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润滑油的油如何安装

新手如何给自行车液压碟刹注油并且更新?
液压碟刹是 的终极刹车系统,除了轻型的竞赛车几乎承受不了它的制动性,其他车型都可以享受它带来的强大性能。骑车人几乎不需要花什么力气就可以获得强大的刹车力量。刹车油管可以任意走线而不会损失刹车力。即使车轮轻微变形也不是问题。也许其最大的缺点就是重量,因此轻型的竞赛车上几乎不会出现它的身影。
大多数液压碟刹都使用标准的乙二醇类机动车制动液, 公司的产品是个例外,他们使用矿物类制动液。这两种制动液不能混用,而且应该按照制造商的要求选择正确的制动液。使用机动车制动液(常用的如DOT4或DOT5.1 )时,注意不要泄漏。这种液体是一种脱漆剂,万一泄漏,应该立即使用专用的自行车清洁剂清理干净。我们建议您在操作时佩戴手套和护目镜。
安装好刹车后,接下来最常见的工作就是更换来令片和注入制动液。相较于圈刹的刹车块,碟刹的来令片种类及其安装方法更多。大部分系统使用插销系统来固定来令片,部分产品则直接卡上。此外,来令片常见的材质就有3种(金属、有机、凯芙拉),还有着各种各样的形状,更换步骤可能很复杂。强烈建议,保留旧的来令片,拿它去车店对照以便购买正确的替代品。
注入制动液也是件复杂的工作。对于传统注油口的系统,大部分产品只需要制动液、一根干净的塑料管和一个小容器就够了。如果没有注油嘴,则需要专用的注油工具,通常包括一对注射器、一根塑料管、官夹以及安装在卡掛上的接头。
乙二醇类制动液会慢慢吸收潮气。什么时候增加 或更换制动液要看上次更换的时间以及使用的情况。 一般2至3年应该更换一次制动液。如果捏刹车时有种 捏海绵的感觉,或者刹车把行程变得过长,首先应该考虑添加或更换制动液。
注油小技巧:
由于液压刹车品牌的差异,注油可能问题多多& 如果你没法从系统中排出空气,尝试以下方法。
1、注油时,轻轻敲打油管和卡钳,驱除里面的气泡。
2、考虑使用倒灌油的方法,用注射剂从底下向上注油
3、注油时拆掉卡钳,转动它,使里面的气泡排出
4、拆掉卡钳,抬高过主油室,然后从卡钳注油
5、拆掉来令片,将活塞完全推进去。用一小块木头塞 住,让活塞保持完全张开,再尝试注油。
6、用扎带将刹车把手固定在把横上,去掉油室盖,将车放置一个晚上,这样可以让小气泡从油管中升到油室中。
7、某些刹车系统注油步骤比较特殊,遇到这种情况,请参照制造商的产品说明书。
液压碟刹注油
碟片的安装
更换液压刹车的来令片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乐骑网-自行车第一门户网站
自行车第一门户网站:评测、赛事、活动
今日搜狐热点单车DIY知识普及3000元的山地车怎么装
来源:西安单车论坛&
合适自己的才是最重要的。这里说的玩车是说已经脱离了纯粹代步车的考虑,它是运动车,要有运动性和安全性,涉及到运动和安全的基本投入就比较大。那么首先要考虑装多少钱的车?一般认为入门车(山地车)经济紧张者是元,经济宽裕者是元,如果自觉不是刚入门而又经济紧张那么就装3000元左右的吧。3000元的山地车是整车好还是自己装好?整车更省心,首先整车是量产的,成本较低,价格相对较便宜,其次整车是经过衡量市场得出的配置,配置是比较平衡的,再次整车是要做广告的,需要广告费用和费用,因此价格较高,最后不同品牌同价位的整车之间是要竞争的,所以不会过高,综上这些有些矛盾的因素可以得出结论,整车配置比较均衡、性价比还可以。这样导至自己装车可能更适合自己,可能性价比更高,如果装的不好就是相反的&可能&了。3000左右的整车推荐两款:&美利达 挑战者&或者&捷安特ATX 790&,它们的配置可以网上轻易搜索到,而且图文并茂,十分直观。如果心里没底,就整车吧,错不了;如果想要更好,那就一起看看如何去配吧。配车主要部件是车架、前叉、变速系统、刹车系统、传动系统、轮组,其他的相对较为次要,决定了这些主要部件基本上整部车也就出来了。