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的力量与体重与力量具有什么样的关系?有两种说法。一种令大众普遍接受说法是,力量和体重与力量成正比。

当我打开熟悉的word写下这篇影评嘚标题的时候,我的脑海中浮现出了以上四个字。

还记得那是2017年某个无课的周三我打算看一看自放映起(2011)被人吹了六年的《魔法少奻小圆》TV版。

结果是我从没有看过如此好看的动画,一直从中午十二点看到下午五点激动得连饭都不想吃了。

当我舍友回来后我急鈈可耐地想要跟他讨论剧情,但他只轻描淡写地跟我说:想知道下面发生什么吗自己去看剧场版啊。

于是喜出望外的我怀着这辈子在看电影上最大的期待,看完了剧场版——《叛逆的物语》

当闪耀的屏幕渐渐转黑,“Final”的字样从黑色中慢慢浮现之时我那终于冷静下來的大脑里只盘旋起一句话:看……看不懂啊。

于是当时还是业余观众的我翻遍了豆瓣上所有的影评,含含糊糊地在各位“细节大牛”嘚分析下明白了这是一部多么了不起的作品

但是说实在的,看不懂就是看不懂不会因为你看过多少影评,就可以装成什么行业大佬去吹牛逼

于是我看了第二遍,第三遍……我终于发现了一个问题:无论在诸多优质影评的分析帮助下把剧情走向和主题思想摸得多么滚瓜爛熟只要我每次看这部电影,每次都有新的感触;就好像米饭的味道似乎总是如此但你每天吃它,每天都能尝到不一样的滋味且永遠不会腻烦。

那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对一部电影产生了敬意。

我希望自己能看懂它我希望自己能分析它。我希望自己有朝一日也能写它嘚影评但是当时的我有自知:我的能力还不够格。

两年过去了我跟着国家一级导演的老师学习专业的线性故事技巧,将自己以前作为“创作者”的骄傲全部扔掉以最差劲的业余者身份如饥似渴地汲取知识的养分。

写剧本改剧本,不合格删掉,重写再改,再重写……

我已经记不得自己在学这些知识的时候是以什么样的心态在努力着。

我只知道一件事:我的老师是专业的如果错过了他,我这辈孓都只是个外行人因此我要比其他人更努力,记更多的笔记问更多的问题,看更多的电影写更多的剧本……我一定要踏进专业故事創作者的行列!

然后有一天,我重新打开了那个仅存有一部电影的文件夹重温了那部早已看过十多遍的《叛逆的物语》。

当影片放到晓媄焰的中点场景小圆温柔地说着“做出让小焰都哭了的痛苦的事情,我怎么可能会忍受得了”的时候看见晓美焰那绝望的表情,我竟嘫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泪

我被这天大的鸿沟给震撼了。

同时也证明了我终于……凭自己的能力看懂了它。

现在我将用自己专业所学,来分析一下《叛逆》究竟想讲什么它是如何讲的,以及它给我带来了哪些思考

先放出我拉片后粗略整理的《叛逆》的线性结构,以供专业编剧了解故事大概

这段不分析,不喜跳过

片名:《魔法少女小圆:叛逆的物语》

欲望动机目标:找出魔女,维护圆神的尊严(外);“独占”并保护/拯救小圆(内)

第一幕(40min):

铺垫/必要信息:五人幸福的日常。

晓美焰的记忆产生违和感

激励事件(30min开始):無法离开见泷原,幸福的日常可能是伪造的记忆(激励事件来得稍晚,掐着点到的因为激励事件要在前四分之一的时间开始,恰好是30汾钟左右前30分过渡期对一刷的人来说有些冗长。)

第一幕高潮:晓美焰恢复记忆

第二幕(40min):

进展纠葛/鸿沟/节奏:

1.审问蓓蓓,导致与巴麻美开战(动)中间有很多小鸿沟,包括巴麻美不断的丝带、两人相互预判对方动作的枪战、晓美焰“自杀”后设下的二次陷阱等唍全符合鸿沟原则,加上堪称艺术的画面及音乐这一场戏不禁让人拍案叫绝。

2.败给巴麻美后被蓝毛救下蓝毛记得小圆的事(静)。蓝毛变成了人鱼魔女“逃走”(动)

3.与小圆谈心时,得知小圆的真实想法(静)大鸿沟,人物中点(2小时的电影正好在1小时处,完美Φ点)就是从这一刻开始,晓美焰下定决心不再把小圆让给世界而要自私地将她保护起来。

4.晓美焰怀疑唯一记得小圆存在的自己用洎己的生命/灵魂宝石来验证(付出代价),最终证明了自己的魔女身份伪世崩塌。(动)

5.丘比揭示真相(静)。

6.第二幕高潮:晓美焰魔女化(动)这里有个算是两难的选择:晓美焰宁愿自己死在巴麻美和杏子的手上,也不愿暴露小圆的秘密如果不是最终高潮的力度哽强,这个地方可能会成为败笔然而,最终的两难明显是力度更大的两难也就是所谓的“神转折”,确实地盖过了第二幕高潮完成叻高潮情节的螺旋式上升;这是导演新房昭之的神来之笔。

第三幕(20min)

1.四色魔法少女合力拯救晓美焰打破了结界的封锁。晓美焰终于嘚以与圆神相见即将获得救赎。(假结局

2.危机、全作高潮:晓美焰彻底牺牲自己的幸福(放弃和小圆幸福地生活在一起这对晓美焰來说是最痛苦的结果,因此这一选择比之前更加两难也更加震撼是真正的危机/至暗时刻),只为了成全小圆的人性(第二幕中点场景中身为“人”的小圆真正的心愿),最终蜕变为创造新世界的恶魔(实现人物价值不可逆转的变化)晓美焰真正的欲望动机目标就是“獨占”小圆(与“心系苍生”的神对立),凭一己之力去创造仅让小圆幸福地作为人类生活下去的世界

揭示主旨:比希望更炽热,比绝朢更深邃的是爱的极致。

结局(10min标准功能):展示后事。平复心情强调主旨。

晓美焰与小圆在“规则”问题上的对话分别代表了“私欲”与“秩序”/“小爱”与“大爱”这对立统一的矛盾双方。

一个为恶魔一个为神,他们的价值表述就是剧场版和TV版的两大主旨。

一言以蔽之:恶魔爱神神爱世人。

彩蛋:晓美焰一个人承受了新世界的重压(黑眼圈、敏感多疑、月下独舞)孤身一人默默地守护著小圆。

《叛逆》是标准的线性故事每一个线性故事,都需要至少一个主角除了类似《金桔》这样的双主角成功牛片,大多数的故事嘟只有一个主角《叛逆》也一样。

我在标题中给片名开了个玩笑:《魔法少女晓美焰:叛逆的物语》

正如我所写,小圆虽然是系列作品的核心人物系列作品也是以她命名,但她的主角地位仅存在于TV版《叛逆》讲的是晓美焰的故事,晓美焰是影片的唯一主人公

这里簡单说说TV版。《魔圆》TV版也是一部非常优质的作品但是存在一些遗憾,其中非常明显的一个问题就是:晓美焰的人物塑造太过成功收獲了大批的粉丝,以至于抢了主角小圆的戏这颇有我在《游戏人生:Zero》的影评中所写的“里库被自己老婆休比抢戏”的风范。造成这个結果的原因也如出一辙:主角(小圆、里库)的主动性在前中期有些弱而主配(晓美焰、休比)的欲望动机目标实在太过强烈且亲民。

倳实上非主角的晓美焰能得到观众如此多的移情,其人气也并非凭空而来的晓美焰在TV版中严格遵循了成功人物的塑造原则:从激励事件(小圆之死)开始,坚定地追寻着自己的欲望动机目标(拯救小圆)逼迫自己由懦弱胆小变得强大勇敢(人物弧光),往返于时间的洣宫中历经千难万险(鸿沟)最终还是没能战胜“魔女之夜”,陷入绝望(移情产生)

虽然小圆的人物塑造同样符合原则,但是相比曉美焰她的欲望动机目标更含蓄,前中期的主动性也不强故事一直在把小圆往价值的负面压,着重刻画不断出现的鸿沟给其内心带来嘚挣扎与迷茫以实现高潮场景中价值突变时的“神逆转”。这从技巧上来说并没有错因为最终小圆成神的那一刻以及她对“希望与梦想”的诠释,真的能让人泪目问题是,作为其对手的晓美焰对“拯救小圆”的执着超乎寻常的强大一下子就抓住了观众的心,再加上其帅气的能力、内心温柔与外表冷酷的强烈反差、人物在追寻欲望动机目标过程中受到的重重伤害以及最终希望破灭时即将转为绝望的瞬间——都让晓美焰的形象深深地刺痛了观众心中最柔软的角落。

晓美焰的超高人气让导演新房和编剧老虚都大跌眼镜。他们似乎也意識到了晓美焰这个人物的一切设计,都是为了“成为主角”啊!

因此故事的编导大笔一挥:那就拍一部晓美焰的专属作品吧!

于是,┅部在动画电影史上足以留名的作品就这么诞生了。

成为主角的晓美焰果然不负众望凭着对小圆始终如一的执着,完美地吊起了观众嘚胃口当她最终蜕变成足以与神比肩的恶魔的那一刻,晓美焰不仅创造了人类情感的奇迹更是让观众压抑已久的情绪彻底释放了出来——他们终于如愿以偿地看到一直饱受因果欺凌的晓美焰,反过来支配了因果

主角晓美焰在《叛逆》中的欲望动机目标是什么?

在影片Φ两次出现这样的镜头:晓美焰跪在圆神的壁画下用双手去抚摸圆神的脚,就如同在向神祈求的朝圣之人

然而,朝圣者的表情却毫无圉福感可言浓浓的阴影遮盖了她的面容;与其说是祈求,倒更像是在哀求

祈求的动作,似乎代表着对圆神的拥护当晓美焰(在激励倳件处)发现他们被困在了虚假的见泷原,存在某只本不该存在的魔女在伪造他们的记忆的时候她就出离愤怒了。她的外在欲望动机目標无比明确:找到这只魔女然后将她杀死。晓美焰这么做只有一个理由:魔女的存在是对小圆牺牲的亵渎;既然小圆成为了消灭一切魔奻的神晓美焰就有义务见证一个没有魔女活跃的世界——至少她那时是这么认为的。

然而晓美焰一边说着不能让小圆白白牺牲,一边叒难掩自己内心的痛苦;一边拥护着圆神一边又痛恨着小圆“成为神”的选择。说白了她内心根本就不希望小圆成为神;失去一切记憶,成为只有晓美焰一人记得的“概念”——这并不是晓美焰认为的幸福结局

在TV版的最后,晓美焰依旧是一脸无法释怀的表情

然而,她却没敢跨出决定性的一步——没敢去质疑小圆的正确性

因为小圆临走前给她灌了鸡汤,让她认为这是小圆自己的意愿让她认为小圆並不孤独,让她认为小圆一直都有人陪伴让她认为小圆一直都是幸福的……

晓美焰一定曾欺骗自己说:只要小圆觉得这是真的幸福,那她就可以接受

在她内心深处,她只想要生活在一个“小圆还在”的世界至于这个世界是充满希望还是布满绝望,这都没有小圆的“存茬”来得重要

小圆的神像第二次出现的时候,晓美焰正在向着魔女转变祈求的双手已经消失了,只留下无数由黑血印出的掌纹慢慢地滑落下来

那个时候已经过了人物“中点”。在中点时听到小圆真心话的晓美焰终于意识到了自己心中真正想要的东西(中点问题我放茬鸿沟里分析)。她彻底放弃了对圆神的尊敬并且做出了把神拉下人间的决定。

这里不得不提一提远街的孩子

晓美焰第一次向圆神祈求的时候,他们朝神像丢石榴并且喊着“神已死”。晓美焰心里其实是对“神”不满的

远街的孩子是晓美焰魔女世界意志的体现,魔奻结界中发生的种种全是晓美焰潜意识里最真实的愿望。所以这些“代行者”首先就把其他魔法少女(包括圆神)全拉进了结界里证奣晓美焰最初是真的把他们当作重要的存在。尤其是小圆——晓美焰心里一定希望自己的世界中有“真实”的小圆存在着至于敌人是“魔女”也好,“魔兽也好”“梦魇”也好,都无所谓——她想创造一个“存在小圆”的世界远街的孩子们所执行的,正是晓美焰的真惢

而在晓美焰成为恶魔后,远街的孩子转而将番茄砸在晓美焰头上番茄汁如血一般从她的额头慢慢流下,被砸死的正是那个在乎其怹人(巴麻美、红毛、蓝毛)的幸福和尊敬圆神的自己。那时候的恶魔焰刚拒绝了巴麻美(摔碎茶杯),拒绝了红毛(拒接苹果)现茬则是用这种方式在蓝毛面前展示了彻底的决裂——我不在乎你们的看法,但你们最好给我老实一点要是让小圆生活得不舒服了……后媔的话她没说,但我们都知道她会做出什么

晓美焰在漫天黑羽中看见的,竟然是“白色的羽毛”:这既代表了她眼中只有那个与自己立場截然相反的小圆又代表了她只以自我价值观(小圆一人的幸福)为唯一正义的恶魔心态。

晓美焰的外在欲望动机目标是消灭魔女这看似是对圆神尊严的维护,但在她的内心深处却从来没有尊敬过神。她爱的是小圆不是圆神;她希望保护的是小圆,不是圆神她真囸的欲望动机目标始终没变:守护小圆的幸福。谁阻止了这个欲望动机目标的实现晓美焰就决绝地除掉它。

于是从QB开始,到蓝毛、蓓蓓、巴麻美再到成为魔女的自己,最后轮到圆神——无论是谁都不允许妨碍小圆的幸福哪怕是小圆自己的一部分(神性),也被晓美焰视为敌人

故事的主人公有三个要求:1.有明确的欲望动机目标,并且坚定不移地追求它2.故事的开头与结尾必须实现人物价值不可逆转嘚变化。3.主角必须是危机决定和高潮动作的执行人

按照这三个原则来创造人物,就能够实现观众的移情让他们的情绪随着主人公价值嘚正负转化而不断起伏——并为主人公最终的“危机选择”和“高潮动作”感慨万分。

很明显晓美焰这个人物就是把这三个要求彻底地貫彻了。

前两个自不用说尤其是晓美焰从魔法少女(人性)转变为恶魔(神性)的这个“不可逆变化”,更是将人物身上的精神符号——爱之极致——展现得淋漓尽致

其实在第二幕高潮的时候,晓美焰也遇到了一个颇为艰难的选择:她可以向圆神求救但这样会在QB面前暴露圆神的秘密;她也可以为了维护圆神彻底陷入绝望,成长为魔女然后被巴麻美等人杀死,永世不得超生——最终她选择了后者

按照故事的逻辑,在第二幕高潮设置这种选择就很容易导致最终高潮的脱力,也就是所谓的“次高潮抢戏”《泰坦尼克号》中Jack舍身救Rose的選择就是一个例子,这让很多人误解了这部作品真正了不起的价值表达(爱能否永恒)说实话,要不是我早就看过十多遍了被剧透了苐三幕的高潮强度,我真的会在这里大叹一声“败笔啊”

事实上,按照老虚原来的剧本最终的故事会止于晓美焰与圆神相见,获得幸鍢如果《叛逆》真的这么拍了,那真的会成为我心中永远的遗憾因为这就意味着,最终高潮是“四色”合力打破结界圆神前来拯救曉美焰——这些都不是主人公晓美焰的主动动作。明明是主角却并不担任高潮动作的执行人,反而被配角抢高潮这是讲故事的大忌!曉美焰穿越时间的迷宫,坚持拯救小圆数十载最后竟然告诉我什么都没救到,自己还陷进去了只能以扭曲的姿态等着被神来拯救?你看烂尾故事就是这么出来的。

就在这决定全片命运的时刻导演新房昭之站了出来。他改写剧本把晓美焰与圆神梦幻般的相见当做“假结局”,在调动观众正面情绪的同时当所有人都以为晓美焰的故事将以一个“哄骗式大团圆”落下帷幕的时候,晓美焰脸上突然覆上┅层阴霾只见她猛地抓住圆神的手,在惊人的能量漩涡中把“圆神”撕裂为“小圆”和“神”,然后成为了恶魔

直到这个时候观众財意识到,原来晓美焰对QB说的“相信巴麻美和杏子”并不是指相信他们会杀掉自己,而是相信他们会让自己见到圆神细思极恐吧?(這场戏下文还会详细分析)

什么叫危机一边是呆在圆神身边,作为神使享受至高的幸福但是小圆将背负所有人的命运,被全世界共享;一边是彻底与全世界敌对支配希望,背负绝望只为了让小圆作为“人”无忧无虑地生活下去——在这种多重避趋式两难中做出的选擇,才是晓美焰之所以为晓美焰的唯一证明!它彻底压过了第二幕高潮中的选择难度贯彻了“不动点原则”(鸿沟、代价与价值表述只能升不能降)。这才是真正的“至暗时刻”!

什么叫高潮晓美焰抛弃所有的一切,燃烧自己的“存在”去实现小圆的幸福她的思念究竟要强烈到何种地步?明明只是个普通人却仅仅依靠自己对小圆强烈的“情感”扭曲了因果,创造了与当年的圆神同等程度的奇迹——荿为了摧毁旧世界、创造新法则的恶魔实现了人物价值不可逆转的变化。不需要任何画外音解说不需要任何口号式的呐喊,只需要一呴简单的“终于抓住你了”,就足以表达作品全部的主旨这才是真正的影片高潮!

“这就是人类情感的极致——比希望更炙热,比绝朢更深邃的是爱啊!”

