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一直会吧大鱼际肌肉萎缩缩做成绝症来看待呢?

女子患绝症肌萎缩成渐冻人 丈夫不离不弃(图)-中新网
女子患绝症肌萎缩成渐冻人 丈夫不离不弃(图)
&&&&在重医附二院呼吸内科的重症监护室里,躺着一位靠呼吸机维持生命的病人。这位病人已年逾花甲,令人惊讶的是,她靠着呼吸机维持生存已有5年之久,医护人员多次将这位因患肌萎缩侧索硬化症而成渐冻人的女子从死亡边缘抢救回来,丈夫更是终日守候、悉心照料。&&&&面对仅剩下智力、记忆和感觉的妻子,丈夫不离不弃;面对病情反复、依赖医疗科技生存的病人,重医附二院倾力救治。先进的医疗技术和家人温情的陪伴,支撑着这位女子的生命。&&&&斯蒂芬?威廉?霍金,被称为在世的最伟大的科学家,还被称为“宇宙之王”。他在21岁时不幸患上了肌萎缩侧索硬化症,被禁锢在轮椅上,只有三根手指可以活动,疾病已经使他的身体严重变形,几乎全身瘫痪。后来因患肺炎做了穿气管手术,被彻底剥夺了说话的能力。演讲和问答都只能通过语音合成器来完成。&&&&当时医生预测霍金最多活两年,但他依然活着。并且,他的贡献是在他被禁锢在轮椅上20年之久的情况下做出的,这是真正的空前绝后。&&&&被禁锢在轮椅上达50年之久的霍金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物理天才,是一个令人折服的生活强者。他不断求索的科学精神和勇敢顽强的人格力量深深地吸引了每一个知道他的人。&&&&周向东&&&&现任重医附二院呼吸内科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呼吸专业委员会常委、重庆市结核病学专业委员会第4届主委、重庆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呼吸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重庆市呼吸内科学科带头人后备人选、重庆市卫生专业高级职称评委、重庆市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国家科技奖励评审专家、国家药监局保健品评审专家、国家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专家,任多种国家级杂志编委。长期从事呼吸内科临床工作,对常见、疑难病的诊治有着精深把握,尤其对慢性气道炎性疾病的治疗有独特手段,疗效领先。&&&&相关新闻&&&&因患”渐冻症”坐轮椅50年 在世的最伟大科学家 令人折服的生活强者&&&&专家简介&&&&不幸身患疑难杂症 肌萎缩失去行动能力&&&&这位病人,名叫刘梅(化名),今年已62岁,丈夫老李67岁,家住渝中区。据了解,刘梅在多年前就离开了工作岗位,七年前,老李也适龄退休。老李告诉重庆晚报记者,平日里,他们夫妻俩都热爱运动,身体素质都还不错,很少生病。&&&&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就在七年前,刘梅走路经常跌倒,身体力量也大不比从前。老李怀疑妻子可能是脊椎方面出现了问题,毅然前往主城某著名医院神经内科看诊。但通过一系列检查,始终无法确诊。带着疑虑,老李和妻子辗转主城其它多家大医院,仍未得到一个确切的诊断鉴定结果。&&&&“直到重医附二院的医生告知,妻子所患的是会使肌肉萎缩的卢伽雷氏症,它被称为世界五大疑难杂症之一,目前无法治愈。”老李说,这是运动神经元病的一种,根据刘梅当时的病情,只能选择服用昂贵的药物来控制病情的发展。