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西兰币种飙车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天维网 新西兰微财经 据Stuff】 和新西兰相似,瑞士是一个自然风光绝佳的国家。那生活在这样一个仙境般的国家,究竟是怎样的体验呢?新西兰人移民瑞士,是否可以继续将kiwi的自由之风发扬到底呢?
Paula Marshall是一名新西兰人,去年9月份和伴侣移民瑞士。她很欣喜地发现,瑞士这个国家的确风景如画,景色迷人。他们居住在洛桑,位于日内瓦湖的北岸。Paula称这里的景色常常让她想起新西兰皇后镇。Paula的家乡是新西兰北岛的北帕(Palmerston North)。
Paula和伴侣刚刚搬到瑞士的时候,对这个国家充满期待。发达的公共交通和欧洲中部便捷的地理位置,都让他们觉得很棒。但短短六个月下来,他们已经开始想念新西兰了。
一方面是名目繁多的条条框框,另一方面是语言的隔阂,让他们感觉很难适应这里的生活。
然而,Paula惊讶地发现,当地人却很适应这些规则。例如,大部分住宅区的公共洗衣机都有严格的时间表,周日和夜间禁止各种噪音。在有的州,甚至规定夜晚10点以后男士不能站着小便。
另外,语言对Paula也是一个很大问题。他们居住的区是法语区,他们正拼命地学习法语。因为当地人经常拒绝用英语交流,这让他们感觉很绝望,不敢和任何人说话。
其实,在移民到瑞士的新西兰人当中,Paula的情况绝不是少数。
在这些移居瑞士的新西兰移民当中,无非分成了两个阵营。
一部分人认为瑞士的社会体系和自然风光一样完美,社会中的大小规则也是保持体制正常运转的合理存在。
而另外一些人则认为,这里所谓的完美体制是以牺牲人们的自由和乐趣为代价的。
Richard De Witt来自奥克兰,在新西兰认识了现在的瑞士妻子,随妻回到瑞士伯尔尼居住。他说,妻子帮助他更好地融入当地生活,但那些孤身移民到瑞士的新西兰人真的很难完全融入当地社会,甚至说永远不可能真正融入。
&我已经来这里五年了,可是仍然觉得自己是圈外人。许多其他的移民朋友告诉我这种感觉很正常。&他也提到,瑞士和新西兰这两个国家的文化习惯真的有很多不同点。另外,语言不通也加大了融入的难度。
Franziska Schmdilin生于瑞士,80年代来到新西兰居住20年,婚后怀二胎时,和丈夫决定搬回瑞士居住。然而出人意料的是,她和丈夫都无法适应自己祖国的社会生活,不得不举家又搬回新西兰。
Franziska认为,与在新西兰相比,生活在瑞士的人们承担了太多的压力。&他们工作太拼命了!&加之丈夫没有在瑞士找到自己领域的工作,最后他们就又回到了新西兰。
她第一次来新西兰时,就深深爱上了这里。&自由让新西兰成为地球上最美的国家。&她很享受新西兰社会的自由情怀。她认为,这种自由情怀对于孩子的成长也是有益处的。她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有更多自主思考的能力。
&在新西兰,一个人可以做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而且每个人都会给你加油。&但是在瑞士却截然相反。你不能做你想做的事。你有太多的责任:房贷、孩子、社会责任等等。
Amelia Hallagan是一个26岁的新西兰女孩,她对瑞士爱得无法自拔,一直梦想可以嫁给一个当地人。&瑞士将是我此生最爱的国家&她说。
而Niki Neck则是通过在线约会嫁到瑞士来的。她目前居住在与德国交界20分钟的一个农场里,对自己的生活很是满意。
版权声明 1. 未经《新西兰天维网》书面许可,对于《新西兰天维网》拥有版权、编译和/或其他知识产权的任何内容,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或在非《新西兰天维网》所属的服务器上做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在《新西兰天维网》上转载的新闻,版权归新闻原信源所有,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时间: 16:28:51
时间: 08:11:51
时间: 07:44:32
时间: 08:23:38
时间: 08:04:26
时间: 06:47:17
时间: 07:50:35
新闻评论须知
/HOT热搜榜
诚邀各界名人、行业翘楚、精英达人开设专栏,为本地华人提供丰富、多样、优质、新鲜、有趣的原创精品内容,打造新西兰华人社区最大的信息及活动分享平台。
想了解新西兰本地安全常识?想求助新西兰警方却因语言障碍而不知所措?请访问新西兰警方亚裔联络官Jessica专栏,通过此专栏,我希望与您合作,保持您、您的环境和您的财产安全。
纽惠康是天维网旗下唯一的购物网站,我们的宗旨是利用我们的品牌优势,以最优惠的价格为您提供新西兰最优质的健康产品。请访问不花1分钱, 在新西兰拥有7000平米的土地是怎样一种体验?_发现新西兰_传送门
不花1分钱, 在新西兰拥有7000平米的土地是怎样一种体验?