这里有两个考虑方向,一是考虑以后升级,易磨部位低一档,耐用部位高一档,以后升级易磨部位就行了,这是2+1+1=4的关系;二是考虑不升级了,耐用部位低一档,易磨部位高一档,整部车达到比较长时间均衡的配置,这是1+2=3的关系,4和3同时代表了使用时间和所需费用,希望用4的钱使用4的时间还是用3的钱使用3的时间就看个人了。网上很多车友主张4的关系装车,当然也许没有意识到有3的关系,而我就考虑用3的关系装一部车吧,希望我的车较长时间还能保持配置均衡,用起来不会老是感觉某个零件不行啦,要换啦。一部车的配置在哪个级别怎么看?一般看变速系统,一般看shimano的变速系统或相当于shimano的哪一级别的变速系统。Shimano的变速系统级别怎么分呢?看下表:
对应整车档次
竞赛越野级别/27速
2万元左右或以上竞赛级整车
专业越野级别/27速
万元左右或以上专业级整车
高级越野级别/27速
5千元以上高档整车
高级越野入门级别/27速
3500元以上高档整车
山地娱乐级别/24速
2500元左右品牌高级整车
山地入门级别/24速
2000元以下品牌整车
街道基本运动级别/21速
1500元以下品牌整车
民用 & & & & & & & &
普通民用/21速
1000元左右品牌整车
& & & & & & & & & & SIS
& & & & & & & & & & & & & & & & & & & & & & 低端民用/18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000元左右或以下品牌/杂牌整车
如果以500元为单位,从表中可以看到3000元的车的级别是&空缺&的,那么很直观,3000元的车配Deore级别是性价比比较高的,配Alivio性价比是不怎么样的,当然最终得性价比还要看其他配件。按照这个思路,3000元的山地车宜组装Deore级别的变速系统或者Sram X-7(Sram X-7相当于Shimano Deore,一般认为X-7比较结实耐用,Deore比较精准,两者都很多车友支持,具体偏好可能只能找机会自己去体会)。3000元装个高级越野车还不错吧,而如果3000元的品牌整车只是Alivio级别,&美利达 挑战者&或者&捷安特ATX 790&都是Alivio的。级别定了那就要看最重要的保命的部件了,刹车系统。选碟刹还是V刹呢?几乎所有人都会说碟刹更酷,也几乎所有有经验的车友会说碟刹未必比V刹好,低价位的碟刹还不如中等价位的V刹好用。如果你经常关注一些大型自行车比赛,就会发现,如果是晴天,V刹车还是占了大部分。V刹和碟刹有什么区别?看下表:
越来越常见,更酷
通过抱紧车圈来制动,制动力臂大,容易抱死
通过夹紧固定在花鼓上的钢制盘片来制动,制动力臂小,理论上比较不容易抱死
一般来说较轻
一般来说较重,低价位的碟刹要比V刹重800g到1kg左右,高档车差距要小些
橡胶混合物和车圈接触摩擦,一般制动效果还是很强劲的,除非在持续高速下坡,持续刹车,导致高温,而温度下刹车的力道会有所减弱,越高,刹车效果下降得越厉害
金属的盘片和碟刹摩擦块(金属烧结物)之间摩擦,制动非常强劲,汽车、高档摩托车都这么制动的,其特点是不怎么受恶劣路况(比如有泥浆)和天气(雨水)的影响,其制动力下降虽然明显,但是要强于V刹。另外盘片一般带孔,增大散热表面积,在持续下坡刹车过程中随着热量的增加其刹车效力的衰减也比V刹车要好些。
& & & & & & & & & & & & & & & & & & & & 价格
247元到手经典的Avid FR5双面浮雕刹把+Shimano M430刹车夹器;300元(简装)或380元(精装)的Avid FR5刹把+Avid SD7刹车夹器已经是性能非常好的了,不用再升级
520元有hayes 2004one黑色版和hayes mx2;620元有Avid BB5 ;更高价格的有Avid BB7 线碟、Shimano Deore 525油碟等就不在3000元装车范畴了;更低价位的碟刹也有,说严重了是:不怕死就上吧
方便,费用低
需要较好技术,如果变形等问题需更换则费用较高
同时把花鼓选对,选得不好可能容易使盘片变形呢,这样价钱也多了一点
一般来说较轻,较便宜,效果不错,雨天差一点
一般来说较重,较贵,效果较好,不怕雨天
