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太极拳时想着会阴有性欲吸取教训这样说对不对对

本站已经通过实名认证,所有内容由郭永红大夫本人发表
当前位置:
&我对太极拳的领悟
我对太极拳的领悟
&& &&1.云手要松颈,微收下颌,现在胸和颈椎还没有放松。&&&& 2.架子不要太低,最近膝,可能是架子低的后果。郭永红.&&&& 3。拳不离手,每天要练,持之以恒,才有进步,,每天至少要从头到尾打完一遍,身体才会有感觉,随便打几分钟看来没什么用。.&&& 4.最近双手有沉的感觉了,还有今天八点才下班,没吃饭,不觉得累和饿。应该是太极拳的效果了。郭永红。&&&&& 5.太极拳练习时要仔细体会缠丝劲的练法,看了太极缠丝功后才知道云手就是缠丝劲。郭永红。&&& 6.行拳时不能走直线步,要走猫步,重心才会稳。&&& 7.养生有养生的练法,技击有技击的练法。&&& 8.今天遇到一太极高手,江雁的刘老师,他说了几点意见:1.手型不对,杨氏太极拳五指要在一个平面,不要做成兰花指。2.下势时,右脚110度外摆,不能多也不能少,膝关节与脚在一条直线,不能内摆,否则容易损伤膝关节,我当时纠正了动作,再下势时,膝关节不痛了,恍然大悟,原来的动作不对,损伤了关节。3.先练太极内功,全身放松了,再练拳,效果会好得多。4.网上有冯志强的心意太极拳,可以学习。5.脊柱始终保持中正,百会命门会阴一条线。6.肘关节膝关节对应,膝踇指对应。.&&& 9.最近练拳时,两脚有时在一条直线,或成交叉步,要注意。&&& 10.练拳时每个动作之间要绵绵不断,不要让人看得出2个动作,这个未完,下个接着,不要有间隙和停顿的感觉。今天这样练了以后,有感觉轻松些。.&&& 11练拳时腋下空虚,如夹一鸡蛋,不能夹得太紧。双手要有朋劲,不能太松踏踏。.&&& 12.行拳时,越慢越能体会到真气的运行,感觉到手指麻麻的,蚁行感,丹田。&&& 13.行拳时,不能停顿,比赛时停0.2秒就要扣分,教拳是一个一个动作教的,打拳时却不允许停顿,要做到绵绵不断。&&& 14.走拳架是每天必须的功课,不能因为站了一下桩就不练拳了。那样进步就慢。不但每天要练,还要每天提高、思考、纠正。近几天没认真练,体力下降了。,郭永红悟。&&& 15.练太极一定要懂得怎么用劲,力的运动方向和轨迹一定要明确。古话应该叫懂劲。郭永红写于.&&& 16.把太极螺旋劲用于推拿,是我今天突然的想法,试用于临床,病人感觉很舒服。郭永红,&&& 17.24式看起来简单,以前我不想学,觉得太简单了。最近我练了,真觉得不要小看它,打好了一样有用。我最近练24式,也觉得很好,出汗,出力。练了陈式后,再练24式觉得比以前简单,更有用。.郭永红。&&& 18.前天,老师教我走太极图,我以前做过,觉得没什么用,后来就没做了。老师说我身体没有起落,只有上肢运动。我恍然大悟,原来我做错了,并不是动作不好,作对了就有用,做错了就没用。郭永红&&&& 19.太极基本功中,马步、矮子步都很有好处,没有稳固的下盘,练拳进步不会大。最近在练马步、矮子步、平板支撑,效果很好。郭永红。
与医生电话交流
网上免费问医生
发表于: 21:14
郭永红大夫的信息
郭永红大夫电话咨询
郭永红大夫已经开通电话咨询服务直接与大夫本人通话,方便!快捷!
