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步行走最好通过摆臂式垃圾车 徒步走每天多少公里好 父亲

公园连成串 美景连成片 树林中穿越 湿地边观光
市区十大观景徒步线路,你走过吗?
哈尔滨新闻网-新晚报 03:08
  江河解冻、小草吐绿,万物复苏。为使徒步爱好者可以在春光中尽情撒欢儿,使广大市民在户外活动的同时感受城市的变迁,本报记者花费三天时间实地踏查,为读者推荐十大户外观景徒步路线,不出市区即可享受到健身、观光的双重美感。只要你有一副好身板或想练就一副好身板,还等什么,迈开两腿走起来吧。
  徒步走三注意
  预热身体
  必须制定适合自己的一个体能训练计划,在耐力、力量、负重行走等方面渐渐增进。
  了解自身
  了解你的体能有多好,你徒步的极限距离是多少,你身体是否有旧伤,你必备的急救药是什么等。
  掌握要领
  在徒步时要注意通过摆臂来平衡身体、调整步伐,尽量放松身体和手。控制节奏,尽量保持匀速,最好的行走速度是走而不喘,脉搏最好不要超过120次/分钟。
哈尔滨新闻网-新晚报)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哈尔滨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版权所有:哈尔滨新闻网 Copyright
www.my3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国新网许可证编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黑B2- 黑ICP
如有任何问题请联系我们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复制 Email:行家:时间:日
金秋九月,我所在的《天行健户外运动俱乐部》发起了《走进古城昂昂溪》的徒步活动。九月九日,当我在群里看到这一活动帖子的时候心头不禁一热,马上就跟帖报名。这不仅因为每周一次的远徒活动是我工作之余最喜爱的运动之一,更主要的是用徒步的方式走进第二故乡,对我来说也是一件值得期待的事情。九月十一日上午八点十五分,驴友们在11路汽车大民屯终点站集合后出发。整齐的队伍在一面红色群旗的引导下,伴着音乐沿江堤开始了本…
行家:时间:日
徒步,让我辛苦并快乐着。这话听起来似乎有些矛盾,其实不然。在参加徒步活动的过程中我的感觉就是这样。春秋两季气候适宜时徒步,付出的只是劳累,辛苦程度不大。但每逢盛夏,顶着炎炎烈日远徒真是汗流浃背,酷暑难耐。尤其是到了数九寒冬,穿着厚重的棉衣,迎着凛冽刺骨的北风踏雪远徒,脸冻坏,脚冻伤的情况时有发生,对每个徒步爱好者来说更是一种毅力的考验。我对徒步的喜爱程度说起来似乎令人难以置信,每晚为了参加夜徒,尽…
行家:时间:日
如何建立一个完善的、令人长期追捧的、健康的、无拘无束的徙步群,让所有参加的朋友感到由衷的快乐,把组织当成自己的一个“家”,这就需要广大驴友齐心协力,尤其是群中的组织者,更是应该多为朋友的考虑,打造一个完善的群体。
行家:时间:日
每天去徒步,结交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这些朋友来自不同的行业,不同的阶层,但大家的爱好一致,兴趣相投,为了健康为了快乐,走到一起。没有顾忌,没有计较,每天绕湖走两圈,其中的开心滋味,不参加的人是无法领略的。灯光璀璨的劳动湖见证了我们每天的快乐,路人羡慕惊奇的目光让我们自豪和骄傲,是啊,我们是懂得挖掘快乐的人,快乐无处不在,在我们的心中,在我们每天行进的脚步中,加入我们吧,天行健的…
行家:时间:日
俗话说,没好鞋穷半截,这句话真实的说明了鞋的重要性,徒步的时候穿什么衣服和裤子都不重要,但鞋不行,没有一双合适的鞋,那就惨了,磨起泡只是小意思,如果韧带磨损,就再也不能徒步走了,必须要穿那种厚底的很抓地的那种户外徒步鞋。那种鞋的前尖有点翘,后跟的鞋垫有弹性,可以保护膝盖和脚腕,走起路来有缓冲的余地,那样的鞋最好了,有一种鞋是骆驼牌的,非常适合徒步的时候穿,穿上非常的舒服,而且保护脚不受伤,是徒步人…
行家:时间:日
一、如何使用信号求救
如求救援,可采取多种方式
[点燃火堆]
连续点燃三堆火,中间距离最好相等,白天可燃烟,在火上放些青草等产生浓烟的物品,每分钟加6次。夜晚可燃旺火。
[声音求救]
在不很远的距离内发出求救信号。可大声呼喊,也可借助其它物品发出声响,如用斧子、木棍敲打树木。
行家:时间:日
徒步是一项较为简单而又有趣和有意义的健身活动,它对锻炼意志、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加强组织性和纪律性都大有好处。
根据距离的不同,通常15公里内的称为短距离徒步,15~30公里的称为中距离徒步,30公里以上的成为长距离徒步。短距离徒步可到本地区的景点游玩;中长距离徒步可到住地周围的省市作旅游。…
行家:时间:日
1、可以有效增强心血管系统的功能
步行,尤其是快步行走时,身体运动所需的能量比静止状态时增加,为了保证肌肉、内脏所需能量的供应,心脏跳动频率增加,每次跳动的搏出血量增加,血管舒张,血液循环加速。当心跳达到每分钟100次左右,并且这种心率保持10分钟以上,则可以很好地锻炼心脏,大大增强心肌和血管的韧度和强度,从而能够有效地降低各种心脏病的发生概率。…
行家:时间:日
徒步也不是瞎走,必须遵守科学的规律。徒步的时候注意摆臂,才能放开速度,徒步的步伐不能太大,否则会拉伤韧带,速度也不能太快,以一小时五公里为宜,快了容易受伤,慢了起不到锻炼的目的,徒步期间不能聊天,唱歌,要全力以赴的跟着节奏走,这样既不累,又能跟下来,大家在一起一个节奏,会让人轻松快乐的走完全程。…
行家:时间:日
徙步可以减肥、激活免疫力、健康心肺功能,更多地吸收钙质,抵抗骨质疏松。…
暂时还没有行家更新148被浏览29,420分享邀请回答865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208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徒步行走的方法&野外徒步行走的方法
无论你认为人生漫漫,还是认为白驹过隙,对于每一位人生都只有一次,仅有的一次。可以游戏人生、辉煌人生、罪恶人生、灿烂人生,过去了都无法挽回,上帝没有给我们选择第二次的机会。徒步人生,我们可以经历多次徒步活动,是不是经历了多次人生旅程?既然我们可以经历多次,我们能够选择不同徒步活动来体验不同的人生体验吗?
