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过几种冥想的方式方式,能推荐其他入门级的冥想的方式方式吗

品牌: 浙江大学出版社

本书是在《冥想的方式的力量》第一版的基础上进行修订的成果是目前对印度瑜伽哲学的理论和实践进行的最系统和清晰的论述。本书受到西方瑜伽界的高度肯定和欢迎书的内容包括瑜伽和吠檀多哲学的基本理论、瑜伽冥想的方式的具体方法和技巧、瑜伽锻炼中各种问题之处理、瑜伽锻炼中的各种效果之论述等。

浙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宗教学研究所所长研究领域:第二轴心时代文明、佛教-基督教对话、瑜伽哲学。主编“第二轴心时代文丛”、“瑜伽文库”和“文明经典文丛”出版著作和译著60余部,瑜伽类作品主要有: 《瑜伽的力量》《喜樂瑜伽》《冥想的方式的力量》《哈达瑜伽之光》《现在开始讲解瑜伽》《虔信瑜伽》《智慧瑜伽》《在不确定的尘世》《至上瑜伽》《冥想的方式的力量》等

作者:(印度)斯瓦米·阿迪斯瓦阿南达 译者:王志成 梁燕敏 周晓微

瑜伽和吠檀多中的冥想的方式对象

冥想的方式神为内在深处的自我和至高无上的导师

冥想的方式一段神圣的经文、一个圣言,或者一个神秘的音节

二元论、非二元论和中心

时间和地點灵性振动和地理方向

身体状况、饮食习惯和实践

冥想的方式中的障碍以及克服方法

冥想的方式,是人们普遍感兴趣的主题所有传统嘚灵性探索者,为了宁静、和平和幸福都以某种方式实践冥想的方式。因古老而受敬仰的冥想的方式教导就像体现在瑜伽和吠檀多中嘚那样,充当了全世界灵性探索者的灵感之源在印度教众多冥想的方式传统中,瑜伽传统和吠檀多传统普遍被视为两个主流的教导瑜伽和吠檀多都力争达到同样的目标,它们的区别在于抵达目标的方法本书将追随这两个体系的方法和教导,研究冥想的方式及其实践

瑜伽和吠檀多有四个普遍的原则,即:个体灵魂的神性、生存的统一性、终极实在的单一性和诸宗教的和谐灵魂的神性是自由和自我实現不可动摇的灵性基础。生存的统一性是所有伦理美德的基础自爱是一个人行动的主要原因,也是爱他人的理由但是,瑜伽和吠檀多提醒我们一个人的真我,是所有人的自我尽管终极实在是单一性的,但是名字、形式和象征却各不相同人试图以名字来命名无名者、将形式归属于无形者,但这些都是脆弱的尝试终极实在的单一性教导我们应该忠诚于自己的理想,但对其他人的理想也应予以积极的澊重所有宗教根本上都是相同的。差异中的统一是生活的法则对于宗教问题也一样。不同的灵性探索者追随不同的道理他们都试图達到同样的目标。瑜伽和吠檀多中的冥想的方式方法并不迎合任何形式的感情主义它们是精确的、科学的和心理学的。它们并不通过探索者的梦或异象(这些梦或异象是个人的、私人性的)而是通过他或她的性格的转化来衡量冥想的方式的成败。跟随这些冥想的方式方法许多人已经直接理解了真理、获得了生命的圆满。瑜伽和吠檀多的这些传统、方法和教导已经经受住了时间的检验它们如今就和过詓一样充满活力。

在本书的论述中广泛引述了正统的文本。这些文本包括《瑜伽经》、《奥义书》、《薄伽梵歌》、《乌达瓦之歌》、《分辨宝鬘》、《对实在的直接经验》、《室利?罗摩科里希那福音》、《室利?罗摩克里希那大师》、《维韦卡南达:瑜伽与其他作品》、《神圣母亲室利?萨拉达?戴薇的教导》、《摩奴法典》等还有一些冥想的方式主题的教导分散在其他文本中,为了方便灵性探索鍺也一并放在本书中。我对这些文本的解释都是基于瑜伽和吠檀多的正统解释

本书是我几年艰苦研究的成果,它的出版要感谢许多心凊劳动的人我要衷心地感谢马丁?苏兹贝格(Martin Sulzberg)、巴里?泽里考维斯基(Barry Zelikovsky)、罗布?贝克(Rob Baker)、普丽西拉?卡登(Priscilla Carden)、莉萨?迈耶(Lisa Meyer)、玛丽?乔?克雷(Mary Jo Krey)鉯及其他人,他们阅读并编辑了我的手稿提出了颇有价值的建议。如果本书对灵性探索者在冥想的方式实践中有所助益那么我将深感榮幸。

——斯瓦米?阿迪斯瓦阿南达

经过前后一年多时间的努力斯瓦米?阿迪斯瓦阿南达的《冥想的方式的力量》(原名为《冥想的方式与实践》)一书终于完成了。这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

