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个队伍4个体育场地设施资质取消时间三天 取前四名比赛编制

当前位置:
>>>甲、乙、丙、丁4个足球队参加比赛,假设每场比赛各队取胜的概率相..
甲、乙、丙、丁4个足球队参加比赛,假设每场比赛各队取胜的概率相等,现任意将这4个队分成两个组(每组两个队)进行比赛,胜者再赛.则甲、乙相遇的概率为(  )A.16B.14C.13D.12
题型:单选题难度:中档来源:江西
甲、乙在同一组:P1=13.甲、乙不在同一组,但相遇的概率:P2=23o12o12=16,∴甲、乙相遇的概率为P=13+16=12.故选D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甲、乙、丙、丁4个足球队参加比赛,假设每场比赛各队取胜的概率相..”主要考查你对&&随机事件及其概率,概率的基本性质(互斥事件、对立事件)&&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随机事件及其概率概率的基本性质(互斥事件、对立事件)
随机事件的定义:
在随机试验中,可能出现也可能不出现,而在大量重复试验中具有某种规律性的事件叫做随机事件,随机事件通常用大写英文字母A、B、C等表示。
必然事件的定义:
必然会发生的事件叫做必然事件;
不可能事件:
肯定不会发生的事件叫做不可能事件;
概率的定义:
在大量进行重复试验时,事件A发生的频率总是接近于某个常数,在它附近摆动。这时就把这个常数叫做事件A的概率,记作P(A)。 m,n的意义:事件A在n次试验中发生了m次。 因0≤m≤n,所以,0≤P(A)≤1,必然事件的概率为1,不可能发生的事件的概率0。
随机事件概率的定义:
对于给定的随机事件A,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事件A发生的频率总是接近于区间[0,1]中的某个常数,我们就把这个常数叫做事件A的概率,记作P(A)。频率的稳定性:
即大量重复试验时,任何结果(事件)出现的频率尽管是随机的,却“稳定”在某一个常数附近,试验的次数越多,频率与这个常数的偏差大的可能性越小,这一常数就成为该事件的概率; “频率”和“概率”这两个概念的区别是:
频率具有随机性,它反映的是某一随机事件出现的频繁程度,它反映的是随机事件出现的可能性;概率是一个客观常数,它反映了随机事件的属性。互斥事件:
事件A和事件B不可能同时发生,这种不可能同时发生的两个事件叫做互斥事件。 如果A1,A2,…,An中任何两个都不可能同时发生,那么就说事件A1,A2,…An彼此互斥。
对立事件:
两个事件中必有一个发生的互斥事件叫做对立事件,事件A的对立事件记做。 注:两个对立事件必是互斥事件,但两个互斥事件不一定是对立事件。
事件A+B的意义及其计算公式:
(1)事件A+B:如果事件A,B中有一个发生发生。 (2)如果事件A,B互斥时,P(A+B)=P(A)+P(B),如果事件A1,A2,…An彼此互斥时,那么P(A1+A2+…+An)=P(A1)+P(A2)+…+P(An)。 (3)对立事件:P(A+)=P(A)+P()=1。 概率的几个基本性质:
(1)概率的取值范围:[0,1].(2)必然事件的概率为1.(3)不可能事件的概率为0.(4)互斥事件的概率的加法公式:如果事件A,B互斥时,P(A+B)=P(A)+P(B),如果事件A1,A2,…An彼此互斥时,那么P(A1+A2+…+An)=P(A1)+P(A2)+…+P(An)。 如果事件A,B对立事件,则P(A+B)=P(A)+P(B)=1。 互斥事件与对立事件的区别和联系:
互斥事件是不可能同时发生的两个事件,而对立事件除要求这两个事件不同时发生外,还要求二者之一必须有一个发生。因此,对立事件是互斥事件的特殊情况,而互斥事件未必是对立事件,即“互斥”是“对立”的必要但不充分条件,而“对立”则是“互斥”的充分但不必要条件。
发现相似题
与“甲、乙、丙、丁4个足球队参加比赛,假设每场比赛各队取胜的概率相..”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853970813723564142473421882251334098奥运会比赛项目介绍(四)
棒球在1992年首次进入奥运会成为正式比赛项目,仅设男子项目。美国和古巴是传统的棒球强国,但美国队由于在预选赛上失利,意外地没能入围2004年雅典奥运会。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中国队将以东道主身份首次参赛。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棒球将不再是正式比赛项目
 据考证,希腊和印度的古代寺庙以及碑石浮雕上均刻有持棒打球的图案。现代棒球运动的起源说法不一,有的认为源于15世纪英国的板球,但多数认为始于美国。
