适用此法。举个例子来说:萬一你是肩膀不舒服的话那你就集中你的意志一直以意导气到你不舒服的肩膀上,如此反覆不停的来回做这也可能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有其功效,并非一做马上就灵验万一有长年酸痛的朋友们不妨试试,最起码它不会有什麽害处或副作用修养此法万一对你的痼疾没什麽帮助也无所谓,至少你透过静坐也得到了一个心灵上的平静在呼吸上我们还是採用腹式呼吸法,所有的呼吸都应在你的意念控制下慢慢的运转使呼吸保持一个均匀及细、深、长、沉的一个原则。不可勐然吸入亦不可勐然呼出要似气似云行般,如碧空行云的那样悠嘫运行以上仅做个参考,有病还是要去看医生最实在

上文讲的是一个姿势处于定势下所做的一种意动气动。不过八卦掌练习的要点中所提的意动气动是讲一个动态的成份较多尤其是为了做某一个动作,往往也是先透过你意念的启动再由意念引领你的气息,有了气以後即产生力有了力以后就可做你想做的动作,这是一个必然的程序尤其在一般所谓的发劲上更是使用此一模式,此一模式也就是所谓嘚以气催力以气催力也是经由意念的启动下,以气息所产生之气力且该气力集中于一然后再将整个力量放出去,这就是藉由意识支配伱的内气由丹田流往发力的部位,同时再以呼气配合动作发力的一个综合表现再简单的说,我们要发力之前就必先蓄劲而蓄劲就是┅种意动气动,也可说就是吸气而要发劲时就是呼气,而且将先前所吸之气透过丹田而流往发力的部位而且在发力时借助呼气的催促茬展肢出击的同时,将内蓄的气感和劲力爆发出去这也是我们所讲的气动身从。

气是我们活动的原动力举凡我们一举手一投足都需用箌气,只是我们在平常的活动中没有特别的去做一个意念的引导可是这个气还是流经我们全身,充斥于全身各部位手得到气息所以手能动;脚得到气息所以脚能走;眼得到气息所以眼能看;耳得到气息所以耳能听……..。但是武家们为了做某一动作就必须特别的去做一个氣息的导引导引了气息后,四肢就可随着气而运动所以运动这两个字是可以拆开来解释。运就是武家所谓运气而动呢?就是所谓的活动所以运动合起来也就是气动身从,而要如何做到气动身从这也并非一蹴可成,这可能要经过你不断的练习从练习中去体会哪个時后是蓄气?哪个时后是发气这蓄气一般来说就是在蓄力,当然在蓄力的过程中你也可能做了许多个肢体上的动作,只是这些动作没囿将力发挥到极限因为这些动作只是为了发劲而做准备,就以地支八卦中的开掌为例开掌实分为三手,当然这三手中又有其细分的动莋辜且不谈,以这三手来说第一手的原地按掌及第二手的上步外开这两手都是在做一个蓄气,因为是两个动作所以吸气的时间较长吔因此在做这两个动作时是在做一个细、深、长且沉的深呼吸,在呼吸的过程中不谨将对方来手化开而且做了上步外开将对方之手搁开嘚动作,这两个动作就是利用了呼吸的配合而将气转换成力而所做出来的动作但这两手用的是一种巧劲,而且还是蓄气蓄劲的阶段所鉯两个动作做完时,此时已吸饱了气而且蓄势待发到了第三手凑步双撞时即把所蓄之气一下放出,以达以气催力的目的这时全身各部位就要做一个巧妙的配合,简单的说这时的发力是由脚底而起,亦即由后脚掌做一个蹬力再透过身体将力传达于双手所以最终点是双掱。因此最后的气就是催到双手之上而让双手产生最大爆发力,这就是一个气动身从的一个基本描述但再仔细深思起来,又有许多值嘚探讨的地方那就是在地支八卦的使用中的发劲又可分为许多种的发劲法,以大的来讲所发的劲可有阳劲(也有称为刚劲或明劲)所發之劲也可发为阴劲(也有称为柔劲或暗劲),当然再细分下去的话所用之劲不下十几种下回再以专章来论劲,因此总的来说要用什麽勁就牵涉到你气要怎麽运用亦即气的比例要如何去分配?要如何去运用这都是武术中有趣的地方,变化万千并非一成不变就以地支仈卦的发劲来说,八卦掌的发劲并非如外界的一般看法发劲只有所谓的阴劲或柔劲,练到一个极致劲是一种千变万化的东西,要随机隨势随人而变千万不可墨守成规,而且程式高派八卦掌中实结合了摔、擒、打、踢、化….等各种手法也等于是结合了各门各派的优点茬里面,所以地支八卦中不仅有八大纲及天干八卦的八卦手法在里面有时也有太极拳及形意拳的身影手法;有时甚至连少林拳通臂拳的掱法亦包含其中。所以说武学的发展不必故步自封而是要各取所长而加以融合,从而再表现出该拳种的特色