&&&&渐渐地,刘梅的四肢出现肌肉萎缩,连最简单的行走都有了障碍。“轮椅替代了她的双脚,吃饭得靠喂。除了说话和思考,其他一切的肢体活动她都没法完成。”老李说。&&&&坐轮椅苦熬两年&&&&突发病昏厥成渐冻人&&&&受过高等教育的刘梅,对生命有着独到的认识。她得知自己身患绝症后,要求丈夫带着轮椅上的她去主城某医院申请“遗体捐献”,但由于院方还未获得接受遗体捐赠的相关资质,她的申请被拒。&&&&两年的时间,老李把妻子照顾得无微不至,但预料之中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就在那个夏天,刘梅某日午休时,丈夫突然发现其口吐白沫、人事不省,立即拨通了重医附二院的救护热线。&&&&重医附二院呼吸内科主任周向东教授介绍,刘梅在刚被送入医院抢救时,她体内蓄积的二氧化碳含量过高,而痰液堵塞气管成了输氧的障碍,采取紧急气管插管刻不容缓。“经抢救后将她送到了重医附二院的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从那以后,她的舌根萎缩,丧失了语言能力。而且由于多器官已经衰竭,只能靠呼吸机来代替她的正常呼吸,以增加肺通气。”老李回忆称。&&&&周教授指出,对于只剩下智力、记忆和感觉的渐冻人而言,除了先进的医疗科技是延长患者寿命的保障,患者自身的意志力支撑也必不可少。老李说,由于ICU不允许家属探视,他在征得院方同意后将妻子转入了使他能终日守候在身边的特别病房。&&&&呼吸机与亲情相伴&&&&奇迹般已生存五年&&&&老李表示,他非常信赖重医附二院的呼吸机技术,因为它拥有重庆市唯一的呼吸危重症医学中心。“据我了解,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常在病后3-5年内死亡。而我妻子从最初开始依靠呼吸机生存,至今已有五个年头,这在医学界可以说是极少数。”&&&&在这五年中,医护人员多次将刘梅从死亡边缘抢救回来。重医附二院呼吸内科江德鹏副教授指出,呼吸机的管道对患者会造成一定的创伤,再加上患者的自身免疫力低下,很容易受感染。“患者有着典型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的表现,起病急骤,发展迅猛,需尽早找到感染灶,针对病菌应用敏感的抗生素,制止炎症反应进一步对肺的损伤;更紧迫的是要及时纠正患者严重缺氧,赢得治疗的宝贵时间。”&&&&在病痛中煎熬的刘梅,几度放弃,丈夫无微不至的照料是支撑着她活下去的信念。“老李每天一大早会将为他妻子做好的当日饭菜送来,每天都是不同的膳食,合理安排营养的搭配。其中有搅碎的鸡鸭鱼肉、蔬菜、核桃花生浆等。每天都会耐心地用热水为他妻子擦洗身子。”江教授称,老李用在拼音海报上的指画来与妻子交流,还会陪着妻子一起看电视、读报。&&&&(记者 黎奎 张真瑜 通讯员 谢禹)
【编辑:张艳红】
>生活新闻精选:
直隶巴人的原贴: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66833 34708 30649 18963 18348 16939 12753 12482 12188 12157
 |  |  |  |  |  |  |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 [京公网安备:-1] [] 总机:86-10-
Copyright &
. All Rights Reserved当前位置:股骨头
> 何谓股骨头坏死肌肉萎缩?这种萎缩又是如何产生的呢? > 正文
何谓股骨头坏死肌肉萎缩?这种萎缩又是如何产生的呢?
