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姆斯布朗是黑人吗真的是纯黑人吗

科比詹姆斯等是什么人种_百度知道
科比詹姆斯等是什么人种
身上集合了黑白人种的优点,打球才那么强,说是黑种人颜色由偏白,他们到底是什么人种?我猜是混血人,有黑也有白说是白种人又有点黑,说是黄种人更不是
美国是一个移民非常多的国家,现在基本上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纯的人种,基本上都是混血人。科比和詹姆斯都属于混血人。如果非要说两者的共同点,那就是都是黑种人。黑种人又称尼格罗人种,尼格罗-澳大利亚人种、赤道人种,是根据体质上可遗传的性状而划分的人群,人类分类学说里的一种。黑种人一般肤色黝黑,头发黑呈波浪或鬈曲,黑眼睛,鼻子宽扁,鼻根低矮或中等,鼻突出度小、鼻孔横径较大,凸唇,口宽度大,嘴唇厚,胡子和体毛较少。黑人的种族分类主要有苏丹尼格罗人、班图尼格罗人(两者占黑色非洲人口的绝大部份)、科伊桑尼格罗人、库希特尼格罗人(属于黑白混血种族)、澳大利亚原住民等。在中世纪时期和中世纪以前,他们主要分布在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后来因为欧洲国家的帝国主义和重商主义,大批量的黑人被迫作为奴隶送于南美洲和北美洲。
科比和詹姆斯都是美国人,属于黑种人。
美国本身就是一个多种族的国家,所以才会有那么多的种族歧视。但是科比跟詹姆斯是黑人,其实黑人的肤色也是有很多种的,不是说皮肤很黑就是黑人的。
科比的母亲是印度人 所以科比的鼻子和印度人一样尖 脸型也是印度人脸型 科比父亲是黑人而且也是NBA的球员 詹姆斯是黑人 美国的黑人不同于非洲的 黑人经过长期在美国生活而该变了一定的肤色 而且从电视上看的确他们的肤色不是很黑 这也是有摄像的因素
事实上“黑人”不过是个统称,要真说黑,有哪几个人真正意义算的上黑的?恐怕美国没有一个人是真正纯黑的吧,真正纯黑的只有非洲人,而美国人所谓的黑人,只是个大概意义罢了,不需要太较真,只要皮肤偏黑的,那都是黑人,不过曾经有科学家说过,美国人应该是棕色皮肤。
这怎么可能~|?
他们都是黑人。!
都是黑人。!这是事实!。
哈哈。~|?
其他3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科比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美媒评历史50大黑人运动员:库里排名超詹姆斯_NBA_新浪竞技风暴_新浪网
美媒评历史50大黑人运动员:库里排名超詹姆斯
库里和詹姆斯
  北京时间8月9日,美媒体近日评选出了历史上50大黑人运动员,“篮球之神”迈克尔-乔丹高居榜首,勇士队的斯蒂芬-库里和骑士队的勒布朗-詹姆斯分别排在的28位和第29位。
  这个“历史50大黑人运动员”的排名是由The Undefeated和一家著名的网络问卷调查机构联合完成,并且进行了大量的问卷调查。
  最终的排名是由四个因素组合而成:整体评价(40%)、统治力(20%)、社会影响力(20%)和对他人的鼓励(20%)。
  根据最终的排名结果显示:“篮球之神”迈克尔-乔丹高居榜首,棒球名宿杰基-罗宾逊和“拳王”阿里分列第二和第三。
  值得一提的是,乔丹是这份榜单前十里唯一一位篮球运动员。不过在这50大黑人运动员里不乏NBA球员的身影,他们分别是:“魔术师”约翰逊(11)、贾巴尔(13)、奥尼尔(16)、朱利叶斯-欧文(17)、张伯伦(26)、斯蒂芬-库里(28)、勒布朗-詹姆斯(29)、比尔-拉塞尔(36)、大卫-罗宾逊(46)、伊赛亚-托马斯(49)、蒂姆-邓肯(50)。
  (罗森)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相关阅读: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奥斯卡真有种族歧视么?
