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穆勒基金为什么打中锋表现不佳 甚至频繁越位的原因

请教一下,传说中的德式中锋大概是什么风格?
引用40楼 @ 发表的:两国半斤八两
但现在德国的技术已远超英国了怎么可能一样。
卡佩罗跟基尔斯滕说完战术安排只需要问一句:你能做到多少?
跟赫斯基开讲之前得先问一句:你能听懂我说话吧……………………………………
引用39楼 @ 发表的:从我一个巴西迷看了22年的足球得出的结论或者说是印象 &包括英国也是这种吊样 & 但现在德国队的技术虽然不是非常细腻但也算是一流了
有点刮目了 & 你不会觉得我是在说现在的德国中锋吧?哪个年代德国中锋脚下技术差?席勒、赫鲁贝诗、菲舍尔、克林斯曼、沃勒尔、克洛泽、戈麦斯哪个脚下技术糙?
引用40楼 @ 发表的:两国半斤八两
但现在德国的技术已远超英国了其实德国在低谷期之外的技术也非常扎实的 八十年代德国也不缺技术人才
引用42楼 @ 发表的:哪个年代德国中锋脚下技术差?席勒、赫鲁贝诗、菲舍尔、克林斯曼、沃勒尔、克洛泽、戈麦斯哪个脚下技术糙?其实戈麦斯的脚下技术算得上糙了
德国前锋的技战术特点可以五花八门,但是只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禁区内抢点射门和头球能力。而鉴定传统9号高中锋与否就看是否站桩,再有就是抢点是靠身体硬挤,还是靠跑位在前先控制住球。以站桩型的戈麦斯为例,他需要相对精准的传中才能完成射门,也就是说传球线路会很轻易被优秀的后卫判断出来,然后完全就靠身体硬挤。然而,跑动中的抢点会对对手的防线造成牵扯,整个局面是活的,这样造成的冲击不是站桩中锋所能做到的。以盖德穆勒为例,老爷子年轻时候矮胖子一枚,体格完全不占优,目测根本不站桩,属于下盘低转身超级灵活的类型。相比之下,乌韦席勒身体优势多一些,但也不是纯身体型。 德国最优秀的当家前锋们几乎都是同时代最顶尖的技术型前锋里的翘楚。所谓坦克式的站桩型高中锋是德国锋线的经典代表之说,不过是中国媒体的误读。德国真正的“轰炸机”们代代都是依靠敏锐的线路判断和优于同代球员的出球能力而独步天下的(并不是只有盘带才叫技术,牵扯整个防线的能力并不一定是必须运用盘带来完成的)。德式前锋动作冼练得益于:1、对落点判断很好,先行启动,整个防线都是跟着他们跑——这样就算抢到拿不住,只要球出去哪怕是被门柱给挡出来,队友很多时候也能非常迅速地再组织一次另侧的进攻;2、他们出球非常果断且高质量,极短的时间内能够在合适的时机以最合适的角度、速度以及力度把球以最合理的方式送出到想要的位置。盖德穆勒和乌韦席勒把此类技术主要运用在射门上,后来的前锋则得益于中场水平的提高,队友配合更默契,于是就有了更多的出球路线可供选择,而不是必须拿球射门。具备这种技术的中锋跟只能在禁区内站桩的高中锋有着非常明显的区别,两者实际战术执行的时候效果差距很大。但是中国媒体和多数球迷接触足球较晚,也不够专业,对于传统9号和抢点的理解相对片面,经常把不同的技术流派混为一谈。殊不知,同样是抢点战术,实际上的布局效果可能会天差地别。 事实上,克洛泽的成长以及发展基本是以克林斯曼为摹本,甚或是在克林斯曼本人的指导下定位的。克林斯曼整个生涯的大多数时段,是作为二前锋的角色出现的【要理解克林斯曼的角色并不困难,90年代其实各国使用类似的组合,像克林斯曼早期与沃勒尔搭配,90年代中期以后德国涌现出一批高中锋开始与他们搭配。因此,国家队中同时期最受克林斯曼压制的是与他同为二前锋位置的基尔斯滕,而不是与他互补的另一位锋线搭档比埃尔霍夫】。克洛泽的头球及滞空能力不错,但他从身材到技术上根本不是传统9号高中锋的模板。克洛泽出道至今几乎是谁要想把他钉在前场专门“承担正面冲击和掩护的支点”谁悲剧,他的身体情况和技术特点更适合“加强运动来获得机会”。比如,02年世界杯小组赛时,克洛泽身前站着传统9号高中锋扬克尔当墙做盾,他在扬克尔身后打二前锋,成绩之出色有目共睹;进入淘汰赛后的对手巴拉圭、韩国实力未必比爱尔兰、喀麦隆强多少,但沃勒尔以“克洛泽-诺伊维尔”组合代替了“扬克尔-克洛泽”组合,克洛泽从高中锋身后的二前锋一下子变成了顶在最前线掩护队友的肉盾,而他对这个改变始终算不得适应,淘汰赛发挥有限很能说明问题,他的技术特点可以说是一个带有前腰属性的二前锋,而不是一个纯粹的传统高中锋。只不过在实战当中,必要时他可以“承担正面冲击和掩护的支点”角色,但范加尔后来又转而让他画地为牢专门干这个,效果就是相互耽误。
[&此帖被战车双璧在 02:23修改&]
引用45楼 @ 发表的:德国前锋的技战术特点可以五花八门,但是只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禁区内抢点射门和头球能力。而鉴定传统9号高中锋与否就看是否站桩,再有就是抢点是靠身体硬挤,还是靠跑位在前先控制住球。以站桩型的戈麦斯为例,他需要相对精准的传中才能完成射门,也就是说传球线路会很轻易被优秀的后卫判断出来,然后完全就靠身体硬挤。然而,跑动中的抢点会对对手的防线造成牵扯,整个局面是活的,这样造成的冲击不是站桩中锋所能做到的。以盖德穆勒为例,老爷子年轻时候矮胖子一枚,体格完全不占优,目测根本不站桩,属于下盘低转身超级灵活的类型。相比之下,乌韦席勒身体优势多一些,但也不是纯身体型。 德国最优秀的当家前锋们几乎都是同时代最顶尖的技术型前锋里的翘楚。所谓坦克式的站桩型高中锋是德国锋线的经典代表之说,不过是中国媒体的误读。德国真正的“轰炸机”们代代都是依靠敏锐的线路判断和优于同代球员的出球能力而独步天下的(并不是只有盘带才叫技术,牵扯整个防线的能力并不一定是必须运用盘带来完成的)。德式前锋动作冼练得益于:1、对落点判断很好,先行启动,整个防线都是跟着他们跑——这样就算抢到拿不住,只要球出去哪怕是被门柱给挡出来,队友很多时候也能非常迅速地再组织一次另侧的进攻;2、他们出球非常果断且高质量,极短的时间内能够在合适的时机以最合适的角度、速度以及力度把球以最合理的方式送出到想要的位置。盖德穆勒和乌韦席勒把此类技术主要运用在射门上,后来的前锋则得益于中场水平的提高,队友配合更默契,于是就有了更多的出球路线可供选择,而不是必须拿球射门。具备这种技术的中锋跟只能在禁区内站桩的高中锋有着非常明显的区别,两者实际战术执行的时候效果差距很大。但是中国媒体和多数球迷接触足球较晚,也不够专业,对于传统9号和抢点的理解相对片面,经常把不同的技术流派混为一谈。殊不知,同样是抢点战术,实际上的布局效果可能会天差地别。 事实上,克洛泽的成长以及发展基本是以克林斯曼为摹本,甚或是在克林斯曼本人的指导下定位的。克林斯曼整个生涯的大多数时段,是作为二前锋的角色出现的【要理解克林斯曼的角色并不困难,90年代其实各国使用类似的组合,像克林斯曼早期与沃勒尔搭配,90年代中期以后德国涌现出一批高中锋开始与他们搭配。因此,国家队中同时期最受克林斯曼压制的是与他同为二前锋位置的基尔斯滕,而不是与他互补的另一位锋线搭档比埃尔霍夫】。克洛泽的头球及滞空能力不错,但他从身材到技术上根本不是传统9号高中锋的模板。克洛泽出道至今几乎是谁要想把他钉在前场专门“承担正面冲击和掩护的支点”谁悲剧,他的身体情况和技术特点更适合“加强运动来获得机会”。比如,02年世界杯小组赛时,克洛泽身前站着传统9号高中锋扬克尔当墙做盾,他在扬克尔身后打二前锋,成绩之出色有目共睹;进入淘汰赛后的对手巴拉圭、韩国实力未必比爱尔兰、喀麦隆强多少,但沃勒尔以“克洛泽-诺伊维尔”组合代替了“扬克尔-克洛泽”组合,克洛泽从高中锋身后的二前锋一下子变成了顶在最前线掩护队友的肉盾,而他对这个改变始终算不得适应,淘汰赛发挥有限很能说明问题,他的技术特点可以说是一个带有前腰属性的二前锋,而不是一个纯粹的传统高中锋。只不过在实战当中,必要时他可以“承担正面冲击和掩护的支点”角色,但范加尔后来又转而让他画地为牢专门干这个,效果就是相互耽误。关于争顶有点疑问:层主认为中锋的争顶方式是挤后卫,那么1米7几又能带球的沃勒尔是原地挤后卫争顶的吗(更矮的席勒确实是原地拔)?另外戈麦斯前期虽然对落点判断有点问题,他由于爆发力强,争高球的方式类似于铲射;老了以后变成了从后面压后卫,支点作用也增强了。所以我觉得勒夫未必不会用高中锋,如果德国能出个活动范围大点的防守型前锋,说不定有机会上位。