  1845年世界第一个棒球俱乐部在纽约成立,并由卡特赖特确定正式比赛场地的规格,并制定较细的竞赛规则。1869年美国成立世界上第一个职业棒球队。在经过了在美国早期的发展之后,第一个职业棒球联合会于1871年在美国成立,5年之后,这个组织被国家职业棒球联赛所取代。
  之后棒球很快传播到了其他国家和地区,例如日本、澳大利亚、中国台北等地,也包括一些拉丁美洲国家,例如古巴、多米尼加、尼加拉瓜、委内瑞拉和波多黎各等。其中古巴在1878年就建立了自己的职业联赛,仅比美国的联赛晚了两年。目前,美国职业棒球大联盟代表了世界棒球的最高水平。
  棒球在奥运会中的历史相当曲折,它在、、年奥运会中都曾经作为表演项目,芬兰式棒球还曾经是1952年赫尔辛基奥运会的表演项目。棒球进入奥运会是在1992年,它的姐妹项目垒球则在1996年进入奥运会。目前美国已经不再是国际比赛的统治性力量,古巴和一些中美洲国家、亚洲国家实力都很强大,澳大利亚也曾经在2004年奥运会获得银牌。
 奥运会棒球比赛共有8支球队参加,8支球队先进行单循环赛,之后由第一对第四,第二对第三,进行两场半决赛,两支胜队争夺冠军,负者争夺铜牌。
  棒球运动规则并非人们想象的那么复杂,简单地说,就是投球、击球、接球。棒球比赛在两队之间进行,轮流进攻与防守。在9局比赛中,得分最多的队获胜。一队的三名投手都出局后,两队交换进攻与防守。如果两队在9局比赛中打平,还要进行延长局比赛,一直到分出胜负。双方比分相差10分及以上时,7局可结束比赛;相差15分及以上时,5局可结束比赛。
  攻方队员击球后跑垒,依次踏触一、二、三垒,最后安全踏触本垒的进攻得一分。棒球比赛中的得分大部分都是击球手先到一垒、然后依次跑垒到本垒得分的,但也有非常令人激动的本垒打情况。所谓本垒打就是击球员将球击出后(通常击出外野护栏),击球员安全回到本垒叫本垒打。
  击球员无失误安全上垒的击球叫安打,击球员在投手投出四个坏球后可自动上垒。主要棒球术语如下:
  坏球:投手合法投出的球没有进入“好球区”或在进入“好球区”前已落地,而击球员又未击的投球叫“坏球”。
  暴投:偏离本垒板致接手无法接住的投球叫“暴投”。
  漏接:接手失接经过正常努力可以接住的投手投球,致使跑垒员多进一个垒的行为叫“漏接”。
  局:比赛双方各因三个出局而互换攻守一次为“一局”。只有一方三人出局而未交换攻守时为“半局”。
  安打:凡守场员并无失误而安全上垒的击球叫“安打”。“安打”按安全到垒的多少分“一垒安打”、“二垒安打”、“三垒安打”、“本垒安打”(简称“一垒打”、“二垒打”、“三垒打”、“本垒打”)。
  偷垒;跑垒员在投手起动投球时迅速抢进下一垒位并获得成功的跑垒行为叫“偷垒”。
  接杀:守场员把击球员击出的腾空球或平直球在落地前合法接住,或接本队守场员的传球而使击跑员或跑垒员出局的防守行为叫“接杀”。
  触杀:守场员用手套或手牢固地将球握住,同时以所持的球或持球的手或手套碰触跑垒员的身体使其出局的防守行为叫“触杀”。
  传杀:守场员传球以协助本队其他守场员完成接杀击跑员或跑垒员的任务的防守行为叫“传杀”,也叫“助杀”。
排球1964年成为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中国女排一直是世界排坛的一支劲旅,先后夺得了1984年和2004年两届奥运会金牌。随着雅典奥运会夺冠功臣们的逐渐老去,中国女排的成绩有所下滑,不过在一干新鲜血液注入之后,她们又重新看到了卫冕奥运会冠军的希望。
 和篮球一样,排球也是近代才新发明出来的一种运动。更为巧合的是,两种运动都在同一个学校诞生,并且时间相近。1895年美国马萨诸塞州霍克奥克市基督教男子青年会体育干事威廉-摩根,认为当时流行的篮球运动过于激烈,于是就创造了一种比较温和、活动量适度、男女老少都可以参加的室内游戏。
  这种游戏开始时,他将网球网挂在篮球场上,用篮球隔网像打网球一样打来打去进行游戏。但因篮球太大、太重,不能按预想的方式进行游戏,便改试用篮球胆。而篮球胆又太轻,在空中飘忽不定。玩起来不方便,难于控制。于是,该市的“司堡尔丁体育用品公司”试做出了圆周为25-27寸(约255-346克)规格的球。经过试用效果很好,就决定采用这种球。现在国际标准用球虽历经百年,进行了千百次的改进,但球的规格和第一代的球几乎差不多。
  当时,这种游戏没有严格的规则,也没有正式的名字,玩时双方人数不限,击球的次数也不限,只要使球不落地并把它从网上回击到对方场地上即可。这种游戏就是排球运动的雏形。这个新的运动项目最初起名叫mintonette(小网子),1896年,即摩根创造这种网上击球游戏的第二年,美国普林菲尔德市立学校的艾-特-哈尔斯戴特博士,根据摩根游戏的特点,把这项运动命名为“volleyball”。这一名称得到大家的公认,并沿用至今。
  摩根游戏一问世即受到人们的喜爱。为使这项运动能成为竞赛项目得以推广,摩根制订出了世界上第一个排球比赛规则。根据摩根制订的比赛规则,1896年在斯普费尔德体育专科学校举行了被称为世界上最早的排球比赛。