我的图书馆
奥斯卡真有种族歧视么?
四十年代:从邪恶暴徒,到需要被白人拯救的衷仆
自十九世纪末电影诞生到二战前后的半个多世内,美国主流电影中的黑人形象一直处于失语状态,刻意回避黑人的生活现状,不同程度地丑化黑人,宣扬种族歧视的理念。
从种族的视点来观照,早期美国电影中对各种族人群的呈现存在着“类型化”或定型化的样态。美国学者V·J·季洛姆举例说,各种各样的电影都巧妙地散布帝国主义者的盎格鲁撒克逊优越人种的神话。在电影诞生初期,爱迪生电影公司就曾拍过一些有插科打诨的黑人角色的电影,这些小丑式的黑人往往智力低下、举止粗俗、粗心、不能担当大任,比如《黑仔》、《雷斯突斯在南非》、《雷斯突斯获得火鸡记》这些拍于年的电影。
这些宣扬沙文主义的影片中,大概要以1905年发行的《各民族间的战争》(fights of nations)为最恶劣的一部了,在该片里面,黑人被丑化成一个‘剃头匠’,犹太人是一个‘行贿者’,墨西哥人是一个‘奸诈的家伙’。”单就这一阶段美国电影中黑人形象和电影中次要角色的意义而言,表达的观点是“真正重要的是白人而不是黑人”, 普遍存在着“白人至上”的观念。
根据斯托夫人的名著《汤姆叔叔的小屋》改编的同名电影,成为了美国电影中经典的黑人形象。汤姆所代表的基本品质是:单纯、正直、忠诚,把自己的一切无私地献给白人主子。其他影片中有类似形象的还有:《为了主子》(for massa’s sake,1911),《债务》(the debt,1912),《在奴役的日子里》(in slavery days,1912)等。这一类的片子里塑造了大量汤姆式的对主人极为忠诚的黑奴形象,在情节方面极为夸张,认为黑人天生就是奴隶,并且应该忠于白人主子。这里面的黑人能够拥有的唯一的选择就是为一个好的主子服务,区别就是主子的好和坏,并依赖于此,得到相对要好或者坏的对待。好主人和好仆人的形象意在瓦解黑人的反抗情绪,认同所处的被奴役的状态,而对好黑人的形象是建立在白人的认同基础上的,被白人主流社会所建构。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拍摄了一部具有强烈种族歧视色彩的影片——《一个国家的诞生》(1915),导演是被称为是“美国电影之父”的D·W·格里菲斯。这部影片把黑人描写成盲目的奴隶或者愚昧的罪犯,专门从事抢劫、强奸、杀人这类的勾当;……而对于三K 党这个血腥的秘密警察的祖先却描写成为由诚实的美国人所组成的一支英勇军队。该片着重强调了“邪恶的黑人”的形象,极大地夸张了黑人男性给白人带来的恐惧心理,强化他们的强壮野蛮,引发出白人社会对他们“男根的恐惧”,还使得残害黑人有了这样的一个英雄主义式的理由——通过从身体上和心理上阉割黑人男性的能力,达到净化社会和保护纯洁的白人妇女不受伤害的表面目的。
这部电影迎合了当时盛行的种族主义情绪,以及战争带来的社会的整体狂躁不安的气氛,加之在电影技巧方面的突出表现,因而在票房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功,是早期电影中最受欢迎的影片之一。连续上映了多年,也使得这种关于种族主义的潜在的极具破坏力的宣传一直持续了多年,为美国南方盛行的对黑人实行私刑、以及三K 党的复活和美化提供了虚幻的依据,同时使得电影中黑人男性成为野蛮、邪恶、色情的代表,使之成为“类型”。
