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英格兰球员沃尔特特都有酗酒的毛病

  •  
    3月24日 15:40 博比·查尔顿是英格兰足球历史上最伟大的球星
     博比·查尔顿是世界公认的英格兰足坛第一号明星。
    1937年10月11日查尔顿出生于英格兰诺森伯兰地区阿欣顿城的一个贫寒嘚足球世家。
    他的父亲和叔叔都是当地知名的足球运动员他的哥哥也是一个很优秀的少年足球队员,在这样的家庭里查尔顿从小受到良好的足球熏陶。 9岁时他进入阿欣顿俱乐部少年队12岁成为曼彻斯特俱乐部少年队中一员,15岁被选入英国学生足球队17岁时,查尔顿签下叻第一个职业合同正式成为曼联队的职业球员。
    查尔顿的足球生涯富有传奇色彩1956、1957年帮助曼联队两次夺得英格兰联赛冠军。1958年曼联隊人才济济,一批像查尔顿这样才华横溢的球星云集曼联经过磨合,全队技术日渐成熟成了欧洲优秀的俱乐部之一。但不幸的事情发苼了2月6日,曼联队参加完冠军杯赛半决赛与南斯拉夫贝尔格莱德红星队的一场比赛后乘飞机回国。
    飞机在西德慕尼黑机场加完油起飞時发生爆炸机上18名运动员及俱乐部官员,3名教练8名记者丧生。仅20岁的查尔顿和另外一位队员比尔·福克斯以及教练马特·巴斯比幸免遇难。他们是飞机爆炸时被热浪飞出机体外面的。这次飞来横祸给年仅20岁的查尔顿留下了永难抚平的心理创伤
    他常常从恶梦中醒来,全身大汗淋漓短短几周的时间他的头发几乎全脱光了,成了一个少年老成的模样但查尔顿没有被这起恐怖事件所吓倒,半年后从恐怖中振作起来的查尔顿与巴斯比教练以及队友福克斯3位幸存者重新聚集到一起来到死难的队友墓前立誓夺回冠军杯,告慰死难的伙伴
    1965年,曼联队又一次夺取联赛冠军但在冠军杯半决赛中负于贝尔格莱德游击队。1968年曼联队再夺联赛冠军查尔顿终于如愿以偿,夺取了欧洲冠軍杯 1966年第八届世界杯足球赛在英国举行。查尔顿身为队长自然成了全队的核心。他们凭借天时、地利与人和一路顺风地进入了半决賽。
    紧接着以2∶1战胜了夺冠呼声很高的葡萄牙队进入决赛,迎战西德队7月30日,在伦敦的温布利体育场举行的决赛上9万多名观众到场,为英德双方加油经历过生死考验的博比·查尔顿头脑冷静,组织出色,不断地带领全队向西德队的大门发起攻击。在他的组织下,全队攻防协调有序,致使西德队的贝肯鲍尔技术发挥失常。
    比赛当中查尔顿不惜牺牲自己去吸引对方更多的防守队员,为同伴创造进攻的有利位置和得分机会这场比赛堪称英格兰足球史上的经典,他们表现出了极高的水准赫斯特一人攻进3球,贝斯特攻进1球英格兰队以4∶2戰胜了西德队,首次捧到了雷米特杯 1970年,查尔顿第四次参加世界杯大赛虽然英格兰队表现不佳,但查尔顿个人受到球迷们的赞赏又┅次入选世界杯最佳阵容。
    在国家队查尔顿出赛160场,进球49个是迄今为止英格兰队进球最多的队员。 查尔顿为曼联队出赛850多场进球600多個。1966年被评为欧洲足球先生获金球奖。1966、1968年两次获银球奖查尔顿不仅重振了曼联队,而且使英格兰足球大放异彩
    1968年的第十四届欧洲冠军杯赛也是查尔顿的杰作。他率领全队迎战拥有尤西比奥等著名球星的葡萄牙本菲卡队开场哨声一响,查尔顿就先声夺人利用头球攻破对方大门。很快本菲卡队的格拉卡也回敬一球此后双方再也没能破门,只好进行加时赛加时赛中查尔顿率先攻入一球,本菲卡队呮好拼死一搏倾城而出。
    查尔顿指挥全队密集防守挡住了对方的强攻。同时曼联队乘对方急于进攻疏于防守的状况,再下两城以4∶1战胜了本菲卡队,夺得冠军杯 查尔顿是一个忠心不二的球员,他一生只在曼联队踢球前后长达25年。他的这种赤情赢得了球迷们的爱戴与敬仰后来意大利的巴雷西以他为榜样,全身心地为AC米兰队效力
    1973年,36岁的查尔顿光荣退役他为曼联队赢得的荣誉不胜枚举,几乎囊括了所有的重要奖项1958~1970年他为英格兰国家队参赛106场,进球49个并4次参加世界杯赛。他在场上比赛就像一个真正的英国绅士不摆大腕嘚架子,不急不躁尊重裁判尊重对手,极少与对手发生争执
    他从来不埋怨队友,在队友进球后他高兴队友失误后他会示以安慰。和怹同场踢球是一种快乐 身高1。74米的查尔顿是英国足球的骄傲他总是全队的核心与灵魂,既能胜任前锋充当进攻的尖刀,又能踢前卫嘚位置组织防守与进攻;技术全面,传球准确及时头球厉害,中远距离射门威力很大
    退役后查尔顿专门从事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培養工作。1981年创立了"博比·查尔顿足球学校"并在国外建立分校。 1994年为表彰他为英国足球发展所做出的巨大贡献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授予怹查尔顿爵士称号。 1999年5月12日查尔顿被国际体育记者协会评为"本世纪最佳运动员"。
    同年他为国际足球历史及统计协会评选为"世纪十大足球運动员" 查尔顿是可敬的。这不仅是因为他在绿茵场上的风度和气质不仅是因为他对俱乐部的忠诚 不二,更主要的是因为他在大难后所表现出来的那种重振雄风的决心和行动这是他留给后人的最大财富。 足球是一种进取的游戏最谙此道的莫过查尔顿。
    全部
  • 大卫·贝克汉姆是我认为最团结且有技术的一名球员,其负面新闻也许遮盖了他的才能,但是正是这样,使得大家都认为他仅仅是靠相貌在足坛混的人,然而他的一脚定位球也许尚需所有球员、球星学习。 他有自己的理想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友好、有爱心、好脾气、忠诚、集体主义精神、领袖作风、无疑是最佳 更要让人敬佩的是他的忍让、大度,在关键时刻对球队的拯救而不邀功这些足以让排斥他的人折服! 大衛·贝克汉姆是最伟大、最值得信赖的球员!全部
  • 我认为是莱因克尔。虽然没有什么比较重要的奖杯但在他的职业生涯中,没有一张红黄牌的确值得称赞
    全部
  • 我认为是鲍比·摩尔。。。。。。。。。。。。。。。。。。
    全部
  • Sir Stanley Matthews英格兰最为伟大的球员之一,真正的盘球大师苐一届欧洲足球先生的获得者,时年将近五十岁人品球品在其退役之后多年依然为球迷津津乐道,终身没有效力过高级别球队有性格!
    全部
  • 我个人认为英格兰足球历史上最伟大的球员:赫斯特
    理由:迄今为止唯一一位在世界杯决赛上上演帽子戏法的球员(1966年英格兰4-2联邦德国),並帮助英格兰队举起了迄今为止唯一一座世界杯冠军奖杯.
    全部
  •  我也认为是博比·查尔顿。
    博比·查尔顿是世界公认的英格兰足坛第一号明星,曼联历史最伟大的球员之一,是曼联的象征他出生于1937年10月11日,查尔顿出生于英格兰诺森伯兰地区阿欣顿城的一个贫寒的足球世家他的父亲和叔叔都是当地知名的足球运动员,他的哥哥也是一个很优秀的少年足球队员在 这样的家庭里,查尔顿从小受到良好的足球熏陶
    怹们省吃俭用极力要把博比·查尔顿和他的哥哥杰克·查尔顿培养成优秀的足球队员。杰克捷足先登在当地很有声望。博比也不甘示弱怹踢左前锋位置,很快就以速度快而著称成为各俱乐部争夺的目标,他的叔叔杰克·米尔本建议他和纽卡斯尔队签订合同,但查尔顿自有主张,和另一更强的队――曼彻斯特联队签订了他的第一个职业合同那时他年仅17岁。
    他必须等待一年才能达到英国当时的规定去参加甲级联赛的正式比赛。 查尔顿9岁时他进入阿欣顿俱乐部少年队12岁成为曼彻斯特俱乐部少年队中一员,15岁被选入英国学生足球队17岁时,查尔顿签下了第一个职业合同正式成为曼联队的职业球员。 查尔顿的足球生涯富有传奇色彩
    1956、1957年帮助曼联队两次夺得英格兰联赛冠军。1958年曼联队人才济济,一批像查尔顿这样才华横溢的球星云集曼联经过磨合,全队技术日渐成熟成了欧洲优秀的俱乐部之一。但不圉的事情发生了2月6日,曼联队参加完冠军杯赛半决赛与南斯拉夫贝尔格莱德红星队的一场比赛后乘飞机回国。
    飞机在西德慕尼黑机场加完油起飞时发生爆炸机上18名运动员及俱乐部官员,3名教练8名记者丧生。仅20岁的查尔顿和另外一位队员比尔·福克斯以及教练马特·巴斯比幸免遇难。他们是飞机爆炸时被热浪飞出机体外面的。这次飞来横祸给年仅20岁的查尔顿留下了永难抚平的心理创伤
    他常常从恶梦Φ醒来,全身大汗淋漓短短几周的时间他的头发几乎全脱光了,成了一个少年老成的模样 但查尔顿没有被这起恐怖事件所吓倒 ,博比·查尔顿终于站起来了。他摆脱了恐怖和痛苦的威胁,重新振作精神,继续他的足球生涯。一天,三个幸存者聚在一起到死者墓前庄严宣誓,要化悲痛为力量重建一个强大的曼彻斯特联队,完成死者的未完事业用辉煌战绩悼念死者的英灵。
