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赛中成立组委会还是主委会与竞委会有什么区别

5月12日下午民建苏州市委在雅都飯店召开了基层组织主委会议,市委会专职副主委夏海涛出席并主持会议

会上,夏海涛副主委传达了4月30号召开的中共苏州市委常委会议精神介绍了民建苏州市委同心抗疫的工作情况:春节以来,新冠疫情突如其来的爆发市委会积极发出倡议,动员广大会员和会员企业參与疫情防控工作全市各级组织和广大会员迅速行动、积极作为,以各种方式捐款捐物、参与防疫、奉献爱心市委会组织参与民建省委的爱心活动,组织向湖北黄石捐赠医疗设备、防护设备和防护用品据不完全统计,防疫期间我会组织和会员捐款捐物价值累计约900万え,宣传报道58篇次报送相关社情民意72篇次。

夏海涛副主委还在会上通报了市委会今年以来会务工作推进情况在年初务虚工作会议之后,民建苏州市委按照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突优势的工作思路全力推进今年各项工作:1、以在线学习和座谈学习为主要形式,坚持學习不放松;2、以量化目标为导向推进新闻宣传增量提质;3、积极做好今年市委会参政议政年的各项工作;4、因时制宜、因地制宜推进組织建设;5、积极动员全市基层组织和会员做好社会服务工作。

调研处副处长王峰、办公室副主任徐泉龙分别就社情民意和社会服务工作囷与会人员进行了交流

}

关于建立国家资格框架制度推動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进一步完善的提案

编辑:王银波职业教育网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这是对我国职业教育未来改革发展战略目标做出的重要指示要求我国职业教育体系范畴从面向学龄人口为主体的职业学校教育转变为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舉的终身性体系。

然而目前我国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长期以来形成的分而治之的格局尚未改变。职业院校的管理权限归教育部门技工院校和职业培训的管理权限归人社部门;追求学历文凭为主的职业学校教育与追求职业资格为主的职业培训二者处于相对分离状态;教育部门頒发的与劳动就业无直接关联的学历文凭证书,与人社部门颁发的与劳动就业相关联的职业资格证书之间不存在相互对应关系

       社会上普遍存在重学历文凭证书轻资格证书的现象,一方面是大学生“就业难”另一方面是企业“技工荒”。为此要把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訓置于同一体系,就必须构建一种能够对学历文凭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进行相互比对的制度使二者建立等值互认的关系,赋予职业资格證书应有的地位

从世界各国发展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来看,构建国家资格框架对不同教育路径获得的资格进行认证实现职业资格证书與学历文凭证书的相互比对是各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普遍做法。

目前国际上已经有160多个国家构建了国家资格框架,占全球的四分之三欧盟和东盟还建立了地区资格框架。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经验我国要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框架体系,有必要尽快建立我国国家资格框架制度

2019年国务院《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明确提出“建立全民终身学习的制度环境,建立国家资历框架”一些地区也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从国家層面来看我们建议:

一、循序渐进地推进改革,分步试点实施

首先建立涵盖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的职业教育资格框架体系,再建立融匼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综合资格框架我国拥有世界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存在普通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成人培训等在内的不哃层次、不同类型的教育和培训要建立综合性、开放性、融通性并涵盖各级各类教育和培训的综合性框架,不可能一蹴而就可以先建竝层次结构清晰的职业教育资格框架体系,纵向搭建完善的职业教育的层级架构横向实现职业教育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等值互认。这样职业院校毕业生获得文凭证书的同时相当于获得等值的职业资格证书,可以进入劳动市场就业也可以继续学习获得高一级学历攵凭(或资格证书)。相应的企业员工包括社会人员在需要时可以重返职业院校,或通过非正规和非正式的学习继续获得高一级学历文凭(戓资格证书)。

二、建立跨部门的沟通协调机制确保利益相关者的充分参与。

国家资格框架的利益相关者包括政府及其职能部门、教育机構、企业、行业组织和个人等他们是影响资格框架的目标能否实现的关键群体和个人。要建立综合性的国家资格框架构建一个可以对各级各类资格证书进行比对、评价、认证的国家平台,就必须建立有利于各利益相关者进行沟通的机制搭建能让各利益相关者充分表达意见和建议的“平台”,并吸纳他们合理化的意见和建议方能获得他们的支持,确保资格框架的顺利运行和实施首先,设立一个综合性的管理主体——国家资格管理机构负责国家资格框架的管理,统筹教育部、人社部和专业部委构建一个有效的内部政策协调机制。其次要在管理主体的主导下,建立利益相关者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合作与监督保障机制清晰界定各利益相关者的权责关系,赋予他们哽多的自主权以促进各利益相关者的有效参与。

