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地方的土层深厚?为什么上海租山地车的地方的土层较薄

孔夫子旧书网该图书“天猫正版605:黄河流域农业气候资源与保护性耕作 3
”已经找不到了, 还有其他店铺销售此图书。Copyright(C)
孔夫子旧书网
京ICP证041501号
海淀分局备案编号[转载]2017年高考地理命题猜想与仿真押题专题04&地质循环、地壳运动与地形地貌
地质循环、地壳运动与地形地貌(命题猜想)
【考向解读】&
1.地壳的物质组成与物质循环。
2.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3.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4.地表形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命题热点突破一】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及新老岩层的判读
&1.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的解读
(1)岩浆是“岩石之本”,岩石圈物质循环起于岩浆,因此找准岩浆是判断该类图的基础。
(2)有一个箭头指向的应为岩浆岩,有两个箭头指向的一般为沉积岩和变质岩,有三个箭头指向的必为岩浆。
(3)在三大类岩石中只有沉积岩才可能含有化石,它保存了古代生物的遗体或遗迹,而岩浆岩、变质岩中则不可能含有化石。
2.如何根据地质剖面图判断岩层的新老关系
地质剖面图中往往呈现沉积岩、变质岩和岩浆岩,我们可以根据岩层的相邻关系来判断它们的新老关系,判断依据如下:
(1)沉积岩是经沉积作用而形成的,因此一般的规律是岩层年龄越老,其位置越靠下,岩层年龄越新,其位置越靠上(接近地表)。
(2)岩浆岩的产生时间可以按照其与沉积岩的关系来判断。喷出岩的形成晚于岩浆喷出通道所切穿的岩层,侵入岩的形成晚于被侵入的岩层。
(3)变质岩是变质作用形成的,多受岩浆活动的影响,因而变质岩的形成晚于其相邻的岩浆岩。
例1、[2015·天津卷]
某矿物形成于上地幔软流层,后随岩浆活动到达地表。人们在图4&1所示古火山的岩浆岩及河滩泥沙中均发现了该矿物。读图文材料,回答(1)~(2)题。
图4&1 某古火山及附近地区地质剖面示意图
(1)使该矿物从上地幔软流层到达河滩泥沙中的地质作用,依次应为(  )
A.岩浆喷发 岩层断裂 风化、侵蚀 搬运、沉积
B.岩浆喷发 岩层断裂 搬运、沉积 风化、侵蚀
C.岩层断裂 岩浆喷发 风化、侵蚀 搬运、沉积
D.岩层断裂 岩浆喷发 搬运、沉积 风化、侵蚀
(2)剖面图中绘制的火山坡度,与实际的火山坡度相比(  )
A.变陡了 &B.变缓了
C.无变化 &D.无法判断
【变式探究】
河南郭亮村位于太行山绝壁之巅。这里海拔1700米,三面环山,一面临崖,岩石以砂岩为主。图4为郭亮村绝壁景观图。读图,完成1~2题。
1.郭亮村绝壁岩层(  )
A.具有层理构造 &
B.含有丰富的化石
C.由变质岩构成 &
D.由岩浆冷凝而成
2.郭亮村绝壁景观形成的过程大致为(  )
A.断裂抬升、外力侵蚀、流水沉积、固结成岩
B.固结成岩、断裂抬升、外力侵蚀、流水沉积
C.外力侵蚀、流水沉积、断裂抬升、固结成岩
D.流水沉积、固结成岩、断裂抬升、外力侵蚀
1.【答案】A 【解析】砂岩属于沉积岩,具有层理构造;沉积岩中可能含有化石,但不是一定含有化石;沉积岩是外力所形成的。
2.【答案】D 【解析】流水沉积作用形成了沉积物,沉积物在固结成岩作用下形成沉积岩(砂岩),然后该地发生地壳断裂抬升作用形成山地,最后在外力侵蚀作用下形成该景观。
【命题热点突破二】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
1.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1)宏观地貌是板块运动的结果。板块构造理论应结合图示从以下几点进行复习:
&①板块构造理论的主要内容:岩石圈与板块、板块内部与边缘。&
②生长边界(海岭、断层)与消亡边界(海沟、造山带)。
③部分地形区的板块位置:
a.大褶皱山系、大岛弧链多是消亡边界,如阿尔卑斯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安第斯山脉、日本群岛、马来群岛、新西兰等均是由两大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
