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静吸气主要由什么肌肉拉伤是由 所致收缩所致()A.肋间

第一节肺通气;掌握内容肺通气的概念;肺通气阻力的来源,弹性阻力、顺应性、比顺应性的概;熟悉内容主要呼吸肌(膈肌、肋间外肌、肋间内肌)及;了解内容述呼吸的概念和说出呼吸的三个环节;[练习];(一)名称解释;呼吸、肺通气、肺内压、胸内压、顺应性、比顺应性、;平静呼吸与用力呼吸;吸气呼气;呼吸过程中肺内压和胸内压的变化;平静呼吸用力呼吸紧闭声门用力吸气肺内压(mm
肺通气 掌握内容
肺通气的概念。述肺内压的概念,肺通气过程中肺内压的变化和肺通气的整个过程,肺通气过程中肺内压的变化的机制和生理意义。肺通气的直接动力和原动力。胸内压的概念,肺通气过程中胸内负压的变化及生理意义,胸内负压形成机制,胸内压变化与疾病的关系。 肺通气阻力的来源,弹性阻力、顺应性、比顺应性的概念,肺及胸廓弹性阻力对机体的影响。析弹性阻力与顺应性的关系。肺表面活性物质的概念,肺表面活性物质的来源、主要成分、功能,肺表面活性物质缺乏对机体的影响。气道阻力的概念,影响气道阻力的因素,气道阻力变化与疾病的关系。 熟悉内容
主要呼吸肌(膈肌、肋间外肌、肋间内肌)及其作用。平静呼吸与用力通气的概念,比较两者的异同;肺容积、肺容量、潮气量、补吸气量、补呼气量、肺活量、时间肺活量、机能余气量、余气量、肺总容量、肺通气量和肺泡通气量、通气储量百分比、最大呼气流速-容积曲线、呼吸功的概念和无效腔。 了解内容
述呼吸的概念和说出呼吸的三个环节。辅助呼吸肌的概念和意义。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概念和异同。人工通气的基本方式。 [练习] (一) 名称解释 呼吸、肺通气、肺内压、胸内压、顺应性、比顺应性、肺表面活性物质、潮气量、补吸气量、补呼气量、肺活量、时间肺活量、机能余气量、余气量、肺总容量、肺通气量、肺泡通气量、通气储量百分比 (二) 列表比较 平静呼吸与用力呼吸
呼吸过程中肺内压和胸内压的变化
平静呼吸 用力呼吸 紧闭声门用力吸气
肺内压(mmHg)
胸内压(mmHg)
平静呼吸 主动
紧闭声门用力呼气
(三) 选择题 【A1型题】 1.肺通气的直接动力来自 A.肺内压与跨壁压之间的压力差
B.胸膜腔内压与跨壁压之间的压力差 C.胸膜腔内压与大气压之间的压力差
D.肺内压与大气压之间的压力差 E.肺内压与胸膜腔内压之间的压力差 2.肺通气的原动力来自 A.胸膜腔内压的周期性变化
B.大气压与肺内压之间的压力差
C.肺的扩大和缩小
D.胸廓的扩大和缩小 E.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
3.下列关于呼吸运动的描述,错误的是
A.以肋间肌舒缩活动为主的呼吸运动形式称为胸式呼吸
B.以膈肌舒缩活动为主的呼吸运动形式称为腹式呼吸
C.平静呼吸时,吸气和呼气都是主动的
D.幼婴儿的呼吸运动形式主要是腹式呼吸
E.吸入气中CO2含量增加,出现加深加快的呼吸称为用力呼吸 4.平静呼吸时,在下列时相中肺内压低于大气压的是 A.吸气初
E.停止呼吸时
5.平静吸气主要由什么肌肉收缩所致 A.肋间外肌和肋间内肌
B.肋间外肌和膈肌
C.肋间内肌和膈肌
D.肋间外肌和腹肌
E.肋间内肌和腹肌 6.跨肺压是指 A.大气压与胸廓回缩压之差 C.大气压与胸膜腔内压之差 E.肺内压与大气压之差
B.大气压与肺回缩压之差
D.肺内压与胸膜腔内压之差
7.胸膜腔内保持负压的一个重要前提是 A.呼吸道存在一定阻力
B.吸气肌收缩
C.胸膜腔密闭
D.胸膜腔内有少量液体 E.肺内压低于大气压
8.下列关于组织顺应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弹性阻力小,顺应性大
B.弹性阻力大,顺应性小 C.易扩展的组织顺应性大
D.与组织的弹性阻力成正变关系 E.顺应性指在外力作用下,弹性组织的可扩张性 9.正常情况下肺弹性阻力的主要来源是 A.肺泡表面张力
B.肺表面活性物质 C.气道阻力
D.肺组织本身的弹性阻力 E.惯性阻力
10.下列关于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描述,错误的是 A.由肺泡Ⅱ型细胞合成和分泌
B.主要成分为二棕榈酰卵磷脂
C.防止肺泡内形成组织液
D.使大小不一的肺泡容积稳定
E.可增加肺泡液体层表面张力
11.根据Laplace定律,大小不一的肺泡彼此相通,且表面张力相等,则导致 A.小肺泡内压力大,大肺泡内压力小 C.大小肺泡内压力相等
B.小肺泡内压力小,大肺泡内压力大
D.吸气时气体主要进入小肺泡 E.呼气时气体主要出自大肺泡
11.支配气道平滑肌的副交感神经兴奋将使 A.平滑肌舒张,气道阻力降低
B.平滑肌舒张,气道阻力增加 C.平滑肌舒张,气道阻力不变
D.平滑肌收缩,气道阻力增加 E.平滑肌收缩,气道阻力降低
11.下列可使呼吸道口径变大的是 A.交感神经兴奋
B.副交感神经兴奋
D.吸气时CO2含量增加
E.内皮素释放增加 14.哮喘患者可出现支气管平滑肌收缩,引起气道阻力增加的因素可能是 A.交感神经兴奋
C.PGE2释放增加 E.内皮素释放增加 15.肺气肿患者 A.肺弹性阻力增大
B.吸气困难明显
C.呼气困难明显 D.吸气时程延长
E.呼气时程缩短
16.肺活量等于 A.潮气量+补吸气量
B.潮气量+补呼气量 C.潮气量+补吸气量+补呼气量
D.潮气量+功能余气量
B.儿茶酚胺释放增加
D.吸气时O2含量增加
E.余气量+补吸气量
17.平静呼吸过程中,能缓冲肺泡气O2和CO2分压变化幅度的是 A.潮气量
B.补呼气量
D.时间肺活量
E.功能余气量 18.能较好评价肺通气功能的指标是 A.潮气量
B.补呼气量
D.时间肺活量
E.功能余气量 19.衡量通气功能储备能力的指标是 A.肺通气量
B.肺泡通气量
C.用力肺活量 D.1秒用力呼气量
E.通气储量百分比
20.呼吸频率从12次/分增加到20次/分,潮气量从500ml减少到360ml,则 A.肺泡通气量不变 C.肺泡通气量减少 E.肺活量减少
B.肺泡通气量增加
D.肺活量增加 21.动物实验中,在大鼠气管插管的侧管上接一20cm的长管,通过长管呼吸,此时呼吸活动改变的原因是 A.通气/血流比值增加
B.肺顺应性增加
C.胸廓顺应性增加
D.气道阻力增加
E.血液中O2含量增加 答案可重复选用。 A. 膈肌
B. 肋间内肌
C. 肋间外肌
(二)B型题
配伍选择题,每组题共用一组备选答案,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备选D. 腹肌
E. 斜角肌 22. 平静腹式呼吸时起主要作用的是
23. 平静胸式呼吸时起主要作用的是
24. 当腹部活动受限时,有助于用力呼气的是
(三)X型题
多项选择题,每题有A、B、C、D四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出2~4个正确答案。 25.肺表面活性物质的作用有 A. 维持大小肺泡的稳定性
C. 降低吸气阻力
26.非弹性阻力包括 A. 气道阻力
C. 惯性阻力
B. 静态阻力
D. 黏滞阻力
B. 防止肺水肿 D. 降低呼气阻力 27.可出现阻塞性通气不足的有 A. 支气管平滑肌痉挛
B. 气道内异物
D. 气道外肿瘤压迫 C. 气道和支气管黏膜腺体分泌过多
28.呼吸功的描述 A. 是压力变化与肺容积变化的乘积
C. 以一次呼吸运动所做的功来表示
B. 以3秒钟呼吸运动所做的功来表示 D. 以一分钟呼吸运动所做的功来表示
三亿文库包含各类专业文献、行业资料、应用写作文书、生活休闲娱乐、外语学习资料、高等教育、第一节
肺通气32等内容。 
 板书:第一节(二) 肺通气是怎样实现的 教师: 肺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叫做肺通气。 肺与外界气体的交换是怎样实现 的呢? 学生: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 ...  第一节 肺通气_理化生_初中教育_教育专区。第一节 肺通气 掌握内容 肺通气的概念。述肺内压的概念,肺通气过程中肺内压的变化和 肺通气的整个过程, 肺通气过程...  图 5-1 呼吸全过程示意图 第一节 肺通气 要求: 1、肺通气的动力和阻力,胸膜腔内压,肺表面活性物质。 2、肺容积和肺容量,肺通气量和肺泡通气量。 肺通气(...  第六章第一节肺的通气 教案示例 教学目的: 1.了解呼吸道的组或和功能,以及 呼吸频率、肺活量和人工呼吸的内容。2.理解肺的位置、结构和功能的基础知识,以及呼吸...  玉田极光中学教案首页章 节课题 第三章 健肺强肾 精 力充沛 日期 2005 年 4 月 14 日第 7 周第 3 课时(16) 第一节 呼吸 二、肺通气是怎样实现的 1、...  第六章第一节肺的通气 教案示例 教学目的: 1.了解呼吸道的组或和功能,以及呼吸频率、肺活量和人工呼吸的内容。 2.理解肺的位置、结构和功能的基础知识,以及呼吸...  第六章 呼吸第一节 肺的通气 教学目标 1.了解呼吸道的组成和功能,呼吸频率、肺活量和人工呼吸;理解肺的位 置、结构和功能;了解肺的通气的概念;理解呼吸运动的原...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肺通气 33页 免费 第一节肺通气 56页 2财富值 呼吸系统 36页 2财富值 肺换气与组织换气 31页 免费 肺的通气 10页 1财富值...当前位置:
>>>人体平静呼吸时参与的主要呼吸肌有()A.胸部肌肉B.肋间肌和膈肌C...
