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ke中国新科技技React发布,大家会尝试吗

纽约当地时间 6 月 20 日耐克举行了┅场发布会,专门用来介绍一种新的球鞋缓震科技

他们把这种据说“兼具了轻量、高回弹性和耐久“的鞋底命名为 Nike React,而宣布此事的新闻稿的标题写成了 “What is Nike React”,也可以翻译成——“耐克的回击是什么”

众所周知,近两年阿迪达斯的竞争策略对耐克构成了莫大的压力而茬其飞涨的鞋类业务中,Boost 鞋底可以说功劳不小而 Nike React 也同样是一种材料科技。根据耐克的说法这款材料是耐克公司内部创造力的体现——經过数百次的化学配方的微调迭代,最终用类似调整蛋糕配方的手法完成了这种泡棉

从鞋底的造型上来看,Nike React 很像是此前运用在耐克跑鞋噺品 LunarEpic 上的鞋底技术 Lunarlon 的升级版Lunarlon 的切割泡棉一直存在橡胶踩的时间长了之后塌陷的问题,而 Nike React 则据称可以在性能的基础上解决耐久的问题

等鞋款中间并没有引起太大的波澜,但一个月不到耐克再次隆重介绍了这款鞋的鞋底,意味着这款材料很可能会像 Boost 一样在未来运用到各種其他的运动品类。

除了对于这双 Hyperdunk 2017 的常规描述:比如它有着“不可否认的冠军血统”、“比其他任何一双篮球鞋的中底都能带来更大的能量回馈”耐克尤其强调了其鞋底科技的革命性,首先它是耐克“缓冲革命”的一部分而且“重新定义了”包括耐克今年 2 月刚刚发布的铨掌气垫科技 Air Vapormax 在内的所有其他鞋底。

这种急切的推陈出新多少是因为 Air Vapormax 在发布后的 4 个月,似乎没有达到耐克预期的与 Boost 鞋对抗的效果

耐克為同志骄傲月推出的彩虹底 Vapormax

正值耐克发布 2017 财年第四季度财报的前夕,美国派杰投资银行的分析师 Erinn Murphy 就表示了对现状的担忧除了竞争对手阿迪达斯的侵蚀,“我们还没有看到耐克大规模且足够有意义的创新能改变近期产品的叙事。”他认为 Vapormax 并不是那个能改变游戏规则的技术

而这种焦虑已经在催促 CEO Mark Parker 采取更激进的行动,不久之前耐克公司宣布全球裁员 2%,精简区域市场的结构减少产品种类,并设立和阿迪达斯此前类似的“关键城市”(Key City)战略在包括北京和上海的 12 个城市建立更加强势的直营渠道。

Nike React 可能是未来提升产品价值的手段之一而首先运用在篮球品类,也有益于提升未来篮球新品的售价去年,耐克的篮球鞋就因为竞争力下降经过了一轮调价导致公司的毛利率连续兩个继续下跌。年末的财报会议上耐克品牌总裁 Trevor Edwards 曾经承诺,耐克的篮球业务将在 2017 年 5 月后恢复增长

}

自从耐克的Epic React发售以后大家自然僦吧这两双鞋当做了对比测评的对象。那么这双Epic React到底实战怎么样呢上脚跑步有什么体验和脚感?下面就让小编来为你解答吧!

2013年阿迪达斯发布了搭载全新boost缓震科技的跑鞋作为材质减震科技,当时的BOOST将要面对的对手是:号称登月科技的耐克 LUNARLON;飞人博尔特脚下的彪马IGNITE;甚至國人熟知的李宁云

5年弹指一挥间,如今的的BOOST可谓一骑绝尘将昔日对手远远甩在身后:LUNARLON已不再被耐克重视,IGNITE始终脱离不了小众而李宁雲的上限已肉眼可见。

REACT是耐克2017年新推出的全新减震科技由于也是材质减震,所以大家不禁会拿它与同类翘楚BOOST进行比较不管耐克愿不愿意, REACT和BOOST或将会是一生的宿敌。

拿到鞋子首先感到非常轻盈鞋型也很像阿迪ub系列跑鞋。元祖深蓝配色加上亮骚的多彩包裹框架让人忍不住上脚但在上脚测评前,我们先对 REACT和BOOST这两种材质通过两个小实验进行一个对比测试

一、钢球自由落体反弹实验

为了避免鞋内衬布对实驗结果的影响,我们选择了将钢球自由落体到鞋子侧面裸露的中底上

1、钢球自由落体的起始高度为50cm

2、为减小偶然性,每种材质做10次实验取其平均值

3、透明管上的刻度每一大格为5cm,每一小格为1cm

1、在REACT中底上钢球首次反弹高度平均在15cm左右二次反弹高度为5cm左右,三次反弹后基夲失去反弹动力

2、在BOOST材质上,钢球首次反弹高度为20cm左右二次反弹为10cm,三次反弹为5cm四次反弹为2.5cm,5次反弹后基本失去反弹动力

这个实驗很简单,就是看两种材质在相同压力下的形变程度看看谁更软。

很明显在相同的压力下,BOOST材质产生的形变更大说明BOOST更软。

有一点需要说明:由于REACT中底没有橡胶层钢球直接作用于REACT上,而BOOST有橡胶大底钢球和BOOST之间还隔了一层橡胶,尽管如此boost表现的仍然更软。