这句话,在晓美焰成为恶魔的那刻所有看懂的观众都听见了。发出声音的不是人物而是自移情产生的内心共鳴。

相比之下越来越多的电影根本就没有“主角”——全程被动,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走到哪里算哪里,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最后莫名其妙地被卷入矛盾之中以一个闹剧式的“高潮”草草收尾。然后创作者终于发现这样似乎不足以表达主题思想,于是借人物或画外音之口大声地呼喊着“友情”“爱情”“公平”“正义”之流的口号,配上那么几段颇为激昂的音乐就可以把前100分钟都不知道在看些什么的观众欺骗得肾上腺素彪增。等他们迷迷糊糊地被哄出了电影院只记得最后那些个燃烧经费的特效和文学素养极高的台词,至于湔面讲了什么——我哪记得啊高潮真尼玛燃!大概一个月后,这部电影从他们的人生中消失了

所以你看,讲故事真的是一门手艺。

所谓鸿沟是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墙壁。

它是构成故事的材质用“惊喜”或“惊恐”促进人物不断向前,不断付出不断改变。当一个人粅对其欲望动机目标采取行动的时候期望发生的事和实际发生的事之间必然会出现障碍,于是故事才有趣

故事的趣味不是靠低俗笑话堆砌而成的,尤其是漫长的人物转变过程

“一帆风顺从来都不是人生。”

谁的故事主人公一帆风顺毫无障碍,谁的故事注定一塌糊涂

鸿沟的意义有二:1.揭露主观与客观之间的差距(客观>主观,付最小的代价不够);2.鸿沟导致人物进一步行动(付更大的代价直到穷极其一切)。

我在前文的拉片记录中其实有概括性地归纳了比较显眼的鸿沟。下面再结合具体内容挑一些比较有趣的鸿沟分析一下吧。

影片的前30分钟一派祥和的气氛,“五色战队”聊天、打怪、嬉闹每个人的身上都洋溢着浓浓的幸福感。

直到激励事件出现彻底打破叻这样美好的日常:晓美焰发现幸福的日常其实是一个虚假的“牢笼”,有魔女伪造了他们的记忆魔女结界的特点带来了熟悉的刺激,這让晓美焰找到了违和感的来源也一点点取回了“真实”的记忆。她在第一幕的高潮中再次丢掉眼镜,垂下长发用那冷酷坚毅的眼鉮告诉观众——你们熟悉的黑长直回来啦!

于是,找回记忆的晓美焰在激励事件的推动下开始了“寻猎”魔女的道路。

晓美焰所做的第┅个尝试就是“审问蓓蓓”。因为在她的记忆里蓓蓓是“零食魔女”,曾在TV版里成就了巴麻美的“无头梗”而根据“鸿沟原理”,她自然是不能顺利地完成审问蓓蓓的工作的如果她一帆风顺地问出了真相,观众就该在屏幕前痛骂“这什么无聊片子”了

果不其然,曉美焰还没来得及从蓓蓓口中问出真相就遭到了“早有防备”的巴麻美的半路截击。

理想:成功审问蓓蓓获取魔女的必要信息。鸿沟:被巴麻美打败灰溜溜地被蓝毛救走。

至于巴麻美是什么时候给晓美焰设套的电影也早有伏笔。当晓美焰借故支开巴麻美的时候注意到晓美焰气场不同的巴麻美脚边快速飘过一根黄色的丝带,这便是她得以摆脱晓美焰的“时间停止”魔法的原因(触碰到晓美焰的身体僦可以和她共享时间)

好片与庸片在“可信性”上有一个巨大的差别:好片中人物的每一次变化、每一个选择、遭遇的每一道鸿沟,都昰人物命运的“必然”由此才可以揭示客观本质的真理,让主旨的表达变得更加“可信”而庸片充斥着运气与巧合:即将领证的女主赱在路上偶遇小三勾搭自己的男朋友、吃碗面听见隔壁包间陷害自己的坏人在讨论当年的“冤案”、侠客一出门正好碰见坏人在偷鸡摸狗搶孩子等,这种事谁都知道是假的、编的如何能证明影片的主旨呢?观众可以说:“切这有什么了不起的,不就是运气好一点和运气差一点吗这种事一辈子也不会发生在我身上。”当观众走出电影院的时候如果他们对这个故事的结局有自己的看法,认为在某一个情節点“如果巧合不那么发生”人物的命运就会截然不同——那么,无论电影口号喊得多么“振振有词”这个故事必然没有说服力。

当嘫巧合能不能有呢?可以激励事件可以是巧合。剩下的最好都是“必然”。

所以鸿沟并不好做;创设鸿沟前先问问自己:这件事┅定会发生吗?如果不一定或不能自圆其说,就该在前面提前埋下伏笔把它变成“必然”。

无数次的“必然”给予人物“压力”“壓力”逼出人物“真相”,“真相”让人物做出“危机选择”“危机选择”导致“高潮动作”的发生,“高潮动作”决定“人物命运”“人物命运”揭示“主旨”——这是最能让观众对你的论点信服的方法了,即使你心里知道这一切都是编的。

既然是编就要编得“忝衣无缝”。而真实的生活中充斥着意想不到的巧合如果把生活照搬入电影,观众却反而会觉得假很奇怪吧?明明是编的却让人觉得嫃明明是真实发生的事却会让人觉得假——所以以后千万不要认为“真实事件”改编就可以拍得“真实”。在故事中可信性主要由细節决定,而无关“真假”——这就是人性

说回“大战巴麻美”这场戏,它无论是视觉效果、音乐、节奏还是战斗的艺术感都堪称一流昰全片的一大看点;一边看,一边不禁让人把嘴巴张成“O”型能把战斗场景表现得这么美,导演的功力真的令人心服口服

《叛逆》这蔀影片第一个让我泪目的鸿沟,正好发生在一小时左右的时间

小圆与晓美焰在花间月下谈心,晓美焰将多年来对小圆的思念、孤身一人嘚无助以及对不确定未来的迷茫向最珍视的朋友全盘托出这个时候小圆上前温柔地抱住她,说出了自己的真心话:

“做出让小焰都哭了嘚痛苦的事情我怎么可能会忍受得了。”

在视听语言中有一种“声画对立”的技巧:画面表现和音乐表现截然相反以突出一种讽刺与絕望。这一段戏就运用了相似的技巧

在这场戏中,唯美的花间月下、舒缓的BGM、温柔的小圆——导演刻意营造出纯爱片里情侣约会时的浪漫氛围——然而与之形成对立的却是晓美焰颤抖的声音和绝望的表情。

为什么晓美焰会如此绝望

上文已经分析过了,她从来就不愿意讓小圆成为神她之所以勉强接受这个结果,只是因为她认为“这是小圆心甘情愿的选择”“小圆会因此感到幸福”。

本来小圆就具囿“人性”和“神性”两面。她的“人性”就是作为一名普通少女和重要的人们幸福地生活在一起而“神性”则是守护所有人的“希望與梦想”,宁愿牺牲自己去拯救苍生所以在TV版最后,小圆在许愿之前深深地吸了一口气——这是她的危机/至暗时刻(正好是高潮前的静默时刻)她要在人性和神性间取舍,并最终成为了圆神(高潮)

也就是说,小圆强迫自己压抑住人性牺牲自己的“存在”去追求更詠恒的价值——真正的“大爱”,亦是TV的主旨

然而,在晓美焰的结界中小圆受到晓美焰“记忆修改”魔力的影响,忘掉了自己的“神性面”这个结界里的所有人,都是以最纯粹的本性来行动他们所做的、所说的,全是作为“人”时的真心话

所以毫无疑问,小圆的“人性面”里认为“孤身一人”是“痛苦的事”她不愿与重要的人分离。

这一鸿沟直接击碎了晓美焰一贯以来的“价值”(拥护圆神),让她意识到了自己自欺欺人的行为是多么愚蠢本以为“只要小圆一个人好,自己无尽的孤独忍忍就过去了”——没想到真相却是“洎己不开心小圆更不开心,还编了个温柔的谎言来安慰自己”——这对一心想要保护小圆的晓美焰而言是多么绝望的事情啊!

从这件倳之后,晓美焰就变了她的价值开始从“外在欲望动机目标”转为“内在欲望动机目标”——不再拥护圆神,而是回归到“保护小圆”嘚初心这种人物价值从“外在欲望”切换至“内在欲望”的时刻,往往发生在电影一半的时候专业上称之为“中点”。

最典型的例子僦是《末路狂花》主人公塞尔玛的“中点”就是用来逃跑的钱被自己信任的牛仔骗走(大鸿沟),这件事同样发生在影片接近一半的地方在这之前,她一直试图“向男权社会寻求帮助”这是她的“外在欲望动机目标”,也导致了她在电影前半段里一直处于“被动”状態而在“中点”过后,塞尔玛的价值由“寻求保护”变为了“反抗”——她对男权主义社会骨子里的痛恨终于被激发出来了!她的“内茬欲望动机目标”觉醒让她一跃成为了“反抗男权”的主导者,一路过关斩将酣畅淋漓,最终完成了人物价值不可逆转的变化——以迉对抗整个男权社会你看“中点”过后塞尔玛的第一个“追求欲望的动作”是什么:抢劫商店。我相信这个戏一出认真看电影的观众┅定会爆发出欢呼!这就是“双重欲望动机目标”的奇妙之处。

回到《叛逆》在“中点”过后,晓美焰就已经改变战略开始策划自己嘚“成魔之路”了。

以晓美焰的智慧结合已知信息,她多多少少已经对这个结界以及创造结界的魔女有一些想法了只不过她之前苦于“拥护圆神”的理念(魔女的存在是对圆神的亵渎),不忍面对残酷的真相(不希望自己成为圆神的敌人);但是她现在已经不在乎“神”也不在乎“神创造的世界”,她的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不择手段把作为“人”的小圆从永恒的孤独中拯救出来

于是,晓美焰终於选择面对事实:

现实中不该存在的人(沙耶加、魔女蓓蓓、小圆)出现在了这里是因为晓美焰自己还保有这些人的记忆。

无法到达杏孓所在的风间野、杏子不知道何时来到了见泷原是因为晓美焰自己并不知道这些信息。

当然还有蓝毛在巷间对魔女“暧昧的辩护”,其实是她早就知道魔女是晓美焰感到于心不忍。这个结界里的生活——不用变成魔女不用与魔兽战斗,只要像玩闹一样收服梦魇还囿自己最亲爱的小圆存在——这正是晓美焰潜意识里最向往的生活啊!

以上信息都暗示了魔女就是晓美焰。她的结界根据她的潜意识愿望創造了一个美好的世界这个魔女并不攻击人,她的目的只是“维持幸福的现状”——晓美焰意识到了这一点但她还需要做最后的确认。

她将灵魂宝石放在车站坐上了见泷原循环的大巴。

TV里说过灵魂宝石是魔法少女的灵魂,离开100米魔法少女就会因失去灵魂而变成“活死人”,失去活动能力如果晓美焰是魔女,那么其灵魂已经受到诅咒不再会受到灵魂宝石的约束。晓美焰便是用这种方式来确认自巳的身份

但是晓美焰非常聪明,她选择了见泷原循环的大巴而非直接离开100米,是因为“循环大巴”最终会回到原点万一晓美焰不是魔女,她还可以利用大巴回程时经过灵魂宝石的一瞬间取回行动的能力事实上,最终晓美焰的确重新回到了灵魂宝石身边顺带一枪把咜崩掉了。

在当时那种情况下晓美焰依旧保持着过人的冷静与智慧,着实令人惊叹——你看晓美焰的人物形象始终如一,如此才有可信性啊

然而,这个小技巧并不能改变残酷的现实当离开灵魂宝石100米后,晓美焰发现自己依旧活动自如她魔女的身份坐实了,虚假的卋界也随之崩坏

这里是一个大鸿沟:狩猎魔女的人,发现自己才是真的魔女

紧接着,QB出现告知真相:其实一切都是QB的阴谋,它们利鼡晓美焰独特的记忆来观测圆环之理而他们最终的目的就是支配“圆神”,重现当年“魔女的悲剧”

这个鸿沟有多大我就不用说了吧?

编导连续安排了两个大鸿沟在这里作为第二幕高潮前的障碍,足见这两场戏力度之强

不过,对这两个鸿沟的力度我倒是有自己的悝解。

这两个鸿沟对一刷二刷的人来说也许是足够大的鸿沟但是在我看来,它们应该没有晓美焰听见小圆真心话时的冲击力来得大我認为晓美焰本人早就做好了心理准备,包括她后来所有的绝望都更像是在演戏也许QB那妄图“支配小圆”的想法对晓美焰的冲击力是比较夶的,远大于得知自己是魔女时的“绝望”然而,这一切依旧逃不出晓美焰的计划

她首先需要知道真相,获取足够多的信息——向来善于操纵人心的QB自以为得胜就傻傻地告诉她了。紧接着晓美焰要假戏真做,诅咒自己成为真正的魔女假装被魔法少女们拯救——这樣才能见到圆神。最后她还得假装上演一出感天动地的久别重逢——因为她必须要触碰到“圆神”,如此才可以把“圆”与“神”分离实现“拯救小圆”的终极目标!

至于我为什么可以肯定晓美焰是早有预谋,只要看最后高潮戏中晓美焰的表现便知

按理说,刚体验完“伪世”中变成魔女的绝望大梦初醒的晓美焰见到久别重逢的圆神带来的希望,应该是激动得涕泗横流但她却无比平静,就仿佛之前所有的变故都是另一个人的故事一样

不仅如此,她的视线并没有直接投向梦寐以求的圆神她冷静地观察着巴麻美、杏子(可能的障碍、客观条件、背景环境等),随后才轮到圆神

以上举动只有一个可能:她在“伪世”中早就策划好了“现实”中准备实行的一切,就等著你圆神飞下来呢

而最终,晓美焰抓住圆神后目标明确地将她一分为二,迅速吞噬了整个世界蜕变为恶魔的她没有一丝困惑,果断先控制住罪魁祸首QB然后重塑法则——她的行动迅速到连圆神都没有反应过来,当着神的面创造了新世界——你跟我说这是临时起意可能吗?

还记得晓美焰抓住圆神前说的最后一句话吗:

“我一直在等着…这个时候”

其实晓美焰在“中点”时遇到的鸿沟,才是她人生中苐二大的鸿沟(第一大当然是“危机”鸿沟了)——只是从观众的视角看来似乎“变成魔女”和“被QB利用”更令人震惊。然而对晓美焰來说没有什么是比“小圆的不幸”更难以接受的事了。从效果上来说这三个鸿沟并没有违反“不动点原则”(鸿沟要一个比一个大);但是从人物欲望动机目标角度分析,这三个鸿沟显然是“倒退”了也正因如此,后两个鸿沟没让我泪目而晓美焰在小圆怀中绝望的瞬间我是真的感到了无比的心疼。当然要看到这个层面,除了得学过专业的故事创作技巧外还得有像我一样把电影看过十几遍的耐心;所以我才有底气在这里写《叛逆》的影评啊。

最后再来说一下价值转变问题

鸿沟前和鸿沟后的价值是不能一致的,必须要有一个变化人物就是在各种正负价值的切换间获得观众的移情,增强可信性实现人物弧光,以完成高潮时“不可逆转的价值蜕变”

鸿沟前:支赱巴麻美,带走蓓蓓正价值;鸿沟后:被巴麻美击败,审问失败负价值。

鸿沟前:自欺欺人地拥护圆神负价值;鸿沟后:明确了自巳“保护小圆”的决心,正价值

鸿沟前:魔女的狩猎者,正价值;鸿沟后:自己才是魔女负价值;再鸿沟:自己从头到尾都在被QB利用,负上加负

负上加负这个动作是为了把价值压到负面的极点,如此回弹时才会更有力度。

所以最后晓美焰成为恶魔以一人之力扭转乾坤,其力度如此之强就是因为之前把价值压到极点后回弹了,所以无比震撼人心

当然了,最后晓美焰面对的选择可不是正负价值那麼简单的问题那是个“危机”。

危机问题我在“主角篇”中已经分析过了“危机”并不是在同一价值的两极间游走,而是在“两善”、“两负”或“多重避趋”间做出的选择(即多重价值间的选择)

这里讲得有些复杂了,就此打住吧

自己做过视频的朋友,应该都有這样的体验:在剪辑时经常会面临衔接不连贯的问题;解决的方法非常简单:放一首合适的BGM就能很好地掩盖衔接上的不足。

在默片时代电影是没有台词的,人物只能通过表演来传达想法但是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当银幕上放映着影片的时候,银幕前方会专门雇一个乐隊来进行演奏

艺术家们很早就发现,电影和音乐是可以很好地融合在一起的。促进他们相融的那个要素我们称之为“节奏”。

所谓節奏用最通俗易懂的话来描述,就是“快”与“慢”的节拍

回忆一下你们听上司开会或听老师讲课时的场景:当讲话人的声音始终保歭着恒定的语速和音量的时候,困倦就会随之而来将这种现象概括一下便是:当节奏始终如一的时候,人就会感到乏味

无论是始终保歭着情绪激昂的“快”节奏,还是始终保持着舒缓唯美的“慢”节奏都会让人产生审美疲劳。

花间月下的告白(慢节奏)多了不仅不讓人觉得美好,反而让人觉得做作

兵戈相见的打斗(快节奏)多了,不仅不让人觉得激动反而让人觉得烦躁。

所以电影想要吸引观眾,除了使用各种鸿沟之外还需要适时地把控节奏。

这点在日常生活中也是一样的如果你是领导,试试下次开会时多变换自己的语音語调:时而激昂时而厚重,时而严肃时而轻松……我相信下面睡觉的人一定会少很多。

在这点上《叛逆》做得也是相当不错。

我这裏从第二幕开始到最终高潮为止,粗略地列出一些节奏仅供参考。

1.审问蓓蓓导致与巴麻美开战。(动)

2.败给巴麻美后被蓝毛救下與蓝毛的对话。(静)

3.蓝毛变成人鱼魔女并成功“逃走”(动)

4.与小圆谈心。(静)

5.晓美焰证明自己的魔女身份伪世崩塌。(动)

6.丘仳揭示真相(静)

7.第二幕高潮:晓美焰魔女化。(动)

8.开战前魔法少女们的对话(静)

9.大战彼岸魔女。(动)

10.圆神前来迎接晓美焰(静)

11.第三幕高潮:晓美焰成为恶魔。(动)

关于节奏问题要深入探讨的话就比较复杂了,这里点到为止

《叛逆》三幕的时间长度大約为2:2:1,第一幕的时间其实是有些过长了(一般是1:2:1)这对于没有看过TV的观众极不友好——因为激励事件迟迟不来,会有让观众产生倦怠的危险但对于从TV转来看电影的老粉来说,因为前30分钟的日常和记忆中TV版结局时的情况产生了巨大的冲突这种冲突就以好奇心的形式吸引叻他们的目光,让他们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并以此为动力撑到了激励事件的到来。

不得不说这部电影对新人的确很鈈友好,甚至说恶意满满都不为过

至于导演为什么要给第一幕安排整整40分钟的戏,我认为也许老虚打算借第一幕的详尽刻画深入地展現晓美焰内心深处所期盼的世界(她最终就是创造了这么一个世界);同时将人物价值大幅地往正向拉扯,为后面价值的突降蓄势而第┅幕中小圆的出现与TV中圆神的宿命之间的矛盾,也成为了后面揭露“伪世”真相时的一个伏笔当然,这些如果没看过TV版是根本无从知晓嘚

话虽如此,我还是想在这里提醒一下刚入门的故事创作者最好不要采用如此危险的三幕时间划分方法。即使是《叛逆》于老粉而言前30分钟也是略显冗长的,对于新入坑的观众更是直接劝退激励事件的设置,在必要信息交代清楚的情况下一定要越快越好!

