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文化npoi 水平对齐 靠左不高一般靠20有没有完全靠体育上的高中

当前位置: >>
高一体育生年度训练计划
《体育高考专业训练的有效策略研究》 课题中期评估报告 课题负责人:李源 吴健 一、研究背景 体育高考专业训练一直受到学校的重视, 也把高考体育人数看作是高考人数的增 长点。在 2005 年 8 月举行的高中毕业班工作研讨会上各校都对体育给予了充分 的重视,如原省溧中王海平校长在总结中发言:“要特别注意做好高三学生的心 理辅导工作,抓好体育、艺术考生的专业训练和文化补习”;光华中学为“全力 提高升学率, 探索新的高考增长点”, 他们重视“加强对体艺考生的选拔与培养。 尽量少排体艺专职教师的课务,将主要精力放在体艺生的培养上;班主任对体艺 生的学习时间、训练时间作明确的规定;科任教师不放松体艺生的文化水平的提 高”; 第三中学要求“每个班主任会同任课老师依据本班学生的特质, 落实指标, 充分挖掘学生潜力,力争文化、体育、美术、音乐竞相争妍”,将体育放在了与 文化同等重要的地位。南渡高中也希望“体育高考也成为新的增长点”,也要求 体育老师在平时的工作中加强“与班主任之间工作的协调与和谐”; 戴埠高中也 同样在体育中“寻找高考升学的增长点”,他们对体育寄予厚望,组队后“从训 练指导、过程管理方面都老师们密切关注,先后多次召开体育考生会议,统一要 求,鼓舞士气”,作了许多实际的工作,他们希望体育考生双上线番一翻,平时 努力做好补残工作,让体育成为学校的特色,鼓动班主任跟教练一起选苗,充分 挖掘班中的人才,努力达到“双上线翻一番的目标”;埭头中学注重对体育考生 的管理,“从选苗上就提出了要求,”从考核上制定奖励制度激励体育教师主动 参与,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竹箦中学“一方面加强文化科目的学习,另一方面加 强体育考生的强化训练,做到让块块云彩都下雨”。从以上可以看出各校对体育 高考的重视程度,这就为我们展开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这种导向下我们体 育教师更应该抓住这样的有利形式为我市的高考出一份力, 为高校输送更多的体 育人才。 课题组成员有义务把溧阳的高考打造成学科精品,让体育高考成为溧阳的亮点。 课题组成员大多都有多年丰富的运动训练经验, 这就为指导我市体育训练与开展 体育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课题组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也体现了这一点。 目前, 溧阳市级课题《高考体育良性运行模式研究》已经顺利结题,并达到了预期的目 标,这标志着我市的高考体育训练的良性运行模式已初步形成,在此基础上为了 使训练的水平进一步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有所发展,为高校输送更多的体育专 业人才,在体育专业要求越来越高的情况下,展开了专业训练的有效策略研究, 其目的是让更多的体育高考生达到体育专业的要求,体育教师探索、形成更加科 学有效的训练手段与方法。 二、研究方案 1.继续发扬研讨活动的作用,提高活动的实效性 研讨活动是原来课题研究的基础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且开展的相当出色也达到 了非常好的效果。活动的内容很多,达到了多样化如召开课题研究会议、体育高 考训练研讨会、校际交流、模拟考试、亲临现场指导等,这些活动的开展对各校 训练能做到心中有数。这些活动在徐校长安排下有计划、有目的,针对性强,且 各项活动交错进行,每个活动都有针对性,能有目的地解决各个时段出现的问题 与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到未雨绸缪,这些多样化、系列化活动的开展,极大地促 进了训练的有效性。 到目前为止,活动已开展了许多次了,如开学初召开下一届的选材训练会议,了 解各个学校的准备情况;9、10 月份召开总结展望会议,11、12 月份召开了解训 练情况与冬训情况的会议;1 月份进行学期末的第一次模考会议,2、3 月份进行 第二次模拟考试会议,让考生适应考试训练等等,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都是有目 的、有计划,针对性与实效性也非常强,且形成了系统,对整个训练都在自己计 划当中,做到了及时监督。 2.加强校与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通过开展各种活动提供了一个供大家互相交流的平台, 平时大家忙工作、 忙训练, 很难有机会聚在一起,在课题组成员的参与下开展各种活动让大家互相交流,了 解兄弟学校的科学做法以便取长补短,调整训练方法,达成共识。如在三中举行 的会议中各校都总结了自己学校的训练情况与出现的问题, 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 特长与可借鉴之处,当然也提出了存在的问题。最后由光华中学陆老师提出冬训 应该注意的问题,解决了有疑惑的老师的问题。徐校长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 对大家提出了要求。总之,一次活动大家都有收获,也很希望能多开展这样的活 动。 3.加强专业项目训练的针对性 原来的课题研究是将我市“各自为营, 独立战斗”的情况引导到良性发展的运行 模式上来,现在这一阶段的研究已结束,良性运行模式已基本形成。目前,我们 的研究针对体育高考的五项专业考试内容作为研究对象, 通过研究提高训练的实 效性,争取让每位考生在每个项目上取得客观的分数,以赢得体育高考专业的胜 利。 4.从总结中发现规律找出切实实际的训练方法 通过对各校提供的数据去发现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整改建议。如选材要注 意的问题、选材的大概标准,冬训要注意的问题与训练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等 等,都需要教练员总结存在的一般规律,从而掌握先机把工作做在前面,以免出 现不必要的失误。学生的情况各不相同,通过研究找出切合学生实际的训练手段 与方法,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运动水平,同时也提高了教练员的训练水平。 三、研究计划 各种活动在课题开题之前已经开展,为课题的顺利进行与开展打下了基础,之前 的工作主要是制定课题的总体计划与阶段计划,并严格执行、实施。 总的计划是:搜集相关的学习资料,学习先进的理论知识与直接经验;开展各项 活动,展开校际交流,总结经验,明确不足,改进措施,取长补短。 阶段计划: 经过选题讨论,制定方案,理论学习等程序,2008 年 4 月召开了开题现场会, 课题组成员全部与会,各课题组成员都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与看法,对这项课题研 究的价值大家一致认为具有较强的研究价值, 同时各成员参与课题研究的积极性 很高。愿意主动承担课题研究任务,并对研究任务进行了分工。在实施阶段,各 课题组成员积极主动参与研究, 抓好自己的训练队, 及时总结, 发现出现的问题, 及时上交训练总结,对出现的问题能及时交流,避重就轻。 活动计划:自开题仪式之后,2007 年 10 月至今已召开了多次课题研讨活动,会 议都针高考体育训练工作进行了全面的了解、预测、跟踪等,各种交流活动让大 家了解兄弟学校的优势,从比较中明确自己的不足,从而改进训练方法与手段, 使之更科学有效,从而改进训练手段,抓好训练的每个阶段。徐校长还针对学校 进行了跟踪, 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 各校之间也加强学习, 相互间互相借鉴, 取长补短。 四、研究过程 1.以活动促交流 本课题开展活动形式多样,有研讨、讲座、模拟考试、现场学习等,不同的活动 都有不同的侧重点,每次活动都有计划、有目的、有实效。促进同行之间交流, 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2008 年 4 月在埭头中学召开了新高三的组队会议,了解 了各校的组队情况, 明确下一步的任务, 并现场观摩了周葛老师的训练情况; 2008 年 9 月在光华高中召开了新老高三教师经验交流会, 老高三教师总结了取得的成 绩, 新高三教师介绍了考生的情况与存在的问题, 为下一步开展工作奠定了基础。 2.对学生进行跟踪研究 事物都处于不同的变化中,及时了解其变化有助于了解身体的发展动向,及时了 解训练中的发展规律,从而掌握一般规律,找出适合本地区学生实际情况的训练 手段与方法。为了了解学生的体能素质训练情况,每月测试一次,及时了解训练 情况,及时做出评估与调整。 3.及时总结,形成理论 对平时实施的训练方法与手段经检验后及时进行总结,总结、发现存在的问题, 对于科学有效的训练手段与方法总结下来与大家交流或形成论文, 上升的理论的 高度,以便为后续训练打下良好的经验基础,现在已获奖的论文已达 10 篇以上。 五、研究成果 1.提高青年教师的训练水平 青年教师训练大多没有经验,通过以老带新的方式与各种交流活动,青年教师训 练水平成长迅速,从选材、训练到加试整个过程都胸有成竹,已经能独立承担训 练任务。 2.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 前一阶段的课题研究许多青年教师已逐步成长起来, 许多的教师的专业发展得到 了提高, 现在已初步形成了所有教师能参与运动训练的局面。 教师专业有了发展, 教师的研究、训练水平、业务能力也大有提高,在各种比赛中课题组成员的都能 取得非常优异的成绩,训练论文数目有所提高,同时教学研究的理论文章越来越 趋向于发表。2008 年 8 月在光华高中举行的省运动会中许多课题组成员参与了 裁判工作,并被评为“江苏省优秀裁判员”称号。这些无不表明了教师的各方面 能力有了明显的提升。 3.及时参与课题,教科研有成果 因为参与课题的研究带动了许多老师参与训练、教学方面的研究,能针对训练中 出现的问题及时总结与反思,并与理论相结合形成论文与总结,有的已经获奖, 有的已经发表。取得的成果如下:戴埠中学陈宏伟老师的《浅谈体育考生三级跳 远训练》获省二等奖,《浅谈高考体育考生短跑技术训练》获溧阳市优秀论文一 等奖,《提高高考体育考生 800 米成绩的有效途径》获溧阳市三等奖;竹箦中学 施文江老师的 《新课程背景下体育高考考生管理策略之研究》 获优秀论文一等奖; 第三中学柯志华老师的《将高考体育训练纳入良性化发展轨道》获省“师陶杯” 三等奖,《体育高考训练良性运行模式研究》发表于常州工学院学报 2008 年第 1 期;陈淑升的《高三就体育生的运动疲劳与恢复》获溧阳市一等奖。宋静老师 的《健美操教学中培养学生兴趣的有效策略方法》获溧阳市三等奖;李源老师的 《体育高考训练应建立良性发展的运行模式》论文获 2008 年溧阳市中小学体育 论文一等奖, 《校本课题研究实施的“四点”有效对策》 发表于 《中国学校体育》 2008 年第 12 期; 周燕老师的 《在健美操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 论文获 2008 年溧阳市中小学体育论文一等奖;徐兰香老师的《对高中体育考生健美操专项训 练方法的研究》论文获 2008 年溧阳市中小学体育论文二等奖。