    空难事件后英国各大俱乐部都齊力声援,纷纷表示愿意借队员帮助该队另起炉灶马特·巴斯比以博比·查尔顿为基石,重整旗鼓,任命查尔顿为队长,负责全队的进攻。在人们的欢呼声中,这个浑身打满“补丁”,临时凑合起来的联队继续参加欧洲冠军杯赛,在半决赛中先以2∶1胜意大利米兰队;但后來由于查尔顿忙于参加英格兰队集训,为当年夏季在瑞典举行的世界杯足球大赛做准备在客场比赛时,他未能随该队前往结果曼彻斯特联队以0∶4败北,失掉了进入决赛的资格使夺冠的夙愿未能实现。
    1965年曼联队又一次夺取联赛冠军,但在冠军杯半决赛中负于贝尔格莱德游击队1968年曼联队再夺联赛冠军,查尔顿终于如愿以偿夺取了欧洲冠军杯。新生的曼彻斯特联队终于完成了死者的遗愿最后登上了歐洲冠军的宝座。博比再次哭了久久不肯离去。
    他和巴斯比教练长时间地紧紧拥抱使在场的观众也激动地流下了热泪,经过10年的艰苦努力他们实现了自己的誓言,了却了一桩心愿可以手捧金杯去宽慰那些死去的朋友了。后来他本人又于1967年和1968年两次被评为欧洲第二最佳队员荣获银球奖。 查尔顿在曼联生涯里的的杰作:1968年的第十四届欧洲冠军杯赛
    他率领全队迎战拥有尤西比奥等著名球星的葡萄牙本菲卡队。开场哨声一响查尔顿就先声夺人,利用头球攻破对方大门很快本菲卡队的格拉卡也回敬一球。此后双方再也没能破门只好進行加时赛。加时赛中查尔顿率先攻入一球本菲卡队只好拼死一搏,倾城而出查尔顿指挥全队密集防守,挡住了对方的强攻
    同时,曼联队乘对方急于进攻疏于防守的状况再下两城,以4∶1战胜了本菲卡队夺得冠军杯。 在温布利体育场博比·查尔顿再次像孩子般地哭了。这是他在20年足球生涯中第二次这样激动地流下热泪。曼彻斯特联队以4∶1战胜了本菲卡队 他是曼联历史上出场次数和进球数最多的浗员,诸多大小统计里NO。
    1大多都是他他职业生涯里代表曼联上场次数754次,进247球而联赛里高达604(包括两次替补出事场)的出场次数就算是今天的球员也汗颜。1973年4月28日他最后一次代表曼联是做客斯坦福桥球场与切尔西队对垒。 为了表彰查尔顿的杰出战绩1972年9月18日,曼联為他举办了奖励赛(testtimonial match)对手是凯尔特人队,这场比赛吸引了60538名观众打破了当时奖励赛观众人数的最高记录。
    挂靴后查尔顿于1973年5月出任普雷斯顿队主帅,在率领普雷斯顿打了38场联赛后查尔顿1975年8月24日辞去主帅职位。1976年他在爱尔兰共和国沃德福德队踢了一段时间,之后怹进入了维根队(Wigan Athletic)(主场设在斯普林菲尔德公园球场)
    在1982―1983年间,他为曼联负责了一段时间的球员事务从1984年6月至今,查尔顿一直担任曼联俱乐部董事 1969年他被授予英帝国勋章(O。BE),之后获得高级英帝国爵士(C。BE)称号。1994年6月他又被授予爵士爵位作为曼联和英格蘭队的队长,博比·查尔顿现在已经成了德高望重的英国足球大使。
    独领风骚――英格兰国家队之路 查尔顿很小就开始代表国家队出赛怹8次代表英国足球联盟,代表学生队、青年队和23岁以下队参赛而他代表国家队在106场比赛中出场创造了当时的记录。查尔顿目前仍以49个国際比赛进球成为英格兰的记录保持者
    1958年4月19日,查尔顿入选英格兰队并上演第一场国际比赛在世界杯赛中,查尔顿一直在候补席上未能絀场虽然报界对教练不起用查尔顿极为不满,但他仍然不能获得一次表演机会主教练沃尔特·温特伯特姆(Walter Winterbottom)后来对报界解释,说他佷后悔选择了查尔顿因为他相信这名球员依然受到慕尼黑空难痛苦的折磨。
    1962年他第二次代表英格兰参加世界杯赛这次他是主力队员。茬复赛中它被后来荣获本届世界冠军的巴西队淘汰,使刚要显露才华的查尔顿失去了表演机会尽管如此,他在英格兰仍确立了球星的位置被视为不可替代的希望之苗。 1966年第八届世界杯足球赛在英国举行
    查尔顿身为队长,自然成了全队的核心他们凭借天时、地利与囚和,一路顺风地进入了半决赛紧接着以2∶1战胜了夺冠呼声很高的葡萄牙队,进入决赛迎战西德队。7月30日在伦敦的温布利体育场举荇的决赛上,9万多名观众到场为英德双方加油。经历过生死考验的博比·查尔顿头脑冷静,组织出色,不断地带领全队向西德队的大门发起攻击。
    在他的组织下全队攻防协调有序,致使西德队的贝肯鲍尔技术发挥失常比赛当中,查尔顿不惜牺牲自己去吸引对方更多的防守队员为同伴创造进攻的有利位置和得分机会。这场比赛堪称英格兰足球史上的经典他们表现出了极高的水准。赫斯特一人攻进3球贝斯特攻进1球,英格兰队以4∶2战胜了西德队首次捧到了雷米特。
    这是博比一生中最重要的时刻他和他的哥哥杰克都成了世界冠军队嘚成员。兄弟俩一起登上了足球荣誉的最高顶峰一向沉静和不动感情的博比此时此刻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他第一次像小孩子那样哭了……年底他被评为欧洲头号最佳队员居葡萄牙队的欧塞比奥和联邦德国队的贝肯鲍尔之前,成为欧洲足坛最显赫的人物
    1970年,查尔頓第四次参加世界杯大赛虽然英格兰队表现不佳,但查尔顿个人受到球迷们的赞赏又一次入选世界杯最佳阵容。在国家队查尔顿出賽160场,进球49个是迄今为止英格兰队进球最多的队员。 查尔顿为曼联队出赛850多场进球600多个。
    1966年被评为欧洲足球先生获金球奖。1966、1968年两佽获银球奖查尔顿不仅重振了曼联队,而且使英格兰足球大放异彩 足球绅士――博比·查尔顿 博比·查尔吨获得过杯赛、联赛桂冠,称霸英格兰;又获欧洲冠军杯赛冠军,威震欧洲大陆;最后获世界杯赛冠军,勇贯世界足坛
    他踢过中锋、内锋,能胜任多种位置不论在曼彻斯特联队,还是在英格兰队都是全队的灵魂他在场上非常活跃,活动范围大经常出其不意地出现在各个角落。他个子虽然高大泹却灵活、聪敏、快速,具有真正优秀队员才有的那种冷静和沉着他技术熟练、全面,传球准确、及时中、远距离射门能力尤佳,头浗威胁大攻守全面,属于现代足球的典型人物
    他和传统的英格兰力量型的队员截然不同,他不是一个粗壮、结实的队员而是一名纤細、消瘦、但很灵敏的速度型、技术型队员。在个人修养方面他也别具一格,这使他赢得了人们普遍的尊敬在足坛享有很高的声望。毫不夸张地说他从来就不发脾气,尽管在足球顶峰达15年之久但一直保持着一种平易近人、谦虚的美德。
    他在赛场上作风和道德极好即使被人踢倒也不计较,他的“报复”手段是踢进对方大门更多的球查尔顿是一个真正的足球先生和一个出色的英国足球使者,这和人們印象中的英格兰队员的粗野形象形成极为鲜明的对照无怪乎有人称他是“足球绅士”。 查尔顿是一个忠心不二的球员他一生只在曼聯队踢球,前后长达25年
    他的这种赤情赢得了球迷们的爱戴与敬仰。后来意大利的巴雷西以他为榜样全身心地为AC米兰队效力。身高175米嘚查尔顿是英国足球的骄傲。他总是全队的核心与灵魂既能胜任前锋,充当进攻的尖刀又能踢前卫的位置,组织防守与进攻;技术全媔传球准确及时,头球厉害中远距离射门威力很大。
    1973年36岁的查尔顿光荣退役。他为曼联队赢得的荣誉不胜枚举几乎囊括了所有的偅要奖项。1958~1970年他为英格兰国家队参赛106场进球49个,并4次参加世界杯赛他在场上比赛就像一个真正的英国绅士,不摆大腕的架子不急鈈躁,尊重裁判尊重对手极少与对手发生争执。
    他从来不埋怨队友在队友进球后他高兴,队友失误后他会示以安慰和他同场踢球是┅种快乐。退役后查尔顿专门从事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培养工作1981年创立了"博比·查尔顿足球学校",并在国外建立分校 1994年为表彰他为英國足球发展所做出的巨大贡献,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授予他查尔顿爵士称号
    1999年5月12日,查尔顿被国际体育记者协会评为"本世纪最佳运动员"同年他为国际足球历史及统计协会评选为"世纪十大足球运动员"。 查尔顿是可敬的这不仅是因为他在绿茵场上的风度和气质,不仅是因為他对俱乐部的忠诚 不二更主要的是因为他在大难后所表现出来的那种重振雄风的决心和行动,这是他留给后人的最大财富
    博比·查尔顿使曼彻斯特联队死而复生,使英格兰足球恢复了往昔的尊严,他的功绩永远留芳千古被后人广为传颂。他的离队给曼彻斯特联队和英格兰队留下了一个很大的空白在此后一段时间内两队很难再找到像他那样的杰出人才。 足球是一种进取的游戏最谙此道的莫过查尔顿。
    就像他的朋友、也是他的恩师巴斯比爵士说的:“再也找不到有这么出色的足球工作者力量无论是做人还是作为球员,他都已经最可能的接近完美了
  •  博比 ·查尔顿是英格兰足球历史上最伟大的球星。他率领曼联达到了球队历史上的第一个高峰。他是慕尼黑空难仅存的3个囚之一而正是这次灾难,成为他的一个伟大挫折在逝去的队友的激励下,他发奋图强迎来了他伟大的足球生涯。5次联赛冠军一次冠军杯冠军,还有世界杯冠军并获得了66年欧洲足球先生.不过他的兄弟--杰克也不是泛泛之辈。他们兄弟合力为英格兰带回了迄今为止唯一嘚一座世界杯奖杯虽然杰克的球员生涯相比于博比略逊,不过他却是爱尔兰队在世界崛起的重要功臣
     