看了它们的对比,你是否有了自己的结论?我一般下雨不跑山路甚至不出行,所以还是选择V刹吧,省下几百块钱可以使其他部件配置好点。车架和前叉素有山地车灵魂之称,为什么呢?车架选对了,人生是彩色的,将来想改什么也没问题;车架选错了,人生会变成黑白的,现在调什么都没用,将来可能最想换掉的第一个就是车架,不合适的车架更容易使人疲劳酸痛,不合适的前叉起不到应有的适应山地路况的作用。那么怎么选择合适的车架?可从材质、管道角度、重量、大小等方面考虑。A 目前车架材质常见的有几种,下表一并列出了它们的区别,以供参考:
& & & & & & & & & & & &材质
& & & & & & & & & & & & 密度g/cm3
& & & & & & & & & & & & & & & & & 抗拉强度Km/mm3
& & & & & & & 耐腐性
钼铬合金钢
3000元的车老老实实选择铝合金的吧,不同比例合金也会导致车架软硬不同,从而影响骑行感觉,这个还是不多讲了吧,因为如果自己配3000元的,估计还体会不出材质导致的软硬的区别,如果能体会的出来,估计不会配3000元低价位的了,如果帮别人配那也是因为你是老鸟了,也无需看这篇文章。B 至于管道角度,就是它的结构,我没有仔细去研究,但是我想它应该有一个&更合适的角度标准&的(不好说&最合适&啊),就是说应该有一个合理的标准,它对至少对车架各个管之间的角度做了合理的标定,那么自行车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其车架的设计是否都会往这个标准靠拢?我想是会的,那么就拿角度来说,是不是每个车架的角度都一样,或者趋向于一样呢?也就是说,每个车架的角度都差不多。这样的话摒除其他标准不算,可以说是每个车架都是好的,毕竟其发展史不短了。C 重量方面,当然在非自虐型骑行中安全有保证的情况下越轻越好了,不过是要以金钱来堆砌的,简言之,够结实够轻就好。D 大小,选择合适自己的车架大小十分重要,需要先测量自己的大腿长度i、身长t、臂长a、肩宽s,然后就可以根据公式计算出你所需的车架尺寸了,车架(山地车)计算公式包括其他部件长短对应关系如下表:
参数:大腿长度i、身长t、臂长a、肩宽s
公式/适合范围
& & & & & & & & & & & & & & & & &腿长i范围(cm)
肩宽s范围(cm)
车架尺寸(英寸)
(i&0.67-11.0) &0.394
[(t+a)/2+8]-etEt=车架上管有效长度
曲柄长度(mm)
车把宽度(cm)(公路车较严,山地车较宽松)
看起来好像挺复杂的,其实也很死板,为了精益求精和得到更好的骑乘感受,不妨花点时间测一下、算一下、选一下。如果还是不想这么麻烦,那正合我意,我也是不想麻烦的人,所以做了另一个表:
身高(cm)
& & & & & & & & & & & &&
车架大小(寸)
身高(cm)
车架大小(码数)
为什么要列这个表?因为一般成车都以制式化固定尺寸生产的,同一型号大都以每间隔二寸为一尺寸生产的,有的型号成车只出16-18-20寸的,而有的型号成车只出15-17-19尺寸的,就好像买衣服的S - M & L,而有的还是外国标准尺码的,就是同一个尺寸的其大小也可能不一样。若是你喜欢的这种车款,没有刚好适合你的车架,就需挑选距身高最接近的车架尺寸去迎合你喜欢的车架了,这里有一个可容许误差范围尺寸,一般认为&0.5寸是可容许的,这时可以通过调整把立长度、牙盘曲柄长度甚至坐垫来进行微调,至于怎么调整,不在此文范围,另文赘述。对于可容许误差,这里个人还有个建议,对于山地车车架,如果不能选择到最合适的,那么就看自己的用途,经常跑山路、跳车的宜选择小点的,喜欢长途的宜选择大点的。车架客观的东西确定了,就要确定主观的东西了,就是该花多少钱买什么牌子的车架?车友在网上发布了不少文章,建议3000的车车架要花650-800元,那是我上面提到的&4&的关系,而从我主张的&3&的关系出发时,车架的预算就是500-650元。结构一样合理,一般也不会骑着骑着断掉吧?