人体平静呼吸时参与的主要呼吸肌有(  )A.胸部肌肉B.肋间肌和膈肌C.腹部肌肉D.背部肌肉
题型:单选题难度:中档来源:不详
平静吸气时,膈肌与肋间外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肺随之扩大,肺内气压下降小于外界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平静呼气时,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引起胸腔前后径、左右径及上下径均减小,结果胸廓缩小,肺也随之回缩,肺内气压升高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因此在平静状态下,人体参与呼吸的主要肌肉有膈肌和肋骨间的肌肉.故选:B.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人体平静呼吸时参与的主要呼吸肌有()A.胸部肌肉B.肋间肌和膈肌C...”主要考查你对&&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肺:肺位于胸腔内,左右各一个,共五叶,左二右二,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也是气体变换的场所。肺的结构:支气管入肺后反复分支,愈分愈细,形成许多树枝状的分支,这甚分支的结构与气管相似,但随其管径变小,管壁变薄,软骨环逐渐变小,平滑肌则相对地逐渐增加。分支到细支气管口(口径在1毫米以下的小管)时,管壁的软骨环消失,管壁几乎全部由平滑肌构成,它的收缩和舒张影响着细支气管口径的大小。从而控制进出肺内的气体量。细支气管再分支到呼吸性细支气管时,其管壁的某些部位向外突出,形成肺泡。因此,肺内含有大量的肺泡.肺适于气体交换的特点:①肺泡数量多,肺泡外包绕着许多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 ③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均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肺泡和血液进行气体交换。发生在肺里的气体交换:肺的通气:&&&& 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就是肺的通气。肺的通气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胸廓有节律地扩大和缩小叫作呼吸运动。呼吸运动包括呼气和吸气两个过程(平静呼吸),其动力来自于呼吸肌。与呼吸有关的肌肉叫呼吸肌。呼吸肌主要指的是肋骨间肌肉(肋间肌)和膈肌,肋问肌又包括肋间外肌和肋间内肌。胸廓横向地扩张和收缩,是肋间肌和膈肌收缩和舒张的结果。&&& 下面以人平静状态下的呼吸为例,来说明呼吸运动的过程和原理。&&&& 吸气时,肋间外肌收缩,肋骨上提,胸骨向上、向外移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增大;同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增大。这时,胸廓扩大,肺随着扩张,肺的容积增大,肺内气压下降,外界空气就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动作。&&&& 呼气时,肋间外肌舒张,肋骨因重力作用而下降,胸骨向下、向内移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缩小:同时,膈肌舒张,厢顶部回升,使胸廓的上下径缩小。这时,胸廓缩小,肺跟着回缩,肺的容积缩小,肺内气压升高,迫使肺泡内的部分气体通过呼吸道排到体外,完成呼气动作。特别提醒:①无论是吸气还是呼气,在结束的一瞬间,肺内气压都等于外界气压。 ②平静呼吸时,吸气是主动的,呼气是被动的。深呼吸时,吸气和呼气都是主动的。深呼吸时除了胸部肌肉参与活动外,腹部的肌肉也参与了活动。
4. 呼吸的全过程:&& 人体呼吸是指人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它包括互相联系的4个环节,其中肺的通气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肺泡与血液之的气体交换、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都是通过气体扩散作用实现的,气体存血液中的运输是通过血液循环实现的。特别提醒:外界空气中的氧气必须经过4个连续过程才能到达组织细胞,而人体排出的二氧化碳是由全身的组织细胞产生的。呼吸运动的过程以流程图的形式可简化表示如下:呼吸的意义:&& 人体通过呼吸,外界的氧气进入组织细胞,组织细胞利用氧气分解细胞内的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即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能量供给人体进行各项生理活动以及维持体温等,产生的二氧化碳则通过呼吸排到体外。
发现相似题
与“人体平静呼吸时参与的主要呼吸肌有()A.胸部肌肉B.肋间肌和膈肌C...”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153985166416124960170774120631190605家畜生理学考研习题加答案_甜梦文库
家畜生理学考研习题加答案
绪 一、名词解释: 1. 单纯扩散 2. 易化扩散 3. 主动转运 4. 钠-钾泵 二、问答题论5. G-蛋白 6. 兴奋性 7. 静息电位 8. 动作电位1. 根据离子学说,阐明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产生的机制。 2. 简述跨膜信号传导的主要方式。 3. 动作电位的传导。 第一章 血液一、名词解释: 1.体液 2.机体内环境 3.血浆 4.血清 5.等渗溶液 6.等张溶液 7.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 8.红细胞沉降率 9.红细胞比容 10.红细胞渗透脆性 二、填空题 1. 血浆胶体渗透压主要由血浆中的____形成,而血浆中的____则主要 参与机体的免疫功能。 2. 贫血时,红细胞比容___,脱水时,红细胞比容____。 3. 血浆的正常 pH 值为___。____为血浆中的主要缓冲对。 4. 红细胞内渗透压____周围血浆渗透压,相当于____NaCl 溶液的渗透 压,约___5%葡萄糖溶液的渗透压。 5. 红细胞对低渗盐溶液的抵抗力越___,表示脆性越___,越__破裂。 初成熟红细胞的脆性较衰老红细胞的脆性___。 6. 最重要的造血原料是____,成人红细胞在____中生成。 7. 维生素 B12 主要在____内被吸收,且有赖于____的存在。 8. ___引起的红细胞数___,是由于____产生增多的缘故。 9. 缺氧时肾脏产生的____,可_____红细胞的形成。 10.血液凝固的三个阶段都需要____参与。凝血因子Ⅱ、Ⅶ、Ⅸ、Ⅹ在肝脏 合成时,需要____参与。 11.输血时血液中所加的抗凝剂通常是_____,其作用是与血浆中的___ 11.促红细胞生成素 12.血液凝固 13.ABO 血型系统 14.RH 血型系统 15.交叉配血试验 16.内源性凝血途径 17.外源性凝血途径 18 血浆晶体渗透 19.血浆胶体渗透压 形成络合物。 12.血液凝固是一种___反应,____可使凝血过程加快。 13.输血时,主要考虑供血者的___,不被受血者的___所凝集。通常随 O 型输血人的抗 A 及抗 B 凝集素___和受血者的红细胞发生大量凝集。 14.某人失血后,输入 A 型血、B 型血各 150ml 均未发生凝集反应,该人血型为 _____型。 15.凝血过程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即______;____;_____ __。这三个阶段都必须有_____参与。 16.血浆中最重要的抗凝物质是_____和____。 三、选择题 1. 机体细胞内液与组织具有相同的____。 A.Na+浓度 B.Ca2+浓度 C.胶体渗透压 D.总渗透压2.下列关于体液中蛋白质浓度的描述,正确的是_____。 A.细胞内液>组织液>血浆 C.血浆>细胞内液>组织液 B.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D.细胞内液>血浆>组织液3.促红细胞叠连而至血沉加快的因素是____。 A.红细胞比容增大 C.血浆球蛋白含量增多 4.凝血酶的主要作用是____。 A.分解纤维蛋白原 C.加速凝血酶原酶复合物的形成 B.加速因子Ⅶ复合物的形成 D.激活因子Ⅻ B.血浆白蛋白含量增多 D.血浆纤维蛋白含量原含量减少5.某人红细胞与 A 型血的血清凝集,而其血清与 A 型血的红细胞不凝集,其血型 为_____。 A.A 型 四、问答题 1. 简述小血管损伤后的生理止血过程。 2. 试列举加速或延缓血凝的方法。 3. 何谓内环境?内环境相对恒定有何生理意义? 4. 正常情况下,为什么循环系统的血液处于流体状态? B.B 型 C.AB 型 D.O 型 第二章 血液循环一、名词解释: 1. 心动周期 2. 等容收缩期 3. 每搏输出量 4. 心输出量(每分输出量) 5. 窦性心率 6. 额外收缩 7. 代偿间隙 8. 血压 9. 收缩压 10.舒张压 11.动脉脉搏 二、填空题 1. 等容收缩期内,房室瓣____,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____。 2. 第二心音是由于___瓣关闭产生的振动所引起的。 3. 第一心音标志着____收缩的开始,主要起源于____肌收缩时血流急 速冲击房室瓣而折返回来所引起的___振动。 4. 等容舒张期时,半月瓣被___,房室瓣处于____状态。 5. 影响静脉回心血量的因素有______和静脉回流速度。 6. 心交感神经兴奋时,心率____,迷走神经活动增强时,心率____。 7. 第一心音发生在____期;第二心音发生在____期。 8. 心室动作电位可分为____、__、___、___、__、五个时相。 9. 心室肌细胞一次兴奋过程中,其兴奋性的变化可分为(1)____, (2)_ __, (3)____。 10.心肌组织具有____、___、____、和____四种生理特性。 11.形成血压的基本因素,首先应有血液____;同时应有心脏的____。 12.在一般情况下,舒张压的高低主要反映_____的大小。 12.中心静脉压 13.微循环 14.有效滤过压 15.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 16.心钠素 17.血脑屏障 18.异长自身调节 19.等长自身调节 20.自动节律性 21.降压反射 13.微动脉扩张时,毛细血管前阻力关___,故毛细血管血压升高,组织液的 生成____。 14.肾脏疾病导致大量蛋白尿时,使_______,造成毛细血管中有效滤过 压加大,组织液生成_____。 15.心血管中枢的最基本部位是在_____。 16.阻断一侧颈总动脉血流时,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的传入冲动____,可导 致动脉血压____。 17.血流的直线速度与血管总M截面积成___比,与血流量成___比。 18.血流阻力与血液粘滞度成___比,与血管长度成____比。 19.增加每搏输出量将导致收缩压____;脉搏压___。 20.大动脉弹性____,可使收缩压___,舒张压____。 21.刺激心交感神经将引起心肌兴奋性____和收缩力_____。 22.