网上咨询郭永红大夫
在此简单描述病情,向郭永红大夫提问
郭永红的咨询范围:
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滑脱症、椎管狭窄症、肩周炎、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关节炎、痛风、慢性病、疑难杂症。
郭永红主治疾病知识介绍
推拿科好评科室【图文】太极拳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论坛快捷通道
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上一页 1下一页
主题: 练太极拳姿势与膝盖关节损伤的分析 
个人实名认证
成长值:635
发贴数:106
阅读:4100
发表于: 17:10:37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潢川社区。
。已有帐号? 或使用
这是网上的一篇文章,可以参考。【转贴】练太极拳姿势与膝盖关节损伤的分析&转载自&&日&16:32&分类:个人日记&&&&练太极拳强调全身肌肉放松,关节松开。但这种放松必须建立在保持各关节的正常功能和正确位置的基础上。在肌肉放松的同时,一定要立身中正,进而贯彻顶头悬、含胸拔背、沉肩垂肘、松腰等练拳要求。反之,如果肌肉松懈,姿势又不中正合规,久之就会造成关节损伤。&&&&&&练太极拳时,由于全身重量都由下肢承担,所以少有人诉说上肢疼痛的,说膝关节疼痛者居多。太极拳讲求虚实变换,避免双重,所以有许多动作,都是一足支撑全身体重。如虚步[也称坐步]是最典型的步法,即全体重心落于一足,并屈膝下蹲,另一足虚着地。与单足直立相比较,膝关节负荷有根本的不同,它产生了一个横断膝关节的力P,而P随着腿弯曲程度的增加而增大,以直立为零[图1]。练太极拳姿势越低,膝关节承受的压力越大,必然调动更多的肌纤维参与工作,才能支持膝关节维持支撑。所以我们说,以健身养生为目的,练太极拳姿势高一些为好,不要蹲得太低,也尽量避免一足承重,虚步的两足承重可三七开,即前足三分后足七分。&&&&&第三个问题是脚的位置。各式太极拳对脚的要求是不同的。例如弓步,杨式太极拳要求,前脚顺,即脚尖向前,后脚外撇约四十五度角;而吴式太极拳要求所谓“川字步”,两只脚尖都朝前,虚步也如此[图2]。如果做错了,就都会造成膝关节损伤。&&&&&我们先分析膝关节的作用。膝关节不是万向节,它主要的功能是顺着胫骨[小腿]和股骨[大腿]方向向后弯曲,侧向扭动的余地不大。扭动过大就会损伤半月板,而这种扭伤比受压迫更为严重。所以杨式太极拳的虚步要求开裆,使股骨、胫骨和脚尖三者的方向一致。这样做,若左脚在前,就限制了身向左转动的灵活性。所以吴式太极拳把后脚也顺过来,以增加向左转动的灵活性,而又保证了大腿、小腿和脚尖方向的一致性。事情有利就有一弊,吴式太极拳由于两脚都朝前,横向的稳定性就不如杨式,向右转的灵活性也不如杨式。所以吴图南先生又把后脚位置取二者之间,改后脚尖向前为外撇约二十度角。总之,无论什么式太极拳,都不能使膝关节外撇或里扣在脚尖方向之外或之内而呈扭曲姿态,否则会严重损伤膝关节。&&&最后,我们讨论“中正”与“斜中正”问题。&&&&&杨式太极拳宗师在“太极拳之练习谈”一文中说:“身躯宜中正而不倚,脊梁与尾闾宜垂直而不偏。”吴式太极拳认为,发劲犹如推车,双足脚尖朝前,身躯向前倾,才有力。于是把搂膝拗步等弓步动作的姿势由立身中正改为前倾。这样的改动,有利也有弊,且弊大于利。现在吴式太极拳竞赛套路,把这一改动称之谓“斜中正”。吴图南先生从吴鉴泉先生学&&&第三:膝关节之下方疼痛就要留意一下了,是半月板之位置,要么就是姿势不正确跪了膝,或重心偏前了,注意把姿势调整好。第四:膝之两边为侧副韧带,这两边疼痛大多是动作中扭了膝,在拳架中变换方向时脚的摆放是重要问题,撇脚和扣脚掌握不好,尤其是新动作时上身腰转了而下身不转,或膝转了而脚腕不转多会出现你的问题,休息一下,按摩一下可使其缓解。&&&我是一初学者,现在一直练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自己感觉原因可能有以下三点:&&&&&一,姿势不对&&&&&二,工夫欠缺&&&&&三,练太极拳前有风湿(风寒)症状,练太极拳时内气运行不通时所致(正所谓"通者不痛,痛者不痛").&...