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和振兴足球事业,连锁对国民带来的好处有何好处?

振兴足球要做点实事
日 20:30:30
来源:求是网  作者:朱铁志
今年2月27日和3月17日,是中国球迷值得记住的两个日子。2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3月17日,《人民日报》在第1版刊发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的同时,在第6版刊登了《中国足球改革总体方案》。对中国足球来说,这是两件非同寻常的大事:把足球改革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提到党和国家的重要议事日程,作为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的第一议题,由总书记亲自主持审议,并且认为“发展和振兴足球,对提高国民身体素质、丰富文化生活、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培育体育文化、发展体育产业、实现体育强国梦具有重要意义,对经济、社会、文化建设也具有积极促进作用”。这在中国足球发展史上,是从来没有过的,足见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足球运动,重视足球运动对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民健康的积极影响。毫无疑问,这为中国足球改革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
足球运动是当今世界的第一运动。它不仅是一个国家体育实力的集中表现,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特殊呈现。有人说,看一个国家是否是体育大国,主要从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两个方面来看。竞技体育当中,尤以足球、田径、游泳为代表。群众体育方面,主要看民众主动自觉参与体育运动的数量和质量。我们国家从建国之初就重视开展体育运动,毛泽东主席早在学生时代就提出“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建国后,又向全国人民发出“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号召。邓小平同志是众所周知的超级球迷,在法国留学时,就曾拿出一个月的饭钱去现场看球。1975年,他的再次复出也是选择在观看中美足球友谊赛的现场亮相。五十年代我国足球向东欧学习,曾经达到过较高水平,大大提振了国民的爱国热情。八十年代初期的中国足球,也曾距世界杯一步之遥,起码与日本队交战胜具有绝对优势。九十年代中国足球在体育界率先实行职业化改革,球市一度火爆,引发民众对足球的热情。然而接踵而至的假球、黑哨等一系列丑闻严重败坏了中国足球的声誉,也大大影响了青少年参与足球运动的热情。说一个人是足球迷,仿佛是说这个人有不良嗜好一样,成为一件很不体面的事情。这样一项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的体育项目,在我们国家变得灰头土脸,成为小品相声讽刺的对象。中国足球在国际赛场屡战屡败,与中国日益增长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十分不相称,人民群众非常不满意。
党中央作出《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对中国足球和广大球迷来说,无疑是巨大的利好。《方案》从总体要求、体制机制、职业联赛、校园足球、社会足球、人才培养、国家队选拔、场地建设、资金投入、组织领导等各个方面全方位部署,深入细致,既考虑到竞技足球,也考虑到群众足球;既改革领导体制,也改革竞赛机制;既注重国家支持,也注重社会力量投入,是一个系统全面、切实可行的好方案。眼下的当务之急,就是按照《方案》的部署,实实在在地抓好落实。
抓落实千头万绪,但在我看来,最为关键的是抓好青少年足球,尤其是抓住“时间”和“场地”两个核心问题。决定一个国家足球水平的,不仅是国家队在世界大赛上的成绩,更是这个国家的足球人口,亦即足球运动的群众基础。高楼万丈平地起,只有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到处都是踢球的孩子,后备力量层出不穷,中国足球才能异军突起,持续踢出好成绩。然而恰恰在这点上,我们有严重的短板。首先是繁重的课业负担、写不完的各种作业,使孩子们没有时间踢球。然后是房地产的恶性膨胀,大大挤占了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使孩子们没有地方踢球。两项相加,导致中国的足球人口少得可怜,在中国足协和各俱乐部正式注册的足球运动员,全国不超过3000人。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的储备和培养不仅难以和巴西、德国、阿根廷、西班牙等足球强国相比,就是与我们的近邻日本、韩国也相去甚远。女足情况更是堪忧,组建国家队时,全国仅有60余名选手可供选择,甚至难以组成一只像样的国家队。