交感缩血管纤维的递质是______, 该递质和血管 α 受体结合能使血管 ____。 23.血压升高使压力感受器传入冲动增加时,可___延髓缩血管中枢和___ 心迷走中枢。 24.外周化学感受器对血液中氧分压___较敏感,也能对 H+浓度___发生反 应。 25.肾素是一种___,它由肾脏的___细胞所释放。 26.凡能使血浆胶体渗透压___或使毛细血管通透性___的因素,都能使淋 巴流量增加。 三、选择题 1. 在一次心动周期中,主动脉压力最高的是___。 A.等容收缩期 C.快速射血期之未 B.快速射血期之初 D.减慢射血期2.心动周期中,心室血液的充盈主要取决于___。 A.心房收缩的挤压作用 C.胸内负压促进静脉血回心 B.心室舒张时的“抽吸”作用 D.骨骼肌的挤压作用促进静脉血回心3.心室处于快速射血期时,心内瓣膜的情况是___。 A.房室瓣开 C.房室瓣关,半月瓣开 4.主动脉瓣关闭见于___。 A.快速射血期开始时 C.等容收缩期开始时B.房室瓣与半月瓣均开 D.房室瓣、半月瓣均关闭B.快速充盈期开始时 D.等容舒张期开始时5.正常人心率超过 180 次/ min 时,心排出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___。 A.快速射血期缩短 C.充盈期缩短 B.减慢射血期缩短 D.等容收缩期缩短6.心室肌肉的绝对不应较长,一直持续到____。 A.收缩期开始 B.收缩期中间 C.舒张期开始 D.舒张期结束7.若对心肌施予有效刺激,则心肌反应是____。 A.刺激强度越大,收缩力越强 C.呈全或无式反应 8.心脏传导速度最快的部位是___。 A.窦房结 B.心房传导组织 C.房室交界 D.浦肯野氏纤维 B.刺激强度越大,收缩力越弱 D.刺激频率增加,可出现强直收缩9.静息电位___。 A.主要是由于膜对 Na+不通透造成的 C.完全等于 K+的平衡电位 B.随膜外 K+浓度而变化 D.与膜对 K+的通透性无关10.下肢肌肉运动时节律性压迫下肢静脉___。 A.是人在立位下肢静脉回流的唯一动力 B.可减少动脉和静脉之间的压力差 C.可增加下肢组织液的生成 D.加速静脉回流,减少组织液的生成 11.阻力血管主要是指___。 A.大动脉 B.小动脉及微动脉 C.毛细血管 D.小静脉12.主动脉在维持舒张压中起重要作用,主要是由于主动脉____。 A.口径大 B.管壁厚 C.管壁有可扩张性和弹性 D.血流速度快13.生理情况下,对生成组织液的有效滤过压发生影响的主要因素是____。 A.毛细血管血压和血浆晶体渗透压 B.毛细血管血压和组织静水压 C.毛细血管血压和血浆胶体渗透压 D.血浆晶体渗透压和组织液胶体渗透压 14.生理情况下影响收缩压的主要因素是___。 A.心率的变化 C.外周阻力的变化 B.心排出量的变化 D.大动脉管壁弹性的变化15.影响外周阻力的主要因素是___。 A.血液粘滞度 B.血管长度 C.红细胞数 D.小动脉口径16.决定正常人舒张压的主要因素是___。 A.大动脉弹性 B.阻力血管的口径 C.心排出量 D.血液粘滞性17.老年人,大动脉弹性减退并有小动脉硬化,血压的变化是____。 A.收缩压不变,舒张压增高 C.收缩压降低,舒张压升高 B.收缩压和舒张压变化都不大 D.收缩压增高,舒张压变化不大18.在各类血管中,β -肾上腺素能受体主要分布在____。 A.皮肤血管 B.肾脏血管 C.胃肠道血管 D.肌肉血管19.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活动加强时___。 A.醛固酮释放 C.肾脏排钠量减少 B.静脉回心血量减少 D.体循环平均充盈压减少20.肾上腺素不具有下述哪一种作用?___。 A.使心肌收缩力增强 C.使骨骼肌血管舒张 B.使内脏和皮肤血管收缩 D.使组织液生成减少21.静脉滴流去甲肾上腺素,血压升高的主要机制是___。 A.加强心肌收缩力 C.血管收缩,增加外周阻力 B.增加心率 D.加速血液回心22.当血液通过___时,血压的降落最大。 A.主动脉和大动脉 B.毛细血管 C.小动脉 D.微动脉23.组织毛细血管中的液体滤过方向主要取决于毛细血管动静脉端的___变 化。 A.组织静水压 B.血浆胶体渗透压 C.毛细血管压 D.组织胶体渗透压 四、问答题: 1. 心脏为什么能够自动进行舒缩交替的活动? 2. 心脏充盈和射血是怎样产生的? 3. 结合蛙心灌流实验,讨论 Na+ 、K+、Ca2+、H+肾上腺素和乙酰胆碱对心脏 收缩活动影响。 4. 何谓心输出量?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有哪些?并简述其机制。 5. 心室肌细胞的动作电位有何特征?各时相产生的离子机制如何? 6. 列表比较第一心音与第二心音产生的原因、特点和诊断意义。 7. 正常心脏兴奋传导的顺序,特点及其房室延搁的意义如何? 8. 何谓心电图?心电图各波所代表的意义是什么? 9. 列表说明心血管的主要调节中枢和神经支配。 10.试述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 11.试述影响静脉回流的因素。 12.切断动物两侧窦神经和主动脉弓神经,为什么会引起血压升高? 13.说明组织液的生成及其影响因素。 14.说明微循环的组成及其生理特点。 15.人体动脉血压如何保持相对稳定? 16.试述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对心血管的生理作用。 17.急性失血时(失血量占全身血量的 10%左右) ,人体可出现哪些代偿性反 应? 第三章 呼吸一、名词解释: 1. 胸内压 2. 潮气量 3. 功能余气量 4. 肺活量 5. 解剖无效腔 6. 肺泡通气量 二、填空题: 1. 平静吸气时,由于__及肋间外肌的收缩,使胸廓___,因而肺扩张。 2. 平静呼吸时,由于___和____舒张,胸廓缩小,肺回缩。 3. 平静吸气时,肺内压比大气压___;平静呼气时,肺内压比大气压__。 4. 吸气末和呼气末肺内压___大气压。 5. 肺通气的原动力是_____,直接动力是____。 6. 胸内压的形成与肺的____有关,它的生理意义是____,___和_ ___。 7. 能反映肺通气功能的指标有潮气量、____,___和____等。 8. _____与_____一起合称生理无效腔。 9. 肺泡内 PCO2 比静脉血 PCO2____,肺泡内 PO2 比静脉血 PO2____。 10.影响氧离曲线右移的因素有 pH 降低、____、______和温度升高。 11.红细胞内的碳酸酐酶可催化____和____结合生成____。 12.形成正常基本呼吸节律的中枢部位是___和____。 13.缺氧对呼吸中枢的直接作用是____,而缺氧通过外周化学感受器传入冲 动的作用是_____。 14.呼吸节律形成的假设认为:延髓的____兴奋,引起吸气动作,再通过_ __机制发生呼气。 三、选择题: 1. 平静呼吸时,呼吸运动的特点是___。 7. 氧离曲线 8. 最大通气量 9. 血氧容量 10.血氧饱和度 11.肺牵张反射 12.通气/血流比值 A.吸气和呼气都是主动的 C.吸气是主动的,呼气是被动的B.呼气是主动的,吸气是被动的 D.吸气和呼气都是被动的2.平静呼吸时,吸气未肺内压____。 A.高于大气压 B.低于大气压 C.等于大气压 D.等于胸内压3.平静吸气主要由___收缩所致。 A.肋间外肌和肋间内肌 C.肋间内肌和膈 4.肺通气的原动力来自于____。 A.肺的张缩活动 C.胸膜腔内压保负压 B.肺内压与大气压之差 D.呼吸肌的舒缩活动 B.肋间外肌和膈 D.肋间内肌和腹肌5.平静呼吸时,吸气末与呼气末的胸内压应该是____。 A.等于大气压 B.低于大气压 C.高于大气压 D.等于肺内压6.关于胸内负压的成因,下列所述哪项是正确的?___ A.胸膜腔的密闭 C.肺泡液体层的表面张力 B.肺的弹性回缩力 D.以上所述均是7.支配呼吸道平滑肌的副交感神经兴奋时____。 A.平滑肌舒张,气道阻力降低 C.平滑肌舒张,气道阻力增加 8.肺活量等于___。 A.潮气量+补吸气量 C.潮气量+补呼气量 9.肺总容量等于____。 A.潮气量+余气量 C.补呼气量+余气量 B.肺活量+余气量 D.肺活量+功能余气量 B.潮气量+补吸气量+补呼气量 D.潮气量+功能余气量 B.平滑肌收缩,气道阻力降低 D.平滑肌收缩,气道阻力增高10.氧离曲线是反应___的关系曲线。 A.血氧含量与空气中 O2 分压 B.溶解于血液中的 O2 是否容易逸出 C.血氧饱和度与血液中的 O2 分压 D.血红蛋白氧饱和度与 O2 张力 11.O2 在血液中运输的化学结合方式,下列哪项是正确的?___ A.在肺部由于 PO2 高,促进 Hb 与 O2 解离 B.在组织由于 PO2 高,促进 Hb 与 O2 解离 C.在肺部由于 PO2 高,促进 Hb 与 O2 结合 D.在组织由于 PO2 高,促进 Hb 与 O2 结合 12.正常呼吸节律的形式有赖于____。 A.大脑皮质的活动 C.下丘脑与延髓的活动 B.脑桥和延髓的活动 D.中脑的活动13.呼吸基本节律产生部位是____。 A.脊椎前角运动神经元 C.脑桥 B.延髓呼吸中枢 D.延髓和脑桥14.在兔的中脑和脑桥间横断,呼吸的变化是___。 A.呼吸不规则 C.呼吸停止 B.呼吸无明显变化 D.出现长吸式呼吸15.关于肺牵张反射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___。 A.是肺扩张时,抑制吸气的反射 B.是参与正常呼吸调节的重要反射 C.使延髓吸气切断机制兴奋,切断吸气转为呼气 D.肺炎时,通过此反射,引起浅而快的呼吸 16.做____手术后动物出现喘式呼吸。 A.四叠体间横切 C.脑桥上端横切 B.脑桥和延髓间横切 D.延髓和脊髓间横切17.调节呼吸的最重要体液因素是____。 A.动脉血中[H ]变化 C.动脉血中 HCO3-浓度变化+B.动脉血中 PO2 变化 D.动脉血中 PCO2 变化18.缺 O2 对呼吸的刺激作用主要通过____。 A.刺激延髓的呼吸神经元 B.刺激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 C.刺激延髓中枢化学感受器 D.刺激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 四、问答题: 1. 何谓胸内压?并述其负压形成的原理及其生理意义。 2. 影响气体交换的因素有哪些? 3. 试述 O2 与 CO2 在血液中的运输形式和过程。 4. 呼吸中枢分布在中枢神经系统哪些部位?各发挥什么作用? 5. 血中 CO2、O2 的分压和 pH 对呼吸有何影响?其作用机制如何? 6. 在呼吸实验中,无效腔显著增加时,呼吸运动有何变化?并分析产生变 化的机理。 7. 平静呼吸的节律性是如何维持的? 8. 运动时呼吸、循环有何变化?简述其机理。 9. 平静吸气末和呼气末胸内压的变化有何不同?为什么? 10.简述肺换气与组织换气的过程。 11.简述呼吸节律的形成-“吸气切断机制”学说的基本内容。 第四章 消化和吸收一、名词解释: 1.内在神经丛 2.胃肠激素 3.容受性舒张 4.胆盐的肠肝循环 5.分节运动 二、填空题: 1. 欧氏丛与麦氏丛统称为______,它们相互形成突触,构成一个___ _系统。 2. 胃肠激素既存在于消化道,也存在于______,故又称____。 3. 胃液的主要成分有___,_____,____及____。 4. 胃底及胃体部的壁细胞分泌____,主细胞分泌_______。 5. 胃的运动形式有______,_____及_____。 6. 胃期胃液分泌中促使胃泌素释放的刺激有:_____,____,__。 7. 迷走神经兴奋和促胰酶素引起胰液分泌特点是____及____含量少, ___含量多。 8. 消化液中的蛋白酶原需要激活后才能起作用, 胃蛋白酶原的激活物是___, 胰蛋白酶原的激活物是____,而糜蛋白酶原的激活物是______。 9. 糖和脂肪的细菌分解称为____;蛋白质的细菌分解称为_____。 10.机械性消化是通过消化道平滑肌的____活动完成的;化学性消化是由消 化腺分泌的___完成的。 