一旦我高兴,去经历快乐的徒步人生。
一旦我痛苦,去经历发泄的徒步人生。
一旦我结婚,去经历幸福的徒步人生。
一旦我失恋,去经历绝望的徒步人生。
有驴友说:“徒步旅游是一种最纯粹的旅游方式,我们不仅可以在沿途欣赏到秀美奇丽的自然风光,还能在徒步寻访的过程中培养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团结互助的精神。”
------------
以下几种行路法可供参考:  &
印第安走路法:腰部左右摆动,膝盖伸直,肩膀不动,比较适合于平原上背负行轻包的行进者。&
横步走法:走路时脚横向迈进,这种走法不易疲劳,适合于走山路。&
狼步走法:这种走法是一条直线,需要平衡,适合小步行走,省力效果佳。
徒步运动是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一种超时尚的体育休闲活动,简单的徒步行走却蕴含着最宽广的希望、最贴切的慰藉和最温存的关爱,人们将在徒步中种下希望和收获喜悦。&徒步旅行应根据自己的身体条件确定每日的行程,一般每小时走4—5公里就休息15分钟,以恢复体力。徒步上山,身体要略向前倾;攀登陡峭山坡应走之字形路线;下山时,身体应稍后仰,放松下肢肌肉,以免腰腿酸痛。行走时,应穿上轻便、透气、防滑的鞋子,尺码要合适。&徒步过程中,食物应该尽可能简单而多样。为了避免加热的繁琐,宜以冷餐为主。例如沙拉、火腿、咸水鸭、茶叶蛋、卤汁豆腐干、自制泡菜等,都是既便于携带又美味的野餐食品。
------------&
徒步行走要领
春天到了,不少运动爱好者又开始蠢蠢欲动,踏青、登山,让休息了一冬的身体尽快舒展开来。徒步行走是适合各年龄段人群的健身方式。春天到了,不少运动爱好者又开始蠢蠢欲动,踏青、登山,让休息了一冬的身体尽快舒展开来。
不论您选择怎样的行走方式,都应掌握一些基本的要领,这样才有利于持久坚持,又不至于疲惫不堪。首先要摒除徒步行走只是双脚运动的简单想法,它可是调动周身各器官共同工作的运动。徒步行走不仅要求行走者通过摆臂来保持身体平衡、步调,同时要在行走过程中调整呼吸与步调呈有节奏的状态。最好的行走速度是走而不喘,脉搏尽量不要超过每分钟120次,肩沉背挺,全脚掌触地,从脚跟到脚尖位移,尽量保持匀速。
  刚开始行走时速度可以放缓一点儿,给身体每个部分事先预热的机会,5-10分钟后,再加快行走频率。行走上坡时,重心应在脚掌前部,身体稍向前倾,下坡时重心放在后脚掌,同时降低重心,身体稍微下垂,无论上坡下坡,对于坡度较大的地点,应走“之”字形,尽量避免直线上下。
  行走中的休息也要讲究方法,一般是长短结合,短多长少。途中短暂休息最好控制在5分钟以内,且不要卸掉背包等装备,以站着休息为主,调整呼吸。长时间休息以每60-90分钟一次为好,休息时间为15-20分钟,长时间休息应卸下背包等所有负重装备,先站着调整呼吸2-3分钟,然后坐下,不要一停下来就坐下休息,这样会加重心脏负担。休息期间,自己或者同伴之间可以相互按摩腿部、腰部、肩部等肌肉,也可以躺下,抬高腿部,让已经充血的腿部血液尽量回流心脏。但是不能脱鞋,尤其在长途行走中,双脚会稍微发胀,中途休息脱鞋,后边的路程只会使您更加苦不堪言。
  途中喝水以量少次多为原则。喝水应是主动的,不要等口渴时才想起喝水。每次喝两三小口为好,为避免出现口渴过度的情况,可以适当缩短喝水时间,增加喝水次数。口中含有口水,也能帮助消渴。
----------------------------&
步行的方法:
一、以同样的速度来走路  
长时间的步行避免疲劳的要领是:把步幅放小,以同节奏速度来走路。容易疲劳原因多是:在平地跨大步,加快速度来走路。这破坏了有规律的节奏性。我们如中长时间走路,不要慌忙。
二、走上坡路,走幅放小  
埋走上坡路,如果迈开大步走路,身体会左右摇晃,失去平衡。所以走上坡路,步幅要改小,一步步扎实的走。如果上坡路斜面很陡,最好向左向右交替走上去。
三、特别注意下坡路  
下坡路一般觉得很轻松,但如果破坏原来走路的节奏性,很容易跌倒受伤。尤其千万不可又跑又跳,自己容易受伤,也会把石头踢到别人。老练的人,下坡路总是慢走,并把鞋带系得很紧,以免脚尖撞到鞋顶,弄伤指尖。
四、团体行走时  
团体行走时,每个人走路都不一样,有人快,有人慢。预防发生意外事故,团体速度不宜太快,不妨一面欣赏周围的风景,一面悠闲的走。领导人要注意前后队伍速度。
五、过吊桥  
吊桥很容易摇荡,最好是一个个过。假如看到桥下的河流,尽量把视线移在身体前100米桥上同时不要改变走路的速度,有节奏性走过。
六、过独木桥  
过独木桥时,脚步跨开同肩宽,并以外八字走路,眼睛看前方一米处,一步步牢固贴在桥上,迅速走路。与其慢慢走,不如稍加速度,保持平衡很快的通过。
七、渡河  
遇到河水比膝盖浅时,夏天可以卷起裤管,慢慢渡过。避免光脚,不要脱鞋比较安全。河中有石头可踏时,要选择干燥的,潮湿的石头容易滑倒。并且确定石头不易摇动,再移动重心。有些石头容易摇动,会造成骨折意外事故。遇到河水深时,不要冒险渡河,考虑绕路,或者其他方法。
八、适当的休息  
没有明文规定,走多少路应该休息多久。大概平地走50分钟,休息10分钟;山坡路走30分钟,休息10分钟。休息过长,身体刚刚活动的机能,会变的迟钝。休息场所,不必直接坐在地面上,可坐在石椅上,血液不会完全降到臀部。休息时和出发前,做些轻微屈伸运动,帮助身体活动。
----------------
长途徒步行走的方法
在户外进行长途徒步行走,不要昂首阔步大步流星地赶路。那是一种错误的走法,大步幅是利用腿部肌肉的爆发力,这毕竟是有限的。长途徒步更需要持久力,凡事都不能一步登天。所以步幅小一些并不会有很大的影响。充分利用我们腿部肌肉的韧性,它们对持久战是相当有利的。