发自手机虎扑
引用46楼 @ 发表的:关于争顶有点疑问:层主认为中锋的争顶方式是挤后卫,那么1米7几又能带球的沃勒尔是原地挤后卫争顶的吗(更矮的席勒确实是原地拔)?另外戈麦斯前期虽然对落点判断有点问题,他由于爆发力强,争高球的方式类似于铲射;老了以后变成了从后面压后卫,支点作用也增强了。所以我觉得勒夫未必不会用高中锋,如果德国能出个活动范围大点的防守型前锋,说不定有机会上位。说勒夫不用中锋纯粹笑话,如果K神年轻3年,你看他带不带?更别说他自己前锋出身,又和克林斯曼一拍即合。现在无锋不过是无入得了他法眼的一胃口被老K养吊了。
发自手机虎扑
引用47楼 @ 发表的:说勒夫不用中锋纯粹笑话,如果K神年轻3年,你看他带不带?更别说他自己前锋出身,又和克林斯曼一拍即合。现在无锋不过是无入得了他法眼的一胃口被老K养吊了。你先好好看看我回复的谁,他对传统中锋跟二前锋是如何区分的。
发自手机虎扑
所谓“传统德国中锋”是个伪概念,事实上,德国历史上伟大的前锋就没有纯粹的傻大个。硬要抠的话,也就80年闪光的赫鲁贝施算一个。比埃尔霍夫算半个,其他如克洛泽克林斯曼穆勒席勒鲁梅尼格,技术都相当了得
那为什么会出现“德式中锋”这个说法,更多是针对克洛泽之后中锋后继无人的情况提出。现在德国队配置很强,但就缺个门前终结者。无锋阵再屌,关键时刻攻坚无力也没办法。bkx欧洲杯大修之后的戈麦斯的作用如何大家也看见了,不是指能进多少球,而是直接丰富了本方打法而且迫使对方改变策略
现在德国队做饼的一大堆,就缺个吃饼的。我甚至感觉就算有个克劳奇或者扬克尔,都能喂出个世界杯银靴
引用49楼 @ 发表的:所谓“传统德国中锋”是个伪概念,事实上,德国历史上伟大的前锋就没有纯粹的傻大个。硬要抠的话,也就80年闪光的赫鲁贝施算一个。比埃尔霍夫算半个,其他如克洛泽克林斯曼穆勒席勒鲁梅尼格,技术都相当了得
那为什么会出现“德式中锋”这个说法,更多是针对克洛泽之后中锋后继无人的情况提出。现在德国队配置很强,但就缺个门前终结者。无锋阵再屌,关键时刻攻坚无力也没办法。bkx欧洲杯大修之后的戈麦斯的作用如何大家也看见了,不是指能进多少球,而是直接丰富了本方打法而且迫使对方改变策略
现在德国队做饼的一大堆,就缺个吃饼的。我甚至感觉就算有个克劳奇或者扬克尔,都能喂出个世界杯银靴就是就是!
不过本届戈麦斯虽然身体大修过,但中锋技术是有所长进的。就拿跑位来说,意大利那仨世界前十的中后卫都没完全盯死他,尽管他停球1米远。所以其他德国前锋照他还差挺远的。
关键比赛能进球,内心素质强大,对立面是国家队阿根廷中锋,没梅西拿不下弱旅还有理了
引用46楼 @ 发表的:关于争顶有点疑问:层主认为中锋的争顶方式是挤后卫,那么1米7几又能带球的沃勒尔是原地挤后卫争顶的吗(更矮的席勒确实是原地拔)?另外戈麦斯前期虽然对落点判断有点问题,他由于爆发力强,争高球的方式类似于铲射;老了以后变成了从后面压后卫,支点作用也增强了。所以我觉得勒夫未必不会用高中锋,如果德国能出个活动范围大点的防守型前锋,说不定有机会上位。【层主认为中锋的争顶方式是挤后卫】此处再次辟谣一遍,把“德式中锋”理解为那种柱式站桩中锋是以讹传讹,抢点≠站桩,抢点分为两种流派,站桩流派是靠身体硬挤,另一种是靠跑位在前控住球——说白了,德国前锋多是后者,抢点的时候没几个是纯粹靠身体蛮干的,所以我上面才说“所谓坦克式的站桩型高中锋是德国锋线的经典代表之说,不过是中国媒体的误读”。沃勒尔在与克林斯曼做国家队搭档期间,虽然被安排在9号位上曾经客串过“承担正面冲击和掩护的支点”的高中锋角色,但他本人技术能力比较全面,进攻手段丰富,并非走力量型路线的站桩中锋。至于戈麦斯嘛,确实是力量冲击型的,在拜仁时年轻力壮,可以依靠身体优势在禁区里横冲直撞地抢点,后来伤病一多,再加上年纪大了身体机能一下滑,就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感觉了,去了意甲以后在紫百合时的低迷状态可以说明一些问题。 其实,关于抢点这个概念还可以细分,包括对地面球、高空球、弧线球的反应处理。还有就是像呆梨家因扎吉那种,对自身和最后一名防守队员的相对位置,在我方出球瞬间的反应处理,也就是抢传球点,而非对球落点和运动轨迹的判断。 德国锋线上论综合抢点能力,第一是盖德穆勒无疑,其次是克洛泽、托马斯穆勒。盖德穆勒的抢点优势在于下意识地第一时间触球反应比所有人都要快半拍,这可以说是一种空间位置感的天赋(比如,有一个录像是外围射门,门将脱手,球落到盖德穆勒跟前,旁边的后卫出脚破坏时,穆勒已经完成射门,这是典型的下意识反应快人一步)。 关于克洛泽抢点的评价通常有一句话叫做“对球的落点和自身移动关系的判断堪称完美”。就同时代足球名宿的评语看,意大利的保罗-罗西不止一次地提到克洛泽的进攻风格和他类同,而他抢点中的强项又在于高空球,尤其是过顶弧线球。至于前场定位球,克洛泽有专门对付强力中卫的办法,就是事先处于越位位置,算好后防前压的速度,然后被动反越位,最后用接身后球的办法将球摆进。 另外,克洛泽(包括后来的托马斯穆勒)在禁区内的无球跑位、随机触球是一大特色。他总能找到对方的哪怕一点点破绽,所以罗西说,克洛泽属于他这个类型的。实际上,克洛泽的跑位能力在凯泽时就已经很出众了。当时有报道说,布雷默曾教给他很多关于后卫卡位的路数,因此他能够利用合理的跑位摆脱后卫,从而在抢点射门的时候身边根本就没有后卫上前盯防。很多人总是以为这样的前锋是运气好,其实不是那么回事。 说到底,足球运动里一批人靠身体,一批人靠脑子,还有一批人既有脑子又有身体。而德国锋线上的那些个比较经典的当家前锋们基本上都属于身体条件还不错,但却更多依靠脑子的类型。
[&此帖被战车双璧在 03:12修改&]
引用52楼 @ 发表的:【层主认为中锋的争顶方式是挤后卫】此处再次辟谣一遍,把“德式中锋”理解为那种柱式站桩中锋是以讹传讹,抢点≠站桩,抢点分为两种流派,站桩流派是靠身体硬挤,另一种是靠跑位在前控住球——说白了,德国前锋多是后者,抢点的时候没几个是纯粹靠身体蛮干的,所以我上面才说“所谓坦克式的站桩型高中锋是德国锋线的经典代表之说,不过是中国媒体的误读”。沃勒尔在与克林斯曼做国家队搭档期间,虽然被安排在9号位上曾经客串过“承担正面冲击和掩护的支点”的高中锋角色,但他本人技术能力比较全面,进攻手段丰富,并非走力量型路线的站桩中锋。至于戈麦斯嘛,确实是力量冲击型的,在拜仁时年轻力壮,可以依靠身体优势在禁区里横冲直撞地抢点,后来伤病一多,再加上年纪大了身体机能一下滑,就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感觉了,去了意甲以后在紫百合时的低迷状态可以说明一些问题。 其实,关于抢点这个概念还可以细分,包括对地面球、高空球、弧线球的反应处理。还有就是像呆梨家因扎吉那种,对自身和最后一名防守队员的相对位置,在我方出球瞬间的反应处理,也就是抢传球点,而非对球落点和运动轨迹的判断。 德国锋线上论综合抢点能力,第一是盖德穆勒无疑,其次是克洛泽、托马斯穆勒。盖德穆勒的抢点优势在于下意识地第一时间触球反应比所有人都要快半拍,这可以说是一种空间位置感的天赋(比如,有一个录像是外围射门,门将脱手,球落到盖德穆勒跟前,旁边的后卫出脚破坏时,穆勒已经完成射门,这是典型的下意识反应快人一步)。 关于克洛泽抢点的评价通常有一句话叫做“对球的落点和自身移动关系的判断堪称完美”。就同时代足球名宿的评语看,意大利的保罗-罗西不止一次地提到克洛泽的进攻风格和他类同,而他抢点中的强项又在于高空球,尤其是过顶弧线球。至于前场定位球,克洛泽有专门对付强力中卫的办法,就是事先处于越位位置,算好后防前压的速度,然后被动反越位,最后用接身后球的办法将球摆进。 另外,克洛泽(包括后来的托马斯穆勒)在禁区内的无球跑位、随机触球是一大特色。他总能找到对方的哪怕一点点破绽,所以罗西说,克洛泽属于他这个类型的。实际上,克洛泽的跑位能力在凯泽时就已经很出众了。当时有报道说,布雷默曾教给他很多关于后卫卡位的路数,因此他能够利用合理的跑位摆脱后卫,从而在抢点射门的时候身边根本就没有后卫上前盯防。很多人总是以为这样的前锋是运气好,其实不是那么回事。 说到底,足球运动里一批人靠身体,一批人靠脑子,还有一批人既有脑子又有身体。而德国锋线上的那些个比较经典的当家前锋们基本上都属于身体条件还不错,但却更多依靠脑子的类型。受教了!谢谢!