11.正常胃液和胃组织中含有一种与____吸收有关的___,二者结合形成 一复合物,附着在___粘膜的特殊受体上,促进该物质的吸收。 12.胃泌素主要由____粘膜的“G”细胞释放,它对___类食物和胃扩张刺 激特别敏感。 13.胃酸入肠后,刺激十二指肠粘膜产生___,可______胃泌素引起的胃酸分 泌。 6.集团蠕动 7.紧张性收缩 8.胃-肠反射 9.脑-肠肽 10.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 14.胃排空的动力是_____,决定胃排空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 15.三种主要食物在胃中排空速度的快慢顺序是___、___、___。 16.引起促胰液素分泌的最有效刺激是____,其次是______。 17.胆汁的主要作用是____,其主要消化作用依赖于其中的_____。 18.Na+通过_____从肠腔进入上皮细胞,并经由____进入血液。 三、选择题: 1. 胃酸分泌的最强刺激物是____。 A.组胺 B.促胰液素 C.胃泌素 D.胃动素2.引起胃泌素释放的主要化学刺激物是____。 A.糖 B.氨基酸和肽 C.维生素 D.HCl3.胃液可使____。 A.蛋白质分解 B.淀粉变为葡萄糖 C.多肽变为氨基酸 D.脂肪分解4.下列食物在胃中排空速度由快到慢的顺序是____。 A.糖、脂肪、蛋白质 C.糖、蛋白质、脂肪 B.蛋白质、糖、脂肪 C.蛋白质、脂肪、糖5.引起促胰液素释放的最强刺激物是_____。 A.蛋白质分解产物 B.HCl C.脂肪酸 D.脂酸钠6.引起缩胆囊素释放的最强因素是____。 A.糖 B.脂肪酸 C.蛋白质分解产物 D.HCl7.促胰液素的作用是___。 A.促使胆囊收缩 C.促使含碳酸氢盐的胰液分泌 8.蛋白质的吸收___。 A.主要部位在十二指肠和空肠 C.吸收机制与葡萄糖相似 四、问答题: 1. 消化道平滑肌有哪些特性? 2. 胃液有哪些主要成分?各有何作用? 3. 试述胃液分泌的调节过程。 B.主要以氨基酸形式进行吸收 D.A+B+C B.促使胰酶分泌 D.增强小肠运动 4. 试述胰液和胆汁的主要成分和作用。 5. 胆汁的分泌和排出是如何调节的? 6. 有哪些因素调节胰液分泌? 7. 胃的排空是如何进行的? 8. 为什么说小肠是吸收的主要部位?三大营养物质是如何进行消化吸收 的? 9. 试述胃泌素、胆囊收缩素、胰泌素和抑胃肽的主要生理作用。 第五章 能量代谢与体温一、名词解释: 1. 能量代谢 2. 食物的卡价 3. 呼吸商 二、填空题: 1. 长期病理性饥饿情况下,能量主要来自机体本身的_____,故___接 近于 0.80。 2. 体内氧化分解的蛋白质可由____量乘___得到。 3. 基础代谢率是指人体在清醒而又非常安静的状态下,不受____,___, ___和____等因素的影响时的能量代谢率。 4. 用冰袋、冰帽等给高热病人降温是增加患者的_____散热、酒精擦浴是 增加___散热。 5. 汗液中的 NaCl 浓度一般比血浆中的____, 所以机体因大量发汗而发生_ __性脱水。 6. 人体小汗腺的支配神经属____神经,其节后纤维为____能纤维。 7. 调节体温的基本中枢在____,其中心(主要)部位是_____。 8. 若血液温度升高到体温调定点水平上,则机体的皮肤血管___,并可引起 汗腺分泌____。 9. 人体安静时,最主要的产热器官是____,运动时最主要的产热器官是_ __。 10.机体通过对流将热传给周围的___而散发热量,对流是___散热的一种 特殊形式。 11.随着湿度的增加,机体通过____散热的速率大幅度地降低;当环境温度 接近或超过机体深部温度时,机体通过____散热的速率大幅度地下降。 三、选择题: 1. 在一般情况下摄取混合食物时,呼吸商通常在___左右。 A.0.70 B.0.72 C.0.80 D.0.82 4. 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 5. 基础代谢率 2.在___时,呼吸商将变小。 A.过度通气 B.剧烈运动 C.体内大量脂肪转化为糖 D.酸中毒3.基础代谢率可因___而降低。 A.年龄增长 B.发怒 C.寒冷 D.进食4.__是使基础代谢率增高最显著的激素。 A.糖皮质激素 B.甲状腺激素 C.肾上腺素 D.甲状旁腺激素5.常温下,皮肤辐射散热速度主要取决于___。 A.皮肤温度 B.环境温度 C.皮肤温度和环境温度之差 D.风速6.当气温等于或高于皮肤温度时,人体唯一的散热方式是___。 A.辐射 四、问答题: 1. 为什么测定基础代谢时,机体必须处于基础状态? 2. 人体的散热方式主要有哪几种? 3. 人体的体温是怎样维持恒定的? 4. 试以调定点学说解释体温调节的机制。 5. 试述低温时体温的调节机制。 B.传导 C.对流 D.蒸发 第六章 肾脏的排泄功能一、名词解释: 1. 肾小球滤过作用 2. 肾小管重吸收作用 3. 肾小管分泌作用 4. 肾糖阈 二、填空题: 1. 在失血时血液中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和血管紧张素Ⅱ均增多,可引起肾 小球和出球小动脉____,使肾血流量_____。 2. 前列腺素是肾血管的____物质,可使肾血流量____。 3. 肾小管与集合管中钠的重吸收对维持正常细胞外液____和____具有 重要作用。 4. 近球小管液中____和____是随着 Na+的主动重吸收而被动重吸收的。 5. 血浆抗利尿激素浓度升高使整个集合管____通透性增加,内髓质集合管 对____通透性增大。 6. 当血浆渗透浓度下降到低于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____时,垂体后叶分泌 ADH 受到____。 7. 循环血量降低时可反射性引起肾交感神经活动___,从而使肾支配的入球 小动脉球旁细胞分泌____增多。 8. 醛固酮可促进肾远曲小管与集合管对 Na+的重吸收与___和___的分泌。 9. 肾小球毛细血管压较____,有利于___;肾小管周围毛细管压较__ _,有利于____。 10.肾脏近球小体的_____可分泌_____。 11.肾单位的基本机能是形成尿,主要过程包括___的滤过作用,____的 重吸收作用,以及____的分泌和排泄作用。 12.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决定于(1)______; (2)_______; (3)_ ____三个方面的因素。 13.正常情况下,肾小球毛细管内的______是阻止血浆通过滤过膜的主要 5. 继发性主动转运 6. 排尿反射 7. 原尿 力量;决定肾小球滤过压的主要动力是_____。 14.大出血病人血压下降时,肾小球毛细管压_____,因而有效滤过压__ __,尿量_____。 15.快速地静脉注射大量生理盐水,尿量增加的原因是血浆胶体渗透压___, 或/和肾血浆流量增加使血浆胶体渗透压___的速度减慢, 导致滤过率增加 之故。 16.抗利尿激素主要由____的神经细胞合成, 至垂体___贮存并释放入血。 其主要作用是_____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 三、选择题: 1. 一实验动物肾小球毛细管血压 50mmHg,血浆胶体渗透压 15mmHg,囊内压 10mmHg,根据测试数据肾小球有效滤过压应为____。 A.0mmHg B.5mmHg C.15mmHg D.25mmHg2.肾单位哪一个节段 Na+重吸收受到醛固酮的调节?___。 A.近球小管 C.髓袢升支粗段 B.髓袢降支细段 D.远曲小管、集合管3.大量饮水引起尿流量增多的最主要原因是____。 A.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C.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升高 B.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D.肾血流量增加4.大量出汗而饮水不足的人,其尿量显著减少是由于___。 A.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 C.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B.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 D.醛固酮分泌增加5.引起肾素分泌的适宜刺激是____。 A.循环血量增多 C.血浆渗透压浓度升高 B.循环血量降低 D.血浆胶体渗透压浓度降低6.对血管紧张素Ⅱ生理作用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____。 A.增强肾近球小管对 Na+ 重吸收 B.引起肾上腺皮质合成与释放醛固酮 C.血管紧张素Ⅱ浓度升高引起全身微动脉收缩 D.引起垂体后叶 ADH 合成与分泌增加 7.醛固酮对远曲小管与集合管的生理作用是____。 A.促进 Na+重吸收,但抑制 K+与 H+分泌 B.抑制 Na+重吸收,但增强 K+与 H+分泌 C.抑制 Na+重吸收与 K+、H+分泌 D.增强 Na+重吸收与 K+、H+分泌 四、问答题: 1. 肾脏有哪些生理功能? 2. 简述尿的生成过程。 3. 影响尿生成的因素有哪些? 4. 快速静脉注射大量生理盐水、大量饮水、大量饮生理盐水、静脉注射 50% 葡萄糖 40ml 这四种情况尿量将会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 5. 简述在机体循环血量减少时,肾交感神经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 系统有何调节作用? 6. 试述 ADH 的生理作用及其分泌的调节。 7. 大量出汗后,尿量会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 8. 大失血造成低血压休克时尿量会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 第七章 神经系统一、名词解释: 1. 神经冲动 2. 反射 3. 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4. 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5. 递质 6. 受体 7. 后放 8. 神经中枢 9. 丘脑感觉接替核 10.特异投射系统 11.非特异投射系统 12.牵涉痛 二、填空题: 1. 神经纤维传导的特征是:_____,___,____和____。 2. 阿托品为___受体阻断剂。 3. 箭筒毒能阻断___和___两种受体。 4. 突触后电位的总和有____和___总和两种。 5. 特异投射系统的功能是_____,并激发______。 6. 非特异投射系统的功能是_______________。 7. 牵张反射的感受器是____,效应器是___,两者在_____。 8. 原始小脑的功能是____,旧小脑的功能是____,新小脑的功能是_ ____。 9. 大脑皮质运动的特点是(1)_______, (2)______, (3)__ __,(4)________。 10.锥体系统的功能是______;锥体外系统的功能是_______。 11.“望梅止渴”属于_____反射,屈肌反射属于_____反射。 13.运动单位 14.锥体系统 15.屈肌反射 16.肌紧张 17.应急 18.中枢紧张性活动 19.生命中枢 20.条件反射的强化 21.条件反射的分化 22.第二信号系统 23.突触前抑制 24.突触后抑制 12.条件反射形成的机制,巴甫洛夫认为是__________与_____ __之间由于多次结合强化而建立了暂时联系。 