“从娃娃抓起”是邓小平同志早就说过的,其中道理浅显易懂,尽人皆知。然而喊了三十年,至今不仅不见起色,反而踢球的孩子越来越少了。这里不仅有家长担心踢球耽误学业、害怕孩子受伤等因素,更有足球管理体制机制不顺畅、“假、黑、赌”等丑恶行径损害足球运动形象,使家长和孩子远离足球、免得学坏的因素。这次足改方案对青少年足球和校园足球给予了足够的关注,从政策层面和顶层设计的角度看,思路是清晰的。但要把这种清晰明确的思路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还有很多工作要多。其中首要的一条,是足球改革必须与教育改革同步启动、相向而行;同时要把开展足球运动与城市规划、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使孩子们有时间、有地方踢球。现在不少省市闻风而动,纷纷出台自己的足球发展规划,提出一些诸如筹办足球重点学校、加大体育课中足球教学的权重、聘请国外高水平足球教师等办法,这当然都很好。但在我看来,最根本还是要完善高等院校人才选拔机制,大大压缩小学、中学的课业负担,不仅是增加体育课上足球教学的权重,更重要的是增加整个体育课的课时和权重,把体育成绩作为衡量学生整体水平、甚至高校录取新生的重要考量。通过这些措施,不仅为足球教学创造条件,更重要的是借此倡导一种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培养青少年热爱足球、勇武向上、不怕挫折、奋力拼搏的尚武精神,改造我们民族长期以来温良柔弱有余、强硬阳刚不足的致命弱点。
与此同时,要想方设法建设体育设施,特别是足球场地。不仅每个学校要因地制宜建,公园等公共场合要建,居民小区建设规划中也应该有体育设施、最好是足球场地建设的规划,否则整个小区建设不予审批,不得开工。囿于眼下的实际情况,都建标准足球场当然不现实。但没有关系,可以分层及、分档次地建设各类足球场,不一定都必须建成标准足球场。5人制、7人制小足球场并不需要太大面积,照样可以训练孩子们的基本功。当年我们学习踢球的时候,不仅在大场地练,放学后随便找一块空地,两个书包在地上一放就是球门,照样踢得有模有样、热火朝天。除此之外,那些闲置和半闲置的体育场馆,应该以尽量低廉的价格最好是免费向社会开放,特别是优先向孩子们开放。所需场馆维护费用,应该作为公益事业经费投入,由政府埋单,也可鼓励有志于群众体育的企业和企业家出手相助。
足球的改革与发展,不仅仅是足球界和体育界的事情,更是全社会的事情,需要全社会予以广泛关注、共同出力。我相信,没有不喜欢踢球的孩子,只要创造适宜的环境条件、形成良性的足球氛围,以中国十三亿人口的超大体量,一定会培养出自己的梅西和C罗,中国足球走向世界的日子一定不会太远。
【“求是网评”栏目投稿邮箱为,欢迎大家踊跃投稿,分享您的真知灼见,共同构筑网上思想理论高地。】
( 网站编辑:程卫军 )您的位置: &
善林金融:发展足球要从基础抓起
来源:中国网 作者:
发展足球要从基础抓起,大力开展青少年足球活动,搞好各级联赛和国家队建设,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国家欢迎企业和社会资本关注、支持体育产业及足球发展。善林金融响应国家号召,引领社会力量发展足球运动,并诚邀有实力的企业和个人参与到足球赛事中,也为中国足球事业输送一流专业人才。
推动社会足球加快发展,不断扩大足球人口规模,达到普及发展社会足球的目的,并推动社会足球与职业足球互促共进,已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善林金融发起的&人民数字杯善林金融城市精英足球赛&打造技艺精湛的足球赛事,希望以优异表现振奋人民群众信心,激发青少年热情,从而促进全国足球事业的发展。
为了实现中国足球动力更足、活力更强、影响力更大,且能够跻身世界强队的发展目标,善林金融鼓励社会力量加大对足球事业的投入,积极引导有实力的知名企业和个人投资赞助足球赛事和公益项目,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足球活动,发挥支持足球事业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善林金融认为,发展和振兴足球,对提高国民身体素质、丰富文化生活、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培育体育文化、发展体育产业、实现体育强国梦具有重要意义,要全力实现足球一流强国的目标,中国足球实现全面发展,共圆中华儿女的足球梦想,为世界足球运动作出应有贡献。
善林金融全力支持中国足球事业的发展,愿为进一步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为社会创造财富贡献绵薄之力。&我们共同创建善和爱的世界,繁荣与富强的国家,建立公平、公开、公正的社会&这是善林金融的企业文化,善林希望善心、善念、善行、善为的你我他成为共知、共享、共创和共赢的伙伴,共建平台、汇聚精英、创造财富、成就同事、服务社会、造福人类。拒绝访问 |
| 百度云加速
请打开cookies.
此网站 () 的管理员禁止了您的访问。原因是您的访问包含了非浏览器特征(3d08d611c4d643a7-ua98).
重新安装浏览器,或使用别的浏览器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咨询热线:400-675-1600
1-3秒快速咨询
【摘 要】
足球运动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深受广大群众喜爱。发展和振兴足球事业,对于提高国民身体素质、丰富文化生活、弘扬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培育体育文化、发展体育产业、实现体育强国梦具有重要意义,对经济、社会、文化建设也具有积极促进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把振兴足球事业作为发展体育运动、建设体育强国的重要任务摆上日程,我国足球事业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
【分 类】
【关键词】
【收 录】
|校园体育的趣味性足球活动|共2页
重要说明: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第六条:为科学研究,向少数教学、科研人员提供少量已经发表的作品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本站文章仅向科研人员提供!