&国家二十四式虽是抽取杨家的式子,但对身体要求没有严格要求&&&&&杨家的弓步是以坐胯圆裆为准,如果做了坐胯圆裆,弓步前脚的力会与后脚(后脚带点曲膝)相通,则倾聚前脚膝盖位的力,将会由后脚分担,减少伤膝&&&&&而李天骥编二十四太极,他自家是形意底子的,他们是用抽胯力,所以力是抽回会阴处,所以不会伤膝盖,而学的是国家教练,用的是长拳功基础,所以可说是练错又教错。&&&练太极拳伤膝是怎么回事?太极拳对于膝盖练习有什么要领可掌握?&&&&伤膝的原因可能是练习者太注重表演性而忽略了太极拳真正的要领。这种现象在初学者和专业运动员中受伤情况较为严重。还有就是腰肌劳损在太极拳爱好者中也比较普遍。&&&&&现在练太极拳的人大多都把自己的步幅跨得过大了。一旦步幅过大,势必造成上身的僵硬。上身一僵硬,反过来又造成下肢难有很好的支撑力和平衡性,这样对膝部就更加大难度。对于膝部肌腱先天比较弱的人来说,自然就容易受伤了。&&&&&“过犹不及”都是不符合太极拳自然原则的。这也是好多练太极拳多年不能松沉下来的缘故吧。&&&&&太极拳《关要诀》中就有一句:“定r于膝”。就是要求膝盖必须定向于脚尖所对的方向。&&&&&无论那一派太极拳都对膝盖的锻炼有比较严格的要求:就是在弓步时,“小腿与地面垂直”为度。&&&&&但是,现代体院武术的倡导是膝不过脚尖。其实,他们都过了脚尖了。专业运动员的膝过脚尖,当然就会误导业余爱好者们的练习方向。因为专业运动员是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嘛。榜样都出问题,被误导的业余爱好者们当然也就会跟着出问题了。&&&&&太极拳对于身肢的要求,在其他武术里面也应该是通的。&&&&正视膝痛-太极拳习练方法纠误2003年12月27日,在广州华南师范大学召开了“2003年太极拳国际论坛”会,研讨太极拳发展的问题。&&&&&在“论坛”召开的前几日,12月20日《人民日报》和12月23日的《广州日报》,先后发表了同一标题为《腿部有损伤的中老年人不宜练太极拳》的文章:“甘肃省对345名练太极拳的人调查,发现有42.3的人患膝部关节痛,其中58.7是练拳之后才痛。”&&&&&这个信息,对练太极拳的人特别敏感并成为这次“论坛”的重要话题。有几位与会代表闻讯就立即到“论坛”附近的办公室,查找上述报纸看。&&&&&有的代表对上述信息表示怀疑说:“甘肃是怎样调查的?太极拳是能防治疾病的,怎会引起膝关节痛”;也有说:“我练太极拳也有十多年了,可没有膝痛这种毛病!”……该文写道:“科学的太极拳运动,是可以有效促进下肢血液循环,起到按摩治疗腿部劳损作用,但是练习不规范,却又容易造成各种运动性损伤。”但是,文章没有说明,为什么这么多人练拳都不规范?而膝关节痛又多是练拳引起的。&&&&&这位长者分析说:甘肃省被调查的对象,很可能多是练“竞赛套路”的人,练“传统套路”的人不可能有这么多人患膝痛。他认为“竞赛套路”有不少动作是不规范的,是引起膝关节痛的主要原因。据此,他建议修改1956年和1960年先后出版的24式和88式太极拳竞赛套路,并强调说,这些套路已推行40多年了,国家宪法沿且一再修改,这些套路有不规范之处,为什么不可以修改?&&&&&不少代表担心,太极拳会引起膝关节痛的信息,会使初学太极拳者存戒心而影响练拳的积极性;出会使想练太极拳的人,特别是青少年人会望而生畏“不敢问津”,从而大大妨碍太极拳运动的深入发展。笔者是个太极拳迷,练拳数十年如一日,大约练了30年左右的“竞赛套路”,对增强体质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是,也因此而经受过长期膝关节痛之苦。至1987年改学传统杨式太极拳,当时还是有严重膝关节骨质增生,曾多次到佛山中医院治疗,该院住院部主任潘国全医师曾拿着我的X光照片告诉我:“你双膝骨质增生十分严重,最好还是去练太极拳(后来才知他的父亲是广州人称“太极皇”的潘炎流先生)。”果然如他所说,我经过积极学习传统套路两三年后,膝痛逐年减轻,四五年后就很少疼痛了,现在徒手也可以登山了。&&&&&笔者练拳的经历以及所知广东佛山的区荣钜、杨氏太极的嫡传杨振铎先生等练传统太极几十年的老师练拳实践,完全证实上述专家的论断是对的,据我所认识的太极拳家都没有练出膝部关节痛。相反,练“竞赛套路”反映膝痛的人,则每有所闻。&&&&&24式和88式太极拳套路,都是借鉴杨式传统套路编著的,为什么在防治疾病的作用上却有这样的反差?经本人悉心研究,发现好些动作,在竞赛套路方面是会引起膝痛的:&&&&&第一,&弓步。“竞赛套路”要求“膝盖不要超过脚尖,后腿自然伸直”,但练者据此,即使“不超过脚尖”也会膝盖与脚尖取齐,因为后腿伸直,膝盖如果不到脚尖,就会虚实不分,出现“双重”的弊病,加重双腿的压力而转动不灵。