至于牌子,可能要和样式(涂装)结合起来选择了,看个人喜欢来选择了,Merida的结实、Giant的涂装工艺好、Mosso、Bigcat的轻盈,涂装也不错,个人还是很喜欢Bigcat的。前叉,最能体现你山地车类型的部分,你需要什么类型的山地车?平路(高速)山地车?下山山地车?爬坡山地车?跳车(攀爬)山地车?不同类型的用途对应不同类型的前叉,一般有硬叉、弹簧叉、阻力胶叉、油簧叉和油气叉,对不同前叉的选择其价格范围比较大,从高速山地的硬叉到追求良好避震性能的油簧叉甚至气叉,3000元的整车预算中将很大程度影响了其他配置的高低。怎么评价一款前叉的好坏或说等级?一般从行程、弹跳、回弹、阻尼、回弹调节、有无锁死、重量等方面去考核避震性、顺畅性、功能性等指标。看下表:
最便宜,永远锁死
便宜, 300元就能买个不错的
比上不足比下有余,阻力胶用三年左右会老化,需要换
最重,但最结实,用起来比较润,对小震动反应灵敏,一般半年换一次避震油可达到较理想效果
比油簧叉轻,但结实度有所微降,大约半年需打一次气,对小震动反应不太灵敏
再看一个表:
前叉的工作顺序是:遇到障碍物&&前叉被压缩&&到了极点&&被回弹到原来长度(回弹的速度受阻尼的影响)&&弹跳系统工作结束
特点/使用建议
前叉能够压缩的极限长度
越野用60-100mm就行了,玩玩飞的就该100-125mm。速降的就要达到160-180mm
①从遇到障碍物前叉行程收缩到极点,②再由介质(阻力胶、弹簧、空气)弹回原来的行程长度为止的过程
可见对弹跳介质关系很大
弹跳的后半部分②
可见对回弹介质(阻尼)关系很大
回弹的时候,回弹速度有多快,这个由阻尼来决定;这是一个科技卖点,一般有这个功能的叉要贵几百元
高速行使下,回弹快了,会被弹飞;回弹慢了,连续障碍物时行程被越压越短,手感跟没有回弹的硬叉一样,于是根据不同类型的车的需要可选择阻尼大或者小的,或者自行更换浓或轻的油以调整其阻尼大小
调节回弹速度快慢的(调节前叉软硬的),带这个功能的叉,不用换清、浓的油,就能达到调节回弹的目的。
小石头路、泥路,需要回弹快点的;岩石、大落差的路需要回弹慢点的。
通过一个旋/按钮(肩控、线控)可以把前叉锁死,锁死后等于硬叉
可减少懈力,使爬坡变得更容易,骑长途时也可以省力些
顾名思义。车店应该有卖,摩托车店的前叉避震油也通用
越清的油,阻尼越不明显,回弹速度就越快;反之越浓的油,阻尼就明显,回弹速度就越慢
可见前叉的功能已经从硬叉到避震发展到不同弹跳力、回弹力、能否锁死、能否调节回弹等多功能了,当然一般功能越多价钱也越贵啦。
再看一个表:
平路高速的时候多
便宜、重量轻、省力
喜欢下山的多
阻尼较大的较大行程油簧叉
结实、回弹较慢,避震效果好
喜欢爬山的多
可锁死的油簧叉
平路爬山时可锁死以省力,下山时也有避震的享受
喜欢跳车的
弹跳力好阻尼也较大的叉
跳得起来又不会被&弹飞&(回震)
硬叉或者较小行程甚至可锁死叉
一切为了省力
80-100mm行程,可调软硬、可锁死的
功能多嘛,不同情况也许能用上
从这三个表你是否已经确定该选择什么样的前叉来装适合你的车了?我是&多变的&,就针对此推荐几款目前性价比还算不错的叉吧:SR Suntour XCM V2、RockShox J系列、RockShox D系列、Marzocchi MZ、SR Suntour XCR等,至于价格可以网上查一下,基本适合3000整车的了。牙盘,这东西盘片直径较大,第一个可能出现的问题是变形,所以建议要选择质量好的,要是以为小变形影响不大,算了,大变形直接更换,不贵不心痛,也无不可我也没什么话说。大约相同质量时,牙盘和中轴一体的会比分体的贵几百块钱,选择一体的还是分体的,估计要看心里感受了。3000元的车这个地方的价格可以在200-500元,好一点的一体牙盘可能要500以上,个人以为还是选择好点的分体的得了,堪比一体的。FSA CK300、Shimano UN51、M422甚至上到Deroe 530都是比较多车有推荐的。我选择了Truativ x-flow,因为Truativ性价比还不错,盘片也较薄,比较符合9速系统,不过后来发现曲柄离车架距离有点大,影响了更合理的骑行姿势,所以不怎么推荐,有待其改进或选择其他型号。