气是要培养的,大部份除叻在练习的过程中养气之外另外亦可靠静功或桩功来养气,不过我们人是活动的所以平时另外的养气可选择慢跑长跑或登山来养气,鉯跑步或爬山的养气也是训练肺活量的一种因为有时光靠练拳或有不足的地方,以跑步或爬山皆可锻练弥补练拳时之不足就以登山为唎,以登山来训练的话所走的速度就要稍为快一些步伐也要加大,万一是有阶梯的话最好是一步两阶,而且保持一定的快速如此的練习,非但练到你双腿的爆发力与肌耐力而最主要的就是要加强了你的心肺功能,也就是能加大了你的肺活量也就是能有大量的气能源源不断的供给你的所需,从而随心所欲而做你想做的动作、发你想发的劲、这些都是需要靠大量的气息才能帮你完成许多人在练拳之初或爬山之初都会有上气不接下气的现象,而并不是双腿疲惫到受不了反而都是因为气喘不过来而无法继续运动下去,这完全就是因为未经过坚苦的训练因而无法将气适当的在身体运行也就是心肺功能不够强,无法支应你身体所需的功能也就是气不动身不从,不过这種气不足的现象只要从拳术中的基本功操多做努力再配合跑步爬山很快的就有所助益不过我再强调一下要达到养气养力的阶段,你所练嘚基本功操及跑步或爬山的质与量一定要有个份量否则你爬山慢慢爬即使走上一天也没用,由于武家平时练拳所下的功夫已极深在爬屾时一步一阶走的话几乎是不太会流汗,心跳也不会加快如此就达不到一个训练的目的。至于要走到多快那可能要看每个人的体能状況而定了,几年前我以登山练气时常走台北市之四兽山,我从慈惠堂出发行至九五峰而折返回到慈惠堂所需时间约五十馀分钟,这样赱起来就很过瘾可走的满身大汗,非常的舒畅现在为求方便之故,皆以住家附近的仙迹岩为练习场所由于山较小所以只好多走几趟還是能达到练习的效果,以上是说说爬山的一些体验另外跑步也是我们习武者所不可忽视的一项辅助运动,跑步不仅练习耐力也可使伱的气更长,也可训练你平时练拳练不到的肌肉跑步首重呼吸的调节,只要呼吸调节的好以我们跑五公里来说应是轻而易举,除了呼吸的调节之外配速也是非常的重要,就犹如我们练地支八卦有时一口气从第一段练至第八段约需一个小时左右所以配速及呼吸的调节忣搭配就格外重要,否则气一下放完接着就会力不从心,气散而神衰了而跑步的配速要先看我们今天要跑的路程到底是多远,再做一個合理的调配不管速度怎麽配前半段的速度皆不宜太快,就像练拳一样刚开始时尽量将速度放慢些而且力道也不要太大,如此一来先調和本身的气息二来也可借此让身体热起来,当做是一种热身以减少动伤害之发生,即使你练拳之前已热过身还是要坚持此一法则。

接着谈一下匀整鬆柔虽然匀整鬆柔是一个整体性连贯性的动作,不过我还是先将每个字义做一个解释首先匀是说一个均匀,而整就昰一个完整虽说是一个动作的用力均匀,但匀的最大精神是说一个动作的节奏感在练拳的过程中一定是要快慢相间,并非要一味的求赽、或一味的求慢而且使用的力道也并非一味的纯刚或纯阴,一定是要刚柔相济、刚中有柔、柔中有刚而其节奏感就要如音乐一般,囿时速度要极快就犹如音乐中之四分之一拍或半拍;有时速度又要慢就好像音乐中之四拍或二拍;有时甚至还要有停顿的地方,就犹如喑乐中之休止符如此演练起来才会抑扬顿挫,整个动作看起来才会神灵活现所以节奏一定要抓的准,用力也一定要得法如此演练出來才会生动而赋予生命。有些人的拳术练起来外行的人一看感觉很不错但内行的人一看却觉得不够好,那是因为匠气太重没有赋予一种苼命的感觉我再以做画做一个例子,以前电影院都会画一些电影看板以外行的人眼光来看那些电影看板是既漂亮又写实,但内行人一看还是老答桉就是匠气太重,一幅画没有将其意境表现出来之外另细腻的笔法也看不到。再以书法来说也是一样的大家都知道郑板橋的字写的很好,但外行的人怎麽也看不出好在哪里因为里面的字忽大忽小,笔划也忽粗忽细字体的排列也不整齐,但内行的人却说鄭板桥的字是活的因为他的笔法赋与了字体生命而成就了他的文化与艺术价值。武家所演练的拳术亦该如此拳术不仅修练内气之外,外在所表现出的力与美亦不可忽视所以一个动作表现出来后就要有大家风范,让每招每式都能尽善尽美使武术也充满了生命,这是武镓应该去追求的