13.神经动作电位的幅度和传导速度,随着离原兴奋处渐远而______。 14.直径相同时,有髓纤维的传导速度___无髓纤维的传导速度,这与有髓纤 维的_____传导有关。 15.大多数突触小体的突触___末梢,贴附在下一个神经元的____表面。 16.突触前神经末梢具有囊泡,其中包含_____的化学递质。突触间隙宽约 ____。 17.突触的兴奋性递质可___突触后膜对____的通透性。 18.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的总和造成神经细胞内负电位___,导致___极化。 主要是_____的通透性增加。 19.神经末梢在___时,Ca+___流,末梢内的囊泡将递质释放到细胞间隙中 去。 20.一个神经元一般与___个神经元构成突触, 其机能是____微弱的信号, 它是____的结构基础。 21.交互抑制的本质是____性抑制, 链锁状及环状联系是___的结构基础。 22.GABA 和甘氨酸可能是____神经系统的____性递质。 23.___是把除____觉以外的所有感觉传递到大脑皮层的特定的中继站。 24.正常醒觉主要归因于上行网状激动系统___部分的活动;刺激网状激动系 统的丘脑部分能引起大脑皮层___的兴奋。 25.运动单位是由一个___神经元及其所支配的___肌纤维所组成的机能单 位。 26.神经末梢终止于肌纤维的部位称____,它对___敏感。 27.一侧锥体束支配___侧肌肉的___神经元。 28.正常情况下,锥体系统对肌紧张有___作用,锥体外系统有___作用。 29.基底神经节多是___脑内___的结构,其中___合称新纹状体。 30.小脑前叶主要参与____,小脑后叶主要参与____。 31.与交感神经相比,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较___,节后纤维较____。 32.烟碱可以兴奋______神经元突触后膜与骨骼肌终板膜,简称___受 体。 33.α 受体兴奋使血管____,使小肠平滑肌____。 34.___受体兴奋时,心肌收缩加强和心率加快,支气管___。糖酵解和脂 肪分解靠___受体起作用。 35.______可改变某些细胞中腺苷酸环化酶的活性,故可____细胞内 cAMP 的形成速率。 36.下丘脑通过“释放激素”调节垂体___叶的功能,这种“释放激素”靠_ ____输送到垂体。 37.____是边缘系统控制____性机能的最重要传出途径。 三、选择题: 1. 轴突末梢释放神经递质与哪种离子内流有关?___ A.Ca2+ B.Na+ C.K+ D.Cl-2.下列哪一项为胆碱能受体?____ A.M,α B.M,α 和 β C.M,β D.M,N1 和 N23.箭毒作为肌松剂的作用机制是____。 A.与乙酰胆碱争夺 M 型受体 C.抑制胆碱酯酶的活性 4.有机磷农药中毒的原因是___。 A. 与乙酰胆碱争夺 M 型受体 C.抑制胆碱酯酶的活性 B.与乙酰胆碱争夺 N 型受体 D.抑制乙酰胆碱的作用 B.与乙酰胆碱争夺 N 型受体 D.抑制乙酰胆碱的作用5.支配骨骼肌的躯体运动神经所释放的递质为____。 A.肾上腺素 B.去甲肾上腺素 C.乙酰胆碱 D.多巴胺6.反射时间的长短主要取决于____。 A.刺激的强度 C.传入与传出纤维的传导速度 B.感受器的敏感性 D.中枢突触的多少7.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的产生, 是由于突触后膜提高了下列哪种离子的通透性?_ __。 A.Na+、Cl-、K+,尤其是对 K+ C.Na+、Cl-、K+,尤其是对 Na+ B.Ca2+、Cl-、K+,尤其是对 Ca2+ D.Na+、Cl-、Ca2+,尤其是对 Ca2+ 8.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的产生, 是由于突触后膜提高了下列哪几种离子的通透性? ___。 A.Na+、Cl-、K+,尤其是对 K+ C.Na+、Cl-、K+,尤其是对 Na+ 9.交互抑制的形成是由于____。 A.兴奋性递质释放量少 C.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兴奋 B.兴奋性递质破坏过多 D.兴奋性中间神经元抑制 B.Ca2+、Cl-、K+,尤其是对 Ca2+ D.Cl-、K+,尤其是对 Cl-10.维持身体姿势的最基本反射是____。 A.屈肌反射 B.对侧伸肌反射 C.腱反射 D.肌紧张反射11.黑质纹状体束释放的主要递质是____。 A.5-羟色胺 B.去甲肾上腺素 C.多巴胺 D.甘氨酸12.关于下丘脑主要功能的正确叙述是____。 A.为皮质下重要的运动中枢 C.为调节内脏活动的较高级中枢 13.条件反射形成的基本条件是___。 A.多次反复给予无关刺激 B.多次反复给予非条件刺激 C.在非条件刺激后给无关刺激,多次结合 D.在无关刺激后给非条件刺激,多次结合 四、问答题 1. 神经组织受刺激后兴奋性有何变化?兴奋性变化在时间上与动作电位关 系如何? 2. 简述神经冲动传导的原理,其传导速度受哪些因素影响? 3. 试述兴奋性突触传递的过程和原理。 4. 神经元有哪些基本联系方式? 5. 何谓神经递质?确认为中枢神经递质的条件有哪些? 6. 突触前抑制与突触后抑制有何区别? 7. 胆碱能受体可分为哪几种类型?各有何生理作用? 8. 肾上腺素能受体可分为哪几种类型?各有何生理作用? B.为皮质下较高级的感觉中枢 D.为躯体感觉与运动的整合中枢 9. 试述下丘脑的生理功能。 10.试述条件反射形成的基本条件及其生物学意义。 11.试比较化学性突触传递与神经纤维动作电位传导。 12.试比较特异性与非特异性投射系统。 13.试述兴奋在神经-肌接头处传递的过程。 14.试述含氮类激素作用原理-第二信使学说 第八章 内分泌一、名词解释: 1. 第二信使学说 2. 基因表达学说 3. 旁分泌 4. 神经激素 5. 应激反应 二、填空题: 1. 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活性物质称为_____,其作用的细胞称为____。 2. 激素可按化学性质分为___,____和____三大类。 3. 下丘脑基底部的促垂体区神经元分泌神经肽, 经过____运送到____, 调节其活动。 4. 催产素的生理作用是______和_______。 5. 分娩后,促进乳腺泌乳的主要激素是______;使授乳期乳腺能射出乳 汁的激素是______。 6. 甲状腺激素主要有____和____。 7. 生长素释放和分泌受下丘脑_____和______的双重调节。 8. 生理浓度生长能____蛋白质的合成,___脂肪的分解,___糖的利 用。 9. 呆小症是由于幼年_____缺乏所引起,而侏儒症是由于幼年___缺乏 所致。 10.促动物生长的激素有_____,____,_____和____。 11.醛固酮是肾上腺皮质___分泌的,其主要作用是____。 12.甲状旁腺激素的主要作用是使血钙____,并使血磷____。 13.调节机体钙、磷代谢的激素是_____,____和____。 14.胰岛素的主要生理功能是_____血糖。 15.血糖浓度升高时,胰高血糖分泌____。 16.胰高血糖素升高血糖的作用是通过促进___和___实现的。 6. 神经分泌 7. 自分泌 8. 长反馈 9. 短反馈 10.垂体门腺系统 17.肾上腺髓质嗜铬细胞是合成与贮存_____和____的场所。 18.皮质醇以影响______代谢为主,而醛固酮则以影响___代谢为主。 19.肾上腺皮质球状带主要分泌____,而束状带和网状带以分泌_____ 为主。 20.肾上腺皮质分泌三大激素,即___、_____和____。 21.1,25(OH)2-VD3D 和____动员。 22.应急反应是由______系统引起的,而应激反应是由____皮质系统 引起。 三、选择题: 1. 神经激素就是指___。 A.作用于神经细胞的激素 C.神经细胞分泌的激素 B.具有激素功能的神经递质 D.神经系统内存在的激素 ____形成,其主要生理效应是促进____的吸收2.cAMP 介导激素作用的机制是_____。 A.激活腺苷酸环化酶 C.激活蛋白激酶 B.激活磷酸二酯酶 D.激活磷酸化酶3.含氮激素作用的第二信使是指:____。 A.激素 B.受体 C.腺苷酸环化酶 D.cAMP4.下丘脑与腺垂体之间主要通过下列途径联系_____。 A.神经纤维 B.垂体门腺系统 C.神经纤维和门腺系统 D.以上都不是5.腺垂体分泌的激素有:____。 A.TRH、FSH、LH、ACTH C.FSH、LH、ACTH、GH B.TSH、FSH、LH、GHRH D.TSH、GH、ACTH、CRF6.正常情况下升压素的主要作用是____。 A.收缩小动脉 B.升高血压 C.促进 Na+-K+交换 D.促进 H2O 的重吸收7.下列哪项属于含氮类激素?____ A.促性腺激素 B.雌激素 C.孕激素 D.糖皮质激素8.下列哪项属于类固醇类激素?___ A.促性腺激素 B.糖皮质激素 C.甲状腺激素 D.ACTH 9.下列哪项属于胺类激素?_____ A.催乳素 B.催产素 C.甲状腺素 D.胰岛素10.下列哪种情况可引起 ADH 分泌增加?_____ A.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 C.循环血量增多 B.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 D.血压升高刺激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11.下列哪种激素是肾上腺皮质释放的?___ A.氢化可的松 B.ACTH C.肾上腺素 D.去甲肾上腺素12.胰岛素缺乏可导致___。 A.细胞内葡萄糖增加 C.血糖浓度下降 B.肝糖元合成减少 C.无影响13.血浆中降钙素的主要来源是____。 A.甲状旁腺素 四、问答题: 1. 概述激素分泌的调节方式。 2. 甲状腺激素的主要生理作用有哪些? 3. 生长素的主要生理作用有哪些? 4. 试述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过程。 5. 神经垂体激素有哪些?各有何生理作用? 6. 糖皮质激素的主要生理作用有哪些? 7. 简述脑下垂体的生理功能。 8. 试述下丘脑的内分泌机能和它对腺垂体的调节。 9. 简述糖皮质激素分泌的调节。 10.试述胰岛素的作用及其分泌的调节。 11.机体内血糖浓度如何维持?有哪些因素参与调节? B.胰岛 D 细胞 C.腺皮质网状带 D.甲状腺 C 细胞 绪论一、 名词解释: 1. 单纯扩散: 脂溶性的溶质分子顺浓度差通过细胞膜脂质双层作跨膜转运, 称为单纯 扩散。 2. 易化扩散:是指一些非脂溶性或脂溶性低的物质在特殊蛋白质(如载体或通道)的 帮助下,由膜的高浓度侧向低浓度侧移动的过程。 3. 主动转运: 是指物质依靠细胞膜上的泵蛋白, 逆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通过细胞膜的 过程。这个过程需要消耗细胞代谢所释放的能量。 4. 钠-钾泵:是细胞膜上的一种特殊蛋白质,它能使 ATP 分解放能,并利用此能量进 + + 行 Na 和 K 的逆浓度差的主动转运。 5. G-蛋白:即鸟苷酸结合蛋白,它是在细胞膜外表面的激素受体与膜胞浆侧的腺苷 酸环化酶之间起偶联作用的一种调节蛋白。 6. 兴奋性:是指细胞在受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 7. 静息电位:活细胞处于安静状态时存在于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称为静息电位。在 大多数细胞中呈稳定的内负外正的极化状态。 8. 动作电位: 在可兴奋细胞受到刺激而兴奋时, 细胞膜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产生的一 次迅速、可逆、可扩布性的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它包括上升支和下降支。