周葛老师的《组 合型短跑专门性练习在体育考生训练中的应用》论文获 2008 年溧阳市中小学体 育论文二等奖。 4.学生体能、文化成绩与同期相比略有提高,高考上线人数有望再提高 达线分数 年份 2004 年 2005 年 体育/文化 72/390 75/427 总人数/录取人数 52/9 120/21 比例 17.3% 17.5% 2006 年 2007 年 2008 年76/440 78/460 75/245131/44 150/51 110/5133.6% 34% 46.36%从近两年的训练人数与高考人数中可以看出,05 年训练人数为 120 人,双达线 人数为 21 人;06 年上线人数为 131 人,双达线人数为 53 人,尽管体育分数线 也在提高;今年参加高考的人数有 110 个,双达线人数为 51 人,升学率大大提 高,提高成功率成为本次课题研究的重点。 六、研究反思 1.举办活动有实效 各种活动举办之后认可度都比较高,原因在于通过活动了解学校的训练情况,通 过交流了解到了想知道的、需要知道的信息。与会人员感到每次活动都有收获, 也需要多举办活动。 2.总结不够深入,建议进行数据跟踪 各位老师在总结时能够全面进行总结,能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也能从问题中总 结教训并作进一步改进,需要进一步细化从数据着手对学生进行全程跟踪,即从 学生的开始训练、过程以及最后的结果发现各个阶段的变化规律,这样更有利于 改进训练手段。 3.材料归档不及时 研究主要是对学生进行跟踪, 从中发现训练手段与方法的合理性与科学性以及开 展活动的重要性,从而发现其中规律以及形成一套科学有效的训练模式,然而存 在的问题是上交材料不及时,导致研究深度不够,缺乏研究的深度。 一年多的时间已经过去,成果的取得我们感到自豪,感到高兴;存在的不足,我 们将在研究的过程中不断改进,不断弥补。相信在以后的近一年的时间当中,我 们课题组全体成员将会在一个不断发现问题过程中成长,在总结、交流、互动中 不断完善,也一定会取得更大的进步。《高中体育高考中立定三级跳远土法训练的探索》 高中体育高考中立定三级跳远土法训练的探索》课题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提出的背景;我们农村的办学条件不好,体育高考训练 的器材和设施少, 对我们农村体育高考的训练带来了是非常不利的因 素,为了增强体育高考学生的体质,提高他们的体育高考中立定三级跳 远项目的成绩, 对农村中学训练立定三级跳远的土法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是非常有必要的。本课题的研究,是在训练实施方案的前提下,在瓦窑 中学的体育高考队学生中进行实施研究, 充分利用农村现有和自然条件, 采取适合农村高级中学高考体育训练中立定三级跳远项目的一些土训 练方法,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本课题的研究为了尽快提高学生的弹跳力和爆发力,逐步提高 立定三级跳的能力和成绩。 (2)、激发学生的训练立定三级跳的兴趣、保持训练激情、尽可能减 少伤害事故; (3)、探索创新农村高级中学高考体育训练队之路, (4)、本课题的研究在实践中鼓励学生相互思考、学习训练和防止运 动损伤的训练。 (5)、为学生提供不同环境、不同阶段的训练活动氛围, (6)、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不断提高自身要求和求知的欲望, (7)、 为国家培养更多的高素质的体育高才生 三、课题研究的所要解决的问题: (1)、不同同学有不同的身体素质和体格的差距,训练的负荷和密度 以及训练要求要有所不同。 (2)、虽然是体育训练生,但缺乏训练中运动损伤的经验,有可能有 受伤现象,要注意安全教育和保护措施、了解保健知识。 (3)、建议学校加强教师科研工作的培训活动,最好请有关专家对本 课题工作的目的,意义,研究方法进行指导。 四、课题研究实验的主要内容; (1)、充分利用农村现有一些条件(沟、渠、堰、河道、坡等等), 进行有利于发挥学生潜能和提高身体素质的训练教学模式的研究。 (2) 、探索在训练课内培养学生发展立定三级跳远能力的土方法。 (3)、以自重进行自主训练为主。发挥跳跃潜能为基础,实现最优的 立定三级跳的成绩。 (4)、综合运用理论知识结合实践训练方法,发展立定三级跳远的能 力。有针对性地开展个别训练教学。 五、课题研究实施的方法; (1)、 以实践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以文献法,调查法。 在本课题的 研究中, 将充分调动高考体育训练生的积极性, 将行动和研究结合起来, 在训练中研究,在研究中训练,使研究工作更符合实际。 (2 )、 文献研究法:我要从多渠道,多角度搜集资料、信息及国内 外已取得的研究成果。并同其他学科联系起来(生化、生理、运动力学、 统计、保健学),结合本校实际找到新的训练点,防止重复研究尽量少 走弯路 (3)问卷调查法:对瓦窑中学 2008 届体育高考生的学生进行问卷 《瓦窑中学立定三级跳远训练问卷调查表》 (4)数据统计法:对两组各阶段的成绩进行统计处理,以提供量 化数据,保证研究的客观性和科学性以及 真实性, 六、课题研究实验读书学习计划以及具体时间安排: 准备阶段:2008 年 10 月――2008 年 12 月 进行申请立项、搜集阅读文献(训练学、运动力学、保健学)、论 证课题、设计方案等工作。 (1)、精读《学校课余田径训练指导》苏州大学出版社 陆升汉 李文 辉 2000 (2)、精读《体育原理导论》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王健 侯斌 2002 (3)、细读《运动力学》 (4)、泛读《体育保健学》、《体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马启 伟 97.7 (5)、泛读《心理训练》教育科学出版社 李健周 92 实施阶段:2009 年 11 月――2009 年 5 月 对前一期以及同期训练工作做阶段性小结,并开始实施研究方案, 每个月进行一次训练小结,不断积累经验。 总结阶段:2009 年 5 月――2009 年 10―11 月 撰写各种总结、检测统计研究效果、提炼研究成果、分析训练要求 和运动量、负荷安排好差的原 七、完成读书笔记与课例分析的具体时间安排: 读书笔记完成时间: 2009 年 1 月读完《体育原理导论》、《体育保健学》撰写读后感 2009 年 2 月阅读《学校课余田径训练指导》,细读并撰写读后感 2009 年 3、4 月阅读《心理训练》、《体育心理学》 2009 年 4 月、5 月读完《运动力学》课例分析和汇总。数据统计。 2009 年 10~11 月份总结并撰写结业论文 八、研究中的结果、成绩及分析; 在我的研究中我认真训练,组织,并不时地跟踪统计和检查,我获 得不少有力和可靠的依据,从阶段成果中的成绩分析,这给我的研究作 了一定的肯定: 我从元月份开始统计和计算,是因在元份之前,我把高考队员的立 定三级跳远的技术学会和稳定,各自的体能也提高到各自的值,这是我 们来进行研究的同一基础; 从表 A 统计的数据来看, 在短短的四个月内, 使用土方法的学生总平均提高约为 67 厘米,没有使用土方法训练的队 员总平均提高约为 28 厘米,总平均差为 39 厘米,这差距不少了,另外 从两个特别的队员中, 我们还可以看到这一点: 第一个 A 同学使用土方 法训练到二月十八日后进入不使用土方法的训练,提高为 27 厘米,而 第二个 B 同学在二月二十进使用土方法的训练队,提高 30 厘米,他们 俩的数置也正在 M1 和 M2 之间,这说明了使用土方法比不使用土方法 训练有一定的潜在关系, 从我的调查表中可以看出使用农村土法训练,队员们都很喜欢,也 特别愿意接受使用土法的训练,他们对训练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从 两个队调查表的对比来说, 我们用土法对体育高考队的训练远远优越没 有使用土法训练的学生们, 这说明我所使用的农村土法的正确和可靠性 以及研究的必要性。 土方法是有效的,内容是新颖的、简单的。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身体 技能发展, 有利于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训练积极性, 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体育高考训练立定三级跳远的兴趣, 对学生的身体机 能、体能以及训练情感、训练态度、训练适应都有一定的帮助。 撰写的论文:1、我在研究初,在没有具体研究成果下,我撰写了 〈 〈农村中学体育高考训练方法的实践和探索――立定三级跳远的训练 方法〉〉的论文获徐州三等奖, 2、在研究中还写了〈〈教师是腊,学生是芯〉〉教育论文已投徐 州评比, 3、现已完成〈〈农村高中体育高考中立定三级跳远土法训练的 探索〉〉结业论文;九、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设想。 1、存在的主要问题 1、在研究的范围比较小了一点,人数少, 2、有的高考学生对训练的热情不高,对高考中立定三级跳远的考 试不放在心上; 3、因个别的差异,学生在训练的时候存在着运动负荷量的差,教 练没有及时观察; 4、有的土法训练的要求比较高,学生思想不集中,有伤害事故; 2、课题研究反思及今后的设想: 一年有关立定三级跳远土法训练的课题研究即将结题了,但是我的 研究工作并没有结束。 应该说在研究工作中我们取得的成绩是可喜的成 果,最大的受益是我的训练水平和技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体育高考的 学生立定三级跳远的成绩有很大进步, 在此研究中我还寻找到了训练其 他项目的土法训练方法和宝贵经验,但是,我们也有困惑: 1、课题研究是漫长的、辛苦的,如何调动体育高考学生的积极性, 促其投入到我的研究工作中?使体育高考的队员有种使命感与成就感, 愿为之,乐为之? 2、如何让学生在课外时间真地自主参于土法训练立定三级跳远, 获得土法训练的体验,享受农村土法训练的乐趣? 3、在以后的体育高考训练中,怎样进一步拓宽训练手段和其他训 练的途径,以及如何扩大农村高级中学教练员的共同参与研讨? 今后的设想 1、深入学习,转变训练的观念,多请教、多教研、多观摩、多总 结,超标完成体育高考的训练工作。 2、从高考训练的学生训练评价出发,寻求新型的土法训练为突破 口,为广大一线带体育高考的教师提供借鉴的机会,尽心尽职,纠正不 足,取他人之长,祢补自己之短,让更多的体育高考教练工作者参与到 探索中来,为体育高考项目中立定三级跳远训练的问题作进一步的研 讨,希望和广大一线的体育高考教师想出更有价值、更具效果、更加便 捷的小训练和土训练的方法,为我们的体育高考作出更大贡献。 九、研究中上传的资料: 1、制定研究计划; 2、收集了大量的有关课题的网络资料与数据并分析;(在数据阶 段成果中) 3、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分析; 4、训练案例;(1)自建台阶训练立定三级跳远;(2)选用小麦 田地进行训练;(3)利用农村水沟训练:利用沙袋子训练;以上四篇 质量为最好;(5)瓦窑中学体育高考队训练处方。 