长途徒步要学会调节呼吸,努力让自己的呼吸与运动呈有节奏的状态。令肌肉持续缓慢而不休止地运动,再加上平稳均匀的呼吸。简单的说就是几乎每走一步呼吸一次。马拉松运动员在比赛中就能做到平均每两至三步就换气一次。如果不习惯的话,也可以强迫自己呼吸,只要大口地吹气就可以了。但要注意,不要太过强求,不然会拉伤肺部和肋间肌的。调匀呼吸是保持体内能源的好方法。为了使走路变成有节奏的最自然的有氧运动,上下坡时,要随着这种节奏尽量利用肌肉的运动,尽可能的减少骨骼和关节的负担。尤其是在下坡时,特别是那些长程的下坡路,这是要善于利用双脚,使其可发挥立刻停止的作用。因为与其在长程下坡后骨骼和关节有不良影响的话,倒不如让肌肉承担多一些会比较好。在途中要合理安排休息时间,以及适时补充能源。每走上相当一段时间或路程后,要适当地休息片刻。休息时应摄取一些马上能转化成能源的糖类和水份,使身体及时得到补充,以求快些恢复体力。并可松开鞋带,但必须记住未到宿营地前,千万不要脱下鞋子。因在长途行走中,双脚会稍微发胀,中途休息脱鞋,下段路只会叫您苦不堪言。
----------------------
野外徒步行走的方法&
别小看了野外步行的科学方法,如果掌握要领,也许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习学习下面的几种技巧:
长时间步行避免疲劳的要领是:把步幅放小,以同节奏速度来走路。容易疲劳的原因大多是在平地跨大步,加快速度来走路。这破坏了有规律的节奏性。如果是长时间走路,不要慌忙。眼睛看前方,不要看鞋子,手轻握,脚踏出后,膝部伸直。将手插在口袋里,另一只手拿行李,遇到意外时很容易跌倒受伤。如手冷可以带手套。
  走上坡路,步幅放小。走上坡路,如果迈开大步走路,身体会左右摇晃,失去平衡。所以走上坡路,步幅要改小,一步步扎实的走。如果上坡路斜面很陡,最好向左向右交替走上去。
特别注意下坡路
  下坡路一般觉得很轻松,但如果破坏原来走路的节奏性,很容易跌倒受伤。尤其是千万不可又跑又跳,自己容易受伤,也会把石头踢到别人。老练的人,下坡路总是慢走,并把鞋带紧得很紧,以免脚尖撞到鞋顶,弄伤指尖。走下坡路时,整个脚底要贴在地面。如果斜坡太陡,可以学螃蟹一样横着走,前脚伸出站稳后,后脚再跟上,这样最不容易摔倒。
团体行走时
  团体行走时,每个人走路都不一样,有人快,有人慢。预防发生意外事故,团队速度不宜太快,不妨一面欣赏周团的风光,一面悠闲的走。领道人要注意前后队伍速度。让速度最慢的人走第二,这样就算是初级领道人也可以很容易的控制队伍的速度。(绝对不要让最慢的人走最后,事故往往就是这样发生的。)
如何选择鞋子
  各位看看家中不同的鞋子,例如父亲的皮鞋、哥哥的跑鞋、姐姐的网球鞋,及平常所穿的连动鞋,鞋底都不一样。有的鞋底有高低起伏,适合校园野外运动,不易滑倒;有的鞋底又平又亮,那是因为经常在地板走路。鞋子因为使用的目的不同,形状及材料也有不同。
到野外不要穿新鞋子
  到野外,常需要长时间走路,避兔疲劳受伤,最好不穿新鞋子。尤其是走石头路、山坡路、特别不易。
  到野外爬山郊游,一天来回的行程,穿普通的鞋子即可。如果是爬1000公尺以上的山,就要穿更结实的鞋子,有很厚的鞋底,又能支持脚踝,不会使水侵入鞋内。通称为登山鞋。
购买登山鞋注意事项
  购买登山鞋时,首先穿好一双薄袜子和厚袜子,再穿鞋子。看看脚趾能不能在鞋内自由活动。如果脚尖碰到鞋尖,就不适合。再者穿鞋子走走看,如果脚跟和鞋跟很容易滑动,就容易擦伤,这样的鞋子也不适合。
--------------------
溪谷步行法&
在登山活动初期,攀登欧洲阿尔卑斯山的登山家,大都避免走从未有人走过的险峻棱线,而沿冰河以达山的鞍部。所以走冰河的技术,成为早期欧洲阿尔卑斯山登山家的基本技术。
  有的地区虽没有冰河,但登山者如想登上没有小径的山时,也常顺着溪谷而上,再攀登到山顶。
  逆溪谷而上的登山法,对登山者来说更富刺激性。因而,近来许多登山家在登有小径的高山时,也宁可采取这种方法,以享受盘桓于溪谷、沼泽的乐趣,及攀壁登岩的紧张刺激。
  季节变化在溪谷、沼泽地带的确比高山棱线来得多彩多姿,而又隐藏着种种困难与危险,因此经过此种地带需要具有较高的登山技术才行。
  换句话说,沿溪谷而走时,除找圆锥形的石堆或循着他人走过的足迹前进外,并不像走棱线时那样有一定的山路可循。缩图五万分之一的地图,对走棱线的登山家来说颇有助益,但在逆溪谷而上时,由于溪谷、沼泽的地形极为复杂,这种地图反倒没有什么作用。
  沿溪谷而上接近源流地时,往往会遇到水滞留的沼泽及水流湍急之处,登山者在攀登这种地方时,要有近乎攀岩的技术才行。
  一般而言,溪谷如中游以下多瀑布,其发源地则地势较平缓,但中游以下较平缓的溪谷,其发源地区就多瀑布、悬崖。
  前面已说过,除为了攀上没有小径的山峰外,目前登山家之所以喜欢选择溪谷登山法,大多是盼望享受山涧幽谷的乐趣。在溪谷登山法中,用钢索攀登瀑布的技术属于攀岩的范围,在此暂不讨论,本节所要说明的是普通的溪谷步行法。
  走溪谷的登山活动,通常在夏天进行为宜,当然也并非一定要在夏季才行。
  如以水温而言,这个季节最恰当,但如要进入水量丰富的大溪谷时,就以水量较少的秋季为宜。而一般说来,8月中旬以后水量就渐渐减少。所以走水量丰富的溪谷,以水量即少又不太冷的8月中旬到9月上旬最为理想。