它是可兴奋 细胞兴奋的标志。 9. 血浆晶体渗透压:指血浆中的晶体物质(主要是 NaCl)形成的渗透压。 10. 血浆胶体渗透压:是指由血浆中的胶体物质(主要是白蛋白)形成的渗透压。 二、 问答题 1. 根据离子学说,阐明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产生的机制。 答案: (1)静息电位:细胞在静息状态下,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称静息电位。 ①决定静息电位的基本因素 + + + + A. 膜内外离子不均匀分布:[K ]内:[K ]外=20~40:1, [Na ]内:[Na ]外=1:7~12。 + + B. 膜的选择性通透性:在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对 K 的通透大,对 Na 通透性极小。 + + + ②静息电位接近 K 平衡电位。静息时,膜对 K 的通透性较高,对 Na 的通透性极小,仅 + + 为 K 通透性的 1/100~1/50。当 K 顺浓度差外流时,因膜对有机负离子不能通透,使其留 + + 在膜内。这样,就产生了内负外正的电位差,形成一阻止 K 外流的电场力。当 K 由于顺浓 + 度差而向外扩散的力和阻止其外出的电场力达到平衡时, 的净通量为零。 K 这个电位差称为 + + K 的平衡电位,它与静息电位相近,是由于静息时仍有少量 Na 的跨膜运动。 ⑵动作电位: 在神经或肌肉兴奋时所发生的可传播的一过性电位波动称为动作电位。 决 定动作电位产生的基本因素也取决于膜内外离子分布和膜的选择通透性。动作电位可分为: + + + ①去极化:Na 通道激活,膜对 Na 通透性突然增大,Na 顺浓度差和电位差迅速内流,其 + 峰值与 Na 平衡电位相近。 + + ②复极化:Na 通道失活,K 通道开放。在顺浓度差和反极化状态下的电位差驱使下,K + 外流,电位逐渐恢复到静息时水平。 细胞在复极后,通过钠泵作用,恢复细胞内外的离子分布。 2. 简述跨膜信号传导的主要方式。 答案:跨膜传导的方式主要有: (1)通过具有特殊感受结构的通道蛋白质完成的跨膜信 号传导。这些通道蛋白柯分为电压门控通道、化学门控通道、机械门控通道等 3 类,另外还 有细胞间通道。 (2)由膜的特异受体蛋白质、G-蛋白和膜的效应器酶组成的跨膜信号传导 系统。 (3)由酪氨酸酶受体完成的跨膜信号传导。 第一章血 液一、 名词解释: 1.体液:体液是体内所有液体的总称,包括细胞内液与细胞外液,约占成年动物体重 的 60%。 2.机体内环境: 机体内环境是指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即细胞外液, 包括血浆和组织间液。 3.血浆:将血液抗凝后,通过离心法分离得到的悬浮液体就是血浆。 4.血清:将血液抗凝后,从凝血中所析出的清亮、微黄色的液体称为血清,其与血浆的 基本区别是没有纤维蛋白原。 5.等渗溶液: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溶液称为等渗溶液,如 0.85%NaCl 溶液。 6.等张溶液:能使血细胞和组织细胞保持正常体积和形态的盐溶液称为等张溶液,如 0.85%NaCl 溶液既是等渗溶液,又是等张溶液,故称为生理盐水。 7.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将血液抗凝后,红细胞虽然比重大于血浆,但下沉十分缓慢, 这种特性称为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 8.红细胞沉降率:经抗凝后的血液中红细胞在 1 小时内下沉的距离(毫米)来表示红细 胞沉降的速度,称为红细胞沉降率。 9.红细胞比容:红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 10.红细胞渗透脆性:红细胞对低渗溶液有一定的抵抗力,当周围液体的渗透压降低不 大时,红细胞虽有胀大但不破裂溶血,对低渗溶液的这种抵抗力称为红细胞渗透脆性。 11.促红细胞生成素:是在组织缺氧时,主要由肾脏皮质部分产生的一种促进骨髓红细 胞生成和释放的糖蛋白类活性物质。 12.血液凝固:血液从流动的溶胶状态转变成为不能流动的胶冻状凝块的过程,称为血 液凝固,简称血凝。 13.ABO 血型系统与 RH 血型系统:ABO 血型系统是依据红细胞膜上存在的凝集原 A 与 B 的有无,而将血液分成为 A 型、B 型、AB 型和 O 型。其血清中含有不对抗自身红细胞的凝集 素:即 A 型血清中含抗 B 凝集素;B 型血清中含抗 A 凝集素;AB 型血清中无抗 A、抗 B 凝集 素; 型血清中含抗 A、 B 凝集素。 血型系统是指红细胞上有无与恒河猴同样的抗原 O 抗 RH (凝 集原) 而区分为 RH 阳性血型和 RH 阴性血型, , 其血清中无天然抗体, 其抗体为免疫抗体 IgG。 14.交叉配血试验:供血者的红细胞和血清分别与受血者的血清和红细胞混合后观察有 无凝集反应,称为交叉配血实验,前者称为试验主侧;后者称为试验次侧。即使 ABO 血型相 同的人相互输血也必须先作此项试验,其意义是:可进一步验证血型,可防止由于其他血型 系统或 ABO 血型的血型不合,而引起的凝集反应。 15.内源性凝血途径:由血浆中凝血凝血物质启动和形成的凝血途径,称为内源性凝血 途径。 16.外源性凝血途径:指由血管外组织的凝血物质启动的凝血,故又称为凝血的组织因 子途径。 二、填空题 1. 白蛋白,球蛋白 2. 下降,增加 3. 7.35-7.45,NaHCO3/H2CO3 4. 等于,0.9%,等于 5. 小,大,容易,小 2+ 6. Fe 和蛋白质,骨髓 7. 回肠,内在因子 8. 缺氧,增多,促红细胞生成素 9. ESP,促进 2+ 10. Ca ,维生素 K 2+ 11. 柠檬酸钠,Ca 12. 酶促,加温 13. 红细胞,血清,不会 14. AB 2+ 15. 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凝血酶形成,纤维蛋白形成,凝血因子Ⅳ(Ca ) 16. 抗凝血酶 III,肝素 三、选择题 1.D 2.D 3.C 4.A 5.C 四、问答题 1. 简述小血管损伤后的生理止血过程。 答案:小血管损伤后的生理止血过程包括三部分密切相关,同时进行的功能活动; (1) 局部血管收缩,使血流暂停或减缓; (2)血小板的粘附聚集形成松软的止血栓以堵塞伤口; (3)血液凝固形成牢固的止血栓以有效地制止出血。 2. 试列举加速或延缓血凝的方法。 答案:在临床或实验室工作中,通常采用的加速或延缓血凝的方法有: (1)加速血凝: 2+ 适宜加温,让血液接触粗糙面;加 Ca ;应用促凝剂,如维生素 K; (2)延缓血凝:降低血 2+ 温; 让血液接触光滑面; 去除 Ca ; 临床上常用枸橼酸钠, 实验室可用草酸铵、 草酸钾和 EDTA; 应用抗凝剂,如肝素钠、抗凝血酶等。 3. 何谓内环境?内环境相对恒定有何生理意义? 答案:细胞外液称为机体内环境,包括组织液、血浆、淋巴液和脑脊液等。细胞外液的 化学成分和理化特性(温度、渗透压和酸碱度等)经常在一定范围内变动,称为内环境的相 对稳定性。内环境的相对恒定是细胞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例如: (1) 新陈代谢的过程是由酶促反应所组成,而酶促反应要有较严格的相对恒定的理化 条件。 (2) 细胞内外的物质交换及化学变化都是在水中进行的,故渗透压的改变将直接影响 到细胞内外的平衡。 (3) 可兴奋组织的生物电活动与细胞外液中的一些离子的浓度有关,只有离子浓度的 相对恒定,细胞才能保持正常的兴奋性。 4. 正常情况下,为什么循环系统的血液处于流体状态? 答案: (1)心血管内皮光滑完整,可防止经接触活化作用而引起的内源性凝血。 (2)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的活动,可以迅速溶解形成的少量纤维蛋白。 (3)正常血浆中存在肝素,抗凝血酶等抗凝物质,使得血凝过程的发展极为缓慢。 (4)血流迅速,血浆中一些凝血因子被激活后能迅速得到稀释,并被网状内皮系统清 除。 第二章 血液循环一、 名词解释: 1. 心动周期:心脏一次收缩和舒张,构成一个机械活动周期,称为心动周期。 2. 等容收缩期:心室肌收缩,当室内压超过房内压时,房室瓣关闭;这时,室内压尚 低于主动脉压,半月瓣仍处于关闭状态,心室成为一个封闭腔。由于心肌的强烈收缩,导致 室内压急剧升高,而心室容积并不改变,这段时间称为等容收缩期。 3. 每搏输出量:一次心搏一侧心室射出的血液量。 4. 心输出量 (每分输出量) 心脏每分钟射出的血液量, : 等于心率与每搏输出量的乘积。 5. 窦性心率:窦房结细胞自律性最高,它自动产生的兴奋向外扩布,引起整个心脏兴 奋和收缩。由窦房结细胞引起的心率称窦性心率。 6. 额外收缩:整个心脏按照窦房结的节律兴奋收缩。但在某些实验条件和病理情况下, 如果心室在绝对不应期之后受到人工的或窦房结之外的病理性异常刺激, 则心室可以接受这 一额外刺激,产生一次期前兴奋,引起的收缩称为期前收缩或额外收缩。 7. 代偿间隙:期前收缩也有它自己的绝对不应期,这样紧接在期前兴奋之后的一次窦 房结兴奋传到心室肌时, 常常落在期前兴奋的绝对不应期之内, 因而不能引起心室兴奋和收 缩。在一次额外收缩(期前收缩)之后往往出现一段较长的心室舒张期,称为代偿间隙。 8. 血压:血压是指血管内的血液对于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亦即压强,通常以毫 米汞柱(mmHg)或 KPa 为单位(1mmHg=0.133KPa) 。 9. 收缩压:心室收缩时,主动脉压急剧升高。大约在收缩期的中期达到最高值,这时 的动脉血压值称为收缩压。 10. 舒张压: 心室舒张时, 主动脉压下降; 在心舒末期, 动脉血压的最低值称为舒张压。 11. 动脉脉搏:在每个心动周期中,动脉内周期性的压力波动,引起动脉血管所发生的 搏动,称为动脉脉搏。 12. 中心静脉压:通常是指右心房和胸腔内大静脉的血压。 13. 微循环:是指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 14. 有效滤过压:生成组织液的有效滤过压=(毛细血管血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 (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液静水压) 。 15. 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 存在于颈动脉窦区血管壁的外膜下感觉神经末梢, 其末端膨 大呈卵圆形,感受动脉管壁的机械牵张使其转化为神经冲动,本质上是血管壁牵张感受器。 16. 心钠素:是心房肌细胞合成和释放的一类多肽,具有强烈的利尿和利尿钠有作用, 并能使血管平滑肌舒张、血压降低;另外还可使肾素、血管紧张素 II 和醛固酮的分泌减少, 血管升压素合成和释放也受抑制。 17. 血脑屏障: 指血液和脑组织之间的屏障, 可限制某些物质在血液和脑组织之间的自 由交换。毛细血管的内皮、基膜和星状胶质细胞的血管周足等结构,可能是血-脑屏障的形 态学基础。 18. 异长自身调节: 心肌细胞的初长度改变导致其收缩强度变化, 从而实现其对搏出量 的调节,这种调节称为异长自身调节。 19. 等长自身调节(心收缩能力) :是指心肌不依赖前、后负荷而改变其力学活动的一 种内在特性,又称为心肌变力状态。它的改变对心脏搏出量的调节称为等长自身调节。 20. 自动节律性: 是指心脏在脱离了神经支配或离开了机体的情况下, 在适宜的环境中 仍能自动地、有节律地产生兴奋和收缩的能力和特性。 21. 降压反射:指主动脉弓和颈动脉窦压力感受性反射。