5、读书笔记;(1)教练的理解;(2)读《体育原理导论》几点 感悟;(3)读《学校课余训练指导》领悟;(4)读《心理训练》随笔; 6、上传多张研究实践图片; 7、完成一篇课题实验报告; 8、写了几篇小结以及一篇结业论文 9、提出结题申请农村普通高中发展体艺特色教学的研究》中期阶段性总结报告 作者:唐宋 1? ? ? ?来源:唐宋 1 博客 时间:2005 年 11 月 1 日热点推荐: 热点推荐: 郭学萍:如何将课外阅读向纵深处推进? 董旭午:语文,就该有自己的定位和本务 陈永睿:从“汪洋感悟”看高考作文――我们需要写什么?―― 精彩导读 ――――――――――――第四届第五届课堂教学大赛光盘 3 折特价……教师社区注册可获得点卷? 加入名师资源库获得 50 元点券 ? 《走进余映潮》期刊第二期 ? 提供课件,赢点券,得光盘 ? 2010 各学段暑假作文专题 农村普通高中发展体艺特色教学的研究》中期阶段性总结报告 2005.10 我校于 2003 年 6 月 10 日正式向市教科所立项申请科研课题: 《农村普通高中发展体艺特色 教学的研究》于 2003 年 10 月获得批准 (市教号)。计划 2006 年 10 月结题,经过两年的实 验,现作中期阶段性总结报告如下。(其中部分材料、数据取自各子课题阶段性总结报告)及 其他材料。 一、课题的研究背景及立项 (一)课题的研究背景 1、教育作为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工作之一,越来越受到党和政府以及广大人民 群众的关注。随着国民文化素质的普遍提高,普通高中千校一面,争过高考独木桥的教育现 状和办学模式, 已越来越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旧的普通高中办学模式所培养的单一化人 才与社会需要多规格、多种类、高素质、复合型的人才已远远不相适应。中小学由应试教育 向素质教育转变已成必然。 升学率已不再是普通高中追求的唯一目标。 普通高中要通过素质 教育, 培养合格并具有一定特长, 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毕业生。 教育市场的逐步形成, 直接促成了各学校之间办学水平的竞争。优胜劣汰之势不可阻挡,各校必须自强不息,寻找 最适合自身发展的出路,这正如教育系统有关专家评审我校该课题时指出:“以创办特色学 校为突破口, 推动素质教育, 是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提高师生整体素质的一条有效途径。 ” 这给我们的课题研究更增加了动力和信心。这就是该课题研究工作的大背景。 2、当前,全国各类特色学校不断涌现,这些学校因为具有自身特色而在激烈竞争中得以生 存,甚至在国内外影响广泛,并且显示出其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各地方学校自主不自主 地为创建特色学校而努力,呈现百舸争流的景象。普通高中,在创建教育强市的过程中,硬 件、软件建设将进一步完善和规范,接下来的竞争就是人的竞争,就是生源的竞争,一所学 校没有自身特色将缺乏吸引力而丧失竞争力。我校作为一所农村普通高中,面对新形势、新 问题开展了一系列新的探索, 经过几年的努力, 学校在激烈的竞争中基本上求得生存并向规 范化学校发展。学校本着“质量+特色”的办学理念,坚持把质量和特色放在重要位置,注重 构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形成自己的优势与特色,在不断强化“质量是生命线,特色是突破 口,科研是源动力”发展思路的同时,始终坚持以质量立校、以特色兴校、以科研强校作为 学校发展的支柱。 3、学校领导班子有一股强烈的创新精神和超越意识,并将体艺特色作为学校发展战略来考 虑,并普遍达成走体艺特色之路的共识。前期对体育和艺术的相当重视并有一定的投入,配 备了数量足,素质优的专业教师队伍,现有一整套较为完善的教学设施。 几年来, 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取得一些成绩, 特别是我校在高考中体育和艺术取得了较大的成 绩,对推动学校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学校各项工作也上升到一定的层次和水平。 但要取得新的发展,特别要适应形势和社会、市场的要求,已是力不从心。从 2002 年起, 学校在体育、艺术方面有了新的认识,并着手在体育、艺术方面加强实践和研究,学校进一 步加大了全校师生对体育、 艺术的认识, 并鼓励更多的同学结合自身实际, 从挖掘自身潜能, 扬长避短的思想出发,选择在体育、艺术方面有更深入的学习和发展。几年来,我们作了一 些探索,尤其是在体育、艺术类的教学工作中,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基础上,注意突出体 艺工作特色,走“转变观念,利用优势,发展自我,增强实力”的道路,取得了新的进步,在 教育市场中争得了一席之地,上级领导也对此予以重视,全校教职工由此也看到了希望。这 为我们进一步办好体艺特色学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是我校开展这项科研工作的具体背 景。 (二)课题的立项 1、成立课题组: 课题组负责人由校长担任,主持课题的选定、申报、组织、实施等全面工作,并作课题实施 的阶段性总结和结题报告。 课题组成员由音、 体、 美专任教师和学校部分骨干教师组成。 近三年来因退休、 调岗等原因, 调整课题组成员五人次,保证了课题研究的正常进行。 两年多来, 课题组成员开展子多项专题研究工作, 六个工作小组分别在总课题组的指导安排 下制定工作计划,召开工作会议,组织各类活动,适时进行总结等。 2、制定课题实施计划。 在市、区教育系统有关专家的指导下,由学校科研室(教务处)执笔拟写的《农村普通高中发 展体艺特色教学的研究》正式出台。 3、2003 年 6 月,我校的《农村普通高中发展体艺特色教学的研究》通过上级审定,并被列 入新会区十五课题中的重点项目。 二、课题简介 课题分四部分: (一)学生的“体艺思想形成”的研究 1、创设校园的体艺环境与学生体艺思想的形成关系 2、开展各类体艺活动对体艺思想形成的影响 3、体艺生的升学与就业情况对体艺思想形成的作用 (二)体艺课堂教学改革的研究 1、体育课堂教学改革的研究 2、艺术课堂教学改革的研究 (三)发现、发掘学生专项、特长的选才研究 1、生源选材研究。 2、设立兴趣小组选拔。 3、能力测试选拔。 4、举办大型活动选拔。 5、课堂选拔。 (四)提高竞技水平的研究 1、学科训练方法研究。 2、意志品质的培养的研究。 3、观摩学习对提高竞技水平的作用的研究。 4、参加各类比赛在提高实战竞技水平方面的作用的研究。 5、卫生保健营养对提高竞技水平的作用的研究。 三、课题主持人及课题实验学校 1、课题领导小组成员: 李栋球校长、梁永源副校长、钟庚酉副校长、李进略主任。 2、课题实验校: 江门市新会第二中学 3、课题起止时间: 2003 年 6 月──2006 年 6 月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政策依据:1、理论依据 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由应试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转 轨”。“发展基础教育,必须改善办学条件,逐步实现标准化。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 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 办出各自的特色” ⑵《教育法》关于我国教育方针的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 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也提出了发展体、艺教育,以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 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地成长, 不断促进学生潜能的开发与个性的发展, 为学生终 身学习与工作奠定必要的基础,2、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课题研究的条件 ① 本校在体艺教学上已积累了一套有效的具体训练方法和经验; ② 有良好的师资、研究基础:至少有五位教师在体艺教研及训练上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及 较高的理论素养。 ③ 近年来体艺方面在高考取得了瞩目的成绩,在区、镇举办的有关体艺比赛中体艺成绩斐 然; ④ 学校被定为“体艺特色学校”,领导重视体艺特色教学,师生对体艺有高度的热情。 (2)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① 进行体艺特长班建设研究,进一步推进学校素质教育的实施。 ② 将研究与学科的学习相结合,发挥体育、艺术学科在创新教育中的作用,使人们对体育、 艺术学科在创新教育中的作用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③ 教师提供精心设计的学习、研究专题,以及所研究的成果,为我校以及同类学校、甚至 各级各类学校体艺特色办学提供示范和借鉴。 ④ 本研究将会“充分挖掘体艺特长生的资源优势”,为学生向高等院校的学习与深造提供更 多机会、也为高等院校输入了更多更好的体育、艺术预备人才。 五、课题研究和探索 (一)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的研究主要采用调查法、实验法、比较法进行研究。 调查法是在教育理论的指导下,通过运用观察、列表、问卷、访谈、个案研究以及测验等科 学方式,搜集相关的问题的资料,从而对教育的现状作出科学的分析认识,并提出具体工作 建议的一整套实践活动。 实验法是研究者按照研究目的,合理地控制或创设一定条件,人为地变革研究对象,从而验 证假设探讨教育现象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 比较研究是对某教育现象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不同情况下的不同表现进行比较分析,以 揭示教育的普遍规律及其特殊表现,从而得出符合宏观实际的结论。 本课题研究周期近三年。前期利用调查法研究学生在体育、艺术方面的现状,教师从素质教 育开始进行做好基础工作。中期使用实验法,获得相关的实验数据,为后期用比较法进行实 验结果的定性、定量分析提供保证。 (二)课题研究的步骤(各阶段研究计划如附表) 本课题研究分三个阶段: 1、选择和孕育阶段。 这是学校特色建立的初始阶段。这阶段的任务是筹划、选择特色项目,明确将发展学校体育 运动的特色、艺术教育的特色。 参研教师注意严格设计实验,积累资料,注意理论思考。根据学校工作的特色,在这个阶段 的争取教育专家帮助指导和设计。 