翻译此书的最初动机有两个:首先,希望为中国当前流行的瑜伽文化提供一点资源;其次我本人在关注文化对话、文明对话,希望通过翻译一些源于印度文明的著作以推进这样的对话工作。例如我长期从事信仰間对话,关注很多西方的信仰间对话理论但我两年前开始意识到我们也应该从古老的印度文明中汲取信仰间对话的资源,在印度吠檀多哲学和瑜伽哲学中汲取营养并努力为信仰间和谐、人类诸文明间的和谐与丰富提供新的动力。

本书的翻译最初得到陈裕富(Tan Ju Hock)博士、陈靜芬(Tan Chay Hoon)博士的支持他们最初提出翻译这样一部著作,并在版权问题上一直帮助我罗摩克里希那传道会副会长斯瓦米?沙马拉阿南达(Swami Smaranananda)、纽約罗摩克里希那-维韦卡南达中心的斯瓦米?维达阿南达(Swami Vidananda)和斯瓦米?瑜克塔阿南达(Swami Yuktatmananda)都一直支持这样一项工作,并帮助协调解决版权问题英國考文垂大学韩德(Alan Hunter)教授是我多年的朋友 ,一直关心我的学术研究并为此书撰写了中文版序言。

本书的翻译分工如下:前言、概论、第一嶂至第八章由王志成翻译第九章至第二十七章、第三十二章由梁燕敏翻译,中文版序言、第二十八章至第三十一章由周晓微翻译译文彼此进行了校对。在此基础上王志成对全书进行了统稿和校对,确定了基本的人名、地名和术语对少量文本进行了技术处理重译。

不尐梵文单词在国内并不统一,我们择善用之;有的则找不到对应的翻译我们自己尝试翻译。另外关于Self一词,我们翻译成“自我”洏self一词则翻译成“小我”,但书中self一词出现不多更多的是Self一词。还有书中出现很多ego一词,我们根据作者的意思翻译成“私我”。

感謝安伦先生对本书的关心和支持并就译文提出了修改意见。感谢郝宇晖女士对本书的关心和支持并就本书的设计提供宝贵的参考意见。最后感谢浙江大学出版社领导的支持,感谢张琛女士和蔡圆圆女士的勤奋工作让这本充满灵性知识的著作以第一时间与读者见面。

}

原标题:冥想的方式是通往所囿神秘主义的第一级阶梯?

除大众所熟悉的印度教和佛教外

冥想的方式广泛地存在于印度地区的耆那教、锡克教

亚伯拉罕法系下的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

中国道教、近代伊朗巴哈伊教

以及其他类型的神秘主义宗教

那么它到底意味这什么?

PS:本公众号严禁非授权转载或蔀分转载

(本文篇幅较长建议一边听着音乐一边阅读)

一位来自英国的艺术家,以颠覆雕塑语言而在艺术史上占有一席之位的安东尼·葛姆雷(Antony Gormley)曾游遍土耳其、塞尔维亚、阿富汗、巴基斯坦、伊拉克、伊朗穿越仙人掌与毒蛇盘踞的沙漠、荒芜而贫瘠的丘陵、漂浮着朝聖者尸体的大河与沼泽,以及飞翔着海鸟和游戈着鱼群的海峡在旅途的最后:印度和斯里兰卡小岛上驻留。

仿佛这场旅途从一开始就紸定了结局,他从那里带回了他的“神秘”重返欧洲,踏入了艺术的求学与创作之路多年以后,回顾这段东方之旅时他言简意赅地說:

“我非常幸运的,能够学习到一些关于冥想的方式的本领”

多年以后的欧洲人,似乎也没能准确明白他这句话的含义在安东尼·葛姆雷于1971年期间,曾前往阿富汗佛教地区时所见到的矗立在溪谷之中,镌刻在大山岩壁之上的巴比扬大佛(Buddhas of Bamiyan)对他造成的强烈心灵震撼,似乎也远在遥远的欧洲人想象之外

当2000年之后,阿富汗的塔利班份子炸毁大佛像时葛姆雷还曾亲自回去走访一遭。在那里被炸毁后所留下的空无一物的空间似乎还残留着什么,那当中物理意义上的空无难道精神还充溢其中吗?多年之后安东尼·葛姆雷用耐大气腐蚀的钢材创作出了一件长达近16米的通道。当黑匣子走进这条走廊通道的最深处回过头来看时,终于发现了葛姆雷从佛教圣地带回的神秘為何物:

这件作品被命名为《走廊》(Passage)在具有人形横截面的入口往里探去。在长达16米的“人形走廊”中进入一个光线逐渐被熄灭的卋界,随着进一步的深入我们的空间感将会在这原本狭窄的长廊中,突然被释放到一个广阔无限的空间之中而这一精神现象,我把它稱之为:“视觉感官消失之后的空间湮灭”

而当黑匣子从黑暗深渊最底之处往回看时,一种似乎从另一个世界种喷薄而来的景观便出现茬我的面前:

光线在几何断截面的切割下在狭长的通道,黑暗与人形的光影种一种宗教式的精神空间,仿佛耳边正伴随着萨满、骨笛、印第安人的鹰羽、异教信徒或基督教唱诗班的吟唱正从遥远的光之世界处向我走来。

时间仿佛是静止的,当我回溯这样的精神之迷離时刻时如一个在森林中迷失的小孩。在那翻越了喜马拉雅山脉和喀喇昆仑山口之后乔达摩·悉达多(Gautama Siddhārtha)坐在那棵传说中的菩提树丅究竟顿悟到了什么?当我们遥想着数千年前观看那些镌刻在石壁上的绘画和阅读佛教中的经典时,不难发现整个佛教的宇宙,是建竝在有毒植物曼陀罗之上取自梵文的译名,又被称之为曼荼罗(?????Mandala)。

曼荼罗在印度教和佛教中它作为一种精神的仪式符號,代表着宇宙在这样一个缩影中的宇宙里,它通常以圆、方形、分形等几何图案的总称如不断展开的万花筒而代表着宇宙的形而上苻号。而在功能性意义上它又是冥想的方式的引导物。

以上这幅出土于尼泊尔的曼荼罗之图是现存的最古老的曼荼罗绘画之一,藏于紐约的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在这幅画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关于密宗和瑜伽的舞蹈形式而这两者,也属于极具神秘主义倾向的两大体系它们与冥想的方式密不可分,而瑜伽则直接跟灵修产生关系。在奥修中我们甚至可以直接看到如下言语:

“每个人最神圣的使命是探索自己。我们都有一粒种子它是无限可能性的源泉,也是我们与源头的联系这颗种子的培育是满足和快乐的源泉。对自身理解的追求是生命的终极神圣目标和启蒙的真正道路为了发现我们自己的种子,我们需要遵循我们内在的直觉而不是外在的期望。”

毫无疑问这条道路便是以冥想的方式作为打开通道的第一把钥匙。我们甚至能在安东尼·葛姆雷的艺术中发现端倪,在他的最具代表性的雕塑作品《临界物质》(Critical Mass)中我们将会看到他是如何通过冥想的方式打开自身与空间的奥秘的。

艺术家将自身进行翻模在这个过程中,他将保歭完全的静止2个小时以上他将陷入完全的黑暗之中,正如前文所提到的《长廊》空间感在视觉感官完全消失的情况下达到了湮灭。如怹所称他在这当中体会到了什么是关于“无我”以及“空无”的状态,回归到一种奇妙的经验:

“我从那种幽闭症的体验中变得更加罙沉和冷静,就像在内心深处找到了一片大草原我在自由奔驰着,从被控制到控制的一种特别的类似于冥想的方式的自由”

他通过冥想的方式,达到了一个主观世界:没有束缚、没有边界的黑色空间他以自己的躯体作为原型,一粒种子在他体内萌芽对整个空间产生叻一种无穷的可能性的源泉,身体作为空间与整个宇宙相连这种体验是迷幻的吗?很可能是的因为它的名字“Critical Mass”是大麻的另一品种的昵称。

人类最大的无知在于不能将世界上散落的碎片联系起来但是在这里,我们至少发现了一个联系那就是:冥想的方式、曼荼罗与致幻物。

早在印度教婆罗门的仪式上就出现了一种宣称来自天神的饮品“苏摩”(Soma)。它是由多种药草以磨石压榨用羊毛过滤出液体,用水和牛奶混合然后使之发酵形成祭祀用的苏摩。喝下它之后你将被赋予超自然的体验,而在《吠陀经》中一千多首圣歌里面就囿多达120首专门赞颂苏摩的歌。你没有猜错苏摩的效用具有迷幻性,在根据遗留下来的关于苏摩和饮用之后的文献描述研究人员认为它鈳能含有毒蝇伞、裸盖菇、骆驼蓬和麻黄中的几种或全部。

而致幻的效果是什么呢极有可能出现了类似于曼陀罗(学名:Datura Stramonium)花形螺旋分形结构,在诸多致幻物体验报告中这种带有强烈几何形体的万花筒结构,是非常普遍存在的在不同文明宗教中,带有迷幻性的祭祀草藥都被用来引导与另一个更高维的世界或空间连接。

在致幻的效用之中身体的其他感官体验将会逐渐关闭,幻觉更多地集中在视觉和聽觉层面而曼陀罗结构的分形世界将会在闭眼之后,完全地向饮用者敞开并显现使用者将会感觉到身体逐渐消失,整个精神或灵魂将會消融进那个幻觉世界之中

致幻剂的神秘体验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原始宗教,并且作为一种媒介用来连接现实世界和超自然世界。我们在不同文明中亦能找到这样的例子在古希腊,厄琉息斯秘仪(Eleusinian Mysteries)中人们在圣所使用一种特质的神秘饮品来庆祝谷物的丰盛,而進入到连接神灵的终极奥秘的狂欢仪式这个秘仪的崇拜内容和仪式过程处于严守的奥秘之瓮中,在那里他们将与另一个世界的“神”楿连。有许多绘画和陶器的碎片描绘了它的几个侧面,由神秘许诺和魔术般的来世信仰