而整就是一个完整,在一个动作的表达演练中大家常会犯一个毛病,那就是往往一个动作尚未完成就想去作下一个动莋也可说一个动作尚未达到定位就接着去做了下一个动作,如此的演练就好像写字一个笔划还没完成他又接着写下一笔划,所以这个芓看起来就会支离破碎的感觉拳术中的动作也是一样,千万不可一个动作还没有完成就抢着去做下一个动作这在音乐中就是所谓的抢拍子,在一个动作完整的到达定位后其身体架势的结构亦要有一个完整性而这边所说的完整性是指一个身形架势的一个结构,这个结构仂量绝对不可以鬆散只要一鬆散就会成为一个败势,而且重心结构也不见了所以在动作的过程中,重心的转换肢体的变化,都不可鉯破坏整个架势的完整性在八卦掌的换掌练习中亦特别强调动作中的一个结构,千万不可因为要做某一动作而破坏了整个结构而为了鈈破坏结构而成为败势或破势,换掌时的重心变换就常用扣步与摆步而且在用扣步或摆步时全身的劲力也儘量内裹,而不让架势鬆散掉就以天干八卦中第一式蛇形顺式掌为例,在第一动外步外摆时重心就要儘量放低,而且两条腿要儘量抱紧不可分开第二动裡步裡扣、裡手外掩时,扣步要扣成两脚成一丁字步如此两条腿就裹的更明显,而且外掩之手亦用合劲外手亦扶中节使力不散,两手也是一种裹劲而身体的结构也是一种拧裹的表现,如此整个身体的劲就会裹成一团而不会鬆散,而且整个身体的结构是完美的然后再以拧劲莋个蛇身下势掌,最后再做个回身掳手再上步换掌,所以整个动作的流程上使身体的整个结构上是一个完整的,而不是一个鬆散的败勢而且在步法的使用上是清清楚楚而不脱泥带水,在手法的使用上也是明明白白规规矩矩没有多馀不必要的手法,而且整个劲力的表達是一个整劲的表现所以,「匀」与「整」有诸多涵意深藏其中于武术的爱好者不可不察。

至于鬆柔也就是一般所谓的大鬆大柔,「鬆柔」二字相信大家也有了各种有关于「鬆柔」的解释但在八卦掌中的「鬆柔」,可能与一般的解释或许会有一点的出入但也不是峩们标新立异,而八卦掌的演练中就是有如此现象而我们也只不过还是以鬆柔来做为一个代表,在本门八卦掌的演练中对于鬆柔是要有這样的解释即要「鬆中带柔」、「柔中带靱」、「靱中带劲」、「劲中带刚」,这是我们对鬆柔的一个体认

一般练拳时大家都知道要放鬆,但往往大家为了放鬆而致于鬆散也就是整个劲都没了,例如一堆棉花它是绝对的放鬆,你怎麽推怎麽打它也是无动于衷,但楿对的它也无法对你做个反击,所以这种鬆在武学理论上应是没什麽作用而我们强调的「鬆中带柔」、「柔中带靱」、「靱中带劲」、「劲中带刚」,这些关係乍看起来这鬆、柔、靱、劲、刚好像没什麽关联又感觉又有什麽矛盾,但我只要举几个例子相信大家一定囿所体悟。首先我先用一条橡皮筋做一个说明,你看你拉一条橡皮筋时,那时它是放鬆的所以一拉时你似乎不用用力即可将橡皮筋拉长,但此时橡皮筋也不是无限度的任你拉长等你拉到一个程度时,你就会觉得会有一种柔靱之感而且这柔靱中又隐含了一种劲道在裡面,等你手一放时它整个劲道就会集中一点而迅速放出,而这放出的力道却又是刚勐无比而八卦掌中的要求亦是如此,一定以上虚丅实为基础在放鬆中绝不可散,也就是势不可败身体整个结构还是非常的稳固,所以在鬆中就要有柔软之感在柔软中又隐藏了极大嘚靱性在裡面,而且这种靱性是有其劲道等劲道一出却又是兼具速度与威勐,这就是八卦掌中鬆、柔、靱、劲、刚的相互关係因此,吔可说八卦掌採取了太极拳及形意拳之优点练习起来刚柔相济,因此在短短的一个小时中你认真练习的话很快的就会达到一个运动量,而且这一个小时的练习你可能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其实上述所说的鬆、柔、靱、劲、刚在我们平时的许多事物都可得到一个証明我洅举个例子来说,你看撑杆跳选手所拿的竿子这竿子也兼具了鬆、柔、靱、劲、刚的特色,因为竿子能鬆柔所以它不会折断因为它有其靱性所以就有了劲道,而且这种劲能把一个人撑起来又显现出其刚勐的一面。另外我们平常练习棍法所使用的藤棍或白腊杆也好,吔都有上述所说的特性在裡面再者,弓上的弦也是如此你一拉它,它是鬆柔的但弦中的靱性中却有着极大的劲隐含其中,只要手一放其劲道就是一个速度与刚勐所以能将箭快速射出去。另外弹簧也是具有这种特色,所以说类似这种兼具鬆、柔、靱、劲、刚的事粅是不胜枚举。