2、组织和发展阶段。 是特色项目的探索、落实过程。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深化认识,完善组织,提供保障,有 序地完成每一项活动。 建设学校特色是学校所有教职员工的责任, 所以有必要对特色项目的 指导思想、活动内容和工作过程展开广泛的宣传讨论,以便减少实施中的矛盾,获得内部一 致。 3、完善和巩固阶段。 这个阶段的研究通过总结、评估和规范,得出详实材料,说明它的成功,还要进一步提出发 展方向。同时,把特色的内容和程序规范下来,作为长期的指导性文件。这个过程可以开放 式的形式进行,除了要在学校内部进行讨论之外,还应该邀请上级有关部门、专家和兄弟学 校参与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三)学校做的主要工作如下: 1、成立课题组: 课题组负责人由校长担任,主持课题的选定、申报、组织、实施等全面工作,并作课题实施 的阶段性总结和结题报告。 课题组成员由音、 体、 美专任教师和学校部分骨干教师组成。 近三年来因退休、 调岗等原因, 调整课题组成员五人次,保证了课题研究的正常进行。 两年多来, 课题组成员开展子多项专题研究工作, 六个工作小组分别在总课题组的指导安排 下制定工作计划,召开工作会议,组织重大活动,适时进行总结等。 2、制定课题实施计划。 在市、区教育系统有关专家的指导下,由学校科研室(教务处)执笔拟写的《农村普通高中发 展体艺特色教学的研究》正式出台。 学校每学年(学期)的各部门的工作计划,均把科研工作纳入其中(见各期部门工作计划)。学 校还专门制定了“ 年江门市新会第二中学创办体艺特色学校发展规划,其中明确 提出发展的总目标和年度目标。例如 2003 年的目标是:区运会进入“三强”,体育达标率超 95%,优秀统率超 10%,学生作品、节目 20 人次获奖,学校整洁优美,艺术气氛浓厚,文 体活动蓬勃发展。音、体、美成绩突出,成为市、区音、体、美教育工作的特色学校。现在 看,已基本实现规划中提出的目标。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学生的“体艺思想形成”的研究 1、创设校园的体艺环境、开展各项体艺活动与学生体艺思想的形成关系 为了把我校办成一所体艺特色的农村普通中学, 我校必须提高体艺生的素质, 提高办学质量。 因此,创设校园体艺的文化氛围,培养学生对体育和艺术的兴趣是非常必要的。本课题的主 要目的在于研究如何创设校园体艺的文化氛围,含各种宣传、体艺设施的配套、各年级安排 何种体艺活动等,及其对学生体艺思想形成的影响。 ①体艺设施合理配备 这三年,学校在资金困难的情况下,仍能筹集大量的资金,投入到特色教育设备设施建设上 去。现有画室多间,体育馆一座,篮排球场各一个,灯光球场一个,羽毛球场和乒乓球场多 个,标准运动场,还有音乐室、舞蹈室、琴房等。教学场所以及教学设备得到科学的配置, 为营造校园体艺氛围创设了良好的条件。 ②加大校园宣传力度 为了提高学生对体艺活动的认识程度,校园的办报宣传栏张贴了有关体艺方面的图片和文 字,供学生们观看。学校的主要教学大楼长期展示了学生的美术优秀作品,让教学大楼变得 熠熠生辉,吸引了众多师生前来观看,激发了学生对艺术的爱好。音乐班的学生定期举办音 乐晚会,展示了音乐的魅力。此外,学校还开展了丰富的第二课堂活动,如篮球队、铜管乐 队、合唱队、舞蹈队、书法小组、美术小组等,每周安排课程,有计划地开展训练,成绩显 著。 ③定期开展体艺活动 我校自 2003 年以来制定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体艺活动方案。每学年的第一学期,先后举行全 校性女子篮球联赛、校运会、拔河比赛等,通过表彰优秀,提高了学生的体育意识,营造了 校园体育环境。此外,通过表彰艺术节系列活动的优秀作品,强化了校园的艺术气氛。第二 学期初,高一级组建体育、美术和音乐专业班,通过引导他们选学体艺课程,使他们在术科 课程方面发展了兴趣。学校先后举办高一、高二级美术班联合画展,以及高一、高二级现场 绘画比赛,赛后展览优秀作品,营造了校园艺术氛围,提高了学生的体艺思想认识。 实践证明,通过营造校园的提议环境,使学生不仅仅局限于枯燥的学习生活中,而是让学生 感受到我们的校园文化丰富多彩, 培养了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艺术修养, 提高了学 生的综合素质,充分显示了我校体艺特色的教学。 2、体艺生的升学与就业情况对体艺思想形成的作用 这项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对体艺生的升学和就业情况进行追踪调查,以图表形式长期公布, 每学年更新数据。对同一届学生,从高一开始,一直到高三,每学年进行问卷调查(主要是 学生对体艺活动的作用的认可程度和参与程度) 从而找出升学和就业对体艺思想形成的作 , 用。 通过研究,我们得到了以下几点基本认识: ①体艺特色教学促进了我校教学质量的提高。自 2002 年体艺特色课题项目获批准之后,特 别是创设体艺特色班之后,我校的体艺成绩,连续多年在区各学校中独占鳌头。2002 年有 5 人体育上省线,9 人艺术上省线;2003 年 有 4 人体育上省线,5 人艺术上省线;2004 年有 5 人体育上省线,3 人艺术上省线;2005 年有 5 人体育上省线,9 人艺术上省线:连年高考 术科居全区之冠。 ②升学对体艺考生体艺思想的形成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每一届学生的高考光荣榜对下一届 学生有着不可替代的鼓动作用。 ③学生对大学毕业后就业的前景表示乐观,这对体艺思想的形成,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只 是由于学生对大学生的就业现实并不很了解, 教师应给予一定的引导, 使学生对就业有一个 正确的认识。 ④体艺考生的系统训练,积累了一定的基本功,为升学和就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几年, 我校除了在体艺高考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之外, 没有被高校录取的体艺毕业生, 已纷纷投入 到社会的经济建设中去。 不少广告公司或工艺品制造企业到我校招收艺术类毕业生; 双水拆 船厂、双水电厂,双水派出处所等企事业单位也连续多年到我校招收体育类毕业生,成为单 位业余球队的主力。他们一到工作岗位,很快就能适应工作需要,不少人成为骨干。 ⑤学校在宣传高考成绩方面力度不够, 未能吸引更多素质更好的学生在我校就读, 体艺高考 成绩尽管在区各校中名列前茅,但尚未形成气候,尤其是江门市尚有其他类似学校,有更突 出的成绩和更成熟的经验,学校要发展,就必须想办法吸引更多的学子,而优异的高考成绩 胜过一切的口头说服。 (2)体艺课堂教学改革的研究 1、体育课堂教学改革的研究 ①按照新课改的目标要求,体育与健康课堂上我运用“启发式”与“游戏式”教学手段,在实施 过程中大大激发了学生活动的积极性、 自觉性, 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掌握了体育运动基本知 识与基本技能,养成了终身体育运动兴趣。 ②在课堂实施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师生互动,开拓创新,让学生在“玩” 中掌握体育运动知识与技能,增强学生综合素质。 ③课堂上引教各种项目、游戏(如踢毽球、拔河、跳绳等),根据实践后的可行性,建议学 校组织级组或全校性开展推广比赛,提升校园文体活动气氛,挖掘学校师生的凝聚力。 ④开展示范课、探讨课实验。 2、艺术课堂教学改革的研究 该课题的研究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2003 年下半年):尝试开设高中美术课程;初步组织 艺术类的第二课堂小组活动。 第二阶段(2004 年上半年):检讨美术课程教学,探究高中美术 课堂教学模式;完善第二课堂活动形式,突出某些特长项目。 第三阶段(2004 年下半年):初步形成美术课堂教学特色,撰写 论文初稿;个别项目出成果。 第四阶段(2005 年):完善和推广美术教学模式,编写我校美术 特色教材;第二课堂形成规模,百花齐放,同时积极向社会宣传,形 成影响力。 (3)发现、发掘学生专项、特长的选才研究 创办体艺特色学校的成败关键在于体艺人才的发掘和培养, 经过两年的实践, 我们总结出了 一套较为系统的、有效的人才发掘和培养机制,为我们在体艺方面多出人才,出好人才打下 了良好的基础。 1、生源选材研究。 我校是一所历史悠久的农村普通中学,地处江门市新会区双水镇,因种种历史原因,生源质 量一直欠佳。近年来随着重点学校不断扩招,我们作为普通中学,生源质量进一步下滑。面 对校情,学校领导围绕“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学校的生存与发展”等问题,进行了 具体分析,确立了创办农村体艺特色学校的总目标。要创办体艺特色学校,生源的选材是非 常重要的。在录取高一新生时,应充分考虑具有体艺特长的生源,让一大批具有较高体艺素 质的学生来我校就读。 从 2003 年起,每年我校都派负责老师去观看双水镇举行中学生各种体育和艺术比赛,及时 发现人才。每年 5 月派老师到崖西、小冈、双水等地的初中进行调查了解各校的具有体艺特 长的初中毕业生,并进行家访了解情况,介绍我校体艺特色的教学和优惠政策,动员到我校 就读。经过三年的不懈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三年来,有一大批具有较高体艺素质的学 生到我校就读。 我校根据当前的高考形势和我校的实际情况, 分别在高一至高三三个年级都 创办了体艺高考班。高三的美术高考班有 52 人,音乐体育高考班共有 28 人;高二的美术高 考班有 32 人,音乐体育高考班共有 44 人,高一的美术高考班有 50 人,音乐体育班共有 48 人。 2、设立兴趣小组与举办大型活动选拔。 一是通过设立兴趣小组发掘体艺特长学生。 第一步, 在每一届高一新生开学后的第二周对全 体或部分新生进行关于体育、艺术特长的问卷调查;第二步,第三周时根据问卷调查的情况 以学生自愿报名参加的方式设立各类兴趣小组,并安排专业教师作为指导;第三步,从第四 周开始各兴趣小组利用每周二、 四第八节课时间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训练, 指导老师在训练 的过程中注意发掘具有各类专长的学生。 二是通过举办大型体艺活动选拔具有体艺特长的学生。具体的实施办法是:一方面,通过举 办校运会、艺术节等大型活动检验、选拔人才(我校早已形成了在每年 10 月底或 11 月初举 行校运会和每年 12 月份开展艺术节系列活动的传统);另一方面,通过举行各种体育、艺 术的专门比赛选拔人才。 通过设立兴趣小组和举办大型活动等方法, 不仅可以丰富校园的文化生活, 创造良好的学习 环境。 还可以为有体艺专长的学生提供施展才华的空间, 在此基础上选拔出来的体艺专长生 组成的专门的体育、艺术班,将是未来我校高考的重要依靠力量。而最根本的,是在农村中 学的生源、 师资等办学条件与城市学校的差距日益拉大的不利情况下, 为我校的生存发展闯 出一条新路。 3、能力测试选拔。 