当动脉血压升高时,这一反射 的效应是使血压下降,故称之为降压反射。 二、填空题 1. 关闭,关闭 2. 半月 3. 心室,心室,心室 4. 关闭,关闭 5. 心室充盈期持续时间 6. 增快,减慢 7. 心缩,心舒 8. 0,1,2,3,4 9. 有效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 10. 兴奋性,自律性,传导性,收缩性 11. 充盈,射血 12. 外周阻力 13. 减少,增加 14. 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增多 15. 延髓 16. 减少,升高 17. 反,正 18. 正,正 19. 升高,加大 20. 减小,升高,降低 21. 升高,加强 22. 去甲肾上腺素,收缩 23. 抑制,兴奋 24. 降低,升高 25. 酶,近球 26. 减少,加大 三、选择题 1.C 2.B 3.C 4.D 5.C 6.C 7.C 8.D 9.B 10.D 11.B 12.C 13.C 14.B 15.D 16.B 17.D 18.D 19.C 20.D 21.C 22.D 23.C 四、问答题: 1. 心脏为什么能够自动进行舒缩交替的活动? 答案: 心脏之所以能够自动进行舒缩交替的节律性活动与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特性密切相 关。 (1) 自律性:心脏的正常起搏点窦房结细胞可不依赖于外来神经控制而自动地产生 舒张期去极化,进而发生兴奋。这构成了心脏自动跳动的兴奋源。 (2) 传导性:由窦房结自动产生的兴奋通过特殊传导组织传播。由于心肌组织是功 能合胞体, 这就使兴奋能迅速传遍整个心房和心室, 使心房肌和心室肌各自近于同步地兴奋 和收缩。此外,兴奋在通过房室交界时,传导缓慢,使房室收缩分开,有利于心室充盈,保 证心脏有节律地跳动。 (3) 兴奋性:心肌在一次兴奋后,其兴奋发生周期性变化,有一个较长的有效不应 期。 有效不应期一直延长到机械反应的舒张期开始以后。 因此, 心肌只有在进入舒张期以后, 才能接受另一次刺激产生新的兴奋和收缩。 这就保证了心脏在正常情况下, 不发生强直收缩 而总是舒缩交替地跳动。 2. 心脏充盈和射血是怎样产生的? 答案:在一个心动周期中,心脏的充盈和射血是由心肌收缩所产生的力学效应引起的。 心肌收缩主要引起各心腔内压力和容积的变化, 因而造成心房、 心室及大动脉之间的压力差 改变,使房室瓣和半月瓣有规律地启闭。血液在压力差的推动下,由启闭的瓣膜控制方向在 心脏内定向流动,使血液不断经心房充盈心室,又由心室射入大动脉。基本过程如下: 心室开始→室内压继续升高大于房内压→房室瓣关闭→心室继续收缩→室内压继续升 高超过主(肺)动脉压→主(肺)动脉瓣开放→射 血 。 心室开始舒张→室内压降低小于主(肺)动脉压→主(肺)动脉瓣关闭→心室继续舒张→ 室内压继续降低小于房内压→房室瓣开放→充盈。 3. 结合蛙心灌流实验,讨论 Na 、K 、Ca 、H 肾上腺素和乙酰胆碱对心脏收缩活动影 响。 + + 答案: (1)Na :低 Na 能显著地促进心肌的兴奋-收缩偶联,因而使收缩强度加大。 + + (2)K :高 K 使收缩幅度降低,频率减慢,甚至停止在舒张期。 2+ 2 (3)Ca : Ca 有强心作用。高钙心肌舒张不完全,最后停止在收缩期。 + (4)[H] :pH 降低使收缩幅度减小,甚至使心跳停止。 (5)肾上腺素:使心率加快,收缩力增强。 (6)乙酰胆碱:使心率减慢,收缩力减弱。 4. 何谓心输出量?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有哪些?并简述其机制。 答案:心输出量是指一侧心室每分钟输入动脉的血量,它等于心率乘以每搏排出量。 (1) 心肌的初长度:即前负荷,通过异长自身调节的机制,即前负荷随初长度增加, 在一定拉长范围内,心肌收缩力可随肌肉拉长而增加。 (2) 心肌收缩性:即等长自身调节。心肌收缩性是心肌细胞功能状态的一种表述。心 肌收缩性与心脏搏出量或每搏功呈正变关系。 搏出量的这种调节与心肌初长度无关, 而是通 过调节心肌收缩活动的强度和速度实现的。 (3) 后负荷:一般系指动脉血压,它的变化可影响心室肌的收缩过程,从而影响心输 出量。 (4) 心率:心率在一定范围内,可增加每分排出量;心率太快时心室充盈不足,每搏 排出量降低,每分排出量亦降低;心率太慢,心室的充盈接近极限,充盈量和每搏排出量不 再相应增加,心排出量减少。 5. 心室肌细胞的动作电位有何特征?各时相产生的离子机制如何? 答案: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主要特征是:复极化时间长,有 2 期平台;其动作电位分 + 为去极化过程(0 期)和复极化过程(1,2,3,4 期) 。其离子基础是:0 期 Na 内流,1 期为 + 2+ + + K 外流,2 期为 Ca 缓慢持久内流与 K 外流,3 期为 K 迅速外流,4 期为离子泵活动使细胞 内外离子浓度得以恢复。 6. 列表比较第一心音与第二心音产生的原因、特点和诊断意义。 答案: 心 音 第一心音 原 因 心室肌收缩,房室瓣 关闭及心室射血 心室舒张,半月瓣迅 速关闭及血液冲击动 脉根部引起的震动 特 点 音调低,持续时间长 意 义 反映心肌收缩力强弱 及房室瓣的功能状态 反映动脉压的高低及 半月瓣的功能状态+ + 2+ +第二心音音调高,持续时间短 7. 正常心脏兴奋传导的顺序,特点及其房室延搁的意义如何? 答案:正常心脏的起搏兴奋由窦房结产生后,一方面经过心房肌传导到左右心房,另一 方面通过心房肌构成的“优势传导通路”传给房室交界,再经房室束及其左、右束支、浦肯 野氏纤维传至左右心室。即窦房结→心房肌→房室交界 房室束→左、右束支→浦肯野氏纤维→心室肌。 兴奋传导的特点和意义: (1) 心房肌的传导速度慢,约为 0.4m/s, “优势传导通路”的传导速度较快;因此, 窦房结发出的窦性节律兴奋,可以同时到达左、右心房,使之同步收缩。 (2) 房室交界传导性较低,为 0.02m/s,因此,在这里产生延搁。其意义在于不产生 心房与心室收缩的重叠。 (3) 心室内传导组织传导速度为 4m/s,高于心室肌(1m/s) 。这样,房室交界传来的 兴奋可通过传导组织,很快到达左、右心室,而产生同步性收缩。 8. 何谓心电图?心电图各波所代表的意义是什么? 答案:在整个心脏兴奋过程中,可以用仪表记录下来,它的总的电位变化,并描绘出它 的波形,称之为心电图。 心电图各波形的意义: (1)P 波:心房去极化; (2)QRS 综合波:心室去极化; (3)T 波:心室复极化; (4)PR 段:心房去极化完毕,复极化尚未开始; (5)ST 段:心室去极化 完毕,复极化尚未开始; (6)PR 间期:心房去极化开始至心室去极化开始; (7)QT 间期: 心室去极化和复极化所需的过程。 9. 列表说明心血管的主要调节中枢和神经支配。 调节心血管活动的主要中枢及交感和迷走神经的支配部位、 递质、 受体及主要效应如下 表所示: 中枢 高级整 合中枢 大脑皮层 丘脑下部 心率↓ 房室传导延缓 心房肌收缩↓ 自律性↑ 传导性↑ 兴奋性↑ 收缩性↑ 改变 血管 口径 调节 外周阻力 循环血量 传出神经 效应器 主要效应延髓 基本 中枢心迷走中枢 心交感中枢 缩血管中枢心迷走神经ACH+M 心肌细胞心交感神 经NE+β1初级 中枢脊髓灰 质侧角NE+α交感缩血管神经血管 平滑肌细胞注: 交感神经胆碱能舒血管纤维起自大脑皮层运动区, 在下丘脑下部和中脑分别换元后, 最后在脊髓灰质外侧角中换元后, 发出节前纤维加入交感神经。 它以乙酰胆碱为递质和骨骼 肌血管平滑肌细胞的 M 受体结合,引起血管舒张。 10. 试述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 答案: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是:心脏每搏排出量、心率、外周阻力、主动脉和大动脉的 弹性贮器作用,以及循环血量和血管系统容量的比例等 5 个因素。 (1) 心脏每搏排出量:在外周阻力和心率的变化不大时,每搏排出量增大,动脉血压 表现为收缩压升高大于舒张压升高,故脉压增大。 (2) 心率:心率增加时,舒张压升高大于收缩压升高,脉压减小。 (3) 外周阻力:外周阻力增加时,阻力动脉血液流向外周,使心舒期末动脉内血量增 加,因此,以舒张压增加为主,故脉压降低。 (4) 大动脉弹性:主要起缓冲血压作用,当大动脉硬化时,弹性贮器减弱,收缩压升 高而舒张压降低,脉压增大。 (5) 循环血量和血管系统容量的比例:如失血,循环血量减少,血管容量改变不大, 则体循环平均充盈压降低,动脉血压下降。 影响血压的因素可用下表来说明: 前负荷 (静脉回流量) 后负荷 循环血量 静脉紧张度 心泵 呼吸泵 骨骼肌泵心 输 出 量 动 脉 血 压每搏输出量心率收缩力大动脉管壁弹性外 周 阻 力小动脉口 径红细胞数目血液粘滞 度血浆蛋白质成分和浓度11. 试述影响静脉回流的因素。 答案:影响静脉回流的因素有: (1) 体循环平均充盈压:在血量增加或容量血管收缩时,体循环平均充盈压升高,静 脉回心血量也愈多;反之则减少。 (2) 心脏收缩力量:心缩力量增强,心室收缩末期容积减少,心室舒张期室内压较低, 对心房和大静脉中血液的抽吸力量大,回心血量增多。 (3) 体位的改变:当人从卧位转为直立时,身体低垂部分的静脉跨壁增大,因静脉的 可扩性大,造成容量血管充盈扩张,使回心血量减少。 (4) 骨骼肌的挤压作用:当骨骼肌收缩时,位于肌肉内和肌肉间的静脉受到挤压,有 利于静脉回流;当肌肉舒张时,静脉内压力降低,有利于血液从毛细血管流入静脉,使静脉 充盈。在健全的静脉瓣存在前提下,骨骼肌的挤压促进静脉回流。 (5) 呼吸运动:吸氧时,胸腔容积加大,胸内压进一步降低,使位于胸腔内的大静脉 和右心房跨壁压增大,容积扩大,压力降低,有利于静脉回流,呼气时则相反。 12. 切断动物两侧窦神经和主动脉弓神经,为什么会引起血压升高? 答案:窦神经和主动脉弓神经是压力感受器反射的传入神经。正常情况下,大动脉内的 压力兴奋压力感受器,冲动经这两对传入神经传到延髓的心血管中枢,使心速走中枢兴奋, 心交感中枢和缩血管中枢抑制。因此,心迷走神经传出冲动增加而心交感传出冲动减少,心 率减慢,每搏量减少;同时支配血管的交感缩血管神经传出冲动也减少,小动脉舒张,外周 阻力下降,从而导致血压降低。这就表明,正常血压水平的维持包含着减压反射效应。当切 断窦神经和主动脉弓神经后,减压反射消失,因而使血压升高。 13. 说明组织液的生成及其影响因素。 答案:组织液是血浆滤过毛细血管壁而形成。其生成量主要取决于有效滤过压。生成组 织液的有效滤过压=(毛细血管+组织液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静水压) 。 毛细血管动脉端有液体滤出,而静脉端液体被重吸收,组织液中少量进入毛细淋巴管,形成 淋巴液。 影响组织液生成的因素有: (1)毛细血管血压:微动脉扩张,毛细血管血压升高,组织 液生成增多。 (2)血浆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有效滤过压增大,组织液生成增 多。 (3)淋巴回流:淋巴回流受阻,组织间隙中组织液积聚,可现水肿。 (4)毛细血管壁的 通透性:在烧伤过敏时,毛细血管壁通透性显著增高,组织液生成增多。 14. 说明微循环的组成及其生理特点。 答案:微循环是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它的血液通路有: (1)直接通路:血 液从微动脉经后微动脉, 通血毛细血管而进入微静脉。 此通路经常处于开放状态, 血液较快, 可以使一部分血液能迅速通过微循环而进入微静脉,保证回心血量。 (2)动-静脉短路:血 液从微动脉经动-静脉吻合支直接进入微静脉。此通路管壁较厚,血液迅速,几乎不进行物 质交换,主要在体温调节中发挥作用。 (3)迂回通路:血液从微动脉经后微动脉、毛细血管 前括约肌和真毛细血管,然后汇集到微静脉。此通路血流缓慢,是血液和组织液之间进行物 质交换的场所。 