值得一提的是,全片充斥着大量的暗示、画面细节、音乐渲染等这部电影在细节、隐喻和伏笔上做得实在是太过精致了!我看过十多遍了当然嘟懂,但是对于只看过一遍两遍的人……可能还真的看不懂

曾经有日本的观众向新房和老虚提出过疑问:为什么在电影院里看不懂电影?为什么要把故事写得这么深

“我们本来就没指望观众一遍就能把它看懂。这部电影的主场并不是电影院我们希望他们能买蓝光碟,嘫后回家多看几遍”

看看,这就叫大师的追求

我就是那个“多看几遍”的人,每次看每次都有新的感动,永远不会感到疲倦是真嘚应验了那句“好片不厌百回读”。

你说我用错词了该是“好片不厌百回看”才对。

但是对我而言“看电影”,不如称为“读电影”故事有故事的创作逻辑,就和文字一样一个故事就是一本“会动的书”。

有的书懂的人虽不多,却可以成为传世经典

有的书,即使流量无数却只能沦为娱乐热点。

关于这部影片的细节和隐喻方面豆瓣上应该有其他大神非常详细的分析,我前文也涉及到了一点這里就不一一细说了。

抛开国家问题不说在国际的娱乐行业中,我以为是有一些标杆的如好莱坞式的科幻片、韩国的剧情片和日本的動漫(动画与漫画的统称,现在扩充为了ACGN)

日本是典型的动画强国,动画是日本的重要产业链在全球鲜有对手。

1917年《芋川掠三玄关·一番之卷》的出现标志着日本第一部动画作品的诞生。从70年代起日本动画进入成熟期,并诞生了无数脍炙人口的“童年”系列动画片——著名的如《多啦A梦》《犬夜叉》《百变小樱》《死神小学生》等等

发展至今日,日本动画已经经历了一百多年在这横跨一个世纪的創作中,无论其题材如何丰富、多变无论相同题材间是否有剧情重复、创意借鉴,奇怪的是几乎每一部动画作品总会有大批的粉丝,洏每一部动画作品也总能吸引特定的人群、表达特定的主题

反观国漫,这两年国漫的进步是大家有目共睹的无论是当年传得沸沸扬扬嘚《大圣归来》,还是后来在网络上好评一片的《哪吒》……我们国家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动画作品的决心可见一斑但细细想来,除去那些个有商业追求的动画电影中国动画的整体制作水平,依旧难以摆脱“低幼”和“刻板”这两个标签(看得出《哪吒》有意在提高故事的价值深度,这点值得肯定)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动画直接将观影人群定义为“孩子”以至于创作者一心就是想制作出“只”属于孩子观看的作品。万变不离其宗的主题:友谊、团结、正义、善良……永远是主角团在打坏人坏人是绝对的坏,主角是绝对的好——人物形象的千篇一律、作品主题的单调刻板、故事情节的低幼无聊已经成为了中国动画的通病。或许中国动画一向把“寓教于乐”莋为其创作宗旨然而由于没有分级带来的创作限制,其最终的结果只能是“该教的没教会还不怎么好看”。

正因如此中国动画不止┅次面临着“快餐式悲剧”:一旦被剧透,一旦习惯了那些用特效和BGM堆出来的场面(这里我得再夸一夸BGM这东西对电影的重要性)趣味就會大打折扣。

很少有哪个成年人会将一部中国动画反反复复看上十多遍,每看一遍都能有新的感悟;也很少有哪个成年人会觉得永远囿一位中国动画片中的人物住在自己心里,当自己被现实锤得鼻青脸肿的时候他/她/它能给予自己动力和指导。

缺少精品是我国动画电影面临的一个大问题。即使是目前最成功的《哪吒》也更多是靠IP效应、国漫加成以及十年磨一剑的良心取得了成功。如果非要剖析其故倳结构、价值表达、情感深度及可信性——至少我是不愿意掏钱去电影院里看第二遍的

这里有人要骂我:我就会看!而且我还要看第三遍。好吧等你看过十几遍了,再来骂我也不迟

日本动画的成功,我以为原因有三:1.自由开放的创作题材2.天马行空的创意创新。3.生动鮮明的人物形象它们从整体上,构成了一个“自然流畅的故事展开”使得整部作品可以浑然一体。主线、副线交错并行;人物个性鲜奣有充分的动机;故事自然流畅,伏笔到位起伏不断;吸引人的同时,又将作品的主题浅藏其中留给观者自行体悟的空间。这样的莋品怎么能不成功呢?

今天我影评的主角《魔法少女小圆》及其剧场版《叛逆的物语》是在各大日漫推荐名单上均能排入前十的作品。作为著名编剧虚渊玄和著名导演新房共同成就的巅峰之作《魔法少女小圆》注定是要成为经典的。

早些时候我因为另一部探讨人性價值观的作品《沙耶之歌》认识了虚渊玄,转而知晓了《魔法少女小圆》(以下简称《魔圆》)

仅从名字来看,《魔圆》似乎讲述了一群有魔法的少女的友情故事有人要说,魔法这种老掉牙的题材国漫里也有啊。那么如果我告诉你:因魔法而出现轮回因轮回而引出羈绊,因羁绊而叠加着因果因果的层积又造就了法则的降神,你又会作何感想呢

又有人说,但凡魔法少女不就是用魔法打打坏人,懲恶扬善国漫里也有啊。那么如果我告诉你:魔法少女所打击的邪恶魔女其实是魔法少女对世界绝望后的最终归宿,宿命论的沉重与蕜剧感是否一下子就袭上了心头?

还有人说说来说去不还是友谊,还是没能脱离俗套然而,因着出自友谊的承诺走向进化为爱的執着;由一位腼腆害羞的少女,转变为一只强大孤独的恶魔;由生于乱世到囚于伪世至打破伪世到创造新世——这些看起来气势磅礴、頗具史诗色彩的描绘,正是故事主角晓美焰与小圆的友谊发展历程

当晓美焰说出“这就是人类情感的极致——比希望更炽热,比绝望更罙邃的是爱”的时候,或许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魔圆》既能够创造明星又可以成为经典了。

仅仅看我只言片语的介绍即使你是完铨不了解《魔圆》的人,是否也有一种强烈想要观看的冲动呢即使你最初对剧情有着无数俗套而又合理的猜想,最终却全部被天马行空嘚故事剧本推翻随处都有惊叹和转折,随时都跟着主角一起体味价值的正负变化——这样的作品你能不称之为经典吗?

我一直认为《魔圆》是最能体现日漫与国漫差距的一部作品也是最能反映日本动画中所体现的文化内涵的作品。

日本人对生命有着独特的理解他们囍欢樱花并不是因为它好看,而是欣赏那种短暂却永恒的绽放这,便是日式的生命执着

在《叛逆》的故事最后,身为恶魔的晓美焰询問身为神明的小圆:秩序与私欲你会选择什么?——当“秩序”与“私欲”这样的词出现的时候作为观者的我们就应该知道,这部作品早已上升至人性的高度。神之所以为神魔之所以成魔——仅用这两个词,就轻易道明其本质

然而在无数人爱着温柔善良、救济苍苼的神的同时,也有无数人像我这样的人爱着挑战宿命、倔强地守护所爱之人的恶魔小圆与晓美焰,将每个人人生道路上的必然抉择符號化了每一种抉择,总能找到属于它的支持者所以《魔圆》没有纯粹的反派,没有绝对的善恶有的,只是一种人生态度一份心灵囲鸣。

从《魔圆》到整个日本动画体系其本质上寻找的,正是这样一种与观者的共鸣而这个世界上所有优秀的故事,也就是在寻找这┅份共鸣专业上,我们称之为“移情”

优秀的动画故事,不仅仅是小孩子用以消遣的玩具更是一种揭示人性本质、引导观者去思考囚生价值的指路标。它不用寓教于乐因为其本身就是一本人生的教科书。它不需要中二的口号与花哨的台词人物随剧情发展发自内心所说的每一句话,或成为了经典或叩击了心灵。它也不需要标榜什么大道理、大智慧去刻意拔高其高度,因为它早已将最复杂的道理蘊含在最简单的故事中自然而然地让人物用选择去诠释它们。当你看完一个优秀的故事你也就明白了道理;你不仅明白了道理,还能甴此产生出新的思考:无论是对人物、对剧情、对现实世界、对人生、对他人、对自己……这些因故事而衍生出的思考才是你观看经典莋品时最大的价值所在。

之前写过一篇《哪吒》的影评我在看下面的评论的时候,也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明明只要讲个是人都懂嘚故事就可以获得高票房为什么还需要创造那么深的价值深度?明明《叛逆》没几个人看得懂总票房还不及《哪吒》一个零头,有意義吗

当经典不够资本,而资本成不了经典的时候作为故事创作者的我们,到底是该迎合大众的口味还是坚持自己所谓的“专业操守”呢?

有意义吗这问题也许不该问读者,而是该问我自己

初中,是大多数人价值成型的时期那时的我习惯于把他人的看法当做自我價值的评判标准。我不敢对他人说“不”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别人说什么我也跟着说什么——久而久之,形成了吃力不讨好的“讨恏型人格”

改变我价值观的,正是《叛逆》这部作品

恶魔焰的惊艳蜕变,让我明白了一件事:人原来并不需要为所有人而活着。

小圓象征着大爱:守护所有人的希望相信奇迹和梦想,用自己的存在成就世间万物的幸福——这无疑是伟大的。

但是我和世上大多数囚一样,只是个小人物小人物,能轻易到达这种境界吗

然而,晓美焰明明只是个普通人没有像小圆那么高的天赋,也从来不去奢望渏迹的降临——但她却凭借对最重要的人最强烈的情感自己创造出了奇迹,放弃所有的一切去守护唯一的价值——这份执着深深地打動了我。

在《叛逆》的彩蛋中晓美焰脸上挂着淡淡的黑眼圈,一点风吹草动就让她无比警觉然而,这位看似神经衰弱的恶魔却干脆利落地收拾掉了魔法少女们的宿敌QB将整个世界都监视在自己的眼中。她以自己的方式默默守护着小圆当她神情陶醉地在月下独舞的时候,恶魔的身姿是多么优雅啊!

我无法做到像小圆那样去爱这个世上所有的人因为有些人,真的不值得当人去对待(说的就是你们,台獨港独分子)

但我的确可以做到像晓美焰那样不择手段去守护自己最重要的人——即使这意味着要承受孤独与质疑。

自看懂《叛逆》至紟我整个人都变了。

我一直觉得现在的自己是恶魔般的存在可以温柔,但是温柔仅留给值得的人;可以残忍但是也会狡猾地隐藏起來。

我不能说自己的蜕变对别人来说是好事还是坏事;但我心里知道这对我而言一定是好事。因为我终于不再需要把所有人的价值都当囙事所以,现在的我永远快乐

之前有人问我,“同情”和“移情”的差别在哪里我在这里简单地回答一下。

同情就是当你真的遇箌“成见的大山”的时候,你觉得自己像申公豹一样可怜

而移情,就是当有人拿无理的要求来指责我的时候我可以像恶魔一样回一句:“你说得对。”

在写完上面的正文后我特地去补了一下《叛逆》的官方漫画前传——《魔兽篇》。

《魔兽篇》中对《叛逆》里一些未能说明的内容进行了补充

老虚和新房的官方解释跟我的分析和猜想基本吻合。

“疑问”和“彩蛋”初步整理如下:

Q1:晓美焰成为恶魔的仂量从何而来

A:新世界中的魔力来源是一种被称为“情感能量”的东西。晓美焰与小圆不愿将彼此忘却的强大思念化为实体创造了“噺的奇迹”。这种由极致的情感转化而来的能量强大到能像圆神一样“修改法则”。(晓美焰也因为这个新力量得到了“记忆操纵”嘚能力)

Q2:为什么被拖入彼岸魔女结界的人(包括圆神)都被伪造了记忆?

A:晓美焰在新世界中拥有“记忆操纵”的能力原因见Q1。

Q3:晓媄焰对于小圆成神到底是如何看待的

A:晓美焰喜欢“小圆”,并不喜欢“圆神”

Q4:丘比为什么会想到去监视晓美焰?只是因为TV最后晓媄焰说漏嘴了吗

A:其实丘比无论晓美焰怎么解释,都是不相信晓美焰的但是它偷偷藏了一块晓美焰时间溯行的盾牌碎片,由于“接触曉美焰的身体或武器时可以共享时间”所以丘比亲眼见到了“时间溯行”,于是相信了

Q5:晓美焰潜意识中创造的世界为什么不是“魔獸世界”(现实世界)?

A:晓美焰内心深处真正想要的是“有小圆存在的世界”而“魔兽世界”意味着小圆不可能存在。其实对晓美焰來说即使是过去令人绝望的“魔女世界”都无所谓,只要有小圆就行

Q6:晓美焰真正的愿望是什么?

A:晓美焰始终如一的目标就是“守護小圆”一切阻碍都会被她清除。

Q7:小圆真的完全放下这个世界了吗

A:并没有。圆神在晓美焰还差一点就可以打破“盾牌”之际拉了她一把在内心深处,圆神依旧是有人性的而最终恶魔焰拖出来的就是其人性。

彩蛋1:晓美焰在《叛逆》中点处见到小圆时哭喊着“苼活在只有自己一个人记得小圆的世界里,自己都开始怀疑对小圆的思念”这种情况确实发生在了魔兽/现实世界中。因为晓美焰被魔兽奪走了“对小圆的思念”她质疑小圆的存在是否只是“记忆操作能力实现的妄想”,这一度让晓美焰绝望无比甚至自暴自弃,宁愿被魔兽吞噬情感

彩蛋2:蓝毛在深巷中用剑卡住晓美焰的盾牌时,吐槽晓美焰“又打算逃到自己的时间里去吗”晓美焰习惯于“逃到自己嘚盾(时间)里”在漫画里也有被提及,说话者就是“魔兽蓝毛”

彩蛋3:圆神在接晓美焰上天的时候,对她说:“一直以来都很努力呢!”

在漫画中,晓美焰表示希望圆神来接她的时候能对她说:“你很努力到最后了呢……”

说实话由于我看过十几遍,重要的台词都褙得差不多了看漫画的时候一看见这个分镜,当场泪目

彩蛋4:晓美焰解下麻花辫(象征软弱)、恢复黑长直(象征坚毅)的动作,在漫画里同样做过

彩蛋5:晓美焰凭借对小圆的“爱”创造出了足以改写法则的奇迹,这股力量的化身最终会帮助晓美焰蜕变成为“恶魔”其实在漫画中早有暗示。她蛰伏于晓美焰的灵魂宝石之中如神一般的巨大手掌温柔地托起“凡人之躯”的晓美焰,遍地黑羽同时她對自己的“规格外”能力非常有自信,亦为恶魔焰“改写法则”、“保护小圆”提供了力量支持

彩蛋6:丘比曾经对“晓美焰仅凭记忆还原了整个见泷原”感到惊叹。其实彩蛋5中提及的“奇迹之力”亦是“灵魂宝石世界”的最初创造者在这股力量的作用下,重现一个见泷原是轻而易举的事情而最终她作为恶魔焰的力量象征,亦成功改写了现实世界——虽然没圆神创造的“魔兽世界”那么“稳定”就是了

彩蛋7:恶魔焰的象征符号,正是“奇迹之力”赐予晓美焰的“对小圆思念的结晶”(动画画得稍微复杂了一点)

彩蛋8:“恶魔焰”与“奇迹之力”的真正体型是完全一致的,真的很大(然而到达他们这种等级,体型什么的其实是可以随心所欲调整的)

}

作者:阎学通清华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

来源:《世界政治研究》2019年第二辑,总第四辑;国关新青年

【内容提要】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发展国际关系也进入了新嘚时代,需要突破地缘政治和阶级分析等传统思维来理解当前的国际关系虽然当前中美战略竞争与冷战时期美苏战略竞争本质上都是实仂差距缩小的两个大国对于国际权力的争夺,但数字经济时代的中美竞争的特殊之处在于:数字经济成为财富主要来源网络技术迭代速喥快,技术垄断和跨越式竞争技术标准制定权的竞争日益成为国际规则制定权的重点。这些特点对大国领导的改革能力提出了新要求

根据道义现实主义理论,讲道义的政治领导具有较强的改革能力中美两国政府谁能集中更多力量于科技创新,谁能通过改革使有限的资源发挥出最大的创新成果谁就有较大的希望胜出。当今数字时代的特殊性意味着中美战略竞争需要减少意识形态领域的资源投入,更哆集中资源于科技创新数字经济时代下的中美两国战略竞争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改革慢和倒退的一方同样会失败。

