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软件包含饮食,运动,吃什么东西对睡眠好三大板块

糖耐量异常可结合运动干预,含蔗糖食物少吃!
分享本文:
日常我们体检时,经常被医生告知您现在属于糖耐量异常。然而我们就不懂了,这个糖耐量异常,究竟是什么?人体全天血糖含量随进食、活动等情况时有波动,一般空腹时的血糖水平较为恒定。体内胰岛素的分泌与血糖多少有密切关系,血糖增高,胰岛素分泌增多;血糖下降,胰岛素分泌减少。胰岛素分泌多少,随着机体的生理需要而进行自动调节,使体内葡萄糖水平维持在正常范围。可见,人体对葡萄糖有着很强的耐受能力,称为人体正常糖耐量。临床采用口服或静脉注射的方法,给一定量的葡萄糖,以助检查患者的糖耐量情况,称其为葡萄糖耐量试验。糖耐量异常如何进行干预?(一)饮食指导和运动疗法。首先要按照患者的理想体重和劳动强度计算全天所需的总热量进而制定相应的膳食,总热量的50-60%应来自碳水化合物,减少脂肪及蛋白质的摄取量,鼓励多进食植物纤维;制定合理的运动方案,糖耐量低减者要坚持进行有氧运动,如快步走、慢跑、打球、跳健身舞、爬楼梯、登山、游泳、骑自行车等。各人可选择适合自己的锻炼项目,每天早晚两次,每次30~60 分钟。肥胖与糖尿病关系密切,特别是腹型肥胖更要注意减肥,争取使体重指数和腰臀比达标。(二)在饮食及运动干预的基础上,如果血糖未能达标,可选择适当的药物进行治疗。相关降糖药物包括二甲双胍、α 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如拜唐苹、卡博平等)、噻唑烷二酮类胰岛素增敏剂(如罗格列酮等)。(三)对于合并高血压、血脂异常的患者应该使用相应的药物,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卡托普利、依那普利等)、血管紧张素II 受体拮抗剂(如缬沙坦、依贝沙坦等)降压治疗以及贝特类(如非诺贝特等)或他丁类(如辛伐他丁、普伐他丁等)药物调脂治疗等。(四)糖耐量低减患者应每年做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定期查血糖,并定期监测血压、血脂等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及时调整治疗。糖耐量异常饮食要注意什么1适度控制饮食糖耐量异常人虽没必要过度限制饮食,但要掌握糖尿病人食谱,按糖尿病人的饮食标准进餐。糖耐量异常人应选择无糖食品,适量吃水果。2要控制含蔗糖食物糖耐量异常时如不控制或拒绝含蔗糖食物,会使餐后血糖短时间大幅升高,加重胰岛负担,诱发糖尿病。一旦出现糖耐量异常,应立即限制或拒绝吃含蔗糖食物,并养成对含蔗糖食物不馋、不贪的好习惯,3一日三餐要规律糖耐量异常的人饮食要注意均衡,一日三餐,要定时、定量。生活必须要有规律。在此基础上适当添加蔬菜和水果,然后是蛋白质含和油脂成分的食物。每餐要尽量包括主食,蔬菜,含蛋白质的肉、蛋、奶,最后是油脂,油脂一定要控量。基本上三大板块的东西都要包括: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都要有,但是具体比例都不一样,碳水化合物比例在40%~60%左右,蛋白质在20%左右,油脂类在5%~10%的样子。根据每个人的身体状况,比例有一定的区别。从膳食上主要注意不过量进食,少油,多粗杂粮代替细粮。苦瓜、芦笋、山药、香菇、木耳等都非常好,有利于降低血糖。4供给充足的蛋白质(肾功能不良者另当别论)糖耐量异常的人膳食中蛋白质的供给应充足。有的人怕多吃蛋白质而增加肾脏的负担。当肾功能正常时,糖尿病的膳食蛋白质应与正常人近似。当合并肾脏疾病时,应在营养医生的指导下合理安排每日膳食的蛋白质量。乳、蛋、瘦肉、鱼、虾、豆制品含蛋白质较丰富。应适当食用优质蛋白,目前主张蛋白质应占总热能的10%~20%。谷类含有植物蛋白,如果一天吃谷类300克,就可摄入20克~30克的蛋白质,约占全日蛋白质的1/3~1/2。植物蛋白的生理价值低于动物蛋白,所以在膳食中也应适当控制植物蛋白。尤其在合并肾病时,应控制植物蛋白的食用。5学会选择可以降糖的食物选择具有调整血糖作用的食品;如苦瓜、南瓜、葫芦瓜、冬瓜、玉米须、洋葱、大蒜、山药、菠菜、芹菜等,都具有较好的调整血糖作用,又属于药食同源,如菠菜根粥(含萜类降糖成分),枸杞粥(降糖防脂;增加免疫),萝卜粥(含双链核糖核酸,有干扰素诱导剂作用)等都可作为日常保健药膳。经常食用;可以使食借药力;药借食味;发挥协同作用;调整糖耐量异常;达到防治糖尿病的目的。视频:开心一刻(来源腾讯视频)文章来源:家庭医生在线,版权为原创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权益,请联络我们删除
分享本文:
公众号简介
了解糖尿病知识,交流最新的治疗方法,以及如何通过运动、心情、睡眠、饮食的调整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2017-05最近更新
糖友管理中心最新文章
阅读排行榜
Copyright & 2017
JCX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或用以下帐号直接登录 -
夏天来要减肥,饮食运动怎么做?