这种弓步,大腿与小腿之间的骨关节不是互相吻合,而是由于倾斜而长期分离,使关节互相磨损,气血也因此而受阻造成“不通则痛”。而腿的伸直是完全不符合“劲以曲蓄而有余”和“一身五张弓”的传统要求的,由于双膝前后弓步,时而前倾,时而后仰,直接增加了双膝关节的负担,久而久之,便会引起关节痛。&&&&&传统套路则不同,不论前后弓步,却是膝盖对涌泉脚面的“三七步”,是虚中有实,实中有虚,不论进、退、转,步法十分轻灵,做到不偏不倚,不倾不仰,膝的关节不仅不会受到磨损或扭伤,反而起到轻轻按摩的相互作用,所以能治疗腿关节劳损。&&&&&弓步是太极拳所有步法中的主体,约占各种步法的65-70,因此弓步的步法是否合乎规范是对膝部关节起好坏作用的关键!&&&&&&第二,&换步。“竞赛套路”在左右换步时,明确要求:“上体后坐”、前“脚尖翘起微向外撇”(即所谓“后坐撇脚”),然后再踏实前脚成弓步。这种换步方法,比起传统套路,不是简化了,而是复杂了。以“左右搂膝拗步”为例,“传统套路”左右都是三个实步两个虚步,而竞赛套路左右都是四个实步三个虚步。如果单纯步法数量增加,而增强运动量还不要紧,问题在于这种不合规范动作的增加,使膝关节受到严重的损害:由于身体后坐,“脚尖翘起微向外撇”就必然是以脚跟为轴转,这就使得腿的转动与腰胯分离,而不是脚随腰转。这种不良的转动,使左转时,左膝偏向左歪,右转时右膝偏向右歪,连脚尖也不能对正,更不用说百会穴、会阴穴与涌泉穴之间成垂直线了。这样“撇脚”,当站起来时,大大增加了两膝之间,骨与骨这间的摩擦力和加重了小腿的负荷,时间长了两膝安得不痛!那么“撇脚”后是否可以“以腰带腿”呢?当然可以,可是这样转的话,因身体坐实后腿,而勉强用腰去带前腿,又必然使后腿受腰胯大力的扭曲,久而久之就会扭伤,要想膝不痛也难!(太极拳膝盖痛)&&&&&第三,&竞赛套路较注重外形动作,内在方面注意较少,特别是与意、气、力的结合较少,谈不上“气遍身躯无少滞”、“以意运气”、“气与力合”等等,形成内外不协调,呼吸与动作不调和,使气血不流畅甚至堵塞,这些都是导致膝关节痛甚至其他关节痛的重要原因。&&&因此,笔者认为太极拳的规范问题是当前太极拳运动中的重大问题,应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使太极拳运动更规范地走上正轨而深入发展&&&&&练太极拳要注意姿势正确,易膝盖痛的朋友们应适当提高拳架,或考虑习练孙式太极拳。很多练习太极拳,尤其是练习陈式太极拳的朋友们,膝盖疼痛,而且总是不好,更有甚者,膝关节造成了永久性的伤害。之所以会出现这些情况,第一是因为方法不正确,第二是因为运动过量(练太极拳膝盖痛为什么)。&&&&膝是由关节和关节韧带等周围组织所组成,是胫腓骨与股骨的连接处,它在太极拳的锻炼中起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我们知道太极拳运动中要保持立身中正,是以屈膝松胯为前提的,所以膝关节承受着身体的重量,负担不轻,对于初练太极拳的朋友,一开始膝盖疼痛是很自然的,心理负担不要太重,别害怕,过一段时间,膝关节适应了,就自然不再疼痛了,但此期间要注意运动适量,循序渐进,并注意对膝关节的保护,练拳前先活动膝关节,练拳后注意不要用冷水洗或风吹。&&&&膝关节的正常生理运动是纵向的屈伸运动,它的运动同肘关节的屈伸运动是一样的,不能是横向的,所以在太极拳运动中要避免膝关节的横向运动。在同侧脚踏地的前提下,膝盖的运动方向就是在脚尖与脚跟之间,不要特意去追求膝盖走外圈,膝盖走外圈是外在的形式,如果你恰恰追求这个外在的形式,适必造成膝关节内、外两点的疼痛,而且随着运动量的增多,膝盖的疼痛就更加显著。原因就在于膝关节不中正,违背了膝关节的正常生理运动。伸腿时脚蹬地,脚的撑地点是在脚掌与脚跟之间移动的,那么膝关节的向脚下的蹬劲要与之合正、合拍,当屈腿时脚支撑地,那么膝关节向脚下的劲力也要合正、合拍,虽然膝的运动方向很直接地向脚尖方向,但不可过脚尖,否则膝关节的前点容易造成疼痛。总之,膝关节的劲力方向应维持在脚心上,此为“定”,无论腿的屈与伸,都要尽力保持、维持膝盖的劲力方向在脚心上,此为“动中求定”。能动中求定,则膝关节的用劲方向不偏不倚,称为“不失中”,能不失中,又能运动适量,则膝关节不会造成运动伤害!膝盖疼与太极拳&&&&实际上,我在上面讲述的是膝关节与脚尖、脚跟的开合关系,即膝与脚合。能做到膝与脚合,光靠膝找脚还是不够的,有的时候,还要注意脚找膝,合是“两厢情愿”的,在太极拳的运动中,有以足跟为轴的扣脚法,实际上就是脚与膝合,这样的话,才能使脚之支撑点尽力维持、保持在脚心,何尝不是“动中求定”啊!&&&&另外,陈式太极拳多震脚动作,对膝关节的要求就更高,膝关节的承受力就更大,对于年青人,方法正确后,脚自由下落,不要使劲跺脚,可以练习,但对于老年人,多因骨质钙化,不宜震脚,只轻落地即可,以免运动伤害,万事难求完美,不必羡慕他人,持之以恒,循序渐进。&[此贴被木子321于&8:21:14编辑过]&