每学年的第一学期开学初(约 9 月中旬),组织对高一新生进行体艺兴趣、体艺特长的问卷 调查, 使学校对学生的体艺兴趣和体艺特长方面有个大致的了解; 然后根据学生自愿参与的 原则及问卷调查结果成立若干个体艺兴趣小组,如 2003 年 9 月和 2004 年 9 月都成立了 18 个兴趣小组;案鲂巳ば∽槊恐苄瞧诙⑿瞧谒牡诎私诳慰剐∽榛疃才抛ㄈ谓淌 行辅导。 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 各兴趣小组成员在体艺方面的素质和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 高。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及高校招生的特点,约于第一学期第 12 周对兴趣小组成员进行第 一次体、艺基本能力测试,测试主要从音乐、美术、体育三个方面展开,音乐测试的内容包 括声乐(含美声、民族),乐理,视唱练耳等;美术测试的内容包括色彩(含水彩、水粉), 速写,中国画,基础图案等;体育测试的内容包括 100m,200m,400m,1500m,篮球,立 定跳远,跳高,铅球等。在第 20 周左右,对兴趣小组成员进行第二次体、艺基本能力测试, 并把这次测试结果和第一次测试结果进行比较, 挑选两次成绩较好或有体艺方面潜力的同学 分别组建音乐班、体育班、美术班,在第二学期进行分班教学并安排专业教师进行授课,为 高考做好充分的准备。 4、课堂选拔。 根据课堂中学生体现出来的素质进行研究分析。 按照教育部文件精神安排授课项目与内容,再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编排项目并科学开展。 在实施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课堂表现,综合素质,挖掘有潜力或优秀的学生,给予引导, 让他们自练。然后进行测试对比、分析、选拔。 把有体育运动潜力的学生选排到学校各运动队,加强训练,进一步激发他们运动兴趣,培养 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专项素质与技能。 (4)提高竞技水平的研究 1、学科训练方法研究。2、意志品质的培养的研究。 通过这一研究,我们认识到,素质教育的首要目标就是要教会学生做人,而且强调要提高学 生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学校体育作为身体文化和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在修身养性、 育德教化方面,具有特殊的功能。特别是在现代人文教育思想的影响下,现代学校体育必须 从单纯的健身与单纯的传技中解放出来,大大地突出其人文性。事实上,体育不仅能强壮体 魄,还能培养孩子不怕困难、不怕挫折和失败的精神,还能培养孩子敢于比赛、敢于竞争、 敢于拼搏的精神,另外还能培养个体与他人合作、团结协作的精神。3、观摩学习对提高竞技水平的作用的研究。 观摩学习对提高竞技水平的作用的研究。 通过媒体观看训练或比赛, 外出观摩高水平实战比 赛或训练,感受竞技氛围,总结评析,借鉴方法,取长补短。4、参加各类比赛在提高实战竞技水平方面的作用的研究。 近几年,我校的田径队、篮球队、合唱队、舞蹈队分别参加了新会区举办的中学生运动会、 中学生篮球赛、区中小学文艺汇演,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各类比赛,不但积累了丰富的比赛 经验, 而且使我们看到了自身的差距, 从而找到了以后的努力方向, 最终提高实战竞技水平。 5、卫生保健营养对提高竞技水平的作用的研究。 六、课题研究的主要阶段成果及业绩情况 1、体育类学生获奖情况: 2、艺术节学生获奖情况: 3、区中学生运动会其他项目获奖情况: 4、艺术类学生获奖情况: 歌舞: 绘画: 5、学校获得的各级各类奖励: 6、学校体艺类基本建设投资一览表: 七、基本经验、存在问题及改进意见: (一)基本经验: 1、领导重视是关键。 对于这项事关全局、事关学校发展的科研课题,学校领导高度重视, 校长亲自挂帅过问,党政工团主要领导亲自参与,使科研工作与学校行政工作、支部工作、 工会工作、共青团工作等结合起来,一起研究,一起布置,一起检查,一起总结表彰,从而 有力地推进科研工作的进展,并取得成效。 2、充分利用和发挥学校优势和传统,是主要的突破口。这样极有利于我校借助外部力量, 并争取上级支持。加之学校有科研工作的良好基础,始终如一地把“科研兴校”作为发展学校 的根本措施,可较好地调动全体职工科研工作的积极性。 3、脚踏实地,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办特色学校的信心是基本做法。 搞科研不能搞“泡沫”,要充分调查研究,集中智慧,选准思路,苦干实干,全心全意地依靠 一批热心、骨干教师,团结凝聚全体教职工,分步实施,逐步展现成果,让大家看到希望, 得到实惠。同时加大宣传力度,扩大社会影响,获得广泛的社会认同与支持,真正使学校的 办学进入良性循环。 4、科研工作的主战场在课堂,主力军是教师。培养和提高教师,关心和支持教师,帮助和 重用教师是搞好科研最基本的条件。 5、科研工作常抓不懈是基本要求。自从课题立项之后,学校课题负责人,课题组成员人人 肩负重任,个个逢工作、逢大小会、逢重大活动都自觉与自身承担的科研工作结合起来,积 累材料,创造经验,提高水平,并且带动学校整体工作迈上一个个新台阶。 (二)、存在问题及改进意见: 1、有针对性、有计划地组织和提高领导、教师的专题科研意识、科研工作水平等方面做得 不够。今后要制订切实可行的学习研究计划,逐项逐条落实,并记载在案,教师、领导学习 研究后要有书面材料备存。 2.、形成有突出特色的体艺项目不够多也不够明显。今后可重点做好操练有五中特点的形体 操、乒乓操等,开展有二中特色的声乐、器乐教育、绘画教育、审美教育,做到每一个江门 市新会第二中学学生都会做,都能做好。 3、通过办学特色的研究实践,最终还要落实到提高办学效益、教学质量的提高上来。目前 看这一条尚有一定差距,存在许多主、客观的原因。今后要在这方面做更多的工作,力争结 题时,用较高的办学、教学质量,较大的进步幅度,佐证科研成果。 4、人员队伍还可进一步扩大,科研工作、科研成果的宣传力度要进一步加强 对普通高中体育学科校本教研的实践与探 索孙炜 富阳市第二中学体育组(311400) 摘要: 摘要: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逐步深入进行,教师如何理解与把握课 程改革精神实质,如何改变教育教学方法,如何切实落实课程改革的各项目标已 成为直接影响新课程改革实验成败的关键。 扎实有效的学科校本教研体制的构建 无疑顺应了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满足了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已成为教师成长 过程中不可缺失的阶梯。自 2001 年底以来,我们与华东师范大学教科研方面联 合,确立了以“对话教学”为抓手,重视学科教师校本培训机制的建立,致力课 改实验的行动研究,将教师的教学实践与教学研究、校本培训有机融为一体,有 效促进了教师的持续发展。富阳市第二中学体育教研组通过近两年来的实验表 明, 建立健全体育学科校本教研制度是我们体育学科课改实验工作得以稳步推进 的成功之所在。 关键词: 关键词:体育学科、校本教研、实践、探索 1.前言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朱慕菊副司长指出:以校为本的教研,是将教学研究的重 心下移到学校,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 研究的主体,理论和专业人员共同参与。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既注重 解决实际问题, 又注重经验的总结、 理论的提升、 规律的探索和教师的专业发展, 是保证新课程实验向纵深发展的推进策略。为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 革与发展的决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普通高中课程改革 方案(实验)》精神,促进普通高中校本教研制度建设工作的有效开展,创造性 地实施新课程,落实课程改革目标,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在 吸收省内外校本教研制度建设经验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 我们与华东师范大 学教科研方面联合,联系教学研究工作的具体情况,确立了以“对话教学”为抓 手,重视体育学科教师校本培训机制的建立,并注意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狠抓 教学内部管理,并致力课改实验的行动研究。富阳市二中体育教研组紧紧抓住与 华东师范大学共建的机会,结合体育教研组自身的特点,把过去较凌乱的教研组 发展计划重新整合,思考未来三年的发展目标与措施,以学校为基地,以教研组 为单位构建具有学校特色的体育校本培训模式。 将体育教师的教学实践与教学研 究、校本培训有机融为一体,有效促进了教师的持续发展,提升了体育教师的整 体素质。 2.校本教研的价值和意义 从本体论角度来看,“校本教研”是教师职业生活的基本方式和特征。教师 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其存在的意义不仅仅是一个知识的传授者,更为重要的 是一个知识的建构者和创造者,一个教育理想的实现者。“校本教研”给了教师 这种机会, 使教师在研究状态中, 不断克服工作带来的生命倦怠, 体会出 “此在” 的乐趣和“当下”的价值。 2.1“校本教研”是一种“唤醒” “校本教研”的根本目的不是传授给教师一些现成的研究方法,而是要把教 师的创造潜能诱导出来, 将教师的生命感、 价值感从沉睡的自我意识和心灵中 “唤 醒”。教学研究决非仅仅是教育研究机构的事情,它的主体应是教师自身,教师 是教学原理的创造者。正如德国教育家斯普朗格认为的,“唤醒”这一概念是作 为人的本体结构的全面“震颤”。教育过程不仅需要从外部解放成长者,而且首 先要考虑的问题应是解放成长者内部的力量。 又如德国教育家鲍勒诺夫认为, 唤 “ 醒”可以使主体的人在灵魂震颤的瞬间感受到从未体味过的内在敞亮,他因主体 性空前张扬而获得一次心灵的解放。通过“唤醒”,可以使一个人真正认识自己 和自己所处的世界,认识自己存在的处境、生命的历史和未来的使命,使自己成 为一个真正具有自我意识和充满生命希望的人。因此,“校本教研”就是要“唤 醒”教师沉睡的研究意识,增强其自我意识,使教师获得一种生命的升华。 2.2“校本教研”是一种体验 “校本教研” 从根本上讲, 是教师主体生命的投入, 是教师生命的展开过程。 教师不是站在对象(学生、教材、课程、环境等)的旁边,只是作为一名旁观者作 外部的观察和描述, 而是进入对象, 与对象融为一体, 在互动中, 在不断地反馈、 调节、体验中,改善自己的教学行为,领悟到教学的技艺,体味到教学的乐趣和 自己生命的意义。它是一种非线性的研究,是对自己教学和生命全过程的体验是 对自己工作和生命价值的批判性反思。 2.3“校本教研”是一种“视界融合” 学校的教学活动,总是受到两个视界的限制:一是“文本”的视界,如课程、 教材:一是学生的视界,学生的现实经验。 “文本”视界是我们教育的理想视界, 它反映了社会对人的发展的要求:学生的“现实视界”是社会文化、历史和环境 互相作用的产物,由于每个学生的生活环境不同,学生的“现实视界”也各不相 同。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学习以学生的“现实视界”为出发点,是一种不断以 新的视界取代学生原初视界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总是从自己的经验视界 出发,来理解“文本”,实现学生的“现实视界”与“文本”视界的融合。但对 工匠型的教师来说,很难帮助学生实现这两种视界的真正的融合,学生常常被动 地去发现“文本”中的原意,消极地接受,而生成不了一个新的意义视界。“校 本教研”强调的是教师通过不断的反思来改善自身的教学行为,学生的“经验视 界”和“文本”的视界,在教师的研究状态下不断相互交融,实现视界的真正融 合,促使学生形成一种新的“视界”,即学生的智慧增长和个性充分发展。 2.4“校本教研”是一种“对话文化” 阐释学的逻辑是一种“对话式”的逻辑,从这一点上来说,“校本教研”就 是教师与新课程的对话、教师与自身的对话、教师与教师的对话、教师与学生的 对话,是一种“对话文化”。在这种“对话文化”里,对话双方不是传统教育中 的那种对象性的主客体关系,而是一种交往关系,一种意义关系,是一种“我” 与“你”(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平等对话和问答关系。对话双方不只是各自陈述自 己的观点和见解,而且需要互相倾听和言说,彼此敞开自己的精神世界,在“对 话”中,实现了精神的交流和意义的分享。这种“对话”的本质不是用一种观点 来反对另一种观点, 也不是将一种观点强加于另一种观点之上, 而是一种 “共享” , 共事知识、共享经验、共享智慧、共事人生的意义与价值等。通过合作性的共同 反思来探索真理和改善行为,使学生的“现实视界”与“文本视界”不断融合, 不断形成新的视界。由此可见,“校本教研”不仅仅是一种制度、一种方法,更 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平等的合作和精神交流,通过“对话文化”获得教师教学行 为的改善和专业水平的提高。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这一教育规律决定了校本教研的地位和作用。对 校本颇有研究的华东师范大学郑金洲博士认为, 校本主要落实、 体现在四个方面: 校本教研、校本培训、校本课程和校本管理。他认为校本教研是起点,校本培训 是中介,校本课程开发是落脚点,校本管理则贯穿渗透在它们中间,起着组织、 协调的作用。由此可见,基于学校教育教学问题的研究即校本教研是开展校本活 动的起点和基础,是整合校本培训、校本管理和校本课程的中心和纽带。没有校 本教研,就谈不上校本培训、校本管理和校本课程。 目前,有些学校正在开展校本管理、校本培训或校本课程的开发活动,但基 本上是各自为政,缺乏系统性和统整性,出现了认识混乱、校本无序的现象,非 常不利于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的深入开展。 我们正是针对上述状况提出校本教研 的理念并开展相关试验活动。在市教研室的积极指导下,端正认识,谋求以校本 教研为中心,将校本管理、校本培训、校本课程与校本教研进行整合,确立了校 本教研在学校校本活动中的重要地位。 3.我们进行体育学科校本教研的方法和模式 体育学科校本教研本身是一项崭新的科研活动, 我们正是以科研的态度和精 神积极开展试验。在进行理论探索的同时,我们努力探索体育学科校本教研的方 法和模式。经过将近两年的试验,我们认为体育学科校本教研的基本研究方法是 教研组层面的“五阶段模式”和教师层面的行动研究法。 3.1&五阶段模式&。我们认为教师&校本教研&的过程应当是&发现问题―― 组织团队――学习准备――设计实施――总结反思&五个阶段。 根据这五个阶段, 我们具体的分解了每一阶段的具体任务如下: 发现问题: (1)教师发现教育现场的问题;(2)搜集并整理相关文献资料;(3) 确定研究方向,拟定研究计划。 组织团队: (1)教师自愿组织成专业发现团队;(2)争取学校领导、教研员等 专家的支持与指导;(3)寻找学校人员、经费、设备支持;(4)向学校及学生说明 研究意图,征得同意。 学习准备: (1)研读、研讨多种理论,构建团队;(2)亲历研究,让大家认识到 各自能力特色和学习风格;(3)在探索全过程中, 教师争取与专家深层专业对话。 设计实施: (1)讨论多元研究方案;(2)制定研究目标;(3)将目标转化为各项 活动;(4)确定研究原则;(5)与教师或学生座谈,说明研究的意义与实施计划;(6) 实施单元教学活动;(7)观察实施情况,如遇困难,及时调整内容和方式;(8)完成 相关的报告;(9)组织组内交流,表述功能提升情况。 总结反思: (1)整理分析相关资料,完成论文撰写:(2)教师反复讨论并取得 专家的指导点评。 我们教研组近两年来,在进行&体育学科校本教研&时多按照&问题――综述 ――调查――计划――设计――实施――总结&这样的程序进行: 问题――发现和提出教师在教学实践的问题,并把它转化为研究的课题; 综述――搜集、学习、整理相关的文献,并撰写文献; 调查――设计调查方案,实施调查并撰写调查报告: 计划――设计操作办法,包括学生&学&的操作办法和教师&教&的操作办法; 实施――在教学过程中实施操作; 总结――收集整理研究过程资料,撰写研究报告。 3.2 所谓行动研究法,创始人勒温 1944 年的定义是:“研究课题来自实际 工作者的需要,研究在实际工作中进行,研究由实际工作者和研究者共同参与完 成,研究成果为实际工作者理解、掌握和实施,研究以解决实际问题、改善社会 行动为目的。”我们把行动研究的程序变革为如下图所示:计划 根据发展需求制订科研课 题行动实施课题(培训、研究、试 验)观察试验研究过程日记、 试验课 录像和课堂记录反思分析录像, 阶段总结, 指指 出问题和改进策略图1行动研究法程序示意图 ◆多角分析。对我们体育学科建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召开由部分学 生、全体体育学科教师、专家、学校领导等参加的多角分析座谈会。大家从不同 的角度去分析教学现象和问题,寻求共同认可的教改方案。教师通过自我反思, 了解教学目标、教学期望与实际教学效果之间的差距;研究人员、教师通过与学 生座谈,了解学生的感受、变化和想法。主要用于问题诊断和课题立项阶段。 ◆访谈。包括与学生访谈、家长访谈和教师访谈,了解和征求各方意见。主 要用于问题诊断和课题立项阶段 ◆问卷调查、态度量表和能力测量表。设计相关量表对教师和学生进行态度 调查和水平测试。主要用于问题诊断和课题立项阶段。 ◆日记/教学反思录。教师坚持写教学日记/日志,记录每次研究活动的情 况并反思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建议。主要用于研究过程阶段。 ◆课堂观察。对每次试验课进行课堂教学观察和记录。主要用于研究过程阶 段。 ◆数码照片记录。主要用于研究过程阶段。对研究活动和试验课的情景运用 数码相机进行照片记录。 ◆录像记录。运用录像机对每次试验课进行课堂教学全程实录。主要用于研 究过程阶段。 ◆个案研究。对教师/学生进行个案研究。主要用于研究过程阶段。 4.富阳市二中体育学科校本教研的过程与内容 4.1 健全体育学科校本教研制度,依法治体。 ①建立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听课制度,掌握体育课教学中的情况,及时解决 问题。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听课,课后和任课教师及时交换意见,及时反馈, 及时做出评价,以促进教学。 ②建全教研组与备课组教研活动制度。要求各教研活动要有活动计划,而且 要认真记录每一次活动情况。抓好教育理论学习,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体育学科 专题研究,围绕重点专题研究开展听课、举办观摩活动。 ③认真总结本学科行之有效的经验,进行交流、宣传、推广,组织本学科教 师参加有关的继续教育学习。建立教师参加校本教研制度。及时掌握教师参加教 研活动的情况,并把参与情况和质量纳入业务考评,并规定教师参加教研活动计 入继续教育学时。 ④健全对话交流制度, 确定了每周三下午为 “体育学科校本教研活动时间”, 在这个时间里,按制定的活动计划,有准备、有安排、有步骤地开展内容丰富、 形式多样的研讨交流活动。其中最主要的内容之一就是开展集体备课研讨活动, 充分发挥集体备课力量,让教师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再进行全面修改,促进 了教师对教材的全面交流,促进了教师对课标的自觉学习、对教材的深入理解, 提高了教师们教学的预见水平及教研水平。另外,我们还通过教学观摩、说课、 评课、案例分析、问题会诊、教师与骨干教师对话、教育沙龙等,充分体现学术 民主,求同存异,鼓励创新,在实践与摸索中实现信息交换、经验分享、深度会 谈和专题研讨。 在校本教研活动制度上,做到时间定、地点定、人员定、内容定。每周都安 排实验学科的集中备课,在备课制度上做到“五定”――定时间、定地点、定人 员、定专题、定主讲人。在校本教研活动中,老师们总结、交流、反思每周教学 情况,思考、研讨下周教学内容。无论是主讲教师,还是普通教师,不再把自己 当作被动的受训者,而是积极主动地参与研讨。通过开展形式新颖、实效性强的 集体备课活动,集中了教研组或备课组集体的智慧,把合作学习方式引入到体育 学科校本教研活动中,强化了合作意识,实行了资源共享,做到了优势互补。在 校本教研活动中,每位教师能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教学现象和问题,寻求共同认 可的教改方案。通过教师的自我反思,学会寻找教学目标、教学期望与实际教学 效果之间的差距。在这种合作式的备课活动中,教师们集思广益,既有相互间的 合作,又有教师个性化的发挥。他们不断的反思,有针对性的主动参与,充分利 用现有的教学经验,切实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对于教材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老师 们敢于提出质疑,各备课组充分发挥组内合作学习的优势,教学资源共享,切磋 交流广泛,形成了良好的校本教研氛围。通过实践,我们校本教研制度做到了有 章可循,初步建立了依法治校、教研工作规范化的机制。 4.2 抓住核心因素,让教师在自我反思中起步。 新的教学理论倡导“问题教学法”,“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又带着新的 问题走出课堂”。其实,学科校本教研和教师的研究也是如此,同样是从课程实 践中的问题开始。 