  1946年,国际排球联合会成立。1964年东京奥运会排球首次进入奥运大家庭。在奥运排球史上,没有哪个国家可以长期统治。苏联队是赢得奖牌数最多的国家,而日本女排和美国男排则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实力突出,中国女排也曾经两度夺金。
&比赛两队参加,每队6人。每队可击球3次(拦网触球除外),将球击回对方场区。比赛采用每球得分、五局三胜制。前四局每局先得25分者为胜,第五局先得15分者为胜,若出现24平或14平时,要继续比赛至某队领先2分才能取胜。接发球队胜1球时得1分,同时获得发球权,队员按顺时针方向轮转一个位置。
  处于3米线外的后排队员只能在3米线外参与进攻。每队都有一名二传,是全队进攻的组织者。如果二传手在后排,他可以进入三米线传球。发球队员可以站在底线后的任意区域发球,但不能触到边线。
  排球比赛设有自由人,自由人身着与本队其他队员不同的球衣,并且主要在后场活动,既不能参与进攻,也不能发球和拦网。比赛中,球队可以选择派上自由人,也可以选择不派自由人上场。如果自由人受伤,主教练可以与第一裁判交涉,让另外的球员穿上自由人的衣服,充当自由人。自由人不一定是专有位置。
  在比赛中,每队最多可以请求2次暂停和6人次换人。暂停时间限制为30秒钟。前4局,每局率先达到8分和16分时,会各有1次时间为60秒钟的技术暂停。决胜局没有技术暂停,每队在决胜局中可请求2次30秒钟的暂停。
排球项目共有12支队伍参加,每支队伍12人
每个国家只能派一支队伍参赛
现代举重运动始于18世纪的欧洲,在1896年首届现代奥运会上就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女子举重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被吸纳进来。
  举重也是中国的传统优势项目,自1984年首次参加奥运会以来,已经为中国军团贡献了34枚奖牌,其中包括16枚金牌。
举重是一项很古老的运动。古希腊人曾用举石头来锻炼和测验人的体力,罗马人在棍的两头扎以石块来锻炼体力和训练士兵。中国民族形式的举重活动,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楚汉时代就有记录(举大刀、石担、石锁等)。从晋代至清代,举重均列为武考项目。
  公元前4000年的古埃及的绘画记述了法老们举沙袋或其它重物来锻炼身体,这就是用举重来进行锻炼的最早的记录,运动员们用这种方法来增强身体力量,增加身上的肌肉。举重是一种衡量这种力量的大小、判定一组人中谁最强壮的方式。
  同体育一样,举重在军事上也用来评估士兵的身体素质。在古代中国,士兵们通常用举起一种称作“鼎”的庞然大物来证明自己力大无穷,动作同今天的抓举有些类似。
  大多数情况下,举重被尊为是一项壮举,这从希腊的雕塑和绘画中就可以反映出来。公元前500年左右的一幅画描绘的是一名年轻人一手举着一块未经加工的石块,每个石块有他头的1.5倍大小。石块慢慢变成了哑铃,之所以这么叫是因为它们是被去掉了击锤的铃,以使它们不会发出声。之后哑铃的形状也不断演变,直到现在更受人们喜爱的杠铃。
  当上个世纪号称汇集了“世界上最强壮的人”的角斗和杂耍表演在美国和英国方兴未艾之际,到1880年,正规的举重俱乐部已在德国和奥地利颇具规模。在1877年,维也纳举办了有历史记载的世界上第一个举重比赛。随着举重的地位在法国、俄国以及其它一些欧洲国家的提高,第一个举重和摔跤国家联合会在19世纪90年代初登记注册。
  现代举重运动始于18世纪的欧洲。举重是少数几个首届奥运会就进入奥运大家庭的运动项目。但当时的比赛没有进行分级,所有的运动员都在一起较量。不过比赛却按不同的举起方式——单手举和双手举——分别计算成绩。举重比赛以这种方式在奥运会上举办到第三届,此后举重暂时离开了奥运会,直到1920年,举重重新出现在奥运会比赛中,并从那时起每届奥运会都设举重比赛。
  随着男子举重的发展,女子举重也于20世纪40年代起逐渐盛行于欧美。1984年美国受国际举联的委托,组织了第一届女子举重通讯比赛。同年,国际举联在洛杉矾代表大会上审定并通过了新的国际举重规则,将女子举重正式列入比赛项目,同时制定了女子举重比赛的9个体重级别标准。日-11月1日在美国德托纳比奇举行了第一届世界女子举重锦标赛。
  近几十年来、世界举重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上世纪初,奥地利、德国和法国是举重强国。之后、埃及和美国崛起。而从1950年开始后的三十年内,苏联大力士占据了世界最高水平,保加利亚和其他东欧国家则是有力的挑战者。到了90年代、中国、土耳其、希腊和伊朗在奥运会和世锦赛中屡创佳绩。在男子比赛中、欧洲仍然是最具统治力的大陆,亚洲则进步最快。而在女子项目中,亚洲人则最具实力。