| 海外 | 旅行 | 生活 | 美学 |投稿请微信联系 gokiwi_phil▼想象一下,某一天你找到一幢没有人住的房子,在里面心安理得地住着,顺便种个花养个草,最好再搭个栅栏。过了些年月,这个房子很可能就是你的了,你不需要支付任何费用,而且100%合法哦。别说,新西兰就有这样一个故事。故事发生在新西兰南岛的Ashburton,时间要追溯到2014年。Bell一家早在1894年就在这里买了一片占地2428平米的地,一直没怎么多管。2012年女主人Bell去世后,家人寻摸着盘算一下资产,才发现自己家的地竟然归为他人所有。家人心生疑虑。开车过去一探究竟,才发现在丝毫没有被告知的情况下,自己家的土地已经被邻居合法所有了!原因是邻居向新西兰土地信息局(Land Information New Zealand)申请“逆权侵占(Adverse Possession)”并获准,而整个过程没有支付任何费用,也不需要联系房屋原主人获得同意。纳尼?这样就可以合法占有土地?这一切都要从“逆权侵占”这个法律概念说起。根据维基百科的解释,逆权侵占指房地产的非业主不经原业主同意,持续占用对方土地超过一定的法定时限后,原业主的舆讼时限即终止,该占用者可以成为该土地的合法新业主,不必付出任何代价。用更为直接的说法就是,只要你在一片地上待的时间够长,就可以拥有这片土地。在新西兰,这一规定来自《土地转移修改法案 1963》(The Land Transfer Amendment Act 1963)。根据法案,如果对某片土地持续占有超过20年,就可以申请对这片土地的所有权。申请人需打广告,在最短1个月、最长1年内,若是土地所有者没有正式提出反对,土地信息局就会正式将土地拥有权转让给申请人。而除了可能出现的律师费用外,不需要支付任何费用!这钱也太好赚了吧!Bell一家通过进一步调查得知,不仅仅是他们的土地,他们那位邻居将附近6家人的土地都通过这种方式进行合法占有,总面积达到了7891平方米!天,试问免费拥有7891平米的土地是怎样一种体验?面对这种情况,自然是要走上法庭了。律师称,Bell一家在两方面有优势,首先Bell一家在这期间一直都有按时交土地税(rates),这是证明自己对这片土地拥有权的重要证据,而不是如对方所声称的这片土地已遭“遗弃”。其次占有人必须要对房屋实施实际占有的举动,例如搭篱笆、养动物等,而这些方面邻居都是缺失的。但是最终结果怎样,还是要看法官如何判定。其实,“逆权侵占”并不是新西兰的特例,在英国、澳大利亚、美国等国家都有此规定。而一则最新的奇葩故事就发生在澳洲。据《每日邮报澳洲版》报道,在悉尼的Redfern,一幢房子也被下图这位小哥用同样的方法占有。这一幢老房子,于1991年被一位名叫Paul
Fuh的华裔买走。这段期间,他与邻居们都相安无事,直到2007年,Paul Fuh申请了六个月的旅游签证回国,从此了无音讯。由于年久失修,房屋外墙皮开始脱落,房屋内也开始出现难闻的味道。更让人难受的是还出现了鼠灾。可到了最近,邻居们经常看到一位年轻人出现在房子周围,对方称自己为Andrew James。没错,就是上面那位小哥。大家虽然疑惑,但毕竟不是自己的房子,也不好说什么。可是没过多久,邻居们又收到了一封来自James代理律师的信函,说自己准备将这幢房子装修后租出去,再过一阵子后就准备按照法律程序申请拥有这幢房子。同样,James依据的是“逆权侵占”,只是在澳洲,这时限是12年。而根据政府最新给出的估计,这幢房子价值100万澳币,重新装修后价格能达到200万左右,将近900多万人民币!邻居们纷纷表示难以接受。虽然他们也不知道房屋主人Paul