拍于二战期间的《乱世佳人》(又译《飘》,维克多·弗莱明,1939)也是一部粉饰种族矛盾的名片。在这部片子里,没有邪恶的黑人,片中的黑人,有身材高大、傻傻愣愣的,对白人主子无比依赖的黑人雇工山姆,忠诚、有教养、把身心毫无保留的献给了奥哈拉一家的黑人嬷嬷,还有做事轻浮、爱说大话、不能吃苦、声音尖细、有一点小事就要尖叫的小丑一般的黑人女仆罗莎,在这部片子里,集中表现了黑人仆人和白人主子之间和睦共处的关系,粉饰了白人对黑人的剥削,而代之以白人对黑人的照顾和黑人对白人的依赖,给人造成这样的一种印象是:其实南方的黑人并不想得到解放,他们满足于白人主子对他们的照顾,没有白人主子的生活对他们而言是无法忍受的。这一切关于种族主义的粉饰掩盖在片中关于斯嘉丽和白瑞德可望而不可及的爱情当中,带有浓厚歌颂南北战争之前南方平静富足生活的怀旧色彩。
同样拍于二战时期的名片《卡萨布兰卡》(又译《北非谍影》,迈克尔·柯蒂兹,1942),本片中令男女主角里克和伊尔莎难以忘怀、沟通他们的过去和现在的曲子《时光流转》即是由黑人钢琴师山姆演奏的,片中的山姆虽然在整体的剧情看来,仍然只是微不足道的配角,地位较低,但其善良,温厚,与以往其他电影的角色相比,独立性强了很多,而且是正面形象,与里克之间亦仆亦友,基本上能够做到平等交流。这在以往的电影中是少见的。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和世界范围内民权运动的开战,好莱坞对黑人形象的塑造已经初步呈现了多样化的特征,不再在影片中赤裸裸表现种族歧视的观念。而是含蓄的表达了一种沟通的可能性,但是这些影片存在着分离黑人群体的倾向——即把有教养的黑人和没有教养的黑人区分开来,有教养的黑人是值得拯救和帮助的,而没有教养的黑人是不值得白人去关注的。
这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片子就是曾获得过奥斯卡最佳影片提名的《碧姬》(Pinky,1949),以及以现实中真实存在的人物事迹改编而成的电影《界限消失了》(Lost Boundaries,1949)。同样的影片还有《勇士之家》(Home Of TheBrave,罗布森·马克,1949)和根据美国著名作家威廉福克纳的同名小说改编的影片《掘墓人》(Intruder in the Dust克拉伦斯·布朗,1949)。这四部影片都在讲叙一个比普通黑人品格更好、更有教养的黑人遇到困难时,不能在黑人同伴间得到帮助,而只能依靠白人才能获得拯救的故事。
作为好莱坞少有的一部以黑人女性作为主角的电影,《碧姬》的出现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片中塑造了独立自主、有想法、有能力的女性——碧姬的形象,不同于以往电影中对白人十分顺从的黑人女性形象,碧姬在文化背景和肤色上都与普通的黑人女性有着截然的区别:一、她上过专业的护士学校,摆脱了之前黑人女性在电影中的臃肿的仆人形象;二、皮肤白皙(片中的萍姬实际上是由白人女演员饰演的,三、她独立自主、具有新时代女性的特征。另外一影片《界限消失了》的主人公强斯顿先生的职业是医生,因肤色过于白皙而不被黑人医院所接纳,冒充白人进入白人医院,其后被发现,受到善良的白人牧师的帮助,得以继续留在白人医院工作。
强斯顿医生同样在文化背景和肤色上与普通的黑人男性有着巨大的区别,与碧姬类似,强斯顿的相貌堂堂、肤色白皙、显得彬彬有礼有教养(片中的强斯顿医生实际上是由白人演员饰演的),并且不为普通的黑人阶层所认同。在这里,编剧的思维尽管摆脱了把黑人塑造成小丑、忠仆和邪恶角色这三种类型,但依然是以居高临下的姿态来对黑人进行塑造——白人帮助了黑人,黑人应充满感激之心。