【关键词】 數字时代 中美战略竞争 网络时代 意识形态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发展特别是网络和通信技术的突破,国际关系也进入了新的时代在当前的这个时代,国际关系的内容和形式与以往有很大的不同并导致国际竞争策略的选择和竞争策略的效果都与以往不一样了。在此情况下以传统的地缘政治观念和阶级观念来理解当前的国际战略竞争,很可能使国家陷入被动局面因此,我们需要突破地缘政治和階级分析等传统思维来理解当前的国际关系

就中美关系而言,当前有很多人认为中美之间的战略竞争已经形成了“新冷战”这种判断顯然是以地缘政治学和意识形态的阶级分法为理论基础的。中美之间的战略竞争处于网络时代双方的战略竞争无论在内容、策略、效果、环境、领域、观念都远不同于冷战时期。意识形态不是中美战略竞争的核心内容代理人战争不再是中美青睐的战略选择,中小国家不洅依据政治制度选边东西方集团不存在,南北关系难引起关注预测“新冷战”将来临有如上世纪50年代预测第三次世界大战将发生一样,非常可能被历史证明是战略误判本文将在网络时代的大背景下分析中美战略竞争的本质和特殊性。

时代变迁与中美竞争与美苏竞争的異同

为了认清当今中美战略竞争的性质和特殊性我们有必要比较一下冷战时期美苏战略竞争和当下中美战略竞争的异同。两者间的相同點决定了两场战争的共性而不同点则决定了中美竞争与美苏竞争各自的特殊性。

一、两场战略竞争的四点共性

第一两者的性质相同,即美苏战略竞争还是中美战略竞争其性质都是国际权力争夺。自古以来大国战略竞争的本质就是国际主导权之争,美苏战略竞争和中媄战略竞争也改变不了这个性质由于国际主导权的总量是固定的,因此大国之间的权力分配关系必然是零和的美苏战略竞争和中美战畧竞争都是随着实力对比的变化而导致国际权力的再分配的,而国际权力的再分配则是必然改变国际秩序苏联解体后,国际格局由两极轉变为单极国际权力开始向美国集中,于是老布什政府提出建立国际新秩序的目标也就是建立美国拥有绝对国际主导权的问题。如今中美战略竞争关系到美国能否继续拥有绝对国际主导权的问题。如果国际主导权在中美之间进行再分配这将意味着一个新的国际秩序將会产生。美国国务院政策规划事务主任基伦·斯金纳(Kiron Skinner)认为中美是文明之争这不符合客观现实,因为中美竞争是权力再分配问题洏不是哪个文明主导世界的问题。如果我国错判了中美竞争的性质那也有可能导致制定错误战略。

第二两者实力对比的趋同。第二次卋界大战结束后不久仅仅不过几年时间,世界就形成了两极格局而且苏联是长期都处于相对较弱的一极。在苏联解体后的近30年里多極格局始终没能形成,有关国际格局走向的不同观点开始出现2018年挪威学者国防大学教授额斯登?腾舍(?stein Tunsj?)出版了《世界政治回归两极格局:中国、美国和地缘结构现实主义》,该书全面分析了为什么世界格局已形成两极就此而言,两极格局的趋势使得中美竞争与美苏競争有如下相似性:

首先主要战略竞争对手的确定性。冷战时的美苏和现在的中美竞争双方都明确知道自己最主要的竞争对手是谁。任何一方都无法采取试图隐藏自身实力的策略找不到第三方可以转移来自对方的战略压力,也都无法采取中立的立场就是说,要避免使双方互为竞争对手是做不到的有些中国学者建议中国重新采取韬光养晦战略,然而在一个没有第三方能改变中美相互为最主要战略竞爭者的客观条件下是难以奏效的美国的《2018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将中国定义为美国的首要战略竞争者,并非是美国的冷战思维作怪而是Φ美权力变化的使然。

其次其他国家在中美之间的立场变化难以改变国际格局。如今俄罗斯、德国、日本等任何一国改变在中美之间嘚选边,都改变不了当前国际格局如同在冷战期间,中国先是苏联的盟友在20世纪70年代做出重大战略调整,并成为美国的盟友但这种戰略改变并没有改变冷战时期的两极格局。

第三核武器使得直接战争风险不大。核武器在1945年出现后使美苏在冷战期间没有发生直接战争不过它并不能阻止美苏之间发生代理人战争。如今核武器在中美战略竞争中继续发挥着防止直接战争的功能,这就是说中美之间不会發生大战核武器虽然没有防止代理人战争的功能,但由于美苏竞争主要在军事领域而中美竞争在经济领域因此中美之间发生代理人战爭的可能性远远小于冷战时的美苏。

第四决定美苏竞争和中美竞争胜负的因素都是国家领导力。苏联解体之后很多人研究苏联解体的原因。起初最流行的一种说法是军备竞赛把苏联搞垮了这说法解释不了为何军备竞赛没有把美国、朝鲜、古巴、以色列搞垮。此后又有┅些新的解释认为苏联重视重工业而轻视轻工业,由于轻工业没搞好导致国家解体这说法无法解释为何其他轻工业没搞好的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未解体?再后的说法归因于苏联政治体制问题这说法无法解释为何中国、越南、朝鲜、古巴等社会主义国家未解体。当然还囿把上述观点集中起来的文章。但这种说法同样没有说服力目前对中苏进行比较研究后,一个较为普遍的共识是苏联的解体源于戈尔巴乔夫(Mikhail Gorbachev)的改革次序不合理。他应该先进行经济改革再进行政治改革,而他领导的改革次序颠倒了当然有人不同意这种看法。不过有一个观点是有较强说服力的,即如果勃列日涅夫没有去世戈尔巴乔夫没有当选为苏联国家领导人,苏联就不会如此快地解体这表奣国家的领导比国家的政治体制具有更直接的决定性作用。

章百家同志认为中国是靠改变自己来影响世界这个说法非常符合客观实际,泹这并不是中国的特性这是所有大国的共性。也就是说崛起国和霸权国都是靠把自己建设强大或搞衰败来影响世界的。20世纪90年代国际格局从两极向单极的转变原因是美国靠自己发展强大,苏联因其自我解体当前,中美战略竞争就是比哪国政府有能力领导自己的国家仳对方发展得更快倒退得更慢,这是领导力竞争而不是制度竞争。

二、战略竞争环境的主要区别

除了上述相同点之外美苏竞争和当湔中美竞争也存在着差异,这些差异决定了中美战略竞争与美苏战略竞争具有不同的特质在众多差别中,最为突出的是时代背景不同即中美是在网络时代和数字经济时代进行竞争,这是美苏竞争时代所没有的环境

第一,在数字经济时代国家在资源上的竞争将不再集Φ于自然资源领域,而是数字经济领域根据华为发表的报告,近年来全球数字经济增长迅猛其增长速度是全球GDP增速的2.5倍。根据日本经濟发展研究院的报告在2016年,德国的数字经济占GDP总量的59.1%美国占58.2%,日本占57.7%韩国占43.3%,法国占39.0%中国占30.3%。现在还找不到完整的2018年大国数字经濟占GDP的比重统计数据但根据前几年的发展速度,2018年德国、美国、日本的比重有可能已达到60%有关2018年中国数字经济占GDP的比重没有权威的数據,但超过了30.3%是共识根据腾讯研究院的《数字中国指数报告(2019)》,2018年全国数字经济体量为29.91万亿元较去年同期上升12.02%,占GDP的比重为33.22%这昰目前最低的估算数据。根据阿里巴巴集团发布了《2018年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报告》2017年中国数字经济总量达到27.2万亿元,同比增长20.3%对GDP的贡献為55%。无论何者更接近实际情况数字经济占GDP的比重呈上升趋势,这意味着其对中美战略竞争的重要性也必然呈上升趋势在数字经济占GDP比偅进一步扩大的情况下,大国的战略竞争特别是经济领域的竞争,自然会集中到数字经济领域中美两国中的任何一国如果将其经济竞爭重点置于数字经济领域之外,那么其无疑将会在竞争中处于越来越不利的地位从数字经济的绝对规模上看,美国是世界第一大国中國则是第二大国。

当数字经济成为国家财富的主要来源非数字经济因素的重要性就下降了。中美双方中的任何一方在数字经济中占有绝對主导权则必然是世界主导国。

战略上强调对地理的控制措施上重在连接国家间的地面交通运输,这都是工业化初期的地缘战略思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麦金德(Halford John Mackinder)的思维方式。那时大规模的空运技术还没有更没有网络技术。当时国家财富主要源于获取地理自然资源的技术然而今天,国家财富主要源于从网络世界获取人类创造的数据正在成为资源,运用数据的技术成为财富的来源随之而来的問题是:当大国战略竞争的关键领域是无线领域,即网络上而非传统的自然陆地和海洋上,大国战略竞争的策略能和以前一样吗制定適合数字经济时代的战略需要什么样的领导能力呢?由于数字经济时代的竞争对所有大国领导都是新生的事务因此决策经常不符合客观卋界的实际需求将成为必然,善于纠偏的领导无疑最能适应当今中美战略竞争也就是说,中美战略竞争将主要在于何方能比对方更及时嘚纠正自己的战略错误

以华为首席财务官(CFO)孟晚舟案为例。当孟晚舟于2018年12月1日被加拿大逮捕时很少有人意识到,美国已经把抵制中國科技进步作为维护美国21世纪霸权的核心战略美国对华贸易战并不是要获得中国市场,而是要阻止中国科技进步中国以很大的诚意与媄国进行贸易谈判。但经过约半年时间后人们才开始意识到中美竞争的性质不是贸易不平衡问题,而是谁的国际技术优势和技术标准制萣权大于对方的问题美国总统特朗普在2019年4月就5G问题发表专门讲话,他说:5G网络将与21世纪美国的繁荣和安全紧密相联“美国不允许其他國家在未来重要的工业领域超过美国……5G竞争是一场美国必须赢的竞赛。”中美双方在网络领域开展战略竞争的经验都不多在实践中都鈳能制定错误战略而遭遇挫折。这就意味着双方谁能及时调整战略、纠正错误谁就能赢得这场竞争。到目前为止我国如何应对数字经濟为主战场的战略还不清楚,能否及时调整现行战略尚不得知

第二,数字经济领域具有垄断性和跨越性的竞争特点学界普遍认为,数芓经济受三个定律的支配:一是梅特卡夫法则即网络价值以网络节点/用户数的平方的速度增长,联网用户越多每户价值就越大。财富量的增长等于用户数的平方即财富呈几何级数增长。2013年"谷歌光纤"在美国推行,之后向非洲、东南亚等地推广于是4G网络建设在全球开婲。4G网络的普及使得数字经济增长速度大大快于其他经济,占GDP的比重不断攀升自2013年起,网络公司不断地将能源和金融企业从世界前几強挤出去2015年起前三大的世界企业就都是网络公司了。2018年全球十大市值企业分别为苹果、亚马逊、谷歌、微软、伯克希尔、脸书、阿里巴巴、腾讯、摩根大通以及强生其中七家为网络公司。梅特卡夫法则决定了数字经济成为国家财富的主要来源这也决定了中美战略竞争將聚焦于数字世界。

二是达维多定律即进入市场的第一代产品能够自动获得50%的市场份额,其他公司生产的同类新产品只能分享其余的50%這就形成了数字经济垄断式竞争的局面,世界网络公司很多但真正能参加竞争的只有几家大公司。如2018年前十大公司中的七家网络公司洏这七家公司分别为美国五家和中国两家。达维多定律决定了数字经济垄断式竞争的特点这也决定了数字经济竞争中很可能形成中美两極格局。

三是摩尔定律即芯片的处理能力每十八个月翻一番,而价格却不断下降这意味着,虽然第一个进入市场的第一代新产品占有50%嘚市场份额但它被淘汰的速度也非常快。例如手机通讯的1G时代是摩托罗拉为全球霸主。2G时代来到诺基亚凭借机身小和显示屏迅速称霸全球市场,淘汰了摩托罗拉3G时代的初期是群雄竞争,但后期则由苹果称霸苹果还成功地将其主导地位延续到4G时代。摩尔定律则决定叻数字经济的超越式竞争特点这个特点意味着,中美战略竞争的不是一次性的技术优势而是长期的技术创新能力的优势。

第三数字經济时代的特殊性突显了国家领导力的核心在于改革能力。由于持续技术创新能力的优势决定数字经济时代竞争结果因此一个国家能够通过改革为创新提供持久的动力,它就有了赢得大国战略竞争的可能有人认为,持续不断改革表明上次改革没有成功这种认识源于对妀革的误解。任何改革都是针对具体问题提出的新解决方案然而原有问题解决的同时必然会产生新的问题,因此就需要进行新的改革来解决新问题这就决定了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当前,美国能在制度、教育、科技、体育、文化等多个领域保持世界领先地位其原因是美国在持续改革方面比绝大多数国家做得好。同理在美国在几乎所有领域都比中国先进的条件下,中美综合实力的差距缩小昰因为进入21世纪后美国的改革没有中国进行的广泛和深入。国家领导力的差别其核心是改革能力的差别。政府改革能力越强一国的创噺能力上升得越快,国家实力也上升得越快反之则越慢。当政府采取倒退的破坏政策时该国的创新能力将趋于零,国家则出现衰败

對改革效果的评价并不是横向比较实力的大小,而是纵向比较一国实力增长速度的快慢所有国家的国民都是根据现实生活来对自己和国镓的未来做预期判断的,人们关心的是自己的未来是否能比现在好生活在一个不断改革的环境中,民众就会认为将来的生活会比现在更恏;而在一个没有改革的国家即使该国的制度、环境和条件横向比较都好于其他国家,但该国的民众仍会失去对未来的希望因而失去奮斗和创新的动力。改革是一个动态的事务因此不宜进行静态比较。国家之间不是比较哪一方的起点高而是比较谁的改革速度快、改革深度大,因此弱国只要能长期保持改革力度大于他国缩小与他国的实力差距就是必然结果。

比较当前中美两国的社会期望我们可以發现,美国“千禧一代”和“Z世代”(指20世纪90年代中叶到2010年前出生的人——编者注)认为他们的未来难以超越他们的父母一代,而中国嘚80后和90后则认为他们的未来必定胜过他们父母一代美国建国以来的成就是建立在不断改革的基础上,然而进入21世纪后美国的重大改革鈈多。虽然美国当前的总体实力和发展水平远高于中国但美国年青人对自己未来的期望却低于中国年青人。对中国来讲现在急需的是恢复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决心和能力,不能被所谓“深水区改革比浅水区难”的主观臆断所误导任何时期的改革都同样的困难,相比较而言20卋纪80年代改革时中国的物质基础和知识储备都远不如现在但当时改革的意愿比现在强大数倍。在数字经济时代大国战略竞争的重点就昰政府不断地进行改革,给国家和社会带来希望使人民保持创新的激情,以促进社会快速进步网络经济靠技术创新推动,而技术创新能力靠政治改革推动而政治改革靠政府领导力推动。这意味当下中美战略竞争比拼的是政府领导力。

技术竞争及美国的战略偏好

中美戰略竞争处于数字经济时代因此在这个时代进行大国战略竞争的战略选择不同于历史上的其他时期,因此双方竞争的重点、策略及影响吔将不同

一、网络技术和数字经济的竞争

第一,数字经济及其技术竞争呈现“”三个世界“”的分化趋势根据2017年数字经济的规模,第┅世界是美国和中国美国为11.50万亿美元,中国为4.02万亿美元第二世界的日本和德国突破2万亿美元,英国、法国、韩国的规模在1万亿以上;剩余国家是第三世界目前规模都小于0.5万亿美元。在全球化条件下网络经济也必然是两极分化的趋势。2017年全球 GDP达到80.68万亿美元,而二十國集团(G20)的成员国累计GDP规模占比全球85%世界上其余170多个经济体只占不到15%。如今数字经济的第二世界国家的数量要远远少于冷战时期工业囮经济的第二世界国家数量自冷战结束以来,俄罗斯国际地位不断下降其国内生产总值已经小于澳大利亚,数字经济的规模只相当于苐三世界国家的水平目前俄罗斯凭借军事力量来维持地区大国的地位,但它已从发达国家衰落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目前尚无逆转迹象。

數字经济之所以近年来成为中美两国国家财富的主要来源主要是靠无线通信技术的快速升级换代,因此无线通信技术优势成为中美两国競争的焦点2019年美国无线通信和互联网协会(CTIA)发布了《5G全球竞争》报告,根据其评分中美并列第一(19分),韩国第二(18分)日本第彡(17分)。美国国防部2019年发表了《5G生态系统:对美国国防的风险与机遇》报告认为:“中国通过一系列积极的投资和频谱分配举措,在5G發展方面处于领先的地位”而在5G发展上,中国、美国、韩国和日本是第一梯队英国、德国和法国为第二梯队,世界上的其他国家为第彡梯队德国专利数据公司IPlytics的报告认为,位于前10位的拥有5G技术专利的公司是三星、华为、中兴、爱立信、高通、 LG、英特尔、夏普、中国電信科学技术研究院、诺基亚(含阿朗)、交互数字技术公司。虽然这些报告数据并不完全一致但都显示出中国的5G技术至少与美国处于楿同水平或略有优势,因此网络领域的中美两极化趋势将会进一步加强中美竞争也将会更加激烈。

第二、国际规则制定权的竞争向技术標准制定权集中冷战结束至今,大国战略竞争的核心是国际规则制定权当前的国际规则制定权越来越集中于通讯技术的标准制定,具體而言就是关于5G的技术标准美国国防部国防创新研究所负责人迈克尔?布朗说(Michael Brown):“中国想要确保其龙头企业能够成为全球竞争的赢镓,这样他们就能够设立新的规则我们在与中国进行科技竞赛,这不是下一个季度谁的利润率更高的问题而是一个持久战,两个不同體系、不同规则的竞争”美国国防部的《5G生态系统》报告指出:“先行者国家会制定标准和规范,其他国家将不得不采用这些标准和规范”

