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学知识,指出通过什么运动农民获得了农村土地出售

知识点梳理
的意义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整理教师:&&
举一反三(巩固练习,成绩显著提升,去)
根据问他()知识点分析,
试题“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经济建设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请阅...”,相似的试题还有:
2013年11月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提出了进一步深入新时期的土地政策改革。土地政策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国计民生。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农村经济改革和土地政策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请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图一:拔出地主的土地界碑&&&&图二:农民踊跃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材料二:&&&&&&&&&&& 1957年和1960年全国农业生产情况对比表项 目1957年1960年下降(%)粮食(亿公斤)1950.5143526.4棉花(万担)3280212635.2油料(万担)7542340554.9生猪存栏数(万头)14590822743.6材料三:我国农民创造的责任制形式,使生产者在劳动和经营方面获得了相对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又把他们的责任、权利、和权益紧密结合起来,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促进了中国农村经济的大发展。(1)根据图片信息,指出两幅图片反映的史实分别处于什么历史时期?(2分)(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1960年农业生产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3)根据材料三,指出当时我国在农村实行了什么政策?简要分析这一政策在农村产生了什么影响?(2分)
(8分)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经济建设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请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通过什么运动农民获得了土地?(1分)这次运动主要改变了什么?(1分)材料二(2)材料二图片共同反映了什么运动?这一运动的完成有何标志性意义?(2分)材料三 1957年和1960年农业生产情况对比表项 目1957年1960年下降(%)粮食(亿公斤)1950.5143526.4棉花(万担)3280212635.2油料(万担)7542340554.9生猪存栏数(万头)14590822743.6(3)导致1960年农业生产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分)材料四 安徽凤阳花鼓唱词“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信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凰阳。”(“文革”时)&&&&&&&“大包干,就是好,干部群众都想搞。只要搞上三五年,吃陈粮烧陈草。个人集体都能富,国家还要盖仓库。”(1979年)(4)两段唱词反映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给农民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随后进行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什么?(2分)纵观新中国经济发展历程,我们得到什么启示?(1分)
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三农”问题。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为解决“三农”问题,采取一系列措施,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不乏沉痛的教训。请阅读以下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废除地主阶级的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材料二:“……农民虽然分到了土地,可是由于仍旧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使得农民缺乏生产工具、资金,也难以解决水利问题,难以抵抗自然灾害等,这就严重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材料三:1957年和1960年农业生产情况对比表
材料四:“大包干,就是好,干部群众都想搞。只要搞上三五年,吃陈粮烧陈草。个人集体都能富,国家还要盖仓库。”(1979年)(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通过什么运动农民获得土地?国家颁布一部重要文件,名称是什么? (2)为了解决材料二中出现的问题,国家对农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方式是什么?(3)导致1960年农业生产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 歌谣赞扬了我国农村实行的哪一制度?首先在哪一地区实行?(5)纵观新中国经济发展历程,我们得到什么启示?欢迎来到高考学习网,