举重运动分为抓举和挺举两项:
  抓举:运动员将杠铃平行地放在两小腿前面,两手虎口相对,以一个连续动作把杠铃从举重台上举至两臂在头上完全伸直。
  挺举:运动员以一个连续动作把杠铃从举重台上提置肩际。两腿平行伸直保持静止状态。先屈腿预蹲,接着用伸腿伸臂动作将杠铃举起至两臂完全伸直,两腿收回平行保持静止。
  运动员在赛前2小时称量体重,称量体重的时间为1小时;
  先进行抓举,休息10分钟再进行挺举,抓举和挺举的试举次数均为3次,奥运会以抓举和挺举相加后的总成绩排定名次。如果成绩相同,则体重轻的名次列前。如果体重也一样,则先完成总成绩的名次列前,不允许并列名次;
  上场顺序根据所要重量、抽签顺序和举过的次数排定。试举时所要重量轻的先举。如果第一次试举重量相同,则签号小的先举。如果第2、3次试举重量相同,则试举次数少的先举。如果试举次数也一样,则上次先举的仍先举;
  比赛场上的杠铃重量只能增加不能减少。每次试举成功后,必须增加1公斤倍数的重量;
  运动员的试举时间规定为1分钟,如果连续试举则为2分钟。在此时间内杠铃没有提过膝部即判为失败。
56、62、69、77、85、94、105、+105公斤级
48、53、58、63、69、75、+75公斤级
射击项目自1896年进入奥运会后仅缺席了1904年和1928年两届奥运会。中国女子飞碟选手张山在1992年奥运会双向飞碟比赛中一举战胜诸多男选手夺冠,书写了巾帼不让须眉的佳话。
  中国射击队目前人才济济,在10余个项目上都有争取奖牌甚至金牌的实力,但这个项目的偶然性很大,中国神枪手们的成绩还要看他们的临场发挥
射击原本是生存的一种技能,最早时人们练习射击是为了捕猎。但是,19世纪之后,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通过射击来觅食的需求越来越小,射击渐渐演变成了一种体育项目。这个项目最早流行于一些英语国家,特别是英格兰和美国,爱尔兰和南非的水平也很高。美国在1871年率先成立了国家步枪协会(National
Rifle Association),以满足这项运动在美国不断发展的需求。
  奥运会历史上不乏克服重重困难夺取金牌的故事,但是在射击场上发生的一件事也许是其中最经典的。在1938年时,匈牙利的塔卡克斯还是一名手枪射击的世界冠军,但是一枚军用手榴弹不幸把他的右臂炸断,经过坚持不断的练习,在10年之后,塔卡克斯用左手获得了2枚手枪速射比赛的金牌。
  射击比赛是绝大多数奥运会的比赛项目,1904年和1928年除外。在奥运会的历史上,射击比赛的项目变化很大,、年射击比赛曾经包括很多项目,但是经历了1928年一届空白之后,1932年射击比赛则只有手枪和步枪这两个项目,二战之后射击比赛的项目设置才相对固定下来。
  女子选手从1968年墨西哥城奥运会才首次被允许参加射击比赛,秘鲁和波兰各有一名女选手参加比赛。1984年国际射击联盟(现称国际射击联合会)把女子项目单独分出。年这三届奥运会上射击的女子项目逐渐增加,但是一些项目依然是男女选手皆可参加,直到1996年男女项目才被截然分开。
射击项目按照枪支和射击方法可分为步枪项目、手枪项目、飞碟和移动靶项目(移动靶已经不再被列为奥运会比赛项目)四大类,每个小项比赛都包括资格赛和决赛。资格赛成绩最好的前8(6)名选手进入决赛,资格赛和决赛成绩相加最高者获得冠军。如果出现相同成绩,则成绩相同的选手通过单发加赛决出最终的胜负。
  手枪项目分为10米、25米和50米项目,选手采用立姿单臂持枪,无依托射击。资格赛每发子弹的成绩分为10环、9环、8环……,以此类推。决赛每环再细分为10个环值,最高成绩为10.9环。试射时间包含在比赛规定时间内。
  男子50米手枪慢射(60发):资格赛中选手在距离标靶50米处在2小时内发射60发子弹,前8名进入决赛。在决赛中,每名选手射击10发子弹,每枪限时75秒。
  男子25米手枪速射(60发):资格赛中选手在距离标靶25米处分两个阶段分别发射30发子弹,每阶段分6组每组5发子弹。每两组每组分别在8秒、6秒和4秒内完成射击。前6名进入决赛。决赛进行每组5发共4组射击,在4秒内完成。
  女子25米运动手枪(60发):资格赛中选手在距离标靶25米处分两阶段分别发射30发子弹。慢射阶段分6组每组5发子弹,必须在5分钟内完成一组发射;速射阶段分6组每组5发子弹,必须在3秒内完成一组射击。前8名进入决赛。决赛进行每组5发共4组的速射。
  男子10米气手枪(60发):资格赛中选手在距离标靶10米处在105分钟(女子为75分钟)内发射60发(女子为40发)子弹。前8名进入决赛。决赛每名选手发射10发子弹,每枪限时75秒。
  步枪项目分为10米和50米项目,选手采用卧姿、立姿或跪姿进行射击。成绩计算办法与手枪相同。
  男子50米步枪3x40:资格赛中选手在距离标靶50米处分别在45分钟、75分钟、60分钟内采用卧姿、立姿和跪姿各射击40发子弹。前8名进入决赛。决赛采用立姿发射10发子弹,每枪限时75秒。