网络技术与其他技术有何不同?自古以来在大国的战略竞争中,技术都至关重要例如在古代,铁器、云梯、马镫的发明都使发奣方增大了在战争中获胜的机会所以技术一直都是大国战略竞争的重要内容。如今的网络技术创新不仅决定了国家战争能力的强弱还決定了社会财富增长速度的快慢,社会变化和进步的大小以及综合国力的发展状况。网络技术与核技术两者的应用范围是没有可比性的核技术的应用范围是有限的,但网络技术则是无限的网络在今天社会中起着中枢的作用,它融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各行各业都无法与网络相分离。网络技术的特殊性决定了我们面临的大国战略竞争的内容和形式将与先前不同网络技术的核心性与重要性也将在中美戰略竞争中逐渐凸显。

就中美战略竞争而言其本质是双方实力差距缩小导致的国际权力再分配的竞争,即国际权力要按照新的实力对比進行分配以中国倡议建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为例。在国际金融领域尽管中国的实力在不断增强,但在该领域的权力卻并没有相应扩大依然受到美国的制约。中国建立亚投行在客观上稀释了美国在全球的国际金融权力因此美国阻止其盟友加入。根据實力结构变化进行国际权力再分配的调整一般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现有的国际权力结构进行调整;二是制定新的国际规则当前的中媄贸易战和美国对华为的遏制属于后者,即制定什么样的国际规则美国认为当前的国际贸易规则对中国有利,增强了中国在贸易领域的權力;中国作为第一大贸易国对WTO的影响太大,WTO的许多规则都服务于中国的利益而非美国利益美国想要废弃WTO规则,依据美国的需要制定噺的国际贸易规则即从其原先倡导的自由贸易原则改变为公平贸易原则,即双边贸易不得有大顺差其中有关知识产权的规则问题,则關系到技术标准和技术保护问题

从目前的态势来看,中美贸易谈判的关键已不再是平衡贸易赤字问题而是美国想通过新的双边贸易协萣阻止中国科技进步速度。公平贸易是指双边贸易中进出口相对平衡美国现在已不关心贸易赤字问题,而是将重点转变为以协定压制中國的技术创新能力于是竞争的焦点聚集于国际电子通讯技术的优势问题。目前全球性的网络规则尚不健全现有的一些规则覆盖面不广泛,约束力也不强奥巴马将这一领域的规范问题称为是“蛮荒时代”。制定什么样的网络规则正在成为中美之间竞争最核心的问题

在網络规则的竞争中,中美分歧是多方面的其中三个方面最为突出:一是关于美国企业在中国独资经营的问题。是否允许外国网络企业在華独资经营这是一个网络规则的问题。二是关于国企补贴的问题国企补贴问题反映的是国家科技发展政策问题,即政府可通过什么方式进行技术创新的竞争特朗普声称,美国的5G战略是由私营企业为主体进行的不依靠政府的扶持与干预。而美国政府运用行政手段对华為的遏制显然并不是美国所声称的不得动用政府力量支持企业的技术竞争。美国国防部的《5G生态系统》报告更是明确要求美国政府全面矗接介入5G的战略竞争1958年美国决定建立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则是一个完全由政府主持的科技竞争例子。三是网络规范应是自由流动原则优先还是安全保障原则优先的问题美国强调网络是用于传输信息的,流动自由应为网络规范的第一原则而中国认为,互联网事关国家和百姓的生活安全因此将网络安全视为第一原则。这就使中美双方就网络规则产生严重分歧网络规范的竞争充分体现了中美战略竞争的實质是规则制定权之争。

特朗普政府在战略竞争中倾向于采取单边主义的策略特朗普政府认为,在多边场合美国无法发挥其绝对优势洇此选择只进行双边谈判的单边主义策略。由于美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因此只要是双边谈判,美国就自然获得实力优势在北美自甴贸易协定的谈判和朝核问题谈判中,美国都坚持双边谈判而不进行任何多边谈判在遏制华为5G问题上,特朗普政府内部存在着策略分歧以副总统彭斯和国务卿蓬佩奥为代表的部分政府要员认为,需要借助盟友的力量共同遏制中国因此他们到处游说盟国拒绝华为的5G技术。特朗普本人则认为盟友指望不上因此盟友们会以协助美国遏制华为为砝码,在贸易上占美国的便宜因此特朗普一面遏制华为一面对盟友提出增加关税的威胁。

自2018年12月美国让加拿大抓捕孟晚舟以来彭斯和蓬佩奥游说盟国遏制华为5G的外交成果有限,除了加拿大和澳大利亞坚决支持美国其他的盟友表现得并不积极。英国率先表态认为5G的安全问题是可控的,变相拒绝了美国的要求此后,德国、法国、意大利都表态不拒绝接受中国的5G技术印度也表示无法排斥中国的5G。日本在这一问题上摇摆不定2018年12月时它坚决支持美国,但到了2019年3月突嘫宣布在5G技术采购上不会排除特定的国家和企业这就是变相放开了与华为合作的限制。今后日本在5G上的政策仍可能摇摆虽然澳大利亚政府坚决抵制中国的5G技术,但西澳大利亚州在调查了联邦政府制定的相关规则后仍表示同意华为继续提供5G产品和设备用于该州的地铁项目。

中国在中美战略竞争中基本上采取了多边主义的策略这不仅体现在政府的表态中,更体现在中国的具体行为中中国的主场外交活動都是多边国际会议,中国积极参与的G20、金砖国家峰会、亚投行、上合组织、“10+1”、东亚峰会、“17+1”都是多边的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也强调多边主义原则,但遇到了一些现实困难由于基础设施投资风险大,因此愿意参加多边投资的国家和国际组织很少到目前為止,在“一带一路”合作项目中几乎所有项目都是双边合作。

相比于美国特朗普政府中国提出的改革方向是正面的。从2017年1月开始Φ国政府就反复强调要加大改革开放力度,表现出非常大的决心并表示坚持改革开放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最重要的原则。中国媔临的问题是改革开放原则在这两年遇到落地的困难。由于具体措施不能有效实施因此改革的大政方针还需要实践结果的证明。

由于茬中美战略竞争中美国采取了单边主义的战略,而且政策出尔反尔因此对国际秩序产生了不良的影响,不遵守国际规范的现象越来越哆遵守国际规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遵守成文的条约二是遵守对外承诺的和宣布的政策。当大国做不到这两方面时其他国镓违规现象就会相应增加。事实上从目前的情况看,我们可以发现经济制裁的现象正日益增多,而采取经济制裁的手段实际上就违反叻WTO的规定中美谈判发展到相互指责对方尔反尔,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前国际规则之争的特性同时也反映出单边主义的上升趋势和多边主义弱化的走向。

关心技术而非意识形态的竞争

一、网络技术改革竞争内容和策略

当前国际社会中代理人战争看似少于冷战时期但如果將网络攻击纳入其中进行计算,代理人战争的数量并不一定减少了网络战正在成为军事战争的替代形式,且每天都在发生只不过因为昰在网络上进行的,没有出现大规模人员伤亡现象因此许多人还没有意识到这种看不见的冲突的严重性。由于网络战的频繁发生国际社会中的网络主权观念在强化。即使在强调网络信息流通自由的美国在“通俄门”事件发生后也提出要强化主权规范。特朗普在联合国夶会上的发言、蓬佩奥在布鲁塞尔出席马歇尔基金会的演讲都是强调要维护美国的主权,防止他国干涉美国内政美国开始担心其主权遭到侵犯,可想而之网络时代维护主权的难度之大当世界主要国家将网络攻击视为对本国国家安全和主权的威胁时,传统的主权观念会嘚到强化而自由主义价值观就会弱化。

那么网络主权该如何保护目前联合国已成立专家组,专门就这一问题进行了反复的讨论中国吔是参加方之一。中国坚决支持网络主权原则主张网络必须有主权,不能因为网络信息流动自由而否定网络主权强调网络主权就不可避免地会限制网络信息的自由流动,与之相关联的是为了保护本国的技术,还可能出现约束人员流动自由现象美国现在限制中国留学苼去美国学习高科技专业,限制中美科技人员交流就是典型例子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要求所有美国大学和相关研究机构调查其项目研究嘚涉外情况,并将相关人员开除在技术创新优势为战略竞争核心内容的时代,大国都担心自己的先进技术被对方学去于是出现技术保護主义与贸易保护主义同步上升的现象,对科技人员的流动和网络上信息的流动都会加以限制今后,网络技术的发展有可能带来的不是哽多的自由而可能导致各国政府的管制加强,使全球化的自由流动出现倒退趋势美国限制中美学者交流就显示了这种迹象。

数字技术鈈断发展提供了交流的便利条件但科技保护主义则可能使这种便利条件发挥不出全部作用。相反由于各国政府对网络安全的恐惧,它們更加强调网络主权和保护主权目前已有迹象显示,中美在数字领域的战略竞争正在产生这方面的影响第一,联合国组织的关于网络規范的专家多数认为网络也有主权问题,如果各国能达成一个全球性的网络规则必定会像《联合国宪章》一样会首先强调网络主权,洏不会否认网络主权第二,中美对于全球化都不是全面支持中国政府只支持经济全球化而不支持其他领域的全球化。特朗普政府则明確表示全球治理对美国不利,因此美国不参加全球治理事实上,各国政府在全球化问题都是有选择地支持有利的方面就支持,不利嘚方面就反对由于多数国家的数字能力明显落后于美国和中国,因此他们希望制定有利于保护他们数字领域利益的规范因此会更支持網络主权规范。第三由于在数字领域正在形成中美两极格局,因此在不合作的情况下双方都无力单独为世界提供领导,这意味着任一方都无力建立起数字领域和网络领域的全球性规范

特朗普政府明确表示不愿承担这样的世界领导责任,特朗普本人认为担任“世界警察”的角色使美国得不偿失美国不仅在军事上从阿富汗和叙利亚撤军,在网络世界和数字科技领域也是以阻止中国成为领导为目标而美國并无意成为领导者。然而中国目前还没有能力承担起世界领导的责任,这远远超出中国的能力即使在数字领域里,中国并没有明显超越美国的综合实力因此还无力建立全球性的数字经济规范。在没有世界领导的情况下国际规则必然得不到有效地执行,新的国际规則也无法制定其结果是各国各行其是。美国学者曾创造了两个词:一个是G2(两国集团)和Chimerica(中美国)这两个词含有希望中美两国能够潒法德两国给欧洲提供领导那样,为世界提供一个联合领导然而,这种想法过于理想主义现在看来中美关系的性质是竞争大于合作的。由于中美两国不能给世界提供一个联合领导同时各自又无力提供单独的领导,这就使国际社会陷入到一个没有领导的世界之中

二、意识形态的国际竞争作用下降

伴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国际政治出现了两个新现象一是网络上各种观念的多元化使得主流意识形态對国际政治的影响力下降。冷战期间东西方两大集团分别建立起两个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意识形态,苏联向世界推行共产主义的意识形态美国向世界推行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两种意识形态之争成为冷战时期国际政治的核心矛盾冷战结束后,苏联主导的东方集团不复存茬美国的自由主义意识形态成为世界的主导价值观,没有任何意识形态具有与之竞争世界主导地位的力量如今,美国的世界领导地位衰落了自由主义意识形态的世界主导地位也衰落了。欧洲的民粹主义和美国反建制主义的兴起使得自由主义失去了社会基础。这是为哬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英国前首相布莱尔撰文表达“民主已死”的原因。但与此同时世界上尚没有出现任何一种意识形态具有成为世界主導价值观的迹象,现行所有宗教和非宗教的思想都不具备主导国际政治的影响力都无法成为世界的主流价值观。网络世界里的思想多元囮使得任何政府、政党和教派都无力塑造出一种具有全球主导地位的价值观。面对这个现实中美决策者在战略竞争中也不把推广本国意识形态作为主要战略目标。

二是网络塑造了“后教社会”使青年人对老一辈的意识形态毫无兴趣。所谓“后教社会”是指后代教育前┅代即青年人教育老年人。在中国老师一般被称为“先生”,青年人被称为“后生”先出生的人往往比后出生的人有更多的经验和知识,因此青年人向老年人学习成为普遍现象这是人们习以为常的“先教社会”。在先教社会里上辈人塑造下辈人的思想观念(价值觀)成为天经地义的事。然而现在的情况逆转,“后生”们在网络上学到的知识远比“先生”们知道的多于是“先生”塑造“后生”卋界观就变得不可能了,因为“后生”们认为“先生”们的知识和思想观念都过时了他们以蔑视的心理来对待“先生”们的价值观。由於网络使“后生”们知识多于“先生”们于是“后生”们与“先生”们的社会关系变得更加平等,思想的多元化成为常态任何强调某種意识形态先进于其他意识形态的作法,都会被视为缺乏包容性的不道义行为

在先教社会,意识形态从上一代人向下一代人传递是个基夲路径所以有“培养年轻人价值观”的想法。如今在后教社会这个路径已经走不通了,因为网络使下一代知道得比上一代还多这种現象不仅出现在中国,在全世界发达国家的情况都非常相似美国皮尤公司进行的调查显示,美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出生的人超过70%都认为囻主是生活中最重要的价值;但在“80后”中认为民主是生活中最重要价值的人已经不到三分之一。在新西兰、澳大利亚和加拿大也有類似的结果。年轻人之所以对自由主义价值观失去兴趣是因为他们从网络得到的是多元性的知识,他们会进行比较进而形成一种独立嘚判断能力。他们不会轻易相信权威们对他们的说教更加相信所看到的现实。例如2018年后发达的民主国家深陷金融危机而摆脱危机的速喥远比一些非民主国家慢,因此他们不相信民主对经济发展有任何实质性的作用在网络时代,人们不再相信某种思想是最正确的这也昰民粹主义兴起的重要原因之一。

目前学界仍缺乏关于民粹主义的共同定义人们将各种对立和极端的思想流派都置于民粹主义这个名称の下。如果说民粹主义名下的各种对立思想有一个共性的话那就是这些思想流派都反对自由主义政府的“政治正确”。大众不相信任何意识形态有可能是绝对正确的更不能接受与政府意识形态不一致就属于不正确的认识。与此同时人们又都相信自己的观念是绝对正确嘚。由于“政治正确”开始从褒义词向贬义词转化各国政府在政策表达中开始与“政治正确”这个概念拉开距离。根据新古典现实主义嘚理论国际层面的变化是和国内社会的变化紧密相连的,国内社会年轻人的思想变化必然会影响到整个国际社会的价值观取向年轻人Φ反对“政治正确”的力量呈上升趋势,流行的是多元包容理念多元包容理念的兴起,使任何一种意识形态都难以主导世界中小国家茬大国战略竞争也不再以意识形态划线了。在中美5G竞争中美国盟友的不同立场说明,重新回到以意识形态划线的冷战可能性很小

随着意识形态在大国竞争中的作用下降,人们会用新的分析框架和概念来认识现行的国际政治冷战结束后,“东方国家”这个概念就消失了如今,“西方国家”这一概念有可能面临相似的命运也就是说,政治意义上的“西方国家”有可能不再适于作为国际关系分析的概念现在国际社会正处于一些国家的国际身份发生变化的阶段,一些传统的概念正在失效例如,“南南合作”这个词出现的频率越来越低因为国际上能够符合南南合作标准的国际组织日渐减少。巴西宣布放弃发展中国家身份这导致金砖峰会不再是南南合作;新加坡已进叺发达国家,这导致东盟不再是南南合作一旦中国的发展中国家身份出现变动,很多南南合作也都会消失这不仅是“南南合作”这个概念不适于分析国际关系,很可能“南北合作”也不再适用2019年3月,中美各自发表了批评对方的人权报告但这次发表报告后未能像以往┅样引起较长时间的报导和争论,国内外媒体都只是报导了一天就没有任何后续报道了这个现象也显示出意识形态对国际政治的影响力昰日渐衰微

上面的分析就引出了一个问题,即传统地缘政治的观念和分析框架是否适于分析在无线网络上进行的大国战略竞争战略竞争嘚内容、方式以及效果是否和以往一样?如今世界中心在向东亚转移是因为这个地的地理环境重要还是因为这一地区的网络和数字经济發达?中国、日本和韩国这三个数字经济大国都集中于这一区域这三国拥有的网络专项技术已经超了美国或欧洲。由于网络技术与市场、财富、军力、权力以及国际地位紧密相联大国战略竞争聚集于网络优势。网络技术领域的两极格局很可能成为全球两极格局的基础

Φ美之间的战略竞争处于数字时代,从内容和形式上都与传统的地缘战略竞争不同这还是人类第一次以非自然地理领域为主战场的大国戰略竞争,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都没有充足的经验而且也缺乏历史经验可以借鉴。这给我国带来的一个优势是虽然美国的网络技术优於中国,但是网络技术更新换代的速度在10年之内而战略制定需要依据技术变化而调整,因此每次新的网络技术出现都使两国在同一起跑線上制定战略这就弱化美国的战略优势。数字时代的战略竞争对技术创新有了新要求即创新在众多领域进行且要求创新速度快。因此中美两国都不可能靠企业的科技创新来实现这样的战略任务,两国政府都必然会深度介入科技创新以争取科技创新能力的长期优势。

網络技术成为财富主要来源技术迭代速度快以及垄断和跨越式竞争,这三个特点对大国领导的改革能力提出了新要求即竞争的成败取決于领导的改革能力强弱。根据道义现实主义理论讲道义的政治领导比不讲道义的政治领导改革能力强,赢得竞争的机会大当一国政府的施政方略在于富民强国的正确方向上,那么带给国家的变化被称为“改革”;但如果处于弱化国家实力的错误方向上使国家走向衰敗则属于“倒退”。这就是为什么特朗普政府提供的领导无论在国内和在国际上都被视为是倒退而非改革政治领导能力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落实改革政策的能力。只有改革意愿而无改革能力的仍是弱领导一国政府的改革能力越强,国家综合实力增长的速度就越大国际權力(也就是国际影响力)也就相应的越大。因此判断政治领导力的强弱需要从政府的改革方向和落实改革政策的结果两方面进行考查。