上面都是用了一些物做了一个鬆、柔、靱、劲、刚的举例下面,我用练习八卦掌中平常练习活力(即劲力)的一种方法即拉手做一个解释,”拉手”在转掌内功顺序法中我已做了一个详细的介绍所以现在只讲拉手与鬆、柔、靱、劲、刚的一种关係。在拉手的练习过程中两人相互穿掌搭手互抓后往下坠蹲坐的时候,是一种鬆柔的表现因为两人搭手互抓后万一不放鬆用柔的话,只要拙仂一出马上就会被对方拉走,接着两人互拉的时候所用的又是一种靱性极强而又有劲的一种拉法,到最后整劲表现出来时又是一种刚猛之力所以拉手只要运用得法,要将对手拉到身后数公尺之远是轻而易举的事情所以简单的说拉手也是以鬆、柔、靱、劲、刚的方式莋一个动作的流程,其实在八卦掌的诸多动作中亦是遵此一原则而把一个动作发挥极致。

话又说回来要每个人做到鬆柔却不是一件简單的事情,并非要鬆就鬆要柔就柔,要达到此一程度可能要下许多功夫才能达到并且在鬆柔中又要有靱劲,这可能就不是一天两天的倳了虽然这些都是反覆不断的练习所练出来的,不过在这练习当中有一点是非常重要的,那就是你的”柔软度”而且这个”柔软度”指的是你的全身各部位并非只侷限于大腿而已,这点非常重要你看有些人练到可噼腿,但是其柔软度却不好那是因为他只拉到大腿嘚肌腱,而全身上下有太多数不尽的所谓”筋”光拉大腿的筋是不够的,柔软度的好坏是要讲全身的小到手指手掌,大到大腿腰身都偠有一个良好的柔软度有了好的柔软度你才有办法去做你想做的动作,否则想踢也踢不高想弯也弯不下,而且在八卦掌的许多掌法中囿许多势子非常的优美要是柔软度不好的话,实在展现不出拳术中的力与美所以千练万练不如好好的先去拉拉筋,把全身的筋骨拉开叻要做任何动作就简单多了武家们为了保持一个体能的颠峰,拉筋是每天少不了的功课家父锦园公晚年之时还可做朝天蹬难吗的动作,所以在其晚年演练八卦掌中一些提领的动作时腿提上来后还可停留数分钟之久,而且高度及于头部想想,以前武家下的功夫实在有夠深现在这些动作也只能追忆了。

我常常再三强调柔软度的重要性不是光练拳的人要求要有很好的柔软度,只要是运动都和柔软度有關係举凡各种运动都一样,只是有些运动项目所强调的不一样罢了因为,有了好的柔软度首先,你可避免掉许多不必要的运动伤害再来,有了好的柔软度你的速度可以加快许多(轻灵),再来有了好的柔软度,你可以节省许多体力再来,有了好的柔软度你鈳以做出优美的姿势与动作,再来有了好的柔软度,你更可以做出一些高难度的动作举凡种种都可印证了柔软度的重要性,之所以本門八卦掌的名称要定为「柔身连环八卦掌」想必「柔」的重要性可见一般。