免费咨询热线:010-
今日:1530套总数:5885151套专访:3372部会员:401265位
当前位置:
& 【创优课堂】2016秋高一历史岳麓版必修1双基练:第13课 太平天国运动(岳麓版含解析)
【创优课堂】2016秋高一历史岳麓版必修1双基练:第13课 太平天国运动(岳麓版含解析)
资料类别: /
所属版本: 岳麓版
上传时间:
下载次数:14次
资料类型:
文档大小:227KB
所属点数: 2点
【下载此资源需要登录并付出 2 点,】
资料概述与简介
第13课 太平天国运动
随堂作业——练双基
一、选择题
 金田起义
1.下面是某校老师在讲解中国近代某一重大历史事件时采用的知识框架图。依据图示,该事件可能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鸦片战争
高中学习网 初中学习网C.义和团运动
D.虎门销烟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之后,外国产品大量涌进中国,使沿海地区的农民和手工业者失去生计;清政府的沉重捐税和地主阶级的土地兼并与盘剥,加之连年的自然灾害,推动了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故答案为A。
2.马克思指出,鸦片不曾产生催眠的作用,而倒产生了惊醒作用,历史的发展好像首先要麻醉这个国家的人民,然后才可能把他们从原来的麻木状态唤醒似的。马克思所说的“唤醒”主要是指(  )
A.鸦片战争期间的爱国官兵抗英斗争
B.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
C.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
D.鸦片走私
解析:马克思的论述主要强调了鸦片战争激化了中国社会的各种矛盾,引发了中国人民的革命运动。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巨大、波澜壮阔的一次反封建反侵略的革命战争,对后来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有深远影响。
 天国兴衰
3.太平天国1852年发布檄文:天下为上帝之天下,满洲为胡虏妖人,肆毒混乱,改变中国形象……现在皇天震怒,命天王扫除妖孽,廓清中夏。这体现出太平天国运动(  )
A.主张推翻满洲贵族统治
B.主张挽救民族危亡
C.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性质
D.代表先进历史潮流
学习网答案:A
解析:依据材料可知,太平天国认为,天下是上帝的天下,满洲人原为野蛮之人,祸乱中国,于是“命天王扫除妖孽”,即主张推翻满洲贵族统治,故选A项。
4.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举行北伐,只半年左右便逼近天津,威震北京,然而最终全军覆没,其主要原因是(  )
A.武器落后,装备简陋
B.纪律松弛,军心涣散
C.优柔寡断,贻误战机
D.孤军深入,后援不继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D项正确。
5.钱穆先生曾提出了一些对太平天国的看法:“他们对下层民众,想推行均田制度,粗浅一些的社会主义,大抵他们是有此想法的。”能够证明这一观点的有力证据是(  )
A.定都天京
B.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C.发动金田起义
D.颁布《资政新篇》
解析:1853年,太平天国制定并颁布了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天朝田亩制度》,根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和“无处不均匀”的原则,规定以户为单位,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故答案为B。
6.某史学家认为,太平天国的改革方案中包含了很多激进的特征,对不满的民众很有吸引力。其方案中对民众最具吸引力的是(  )
A.平均分配土地
B.产品上交国库
C.建立民主政治
D.兴办新式学校
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当时参加太平天国运动的广大农民最迫切的愿望是获得土地,故A项正确。产品上交国库体现了绝对平均主义,但是超越了农民小私有者的本性,成为一种空想,B项错误;太平天国的改革方案没有涉及建立民主政治,故C项错误;兴办新式学校超越了当时农民阶级的认识,只能说明洪仁玕等部分农民运动领袖愿意向西方学习,D项错误。
7.范文澜在《太平天国革命运动》中概括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时说:“宗派、保守、安乐三种思想,总根源在农民阶级消极方面的狭隘性、保守性、私有性……决定了太平天国的必然崩溃。”最能体现太平天国“这些特性”的是(  )
A.金田起义
B.定都天京
C.天京变乱
D.颁布《资政新篇》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太平天国运动中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导致了运动的失败,天京变乱正是农民阶级局限性的突出表现。
8.太平天国的诸多活动中,能够与当时世界历史主要潮流同步的是(  )
A.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B.颁布《资政新篇》
C.严惩外国侵略者
D.反对腐朽的封建统治
解析:《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方案,当时欧美国家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或者改革先后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并开展了工业革命,迅速发展壮大了起来,要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符合当时世界历史的发展潮流。其他三项皆不能体现。