这样一来好多谜团就解开了:比如范加尔为什么用不好克洛泽。
另外戈麦斯晚年意识是有所进步的,但是赶不上身体的衰退,更赶不上克洛泽的意识。
这也可以说明为啥来万多夫斯基走到哪都能挂两个人了,他虽然技术不错,但是无球跑动和处理球实在是笨(这方面我奶了他好几年都没有起色)。
只是现在后卫的单防技术不比以前了,再出个克洛泽恐怕也难了。
引用53楼 @ 发表的:受教了!谢谢!
这样一来好多谜团就解开了:比如范加尔为什么用不好克洛泽。
另外戈麦斯晚年意识是有所进步的,但是赶不上身体的衰退,更赶不上克洛泽的意识。
这也可以说明为啥来万多夫斯基走到哪都能挂两个人了,他虽然技术不错,但是无球跑动和处理球实在是笨(这方面我奶了他好几年都没有起色)。
只是现在后卫的单防技术不比以前了,再出个克洛泽恐怕也难了。克洛泽一直被人吐槽在拜仁后期跟平时在国家队的表现完全是两个人的样子。既然你提到了范加尔,那我就再啰嗦两句。
首先,范加尔对球员功能的定位就是错误的。记得范加尔刚去拜仁的时候有一个访谈,关于克洛泽的定位是古典10号。好好一个二前锋给安排去打古典前腰是什么概念?克洛泽本质上是个前锋,就算再能做球助攻,也是一个具有前腰能力的二前锋,而不可能是古典10号前腰(就好像梅西的本质也是前锋,但是阿根廷让他去当纯粹的古典10号,然后阿根廷就果断悲剧了)。话说,范加尔挖掘栽培的新人很多,毁掉用废的老将也不少。范加尔一向喜欢给技术已经定型的老球员胡乱改位置(为此,在巴萨强行让踢中路的里瓦尔多改打左路,瓦刀一度顶着“足球先生”的名号在替补席上坐板凳,离队时跟范加尔势不两立),但由于一开始对克洛泽的定位就有着巨大的偏差(刚开始准备改造成古典10号,后来又当成站桩高中锋来用),后面的悲剧几乎是不可避免的了。
其次,克洛泽与范加尔战术思想不兼容。范加尔与克林斯曼、勒夫执行的是两套完全不同的战术体系,能够达到范加尔要求的,未必能够达到德国国家队的要求。德国足球在国家队层面上的传控改革早于拜仁,在德国队的体系里中前场的无球跑动极为重要。在克洛泽身上,我们能够看到明显的全攻全守、自由跑位思想,这是从克林斯曼时代就定下来的东西。但是范加尔却不允许,他的要求很奇葩——画地为牢,各自为战,分区片儿负责。克洛泽是用惯了克林斯曼传授的降龙十八掌,怎么也使不出范加尔九阴白骨爪的辣烈。于是,克洛泽跟拜仁,差不多从克林斯曼走了之后就再也没擦出过火花来。
克洛泽在国家队可以回中场拿球或往两边跑动,自由度很高,充分发挥了自身优点。然而,范氏拜仁完全走的是荷兰式的传统边路进攻,中锋纯粹当支点接两边传中抢点。其战术体系约束性极高,基本上全是固定套路,机械化的程序控制,把球员的活动范围彻底限制死。而罗贝里都属于那种从纵向和横向上双重压缩前锋活动空间的传统边锋,走的是突破内切射门的路子(以这二位战术阅读能力,是无法策应跑位的)。戈麦斯年轻力壮,可以依靠身体在禁区里横冲直撞地抢点。克洛泽要这么干,不用一年就可以退役了(就梅西那身板,强迫他按照戈麦斯杀敌一万自损三千的踢法,也只能来中超混了)——克洛泽02年世界杯时还可以在右肋部扛人强突,但范式拜仁时期他已年过三十,不玩长传冲吊很久了(即使身体素质强悍如德罗巴,三十多岁以后也很少在防守最密集的中路直接生抗后卫),本来已经从传统前锋转型过来,不可能再去走回头路,重归冲击型路线。结果就是,克洛泽被挤到中卫堆里。正如在巴萨,伊布防死了梅西;同理在拜仁,罗贝里防死了克洛泽,无边可换,无位可跑。从本质上讲,范加尔的战术思想里根本就没有现代型传跑打法的概念。
但凡球员必有高低起伏。克洛泽的生理运动周期比较明显。他从不莱梅到拜仁的时候已经30岁了,他在不莱梅时的跑动路线,基本都被占用了,换句话说他需要的是一个像米库或者厄齐尔那样的传控型全能前腰,而非罗贝里这种挤占空间的传统边锋。克洛泽需要的活动范围很大,这是在不莱梅(以及克林斯曼执教)时期养成的球风。然而,拜仁作为一家欧洲豪门,却死活没有一个技术型前腰,所以导致他的跑动缺少配合,等于一个齿轮在空转(克洛泽身边需要米库和厄齐尔式的前腰,就像梅西身后需要的是哈维和小白那种擅长短传渗透,并且能够策应跑位的技术型中场,而不是迪马利亚那种XJB带XJB射的独狼,这也是他在巴萨和在阿根廷国家队判若两人的原因之一)
德国国家队的传控打法是从克林斯曼时代就开始转型的,而克洛泽可以说是对这种踢法领会最深,也是最适合的,某些方面可以等同于巴萨的无锋战术,克洛泽就是在这种战术思想下诞生的现代全能型前锋。以前在不莱梅时代有过一句很经典的解说,为了加强进攻可以换成四个甚至五个前锋的阵型,克洛泽就是在这种足球体系中培养出来的,在不莱梅时代就是换位多。因此,克林斯曼时期的国家队也开始走上了这个路线,灵活跑动、空间换位,中前场互相做球,各个位置的意义不再明确,站位不再固定,走向全攻全守的究极境界,这也是足球战术的发展趋势。
勒夫激进的改革措施使得像戈麦斯那样在范式拜仁体系下如鱼得水的传统9号正印前锋,回到国家队后却鲜有用武之地。勒夫的想法就是把“拉玛西亚”体系加个速,然后在控球略占优势的情况下,把对手打成南非世界杯时英格兰、阿根廷那种结果。这是他的追求,能够控制住皮球,也能控得很好,但更加追求压迫式进攻下的大量进球。
于是,德国队4231阵型的战术类似于巴萨体系的一个变种,或是全盛时期的阿森纳,对前锋的要求是个彻底的伪9号,伪9号要求前锋拥用满场跑位和拉回到中场组织配合的能力,这个伪9号其实是很难出的球员(踢这个位置的,都是技术和意识俱佳的人才)。而且这个打法要求全队必须拥有高度的默契和整体,因为这个战术跑位很复杂,战术细节相当精细,但是只要这个打法一旦成型,威胁十分巨大。这在国家队层面是个很难打的战术,因为必须要有合适的人选。其中的难点在于,对单箭头“1”的那个自由前锋要求非常之高。这个体系对于“1”的要求并不只是“前腰+前锋”,必须同时能够胜任前锋、前腰、边锋三个位置,且清楚地知道该在何时出现在上述哪个位置上,并且还得有能力到达那个位置,也就是说需要具备一人分饰三角的能力+会阅读比赛+懂得如何跑位。在德国队里担当伪9号重任的人正是克洛泽(千万别再说他是传统9号标准德式中锋,克洛泽05/06赛季在德甲拿下射手王的同时还是助攻王,即使次年小钢炮没了,可这家伙却依然是助攻王)。从2010年南非世界杯开始,德国队的传控战术打的是克洛泽拉边,由两个边路和前腰后插上,中前场四人自由换位,我们甚至可以说那支德国队里没有传统意义上的古典中锋的概念,而是一个菱形的前场自由攻击组合。由于克洛泽身上具有很强的中场属性,在他上场的某些时候也可以看做是一种无锋阵型传控打法的变种,甚至他也说过自己可以打无锋阵型。但他做为中锋所具有的那些能力、起到的特殊作用是其它非正牌前锋无法完全替代的——即无锋战术下的最强隐藏中锋(非传统意义上的“中锋”)。这也是克洛泽的可怕之处,技术特点的全面性赋予其顶级的战术价值,堪称为现代前锋的标杆。