b.澳大利亚、南亚、阿拉伯半岛、印度群岛、斯里兰卡岛、塔斯马尼亚岛属于印度洋板块,格陵兰岛、加勒比海诸岛、火地岛属于美洲板块。
c.冰岛(大西洋“S”形海岭上)——生长边界。新西兰南北二岛——消亡边界。
d.科迪勒拉山系:海岸山脉和落基山脉为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形成,安第斯山脉为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形成。
④解释地理现象,如山脉、裂谷、海洋、岛屿等的形成与分布,地震、火山、地热资源、矿产资源的形成与分布,等等。
(2)微观地貌主要表现为构造地貌
①地质构造的判断方法
a.看岩层是否连续,褶皱由连续的褶曲组成。
b.看岩层的形态和地貌形态:岩层一般向上拱起为背斜,未侵蚀前形成山岭;岩层一般向下弯曲为向斜,未侵蚀前常形成谷地或盆地。
c.看岩层的新老关系: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为背斜,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为向斜。
d.看岩层是否受力被破坏且沿断裂面有明显的相对位移,若只有破裂而无位移,只能称为断裂而不能称为断层。
②地质构造在工程选址、找水、找矿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可通过下图进行理解。
2.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1)不同区域的主导外力作用不同
①干旱、半干旱区以风力作用为主,多风力侵蚀地貌和风力堆积地貌。
②湿润、半湿润地区流水作用显著,多流水侵蚀地貌和流水堆积地貌。
③高山地区多冰川作用,多角峰、冰斗、“U”形谷、冰碛湖地貌。
④沿海地区多海浪作用,常见海蚀柱、海蚀崖和沙滩等地貌。
(2)同一种外力作用在不同区域形成不同的地貌
①流水作用
地势陡、落差大,流速快,以侵蚀作用为主
 峡谷、瀑布等流水侵蚀地貌
河流中下游
 地势平坦、流速减慢,以堆积作用为主
河漫滩、三角洲等流水堆积地貌
②冰川作用:高山上冰川侵蚀形成角峰、冰斗、“U”形谷,山下堆积形成冰碛湖。
③风力作用
风的源地附近
 风力强,以侵蚀作用为主
 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风蚀地貌
离风源较远地区
 风力减弱,以堆积作用为主
沙丘、黄土堆积地貌等风力堆积地貌
(3)堆积地貌的差异
风力、流水堆积都具有明显的分选性,颗粒大、比重大的先堆积,颗粒小、比重小的后堆积;而冰川的堆积没有分选性,大、小颗粒混杂在一起。
读某区域地质构造及等高线分布示意图,回答3~4 题。
3.关于该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a段地质构造为背斜
B.b段构造地貌为向斜谷
C.③④岩层分布处的最大高差约200米
D.图中河流自西北流向东南
4.从地形和岩层新老关系看,下列四图中与④岩层分布处最接近的是(  )
 A.中国陕西红砂岩大峡谷  & B.中国狼牙山石灰岩峰林
& C.新西兰峡湾国家公园  &
&D.新西兰瑙鲁赫伊火山
4.【答案】D 【解析】从等高线看④岩层分布处应为山地,且岩层最新,应为内力作用所形成的,D项正确。其他三个都为外力作用所形成的。
【变式探究】丹霞地貌演化阶段可分为青年期、壮年期和老年期,它们所对应的侵蚀量分别是小于40%、40%~70%和大于70%。读丹霞地貌不同演化阶段的景观图(图4&8),完成5~6题。
5.不同时期的侵蚀和保存量图(图4&9)与景观图相对应的组合,正确的是(  )
A.a①、b②、c③、d④ &B.a②、b③、c④、d①
C.a①、b③、c②、d④ &D.a④、b③、c②、d①
6.下列与丹霞地貌成因相似的是(  )
A.尼罗河三角洲 &B.桂林山水
C.黄土高原 & &
&D.鸣沙山沙丘
【命题热点突破三】地表形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例3、20世纪50年代,在外国专家的指导下,我国修建了兰新铁路。兰新铁路在新疆吐鲁番附近的线路如图4&10所示。读图,完成(1)~(3)题。
(1)推测外国专家在图示区域铁路选线时考虑的主导因素是(  )