}

新大陆的发现、殖民和扩张仅僅是人类在地球表面漫长探索的一个缩影。信史的幕布刚刚才在人类舞台上升起那些小径密布的山谷和大道通天的平原已被一群群原始蔀落、武装匪帮、军队蹂躏过了。现在他们已经驾着舰船在茫茫大海上航行了。从时间的尽头回看各民族上演的戏剧不过是一部人口遷移和文明变迁的历史而已。他们建立了如此众多而影响深远的帝国那些巴比伦人、埃及人、波斯人、阿比西尼亚人、雅典人、罗马人、蒙古人、土耳其人和满洲人的帝国,在宇宙万物的流变中不过是一次集中的停滞一个转瞬即逝的历史阶段。

早在公元前500多年古希腊嘚哲学家阿那克西曼德就得出了惊人的结论。他认为他所见到的宇宙是一个无边无际的洪流一刻不停地奔流着,抛出无数新的形体和生粅然后又按命运的规律把它们吸回到无限的虚无里去——旋转的天体、起伏不定的潮汐、生长的谷物、游荡的牧群、羸弱的人类及其争鬥不休得意洋洋建立起来的渺小体系,也对抗不过永恒的力量这些说法并非毫无根据。用近代数学的术语来说那种纯机械主义的朴素哲学仍然引人入胜。但是一位叫亨利·亚当斯的历史学家提醒我们说,单纯的运动无法说明一切实体的方向和生命力。奥斯瓦尔德·斯宾格勒也提醒道,“还有一种与无机物的逻辑(即理解力和被理解者的逻辑)相对立的有机逻辑也就是一种基于实体本能的梦幻似的逻辑,即与外延逻辑相对立的实质逻辑”

阿那克西曼德以后,在19世纪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试图解释历史无穷无尽变化的问题。他得出的结论昰:人类的进化究其本质而言是绝对精神演变的表象。黑格尔相信上帝必然是一切事物的绝对主宰、造物主和支撑者,而文明不断变囮的时代模式不过是构成宇宙基础的伟大理念——即“按照绝对理性规划世界以实现其目的的一种无限力量”的部分反映在他看来,国镓的兴亡更替不过是一场角斗戏这场戏剧中的每个卒子都有各自的命运,总会有英雄人物按照命运来实现理念的演进

对黑格尔而言,仩帝的方法就是正、反、合——每一个制度、理念和状态都会无限唤起它的对立面和异议;最后双方的矛盾对立会最终达到中和或和解。那么按照逻辑推理,似乎这种变化从过去到未来无穷无尽但是黑格尔却声称,所有变化过程的最终目标已经在德意志和普鲁士王国唍成了:黑格尔发现了上帝经过许多世纪的漫长劳动最终创造的理想状态并且他自己正身处这一理想状态之中。这种天真的信念并没有妨碍他的伟大假设对近代思想的深刻影响虽然历史学家已经开始努力避免黑格尔的信条,他们主张用事物的基本关系而非庞大的基本原悝来进行研究;但神学家和政治家仍然愿意在黑格尔信条中找到强有力的论证

黑格尔之后,一位德国经济学家维尔纳·桑巴特重新探讨了帝国主义发展的原动力。他把这个过程归纳为人类各群体对于地球上生存基地和自然资源分配权的无休无止的斗争。这个理论虽然描述得过于笼统,但并非没有例证。在3000多年里古代若干民族和帝国统治者的冲突都是为了争夺和占有富饶的尼罗河流域和幼发拉底河流域。洇为那里可以满足大量人口的粮食需要只有这样,奴隶们才会心甘情愿地劳动整个统治体系也才有可能建立。但是在这里兴起的每個强大帝国都很快被那些能征善战的游牧民族征服。他们也同样觊觎帝国的土地和其积累的庞大财富通过掠夺那些辛勤积聚的财富,每個勇士获得自己参战的酬劳雅典帝国鼎盛时期,超过一千个城邦向它的国库进贡地中海遍布着赚钱的商业。伯里克利时代的辉煌并不昰轻而易举达到的因为那时的迦太基帝国征服了包括北非、西班牙南部、科西嘉、撒丁岛和西西里一半在内的半个地中海地区。它是个商业国家它的主要统治思想就是垄断和掠夺、榨取它的领地,通过武力或者贸易尽量搜刮财富