来源:羊城晚报作者:陈映平
最健康安全的减重方式就是“管住嘴迈开腿”,“减肥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程,贵在坚持”。
  受访专家/广东省妇幼保健院营养科副主任医师夏燕琼
  肥胖代谢专科门诊护长欧阳海梅
  身体肥胖会导致多种疾病,所以人到中年控制体重是爱护自己的首件大事。营养科医生表示,一般没有其他基础疾病而体重超标者,导致肥胖的原因除遗传因素外,无外乎吃得多动得少导致营养过剩,最健康安全的减重方式就是“管住嘴迈开腿”,“减肥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程,贵在坚持”。
  50岁王女士半年要减去体重的5%-10%
  50岁的王女士,身高1米52,但体重61.8kg,BMI指数26.7Kg/m2,属于超重。在医院做了人体成分测试分析结果是:有肥胖倾向,目前已超重,体重和体脂肪都属于高标准,体脂肪超出正常范围最大值6.8kg,脂肪含量过量。数据显示王女士肥胖程度为127.4%,超过正常范围17.4%,基础代谢略低。推荐减重目标应在6-8个月内减去目前体重的5%-10%,即一周内减去250-500克体重。
  问诊过程中发现,王女士喜欢煲老火汤,用猪脊骨或猪脚加红萝卜玉米,一喝就喝个够,汤里面油脂和热量极高,早餐除了喝两碗白粥,还喜欢吃叉烧包、奶油面包等高热量食物;晚餐吃一大碗米饭,还喜欢用五花肉或腊肉来炒菜,晚餐摄入脂肪和热量也过高。同时平时活动量较少。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营养科副主任医师夏燕琼建议,从饮食处方和多运动两方面来控制饮食。肥胖代谢专科门诊欧阳海梅护长提醒说,减肥贵在坚持,一定要循序渐进,一般每月减一至二斤就够了,不要贪快。
  饮食:减少总热量摄入
  减肥也要保持均衡营养,每天的食物应该包括五大谷类食物,即五谷类、肉类或豆类、蛋奶类、蔬菜瓜果类,油脂类要尽量减少。
  忌食任何高热能食物,如高糖分及高脂肪食物:包括一些甜腻、油煎炸食物,如糖果、中西甜点心、甜饮料及含脂肪较高的硬果类,如花生、瓜子、腰果、松子、核桃等。含碳水化合物高的食物,如淀粉类、谷类等也要限量食用。
  养成饮用白开水和茶水的习惯。减肥期间应减少一日三餐的精白米面等主食量,以富含膳食纤维的膳纤粥替代较好,如荞麦、燕麦粥、薏米杂豆粥或是荞麦面、杂粮面等。早餐减少喝大米粥,改喝豆浆或脱脂牛奶,同时用玉米或红薯等粗粮,甚至是蔬菜饺子等来替代热量高的叉烧包或含糖跟油脂多的精面包。
  肉类,首选脂肪含量较低的鱼肉、去皮禽肉、兔肉等,尤其是鱼肉,100克鱼肉所含脂肪一般为1-10克,它是优质蛋白质的重要来源;并能供给人体所需要的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微量元素;富含多种不饱和脂肪酸,不仅可以有效减肥而且有利于健康。
  对喜欢喝老火汤的人,改为用冬瓜、鱼片、虾米、豆腐、海带、薏米、江瑶柱滚汤,可清热利湿,有利减肥。
  饥饿时,宜选食体积大、热量低,又有饱腹感的食物充饥。多吃新鲜叶菜及瓜类,适量吃(含糖14%以下)的低糖水果,比如杨桃、番石榴、枇杷、西瓜、苹果、梨、桔子、火龙果、草莓等,不吃如香蕉、芭蕉、荔枝、龙眼、榴莲等高糖水果。
  烹调菜肴以蒸、焯、拌等少油烹调为主,用油量每日控制在20克以内,油脂类选择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油为佳,如橄榄油、山茶油、茶籽油、豆油、花生油、玉米油、芝麻油、椰子油、可可油等。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定时定量进餐,不吃零食和睡前宵夜,进餐时细嚼慢咽,不暴饮暴食。
  运动:每天步的运动量
  夏燕琼介绍说,采用增加体力活动与限制饮食相结合的减体重措施,其总体效益优于单独限制饮食,且利于长期保持减重后体重不反弹。
  运动可以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有氧耐力运动,也就是运动中需要氧气的参与,运动负荷轻到中度,如步行、慢跑、打球、游泳、跳健身操和骑自行车。第二类为肌肉力量训练,如哑铃、杠铃、沙袋等。这项运动可以锻炼肌肉,增强基础代谢率。第三类为关节柔韧性练习,如关节屈曲、伸展和旋转。
  不同人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不同运动方式。以王女士为例,属于中老年人,应该选择自己喜欢且能坚持的有氧耐力运动。你平时喜欢跳健身操,不能有时去有时不去,一周至少要有三次中等强度,时间超过一小时的有氧运动。因为运动前45分钟并不消耗体内脂肪,45分钟后才会消耗。
  她提醒,每天都要运动,这点对减肥者很重要,“一天的运动量加起来不能少于走6000步。而为了降低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的风险,还需要更多的运动,以达到中等强度的活动量,比如每天达到1万步的运动量,并根据自身体质和运动中的感觉适当增大运动强度。比如跑步、打球、快速骑车等。
欢迎关注“南方新闻网”公众号(微信上长按二维码识别 )
编辑:冯文美
请文明发言,还可以输入140字
您的评论已经发表成功,请等候审核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新闻关键词
为进一步推动广东省大学生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广东省委宣传部、南方网决定在全省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中开展"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知识竞赛"活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睡眠 饮食 运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