  男子50米步枪卧射(60发):资格赛中每名选手在距离标靶50米处采用卧姿在75分钟内发射60发子弹。前8名进入决赛。决赛发射10发子弹,每枪限时45秒。
  女子50米步枪3x20:资格赛中选手在距离标靶50米处在135分钟内采用卧姿、立姿和跪姿各射击20发子弹。前8名进入决赛。决赛采用立姿发射10发子弹,每枪限时75秒。
  男子10米气步枪(60发):资格赛中选手在距离标靶10米处采用立姿在105分钟内(女子为75分钟)射击60发(女子为40发)子弹。前8名进入决赛。决赛发射10发子弹,每枪限时75秒。
  飞碟射击也叫泥鸽射击,早期就是以活鸽子作为射击目标的。后来以泥制鸽代替活鸽,所以有了这个名称。飞碟有多向、双向等几种,近来又出现了双多向,主要是根据抛碟机抛射碟靶的方向、位置不同而区分。
  男子飞碟多向:资格赛中选手打5组(女子为3组),每组25个共125个(女子为75个)碟靶。前6名进入决赛。决赛每名选手射击25个碟靶。
  男子飞碟双多向:抛靶机同时抛出两个碟靶。资格赛中选手打3组,每组50个(25对)共150个碟靶。前6名进入决赛。决赛每名选手射击50个(25对)碟靶。
  男子飞碟双向:资格赛中选手打5组(女子为3组),每组25个共125个(女子为75个)碟靶。前6名进入决赛。决赛每位选手射击25个碟靶。
50米步枪卧射、50米步枪3x40、10米气步枪;50米手枪慢射、25米手枪速射、10米气手枪;
多向飞碟、双多向飞碟、双向飞碟
50米步枪3x20、10米气步枪;25米运动手枪、10米气手枪;多向飞碟、双向飞碟
现代体操的正式名称是竞技体操,它是体操的一个分支,而又简称为体操。这是一项在规定的器械上,完成复杂、协调的动作,并根据动作的分值或动作的难度、编排与完成情况等给予评分的运动。
  竞技体操是中国的传统优势项目,曾涌现过体操王子李宁这样的优秀运动员。北京奥运会中国体操队在团体、全能和多个单项上都具备了夺取金牌的实力
“体操”一词源于古希腊语,其意大利语为“裸体技艺”,因为他们当时都是赤身裸体进行操练的,后被欧美国家采用。
  体操是体育与美学,力量与敏捷,风度与优雅的完美结合,在过去的25年中,曾经在奥运会上上演过很多次经典的演出。
  当体操在2000多年前出现在古希腊时,那时进行体操活动的场所还是以种植活动为其主要用途。人们聚在那里不只是为了进行体育锻炼,还一起探讨艺术、音乐和哲学。古希腊人相信思想与肉体在人们同时进行智力活动和体力锻炼时有可能达到和谐的程度。
  今天体操经常被认为是体育与艺术的结合,但是这其实并不是一个新观点。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和荷马都曾经倡导发挥体操中勇气的作用,这种哲学观点在他们的很多著作中都可以找到。
  日,国际体操联合会(FIG)在比利时列日诞生,当时它代表的是比利时、荷兰和法国的体操协会。1897年17个国家一起成立了欧洲体操联合会,但是当美国在1921年加入这个组织之后,它的名称就改为国际体操联合会了。
  体操是历届奥运会都进行了的一个项目,但是早期的比赛却难有“艺术性”可言。爬绳、翻跟头和挥舞木棒都曾经是体操的比赛项目,最终都被淘汰出了历史的舞台。而在早期进行的体操世锦赛上,还经常会混入一些其他大项中的项目,例如田径中的撑竿跳和铅球等等,在1922年的体操世锦赛上甚至还出现过游泳项目,这种现象直到1954年才得以改观。
  奥运会上的体操比赛从1924年开始基本把模式固定了下来,男选手会在各个器械上进行个人和团体比赛。女子比赛1928年进入奥运会。1952年前苏联进入奥运会之后,迅速成为这个项目的霸主。
 体操比赛分团体和个人资格赛(第I种比赛)、个人全能决赛(第II种比赛)、单项决赛(第III种比赛)和团体决赛(第IV种比赛)。资格赛成绩不带入决赛。
  第I种比赛决定后面三场比赛的资格。团体资格赛采取6-5-4赛制,每队6人报名5人比赛计4人成绩。团体排名前八名的队伍参加第IV种比赛,个人全能成绩排名前24位的进入第II种比赛,各单项排名前八名的选手参加第III种比赛。第IV种比赛采取6-3-3赛制,每队6人报名3人比赛,3人成绩全部计算。
  体操比赛得分由A分和B分组成。A分为动作难度分,取成套动作的下法加上最好的9个动作共10个动作,计算其难度价值。男子最高难度动作为F组,女子最高难度动作为G组。每完成一个动作连接还将获得0.5的加分。难度分值如下:
  动作组别: A B C D E F G
  动作分值:0.1 0.2 0.3 0.4 0.5 0.6 0.7
  B分为动作完成分,从10分开始,以0.1分为单位进行扣分。A分和B分相加为最终得分。
  男子比赛有自由体操、鞍马、吊环、跳马、双杠、单杠6个项目,女子有自由体操、高低杠、平衡木、跳马4个项目。