克林斯曼和勒夫都不太看好戈麦斯那样的柱式站桩型高中锋(尽管戈麦斯还是斯图加特出品的锋线嫡系),因为当时的德国国家队拥有着完全可以与拜仁相提并论的中前场攻击群,队中虽然没有罗贝里那样的“黄金双翼”专门打突破,但是他们拥有流畅娴熟且富有想象力的整体推进能力。德国队前场四人组个个能传擅射、见缝插针,一旦觅得良机即能一剑封喉。其跑位之诡异、配合之默契、效果之犀利实属罕见。巴西世界杯预选赛罗伊斯没受伤之前,中前场克洛泽、穆勒、厄齐尔、罗伊斯的组合有如天马行空、水银泻地的攻势简直画美不看。德国队的4231阵型在比赛中,尤其是进攻的时候,经常会很灵活地自动变成433或者442阵型,但在一次进攻结束之后大家又会重新“归位”,到了下一轮进攻时再“相机而动”。观众有时会发现前场四人组几乎都不在自己“应该在”的位置上,可是场面上应该有人的位置却又时刻都有人在代班行责(比如,当突前单箭头克洛泽出现在前腰位置上时,就会相机而动给真核厄齐尔来“代班”,承担球队调度进攻的组织任务。至于厄齐尔本人,他这时有可能正在边路上游弋牵制,而原先应该出现在边路的托马斯穆勒或罗伊斯则有可能正在门前准备策应抢点)。德国队的这个前场进攻体系无论是在战绩上,还是在感官上都是非常华丽的。这既可以理解为德国足球全盛时期“身在其位,即谋其职”的全攻全守思想内核的再现,也可以看作是勒夫对跑位技术的研究成果。
由于在德国队的传控体系里,两个边路并不属于沿着固定路线推进的传统边锋,所以需要厄齐尔这样的传控型前腰在中路调度组织(国家队两翼齐飞的时候形成的是433阵型;但作为一个顶级豪门,长期以来缺乏专职的技术型前腰,拜仁两翼齐飞出来的就是424“神阵”了),为边路的两个准前锋创造机会,但是如果前面没有一个像克洛泽一样能够组织策应回撤的全能型前锋,那就会使厄齐尔变得孤立无援。于是,前锋能否融入传控体系,激活中场大脑,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德国队在场上(至少是进攻端)的发挥。作为独一无二的德式传控2.0启动Ukey,在德国队的前场菱形攻击法则里,突前中锋必须是克洛泽,或者克洛泽的模板——一个擅长传控、能够契合整体足球的全能单箭头。所以,不管在范加尔手底下是个什么光景,勒夫那边无论如何都不会轻易放弃克洛泽的。
引用53楼 @ 发表的:受教了!谢谢!
这样一来好多谜团就解开了:比如范加尔为什么用不好克洛泽。
另外戈麦斯晚年意识是有所进步的,但是赶不上身体的衰退,更赶不上克洛泽的意识。
这也可以说明为啥来万多夫斯基走到哪都能挂两个人了,他虽然技术不错,但是无球跑动和处理球实在是笨(这方面我奶了他好几年都没有起色)。
只是现在后卫的单防技术不比以前了,再出个克洛泽恐怕也难了。关于克洛泽的接班人,绝大多数球迷都把目光集中在了德国国内那些小鲜肉年纪的正印中锋们身上,我倒觉得这是一个误区——因为克洛泽本人从来就不是一个正儿八经的传统9号,用《米兰体育报》评论员斯蒂法诺的话来说就是:“克洛泽像一个9号半一样在踢球。”即站在9号的位置上客串着7、8、9、10、11号的事,基本来说就是前场自由人。非要从传统9号的苗子里挖掘出克洛泽的衣钵传人无异于缘木求鱼。
大致梳理一下,克洛泽是怎么进化成4231阵型里现代型全能单箭头“1”的(即同时能够胜任前锋+前腰+边锋三个位置,且清楚地知道该在何时出现在上述哪个位置上,并且还得有能力到达那个位置)。
首先,俱乐部方面。克洛泽出道时在凯泽的352阵型里最早司职右边锋,在德甲联赛中有不少带球边路突破,长驱直入面对门将踢单刀得分的作品,脚下频率和速度跟现在的“小火箭”罗伊斯差不多(据旅德前国脚谢晖透露,克洛泽百米11秒,弹跳力无敌),后来又被主教练布雷默改造成二前锋,并以速度型球员的身份入选国家队。转会不莱梅之后,克洛泽的球风有了重大转变,之前他只负责持球进攻,在门前完成最后一击,但沙夫向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克洛泽接受专访时说:“来到不莱梅后,我开始参与创造进攻的机会。”当年德国足协首席球探西根塔勒称克洛泽过去是一堵墙——现在他占据着对方中后场之间的位置,可以控住球,便于己方中场队员加入进攻,或者快速传球以推动快攻。这时的克洛泽以一个前锋的身份打出了丝毫不亚于欧洲顶级前腰的中场数据,连续两年拿下德甲助攻王和ESM欧洲助攻王。
在范加尔来到拜仁之前的赛季里,克林斯曼执教拜仁时着重调教过他的跑位,而且那个时候克洛泽踢的也不是中锋——托尼充当高中锋站桩,而克洛泽在拜仁打的位置有点类似于伊涅斯塔在巴萨的位置(注意:跟古典10号前腰有本质区别),必须把更多的时间花在组织串连球队进攻上。由于拜仁当年不设专职前腰,而是用克洛泽担当策应二前锋,同时兼职踢中场——有些场次是二前锋牵扯对方防线,有些场次是组织中场穿针引线,中前场靠他拿球控制节奏。也就是说,这个时期克洛泽在场上有很多其他事情要做,基本已经从锋线顶端回撤,不再以进球得分为第一要务,转而干起了组织串联的工作。所以,勒夫08年欧洲杯一变阵,克洛泽立刻无缝衔接。后来,克洛泽在意甲踢的也是前场自由人的方式,拉齐奥中场的孱弱需要他远离禁区,从后腰位置拿球组织,频繁地做球、配合、过人,一突三也是常有的事(单箭头得能持球推进,能和推进上来的中场紧密结合,越是现代化的球队,越是非豪门的中上游俱乐部对前锋的这些要求越高)。
然后,在国家队方面,06年世界杯上,克林斯曼对442阵型进行调整,巴拉克从前腰位置回撤,与弗林斯组成双后腰支援后场,不再参与进攻。淘汰赛阶段,巴拉克负责在中后场保护调度,克洛泽在中前场组织进攻一肩挑,一个人包揽前腰+边锋,德国队前场靠他突破吸引火力,然后分球进攻。由于德国队小组赛第一场被哥斯达黎加灌了两个,所以后来开始倾向于稳守反击。淘汰赛打瑞典的时候,球传到前场就只有克洛泽、波多尔斯基和施耐德三个人,瑞典的中场控制力尚可,伊布还能在禁区内持球,而德国两个前锋几乎没有这样的机会,中场给过来的球要求前锋直接面对四后卫加门将。结果靠的是克洛泽巅峰状态下的个人能力给波飞机拉开球门前的空档,然后空中手术刀式直塞,两个人解决问题。半决赛对阵意大利,克洛泽面对卡纳瓦罗、加图索、赞布罗塔边路内切,中路突破,上半场分给施耐德的那个球已经不能再好了,但毕竟施耐德并不是专职的锋线球员,否则换成现在的穆勒至少也是个角球。说白了,当年巴拉克与克洛泽正值巅峰的时候没有遇到现在的罗伊斯、厄齐尔这帮人,否则德国队也不会06年倒在四强。说起来,06年奥东科尔的射门脚法还不如现在的胡梅尔斯这些德国后卫==