一动全动一动全动是综合了意动气动,气动身从匀整鬆柔所表现出的一种结果,这一动全动指的是透过了意动气功气动身从,匀整鬆柔所展现出的一种动作表现而且这种动是一种全方位的動,似一种火烧身而爆发出来的动这种动是一种讲究手、眼、身、法、步的动,而且这手、眼、身、法、步是紧密配合不可手到脚不箌,脚到眼不到尤以身法更是所有动作的一个灵魂,因为八卦掌的许多动作讲究以身带手这是因为八卦掌力量的泉源都来自于脚底,甴脚底所发之力传于身而再达于手所以这种动作一做出来就是全身在动,而并非只是全身四肢的某一部位在动而已只要一动就是全身茬动,即便是有的劲是发暗劲虽然外在看不出全身在动的感觉,可是内在之气息的流动及劲力的传达亦是一动全动有些人在练拳时无法掌握一动全动的要领,所以在其所演示的拳法中就显呆板而且是死死的而不活,身体有时就像门板一样的有一种不流畅不生动的感覺,这些弊病完全就是没有掌握住意动气动、气动身从、匀整鬆柔、一动全动的一个动作要领其实,在所谓的一动全动中我们可举个例孓你就更能对所谓一动全动而更能有所体会了。你看那些猫科动物,在平时走路时就非常的柔软一但奔跑起来后把那全身的律动是極为协调优美,而且速度又是那麽的快等到牠在捕抓猎物时其身手是那麽矫健与灵敏,而且其在扑抓与啃咬猎物时一定是用了全身每一個肌肉骨骼而且使用出来的力道必定是非常的迅速与威勐,这些猫科动物之所以有这份能耐当然是与生俱来的,牠们不用拉筋就有了極佳的柔软度但这些上帝所赋予的优厚条件,在我们人类却是没有的而且柔软度还会随着年龄而变差,但是我们却有智慧可以弥补先忝上的不足所以在武术的世界裡,我们要不断的勤拉筋以把柔软度练出来之外我们还会模彷动物许多动作,就连我们练的八卦掌也一樣诸如蛇、龙、老虎、燕子、鸡等等,而形意拳所模彷的就更多了这完全都是为了吸取动物在动作上的一些优点而融入武术之中。

我們再以本门八卦掌六大基本式的柔球式做一个说明在练习柔球式时亦是一个一动全动的具体表现,八卦掌是属于内家拳的一种当然八卦掌在发劲上是有很多的方法,但其中有一种方法是双手不用力的发劲法手不用力又如何发劲呢?下面我再举个例子大家就会有更深刻的瞭解。以前我们小时候有玩一种乐器,这种乐器应该叫做波浪鼓吧!或许还有别的名称暂时先不管了,这种乐器就是有一个小鼓把鼓豎起来后,下方有一根小木棍鼓的两边繫有一段小绳子,绳子的末端又绑着一个小球球想必现在大家已想起是什麽乐器了吧!玩这乐器戓称为玩具也好,双手搓揉着小木棍此时两条线就会摆动旋转起来,动起来后两个小球球就会打在鼓的两面,而发出咚咚响声而且朩棍转的愈怏,绳子就摆的愈快打出来的声音就更大,现在有趣的问题来了试问,那两条线本身就使出力量吗?而鼓和小球球本身又有仂量吗?答桉当然是否定的它们本身都无法使出力量,它们的力量都是因为下面的小木棍做了一个旋转扭动的动作而将此一旋转所带来の力传到鼓的本身,再由鼓将力量传到线上因此两条线就得到了力量,而使小球球能撃打鼓面以上,从力学的角度来看那小木棍就昰我们的双腿,而那鼓身就是我们的身体而那两条线就是我们的双手,而小球球就是我们的双掌我们练拳时有时也是採用此一模式,雙手真的不要用力一样可以发挥出一个撃打能力所以这样就是靠着一个”一动全动”的方法而将力量传于需要的地方。练习柔球式时也昰利用了这种”一动全动”的方法而且双手还不用力,全身的力量完全来自于双脚双腿腰跨的扭动更带动了身体的扭动,最后力量就昰借由身体的扭动而传达于双手之上所以一个柔球式练起来后是全身都在动,没有一处没动到的有时自己要审视自己全身有没有动到,那你只要看着肚脐眼有没动就知道了只要肚脐眼有动到,那就表示你腰跨有动到只要腰胯动到了,相信全身双手也就动到了不过還是要再强调一次,你的双手就是那两条线线本身是没有力量的,试着把你的手当成线放轻鬆不要用力试试看。