9.吕思勉认为:“太平天国运动政治上的失败是因文化上的落后。”下列史实不能支撑这一观点的是(  )
A.创立拜上帝教
B.奉行圣库制度
C.重建等级礼制
D.提倡效法西方
解析:关键信息是“文化上的落后”“不能支撑这一观点”。根据所学知识并分析各选项可知,A、B、C项都属于太平天国运动在文化上落后的表现;效法西方在当时不属于落后思想,符合了时代发展潮流。
10.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实际影响最主要的是(  )
A.废除了南方几省的地主土地所有制
B.加速了清王朝的衰落和崩溃
C.推迟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
D.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方案
解析:本题为最佳选择题,题干所给限制条件,是解题的关键。太平天国提出了《资政新篇》,但并不能产生实际影响;A项不能算是最主要影响;C项影响说法不准确。作为农民阶级的反封建斗争,太平天国运动最主要的实际影响就是打击了清政府的封建统治,加速了其衰落和崩溃。
11.有史学家认为:“洪仁玕的思想虽不够充分,但却十分可贵,朝这个方向走下去,一定能上道。”此“道”是指(  )
A.大同社会
B.资本主义道路
C.神权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解析:对材料的理解需要结合时代发展趋势,“上道”即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史学家评述的应是洪仁玕提出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思想,集中体现为《资政新篇》,故此“道”指“资本主义道路”,选B项。
12.“楚歌声里霸图空,血染胡天烂漫红。煮豆燃萁谁管得,莫将成败论英雄。”这是柳亚子先生在评价太平天国运动的时候写的一首诗。以下对此诗解读有误的一项是(  )
A.“楚歌”指的是该运动发端于楚地
B.“霸图空”指的是运动以失败告终
C.“胡天”指的是清朝统治下的中国
高中学习网 D.“煮豆燃萁”指的是农民阶级内讧
解析:“自战国以来,南迄江淮,北至鲁南,东到大海的广大地区均属于楚国版图”,而太平天国运动发端于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后来的主要活动区域在楚地,因此A项解读错误,答案为A项。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除了改朝换代外,他们没有给历史提供任何任务。他们给予民众的惊惶比给予统治者的惊惶还要厉害……是用丑恶万状的破坏来对抗清朝腐朽,没有一点建设的苗头。太平天国是魔鬼的化身,是停滞的社会生活的产物。
——1862年马克思评述太平天国
材料二 洪秀全是中国近代向西方探求真理的先进人物之一。
——毛泽东评价太平天国
材料三 干王的见闻较之其他诸王和领导人广阔些,甚至超过洪秀全。他很了解英国及欧洲列强之所以强盛的奥秘。
——近代留学生之父容闳评价干王洪仁玕
(1)材料一、二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认识角度有何不同?
(2)材料一、二中的观点你同意哪种,请阐述理由。
(3)请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材料三中容闳的观点。
答案:(1)材料一站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意识进步的角度上否定太平天国;材料二站在反抗封建势力和反侵略以及向西方学习的角度上肯定太平天国。
(2)同意材料一的观点,理由:太平天国利用拜上帝会组织发动群众,缺乏科学思想指导;定都以后,领导者封建特权思想膨胀;《天朝田亩制度》实为农民阶级不切实际的空想;太平天国与资本主义发展的潮流背道而驰,是历史的倒退。
同意材料二的观点,理由:太平天国运动打击了清王朝,加速了封建制度的衰落,打破了西方殖民者将中国迅速殖民地化的企图。太平天国运动的斗争水平高于以往的农民战争,而且提出了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改革方案。
(3)洪仁玕在太平天国运动后期提出了改革的新方案——《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首次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天下多男人,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姊妹之群。何得存此疆彼界之私?何可起尔吞我并之念?”
——《原道醒世训》
材料二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口多寡,人多则分多,杂以九等。如一家六人,分三人好田,分三人丑田,好丑各一半。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凡天下田,丰荒相通,此处荒,则移彼丰处,以赈此荒处。彼处荒,则移此丰处,以赈彼荒处。务使天下共享天父皇上帝大福,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天朝田亩制度》
材料三 “倘中邦人不自爱惜,自暴自弃,同鹬蚌相持,转为渔人利。那时始悟兄弟不和外人欺,国人不和外邦欺,悔之晚矣!”
材料四 “凡外邦人技艺精巧,邦法宏深。宜先许其通商,但不得擅入旱地,恐百姓罕见多奇,致生别事。惟许牧司等并教技艺之人入内,教导我民,但准其为国献策,不得毁谤国法也。”
——《资政新篇》
(1)上述四则材料的内在联系和区别是什么?
(2)对材料二中《天朝田亩制度》所述的观点怎样评价?
(3)材料一、三的主要区别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种区别?
(4)材料三、四共同阐述了几种观点?应如何评价《资政新篇》?