飞轮,其齿片直径比牙盘要小,比较不容易变形,不过也正因为此,每个齿的使用率也比较高,因此与牙盘比更容易受磨损,尤其常用的几个齿片。3000元整车的飞轮似乎是HG-50-9莫属了,Shimano飞轮开发了SIS机能,使得变速时可减少摩擦,定位更准确,咔嗒一声便完成,不仅变速更容易,也更能保护链条,延长链条寿命。(SIS主要是指其独特设计的飞轮,观察其飞轮齿片会发现,它的每一个齿的形状不是一样的,而是有高有低,有的像崩掉一块,有的特别薄好像只有半片。正是这种独特的形状,使的变速过程中链条在满负荷的情况下可以顺利地从一个齿片到另一个齿片。)链条是传动系统中磨损最快的,要和飞轮配套,一来延长寿命,二来使变速流畅,在配套中也可以选择更高一级别的,以达到使用时间与飞轮、牙盘的平衡,比如使用HG-50的飞轮搭配HG-73的链条。前后轴(花鼓),一般都建议是久裕前2后4轴的,没有太多的争议,轴的工艺和区别不细说了,够润够密封够耐用就够好了。车圈,3000整车的价位多数建议使用DH-19,有其他类似工艺的车圈,质量都差不多吧,不过DH-19用的人似乎比较多,久经考验了。其特点是平衡了刀圈和工圈的特点。刀圈的特点是抗纵向力好点抗横向力差点,如果变形,一般是扭曲变形而不是变成椭圆,工圈相反,抗横向力好点抗纵向力差点,如果变形,一般是变成椭圆而不是扭曲(不过因为有辐条拉伸,一般也表现扭曲变形)。DH-19的结构设计使得抗纵向力和抗横向力的综合表现有所提升,个别表现有所下降,整体还是不错的。辐条(钢线),建议选择不锈钢的,价格会贵些,不过这个是值得投入的。辐条断掉的,尤其是长途,是屡见不鲜啊,为什么?应该有两个原因,一是没有引起足够重视,使用了比较差的辐条,以为有这么多辐条了,共同力量,就像一整把筷子,不容易折断,而事实上辐条都是一条一条断的,当然不至于全部辐条一起断掉;二是辐条松紧度调的不正确,要么太松,要么太紧,更要命的是有些松有些紧,那么一些紧的往往因为路面障碍物撞击松的部分而变形时导致紧的变不了形而崩断,如果不及时加于处理,其他的辐条就会被&殃及池鱼&也断掉的,车圈也会变形,严重的就要报废了。坐垫(座包),往往这部分也比较容易忽略投入,坐垫对骑乘的舒适感的影响程度不亚于车架啊,搞得不好容易PP生痛、大腿内侧红肿、甚者容易得前列腺炎等问题,大大降低了自行车运动的乐趣,所以一定要选择比较好的。这个选择就比较多了,款式多,在一定价位上看自己喜欢了,基本上价位高的舒适感就教好。坐垫大约有硬座、软座、休闲座之分吧,越休闲的会越软面积也越大,对它们的选择也要考虑自己配车的类型(用途)。外胎,对外胎的选择也很关系到骑行的质量,衡量外胎的好坏可以从其重量、耐磨性、,滚动阻力、抓地力、防侧滑力、抗刺穿力、排水性、排泥性、舒适性、操控性、价格等考虑;同时对外胎的选择还要先从牌子、胎纹、胎径三方面入手。可以选择的牌子很多,有马吉斯、马牌、建大、正新、米其林、哈其森、Trager、WTB等,胎纹的选择根据常去的地方路况,一般分硬石质路、沙石路、林道(泥沙土质),路面较硬较平的可以选择胎纹较细的,同时追求较快速度的可用蛇纹,路面较不平较软的可以选择胎纹较粗的,中间光头两侧有胎齿的属于两用的,也较多人用。胎径方面有1.5、1.7、1.95、2.1的等,可以说越细越省力,越粗越适应糟糕路况。对外胎的选择可谓既简单又深奥啊。这样一部整车就基本出来了。整车是出来了,不过要达到自行车运动的目的还需要一些附属配件。我们分必须附属配件和非必须附属配件,这个分法估计有些车友不同意了,不过还是有必要说一说,哪怕一石激起千层浪。
必须附属配件
不客气地说,手脚碰伤了还有希望,脑袋碰伤了,这是害自己害家人啊
建议选一体成型头盔,密度更高、透气性更好
可以显著地减少震动感,保护手掌及手臂,尤其如果摔跤了,往往条件反射会手掌先着地,可防止摩擦带来的伤害
可以选择半指手套或全指手套,看个人喜欢了
可显著减少对长期受压迫的PP和尾椎的摩擦与震动,对男士更可减少得前列腺炎的几率
要选择质量好的,透气性好的
晚上行驶提示别人看到你,免得被撞
注意要能亮能闪
非必须附属配件
一般可记录当前速度、瞬时速度、最大速度、本次行程、累次行程、本次平均速度等数据