  自由体操是在规定的场地和时间内完成编排成套的徒手和技巧动作。比赛时间男子为50-70秒,女子为70-90秒。选手必须双腿并拢、静立于自由体操场地内,然后开始做成套动作。成套动作的评分从脚的第一个动作开始。可以踩场地边线,但不能过线。一只脚或一只手出界扣0.1分;双脚、双手、一只脚和一只手或身体任何其它部位出界扣0.30分;动作直接落在界外,扣0.50分。
  鞍马是在马的所有部位,用不同的支撑方式完成不同的全旋和摆越动作。允许有通过手倒立加转体或不加转体的动作,不同的结构组的动作必须在充分的摆动中完成,不能停顿,鞍马比赛不允许有力量动作。
  吊环应由比例大致相等的摆动和力量静止动作组成,这些动作和连接是通过悬垂,经过或成支撑,经过或成手倒立来完成,以直臂完成动作为主。由摆动到静止力量或由静止力量到摆动的过渡是当代体操的显著特点,做静止动作时,要求环静止,不能有大的摆动。吊环要求有一定难度的向前摆动完成的手倒立和向后摆动完成的手倒立,还要求有一个有难度要求的力量静止动作。
  跳马动作可以根据在空中的不同腾空类型分为几个组别,在跳马之前教练员所举的号码代表了不同的动作。跳马是由助跑开始的,以双腿并拢起跳完成的跳跃腾空动作,跳马的助跑最长距离为25米,助跑允许中断,但不允许返回重新跑,跳马要求腾空有一定的高度和远度。
  参加跳马单项决赛的选手在资格赛和决赛阶段都必须完成两套不同的动作。
  双杠动作由摆动和飞行动作组成,通过各种支撑和悬垂动作来过渡完成。在双杠项目上做上法时,要求必须从并腿站立姿势开始,不得有预先动作,一套动作中最多允许有三个停顿动作或静止动作,其他大于或等于1秒的停顿将不被允许。
  单杠整套动作都是由摆动动作组成,以各种握法不间断地完成动作,它包括大回环、近杠动作、围绕身体纵轴的转体及飞行动作。允许有两次过杠下垂面的单臂摆动动作。单杠要求有一定难度的腾空动作等特殊要求。
  高低杠规则中对成套动作的不同难度的组合要求、低杠和高杠之间的转换次数以及腾空动作的难度、转体的难度均有具体的要求。选手掉下器械后必须在30秒内重新上器械,否则判定成套动作终止。
  平衡木动作必须在90秒内完成,选手掉下器械后必须在10秒内重新上器械,否则判定成套动作终止。
拳击运动起源于埃及,公元前688年被列为第23届古代奥运会比赛项目。现代拳击始于英国,职业拳击与业余拳击在赛制、比赛规则及比赛目的等方面有很大的不同。拳击在1904年进入奥运会,采用业余拳击比赛规则。至2004年雅典奥运会,拳击比赛共参加了21届奥运会。
  中国选手邹市明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为中国夺得首枚奖牌(铜牌)。
拳击最初来源于战场上与敌人作战的技能。5000年前的古代美索布达米亚人把它变成了一种艺术。在公元前688年的古希腊运动会上,拳击手们头戴护具,手上用长皮条缠绕以起到保护和增加硬度的作用。他们无休止地打下去,直到其中一方倒下或认输。罗马人为使打斗更残忍,在手套上钉上尖刺、硬结或长钉,通常以死亡而告终。
  随着罗马帝国的衰亡,有记录的拳击历史也终止了。直到17世纪英国才出现了为争夺奖金而进行的赤手空拳打斗。一位名叫詹姆斯-菲戈的前击剑手在1719年获得了第一个冠军头衔。他的拳击技术有刺拳和闪躲以及阻挡,不久这项运动就在英国流行开来。
  现代拳击运动于18世纪起源于英国,当时比赛不戴拳套,亦无规则和时间限制,直至一方丧失继续比赛的能力为止。英国著名拳击家J-布劳顿于1743年针对拳击比赛的混乱局面,制定出了最早的一份拳击规则,又在1747年设计了拳击手套,对近代拳击运动的开展做出了贡献。1839年,英国颁布了新的伦敦拳击锦标赛规则,1853年进行修改,禁止用足踢、头撞、牙咬等动作,并规定拳击台四周用绳围起,1867年英国记者钱伯斯编写了新的拳击规则,强调拳击中的战术和技巧。1880年伦敦成立了英国业余拳击协会,1881年举行了第1次锦标赛。
  1920年,国际业余拳击协会正式成立。但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业余拳击运动被迫中断长达10年之久,国际业余拳击协会也名存实亡,被迫解散。1946年,国际业余拳击联合会(AIBA)重新组建。1987年4月,中国拳击协会(CBA)正式成立。1987年6月,中国拳击协会被国际业余拳击联合会正式接纳为第159个会员,使中国业余拳击进入世界业余拳击的大家庭当中。
  拳击在1904年的圣路易斯奥运会上被作为表演项目,1908年成为正式比赛项目。在1912年的斯德哥尔摩奥运会上,因为注重和平的瑞典人认为这项运动不合法,拳击被从奥运会中取消。第6届、12届、13届奥运会因为第一、二次世界大战而没有举行。至2004年雅典奥运会,拳击比赛共参加了21届奥运会。
  拳击运动造就了一批著名的职业运动员,其中包括穆罕默德-阿里、乔-弗雷泽、乔治-福尔曼、雷诺克斯-刘易斯和霍利菲尔德。