成长值:830
发表于: 23:10:12
论述各有千秋。解法因人而宜。
安忍不动&静虑深密
个人实名认证
成长值:635
发贴数:106
发表于: 8:19:35
有道理。姑妄言之姑妄听之。
上一页 1下一页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电话: 传真: 邮箱:
地址:河南省潢川县宁西路与二环路交叉口往西100米路南 邮编:465150
Copyright & &潢川在线网络科技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技术支持:10天怎么练好太极拳?20个练习技巧_运动养生_养生之道网
///文章正文
10天怎么练好太极拳?20个练习技巧
养生之道网:虽然正在风靡,但是太极拳才始终是最适合的运动方式,那么10天怎么练好呢?下面养生之道网总结了一些太极拳练习技巧,看看10天怎么练好太极拳吧。
习练太极拳要高度专心入静用意,必须全神贯注,意念要灌到周身各个部位,乃至贯注至U中指指肚。打拳时拇指小指是否相合到位?穿掌时劲运到中指了吗?这些都要注意。
打一套拳15分钟左右,83个式子,几百个动作,编排严密,连贯性强,绝对不能走思。打太极拳强调专心用意,打拳时每个动作理法劲道都要体现出来。一走思,拳式就会走错,拳就打不成了。有人说走路是最好的运动方式,其实时仍可以想事,难能入静。而练太极拳则是入静的最好方法,因为它是动中求静。
太极拳技击最大特点是&化打结合&。对方来力,我尽量化开。能容能化,使对方失去平衡为主,不制敌于死地。化打合一,特别是陈氏太极拳打低架子,这是因为低架子容量更大。陈发科公强调&顺随&。陈照旭先生讲:四大块都要放松,即两肩和两胯一定要放松。全身能放松,才便于容,便于化。
拳打起来一定要轻沉兼备,尤其是手要向上发劲时,腰胯必须松沉,即逢上必下,如金鸡独立,右手向上举,左胯就一定要下沉,好比是树要往高长,根一定要深扎。再有倒换重心,一定要裆走下弧,脚的五趾要紧紧抓住地。顺缠变逆缠、逆缠变顺缠,凡是转关时,一定要塌掌根。掌根塌时,肘要坠,肩要沉、胯要松。定式时一定要螺旋下沉,同时边呼气边沉。
打拳先培根,这是陈家沟打拳的名言。方位不对,五趾不抓地,下边没站稳,上边对也不对。现代体育原理讲究人体稳定角,即两脚平行微微外撇,打拳纵向时双脚不能站在一条直线上,前后应该骑在一条线上,开脚时脚尽量不离开地。弓一定要分清,陈氏太极拳弓蹬步最多。什么是弓蹬步,即弓着的腿要垂直,膝不能跪,前腿为支撑点,后腿为施力点。
例如右弓步,力从左脚跟里侧,通过腰脊背节节贯穿到右手。最要紧的是后腿,既不能跪膝,膝还要向里卷,大小腿向上撑,胯要松,脚向里扣,不扣就蹬不上劲。只强调松柔不讲刚柔相济不是太极拳。进要柔,退要促,如倒卷肱,退时脚不能离地,离地就不好发力了。而且退步要短促,进步要柔,即所谓&迈步如猫行&。打拳不是走路,脚一动即有用。
要尊重拳谱,细抠拳谱,使自己的拳打出来大小动作外形都要到位。手眼身法步,一点都不能马虎。如掌形,小指与拇指一定要说上话,虎口要圆。穿掌时力在指尖,撩掌时力在手背,不同掌形不同用法,这些在打拳时都要注意。
太极拳首要的一个特点就是强调练拳要&周身一家&,劲要整。大小动作都是如此,都要体现在大脑的指挥下以丹田内转带动全身。以脚蹬地汲取大地的反弹力,从而使人体的内力与外力合二为一。双手合,手脚合,腰腿背均要说上话,全身配合好,牵一发而动全身,强调内不动外不发,腰不动,手不发,由内及外完整一气,防止单摆浮搁。
太极拳所有动作的关键是丹田的枢纽作用,拳式周身一家,大小动作都要以丹田为枢纽。丹田运动也叫骨盆运动。所谓&练精化气&的鼎炉,就是强调丹田即以下的小腹的运动。
丹田的运动对人体生命的健康有重要作用,运动快慢均如此。我们知道人体骨盆里脏器最多,、消化、排泄、生殖系统大部分在丹田区域,丹田的转动不仅有利于内分泌消化系统的良性改善,、生殖功能都可以得到很好的锻炼。
什么时候都要保持上身中正。一起式,便要做到虚领顶劲,下颏里收,眼平视,头部端正。陈照奎老师将胸腰部分比做棋盘上的老帅,不能轻易随便移动。人们称陈氏太极拳宗师陈长兴公为&牌位先生&,他拳架规矩,即要求胸腰躯干部位必须保持端正,不允许左歪右斜,前俯后昂,左右摇晃。