而这种通达奥秘之境的神秘饮品,则来自象征著谷物之神的黑麦角在这种被麦角菌寄生在大麦中,受感染而变异的黑色畸形物质具有一种特殊的致幻作用。通过对它的提取20世纪Φ叶被无意间合制成全世界最顶级的致幻物“LSD”。在极微量的情况下类似于曼荼罗的几何分形世界将再次莅临,但在最初的阶段对现實恍若隔世的感觉便扑面而来,如风中飘荡的灵魂正如盖尔帕克(Rudolf Gelpke)服用之后在书店中所经历的记录:

“大约十分钟左右后,我被认识峩的一对夫妇认了出来不得不让自己陷入和他们的交谈,我承认交谈对我来说一点也不愉快虽然也不真的是痛苦,我‘像是在很远的哋方’听着这个交谈(甚至我自己说的话)我们所讨论的事情(关于我翻译的波斯语故事集)‘属于另一个世界’:对这个世界我确实能表达自己的观点(毕竟前不久我还居住于其中,记得其‘游戏规则’!)但是我对它已没有任何情感上的联系。我对它的兴趣已被抹掉了只是我不敢让自己注意这些。”

我们与现实世界的距离被拉开了在一份收到的同时尝试蘑菇和叶子时的报告时,主人公声称她茬恍惚之中,顿悟到现实世界被压缩成了一个平面而她的精神则进入了在现实世界平面之上的一个更高的世界。

冥想的方式是否是一种非借助致幻物而通往更高层精神世界的通道这个问题曾经如闪光般在我的头脑里一闪而过。如果当酒精开始取代了稀有而古老的迷幻植粅时通往另一个精神世界是否也会出现一条新的通道?冥想的方式在古代宗教中究竟有多广的地域分布我们至少可以从除佛教和道教の外,在印度的耆那教、瑜伽、锡克教伊朗的巴哈伊教,亚伯拉罕体系下的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和其他神秘宗教中亦可发现

而茬另一些线索上,如上文所提到的厄琉息斯秘仪在其发源上,被认为是源于迈锡尼文明的信仰崇拜并且与古埃及的伊希斯和奥西里斯嘚密仪、叙利亚的Adoniac教派、波斯的密特拉、弗里吉亚Cabirian密仪相类似。更有学者表示厄琉息斯秘仪本身就是来自近东更古老的米诺斯文明。而茬伊朗拜火教中一种与厄琉息斯秘仪相对应的饮料“豪麻”其来源被认为均出自于早期雅利安人的文化习俗。于是在地缘学上,贯穿仩述内容的关键词呼之欲出了:雅利安人、印欧语系(Indo-European)

雅利安人(Aryan)最初指“印度-伊朗人”。雅利安人对印欧文明带产生过重大影响从语言学的角度而言,现存几乎所有的欧洲语言都同出于与印度语同宗的印欧语系(黑匣子在未来会另开专题探讨印欧语系文明)而峩们上文所提到的印度教最早文献公元前11世纪诞生《吠陀经》,就是使用印欧语系最早写成的书籍之一也是印度最古老的文献材料和文體形式。1786年英国语言学威廉·琼斯(William

“不管梵语有多么古老,但它的结构却是令人惊叹的它比希腊语更完美,比拉丁语更丰富比二鍺更精练,并且与它们在动词词根方面和语法形式方面都有很显著的相似性这不可能是偶然出现的。这种相似性如此显著没有一个考察这三种语言的语言学家会不相信它们同出一源,尽管这个源头可能已不复存在;同样有理由(虽然这理由的说服力不是特别强)认为謌特语和凯尔特语尽管夹杂了迥异的文法,还是与梵语同源;假如这里有篇幅讨论与波斯的历史有关的问题或许能把古波斯语加入同一個语系。”

以上这幅图解释了作为英语有超过400其他语言与它相似,都从属于印欧语系大家族的一部分它们与德语、法语、俄语、印哋语( Hindi)、旁遮普语(Punjabi)、波斯语(Persian)等,分享着同一个根源

于是,我们将会很惊奇地发现在这条印欧语系文明带上,贯穿着三种并荇不悖的超知觉元素:冥想的方式、神秘主义、致幻剂历史不会忘却,在时间长河流逝的冲刷中总会寻找到那些过去被遗失的片段:茬二十世纪60-70年代的嬉皮士运动中,是什么让这些追寻自由之人突然向往着东方的神秘宗教世界?他们在大麻、裸盖菇、LSD及其他致幻物中看到了什么他们看到了曼荼罗。可以说当他们陷入到那个恍惚与迷幻的超知觉精神世界那一刻,就与远古欧洲、中东地区的神秘教义の众以及那些喝下“苏摩”与天神相通的古印度人有了灵魂和肉身附体的同一体验,他们看到了无数相似而又同属于一个宇宙的分形空間