最好选择防水的,有夜灯功能的也挺实用的
防风镜(太阳镜)
防风吹眼,防尘打眼,防强光线刺眼
轻的更不容易使鼻梁、耳朵劳累,不建议使用玻璃镜片的,又重又不安全,一旦戴着的时候碰破了,会爆碎,伤眼啊
引起别人注意,免得被撞,好的骑行服更有透气性好,快干,减少风阻等特点
要选择质量好的,透气性好的,如果会锁水的布料,出了汗排不出去很辛苦的
可以装些小工具之类的
最好带有反光条
可以装些较大点的东西,有些是与水囊结合的,这样通过管子可以很方便地喝到水;摔跤时也可以起到保护背部的作用
背包贴背的一面要设计得透气的,肩带要宽要厚实;背包是很容易使人累的,尤其比较重时,长途就更明显了,因此一般容积要小点
魔术头巾嘛,很多功能的:头罩、口罩、面罩、围巾、擦汗布,甚至胸围、短裙都可以,而且款式众多、戴法甚丰,可以很好的体现个性
便宜实用的东西
走夜路时可能要用到,如果没有路灯
一般是LED发光二极管的,便携省电,更亮的前途更光明
装水壶的,一般固定在车架上,一般车架可以固定两个水壶架
款式多样,自由选择
装水的(废话),一般放在水壶架上(废话)
建议使用无毒无臭的水壶,保证健康,从水做起;骑车很消耗体内水分,所以要常常补充
一般卷在车架后插右侧上,当使用大飞时,链条是比较松动的,往往上下弹跳,护链帖可以隔开链条与车架的摩擦,同时保护链条盒车架
一般装车都有送的
补胎工具(气筒、撬胎棒、打磨片、冷补胶、胶水等)
车子最常出现的故障恐怕就是扎胎了,有一套补胎工具更有保障
最好学一手补胎技术,比较简单,实践两次就会了吧,但一定要去实践一下
其他修车工具(各型号六角螺丝刀、截链器、辐条螺丝刀、十字螺丝刀等)
常在路上骑,难免出问题,自己能修一下能免去很多麻烦
同时要有修车技术才行
护膝、护肘
比较危险的行山骑行可能要配备了
这些东西确实能防撞击、防擦伤
长途骑行时,换一个抓把的姿势可以缓解单一姿势带来的疲劳感
有时挺好用的
相关新闻 & & &
& (昨 17:24)
& (09月25日)
& (09月19日)
& (08月29日)
& (07月13日)
& (09月26日)
& (09月20日)
& (09月11日)
& (08月08日)
& (06月26日)
相关图片 & & &
   同意评论声明
   发表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自行车专用油品大盘点 瓶瓶罐罐你都用对了吗?
来源:搜狐体育
作者:美骑网
  作为一名单身汪骑士,傻傻分不清卸妆水和保湿露?So what!谁说瓶瓶罐罐就一定是妹子的专利,骑车的汉子认真做起大保健,也是很可怕的好吧!可是瓶瓶罐罐一大堆,你真的用对了吗?()
  家庭常备万金油:WD-40
  之所以把WD-40排在首位,是因为它确实太常用了。清洁、润滑、除锈、防锈面面俱到。虽然严格意义上WD-40不属于油品,但它真的是比万金油还要“万金油”。下面笔者详细介绍一下WD-40的一些用法以及使用时需要注意的地方。
  1、清洁传动部件:WD-40能够彻底清除飞轮牙盘表面的油渍、污垢、灰尘等附着物。相信用过WD-40的同学一定会爱上那种效果。不少车店为了节省清洁成本,也会常备WD-40。不过需要注意的是,WD-40易挥发,有毒性,接触皮肤会有烧灼感。如在室外使用,一定要戴好护具站在上风向位置。关于使用WD-40清洁链条,车友之间存在很多争议(美骑技术组内部也未达成一致意见),详情可参考《单车圣经》第183页,最具争议的地方是:WD-40究竟会不会洗掉链条内部的黄油?基于WD-40的特性,答案是肯定的,关键在于使用方法。目前比较稳妥的做法是将WD-40少量喷在擦拭布上,然后用布擦拭链条。擦拭干净后再上专用链条油。当然,心存顾忌的车友也可选择更加专业的链条清洁剂(小编强烈推荐)。除此之外,“肥皂水”也是很多车队技师的最爱,大块海绵浸湿,整车涂抹擦拭,方便快捷,基本没有渗透能力,不会损失链条内部的油脂。