因此, 我们把教师反思教学实践作为学科校本教研的起点来抓, 作为学科校本教研最基本和最普遍的方式来抓,作为教师专业的核心能力来抓, 作为提高教师素质的最有效途径来抓,积极引导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在制定教研 组计划和备课组计划的同时, 我们明确要求各位教师结合前期教学实践中围绕自 己的问题,自下而上地汇集组内本学期的研究专题和研究课题,积极培养反思教 学的意识,自觉把自己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反省、思考、探索能解决自己问题 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以及教学效果等要素,促进教师不断地更新教学观念,改 进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水平,促进专业发展,向“反思型”教师迈进。 其次,建立反思制度,引导教师积极进行教学反思,自去年开始,我们改革 了传统的备课检查制度, 本着 “实行个别化设计, 倡导创新设计, 注重教学反思” 的原则,着重强调检查教师所写的教学反思笔记、课后随感等内容。同时,通过 改革课堂教学评价方法(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及创设案例、论文等评比交流活动 机会,以促进教师积极进行教学反思,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和水平。 在行动中,不少教师都总结出了许多好的反思经验,如“课前反思,研究的 问题是否为大多数学生所需要和爱好,如何分析解决;课中反思,教学设计是否 合理,所预设的学习方式是否为大多数学生喜欢,生成与预设的矛盾是否统一; 课后反思, 教学研究的成效有多少, 所设计的方案能否有效解决问题, 怎样改进, 又生发了哪些新的问题与困惑”,“每节课都做及时反思,每个小单元后做阶段 性总结反思”,“反思成功之处,反思失误之处,反思机智之处,反思学生的不 同见解,反思学生出现的问题,反思今后的改革创新”等等,使得教学反思已逐 渐成为了我们的一种自觉行为。通过这些举措,使得我们体育课及运动队训练中 师生关系更为融洽,学生的运动兴趣及运动成绩也得到大幅提高。如在近两年的 市中小学田径运动会中,我们代表队均获得了团体总分冠、亚军。在市高中生篮 球赛中,我们代表队以团结合作的良好精神面貌一举获得冠军。 4.3 倡导团队精神,让教师在同伴互助中成长。 教师互助合作是校本研究的标志和灵魂。 校本研究在强调教师自我反思的同 时,提倡开放自己,加强教师之间以及在课程实施等教学活动上的专业切磋、协 调合作、共同分享、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因此,在开展以校为本的 教学研究工作中,我们认真组织了各级各类有益活动,多层面地为教师提供了同 伴互助、协作对话的交流平台。 4.3.1 开展了集体备课改革研讨活动。 每周三下午的备课组活动是一座参与式研训平台。在这个时间里,按制定的 活动计划, 有准备、 有安排、 有步骤地开展内容丰富、 形式多样的研讨交流活动。 其中最主要的内容之一就是开展集体备课研讨活动。 这是我们自去年实行备课制 度改革以来坚持开展的一项新的传统活动。我们以年级为单位确立备课组,在备 课组中,通过研究课标、学生、教材,查找资料,并要求高质量地完成初备的基 础工作。在此基础上,由主备人说课、备课组成员讨论及评议,充分发挥集体备 课力量,让教师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再进行全面修改,促进了教师对教材的 全面交流。每位教师再结合自己的风格和本班学生实际补充修改调整。最后,还 要求对教学效果进行全面反思,找出成功之处与不足,作好记载,以利不断提高 教学水平。这种从独立――合作――独立的备课方式,真正有效做到了化多人之 智为一人之智,形成资源共享,促进了教师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自觉学习、 对教材的深入理解,提高了教师们教学的预见水平及教研水平。在刚刚结束的市 级体育课微型教学评比活动中,我们有 4 人获一等奖。 4.3.2 开展了“每师一课”、“体育教学能手”评比听、评、研活动。 开展校本研究是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有效形式,其基本阵地在于课堂。 因此,课堂教学改革是我们热切关注的焦点。为此,我们先后组织开展了“每师 一课”(主要以参加全校性活动为主)和“体育教学能手”评比活动,要求所有 教师围绕各自研究的专题或近期困绕自己的教学难题,按“问题、设计、行动、 反思”等基本环节,先后分别承担授课、说课、评课、反思任务,掀起了“听、 评、研”活动的高潮。这种以课例为载体的研究活动贴近教师,便于操作,具有 一定的前瞻性和针对性, 同事间可以互相切磋、 互相学习、 共同反思、 共同进取, 从而达到资源共享,促进了教学研究能力的提高。同时,为倡导团队合作进取、 共生共荣、共同发展的精神,极大的激发了大家的互助协作精神。在每次的市级 体育优质课评选活动中,我们均有教师获一等奖。 4.3.3 开展了教学案例、论文评比交流活动。 通过开展教学案例、论文评比交流活动,组织教师把自己在教育教学改革中 的事例和体会、失败的教训和感想,与同伴交流,并进行深刻的分析,思考教育 方法的有效性。这样尽可能发挥身边资源的最大可用优势,通过这样一种经验的 分享, 反思提升自己的经验, 借鉴和吸收他人的经验, 从而起到互相促进的作用。 如撰写的教案参加杭州市优秀体育教案评比活动中,我们有 3 位教师分获一、二 等奖。 4.3.4 开展各类教师交流活动 本学期来,我们组织教学观摩、问题会诊、专题研究、与专家对话、教育沙 龙(主要利用下班后时间)等活动。如教育沙龙,由教师们自己征集话题,现场 轮番作即兴发言,所谈论话题的来源都直接从教师最关注的典型教育现象中产 生。大家都深有感触地发现:这是一个真正自由的、开放的空间,也是一个具有 生成性和互动性的过程。教师们无拘无束地发表意见,小结、反思、研讨、请教, 质疑……大家都侃侃而谈,充分展示自己的想法、见解和智慧,在思维的互动中 常常不经意地闪现出一些颇有价值的新见解。同时,既锻炼了年轻教师们的思维 和口才, 又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和洞察力, 促进了他们教育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 此外,我们还尽可能地组织教师进行一些相关的竞赛,为各位教师提供体育 技能展示的舞台,也让他们能在活动中提高示范能力等专业基本功。这些都让我 们的教师在实践与探索中体验团结协作的乐趣及寻找解决技战术、 心理和社会等 各方面问题的新途径,从而让大家在切磋、协调和合作中,实现了交流经验、互 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在 2003 年市各校教工篮球赛中,我们教师代表 队通过团结拼搏,获得了亚军。 4.4 组织规划与评价,让教师有目的、健康的成长 去年学校组织全体教职工讨论学校未来三年发展规划, 我们教研组抓住契机 要求全组每位教师规划好自己今后三年的专业发展方向。 共同分析各自的长项短 处、及本人的发展空间、合理的阶段性目标的设定与一定的激励手段,努力以未 来发展的目标引导今日的行为。 使教师们真正理解到学校的发展与教师的个人专 业化发展是分不开的。 为使体育教师专业化群体的形成与学校体育教学岗位的需求更加吻合, 我们 组提出本组的口号是: “职业―事业―艺术” 我们不仅要把体育教学作为职业, 。 我们还把它作为事业来经营,最重要的是我们把它视为艺术来追求。 结合个人的三年发展规划,我们还组建了教师的专业档案袋。教师们可以把 自己的专业发展方面所有的资料放入档案中,包括自己满意的教案和学案、所带 学生的比赛成绩、体育课件、反思记随笔、论文、照片、图片及影像材料等任何 与专业有关的资料。教师专业档案袋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有重要意义。它可以帮助 教师认真检查、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让老师们既与自己纵向比较,又与别人横 向比较,促进自身的持续发展。 对于教师来说,内部动机比外部压力具有更大的激励作用。而受过较高层次 教育的教师主要是自我激励的,外部压力可以使他们达到最低标准,要想达到优 秀的水平, 还是要靠内部动力。 从教师专业成长的全过程来看待每次考评的成果, 帮助教师全面了解自己,明确自己所处的成长阶段和进一步努力的方向。如我们 所认为的教研成果不仅包括教师获奖及发表的科研论文外, 还包括所带学生及运 动队的比赛成绩、还未公开发表的教研报告、教师专业成长的记录、教学案例、 教学反思日记、教学软件设计、教学经验总结、课堂教学评价记录、教研活动档 案、学生运动成绩的递进状况等。 4.5 内外挖潜,让教师在专业引领中提升。 校本教研强调立足学校,以改进学校实施新课程的教育实践,解决学校、教 师在实施新课程中所面临的问题为指向,从本校和本校教师的实际出发,充分发 挥学校内的教育智慧, 尽量盘活学校内部资源, 由学校教师群体共同分析、 探讨、 解决问题。鉴于此种理念,我们注意在学科校本研究过程中培养一支爱学习的体 育教师对伍,充分发挥网络、电视音像、图书资料等的间接引领作用,加强教师 对教育理论、教育经验的学习和研究,为校本教研提供了思想理念层面的专业支 持。 同时, 尽可能创造条件、 加压担子让优秀的教师能在更多的机会中脱颖而出, 起到表率和示范作用。此外,我们还主动出击,聘请全国优秀教研员朱新志老师 担任我们的兼职教研组长;利用教研员和各位专家到校指导教学之机,以及外出 观摩学习、参与各种大型运动会、各种教育教学研讨活动、与各名校大校举行研 讨交流等机会, 不失时机地请专家们对教师们的课堂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 现场指导和面对面的互动交流,为体育学科校本教研提供了最直接的专业支持。 另外,我们还与浙江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杭州师范学院等高校教科研院系 以及各知名专家学者建立了长期专业引领的伙伴关系, 进一步加强教科研工作的 规范性、自觉性,促进我们各位教师科研能力和意识的提高。实践证明,有了专 业引领,我们少走了许多弯路,且教学理论素养和教学研究水平都能得到较快提 升。 4.6 校本自培系列活动 为了加强教师的基本教学技能,提高教学能力与水平,本教研组从加强教师 专业功底入手,坚持利用业余时间进行每两周一次的教研组自培活动。经常组织 本组教师开展各种理论和业务学习活动。为了教研活动更有针对性,本教研组分 专题设置了如 “如何提高示范能力” “设计好一个技术内容教学” “学说课” 、 、 、 “学评课”和“微格教学”等不同项目。坚持结合实际,让教研内容真正落到实 处。在自培活动中大家一起探讨教学问题,结合每位教师的个人特色,进行互相 切磋学习,交流协作,共同成长。通过采用微格教学法,选择不同的专题进行课 堂观察、反思、研究,并通过备课组开展提高教师体育基本功的训练。通过探索 自学模式、教学反思模式、经验总结模式等多元化的教师自主培养发展的教师发 展模式,以提高我们的整体水平。此外,我们还尝试建立本组的教案库、课件库 和资源库,真正做到资源共享。案例剖析、校内三级研讨、教研沙龙、教学示范、 校际交流、 课题汇报、 信息交流会、 网上资料学习、 专家报告等多种方式来展现。 