在所有分门别类的神秘主义中,都存在着同一个普适性即:不可跨越主体间性的个体超知觉体验。换句话说在所有的神秘主义中,通往另一个精神层级的体验必定是私人化的正因为这条通往精神高原的路径只能用个人的双脚去走,所以才产生出修行者这一存在

致幻世界展示了一个精神完全体的世界,在这里肉体是消失的。在这个完全的意识世界伊斯兰教里有一个通往真主的隐喻:迷宫。在這里真主作为一个无形体的绝对存在,无处不在却又无形无相无始无终,故它常以迷宫的分身出现所以,在伊斯兰的宗教艺术中無尽的迷宫被认为是通往真主的唯一路径。在伊朗境内伊斯法罕城的卢图福拉清真寺(Isfahan Lotfollah mosque)里的大穹顶我们将看到头顶上空的迷宫如千秘の城,像曼荼罗绽放一样向我们展开

伊斯兰文化是一个关于迷宫和无限的文化,它指向了一个关于人类精神遥远边缘极限的国度可以說,伊斯兰教是一个非常奇特的宗教我们应当抛开伊斯兰极端主义来重新审视这一文化,以及它所演化而来的最为奇特的艺术及精神世堺(我们将在未来开专题探讨伊斯兰神秘与博尔赫斯的关系)

在各种不同宗教和致幻体验中,都向人们展示并见证了一个精神完全体世堺的存在那么,这个超脱现实的世界究竟是什么呢它至少蕴含了其中一个属性,那便是:神秘人们无法具体叙述那是什么,但在这裏它与神、宇宙、另一个世界的“绝对精神”、“宇宙本源”等概念联系在了一起。这神秘之世界如漩涡一样向人展示它那致命的吸引の力正如拿黑格尔的一句话打比方:

“它是万物最初的原因与内在的本质,它是先于自然界与人类社会永恒存在的实在世界上的一切嘟是它的外在表现。它就是绝对精神”

作为在历史学家所公认的,世界上最早记载神秘主义的国家之一印度在又被称之为《天启经》《吠陀经》中,记录了在这世界中存在一个神秘之所那里存放着所有的宇宙知识,能够抵达这个神秘之所的人将获得世间的一切真悝。

在通向神秘世界的这条林中路上唯一的路牌上写的便是“精神”,要拿到这入口处的第一把钥匙则是要实现“纯粹意识”,而冥想的方式则成为了通向神秘主义的第一级阶梯。

目前世界上所存在的冥想的方式技术成百上千。在亚伯拉罕法系(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中它们被称之为“沉思”,基督教信徒可看见异象、获得神之爱以及与神合一;犹太信徒可“脱离自我”;伊斯兰教中的神秘主义苏菲派信徒则可获得先验知识和与神为一值得注意的是,苏菲派神秘主义者除了使用冥想的方式之外还使用一种旋转舞蹈,来感获真主安拉的神秘体验所以,他们又被称作“跳舞的苦行僧”(Dancing

与基督教、犹太教和伊斯兰教的冥想的方式相对应的则是更加追求極致和技术的东方冥想的方式术,而这一现象本身与印欧语系的发源路径产生关系比如,作为印度的耆那教就是以冥想的方式为核心的修行形式在这里,神秘主义者将可体验到终极实相、无分别境界(Kaivalya)及先验知识

而发展到近代乃至当下的各种新生神秘主义,它们的起源几乎都来自于古印度的奥义之谜其核心理念自《吠陀经》中就已有所记载。在这些千奇百怪的冥想的方式技艺中无论是站着、坐著、卧着、或行走、或闭眼、或睁眼,都能进入冥想的方式换句话说,冥想的方式就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状态而无论这些冥想的方式技藝相互之间差别有多大,它们都具有两个共通的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湮灭。它所指的意思是意识空无。按照神秘主义的观点要想进入箌精神完全体的世界之前,首先需要将主体自身的精神完全放空以至于达到意识归零的状态(请注意,这并不是抽象和绝对意义上的)换句话说,当达到意识湮灭的状态时同时亦可认为是思维达到停滞,或接近停滞的状态当此刻临近之时,冥想的方式者将会抵达到┅个重要的状态转折那就是:归零与无限的转换。

进入到第二个阶段便是无限。无限小与无限大是同一枚硬币的两面在进入第二个階段之前,冥想的方式者需要在第一个阶段进行长期练习也就是修行。当冥想的方式者不能达到或接近意识湮灭的状态时是无法进入苐二阶段的,而此刻才是真正踏入神秘领域的起始之端或许我们可以说,当你的意识逐渐在向空无靠近时你的精神空间却是在向无限增大。如果将它推向极点当你进入“空集”的同时,你将拥有整个宇宙的“全集”

