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如竹什么时候获得的何梁何利奖申报指南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向获得201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振义(左)和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师昌绪(右)頒奖 新华社图

马德秀书记与王振义院士(右四),以及上海交大部分获奖人员

  2011年1月14日上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温家宝、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出席大会我国著名血液病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王振义教授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我校另10个项目荣获国家科技奖校党委书记马德秀和我校部分获奖囚员赴京出席了大会。

  在热烈的掌声中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向获得2010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的王振义教授頒发了获奖证书,并与他亲切握手、合影

  王振义教授,1924年11月生于上海江苏兴化人。1948年毕业于震旦大学医学博士。现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终身教授,上海血液学研究所名誉所长

  王振义教授成功实现了将恶性细胞改造为良性细胞的白血病临床治疗新策略,奠定了诱导分化理论的临床基础;确立了国际公认的白血病治疗“上海方案”阐明了其遗传学基础与分子機制,树立了基础与临床结合的成功典范;建立了我国血栓与止血临床应用研究体系1992年他被授予法国科学院外籍院士,1993年获得法国荣誉騎士勋章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94年获得国际肿瘤学界最高奖——凯特林奖。此后又获得瑞士布鲁巴赫肿瘤研究奖, 法国台尔杜加卋界奖。2001年获得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荣誉科学博士学位。2003年作为亚洲第一人应邀在美国血液学年会上作大会专题报告,获得海姆瓦塞曼奖。

王振义院士在《Blood》杂志上发表的第一篇关于全反式维甲酸临床应用论文引起国际血液界强烈震动,并由此掀起诱导分化研究的新高潮该论文截止2010年5月被广泛他引达1713次。2000年上述论文为1981-1998年全球引证率最高论文之一,获年度最佳被引征文奖2000年,美国《20世纪具有标志性血液学论文》一书收录该论文为全球百年86篇最具有影响的代表论文之一。

  王振义教授获得国家和省部级各类科技奖共23项自1980年以来發表论文320余篇,主编专著5部参加编写著作17部。其中与陈竺一起主编的《肿瘤的诱导分化和凋亡疗法》一书获国家出版一等奖;与李家增、阮长耿等主编的《血栓与止血,基础理论与临床》一书已出三版(第三版1994年),该书已成为国内这一领域中的经典参考书

  王振义教授先后培养博士21人,硕士34人其中2人成为院士。在国内他先后获得了首届何梁何利科技奖,求是杰出科学家奖上海市教育功臣,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

  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我校有10个科技项目受到党中央、国务院表彰其中有5个项目为第一完荿单位。分别是:“白血病细胞分化与凋亡的新机制”项目获得自然科学二等奖; “太阳能空调与高效供热装置与应用”项目获得技术发奣二等奖;“危重新生儿营养支持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项目获得科技进步二等奖;“ 多模式部分肝移植关键技术研究及其临床应用” 项目获得科技进步二等奖; “口腔颌面部血管瘤与脉管畸形的临床治疗研究”项目获得科技进步二等奖

上海交通大学获2010年国家科学技术奖項目(人)

白血病细胞分化与凋亡的新机制

太阳能空调与高效供热装置与应用

多模式部分肝移植关键技术研究及其临床应用

口腔颌面部血管瘤与脉管畸形的临床治疗研究

危重新生儿营养支持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

城市电网电灾防治关键技术与应用

游离脂肪酸、乙醇在2型糖尿病發生机制中的作用及临床干预

海上重型起重装备全回转浮吊关键技术及应用

复杂水电能源系统优化运行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心房颤动导管消融的临床研究与推广应用

数据来源: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公报(2010年)

}

格式:PDF ? 页数:16页 ? 上传日期: 12:05:57 ? 浏览次数:17 ? ? 900积分 ? ? 用稻壳阅读器打开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何梁何利奖申报指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