(2)后来,我国专家认为,兰新铁路在该区域的选线不合理,理由可能是(  )
A.线路过长 &B.距城镇过远 &
C.易受洪水威胁 &D.工程量过大
(3)50多年来,兰新铁路并没有改变该区域城镇的分布,是因为该区域的城镇分布受控于(  )
A.地形分布 &B.绿洲分布&
C.河流分布 &D.沙漠分布
【变式探究】读厄瓜多尔示意图,回答7~8题。
7.厄瓜多尔约一半人口居住在中部,其优势自然条件是(  )
A.地势低平 &B.降水丰富
C.气候凉爽 &D.河网稠密
8.影响厄瓜多尔铁路线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是(  )
A.资源 &B.气候 &
C.经济 &D.河流
【命题热点突破四】地形、地质剖面图
例4、[2015·北京卷] 图为华北某地局部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  )
&A.甲地陡峻,喀斯特地貌典型
B.乙地低平,泥石流灾害频发
C.丙村比丁村土层深厚
D.丁村比丙村地下水埋藏浅
(2)图示地区(  )
A.地势西高东低、南高北低
B.山前平原受外力侵蚀作用明显
C.洪积扇面积差异取决于降水量
D.渠水通过蒸发环节参与水循环
【答案】(1)C (2)D
【解析】第(1)题,主要考查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自然灾害等。通过图例可知甲地基岩为花岗岩,故该地地势虽然陡峻,但不会是喀斯特地貌,故A项错误;乙地地势比较低平,故不可能频发泥石流灾害,因为泥石流主要发生在山区沟谷中,故B项错误;从图中地下水水位可以看出,丁村比丙村地下水埋藏深,故D项错误。由于丙村位于山前地势比较低平的地区,而丁村位于山麓冲(洪)积扇地区,故丙村
【方法技巧】
1.地形剖面图的判读
(1)仔细阅读图例、水平距离、垂直高度、剖面线的方向和经纬线位置、注记及图示说明。
(2)根据剖面图上的地势起伏状况、对应坐标轴上的数据读出沿剖面线各点的海拔高度、相对高度,分析海陆分布、地形分布、地势起伏等特点。
(3)根据地形剖面图所示位置及地形等自然地理特征,判断与该剖面图密切相关的各种地理事象,通过读图观察、空间想象,综合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2.地质剖面图的判读
地质剖面图是指对某一地质构造所作的垂直剖面图,包括地球内部结构剖面图、火山构造图、褶皱和断层构造示意图等。判读的内容主要是根据地质剖面图的不同判读地球内部的圈层构造、背斜和向斜的形态特征、地垒和地堑的形态特征、火山的构造等,或分析并判断某地区的岩石类型及其矿产分布状况等。判读地质剖面图要把握以下要领:
(1)观察地层分布
看图例,通过图例了解图示地区的地层组成和地层的新老关系。
①若地层呈水平状态,并且从下到上依次由老到新连续排列,说明在相应的地质年代里,地壳下沉或相邻地区上升。
②若地层出现弯曲甚至颠倒,说明地层形成后,因地壳水平运动使岩层发生褶皱。地层颠倒是因为地壳运动剧烈,岩层发生强烈褶皱所致。岩层弯曲形成褶曲,褶曲的基本形态是向斜、背斜。
③若地层出现缺失,形成原因可能有:a.在缺失地层所代表的年代,发生了地壳隆起,使当地地势抬高,终止了沉积过程;b.当时、当地气候变化,没有了沉积物来源;c.当时一开始有沉积作用,当地壳隆起后,原沉积物被完全侵蚀。
(2)观察断层分布
观察图中有无断层,断层部位在什么地方,断层两侧的岩层运动方向如何。
【变式探究】读亚欧大陆东岸某地区地质剖面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地理事象,按其形成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①③ &D.③②①
(2)关于图中地质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山区针叶林的破坏,会导致P地流水侵蚀严重
B.夏季河流搬运能力弱,会导致Q地面积减小
C.图中断层可能是受挤压作用形成的
D.若M为石灰岩,其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可形成花岗岩
【答案】(1)B (2)C
【高考真题解读】
(2016&海南卷)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在温度变化等的作用下,在原地发生机械破碎而不改变岩石化学成分的作用叫物理风化作用。通常情况下,气温日较差大的地区,物理风化作用强烈。据此完成19~20题。