  初学登山者走溪谷时,如果碰到瀑布的小湾无法通过,最好另找路迂回走较安全。虽然采取这种办法似乎不必选择水量较小的季节,夏季就可愉快地去走溪谷。但实际上,雨季仍不适合走溪谷,因为不但溪谷沼泽边雨后路滑,而且水量一增加就会淹盖了溪谷的路。所以初学登山者要从事溪谷登山活动,还是选择水量少的干季最适宜。
  (一)溪谷登山法的装备
  夏、秋两季沿溪谷而走时,最好穿草鞋或布鞋,登山鞋反而不适宜,当然,有溯溪鞋更好。只穿防滑的胶底布鞋爬滑溜溜的岩石是很危险的,一定要在布鞋外面套上草鞋。草鞋在涉水弄湿后易断,所以要选择特别坚韧的,并多预备几双。一般不惯于穿草鞋的人,赤脚穿草鞋往往很容易被刮伤,应该先穿上旧袜子再穿上草鞋。
  登山者若背着重装备涉水,很容易失去平衡而招致危险,所以装备愈轻愈好,背包的口袋愈少愈好。
  当登山者打算沿溪谷而走时,装备中也需有登山钢索。如果只准备攀登瀑布,则钢索用不着太粗太长,只需长约10米,细而坚韧就行了。
  登山的服装要考虑质料问题,裤子最好穿干得快聚脂质材。不要穿毛袜,毛袜易吸水增加重量。
  除裤子需注意的是,在溪谷徒步涉水时,背心、衬衫等上衣钮扣一定要扣好,否则蹲下时,东西易掉到河里。
  (二)徒步涉水渡河的技术
  走溪谷时最重要的技术就是徒步涉水,它的难易与水流速度、山谷宽度、水深有密切的关系。
  溪水的透明度通常都很高,所以乍看之下似乎很浅,实际上却很深,一般水深过腰部(肚脐线)即为危险深度,况且很多人因溪水温度太低容易引起抽筋。一般而言,溪流中心是水温最低、流速最急的地带。
  水愈深浮力愈大,身体就愈难保持平稳。因而纵使水流再慢,一旦水深达肩部,其浮力就足以使人失去重心。
  了解徒步涉水的技术与水速、谷宽、水深的关系后,接着要谈的就是徒步涉水的技术。
  徒步涉水技术在走溪谷时是非常重要的,而涉水地点的选择恰当与否,则直接影响体力消耗。
  在常有人走的溪谷里,往往有人工堆砌的石堆,指示可涉水的地点。但人迹罕至的溪谷,则缺少这种石堆,此时登山者只能尽量选择水流较慢、溪水较浅、河谷较窄的地点以涉水渡河。这必须有明确的判断力,否则将徒增麻烦,浪费体力。
  选定涉水地点后,就可谨慎地渡河,但一定要顺流斜渡,否则会增加许多困难。更切忌进入水深超过腰部的地方。
  在水中不可抬高脚部,否则重心会不稳。而是要拖着步伐,慢慢地移动脚步,尽量将身体重心放在两脚上。溪中的大石头上往往长满滑溜溜的青苔,一定要避免踏在大石上。
  涉水渡河技术与登岩的蛇行技术大同小异,现在要提醒大家的是,涉水时一定要一步步地侧跨,不可以前跨,以减少水流的冲力。
  冰镐、手杖(有时可用临时捡来的粗树枝代替)等是徒步涉水的重要工具。手握冰镐时,可把柄端的金属部分插进溪中的砂砾间,以增加身体的平稳。手杖也有类似的用途。
  登山者除保持个人身体的平稳外,更要注意团体的安全。所以可利用钢索、锚桩、钓环、安全吊带或救生用绳索等登山用具,以便安全渡河。
  在涉水渡河途中,如果身体失去平衡,甚至不慎滑倒,而水流又很急时,就很容易招致不幸。因此一定要万分沉着才行,千万不可慌乱。不论如何,首先要尽力在溪底站稳,然后才能冷静地想办法爬上岸。
  如果溪谷中的水因雨而加深,不可能徒步涉水时,通常就得采取迂回攀岩的方法。可是这种方法很消耗体力,因此在行走之前要慎重地侦察实际的情形。
  如果一旦采取迂回攀岩方法,登山者有时虽明知是野兽常出没的“兽径”,却也不得不走,而走“兽径”又常会误中猎人的埋伏发生意外,所以应尽量避免。另外,走迂回的山路时,也常会到达分岔的沼泽地带而迷路,甚至走到断崖前而遭遇到不测。
  总之,走迂回的山路易迷途遇险,最好不要轻易尝试,宁可等溪谷水量减少后再渡河。此外,迷途者也可详细察看溪谷周围的地形,或找寻有标识的地方,另觅其他出路。
  登山者遇到不能涉水渡河时,如果溪谷不太宽,也可利用倒下的大树干,架设独木桥。这虽是安全可行的好办法,但倒木往往已腐朽,因此事先一定要查看清楚,否则人走到中间,独木桥突然断了,后果将不堪设想。
  除此之外,也可利用钢圈(Karabiner)、橡皮艇等登山用具,尽情地享受夏日山水的乐趣。如能在溪旁垂钓,那就更令人流连忘返了。
  原文摘自2005年6月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的《登山》第4章 基本技术指导
-------------------
生态登山及生态登山的七个原则
  一、事前充分的计划与准备
  1. 必须了解你即将前往旅行的地区独特的生态环境状况,以及相关的特殊管制规定。
  2. 对于严峻的气候、可能的危险以及紧急事故的应变要有充分的准备。
  3. 规划你的旅行日期,避开尖峰的热门时段,降低对当地环境的集中负荷。
  4. 以小队伍的方式进行旅行,将大团体拆成4-6人的小队伍。
  5. 使用地图与指北针定位,减少路标、旗帜或岩壁图说的使用。
  讨论:
  要完成一趟具有生态登山意识的登山行程,事前的沟通与共识是成功的关键。就如McGivney(1998)所说,大部分的人其实都愿意为生态的保护尽一份心力,只不过不清楚怎样做才是对的,就好像急救一样,每个人都希望对伤者有所帮助,但错误的知识与观念,反而让好意徒增伤害。因此,如果每一支队伍在上山之前的行前会议之中,领队能够引导队员至生态登山的方向,唤起大家对山林原本的热情,达成共识之后,进行生态登山式的攀登,便水到渠成,甚至队员的热情还比领队来的强烈。
  达成共识之后,便需按照生态登山的原则,进行器材、行程以及装备、粮食的准备,例如事前收集相关资料,了解当地是否有特别容易受到影响的生态环境,以避免在不知情的状况下造成伤害。并事先了解行程当地的生态特性,据此来安排适合的活动型态,例如是否扎营、是否生火、是否避开尖峰时段、避免大团体等等。装备部分则需携带相关的小铲子、滤网等等。