来源:寻医问药网 时间:
13:35:57 发布者:
绝大部分的股骨头坏死因为缺乏相应的运动,所以萎缩是正常的现象,但是大部分的肌肉萎缩是可以治疗的,通过功能性的锻炼也可以达到恢复的效果。下面来看具体的分析。
股骨头坏死的病症不仅仅会影响到髋关节,还会引起缺乏相应的运动而导致肌肉萎缩等等症状。在临床上股骨头坏死患者出现最多的症状之一是肌肉进行性萎缩,何谓股骨头坏死肌肉萎缩?这种萎缩又是如何产生的呢?我们一起来和我们的专家们看看专家们是如何解释的。
专家介绍到,股骨头坏死危害是非常大的,所以一定要重视早期治疗,这是非常重要的,股骨头坏死的患者不管是在早期、中期以及晚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肌肉的功能性和进行性萎缩,这种萎缩是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而恶化的,而且,大量的临床病例表明股骨头坏死患者病人出现大腿肌肉萎缩是非常常见的。
专家介绍,大腿肌肉萎缩的首要原因首先是由于股骨头坏死患者大腿的血液供应减少造成的。血液循环障碍不但会造成股骨头坏死,同时还会造成骨动脉都下肢广泛组织的血液供应减少,下肢肌肉长时间营养不良,就会造成下肢肌肉萎缩。其次是由于患肢大腿由于疼痛,不经常走路负重,肌肉长时间得不到有效的锻炼导致肌肉不再发育,肌肉逐渐萎缩变小,造成的废用性肌肉萎缩。对于同样是肌肉萎缩,有的人能恢复,有的人不能恢复的问题,主要原因出在股骨头坏死的程度上。
幸好,专家们也表示,股骨头坏死导致的肌肉萎缩并不是绝症,也不是不能治疗,通过修复和治疗后,绝大部分的股骨头坏死肌肉萎缩是可以得到康复的,关键要找到正规的医院,接受正确的治疗,患者们也要配合医生掌握正确的运动方式,以避免肌肉进行性萎缩。
综上所述,股骨头坏死导致的肌肉萎缩一般并不似病理性的,而是患者缺乏运动导致的,所以在治疗上是相对容易的,专家提醒大家不要过分的现象,只要及时的进行治疗即可恢复。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
不喜欢这些
万名医生在线为您免费解答
请您详细描述您感到不适的症状、部位及发病时间任晓平:人类“换头术”首次有了完整方案 或为癌症复发、肌肉萎缩症和高位截瘫病人带来福音
任晓平:人类“换头术”首次有了完整方案 或为癌症复发、肌肉萎缩症和高位截瘫病人带来福音
黑龙江晨报
意大利神经外科专家卡纳韦罗17日宣布,世界首例人类头部移植手术在一具遗体上成功完成。他介绍,手术总共持续了18个小时,成功连接了切断的脊椎、神经、组织和血管。卡纳韦罗称手术很成功,这是“进行人类活体头部移植手术之前,最后阶段的准备工作”。卡纳韦罗称这一手术是在中国哈尔滨医科大学任晓平教授的指导下完成的。此消息一出,在世界范围内引爆舆论热点和争议。21日,任晓平在哈尔滨举行了媒体会面会,称“做了人类首个头移植外科实验模型”,并就大热的“换头术”之历史、适应症、现在技术的进展以及自己对此争议的看法分别作了阐释。任晓平:人类“换头术”首次有了完整方案或为癌症复发、肌肉萎缩症和高位截瘫病人带来福音21日的媒体会面会上,任晓平说,他们目前做的只是人类第一例头移植外科实验模型,而非真正意义上的“换头术”,但人类离真正的“换头术”也并不遥远。他透露,关于手术细节,在他刚刚刊出的英文论文中都可以查到。不是“换头”是“外科实验模型”会面会开始,任晓平首先更正了大家的错误认知。他讲,最近,团队有了一项重大突破,完成了人类第一例头移植外科实验模型。“换头术”是指活体,而他们是在尸体上做的。它的意义相当于科学史上的里程碑,这是现代医学史上没有的,是人类现代医学第一次把头移植整个外科手术的步骤、设计完整地提出来。头移植在人类科学史上已经进行了100多年,第一例头移植是在1908年,一位芝加哥教授同一位法国医生联合在实验室用狗做了第一次实验,并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奖。