15. 人体动脉血压如何保持相对稳定? 答案:主要是提高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当动脉血压升高时,动脉管壁 被扩张受牵张, 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兴奋, 分别经窦神经和主动脉神经传入冲动 至延髓孤束核、延髓腹外侧心血管运动中枢,使心迷走紧张加强,心交感和交感缩血管紧张 减弱,导致心率减慢,血管阻力下降,血压下降,故称为降压反射,是一种负反馈调节机制。 它在平时安静状态下经常起作用, 其生理意义在于使动脉血压保持相对恒定, 使心率不致过 快,血管阻力不致过高,动脉血压保持在正常范围内。但当动脉血压突然升高时,压力感受 反射活动加强,导致心率减慢,血压下降。反之,当动脉血压突然降低时,压力感受性反射 活动减弱,引起心率加快,血管阻力增高,结果血压回升。 16. 试述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对心血管的生理作用。 答案:肾上腺素可与 α 、β 受体结合。与心脏 β 1 受体结合产生正性变时,变力作用, 使心率加快,心排出量增加。对 α 受体占优势的皮肤、肾脏、胃肠道血管平滑肌,可使这 些器官的血管收缩。对 β 受体占优势的骨骼肌和肝脏血管,小剂量常引起血管舒张,大剂 量时也可兴奋 α 受体,导致血管收缩。去甲肾上腺素主要与血管平滑肌 α 受体结合,使全 身阻力血管收缩,动脉血压升高;兴奋心肌 β 1 受体,使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强,但此 作用常被压力感受性反射所致心率减慢作用所掩盖。去甲肾上腺素与血管平滑肌 β 2 受体结 合能力较弱。 17. 急性失血时(失血量占全身血量的 10%左右) ,人体可出现哪些代偿性反应? 答案:人体急性中等量以下失血(失血量占总血量 10%以下)可通过神经体液的调节, 使血量逐渐恢复, 不会出现明显的心血管机能障碍和临床症状。 其所产生的代偿性反应的出 现大致如下: (1)交感神经系统兴奋:在失血 30 内,动脉血压尚无改变时,首先是容量感受器传入 冲动减少,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当失血量继续增加,通过降压反射减弱和化学感受性反射增 强, 引起三方面的效应: ①大多数器官的阻力血管收缩 (特别是腹腔脏器的小动脉强烈收缩) , 动脉血压下降的趋势得以缓冲,于是器官血流量重新分配,以保证心脑血管的供应。②容量 血管收缩,以保证有足够的回心血量和心排出量。③心率加快,心缩力量增强,呼吸运动加 强。 交感神经兴奋还可同时促使肾上腺髓质释放大量儿茶酚胺, 通过血液循环的运送, 参与 增强心脏活动和收缩血管等调节过程。 (2)毛细血管处组织液重吸收增加:失血 1h 内,因交感缩血管神经兴奋,使毛细血管 前阻力血管收缩,毛细血管前阻力和毛细血管后阻力的比值增大,故组织液回收多于生成, 促进血浆量恢复。 (3)机体失血约 1h 后,比较缓慢地出现血管紧张素 II、醛固酮和血管升压素的生成 + 增加。这些体液因素除有缩血管作用外,还促进肾小管对 Na 和水重吸收,有利于血量恢复。 血管紧张素 II 还可引起渴觉和饮水行为,使机体通过饮水增加细胞外液量。 (4)血浆蛋白质部分由肝脏加速合成,在一天或更长时间恢复。红细胞则由骨髓造血 细胞加速生成,约数周才能恢复。 第三章 呼吸一、名词解释: 1. 胸内压:指胸膜腔内的压力。正常人在平静呼吸时,胸内压低于大气压,故又称为 负压。 2. 潮气量:指每次呼吸时吸入或呼出的气量。 3. 功能余气量:也称机能余气量,指平静呼气之末尚存留于肺内的气量,是余气量和 补呼气量之和。 4. 肺活量:最大吸气后,从肺内所能呼出的最大气量。 5. 解剖无效腔:从上呼吸道至呼吸性细支气管以前的呼吸道不能实现肺换气的管腔, 称为解剖无效腔。 6. 肺泡通气量:每分钟吸入肺泡的新鲜空气量=(潮气量-无效腔气量)×呼吸频率。 7. 氧离曲线:是表示 PO2 与 Hb 氧结合或 Hb 氧饱和度关系的曲线。该曲线既表示不同 PO2 下,O2 与 Hb 的分离情况,同样也反映不同 PO2 时,O2 与 Hb 的结合情况。 8. 最大通气量:尽力做深快呼吸时,每分钟所能吸入或呼出的最大气量。 9. 血氧容量:100ml 血液中所能结合的氧的最大量。 10. 血氧饱和度:血氧含量占血氧容量的百分比。 11. 肺牵张反射:由肺的扩大或缩小所引起的反射性吸气抑制或兴奋的呼吸运动变化。 12. 通气/血流比值:是指每分钟肺泡通气量与每分钟肺血流量的比值。正常成人安静 时约为 0.84。 二、填空题: 1. 膈,扩大。 2. 膈、胁间外肌 3. 低;高 4. 等于 5. 呼吸运动,肺内压与大气压的压力差 6. 肺回缩力,维持肺的扩张状态,有利于心房充盈和静脉血与淋巴的回流 7. 肺活量,时间肺活量、最大通气量 8. 解剖无效腔、肺泡无效腔 9. 低,高 10. PCO2 增高、红细胞内 2,3-二磷酸甘油酸浓度 11. CO2、H2O、H2CO3 12. 延髓、脑桥 13. 抑制,使呼吸增强 14. 吸气活动发生器,吸气切断 三、选择题: 1.C 2.C 3.B 4.D 5.B 6.D 7.D 8.B 9.B 10.C 11.C 12.B 13.B 14.B 15.B 16.C 17.B 18.B 四、问答题: 1. 何谓胸内压?并述其负压形成的原理及其生理意义。 胸内压是指胸膜腔内的压力。在呼吸过程中都比大气压低,通常称为胸内负压。胸膜腔 密闭,腔内仅有少量浆液,其负压的来源是胸膜脏层受到两种方向相反的作用力:一为肺泡 扩张的大气压,另一为肺扩张后产生的回缩力;后者的作用方向与大气压作用方向相反,使 胸膜腔承受的压力被回缩力抵消了一部分而小于大气压;以公式表示为 胸内压=大气压(肺内压)-肺回缩力 胸内负压的意义是使肺经常保持扩张状态, 有利于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和静脉血与淋 巴回流。 2. 影响气体交换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肺换气的主要因素是:(1)各种气体的分压差。分压差大,扩散与换气快,在同样 分压下,CO2 的扩散系数是 O2 的 2 倍;(2)呼吸膜的厚度和面积。肺纤维化使呼吸膜增厚,肺 气肿使呼吸面积减少均使换气减少;(3)通气/ 血流比值,即每分肺泡通气量和每分肺血流 量之间的比值,正常成人安静时约为 0.84。 3. 试述 O2 与 CO2 在血液中的运输形式和过程。 O2 在血中的运输形式有:(1)物理溶解;(2)化学结合(占 98.5%)。在肺部 PO2 高于血液, O2 与 Hb 结合成 HbO2,运送到组织时,血内 HbO2 分离成 O2 和 Hb,O2 扩散至组织液与细胞。 CO2 在血中的运输形式有:(1)物理溶解;(2)化学结合(占 95%)。它分两种形式:一是 碳酸氢盐形式(占 88%),在组织扩散进入血液的 CO2 进入红细胞,在碳酸酐酶催化下一 H2O + + 形成 H2CO3,并很快解离成 H +HCO3 顺浓度差扩散入血浆,HCO3 与血浆内 Na 合成 NaHCO3,红细 + 胞内 HCO3 亦与 K 结合成 KHCO3;在肺部 PCO2 比静脉血低,血浆中 CO2 逸出,上述反应向相反 方向进行。另一种以氨基甲酸血红蛋白形式(占 7%)运输,其与 Hb 结合释放的反应如下: 在组织 在肺中 + + HbNH2O2 + H + CO2 → HHbNHCOOH + O2→ HbNH2O2 + H + CO2 4. 呼吸中枢分布在中枢神经系统哪些部位?各发挥什么作用? 呼吸中枢是指中枢神经系统内产生和调节呼吸运动的神经细胞群,它分布在:(1)脊髓 腹角(呼吸肌运动神经元部位),是整合某些呼吸反射的初级中枢。(2)延髓,存在各种吸气 和呼气神经元,集中在两组神经核团内。背侧呼吸组神经元主要集中在孤束核的腹外侧部, 腹侧呼吸组神经元主要集中在后疑核和面神经后核附近的 BOT 复合体, 延髓呼吸中枢是产生 基本呼吸节律的部位。(3)脑桥,壁旁内侧核和相邻的 KF 核为呼吸调整中枢,能限制吸气, 促使吸气向呼气转换;(4)大脑皮质,边缘系统和下丘脑,均对呼吸运动有调节作用,大脑 皮质能发动随意性调节。 5. 血中 CO2、O2 的分压和 pH 对呼吸有何影响?其作用机制如何? 血中 CO2 增高,PO2、pH 下降均可使呼吸运动增强,但其机制有所不同。CO2 为很强的呼 吸兴奋剂,其作用通过两条途径:一是刺激延髓腹外侧的中枢化学感受器(CO2 能透过血脑屏 + 障,加强脑脊液中 H 对此感受器的作用),这是主要途径;另一是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冲 动沿窦神经和主动脉神经传入延髓呼吸中枢,诱发反射性呼吸加深加快;CO2 减少时呼吸减 弱,但血 PCO2 过高反能抑制呼吸中枢。血 PO2 下降作用于外周化学感受器引起反射性呼吸兴 + 奋,缺氧对呼吸中枢的直接作用是抑制。pH 降低、H 增高亦通过外周与中枢化学感受器两种 + + 途径兴奋呼吸中枢。虽然中枢化学感受器的生理刺激是 H ,但 H 通过血脑屏障缓慢,限制了 它的中枢效应。 6. 在呼吸实验中,无效腔显著增加时,呼吸运动有何变化?并分析产生变化的机理。 实管验以一长橡皮管接于气管插管, 动物通过长橡皮管进行呼吸。 由于无效腔显著增大 在,气道阻力增加,通过呼吸肌本体感受性反射导致呼吸运动轻度增强,以克服加大了的气 道阻力,实现的效的肺通气。但是轻度的呼吸运动增强引起的潮气量增加,仍不足以补偿无 效腔的变化,结果肺泡通气量明显降低,机能余气量的更新率下降,因而使肺泡气的 O2 分 压降低,CO2 分压增高,造成肺毛细血管血液与肺泡气之间的 O2 分压差、CO2 分压差减小,不 利于 O2 的摄入和 CO2 的排出,结果使动脉血 O2 张力降低,CO2 张力升高,呼吸运动进一步加 快加强。 呼吸进一步加快加强的机理:O2 张力的降低,主要是刺激颈动脉体化学感受器,反射性 地使呼吸中枢兴奋。 2 张力升高主要是兴奋延髓腹外侧的化学敏感区的 CO2 敏感细胞, CO 再通 过一定的神经联系使呼吸中枢兴奋;同时,尚可刺激颈动脉体,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反射 性地使延髓呼吸中枢兴奋。 7. 平静呼吸的节律性是如何维持的? 呼吸节律是呼吸中枢节律性的反映。与延髓呼吸中枢的节律性,肺牵张感受、呼吸肌本 + 体感受器的反射性作用,以及血液 CO2、O2 和 H 浓度的影响有关。安静状态下,呼吸之所以 能平稳而有节律的进行, 主要依靠脑桥和延髓之间以及肺牵张反射这两套负反馈机制, 使吸 气不致过不过深、过长,促使吸气向呼气转化,从而使平静呼吸时能最经济而有效的通气, 分别叙述如下: (1)脑桥和延髓的相互关系:延髓基本呼吸中枢分吸气与呼气中枢两部分,有交互抑制 作用。当吸气中枢兴奋时,一方面抑制呼气中枢,同时发放冲动兴奋脊髓支配吸气肌的神经 元, 使吸气肌收缩产生吸气; 另一方面向脑桥调整中枢发放冲动使其兴奋, 调整中枢兴奋后, 直接抑制延髓吸气中枢, 或间接通过抑制脑桥长吸气中枢而使延髓吸气中枢抑制, 吸气停止, 转向呼气。呼气后,调整中枢得不到刺激,抑制解除,于是吸气中枢又兴奋,如此反复进行。 (2)肺牵张反射:是指由肺的扩张或缩小所引起的反射性呼吸变化。在吸气过程中,当 肺内气量达到一定容积时, 刺激存在于支气管和细支气管平滑肌里的肺牵张感受器, 其兴奋 冲动沿迷走神经传入延髓,抑制吸气中枢,吸气肌舒张而转向呼气;呼气后肺缩小,肺牵张 感受器的传入冲动减少, 吸气中枢的抑制解除而又兴奋, 开始另一呼吸周期。 如此反复进行。 8. 运动时呼吸、循环有何变化?简述其机理。 运动时,机体代谢加强,O2 的消耗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吸气时膈肌收缩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