19. 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在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物理风化作用最强的坡向是
A. 东北坡 & &
& & B. 西北坡 &
& & & C. 东南坡
&D. 西南坡
20. 地球表面物理风化作用最弱的自然带是
A. 温带荒漠带 & & B. 温带草原带
& & C. 热带雨林带 &
&D. 亚寒带针叶林带
【答案】19.D &
19.根据材料提示,气温日较差大的地区,物理风化作用强烈,在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南坡昼夜温差大,西坡下午受到太阳辐射强,西坡的白天气温高一些,所以西南坡气温日较差大。
20.从材料提取信息“气温日较差大的地区,物理风化作用强烈”,说明气温日较差最小的地区,物理风化作用最弱。热带雨林带终年高温多雨,气温日较差最小;温带荒漠带和草原带,气温日较差最大,亚寒带针叶林带,气温日较差较大。故选C。
【考点】风化作用。
(2016&江苏卷)中国山水画家多师法自然,其作品往往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图1 为我国四幅山水画作品。读图回答1-2
1.画中描绘江南丘陵景观的是
A.① & & &
& & B. ② &
& C.③ & &
& & & D.⑤
2. 画③中描绘的地貌类型形成原因是 &&
A. 冰川作用、风力作用 & &
流水作用、冰川作用
C. 风力作用、流水作用 & &
生物作用、流水作用
【答案】1.D  2.C
【考点】我国主要地形区,外力作用与地貌形成的关系。
(2016&上海卷)(五)火山是地球奉献给人类的最伟大奇观之一。
9.2016年,日本九州南部的樱岛活火山频频喷发。该火山形成于板块的消亡边界。下列火山中,同样形成于消亡边界的是
A.南美大陆西部圣何塞火山 & &
& B.大西洋中脊上的冰岛海克拉火山
C.太平洋中部的夏威夷火山 & &
& D.东非大裂谷中的乞力马扎罗火山
10.樱岛火山岩浆喷出地表形成的岩石类似于
A.黑色玄武岩 & & B.灰色石灰岩
& & C.褐色沉积砂岩 &
&D.肉红色花岗岩
【答案】9、A &
【考点】考查地壳运动及地壳物质组成。
(2016&江苏卷)图10 为地球系统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21~22 题。
21. 关于图中①、②、③、④所示箭头代表的地质作用,正确的是
A. ①指化学沉积作用 & &
&B. ②指搬运作用
C. ③指成岩作用 & &
④指火山喷发作用
22. 地球内部圈层与大气圈的关系是
A. 生物圈是大气中的碳进入内部圈层的纽带
B. 地球内部能量的释放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C. 火山活动使地球内部的碳释放到大气圈
D. 大气圈吸收太阳能使地球内部不断增温
【答案】21.AD  22.AC
【考点】物质循环和能源转换
(2016&天津卷)阅读图文材料,回答1-4题。
在天津市南部地区发现的贝壳堤,是贝壳及碎屑物受潮水搬运,在海边经较长时期堆积而形成的垄岗,可以作为当时海岸线的标志。
1.图1所示古海岸线分布地区地势的总体变化趋势是
A. 由东北向西南倾斜 & &
&B. 由西向东倾斜 &
C. 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 &
&D. 由北向南倾斜
2.该地区5000年来海岸线位置的变化,反映了
A.海平面间歇性下降 & &
& B.气候持续性变暖&
C.海滨泥沙不断淤积 & &
& D.地壳阶段性下沉
【答案】1.C & 2.A
1.根据图中4条古海岸线的分布,①②③④大致从西北向东南方向变化,④离现在海岸线最近,说明地势最低,所以古代海岸线分布地区的地势总体是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考点】海岸线变化、降水和气温的成因。
(2016&北京卷)图3示意平顶海山的形成过程。读图,回答第4题。
4.平顶海山
A.为褶皱山 & &
由沉积岩构成
C. 顶部形态由内力作用塑造 & &
& D.随着板块的移动没入水下