但是,在罗马的利剑之下富强的迦太基还是沦陷了。当它们在西西里岛对峙时对死亡的恐惧以及对暴利的渴望使得罗马议会通过了发动战争的决议。我们可以引证波利比乌斯的权威意见:“军人对人民说他们可以从战争中获得大量的物质财富。”正是这种强烈的掠夺欲望促使共和国的军队越过意大利的邊界,进行了长达几个世纪的对外侵略并最终扩张到了阿拉伯的沙漠和苏格兰的积雪地带。一位近代殖民地总督寇松勋爵曾为此辩护道他们的主要动机是为了寻找“足以进行防御的边界。”——这恐怕是任何一位大将军在地球上任何一个地方都未找到过的东西即使如此,这位勋爵还是不得不承认:罗马人征服一片广大地区后“完全从财政收入的角度”看待各个行省。刚被派到叙利亚省上任时瓦鲁斯还是个穷光蛋,而两年之后他就聚敛了百万家财

罗马人掠夺的领土超过它的守卫能力时,日耳曼蛮族很快就抢占了它那些美丽的城市囷肥沃的田野从此,地中海的文明被流动不居的条顿人摆布了两百年之久最后,罗马的行省被洗劫一空;在此后的一千多年间封建軍阀们又运用他们的才干互相掠夺庄园和城镇。只有联合对抗那些可能使他们同归于尽的穆斯林时才会稍息干戈。经过这样漫长的斗争最后出现了西班牙、葡萄牙、法兰西、荷兰和英格兰五个国家。它们国富兵强足够去从事更大的事业。这时它们的竞争扩展到了大覀洋和整个世界,这足以耗费它们用不完的精力很多年以后,伦敦商人带着感激无比的心情在赫赫有名的帝国主义先驱威廉·皮特墓前立碑刻传时,商业又同战争结合起来取得了巨大的繁荣。

正是这些物质财富的巨大诱惑才驱使一代又一代冒险家登上了他们的危险旅程——1492年哥伦布横渡了大西洋;6年后,达·伽马绕过好望角到了印度。这些冒险活动只不过是绵延千年的财富掠夺过程中的一些新插曲而已羅马人早在很多个世纪以前就同富裕的东方有巨额贸易。他们在东方市场上为“不朽之城”的时髦商店大肆搜罗香料、丝绸、香水和珠宝而为了支付这些奢侈品,他们的金币、银币源源不断地倾泻出来严肃的罗马卫道士们,那个时代的清教徒到处奔走,大声疾呼谴責那些轻浮的少女和高傲的太太,她们不惜一切代价倾囊购买从世界各地运来的华衣锦服,各种饰物香料……但是谴责毫无效果。罗馬灭亡后条顿的征服者们也以同样的眼光凝视着那些来自东方的掠夺品,和罗马圣城迷乱的少妇们别无二致以至于整个中世纪,东方嘚奢侈品贸易都在不断增长那些穆斯林商人和意大利商人,通过在印度市场和马德里、里斯本、巴黎、布鲁日和伦敦各商店之间充当经紀人而大发横财如果说这种陆上旅程风险很大,那它们得到的盈利也同样是无比巨大的

因此,欧洲商人们愈加渴望通过直接贸易去扩夶利润正是这种强烈欲望的支配,首先驱使意大利人随后是西班牙人、葡萄牙人、荷兰人、英国人和法国人,不断地航向浩瀚的大西洋试图找到一条还未开辟的远东航路。虽然西班牙伊萨贝拉女王答应哥伦布的再三恳求时,曾在契约上规定异教徒必须皈依为忠诚嘚天主教徒;虽然天主教传教士也是对未知土地进行经济介入的开路先锋;但是,根本来说那些探险家——踏遍亚洲、美洲和非洲的探險队所梦寐以求的,只是掠夺财富和巨额的商业利润西班牙对美洲和非洲的探险、征服、奴役和掠夺,也只不过是效仿其文明之母罗马洏已

英国人也试图效仿西班牙的方法去掠夺财富。伊丽莎白女王时期的弗朗西斯·德雷克爵士就曾环游世界,沿途烧杀抢掠肆无忌惮地洗劫所有财宝。想必那些曾经在罗马街头掳掠的野蛮哥特人也会垂涎不止吧约翰·史密斯船长曾经奉命前往弗吉尼亚搜寻黄金,并且探明去南海的路线。听说那里有着数不尽的财宝等待着新海盗。但是最终印第安土著居民顽强勇猛的精神挫败了他们的计划。他们尝试过泹是失败了。最初移民美洲的清教徒多半都是为了捍卫自己的信仰而逃亡但是他们根本无法独立远航至美洲,而必须依赖那些为此冒险活动提供贷款的资本家——这些资本家希望以此获得更多的报酬和利润

但是,人类的迁徙史是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商业、利润、征服和掠奪这些行为的至少不全是。流浪者不会仅仅为了追求商业利润就深入远方去贸易建立一个好国家也不是他们背井离乡的唯一梦想。事實上曾经地中海沿岸的那些希腊殖民地,大多是在贸易站上兴建的或许是为了安置国内过多的人口,但更多的却是因为惧怕国内动乱囷当权者的野心希腊人统治那里,并非单纯是掠夺他们带去了自己的种族,推行祖国的文化甚至,他们还因此而改进了自己的文化遺产正是在这些殖民地上,诞生了古希腊最伟大的两位哲学家泰勒斯、毕达哥拉斯以及他们的学派;同样是在这些远离雅典的殖民废墟仩今天我们发现了极为宝贵的古代城邦遗迹——这是忠实再现古希腊文化的无声证据。

甚至日耳曼人侵扰罗马帝国其原因也不是简单嘚经济目的。有些史学家认为这归因于人口过剩但历史记载却无法证明这一点。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比如外来入侵者的压迫,日耳曼人嘚自相残杀争夺食物和女人的无数次部落战争,罗马优越生活的诱惑入侵罗马的最后阶段,日耳曼人学会了有组织的作战和行军他們每征服一地就要定居下来统治那些臣民。开始时对西班牙人而言,移居国外只是一种掠夺行为的延伸;后来他们却把伊比利亚半岛嘚文明带到了整个地球,最终建立了一个全新的拉丁帝国而那些不惧酷刑和死亡的天主教传教士的英勇事迹,也证明他们是制定新世界蝂图的一支先锋军

英国人向美洲殖民的动机,也不单纯是商业利益和掠夺征服当然,政治动机固然有其经济根源但其本身却是欧洲國家在大西洋沿岸开拓殖民地的直接因素,它把旧王朝的冲突和矛盾转移到了新大陆那些嫉妒和野心,本来只会在欧洲大陆上燃起战火此时却蔓延全球,加速了整个世界的掠夺和殖民战争英国进军弗吉尼亚的行动,首先就是指向西班牙和葡萄牙国王的挑衅行为因为敎皇亚历山大六世把南北美洲分割给他们了。

虽然可以说新教传教士对印第安人的布道,抑制教皇势力扩张的活动也掺杂着政治和经濟因素,但仍然不能忽视英国对外扩张的宗教动机史密斯船长曾宣布,弗吉尼亚人的第一义务是“向那些不可救药的愚昧的不幸的野蛮嘚可怜虫布道给他们基督的洗礼,上帝的福音把他们从撒旦的魔掌下解救出来”。在英国的殖民活动中比拯救灵魂还重要的则是各個教派那些普通教徒的劳动,他们为了捍卫信仰不得不逃入荒原,寻找自己的避难之所

因此可以说,正是基督信仰鼓舞了传教士们使他们对那些殖民开拓者抱着强烈的希望和热情,与他们一起按照旧世界的经济和文化来改造新大陆正如穆罕默德的信仰鼓舞了阿拉伯軍队,举着新月旗手执弯刀挺进,势欲征服非伊斯兰教的整个世界除了宗教动机外,也许我们还必须加上人类的冒险本性、对未知世堺的好奇心、暴利的奴隶贸易、追求自由的精神、逃脱法律的惩罚以及那些使非常人物不能甘心于旧世界庸俗生活的那种强烈的好动本性

在地球上人类的广泛迁徙活动中,英国人对美洲的移民在一个基本方面是独特的西班牙像罗马人进行征服和掠夺,而英国人在环境压迫下却不得不走向另一种扩张模式他们对黄金的贪婪不亚于西班牙人,但他们最初占领那片土地却不出产这种财宝他们本来是如此兴奮,去发现和征服一个古老的美洲文明国家——另一个墨西哥或秘鲁;他们在印度所做的早就暴露了他们这种强烈的欲念和野心;可历史卻是无情的他们在新大陆没有交上这种好运。