上世纪中旬苏联科学家以及我国赵士杰教授在实验室继续探索,70年代美国怀特教授表示可以做临床了,而医学研究的意义和目的就是要向临床过渡,为病人服务。但是由于诸多干扰,这项技术没有在临床实现。2012年任晓平从美国回国后,在前人的基础上继续做这项研究,只因为这项研究意义太深远。“换头”将是有些病人的唯一选择任晓平讲,如果头部移植走向临床,无疑将会大大提高两类人的生命质量。第一类是头部正常但身体已经坏死的人。比如近年媒体热炒的一名俄罗斯患者,他患有神经元肌肉萎缩,这种疾病非常残酷,最后肌肉连呼吸功能都不能支持。当年上学时,任晓平在哈医大的病房就看到过这种病人,“我都毕业30多年了,但临床上对此没有任何办法,头移植是他们唯一的选择。第二类是癌症患者。癌症扩散到全身时,人类没有任何办法。除此之外,多脏器衰竭等其他疾病,也是目前医学面临的难题,而这些患者最好的选择就是进行头部移植。这也是自己这个团队进行该项研究的主要目的意义所在。PEG融合术让中枢神经再生成为可能头移植进行到现在,不是任何一个医学科系可以独立完成的,它包含脑外科技术、骨科技术、血管外科技术、头颈外科,需要临床医学的支持,所以挑战非常大。目前,科学领域、学术界、医学领域梳理出头移植的四大问题,分别是中枢神经再生问题、免疫排斥反应问题、缺血再灌损伤问题、伦理学问题。四大问题中,首当其冲的是中枢神经再生问题。脊髓损伤、高位截痽病人随着车祸的增加日益增多,这就涉及中枢神经损伤修复的问题,“我上学时教科书是那样,现在依然是那样,没有什么进展”。现在,任晓平团队在这个方面有了重大的进展和突破,“非常非常了不起,了不起到这个领域里一般的人都不敢相信,我们的团队目前在全球范围极其领先。”近年,任晓平团队以小鼠、大鼠为实验对象的论文在世界主流期刊发表,以大动物狗为实验对象的论文近期也将发表,实验结果非常可观。现场,任晓平展示了一段视频,一条狗脊髓完全被切断,用一种特殊的化学药物PEG实行融合术,术后两周狗的髋、膝已能运动,两个月能跑,半年已看不出异样,术后一年基本恢复如初。他说,脊髓损伤过去没有好办法,现在他们提出了脊髓融合术——使用PEG融合剂,阻止细胞坏死,阻止钙离子从细胞外流向细胞内,这是医学领域的重大突破。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有了“换头”完整方案头移植怎么做?谁也查不到资料。尽管在上世纪做了很多动物实验,但人类头移植仍是空白。此次,团队利用新鲜的尸体完成了换头术临床前的模型设计。任晓平说,这篇论文20日晚上刚刚刊出,题目是《人类第一例头移植模型》,不是“换头术”,“换头术什么时候做,我也不知道,我一再跟新闻媒体说,三无,没有时间、没有地点、没有具体人”。它取决的因素特别多,而我们就是要在这之前,在技术上做最大的完善。“论文获得欧洲、澳大利亚、美国等世界级专家的高度评价,有人甚至把它说成是医学领域的阿波罗登月。”任晓平说,他们第一次在人体(尸体上)上从解剖学、外科学提出了这个手术的设计方案,该怎么去做,为什么去做,整个组织该怎么解决,我们要保证病人术后的最大恢复,这些论文里都有详细全面的阐释。人头移植有一天要做,这篇论文就是最好的参照,这是人类第一次在医学史上在学术期刊上提出了完整的方案。破坏性的争议只能阻碍科学的发展医学是实验科学,永远追求完美,但永远都不可能完美。心脏移植、肾脏移植做了半个世纪了,依然不完美。但如果不做,它永远不可能完美。“所以有人问,头移植,完美吗?成活率多少?我们不完美,但我们会走向完美”。他说,争议是正常的,没有争议才奇怪。医学的发展史也是这样,移植学,第一例肾脏移植西方社会不接受,1967年人类第一例心脏移植,一纸诉状递到了法院。做到今天,这些已不再有争议,连复合组织移植的问题也解决了,复合组织的最后一个挑战就是头。科学的发展有机遇性和偶然性,头部的移植有一天一定会做,而这一天不会太遥远。任晓平讲,不怕争议,要建设性的争议,不要破坏性的争议,破坏性的争议会阻碍科学的发展。比如哥白尼、伽利略生前没有得到公正的对待,但他们做的是对的。很多媒体采访找脑外科专家做点评,他们做手术是很好的医生,但是科学领域的很多重大进展他们不知道。任晓平强调,团队没有做头移植,只是做了头移植外科实验模型。□记者 宫玉范/文 王铁男/摄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黑龙江晨报