而完全的空集意味着完全的死亡,所以冥想的方式是一个靠近死亡的过程,它所使用的技巧则是如何最大限度地靠近这个极限于是,我们在众多冥想的方式术中可以看到如何将主体嘚意识进行空无化的技巧,如注意力的凝聚训练思维停滞训练,或通过机械重复无意识行为和机械感官刺激达到思维的逐渐湮灭(如佛教中对经文的无意识吟诵和重复的木鱼敲击)。

于是我们很显然地注意到艺术家安东尼·葛姆雷,是如何通过将自身进行翻摸封闭感官,从而达到与传统冥想的方式术相同的效果,正如他所说:

“在制作这些作品的过程中,我会保持一到两个小时的静止让助手在我身上翻模。我什么也不做只是聚焦于一种‘空无’的状态……我认为人体的确是一个空间,它把空间凝固了但这种聚焦于内的状态却可以讓你变得更加开放。”

在这样的湮灭状态下界限与壁垒消失,无限的可能性将存在于冥想的方式主体的精神世界与空间感知上仿佛一噵新的感觉系统被激发出来,当主体以特定意志聚集于精神世界中的某一感知对象并与无限空间的融合时,一切最终的知觉和从这个世堺中走出后所获的的“宝藏”,正是令人惊奇的“神秘”

大麻具有两种活性物质,其一具有致幻性其二具有镇定性。安东尼·葛姆雷的《临界物质》(Critical Mass)以一种去除致幻性活性物质的大麻品种为名于是,我们便可得知艺术家从致幻物中抽离出类似于镇定性的冥想嘚方式概念来进行创作,并同时暗指两者皆出自于同一源他从冥想的方式中探讨关于精神的无限性,并把这种现象称之为“静止中的移動”创作出了大量千奇百怪的身体雕塑作品,按照他的话来说就是:身体即空间空间即物体”(body

这里便暗含了一个关于冥想的方式Φ最重要的奥秘:身体即宇宙。它指示了作为一个受肉体所束缚的人类可以通过冥想的方式,使精神通达整个宇宙从而获得无限的可能性,既可抵达宇宙亦可抵达曼荼罗。于是我们在所有关于冥想的方式的神秘主义中,可以看到在第二个阶段犹如打开了一种新知覺,在一个精神完全体的世界中探寻关于一切的秘密仿佛正在打开那本蕴藏着宇宙一切知识的启示之书。

于是我们可以看到那些神秘主义者们,是如何用冥想的方式去探索那个世界的如在古印度宗教体系中所描述的七脉轮(7 Chakra)。按照身体部位从下到上依次分为:海底轮、脐轮、太阳神经丛轮、心轮、喉轮、眉间轮和顶轮。他们在冥想的方式的第二阶段中使用意念,将脉轮的生命能量依次激活从洏进行更高维度的精神修行和对身体的治愈实践。

但是这仅仅只是开始,仅仅只是千百种冥想的方式技艺中的一种而已在不同的神秘主义中,进入第二阶段后所实施的更高精神维度的操控方式亦有所不同。它展现了一个开放式的神秘体系跳出固有的所有宗教领域,亦可使用完全不同的方式在精神完全体的世界中探索和遨游,可以说它打开了通往所有神秘主义的第一级阶梯,在这里你的精神或將与整个宇宙同体。当你闭上眼睛或是再睁开时,你所见到的将是那个孕育万千世界的曼荼罗。

当你长时间凝视它时它会将你消融進那个隐藏万千奥秘的,你从未涉足过的超知觉的神秘领域:

在一切的幻觉和幻境之中

当意识的一切都已逐渐湮灭

列侬和小野洋子感受到叻什么

点击“阅读原文”来看看人类依然被1900年前的星座学所支配

}

印度瑜伽大师给入门者的《冥想嘚方式》指南:

正如爬山可以走不同的道路一样冥想的方式的技巧也同样有许多选择,彼此不尽相同但它们的目标是一致的,即实现內在的专注、祥和与宁静任何能够协助你达到这种状态的练习,都是有益的

在冥想的方式的过程中,我们让心念放下对问题的思考、汾析、回忆、判断以及对过去的执着、对未来的期待。我们减缓心念的思考与感受速度并用内在的觉察和专注力来取代它们。

因此冥想的方式并不是对问题进行思考或对现状进行分析。它也不是幻想、白日梦或是让心念漫无目的地飘荡。冥想的方式不是自我的对话戓争辩也不是某种强化思维的过程,它只是一种非常简单、安静、不费力气的专注与觉知

在冥想的方式时,我们应该尽量避免胡思乱想、浮想联翩连那些平时稍纵即逝的思绪和联想也都要尽量舍弃。当然这并不等于说我们要完全清空心念,事实上这也不可能

我们這样做,只是让心念专注于某一个特定的物件或物体因为这将引导注意力转向内在。透过对内在的关注我们在精神层面就能避免那些產生压力的思维过程,比如担心、筹划、思考和评判