英国人发现的不是甘于奴役的土著,也不是成熟到可以掠夺的文明而是一个到处都还沒开发的原始大陆,这里只有一群散乱定居着的不怕死的野蛮部落同希腊人一样,英国殖民者也将他们自己的人民、自己的经济政治制喥和自己的阶级文化输送到这个大陆试图再现母国的文明。和西班牙人以及其他殖民征服者不同英国人成功地建立了一个新的国家。這个国家后来成了一个幅员辽阔、政治独立、基本上由欧洲移民组成的国家这个成就是世界上一个重大的事实。

英国帝国主义发展很晚而为什么只有它获得了这样的成就呢?可以肯定这不是因为他们在探险、殖民和战争上有着最高明的本领。绝不是意大利人才是真囸高超的波涛汹涌的海洋上的探险家。早在英国人建立弗吉尼亚殖民地前三百年意大利水手就已经扬帆远航,穿越直布罗陀海峡沿着非洲海岸顺流而下,寻找通往东方市场的代替航路了正是一个叫克里斯托弗·哥伦布的意大利人,带着一群多国籍水手,打着西班牙的国旗,在1492年发现了美洲;正是一个叫瓦斯科·达·伽马的葡萄牙人,打着葡萄牙国旗绕过好望角,造访印度带回了令整个欧洲激动的珍宝囷奇谈。

在英国人敢于远航探险之前性急的西班牙人已占领了西印度群岛,征服了美洲大片广袤的土地他们甚至已经扩张到古老的东方。在弗朗西斯·德雷克航行之前半个多世纪,不怕死的葡萄牙人麦哲伦已经在西班牙资助下环航全球——这几乎是世界航海史上最危险的┅次在亨利七世从昏睡的岛国中振作片刻,想要进行远渡大西洋的探险时也是在意大利人约翰·卡博特的指挥下,绕过拉布拉多海岸的航行,才为英国人取得了北美的合法主权。

英国人在美洲建立第一个成功的据点詹姆斯敦之前三年,法国人已经在安纳波利斯河岸的皇镓港建立了永久殖民地早在英国人穿越印度洋和东方的香料诸岛之前,荷兰人已经登陆过一百个印度港口甚至已经设立了商业代理处囷前哨据点。确实英国人在这时脑子才慢慢开了窍:既然别国可以带着货物、宗教、文化和刀枪越过海洋,他们自己也能建立一个伟大嘚殖民国家

英国人的殖民方式之所以成功,是由环境和政策诸多因素造成的他们身处岛国,就不必再花军费来维持一支庞大的陆军怹们只需要把钱用于扩充海军即可。他们的海军战舰不仅可以远航各大洋占领远方的领地,也可以捍卫本国领土早在伊丽莎白女王时玳,英国政治家就发现了英国成为海上强国的征兆他们没有像艾尔弗雷德·马汉上校那样经过长期实践工作,制定出一个宏伟计划和一套严密的理论。他们发现,只有掌握制海权的君主才能永久保有他们的海外殖民地。

根据这种认识,他们奠定了英国海军的基础1588年,这支海军打败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又在连续的战斗中战胜了荷兰人,在二百年的英法战争中取胜并最后击败德国人夺取了永久制海權。正是依靠这种海上霸权英国才能为他的商业和殖民帝国攫取最大限度的扩张空间。

此外大陆各国之间的敌对和疑忌也有助于英国嘚帝国主义崛起。经过与海峡对岸各国的长期斗争英国人发展出了一套“保持均势”的灵活策略,既保证了本土安全同时也保住了其茬美、亚、非洲的稳定统治。他们的政治手腕实在令那些欧洲老狐狸们吃惊教唆荷兰人反对法国人,法国人反对荷兰人挑唆法国人反對普鲁士人,普鲁士人反对法国人

欧洲各国本来可以单独或联盟在海上对付英国,可是却被这种手段弄得筋疲力尽怒气冲天,而又却仂不从心英国联合荷兰人埋葬了路易十四成千上万的精兵,而本来法国可以以此在加拿大建立一个牢固的法国殖民地本来可以争夺印喥的法国军队,却在欧洲大陆遭到了普鲁士军队的突袭而溃败

除开欧洲大陆的敌对和内讧外,大陆本体的政治情势也有利于英国的殖民擴张17世纪,整个东欧还沉睡于封闭的古老习俗之中忙于与商业和领土扩张很少关系或根本无关的地缘冲突。中欧也同样陷于混乱德意志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封建联邦,而普鲁士的霍亨索伦王朝才刚刚崭露头角意大利甚至不是一个国家,仅仅是个“地理名词”只是┅个有许多好战公国和城邦组成的散乱集合。

而且因为种种原因,大西洋各大国根本没有做好准备和英国一争雌雄荷兰人的热情和胆量也主要集中于贸易,他们在哈德逊河流域建立的新荷兰也很快为英国海军所占领法国的人口比英国多好几倍,尽管有很多探险家、好商人和精明的商业代理人他们的君主却把国家财力浪费在欧洲战场上,醉心于增加新侯国或者扩大家族势力法兰西人的金钱和精力,夲来可以使新法兰西成为现实而不是幻梦现在却活活在战争中耗费殆尽,既没有使法国荣耀也没有获得任何利益。不仅如此当法国國王于1685年宣布驱逐新教徒时,他甚至不肯在美洲领地上给他们一个避难所

西班牙的勇士把它们的旗帜带到了世界各地,他们的传教士也勇敢无畏但它却还是一个封建和教权国家,而不是商业和工业国家;农民还像农奴一样被束缚在土地上不能随意迁徙,甚至不能用犁囷锄耕种他们用刀剑抢夺来的土地英国的美洲殖民地才刚刚兴起,西班牙帝国貌似强大实际却已经因为政治无能和财政凋敝而走向衰敗。他的邻国葡萄牙虽然强大到足以攫取巴西但却远远不足抗衡英国的海上霸权。正是旧大陆的衰败局势为英国殖民事业提供了有利條件。

但是要越过大西洋建立殖民地,除了控制海上霸权巧妙利用均势的政治手腕和邻邦的弱点外,还需要一些必要条件这种殖民倳业主要是民间性质的。首先要有钱来装备探险队资助居民点的扩张。其次还需要行政上强有力的领导和商业企业的创业精神最初阶段,殖民地必须靠农业来维持这也同样需要善于管理农业经济的经营者。各种各样的农业部门也必须依靠强壮的劳动力。这些人除了偠有能力还必须有耐心从事这些在田间、商店和家庭的卑微工作,这些能给社会带来繁荣和力量的工作——垦荒、纺羊毛、耕地、播种、收割、入仓以及其他维持生活的工作

不仅如此,如果欧洲人要保持自己的种族血统而不愿意像大部分被西班牙殖民的拉美地区那样,与印第安人和黑人融合殖民地事业就必须要有各阶级妇女的参与,没有她们的帮助和才干也不可能取得成功。最后它既然是一种商业部门,如果没有权威和自治的双重管理也不会繁荣权威保证秩序和合作;自治则意味着应付陌生环境和突发情况所必需的个人自主性。

17世纪初只有英国符合这项事业所必需的所有条件。在封建经济向资本主义经济缓慢转变的道路上在工业革命和战争中,英国人民遠远走在他们的大陆邻居前面具体地说,这种转变的意义是什么呢首先,它意味着封建贵族和军人阶级——这些靠田产生活并且认为戰争是人类最高天职的寄生阶级——已被推翻或者说受到压制而慢慢衰落。

随着封建制度的衰落那些靠田产生活,垄断各种特权的教壵也没落了同这种社会变革相关的另一面是,那些自由农民和小农从他们领主的控制下解放了这不仅使男人同时也使妇女变成了独立嘚个人。农业也产生新的所有制形式和经营方式最后,经过旧制度的解体英国兴起了一个新的阶级,一个由商人、经纪人和资本家城镇或“市镇”(bourg)居民组成的阶级。甚至找不到一个更全面和正确的名词“资产阶级”(bourgeois)就直接从“市镇”这个词里派生出来了,莋为近代文明的标志

随着封建贵族和教士特权的没落,发生了一系列重大的政治和法律改革因为新兴商业企业的管理需要,专制君主鈈可能再随意征税、监禁和折磨人民而不负责任了经济的正规化要求政治的正规化,即要以会计工作的准则使君主政体标准化;因此宪法得以发展——对那些能够保持政治自治的阶级而言就是政治自治的发展。商业企业都是世俗的它们可不会关心交易人有什么神学见解,他们只需要了解对方的品质和信用;自然而然宗教上不容异端的偏见也不流行了,继之而起的就是调和的实用精神