  因此,关于事前准备的部分,其实在台湾的情况与国外的情况并没有太大的落差,几乎可以完全应用在台湾的登山环境与文化之中。
  二、在能够永续的地点上旅行和露营
  1. 永续的地点包括既有设计好的步道、露营区、岩石地、砾石地、干草原或者雪地。
  2. 露营至少要远离湖岸或河岸60公尺远的距离以保护当地的水生环境。
  3. 好的扎营地点是用「寻找」而来的,而非「创造」出来的,扎营在与一般不同的地点是没有必要的。
  在较热门的旅行地点时:
  1. 集中在既有的步道系统与扎营地点活动
  2. 沿着既有的步道中央行走,踏着相同的足迹前进,就算是积水或泥泞也不改变步径。
  3. 尽量缩小营地的规模,尽量在植被已经消失的地方进行活动,而不要再制造另一个没有植被的地方。
  在较原始而少人去的地点旅行时:
  1. 尽量分散人为的使用与干扰,避免制造出新的路径与营地
  2. 尽量避免扎营或使用那些人为干扰对生态刚开始产生冲击的地点,避免冲击的扩大与持续。
  关于扎营
  台湾传统登山文化中,对于扎营地点的选择基本上是以安全与舒适为主要的考虑,并没有对生态环境给予太大的关怀。在传统的百岳路线上,基本上已经有许多的传统营地,为了避免增加对环境的影响,使用旧有的营地是大致上的原则,然而,有些既有营地就位于水源的旁边,长期下来对于水源的污染将很可观。例如七彩湖营地、白石池、蛋池等等,传统的登山者皆就地扎营在湖畔,也因为在湖边扎营,使得卫生处理、清洗锅具等等动作势必也会在湖边进行,对水质带来相当大的影响。
  甚至在南二段的拉库音溪山屋的厕所,就建造在溪流边,让排泄物直接流入溪水,更是因为不了解而造成的极不良示范。
  营地选择之后,传统登山者常常会为了舒适的原因,将营地加以「整理」,也就是整地和除草的工作,将地上的石头、树枝搬开,将周围的「杂草」清除干净。如果改以生态登山的观点,登山者原只是山林的过客,除非真正影响到安全等原因,实在没有必要将周围林木一一砍除,只为了自己的舒适。而搬移的石块也应该回归原状,保留该处原有的自然景观。
  至于冷门路线的情况,由于当地少有人迹,扎营的方式便应该寻找不同于前人的扎营地点,让当地的植被可以获得舒缓喘息的机会。
  因此,生态登山的扎营方式在台湾的登山环境与文化之中,其实并没有不可行的地方,端看登山者的观念而已。
  依照LNT的原则,登山的行进方式有污染集中以及污染分散二个原则,在人多的热门地区,行走在既有的步道上,让登山者践踏造成的影响集中在规划的计有步道上,降低对周遭环境的影响,这一部份基本上在台湾实行起来并无问题,只是国人常常不以为意,忽略了一些细节。
  关于行进的方式
  首先,登山常见的之字形步道,依然存在许多快捷方式(例如雪山的步道),错综复杂的快捷方式,造成当地植被的严重破坏,土壤流失裸露,生态与景观的破坏相当严重,有必要让登山者了解这些不当行为的后果,引发其爱护山林的心,才有可能改变这些行为。
  其次,在许多热门的百岳路线中,由于攀登人数实在太多,原有的既有步道因为过度的践踏造成地基下陷,而常常积水或形成泥巴,许多登山者为了避开积水、下陷和泥巴,便在旁边另行开辟新路,而造成新的土壤流失与植被的破坏,长久下来,步道不断向二旁扩张,植被的破坏也不断扩展。由于不知道一时便利将带来的影响,许多台湾的登山者在教育不足的情况上山,无意中的行为都将造成伤害。
  至于在人烟稀少的地方登山,例如中级山或其它冷门路线、创新路线,依照LNT的原则是要采取「分散」的方式,避免开出一条新的路迹,让后人可以依循,而破坏了当地的原始生态与景观。然而,在台湾的情况却不可能如此进行。由于台湾山岳常常植被茂密,如果队员都四散行走,势必耗掉许多时间与能量,也可能反而对当地生态带来更多的破坏。
  唯一要改变的应该是传统的「砍路」文化,在路迹不明的丛林之中,台湾的登山者为了「造福后人」,常常挥舞山刀清除路旁的植被,希望开出一条明显的路迹,让以后的登山者可以走起来更加便利。如果以生态的观点作为思考的出发,登山者维护当地生态、景观的原貌应是责无旁贷的责任,因此,登山者应该以能够通过为原则,尽量不影响到当地植被生态。
  就以中央山脉著名的南三段为例,虽然部分的路段几乎没有路迹,密生的杜鹃又让人行走困难,但也正是因为这样原始的生态环境,让南三段有着独特的魅力,以及丰富的动植物生态相,甚至成为台湾最原始的高山丛林。如果今天为了登山者的「安全」与「便利」,硬是挥刀砍出一条宽大的路径,虽然让之后的登山者走起来较为轻松,但南三段独特的登山景观却在同时荡然无存了,而络绎不绝的登山者也将势必影响到当地珍贵的动物生态。
  因此,在生态登山的原则之下,当国外的登山者连走路方式甚至鞋子形式都在研究其对环境的影响,台湾的登山者应该开始学习跳脱登山者本位的思考方式,以生态为出发点,来思考该如何「走路」。
  三、适当的处理垃圾
将所有垃圾打包起来并带出野地,详细检查营地或休息点是否有遗留的垃圾或食物残渣,记得将所有垃圾、剩菜以及饮料带出野地。
  2. 办事的艺术
要大号的时候,必须在距离水源、营地或者步道至少60公尺以上的距离,挖出一个20公分深的洞来进行,事后并加以掩埋,并伪装、恢复成原来模样。
  4. 要记得将办事后的卫生纸或其它卫生用品带出野地。
如果要洗澡或者清洗餐具,必须提着水到距离水源60公尺以上的地方进行,并使用少量的可生物自然分解的肥皂。并在菜渣过滤之后,再将洗过的水倒掉。
  讨论:
  关于垃圾的处理,台湾登山界也常存有许多似是而非的论调。不能腐化的垃圾必须带下山「应该」已经是大家的共识,然而「可腐化」的垃圾是否要带下山?