六十年代:黑人导演为黑人形象去妖魔化
历经十多年的休整和反思,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接踵而来的民权主义浪潮,使得欧美文化界和社会发生了剧烈的震荡,随着解构主义等后现代思潮的兴起,女权主义和后殖民主义批评的发展,黑人人权运动在五六十年代达到高峰。
这一时期无论是黑人导演的影片,还是由白人导演的影片,在选材上都更注重严肃的社会题材,反映种族之间的矛盾,涌现出诸如《挣脱锁链》(斯坦利·克雷默,1958)、《猜猜谁来吃晚餐》(斯坦利·克雷默,1967)、《像我一样黑》(卡尔·纳勒,1964)、《炎热的夜晚》(诺曼·杰维森,1967)等一系列在艺术和商业上均取得不俗成绩的佳作。
《猜猜谁来吃晚餐》这部影片聚集了盛极一时的两位好莱坞白人著名影星斯宾塞·屈赛和凯瑟琳·赫本和声誉正隆的著名黑人演员西德尼·波蒂埃,影片一放映,就在社会上引起巨大的反响。影片讲叙了白人德莱顿夫妇的女儿乔安娜爱上了黑人青年约翰,这让德莱顿夫妇不知所措,但又不得不接受,为缓解约翰父亲的抵触情绪,以及让乔安娜和约翰明白两人以后将要面临的情况,德莱顿夫妇决定邀请亲家一起共进晚餐。在当时种族歧视盛行的社会环境下,本片以喜剧的形式来揭露黑人和白人通婚这个严肃的社会问题,一方面缓解了这部影片放映时要面对的社会压力,另一方面,也给人们留下思考的空间。本片将黑人和白人成婚的关键要素归结于开明的白人父母和足够优秀的黑人青年。
西德尼·波蒂埃是电影史上第一位以出演黑人正面形象而闻名的黑人影星,他所扮演的角色既有上一时代汤姆式的黑人善良、老实、憨厚等特征,又能不卑不亢、富有智慧、坚强能干,一改以往电影中的黑人男性形象。由于其憨厚的外貌特征、坚定的性格、精湛的演技造就了其在电影银幕上富有魅力的表演,成为最早受到所有黑人和白人喜欢的黑人影星。且由于其主演的知名电影如《挣脱锁链》、《猜猜谁来吃晚餐》、《炎热的夜晚》、《原野百合花》等中扮演的角色都是与白人合作的黑人形象,使他成为了银幕上化解种族矛盾的“桥梁”。1964 年,西德尼·波蒂埃以《原野百合花》一片成为有史以来的第一位黑人影帝。1968 年,他所主演的两部黑白问题片《炎热的夜晚》和《猜猜谁来赴晚宴》都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影片的提名。
黑人导演在这一时期也异军突起,开始进入大众的视野,为居主流的大制片厂所接纳。由华纳电影公司拍摄的影片《小树之歌》(The Learning Tree, 高登·帕克斯,1969),成为黑人电影进入主流的先锋之作,导演和主角都是黑人,高登·帕克斯被认为是“第一个执导片厂电影的黑人导演”,紧随其后有所成就的是年轻的黑人导演梅耶文·凡·皮柏斯,1971 年3 月31 日,其独立制片并导演的影片《可爱臭小子之歌》(Sweet Sweetback Eaadassss Song,1971)在底特律黑人区放映,其后推出到全国150 家影院,票房达到140 万美元,取得了很大的成功。该片塑造了强壮、英俊、性感的黑人运动员斯威特柏克的形象,他惩罚了虐待黑人小孩的白人警察,然后从容逃走。
本片从正面的角度略显张扬的彰显和歌颂了黑人男性的性感和力量,开启了黑人色情暴力片的先河。此外这部影片的放映代表了黑人区黑人电影的推出,它的成功使得更多的投资商们能够有勇气投资黑人影片,提升了黑人导演的发展空间。同样拍摄于1971 年的《神探沙夫特》是美国电影中少有的最早为全美国人树立的全民性黑人偶像,影片根据俄尼斯特·泰迪曼的同名畅销小说改编,讲叙了黑人侦探沙夫特受雇解救黑帮头目爱女的惊险故事。本片从导演到演员,亦皆由黑人担当,这在20 世纪70 年代的好莱坞更是甚为罕见。