百会、会阴两穴位无论什么时候,什么状态上下都要有上下对拉拔长的感觉。这样你的脊椎、、胸椎、腰椎都会少得病。同时,通过立体螺旋劲,又要灵活,屈伸自由,旋转自如。
打拳要强调三维平衡,上下、前后、左右均要对称平衡。手往前推,腰部命门就要向后撑,逢上必下,逢左必右,逢前必后,这叫八面支撑。
陈氏太极拳最大的特点是缠丝,四肢动作非逆即顺。重要的是胸腰的立体螺旋,金刚捣碓,握拳时,先要沉右胯,翻左臀,胸略左转。提拳时,再沉左臀、翻右臀,胸腰右转。
砸拳震脚时,又变沉右翻左,胸腰向前转。金刚捣碓为立体螺旋,腰胯走横8字,平时,要注意练翻臀转胯。总之,打拳时胸腰不能平板运作,手足不能直来直去。
02/2602/2602/2602/2602/2602/2602/2202/2202/2202/22
02/2602/2602/2602/2602/2602/2602/2602/2602/2602/26
01/1501/1501/1501/1501/1501/1501/1501/1501/1501/15
01/1501/1501/1501/1501/1501/1501/1501/1501/1501/15
01/1501/1501/1501/1501/1501/1501/1501/1501/1501/15
养生之道网春节养生专题,为您详细介绍春节习俗、春节吃什么、春节饮食养生、春节饮食禁忌等与春节有关的饮食养生文化知识,想要了解更多的春节有关的饮食养生文化知识,请关注养生之道网春节养生专题。...杨式太极拳始终提会阴提肛吗
杨式太极拳始终提会阴提肛吗
09-03-03 &匿名提问
杨式太极拳太极八式 预备式动作一:练习方法:身体自然直立,两臂自然下垂,双掌轻贴大腿外侧,两脚并拢成并立步,头宜正直,下颏内收,口微开;精神集中,眼向前平视(图1)。 动作要领:1、呼吸自然,身体不可前俯后仰、歪斜。2、两肩不可耸起,收腹敛臀,含胸拔背。易犯错误动作:身体前俯后仰、歪斜,挺胸、凸腹、突臀。
动作二:练习方法:左脚向左轻分开,与肩同宽,两脚尖向前,眼向前平视(图2)。动作要领:1、呼吸自然,身体不可前俯后仰、歪斜。2、两肩不可耸起,收腹敛臀,含胸拔背。易犯错误动作:1、开步过大,耸肩。2、两臂与身体过于夹紧。 一、起势动作一:练习方法:两臂慢慢向前平举,高与肩平。掌心相对,虎口向上,与肩同宽,眼向前平视(图3)。动作要领:1、两臂平举,肩不可耸起,手指微屈。双肘不可挺直,要微屈有下坠之意。2、呼吸自然,身体不可前俯后仰、歪斜。3、两肩不可耸起,收腹敛臀,含胸拔背。易犯错误动作:耸肩、挺肘、掌指用力。动作二:练习方法:双臂屈肘挑掌,向内划弧收于胸前,掌心相对,指尖向上,眼向前平视(图4)。动作要领:1、双掌回收要走弧形。2、两腋不可夹紧,两小臂呈八字形。3、呼吸自然,&尾闾中正&,上体不可前俯后仰。易犯错误动作:1、夹腋。2、直线回收。动作三:练习方法:两掌微向下,同时向左、右划弧分开,再向前按出,眼向前平视(图5)。动作要领:1、双臂不可挺直,双掌虎口相对,掌心侧向前。2、双掌指与鼻平。3、立身中正,达到尾闾中正、安舒。易犯错误动作:1、挺臂,掌心向前,上体前倾。2、双掌推出超过肩宽。动作四:练习方法:两腿微屈,双掌轻轻下按于两腿前外侧,掌心向下,掌指向前,眼向前平视(图6)。动作要领:1、呼吸自然,身体不可前俯、后仰、歪斜。2、双臂不可挺直,肘关节应微屈。易犯错误动作:1、挺臂,上体前倾。2、双臂紧夹身体。动作一:练习方法:向左转体,右脚内扣45度,重心于右腿,左脚提起向前迈出,脚跟先着地,同时,右手向右而上划弧平屈于胸前,掌心向下,掌指向左,左 手向右划弧于右腹前,翻转掌向上,掌指向右,眼随体转向前平视(图3-1)。动作要领:1、左脚迈出,左膝不可挺直。2、立身中正,不可突臀。3、松肩、坠肘、双臂呈抱球状。易犯错误动作:上体歪斜、耸肩。动作二:练习方法:向左转体,重心前移,左腿屈膝慢慢向前弓出,左脚全脚掌踏实成左弓步,左臂向前掤出,与胸平齐,左掌心向内;右掌向下落于右髋旁,掌心向下,虎口向前,眼向前平视(图3-2)。动作要领:1、双掌分开与弓步形成应同时完成。2、沉肩、坠肘、双臂撑园。3、双脚间横向距离20-30公分为宜。易犯错误动作:耸肩、上体前俯、双脚在同一直线。三、右弓步捋挤式动作一:练习方法:向左转体,左脚尖外展45度,重心移于左腿,右掌从左掌上向前推出,双掌随体转向左后捋,左掌至左腹前,掌心侧向上,掌指向前,右掌至体前,掌心向左,掌指 向前,右脚提收至左脚内侧,眼视右手方向(图4-1)。 动作要领:1、双掌后捋与右脚提收协调完成。2、上体正直,双臂不可挺直。