改革方向的问题实际上就是政府集中力量办什么大事的问题各国政府的权力都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功能。然而关键不在于能否集Φ力量,而是集中力量干什么事集中力量做的事不同,对于国家实力的影响不同例如,文化大革命的十年中国政府是集中力量搞阶級斗争,同期的美苏两国政府集中力量搞军备竞赛集中力量搞阶级斗争的结果是我国家实力遭到严重破坏,集中力量搞军事竞争的结果昰美苏两国军事实力和科技能力大幅提高这意味着,中美两国政府在科技创新上看谁更能集中力量办大事两国的资源都是有限的,谁能将更大的力量集中于科技创新谁能通过改革使有限的资源发挥出最大的创新成果,谁就有较大的希望胜出数字时代的特殊性意味着,减少意识形态领域的资源投入将更多资源集中于科技创新,将是中美战略竞争与美苏战略竞争的一个重要区别

从大国自身变化角度講,搞倒退比搞改革对国际格局的影响力度要大管子曰:“国修而邻国无道,霸王之资也”一国只把自己建设好还不足以成为世界领導,还需要对手变得衰败才行美国只靠自己的建设是无法获得唯一超级大国的地位的,还得依靠苏联把自己搞解体了苏联如果不解体,两极格局就不会变成单极格局美国也不能获得主导世界的权力。因此两个大国之间的竞争不仅要考虑哪一方的改革多于和快于对方,还要看哪一方倒退的少于和慢于对方倒退快的一方同样会失败。这个原理同样适于当今的中美战略竞争

}

当我打开熟悉的word写下这篇影评嘚标题的时候,我的脑海中浮现出了以上四个字。

还记得那是2017年某个无课的周三我打算看一看自放映起(2011)被人吹了六年的《魔法少奻小圆》TV版。

结果是我从没有看过如此好看的动画,一直从中午十二点看到下午五点激动得连饭都不想吃了。

当我舍友回来后我急鈈可耐地想要跟他讨论剧情,但他只轻描淡写地跟我说:想知道下面发生什么吗自己去看剧场版啊。

于是喜出望外的我怀着这辈子在看电影上最大的期待,看完了剧场版——《叛逆的物语》

当闪耀的屏幕渐渐转黑,“Final”的字样从黑色中慢慢浮现之时我那终于冷静下來的大脑里只盘旋起一句话:看……看不懂啊。

于是当时还是业余观众的我翻遍了豆瓣上所有的影评,含含糊糊地在各位“细节大牛”嘚分析下明白了这是一部多么了不起的作品

但是说实在的,看不懂就是看不懂不会因为你看过多少影评,就可以装成什么行业大佬去吹牛逼

于是我看了第二遍,第三遍……我终于发现了一个问题:无论在诸多优质影评的分析帮助下把剧情走向和主题思想摸得多么滚瓜爛熟只要我每次看这部电影,每次都有新的感触;就好像米饭的味道似乎总是如此但你每天吃它,每天都能尝到不一样的滋味且永遠不会腻烦。

那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对一部电影产生了敬意。

我希望自己能看懂它我希望自己能分析它。我希望自己有朝一日也能写它嘚影评但是当时的我有自知:我的能力还不够格。

两年过去了我跟着国家一级导演的老师学习专业的线性故事技巧,将自己以前作为“创作者”的骄傲全部扔掉以最差劲的业余者身份如饥似渴地汲取知识的养分。

写剧本改剧本,不合格删掉,重写再改,再重写……

我已经记不得自己在学这些知识的时候是以什么样的心态在努力着。

我只知道一件事:我的老师是专业的如果错过了他,我这辈孓都只是个外行人因此我要比其他人更努力,记更多的笔记问更多的问题,看更多的电影写更多的剧本……我一定要踏进专业故事創作者的行列!

然后有一天,我重新打开了那个仅存有一部电影的文件夹重温了那部早已看过十多遍的《叛逆的物语》。

当影片放到晓媄焰的中点场景小圆温柔地说着“做出让小焰都哭了的痛苦的事情,我怎么可能会忍受得了”的时候看见晓美焰那绝望的表情,我竟嘫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泪

我被这天大的鸿沟给震撼了。

同时也证明了我终于……凭自己的能力看懂了它。

现在我将用自己专业所学,来分析一下《叛逆》究竟想讲什么它是如何讲的,以及它给我带来了哪些思考

先放出我拉片后粗略整理的《叛逆》的线性结构,以供专业编剧了解故事大概

这段不分析,不喜跳过

片名:《魔法少女小圆:叛逆的物语》

欲望动机目标:找出魔女,维护圆神的尊严(外);“独占”并保护/拯救小圆(内)

第一幕(40min):

铺垫/必要信息:五人幸福的日常。

晓美焰的记忆产生违和感

激励事件(30min开始):無法离开见泷原,幸福的日常可能是伪造的记忆(激励事件来得稍晚,掐着点到的因为激励事件要在前四分之一的时间开始,恰好是30汾钟左右前30分过渡期对一刷的人来说有些冗长。)

第一幕高潮:晓美焰恢复记忆

第二幕(40min):

进展纠葛/鸿沟/节奏:

1.审问蓓蓓,导致与巴麻美开战(动)中间有很多小鸿沟,包括巴麻美不断的丝带、两人相互预判对方动作的枪战、晓美焰“自杀”后设下的二次陷阱等唍全符合鸿沟原则,加上堪称艺术的画面及音乐这一场戏不禁让人拍案叫绝。

2.败给巴麻美后被蓝毛救下蓝毛记得小圆的事(静)。蓝毛变成了人鱼魔女“逃走”(动)

3.与小圆谈心时,得知小圆的真实想法(静)大鸿沟,人物中点(2小时的电影正好在1小时处,完美Φ点)就是从这一刻开始,晓美焰下定决心不再把小圆让给世界而要自私地将她保护起来。

4.晓美焰怀疑唯一记得小圆存在的自己用洎己的生命/灵魂宝石来验证(付出代价),最终证明了自己的魔女身份伪世崩塌。(动)

5.丘比揭示真相(静)。

6.第二幕高潮:晓美焰魔女化(动)这里有个算是两难的选择:晓美焰宁愿自己死在巴麻美和杏子的手上,也不愿暴露小圆的秘密如果不是最终高潮的力度哽强,这个地方可能会成为败笔然而,最终的两难明显是力度更大的两难也就是所谓的“神转折”,确实地盖过了第二幕高潮完成叻高潮情节的螺旋式上升;这是导演新房昭之的神来之笔。

第三幕(20min)

1.四色魔法少女合力拯救晓美焰打破了结界的封锁。晓美焰终于嘚以与圆神相见即将获得救赎。(假结局

2.危机、全作高潮:晓美焰彻底牺牲自己的幸福(放弃和小圆幸福地生活在一起这对晓美焰來说是最痛苦的结果,因此这一选择比之前更加两难也更加震撼是真正的危机/至暗时刻),只为了成全小圆的人性(第二幕中点场景中身为“人”的小圆真正的心愿),最终蜕变为创造新世界的恶魔(实现人物价值不可逆转的变化)晓美焰真正的欲望动机目标就是“獨占”小圆(与“心系苍生”的神对立),凭一己之力去创造仅让小圆幸福地作为人类生活下去的世界

揭示主旨:比希望更炽热,比绝朢更深邃的是爱的极致。

结局(10min标准功能):展示后事。平复心情强调主旨。

晓美焰与小圆在“规则”问题上的对话分别代表了“私欲”与“秩序”/“小爱”与“大爱”这对立统一的矛盾双方。

一个为恶魔一个为神,他们的价值表述就是剧场版和TV版的两大主旨。

一言以蔽之:恶魔爱神神爱世人。

彩蛋:晓美焰一个人承受了新世界的重压(黑眼圈、敏感多疑、月下独舞)孤身一人默默地守护著小圆。

《叛逆》是标准的线性故事每一个线性故事,都需要至少一个主角除了类似《金桔》这样的双主角成功牛片,大多数的故事嘟只有一个主角《叛逆》也一样。

我在标题中给片名开了个玩笑:《魔法少女晓美焰:叛逆的物语》

正如我所写,小圆虽然是系列作品的核心人物系列作品也是以她命名,但她的主角地位仅存在于TV版《叛逆》讲的是晓美焰的故事,晓美焰是影片的唯一主人公

这里簡单说说TV版。《魔圆》TV版也是一部非常优质的作品但是存在一些遗憾,其中非常明显的一个问题就是:晓美焰的人物塑造太过成功收獲了大批的粉丝,以至于抢了主角小圆的戏这颇有我在《游戏人生:Zero》的影评中所写的“里库被自己老婆休比抢戏”的风范。造成这个結果的原因也如出一辙:主角(小圆、里库)的主动性在前中期有些弱而主配(晓美焰、休比)的欲望动机目标实在太过强烈且亲民。

倳实上非主角的晓美焰能得到观众如此多的移情,其人气也并非凭空而来的晓美焰在TV版中严格遵循了成功人物的塑造原则:从激励事件(小圆之死)开始,坚定地追寻着自己的欲望动机目标(拯救小圆)逼迫自己由懦弱胆小变得强大勇敢(人物弧光),往返于时间的洣宫中历经千难万险(鸿沟)最终还是没能战胜“魔女之夜”,陷入绝望(移情产生)

虽然小圆的人物塑造同样符合原则,但是相比曉美焰她的欲望动机目标更含蓄,前中期的主动性也不强故事一直在把小圆往价值的负面压,着重刻画不断出现的鸿沟给其内心带来嘚挣扎与迷茫以实现高潮场景中价值突变时的“神逆转”。这从技巧上来说并没有错因为最终小圆成神的那一刻以及她对“希望与梦想”的诠释,真的能让人泪目问题是,作为其对手的晓美焰对“拯救小圆”的执着超乎寻常的强大一下子就抓住了观众的心,再加上其帅气的能力、内心温柔与外表冷酷的强烈反差、人物在追寻欲望动机目标过程中受到的重重伤害以及最终希望破灭时即将转为绝望的瞬间——都让晓美焰的形象深深地刺痛了观众心中最柔软的角落。

晓美焰的超高人气让导演新房和编剧老虚都大跌眼镜。他们似乎也意識到了晓美焰这个人物的一切设计,都是为了“成为主角”啊!

因此故事的编导大笔一挥:那就拍一部晓美焰的专属作品吧!

于是,┅部在动画电影史上足以留名的作品就这么诞生了。

成为主角的晓美焰果然不负众望凭着对小圆始终如一的执着,完美地吊起了观众嘚胃口当她最终蜕变成足以与神比肩的恶魔的那一刻,晓美焰不仅创造了人类情感的奇迹更是让观众压抑已久的情绪彻底释放了出来——他们终于如愿以偿地看到一直饱受因果欺凌的晓美焰,反过来支配了因果

主角晓美焰在《叛逆》中的欲望动机目标是什么?

在影片Φ两次出现这样的镜头:晓美焰跪在圆神的壁画下用双手去抚摸圆神的脚,就如同在向神祈求的朝圣之人

然而,朝圣者的表情却毫无圉福感可言浓浓的阴影遮盖了她的面容;与其说是祈求,倒更像是在哀求

祈求的动作,似乎代表着对圆神的拥护当晓美焰(在激励倳件处)发现他们被困在了虚假的见泷原,存在某只本不该存在的魔女在伪造他们的记忆的时候她就出离愤怒了。她的外在欲望动机目標无比明确:找到这只魔女然后将她杀死。晓美焰这么做只有一个理由:魔女的存在是对小圆牺牲的亵渎;既然小圆成为了消灭一切魔奻的神晓美焰就有义务见证一个没有魔女活跃的世界——至少她那时是这么认为的。

然而晓美焰一边说着不能让小圆白白牺牲,一边叒难掩自己内心的痛苦;一边拥护着圆神一边又痛恨着小圆“成为神”的选择。说白了她内心根本就不希望小圆成为神;失去一切记憶,成为只有晓美焰一人记得的“概念”——这并不是晓美焰认为的幸福结局

在TV版的最后,晓美焰依旧是一脸无法释怀的表情

然而,她却没敢跨出决定性的一步——没敢去质疑小圆的正确性

因为小圆临走前给她灌了鸡汤,让她认为这是小圆自己的意愿让她认为小圆並不孤独,让她认为小圆一直都有人陪伴让她认为小圆一直都是幸福的……

晓美焰一定曾欺骗自己说:只要小圆觉得这是真的幸福,那她就可以接受

在她内心深处,她只想要生活在一个“小圆还在”的世界至于这个世界是充满希望还是布满绝望,这都没有小圆的“存茬”来得重要

小圆的神像第二次出现的时候,晓美焰正在向着魔女转变祈求的双手已经消失了,只留下无数由黑血印出的掌纹慢慢地滑落下来

那个时候已经过了人物“中点”。在中点时听到小圆真心话的晓美焰终于意识到了自己心中真正想要的东西(中点问题我放茬鸿沟里分析)。她彻底放弃了对圆神的尊敬并且做出了把神拉下人间的决定。

这里不得不提一提远街的孩子

晓美焰第一次向圆神祈求的时候,他们朝神像丢石榴并且喊着“神已死”。晓美焰心里其实是对“神”不满的

远街的孩子是晓美焰魔女世界意志的体现,魔奻结界中发生的种种全是晓美焰潜意识里最真实的愿望。所以这些“代行者”首先就把其他魔法少女(包括圆神)全拉进了结界里证奣晓美焰最初是真的把他们当作重要的存在。尤其是小圆——晓美焰心里一定希望自己的世界中有“真实”的小圆存在着至于敌人是“魔女”也好,“魔兽也好”“梦魇”也好,都无所谓——她想创造一个“存在小圆”的世界远街的孩子们所执行的,正是晓美焰的真惢

而在晓美焰成为恶魔后,远街的孩子转而将番茄砸在晓美焰头上番茄汁如血一般从她的额头慢慢流下,被砸死的正是那个在乎其怹人(巴麻美、红毛、蓝毛)的幸福和尊敬圆神的自己。那时候的恶魔焰刚拒绝了巴麻美(摔碎茶杯),拒绝了红毛(拒接苹果)现茬则是用这种方式在蓝毛面前展示了彻底的决裂——我不在乎你们的看法,但你们最好给我老实一点要是让小圆生活得不舒服了……后媔的话她没说,但我们都知道她会做出什么

晓美焰在漫天黑羽中看见的,竟然是“白色的羽毛”:这既代表了她眼中只有那个与自己立場截然相反的小圆又代表了她只以自我价值观(小圆一人的幸福)为唯一正义的恶魔心态。

晓美焰的外在欲望动机目标是消灭魔女这看似是对圆神尊严的维护,但在她的内心深处却从来没有尊敬过神。她爱的是小圆不是圆神;她希望保护的是小圆,不是圆神她真囸的欲望动机目标始终没变:守护小圆的幸福。谁阻止了这个欲望动机目标的实现晓美焰就决绝地除掉它。

于是从QB开始,到蓝毛、蓓蓓、巴麻美再到成为魔女的自己,最后轮到圆神——无论是谁都不允许妨碍小圆的幸福哪怕是小圆自己的一部分(神性),也被晓美焰视为敌人

故事的主人公有三个要求:1.有明确的欲望动机目标,并且坚定不移地追求它2.故事的开头与结尾必须实现人物价值不可逆转嘚变化。3.主角必须是危机决定和高潮动作的执行人

按照这三个原则来创造人物,就能够实现观众的移情让他们的情绪随着主人公价值嘚正负转化而不断起伏——并为主人公最终的“危机选择”和“高潮动作”感慨万分。

很明显晓美焰这个人物就是把这三个要求彻底地貫彻了。

前两个自不用说尤其是晓美焰从魔法少女(人性)转变为恶魔(神性)的这个“不可逆变化”,更是将人物身上的精神符号——爱之极致——展现得淋漓尽致

其实在第二幕高潮的时候,晓美焰也遇到了一个颇为艰难的选择:她可以向圆神求救但这样会在QB面前暴露圆神的秘密;她也可以为了维护圆神彻底陷入绝望,成长为魔女然后被巴麻美等人杀死,永世不得超生——最终她选择了后者

按照故事的逻辑,在第二幕高潮设置这种选择就很容易导致最终高潮的脱力,也就是所谓的“次高潮抢戏”《泰坦尼克号》中Jack舍身救Rose的選择就是一个例子,这让很多人误解了这部作品真正了不起的价值表达(爱能否永恒)说实话,要不是我早就看过十多遍了被剧透了苐三幕的高潮强度,我真的会在这里大叹一声“败笔啊”

事实上,按照老虚原来的剧本最终的故事会止于晓美焰与圆神相见,获得幸鍢如果《叛逆》真的这么拍了,那真的会成为我心中永远的遗憾因为这就意味着,最终高潮是“四色”合力打破结界圆神前来拯救曉美焰——这些都不是主人公晓美焰的主动动作。明明是主角却并不担任高潮动作的执行人,反而被配角抢高潮这是讲故事的大忌!曉美焰穿越时间的迷宫,坚持拯救小圆数十载最后竟然告诉我什么都没救到,自己还陷进去了只能以扭曲的姿态等着被神来拯救?你看烂尾故事就是这么出来的。

就在这决定全片命运的时刻导演新房昭之站了出来。他改写剧本把晓美焰与圆神梦幻般的相见当做“假结局”,在调动观众正面情绪的同时当所有人都以为晓美焰的故事将以一个“哄骗式大团圆”落下帷幕的时候,晓美焰脸上突然覆上┅层阴霾只见她猛地抓住圆神的手,在惊人的能量漩涡中把“圆神”撕裂为“小圆”和“神”,然后成为了恶魔

直到这个时候观众財意识到,原来晓美焰对QB说的“相信巴麻美和杏子”并不是指相信他们会杀掉自己,而是相信他们会让自己见到圆神细思极恐吧?(這场戏下文还会详细分析)

什么叫危机一边是呆在圆神身边,作为神使享受至高的幸福但是小圆将背负所有人的命运,被全世界共享;一边是彻底与全世界敌对支配希望,背负绝望只为了让小圆作为“人”无忧无虑地生活下去——在这种多重避趋式两难中做出的选擇,才是晓美焰之所以为晓美焰的唯一证明!它彻底压过了第二幕高潮中的选择难度贯彻了“不动点原则”(鸿沟、代价与价值表述只能升不能降)。这才是真正的“至暗时刻”!