吉林教育 2017年27期 文档列表
吉林教育卷首
作者:杨颖
 单位: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海勃日戈镇中学
吉林教育特稿
 单位:《吉林教育·综合》编辑部
吉林教育管理
作者:陈福
 单位:吉林市吉化第一实验小学校
作者:王暖訸; 齐玉娟
 单位:抚松县兴参镇中心小学校
作者:王晶
 单位:舒兰市第十七中学
作者:姜春波
 单位:舒兰市第十七中学
作者:李继业; 杨杰
 单位:桦甸市第一实验小学
作者:李艳兵
 单位:长岭县第一小学
作者:贾东升
 单位:柳河县第九中学
作者:苗延华
 单位:永吉县第七中学
作者:谭蕊
 单位:前郭县哈萨尔路小学
作者:金玉和
 单位:舒兰市第十八中学
作者:吴冬梅
 单位:东北师大附中净月实验学校
作者:刘宝娟
 单位:柳河县三源浦中心校
作者:段纯野
 单位:舒兰市第十一中学
作者:岳玉娟
 单位:永吉县一拉溪镇三家子中心小学校
作者:赵英波
 单位:桦甸市白山学校
作者:王春雷
 单位:通榆县职业技术学校
作者:于秀杰
 单位:农安县青山乡初级中学
作者:吴波
 单位:通钢一中
吉林教育理论
作者:徐海舟
 单位:集安市教师进修学校
作者:王生伟
 单位:抚松县第六中学
作者:孙凌
 单位:通化市教育学院
作者:温亮
 单位:公主岭市第一中学校
作者:张声悦
 单位:长春市五十六中学
作者:史淑杰
 单位:公主岭市范家屯镇第二中学校
作者:高子焮
 单位:通化市第一中学
作者:王立群
 单位:伊通满族自治县第三中学校
作者:李楠
 单位:白城师范学院传媒学院
作者:孔祥艳
 单位:前郭县教师进修学校
作者:刘淑敏
 单位:农安县合隆镇初级中学
吉林教育教学
作者:薛立林
 单位:长春市第二实验中学
作者:鲁敏
 单位:伊通满族自治县第三中学
作者:郭英
 单位:集安市第七中学
作者:张洪玲
 单位:长春市绿园区正阳小学校
作者:袁静
 单位:通榆县第一小学校
作者:薛晓明
 单位:前郭县八郎镇穆家中心小学
作者:谭雨莹; 吴凯
 单位:农安县哈拉海镇第二中心小学
作者:刘泉
 单位:永吉县第二实验小学
作者:陈琪
 单位:前郭县哈萨尔路小学
作者:韩芳
 单位:辉南县第五中学
作者:仵红侠
 单位:集安市第七中学
作者:李彩凤; 刘利强
 单位:辉南县样子哨镇大椅山中学
作者:于勇
 单位:农安县农安镇滨河中心小学
作者:孙平
 单位:农安县青山口乡中心校
作者:王威
 单位:辉南县朝阳镇中心小学
作者:张国龙
 单位:通榆县团结学校
作者:李娜
 单位:长春市双阳区佟家中心小学
作者:薛立红
 单位:长春市九台区师范高级中学
作者:张月云
 单位:白山市第二十七中学
作者:王春影
 单位:农安县黄鱼圈乡初级中学
作者:翟景玉
 单位:农安县前岗中学
作者:李春梅
 单位:榆树市弓棚镇武龙中心小学
作者:何鑫
 单位:扶余市得胜镇第二中心小学
作者:薛轶男
 单位:长春市宽城区团山小学
作者:贺玉英
 单位:通榆县边昭学校
作者:聂建国
 单位:永吉县三家子中心校
作者:邱彤云
 单位:白山市江源区大石人中心学校
作者:宋佳航
 单位:长春市第二实验中学
作者:于新林
 单位:通钢一中
作者:孙亚丽
 单位:白山市第七中学
作者:柴野
 单位:吉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作者:梁平平
 单位:长春市第一六四中学
作者:高凤荣
 单位:农安县前岗乡初级中学
作者:郑春艳
 单位:农安县新农乡初级中学
作者:孙晶
 单位:长春市朝阳实验小学
作者:董丽霞
 单位:长春市绿园区春光小学
作者:何爽
 单位:农安县农安镇三家子小学
作者:银玉燕
 单位:长春市双阳区太平镇土顶中心小学
作者:郝竹影
 单位:伊通满族自治县伊丹镇中心小学校
作者:姜洪国
 单位:农安县农安镇三家子小学
作者:于希宏
 单位:农安县前岗乡全新小学
作者:鲁洪伟
 单位:农安县德彪小学
作者:董丽梅
 单位:长春市双阳区南岗小学
作者:岳丽双
 单位:舒兰市幼儿园
作者:吴绍楠
 单位:前郭县第二高级中学
第100-100页
作者:高会萍
 单位:洮南市教师进修学校
第100-101页
作者:马洪吉
 单位:通榆县教师进修学校
第101-101页
作者:苗远航
 单位:四平市第二十中学校
第101-101页
作者:孙志丹
 单位:通榆县实验中学校
第102-102页
作者:李纯霞
 单位:扶余市三井子镇第一中学
第102-102页
作者:杨春宏
 单位:通榆县蒙古族学校
第102-103页
作者:李金艳