其实在八卦掌的所囿动作中都可说是一动全动,所以大家都称八卦掌是陆地上的游泳大家都知道,游泳时所动到的是全身的肌肉骨骼几乎是没有一处不動到的,所以游泳能燃烧大量的脂肪而且是均匀燃烧,因此游泳能健美人的身材这是勿庸置疑的而八卦掌的练习也是运动到了你的全身,同样的也燃烧了大量的脂肪尤其是对许多运动无法动到的腰部来说,更能去掉腰部大量的脂肪因为八卦掌中有许多一升一降及拧腰转胯的动作,因此常会用到腰肌的力量因而燃烧该处之脂肪。虽然八卦掌是一种陆地上的游泳能得到如同游泳般的益处,但陆地毕境还是陆地练习时还是如先前所说,柔软度先练好来再加上运动前的热身运动,如此更能让你享受练习武术的乐趣。

以上所讲的都昰练习八卦掌的第三个要点现在我把第三要点的全文抄录一下:

以上在八卦掌的练习要点中,首先讲了心理第二点讲到了姿势,第三点講到了动作所以从心理、姿势到动作,如果我们在练拳时都有把握住上述所说明之要领那到最后就是要验明成果的时候了,而这成果講的就是「功效」那这功效要达到什麽程度呢?那就是「神妙」。也就是练完拳后其功效是要达到一个神妙的效果而这神妙用简单的口語来说就是神奇美妙,而且是一种妙不可言难以用言语述说的神妙。但是如果分开来讲的话「神」讲的是我们的身体及精神(心理),而「妙」讲的是奇妙的作用及神妙的功用所以连起来讲就是我们练完八卦掌后,从身体到心灵都得到了一个奇妙的作用及神奇的功用

练唍八卦掌后这种神奇的功效虽是体会在个人,但是有些现象旁人也是观察得到练拳的过程中最舒服的就是练完一个段落以站架式做调息嘚时候。因为练拳的时候所有的肢体动作配合了呼吸的导引,使得全身上下得到了一个气血的充份循环因而使得全身热气盈盈且充满叻气感,这时以站架势调息时如又配合了适当的温度与湿度,这时只要一呼气上半身就会冒着徐徐的白烟,这时舒畅感我想也只有用「神妙」来做一个解释吧!

下面我先将练习八卦掌的第四要领抄录于下:

这第四要点主要就是说明我们在练拳时及练完后的一个身体及心理的感觉首先以身体来说,练完拳后他是一种百体舒泰的感觉,而且是从头到脚的舒服一般在练习八卦掌的时候,运动量可说是非常之夶流的汗也很多,但是练完后不会给人有一种疲惫感那是因为我们在练拳时心理得到了灵静,姿势上得到了鬆沉动作上做到了轻灵,所以在八卦掌的练习中反而是一种能量的补充所以练拳的这种运动绝不是一般劳动或活动所能相比的,或许你做了很多家事或一些粗偅的事也流了很多汗,但这只能称为劳动而并非运动,所以劳动容易让人疲累因为劳动往往是一种心理无法清静无法放鬆,而且常瑺还充满了紧张而且又没有乐趣,或许又是迫于无奈而从事这种劳动所以,虽然劳动消耗了许多体力及流了很多汗但到了最后,我想很难用「神妙」去形容他的感觉

其实,任何一种运动或任何一种拳术对我们身体的健康都是有帮助的,只是看你如何去做一个取捨罷了有些运动或许危险性太高,有些运动又或许需特定的场地或特定的对象又有些运动需要高额的费用,又有些运动或许太单调简单洏学不到一技之长总之有太多的原因会影响我们想从事何种运动。但所有的运动中我想拳术是看重于心理、生理方面的锻练当然,其咜运动也会有和拳术一样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但我们并未鑽研其它运动所以涉略未深。既然拳术的运动着重于心理及生理上的修练所以怹才有办法让我们百体舒泰且血气畅通。

百体舒泰血气畅通是一个得法的运动后所产生的结果,不管你是练拳也好或是从事其它运动吔能,只要是运动得法相信运动完后也一定会产生一种百体舒泰、血气畅通之感,只不过中国固有的内家拳术更加的强调练拳以养身形尤其是八卦掌是武事而又文事寓乎其中,八卦掌不但是技撃之术而又是养身形保气血之术,练掌能强筋壮骨舒筋活血,使一生能减尐疾病之戕若岁月功夫不己者,饮食因之而日增自然血气而日生,气血充足长力气,身体日健再使之气行顺利,归于丹田上水丅火,乃能形神俱茂疾病不生。人之身体强壮完全以气血为主,因此气顺而自行之前于转掌内功顺序法中有提过,气源出于中焦總统于肺,共有二十四孔以通週身百骸,上至百会下至涌泉,能通四肢气随力行,会合一气这就是讲的气血畅之态,气外护以表,内行于里周流全身,出入升降气为卫,血为营血者水穀之精也,调和五脏洒陈于六腑,乃能入于脉生化于脾,循环于心藏受于肝,施泄于臂灌溉一身,目得之而能视耳得之而能听,手得之而能握足得之而能行。脏能液而倍润腑能气而倍充。练习八卦掌之功夫能使气血畅通顺行,气血盛则形盛气血衰而形衰,所以养身形保气血之诀,实莫妙乎八卦掌之术也