这种注重对现实反映的潮流和黑人电影运动的兴起与当时美国社会的现状有深刻联系。首先,在历经世纪初的第一次黑人大迁徙和40 年代到70 年代两次较大规模的迁徙运动过后,美国黑人由南方涌向北方大城市,成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人口数上有了成倍的增加,在部分城市的人口比例上也开始占据优势。但由于历史上一直存在的种族歧视、宗教歧视等原因,黑人并未能真正融入到美国主流社会。美国各大城市都建立了种族隔离区或者黑人聚居区,白人和黑人之间的不平等待遇由此再次引起了剧烈的冲突,此时的黑人已经不是各处分散的个体,而成为了可以集结在一起的庞大力量,占了美国人口百分之十以上比例的黑人,他们在城市里聚集游行,已经迫使美国政府不得不改变对他们的态度,主流文化也开始做出调整,从文学到电影都开始逐步接纳黑人。
其次,20 世纪六十年代是美国各种民权运动发展的高峰时期,静坐抗议、反战游行等风起云涌,社会情绪也处于动荡当中,由马丁路德金等领导的黑人民权运动在世界范围内都产生了巨大影响,他们试图从各个方面,包括电影,去还原真实状态的“黑人”,去除对黑人丑化、妖魔化的叙述,也让黑人认识自我。在美国历史上一直处于缺失状态的黑人的自我开始得到建构,不再满足于白人“他者”的安排,他们发泄着自己对社会的愤怒和不满。
最后,在电影方面,二战过后美国电影批评界倾向于赞扬那些触及严肃社会问题的电影,以詹姆斯·埃基为代表的电影批评家们注重电影的“社会学”含义,其后,在美国出现了与欧洲“真实电影”运动对应的“直接电影”运动。在电视的冲击下,电影进入了短暂的低迷时期,管制略有放松,原有的大制片对电影业的绝对垄断被打破,电影中“清教徒”式的审查方式受到更多的冲击。
在六七十年代,随着麦卡锡时代的结束,冷战情绪的缓解,以及作者电影理论的发展和“新好莱坞”作者电影的兴起,在以安德鲁·萨瑞斯为代表的作者电影理论家和以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乔治·卢卡斯、马丁·斯科西斯等为代表的新电影作者的共同努力下,美国电影界出现了相对宽松自由的气氛,使得美国电影在内容和形式的多样化方面超越了以往任何一个时期。
九十年代:黑人英雄深入人心
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美国影坛出现了一系列在美国本土乃至全世界都受到欢迎的黑人影星,他们以自己精彩的演技为观众们奉献了一道道的影视盛宴,达到黑人整体演艺的一个高峰,诸如摩根·弗里曼、丹泽尔·华盛顿、威尔·史密斯、塞缪尔·杰克逊、杰米·福克斯、哈莉·贝瑞等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名字。在他们以及很多名气不如他们的黑人演员的努力下,美国电影中的黑人形象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这一时期黑人英雄的形象深入人心,出现了给人印象深刻的黑人总统、特工乃至上帝的形象。