百家号 最近更新:
简介: 新中国第一张晨报,创刊于日
作者最新文章和癌症作斗争(31):神奇病毒,治愈癌症真的不是梦
已有 24360 次阅读
|系统分类:
菠萝微信公众号“健康不是闹着玩儿”(ID:jiankangkp),每周三篇原创健康科普,我们谈癌症,老年痴呆,抑郁,肥胖,艾滋病,整容,食品安全等热门话题,所有作者都是菠萝的科学家或医生朋友,欢迎大家关注。菠萝原创文章,欢迎个人分享,未经授权公共平台不得转载。转载申请或评论请联系作者:pineapple.2015年3月,从菠萝的博士母校——美国杜克大学传出了惊人消息!一批脑瘤(神经胶质瘤)晚期病人在手术、化疗、放疗都失败了以后,癌症复发,几乎被判“死刑”,最多只能活几个月。无奈之下,死马当活马医,他们加入了一种新型病毒疗法的早期临床试验[1,2]。结果一鸣惊人,第一位接受这个治疗的女孩已经活了超过三年,而且体内癌细胞已经完全消失。她,可能被治愈了!(图)Stephanie Lipscomb,20岁被诊断为脑瘤晚期,被判“死刑”,接受了病毒疗法,现在体内癌细胞已完全消失。杜克脑瘤中心主任Henry Friedman说:“毫无疑问,这是我从事脑瘤研究34年以来,看到的最有希望治愈神经胶质瘤的疗法!”要知道,杜克医院是世界最好脑瘤治疗中心之一,著名的前美国参议员肯尼迪得脑瘤后,调查了全美所有医院,最后选择了来杜克进行治疗,实力可见一斑。Friedman说出这样的话,证明了这个疗法效果有多么惊人。这个病毒疗法是真正意义上的“脑洞大开”!简单来说,第一天给病人做手术,往脑瘤里插入一根空心的管子,然后第二天把特制的病毒通过管子直接慢慢滴进去(如下图)。病人只需要接受一次治疗,打病毒时无需麻醉,无需化疗,也无需放疗。(图)Nancy Justice,恶性脑瘤患者,正在接受脑内病毒滴注。美国CBS电视台最近专门做了长达一个小时的纪录片讲这个故事,题目就叫做:Killing Cancer(杀死癌症)。节目播出后,杜克医院和主治医生的电话被打爆了,全美国乃至全世界的大量脑瘤病人都想加入这个临床试验。为什么这个脑洞大开的“病毒疗法”如此令人激动?它背后究竟是什么科学原理?别着急,菠萝给你一一道来。脑瘤药物研发之痛神经胶质瘤是最常见脑瘤,也是最恶性的肿瘤之一。已有的治疗办法,无论是手术,放疗,化疗,还是靶向药物,对这个疾病效果都非常有限,多数病人从被诊断到去世仅仅是区区的12-14个月,极少有病人能存活超过5年。[3]抗癌药物对脑瘤普遍效果不好,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绝大多数药物通过不了“血脑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血脑屏障是大脑的防火墙,它的主要功能是防止血液中乱七八糟的物质进入大脑,保证大脑处在安全的微环境中。听起来是非常高级的功能,但这个特性对开发针对大脑的药物来说简直是噩梦,因为多数药过不了血脑屏障,所以完全没用。因此,对原发性脑瘤或者脑转移的肿瘤,目前有效的药物非常少。而且,科学家对血脑屏障的了解还很少,完全无法预测哪些药能穿过,哪些药无法穿过,考虑到开发抗癌新药成本极高,药厂大多时候就直接放弃了一些药物在脑瘤中的试验。疯狂执着的科学家对脑瘤没有好的药物咋办?只能独辟蹊径了。杜克大学医学院的神经外科系教授Matthias Gromeier决定试试溶瘤病毒。