答案:(1)联系:都是太平天国革命时期的重要历史文献,体现了革命思想不断升华的轨迹。区别:材料一宣传“拜上帝会”思想;材料二《天朝田亩制度》反映了农民阶级平均分配土地的愿望;材料三、四《资政新篇》反映了先进的中国人发展资本主义和抵制外来侵略的愿望。
(2)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的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但绝对平均分配产品的方案只是一种空想。
(3)材料一认为天下可以“大同”勿存“私念”;材料三认为“中邦人”要团结、自强拒外欺。因为太平天国在与外国列强打交道的过程中逐步认清了外国列强的面目。
(4)一、“中邦人”要团结、自强拒外欺;二、允许与外国正常通商;三、学习西方先进科技;四、国家主权独立完整。《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后期的革命纲领,代表先进的中国人要求发展资本主义的愿望。
课后作业——提能力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马克思曾指出:“推动了大爆发(太平天国运动)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
A.英军入侵直接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
B.英国军队协助清军剿杀太平天国运动
C.英国军队援助太平军反抗清政府统治
D.鸦片战争激化了近代中国的社会矛盾
解析:本题考查太平天国运动发生的原因,考查学生分析能力。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推动了大爆发的是英国的大炮”和所学史实,对马克思的观点应理解为:鸦片战争后外国侵略深入,激化了中国社会矛盾。
2.太平天国运动之初,曾国藩指出:“今春以来,粤盗益复猖獗,西尽泗镇,东极平梧,二千里中,几无一尺净土。推寻本原,何尝不以有司虐用其民,鱼肉日久,激而不复反顾?盖大吏之泄泄(闲谈)于上,而一切废置不问者非一朝夕之故矣。”据此可知,曾国藩认为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是(  )
A.自然灾害频仍
B.社会治安混乱
C.土地兼并严重
D.官吏贪暴腐败
解析:由材料中“推寻本原,何尝不以……不复反顾”“盖大吏之泄泄(闲谈)于上”等在键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曾国藩认为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是官吏鱼肉百姓,故本题选择D项。
3.1861年清政府的亲王弈在给朝廷的奏折中写道:“臣等就今日之势论之,发捻交乘,心腹之害也;俄国壤地相接,有蚕食上国之志,肘腋之患也;英国志在通商,暴虐无人理,不为限制,则无以自立,肢体之患也。”对此奏折解读最为全面的一项是(  )
A.清王朝即将全力以赴镇压太平天国
B.列强中俄国的侵略才是最大的隐患
C.阶级矛盾激化使统治集团忧心忡忡
D.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已交织在一起
解析:1861年时清政府已经镇压太平天国多年,A项错误,排除;B项不能由材料得出,排除;C、D两项都符合奏折内容,但对材料解读最为全面的是D项。
4.有学者认为,“太平天国英雄们对封建剥削深有切肤之痛,而对资本主义并无多少预见。空想和错误是历史客观条件使然”。下列选项中,最能体现《天朝田亩制度》“空想”性的是(  )
A.每军每家设一人为伍卒,有警则首领统之为兵,杀敌捕贼;无事则首领督之为农,耕田奉尚
B.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
C.凡礼拜日,伍长各率男女到礼拜堂,分别男行女行,讲听道理,颂赞祭奠上帝
D.凡当收成时,两司马督伍长,除足其二十五家每人所食可接新谷外,余则归国库
解析:太平天国时期的圣库制度是一种劳动产品公有制,这在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下是不可能实现的。故选D。
5.为实现社会的转型,近代先进的中国人作出了不懈探索。下列太平天国提出的主张中,最符合社会转型趋势的是(  )
A.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
B.所有婿娶弥月喜事,俱用国库
C.贵贱宜分上下,制度必判尊卑
D.每年纳银若干,有失则保人赔其所值
解析:近代社会的转型实质是近代化,即以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为核心的全方位的社会变革。A项是农民小农意识的反映;B项是太平天国运动的圣库制度,是一种传统的农民的“大同社会”思想,不符合经济工业化特点;C项反映的是太平天国运动的等级观念,不符合政治民主化的特点。D项类似于现在金融行业的担保制度,符合近代社会转型的特点。
6.《天朝田亩制度》中规定生产者“除足其二十五家每人所食可接新谷外,余则归国库”,由国家统一支配,甚至连鸡狗等禽畜也不例外。这实质上表明太平天国(  )
A.试图保持社会的公正无差
B.实行绝对平均主义
C.安排一切经济和社会生产活动
D.彻底消灭人们的私有观念
解析:本题考查《天朝田亩制度》,考查学生综合的能力。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天朝田亩制度》强调了绝对的平均分配。
7.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颇具深意地说,凡“万方来朝、四夷宾服及夷狄戎蛮鬼子,一概轻污之字,皆不必说也”。这体现了(  )