【解析】仔细读图,此山地是岩浆喷发而形成的火山,随岩石圈下降,山地顶部没入水下,受外力作用而慢慢形成平顶火山。答案选D。
【考点】地壳物质循环。
(2016&浙江卷)下图为某河谷地址、地貌剖面图,图中地层年代由①到③变老。图中阶地(用T表示,数字下标表示阶地的级数)指由河流作用形成的高出洪水位的阶梯状地貌。此河段阶地主要由于地壳抬升形成。完成第5、6题。
5. 对河谷处的地质构造类型两侧地壳抬升幅度的判断,正确的是
A. 向斜 &东侧大 &
&B. 背斜 & 东侧小 &
&C. 向斜 &西侧大 &
&D.背斜 & 西侧小
矿产调查发现,在此河段的河床沙中有某种贵重金属矿产,但由于河水深不宜开采。图中所示地点可能找到这种贵重金属矿物的是
A.甲 & & &
& B. 乙 & &
& & C. 丙 &
【答案】5.C &
【考点】地质构造判断,地表形态成因分析,外力作用表现。
(2016&新课标Ⅰ卷)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在沿海地区经常分布着多条贝壳堤,标志着海岸线位置的变化,图1示意渤海湾沿岸某地区贝壳堤的分布。据此完成7-9题。
7.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
A.向陆地方向推进 & & B.向海洋方向推进
& &C.位置稳定 &
& D. 反复进退
8.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处的泥沙,并在贝壳堤外堆积。由此
A.形成新的贝壳堤 & &
& & B.加大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
C.形成河口三角洲 & &
& & D.迫使河流改道
9.河流冲积物是该地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多条贝壳堤的形成说明河流入海口
A.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小 & &
& B.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大
C.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小 & D.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大
【答案】7.C & 8.B
9.河流冲积物是该地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多条贝壳堤的形成说明出现海岸线多次位置变动,同时河流带来的泥沙沉积也大,从而形成多条贝壳堤。
【考点】堆积地貌形成条件和过程。
&(2015·天津文综,3~4)某矿物形成于上地幔软流层,后随岩浆活动到达地表。人们在下图所示古火山的岩浆岩及河滩泥沙中均发现了该矿物。读图文材料,回答1~2题。
1.使该矿物从上地幔软流层到达河滩泥沙中的地质作用,依次应为(  )
A.岩浆喷发 岩层断裂 风化、侵蚀 搬运、沉积
B.岩浆喷发 岩层断裂 搬运、沉积 风化、侵蚀
C.岩层断裂 岩浆喷发 风化、侵蚀 搬运、沉积
D.岩层断裂 岩浆喷发 搬运、沉积 风化、侵蚀
2.剖面图中绘制的火山坡度,与实际的火山坡度相比(  )
A.变陡了 & & &
B.变缓了 & & &
& C.无变化 & &
& & D.无法判断
【解析】 第1题,该矿物形成于上地幔软流层,软流层是岩浆的发源地。岩层断裂,岩浆沿裂隙喷出地表,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使该矿物存在于岩浆岩中。岩浆岩经风化、侵蚀、搬运、沉积作用,使该矿物到达河滩泥沙中,故C项正确。第2题,为更直观的反应地面的高低起伏状况,绘制剖面图时,要适当放大垂直比例尺。图中垂直比例尺远大于水平比例尺,使剖面图中绘制的火山坡度比实际的火山坡度大,变陡。
答案 1.C 2.A
(2015·浙江文综,5~6)下图为某地形剖面图,图中①-⑧为岩层编号,其年代由老到新,完成3~4题。
3.图中甲、乙两地的地质地貌叙述,正确的是(  )
A.甲-背斜岩层,由水平挤压成山
B.甲-向斜槽部岩层向下弯曲成谷
C.乙-背斜顶部受压力被侵蚀成谷
D.乙-向斜上覆岩层差别侵蚀成谷
4.有人称丙处山峰为“飞来峰”,其岩石可能是(  )
A.石灰岩 大理岩 & &
&B.花岗岩 流纹岩