  常常在山上听见许多人说「食物、果皮、卫生纸这些东西一下子就腐烂了,还可以成为大地的养分呢!」,遂依此成为乱丢垃圾的理由。生态登山的基本观念,凡是不属于这里生态环境的,就不要影响到它原有的面貌与生态。因此,人类的食物不仅使景观变得脏乱,更有可能影响到当地野生动物的生态习性,况且,就算果皮会腐烂,也是好几星期甚至几个月的时间,这之后的登山者便得一路看着果皮上山了,这是不尊重其它登山者权益的作法。
  关于卫生处理,生态登山推广不使用卫生纸的卫生方式,否则也要将使用过的卫生纸带下山。根据国外的研究(McGivney,
1998),在高山上干冷的气候之中,就连埋在土里人类的排泄物经过一年都依然存在,更不用说卫生纸了,因此,将卫生纸带下山或者使用天然的树叶苔藓,才是登山者负责任的作法。
  至于厨余的部分,这牵涉到上山前的准备,粮食应该做精准的控制,才不会发生剩一堆面饭往山里倒的情况,每次经过热门路线的山屋,几乎都可以看见一堆堆的厨余倒在不太隐密的角落里,形成景观上的极大破坏。生态登山的原则,所有食物都要吃完,以免增加对环境的影响。
  而锅碗清洗的方式,最好是连细小的菜渣都吃进肚子里,否则,也必须使用滤网加以过滤,在将菜渣装入垃圾袋中带下山,以免对水源与环境造成污染。
  垃圾的处理看起来似乎只不过是「不留下任何垃圾」而已,但是要做到这样,其实必须注意到许多细微的小细节,才有可能达成任务。而这些生态登山的方法,在台湾的登山环境与文化中,并没有任何实行上的困难,只是意愿、理解与责任感的问题而已。
四、将你发现到的任何事物回归原状
  1. 保存过去的原貌:对于古老的历史或文化的遗产和物品,可以仔细观察检视,但不要加以触摸。
  2. 将你所发现的包括岩石、植物或其它自然的东西,保留你发现他们时的状态。
  3. 避免引入或带来非当地原生的物种。
  4. 不要建造任何建筑、家具或挖掘沟渠之类的人造设施。
  讨论:
  生态登山的原则之一,便是要将发现到的事物回归原状,这项原则起源于保护美国的许多珍贵的印地安人遗址与文物。在台湾,喜欢探勘古道遗址的山友则必须面对此一同样严肃的问题。台湾的古道经常会经过许多古老的原住民部落遗址或是日本、清朝的军事遗址,在这之中,不管是一片一瓦,或者是半掩埋在草丛瓦砾之中的瓷碗、酒瓶等等,其实都是珍贵的历史文物,登山者应该让这样的文化景观保留原状。
  或者有人或说,与其让这些东西放在这里坏掉腐朽,不如带回去珍藏,这样的说法,就如同看见珍贵的野生兰花,便拔回去养植一样,纯粹站在自己利益为思考出发点,值的批评。珍贵的文化遗址,如果政府尚无法加以保护,登山者应该设法让它保持原有样貌,让其它的有心人也有机会看见这珍贵的文化景观。
  五、将营火的影响减到最低
  1. 在野地里营火可能造成持续性的影响,尽量使用轻便的炉具来炊煮,并在夜晚享受蜡烛的照明情趣。
  2. 在准许生营火的地方,使用既有的炉架、炉灶或既有的生火地点。
  3. 只捡拾散落在地上可以用手折断的树枝,生一个够用的小火就可以了。
  4. 将所有的树枝和木炭烧成灰烬,将余火全部熄灭之后,再将冷却的灰烬加以分散,恢复旧观。
  讨论:
  营火在台湾的登山文化中依然存有重要的位置,然而几乎每一个传统或非传统的营地,都因此在草地上烧出一个个焦黑的窟窿,再变成垃圾的集中地。其实高山上可以烧的木材原本就不多了,加上登山的人潮,其实已经没有可以捡拾的枯木可以当燃料了,最后,有的登山者为了「造福后人」,就开始砍伐附近的活树,丢在营地旁成为“哭”枝,让后人有柴可烧。
  高山的树木生长不易,在短时间被砍伐是很可惜的事,也将严重破坏高山的生态环境,就算是枯枝也可能是昆虫的家园或是土壤养分的循环来源,因此,台湾的登山者实在有必要重新思考营火的必要性,如果大家都有足够的保暖衣物,是否便能改以蜡烛灯或者营灯来替代营火,还给高山一个不被破坏的景观,值得大家思考。
  此外,由于营火的善后没有处理,用石块围成的火圈,加上没有烧成灰烬的木炭,暴露在营地上,不但形成脏乱的景观,更会吸引其它人将垃圾丢进火圈之中,因为想说之后有人会起火,将这些垃圾烧掉,便因此成了一圈圈的垃圾场,甚至许多铁灌、瓦斯罐等,烧不掉的垃圾只好一直留在高山之中。
  为了台湾高山的生态,实在有必要重新反省烧营火的习惯与方式,就算当地有足够的木柴,也必须在烧完之后,让景观回复到之前的模样,而看不出有烧过营火的痕迹,这可以参考国外生态登山的营火方式。
  六、尊重野地的生命
  1. 在适当的距离之外观察野生动物,不要跟踪或尝试接近牠们。
  2. 绝对不要喂食野生动物。喂食将破坏牠们的健康、改变牠们的自然行为,并且使牠们暴露在掠食者与其它的危险之中。
  3. 小心储存自己的粮食与垃圾,以保护自己与野生动物的安全。
  4. 随时控制好自己带来的宠物,或者干脆不要将宠物带至野外。
  5. 在某些特别的时候不要去接近野生动物,包括求偶期、筑巢、生育、照顾幼子,或者冬天的时候。
  讨论:
  在台湾,登山者与野生动物之间的关系长期以来并不被重视,因为相关的研究付之阙如,到底登山者的活动对野生动物产生如何的影响,尚未有明确的研究出现。目前,只能从垃圾的控制以及尽量不去干扰其活动为主要的生态登山原则,例如山庄附近的垃圾,常常吸引许多乌鸦、酒红朱雀、金翼白眉和黄鼠狼等小型动物前来觅食,相信这样的行为已经对其原有的生态习性产生改变,至于后果是什么,则尚待相关研究证实。
  七、尊重其它旅行者的权益
  1. 尊重其它的旅行者,并保护其它人旅行经验的质量。
  2. 保持应有的礼貌,让道给其它也在在步道中的旅行者。
  3. 在离开步道或其它人的地方扎营或休息。
  4. 让自然的当地声音成为旅行的声音,避免喧哗或制造噪音。
  讨论:
  生态登山的原则最后一项,便是要尊重其它登山者的权益,这项原则在台湾也是相当值得努力推广。每次在热门百岳的山屋里,总是人声鼎沸,或者为了攻顶,半夜就起床煮早餐,而忘了旁边还有其它尚未起床的山友,大声喧嚷的情况可说早已见怪不怪。
  生态登山希望保持山林的原貌,也希望上山来能够细细欣赏山岳的生态之美,或许是深山莺的叫声,或许是云雾飘渺的静谧,登山者应该留给其它人一点体验自然的机会,而不该以自己的方式,剥夺别人享受山林的机会。
  国外的生态登山原则甚至还会注意到穿着与帐棚的颜色等等,鼓励大家尽量穿着与自然色系相同的衣物,以面造成视觉上的突兀感,这样的观念,和台湾传统登山界鼓励大家穿着「鲜艳」的衣服,方便在山难时求援的观念可说是大相径庭。
  在山里,相信大多数的登山者或旅行者的目的是要享受山林的感觉,而非将都市的生活方式搬到山上,如何让自然保有其原本的气质,原来也需要登山者动动脑筋才行
-----------
徒步行走,益处多多!