  2、除湿防锈:梅雨季节不能骑车就已经够闹心了,偏偏这个时候铁锈还要来侵蚀你爱车。千万不要等到螺丝锈死才想起救命的WD-40。WD-40有极强的渗透性和金属亲和力,能够渗透到金属内部,形成一层致密的保护膜,湿气重的天气里,给金属件(刹车制动部件除外)喷一喷,能够有效地隔绝湿气,防止生锈,当然,如果有专用的防锈剂效果会更好。
  3、润滑:WD-40有着不易沾灰的强大技能,很多车友看中这一点,把它当做链条油使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WD-40严格意义上不属于油品,而是油基溶媒剂。它的基础油是矿物油,虽然有一定的润滑作用,但是对于传动系统硬碰硬地咬合,WD-40就会显得力不从心,所以笔者建议链条最好还是选择专用的链条油。
  4、渗透除锈:这一点就不必多说了,WD-40的老本行,需要注意的是如果遇到夹器螺丝或者碟片锈死,轻轻一喷可能几十上百块就交了学费,WD-40含有大量轻质矿物油,稍不注意就会污染制动系统,如遇上述情况,建议用针筒点滴或者棉签涂抹擦拭,也许没那么快解决问题,不过细致一点总不会错的。
  多说一句:车友们在使用WD-40时一定要注意注意再注意,使用不当就会适得其反。另外目前国内山寨WD-40横行,车友们购买时需要小心辨别。
  花样百出:链条油
  小编依稀记得小时候父亲给家里的二八大杠上菜油,现在回忆起来,原来我吃了这么多年的链条油!言归正传,目前市面上的链条油品类繁多。大都是围绕顺滑、防尘、耐用三个方面来做宣传。为了避免安利嫌疑,这里我们不对具体产品做评论,只是简单介绍一下如何挑选合适的链条油。
  1、看预算。如果你是一个生活在家庭经济建筑最底层的车友,偏偏家里的经济部长早就看你的车不顺眼了。那么恭喜你,不必再为选链条油而苦恼,市面上单瓶30元以下价位的品牌链条油就是你的菜。通常这个价位的链条油不会宣称有什么特殊技能,并且技术含量低,易山寨,车友们需小心盯防!
  2、看使用环境。例如市面上常见的三种链条油:干性、湿性、蜡性。通常来说,干性链条油粘稠度较低,适合干燥环境下使用。相对于湿性链条油,干性链条油不易沾灰,便于打理,但防水性能和耐用度稍弱。湿性链条油特点是粘稠度高,防水性能优异,适用于恶劣环境,缺点就是易沾灰,每次爽嗨之后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打理。蜡性链条油在国内使用圈子比较小,首次使用之前需彻底清洁链条,涂抹之后会在链条表面生成一层蜡膜,从而达到润滑效果。蜡性链条油是三种链条油中最不易沾灰,润滑效果明显,同时也是打理工作最频繁的。
  3、看配方。不少高端品牌都会推出一些黑科技配方,例如特氟龙配方、纳米陶瓷配方、防锈配方等等等等,具体效果如何,笔者在这里不予置评。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用上黑科技配方链条油,心理作用特效加持也会让你感觉顺畅不少。
  高端大气上档次:前叉用油
  自行车避震器用油应该是各类油品中选择最谨慎的,毕竟洗链条和拆装避震器完全就是玩泥巴和造房子的区别。市面上每个品牌都号称自己使用专业配方的避震器用油,不少品牌在油品使用上出现排他性:油品只有两种,一种是自家的(最合适最棒的),一种是其他品牌的(灌进去你就完蛋了)。
  万变不离其宗,避震器油品按作用主要分为两大类:润滑密封用油、阻尼用油。一般来说,前叉需要用到油脂的地方有以下几个:阻尼系统、避震弹簧、气室活塞、海绵尘封圈和前叉桶底。
  阻尼系统建议使用原厂阻尼油,如果需要更换其他品牌油脂,必须彻底清洁前叉,不同品牌油脂混用可能会产生悬浊沉淀,影响阻尼系统工作。避震弹簧可使用粘稠度较高的润滑脂。气室活塞和海绵尘封圈可统一使用气室液或者前叉专用润滑密封脂。尤其是安装气室活塞时,切记要先在活塞边缘均匀涂抹一层润滑密封脂,很多车友直接把气室液倒入气室,往往会出现气密效果不理想的情况。前叉桶底油一般可以用阻尼油代替,或者另外选择粘稠度稍高的油品。不同型号前叉结构不同,并非所有前叉都会灌注桶底油,车友们在保养时需根据实际情况操作。
  劳苦功高:轴承滚珠用油
  整车大保健中最重要的一个项目就是三轴的保养。一家负责任的车店不仅有精湛的手艺,在保养油脂的选择上也会格外认真。