A.天朝大国传统外交发生根本变化
B.农民阶级的思想觉悟发生根本变化
C.资产阶级学习西方制度的愿望
D.农民运动领袖对西方认知的新变化
解析:依据题干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洪仁玕要求不能将西方国家说成“夷狄戎蛮鬼子”体现了鸦片战争以来人们对西方国家的认识发生变化。D项符合题意。A、B项说法错误;C项在材料中不能体现。
8.《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都是太平天国运动时期颁布的纲领性文件,但二者之间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其本质不同体现在(  )
A.制定方案的目的不同
B.发展经济的方向不同
C.反封建程度有所不同
高中学习网 D.方案的指导思想不同
解析:《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具有很多不同之处,但其本质不同之处在于二者主张发展的经济模式,前者主张发展小农经济,后者主张发展资本主义。
9.忠王李秀成被清军俘虏后,清方的记载说:“伪干王(洪仁玕)所编各书,李酋皆不屑看也。”李秀成和太平天国其他领导人不重视“干王所编各书”的主要原因是(  )
A.军情紧急,无暇顾及
$来&源:B.该书和农民政权没有必然联系
C.太平天国将领排斥西方文明
D.太平天国统治集团内部矛盾重重
解析:本题考查《资政新篇》,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干王所编各书”指洪仁玕编著的《资政新篇》,联系所学,《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性质,但与农民革命的阶级属性没有联系起来,脱离实际。
10.李大钊说:“太平天国禁止了鸦片,却采用了宗教,不建设民国,而建设天国,这是他们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这段话说明太平天国(  )
A.不能充分依靠人民
B.缺乏科学理论指导
C.没有彻底革命精神
D.没有实行宗教改革
解析:本题考查对史料的辨析、理解能力。材料中的关键词“宗教”、“天国”,都属于思想领域或理论方面的范畴,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是由于阶级局限性造成的,如采用宗教发动群众,定都天京争权夺利,都是没有科学的理论作指导。
11.有人认为“太平天国运动为中国的近代化减少了阻力”。这一说法的主要依据是(  )
A.《天朝田亩制度》具有革命性
B.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清朝统治
C.《资政新篇》要求发展资本主义
D.拜上帝会吸收了西方文化
解析:本题考查太平天国运动在中国近代化方面的积极意义。关键信息是“减少了阻力”,当时中国近代化最大的阻力就是本国的封建主义,故B项正确。A、C、D项说法正确,但都不符合题意。
12.有人认为太平天国运动是一场由农民阶级领导的“准资产阶级革命”,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声。这一观点提出的主要依据是太平天国运动(  )
A.发生在鸦片战争之后的近代时期
B.建立起了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
C.客观上担负起反封建反侵略任务
D.最早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解析:太平天国运动在反对封建统治的同时,也反对列强侵略,客观上承担起了理应由资产阶级进行的民主革命任务,因此说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声。答案为C。
二、非选择题(每小题26分,共52分)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土地分配,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产品分配,根据“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的原则,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圣库。妇女同男子一样可以参加科举考试,废除买卖婚姻、买卖奴婢,设女营、女官。
——《天朝田亩制度》
材料二 《资政新篇》的内容:政治上,向西方学习,以法治国,官吏由选举产生;经济上,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
材料三 太平天国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巨大的一次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战争,其任务是推翻封建统治,争取民族独立。因此,它的出现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
——《太平天国与中国近代化》
(1)据材料一,概括《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其中核心内容是什么?产品分配体现怎样的原则?
(2)《天朝田亩制度》反映了农民怎样的愿望?你认为《天朝田亩制度》有实施的可能吗?
(3)据材料二结合时代背景,我们应如何评价《资政新篇》?
(4)结合材料如何认识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进步作用?