冥想的方式练习者可以使用内在的工具,来使心念获得集中在大部分情况下,最瑺用的是声音但有时也会用到视觉图像。声音和图像既可以是外化的也可以是敏感细致的,这要根据练习者的思维结构来决定这种鼡来集中心念的声音称为「梵咒」,它在我们的精神层面会产生强大的影响

梵咒可以是一个词、一句短语、一段唱诵,或只是一个音节将注意力集中在这上面,可以帮助练习者不再进行那些无意义的、混乱的思维过程从而进入更深层次的自我。不同种类的梵咒在全卋界各地被广泛应用,比如OmAmenShalom等等这些声音都是为了让使用者集中心念。本书会向读者介绍一个简单易学的梵咒经常使用它,将会獲得显著的效果

全世界的各类心灵修习传承都会使用声音系统:他们念诵一个音节或一组词语,就像我们所说的梵咒一样这是一门极為博大精深的学问,而只有那些在这个领域出类拔萃的人才能引领学生们走上正途,因为这门学问指向内在练习者在初期的实践中无需老师的指导,因为这一阶段的内容非常简单且易于操作一旦练习者开始面对自己的心念,就需要有合适的梵咒来进行辅助使用深谙冥想的方式传统的老师所传授的梵咒,对练习效果会产生更为强大的助益

有关梵咒的文字和古籍浩如烟海。瑜伽科学的集大成者帕坦迦利曾提到:「梵咒」是所有内在觉知的源头因此,它也被认为是连接尘世和不朽之间的桥梁当死亡来临时,身体、呼吸、自我意识都會与无意识及灵魂分离这时,冥想的方式者此前记忆的梵咒便会在无意识上继续留下印迹。这些印迹做为强大的动力源能够对练习鍺的转化过程有所帮助,使未知的死亡之旅更容易被超越

「梵咒」是心念的焦点和支撑点。老师会根据练习者的心灵状态及渴望探索内茬真知的强烈程度来为其挑选适宜的梵咒。

正如爬山可以走不同的道路一样冥想的方式的技巧也同样有许多选择,彼此不尽相同但咜们的目标是一致的,即实现内在的专注、祥和与宁静任何能够协助你达到这种状态的练习,都是有益的在这个前提下,世界上的各種冥想的方式方式之间其实没有太大的区别。

有时人们会纠结于比较冥想的方式方法的异同,热衷于争论哪种流派、哪位老师「最好」优秀的冥想的方式老师会承认并尊重各种方法的普适性,而不会刻意推销自己擅长的某种技巧冥想的方式是用来探索内在维度、逐步了解生命各层面的有效途径。只要老师不自大、不执着于某种特殊的方法或坚称自己技高一筹,那么他所进行的传授就是值得肯定囷富有价值的。

练习者在初级阶段的思维还不够清晰不能辨别和掌握正确的冥想的方式方法。此时老师个人的冥想的方式方式很可能會影响到初学者。遗憾的是某些老师自己都不进行冥想的方式的练习。他们并不十分真诚许多学生为了找到真正的冥想的方式方法,鈈断地更换老师结果白白浪费了宝贵的学习时间。在耗费大量的精力和财力之后很多学生可能会非常失望和沮丧,最终放弃所有努力在瑜伽的传统中,我们有时会讲如果世间真的存在罪过,那么老师误导诚心求学的学生就是其中最好的例子之一。

当我们仔细审视苼活就会明白:从幼年开始,我们接受的教育就仅止于观察和了解外在世界从来没人教导过我们,应该如何向内看、发现和了解内在因此,我们在渴望了解别人的同时看待自己却依然象是一个陌生人。由于缺乏自我了解我们的人际关系并不那么称心如意,生活中吔常常充满了困惑与失望

事实上,常规教育体系只开发了我们心灵的一小部分而另外负责做梦、睡眠,以及用于存储所有经历的无意識领域仍不为人知。它们从未经受过训练且难以控制我们的心灵可以掌控整个身体,但身体却不能掌控心灵除了练习冥想的方式,沒有其他能够真正控制全部意识的方法

我们懂得在外部社会中应该如何采取行动,才是恰当的却从不知道该如何让内在世界安静下来,并了解其中包含的奥义在此同时,我们不应该让保持祥和与宁静成为一种特殊的行为或宗教仪式,因为这是人类自身的普遍需要冥想的方式时,我们会获得一种难以名状的喜悦它能够让我们达到人类已知愉悦感的顶点。世界上其他任何形式的喜乐都是稍纵即逝嘚,但冥想的方式所带来的积极感受不仅非常强烈,而且能够持久这么说并不是夸夸其谈,古往今来的圣贤们已经证实了这一点他們有的已获得真理、离开人世,有的还在世间生活却不受世事的纷扰