在《黑客帝国》中,黑人男性扮演了引导者的角色,《冒牌天神》中,上帝也是一位黑人男性,商业大片《黑衣人》当中,屡次拯救世界于苦难当中的还是黑人男性。另外,黑人的形象也在智慧与成熟中间绽放,在《为黛西小姐开车》《肖申克的救赎》等片中,摩根·弗里曼所扮演的角色彻底抹去了黑人的或笨拙或邪恶的形象,进入更为人所欣赏的层次。
在这一时期,白人和黑人之间的友谊也是电影中经常表现的内容。作为宣扬美国精神的代表,电影《阿甘正传》不仅浓缩了美国三十几年的历史,还着重表现了阿甘和朋友黑人巴布之间的友情。巴布差不多是阿甘在军队里唯一的朋友,从不歧视他。在巴布战死过后,阿甘完成了其遗愿,并且毫不吝啬的将捕虾带来的成功与巴布的父母分享,巴布的母亲还成为了阿甘婚礼的证婚人。如果将阿甘看作是美国以及美国白人的代表性精神,那么其与巴布之间的友情则有互相接纳的含义在里面,传达出白人和黑人之间平等和解的愿望。
同时,白人和黑人之间的爱情也成为电影创作当中的重要素材,在《保镖》(迈克 杰克逊,1992)中,由凯文·科斯特纳扮演的前特工弗兰克受雇于惠特尼·休斯顿扮演的黑人歌星梅伦,两人之间产生了感情,在一番波折过后,两人拥抱在了一起。与以往电影相比,剧中黑人歌星的地位显然要优于其保镖,弗兰克为梅伦当保镖,并且正直、忠诚,一改电影中经常有的忠诚的汤姆式黑人受雇于白人的表现方式。这种在主角的设置上将黑人角色的地位设置优于白人的情况是少见的,另外,在绝大多数影片中,白人和黑人之间的爱情往往会因遭遇周边人的强烈反对和自己心理上所不能承受的压力而常常是不乐观的结局,这部影片完全没有了反映种族歧视的色彩,两人爱情的波折也与肤色无关,相对比较圆满的结局可以说是为现实中黑白配的婚姻提供了一个窗口。
在黑人导演方面,八十年代后期就开始大放异彩的派克·李依然是这一时期黑人导演群体的中流砥柱,不断有引起社会强烈反响的影片出现,被公认为黑人导演中独树一帜的“电影作者”。斯派克·李被众多黑人奉为“黑人电影教父”,享有崇高的声誉。此外还出现了约翰·辛格尔顿、约瑟夫·巴斯克斯、罗伯特·汤森等开始引起人们注意的年轻导演,他们导演的作品在市场的认同度方面得到了较好的表现,因而能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也成为了主流电影中的一部分。1991年,美国影片公司共发行了19 部黑人影片,超过了过去10 年的总和。
1991 年,23 岁的约翰·辛格尔顿导演的影片《街区的小伙子们》为其赢得了奥斯卡最佳导演奖的提名,他是第一位获得奥斯卡最佳导演奖提名的黑人导演,并且是奥斯卡历史上获得提名的最年轻的导演。进入21 世纪后,黑人在电影中的地位更是高大起来,各大电影节及奖项也都向黑人抛出了橄榄枝。
奥斯卡奖黑人获奖统计
获奖年份 所获奖项 演员 影片名称
1940 第12 届奥斯卡奖最佳女配角 哈蒂·麦克丹尼尔 《乱世佳人》
1964 第36 届奥斯卡奖最佳男主角 西德尼·波蒂埃 《旷野百合》
1983 第55 届奥斯卡奖最佳男配角 小路易斯·格塞特 《军官与绅士》
1990 第62 届奥斯卡奖最佳男配角 丹泽尔·华盛顿 《光荣》
1991 第63 届奥斯卡奖最佳女配角 乌比·戈德堡 《人鬼情未了》
1997 第69 届奥斯卡奖最佳男配角 小古巴·戈登 《甜心先生》
2002 第74 届奥斯卡奖最佳男主角 丹泽尔·华盛顿 《训练日》
2002 第74 届奥斯卡奖最佳女主角 哈利·贝瑞 《怪物舞会》
2002 第74 届奥斯卡奖终身成就奖 西德尼·波蒂埃
2005 第77 届奥斯卡奖最佳男主角 杰米·福克斯 《灵魂歌王》
2005 第77 届奥斯卡奖最佳男配角 摩根·弗里曼 《百万宝贝》