有人认为徒步的目的是健康、锻炼、放松精神紧张、美容、人际交流等,其实最根本的是对身体有益。喜欢徒步的人,不仅参加集体徒步活动,还把徒步健身安排在每天的生活习惯中,如自由的散步、闲逛,休息日里以团体的形式探访名胜古迹、郊外深山等。像这样以徒步为载体,既可以观景,又能达到锻炼的目的。徒步不需要刻意追求,它是一种自由的运动。无论何时、何地、何种穿着,只要自己喜欢,独自也罢,与朋友在一起也好,只要能步行,一切都随心所欲。在徒步的潜移默化中,心情会逐渐变好,不安也会消散,精神焕发,睡眠质量得到改善——这些都是通过徒步可以得到的短期效果。在长期坚持下,徒步还可以帮助减轻体重,塑造体型,从而带来自信。
甚至可以发现,徒步对体内生态环境也所有改善,如体内脂肪减少,血压正常,摄氧量增强,骨质密度增加等等。使各项指标达到健康标准,同时也令生活习惯病的不良成因逐渐减少。实际上,徒步所能带来的益处还远远不止这些。以下均是徒步运动在预防疾病方面的功效:
健步运动这“药方”,如果每天服用,可以减少20%罹患乳癌、30%得心脏病、50%罹患糖尿病的机会,而且帮助你活得健康、活得长寿。最平凡的作为,常常有最不凡的效果。健步走可以增加人体的心肺功能,增加骨头、肌肉力量,解除紧张、控制体重,最重要、最基本的是,健走让人感觉很好。
---------------------------------
爱上徒步行走&找回自己&
从我住的小区宿舍到办公室有三公里的路程。
三年前,我开始徒步行走上下班,那时的动机是为了健身。那几年县城流传一本关于健康的小册子,是北京一著名医学专家撰写的,受它的启发,我决定让跟随自己多年的自行车退居二线,每天在家与宿舍之间走两个来回。
刚开始徒步上下班,腿脚都累得生疼,于是就放慢一下脚步。大概走了两个多月,才渐渐觉得适应。时间久了,便觉得自行车已成多余,偶尔有事骑一回,却发觉不如徒步来的自由、方便,也不能像那样顺路逛逛路经的公园。
每次走出大门口,看到鱼贯出入的形形色色的轿车,近在眼前又有那么遥远。想到里面的人动辄坐车,身上极易渐渐堆满脂肪,连内脏都容易被脂肪包裹,一旦查体发现,还要专门拿出时间减肥瘦身,哪有自己这样好啊?既摆脱了肥硕之苦,又亲近了自然,那种恬静、淡然之情便扎根于心,从此不再羡慕有车族的舒适,面对身边的学车热也能冷眼相看了。
走在路上,静止的楼房、街道、绿化带,与流动的车辆、行人、面孔交相辉映,构成一幅幅优美的立体画面。每天翻看着不同的城市景色,便有人在画中游的惬意,和生活在画中的幸福感。那些劳动者劳作的身姿,笑面生活的神态,常常感动我的视野。
夏天,尽管选择路旁的树荫相伴,汗水仍旧湿透了衣衫,穿行在炎炎的烈日下,我常常想起乡下的父亲,小时候,也是这样炎热的夏日,和父亲在高粱地里拔草,蒸笼般的高粱丛中,高粱叶子刀一样割着汗水淹过的肌肤,好不容易拔到了地头,阵阵凉风从四面八方吹来,父亲风趣地说:“庄稼人的夏天,高粱地头最凉快!”,从此,我懂得了“粒粒皆辛苦”的含义。记得一位医生跟我说过,农民在田野里出一身汗,疾病便随着汗水排出了。因此劳动的农民很少得高血压、高血脂、心脏病等疾病。我总觉得自己是一个城里的乡下人,因此我不能忘记了乡下人的汗水,不能丢了吃苦耐劳的本色。
走在路上,常常碰到一两个熟识的同行者,谈谈周围的人和事,新闻旧闻了然于心,一种知足常乐之情便浮上心头,想到整日忙忙碌碌之中,却也有这般的旧友重逢,那份喜悦和满足之情溢于言表。
爱上徒步行走,便爱上了一种不屈于繁忙和劳累的精神,便爱上了一种美丽的绿色心情!&
--------------------
徒步行走:眼睛和心灵的旅行
闲暇时刻,越来越多的旅游爱好者结伴而行,他们走南闯北、披荆斩棘,用双脚遍访祖国的名山大川,踏尽人间的桃源仙境……
徒步行走渐成时尚
在交通如此快捷的今天,“以车代步”成为生活习惯,即使是两地相隔一站路,许多人也情愿坐车而不走。而有一群人却选择徒步行走,去一些人迹罕至的地方,双脚就是交通工具,丈量着自己喜欢的旅程。
26岁的小邱是一家单位宣传工作者,1月20日,他参加了由我市神农氏户外运动俱乐部组织的徒步行走穿越森林活动。上午9点,他和一帮“驴友”们(旅游爱好者)从十堰老街出发,徒步穿越30公里的原始森林,下午3点到达大川。小邱接触徒步行走时间不长,这是他的第二次徒步行走。小邱说,上大学时,他就喜欢一大早背个包出发,行走在武汉的大街小巷上,惹得很多同学叫他“神秘人A”。工作之后,闲暇的时间少了,他也没有心情背包行走。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经朋友介绍结识了一群同样爱好徒步行走的人,便加入到他们的行列中。与小邱一起加入的还有他的女友小雯。小雯说,自己爱旅行,但没有足够的时间和金钱,选择在周末徒步行走,既能打发周末无聊的时光,又能欣赏沿路风景,的确为一种最佳的休闲方式。
步不同于平常意义上的走路,徒步是步行、攀登、重量训练和增氧健身的组合,就像你自己在一个天然健身俱乐部里练习一样,可以包含一天几公里的步行或用一周的时间攀登多山的地区。徒步行走既像旅游又像探险,边走边聊还能结识形形色色的朋友,沿途的美景同样能尽收眼底。通过旅行,能够帮助人们从繁乱的日常生活中解脱出来,在欣赏风景的同时使身心得到锻炼。
据了解,在我市,爱好徒步行走的人多为25—40岁的人,大多在公司或机关工作,大家聚在一起只是因为都喜欢在同一个户外论坛逛,都喜欢这种特殊的休闲方式。
徒步行走让人放松
很多人不理解为何有人选择徒步?怀着同样的好奇,记者询问了那些爱好徒步行走的人,他们的答案大多是,徒步行走是一个痛并快乐的过程。大自然中的各种外部条件可能随时给徒步行走带来困难,天气的变化、自然环境的不同等等。除此之外,徒步者还会遇到体力、毅力和智慧的挑战。不过正是这些挑战,才不断地激励着徒步者向着自己心中的理想出发。