身心并练是练习八卦掌的必修之术,练拳除了练习所有的技法之外修身养性之心性更不可忽视,有些习武之人在武艺上虽是练到了一定的程度,但是为囚处世待人接物上却是令人不敢恭维甚至有的心术不正,反而利用武技上的成就而去从事不正的行为,诸如种种完全就是只练身不修心,如此之徒到头来也只得到一身臭名实非武家之能事。八卦掌之所以流传不广实于当初历代祖师爷择徒之严有关,因择徒之严担惢教到心术不正胡作非为之徒所以当初祖师爷董公海川就定有十条规戒,只要犯有戒条之一者绝不列入门牆门户非常严格,每收一徙还须本门弟子介绍,入门前先起誓言,永不犯十条规戒方得入门受教,其实这十条戒规不外乎是要后人都能修身养性且正其心,鈈可有心术不正之行为所以择徒要先端正其品性并正其心,以免以后教出为害乡里欺师灭祖之徒其十大规戒列于下以供大家做为一个參考:一、要孝敬父母,二、要戒花烟赌三、要遵师教训,四、要行侠尚义五、要尊敬师长,六、要忠厚老实七、要和睦邻里,八、戒恃艺欺人九、要终身练习,十、戒教无义子以上十条大家可做为一个参考。这十条中尤以第十条是为师者最为戒慎的一条而且也昰最为常见的一条,会犯此过者完全就是没有做到身心并练这一点,尤其是「心」是最难练的一项并非想学就学得会,想练就练的成套路招式只要肯下苦功,一家能有所成就然而心性的东西惟有时时自我惕励,时时自我反省而且时时保持谦卑好学的态度,慢慢的詓修养自己的心性千万不可着重于身体上的锻练,而忽略了心理修行一定要做到身心并练的境界。

在一个工商业化的社会裡大家每忝面临了形形色色各种不同的压力,不仅身体有时出现毛病心理上的毛病更是现今社会的文明病,从每天的报章杂志电视中都可看到一些心理上出现问题的人然而这些心理上出现问题的人也不是一天二天就让他心理上出现问题,这都是日积月累所慢慢形成的要克服种種的心理问题,除了要和精神、心理的医师配合之外藉由运动也可获得不错的成效,而且我们练拳的人除了练习武技之外也要培养一個健康正确的心理,如此身体和心理健康的人才是一个真正健康的人。

另外身心并练,身指的是一种动功而心指的是一种静功,所鉯练习八卦掌也是一门动静兼修的一门武术以动功来说,就是我们平常所练习的各种功操及各种式子套路而静功,可能就是要靠一般嘚站桩或打坐来做一个修行与锻练只不过站桩和打坐的功法就修行在个人,以前家父就以师爷上上真人之静坐法做一个心方面的调息。八卦掌的练习是属于一种耗功因在练拳中流失了大量的水份,消耗了大量氧气同时也就消耗了大量的体能,同时也燃烧了大量的脂肪所以动功结束后,洗个澡换上乾爽的衣服,再选择适当的时间再辅以静功的调息,如此更能收到相辅相成的效果不过,我再强調一次我们武家一定要以动功为主,静功为辅千万不可本末倒置小学而大遗,之此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怠这是孔老夫子告訴我们的为学之道,我们习武何尝不是如此我们学了许多的套路招式,但我们只是光练其式子或许你可以把式子练的很好,但是你从來不去对这个式子做一个思考到最后你可能就会对这个式子有些迷惘,因为你不了解其中的奥妙细节之处也不懂其中的用法与化法,所以到最后当然也就无法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大家要知道,一位武术的学习者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是极为重要的一件事情,因为你的师父即使告诉你教你了许多许多的式子或拳理,但那些拳理都是你师父集数十年之经验所得这些经验并不是你自己体会出来的,有些事物即使你记得但不代表你有所体悟,况且师父讲了那麽多我们也不可能一一牢记,但是有些拳术经过我们千万遍的练习后,经过思考洏体悟出来的东西那就是真正属于你的东西,而且所得到的理论可能比师父教你的还多而且这些经由实践面思考所得的东西,一辈子詠远是跟着你而且永远不会忘记,因为这是永远属于你自己的东西,所以「学」和「思」是同等的重要这也等于告诉了我们身心并練的重要性。万一你每天只是一个思想家,每天只是用想的每天只是用脑子练拳,而没有实际上对每招每式下功夫练习那是很危险嘚,因为那只是天马行空不务实的,如此的学习者到头来可能只练就了一嘴好功夫实际上却是空空如也,甚至比光练不思考的人还糟因为光练的人最起码还练就了一番好身手、好体力,所以孔夫子称那些光在想的人而不好好学习练习者,到最后是非常危险的所以說,学习和思考是并重的也就是说身心并练也是一样重要的。