由于当年的巴拉克一边要参与防守,一边还要前插进禁区抢点,分身乏术。所以,在中场对锋线的支持上,除了巴拉克的一脚传中其他的基本上就没别的了。克洛泽的持球策应、进攻组织兼具的能力也就是在这样的球队中锻炼出来的,或者说被逼出来了,低谷时期的球队实力不允许他住在禁区里等球——因为德国足球十年低谷就是低在中场上,德国每次输球也都是中场失控。那个时代的中场组织除了巴拉克、施耐德再就没人了,克洛泽本来也可以当一个传统德式中锋,游离在后防线附近等待中场传球、突击球门,或者等一脚准确的传中高高跃起头球破门。可以说,是德国足球人才断档的窘境造就了这种模式的前锋,也同时衍生出了目前德国队有异于历史上其它时代的打法。克洛泽这种类型的前锋,属于德国低谷时*河蟹*育出来的产品,要求能够为并不强大中场和边路分担压力,而戈麦斯恰恰是很传统的欧式中锋,身高马大,冲击力好,专门负责大禁区以内的事情。作为一个前锋,又能拿球突破、又能观察分球、又能包抄抢点、又能组织协防,克洛泽是德国足球历史上第一个这种风格的球员——集合“自由前锋+战术中锋+突击前锋+组织前腰”等技术特点为一体的人。作为突前中锋,他走的是灵活跑位路线,06年就已经是这样了,非要找模版的话,他自己就是这种前锋的模版。克洛泽未来的接班人也将成为德国足球历史上第一个“罗纳迪拉中锋模板”的产物。
其实,早在2012年的时候,勒夫曾经考虑过启用罗伊斯改打单箭头,可以看出他对克洛泽的接班人问题很着急。那么,勒夫心里设定的那个“1”究竟应该是个什么样子呢?看看他对罗伊斯的评价:“罗伊斯当前锋可以跟队友做更多的配合,他可以在底线附近组织串联。他的转身很快,非常灵活,跑位也很好,最后临门一脚也很出色。”于是,我们不难明白伪9是个什么概念,跑位灵活,有相当的脚下技术,善于配合,传射俱佳,可中可边,这就是对现代伪9的经典要求。
勒夫提到罗伊斯,说明他早就已经意识到,在德国队的4231战术体系里,那个“1”根本就不可能是个纯正的中锋,他必须要按照克洛泽的标准再去塑造一个“1”,罗伊斯的整体条件还是相当接近克洛泽的(至于罗伊斯身体条件,其实可以参照一下02年的克洛泽,那个时候德国队球衣套在他身上都能明显看出大一圈,当时克洛泽相当瘦弱),而克洛泽当年最早就是边锋出道,包括在扬克尔身后,他充当的也是二前锋的角色,而根本不是那个顶在全队最前面的传统意义上的正印9号高中锋。反观欧洲近几年比较火热的几个技术型前锋,范佩西、本泽马其实都不是一开始就踢大前锋的,范佩西当年踢了很久的边锋,一直被誉为下一个博格坎普,说白了他一直是影锋的料;而本泽马在里昂也一直在踢二前锋,不是真正的正印中锋,所以到了穆氏皇马之后,他才适应了那么长时间。再说德国球迷特别眼馋的莱万多夫斯基,他的球风比克洛泽更加古典一些(排除他回撤接应这一点,其它方面和当年的克雷斯波比较相似,90年代那些强力中锋普遍拥有禁区外破门能力,莱万同样如此),但莱万毕竟是融合了不少现代元素的9号,多特时期在克洛普的跑位训练下对传控踢法多少还是有些底子的。
目前德国足坛年轻一辈的锋线苗子基本算是断代了,而勒夫本人对于以地面传控为主导的技术足球理念相当执着(其实,德国国家队已经彻底走上了技术传控的现代足球道路,即使勒夫下课离任,DFB再换新帅,这一点也不会有所改变),所以在现役适龄球员里面改造出一个符合战术要求的传控型前锋还是相当有必要的,沙尔克04的小将德拉克斯勒应该算是备选之一,还有盖德穆勒的“衣钵传人”托马斯·穆勒理论上也是合适的,但他的问题在于需要多一些持球对抗、背身做支点的中锋属性才行。至于德甲的其他年轻小妖们,几年之内能找到弥补九号位的人选就很幸运了,要想接班克洛泽几乎没可能╮(╯_╰)╭
引用55楼 @ 发表的:关于克洛泽的接班人,绝大多数球迷都把目光集中在了德国国内那些小鲜肉年纪的正印中锋们身上,我倒觉得这是一个误区——因为克洛泽本人从来就不是一个正儿八经的传统9号,用《米兰体育报》评论员斯蒂法诺的话来说就是:“克洛泽像一个9号半一样在踢球。”即站在9号的位置上客串着7、8、9、10、11号的事,基本来说就是前场自由人。非要从传统9号的苗子里挖掘出克洛泽的衣钵传人无异于缘木求鱼。
大致梳理一下,克洛泽是怎么进化成4231阵型里现代型全能单箭头“1”的(即同时能够胜任前锋+前腰+边锋三个位置,且清楚地知道该在何时出现在上述哪个位置上,并且还得有能力到达那个位置)。
首先,俱乐部方面。克洛泽出道时在凯泽的352阵型里最早司职右边锋,在德甲联赛中有不少带球边路突破,长驱直入面对门将踢单刀得分的作品,脚下频率和速度跟现在的“小火箭”罗伊斯差不多(据旅德前国脚谢晖透露,克洛泽百米11秒,弹跳力无敌),后来又被主教练布雷默改造成二前锋,并以速度型球员的身份入选国家队。转会不莱梅之后,克洛泽的球风有了重大转变,之前他只负责持球进攻,在门前完成最后一击,但沙夫向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克洛泽接受专访时说:“来到不莱梅后,我开始参与创造进攻的机会。”当年德国足协首席球探西根塔勒称克洛泽过去是一堵墙——现在他占据着对方中后场之间的位置,可以控住球,便于己方中场队员加入进攻,或者快速传球以推动快攻。这时的克洛泽以一个前锋的身份打出了丝毫不亚于欧洲顶级前腰的中场数据,连续两年拿下德甲助攻王和ESM欧洲助攻王。
在范加尔来到拜仁之前的赛季里,克林斯曼执教拜仁时着重调教过他的跑位,而且那个时候克洛泽踢的也不是中锋——托尼充当高中锋站桩,而克洛泽在拜仁打的位置有点类似于伊涅斯塔在巴萨的位置(注意:跟古典10号前腰有本质区别),必须把更多的时间花在组织串连球队进攻上。由于拜仁当年不设专职前腰,而是用克洛泽担当策应二前锋,同时兼职踢中场——有些场次是二前锋牵扯对方防线,有些场次是组织中场穿针引线,中前场靠他拿球控制节奏。也就是说,这个时期克洛泽在场上有很多其他事情要做,基本已经从锋线顶端回撤,不再以进球得分为第一要务,转而干起了组织串联的工作。所以,勒夫08年欧洲杯一变阵,克洛泽立刻无缝衔接。后来,克洛泽在意甲踢的也是前场自由人的方式,拉齐奥中场的孱弱需要他远离禁区,从后腰位置拿球组织,频繁地做球、配合、过人,一突三也是常有的事(单箭头得能持球推进,能和推进上来的中场紧密结合,越是现代化的球队,越是非豪门的中上游俱乐部对前锋的这些要求越高)。