初学者右脚提收可点地。易犯错误动作:上体前俯、双臂僵直。动作二:练习方法:向右转体,重心于左腿,右脚向前迈出,脚跟先着地,右掌屈臂提于胸前,掌心向内,掌指向左,左掌向后而上向前划弧附于右腕部,掌心向外,掌指向右,眼向前平视(图4-2)。动作要领:1、双手相合与右脚迈出要同时完成。2、双臂撑园。易犯错误动作:耸肩、右膝挺直。动作三:练习方法:重心前移,右腿屈膝慢慢向前弓出,右脚全脚掌踏实成右弓步。双掌同时向前挤出,与肩平,眼向前平视(图4-3)。动作要领:立身中正,双臂撑圆,松肩,双肘要有下垂之意。易犯错误动作:耸肩、扬肘、上体前俯。四、左弓步双按掌式动作一:练习方法:向右转体,右脚尖外展45度,重心移于右腿,左脚跟提起,双臂向前平展,左掌自右掌上向前分开,掌心相对,双掌指向前,眼向前平视(图5-1)。动作要领:双掌分开、右脚外展、左脚跟提起应与转体动作同时完成。易犯错误动作:耸肩、双臂挺直。动作二:练习方法:重心于右腿,左脚提收于右脚内侧,双臂屈肘挑掌收于胸前,掌心相对掌指向上,眼向前平视(图5-2)。动作要领:1、双腋不可夹紧身体。2、立身中正,手、脚动作协调一致。易犯错误动作:身体重心上起、上体前俯、突臀。动作三:练习方法:向左转体,重心于右腿,左脚向前迈出,脚跟先着地,双掌向下落于腹前,掌心向下,掌指向前,眼向前平视(图5-3)。动作要领:1、迈步、双掌下落应与转腰动作协调。2、双臂保持弧形,双腋不可紧夹身体。易犯错误动作:左膝挺直、双臂挺直。动作四:练习方法:重心前移,左腿屈膝慢慢向前弓出,左脚全脚掌踏实成左弓步;双掌向前上按出,掌心向前,掌指向上。掌指与肩平,眼向前平视(图5-4)。动作要领:双掌前按时动作呈弧形,双臂不可伸直。易犯错误动作:上体前俯、双掌前按幅度过大。五、右弓步单鞭式动作一:练习方法:向左转体,左脚尖外展45度,重心移于左腿,右脚跟提起,双掌同时向下划弧于腹前,掌心向下,掌指向外,眼视双掌方向(图6-1,图6-1-1为正面图)。动作要领:1、双臂下落不可挺直。2、转体、双掌下落、右脚跟提起应与转腰动作同时完成。易犯错误动作:上体前俯、双臂挺直。动作二:练习方法:向左微转体,重心于左腿,右脚提起向前迈出,,脚跟先着地,左掌变勾手,向左上提至左肩前侧,勾背略高于肩,勾尖向下;右掌屈臂上提于左肩前,掌心向内,掌指向左,眼视勾手方向(图6-2)。动作要领:1、身体中正,双肩不可耸起。2、左掌变勾手、右掌屈臂上提应与转腰动作同时完成。易犯错误动作:耸肩、身体歪斜、左膝挺直。动作三:练习方法:向右转体,重心前移,右腿屈膝慢慢向前弓出,右脚全脚掌踏实成右弓步;右掌经面前向前立掌推出,腕与肩平,掌心侧向前,掌指向上,左勾手微向后展,眼视右手方向(图6-3)。动作要领:立身中正,松腰松胯,沉肩坠肘,双臂呈弧形。易犯错误动作:耸肩、抬肘、动作不协调。六、左弓步拦掌捶式动作一:练习方法:向右转体,右脚尖外展45度,重心于右腿,左脚提起向前迈出,脚跟先着地;右掌握拳向右划弧收于右腰间,拳心向上;左勾手变掌自左向右拦掌于体前,掌心向右,掌指向上,眼视左手方向(图7-1)。动作要领:拦掌、收拳、迈步应与转体动作协调。易犯错误动作:上体前俯、突臀。动作二:练习方法;向左转体,重心前移,左腿屈膝慢慢向前弓出,左脚全脚掌踏实成左弓步;左掌握拳屈臂收于胸前,拳心向下,右拳自腰间翻转拳心向下向前打出,置于左腕上,拳面向前,拳与肩平,眼向前平视(图7-2)。动作要领:双臂撑园,沉肩。易犯错误动作:上体前俯、双臂僵直。七、右弓步双探掌式动作一;练习方法:向左转体,左脚尖外展45度,重心移于左腿,右脚跟提起,双拳变掌向前平展分开,掌心向外,掌指向上,与眼平齐,眼向前平视(图8-1)。动作要领:双拳变掌向前平展分开应与转体同时完成。易犯错误动作:上体前俯,双臂挺直,双掌过高。动作二:练习方法;向右转体,重心于左腿,右脚提起向前迈出,脚跟先着地,双掌同时向体两侧划弧收于腰间,掌心向上,掌指向前,眼向前平视(图8-2)。动作要领:迈步、双掌划弧应同时完成。易犯错误动作:上体前俯、双臂与身体夹紧。动作三:练习方法:重心前移,右腿屈膝慢慢向前弓出,,右脚全脚掌踏实成右弓步,双掌自腰间向前上方伸出,掌心向上,掌指向前,腕与肩平,眼向 前平视(图8-3)。动作要领:立身中正,松肩垂肘,双臂保持弧形。易犯错误动作:上体前俯,突臀。八、左弓步搂膝式动作一:练习方法:向右转体,右脚尖外展45度,重心移于右腿,左脚跟提起,右掌落收于右腰间,掌心向上,掌指向左;左掌向右划弧于体前,转动掌心向内,眼视左手方向(图9-1)。动作要领:左右手动作应与转体同时完成。易犯错误动作:上体前俯,重心上起。