八卦掌练习要点最后的四个字是「道技兼修」而这个「道」,我们中国囚给了这个「道」做了太多的注解诸如,我们可以把「道」解释为:道是不变的真理道就是一种思想,道就是一种方法道也是一种技藝,道是一种宗教或者你又可以说道是一种官职名,是一种量词是古代行政区划名,以动词来说又可解释为谈说、表白、引导等等,所以说中国人对道给予了太多的解释与意义,然而在「道技兼修」的四个字中之道当然也有许多意义与内含在裡面,就犹如身与心┅样有着不同的解释在裡头而这个道首先要讲的就是指一个思想与方法,这思想与方法是一个不变的真理再加上技艺,整个再归纳起來道讲的就是拳理,而技当然讲的就是所谓的式子套路等外形的动作所有的武术都有它的理论基础,也因此所有的动作与姿势不可违褙一个拳理虽然武功套路非常繁多,有的简单或複杂但都不可违反它的拳理,当然每门每派都有其理论基础,但是讲到一个姿势的構造用劲的一个方法,或气的一个吐纳导引相信,各门各派一定是殊途同归只是巧妙各有不同罢了,有了好的理论做基础技艺才囿办法经得起考验,否则一门武术只是昙华一现中华固有的传统武术,不管是内家也好外家也好有的都流传了数百年之久,之所以经嘚起时代的考验那是因为它具有它的理论基础做为它的拳理,有了拳理拳技才有办法展现,因此练拳不仅技击手法要练的炉火纯青,拳理方面也要多加研究如此才有办法精益求精而更上一层楼。

「道」除了是指拳理之外在这边最重要讲的还是我们的道德,当然噵德也包含的范围也相当的广,举凡一个人的人品、操守、武德、修养、心术等等都包含其中一位练武之人其实最难练的就是「心」,朂难修的就是「道」但是要成为一位武家却是要样样兼备,我们练的不仅是身修的不仅是技,拳技的修练只要肯下功夫,几乎是每個人都能达到一个程度但是要能得道却不是每一个人所能达成。我常在文章中以「武家 」来称我们练拳习武之人无非是想让我们练拳習武次人能提昇到另外的一个层次,就犹如有儒家、法家、墨家、道家、佛家等等这些所谓的各家都能获得后世人们的景仰与学习,而峩们练拳习武之人却往往被人称为是所谓的武夫或练武的、练拳的,或跑江湖的或什麽耍把式的好听一点的才能有什麽武师或什麽大師,但往往这些所谓的大师却常常又故弄玄虚或者藉由武术的包装而去从事欺世营利之事情,甚至有些更有做出为人不耻之事这些,對我们习武之人的形象都是有负面的影响如此下去我们又何以能成为所谓的「武家」呢?我们除了技要不断的下功夫去磨练去修行外,而噵更是我们所应追求的而且本门柔身连环八卦掌本身就是属于道家的一门武术,我们练的青萍剑更是道号上上真人师爷所传所以我们哽应在道上下功夫,先父 锦园公就写过一篇「武德论」其目的也不外乎是要勉励大家「练心修道」以期望有一天我们真能以「武家」自居,不过要达此境界尚须大家共同努力,要如何努力我想「身心并练,道技兼修」可能是我们最大的宗旨

以上谨将八卦掌练习要点莋了一些个人的浅见,八卦掌练习要点之六十四字诀是先父 锦园公毕生研究八卦掌所得的一些心得体悟本人不学或不才,或许无法能真囸的将其精义所阐述出来而心法口诀的东西,每个人也许都有自己的体悟与看法这六十四字诀也希望大家都能深刻的去体悟与实践,洏并非只是把它背熟而已或许大家到了一个程度后都会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不过最重要的还是要身体力行去做个实践家而不要只做个思想家。一定要切记「身心并练道技兼修」的重要性。最后我再将八卦掌练习要点全部抄录一次:

(时于七十年六月二十四日 吴锦园 题)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朝天蹬难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