答案:(1)按人口多少分配土地;绝对平均分配产品;男女平等。核心内容是土地分配制度。体现平均主义的原则。
(2)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的愿望。没有。客观上,没有一个安定的环境保证实施;主观上,违背了社会发展规律,具有空想性,根本无法实施。
(3)是先进中国人最早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没有反映农民阶级的愿望;由于缺乏相应的社会基础,加之处于战争环境,未能真正推行。
(4)①是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②反封建的同时反侵略;③是中国人向西方学习资本主义的最早探索;④揭开了近代民主革命的序幕,对后来民主革命有重大影响。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初至江宁(南京),杨逆日朝洪逆,近则洪杨诸贼深居不出……如杨逆有事要见,亦必请伪旨拟定时日……届时杨逆率各伪官毕集,舆马填塞衙市,伪天朝门洞开,大门外立伪引赞官(注:礼仪官)传呼各官进,惟杨、韦、石、秦各贼所见,虽宠任如伪天侯,亦不得望见颜色。
——张德坚《贼情汇纂》
材料二 太平天国颁布了一套“贵贱宜分上下,制度必判尊卑”的礼制,从天王到普通士兵之间,等级非常森严,君臣上下有了天渊之别,甚至连称呼、服饰、仪卫舆马等都有明确的规定,不准逾越。诸王出行,官兵必须回避道旁,高呼万岁或千岁,否则就要受到严厉惩处。天王及诸王、侯都是世袭的。
——《中国近代史》
(1)材料一中称太平天国领袖为“逆”“贼”,表明作者站在什么立场上?
(2)材料一表明太平天国领导人进入天京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材料二说明了什么?
(4)综合材料一、二,你认为太平天国失败的主观原因是什么?
答案:(1)站在地主阶级立场上。
(2)革命意志减退,生活日益腐化。洪秀全深居简出,严重脱离群众。
(3)太平天国政治上出现明显的封建化趋势,封建等级森严。
(4)受农民阶级局限性的制约,太平天国领导者在定都天京后,封建特权思想膨胀,贪图享乐。
高考学习网-中国最大高考学习网站 | 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联系并提供证据(),三个工作日内删除。
其他相关资源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06 - 2016 高考学习网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章丘市八年级历史下学期期中试卷(新人教附答案)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搜索:
章丘市八年级历史下学期期中试卷(新人教附答案)
作者:佚名 试题来源:网络 点击数:
章丘市八年级历史下学期期中试卷(新人教附答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
文 章来源天添 资源网 w w w.tT z
章丘市八年级历史下学期期中(新人教附答案)本分第Ⅰ卷()和第Ⅱ卷(非)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2.5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选出后请填在选择题答题栏内。1.历史学家费正清说,“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社会差别。”第一种梦想变为现实的标志是A.开国大典&&&&&&&&&&&&&&&&&&&&&&&& B.加入WTOC.土地改革&&&&&&&&&&&&&&&&&&&&&&&& D.承办2008奥运会2.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的历史事件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三大改造基本完成C.抗美援朝胜利&&&&&&&&&&&&&&&& D.西藏和平解放3.今年是抗美援朝战争爆发65周年。65年前,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唱出的时代主旋律是(&& )A.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B.转战陕北,斗智斗勇C.决战平津,瓮中捉鳖&&& D.渡江战役,一往无前4.每年的12月4日是全国法制宣传日,你知道我国第一部宪法和新时期比较完善的一部宪法分别颁布于什么时间吗? A.1949年& 1954年&&&& B.1954年& 1956年&& C.1956年 1982年&&&& D.1954年& 1982年5.促使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达到14000万吨,比1949年增长26.9%的主要原因是A.土地改革,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B.抗美援朝战争胜利,赢得了和平环境C.社会主义工业化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D.农业合作化的高潮,促进农业的发展6.原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和我国对外政策的几个问题》文章中指出:“……中国今天远没有走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和哪两个事件有关?A.三大改造的完成& 中共十二大&&&& B.一五的完成&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C.三大改造的完成& 中共十三大&&&& D.改革开放政策的提出&& 中共十五大7.“企业的私有制相社会主义所有制转变,这在世界上早就出现过,但采用这样一种和平过渡的方法,使全国工商界都兴高采烈来接受这种改变,则是史无前例的。”实现了“和平 过渡”,被称为“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的是A.实行股份制&&&& B.廉价收购&&&& C.赎买政策&&&& D.无偿没收8.下图反映的是新中国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业经济发展状况,出现图中B点到C点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经济建设没有性&&&&&&&&&&&&&&& B.自然灾害迅速蔓延C.“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D.“文革”扩展到经济领域9.无论时光怎样流逝,都不能湮没人们对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记忆,因为那次会议,中国人民由“站起来”走向“富起来”,是党史上伟大的转折。我们之所以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党史上的转折,主要是因为它A.恢复了邓小平的职务&&&&&&&&&&&&&&&&& B.