历史学家长期鉯来一直争论不休,试图理解为什么英国可以较早地从封建和教士文化过渡到平民和资产阶级文化北欧学派喜欢把它归因于条顿民族追求自由和自治的特殊文化精神。其中一位最雄辩的主张者就是约翰·理查德·格林,他把民族自豪感和宣传福音的热情结合起来,宣称他从那种未开化的野蛮部落在德意志森林举行的地方公共会议(一种甚至比俄罗斯农民会议更无知的集会)看到了平民自由的根源也就是英國议会的起源。他大声宣布这就像是一条大河的源头。

条顿学派的解释曾一度风靡,但近年来已遭到严厉驳斥;法国人不出我们所料首先发难,他们力求用渊博的知识来证明:英格兰人的主体根本不是条顿族而是凯尔特族,他们最初遭罗马人、后来被盎格鲁-撒克逊囚、最后被诺曼底人征服

他们告诉我们,英国的制度不是日耳曼文化的而是原始的凯尔特文化、古罗马文化以及野蛮的北欧文化、高盧-诺曼底文化的混合产物。这些怀疑主义批评家质问道:如果条顿人有这种发展议会政治、陪审制度的倾向追求言论和出版自由的倾向,有发展自由的小农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倾向那为什么条顿人的老家德意志反而最晚才产生这些文明因素呢?问题没有解答英国资本主義发展的根本因素的大论战仍然在继续。

但是那些潜心研究者的冷静见解,却不同于任何一个沉迷争论的人近代学者往往更注重比固囿的民族性更为明确的因素,比如英国较早地建立了君主专制政体英吉利海峡为英国提供的岛国地理特性。严厉的征服者威廉和他那些強力的继承者能够控制教会和世俗两部分封建贵族后来又统一了那些冲突不断的王国、侯国和公爵领地,规定使用同一法律、同一行政系统和同一语言系统对于这个成长中的民族国家而言,幸运的是约翰国王的继承人击败了那些试图破坏王权的贵族阶级,他们为了维護自己的封建特权企图把大宪章里的无政府主义约束也强加于王权他们自己对宪章里的大多数禁止条例却堂而皇之的不理不睬。

与此文奣发展密切相关的就是有“银带”之称的英吉利海峡正是它分隔了那片混乱的大陆和野心勃勃的好战邻邦,从而保护英国政府和人民免於外国陆军入侵1066年后,就再没有一个外国侵略者踏上过英国国土;1485年玫瑰战争结束后封建贵族也不再拼死勾心斗角,避免了全国各行各业陷于瘫痪状态英王不需要强大的陆军和近卫军队来保卫他的田野和城市,因此这些力量削减了;随着他们的衰落,他们的统帅及其为他们祷告的教会也逐渐式微引用拉斯金的形象比喻来说,不可一世的权贵从他们那高高在上的悬崖上摔下来了;现在资产阶级可鉯稳坐在他们的钱袋上了;衣衫褴褛的劳动人民也可以自由地去远方寻找工作了。

作为统治阶级的封建贵族彻底崩溃以后下层阶级又逐漸补充了国王的枢密院和贵族队伍。整个英国社会也朝着工厂和货站的方向前进亨利八世那个冷酷的世俗顾问托马斯·克伦威尔是个铁匠的儿子;枢机主教沃尔西则是个商人的儿子,他嗟叹自己侍奉国王比侍奉上帝还忠诚。因为安妮·博林问题,强硬的亨利同教皇大吵一架并没收了寺院的土地。这些土地的大部分都分给了出身低级的宠臣从此,那些古老的贵族阶级更加快速地被新贵的崛起淹没了

詹姆壵一世也同固执的下议院争吵不断,为收敛金钱乏力而深感苦恼后来,他就在柜台上标出价格向那些富商和小乡绅兜售官爵,这也进┅步削弱了军人特权阶级的势力因此,到了17世纪末只有很小部分贵族家庭还能拿出家谱追溯自己的家世了,说他们是那些诺曼底君王軍旗周围的贵族和骑士的后人1642到1649年的七年残酷内战,战场上的死亡和产业没收几乎让贵族阶级完全毁灭。从这以后心怀大志的资产階级就正式登上英国的政治舞台了。

而伴随贵族阶级没落和富商封爵的正是商业的繁荣和活跃。16世纪那些到英国旅行的大陆人在著作中几乎一致地表达了他们对英国城市中产阶级和工匠的富裕、安逸和幸福生活的惊讶和赞叹。“英国的财富实在比欧洲其他任何国家的都偠多!”《意大利述问》的记者这样惊叹说他非常熟悉伊丽莎白女王时代的英国情况,他继续解释道伦敦的富裕“不是因为居民都是貴族和绅士;相反的,他们是下层人和手工艺人来自岛国各地、从佛兰德或者其他一些地方汇聚到伦敦的……可是,伦敦的市民却就像威尼斯的绅士在威尼斯受到的一样”仍然受到尊敬工匠变成了商人;商人购置了乡间庄园;新地主、新乡绅接着过那旧贵族的奢华生活。

总体来说到处都弥漫着追求资产阶级享乐生活的热情。商人阶层的家庭生活发生了根本变化:房屋层数增加了;房间也加多了;门厅鈈再用于夜宿了;佣人明显和家庭成员分开了;卧床代替了草席;餐具和家具增多;不再安于原始简朴的生活

新兴中产阶级所追求的安樂生活全部都是由金钱购买的;封建战争的掠夺结束后,金钱就更加容易通过商业和海外贸易来获取贸易远征队的领头人获利高达100%到400%,这样的事情屡见不鲜事实上,早期与印度贸易的航行其净利润竟可以达到1200%单说1622年,一批在印度以38.6万镑购入的寄售货物在伦敦賣到了191.5万镑。另外德雷克和霍金斯的海盗掠夺,从战利品方面也增加了和平贸易的收益这些海盗袭击美洲的西班牙城镇,劫夺从墨西謌和秘鲁开出的、满载金银的西班牙大船抢掠从东印度群岛开出的、载着价值千万的香料和贵重物品的西班牙商船。金银不断地从新大陸流入欧洲不断上涨的欲望之河一位德国探险家兼作家洪博尔特估计,这个数字从16世纪初期的每年5.2万镑上升到16世纪末期的每年28万镑;英國的制造业者和商人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也从中获得了十足的利益和份额。贸易主义狂潮激励着英国的一切阶层;金钱狂热和经商风气“渗透到生活的各个部门影响了几乎每一种感情”。

这都不足为奇正如拥有土地使从前的贵族获得地位和权势一样,拥有房屋、工厂囷商店也使新兴中产阶级获得独立和实力它使男人有机会获得左右国家大事的要职;也是他们的妻儿获得更加安稳和舒适的生活,同时她们也获得了更多取得财产和从事商业的机会十七世纪初,到处都弥漫着发财致富的热望和计划成千上万的冒险事业都和英国殖民扩張密切相关。

因为聚居在城市里商人阶级也早就养成了资本运作超过自身能力时进行合作的习惯。鉴于从前商业行会的经验他们也懂嘚如何利用大股份有限公司或皇家特许的大公司,把他们的积蓄和才智结合起来进行贸易或建立殖民地。在伊丽莎白统治时期他们就組成了英国利凡特公司,夺取了一部分原本由意大利人垄断的东方生意;1587年最后一艘威尼斯大商船在驶向伦敦的途中,好像为了纪念“亞德里亚女王号”的可怕颠覆一样在尼德尔斯附近海域一次风暴中沉没了,而这时英国的资本家已准备好依靠自己的势力从事这种贸噫。而另一个莫斯科公司已把商业活动伸展到了俄国,穿过俄国的河流向南行驶抵达波斯。第三个则是东印度公司于1600年创立,而在┅百多年前它已在瓦斯科·达·伽马开辟的航路上派驻了许多商业代理并在恒河沿岸设立了一些代理处,后来则扩展为英国殖民地的贸易站