2007 第79 届奥斯卡奖最佳男主角 弗雷斯特·惠特克 《末代独裁》
2007 第79 届奥斯卡奖最佳女配角 珍妮佛·哈德逊 《追梦女郎》
2010 第82 届奥斯卡奖最佳女配角 莫妮克 《真爱》
2012 第84届奥斯卡最佳女配角奖 奥克塔维亚·斯宾瑟年 《相助》
2014 第86届奥斯卡最佳女配角 露皮塔·尼永奥 《为奴十二载 》
黑人演员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所取得的成功,离不开黑人演员自身的努力,同时也应注意到该时期黑人在其他领域的“复兴”或者说“回归”,黑人电影明星不是一枝独秀,而是社会整体造就的。美国的体育节目,如篮球、棒球、高尔夫球等受到普遍的欢迎,诸如“飞人”迈克尔·乔丹,“老虎”伍兹,“拳王”阿里等都成为人们疯狂追逐的偶像,在已经成为造就众多明星的商业化程度越来越高的奥运会及其他赛事上,黑人运动员的非凡表现也普遍得到人们的承认。
在音乐方面,随着黑人音乐的发展,造就了美国乡村音乐、爵士乐、摇滚乐、说唱乐、灵魂乐等与黑人音乐或歌手相联系的音乐在不同时期的繁荣,诸多黑人音乐家的出现还有受到普遍欢迎的传世作品的增多,使黑人在音乐上的独特天赋都成为美国人生活中所不能欠缺的美妙享受,这些都为美国黑人形象的整体改善提供了一个相对宽松适合的社会环境。
同时,黑人民权运动在几十年的斗争过后,随着黑人教育程度以及整体素质的提高,新一代的黑人能够有比先辈更多的机会进入高等学府(美国总统奥巴马就是美国高等教育制度向黑人贫民开放的受益者),尝试各种职业,开始在美国社会的中间阶层站稳脚跟,融入到美国的整体发展中来。就黑人电影导演而言,教育程度的提高也使他们能够以各种方式进入到主流电影的拍摄当中,有更多的发展机遇。像斯派克·李在纽约大学学习过,而约翰·辛格尔顿则在南加州大学读书时就开始了自己的电影创作。在整体社会环境改善,黑人精英分子频繁出现的背景下,电影中黑人形象的多样化趋势、英雄角色的增多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新世纪:平权之路依旧需要反思
进入新世纪之后,黑人明星的阵营在继续扩大。外形俊朗的威尔.史密斯虽然两度被奧斯卡提名影帝而不获,却巳然成为好莱坞最具票房号召力的巨星,已经功成名就的丹泽尔.华盛顿则尝试演而优则导,与弗里斯特.惠特克合作了《伟大辩手》,将上世纪年代被剥夺选举权、方方面面遭受歧视的黒人,通过在高校成立辩论队维护尊严和荣誉的故事演绎得真实动人。
自从巴拉克·奥巴马成为史上第一位美国总统以来,每年的奥斯卡大热中,都少不了一两部以黑人平等与解放为题材的影片。2009年有《珍爱》,2011年有《相助》,2012年有《林肯》和《被解救的姜戈》,2013年则有《白宫管家》和大热的《为奴十二载》,这两部影片以各自不同的角度,对美国的黑人解放历史进行了前所未有的深层解读。所以说奥斯卡歧视黑人真的有点冤毛,奥斯卡评委会尽管在年龄上一般比好莱坞从业中坚年长一辈, 比泡在电影院的年轻观众年长两倍,但总体上都属于中产阶级精英分子,他们自信于美国的价值观,中意那些严肃高尚、传达民主、平等的作品,同时也总是政治正确地包容那些边缘话语、少数族群的题材。
李.丹尼尔斯的《珍爱》选取了平凡人的视角, 舰泡受侮辱与歧视的智障黑人女孩靈生活希望的故事,让人们重新关注那些被忽视的边缘弱势群体。泰特·泰勒的《相助》则再度将时间拉回到风起云涌的六十年代, 让被侮辱与被损害的黑人女佣大快人心地愤然反对不公的白人主人。