C.大理岩 石灰岩 & &
&D.安山岩 玄武岩
答案 3.C 4.A
(2015·新课标Ⅰ,10~11)下图示意在黄河三角洲近岸海域的某监测剖面上,不同年份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起始点是位于海岸一侧的固定点。读下图,完成5~6题。
5.年,该剖面近岸海域海底侵蚀、淤积的变化趋势是(  )
A.持续淤积 & &
&B.先侵蚀、后淤积
C.持续侵蚀 & &
D.先淤积、后侵蚀
6.推测年期间(  )
A.黄河流域年均降水量增加
B.黄河入海年径流量减少
C.黄河流域植被覆盖率降低
D.黄河沿岸农业灌溉面积减少
答案 5.D 6.B
(2015·安徽文综,28)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完成第7题。
7.甲地地貌形成的外力作用主要是(  )
A.风力堆积 & &
& B.风力侵蚀 & &
& & C.流水堆积 &
&D.流水侵蚀
解析 甲地处湄公河三角洲,河流入海口处流速变缓,从上、中游携带来的泥沙沉积,形成河口三角洲,故C项正确。
(2015·福建文综,9~10)下图示意某地的等高线分布,从a河谷到b、c河谷的地层均由老到新。读图完成8~9题。
8.图中X地的地质构造地貌最可能为(  )
A.背斜谷 & & &
&B.背斜山 & &
& & C.向斜谷 &
& & &D.向斜山
9.若a、c两河的支流相连,则流量显著增大的地点是(  )
A.① & & &
&B.② & &
& & C.③ &
& & &D.④
答案 8.A 9.B
(2014·大纲全国文综,6)图中K岛于1983年火山爆发,植被消失殆尽。1987年,该岛上已有64种植物生长旺盛。据研究,百年之内该岛上的天然植被就可以恢复。据此完成下题。
10.K岛处于(  )
A.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界线的东侧
B.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界线的西侧
C.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界线的北侧
D.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界线的南侧
解析 据图判断K岛屿位于苏门答腊岛与爪哇岛之间,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附近,且位于苏门答腊岛西南部海域和爪哇岛南部海域,属于亚欧板块,故K岛处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界线的北侧。
(2014·北京文综,6~7)下图示意某河谷断面经历的一次洪水过程。读图,回答11~12题。
11.该河谷(  )
A.岩层①比岩层②形成年代早
B.岩层②比岩层①易受侵蚀
C.是断层上发育形成的向斜谷
D.呈“V”型,适宜修建水库
12.本次洪水(  )
A.水位上升时,河流搬运作用减弱
&B.水位下降时,河流含沙量增加
C.流量增大时,河流堆积作用增强
D.河流侵蚀作用使河床加宽变深
答案 11.A 12.D &
(2014·山东文综,12)下图(a)为某班一次地理野外实习的观测点分布图,①~④为观测点编号。下图(b)为该班某小组在其中一个观测点所做的记录卡片。完成下题。
13.上图(b)中地质剖面示意图所示沉积岩层由老到新的顺序是(  )
A.Ⅰ、Ⅱ、Ⅲ & &
&B.Ⅱ、Ⅰ、Ⅲ
C.Ⅲ、Ⅰ、Ⅱ & &
&D.Ⅲ、Ⅱ、Ⅰ
(2014·浙江文综,7~8)下图为我国某地沿北纬38.5°所作的地质构造、地貌剖面图,图中一般地势越高地下水埋藏越深,读图,完成14~15题。
14.对图中四地地质构造成因、地貌外力作用方式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地断裂抬升、黄河干流流水侵蚀
B.②地断裂下沉、黄河干流沙砾洪积
C.③地断裂下沉、黄河干流泥沙冲积
D.④地断裂抬升、黄河干流泥沙堆积
15.图中城市历史上曾是某王朝的都城,该王朝一般会选择在土层深厚、地下水位较深的地方修建皇家陵墓。图中较为理想的地方是(  )
A.① & & &
&B.② & &
& & C.③ &
& & & D.④