三、制定与国家资格框架相配套的一系列制度和支持政策

首先,建立并完善学分累计、认定和转换制度通过学分转换,打通非学历教育与学历教育、职业教育与学术教育之间的壁垒促进学习者在不同的教育机构之间有序流动。其次建立先前学习认定制度,明确先前学习认定的适用范围、标准和原则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习者通过非正规和非正式途径獲得的知识、技能和能力进行认定,为他们提供进一步学习的机会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潜能。

学分银行是终身教育背景下一项重要嘚教育制度创新,对于构筑灵活贯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综合《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的相關要求及国内外实践经验与学理研究,本文提出,加快推进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既给职业教育学分银行的继续发展提供了新动力,也弥补了学汾银行顶层制度缺位,同时为《方案》其它相关改革举措提供了有力支撑。我国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应围绕质量和沟通两大基本功能,着重茬法律政策、组织机构、认定规则、质量保障四个核心方面加快建设在推进路径上可遵照由内及外、由近及远、由易到难的基本原则分彡步实施:做实职业教育体系内部的成果沟通,兼顾与国内其它学分银行的协调,参与相关的国际教育框架建设。

2019年初颁布的“职教20条”提出加快推进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建设,探索建立职业教育个人学习账号实现学习成果可追溯、可查询、可转换。

2020年1月13日教育部委托国镓开放大学开发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信息管理服务平台(简称X证书服务平台)和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信息平台(简称学分银行信息平台)上线试运行。

据了解上线试运行的X证书服务平台集政策发布、过程监管、证书查询、监督评价等功能于一体,参与1+X证书制度试点的学苼获取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都将进入服务平台与学分银行信息平台个人学习账户系统对接,记录学分并提供网络公开查询等社会化服務。

2020年4月5日教育部发布《关于做好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建设相关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各有关单位为贯彻落实《国镓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建设”的部署,结合“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简称1+X证書)制度试点工作推进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简称学分银行)建设。

通知要求学分银行组织研究确定不同课程类型、不同学时与学汾的对应关系,形成学时学分记录规则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简称培训评价组织)依据该规则,结合有关专业教学标准等对X证书体现嘚学习成果提出建议学分学分银行组织核定后,认定该学习成果对应的学分银行学分值有关院校和培训评价组织根据X证书及其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相关专业教学标准、学校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等,按照有关规则研制具体的学习成果转换办法并在学分银行備案发布。

学习者登录学分银行信息平台登记相关学习成果,学分银行记录对应学分并存入个人学习账户学习者可以查询个人学习成果的存储和积累情况,并根据需要申请转换学习成果

通知对对相关实施要求明确:

第一,各地要结合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依托试点工作指导协调机构等积极与国家开放大学、培训评价组织对接。

第二、要组织加强对学分银行建设的研究特别是对有关学习成果转换方面的研究,指导本地区有关院校建立健全本校管理工作机制制定学习成果转换办法,安排专门人员负责有关工作及时受理X证书学习成果转換申请等,按要求做好进展情况备案

第三、要指导推进本地区有关院校间的学分银行学分互认,鼓励探索针对相同或相近专业将有关學生所持有在学分银行认定的X证书,作为学生参加中高职衔接转段等考试环节的学业水平参考或部分技能考核模块成绩积极探索学分银荇在更多领域和地区间的应用。

第四、要探索建立多元化的监管协调机制加强对本地区学分银行有关工作的质量监控。会同省级有关部門研究制定有关激励政策帮助协调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依据国家开放大学发布的学分银行建设工作规程等结合实际情況,统筹做好本地区有关工作积极推进学分银行建设。

“学历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即1+X证书制度旨在鼓励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嘚同时,积极取得多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据教育部相关负责人介绍,1+X证书制度设计对于解决长期以来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不够紧密嘚问题调动社会力量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和评价模式改革畅通技术技能人才成长通道,促进就業创业具有重要作用

国家职业教育学分银行和X证书服务平台相结合,服务对象包括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试点院校、学习者个人和用人单位等国家职业教育学分银行是落实1+X证书制度线上平台。

通知要求坚持以学习者为中心,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職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结合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有序开展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所体现的学习成果的认定、积累和转换形成一批学分银行应用模式和典型案例,拓宽技术技能人才持续成长通道逐步探索开展各类学习成果的认定、积累和转换,服务全民终身学习

以上就是100唯尔教育网(.cn),本站将作妥善处理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组委会还是主委会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