然后,在国家队方面,06年世界杯上,克林斯曼对442阵型进行调整,巴拉克从前腰位置回撤,与弗林斯组成双后腰支援后场,不再参与进攻。淘汰赛阶段,巴拉克负责在中后场保护调度,克洛泽在中前场组织进攻一肩挑,一个人包揽前腰+边锋,德国队前场靠他突破吸引火力,然后分球进攻。由于德国队小组赛第一场被哥斯达黎加灌了两个,所以后来开始倾向于稳守反击。淘汰赛打瑞典的时候,球传到前场就只有克洛泽、波多尔斯基和施耐德三个人,瑞典的中场控制力尚可,伊布还能在禁区内持球,而德国两个前锋几乎没有这样的机会,中场给过来的球要求前锋直接面对四后卫加门将。结果靠的是克洛泽巅峰状态下的个人能力给波飞机拉开球门前的空档,然后空中手术刀式直塞,两个人解决问题。半决赛对阵意大利,克洛泽面对卡纳瓦罗、加图索、赞布罗塔边路内切,中路突破,上半场分给施耐德的那个球已经不能再好了,但毕竟施耐德并不是专职的锋线球员,否则换成现在的穆勒至少也是个角球。说白了,当年巴拉克与克洛泽正值巅峰的时候没有遇到现在的罗伊斯、厄齐尔这帮人,否则德国队也不会06年倒在四强。说起来,06年奥东科尔的射门脚法还不如现在的胡梅尔斯这些德国后卫==
由于当年的巴拉克一边要参与防守,一边还要前插进禁区抢点,分身乏术。所以,在中场对锋线的支持上,除了巴拉克的一脚传中其他的基本上就没别的了。克洛泽的持球策应、进攻组织兼具的能力也就是在这样的球队中锻炼出来的,或者说被逼出来了,低谷时期的球队实力不允许他住在禁区里等球——因为德国足球十年低谷就是低在中场上,德国每次输球也都是中场失控。那个时代的中场组织除了巴拉克、施耐德再就没人了,克洛泽本来也可以当一个传统德式中锋,游离在后防线附近等待中场传球、突击球门,或者等一脚准确的传中高高跃起头球破门。可以说,是德国足球人才断档的窘境造就了这种模式的前锋,也同时衍生出了目前德国队有异于历史上其它时代的打法。克洛泽这种类型的前锋,属于德国低谷时*河蟹*育出来的产品,要求能够为并不强大中场和边路分担压力,而戈麦斯恰恰是很传统的欧式中锋,身高马大,冲击力好,专门负责大禁区以内的事情。作为一个前锋,又能拿球突破、又能观察分球、又能包抄抢点、又能组织协防,克洛泽是德国足球历史上第一个这种风格的球员——集合“自由前锋+战术中锋+突击前锋+组织前腰”等技术特点为一体的人。作为突前中锋,他走的是灵活跑位路线,06年就已经是这样了,非要找模版的话,他自己就是这种前锋的模版。克洛泽未来的接班人也将成为德国足球历史上第一个“罗纳迪拉中锋模板”的产物。
其实,早在2012年的时候,勒夫曾经考虑过启用罗伊斯改打单箭头,可以看出他对克洛泽的接班人问题很着急。那么,勒夫心里设定的那个“1”究竟应该是个什么样子呢?看看他对罗伊斯的评价:“罗伊斯当前锋可以跟队友做更多的配合,他可以在底线附近组织串联。他的转身很快,非常灵活,跑位也很好,最后临门一脚也很出色。”于是,我们不难明白伪9是个什么概念,跑位灵活,有相当的脚下技术,善于配合,传射俱佳,可中可边,这就是对现代伪9的经典要求。
勒夫提到罗伊斯,说明他早就已经意识到,在德国队的4231战术体系里,那个“1”根本就不可能是个纯正的中锋,他必须要按照克洛泽的标准再去塑造一个“1”,罗伊斯的整体条件还是相当接近克洛泽的(至于罗伊斯身体条件,其实可以参照一下02年的克洛泽,那个时候德国队球衣套在他身上都能明显看出大一圈,当时克洛泽相当瘦弱),而克洛泽当年最早就是边锋出道,包括在扬克尔身后,他充当的也是二前锋的角色,而根本不是那个顶在全队最前面的传统意义上的正印9号高中锋。反观欧洲近几年比较火热的几个技术型前锋,范佩西、本泽马其实都不是一开始就踢大前锋的,范佩西当年踢了很久的边锋,一直被誉为下一个博格坎普,说白了他一直是影锋的料;而本泽马在里昂也一直在踢二前锋,不是真正的正印中锋,所以到了穆氏皇马之后,他才适应了那么长时间。再说德国球迷特别眼馋的莱万多夫斯基,他的球风比克洛泽更加古典一些(排除他回撤接应这一点,其它方面和当年的克雷斯波比较相似,90年代那些强力中锋普遍拥有禁区外破门能力,莱万同样如此),但莱万毕竟是融合了不少现代元素的9号,多特时期在克洛普的跑位训练下对传控踢法多少还是有些底子的。
目前德国足坛年轻一辈的锋线苗子基本算是断代了,而勒夫本人对于以地面传控为主导的技术足球理念相当执着(其实,德国国家队已经彻底走上了技术传控的现代足球道路,即使勒夫下课离任,DFB再换新帅,这一点也不会有所改变),所以在现役适龄球员里面改造出一个符合战术要求的传控型前锋还是相当有必要的,沙尔克04的小将德拉克斯勒应该算是备选之一,还有盖德穆勒的“衣钵传人”托马斯·穆勒理论上也是合适的,但他的问题在于需要多一些持球对抗、背身做支点的中锋属性才行。至于德甲的其他年轻小妖们,几年之内能找到弥补九号位的人选就很幸运了,要想接班克洛泽几乎没可能╮(╯_╰)╭好专业呀,伊布是不是也是克罗泽这种类型的前锋呢
发自手机虎扑
引用54楼 @ 发表的:克洛泽一直被人吐槽在拜仁后期跟平时在国家队的表现完全是两个人的样子。既然你提到了范加尔,那我就再啰嗦两句。
首先,范加尔对球员功能的定位就是错误的。记得范加尔刚去拜仁的时候有一个访谈,关于克洛泽的定位是古典10号。好好一个二前锋给安排去打古典前腰是什么概念?克洛泽本质上是个前锋,就算再能做球助攻,也是一个具有前腰能力的二前锋,而不可能是古典10号前腰(就好像梅西的本质也是前锋,但是阿根廷让他去当纯粹的古典10号,然后阿根廷就果断悲剧了)。话说,范加尔挖掘栽培的新人很多,毁掉用废的老将也不少。范加尔一向喜欢给技术已经定型的老球员胡乱改位置(为此,在巴萨强行让踢中路的里瓦尔多改打左路,瓦刀一度顶着“足球先生”的名号在替补席上坐板凳,离队时跟范加尔势不两立),但由于一开始对克洛泽的定位就有着巨大的偏差(刚开始准备改造成古典10号,后来又当成站桩高中锋来用),后面的悲剧几乎是不可避免的了。
其次,克洛泽与范加尔战术思想不兼容。范加尔与克林斯曼、勒夫执行的是两套完全不同的战术体系,能够达到范加尔要求的,未必能够达到德国国家队的要求。德国足球在国家队层面上的传控改革早于拜仁,在德国队的体系里中前场的无球跑动极为重要。在克洛泽身上,我们能够看到明显的全攻全守、自由跑位思想,这是从克林斯曼时代就定下来的东西。但是范加尔却不允许,他的要求很奇葩——画地为牢,各自为战,分区片儿负责。克洛泽是用惯了克林斯曼传授的降龙十八掌,怎么也使不出范加尔九阴白骨爪的辣烈。于是,克洛泽跟拜仁,差不多从克林斯曼走了之后就再也没擦出过火花来。