做出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的战略决策C.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原则&&&&&&& D.决定平反冤假错案10.标志着我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被称为“新时期的遵义会议”的是A.中共“七大”&&&&&&&&&&&&&&&&&&&& B.中共“八大”&&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11.“文化大革命”中,身为国家主席的刘少 奇被诬陷为“叛徒、内奸、工贼”,惨遭批斗,失去人身自由。这突出表明文革期间A.党内出现了叛徒内奸&&&&&&&&&&&&&&& B.国民经济发展缓慢C.民主与法制被肆意践踏&&&&&&&&&&&&& D.文化事业遭 到严重摧残12.小超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他搜集了“十一届三中全会”、 “深圳、珠海特区的发展”“邓小平画像”的相关资料,由此推断他研究的课题是&&&&&&&&&&&&&& A.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 B.现代中国农村巨变C.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D.社会主义探索中的失误与成功13.201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赴广东考察,从深圳、珠海、到广州,轻车简从,探访民生,倡言改革。有人说这是踏着20年前邓小平的足迹,酝酿新一轮改革。20年前这一“足迹”给中国带来的重大影响不包括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开始建立B.中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D.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化14.日,55位厂长、经理联名在报纸上发出 “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他们要求“松绑”就是迫切要求A.设立经济特区&&&&&&&& B.优先发展重工业C.扩大企业自主权&&&&&&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5.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国的奋斗》一书中写道:“他把市场经济称做‘一种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强调‘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并要求做到两者的‘内部统一’。直到1992年,他才打破禁忌,公开宣称政府的中心任务就是建立‘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材料中邓小平“打破禁忌”的论断A.促成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B.促使城市经济体制改革C.推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 D.引导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6.我国经济特区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最大区别在于A.主权归属不同&& B.社会制度不同&& C.经济政策不同&& D.外交政策不同17.2011年6月,时值《富春山居图》成画660年之际,两岸分别珍藏的《富春山居图―剩山图》和《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于台北故宫博物院举行“富春大展”。海峡两岸首次实现“富春合展”,这说明①“一国两制”方针已在台湾全面贯彻&&&& ②加强海峡两岸交流是人民的共同愿望 ③两岸同根同源,同属于一个中国&&&&&&&&& ④海峡两岸统一已指日可待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18.今年是西藏民主改革、废除封建农奴制五十周年,国务院新闻办日前发表的《西藏民主改革五十年》白皮书和正在北京举办的“西藏民主改革五十年大型展览”,反映了真实的历史和发展稳定的新西藏,保障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政治制度是(&&& )A.各民族共同发展&&&&&&& B.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D.一国两制政策19..邓小平提出“在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是针对(&& )A.姓“资”姓“社”问题&&  B.资产阶级自由化问题C.大跃进问题&&&&&&&&&&&   D.国有企业改革问题20.改革开放后,我国逐渐形成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下列对这个格局的表述正确的是 (&& )A.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沿海开放区B.内地――沿海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C.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内地D.内地――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经济特区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 50分)选择题答题栏:题号&1&2&3&4&5&6&7&8&9&10选项&&&&&&&&&&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选项&&&&&&&&&&
得分栏题 号&一&二&总 分&&31&32&33&得 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21题18分、22题17分、23题14分,共50分。21.(18分)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通过什么运动农民获得了土地?(2分)这次运动主要改变了什么?(2分)
材料二&& (2)材料二图片共同反映了什么运动?(2分)这一运动的完成有何标志性意义?(2分)
(3)材料三中的两幅漫画与建国后的什么历史事件有关?(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图中现象的原因。(2分)