  在1950年的一次会议中,国际业余拳击联合会决定,在半决赛中失利的两位运动员都可以获得铜牌,这个规定一直沿用至今。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头盔成了选手强制性的装备。1992年又加入了电子计分系统,这可以使裁判的判罚更加公正。在一秒内,五名裁判中的三人按键得分才有效。
拳击有业余、职业拳击比赛之分,业余拳击共打5个回合,每一个回合2分钟(职业是3分钟),1分钟休息,奥运会上采取业余比赛规则,但比赛只打4个回合,每回合2分钟,回合之间有一分钟休息时间。奥运会仅设男子项目,只允许业余运动员参加,并且必须戴头盔,手套也厚一些。另外,雅典奥运会没有设三、四名比赛,即两名在半决赛中失利的拳手并列获得第三名(铜牌)。
  台上裁判员的职责和任务:
  (1)一方重击对方后脑,将被取消比赛资格。比赛时利用摆拳进攻,而又掌握不好相互距离时,容易用远距离摆拳击中对方的后脑,如果不严重的可提出告诫或警告,如果重击,或故意去打对方后脑的,就要取消犯规运动员的比赛资格。
  (2)严禁开拳击打对方。开拳击打是犯规动作,有的运动员打摆拳或直拳时,为了重击对方,用开拳击打对方头部。这时,台上裁判就要根据开拳击打的轻重程度,对犯规运动员提出告诫、警告,甚至取消其比赛资格。
  (3)比赛时消极不战。消极不战的情形有两种:一种是运动员故意消极等待、试探,没有充分利用进攻的机会,这时台上裁判就要示意消极一方主动进攻,否则就要进行告诫、警告,甚至取消比赛资格;另一种情形是,有一方运动员实力太差,实力悬殊,因而消极不战,这时台上裁判员为保护运动员安全,可以直接取消实力差的运动员比赛资格。
  (4)判定绝对胜利(KO胜)。比赛中,一方运动员被对方用正确技术击倒,台上裁判就要对倒地的运动员数秒,10秒后运动员不能站起来继续比赛,这时就可以直接判对方获得绝对胜利。如果一方运动员被对方用犯规方法打倒在地,10秒后不能站起来继续比赛,这时台上裁判就可以判倒地方获胜,犯规方为犯规失败。
  (5)判定优势胜利,保护弱方运动员。如果比赛时一方运动员在体力、技术、战术、体能等各方面都明显好于对方,这时,台上裁判员就要停止比赛,为保护弱小一方而宣布对方运动员优势胜利,结束本场比赛。如果一方在比赛中点数领先对手20点以上,也将被判获胜。
男子(11项)
48、-51,-54,-57,-60,-64,-69,-75,-81,-91,+91公斤级
击剑运动在1896年第一届现代奥运会上就成为正式比赛项目。击剑分重剑、花剑、佩剑三种,已经全部进入奥运会。欧洲以法国和意大利为首,长期统治着击剑的绝大多数项目,中国击剑近年来水平提高很快,在男子重剑个人、女子重剑团体和女子佩剑个人等项目上均取得过世界冠军。栾菊杰在1984年奥运会上为中国夺得第一枚击剑金牌。
击剑最早是作为一种格斗技巧发展起来,它的出现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很久远的年代。公元前1190年左右,在埃及一些神庙的浮雕上,已经出现了击剑格斗的图像。在其他一些文明古国,如中国、巴比伦、波斯、希腊和日本等地,也都在很早就出现了持剑格斗或训练的景象。
  作为一项运动,击剑起源于14-15世纪,意大利和德国都坚持是自己发明了这项运动。德国的剑术大师们在15世纪时成立了首批同业公会,其中最著名的是法兰克福的马科斯布鲁德工会。1570年,法国人迪迪尔对击剑的主要动作进行了命名,这些术语大部分流传至今。16-18世纪时,用剑的打斗和决斗相当普遍,那时决斗的双方所用武器五花八门,包括木刀、木剑和铁头棒等等,但决斗也往往弄得鲜血淋漓,有时还会造成致命的后果。
  17世纪时,击剑出现了三项重大革新,由此把击剑变成了一项时髦的体育运动。第一项变化出现在剑尖上,剑尖被弄平、弄钝,这就使练习时受伤的危险减小了很多,很快这种剑被命名为花剑;第二,击剑的规则做了很多修改,限定了人身的特定部位才可以被击刺;第三,头盔出现,使面部得到了有效的保护。这三项革新让击剑变成了一项安全的活动。
  击剑是为数不多的几项在1980年前就允许职业选手参加的项目,事实上,最初顾拜旦男爵拟订的奥运会规则中,明确指出击剑的职业选手——即“大师”可以参加奥运会。1896年和1900年奥运会就举办了男子花剑比赛,1900年还进行了重剑和佩剑的比赛。
  击剑是在历届奥运会上都设置的四个比赛项目之一。女子击剑在1924年巴黎奥运会首次出现,目前男女比赛都分成花剑、重剑和佩剑三个剑种。
 击剑运动有三种武器:花剑、重剑、佩剑。三种武器的有效击中点及比赛规则各有不同,每种武器都有其竞技特点。
  按规则,循环赛有效刺击次数为四分钟内五次击中,淘汰赛为九分钟内十五次击中。最先击中对方达有效次数,或时间到后击中对方次数多者为胜。团体赛,最先击中对方达45次的团队为胜。
  又称轻剑。17世纪为配合当时的服装,在宫廷出现一种短而轻的剑,即是花剑的前身。花剑只准刺,不得劈打。只有剑尖刺中才有效,剑身横击无效。有效部位为躯干。当剑的不绝缘部分接触到导电背心的时候,裁判器显示黄色信号。