克洛泽在国家队可以回中场拿球或往两边跑动,自由度很高,充分发挥了自身优点。然而,范氏拜仁完全走的是荷兰式的传统边路进攻,中锋纯粹当支点接两边传中抢点。其战术体系约束性极高,基本上全是固定套路,机械化的程序控制,把球员的活动范围彻底限制死。而罗贝里都属于那种从纵向和横向上双重压缩前锋活动空间的传统边锋,走的是突破内切射门的路子(以这二位战术阅读能力,是无法策应跑位的)。戈麦斯年轻力壮,可以依靠身体在禁区里横冲直撞地抢点。克洛泽要这么干,不用一年就可以退役了(就梅西那身板,强迫他按照戈麦斯杀敌一万自损三千的踢法,也只能来中超混了)——克洛泽02年世界杯时还可以在右肋部扛人强突,但范式拜仁时期他已年过三十,不玩长传冲吊很久了(即使身体素质强悍如德罗巴,三十多岁以后也很少在防守最密集的中路直接生抗后卫),本来已经从传统前锋转型过来,不可能再去走回头路,重归冲击型路线。结果就是,克洛泽被挤到中卫堆里。正如在巴萨,伊布防死了梅西;同理在拜仁,罗贝里防死了克洛泽,无边可换,无位可跑。从本质上讲,范加尔的战术思想里根本就没有现代型传跑打法的概念。
但凡球员必有高低起伏。克洛泽的生理运动周期比较明显。他从不莱梅到拜仁的时候已经30岁了,他在不莱梅时的跑动路线,基本都被占用了,换句话说他需要的是一个像米库或者厄齐尔那样的传控型全能前腰,而非罗贝里这种挤占空间的传统边锋。克洛泽需要的活动范围很大,这是在不莱梅(以及克林斯曼执教)时期养成的球风。然而,拜仁作为一家欧洲豪门,却死活没有一个技术型前腰,所以导致他的跑动缺少配合,等于一个齿轮在空转(克洛泽身边需要米库和厄齐尔式的前腰,就像梅西身后需要的是哈维和小白那种擅长短传渗透,并且能够策应跑位的技术型中场,而不是迪马利亚那种XJB带XJB射的独狼,这也是他在巴萨和在阿根廷国家队判若两人的原因之一)
德国国家队的传控打法是从克林斯曼时代就开始转型的,而克洛泽可以说是对这种踢法领会最深,也是最适合的,某些方面可以等同于巴萨的无锋战术,克洛泽就是在这种战术思想下诞生的现代全能型前锋。以前在不莱梅时代有过一句很经典的解说,为了加强进攻可以换成四个甚至五个前锋的阵型,克洛泽就是在这种足球体系中培养出来的,在不莱梅时代就是换位多。因此,克林斯曼时期的国家队也开始走上了这个路线,灵活跑动、空间换位,中前场互相做球,各个位置的意义不再明确,站位不再固定,走向全攻全守的究极境界,这也是足球战术的发展趋势。
勒夫激进的改革措施使得像戈麦斯那样在范式拜仁体系下如鱼得水的传统9号正印前锋,回到国家队后却鲜有用武之地。勒夫的想法就是把“拉玛西亚”体系加个速,然后在控球略占优势的情况下,把对手打成南非世界杯时英格兰、阿根廷那种结果。这是他的追求,能够控制住皮球,也能控得很好,但更加追求压迫式进攻下的大量进球。
于是,德国队4231阵型的战术类似于巴萨体系的一个变种,或是全盛时期的阿森纳,对前锋的要求是个彻底的伪9号,伪9号要求前锋拥用满场跑位和拉回到中场组织配合的能力,这个伪9号其实是很难出的球员(踢这个位置的,都是技术和意识俱佳的人才)。而且这个打法要求全队必须拥有高度的默契和整体,因为这个战术跑位很复杂,战术细节相当精细,但是只要这个打法一旦成型,威胁十分巨大。这在国家队层面是个很难打的战术,因为必须要有合适的人选。其中的难点在于,对单箭头“1”的那个自由前锋要求非常之高。这个体系对于“1”的要求并不只是“前腰+前锋”,必须同时能够胜任前锋、前腰、边锋三个位置,且清楚地知道该在何时出现在上述哪个位置上,并且还得有能力到达那个位置,也就是说需要具备一人分饰三角的能力+会阅读比赛+懂得如何跑位。在德国队里担当伪9号重任的人正是克洛泽(千万别再说他是传统9号标准德式中锋,克洛泽05/06赛季在德甲拿下射手王的同时还是助攻王,即使次年小钢炮没了,可这家伙却依然是助攻王)。从2010年南非世界杯开始,德国队的传控战术打的是克洛泽拉边,由两个边路和前腰后插上,中前场四人自由换位,我们甚至可以说那支德国队里没有传统意义上的古典中锋的概念,而是一个菱形的前场自由攻击组合。由于克洛泽身上具有很强的中场属性,在他上场的某些时候也可以看做是一种无锋阵型传控打法的变种,甚至他也说过自己可以打无锋阵型。但他做为中锋所具有的那些能力、起到的特殊作用是其它非正牌前锋无法完全替代的——即无锋战术下的最强隐藏中锋(非传统意义上的“中锋”)。这也是克洛泽的可怕之处,技术特点的全面性赋予其顶级的战术价值,堪称为现代前锋的标杆。
克林斯曼和勒夫都不太看好戈麦斯那样的柱式站桩型高中锋(尽管戈麦斯还是斯图加特出品的锋线嫡系),因为当时的德国国家队拥有着完全可以与拜仁相提并论的中前场攻击群,队中虽然没有罗贝里那样的“黄金双翼”专门打突破,但是他们拥有流畅娴熟且富有想象力的整体推进能力。德国队前场四人组个个能传擅射、见缝插针,一旦觅得良机即能一剑封喉。其跑位之诡异、配合之默契、效果之犀利实属罕见。巴西世界杯预选赛罗伊斯没受伤之前,中前场克洛泽、穆勒、厄齐尔、罗伊斯的组合有如天马行空、水银泻地的攻势简直画美不看。德国队的4231阵型在比赛中,尤其是进攻的时候,经常会很灵活地自动变成433或者442阵型,但在一次进攻结束之后大家又会重新“归位”,到了下一轮进攻时再“相机而动”。观众有时会发现前场四人组几乎都不在自己“应该在”的位置上,可是场面上应该有人的位置却又时刻都有人在代班行责(比如,当突前单箭头克洛泽出现在前腰位置上时,就会相机而动给真核厄齐尔来“代班”,承担球队调度进攻的组织任务。至于厄齐尔本人,他这时有可能正在边路上游弋牵制,而原先应该出现在边路的托马斯穆勒或罗伊斯则有可能正在门前准备策应抢点)。德国队的这个前场进攻体系无论是在战绩上,还是在感官上都是非常华丽的。这既可以理解为德国足球全盛时期“身在其位,即谋其职”的全攻全守思想内核的再现,也可以看作是勒夫对跑位技术的研究成果。
由于在德国队的传控体系里,两个边路并不属于沿着固定路线推进的传统边锋,所以需要厄齐尔这样的传控型前腰在中路调度组织(国家队两翼齐飞的时候形成的是433阵型;但作为一个顶级豪门,长期以来缺乏专职的技术型前腰,拜仁两翼齐飞出来的就是424“神阵”了),为边路的两个准前锋创造机会,但是如果前面没有一个像克洛泽一样能够组织策应回撤的全能型前锋,那就会使厄齐尔变得孤立无援。于是,前锋能否融入传控体系,激活中场大脑,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德国队在场上(至少是进攻端)的发挥。作为独一无二的德式传控2.0启动Ukey,在德国队的前场菱形攻击法则里,突前中锋必须是克洛泽,或者克洛泽的模板——一个擅长传控、能够契合整体足球的全能单箭头。所以,不管在范加尔手底下是个什么光景,勒夫那边无论如何都不会轻易放弃克洛泽的。层主这么多干货埋没在这里可惜了,何不单独开贴谈谈克洛泽的问题?