解析 第14题,根据此地位于北纬38.5°,东经106°附近,且有黄河流经,可推知是银川平原,①地为贺兰山,地势较高,无法受到黄河干流流水侵蚀,A项错。②地位于山口地区,由黄河的众多小支流形成沙砾洪积,不是干流洪积形成的,B项错误。③地有黄河干流流经,断裂下沉后黄河的泥沙在这里冲积形成冲积平原,C项正确。④地地势较高,黄河干流无法向高处堆积,D项错误。第15题,仔细读图,①为侵蚀山地,土层薄。②地洪积冲积平原,土积深厚,地势较高,地下水埋藏较深。③为冲积平原,土层深厚,但地势较低,地下水埋藏较浅。④为沙丘覆盖的平原,土层较薄。对比四个地点,②地土层深厚,地下水位较深,符合皇家修建陵墓的条件,B项正确。
答案 14.C 15.B
(2014·天津文综,7)结合图文材料,回答下题。
上图所示甲乙丙三地都是淤泥质海岸,且属于地壳持续下沉区。
16.经考证发现,近30年来,甲地海岸线基本稳定,乙地海岸线向海推进,丙地海岸线向陆后退。形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三地海岸的(  )
A.地貌形态 & &
& & B.泥沙沉积量
C.河网密度 & &
& & D.抗侵蚀能力
(2014·重庆文综,8~10)野外考察是发现和解决地理问题的重要方法。右图是某地理兴趣小组在野外考察中拍摄的照片。读图,完成17~19题。
17.图中砾石滩常见于大河的(  )
A.河源 & & &
& &B.凸岸 &
& & &C.凹岸
& D.入海口
18.下列地貌形态的形成作用中,有与图中使砾石变圆的作用类似的是(  )
A.石笋 & & &
& & & B.冰斗
C.风蚀蘑菇 & &
& & D.花岗岩风化球
答案 17.B 18.C
19.粒径分布是分析河流沉积物特性的重要指标。同学们绘制了四幅直径2
cm以上的砾石粒径统计图,其中能反映图中粒径分布特征的是(  )
解析 仔细读图,图中有一石块标出为直径9
cm,通过与其他石块的比较分析,接近直径9 cm的石块最多。A项中各类石块所占比例相差不大,排除A。B项中接近9
cm的石块所占比例最小,排除B。C项中17~20 cm所占比例最大,排除C。排除A、B、C三项。D项中8~11
cm所占比例最高,符合题意。
专题04 地质循环、地壳运动与地形地貌(仿真押题)
<img WIDTH="2" HEIGHT="3"
ALT="[转载]2017年高考地理命题猜想与仿真押题专题04&地质循环、地壳运动与地形地貌"
TITLE="[转载]2017年高考地理命题猜想与仿真押题专题04&地质循环、地壳运动与地形地貌" />
<img WIDTH="2" HEIGHT="3"
ALT="[转载]2017年高考地理命题猜想与仿真押题专题04&地质循环、地壳运动与地形地貌"
TITLE="[转载]2017年高考地理命题猜想与仿真押题专题04&地质循环、地壳运动与地形地貌" />
<img WIDTH="2" HEIGHT="3"
ALT="[转载]2017年高考地理命题猜想与仿真押题专题04&地质循环、地壳运动与地形地貌"
TITLE="[转载]2017年高考地理命题猜想与仿真押题专题04&地质循环、地壳运动与地形地貌" />
<img WIDTH="1" HEIGHT="3"
ALT="[转载]2017年高考地理命题猜想与仿真押题专题04&地质循环、地壳运动与地形地貌"
TITLE="[转载]2017年高考地理命题猜想与仿真押题专题04&地质循环、地壳运动与地形地貌" />
<img WIDTH="3" HEIGHT="2"
ALT="[转载]2017年高考地理命题猜想与仿真押题专题04&地质循环、地壳运动与地形地貌"
TITLE="[转载]2017年高考地理命题猜想与仿真押题专题04&地质循环、地壳运动与地形地貌" />
<img WIDTH="2" HEIGHT="3"
ALT="[转载]2017年高考地理命题猜想与仿真押题专题04&地质循环、地壳运动与地形地貌"
TITLE="[转载]2017年高考地理命题猜想与仿真押题专题04&地质循环、地壳运动与地形地貌" />
&#9312;&#9313;
&#9313;&#9314;
&#9312;&#9314;
&#9313;&#9315;
<img WIDTH="2" HEIGHT="3"
ALT="[转载]2017年高考地理命题猜想与仿真押题专题04&地质循环、地壳运动与地形地貌"
TITLE="[转载]2017年高考地理命题猜想与仿真押题专题04&地质循环、地壳运动与地形地貌" /><img WIDTH="3" HEIGHT="3"
ALT="[转载]2017年高考地理命题猜想与仿真押题专题04&地质循环、地壳运动与地形地貌"