真正将黑人电影这只瓶装上了新酒的,还是《被解救的姜戈》。向来玩世不恭的昆汀将黑人题材完美地嫁接进了通心粉西部片的外壳当中,一边严肃地反映南方农场中奴隶制的残暴,一边戏谑地结构黑人的种族和历史,最后还不忘秀一番他的血肉横飞式暴力美学。
根据所罗门·诺瑟普在1853年所著传记体小说改编的《为奴十二载》,则冷静地直视了废奴制之前那段阴暗的历史,描绘了长期蓄奴的传统南方种植园的方方面面:从奴隶贩子的诈骗,到把黑人像牲口一样在展台上叫卖;从奴隶主的冷酷残暴,到大部分黑奴所遭受的非人际遇。影片更进一步戳穿了奴隶主的伪善,他们一面不断地吟诵着圣经赞美上帝,一面却在用自己的双脚践踏自己的同类。即便是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饰演的“善良”的第一任主人艾普斯,依然只顾及自己的钱财和利益拒绝将其释放。而与那些白人奴隶主相对应的是黑奴诺瑟普,虽然身体不再自由,却始终追求实现作为一个人的价值。
如果说《为奴十二载》翻开了废奴制之前美国历史的血腥一页,那么《白宫管家》则由一个人的缩影通览了近一个世纪缠绕美国的黑人问题。影片讲述的其实并非那个服务白宫三十载的传奇管家,而是围绕黑人民权展开的数次运动。
从马丁路德金发起的轰轰烈烈的民权运动,到走向了暴力极端的左翼组织黑豹党;从约翰逊和尼克松一次次地以赋予黑人平等公民权利为由大拉选票,到保守派的里根上台后对南非问题的消极态度,直至新世纪后奥巴马入主白宫。在象征着世界权力核心的最高舞台,黑人的民权问题作为近半个世纪来最敏感的政治问题与每一任白宫的主人紧密相连,而在领导人们一项简短声明或者一通电话的背后,却是数百万黑人被肢解的真实生活。
不难看出,在经历了被歧视——反抗——重塑正面形象的演变后,黑人电影开始了对黑人民权运动历史的反思,而只有拥有民族自信感的种族,才能够正视自己曾经黑暗和充满屈辱的过去。
但我们也应看到,尽管法律条文早已赋予了黑人平等人权,黑人明星也已获得了与白人平起平坐的名誉与地位,但黑人要在电影中获取与白人同等的地位依然任重道远,与白人演员在好莱坞的待遇相比,比较成功的黑人演员还是少数,黑人演员要成名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黑人导演也还是少数,并且也有定型化的趋向,拍摄的片子多是社会题材类,并延续着对黑人暴力色情片的展现。这不仅仅是电影方面的问题,更是整个社会的问题,也许当黑人电影不再作为一种电影类型出现时,也许才是人们心中歧视的种子被完全根除的时刻。
参考文献:吴亚军:“我有一个梦想”——浅析美国电影中黑人形象的嬗变历程
时间之葬:崛起!黑人电影
赵柔柔:《为奴十二载》:历史魅影与现实危机
苏擘:奥斯卡获奖影片《相助》的主题研究
小龙:奥斯卡政治挂帅与中产阶级敏感
一个多世纪以来,美国电影中黑人的形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与黑人群体努力争取权力的民权运动息息相关。由此反观华语电影和亚裔演员在奥斯卡受到的待遇,也许我们更应该反思的是:为什么谈到种族歧视,黑人站起来了,而我们却鸦雀无声?
馆藏&13846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勒布朗詹姆斯是黑人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