引用56楼 @ 发表的:好专业呀,伊布是不是也是克罗泽这种类型的前锋呢伊布年轻时候无球跑不行,现在又往传统中锋变了,应该不是一种。他可能是阿贾克斯系的吧。
引用42楼 @ 发表的:哪个年代德国中锋脚下技术差?席勒、赫鲁贝诗、菲舍尔、克林斯曼、沃勒尔、克洛泽、戈麦斯哪个脚下技术糙?戈麦斯还不糙?托雷斯脚下都比他强
引用55楼 @ 发表的:关于克洛泽的接班人,绝大多数球迷都把目光集中在了德国国内那些小鲜肉年纪的正印中锋们身上,我倒觉得这是一个误区——因为克洛泽本人从来就不是一个正儿八经的传统9号,用《米兰体育报》评论员斯蒂法诺的话来说就是:“克洛泽像一个9号半一样在踢球。”即站在9号的位置上客串着7、8、9、10、11号的事,基本来说就是前场自由人。非要从传统9号的苗子里挖掘出克洛泽的衣钵传人无异于缘木求鱼。
大致梳理一下,克洛泽是怎么进化成4231阵型里现代型全能单箭头“1”的(即同时能够胜任前锋+前腰+边锋三个位置,且清楚地知道该在何时出现在上述哪个位置上,并且还得有能力到达那个位置)。
首先,俱乐部方面。克洛泽出道时在凯泽的352阵型里最早司职右边锋,在德甲联赛中有不少带球边路突破,长驱直入面对门将踢单刀得分的作品,脚下频率和速度跟现在的“小火箭”罗伊斯差不多(据旅德前国脚谢晖透露,克洛泽百米11秒,弹跳力无敌),后来又被主教练布雷默改造成二前锋,并以速度型球员的身份入选国家队。转会不莱梅之后,克洛泽的球风有了重大转变,之前他只负责持球进攻,在门前完成最后一击,但沙夫向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克洛泽接受专访时说:“来到不莱梅后,我开始参与创造进攻的机会。”当年德国足协首席球探西根塔勒称克洛泽过去是一堵墙——现在他占据着对方中后场之间的位置,可以控住球,便于己方中场队员加入进攻,或者快速传球以推动快攻。这时的克洛泽以一个前锋的身份打出了丝毫不亚于欧洲顶级前腰的中场数据,连续两年拿下德甲助攻王和ESM欧洲助攻王。
在范加尔来到拜仁之前的赛季里,克林斯曼执教拜仁时着重调教过他的跑位,而且那个时候克洛泽踢的也不是中锋——托尼充当高中锋站桩,而克洛泽在拜仁打的位置有点类似于伊涅斯塔在巴萨的位置(注意:跟古典10号前腰有本质区别),必须把更多的时间花在组织串连球队进攻上。由于拜仁当年不设专职前腰,而是用克洛泽担当策应二前锋,同时兼职踢中场——有些场次是二前锋牵扯对方防线,有些场次是组织中场穿针引线,中前场靠他拿球控制节奏。也就是说,这个时期克洛泽在场上有很多其他事情要做,基本已经从锋线顶端回撤,不再以进球得分为第一要务,转而干起了组织串联的工作。所以,勒夫08年欧洲杯一变阵,克洛泽立刻无缝衔接。后来,克洛泽在意甲踢的也是前场自由人的方式,拉齐奥中场的孱弱需要他远离禁区,从后腰位置拿球组织,频繁地做球、配合、过人,一突三也是常有的事(单箭头得能持球推进,能和推进上来的中场紧密结合,越是现代化的球队,越是非豪门的中上游俱乐部对前锋的这些要求越高)。
然后,在国家队方面,06年世界杯上,克林斯曼对442阵型进行调整,巴拉克从前腰位置回撤,与弗林斯组成双后腰支援后场,不再参与进攻。淘汰赛阶段,巴拉克负责在中后场保护调度,克洛泽在中前场组织进攻一肩挑,一个人包揽前腰+边锋,德国队前场靠他突破吸引火力,然后分球进攻。由于德国队小组赛第一场被哥斯达黎加灌了两个,所以后来开始倾向于稳守反击。淘汰赛打瑞典的时候,球传到前场就只有克洛泽、波多尔斯基和施耐德三个人,瑞典的中场控制力尚可,伊布还能在禁区内持球,而德国两个前锋几乎没有这样的机会,中场给过来的球要求前锋直接面对四后卫加门将。结果靠的是克洛泽巅峰状态下的个人能力给波飞机拉开球门前的空档,然后空中手术刀式直塞,两个人解决问题。半决赛对阵意大利,克洛泽面对卡纳瓦罗、加图索、赞布罗塔边路内切,中路突破,上半场分给施耐德的那个球已经不能再好了,但毕竟施耐德并不是专职的锋线球员,否则换成现在的穆勒至少也是个角球。说白了,当年巴拉克与克洛泽正值巅峰的时候没有遇到现在的罗伊斯、厄齐尔这帮人,否则德国队也不会06年倒在四强。说起来,06年奥东科尔的射门脚法还不如现在的胡梅尔斯这些德国后卫==
由于当年的巴拉克一边要参与防守,一边还要前插进禁区抢点,分身乏术。所以,在中场对锋线的支持上,除了巴拉克的一脚传中其他的基本上就没别的了。克洛泽的持球策应、进攻组织兼具的能力也就是在这样的球队中锻炼出来的,或者说被逼出来了,低谷时期的球队实力不允许他住在禁区里等球——因为德国足球十年低谷就是低在中场上,德国每次输球也都是中场失控。那个时代的中场组织除了巴拉克、施耐德再就没人了,克洛泽本来也可以当一个传统德式中锋,游离在后防线附近等待中场传球、突击球门,或者等一脚准确的传中高高跃起头球破门。可以说,是德国足球人才断档的窘境造就了这种模式的前锋,也同时衍生出了目前德国队有异于历史上其它时代的打法。克洛泽这种类型的前锋,属于德国低谷时*河蟹*育出来的产品,要求能够为并不强大中场和边路分担压力,而戈麦斯恰恰是很传统的欧式中锋,身高马大,冲击力好,专门负责大禁区以内的事情。作为一个前锋,又能拿球突破、又能观察分球、又能包抄抢点、又能组织协防,克洛泽是德国足球历史上第一个这种风格的球员——集合“自由前锋+战术中锋+突击前锋+组织前腰”等技术特点为一体的人。作为突前中锋,他走的是灵活跑位路线,06年就已经是这样了,非要找模版的话,他自己就是这种前锋的模版。克洛泽未来的接班人也将成为德国足球历史上第一个“罗纳迪拉中锋模板”的产物。
其实,早在2012年的时候,勒夫曾经考虑过启用罗伊斯改打单箭头,可以看出他对克洛泽的接班人问题很着急。那么,勒夫心里设定的那个“1”究竟应该是个什么样子呢?看看他对罗伊斯的评价:“罗伊斯当前锋可以跟队友做更多的配合,他可以在底线附近组织串联。他的转身很快,非常灵活,跑位也很好,最后临门一脚也很出色。”于是,我们不难明白伪9是个什么概念,跑位灵活,有相当的脚下技术,善于配合,传射俱佳,可中可边,这就是对现代伪9的经典要求。
勒夫提到罗伊斯,说明他早就已经意识到,在德国队的4231战术体系里,那个“1”根本就不可能是个纯正的中锋,他必须要按照克洛泽的标准再去塑造一个“1”,罗伊斯的整体条件还是相当接近克洛泽的(至于罗伊斯身体条件,其实可以参照一下02年的克洛泽,那个时候德国队球衣套在他身上都能明显看出大一圈,当时克洛泽相当瘦弱),而克洛泽当年最早就是边锋出道,包括在扬克尔身后,他充当的也是二前锋的角色,而根本不是那个顶在全队最前面的传统意义上的正印9号高中锋。反观欧洲近几年比较火热的几个技术型前锋,范佩西、本泽马其实都不是一开始就踢大前锋的,范佩西当年踢了很久的边锋,一直被誉为下一个博格坎普,说白了他一直是影锋的料;而本泽马在里昂也一直在踢二前锋,不是真正的正印中锋,所以到了穆氏皇马之后,他才适应了那么长时间。再说德国球迷特别眼馋的莱万多夫斯基,他的球风比克洛泽更加古典一些(排除他回撤接应这一点,其它方面和当年的克雷斯波比较相似,90年代那些强力中锋普遍拥有禁区外破门能力,莱万同样如此),但莱万毕竟是融合了不少现代元素的9号,多特时期在克洛普的跑位训练下对传控踢法多少还是有些底子的。
目前德国足坛年轻一辈的锋线苗子基本算是断代了,而勒夫本人对于以地面传控为主导的技术足球理念相当执着(其实,德国国家队已经彻底走上了技术传控的现代足球道路,即使勒夫下课离任,DFB再换新帅,这一点也不会有所改变),所以在现役适龄球员里面改造出一个符合战术要求的传控型前锋还是相当有必要的,沙尔克04的小将德拉克斯勒应该算是备选之一,还有盖德穆勒的“衣钵传人”托马斯·穆勒理论上也是合适的,但他的问题在于需要多一些持球对抗、背身做支点的中锋属性才行。至于德甲的其他年轻小妖们,几年之内能找到弥补九号位的人选就很幸运了,要想接班克洛泽几乎没可能╮(╯_╰)╭难怪德国这些年培养的边锋都是有点能边能中的。但是除了罗伊斯和许尔勒,其他人都没有亨利、范佩西的射程,玻璃人却不少(这很阿森纳)。
德国队打地面是肯定的,但是德甲联赛的球队不会都那么细。现在连西班牙队都在寻求那些能扛中后卫的前锋,以德国队的前场配置更应该留些后手,比如安排个搅和型前锋给后面的攻击群搭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请或者
161人参加识货团购849.00元
348人参加识货团购449.00元
1105人参加识货团购1599.00元
32人参加识货团购299.00元
199人参加识货团购699.00元
2412人参加识货团购1299.00元
353人参加识货团购499.00元
1020人参加识货团购199.00元
2077人参加识货团购899.00元
1733人参加识货团购899.00元
694人参加识货团购1399.00元
716人参加识货团购819.00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穆勒嘲讽梅西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