溶瘤病毒是指一大类能选择性裂解癌细胞的病毒,它一方面能直接感染并杀死癌细胞,另一方面还能激发免疫反应,吸引更多免疫细胞来继续杀死残余癌细胞。(菠萝以前专门写过一篇介绍其背景和机理的文章,有兴趣的可以翻看以前的博客)。但Gromeier教授有点疯狂,因为他决定用的是:脊髓灰质炎病毒!这玩意儿是啥?是导致小儿麻痹症的元凶。人类从1950年开始就拼了命想把它从地球上消灭,现在居然有人想故意打到病人身上?(没听说过这个病?往下看!)世界上不少人做溶瘤病毒,但绝大多数都在用比较安全,本身不致病的病毒,比如腺病毒。Gromeier决定不走寻常路,以毒攻毒,用最凶狠的病毒去攻击最恶性的肿瘤!Gromeier当然不是疯子,他选择使用脊髓灰质炎病毒攻击脑瘤,有个重要原因,那就是该病毒天生就喜欢感染中枢神经细胞。小儿麻痹症是什么?就是脊髓灰质炎病毒侵入运动神经细胞后大量繁殖,神经被破坏后,导致人体肌肉萎缩,乃至瘫痪。脑瘤作为神经系统的癌症,正是脊髓灰质炎病毒喜欢的“小鲜肉”。当然,脊髓灰质炎病毒是不能直接给病人用的,因为它会破坏正常神经细胞,没人愿意被治好了脑瘤,然后,瘫痪了。于是,Gromeier花了一些时间来研究如何让脊髓灰质炎病毒只感染并破坏癌细胞,而不影响正常细胞。说起来容易,这个“一些时间”是多久呢?15年!这里必须要给他手动点赞:科学家精神,耐得住寂寞,厚积而薄发!科学上来讲,他对这个病毒主要干了两件事儿:第一步,他去掉了脊髓灰质炎病毒中最关键的控制病毒复制的基因,这样病毒就失活了,安全倒是安全,但这样的病毒也无法杀死癌细胞,咋办?第二步,他又机智地往这个安全的病毒里面转入了一个“鼻病毒”的基因元件。“鼻病毒”是造成一般感冒的最常见病毒,危险性小,它的这个元件有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在癌细胞里面活性很高,正常细胞活性很低。所以引入到失活的脊髓灰质炎病毒后,就做出了一个不影响正常细胞,只喜欢在癌细胞里繁殖,并杀死肿瘤细胞的“杂交溶瘤病毒”(4) 。没看懂?我来打个比方。从前有一只老虎(脊髓灰质炎病毒),我们想派它去鸡窝(正常细胞)里面抓搞破坏的老鼠(癌细胞)。放只野生老虎进鸡窝结果可想而知,老鼠没抓到鸡已经没了。于是第一步,我们先去掉老虎的大脑,把它搞成“无公害老虎”,它不吃鸡,但也没法抓老鼠,咋办呢?第二步,我们把猫的脑袋移植到这个“无公害老虎”身上,于是,一头长相凶猛,爪子犀利,但一心只想吃老鼠的杂交动物就出现了!来之不易的结果现在看来,制造这个“猫科杂交动物”是非常英明神武的,因为它在脑瘤里面效果惊人。但事实上,使用脊髓灰质炎病毒这个决定让Gromeier教授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因为几乎所有人都认为这个东西太危险,不靠谱。从他开始做这个病毒,到我们现在看到结果,他一共花了25年!在这些年中,他申请不到太多研究经费,发不了太惊人的文章,在杜克大学也只是带着很小的团队在很小的实验室里面默默地做。我在杜克读书的时候甚至都没听说过这个人。(当然,很快全世界都会知道他了)。说回这个病毒疗法的故事,Gromeier教授把“杂交病毒”做好了,没想到又遭遇了更严苛的挑战。当他想把这个病毒推向临床,在病人身上测试的时候,由于这玩意儿太新颖,且深知脊髓灰质炎病毒的利害,FDA非常担心它的安全性,所以无情拒绝了他的申请。FDA站在大众健康角度,这个担心并不多余,为了说服FDA,Gromeier教授被迫做了长达7年的动物安全试验!整整7年!小鼠、大鼠、猴子……最终各种动物结果都证明这个杂交病毒是有效且安全的。2011年,FDA终于开了绿灯,允许这个病毒进入“最严重,其它治疗都彻底没希望”的脑瘤病人体内进行测试。