 单位:前郭县达里巴中心小学
第103-103页
作者:高秀廷
 单位:农安县鲍家中心校
第103-104页
作者:王艳侠
 单位:前郭县乌兰傲都乡蒙古族中心小学
第104-104页
作者:黄淑华
 单位:公主岭市秦家屯镇新立小学
第104-105页
作者:刘凤伟
 单位:前郭县长龙乡小学
第105-105页
作者:段爱玲
 单位:通榆县兴隆山镇明德小学
第105-106页
作者:郭立波
 单位:榆树市第四小学校
第106-106页
作者:姜丽芬
 单位:公主岭市秦家屯镇中心小学
第106-107页
作者:王子华
 单位:通榆县向海蒙古族乡四井子学校
第107-107页
作者:高景辉
 单位:通化市第二中学
第107-108页
吉林教育德育
作者:李海华
 单位:大安市烧锅镇乡小学
第108-108页
吉林教育教学
作者:胡菊花
 单位:前郭尔罗斯蒙古族幼儿园
第108-108页
吉林教育德育
作者:陈燕
 单位:吉林省第二实验学校
第109-110页
作者:李永峰
 单位:大安市第二中学
第111-111页
作者:于莉
 单位:永吉县特殊教育学校
第112-112页
作者:张子月
 单位:舒兰市天德学校
第113-113页
吉林教育专版
作者:王丽君
 单位:东丰县二龙山乡中心校
第114-115页
作者:王秀波
 单位:通化市二道江区鸭园镇向阳学校
第115-116页
作者:陈日东
 单位:农安县前岗乡中心小学
第117-117页
作者:赵桂茹
 单位:龙井市第四中学
第118-118页
作者:秦世芬
 单位:龙井市第四中学
第119-119页
作者:孙凌波
 单位:榆树市教育技术装备管理中心
第120-120页
作者:崔云峰
 单位:敦化市大石头镇中学
第121-121页
作者:王晶
 单位:白城市洮北区三合学校
第122-122页
作者:刘国坤
 单位: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教师进修学校
第123-123页
作者:郑晓娟
 单位:农安县华家小学
第124-124页
作者:闫爽
 单位:通榆县鸿星镇小学
第125-125页
作者:刘海涛
 单位:梅河口市实验中学
第126-126页
吉林教育专版生活
作者:付友
 单位:珲春市第一小学
第127-127页
作者:吴旭
 单位:扶余市永平乡中学
第128-128页
作者:杨晓玲
 单位:长春五十二中赫行实验学校小学部
第129-130页
作者:安佳童
 单位:镇赉县五棵树镇中心小学校
第130-130页
作者:李辉
 单位:磐石市明城中学
第131-131页
作者:曹昕红
 单位:东北师范大学东安实验学校
第132-132页
作者:蒋爱华
 单位:长白山池北区第三小学校
第133-133页
作者:张显慧
 单位: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兴隆山镇中山小学
第134-134页
作者:潘晓敏
 单位:扶余市实验小学
第135-135页
作者:纪晓艳
 单位:通榆县新华镇小学校
第136-136页
作者:徐兆斌
 单位:白山市第二中学
第137-138页
作者:李树财; 王敏
 单位:永吉县口前镇春登中心小学校
第139-139页
作者:李光耀
 单位:农安县第一中学
第140-141页
作者:金昌浩
 单位:延吉市朝阳川镇朝阳小学校
第142-143页
作者:侯尚夫
 单位:永吉县第三十五中学
第143-143页
作者:周艳娟
 单位:临江市第三中学
第144-144页
作者:尹春梅
 单位:前郭县白依拉嘎乡中学
第144-144页
吉林教育杂志分期列表
产品参数:
主管单位:吉林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吉林教育杂志社
出版地方:
快捷分类:
国际刊号:
国内刊号:22-1042/G4
邮发代号:12-4
创刊时间:1956年
发行周期:
期刊开本:A4
下单时间:1个月内
热门期刊推荐
400-675-1600
周一至周日 8:00-18:00
(仅收市话费)
免责声明:本站非任何杂志官网,仅限于收集整理互联网学术资源信息,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 蜀ICP备号-13 公安部备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加入国民党有什么好处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