  出现于19世纪中叶,起初主要用于格斗。只有剑尖击中有效,剑身横击无效。只准刺,不得劈打。有效部位为全身,手臂、腿、脚是主要攻击目标。
  系意大利人拉达那利于19世纪末从匈牙利骑兵使用的一种弯曲佩剑发展而来。可以劈刺。有效部位为腰带以上的上肢、头部、颈部和躯干。佩剑速度最快,用时往往也最短。
  得分判定
  在花剑、佩剑比赛中,双方彩灯都亮要看谁是主动进攻,谁就得分;如果判断不出哪一方主动进攻,双方就都不得分。一方先进攻,另一方击打对方的剑(还击)并刺中对方的有效部位,虽然两个灯都亮了,则判还击的一方得分。如果亮起白灯,表明刺中的是无效部位。
  胜负规则
  在个人比赛中,率先取得15分的一方获胜,或者在规定时间(三回合每回合三分钟)内得分多者获胜。比赛采用淘汰赛制。在九分钟内如果双方平分,那么将加赛一分钟,使用突然死亡法。为了防止双方过分防守,加赛前抽签决定如果加时赛中双方都未得分,哪一方会是胜者。
  团体比赛中率先得到45分的一方获胜,或者在规定时间(9回合每回合3分钟)内得分多者获胜。任一队率先得到5分(或开赛3分钟)后将换队员上场比赛;之后任一队得分到10(或开赛6分钟)后将再次换人,以此类推。每人与对方三名选手都要有交手(共9回合)。
重剑个人、花剑个人、佩剑个人、重剑团体、佩剑团体
重剑个人、花剑个人、佩剑个人、花剑团体、佩剑团体
现代射箭运动起源于英国,1908年进入奥运会成为正式比赛项目,1920年之后取消,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又重新进入奥运大家庭。
  韩国女队在射箭项目上实力超群,被誉为梦之队,包揽了近几届奥运会的全部射箭金牌。中国女队在团体和个人项目上均具备一定的实力,有望在北京向韩国队发起挑战
射箭有悠久的历史,最初用于打猎和战争。最初的射手就是猎人,他们用弓箭捕杀动物维持生存。后来弓箭变成了战争中的武器。公元前5000年古埃及人就掌握了如何使用弓箭。古代文明中,弓箭是使用非常普及的武器,中国使用弓箭的历史从商代开始。
  射箭在欧洲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中世纪,传奇人物罗宾汉是名闻遐迩的人物,专有名词“罗宾汉”就是把一支正中靶心的箭用箭从中劈开的意思。
  近代,随着火器的出现和使用,弓箭等冷兵器逐渐退出了战争舞台,但由于它的健身功能、竞技性、娱乐性等特点,在上流社会,弓箭狩猎曾被世界各地的皇亲贵族所喜好。随着人类历史文明的进程,射箭逐渐普及化、平民化,现代社会生活中发展成了人们娱乐休闲的一项体育运动。
  现代射箭运动始于英国,自1673年起,在英格兰约克郡举行的方斯科顿银箭赛一直延续至今。1787年英国成立皇家射箭协会,成为世界上最早的射箭组织。19世纪初,射箭传入美国,1828年成立费城射箭联合会。1844年举办第1届全英射箭锦标赛。1861年英国射箭协会成立,统一竞赛规程。1879年全美射箭协会成立,同年在芝加哥举行第1届全美射箭比赛。1931年举行首届世界射箭锦标赛。
  年间射箭曾经几次成为奥运会的比赛项目,但是之后的50多年一直没有出现在奥运会上,直到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从那以后,射箭就一直是奥运会的固定比赛项目。
 奥运会比赛的参赛人数为:个人比赛男女各64名运动员,有3名个人选手入围奥运会的奥委会可以参加团体比赛。每个奥委会最多有男女各3三人参加个人比赛,再有男女各1支队伍(由3人组成)参加团体比赛,运动员可以同时参加团体和个人比赛。在个人比赛中,64名选手要进行1对1的单淘汰赛,半决赛的胜者争夺金牌和银牌,负者还要进行一场比赛以决定铜牌的归属。
  射箭采用单淘汰赛。个人资格赛每人射6轮箭,每轮必须在4分钟内射出12支箭,共72支箭;决出64名个人赛决赛选手和16支团体赛决赛队伍。
  个人淘汰赛(由资格赛第1对第64,第2对第63,依此类推)采用12箭决胜,16强前的淘汰赛为两人同时发箭,射两轮,每轮在4分钟内完成6支箭;从1/4决赛开始,12支箭分四轮射出,每轮三支箭(每箭30秒内射出)。
  团体采用淘汰赛,由排名第1对排名第16,第2对第15,依此类推。第一轮每队共射24箭,分四轮射出每轮6箭(每名选手射2箭)。从1/4决赛后,24箭每次三箭,由三名选手轮流发射。
  如果一支箭正好射在靶面上另一箭尾上,则按已中靶箭的环值得分。如果一箭射穿了靶面,或者射中靶面后反弹落地,则根据该箭在靶面上留下的中靶点或未标箭孔记分。无论是否射中箭靶,箭在越过3米线以外就被记分;如果箭不慎落地,但箭杆的一部分落在3米线内,则判该箭为未射出,可再射一支箭。
男子(2项)
个人赛 团体赛
女子(2项)
个人赛 团体赛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php 获取三天前时间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