4.7 校本教材的编写,让教师在与文本对话中得以专业发展 2002 年,富阳市二中体育教研组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体育与健康校本开发的 方案,当时预定整个方案为期 2 年,其中,体育与健康基本理论知识部分、《学 生体质健康标准》锻炼部分、田径部分这三个部分由全体教师共同参与完成,选 项部分编写工作分别由六位教师承担。 首先我们做好了“校本教材”的资料收集,探索体育校本课程的编写。通过 各自不断的学习之外,还积极聘请学生担当品味师,不断修改,最终于 2003 年 底将校本教材初步定稿并推出了六本各选项校本教材。 现此校本教材已在我们学 生中试用了近一年, 对于体育选项校本教材使用效果, 我们还专门作了问卷调查, 得出我们自编的校本教材受到了本校学生的喜欢。当然,由于受到教师水平及时 间的限制,存有许多的不足之处,但对于我们教师来说,校本教材的开发意味着 一种机会,即教师都有机会得到发展,教师在参与校本开发的实践和反思中,将 逐步加强对学校的认同意识,提高教师的归属感并形成课程意识、掌握课程技术 并加快专业发展的进程。通过校本教材的编写,及在编写过程中思考的教学素材 的选择与把握及与课堂教学的结合对于教师专业发展是一次很好的训练。因此, 我们体育学科校本教材的开发对于我们来说是让我们经历了一次很好的自我更 新的过程。 本教研组以“校本教研”特色引领教师专业发展。以课堂教学和科研课题双 项突破,不断夯实体育教师的课堂教学基本功,并努力形成教学特色。我们教研 组共同研究的《市(县)普通高中体育选项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一课题获杭 州市一等奖。各教师撰写的多篇论文在省市级科研论文竞赛中获奖,如笔者撰写 的《对富阳市二中篮球选项班学生运动差异现象的分析与对策》、《高中体育与 健康课程下学生多元化评价的初步实践研究》分获浙江省一二等奖。邓春贤老师 撰写的《对富阳市二中体育课选项教学的实践研究》获浙江省一等奖。另基本所 有教师均有多篇在省市级刊物上发表及杭州市级以上获奖,这里不在一一赘述。 总体上来说,我们以课题的研究、实践为抓手,通过计划的制定与落实,切 实抓好体育教研组、备课组自身的基本建设,营造良好氛围,有效调动教研组发 挥主观能动性、激发教师不断学习、自主发展激情,并已收到一定成效。如我们 教研组被评为市级优秀教研组。 5.我们体育学科校本教研的特色 我们在经过近两年的探索实践后,现在所思考的是“我们究竟要努力去实现 什么”。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正在努力把本教研组营建成一个充满信心与竞争力 的学习型组织。通过对体育学科自身特点的分析,探索建立一套适应自我发展的 体育学科校本培训模式,使各成员明确自身的发展目标,更使每一位教师清楚自 己前进的方向,这也反映出了我们体育教研组的“核心价值”。从教研组本体入 手尝试构建一个可持续发展、有效的体育学科校本培训模式,期间也表现出了以 下这些具有特色的现象,以期在根本上促进我们体育学科的长期发展。 5.1 教研行为自主化。我们重视教研组和备课组的建设,日常工作注重了 加强对备课组的指导与考评。 再次行为上跟进, 要求教师主动参与各类教研活动, 主动与同事交流实验中的成功与失败。 广大教师由 “被动学习” “主动学习” 变为 , 变“被动研究”为“主动研究”,使教研组中的教研氛围日渐浓厚。 5.2 教研主题专题化。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每位教师必然会面临许多 问题,而这些问题,需要我们用科学的理论、科学的态度、科学的方法组织教师 进行研究。因此,建立“以教研组为骨干,以各教师为基础,以课题为纽带,以 专家为指导”的研究。 5.3 教研内容系列化。开展系列化的主题教研,有助于教师更加深入系统 地研究问题。我们提出了上好“三课”的做法,即高级教师、优秀教师上好“示 范课”,青年教师上好“汇报课”,课题研究上好“研讨课”。在上级教研部门 的指导下,我们连续开展了室内理论教学、游戏教学、田径教学、球类基本技战 术教学等课的研讨活动。 5.4 教研形式多样化。 主动参与式教研。要把新的理念转变为教师的教学行为,需要教师积极主动 地参与。因此,积极探索“参与?分享”式等双方积极互动的培训模式,以全新 的理念和模式对教师进行全员培训、全程培训,显得至关重要。我们每周一次的 教研活动中有课堂观摩、说课评课、课题研究、观点展示(头脑风暴)、专题研 讨等。基于此基础,我们将把体育教研组逐渐构建成一个学习型组织,使教师在 主动参与其中,并实现互动研究,提高认识,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6.反思与展望 经过这二年的发展, 富阳市二中体育教研组已初步构建了以合作探究为途径 的学科校本培训模式。回顾这一步步走来的过程,我们总结出以下几点需要进一 步发展的方向。 6.1 教研组长的作用 一个组织的群体效应是否得以充分的发挥, 很大程度上是这个组织是否有一 个核心,能否形成一个向心力,因此,要充分发挥教研组全体效应,教研组长是 关键。因此,在今后的探索中,教研组长及备课组长的选择与培训应该是一个不 能忽视的重点。 6.2 纵向引领的重要性 在学校的教研活动中同水平的互动, 缺乏高水平的专业引领也很难让教师们 有所悟、得。一些教师常常在想提高又无从着手的两难中放弃了对教学的科学研 究,没能把日常的教学工作与教学研究融为一体。我们要积极主动地争取专家、 高校教授及各级教研员的支持和指导,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师学习,努力发现教师 在课程实践中的闪光点和经验,和我们教师一起进行总结和提炼,与我们教师建 立一种平等对话的合作伙伴的关系,创造生动活泼的,行之有效的教学研究指导 的方式方法。纵向引领对于教研组的发展而言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环。因此,尽可 能频繁即便是平时的教研活动也可邀请专家或教研员来参加, 以提高教研活动的 内在质量。 6.3 激励与评价保障机制的建立 在对传统考评制度的深刻反思基础上, 重建一种能够真正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的考评制度是这两年我们制度建设的重点。在考评内容和标准的制定上,体现新 课程的精神,反映教师创造性劳动的性质和角色转换的要求以及教学改革的方 向。在考评的组织实施上,杜绝形式主义,努力使考评过程成为引导教师学会反 思、学会自我总结的过程,从而进一步提高认识,更新观念。最后在考评结果的 使用上,防止片面化和绝对化,要从教师专业成长的全过程来看待每次考评的成 果,帮助教师全面了解自己,明确自己所处的成长阶段和进一步努力的方向。对 于教师的教研活动也必须给予一定的鼓励和支持。如对于内部积极参与科研活 动,我组主动申报课题的教师只占半数,对于其他的教师也必须给予关注,鼓励 他们也能积极的参与。这不仅需要争取学校的激励措施,更需要建立一个完整的 激励与评价的保障制度,只有在制度上确立下来,才能使教师们都积极主动的进 行教研活动,才能真正实现教师合作探究的学科校本培训模式。 富阳市二中体育教研组经过了近两年对体育学科校本教研的探索实践, 其间 经过了艰难的探索过程,也获得了一些成绩与体会。学科校本教研的独特优势和 积极成果已初步显现,但学科校本教研的建立还仅仅处于起步阶段,大量更加艰 巨工作尚待在今后工作中努力完成,因此,我们将继续保持开拓创新之锐气,务 实求真之作风,以科学理论为指导,以创新实践为动力,努力探求体育学科校本 教研建立的新途径、新方法,充分发挥体育学科校本教研在课程改革及教育发展 中巨大作用。我们相信,问题解决的过程,就是我们不断成长和进步的过程。 参考文献: 1.《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 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 基础课程改革纲要解读》 钟启泉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学校体育整体改革》 周晓明 知识出版社 3.《新课程改革与教师角色转变》 傅道春等 教育科学出版社 4.《浅谈校本课程开发》 王 彦 《教育发展研究》,2000 第 4 期 5.《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 崔允t著 教育科学出版社 6.《论校本课程的特性》 高晓清 《教育探索》2002 年第 1 期 7.《新课程的学校体育评价》 李建平著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8.《校本课程与课程资源开发》 刘旭东 张宁娟 马丽 中国人事出版社2004 年 7 月初稿 2004 年 10 月二稿 20004 年 12 月三稿常州市重点课题《体育高考专业训练的有效策略研究》 课 题 研 究 报 告 溧阳市高中学校课题组 执笔:李 源 组员:吴 健、杜 强、徐兰香、何 成、周 葛、季 慧 陈宏伟、赵 清、左梅喜 一、研究背景 体育高考训练作为课外运动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高校体育选拔后备人才提供 了有力保证,同时也越来越受到学校与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它的作用与地位在 高中学校体育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在某种程度上也决定着学校体育与体育教 师的地位。本研究是在原溧阳市级课题《高考体育训练良性运行模式研究》基础 上进行的深入性研究,更加注重训练的方法及其有效性。 (一)发展需要 1.师生发展 1.师生发展:为了向高校输送更多地、更高运动水平的体育人才,作为培养体育 师生发展 人才的高中学校必须选好运动人才,并尽可能地开发他们的潜能,使更多地、更 优质地人才进入高等体育院校,无论对国家、社会还是对学生本人而言都是有利 的;况且在体育教师的队伍里有一批年轻的体育教师,他们有朝气、有干劲,这 一课题的研究将高中有经验的、优秀的体育教师集中在一起形成一个团队,通过 活动与交流,有利于互相促进,并能带动青年教师的成长。这一课题也有利于将 教师的日常工作与研究结合起来,解决平时遇到的问题,研训相长。 2.学校发展 高考体育训练一直受到学校的重视, 也把高考体育人数看作是高考 2.学校发展: 学校发展 人数的增长点。在 2005 年 8 月举行的高中毕业班工作研讨会上各校都对体育给 予了充分的重视,如原省溧中王海平校长在总结中发言:“要特别注意做好高三 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抓好体育、艺术考生的专业训练和文化补习”;光华中学 为“全力提高升学率,探索新的高考增长点”,他们重视“加强对体艺考生的选 拔与培养。尽量少排体艺专职教师的课务,将主要精力放在体艺生的培养上;班 主任对体艺生的学习时间、训练时间作明确的规定;科任教师不放松体艺生的文 化水平的提高”;第三中学要求“每个班主任会同任课老师依据本班学生的特 质,落实指标,充分挖掘学生潜力,力争文化、体育、美术、音乐竞相争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通信职业水平中级挂靠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