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Stephanie Lipscomb的脑瘤复发了,无药可治,只有20岁的她不愿意放弃,成为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结果,她成了最幸运的人。如果说去年的CAR-T让整个血液癌症领域为之一振,那今年的这个杂交溶瘤病毒可能会让某些实体瘤领域为之疯狂,据说杜克大学各个肿瘤科医生都在找Gromeier,想拿这个病毒到自己擅长的癌症上去尝试,菠萝个人估计下一步应该会到胰腺癌等最难治疗的癌症类型里面尝试。病毒疗法的风险菠萝个人非常看好溶瘤病毒这类治疗方式,但作为科研工作者,还是有责任和义务告诉大家这个新型疗法背后存在的风险和应该谨慎的地方。个体差异:对不同人疗效可能会很不同。过去3年间,一共有22位脑瘤病人接受了这个病毒治疗,虽然有Stephanie 这样疗效惊人的例子,但也有11位已经去世。CBS的纪录片中也真实展现了一位治疗无效而去世病人。因此,现在还无法判断到底有多少脑瘤病人能被“治愈”,或者至少从中获益。剂量控制:这个病毒最大的风险在于剂量控制。太少病毒可能没用,太多病毒会引起太强的免疫反应,非常危险。由于该病毒激活免疫系统实在太有效,过量病毒会在大脑中形成不可控的严重炎症反应,甚至直接导致病人死亡。存活的11位病人很多都是低剂量组,而去世的11位病人很多都是高剂量组。免疫清除:病毒疗法基本是一锤子买卖,只能治一次,无法重复给药。原因是病毒第一次进入体内后,会被免疫系统识别并记住,下次再注射同样病毒的话,身体免疫系统很快就会清除病毒,这是身体防止重复感染的保护机制,也是疫苗工作的原理。因此,如果病毒疗法第一次效果不佳,一般无法再尝试。副作用:我们对这个病毒疗法的可能副作用了解还不够充分。虽然这个病毒喜欢杀死癌细胞,但其实它也是会感染很多正常细胞的。脑瘤有个很特别的地方就是它是局部肿瘤,病毒直接注射到脑子里面一般不会跑到身体其他地方去,但如果要应用这个病毒到其它类型的肿瘤,比如胰腺癌,肝癌,或者肺癌,那就必须测试出病毒能扩散多远,是否影响癌症周边的正常器官。应用推广:理论上,这个病毒能够感染很多不同的癌症种类,能对很多癌症类型起效,但直到我们真正看到临床病人数据之前,一切还是未知数。菠萝最后说病毒疗法本质上也是最近火爆的免疫疗法的一种,免疫疗法之所以让人兴奋,除了副作用小,效果好之外,更是因为它有可能真正的治愈病人,让癌细胞彻底消失,而不只是缩小肿瘤,延长寿命。从CAR-T,PD-1/PD-L1,到现在的溶瘤病毒。无论从科学理论上,还是目前有限的临床结果来看,这类基因改造过的溶瘤病毒都有希望从根本上改变癌症治疗的方式,让我们拭目以待吧。最后,菠萝最近参加了一个神奇电台“北美靠谱青年”的访谈,欢迎大家收听,听菠萝用子弹般的四川普通话,说说癌症的那些事儿。http://www.lizhi.fm/#/http://www.lizhi.fm/#/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李治中科学网博客。链接地址:
上一篇:下一篇:
当前推荐数:56
评论 ( 个评论)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作者的精选博文
作者的其他最新博文
热门博文导读
Powered by
Copyright &为什么人老了肌肉会萎缩_百度知道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为什么人老了肌肉会萎缩
我有更好的答案
这是因为人老了以后由于体力下降,肌体缺乏活动,肌肉群没有得到适当的锻练,造成肌肉萎缩。
采纳率:65%
少运动。要保持运动,才有肌肉,成份跟年青人一样。
其他2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北极熊肌肉萎缩暴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