材料四 安徽凤阳花鼓唱词 “凤阳地 多不打粮。磙子一停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文革”时)& “大包干,就是好,干部群众都想搞。只要搞上三五年,吃陈粮烧陈草。个人集体都能富,国家还要盖仓库。”(1979年)(4)两段唱词反映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给农民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随后进行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是什么?(4分)
(5)纵观新中国经济发展历程,我们得到什么启示?(2分)
22.(18分)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建国初期)毛泽东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造。”(1)为了改变材料一中状况,我国政府编制了什么经济发展计划?(2分)请举出在这一计划实施过程中所取得的一项建设成就。 (2分)
&材料二& (1992年的深圳)仙湖植物园里植物千姿百态。有一种树叫“发财树”……小平同志(观赏后)深情地说:“让全国人民都种,让全国人民都发财。”&(2)为了实现材料二中小平同志的愿望,我们必须依靠党在新时期的哪一伟大决策?(2分)这一决策是在哪次会议上作出的? (2分)决策实践的过程中,探索出一条怎样的适合中国发展的道路?(2分)
材 料三&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 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春天的故事》(3)“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指的是什么?(2分)最具代表性的是哪座城市?(1分)“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是指哪一事件?(1分)有何意义?(2分)
材料四& 邓小平说:“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4)依据材料二概述我国建立经济特区的目的有哪些?(2分)
23.(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祖国统一后,台湾特别行政区,可以有自己的独立性,可以实行与大陆不同的制度。台湾还可以有自己的军队,只是不能构成对大陆的威胁。大陆不派人驻台,不仅军队不去,行政人员也不去。――《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1)材料一反应的中国大陆与台湾和平统一的构想是什么?(2分)这一构想在哪些地区已经被成功的实践?(2分) 构想成功实践有什么深远的历史意义?(3分)
材料二& 如图
(2)根据材料二,可以发现大陆与台湾关系的现状如何?(3分)
材料三& 值得警惕的是,近年来台湾岛内分离倾向有所发展,“台独”活动趋于猖獗。某些外国势力进一步插手台湾问题,干涉中国内政。这些活动不仅阻碍着中国和平统一的进程,而且威胁着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和发展。&&&&&&&&&&&&&&&&&&&&&&&&&&&&&&&&&&&&&&&&&&&&& ――摘自江泽民的讲话(3)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目前影响台湾回归祖国的因素有那些?(2分)你怎样看待台湾回归这一问题?(2分)
&八年级历史答案(2015、05)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题号&1&2&3&4&5&6&7&8&9&10选项&A&D&A&D&A&C&C&C&B&D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选项&C&C&B&C&D&B&D&C&B&C
二、非选择题:第21题18分、第22题18分、第23题14分,共50分。31.(18分)(1)土地改革。(2分)主要改变了土地所有制,即由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2分)(2)社会主义三大改造。(2分)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公有制的转变;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分)(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2分)原因:党对国情认识不足,缺少经验,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2分)(4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分)国有企业改革。(2分)(5)政策的制定应实事求是,符合国情,符合人民利益;生产关系的调整应适应生产力发展;要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2分)32.(18分)(1)第一个五年计划。(1分)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等。(2分)(2)改革开放。(2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2分)中国特色杜会主义道路。(2分)(3)实行对外开放(2分)深圳(1分)1992年邓小平南方讲话(2分)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2分)(4)引进技术,引进管理经验,学习外国知识,扩大对外交流和联系。(2分)33.(14分)(1)“一国两制” (2分)香港,澳门。(2分)意义:洗血了百年国耻,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重要一步。(2分)为 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成功的范例。(1分)(2)现 状:海峡两 岸经济、文化交流蓬勃发展。(3分)(3)台独势力和国际反华势力;(2分)中国统一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我们要自觉树立起对国家和民族的历史责任感,维护两岸同胞血浓于水的亲情,坚决反对台独势力的分裂活动。(2分)文 章来源天添 资源网 w w w.tT z
没有相关学科试题&&
? ? ? ? ? ? ? ?
var _bdhmProtocol = (("https:" == document.location.protocol) ? " https://" : " http://");
document.write(unescape("%3Cscript src='" + _bdhmProtocol + "/h.js%3Fde4f10e54e8' type='text/javascript'%3E%3C/script%3E"));}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农民土地所有制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