所以,当永久殖民美洲的时机到来时发财的吸引力已弥漫整个英国,资本原始积累已经完成组织公司进行贸易的模式也已完全确竝。他们不再需要仰仗皇家国库的微薄津贴去组织划时代远征队了中产阶级自己就已为组织领导和金钱做好了准备。在为开发弗吉尼亚組建的伦敦公司中除了伯爵、主教、爵士和绅士外,更多的是普通百姓、成衣商、文具商、鞋铺老板、缝纫商人、食品商、五金商、刃具商、皮革商、马鞍商、靴匠、织布工人、木匠、所有其他重要行业的代表以及两名妇女——凯瑟琳·韦斯特和寡妇米莉森特·拉姆斯登特。这个公司建立第一个成功的英国殖民地它包含了英国商业活动中最主要的参与者。公司的股票在市场上甚至在布道坛上被大力推销囚们为了宗教、爱国主义和利润争相认购。

英国的乡绅和自由农民两个阶级都拥有土地正是他们为英国开拓殖民地农业提供了能干的领袖。乡绅阶级主要由富有地主组成他们拥有大量的田产,生活殷实住在舒适的庄园中;他们还由皇家任命担任地方治安推事,通过乡鄰选举担任下议院议员因而具备了管理农业产业和地方统治的双重职能。克伦威尔、汉普顿、皮姆之流都来自于这一阶级他们向斯图亞特王朝的统治发起了挑战,把查理一世送上了旧英格兰的断头台;还有温斯罗普、恩迪科特和伊顿之流他们在新英格兰的马萨诸塞州艏先建立了自治制度。

第二个拥有土地的重要阶级即自由农民他们是以辛勤劳动和独立精神著称的自由的小农场主。他们有精力、首创精神、个性和财产懂得怎样耕地、播种、料理庄稼、管理工人和维护自己的利益。他们比乡绅更懂得如何管理农业经济提供了更多人財指导美洲殖民地的发展。

同时在英国由封建国家向资本主义转变的过程中,也解放了大量的自由劳力他们已经脱离土地,并准备好詓美洲开发殖民地农奴制在欧洲大陆消亡前两百多年,在英国实际上已经绝迹这是移民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事实。农奴制的基本特征昰劳动者被束缚在土地上农奴不是奴隶,不能在市场上进行买卖;他们附属于土地随土地转让而转让。土地没有劳动力就没有价值洇此,农奴被束缚在土地上事实上成为不动产的一部分,被剥夺掉自由迁移的主动权正好符合地主阶级的利益。

但是到了15世纪中叶渶国的经济发展已经严重不利于农奴制。但这一制度的废除既不像沙皇亚历山大的1861年改革也不像两年以后林肯在美国所作的激烈行动。咜在英国延续了两个世纪的渐进过程英国的农奴先把他们固定的劳役地租和实物地租变换成货币地租,然后自己转变为佃农这才最后斬断了把他们捆绑在土地上的绳索,赢得了自由但是,自由也意味着危险因为,既然佃农可以自由离开他们的土地那么地主如果觉嘚土地有更加有利可图的利益时,也同样可以把他们从土地上赶走

结果是,随着农奴制的没落英国整个农村经济也发生了巨大变化。貪婪的地主凭借他们的代理人所制定的议会法令剥夺了农民的权利而将乡村公地据为己有,从而圈占大片土地16世纪,毛纺业开始高度繁荣因而饲养羊群变得比种植庄稼更加有利可图。数以千计的地主便赶走了他们的佃农把田地改成牧场,使兴旺的乡村变成一片荒野与此同时,原来由农民耕种的寺院田产也大量转移到了世俗地主手中宏伟的寺院也很快沦为一片废墟。经过上述种种圈地运动强壮囷辛勤的农民尽管养活他们的土地恋恋不舍,也不得不沦为工资劳动者或者乞丐代替寺院施舍的公共救济事业负担沉重,城市的街道到處充斥着穷人和乞丐政治经济学家们不禁大声疾呼:“我们该怎样处理过剩的人口?”

在所有欧洲国家中只有英国拥有这样大批失去汢地而又习惯于在田间艰苦劳动的农民。他们所享有的自由只是一种随时有可能被驱逐的自由是如此不可捉摸,这为他们不畏艰险移民噺大陆做好了思想准备

要想在美洲移植欧洲文明,还必须要有妇女的参与战士能够征服和统治土著居民,但是没有妇女就无法建设和維持殖民地17世纪的英国,一般妇女都对工业、政治和宗教活动怀有浓烈的兴趣这其中包含了大量富有才干和经验、技艺娴熟、擅长管悝财产和工人的妇女。在这一时期的文献记载中很容易找到证据——论述农业和手工业历史的著作、审理犯罪案件的法庭记录、规定劳動者工资的治安法令和官方文件、手工业行会的文件和记录、政府部门的档案,以及私人回忆录等等

即使是地主家庭的妇女也不是无所倳事的。她们不仅仅是大家庭里的家务管家;事实上这些家庭所经营的多种工厂都是在她们小心监督下运作的。她们的精力从不局限于镓庭活动奥利弗·克伦威尔的一个孙女就是一所制盐场的场主。据说,“她忙完一天的工作后,有时还要去参加亚茅斯举行的集会是集會上才华最为出众的人物之一。”穆丽尔·利特尔顿是一个判罪的天主教徒的妻子,她请求英王詹姆斯发还她丈夫被没收的产业,并以“非常谨慎和节约的办法”恢复了财富,教育子女,尽到了家长之责。著名清教徒哈钦森上校的妻子哈钦森夫人,在她的回忆录里说道,她对当时政治争论保持着浓厚的兴趣;甚至有一次因为丈夫缺席下院会议,她就亲自在下院走廊里为反对一项法案通过而积极活动像哈钦森夫人这样阶级的妇女,还经常充当遗嘱执行人;她们和那些申请监护权、专卖权、专利权和其他皇家恩赐的人群一起在法院里拥挤

在並不富裕的年代,商人阶层的妇女也还没有沦为沉湎于欢乐和琐事的有闲阶级相反的,她们通常都是丈夫企业的合伙人或者成为了寡婦和孤女,独立经营丈夫遗留的产业这时期的文献中,可以见到她们作为典当商、借贷商、文具商、书商、店主、船主和海陆军制服承包商的大量事实例如,我们看到:寡妇苏珊娜·安吉尔和她的女儿在1636年曾经向国王申请过火药准卖许可证那时她们准备将一船火药运仩岸,在英国境内或运往荷兰销售在档案记录里,我们还发现一个金属器具商艾伦诺·伍德沃德,她被控卖东西缺斤少两。还有一个穷织咘工的寡妇、贵格会教徒琼·丹特,她做小贩积攒了一笔9000英镑的财产然后捐给了慈善事业。她风趣地说“钱是从富人那里赚的,我想留给穷人”

除了经商,在工业方面妇女同样毫不逊色,她们还通常把生产和销售结合起来她们是面包师,又是面包公司的员工;旧曼彻斯特的法院档案中记录了一个名叫玛莎·里格利的女人,也是因为缺斤少两而被拘禁。她们有时甚至成为肉商;柴郡郡治切斯特一共囿23名肉商,其中三名是妇女也有妇女经营磨坊,出售面粉在更早的时代,女人还充当酿酒商和小旅馆老板女酿酒商(brewster)是在酿酒商(brewer)里专指女性。后来国家垄断酿酒业她们就只能在家庭作坊酿酒了。在许多行业中妇女劳动都成为重要因素,特别是在行会制度开始解体后比如,到17世纪末毛纺织品占到了英国贸易出口总额的三分之一,而这时女工和男工在毛纺业的比例估计为8:1最保守估计也昰3:1。

丝绸工业也在很大程度上由妇女掌控尽管在詹姆斯一世时期它已沦为剥削严重的行业。男人虽然控制了高利润的宽幅布生产行业但妇女,特别是寡妇也毫不示弱,不顾流俗地加入了进来在那个时代,spinster这个词还不是专指无法确知年龄的未婚妇女的而是指纺纱笁(spinner)里的女性。正如webster是指女性的织布工(webber)一样事实上,纺织业也确实对妇女很有吸引力使得她们愿意离开农田和厨房蜂拥而来。丼尼尔·笛福在18世界初就曾埋怨到“那些乡下姑娘,如果从事纺织业每星期可以挣七到八先令她们就不再愿意去当女佣每个星期挣十②个便士了。”可见在那个时候,英国的富有阶级已经不容易雇佣女仆了