Fuh到底身在何处,只隐隐约约了解他是一位邮递员。但看着邻居的房子就这样被他人不花一分钱所有,总觉得哪里不对劲。邻居们还表示应该是James将原有的锁撬开,换了新锁。也有热心的人打电话投诉擅闯私宅,但警方表示若不是房屋主人本人投诉,都不会受理。大家纷纷表示,这项规定太不合理了,而且很容易引发法律上的无序。毕竟,一些海外买家买的房子空置的情况还是不少的。其实类似的事情在香港也发生过, 房主把房子租给房客后,26年间都人间蒸发。在此期间房客一直承担着物业费和各种费用,后来租客申请逆权侵占,拥有了这套房子的产权。但是中国没有这样的法律,同样的情况结果却截然不同,广州六号线拆迁时,一个被列入拆迁范畴内的店铺,已经消失了四五十年的香港旧业主突然出现,声称拥有这个店铺的所有权。最终一直以来兢兢业业经营店铺的一家人到手的几百万的拆迁费不翼而飞……针新西兰发生的事,网友纷纷表示不可理解:这都是些什么人啊,你可能可以按照法律侵占土地,但你真能心安吗?这些所谓的邻居到处声称土地是他们的,而连基本的联络土地主人也不做。很难相信这么做是合法的。谁能告诉我哪里还有这样的地?还有一些网友则开启了脑洞模式,认为这种规定可能引发让原房东“消失”,然后占有其财产的恐怖模式。太有恐怖小说的既视感,发现君已经不敢再往下细想了。你怎么看?欢迎在文末的留言处告诉发现君~回复以下关键词收看更多实用信息签证 | 交规 | 入境 | 奥克兰 | 皇后镇 | 罗托鲁瓦 | 惠灵顿 | 基督城 | 但尼丁 | 怀卡托 | 南岛 | 北岛 | 国家公园 | 高尔夫 | 入境卡 | 驾照 | 交通 | 大学发现新西兰| 新西兰第一微信公号 |
觉得不错,分享给更多人看到
发现新西兰 微信二维码
分享这篇文章
6月11日 22:28
发现新西兰 最新文章在新西兰挖蛤蜊是怎样一种体验在新西兰挖蛤蜊是怎样一种体验浅淡逗你百家号在新西兰挖蛤蜊是怎样一种体验此刻我半只脚陷在软软的淤泥里,就像天然的海底泥浴一样,浅浅的海水打在脚上,因为阳光的照耀下暖暖的很舒服。我在这里,努力的挖蛤蜊中。在奥克兰附近,有几处大家常去挖蛤蜊的地方,或是Shakespeare Regional Park,或是Kawakawa bay,我们当时去的是Shakespeare Regional Park,跨过一大片有烧烤炉的草地,来到一个满是淤泥的浅滩,3米白色的沙滩带,有许多蛤蜊壳和贝壳,接上一望无际的黑色淤泥带,那里就是蛤蜊的栖息地。因为正值退潮,淤泥带上只是覆盖了大概10厘米深的海水,此时正是挖蛤蜊的绝佳时机。每天退潮的时间,可以到网站上去查潮汐表。浅滩上的贝壳浮光掠影工具只需要简单的一个铁勺。踩在淤泥上,如果觉得硌脚就往下挖,挖到一堆大小不一的蛤蜊,有些蛤蜊来不及闭口,还漏出一点点肉在外面呢。一路走着,脚底全是蛤蜊。有时直接用手往泥土里一抓有五六只蛤蜊是跑不了的根本就不用什么探测器,在这个硕大的浅滩下,全部都是等着你来挖的蛤蜊。遇到小的蛤蜊,大家都很自觉把它们埋回到淤泥里面。用海水把淤泥清洗掉,露出蛤蜊本来的面目,有时贝壳上面栖息着一些活的珊瑚,或者周围小小的螃蟹和小虾,偶尔咬一下你的脚。最纯粹、最鲜味的烹饪方法,放在水里面吐吐沙子就是把吐过沙的蚬直接拿到烧烤炉上面烤。烤个15-20分钟,当一个个闭口的蛤蜊,陆续在热力的催促下张开的时候,烤过的海水精华渗到蛤蜊肉里面去,那是海的味道。还可以煮蛤蜊汤,无比鲜甜。用小学语文课本的话来说,就是丰收的喜悦。一顿不到十分钟,大家就把劳动一天的成果,吃个精光。新西兰初级产业部(MPI: Ministry for Primary Industries)每人每天只限挖50个有些地方限制是150个,超过限制,就会触犯当地法律。也会定期公布一些海水污染情况,提醒大家注意贝类的毒素超标,想要享受挖蛤蜊的乐趣,也要注意食用的安全。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浅淡逗你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精选搞笑段子图片,每天笑不停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西兰银杏种植基地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