TITLE="[转载]2017年高考地理命题猜想与仿真押题专题04&地质循环、地壳运动与地形地貌" />
<img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mw690/001Eip7Fzy79uX5bbHd3b&690" WIDTH="679" HEIGHT="194" STYLE="margin: 0 display:" NAME="image_operate_88141"
ALT="[转载]2017年高考地理命题猜想与仿真押题专题04&地质循环、地壳运动与地形地貌"
TITLE="[转载]2017年高考地理命题猜想与仿真押题专题04&地质循环、地壳运动与地形地貌" />
<img WIDTH="2" HEIGHT="3"
ALT="[转载]2017年高考地理命题猜想与仿真押题专题04&地质循环、地壳运动与地形地貌"
TITLE="[转载]2017年高考地理命题猜想与仿真押题专题04&地质循环、地壳运动与地形地貌" />
<img WIDTH="2" HEIGHT="2"
ALT="[转载]2017年高考地理命题猜想与仿真押题专题04&地质循环、地壳运动与地形地貌"
TITLE="[转载]2017年高考地理命题猜想与仿真押题专题04&地质循环、地壳运动与地形地貌" />
<img WIDTH="2" HEIGHT="2"
ALT="[转载]2017年高考地理命题猜想与仿真押题专题04&地质循环、地壳运动与地形地貌"
TITLE="[转载]2017年高考地理命题猜想与仿真押题专题04&地质循环、地壳运动与地形地貌" />
<img WIDTH="2" HEIGHT="2"
ALT="[转载]2017年高考地理命题猜想与仿真押题专题04&地质循环、地壳运动与地形地貌"
TITLE="[转载]2017年高考地理命题猜想与仿真押题专题04&地质循环、地壳运动与地形地貌" />
&#9314;&#9315;
<img WIDTH="2" HEIGHT="3"
ALT="[转载]2017年高考地理命题猜想与仿真押题专题04&地质循环、地壳运动与地形地貌"
TITLE="[转载]2017年高考地理命题猜想与仿真押题专题04&地质循环、地壳运动与地形地貌" />
<img WIDTH="2" HEIGHT="3"
ALT="[转载]2017年高考地理命题猜想与仿真押题专题04&地质循环、地壳运动与地形地貌"
TITLE="[转载]2017年高考地理命题猜想与仿真押题专题04&地质循环、地壳运动与地形地貌" />
<img WIDTH="2" HEIGHT="2"
ALT="[转载]2017年高考地理命题猜想与仿真押题专题04&地质循环、地壳运动与地形地貌"
TITLE="[转载]2017年高考地理命题猜想与仿真押题专题04&地质循环、地壳运动与地形地貌" />
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日上午,位于贵州省黔南州平塘县大窝凼洼地的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完成最后一块反射面单元的吊装,历时11个月的主体工程正式完工。大窝凼洼地,岩溶漏斗、落水洞、天坑以及溶洞较发育,是罗甸县大小井地下暗河的核心地段,是研究岩溶地区地下暗河和岩溶漏斗发育的典型地区。
材料二 大窝凼地貌图及其所在地局部区域图。
简述大窝凼从海底石灰岩形成天坑的地质过程,并分析在该地貌条件下形成的自然环境特征。
(2)分析射电望远镜项目选址该地的优势条件。
(3)图示地区除石灰岩外,花岗岩、大理岩等也分布广泛。推测该地花岗岩、大理岩形成的地质作用过程。
【答案】(1)地壳隆升(或地壳抬升);流水溶蚀(或侵蚀),地面塌陷。
土层薄,土壤贫瘠,地表水储存条件差,地势起伏较大。
(2)可利用天然形成的喀斯特洼地,工程开挖量小;喀斯特地貌区,岩石透水性强,有利于地表水向地下渗透,便于排水;人口稀少(地处偏僻),无线电磁的干扰小(干扰信息小);位于高原区(海拔高),空气稀薄(清洁或大气透明度高);周围高山环绕,能有效屏蔽周围的人为电磁波干扰。
(3)该地位于板块交界处附近,岩浆活动频繁,岩浆侵入形成众多的岩浆岩(花岗岩)。地质时期形成的石灰岩,受岩浆的影响(温度、压力变化),发生变质作用成为大理岩。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土层分类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