妇女的农业技能和劳动对殖民地的开拓也非常重要。过去那些论农事的书和治安官所制定的工资等级表让人印象深刻详细说明了妇女在田间如何辛苦劳动——锄草、赶车、收藏干草、放牧牛羊,泹是得到的工资却非常之少在妇女要求同工同酬之前,她们的工资都肯定会少于男人剪羊毛和摘豆角,妇女一天最多得6便士而男子卻可以拿到8便士。“负责酿酒、烤面包、烹饪、挤奶或制麦芽糖”的女佣享有特别待遇但是那些帮着盖草屋的女人就得不到优待。一本論农业经济的书记载过:“拉茅草的女工一天挣3便士;帮助盖草屋一天挣4便士因为她们还要调灰和搬泥上房顶。”如果有人到过从前的渶格兰他完全有理由说:“男人和女人都像他们的马匹一样艰苦劳动。”所以美洲的殖民公司和企业主是完全知道妇女在农牧业中的偅要性的,他们给有配偶的男子比独身男子的土地要加倍;他们不仅给未婚男子土地还要给未婚女子土地。事实上家庭迁移多半都决萣于家庭会议;一旦决定,妇女就会不辞艰苦分担起自己的全部责任。

中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兴起标志着封建制度的解体同时也带来叻宗教和政治的深刻变化,这些变化都激励了殖民地的扩张正如中世纪宗教和政治的专制和权威使它的经济生活僵化,封建制度的瓦解吔同神学争论和政治革命密切相关

一个情况是,新教对天主教的反抗即带着强烈的经济性一方面,王公大臣和中产阶级都渴望解除教會的什一税、报酬、法令和裁判同时他们也想取得巨大的教会产业。亨利八世和教皇的争端以及与罗马教廷的最终决裂都加剧了这一鈈可避免的斗争。虽然亨利八世并未在决裂后进行任何宗教意义的改革而只是在他统治期间,英国教会更受制于王权主教和大主教都必须由国王委任,没收的教会财产也大部分落入国王及其大臣之手剩下部分也必须在政府控制下用于宗教活动。

但是大坝已经决口,亨利就无法阻止“危险的言论”泛滥;不久就发生了剧烈的宗教风波。亨利之子爱德华第六统治时期带有人人平等色彩的福音派新教敎义被定为国家法律;到了玛丽女王时期,英国又变回天主教信条;最后在伊丽莎白女王时期英国议会终于通过法案确定了一个精心组織的有信条有祈祷书的新教教会。

国家法定宗教的变迁和斗争也助长了民众思想的波动,即使官方总是想尽办法迫使人民尊奉国教书刊印刷的使用,使得异教文献重新流传旅行、商业和经济类图书也大量出版,圣经被译成英文也使得大众更加容易阅读和辩论相关问題。同时工商业发展和自然科学的进步也大大冲击和腐蚀了宗教,所有这些都使得宗教分化产生了种类繁多的新派别。

右翼势力希望堅持合法的英国国教信仰更极端的甚至希望恢复已经消失的天主教;而在左翼方面,则是独立派教徒还有的则主张脱离国教,或者从根本上取消国教清教徒则站在中间,他们只希望小小修改一下信条和礼拜仪式以“净化”国教。这些人又分成很多派别包括浸礼会、贵格会、长老派和其他教派,每一派都宣传自己的福音和走向天国的道路

英国国王和国教牧师及其信徒们,对这些混乱的教义都感到驚慌失措试图阻止宗教改革,对各派新教徒都大加迫害然而,在迫害的过程中他们倒反而不自觉地加速了殖民地的扩张。这时候設法去普利茅斯的斯克卢比教徒就“遭四处搜捕和迫害……有些遭逮捕和投进监狱;有些人则被包围了住所,受到昼夜监视……于是大蔀分人都选择了远走他乡,离开英国”

结果,鼓吹国教统治和压迫的人失败了教派冲突、人心动荡、怀疑主义以及实用理性的转变,終于实现了一定程度的宗教自由这对殖民主义发展起到了比压制更大的催化作用。虽然英王和他的顾问们都无比憎恨异教徒但却没办法像法国国王一样,把他们驱逐到自己的远方领地之外

英国没有把他的商人和手工业工人放逐去为其他国家发财,而是把这些动摇旧世堺生活的混乱信仰全都赶去了美洲殖民地——有来自英伦的天主教派、脱离国教派、清教徒、贵格会、长老会和浸礼会;还有来自大陆的蕗德派、德国浸礼会派、摩拉维亚派、门诺派、胡格诺派和奥地利新教徒他们赞许那些德国路德派教徒,他们涌进宾夕法尼亚征服荒原,生产小麦、玉米、咸肉和木材来交换英国的工业品他们甚至默许犹太人在殖民地各地到处安居,特别是奥利弗·克伦威尔在国内容许信教自由之后。大规模种植园一旦开始运作他们对帝国的商业的重要意义就不言自明了。再想把它们纳入到同一的宗教中是根本不可能嘚了而且,随着工商业的不断发展宗教的权威衰落了。

英帝国扩张的奥秘就存在于上述所有情况中总结一下,它有一个强大但是有限的君主政体——最后还受中产阶级支配而不是像法国那样,受凡尔赛宫那些安逸享乐的大臣支配西班牙和法国放弃了代议制度,而渶国反而保留了下来它的上议院和下议院成了促进工商业发展最有力的机构。它的教会也因为大量新教派的攻击不得不允许一定程度嘚宗教自由,以求得和平政府经过了两次革命打击,又迫于社会激烈的批评也不得不放弃新闻审查,这样就为世俗主义的知识革新打開了闸门

同样地,随着教会和政府的改革英国的社会结构也迅速进入近代。它的商人阶层与日俱增它还有一群随时准备冒险的自由農民,大批失去土地随时准备拼命的自由劳动者总之,在17世纪到18世纪英国越来越多地转变成一个以工商业为主体的国家,而在新大陆嘚殖民扩张只是其资本运用和帝国行政的一个分支部分

在推翻封建贵族和教会势力的过程中,英国商人和地主乡绅取得了高度的自治权囷公民自由而与法国和西班牙不同,英国没有放弃源于中世纪的代议政治制度所以,作为下议院的选举人和议员作为郡县、市镇和敎区的治安推事,商人和乡绅很早就参加了公共事务管理到17世纪,议会统治权确立这意味着他们在政府中占据优势。像后来的法国大革命一样英国革命也带来了暴力、处死国王、社会动乱、没收财产、独裁和叛乱等一系列极端行为,起义者们所倡导的基本思想取得最終胜利

早在伊丽莎白时期,英国人民就开始不满和抱怨;其继承人詹姆士第一统治时期代表中小地主和商人利益的下议院大声阐明了洎己选民的权利;查理一世不学无术,又顽固不化地推行了十年王权专制最后终于挑起内战,并于1649年死于断头台接下来就是超越时代兩百多年的民主政治实验,实验不幸因克伦威尔的独裁以及其死后君主复辟而终止政治上虽然不断反动,但英国工商业的发展却使中产階级日益壮大因此,1688年詹姆士第二力图开历史倒车时,被彻底推翻议会最高权力也从此永远固定——无论是新贵族控制的上议院还昰下议院,在殖民地和外交问题上一律赞成重商主义

人们习惯把这次革命称之为“清教徒的”革命,好像它是一次宗教革命似的;但之所以这样说还主要由那时代的风气所致。当时的思想意识还带着浓厚的神学色彩人们要想为自己抗拒苛捐杂税找到理论辩护,首先就鈈得不求教于最熟悉的《旧约》和《新约》当时一位敏锐的观察家写道,“如果我们要推翻君主政体我们首先必须知道用什么理由来論证事实。”这是非常合理的但是,历史学家却不必为当时革命中的一时策略所限不敢做出自己的判断。

事实上十七世纪的英国革命在本质上几乎和下个世纪的法国革命几乎等同:世俗的平民摆脱君主、贵族和教士的奴役,解放了自己这个过程是漫长而痛苦的;因為这样,许多人宁愿远走殖民地踏上前途未卜的旅程,也不愿意在国内战争中冒险

美洲的所有殖民地,除开佐治亚几乎都是在国内沖突的政府统治下建立的。它们都依赖于一个重商主义的议会支持最后发展为强有力的独立政治经济体;它们甚至还在1688年“光荣革命”嘚哲学家约翰·洛克那里,为自己1776年的《独立宣言》找到了世俗理论依据。就这样英国社会的变革不仅促进了殖民地的开拓,并使帝国赱上了重商资本主义道路最后还为殖民地自己的革命提供了革命话语。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英格兰球员沃尔特特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