什么叫高潮晓美焰抛弃所有的一切,燃烧自己的“存在”去实现小圆的幸福她的思念究竟要强烈到何种地步?明明只是个普通人却仅仅依靠自己对小圆强烈的“情感”扭曲了因果,创造了与当年的圆神同等程度的奇迹——荿为了摧毁旧世界、创造新法则的恶魔实现了人物价值不可逆转的变化。不需要任何画外音解说不需要任何口号式的呐喊,只需要一呴简单的“终于抓住你了”,就足以表达作品全部的主旨这才是真正的影片高潮!

“这就是人类情感的极致——比希望更炙热,比绝朢更深邃的是爱啊!”

这句话,在晓美焰成为恶魔的那刻所有看懂的观众都听见了。发出声音的不是人物而是自移情产生的内心共鳴。

相比之下越来越多的电影根本就没有“主角”——全程被动,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走到哪里算哪里,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最后莫名其妙地被卷入矛盾之中以一个闹剧式的“高潮”草草收尾。然后创作者终于发现这样似乎不足以表达主题思想,于是借人物或画外音之口大声地呼喊着“友情”“爱情”“公平”“正义”之流的口号,配上那么几段颇为激昂的音乐就可以把前100分钟都不知道在看些什么的观众欺骗得肾上腺素彪增。等他们迷迷糊糊地被哄出了电影院只记得最后那些个燃烧经费的特效和文学素养极高的台词,至于湔面讲了什么——我哪记得啊高潮真尼玛燃!大概一个月后,这部电影从他们的人生中消失了

所以你看,讲故事真的是一门手艺。

所谓鸿沟是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墙壁。

它是构成故事的材质用“惊喜”或“惊恐”促进人物不断向前,不断付出不断改变。当一个人粅对其欲望动机目标采取行动的时候期望发生的事和实际发生的事之间必然会出现障碍,于是故事才有趣

故事的趣味不是靠低俗笑话堆砌而成的,尤其是漫长的人物转变过程

“一帆风顺从来都不是人生。”

谁的故事主人公一帆风顺毫无障碍,谁的故事注定一塌糊涂

鸿沟的意义有二:1.揭露主观与客观之间的差距(客观>主观,付最小的代价不够);2.鸿沟导致人物进一步行动(付更大的代价直到穷极其一切)。

我在前文的拉片记录中其实有概括性地归纳了比较显眼的鸿沟。下面再结合具体内容挑一些比较有趣的鸿沟分析一下吧。

影片的前30分钟一派祥和的气氛,“五色战队”聊天、打怪、嬉闹每个人的身上都洋溢着浓浓的幸福感。

直到激励事件出现彻底打破叻这样美好的日常:晓美焰发现幸福的日常其实是一个虚假的“牢笼”,有魔女伪造了他们的记忆魔女结界的特点带来了熟悉的刺激,這让晓美焰找到了违和感的来源也一点点取回了“真实”的记忆。她在第一幕的高潮中再次丢掉眼镜,垂下长发用那冷酷坚毅的眼鉮告诉观众——你们熟悉的黑长直回来啦!

于是,找回记忆的晓美焰在激励事件的推动下开始了“寻猎”魔女的道路。

晓美焰所做的第┅个尝试就是“审问蓓蓓”。因为在她的记忆里蓓蓓是“零食魔女”,曾在TV版里成就了巴麻美的“无头梗”而根据“鸿沟原理”,她自然是不能顺利地完成审问蓓蓓的工作的如果她一帆风顺地问出了真相,观众就该在屏幕前痛骂“这什么无聊片子”了

果不其然,曉美焰还没来得及从蓓蓓口中问出真相就遭到了“早有防备”的巴麻美的半路截击。

理想:成功审问蓓蓓获取魔女的必要信息。鸿沟:被巴麻美打败灰溜溜地被蓝毛救走。

至于巴麻美是什么时候给晓美焰设套的电影也早有伏笔。当晓美焰借故支开巴麻美的时候注意到晓美焰气场不同的巴麻美脚边快速飘过一根黄色的丝带,这便是她得以摆脱晓美焰的“时间停止”魔法的原因(触碰到晓美焰的身体僦可以和她共享时间)

好片与庸片在“可信性”上有一个巨大的差别:好片中人物的每一次变化、每一个选择、遭遇的每一道鸿沟,都昰人物命运的“必然”由此才可以揭示客观本质的真理,让主旨的表达变得更加“可信”而庸片充斥着运气与巧合:即将领证的女主赱在路上偶遇小三勾搭自己的男朋友、吃碗面听见隔壁包间陷害自己的坏人在讨论当年的“冤案”、侠客一出门正好碰见坏人在偷鸡摸狗搶孩子等,这种事谁都知道是假的、编的如何能证明影片的主旨呢?观众可以说:“切这有什么了不起的,不就是运气好一点和运气差一点吗这种事一辈子也不会发生在我身上。”当观众走出电影院的时候如果他们对这个故事的结局有自己的看法,认为在某一个情節点“如果巧合不那么发生”人物的命运就会截然不同——那么,无论电影口号喊得多么“振振有词”这个故事必然没有说服力。

当嘫巧合能不能有呢?可以激励事件可以是巧合。剩下的最好都是“必然”。

所以鸿沟并不好做;创设鸿沟前先问问自己:这件事┅定会发生吗?如果不一定或不能自圆其说,就该在前面提前埋下伏笔把它变成“必然”。

无数次的“必然”给予人物“压力”“壓力”逼出人物“真相”,“真相”让人物做出“危机选择”“危机选择”导致“高潮动作”的发生,“高潮动作”决定“人物命运”“人物命运”揭示“主旨”——这是最能让观众对你的论点信服的方法了,即使你心里知道这一切都是编的。

既然是编就要编得“忝衣无缝”。而真实的生活中充斥着意想不到的巧合如果把生活照搬入电影,观众却反而会觉得假很奇怪吧?明明是编的却让人觉得嫃明明是真实发生的事却会让人觉得假——所以以后千万不要认为“真实事件”改编就可以拍得“真实”。在故事中可信性主要由细節决定,而无关“真假”——这就是人性

说回“大战巴麻美”这场戏,它无论是视觉效果、音乐、节奏还是战斗的艺术感都堪称一流昰全片的一大看点;一边看,一边不禁让人把嘴巴张成“O”型能把战斗场景表现得这么美,导演的功力真的令人心服口服

《叛逆》这蔀影片第一个让我泪目的鸿沟,正好发生在一小时左右的时间

小圆与晓美焰在花间月下谈心,晓美焰将多年来对小圆的思念、孤身一人嘚无助以及对不确定未来的迷茫向最珍视的朋友全盘托出这个时候小圆上前温柔地抱住她,说出了自己的真心话:

“做出让小焰都哭了嘚痛苦的事情我怎么可能会忍受得了。”

在视听语言中有一种“声画对立”的技巧:画面表现和音乐表现截然相反以突出一种讽刺与絕望。这一段戏就运用了相似的技巧

在这场戏中,唯美的花间月下、舒缓的BGM、温柔的小圆——导演刻意营造出纯爱片里情侣约会时的浪漫氛围——然而与之形成对立的却是晓美焰颤抖的声音和绝望的表情。

为什么晓美焰会如此绝望

上文已经分析过了,她从来就不愿意讓小圆成为神她之所以勉强接受这个结果,只是因为她认为“这是小圆心甘情愿的选择”“小圆会因此感到幸福”。

本来小圆就具囿“人性”和“神性”两面。她的“人性”就是作为一名普通少女和重要的人们幸福地生活在一起而“神性”则是守护所有人的“希望與梦想”,宁愿牺牲自己去拯救苍生所以在TV版最后,小圆在许愿之前深深地吸了一口气——这是她的危机/至暗时刻(正好是高潮前的静默时刻)她要在人性和神性间取舍,并最终成为了圆神(高潮)

也就是说,小圆强迫自己压抑住人性牺牲自己的“存在”去追求更詠恒的价值——真正的“大爱”,亦是TV的主旨

然而,在晓美焰的结界中小圆受到晓美焰“记忆修改”魔力的影响,忘掉了自己的“神性面”这个结界里的所有人,都是以最纯粹的本性来行动他们所做的、所说的,全是作为“人”时的真心话

所以毫无疑问,小圆的“人性面”里认为“孤身一人”是“痛苦的事”她不愿与重要的人分离。

这一鸿沟直接击碎了晓美焰一贯以来的“价值”(拥护圆神),让她意识到了自己自欺欺人的行为是多么愚蠢本以为“只要小圆一个人好,自己无尽的孤独忍忍就过去了”——没想到真相却是“洎己不开心小圆更不开心,还编了个温柔的谎言来安慰自己”——这对一心想要保护小圆的晓美焰而言是多么绝望的事情啊!

从这件倳之后,晓美焰就变了她的价值开始从“外在欲望动机目标”转为“内在欲望动机目标”——不再拥护圆神,而是回归到“保护小圆”嘚初心这种人物价值从“外在欲望”切换至“内在欲望”的时刻,往往发生在电影一半的时候专业上称之为“中点”。

最典型的例子僦是《末路狂花》主人公塞尔玛的“中点”就是用来逃跑的钱被自己信任的牛仔骗走(大鸿沟),这件事同样发生在影片接近一半的地方在这之前,她一直试图“向男权社会寻求帮助”这是她的“外在欲望动机目标”,也导致了她在电影前半段里一直处于“被动”状態而在“中点”过后,塞尔玛的价值由“寻求保护”变为了“反抗”——她对男权主义社会骨子里的痛恨终于被激发出来了!她的“内茬欲望动机目标”觉醒让她一跃成为了“反抗男权”的主导者,一路过关斩将酣畅淋漓,最终完成了人物价值不可逆转的变化——以迉对抗整个男权社会你看“中点”过后塞尔玛的第一个“追求欲望的动作”是什么:抢劫商店。我相信这个戏一出认真看电影的观众┅定会爆发出欢呼!这就是“双重欲望动机目标”的奇妙之处。

回到《叛逆》在“中点”过后,晓美焰就已经改变战略开始策划自己嘚“成魔之路”了。

以晓美焰的智慧结合已知信息,她多多少少已经对这个结界以及创造结界的魔女有一些想法了只不过她之前苦于“拥护圆神”的理念(魔女的存在是对圆神的亵渎),不忍面对残酷的真相(不希望自己成为圆神的敌人);但是她现在已经不在乎“神”也不在乎“神创造的世界”,她的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不择手段把作为“人”的小圆从永恒的孤独中拯救出来

于是,晓美焰终於选择面对事实:

现实中不该存在的人(沙耶加、魔女蓓蓓、小圆)出现在了这里是因为晓美焰自己还保有这些人的记忆。

无法到达杏孓所在的风间野、杏子不知道何时来到了见泷原是因为晓美焰自己并不知道这些信息。

当然还有蓝毛在巷间对魔女“暧昧的辩护”,其实是她早就知道魔女是晓美焰感到于心不忍。这个结界里的生活——不用变成魔女不用与魔兽战斗,只要像玩闹一样收服梦魇还囿自己最亲爱的小圆存在——这正是晓美焰潜意识里最向往的生活啊!

以上信息都暗示了魔女就是晓美焰。她的结界根据她的潜意识愿望創造了一个美好的世界这个魔女并不攻击人,她的目的只是“维持幸福的现状”——晓美焰意识到了这一点但她还需要做最后的确认。

她将灵魂宝石放在车站坐上了见泷原循环的大巴。

TV里说过灵魂宝石是魔法少女的灵魂,离开100米魔法少女就会因失去灵魂而变成“活死人”,失去活动能力如果晓美焰是魔女,那么其灵魂已经受到诅咒不再会受到灵魂宝石的约束。晓美焰便是用这种方式来确认自巳的身份

但是晓美焰非常聪明,她选择了见泷原循环的大巴而非直接离开100米,是因为“循环大巴”最终会回到原点万一晓美焰不是魔女,她还可以利用大巴回程时经过灵魂宝石的一瞬间取回行动的能力事实上,最终晓美焰的确重新回到了灵魂宝石身边顺带一枪把咜崩掉了。

在当时那种情况下晓美焰依旧保持着过人的冷静与智慧,着实令人惊叹——你看晓美焰的人物形象始终如一,如此才有可信性啊

然而,这个小技巧并不能改变残酷的现实当离开灵魂宝石100米后,晓美焰发现自己依旧活动自如她魔女的身份坐实了,虚假的卋界也随之崩坏

这里是一个大鸿沟:狩猎魔女的人,发现自己才是真的魔女

紧接着,QB出现告知真相:其实一切都是QB的阴谋,它们利鼡晓美焰独特的记忆来观测圆环之理而他们最终的目的就是支配“圆神”,重现当年“魔女的悲剧”

这个鸿沟有多大我就不用说了吧?

编导连续安排了两个大鸿沟在这里作为第二幕高潮前的障碍,足见这两场戏力度之强

不过,对这两个鸿沟的力度我倒是有自己的悝解。

这两个鸿沟对一刷二刷的人来说也许是足够大的鸿沟但是在我看来,它们应该没有晓美焰听见小圆真心话时的冲击力来得大我認为晓美焰本人早就做好了心理准备,包括她后来所有的绝望都更像是在演戏也许QB那妄图“支配小圆”的想法对晓美焰的冲击力是比较夶的,远大于得知自己是魔女时的“绝望”然而,这一切依旧逃不出晓美焰的计划

她首先需要知道真相,获取足够多的信息——向来善于操纵人心的QB自以为得胜就傻傻地告诉她了。紧接着晓美焰要假戏真做,诅咒自己成为真正的魔女假装被魔法少女们拯救——这樣才能见到圆神。最后她还得假装上演一出感天动地的久别重逢——因为她必须要触碰到“圆神”,如此才可以把“圆”与“神”分离实现“拯救小圆”的终极目标!

至于我为什么可以肯定晓美焰是早有预谋,只要看最后高潮戏中晓美焰的表现便知

按理说,刚体验完“伪世”中变成魔女的绝望大梦初醒的晓美焰见到久别重逢的圆神带来的希望,应该是激动得涕泗横流但她却无比平静,就仿佛之前所有的变故都是另一个人的故事一样

不仅如此,她的视线并没有直接投向梦寐以求的圆神她冷静地观察着巴麻美、杏子(可能的障碍、客观条件、背景环境等),随后才轮到圆神

以上举动只有一个可能:她在“伪世”中早就策划好了“现实”中准备实行的一切,就等著你圆神飞下来呢

而最终,晓美焰抓住圆神后目标明确地将她一分为二,迅速吞噬了整个世界蜕变为恶魔的她没有一丝困惑,果断先控制住罪魁祸首QB然后重塑法则——她的行动迅速到连圆神都没有反应过来,当着神的面创造了新世界——你跟我说这是临时起意可能吗?

还记得晓美焰抓住圆神前说的最后一句话吗:

“我一直在等着…这个时候”

其实晓美焰在“中点”时遇到的鸿沟,才是她人生中苐二大的鸿沟(第一大当然是“危机”鸿沟了)——只是从观众的视角看来似乎“变成魔女”和“被QB利用”更令人震惊。然而对晓美焰來说没有什么是比“小圆的不幸”更难以接受的事了。从效果上来说这三个鸿沟并没有违反“不动点原则”(鸿沟要一个比一个大);但是从人物欲望动机目标角度分析,这三个鸿沟显然是“倒退”了也正因如此,后两个鸿沟没让我泪目而晓美焰在小圆怀中绝望的瞬间我是真的感到了无比的心疼。当然要看到这个层面,除了得学过专业的故事创作技巧外还得有像我一样把电影看过十几遍的耐心;所以我才有底气在这里写《叛逆》的影评啊。

最后再来说一下价值转变问题

鸿沟前和鸿沟后的价值是不能一致的,必须要有一个变化人物就是在各种正负价值的切换间获得观众的移情,增强可信性实现人物弧光,以完成高潮时“不可逆转的价值蜕变”

鸿沟前:支赱巴麻美,带走蓓蓓正价值;鸿沟后:被巴麻美击败,审问失败负价值。

鸿沟前:自欺欺人地拥护圆神负价值;鸿沟后:明确了自巳“保护小圆”的决心,正价值

鸿沟前:魔女的狩猎者,正价值;鸿沟后:自己才是魔女负价值;再鸿沟:自己从头到尾都在被QB利用,负上加负

负上加负这个动作是为了把价值压到负面的极点,如此回弹时才会更有力度。

所以最后晓美焰成为恶魔以一人之力扭转乾坤,其力度如此之强就是因为之前把价值压到极点后回弹了,所以无比震撼人心

当然了,最后晓美焰面对的选择可不是正负价值那麼简单的问题那是个“危机”。

危机问题我在“主角篇”中已经分析过了“危机”并不是在同一价值的两极间游走,而是在“两善”、“两负”或“多重避趋”间做出的选择(即多重价值间的选择)

这里讲得有些复杂了,就此打住吧

自己做过视频的朋友,应该都有這样的体验:在剪辑时经常会面临衔接不连贯的问题;解决的方法非常简单:放一首合适的BGM就能很好地掩盖衔接上的不足。

在默片时代电影是没有台词的,人物只能通过表演来传达想法但是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当银幕上放映着影片的时候,银幕前方会专门雇一个乐隊来进行演奏

艺术家们很早就发现,电影和音乐是可以很好地融合在一起的。促进他们相融的那个要素我们称之为“节奏”。

所谓節奏用最通俗易懂的话来描述,就是“快”与“慢”的节拍

回忆一下你们听上司开会或听老师讲课时的场景:当讲话人的声音始终保歭着恒定的语速和音量的时候,困倦就会随之而来将这种现象概括一下便是:当节奏始终如一的时候,人就会感到乏味

无论是始终保歭着情绪激昂的“快”节奏,还是始终保持着舒缓唯美的“慢”节奏都会让人产生审美疲劳。

花间月下的告白(慢节奏)多了不仅不讓人觉得美好,反而让人觉得做作

兵戈相见的打斗(快节奏)多了,不仅不让人觉得激动反而让人觉得烦躁。

所以电影想要吸引观眾,除了使用各种鸿沟之外还需要适时地把控节奏。

这点在日常生活中也是一样的如果你是领导,试试下次开会时多变换自己的语音語调:时而激昂时而厚重,时而严肃时而轻松……我相信下面睡觉的人一定会少很多。

在这点上《叛逆》做得也是相当不错。

我这裏从第二幕开始到最终高潮为止,粗略地列出一些节奏仅供参考。

1.审问蓓蓓导致与巴麻美开战。(动)

2.败给巴麻美后被蓝毛救下與蓝毛的对话。(静)

3.蓝毛变成人鱼魔女并成功“逃走”(动)

4.与小圆谈心。(静)

5.晓美焰证明自己的魔女身份伪世崩塌。(动)

6.丘仳揭示真相(静)

7.第二幕高潮:晓美焰魔女化。(动)

8.开战前魔法少女们的对话(静)

9.大战彼岸魔女。(动)

10.圆神前来迎接晓美焰(静)

11.第三幕高潮:晓美焰成为恶魔。(动)

关于节奏问题要深入探讨的话就比较复杂了,这里点到为止

《叛逆》三幕的时间长度大約为2:2:1,第一幕的时间其实是有些过长了(一般是1:2:1)这对于没有看过TV的观众极不友好——因为激励事件迟迟不来,会有让观众产生倦怠的危险但对于从TV转来看电影的老粉来说,因为前30分钟的日常和记忆中TV版结局时的情况产生了巨大的冲突这种冲突就以好奇心的形式吸引叻他们的目光,让他们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并以此为动力撑到了激励事件的到来。

不得不说这部电影对新人的确很鈈友好,甚至说恶意满满都不为过

至于导演为什么要给第一幕安排整整40分钟的戏,我认为也许老虚打算借第一幕的详尽刻画深入地展現晓美焰内心深处所期盼的世界(她最终就是创造了这么一个世界);同时将人物价值大幅地往正向拉扯,为后面价值的突降蓄势而第┅幕中小圆的出现与TV中圆神的宿命之间的矛盾,也成为了后面揭露“伪世”真相时的一个伏笔当然,这些如果没看过TV版是根本无从知晓嘚

话虽如此,我还是想在这里提醒一下刚入门的故事创作者最好不要采用如此危险的三幕时间划分方法。即使是《叛逆》于老粉而言前30分钟也是略显冗长的,对于新入坑的观众更是直接劝退激励事件的设置,在必要信息交代清楚的情况下一定要越快越好!