动作二:练习方法:向右继续转体,重心于右腿,左脚提起向前迈出,脚跟先着地,右掌向右上划弧于右肩前,掌心向外,掌指向上,左掌经面前划弧落于右肩前,掌心向内,掌指向右,眼视右手方向(图9-2)。动作要领:双手动作与左脚迈出协调一致。易犯错误动作:上体歪斜,耸肩扬肘。动作三:练习方法:向左转体,重心前移,左腿屈膝慢慢向前弓出,左脚全脚掌踏实成左弓步,左掌落于右腹前,翻转掌心向下,向前经左膝前搂过至左膝外侧,掌指向前;右臂屈肘,右掌经右耳侧向前立掌推出,掌指略高于肩,掌心向前,掌指向上,眼视右手方向(图9-3)。动作要领:弓步、右掌推出、左手搂膝与转体动作同时完成。易犯错误动作:上体前俯,突臀,双臂挺直。收式动作一:练习方法:向右转体,左脚尖内扣90度,左掌上提,双掌随腰转,向右划弧于面前,掌心向外,掌指向上,眼向前平视(图10-1)。动作要领:1、向右转体姿势高低应与上式保持一致。2、两臂保持弧形,肩、肘放松。易犯错误动作:起身、上体前俯、双臂挺直。动作二:练习方法:向右微转体,右脚尖外展,重心移于右腿,双掌微向上,向左右平分撑开,掌与髋平,掌心向外,掌指向两侧,眼视右掌方向(图10-2)。动作要领:1、双掌平分撑开;身体重心微向下沉。2、立身中正,双臂保持弧形。易犯错误动作:身体前俯、耸肩、双臂挺直。动作三:练习方法:向左转体,重心移于左腿,右脚尖内扣,随即内收成开立步,双掌向下于腹前交叉合抱,右掌在外,双掌心侧向上,眼向前平视(图10-3、图10-4)。动作要领:1、重心左移,、双掌合抱应与右脚内收同时完成。2、双臂呈弧形,沉肩松肘。易犯错误动作:上体前俯,耸肩。动作四:练习方法:双腿慢慢直立,成开立步,双掌交叉合抱上举于体前,右掌在外,腕与肩平,成斜十字型,双掌心向内,眼向前平视(图10-5)。动作要领:1、双掌合抱上举与双腿直立要协调完成。2、双臂撑园,沉肩坠肘。易犯错误动作:上体前俯、耸肩吊肘。动作五:练习方法:双腿慢慢直立,成开立步,双掌交叉合抱上举于体前,右掌在外,腕与肩平,成斜十字型,双掌心向内,眼向前平视(图10-5)。动作要领:1、双掌合抱上举与双腿直立要协调完成。2、双臂撑圆,沉肩坠肘。易犯错误动作:上体前俯、耸肩吊肘。动作六: 练习方法:双掌向前平展分开,与肩同宽,掌心向下,掌指向前与肩平,眼向前平视(图10-6)。动作要领:1、双臂保持弧形,松肩坠肘。2、身体保持中正。易犯错误动作:上体前俯,双臂挺直。动作七:练习方法:双掌慢慢下落至两腿外侧,掌心向下,掌指向前,眼向前平视(图10-7)。动作要领:1、身体正直,松肩坠肘,呼吸自然。2、双臂不可挺直。易犯错误动作:上体前俯、耸肩。动作八:练习方法:左脚收于右脚旁,双脚并拢成并立步,双掌轻贴两腿外侧,两臂自然下垂,眼向前平视(图10-8)。动作要领:1、身体正直,松肩坠肘,呼吸自然。2、双臂微屈,顺腕、舒指。易犯错误动作:上体前俯,耸肩。太极八式动作特点   太极八式动作舒展大方,园活连贯,由简至繁,从易到难,以连续弓步为主要步型变化。手法动作是以中国传统太极拳的正手即掤、捋、挤、按为主线变化而成。尤其是单鞭动作一改传统左式为右式,更有利于练习者大脑的活动。连续弓步的转换、身体重心左右的移动加强了练习者耐力素质的练习,同时加强了身体平衡能力的提高。练习中强调了“迈步如猫行”的轻柔性和“运劲如抽丝”的劲力内涵。    太极八式是学习中国传统杨式太极拳必修功法,尤其对于初学者确是一套行之有效、体验杨式太极拳动作风格的拳术。整套太极八式按中等速度练习仅用时两分钟左右,这也是太级八式问世以来受到广大太极拳爱好者欢迎的因素之一。   太极八式创编者崔仲三先生是杨式太极拳一代名家崔毅士的嫡孙,自幼在祖父的严格教导下专习杨式太极拳。崔仲三先生在中国举行的1-3届世界太极修炼大会中连续三届任总教练和杨式太极拳导师。为满足各国太极拳爱好者能在最短时间内掌握体会中国太极拳的独特风格,创编了太级八式,当即受到各国朋友的欢迎。至今美国、巴西、日本、韩国等国家的太极拳爱好者在练习太级八式。太 极 八 式--中国传统杨式太极拳嫡传人崔仲三创编--练习要点口诀两臂平举肩放松, 双掌下按气下行。抱球迈步要协调, 弓步左掤劲饱满。捋挤动作要舒展, 双掌前按臂撑园。单鞭松肩肘下垂, 弓步打捶松腰髋。双掌前探不耸肩, 搂膝推掌腰身转。迈步猫行稳重求, 园活连贯意气连。健康太极日日走, 延年益寿合家欢。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别问爱的对不对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