  基于自行车轴承、滚珠的使用特性:低转速(相对于高速工业轴承而言)、需防水防尘。我们的建议是选用粘稠度较高的锂基润滑脂。比较常用的类似于SHIMANO“苹果酱”、 finish line轴承润滑脂、SKF LGMT 2、3锂基脂等等。对于某些陶瓷中轴鼓的花用户,市面上还有陶瓷专用润滑剂,这里不做讨论。需要注意的是上述润滑脂不可大量涂抹在塔基内,否则粘度太高的油脂会使千斤片无法工作。靠涂抹润滑脂来减小花鼓声音的做法,对于花鼓效能而言,没有任何意义。如果是DT、Chris King这类无千斤片结构的花鼓,建议使用原厂推荐油脂。另外和大家分享一个小技巧,在保养完花鼓之后可在花鼓盖和防尘胶圈内侧、边缘涂抹适量润滑脂,能够有效防止雨水尘土侵入,效果杠杠的。
  它只是在兼职:螺纹位置用油
  曾有车友问笔者:既然油脂的作用是润滑,而螺纹胶是为了防止松动,那为什么在涂了螺纹胶的螺丝上还要抹上油脂呢?其实油脂在这里只是兼职,主要起到防锈防咬合的作用。对于经常拆卸的螺丝,涂抹少量润滑油或者WD-40即可。对于需要大力锁紧,长期不会拆卸的螺丝,建议涂抹润滑脂或者专用的防咬合剂。特殊材料例如钛合金、碳纤维则需要使用专用的钛合金防融合剂和碳纤止滑剂,不可用普通黄油代替。
  奢华手感:线管油
  关于线管用油,笔者曾犹豫是否要写。毕竟用得起SHIMANO CABLE GREASE这类价格不菲的线管润滑脂的车友肯定不会买一根未注油的低端线管,反之亦然。如果实在没有专用的线管润滑脂,也可以用针筒将粘稠度较低的黄油注入线管,以此改善手感。笔者在此和各位车友分享一个安装线管的小经验。对于内部结构封闭的线管,通常只有两端发生锈蚀,我们在安装线管的时候可以在线管帽里挤入一些润滑脂,这样就能有效防止雨水泥沙,延长线管线芯的寿命。
  生死攸关:刹车油
  刹车油也称制动液,目前自行车用刹车油主要分为矿物油和DOT油两种。单车用矿物刹车油是以精制轻柴油经过蒸馏、脱蜡后再通过添加稠化剂、抗氧剂与助剂等调合而成。主要优点是排气简单、低温流动性好,不腐蚀金属,维护周期长、性能稳定。缺点是与水分不相容,一旦水分侵入油路,长距离下坡刹车时极易气化,产生气阻现象,干扰刹车力量传导,严重时可能导致刹车失灵。使用矿物油的代表品牌有:SHIMANO、TEKTRO、MAGURA等等。
  相对于矿物油,DOT刹车油吸水性更强(沾到皮肤会有烧灼感),即便水分少量侵入也不会产生分层气化。吸水后沸点严重降低,因此更换周期更短,也更为廉价。使用DOT刹车油的代表品牌有:Formula、Hope、SRAM、Hayes等等。
  这里主要谈两点值得注意的地方。一、各类油品不可混用!虽然市面上某些汽车摩托车的制动液会将DOT3、DOT4混用,主要是因为DOT3、DOT4同为醇基型刹车油,性状差异甚微,如果是将醇基型的DOT3与硅基型的DOT5混用&&可能你要提前准备好一大桶高纯度酒精来清洗油路了。二、关于腐蚀性的误区。坊间盛传DOT油有腐蚀性,会烧手、腐蚀密封圈、甚至把涨油也归罪于DOT油的腐蚀性,DOT油表示已哭瞎。客观地讲,任何以醇基为基础油的刹车油,例如DOT3、DOT4,本身是不会腐蚀橡胶的,之所以沾到皮肤会有烧灼感,是因为DOT油会猛烈吸取皮肤的水分。另外DOT油腐蚀橡胶也不是因为刹车油本身,而是因为DOT油会吸水。随着DOT油的含水量越来越高,对橡胶的腐蚀作用也会越来越明显。所以一些品牌例如Hope,会选用金属油管来减少此类腐蚀影响,另一方面使用金属油管可以以杜绝高温高压导致的油管形变破裂,提升刹车手感。
  看到这里,是不是感觉已经蒙圈了?其实只要记住三点:第一,尽量选择原装油品;第二,在不涉及到混搭的情况下,根据使用环境选择合适的油品;第三,点击下方分享或收藏,等到大保健时再看一遍。
(责任编辑:zhangxu)
&&&&&&</div
无缘亚冠、特维斯争议、波耶特下课,无不映衬申花的窘境…]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燃油自行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