34岁的茶烟(网名)是名公务员,她爱好旅游,但不喜欢受旅行团的约束,因此她钟爱自助游。2001年,她爱上了徒步行走。只要有时间,她会和一群“驴友”们背上行囊出发,他们去的不是开发成熟的风景区,而是那种人迹罕至、保持原始风貌的地方。用茶烟的话说,他们是玩一般人不敢去的地方。她曾和朋友一起徒步走过十堰周边的大山以及云南虎跳峡、陕西太白山和四川四姑娘山等地,在她的眼中,徒步游有很多未知的因素,途中有很多困难,每一次克服了障碍后,就会产生满足感,这是坐享其成地坐车游玩中无论如何也找不到的感觉。
茶烟说,她之所以爱徒步行走,是因为徒步行走远离了城市喧嚣,少了生活中的功利,可以让人的心灵变得简单。行走途中,他们不谈职业,甚至行走结束,他们还不知道对方的姓名。遗憾的是,因工作的缘故,茶烟并没有太多的时间去徒步行走。目前,她爬的最高的山是四姑娘山。茶烟说,她最大的希望是爬的山一座比一座高。
对于和茶烟一样爱好徒步行走的人来,欣赏风景只是徒步行走的一个方面,在徒步行走的过程中,他们更多地是在途中寻找一种心灵的放松。面对不同的风景,热闹也好、孤独也罢,都是惬意无比的。因此,有人说,徒步行走是眼睛和心灵的旅行。&
在行走中体会感动
在徒步行走中,最让人感动的就是彼此的互助精神。在陡峭的山崖共历磨难、同担风险、分享饮食、携手互助,对于久居城市的人来说格外可贵。
“徒步行走可以锻炼人的身体和意志,还可以培养团队合作精神。”这是许多徒步爱好者的感受。徒步行走完全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旅游,不仅可以自由选择旅游地和线路,去自己想去的地方,走自己想走的路,更重要的是,这种几乎等同于孤岛求生的旅游,必须靠团队合作来完成,同时更能考验一个人在完全陌生的野外环境中的适应能力。
小雯虽然只参加过两次徒步行走,但她却感受到了徒步行走中的团队合作精神。第一次徒步行走,她和小邱去了丹江石鼓镇。她发现队伍中有一位65岁的老年人,但一直未掉队。在徒步行走中,大家不会因为一个人的速度慢而让任何一个人落下。一路上,山路崎岖,一旦队员遇到了困难,其他人总会伸出援助之手,让人心存感动。夜晚在荒山野外露营,大家相互照顾鼓励,而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心存戒备之心,根本无法像结伴行走那样真诚。&&&&&&&&&&&&&&&&
来源:十堰晚报
---------------------------
首次徒步行走,太多感受....徒步了近5公里,首先肯定的是大家的都很配合很坚强的走完了这段路程,这次大家实现自己一直想做而一直没有去做的事情,释放了心底原始的疯狂!感谢全体参与者的互相鼓励支持,特别感谢我们下午参加篮球活动而又在晚上参加行走活动的所有人员!!~你们辛苦了!互相激励相互帮助,使得我们圆满的完成这项活动!
活动总结:
&一徒,步行也
徒步的看法很多,有人认为很简单,也有人将之解释得很复杂。《说文》中解释为“徒,步行也”,也就是说只要是能够行走的人都可以徒步。直立行走在达尔文老先生的理论中,一直认为是猿猴变成人的重要转变过程,也就当仁不让成了人类的一项最基本活动。无怪乎好多人这样认为:徒步人人都能做得到,有什么意思,不就是走走路嘛,即单调又乏味。确实如此,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动作,迈出左腿,左脚触地,迈出右脚,右脚触地,迈出左脚,左脚触地,迈出右脚。。。。。。太机械了,就连计算机都感觉无聊,何况是我们人类。
&& 如果你是一位徒步爱好者,肯定想引用以下我们核心的一句名言,并用长长音调说“na&ve,
na&ve!”徒步是很有挑战的一项活动,以后我们的路程还要增加到10公里!科学的运动能够增加力量、提高柔韧性、改善心肺功能!而其可以解压、减肥、释放压力、调整心情!
&二徒步人生
&徒步的意义很多,特别是同目前的素质教育联系在一起更是非同小可。不但和强身健体延年益寿,而且和意志素质锻炼和团队精神培养联系在一起。这些好像大家都有共识,就不多说了。
徒步的注意事项很多,长时间徒步的过程中,脚同鞋不断摩擦容易磨泡,膝关节不断受到冲击容易膝软组织损伤,腿部肌肉持续收缩伸拉容易肌肉疲劳损伤,烈日长期直射容易皮肤剥皮,不同路况容易踝关节扭伤等等。这些都是徒步运动的一般常识,也不多说了。
徒步的心理感受更多,不同经历的人从自己的角度解释着同样的活动,但结果却是缤纷多彩。有喜、有悲、有欢乐、有痛苦、有遗憾、有庆幸,怪不得有人将之比作人生,“徒步人生”形象贴切。
无论你认为人生漫漫,还是认为白驹过隙,对于每一位人生都只有一次,仅有的一次。可以游戏人生、辉煌人生、罪恶人生、灿烂人生,过去了都无法挽回,上帝没有给我们选择第二次的机会。徒步人生,我们可以经历多次徒步活动,是不是经历了多次人生旅程?既然我们可以经历多次,我们能够选择不同徒步活动来体验不同的人生体验吗?
一旦我高兴,去经历快乐的徒步人生。
一旦我痛苦,去经历发泄的徒步人生。
一旦我结婚,去经历幸福的徒步人生。
一旦我失恋,去经历绝望的徒步人生。
有驴友说:“徒步旅游是一种最纯粹的旅游方式,我们不仅可以在沿途欣赏到秀美奇丽的自然风光,还能在徒步寻访的过程中培养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团结互助的精神。”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阳台摆臂篷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