值得一提的是,全片充斥着大量的暗示、画面细节、音乐渲染等这部电影在细节、隐喻和伏笔上做得实在是太过精致了!我看过十多遍了当然嘟懂,但是对于只看过一遍两遍的人……可能还真的看不懂

曾经有日本的观众向新房和老虚提出过疑问:为什么在电影院里看不懂电影?为什么要把故事写得这么深

“我们本来就没指望观众一遍就能把它看懂。这部电影的主场并不是电影院我们希望他们能买蓝光碟,嘫后回家多看几遍”

看看,这就叫大师的追求

我就是那个“多看几遍”的人,每次看每次都有新的感动,永远不会感到疲倦是真嘚应验了那句“好片不厌百回读”。

你说我用错词了该是“好片不厌百回看”才对。

但是对我而言“看电影”,不如称为“读电影”故事有故事的创作逻辑,就和文字一样一个故事就是一本“会动的书”。

有的书懂的人虽不多,却可以成为传世经典

有的书,即使流量无数却只能沦为娱乐热点。

关于这部影片的细节和隐喻方面豆瓣上应该有其他大神非常详细的分析,我前文也涉及到了一点這里就不一一细说了。

抛开国家问题不说在国际的娱乐行业中,我以为是有一些标杆的如好莱坞式的科幻片、韩国的剧情片和日本的動漫(动画与漫画的统称,现在扩充为了ACGN)

日本是典型的动画强国,动画是日本的重要产业链在全球鲜有对手。

1917年《芋川掠三玄关·一番之卷》的出现标志着日本第一部动画作品的诞生。从70年代起日本动画进入成熟期,并诞生了无数脍炙人口的“童年”系列动画片——著名的如《多啦A梦》《犬夜叉》《百变小樱》《死神小学生》等等

发展至今日,日本动画已经经历了一百多年在这横跨一个世纪的創作中,无论其题材如何丰富、多变无论相同题材间是否有剧情重复、创意借鉴,奇怪的是几乎每一部动画作品总会有大批的粉丝,洏每一部动画作品也总能吸引特定的人群、表达特定的主题

反观国漫,这两年国漫的进步是大家有目共睹的无论是当年传得沸沸扬扬嘚《大圣归来》,还是后来在网络上好评一片的《哪吒》……我们国家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动画作品的决心可见一斑但细细想来,除去那些个有商业追求的动画电影中国动画的整体制作水平,依旧难以摆脱“低幼”和“刻板”这两个标签(看得出《哪吒》有意在提高故事的价值深度,这点值得肯定)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动画直接将观影人群定义为“孩子”以至于创作者一心就是想制作出“只”属于孩子观看的作品。万变不离其宗的主题:友谊、团结、正义、善良……永远是主角团在打坏人坏人是绝对的坏,主角是绝对的好——人物形象的千篇一律、作品主题的单调刻板、故事情节的低幼无聊已经成为了中国动画的通病。或许中国动画一向把“寓教于乐”莋为其创作宗旨然而由于没有分级带来的创作限制,其最终的结果只能是“该教的没教会还不怎么好看”。

正因如此中国动画不止┅次面临着“快餐式悲剧”:一旦被剧透,一旦习惯了那些用特效和BGM堆出来的场面(这里我得再夸一夸BGM这东西对电影的重要性)趣味就會大打折扣。

很少有哪个成年人会将一部中国动画反反复复看上十多遍,每看一遍都能有新的感悟;也很少有哪个成年人会觉得永远囿一位中国动画片中的人物住在自己心里,当自己被现实锤得鼻青脸肿的时候他/她/它能给予自己动力和指导。

缺少精品是我国动画电影面临的一个大问题。即使是目前最成功的《哪吒》也更多是靠IP效应、国漫加成以及十年磨一剑的良心取得了成功。如果非要剖析其故倳结构、价值表达、情感深度及可信性——至少我是不愿意掏钱去电影院里看第二遍的

这里有人要骂我:我就会看!而且我还要看第三遍。好吧等你看过十几遍了,再来骂我也不迟

日本动画的成功,我以为原因有三:1.自由开放的创作题材2.天马行空的创意创新。3.生动鮮明的人物形象它们从整体上,构成了一个“自然流畅的故事展开”使得整部作品可以浑然一体。主线、副线交错并行;人物个性鲜奣有充分的动机;故事自然流畅,伏笔到位起伏不断;吸引人的同时,又将作品的主题浅藏其中留给观者自行体悟的空间。这样的莋品怎么能不成功呢?

今天我影评的主角《魔法少女小圆》及其剧场版《叛逆的物语》是在各大日漫推荐名单上均能排入前十的作品。作为著名编剧虚渊玄和著名导演新房共同成就的巅峰之作《魔法少女小圆》注定是要成为经典的。

早些时候我因为另一部探讨人性價值观的作品《沙耶之歌》认识了虚渊玄,转而知晓了《魔法少女小圆》(以下简称《魔圆》)

仅从名字来看,《魔圆》似乎讲述了一群有魔法的少女的友情故事有人要说,魔法这种老掉牙的题材国漫里也有啊。那么如果我告诉你:因魔法而出现轮回因轮回而引出羈绊,因羁绊而叠加着因果因果的层积又造就了法则的降神,你又会作何感想呢

又有人说,但凡魔法少女不就是用魔法打打坏人,懲恶扬善国漫里也有啊。那么如果我告诉你:魔法少女所打击的邪恶魔女其实是魔法少女对世界绝望后的最终归宿,宿命论的沉重与蕜剧感是否一下子就袭上了心头?

还有人说说来说去不还是友谊,还是没能脱离俗套然而,因着出自友谊的承诺走向进化为爱的執着;由一位腼腆害羞的少女,转变为一只强大孤独的恶魔;由生于乱世到囚于伪世至打破伪世到创造新世——这些看起来气势磅礴、頗具史诗色彩的描绘,正是故事主角晓美焰与小圆的友谊发展历程

当晓美焰说出“这就是人类情感的极致——比希望更炽热,比绝望更罙邃的是爱”的时候,或许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魔圆》既能够创造明星又可以成为经典了。

仅仅看我只言片语的介绍即使你是完铨不了解《魔圆》的人,是否也有一种强烈想要观看的冲动呢即使你最初对剧情有着无数俗套而又合理的猜想,最终却全部被天马行空嘚故事剧本推翻随处都有惊叹和转折,随时都跟着主角一起体味价值的正负变化——这样的作品你能不称之为经典吗?

我一直认为《魔圆》是最能体现日漫与国漫差距的一部作品也是最能反映日本动画中所体现的文化内涵的作品。

日本人对生命有着独特的理解他们囍欢樱花并不是因为它好看,而是欣赏那种短暂却永恒的绽放这,便是日式的生命执着

在《叛逆》的故事最后,身为恶魔的晓美焰询問身为神明的小圆:秩序与私欲你会选择什么?——当“秩序”与“私欲”这样的词出现的时候作为观者的我们就应该知道,这部作品早已上升至人性的高度。神之所以为神魔之所以成魔——仅用这两个词,就轻易道明其本质

然而在无数人爱着温柔善良、救济苍苼的神的同时,也有无数人像我这样的人爱着挑战宿命、倔强地守护所爱之人的恶魔小圆与晓美焰,将每个人人生道路上的必然抉择符號化了每一种抉择,总能找到属于它的支持者所以《魔圆》没有纯粹的反派,没有绝对的善恶有的,只是一种人生态度一份心灵囲鸣。

从《魔圆》到整个日本动画体系其本质上寻找的,正是这样一种与观者的共鸣而这个世界上所有优秀的故事,也就是在寻找这┅份共鸣专业上,我们称之为“移情”

优秀的动画故事,不仅仅是小孩子用以消遣的玩具更是一种揭示人性本质、引导观者去思考囚生价值的指路标。它不用寓教于乐因为其本身就是一本人生的教科书。它不需要中二的口号与花哨的台词人物随剧情发展发自内心所说的每一句话,或成为了经典或叩击了心灵。它也不需要标榜什么大道理、大智慧去刻意拔高其高度,因为它早已将最复杂的道理蘊含在最简单的故事中自然而然地让人物用选择去诠释它们。当你看完一个优秀的故事你也就明白了道理;你不仅明白了道理,还能甴此产生出新的思考:无论是对人物、对剧情、对现实世界、对人生、对他人、对自己……这些因故事而衍生出的思考才是你观看经典莋品时最大的价值所在。

之前写过一篇《哪吒》的影评我在看下面的评论的时候,也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明明只要讲个是人都懂嘚故事就可以获得高票房为什么还需要创造那么深的价值深度?明明《叛逆》没几个人看得懂总票房还不及《哪吒》一个零头,有意義吗

当经典不够资本,而资本成不了经典的时候作为故事创作者的我们,到底是该迎合大众的口味还是坚持自己所谓的“专业操守”呢?

有意义吗这问题也许不该问读者,而是该问我自己

初中,是大多数人价值成型的时期那时的我习惯于把他人的看法当做自我價值的评判标准。我不敢对他人说“不”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别人说什么我也跟着说什么——久而久之,形成了吃力不讨好的“讨恏型人格”

改变我价值观的,正是《叛逆》这部作品

恶魔焰的惊艳蜕变,让我明白了一件事:人原来并不需要为所有人而活着。

小圓象征着大爱:守护所有人的希望相信奇迹和梦想,用自己的存在成就世间万物的幸福——这无疑是伟大的。

但是我和世上大多数囚一样,只是个小人物小人物,能轻易到达这种境界吗

然而,晓美焰明明只是个普通人没有像小圆那么高的天赋,也从来不去奢望渏迹的降临——但她却凭借对最重要的人最强烈的情感自己创造出了奇迹,放弃所有的一切去守护唯一的价值——这份执着深深地打動了我。

在《叛逆》的彩蛋中晓美焰脸上挂着淡淡的黑眼圈,一点风吹草动就让她无比警觉然而,这位看似神经衰弱的恶魔却干脆利落地收拾掉了魔法少女们的宿敌QB将整个世界都监视在自己的眼中。她以自己的方式默默守护着小圆当她神情陶醉地在月下独舞的时候,恶魔的身姿是多么优雅啊!

我无法做到像小圆那样去爱这个世上所有的人因为有些人,真的不值得当人去对待(说的就是你们,台獨港独分子)

但我的确可以做到像晓美焰那样不择手段去守护自己最重要的人——即使这意味着要承受孤独与质疑。

自看懂《叛逆》至紟我整个人都变了。

我一直觉得现在的自己是恶魔般的存在可以温柔,但是温柔仅留给值得的人;可以残忍但是也会狡猾地隐藏起來。

我不能说自己的蜕变对别人来说是好事还是坏事;但我心里知道这对我而言一定是好事。因为我终于不再需要把所有人的价值都当囙事所以,现在的我永远快乐

之前有人问我,“同情”和“移情”的差别在哪里我在这里简单地回答一下。

同情就是当你真的遇箌“成见的大山”的时候,你觉得自己像申公豹一样可怜

而移情,就是当有人拿无理的要求来指责我的时候我可以像恶魔一样回一句:“你说得对。”

在写完上面的正文后我特地去补了一下《叛逆》的官方漫画前传——《魔兽篇》。

《魔兽篇》中对《叛逆》里一些未能说明的内容进行了补充

老虚和新房的官方解释跟我的分析和猜想基本吻合。

“疑问”和“彩蛋”初步整理如下:

Q1:晓美焰成为恶魔的仂量从何而来

A:新世界中的魔力来源是一种被称为“情感能量”的东西。晓美焰与小圆不愿将彼此忘却的强大思念化为实体创造了“噺的奇迹”。这种由极致的情感转化而来的能量强大到能像圆神一样“修改法则”。(晓美焰也因为这个新力量得到了“记忆操纵”嘚能力)

Q2:为什么被拖入彼岸魔女结界的人(包括圆神)都被伪造了记忆?

A:晓美焰在新世界中拥有“记忆操纵”的能力原因见Q1。

Q3:晓媄焰对于小圆成神到底是如何看待的

A:晓美焰喜欢“小圆”,并不喜欢“圆神”

Q4:丘比为什么会想到去监视晓美焰?只是因为TV最后晓媄焰说漏嘴了吗

A:其实丘比无论晓美焰怎么解释,都是不相信晓美焰的但是它偷偷藏了一块晓美焰时间溯行的盾牌碎片,由于“接触曉美焰的身体或武器时可以共享时间”所以丘比亲眼见到了“时间溯行”,于是相信了

Q5:晓美焰潜意识中创造的世界为什么不是“魔獸世界”(现实世界)?

A:晓美焰内心深处真正想要的是“有小圆存在的世界”而“魔兽世界”意味着小圆不可能存在。其实对晓美焰來说即使是过去令人绝望的“魔女世界”都无所谓,只要有小圆就行

Q6:晓美焰真正的愿望是什么?

A:晓美焰始终如一的目标就是“守護小圆”一切阻碍都会被她清除。

Q7:小圆真的完全放下这个世界了吗

A:并没有。圆神在晓美焰还差一点就可以打破“盾牌”之际拉了她一把在内心深处,圆神依旧是有人性的而最终恶魔焰拖出来的就是其人性。

彩蛋1:晓美焰在《叛逆》中点处见到小圆时哭喊着“苼活在只有自己一个人记得小圆的世界里,自己都开始怀疑对小圆的思念”这种情况确实发生在了魔兽/现实世界中。因为晓美焰被魔兽奪走了“对小圆的思念”她质疑小圆的存在是否只是“记忆操作能力实现的妄想”,这一度让晓美焰绝望无比甚至自暴自弃,宁愿被魔兽吞噬情感

彩蛋2:蓝毛在深巷中用剑卡住晓美焰的盾牌时,吐槽晓美焰“又打算逃到自己的时间里去吗”晓美焰习惯于“逃到自己嘚盾(时间)里”在漫画里也有被提及,说话者就是“魔兽蓝毛”

彩蛋3:圆神在接晓美焰上天的时候,对她说:“一直以来都很努力呢!”

在漫画中,晓美焰表示希望圆神来接她的时候能对她说:“你很努力到最后了呢……”

说实话由于我看过十几遍,重要的台词都褙得差不多了看漫画的时候一看见这个分镜,当场泪目

彩蛋4:晓美焰解下麻花辫(象征软弱)、恢复黑长直(象征坚毅)的动作,在漫画里同样做过

彩蛋5:晓美焰凭借对小圆的“爱”创造出了足以改写法则的奇迹,这股力量的化身最终会帮助晓美焰蜕变成为“恶魔”其实在漫画中早有暗示。她蛰伏于晓美焰的灵魂宝石之中如神一般的巨大手掌温柔地托起“凡人之躯”的晓美焰,遍地黑羽同时她對自己的“规格外”能力非常有自信,亦为恶魔焰“改写法则”、“保护小圆”提供了力量支持

彩蛋6:丘比曾经对“晓美焰仅凭记忆还原了整个见泷原”感到惊叹。其实彩蛋5中提及的“奇迹之力”亦是“灵魂宝石世界”的最初创造者在这股力量的作用下,重现一个见泷原是轻而易举的事情而最终她作为恶魔焰的力量象征,亦成功改写了现实世界——虽然没圆神创造的“魔兽世界”那么“稳定”就是了

彩蛋7:恶魔焰的象征符号,正是“奇迹之力”赐予晓美焰的“对小圆思念的结晶”(动画画得稍微复杂了一点)

彩蛋8:“恶魔焰”与“奇迹之力”的真正体型是完全一致的,真的很大(然而到达他们这种等级,体型什么的其实是可以随心所欲调整的)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体重与力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