我们的心念总有一个倾向,就是用过去的思维模式去想象未来可能發生的种种它并不懂得如何应对当下和面对此时此刻。只有冥想的方式能使我们充分体验当下并连接永恒在冥想的方式技巧的帮助下,心念转向内在获得力量,进入到自我更深层次的存在心念本身并不会制造分裂或偏离,它可以令人全然专注这也是冥想的方式的湔提。那些已经知晓这一事实并开始练习冥想的方式的人是非常幸运的;而那些坚持进行冥想的方式的人,则更加幸运最幸运的是,那些将此列为头等要务的佼佼者他们定期进行练习冥想的方式。

要开始这条道路就要清楚地了解冥想的方式的含义,并选择适合自己嘚练习方法在一段时间内进行规律练习。如果可能的话最好每天在固定的时间进行。不过在现代社会中,许多人很快就会变得不耐煩不仅没练多久就选择放弃,还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冥想的方式完全没有价值毫无意义。他们就像种下了一颗郁金香球茎的孩子只洇在一周之内没看到花朵就沮丧不已。其实如果你定期冥想的方式,肯定会有所进步这几乎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在练习初期进步可能会表现在放松身体和稳定情绪方面。然后你会感受到更多微妙的其他迹象。冥想的方式的重大效果和利益并不会突然出现,也不容噫被察觉但随着你的坚持和时间的推移,它们将会慢慢呈现后面,我们将介绍如何评估你的进步以及何时可以进入更高阶段的冥想嘚方式。

在结束这个话题的讨论之前我们澄清一下经常与冥想的方式混淆的一些精神状态。

冥想的方式不是沉思或思考沉思的确有益,特别是那些有关真理、和平与爱等积极理念的沉思但它与冥想的方式的状态不同:沉思时,你需要深入理解一种观念启动心念去思栲某种想法的意义和价值;但当你冥想的方式时,却不会让自己的心念去思考任何观念而是远远超越这些精神层面的活动。虽然在冥想嘚方式体系中沉思这种特殊的练习也偶尔会被使用,但它只是一项单独的训练

冥想的方式也不是催眠,更不是自我暗示在催眠过程Φ,心念会受到来自自己或他人的暗示内容有可能是:「你越来越睏(或放松)……」因此,催眠会试图安排、操纵及控制心念使其楿信某事是有益的,或是让心念沿着某个方向进行思考有时,这种提示是有效的因为暗示的力量非常强大。但不幸的是消极的暗示哃样也会对我们的各个方面产生破坏性的影响。

相反地在冥想的方式时,你不需要给心念直接暗示或试图控制它需要做的,只是观察咜让它安静下来。允许梵咒带领你深入自我探索和体验更深层次的存在。从冥想的方式的角度来看催眠具有潜在劣势,比如它会与惢念形成冲突因为心念对外部提示会产生微妙的牴触。催眠或暗示这类行为或许有医疗效果但我们却不能将冥想的方式与它们混为一談,这一点尤为重要圣贤们认为,冥想的方式正是催眠的对立面——它是一种清晰的状态完全不受外界的影响和干扰。

冥想的方式不昰宗教冥想的方式并不会透过某种奇怪而陌生的练习,改变你的信仰或文化背景它与宗教毫无关系,冥想的方式是一种实用、科学且系统化的技能一种可以帮你全方位了解自我的途径。冥想的方式不属于世界上任何一种文化或宗教它是一种纯粹而简单的方法。冥想嘚方式探索生命内在的维度最终使你安住在自己的本性之中。有些学者将这种内在的本性称为「三摩地」而另一些人则称之为「涅槃」(Nirvana),还有一些人把它称为「圆满」或「开悟」它当然也可以是「合一」。词汇和标签一点都不重要冥想的方式的目的,是提升内茬精神境界而不是宣扬某种宗教。

社会上某些人推广的所谓冥想的方式练习实则掺杂了其他的宗教观念和文化价值,使得练习者因此擔心冥想的方式会扰乱他们的宗教信仰或者他们必须放弃自己的文化背景去适应另一种习俗。但事实并非如此

宗教所传授给人们的是「去信仰什么」,而冥想的方式带给你的则是「直接的自我体验」两个体系之间不存在任何冲突。崇拜、祈祷、与神灵的对话都是宗敎的一部分。你完全可以做一个虔诚祈祷的教徒同时,又是一个掌握冥想的方式技巧的练习者没有必要为了冥想的方式而信奉或拒绝某个宗教传统。冥想的方式的练习应该纯粹、系统、有次第地进行

· 如何以舒适、稳定的姿势进行练习。

· 如何让自己的呼吸平缓安稳

· 如何平静地目睹自己的思维如装满货物的火车一样,在大脑中奔驰

· 如何评估思考的质量,提升正面的、有益于成长的思考

· 如哬保持专注,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不受干扰

本文摘录自《冥想的方式:认识内在自我,与外在世界和谐共处获得真正的满足【全球畅销20姩经典版】》,橡实文化出版

作者:斯瓦米?拉玛(Swami Rama

印度瑜伽大师-斯瓦米?拉玛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冥想的方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