通过上媔两个实验看出BOOST无论在回弹性或柔软度上都大幅领先REACT,但是根据第一个实验中的数据我们看到:BOOST回弹高度的递减之均匀令人叹为观止,50-20-10-5-2.5除了起始高度与第一次回弹高度相比为1比0.4外,其余几乎是稳定在1比0.5而React的回弹值则始终保持在1比0.3左右,这说明什么呢初看上去似乎BOOST唍爆REACT,其实不然这说明boost的极限反馈就是1比0.5,随着压力的增加反弹比会逐渐减小,也就是说如果你把钢球起始高度升高到1米,在BOOST上的反弹不会超过0.4米比值会小于0.4,而REACT第一次反弹高度与起始高度的比值为0.3第二次反弹高度与首次反弹高度的比值也接近0.3,这说明当受到更夶压力的时候比值并没有明显衰减,这样我们设想,如果给小球更高的起始高度那么REACT和BOOST这两种材质的反弹比会越来越接近,甚至被REACT反超当然这只是假想,由于透明管的长度只有50cm所以无法测出其中的各项阈值。

说了上面这么多得到什么结论呢?简单说就是BOOST很强,REACT则是遇强则强,只要你给它足够压力就有可能超过BOOST

让我们回过头来看看这双鞋子吧,经过测量42.5码的鞋子,单只重量仅219克轻量化設计非常优秀,比我42码的ub1.0和nmd都要轻

鞋子外形流畅,前掌自然翘起有助于跑步、行走时脚部压力的过渡。

鞋型有ub系列的影子

后跟处有支撑贴片和tpu杯,但并不太硬提供基础的保护和支撑。另外整个后跟外延突出近1cm,使后跟更厚实宽大理论上增强了稳定性。但是这种設计下楼梯经常会磕到:)

整个大底只有前掌和后跟处有橡胶保护中间裸露着大面积的REACT材质与地面直接接触,这种设计让我们看到了耐克对REACT的耐磨性很有信心

鞋底纹理经过数学计算,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用料为轻量化做出贡献。

Flyknit鞋面已经是相当成熟的鞋面技术,其舒适度和透气性是目前最优秀的鞋面科技之一

o记鞋垫,算是标准配置吧感觉有点轻薄。

鞋型比较好搭配衣服一般束脚裤、甚至牛仔褲都可以轻松搭配。

上脚后感到鞋子拥有几乎完美的包裹性能而且这种包裹感是建立在舒适的基础上的,不会出现勒脚的现象

从热身活动中可以看到,平常走路REACT材质就会产生一定的形变提供非常饱满的缓震和回馈。(本人体重70公斤)

在跑动起来后后跟处形变更加明顯,带来美妙的路感这种路感相比BOOST而言更加稳定和踏实,从个人感觉来说如果你穿上它走路的话,会觉得比BOOST硬不少但是你穿上它跑步的话,就会感觉柔软度非常接近BOOST而且在比较剧烈的加速中不会出现BOOST那种踩到底的感觉,不管你用多大力度踩踏REACT似乎都能接的住,并苴给出相当可靠的力回馈

截至目前,我穿这双REACT跑鞋跑了两次:一次是在标准田径跑道上进行了5公里的变速跑一次是在普通沥青公路上進行了10公里的匀速跑,(公路地面是夜跑鞋子后跟处有夜光警示)

通过这15公里,不同路面的测试我画了上面这张图来描述我对两种力囙馈的感觉,可能不太准确但大概就是这么个意思吧:REACT缓震和力回馈整体感很强,相比BOOST不会有局部陷落感或局部反弹感而BOOST无论缓震还昰反馈都非常灵敏和机动,比较分散有局部陷落和反弹感,特别是在不平整的路面

老实讲,当我拿到这双鞋子的时候还是有点小失落,因为鞋子看上去过于朴实没有之前4%那种犀利的外形,也没有日系跑鞋各种炫酷支撑片的加持经过和boost的对比实验更是有点失望,上媔写到的实验后的思考是跑完才想到的当时并没有意识到数据中的含义。然而一切都从你真正穿上它去跑开始

这双鞋子的包裹性真的箌位,Flyknit鞋面具有相当的弹性穿上后人鞋一体。

把鞋子做舒服不难但是在保证包裹性的前提下舒服就不容易,显然这双鞋,包裹与舒適的兼得

深不见底的回馈阈值比BOOST更强的承压能力和整体感更强的力回馈,但是日常休闲真没有BOOST来的软弹

无论鞋面还是足跟,都是基础級别的支撑性能但REACT中底的支撑性是很不错的,个人认为远胜BOOST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科技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